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设计主题:单倒置摆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班级: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班

姓名:周立

学号:P091812927

日期:2012年5月12日星期六

摘要 (1)

关键词: (1)

1.引言 (1)

2.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1)

2.1.主题背景 (1)

2.2.抽象出研究对象 (2)

3.对被控对象进行分析以及相应仿真 (3)

3.1能控性分析 (3)

3.2稳定性分析 (3)

4.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4)

4.1单倒置摆全状态反馈 (4)

4.2 方案一:全维观测器的设计 (5)

4.3 方案二:降维观测器的设计 (7)

4.4 分析比较两种设计方案的性能 (11)

5.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倒置摆控制系统状态的状态空间设计

摘要:倒置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对倒置摆系统的研究能有效的反映控制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对单倒置摆,首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建立倒立摆系统的运动方程,以小车的位移,速度,摆杆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及摆角变化的速度作为四个状态变量,进而求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建立数学模型。其次运用状态反馈极点配置算法,由给定的控制要求求出状态反馈增益矩阵,将极点配置在控制要求的位置,另外考虑到系统的某些状态,如:小车速度和摆杆角速度不容易直接测量等,本文设计了全维状态观测器和降维状态观测器,对状态变量进行了重构并给出了利用Matlab仿真结果及分析。

关键词:倒立摆;状态反馈;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

1.引言

倒立摆系统作为一个实验装置,形象直观,结构简单,构件组成参数和形状易于改变,成本低廉;作为一个被控对象,它又相当复杂,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是控制理论的典型研究对象。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方能使之稳定。最初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控制论专家根据火箭发射助推器原理设计出一级倒立摆实验设备。倒立摆系统稳定效果非常明了,可以通过摆动角度、位移和稳定时间直接度量、控制好坏一目了然。近年来,控制理论不断发展,在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多种控制方法。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某一理论的正确性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需要一个按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去控制一个典型对象来验证。倒立摆就是这样一个被控制对象,倒立摆的种类不仅有简单的单机倒立摆,而且有多种形式的倒置装置,能有效地反映诸如可镇定性、鲁棒性、随动性以及跟踪等许多控制中的关键问题,是检验各种控制理论的理想模型。倒立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背景,对倒置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论上都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新的控制方法不断出现,人们试图通过倒立摆这样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多变量、非线性和绝对不稳定系统的能力,从而从中找出最优秀的控制方法。倒立摆的控制方法在军工,航天和机器人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另外其控制方法和思路在处理一般工业过程中亦有广泛的用途。机器人行走类似倒立摆系统,而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至今仍未很好解决,倒立摆系统的稳定与空间飞行器控制和各类伺服平台的稳定有很大相似性,也是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任何重心在上、支点在下的控制问题的抽象。因此,倒立摆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成为控制理论中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2.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2.1.主题背景

如图1所示,为单倒置摆系统的原理图。设摆的长度为L、质量为m,用铰链安装在质量为M的小车上。小车有一台直流电动机拖动,在水平方向对小车施加控制力u,相对参考系产生位移z。若不给小车施加控制力,则倒置摆会向左或向右倾倒,因此,

它是一个不稳定系统。控制的目的是,当倒

置摆无论出现向左或向右倾倒时,通过控制

直流电动机,使小车在水平方向运动,将倒置摆保持在垂直位置上。

图1 单倒置摆系统的原理图 2.2.抽象出研究对象

为简化问题,工程上可以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在本例中,我们为了简化问题,方便研究系统空间的设计问题,忽略了摆杆质量、执行电动机惯性以及摆轴、轮轴、轮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及风力。设小车的瞬时位置为z ,倒置摆出现的偏角为θ,则摆心瞬时位置为)sin (θl z +。在控制力u 的作用下,小车及摆均产生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水平直线运动方向的惯性力应与控制力u 平衡,则有 u l z dt

d m

dt

z d M =++)θsin (2

222

u θsin θml - θcos θ)(2

=++??

??

?ml z m M (1)

由于绕摆轴旋转运动的惯性力矩与重力矩平衡,因而有 mglsin θθcos )]θsin ([2

2=+l l z dt

d m

θ

θθθθθθsin cos sin cos cos 2

2

g l l z =-+?

?

??

? (2)

式(1)、式(2)两个方程都是非线性方程,需作线性化处理。由于控制的目的是保持倒置摆直立,因此,在施加合适u 的条件下,可

认为θ、?

θ均接近零,此时sin θ≈θ,cos θ

≈1,且可忽略θθ?

2

项,于是有

u ml z m M =++?

??

?θ)( (3) θθg l z =+?

??? (4) 联立求解式(3) 、式(4),可得

u M

M

mg z 1+

-

=?

?θ (5)

u Ml

g Ml

m M 1)(-

+-

=?

?θθ (6)

消去中间变量θ,可得输入变量为u 、输出变量为z 的系统微分方程为

u Ml

g u M

z Ml

g

m M z

-

=

+-

?

??

?1)()

4( (7)

选取小车的位移z 及其速度?

z 、摆角的位置

θ及其角速度?

θ作为状态变量,z 为输出变

量,并考虑恒等式

?

=z dt

dz ,

?

=θθdt

d 及式

(5)、式(6),可列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u x x ?????

??

?

??-+????????

?

?+-=?

Ml

M Ml

g m M M mg

10

100)(0

010*********(8a) []x 00

01

=y (8b)

式中

T

z z

x ??

? ?

?=?

?

θθ

假定系统参数M = 1kg ,m=0.1kg ,l = 1m ,g = 9.81m/s 2,则状态方程中参数矩阵为 ??????

?

?

?-=011

0100001000010A ,??????

?

??-=1010b ,

()00

01

=c

(9)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抽象出系统的研究对象为:位移z 、小车的速度?

z 、摆角的位置

θ及其角速度?

θ。系统的研究对象抽象成这四个变量后,接下来就可以根据前面的方程为这四个变量建立空间状态方程,并分析被控对象的特性。

此时倒置摆的状态空间模型表达式为: u ?

?

??

?

???????-+????????????-=101

001100

1000010000

1

0x x (10)

[]x 00

01

=y

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图2 单倒置摆开环系统结构图

3.对被控对象进行分析以及相应仿真

3.1能控性分析

在建立完模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分析。作为被控制的倒置摆,当它向左或向右倾倒时,能否通过控制作用使它回复到原直立位置,这取决于其能控性。因此我们首

先分析它的能控性。根据能控性的秩判据,并将式(9)的有关数据带入该判据,可得

(

)

4

==b A b

A Ab b

M 3

2

rank rank (11)

因此,单倒置摆的运动状态是可控的。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总存在一控制作用u,将非零状态x 转移到零。 仿真: 代

A=[0,1,0,0,;0,0,-1,0;0,0,0,1;0,0,11,0];b=[0;1;0;-1];c=[1,0,0,0];d=0;

N=size(A);n=N(1); sys0=ss(A,b,c,d); S=ctrb(A,b); f=rank(S); if f==n

disp('系统能控') else

disp('系统不能控') end

运行结果: 系统能控

3.2稳定性分析

由单倒置摆系统的状态方程,可求的其特征方程为: 0)11(2

2

=-=-λλλA I (12)

解得特征值为0,0,11,-11。四个特征值中存在一个正根,两个零根,这说明单倒置摆系统,即被控系统不稳定的。

仿真:采用matlab 对被控对象进行仿真,如下图所示为倒摆没有添加任何控制器下四个变量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可知,系统不稳定,不能到达控制目的。 代码:

A=[0,1,0,0,;0,0,-1,0;0,0,0,1;0,0,11,0];b=[0;1;0;-1];c=[1,0,0,0];d=0; sys0=ss(A,b,c,d); t=0:0.01:5;

[y,t,x]=step(sys0,t);

subplot(2,2,1);

plot(t,x(:,1));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z');

subplot(2,2,2);

plot(t,x(:,2));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z的微分');

subplot(2,2,3);

plot(t,x(:,3));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theta')

subplot(2,2,4);

plot(t,x(:,4));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theta的微分')

结果:

图2 单倒置摆开环系统的个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上面两个方面对系统模型进行分析,可知被控系统是具有能控性的,但是被控系统是不稳定的,需对被控系统进行反馈综合,使四个特征值全部位于根平面S左半平面的适当位置,以满足系统的稳定工作已达到良好、静态性能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两种控制器方案来使系统到达控制的目的,分别为: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和降维观测器的设计。

4.状态观测器的设计4.1单倒置摆全状态反馈

采用全状态反馈。取状态变量z、z 、θ、θ 为反馈信号,状态控制规律为

kx

-

=v

u

(13)

设()

3

2

1

k

k

k

k

=

k

式中,

3

~k

k分别为z、z 、θ、θ 反馈至参考输入v的增益。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v

b

x

bk

A

x+

-

=)

(

设置期望闭环极点为-1,-2,-1+i,-1-i

由matlab可求得:

k=-0.4,

1

k=-1,2

k=-21.4,

3

k=-6

如下图画出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图3 单倒置摆全反馈系统结构图

仿真:

代码:

A=[0,1,0,0,;0,0,-1,0;0,0,0,1;0,0,11,0 ];b=[0;1;0;-1];c=[1,0,0,0];d=0;

N=size(A);n=N(1);

sys0=ss(A,b,c,d);

P_s=[-1,-2,-1+i,-1-i];

k=acker(A,b,P_s)

A1=A-b*k;

sys=ss(A1,b,c,d);

t=0:0.01:5;

[y,t,x]=step(sys,t);

>> subplot(2,2,1);

plot(t,x(:,1));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z');

subplot(2,2,2);

plot(t,x(:,2));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z的微分');

subplot(2,2,3);

plot(t,x(:,3));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theta')

subplot(2,2,4);

plot(t,x(:,4));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theta的微分')

>> t=0:0.01:10;

[y,t,x]=step(sys,t);

subplot(2,2,1);

plot(t,x(:,1));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z');

subplot(2,2,2);

plot(t,x(:,2));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z的微分');

subplot(2,2,3);

plot(t,x(:,3));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theta')

subplot(2,2,4); plot(t,x(:,4));grid

xlabel('t(s)');ylabel('x(t)');

title('\theta的微分')

结果:

k =

-0.4000 -1.0000 -21.4000 -6.0000

图4 单倒置摆全状态反馈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仿真图可知,单倒置摆的全状态反馈为稳定的闭环系统。观察仿真曲线:单位阶跃的作用下,输出变量逐渐趋于某一常数,状态变量θ则是逐渐趋于0。当参考输入v 单位阶跃时,状态向量在单位阶跃的作用下相应逐渐趋于稳定,这时摆杆回到原始位置(即θ=0),小车也保持稳定(即z=某一常数)。如果不将4个状态变量全用作反馈,该系统则不能稳定。

4.2 方案一:全维观测器的设计

为实现单倒置摆控制系统的全状态反馈,必须获取系统的全部状态,即z、z 、θ、θ 的信息。因此,需要设置z、z 、θ、θ 的四

个传感器。在实际的工程系统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状态信息都是能检测到的,或者,虽有些可以检测,但也可能由于检测装置昂贵或安装上的困难造成难于获取信息,从而使

状态反馈在实际中难于实现,甚至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解决全维状态反馈的实现问题。 (1)判定系统状态的能观测性

将式(9)中的数值代入能观测性秩判据,得:

(

)4)()(==T

T T

T T

T

rank rank c

A c

A c

A c

N 32T (14)

或者由matlab 中的obsv(A,c)命令来求秩,可得秩为4(见仿真)。可见被控系统的4个状态均是可观测的,即意味着其状态可由一个全维(四维)状态观测器给出估值。 其中,全维观测器的运动方程为

Gy Bu x GC A x

++-=?)(? (15) 式中()T

g g g g 32

10

=G

全维观测器已G 配置极点,决定状态向量估计误差衰减的速率。

设置状态观察器的期望闭环极点为-2,-3,-2+i,-2-i 。由于最靠近虚轴的希望闭环极点为-2,这意味着任一状态变量估计值至少以t e 2-规律衰减。 由matlab 可求的出G :

0g =9,1g =42,2g =-148,3g

=-492

图5单倒置摆全反馈的全维观测器的结构图 仿真:

代码1:

A=[0,1,0,0,;0,0,-1,0;0,0,0,1;0,0,11,0];b=[0;1;0;-1];c=[1,0,0,0];d=0; >> V=obsv(A,c); m=rank(V); if m==n

disp('系统能观') else

disp('系统不能观') end 结果1:

代码2:

A=[0,1,0,0,;0,0,-1,0;0,0,0,1;0,0,11,0];b=[0;1;0;-1];c=[1,0,0,0];d=0; N=size(A);n=N(1); sys0=ss(A,b,c,d);

P_s=[-1,-2,-1+i,-1-i]; P_o=[-2,-3,-2+i,-2-i]; k=acker(A,b,P_s)

g=(acker(A',c',P_o))'

A1=[A ,-b*k;g*c,A-b*k-g*c];

b1=[b;b];c1=[c zeros(1,4)];d1=0; sys=ss(A1,b1,c1,d1); t=0:0.01:10;

[y,t,x]=step(sys,t);

figure(1);

plot(t,x(:,1:4),'--');grid

xlabel('t(s)');ylabel('x(t)'); figure(2);

plot(t,x(:,5:8),'--');grid xlabel('t(s)');ylabel('x(t)'); figure(3)

>> subplot(4,1,1);

plot(t,(x(:,1)-x(:,5)));grid ylabel('z');

subplot(4,1,2);

plot(t,(x(:,2)-x(:,6)));grid ylabel('z 的微分'); subplot(4,1,3);

plot(t,(x(:,3)-x(:,7)));grid ylabel('\theta'); figure(3)

subplot(4,1,1);

plot(t,(x(:,1)-x(:,5)));grid subplot(4,1,2);

plot(t,(x(:,2)-x(:,6)));grid ylabel('z 的微分');

subplot(4,1,3);

plot(t,(x(:,3)-x(:,7)));grid ylabel('\theta'); subplot(4,1,4);

plot(t,(x(:,4)-x(:,8)));grid ylabel('\theta 的微分'); 结果:

图6 状态反馈下的状态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7 带全维观测器的状态反馈下的状态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8 系统状态与全维观测器得到的估计状态之间的误差曲线

由上图可知,全维状态观测器观测到的4个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与全状态反馈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基本相似(如图6与图7所示),但是二者还是有误差的,只不过误差很小(如系统状态与全维观测器得到的估计状态之间的误差曲线图8所示,它们的误差都在1010 级别的,很小),全维状态观测器所得的性能基本满足要求(系统能控且稳定),但是由于观测器的数目多,导致中间过程的损耗也大。实际上,本系统中的小车位移z ,可由输出传感器获得,因而无需估计,可以设计降维观测器,这样可减小误差)。 4.3 方案二:降维观测器的设计

由于单倒置摆控制系统中的小车位移,可由输出传感器测量,因而无需估计,可以设计降维(3维)状态的观测器。通过重新排列被控系统状态变量的次序,把需由降维状态观测器估计变量与输出传感器测得的状态变量分开,也就是说,将z 作为第四个状态变量,则按照被控系统的状态和输出方程可变换为:

u z z z z dt d ?????

???????-+

?

?

??

?

???????????????????-=????????????010

10001

001100100

0010θθ

θθ (16)

[]?????

???????=010

00

θθ z

y 简记为

u ??

?

???+????????????=??????221b b x x A A A A x x 1212221

1211

(17) 式中

[]??

????==2110

x x I y y ???

?

??????=θθ

z

1x ,

????

?

?????-=011

100010

11

A ,

????

?

?????=00012

A ,

????

??????-=101b

y z ==2x ,[]00

1

=21A 0=22A ,

0=2b ,11=I ,

故单倒置摆三维子系统动态方程为

u z

z

dt d ????

??????-+??????????????????

??-=??????????101011

100010θθθθ

(18)

()???

?

??????='θθ z z 00

1

(19)

使用matlab 对其的观测性检查,结果是客观的。

因为降维状态观测器动态方程的一般形

式为

h u w )[()()(122111h A A h A b h b A h A w

211121-+-+-+-= (20)

y h w x 1

+=? (21) 式中,[]T

h h h h 21

=。

使用matlab 可求出降维状态观测器特征多

项式为

)

11()11()(2012

032111h h h h --+--++=--λλλλA h A I (22)

设期望的观测器闭环极点为-3,i ±-2,则由matlab 仿真可得,期望特征多项式为

15

177)2)(2)(3(2

3

+++=-++++λλλλλλi i (23) 由matlab 可得,0h =7,1h =-28,2h =-92 所以由matlab 的仿真可得降维观测器的动

态方程为

y u w ????

??????-+??????????-+??????????--=33610421101011921028017w

(24)

y w x

x ?

?????

??????--+??????=??????=1922870??1y (25)

使用降维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反馈的的单

倒置摆系统结构图simulink 连接的仿真图所示。仿真: 代码:

A=[0,-1,0,0;0,0,1,0;0,11,0,0;1,0,0,0];

b=[1;0;-1;0];c=[0,0,0,1];d=0; N=size(A);n=N(1); sys=ss(A,b,c,d); S=ctrb(A,b) f=rank(S); if f==n

disp('系统能控') else

disp('系统不能控') end

V=obsv(A,c); m=rank(V); if m==n

disp('系统能观') else

disp('系统不能观') end

P_s=[-1,-2,-1+i,-1-i]; k=acker(A,b,P_s); syms h0 h1 h2 syms s

h=[h0;h1;h2];

A11=[0,-1,0;0,0,1;0,11,0]; A12=[0;0;0];

P=[-3,-2+i,-2-i]; A22=0;

A21=[1,0,0];

eq=collect(det(s*eye(3)-(A11-h*A21)),

s)

systemeq=expand((s-P(1))*(s-P(2))*(s-P(3)))

[h0,h1,h2]

=sOlve('h0=7','-11-h1=17','-11*h0-h2=

15') h=[h0;h1;h2];

AW=(A11-h*A21) b1=[1;0;-1];

b2=0;

BU=b1-h*b2

BY=(A11-h*A21)*h+A12-h*A22 结果:

其中,AW、BU、BY分别为降维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中w、u、y的系数矩阵。

使用MATLAB中simulink连接的仿真图:

图9单倒置摆全反馈的降维观测器的结构图仿真结果截图:

(1)降维状态观测器时,变量z以及变量z 的阶跃响应曲线

(2)降维状态观测器时,变量θ以及变量 的阶跃响应曲线

观察上面的仿真图可知,在给系统状态全反馈加上降维观测器之后,单位阶跃的作用下,

小车的位移z逐渐趋于一个常数(即2.5),而倒置摆出现的偏角θ也逐渐趋于0, 可见带降维观测器的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同时在性能方面符合空间的设计要求。

4.4 分析比较两种设计方案的性能

单倒置摆原系统(即开环系统)不稳定的,因此我们设计了单倒置摆全状态反馈系统,

由仿真图(即状态反馈下的状态变量的阶跃响应曲线)可知,单倒置摆的全状态反馈系统是稳定的,为了获取4个状态变量z、z 、

θ、θ ,我们为单倒置摆的全状态反馈系统

设计两种观测器:全维状态观测器和降维状态观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观测器下的发现:

①在单位阶跃的作用下,变量z在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调节时间

s

t要小于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调节时间'

s

t。即小车的水平位置z在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较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要好一些(如图11 所示),它们的稳态性能则基本一致。

②在单位阶跃的作用下,变量θ在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调节时间

s

t要小于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调节时间'

s

t,但是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

超调量%

p

δ大于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

曲线的超调量%

p

δ',即倒置摆出现的偏角θ在降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比全维观测器下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要好一些(如图12 所示),同样二者而稳态性能则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使用全维观测器下的状态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比使用将全维观测器下的状态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曲线的动态性能要差一些。

这个结果是符合理论事实的,因为我们设置的四个变量z、z 、θ、θ 中的变量小车的位移z是可由输出传感器测量,而不用使用观测器去估计的,因此可以不使用全维观测器来估计全部的变量,而使用降维观测器来估计其余的变量(三维)。单倒置摆的状态反馈系统使用全维状态观测器时,相对于降维观测器时的精度肯定下降的,因此单倒置摆的状态反馈系统使用降状态观测器时,变量曲线的精确性会高于使用全维状态观测器时的曲线。

5. 结论

①分析两种状态观测器下的单倒置摆全状态反馈系统的变量的单位阶跃响应,可知降维状态观测器下的变量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动态性能比全维状态观测器下的变量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好,而稳态性能基本一致的。考虑到降维观测器下的系统性能以及实际中的成本问题,我们决定选用降维观测器。

②通过仿真可知,单倒置摆的开环系统是不稳定的,因此使用将全部变量反馈到前面形成单倒置摆的全状态反馈系统,单倒置摆的

全状态反馈系统是稳定的。

③要获取四个变量,实际生产中还要使用观测器来获取估计变量,因此我们又设计了两种观测器:全维状态观测器和降维状态观测器。

④对于本系统的全状态反馈系统,通过分析性能,建议使用降维观测器。

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赵文峰.MATLAB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

【3】郑大忠.线性系统理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自动控制原理论文

自动控制 摘要:综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指出自动控制理论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即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最后指出,各种控制理论的复合能够取长补短,是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动控制理论自创立至今已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为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于50年代趋于成熟的经典反馈控制理论;第二代为50、60年代在线性代数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第三代为60年代中期即已萌芽,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运筹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能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本质上是频域方法)和现代控制理论(本质上是时域方法)都是建立在控制对象精确模型上的控制理论,而实际上的工业生产系统中的控制对象和过程大多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变结构、不确定性、多层次、多因素等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自动控制专家和学者希望能从要解决问题领域的知识出发,利用熟练操作者的丰富经验、思维和判断能力,来实现对上述复杂系统的控制,这就是基于知识的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的智能控制。本文将对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及基本内容进行介绍。 1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自动控制是指使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 自动地对仪器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指标。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一些恶劣环境下的控制操作,自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自动控制理论是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从19世纪M ax we ll对具有调速器的蒸汽发动机系统进行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及稳定性分析以来,经过20世纪初Ny qu i s t,B od e,Ha rr is,Ev ans,W ie nn er,Ni cho l s等人的杰出贡献,终于形成了经典反馈控制理论基础,并于50年代趋于成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域方法,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但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宜用经典控制理论解决,特别是对非线性、时变系统更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宁波理工学院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能控能观和稳定性分析项目成员史旭东童振梁沈晓楠 专业班级自动化112 指导教师何小其 分院信息分院 完成日期 2014-5-28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4)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4)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4) 3.1 原理图 (4) 3.2 系统参数取值情况 (5) 3.3 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5) 4. 系统分析 (8) 4.1 能控性分析 (8) 4.2 能观性分析 (8) 4.3 稳定性分析 (9) 5. 总结 (11)

项目组成员具体分工

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能控能观和稳定性 分析 课程设计的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自控现代理论分析皮带驱动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以及稳定性,融会贯通并扩展有关方面的知识。加强大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有关的仿真软件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应用标准、手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加强了大家的自学能力,为大家以后做毕业设计做很好的铺垫。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环节项目名称:能控能观判据及稳定性判据 (2)环节目的: ①利用MATLAB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可控性和客观性。 ②利用MATLAB进行线性定常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 (3)环节形式:课后上机仿真 (4)环节考核方式: 根据提交的仿真结果及分析报告确定成绩。 (5)环节内容、方法: ①给定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对系统进行可控性、可观性分析。 ②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判断其稳定性,并绘制出时间响应曲线验 证上述判断。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 原理图 在计算机外围设备中,常用的低价位喷墨式或针式打印机都配有皮带驱动器。它用于驱动打印头沿打印页面横向移动。图1给出了一个装有直流电机的皮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报告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总结 学习心得 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现代控制论,是人类对控制技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现代控制论是用状态空间方法表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对于《现代控制理论》这门课程,在刚拿到课本的时候,没上张老师的课之前,咋一看,会认为开课的内容会是上学期学的控制理论基础的累赘或者简单的重复,更甚至我还以为是线性代数的复现呢!根本没有和现代控制论联系到一起。但后面随着老师讲课的风格的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发现和自己想象的恰恰相反,张老师以她特有的讲课风格,精心准备的 ppt 课件,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控制理论发展过程,以及该掌握内容的方方面面,个人觉得,我们不仅掌握了现代控制理论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掌握这门知识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其他知识及在工作上的需要大有裨益,总之学习了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 由于我们学习这门课的课时不是很多,并结合我们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所要掌握的课程深入程度,张老师根据我们教学安排需要,我们这学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绪论;2.控制系统的状态表达式;3.控制系统状态表达式的解;4.线性系统的能空性和能观性;5.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而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转移矩阵、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以及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是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当然学习的内容还包括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及对该学科的研究的一些深入见解。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伴随着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出现了横向科学。作为跨接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具有横向科学特点的现代控制理论已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高年级的必修课。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 经典控制理论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以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变换到复数域中,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以此作为基础在频率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通常是采用反馈控制,构成所谓闭环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突出的是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也难以揭示系统更为深刻的特性。当把这种理论推广到更为复杂的系统时,经典控制理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是因为它的以下几个特点所决定。 [ 1.经典控制理论只限于研究线性定常系统,即使对最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也是无法处理的;这就从本质上忽略了系统结构的内在特性,也不能处理输入和输出皆大于1的系统。实际上,大多数工程对象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尽管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但是,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这类系统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2.经典控制理论采用试探法设计系统。即根据经验选用合适的、简单的、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控制器,然后对系统进行分析,直至找到满意的结果为止。虽然这

现代控制理论论文

湖北民族学院 姓名 XX 班级 XX 学号 XXXXXXXX

摘要 最优控制,又称无穷维最优化或动态最优化,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它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根据受控系统的动态特性,去选择控制规律,才能使得系统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运转,并使得描述系统性能或品质的某个“指标”在一定的意义下达到最优值。最优控制问题有四个关键点:受控对象为动态系统;初始与终端条件(时间和状态);性能指标以及容许控制。 一个典型的最优控制问题描述如下:被控系统的状态方程和初始条件给定,同时给定目标函数。然后寻找一个可行的控制方法使系统从输出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并达到最优的性能指标。系统最优性能指标和品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优值是以泛函极值的形式来表示。因此求解最优控制问题归结为求具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问题,属于变分学范畴。变分法、最大值原理(最小值原理)和动态规划是最优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常用方法。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贝尔曼动态规划以及卡尔曼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是在约束条件下获得最优解的三个强有力的工具,应用于大部分最优控制问题。尤其是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因为其在数学上和工程上实现简单,故其有很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最优控制;控制规律;最优性能指标;线性二次型

Abstract The optimal control, also called dynamic optimization or infinite dimension, optimization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the most basic part of the core. It is the center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 how to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o choose, can control system according to certai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akes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or the quality of describing a "index" in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achieve optimal value.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has four points for dynamic systems, controlled, The initial and terminal conditions (state) and, Performance index and allow control. A typical of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is described as follows: the state equation and initial conditions are given, and given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n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output state transition to the target state and optimum performance.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index and quality i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optimal value is functional form. Therefore solution of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is due to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functional,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variational learning. The variational method, the maximum principle (minimum principle) and dynamic planning is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he basic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 Pontryagin maximum principle, Behrman dynamic programming and Kaman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control is obtained in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three powerful tools, used in the most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Especially the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control, because its in 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is simple, so it has great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The optimal control, Control rule, optim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linear quadratic

最优控制理论课程总结

《最优控制理论》 课程总结 姓名:肖凯文 班级:自动化1002班 学号:0909100902 任课老师:彭辉

摘要:最优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控制理论的发展来源于控制对象的要求。尽50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许多被控对象,如宇宙飞船、导弹、卫星、和现代工业设备的生产过程等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要求系统的某种性能指标为最优。这就要求人们对控制问题都必须从最优控制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最优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时域数学模型或频域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得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1]。 关键字:最优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时域数学模型,频域数学模型,控制率Abstract: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Control Theory,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theory comes from the requires of the controlled objects.During the 50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puts more stricter requires forward to mang controlled objects,such as the spacecraft,the guide missile,the satellite,the productive process of modern industrial facilities,and so on,and requests some performance indexes that will be best in mang cases.To the control problem,it requests people to research ,analyse,and devi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here are mang major problems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studying,such as the building the time domain’s model or the frenquency domain’s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led objects,controlling a control law with admitting, making the controlled objects to work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d requires, and making the performance index to reseach to a best optimal value. Keywords: The Optimal Control Theroy, The Modern Control Theroy, The Time Domaint’s Model, The Frequency domain’s Model,The Control Law

7状态空间设计法极点配置观测器解析

第7章线性定常离散时间状态空间设计法 7.1引言 7.2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7.3状态估值和状态观测器 7.4利用状态估值构成状态反馈以配置极点 7.5扰动调节 7.6无差调节

7.1 引言 一个被控对象: (1)()()()() ():1,():1,:,:,:x k Fx k Gu k y k Cx k x k n u k m F n n G n m C r n +=+?? =?????? 7.1 当设计控制器对其控制时,需要考虑如下各因素: ● 扰动,比如负载扰动 ● 测量噪声 ● 给定输入的指令信号 ● 输出 如图7.1所示。 给d L (k )扰动 图7.1 控制系统示意图 根据工程背景的不同,控制问题可分为调节问题和跟踪问题,跟踪问题也称为伺服问题。 调节问题的设计目标是使输出迅速而平稳地运行于某一平衡状态。包括指令变化时的动态过程,和负载扰动下的动态过程。但是这二者往往是矛盾的,需要折衷考虑。 伺服问题的设计目标是对指令信号的快速动态跟踪。 本章研究基于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的设计方法。 7.2研究通过状态变量的反馈对闭环系统的全部特征值任意配置——稳定性与快速线。 7.3考虑当被控对象模型的状态无法直接测量时,如何使用状态观测器对状态进行重构。 7.4讨论使用重构状态进行状态反馈时闭环系统的特征值。 7.5简单地讨论扰动调节问题。 7.6状态空间设计时的无差调节问题。

7.2 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工程被控对象如式7.1,考虑状态反馈 ()()()u k v k Lx k =+ 7.2 如图7.2所示。式7.2带入式7.1,得 (1)()()()() ()()()x k Fx k Gu k y k Cx k u k v k Lx k +=+?? =??=+? 7.3 整理得 ()(1)()() ()()x k F GL x k Gv k y k Cx k +=++?? =? 7.4 (k ) v (k ) 图7.2 状态反馈任意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et ()0zI F GL -+= 7.5 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式7.5的特征根是可以任意配置的?即任给工程上期望的n 个特征根λ1, λ2, ..., λn ,有 []1det ()()0n i i zI F GL z λ=-+=-=∏ 7.6 定理: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题目:状态空间模型分析 院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___ 学号: __ 学生姓名: 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 成绩: 日期: 2017年 4月 15日

线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l.加强对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 2.掌握用 matlab 进行系统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能控能观性分析; 二、实验内容 1 第一题:已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S23S2 求解下列问题: (1)用 matlab 表示系统传递函数 num=[1]; den=[1 3 2]; sys=tf(num,den); sys1=zpk([],[-1 -2],1); 结果: sys = 1 ------------- s^2 + 3 s + 2 sys1 = 1 ----------- (s+1) (s+2) (2)求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A1,B1,C1,D1]=tf2ss(num,den); A = -3-2 10 B = 1 C = 0 1

第二题:已知某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321 A ,B,C 01:10 求解下列问题: (1)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2)该系统的能观性和能空性: (3)求该系统的对角标准型: (4)求该系统能控标准型: (5)求该系统能观标准型: (6)求该系统的单位阶跃状态响应以及零输入响应:解题过程: 程序: A=[-3 -2;1 0];B=[1 0]';C=[0 1];D=0; [num,den]=ss2tf(A,B,C,D); co=ctrb(A,B); t1=rank(co); ob=obsv(A,C); t2=rank(ob); [At,Bt,Ct,Dt,T]=canon(A,B,C,D, 'modal' ); [Ac,Bc,Cc,Dc,Tc]=canon(A,B,C,D, 'companion' ); Ao=Ac'; Bo=Cc'; Co=Bc'; 结果: (1) num = 0 01 den = 1 32 (2)能控判别矩阵为: co = 1-3 0 1 能控判别矩阵的秩为: t1 = 2 故系统能控。 (3)能观判别矩阵为: ob = 0 1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13/2012 59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王 凡 王思文 郑卫刚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摘 要】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 方法和应用以及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并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提出了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差异;应用;意义 1.引言 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教学也使用了控制理论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大家在课堂上听,本身可看作一个开环函数;而同学们课下做作业,再通过老师的批改,进而改进和提高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像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控制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如此广泛,因此学好现代控制理论至关重要。 2.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很长的时期。从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并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其产生和发展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2.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核能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从而对出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的解决。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迅速 地发展控制理论,而且也给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准备了两个重要的条件—现代数学和数字计算机。现代数学,例如泛函分析、现代代数等,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而数字计算机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提供了应用的平台。 2.2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则;1959年卡尔曼(Kalman)和布西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1961年庞特里亚金(俄国人)提出了极小(大)值原理;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麦克法轮(G.J.MacFarlane)和欧文斯(D.H.Owens)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https://www.360docs.net/doc/3811962117.html,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关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离散时间系统和自适应控制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 3.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为系统辨识;最优控制问题;自适应控制问题;线性系统基本理论;最佳滤波或称最佳估计。 (1)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是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的试验数据,从一类给定的模型中确定一个被研究系统本质特征等价的模型,并确定其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2)最优控制问题 在给定约束条件和性能指标下,寻找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佳的控制规律。主要方法有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等极大值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即:使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最小或最大)某一性能指标最优:如时间最短或燃料消耗最小等。 (3)自适应控制问题 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能自动适应内外部参数、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作用,使系统达到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控制器极点配置方法

控制器极点配置方法 如果已知系统的模型或传递函数,通过引入某种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的极点可以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从而使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方法称为极点配置法。 例6-12 有一控制系统如图6-38,其中,要求设计一个控制器,使系统稳定。 图6-38 解:(1)校正前,闭环系统的极点: > 0 因而控制系统不稳定。 (2)在控制对象前串联一个一阶惯性环节,c>0,则闭环系统极点: 显然,当,时,系统可以稳定。但此对参数c 的选择依赖于 a 、b 。因而,可 选择控制器,c 、d ,则有特征方程: 当,时,系统稳定。 本例由于原开环系统不稳定,因而不能通过简单的零极点相消方式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其原因在于控制器的参数在具体实现中无法那么准确,从而可能导致校正后的系统仍不稳定。 例6-13 已知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要求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Gc(s) ,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统,闭环主导极点在 处。 解:首先,通过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可以发现,如图6-39所示,其主导极点为: 。 图6-39 为使主导极点向左偏移,宜采用超前校正装置。 (2)令超前校正装置,可采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相关参数: 又

其中、、、为待定系数。 进一步可得: 即 将代入式子可以得到:,,,。进一步可得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如图6-39所示。 该校正装置与例6-7中由超前装置获取的校正装置结果基本相同,说明结果是正确的。 在matlab中,亦有相应的命令可进行极点配置,主要有三个算法可实现极点配置算法:Bass-Gura算法、Ackermann 算法和鲁棒极点配置算法。这些算法均以状态空间进行表征,通过设定期望极点位置,获取状态反馈矩阵K。下面通过示例介绍其中的一种算法。 例6-14 考虑给定的系统,其状态方程模型如下:

现代控制理论综合设计报告—你懂得

《现代控制理论综合设计报告》 问题重述: 图示为单倒立摆系统的原理图,其中摆的长度l=1m,质量m=0.1kg,通过铰链安装小车上,小车质量M=1kg,重力加速度g=9.8m/s2。控制的目的是当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将倒立摆保持在垂直位置上。 分别列写小车水平方向的力平衡方程和摆的转矩平衡方程,通过近似线性化处理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绘制带状态观测器状态反馈系统的模拟仿真图,要求系统期望的特征值为:-1,-2,-1+j,-1-j;状态观测器的特征值为:-2,-3,-2+j,-2-j; 根据模拟仿真图,分别绘制系统综合前后的零输入响应曲线 本文的仿真实验亮点如下: ●对单倒立摆进行传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建模,全面分析了单倒立摆的物理性质。 ●在物理模型建立时,强调了角速度θ不能近似为0。 ●建立状态空间表达时,选择位移x和角度θ作为输出,是一个多输出系统。但增加了状 态观测器设计的复杂度。 ●在摆运动过程中,初始扰动角θ可达60度左右;而且调节过程中,倒立摆θ在(-90,90) 范围内变化,符合实际情况。 ●在仿真波形图中,展示了状态观测器的跟踪过程,体现了其在反馈控制中起到的作用。 ●在初始扰动60度下,分别在原始系统、状态反馈系统、带状态观测器反馈系统,进行 了零输入响应、阶跃输入响应的仿真实验。 ●解释了带状态观测器反馈时,阶跃输入,但系统前1秒处于稳态的现象的原因。

1单级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和不稳定系统,作为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许多抽象的控制概念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直观地表现出来。本设计是以一阶倒立摆为被控对象来进行设计的。 传递函数法:对SISO 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在这个系统中θ作为输出,因为它比较直观,作用力u 作为输入。 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可以进行单输入多输出系统设计,因此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尝试同时对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置进行控制,并给小车加一个阶跃输入信号。 本文利用Matlab ,对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进行分析,并用指令计算状态空间的各种矩阵,仿真系统的开环阶跃响应。Matlab 将会给出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A,B,C 和D 矩阵,并绘出在给定输入为阶跃信号时系统的响应曲线。 在忽略了空气阻力、各种摩擦之后,可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 假设系统内部各相关参数为: φ和θ都表示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 l L 、都表示 摆杆长度 1m M 小车质量 1kg m 摆杆质量 0.1kg x 小车位置 单倒立摆系统力的平衡方程分析 小车、摆杆力的分析图如下所示: 小车的平衡方程:u H Mx -= 摆杆的X 轴方向力的平衡方程:2 2(sin )d H m x l dt θ=+ 摆杆Y 轴方向,力的平衡方程:2 2(lcos )d V mg m dt θ-= 摆杆的转矩平衡方程:sin cos VL HL I θθθ-= 选择摆杆的质心在端点处,则惯性惯量2 12ml I = 方程的线性化处理 当θ很小时,可对方程进行线性化。由于控制的目的当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将倒立摆保持在垂直位置上。在施加合适的外力下,θ比较小,接近于0,sin ,cos 1θθθ→→,对以 上方程进行线性化。但要注意的是,θ不能约等于0,因为摆杆的角速度在实际情况中是比较快的。但对以上方程先求导会产生θ及其平方项,但这些项都和sin θ相乘,于是这些项还是约等于0。另外,如果先线性化,再求导,则不会产生以上需要考虑的问题。线性化后方程如下:

现代控制理论的论文

第一章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本学期学习了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现代控制理论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以下是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比较: 1、经典控制理论: (1)理论基础:Evens的根轨迹,Nyquist稳定判据。 (2)研究对象:线性定常SISO系统分析与设计。 (3)分析问题:稳、准、快 (4)采用方法:是以频率域中传递函数为基础的外部描述方法。 (5)数学描述: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方块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曲线。 (6)研究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频率法。 2、现代控制理论: (1)理论基础: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Bellman动态规划,Понтрягин极值原理,Kalman 滤波。 (2)研究对象:MIMO系统分析与设计(复杂系统:多变量、时变、非线性) (3)分析问题:稳、准、快 (4)设计(综合)问题: 1)采用方法:是以时域中(状态变量)描述系统内部特征的状态空间方法为基础的内部描述方法。 2)数学描述:状态方程及输出方程、传递函数阵、频率特性;状态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曲线。 3)研究方法:状态空间法(时域法)、频率法。多采用计算机软硬件教学辅助设计——MATLAB软件 (5)特点: 1)系统:MIMO、非线性、时变。 2)方法将矩阵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控制理论中,不仅能描述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而且在任何初始条件下,都能揭示系统内部的行为。 3)一个复杂系统可能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并且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或耦合。为了分析这样的系统,必须简化其数学表达式,转而借助于计算机来进行各种大量而乏味的分析与计算。从这个观点来看,状态空间法对于系统分析是最适宜的。

控制科学发展前沿课程论文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控制科学发展前沿讲座教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 所在院系自动化学院 类别: 硕士 日期:

对智能控制技术的认识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材料、能源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复杂的控制系统,导致了控制对象、控制器、控制任务等更加复杂。与此同时,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更加广泛,面对来自柔性控制系统(FMS)、智能机器人系统(IRS)、数控系统(CN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复杂系统的挑战,经典的与现代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已不适应复杂系统的控制。智能控制是在控制论、信息论、人工智能、仿生学、神经生理学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类高级信息与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 2 背景和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复杂的大系统,导致了控制对象、控制器以及控制任务和目的的日益复杂化。别一方面,人类对自动化的要求也更加广泛,面对来自旬电力系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核电站安全运行控制、航空航天及军事指挥系统等复杂性系统的挑战,传统的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显得已不适应于复杂系统的控制。能否建立新一代的控制理论方法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已成为各国控制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热门研究课题。 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在许多系统中,复杂性不仅仅表现在高维性上,更多则表现在:(1)被控对象模型的不确定必;(2)系统信息的模糊性,信息模式;(3)高度非线性;(4)输入(传感器)信息的多样化;(5)多层次、多目标的控制要求;(6)计算复杂性和庞大的数据处理以及严格性能指标。自然,对于复杂系统需要在传统的控制理论基础上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建立一种更有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智能控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和形成的。 人类对智能机器及其控制的幻想与追求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真正的智能机器只有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可能。人工智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姓名:朱建勇 班级:自动1306 学号:201323020601

现代控制理论 实验报告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自动1306 姓名: 朱建勇 学号: 201323020601 成绩评定: 一、实验题目: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以及线性变换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学会在MATLAB 中建立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 2. 掌握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学会用MATLAB 实现不同模型之 间的相互转换。 3. 熟悉系统的连接。学会用MATLAB 确定整个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 4. 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相似变换。掌握将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对角标准型、约当标准 型、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的方法。学会用MATLAB 进行线性变换。 三、实验仪器 个人笔记本电脑 Matlab R2014a 软件 四、实验内容 1.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a) ) 3()1(4)(2++=s s s s G

(b) 3486)(22++++=s s s s s G

(c) 6 1161)(232+++++=z z z z z z G (1)建立系统的TF 或ZPK 模型。 (2)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ss( )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再将得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用函 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3)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jordants( )转换为对角标准型或约当标准型。再将得到的对角 标准型或约当标准型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4)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ctrlts( )转换为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再将得到的能控标 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现代控制理论----综述论文-2015

2015级硕士期末论文《现代控制理论综述》 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姓名 学号 专业 2016 年1 月 4 日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

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按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线性系统理论通常分成为三个学派: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代表人物是W.M.旺纳姆;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代表人物是R.E.卡尔曼;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代表人物是H.H.罗森布罗克。 非线性系统理论的分析和综合理论尚不完善。研究领域主要还限于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双线性系统的控制和观测问题、非线性反馈问题等。更一般的非线性系统理论还有待建立。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由微分几何理论得出的某些方法对

基于极点配置的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作业 题目:基于极点配置方法的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摘要 本文目的是用极点配置方法对连续的被控对象设计控制器。基本思路是对连续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将连续模型进行离散化,针对离散的被控对象,用极点配置的方法分别在用状态方程和传递函数两种描述方法下设计前馈和反馈控制器,并用MATLAB仿真。文中具体以直流调速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把各个部分进行数学建模,求出其传递函数,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利用自控原理的知识对结构图化简,求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进一步得将其离散化。第一种是通过极点配置设计方法的原理,用状态方程设计被控对象的控制律,因为直流调速系统存在噪声,实际状态不可测,故选择了全阶的观测器,又因为采样时间小于计算延时,所以选择了预报观测器。利用所学知识对此闭环系统设计前馈和反馈控制器[1]。第二种利用传统的离散传递函数,从代数多项式的角度进行复合控制器的设计,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分析系统的可实现性,稳定性,静态指标,动态指标,抗干扰等方面性能研究前馈反馈相结合控制器设计。重点是保证被控对象的不稳定的零极点不能被抵消。最后利用MATLAB的Simulink进行仿真,观察系统的输出的y和u和收敛性,并加入扰动看其抗干扰性能,得出结论。 经研究分析,对于直流调速系统,基于极点配置设计的前馈反馈相结合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运行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关键词:极点配置;状态方程;直流调速系统;代数多项式;Matlab;

1绪论 1.1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自动控制系统分为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系统两类,确定性系统是指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是确定的,确定的输入下,输出也确定的一类系统。确定性系统相对于不确定性系统而言的。在确定的系统中所用的变量都可用确切的函数关系来描述,系统的运动特性可以完全确定。以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控制理论称为确定性控制理论。本文以直流调速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分别描述线性系统,采用闭环极点为指标的控制器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前馈和反馈控制器,组建闭环控制系统,用Matlab进行仿真可以逼真地还原出实际系统。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直流电机的调速系统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线性系统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设计前馈反馈控制器。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阅读学习国内外期刊文献,研究了极点配置的基本原理和Matlab的实现方法。 (2)系统的说明直流电机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建立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将其进行离散化,并讨论其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之间的关系。 (3)分析极点配置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利用状态方程设计控制器。 (4)将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离散化,利用传递函数模型设计控制器。 (4)在MATLAB中建立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模型,根据闭环极点配置的设计步骤编写程序,用Simulink搭建仿真系统,对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输出进行仿真分析。 (5)对仿真结果分析。将仿真结果与实际直流调速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各项参数相比较,得出结论。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现代控制理论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09级自动化3班姓名:赵明 学号: 任课教师:刁晨 单倒置摆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

一.设计题目 1.介绍 单倒置摆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设摆的长度为L、质量为m,用铰链安装在质量为M的小车上。小车有一台直流电动机拖动,在水平方向对小车施加控制力u,相对参考系产生位移z。若不给小车施加控制力,则倒置摆会向左或向右倾倒,因此,它是一个不稳定系统。控制的目的是,当倒置摆无论出现向左或向右倾倒时,通过控制直流电动机,使小车在水平方向运动,将倒置摆保持在垂直位置上。 2.用途 倒立摆系统以其自身的不稳定性为系统的平衡提出了难题,也因此成为自动控制实验中验证控制算法优劣的极好的实验装置。单倒立摆的系统结构、数学模型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对倒立摆进行了成功的控制,并在MATLAB 中获得了良好的仿真效果。倒立摆控制理论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技术、伺服控制领域、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器对接技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3.意义 倒立摆是一种典型的快速、多变量、非线性、绝对不稳定系统. 人们试图寻找同的控制方法以实现对倒立摆的控制,以便检验或说明该方法对严重非线性和绝对不稳定系统的控制能力。同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该系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将涉及系统控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如非线性问题、鲁棒性问题、镇定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都可以以它为例进行研究。 二.被控对象的模型 为简化问题,工程上往往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这里,忽略摆杆质量、执行电动机惯性以及摆轴、轮轴、轮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及风力。设小车瞬时位置为z,倒置摆出现的偏角为θ,则摆心瞬时位置为(z+lsinθ)。在控制力u的作用下,小车及摆均产生加速运动,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