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实验指导书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实验指导书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实验指导书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实验指导书

仲洪海编写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

2009年8月

实验一 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及原理

一、实验目的

1、概括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及使用。

2、练习用PDF(ASTM)卡片及索引对多相物质进行相分析。

二、X射线衍射仪的简介(D/MAX-RB)

它是由X射线发生器、测角仪、信号检测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和应用软件等构成。

应用软件可进行衍射线条的指标化、物相定性分析、计算非晶体材料径向分布函

双线分离等。总之衍射仪目前已数、X射线衍射线条的分析、残余奥氏体的测定。K

a

具有采集衍射资料、处理图形数据、查找管理文件以及自动进行物相定性分析等功能。

图2-15是X射线衍射仪的中心部分——测角仪的示意图。D为平板试样,它安装在试样台H上,试样台可围绕垂直于图面的轴O旋转。S为X射线源,也就是X射线管靶面上的线状焦斑,它与图面相垂直,与衍射仪轴平行。由射线源射出的发散X 射线,照射试样后即形成一根收敛的衍射光束,它在焦点F处聚集后射进计数管C中。F处有一接收狭缝,它与计数管同安装在可围绕O旋转的支架E上,其角位置2θ可从刻度尺K上读出。衍射仪的设计使H和E的转动保持

固定的关系,当H转过θ度时,E即转过2θ度。这种关系保证了X射线相对于试样

的“入射角”与“反射角”始终相等,使得从试样生的衍射线都正好艰聚焦并进入计数管中。计数管能将X射线的强弱情况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计数率仪、电位差计将信号记录下来。试样连续转动时,衍射仪就能自动描绘出衍身强度随2θ角的变化情况。

测角仪的光学布置也在图2-15中展示。S为靶面的线焦点,其长轴方向为竖直。入射线和衍射线要通过一系列狭缝光阑。K为发散狭缝,F为接收狭缝,分别限制入射线及衍射线束在水平方向的发散度。防散射狭缝还可排拆试样的辐射,使峰底比得

制到改善。S

1,S

2

为梭拉狭缝,是由一组相互平行的金属薄片所组成,相邻两片间的

空隙在0.5mm以下,薄片厚度大约为0.05mm,长为60nn。梭拉狭缝可以限制入射线

及衍射线束在垂直方向的发散度至大约2o。衍射线在通过狭缝L、S

2

及F后便进入计数管C中。

在衍射仪中,X射线的探测元件为计数管。计数管及其附属电路称为计数器。常用的计数器有正比计数器、盖革计数器及闪烁计数器。

G-测角仪圆;S-X射线源;D-试样;H-试样台;F-接收狭缝;C-计算机;E-支架;K-刻度尺

三、物相分析方法

物相定性分析是X射线衍射分析中最常见的一项测试。首先,仪器按所给的衍射条件进行衍射数据的自动采集,接着进行寻峰处理并自动启动检索程序。当检索开始

时,操作者要选择输出级别(扼要输出、标准输出或详细输出),选择所检索的数据库。指出测试时所使用的靶、扫描范围、实验误差范围估计,并输入试样元素的信息等。此后系统将进行自动检索匹配,并将检索结果打印输出。

虽然物质的种类千千万万,但却没有两种衍射花样完全相同的物质。某种物质的多晶体衍身线条的的数目、位置及其强度,就是这种物质的特征,因而可以成为鉴别物相的标志。

哈那瓦特(J?D?Hanawalt)于1938年创立了一套迅速检索的方法。1969年又由英、美、法、加四国成立了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简称JCPDS”的国际性组织,由它负责编辑和出版粉末衍射卡片,称为PDF卡片。现已出版36集,4万多张。

衍射图形上线条的位置由衍射角2θ决定,而θ取决于波长λ及面间距d,其中d 是决定晶体结构的基本量。因此,在卡片上列出一系列d及对应的强度I,就可以代替衍射图样。

下面仅就实验及分析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作一简介。

1、试样

衍射仪一般采用块状平面试样,它可以是整块的晶体,也可用多种晶体的粉末压制。金属样可从大块中切割合适的尺寸,经砂轮、砂纸磨平即可。

粉末样品应有一定的粒度要求,这与德拜相的要求基本相同(颗粒大小约在1~10μm数量级。粉末要过200~325目筛子)。不过由于在衍射仪上照射面积较大,允许采用稍粗的颗粒。根据粉末的数量可压在玻璃制成的通框或浅框中。压制时一般不加粘合剂,所加压力以使粉末样品粘牢为限,压力过大可能导致颗粒的择优取向。当粉末数量很少时,可在平玻璃片上抹一层凡士林,再将粉末均匀覆上。

2、测试参数的选择

实验参数选择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实验精度、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试样测试之前,须考虑确定的实验参数很多。

1)X射线管阳极的种类、滤片、管压、管流的选择前面已作过介绍,不再详述。

2)关于狭缝宽度、扫描速度、时度常数、计数量程、走纸速度等的选择:

(1)、测角仪狭缝光阑的选择

在测角仪光路中,有发散狭缝光阑,防散射缝光阑,接收狭缝光阑和在窗口与

发散狭缝之间以及接收狭缝与防散射狭缝之间的两个梭拉狭缝光阑,但梭拉狭缝是固定不变的,需要选择的是:

a、发散狭缝有1/30°、1/12°、1/16°、1/4°、1/2°、1°、5/2°

b、防散射狭缝有1/30°、1/12°、1/16°、1/4°、1/2°、1°、5/2°

c、接收狭缝有0.05mm、0.1mm、0.2mm、0.4mm、2.0mm

发散狭缝是用来限制入射线在测角仪平行方向上的发散角。它决定了入射线在试样上的照射面积和强度。对发射狭缝的选择应以入射线的照摄面积不超出试样的工作表面为原则。增大发散狭缝,虽可增加衍射线的强度,但在θ角较小时,过大的狭缝将使光束照射到试样槽外的试样架上,这样反而使衍射强度下降,并使由试样带来的背底强度升高,故须控制低角时射线束照射的范围不致超出试样框之外。

接收狭缝对衍射线峰的高度、峰-背比及峰的积分宽度都有明显影响。增大接收狭缝,虽可增加衍射峰的强度,但也增加了背底强度,反而降低峰-背比和角分辨率,这对探测弱衍射线不利,故接收狭缝要依据工作因素、工作目的来选择。若要提高分辨率、则应选较小的接收狭缝,基要为测衍射强度,则应加接收狭缝。

防散射狭缝对衍射线,只影响峰背比,其它的选择通常与发散狭缝一致。

一般物相分析时,选择发散狭缝为1/4°~1°,防散射狭缝为1/4°~1°,接收狭缝为0.2mm或0.4mm。

(2)、测角仪的扫描速度

扫描速度指计数管在测角仪圆上均匀转动的角速度,以度/min表示。增大扫描速度,即可节约测试时间,但同时将导致强度和分辨率的下降,并使衍射峰的位置向扫描方向偏移。造成峰的不对称宽化,故为提高测量精度,应尽量选小扫描速度,一般物相分析中常用的扫描速度为1°/min或2°/min。

(3)计数率仪的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是对衍射强度进行记录的时间间隔的长短。增大时间常数使衍射线峰的轮廓背底变得平滑,但同时却使衍射强度和分辨率降低,并使衍射峰向扫描方向偏移,造成衍射峰的不对称宽化。故为提高测量精度,应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一般物相分析中选时间常为1-4s。

(4)、计数量程

计数量程可对衍射强度进行适当地衰减调节,以获得适当大小的衍射峰。若量程过小,衍射峰过高可能超出记录范围,从而描画不出完整的衍射峰。一般物相分析中,选量程32,定标衰减31。

(5)、自动记录仪的走纸速度

若要测量各2θ角度下衍射线强度的分布情况。则必须在计数管侧角仪圆周转动的同时,让自动记录仪中的记录纸做同步转动,此转动速度即为走纸速度。加快走纸速度,可以提高角度分辨率从而提高测量精度,但却有可能使弱的或弥散的衍射线淹没在背底之中。一般物相分析时,选走纸速度为300~400mm/h。

3、计数参数的选择

用盖革计数器时,在坪区,计数率随电压增加得很慢,且为线性,所以盖革管应在这个区域内工作。但要使计数率与X射线强度(即光子数目)准确地成正比,则必须保证施加稳定电压,大约1400V。衍射仪的开启,与X射线晶体分析仪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X射线发生器部分。对于自动化衍射仪,很多工作参数可由微机上的键盘输入或通过程序输入。此外,还可以设置寻峰扫描,阶梯扫描等其它方式。还可对同一衍射作正反两方向扫描,用其平均值更能反映衍射峰的真实位置。

4、衍射图的分析

先将衍射图上较明显的衍射峰的2θ值量度出来。测量可借助于三角板和米尺。将米尺的刻度与衍射图的角标对齐,令三角板的直角边沿米尺沿动,另一直角边与衍射峰的对称线重合。并以此做为峰的位置,借助于米尺,可以估计出百分之一度(或十分之一度)的2θ值,并通过布拉格方程求对应的d值。又按衍射峰的高度估计出各衍射线的相对强度。有了d系列与I系列之后,取前反射区三根最强线为依据,查阅索引,用尝试法找到可能的卡片,再进行详细对照。也可借助字母索引起检索。

确定一个物相之后,将余下线条进行强度的归一处理,再录找第二相。有时也可根据试样的实际情况作出推断,直至所有的衍射线均有着落为止。

对于成份不固定的材料,这在金属材料的研究工作中是经常遇到的,例如固溶体型合金,是没有卡片的。因成份不同,点阵参数、晶体结构都有变化,不能用一张卡来表示这种材料。

分析多相合金时,经常会遇到不同相的衍射线相重合的情况,就给选择线条及分

析结果造成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充分的旁证材料,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卡片本身是实测的结果,它本身就含一定的误差。而对待测试样的实验工作也含有一定的误差,而且,在实测的条件下不可能与制造卡片的实测条件完全相同。因此在比较这二组数据时,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而得不到正确的判断结果。

别外,在核对卡片时,衍射线条一般应当不少于八条。否则,可供比较的数据太少,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比较数据d时,应当控制严格一些,二者的误差最好不要超过2%,而比较衍射线强度时,就可以放宽要求。

四、实验内容及报告要求:

1)由教师在现场介绍衍射仪的构造,进行现场操作,并描画一两个衍射峰。

2)以2~3人为一组,按事先描绘好的多相物质的衍射图进行物相定性分析。

3)记录下分析的衍射图实测条件,将实验数据及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

实验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透射电镜的基本构造,了解电镜的操作规程

2、试样的典型组织观察

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简称透射电镜,TEM)是一种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显微镜,是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形貌、组织和结构的有效工具。它用聚焦电子束作为照明源,使用对电子束透明的薄膜试样(几十到几百nm),以透射电子为成像信号,其工作原理如下: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经1~2级光镜会聚后均匀照射到试样上的某一待观察微小区域上,入射电子与试样物质相互作用,由于试样很薄,绝大部分电子穿透试样,其强度分布与所观察试样区的形貌、组织、结构一一对应。透射出试样的电子经物镜、投影镜的三级磁透镜放大投射在观察图形的荧光屏上,荧光屏把电子强度分布转变为人眼可见的光强分布,于是在荧光屏上显出与试样形貌、组织、结构相结应的图像。

1、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由光学成像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气系统三部分组成。

(1)、光学成像系统

透射电镜的光学成像系统组装成一直立的圆柱体,称为镜筒。包括照明、透镜成像放大以及图像观察记录等系统。图2-23为透射电镜镜筒剖面图。

a、照明部分

电子显微镜的照明部分是产生具有一定能量、足够亮度(电流密度)和适当小孔径角的稳定电子束的装置,它包括产生电子束的电子枪和使用电子束会聚和聚光镜。

电子枪:通常透射电镜中使用的电子枪为发叉式钨丝(丝直径为0.1~0.15mm)阴极、控制栅板和阳极构成的三极电子枪,图2-24为三极式电子枪工作原理图。考虑到操作安全,电子枪的阳极接地(0电位),阴极加上负高压(-50~200kV),控制栅板加上比阴极负几百至几千伏的偏压。整个电子枪相当于一个由阴极、栅板和阳极组成的静电透镜,栅板的大小决定了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等电位面分布和形状,从而控制阴极的电子发射电流,因此称为控制栅极。电子枪工作时,由阴极发射的电子受到电场的加速穿过阳极孔照射到试样上,在穿过电场时,发散的电子束受到电场的径向分量的作用,使从栅极出来的电子会聚通过一最小截面(直径为dc),这里电子密度最高,称为电子枪交叉点,它是电子显微镜的实际电子源。

发叉式钨丝三极电子枪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不需要很高的真空度(10-4Torr);它与以后介绍的六硼化镧电子枪及发射枪相比,缺点是使用寿命短,一般只有几十小时到上百小时,并且亮度不够高。

聚光镜:降光镜为磁透镜,它是用来把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会聚照射在样品上。调节光镜励磁电流(即改变透镜聚焦状态)就可以调节照明强度和孔径角大小。一般中级透射电镜采用单聚光镜,高级的透射电镜则大多数采用双聚光镜。

单聚光镜的主要缺点是照明面积大,容易造成试样的热损伤和污染,这是由于电子源(电子枪交叉斑)到聚光镜的距离与聚光镜到样品的距离大致相同,聚光镜放大倍率约为1。当电子枪交叉班的直径约为50μm时,经单聚光镜会聚后的电子束在试样上的照明面积的直径也约为50μm(图2-25a),如果电镜观察圆周屏的直径为100mm,在放大5万倍时,则观察的试样区域直径约为2μm,即照明面积远比观察面积大,从而造成样品的热损伤和污染。

双聚光镜是电子源和原来的聚光镜C

2之间再加上一聚光镜C

1

,第一聚光镜为强磁

透镜用来控制束斑大小,第二聚光镜为弱磁透镜,用来改变照明孔径角和获得最佳亮

度,其工作原理如图2-25b、c、。由于第一聚光镜C

1

更靠近光源,它的接收孔径角

较大,可从光源收集到比单独用C

2

时更多的电子,因而可以得到更亮的最终聚焦斑。通过调节第一和第二聚光镜励磁电流,可以得到与放大倍数相适应的照明面积和照明亮度,从而克服了单聚光镜由于照明面大而导致的对样品的热损伤和污染。

一般中级透射电镜为垂直照明,即照明电子束轴线与成像系统同轴。高级透射电镜照明系统中有加电磁偏转器,既可垂直照明,也可倾照明,即照明电子束轴线与成像系统轴线成一定角度(一般2°~3°),用于成暗场像。

b、成像放大系统

成像放大系统由物镜、1~2个中间镜和1~2投影镜组成。靠近试样的为物镜,靠近荧光屏的为投影镜,二者之间的为中间镜。它们的相对位置见图2-23。

物镜:物镜是成像系统的第一级放大透镜,它的分辨率对整个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影响最大,因此通常为短焦距、高放大倍数(例如100倍)低像差的强磁透镜。

中间镜:中间镜为长焦距、可变放大倍数(例如0~20倍)的弱磁透镜。当

放大倍数大于1时,进一步放大物镜所成的像;当放大倍数小于1时,缩小物镜所成的像。

投影镜:投影镜也是短焦距、高放大倍数(例如100倍,一般固定不变)的强磁透镜,其作用是把中间镜的像进一步放大并投射在荧光屏或照相底板上。

通过改变中间镜放大倍数可以在相当范围(例如2000~200000倍)内改变电镜的

总放大倍数。

三级成像放大系统:中、低级透射电镜的成像放大系统仅由一个物镜、一个中间镜和一个投影镜组成,可进行高放大倍数、中放大倍数成像、成像光路图示于图2-26。

高放大倍数成像时,物经物镜放大后在物镜和中间镜之间成第一级实像,中间镜以物镜的像为物进行放大,在投影镜上方成第二级放大像,投影镜以中间镜像为物进行放大,在荧光屏或照相底板上成终像。三级透镜高放大倍数成像可以获得高达20万倍的电子图像。

中放大倍数成像时调节物镜励磁电,使物镜成像于中间镜之下,中间镜以物镜像为“虚物”,在投影镜上方形成缩小的实像,经投影镜放大后在荧光屏或照相底板上成终像。中放大倍数成像可以获得几千至几万倍的电子图像。

低放大倍数成像的最简便方法是减少透镜使用数目和减小透镜放大倍数。例如关闭物镜,减弱中间镜励磁电流,使中间镜起着长焦距物镜的作用,成像于投影镜之上,经投影镜放大后成像于荧光屏上,获得100~300倍、视域较大的图像,为检查试样和选择、确定高倍观察区提供方便。

多级成像放大系统;现代生产的透射电镜其成像放大系统大多4~5成像透镜。除了物镜外,有二个可变放大倍数的中间镜和1~2个投影镜。成像时可按不同模式(光路)来获得所需的放大倍数。一般第一中间镜用于低倍放大;第二中间镜用于高倍放

大;在最高放大倍数情况下,第一、第二中间镜同时使用或只使用第二中间镜,成像放大倍数可以在100倍到80万倍范围内调节,由于有二个中间镜,在进行电子衍射时,用第一中间镜以物镜后焦面的电子衍射谱作为物进行成像(此时放大倍数就固定了),再用第二中间镜改变终像电子衍射谱的放大倍数,可以得到各种放大倍数的电子衍射谱。因此第一中间镜又称衍射镜。而把第二中间镜称为中间镜。

消像散器:在镜筒的这一部分,除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外,还有样品室、物镜光阑、消像散器和衍射光阑等。

消像散器是一个产生附加弱磁场的装置,用来校正透镜磁场的非对称性,从而消除像散,物镜下方都装有像散器。

c、图像观察记录部分

图像观察记录部分用来观察和拍摄经成像和放大的电子图像,该部分有荧光屏、照相盒、望远镜(长工作距离的立体显微镜)。荧光屏能向上斜倾和翻起,荧光屏下面是装有照相底板的照相盒,当用机械或电气式荧光屏能向上斜倾和翻起时,电子束使直接照射在下面的照相底板上并使之感光,记录下电子图像。望远镜一般放大5~10倍,用来观察电子图像中的更小的细节和进行精确聚集。

d、样品台

透射电镜观察是按一定方法制备后置于电镜铜网(直径3mm)上的样品。样品台是用来承载样品(铜网),以便在电镜中对样品进行各种条件下的观察。它可根据需要使样品倾斜和旋转,样品台还与镜筒外的机械旋杆相连。转动旋杆可使样品在二个互相

垂直的方向平移,以使观察试样各部分细节。

样品台按样品进入电镜中就位方式分为顶插式和侧插式两种。

对于顶插式样品台,电镜样品先放入样品杯,然后通过传动机构进入样品室,再下降至样品台中定位,使样品处于物镜极靴中间某一精确位置,顶插式样品台的特点是物镜上、下极靴间隙可以比较小,因此球差小,物镜分辨本领较高;倾斜角度可达±20°,但在倾斜过程中,观察点的像稍有位移。

对于侧插式样品台,电镜样品先放在插入杆前端的样品座上,并用压环固定,插入杆从镜筒侧面插入样品台,使得样品杆的前端连同样品处于物镜上、下极靴间隙中,侧插式样品台的特点是上、下极靴间的间隙较大,因此球差较大,相对来说物镜的分辨本领要比顶插式差些,但最大倾角可达±60°,在倾斜过程中观察点的像不发生位移,放大倍数也不变。

除了上述可使样平移和倾斜的样品台外,还有为满足各种用图的样品台,例如加热台,可以把样品加热。最高温度达1273K;冷却后,可以将样品冷却,最低温度可接近10K;拉抻台,可以对样品进行拉伸。应用这些特殊功能的样品台时,可以直接观察材料在各种特定条件下的发生的动态变化。

(2)、真空系统

电子显微镜镜筒必须具有很高的真空度,这是因为:若电子枪中存在气体,会产生气体电离和放电;炽热的阴极灯丝受到氧化或腐蚀而烧断;高速电子受到气体分子的随机散射而降低成像度以及污染样品。一般电子显微镜镜筒的真空要求在10—4~10—6Torr。当镜筒内达到10—4~10—6Torr的真空度后,电镜才开始工作。

(3)、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灯丝电源和高压电源,使电子枪产生稳定的高能照明电子束;各磁透镜的稳压稳流电源,使各磁透镜具有高的稳定度;电气控制电路;用来真空系统、电气合轴、自动聚焦、自动照相等。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熟悉透射电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简述电子光学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

分的作用。

2、以高倍成像为例,简述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

实验三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2、通过实际分析,明确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用途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扫描电子显微境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扫描电子显微境(简称扫描电镜,SEM)是继透射电镜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电镜。与透射电镜的成像方式不同,扫描电镜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试样为块状或粉末颗粒,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其中二次电子是最主要的成像信号。

现以二次电子像的成像过程来说明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如图2-67所示,由电子枪发射的能量为5~35keV的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作栅网式扫描。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其它物理信号),二次电子发射量随试样表面形貌而变化。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

早在1935年诺尔(Knoll)就提出了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并设计了简单的实验装置,1938年阿登纳(Ardenne)制成第一台扫描电镜。近十多年来扫描电镜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1)可以观察直径为10~30mm的大块试样,且制样方法简单。对表面清洁的导电材料可不用制样直接进行观察;对表面清洁的非导电材料只要在表面蒸镀一层导电后即可进行观察。

(2)场深大、三百倍于光学显微境,适用于粗糙表面和断口分析观察;图像富有立体感、真实感、于识别和解释;

(3)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一般为15~200000倍,最大可达10~300000倍,对于多相、多组成的非均匀材料便于低倍下的普查和高倍下观察分析。

(4)具有相当的分辨率,一般为3~6nm,最高可达2nm。透射电镜的分辨率虽然更高,但对样品厚度的要求十分苛刻,且观察的区域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5)可能通过电子学方法有效地控制和改善图像的质量,如通过γ调制可改善图像反差的宽容度,使图像各部分亮暗适中。采用双放大倍数装置或图像选择器,可在荧光屏上同时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图像或不同形式的图像。

(6)可进行多种功能的分析。与X射线谱仪配接,可在观察形貌的同时进行微区成分分析;配有光学显微境和单色仪等附件时,可观察阴极荧光图像和进行阴极荧光光谱分析;装上半导体样品座附件,可利用电子束电导和电子生伏特信号观察晶体管或集成电路中的PN结及缺陷。

(7)可使用加热、冷却和拉伸等样品台进行动态试验,观察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相变及形态变化等。

2、扫描电镜的主要结构

扫描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镜筒)、扫描系统、信号探测放大系统、图像显示记录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系统等部分组成。

(1)、电子光学系统

扫描电镜的电子光学系统由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光阑和样品室等部件组成。图2-68为国产DX-3扫描电镜镜筒的剖面图。

扫描电镜通常使用发叉式钨丝热阴极三极式电子枪。透镜系统由三个磁透镜组

成,即第一聚光镜、第二聚境和试样上方的物镜。透镜系统的作用是将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经三级缩小形成微细的电子束(探针)。当电子枪交叉斑(电子源)的直径为20~50μm,亮度为104~105A/(sr?cm2)时,电子束流约为1~10μA,调节三级透镜的总缩

小倍数即可得到不同直径的电子束斑。如果电子源直径为d。,要求的束斑直径为d

p 则透镜系统的缩小倍数即为M≈d。/dp。为了获得高的信号强度和高分辨率的电子图像,电子束应具有足够的电流强度(探针电流)和尽可能小的束斑直径d,在考虑了

物镜球差对束斑大小的影响后,照射到试样表面的电子束流强度I

p 与束斑直径d

p

1-高压电缆;2-电子枪;3-灯丝和栅极组件;4-阳极;5-电磁对中线圈;6-第一聚光镜;7-第一聚光镜线包;8-第二聚光镜线包;9-第二聚光镜;10-聚光镜光阑(衍射用);11-扫描线圈、消像散器组件;12-物镜;13-物镜光阑;14、-试样座;16-双层磁屏蔽环;17-真空管道;18-磁屏蔽外套;19-冷阱;20-物镜光阑调节把手;21-二次电子接收器

存在如下关系:

I p ~βd

p

8/3/C

s

2/3

式中β为电子栓亮度,单位为A/(sr?cm2)C

为透镜球差系数,单位为cm。由上式可知,

s

随着束斑直径d

=1cm,则对于d=5nm的束斑,其束流强度仅为10-12A,此要在确保

p

适当电流强度前提下,尽中能缩小电子束斑才有实际意义。

除了发叉式钨丝热阴极电子枪外,60年代末相继发展了六硼化镧阴极电子枪和场发射电子枪,从表2-4可以看出,六硼化镧阴极电子枪和场发射枪具有电子源直径小,亮度高,能量分散小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六硼化镧阴极电子枪和发射枪已应用于一些高分辨率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分析电镜中。

表2-4 几种类型电子枪性能

(2)、扫描系统

扫描系统由扫描信号发生器、扫描放大控制器、扫描偏转线圈等组成。扫描系统的作用是提供入射电子束在试样表面以及显像管电子束在荧光屏上同步扫描的信号,通过改变入射电子束在试样表面扫描的幅度,可获得所需放大倍数的扫描像。

扫描电镜中采用图2-69所示的双偏转系统。上、下两对偏转线圈装在末级聚光镜和物镜之间(物镜上极靴孔中)。其中上下各有一对线圈产生X主向扫描(即行扫),另外各有一对线圈产生Y方向扫描(帧扫),当上、下两对偏转线圈同时起作用时,电子束便在试样表面作光栅扫描。由于要求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与电子束在显像管荧光

屏上的扫描完全同步,所以通常用一个扫描发生器来驱动扫描线圈及显像管的扫描偏转线圈。

(3)、信号探测放大系统

信号探测放大系统的作用是探测试样在入射电子束作用下产生的物理信号,然后经视频放大,作为显像系统的调制信号。不同的物理信号,要用不同类型的探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子探测器和X射线探测器。下面仅介绍电子探测器。

通常采用闪烁计数系统探测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和透射电子等电和透射电子等电子信号,这是扫描电镜中最主要的信号探测器。它由闪烁体、光导管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如图2-70所示,闪烁体加上+10kV高压,闪烁体前的聚焦环上装有栅网。二次电子和背散电子射可用同一个探测器探测。由于二次电子能量低于50eV而背散电

,因此改变栅网所加电压可分别探测二次电子或子能量很高,接近于入射电子能量E

背散电子。当探测二次电子时,栅网上加上+250V电压,吸引二次电子,二次电子通过栅网并受高压加速打到闪烁体上。当用来探测背散电子时,栅网上加-50电压,阻止二次电子,而背散射电子时通过栅网打到闪烁体上,信号电子撞击闪烁体时产生光信号,光信号沿光导管送到光电倍增管,把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输出10μA左右的信号,再经视频放大器放大即可用来调制显像管的亮度,从而获得图像,闪烁体-光放大器系统探测器也可用于探测透射电子,此时探测器要放在试样的下

方。

闪烁体-光放大器系统探测器对背散射电子收集效率较低,近年来发展了几种专用来探测背散电子时的闪烁探测器,如能在很大立体角内收集背散射电子的大角度闪烁探测器;由二个以上置于不同方位的闪烁体-光导管系统构成的闪烁体组体,各个闪烁体-光管导系统可单独或同时工作,并可进行信号的相加或相减。

(4)、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

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包括显像管、照相机等,其作用是把信号探测系统输出的调制信号转换为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反映样品表面某种特征的扫描图像、供观察、照相和记录。

(5)、真空系统

与透射电镜相同,扫描电镜真空系统的作用是建立电子光学系统正常工作、防止样品污染所必须的真空度,一般情况下应保持高于10-4Torr的真空度。

(6)、电源系统

它由稳压、稳流及相应的安全保护电路所组成,提供扫描电镜各部分所需要的电源。

三、扫描电镜试样的制备

1、对试样的要求

试样可以是块状或粉末颗粒,在真空中能保持稳定,含有水分的试样应先烘干除去水分。表面受到污染的试样,要在不破坏试样表面结构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清洗,然后烘干。新断开的断口或断面,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以免破坏断口或断面的结构状态。有些试样的表面、断口需要进行适当的侵蚀,才能暴露某些结构细节,则在侵蚀后应将表面或断口洗干净,然后烘干。对磁性试样要预先去磁,以免观察时电子束受到磁场的影响。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实验一热重分析与综合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了解热重分析的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 2.熟悉综合热分析的特点,掌握综合热曲线的分析方法。 3.测绘矿物的热重曲线和综合热曲线,解释曲线变化的原因。 二、热重分析的仪器结构和分析方法 热重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一种实验技术。 热重分析通常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类型。 静态法又称等温热重法,是在恒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把试样在各给定温度加热至恒重。该法比较准确,常用来研究固相物质热分解的反应速率和测定反应速度常数。 动态法又称非等温热重法,是在程序升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采用连续升温连续称重的方式。该法简便,易于与其他热分析法组合在一起,实际中采用较多。 热重分析仪的基本结构由精密天平、加热炉及温控单元组成。图8 -14 示出了上海天平仪器厂生产的 PRT -1 型普通热天平结构原理图;加热炉由温控加热单元按给定速度升温,并由温度读数表记录温度,炉中试样质量变化可由人工开启天平并记录。自动化程度高的热天平由磁心和差动变压器组成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和输出试样质量变化引起天平失衡的信号,经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 图1 PRT-1型热天平结构原理图

由热重分析记录的质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称热重曲线(TG曲线)。曲线的纵坐标为 质量,横坐标为温度。例如固体热分解反应 A (固)一 B (固) + C (气)的典型热重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 T i为起始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达到热天平可以检测时的温度。T f为终止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热重曲线上质量基本不变的部分称为基线或平台,如图2中 ab 、cd部分。若试样初始质量为W0,失重后试样质量为 W1,则失重百分数为(W0一 W1 ) /W0 x 10 %。 图2 固体热分解反应的热重曲线图3 CaC2O4·H2O的热重曲线 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在某温度发生分解、脱水、氧化、还原和升华等物理化学变化而出现质量变化,发生质量变化的温度及质量变化百分数随着物质的结构及组成而异,因而可以用物质的热重曲线来研究物质的热变化过程,如试样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热分解产物和热分解动力学等。例如含有一个结晶水的草酸钙的热重曲线如图3 , CaC2O4·H2O 在100 ℃ 以前没有失重现象,其热重曲线呈水平状,为TG曲线的第一个平台。在100 ℃ 和200 ℃ 之间失重并开始出现第二个平台。这一步的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2 . 3 % ,正好相当于每 mol CaC2O4·H2O 失掉 1mol H2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下式进行。CaC2O4·H2O—— CaC2O4+H2O (100~200℃)。 在400 ℃ 和500 ℃ 之间失重并开始呈现第三个平台,其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 % ,相当于mol CaC2O4分解出 1mol C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题答案版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题答案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消光: 把由于F HKL=0而使衍射线有规律消失的现象称为系统消光。 2、X射线衍射方向: 是两种相干波的光程差是波长整数倍的方向。 3、Moseley定律:对于一定线性系的某条谱线而言其波长与原子序数平方近似成反比关系。 4、相对强度:同一衍射图中各个衍射线的绝对强度的比值。 5、积分强度:扣除背影强度后衍射峰下的累积强度。 6、明场像暗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衍射束,让透射束成像,有衍射的为暗像,无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明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透射束和及其余衍射束,让一束强衍射束成像,则无衍射的为暗像,有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暗场像。 7、透射电镜点分辨率、线分辨率:点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线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条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8、厚度衬度:由于试样各部分的密度(或原子序数)和厚度不同形成的透射强度的差异; 9、衍射衬度:由于晶体薄膜内各部分满足衍射条件的程度不同形成的衍射强度的差异;10相位衬度:入射电子收到试样原子散射,得到透射波和散射波,两者振幅接近,强度差很小,两者之间引入相位差,使得透射波和合成波振幅产生较大差异,从而产生衬度。 11像差:从物面上一点散射出的电子束,不一定全部聚焦在一点,或者物面上的各点并不按比例成像于同一平面,结果图像模糊不清,或者原物的几何形状不完全相似,这种现象称为像差 球差: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和远轴区对电子束的汇聚能力不同造成的 像散: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转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像差 色差:由于成像电子的波长(或能量)不同而引起的一种像差 12、透镜景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物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3、透镜焦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像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4、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指当一定能量的电子束落到晶体上时,被晶体中原子散射,各散射电子波之间产生互相干涉现象。它满足劳厄方程或布拉格方程,并满足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Lλ=Rd L是相机长度,λ为入射电子束波长,R是透射斑点与衍射斑点间的距离。 15、二次电子:二次电子是指在入射电子作用下被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表面的原子的核外电子。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班级: 学号: 姓 名:

实验一金相试样制备与组织观察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6h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物像的质量;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金相试样质量对金相分析的影响。 3掌握二元铸态合金的固溶体,共晶(包括亚共晶和过共晶)和包晶组织的特征,能识别这些组织;掌握Fe—C合金平衡和非平衡组织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为综合实验,要求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和各种金相制样设备学会各种不同试样的金相制样要点,并能分析合金尤其是铁碳合金的典型组织。 实验分三阶段进行,首先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再进行具体试样的金相试样制备,第三步观察分析常见二元合金和铁碳合金的组织。实验中各阶段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通过预习了解显微镜结构、维护要求以及金相制样方法和不同合金的组织特征,写出实验步骤,然后到实验室通过自己的操作体会各个过程。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3.1实验仪器、设备 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电吹风、金相显微镜 3.2实验材料试样:铁碳合金试样及有色金属合金试样(用于组织观察);制备试样材料选用碳 钢。制样材料:砂纸、抛光剂、抛光布、3-4%硝酸酒精、滤纸 四实验原理 4.1 金相显微镜结构与使用 4.1.1成像原理 简单地说,成像原理就是将物像两级放大。如图1—1 所示。物AB 经物镜放大成一倒立的实像 A ′ B′,再经目镜放大成虚像A ″B″。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 250 M M物?M目 f 物f目 f 物,f 目——物镜和目镜的焦距;l——显微镜的光镜筒长度放大倍数的选择决定于组织的粗细和观察的目的。放大倍数大,则组织清晰,但视域小,不能观察全貌,代表性受局限,放大倍数低,则效果完全相反,如图1-2 所示。在金相分析时,根据需要,往往高、低倍变换使用。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指导书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应用《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高分子材料压制成型和注射成型实验,制得的高分子材料试样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掌握常用塑料的压制成型和注射成型工艺流程,了解影响塑料制品性能的因素,初步锻炼学生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 1、塑料压制成型: (1)熟练操作开炼机、高速混合机、平板硫化仪成型设备,操作步骤见附录1; (2)制备出塑料试样。 2、塑料注射成型: (1)了解实验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点,操作步骤见附录2; (2)了解注射成型设备对制品性质的影响; (3)掌握如何根据聚合物的性质,确定注射成型机料筒温度和模具温度; (4)制备出塑料试样。 3、塑料制品拉伸性能测试: (1)掌握电子拉力机测定塑料拉伸试样的基本操作,操作步骤见附录3; (2)依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各种力学参数(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 4、塑料制品硬度测试:利用邵氏A型硬度计测定试样的硬度,操作步骤见附录4; 5、塑料制品导电性测试:利用高阻仪测定试样的表面电阻。测试时,将充分放电后的试样,接入仪器测量端,调整仪器,加上实验电压一分钟,读取电阻的指示值。 三、实验原理 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尤其是热塑性塑料)可以通过压制和注射成型。 压制是板材成型的重要方法,其工艺过程包括下列工序:(1)混合:按照一定配方称量各组分,按照一定的加料顺序,将各组分加入到高速分散机中进行几何分散;(2)双辊塑炼拉片:用双辊开炼机使混合物料熔融混合塑化,得到片材;(3)压制:把片材放入恒温压制模具中预热、加温、加压,使片材熔融塑化,然后冷却定型成板材。正确选择和调节压制温度、压力、时间以及制品的冷却程度是控制板材性能的工艺措施。通常在不影响制品性能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压制温度,降低成型压力,缩短成型周期对提高生产效率是行之有效的;但过高的温度、过长的加热时间会加剧树脂降解和熔料外溢,致使制品的各方面性能变劣。 注射成型亦称注射模塑或注塑,是热塑性塑料的一种重要成型方法。注射成型是将塑料(一般为粒料)在注射成型机的料筒内加热溶化,当呈流动状态时,熔融塑料在柱塞或螺杆的加压下被压缩并向前移动,进而通过塑料筒前端的喷嘴以很快的速度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合

材料成型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焊接接头性能评价及分析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与分析焊缝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2、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3、了解焊接接头三个区域即焊缝、热影响区、母材的硬度差别 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1、金相砂纸,从180目一1200目一套 2、平板玻璃一块 3、低碳钢焊接接头试片 4、金相显微镜一台 5、抛光机一台 6、电吹风机一个 7、4%硝酸酒精溶液,无水乙醇、脱脂棉等若干 8、洛氏显微镜若干 三、实验原理 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历了不同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也和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图1-1 焊缝金属的交互结晶示意图图1-2 C o、R和G对结晶形态的影 响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1、焊缝的交互结晶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交互结晶的特征,图1-1为母材和焊缝金属交互结晶的示意图。由图可见,焊缝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遏止。这就是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 2、焊缝的结晶形态 根据浓度过冷的结晶理论,合金的结晶形态与溶质的浓度C o、结晶速度(或晶粒长大速度)R和温度梯度G有关。图1-2为C o、R和G对结晶形态的影响。由图1-2可见,当结晶速度R和温度梯度G不变时,随着金属中溶质浓度的提高,浓度过冷增加,从而使金属的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变为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状晶及等轴晶。 当合金成分一定时,结晶速度越快,浓度过冷越大,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发展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青岛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不同成分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C相图在铁碳合金组织分析中的作用 2、进一步掌握Fe- Fe 3 3、掌握铁碳合金成分与组织变化的关系和规律,能够根据显微组织的特征估算亚共析钢中碳的质量分数。 4、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二、实验原理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指铁碳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C相图所对应的组织。 即Fe- Fe 3 实际生产中,要想得到一种完全的平衡组织是不可能的,退火条件下得到的组织比较接近于平衡组织。因此我们可以借助退火组织来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根据Fe- Fe C相图,我们把铁碳合金相图分为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 3 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 1、工业纯铁 工业纯铁是ωc<0.0218%的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为铁素体组织,铁素体呈多角形块状,晶界为黑色条状,有时可以看出在晶界处少量分布的三次渗碳体。 2、亚共析钢 亚共析碳钢的质量分数为0.0218%<ωc<0.77%,室温下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经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铁素体呈白色多边形块状,珠光体在放大倍数较低时呈暗黑色。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量逐渐减少,珠光体量逐渐增加,铁素体的形态逐渐由块状变为碎块状或网状。 3、共析钢 共析钢是ωc=0.77%的铁碳合金,室温组织为单一的珠光体。显微镜下每个珠光体晶粒中渗碳体与铁素体片层的方向、大小、宽窄都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珠光体晶粒的位向不同,其截割截面不一致导致的结果。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材料硬度测定(综合性) 一、实验内容 1.金属布氏硬度实验。 2.金属洛氏硬度实验。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金属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巩固硬度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具有踏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一)实验条件 1.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和显维硬度计,读数放大镜,标准硬度块。 2.推荐试样用材:灰铸铁、经调质处理的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T10钢。 (二)要求 制备试样过程中不得使试样因冷、热加工影响试验面原来的硬度。试验面应为光滑的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污物,测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时试验面的粗糙度Ra≤0.8μm。 试验时,应保证试验力垂直作用于试验面上,保证试验面不产生变形、挠曲和振动。试验应在10~35℃温度范围内进行。 不同硬度试验对试样及试验操作尚有具体要求。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1.硬度试验原理。 2.对试样的要求。 3.硬度试验方法的选择。 4.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试验数据的获得。 6.不同硬度试验方法的关系。 五、实验实施步骤 (一)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金属布氏硬度值是单位压痕表面积所承受的外力。

1.试验规范的选择 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测试材料的硬度和试样厚度选择试验规范,即压头材料与直径、F/D2值、试验力F及试验力保持时间t。 (1)压头材料与直径的选择压头为硬质合金球。 球体直径D的选择按GB/T231.1-2009《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有五种,即10mm、5mm、2.5mm、2mm和1mm。压头直径可根据试样厚度选择,见压头直径、压痕平均直径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表。选择压头直径时,在试样厚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用10mm球体作压头,以便得到较大的压痕,使所测的硬度值具有代表性和重复性,从而更充分地反映出金属的平均硬度。 (2)F/D2、试验力F及试验力的选择 F/D2比值有七种:30、15、10、5、2.5、1.25和1,其值主要根据试验材料的种类及其硬度范围来选择。 球体直径D和F/D2比值确定后,试验力F也就确定了。 试验须保证压痕直径d在(0.24~0.6)D范围内,试样厚度为压痕深度的10倍以上。 (3)试验力保持时间t的选择试验力保持时间t主要根据试样材料的硬度来选择。黑色金属:t=10~15s;有色金属:t=(30±2)s;<35HBW的材料:t=(60±2)s。 2.布氏硬度试验过程 (1)试验前,应使用与试样硬度相近的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对硬度计进行校对,即在硬度块上不同部位测试五个点的硬度,取其平均值,其值不超过标准硬度块硬度值的±3%方可进行试验,否则应对硬度计进行调整、修理。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试样安放在试验机工作台上,转动手轮使工作台慢慢上升,使试样与压头紧密接触,直至手轮与螺母产生相对滑动。同时应保证试验过程中试验力作用方向与试验面垂直,试样不发生倾斜、移动、振动。 启动按钮开关,在施力指示灯亮的同时迅速拧紧压紧螺钉,使圆盘随曲柄一起回转,直至自动反向转动为止,施力指示灯熄灭。从施力指示灯亮到熄灭的时间为试验力保持时间,转动手轮取下试样。 (3)用读数显微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出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1 。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与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原理。 2. 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操作。 3. 分辨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台式金相显微镜; 2. 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 三、实验内容: 1. 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标准试样的组织,调整粗调及微调手轮,掌握显微镜的聚焦方法 3. 分别调整视场光栏和孔径光栏,观察其对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规律。 4. 调整物镜与目镜的匹配,理解有效放大倍数。 5. 分别用100X及400X观察标准试祥组织,并描绘示意图。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述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原理。 (2)简述影响显微镜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4)画出观察组织的示意图。示意图按统一规格画,并用箭头标明各组织

材料: 放大倍数: 实验二:金相试样制备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试样的制备原理,熟悉制备过程。 2. 初步掌握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砂轮机、抛光机、加工好的碳钢试样、砂纸、抛光膏、无水乙醇、浓硝酸。 三、实验内容 1. 每人制备一块碳钢的金相显微试样,按照下面步骤:砂轮机粗磨 T 砂纸从粗到细磨 制f 机械抛光f 化学腐蚀。 2. 观察金相制备试样,分析所制备试样存在的缺陷。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 简述金相试样的制备原理和过程。 (2) 分析试样制备过程中出现缺陷的原因, 结合自己试样中的缺陷讨论如何制备出高质 量的显微试样 编号: 组织: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题答案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消光: 把由于F HKL=0而使衍射线有规律消失的现象称为系统消光。 2、X射线衍射方向: 是两种相干波的光程差是波长整数倍的方向。 3、Moseley定律:对于一定线性系的某条谱线而言其波长与原子序数平方近似成反比关系。 4、相对强度:同一衍射图中各个衍射线的绝对强度的比值。 5、积分强度:扣除背影强度后衍射峰下的累积强度。 6、明场像暗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衍射束,让透射束成像,有衍射的为暗像,无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明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透射束和及其余衍射束,让一束强衍射束成像,则无衍射的为暗像,有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暗场像。 7、透射电镜点分辨率、线分辨率:点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线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条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8、厚度衬度:由于试样各部分的密度(或原子序数)和厚度不同形成的透射强度的差异; 9、衍射衬度:由于晶体薄膜内各部分满足衍射条件的程度不同形成的衍射强度的差异;10相位衬度:入射电子收到试样原子散射,得到透射波和散射波,两者振幅接近,强度差很小,两者之间引入相位差,使得透射波和合成波振幅产生较大差异,从而产生衬度。 11像差:从物面上一点散射出的电子束,不一定全部聚焦在一点,或者物面上的各点并不按比例成像于同一平面,结果图像模糊不清,或者原物的几何形状不完全相似,这种现象称为像差 球差: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和远轴区对电子束的汇聚能力不同造成的 像散: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转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像差 色差:由于成像电子的波长(或能量)不同而引起的一种像差 12、透镜景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物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3、透镜焦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像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4、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指当一定能量的电子束落到晶体上时,被晶体中原子散射,各散射电子波之间产生互相干涉现象。它满足劳厄方程或布拉格方程,并满足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Lλ=Rd L是相机长度,λ为入射电子束波长,R是透射斑点与衍射斑点间的距离。 15、二次电子:二次电子是指在入射电子作用下被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表面的原子的核外电子。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实验指导书

开放实验指导书大纲 实验名称: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 引言 什么是液态成型 金属的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图-1 铸造示意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铸造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了解并掌握铸造的基本工艺及其主要的工艺参数; 3.了解并掌握铸造过程中金属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影响金属性能和铸件质量的一些基本因素; 4.了解金属收缩的基本规律,以及常见铸造缺陷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铸造的定义 铸造过程是指将金属置于熔炼炉内的坩埚中, 加热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铸到锭模或铸模中,经冷却凝固, 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金属, 清整处理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铸件或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2.铸造的分类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2.1 普通砂型铸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图-2 砂型铸造示意图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王连琪郑洁徐兴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形工艺》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等方面的知识,为配合教材达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能理性认识材料成形的方法,拟定了铸造、锻压、焊接实验。 一铸造性能实验 实验1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1.1 实验目的: 1)测定铸造合金成分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2)测定浇注温度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2 实验的基本原理 流动性是铸造合金的重要性能之一,它对铸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补缩、冷隔、浇不足等。为了获得优质铸件就必须对流动性加以研究。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定义为液态金属本身充满铸型的能力,它与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充型能力是两个概念。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各种合金在不同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所以,常常用固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来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 1.3 实验合金与试样 1)纯铝和铸铝102。 2)试样—取一箱一件螺旋形试样如图1.1 通过实验研究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取纯Al和ZL102合金在相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试样,进行比较。在实验时,要求铸型相同(透气性、紧实度等)和过热温度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研究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纯Al和ZL102合金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式样,比较螺旋式样的长度。 1.4 实验设备与材料 1)熔化设备:坩埚电阻炉两台或感应电炉石墨坩埚两个 2)合金材料:工业纯Al 铸铝102 3)铸型:三副模板、三副砂箱、造型型砂及制型工具 4)热电偶(镍铬-镍硅)两支及毫伏表 5)去气剂:氯化锌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实验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衍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熟悉X射线衍射仪的操作。 3.掌握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卡片和软件进行物相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X射线的产生和X射线的光谱 实验中通常使用X光管来产生X射线。在抽成真空的X光管内,当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电场加速后,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由金属做成的阳极靶时,靶就发射X射线。发射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轫致辐射和特征辐射。 (2)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杂过程。就其能量转换而言,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分为三部分:散射、吸收、透过物质沿原来的方向传播,其中相干散射是产生衍射花样原因。如图1 图1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3)晶体结构与晶体X射线衍射 晶体结构可以用三维点阵来表示。每个点阵点代表晶体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如离子、原子或分子等。空间点阵可以从各个方向予以划分,而成为许多组平行的平面点阵。因此,晶体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晶面指数的平面按一定的距离分布而形成的。各种晶体具有不同的基本单元,晶胞大小,对称性,因此每种晶体都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特定的d值,可以用于表征不同的晶体。 X射线

波长与晶面间距相近,可以产生衍射。晶面间距d和X射线的波长的关系可以用布拉格方程来表示2dsinθ=nλ根据布拉格方程,不同的晶面,其对X射线的衍射角也不同。因此,通过测定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就可以得到它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与数据库中的已知X射线粉末衍射图对照就可以确定它的物相。 (4)物相鉴定原理 任何结晶物质均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结构类型,晶胞大小及质点种类,数目,分布)和组成元素。一种物质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谱与之对应,多相物质的衍射谱为各个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物相衍射谱的简单叠加。 衍射方向是晶胞参数的函数—取决于晶体结构;衍射强度是结构因子函数—取决于晶胞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任何一个物相都有一套d-I特征值及衍射谱图。因此,可以对多相共存的体系进行全分析。也就是说实验测得的图谱与数据库中的已知X射线粉末衍射图对照,通过两者的匹配性就可以确定它的物相。 三.实验仪器 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D8 FOCUS X射线衍射仪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 将待测粉末样品在试样架均匀分布并用玻璃板压平实,使试样面与玻璃表面齐平 2. 测试 第一步:开机 (1) 打开墙体及主机电源,并按下主机启动按钮。 (2) 打开冷却循环水系统开关,使冷水电导率在3以内,水温在20-24度范围内。 (3) 按下控制面板上的开真空按钮,使真空度降至150mV以下。 (4) 打开控制柜开关 (5) 打开电脑,在软件控制程序中开启X射线后执行预热至需要功率,预热时间为1-1.5小时。 第二步:装样

2019年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doc

《道路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交通工程)

实验一水泥混凝土 本试验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一、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坍落度)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集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 (一)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拌合物流动性,观察其粘聚性和保水性,综合评定混凝土的和易性,作为调整配合比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依据。 (二)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称量50kg,感量50g); 天平(称量5kg,感量1g); 拌板(1.5m×2.0m左右)、量筒(200m、1000mL)、拌铲等; 标准坍落度筒(金属制圆锥体形,底部内径200mm,顶部内径100mm,高300mm,壁厚大于或等于1.5mm); 弹头形捣棒(φ16×600mm); 装料漏斗(与坍落度筒配套)。 直尺、抹刀、小铲 (三)试件制备 称量精度要求:砂石为±1%,水泥、水为±0.5%。配制用料与工程实际用料相符,同时满足技术标准。拌和时,环境温度宜处于(20±5)℃。根据所设计的计算配合比,称以15L混凝土拌合物所需各材料用量。 (四)测定步骤 1、用湿布将拌板、拌铲等搅拌工具、坍落度筒擦净并涧湿,置于适当的位置,按砂、水泥、石子、水的投放顺序,先把砂和水泥在拌板上干拌均匀(用铲在拌板一端均匀翻拌至另一端,再从另一端又均匀翻拌回来,如此重复)。再加石子干拌成均匀的干混合物。 2、将干混合物堆成堆,其中间做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入一半左右于凹槽内(不能让水流淌掉),仔细翻拌、铲切,并徐徐加入另一半剩余的水,继续翻拌、铲切,直至拌和均匀。 从加水至搅拌均匀的时间控制参考值:拌合物体积在30L以下时为4~5min;拌合物体积在30~50L时为5~9min;拌合物体积在50~70L时为9~12min。 3、将润湿后的坍落度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4、将已拌匀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装入筒内,数量控制在经插捣后层厚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点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

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一:无机陶瓷粉体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钛酸钡陶瓷粉体制备工艺和实验操作 (2)了解粉磨过程和粉磨原理, (3)掌握高效率粉磨的操作方法和影响粉磨效率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 1、钛酸钡陶瓷简介: 电子陶瓷用钛酸钡粉体超细粉体技术是当今高科技材料领域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其具有的高科技含量,粉体细化后产生的材料功能的特异性,使之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基础产业。钛酸钡粉体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重要基础原料,高纯超细钛酸钡粉体主要用于介质陶瓷、敏感陶瓷的制造,钛酸钡(BaTiO3)是最早发现的一种具有ABO3型钙钛矿晶体结构的典型铁电体,它具有高介电常数,低的介质损耗及铁电,压电和正温度系数效应等优异的电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高介陶瓷电容器,多层陶瓷电容器,PTC热敏电阻,动态随机存储器,谐振器,超声探测器,温控传感器等,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 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陶瓷元件提出了高精度,高可靠性,小型化的要求. 为了制造高质量的陶瓷元件,关键之一就是要实现粉末原料的超细,高纯和粒径分布均匀. 研究可以制备粒径可控, 粒径分布窄及分散性好的钛酸钡粉体材料的方法且能够大量生产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钛酸钡粉体的制备工艺有多种:固相合成法、化学沉淀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本实验采取的是球磨法。 2、球磨机粉磨原理 球磨是最常用的一种粉碎和混合装置。被粉碎的物料和球磨介质(亦称料和球)装在一个圆筒形球磨罐中。球磨罐旋转时,带动球撞击和研磨物料,达到粉碎的目的。 影响球磨效果的因素: 一般来说,球磨机转速越大,粉碎效率越高,但当球磨机转速超过临界转速时就失去粉碎作用。 另外,影响球磨效果的因素还有: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 实 验 指 导 书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基础教研室

实验一 硬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里氏硬度计的主要构造及操作方法。 2、初步掌握布氏硬度值、洛氏硬度值、里氏硬度值的测定方法。 3、初步建立碳钢的含碳量与其硬度间的关系和热处理能改变材料硬度的概念。 二、实验概述 硬度试验设备简单,操作迅速方便,不需要专门制备试样,也不破坏被测试的工件。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的检验。此外,硬度值与其他力学性能及某些工艺性能(如切削加工性、冷成形性等)都有一定的联系,故在产品设计图样的技术条件中,硬度是一项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在测定硬度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压入硬度法。其中以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应用最广。它们的试验原理都是用一定几何形状的压头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金属材料的表面,根据压头被压入的程度来测定其硬度值。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是将一直径为D 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在规定载荷F 的作用下压入被测试金属表面,停留一定时间后卸除载荷,在被测试金属表面上形成一个直径为d 的压痕。计算出压痕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平均压力,以此作为被测试金属的布氏硬度值。但实际试验时都是用读数显微镜测出压痕直径d ,再根据d 值,查对照表得出所测的硬度值。 当压头为淬火钢球时,硬度符号为HBS ,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低于450的金属材料;当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时,硬度符号为HBW ,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为450~650的金属材料。 在进行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被测试金属材料的种类和试样厚度,选用不同大小的球体直径D 、施加载荷F 和载荷保持时间。 布氏硬度试验法因压痕面积较大,能反映出较大范围内被测试金属的平均硬度,故试验结果较准确。但因压痕较大,不宜测试成品或薄片金属的硬度。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方法是以一个锥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 1.588mm )16 1 ( in 的钢球为压头,在先后两次截荷(初载荷与主载荷)作用下,压入被测试金属表面,然后卸除主截荷,在保留初载 荷情况下,测出由主截荷引起的塑性变形的压力深度h ,再由h 值确定洛氏硬度值。h 值愈大时,被测试金属的洛氏硬度值愈低;反之,则愈高。在实际试验时,都是由硬度计的指示器表盘上直接读出所测的硬度值。 洛氏硬度试验时,可用不同压头和不同的主载荷组成不同的洛氏硬度标尺。最常用的是HRA 、HRB 、HRC 三种,其中HRC 适用于测量硬度值高于230HBS 的较硬金属;HRB 适用于测量硬度值低于230HBS 的较软金属;HRA 适用于测量硬脆的金属材料或浅层表面硬化的金属。 洛氏硬度试验操作迅速简便,且压痕较小,可以测定成品或较薄金属的硬度,故目前生产上应用广泛。 退火状态碳钢的硬度一般是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3、里氏硬度 ●工作原理 用规定质量的冲击体在弹力作用下,以一定速度冲击试样表面,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1mm 处回弹速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种质资源调查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 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等。计划学时:4(时间不足,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 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 二、实验内容: 1、种质资源调查、分类、研究。 2、种质资源调查状况、利用、及分析评价。 3、本地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发展趋势预测。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皮尺(2)、测高器(1)、直径卷尺(2)、生长锥(1)、直尺(1)、,放大镜(1),精密不锈钢尺(1)、指南针(1)、游标卡尺(1)、高枝剪、(1)钢卷尺(1)、海拔表(1)、林业调查测量用表(1)、讲义夹记录本(1)塑料标签牌(2)、种子袋(5)。 注:以上以组为单位 另外还应该配备共用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烘箱,冰箱,精密天平,GPS(2)、数码照相机(2)计算器(2)、温度计,剪刀、镊子解剖针等。 四、实验要求: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各自独立完成(利用课余时间)。 1,每人提交一份种质资源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交流。 2.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本地种质资源名录及检索表。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测试: (一)实验步骤: 1、查阅有关本地的文献资料, 2、制定调查方案、路线、仪器设备准备。 3、按照种质资源调查要求进行外业调查、拍照、记载、采集材料。 4、材料整理、分类、测定、研究、分析评价。 5、种质资源保存。 (二)结果测试: 外业现场进行抽查;内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六、考核形式:内、外业成绩各占50%。 七、实验报告要求: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指导书-TEM

第二篇材料电子显微分析 实验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塑料—碳二级复型样品的制备方法。 2.掌握材料薄膜样品的制备方法—双喷电解减薄法和离子薄化法。 二、塑料—碳二级复型的制备原理与方法 (一) AC纸的制作 所谓AC纸就是醋酸纤维素薄膜。它的制作方法是:首先按重量比配制6%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为了使AC纸质地柔软、渗透性强并具有蓝色,在配制溶液中再加入2%磷酸三苯脂和几粒甲基紫。 待上述物质全部溶入丙酮中且形成蓝色半透明的液体,再将它调制均匀并等气泡逸尽后,适量地倒在干净、平滑的玻璃板上,倾斜转动玻璃板,使液体大面积展平。用一个玻璃钟罩扣上,让钟罩下边与玻璃板间留有一定间隙,以便保护AC纸的清洁和控制干燥速度。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蒸发过慢,AC纸易吸水变白,干燥过快AC纸会产生龟裂。所以,要根据室温、湿度确定钟罩下边和玻璃间的间隙大小。经过24小时后,把贴在玻璃板上已干透的AC纸边沿用薄刀片划开,小心地揭下AC纸,将它夹在书本中即可备用。 (二) 塑料—碳二级复型的制备方法 (1) 在腐蚀好的金相样品表面上滴上一滴丙酮,贴上一张稍大于金相样品表面的AC纸(厚30~80μm),如图1-2(a)所示。注意不要留有气泡和皱折。若金相样品表面浮雕大,可在丙酮完全蒸发前适当加压。静置片刻后,最好在灯泡下烘烤一刻钟左右使之干燥。 (2) 小心地揭下已经干透的AC纸复型(即第一级复型),将复型复制面朝上平整地贴在衬有纸片的胶纸上,如图1-2(b)所示。 (3) 把滴上一滴扩散泵油的白瓷片和贴有复型的载玻片置于镀膜机真空室中。按镀膜机的操作规程,先以倾斜方向“投影”铬,再以垂直方向喷碳,如图1-2(c)所示。其膜厚度以无油处白色瓷片变成浅褐色为宜。 (4) 打开真空室,从载玻片上取下复合复型,将要分析的部位小心地剪成2mm×2mm的小方片,置于盛有丙酮的磨口培养皿中,如图1-2(d)所示。 (5) AC纸从碳复型上全部被溶解掉后,第二级复型(即碳复型)将漂浮在丙酮液面上,用铜网布制成的小勺把碳复型捞到清洁的丙酮中洗涤,再移到蒸馏水中,依靠水的表面张力使卷曲的碳复型展平并漂浮在水面上。最后用摄子夹持支撑铜网把它捞起,如图1-2 (e)所示,放到过滤纸上,干燥后即可置于电镜中观察。AC纸在溶解过程中,常常由于它的膨胀使碳膜畸变或破坏。为了得到较完整的碳复型,可采用下述方法: (1) 使用薄的或加入磷酸三苯脂及甲基紫的AC纸。 (2) 用50%酒精冲淡的丙酮溶液或加热(≤55℃)的纯丙酮溶解AC纸。 (3) 保证在优于2.66×10-3Pa高真空条件下喷碳。 (4) 在溶解AC纸前用低温石腊加固碳膜。即把剪成小方片的复合复型碳面与熔化在烘热的小玻璃片上的低温石腊液贴在一起,待石腊液凝固后,放在丙酮中溶解掉AC纸,然后加热(≤55℃)丙酮并保温20分钟,使石腊全部熔掉,碳复型将漂浮在丙酮液面上,再经干净的丙酮和蒸馏水的清洗,捞到样品支撑铜网上,这样就获得了不碎的碳复型。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资料样本

第一章X射线 一、 X射线的产生? 热阴极上的灯丝被通电加热至高温时, 产生大量的热电子, 这些电子在阴阳极间的高压作用下被加速, 以极快速度撞向阳极, 由于电子的运动突然受阻, 其动能部分转变为辐射能, 以X射线的形式放出, 产生X射线。 二、 X射线谱的种类? 各自的特征? 答: 两种类型: 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X射线谱 连续X射线谱: 具有从某一个最短波长( 短波极限) 开始的连续的各种波长的X射线。它的强度随管电压V、管电流i和阳极材料原子序数Z的变化而变化。指X射线管中发出的一部分包含各种波长的光的光谱。从管中释放的电子与阳极碰撞的时间和条件各不相同, 绝大多数电子要经历多次碰撞, 产生能量各不相同的辐射, 因此出现连续X射线谱特征X射线谱: 也称标识X射线谱, 它是由若干特定波长而强度很大的谱线构成的, 这种谱线只有当管电压超过一定数值Vk(激发电压)时才能产生, 而这种谱线的波长与X射线管的管电压、管电流等工作条件无关, 只取决于阳极材料, 不同元属制成的阳极将发出不同波长的谱线, 并称为特征X射线谱 三、什么叫K系和L系辐射? 当k层电子被激发, L、 M、 N。。壳层中的电子跳入k层空位时发出X射线的过程叫K 系辐射, 发出的X射线谱线分别称之为Kα、 Kβ、 Kγ…谱线, 它们共同构成了k系标识X 射线。 当L层电子被激发, M、 N。。壳层中的电子跳入L层空位时发出X射线的过程叫L系辐射, 发出的X射线谱线分别称之为Lα、 Lβ…谱线, 它们共同构成了L系标识X射线。 四、何谓K α射线? 何谓K β 射线? 这两种射线中哪种射线强度大? 一般X射线衍射用的是哪 种射线? Kα是L壳层中的电子跳入K层空位时发出的X射线, Kβ射线是M壳层中的电子跳入K层空位时发出的X射线, Kα比Kβ强度大, 因为L层电子跳入K层空位的几率比M层电子跳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