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常见肿瘤

常见肿瘤标志物意义

常见肿瘤标记物意义: 1、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μg/L。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300ug/L。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可见AFP含量升高。 2、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血清CEA正常参考值<5μg/L。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阳性率较低。CEA属于粘附分子,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 3、癌抗原125(CA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 4、癌抗原15-3(CA15-3)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 5、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6、癌抗原50(CA50)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7、糖类抗原242(CA242)CA242是与胰腺癌、胃癌、大肠癌相关的糖脂类抗原。血清CA242用于胰腺癌,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80%)和特异性(90%)。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可见升高。 8、胃癌相关抗原(CA72-4)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61页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 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 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 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 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 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 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 和溃疡型。

浅谈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与对策 夏园园

浅谈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与对策夏园园 发表时间:2017-11-29T13:54:10.6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夏园园[导读] 对于肿瘤内科的患者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对策,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一病区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与对策。方法:针对我院肿瘤内科的护理安全进行总结分析,探讨相关风险因素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肿瘤内科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护士对肿瘤专科知识不足;化疗药物的外渗;护理干预不完善;患者自身因素。总结的相关护理对策包括肿瘤内科护士需经过正规化和系统化的专科知识学习与培训;规范专科护理制度;加强护护患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并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论:对于肿瘤内科的患者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对策,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关键词: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对策 肿瘤(Tumor)病理分型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由于良性肿瘤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大,一般恶性肿瘤的患者住院的居多。近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以及在不断上升,由于恶性肿瘤的疾病具有特殊性,在肿瘤内科病房的患者疾病状态较为复杂多变,临床治疗效果更加难以预测[1]。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不仅包括普通内科护理工作,而且夹杂着肿瘤专科的护理工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多种挑战。如何消除肿瘤内科的护理风险,已经是肿瘤内科护理工作当中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对肿瘤内科病房的相关风险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已经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使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优质的护理全面实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全方面的调查与总结。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0~4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21.2±4.39岁,护龄在0~23年。其中,主管护师有6名。护师有5名,护士为16名。 2 相关护理风险 2.1护士的肿瘤专科知识的不足:我院肿瘤内科病房的护理人员基本上均没有经过系统化和正规化的肿瘤专科知识培训和学习。尤其是刚刚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对患者病情和相关的化疗药物药理学性质的问题不了解,有的出现化疗药物对皮肤组织的强烈刺激性而导致输液不畅,总是按照常规静脉故障进行处理,结果导致药液的外渗,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造成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2]。 2.2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的外渗是肿瘤内科中最常见的不安全问题之一。由于肿瘤患者需要长期的输液治疗,大量反复的使用化疗药物。化疗药对皮肤组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而且营养不良和老年患者的血管壁变薄,血管的弹性不同程度的下降,常会引起静脉炎,甚至出现周围组织坏死。护理人员如果对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没有细致的观察和详细的询问,很难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情况。因此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2.3护理干预不完善:肿瘤内科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方式方法普遍存在不足,护患沟通较少,就很难了解患者的顾虑及心理的想法,容易对肿瘤患者的特殊时期,特殊的心理状态不能及时的掌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将抗宣教和解释的工作不全面,使用的语言态度不够和蔼贴切,就会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常会误解,最终甚至出现纠纷事件。 2.4患者自身因素:不良心理因素是肿瘤患者广泛存在的。由于病痛的折磨,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低下,治疗期间家属的精力与财力也巨大的消耗。大多数患者认为肿瘤是难以治愈的疾病,患者已经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3 护理对策 3.1完善服务流程,建立规章制度:根据医院内的实际护理工作情况,保障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完善各项操作流程,并将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下发到每位护士手里,加强各项护理常规的学习。 3.2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制定培训计划将护理法律法规、法制意识、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护理核心制度等内容进行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护理文书书写》、《紧急封存病历调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进行熟知。 3.3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科内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促进护理安全,消除护理风险因素。建立健全肿瘤专科的护理制度,保证对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化疗药物外渗安全问题进行学习。科室内制定化疗药物操作规范手册,对于药物采取预防和应急的处理方面,并做好详细的规范操作,并严格落实[3]。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情况,严格按规定家属时刻守护在患者旁边,对于输液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并做好详细询问,严谨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现象,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关的正确处理措施。 3.4评估患者危险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看护:针对患者进行发生意外伤害进行评估,对于高危人群在病人一览表上做出醒目的标示。每班进行交班时要重点观察病人并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发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增设防滑垫。 3.5加强护患沟通交流能力:对于肿瘤患者的特殊心理情况,多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的内心顾虑和想法,及时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的方式。采取不同形式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加患者乐观的心态。注意在各项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并且全面的实施人性化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绝望厌世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参考文献: [1]王笑碧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 16(24):2149. [2]黄利敏.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提高肿瘤内科临床护理质效[J].吉林医学,2012.14(25):382. [3]穆桂梅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研究,2013.11(12):223.

常见肿瘤指标的意义

常见肿瘤指标的意义

常见肿瘤指标的意义 全网发布:2012-09-26 22:51 发表者:朱陵君(访问人次:740) 1.甲胎蛋白(AFP)正常参考值:0~15 ng/ml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 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 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2.癌胚抗原(CEA)正常参考值:0~5 ng/ml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

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 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须更换治疗方案。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

肿瘤免疫组化指标含义大汇总52547

肿瘤免疫组化指标含义大汇总 在当前精准医疗的时代,免疫组化(IHC)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利用好肿瘤IHC,将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轻松许多。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准确率可达50%-75%。 免疫组化(IHC)是免疫学与组织化学两种技术的结合,基本原理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再用显色剂显色以达到标记细胞的某种抗原物质的定性/定位检测技术。 (1)上皮性肿瘤标记 表皮角蛋白(EK):鳞状上皮或高分化鳞癌 细胞角蛋白(CK): CK7 / CK18 标记腺上皮,通常在腺癌中表达。 CK19 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胆管(+)。 上皮膜抗原(EMA):低/未分化上皮高表达;常存在于间变大细胞/恶性横纹肌样瘤。

P504: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100%。 HMB45:存在于恶性黑色素瘤。 (2)间叶源性肿瘤标记 波纹蛋白(Vimentin, Vim):细胞中间死蛋白抗体,多数软组织肿瘤均可表达,但肌纤维较明显,在一些上皮性肿瘤也有阳性反应,作为间叶与上皮源性鉴别一线抗体。 结蛋白(Desmin, Des):存在于平滑肌/横纹肌 肌动蛋白(Actin):平滑肌/血管内皮/肌上皮 肌球蛋白(Myotlobin)/肌红蛋白(myosin):横纹肌 CD34:血管内皮,通常用于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 (3)神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 S-100: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特异性标记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Chr 嗜铬素:鉴别肾上腺髓质和皮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Syn 突触素/NSE/嗜铬蛋白颗粒A(CgA)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 CD56: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分布于神经外胚层来源细胞,常用于星型细

肿瘤指标含义

肿瘤全套 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糖类抗原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 铁蛋白Fer(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霍奇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糖类抗原CA15-3(是乳腺癌重要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是一种可以简便快速地用于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断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对疗效观察、人群查体亦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恶性肿瘤患者TSGF显著增高)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70%以上的胃癌) CYFRA21-1(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是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 SCCA(鳞状细胞癌抗原,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对于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100%,特异性为90%-96%。) EB病毒抗体EBV-VCA(阳性者患鼻咽癌的机会比阴性者大得多)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PSA是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血清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 Β2-微球蛋白β2-MG(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在恶性血液病或其他实质性癌瘤中,突变细胞合成和分泌β2-MG,可使病人血清中浓度显著上升,在淋巴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中尤为明显)

我国常见的12种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

我国常见的12种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 (1)肿块增大、不痛不痒。 身体任何部位出现肿块不痛不痒、特别是增大较快,需要引起足够警惕。往往此现象除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乳头状瘤、脂肪瘤等之外,还有脂肪肉瘤、甲状腺癌、转移性癌的可能。 (2)慢性溃疡,久治不愈。 身体任何部位,尤其是口腔和四肢,如未受过外伤而发生久治不愈的溃疡,要特别注意,是皮肤癌、颊粘膜癌的表现。 (3)吞咽不畅、胸口闷胀。 进食时有胸骨后闷胀或有异物感时,是食管炎、贲门炎症、食道癌的可能,应及时做食道粘液脱落物检查、食道钡剂检查机纤维内镜检查。 (4)心口嘈杂、上腹饱胀。 中上腹部嘈杂或饱胀不适,或多年胃病近期发作频繁,服药无效,要及时做胃液脱落物、胃镜、钡剂等检查,做到及时发现早期胃癌。 (5)肝区疼痛、反复发作。 经常有右上腹疼痛或原有肝炎反复发作,疼痛加剧,要检查AFP、B超、CT等,以甄别肝炎、肝硬化、囊肿、肝癌等。 (6)咳嗽痰血、胸痛发热。

咳嗽尤为干性咳嗽,经久不愈,或伴有痰中带血、发热、胸痛,尤其对40周岁以上、长期吸烟史的人,要及时就诊、排查,及早发现肺癌。 (7)鼻涕带血、鼻塞耳鸣。 清晨经常有咳出血性鼻涕或伴有单侧性鼻塞、耳鸣、头痛或伴有耳下淋巴结肿大,应检查鼻咽部位,发现鼻咽部恶性肿瘤。 (8)便带黏血,变细变形。 粪便变形、变细伴有粘液、脓血,而又经久不愈,出了考虑痔疮、痢疾、肠炎外,还要重点考虑大肠癌的可能。粪便隐血和肛门指检尤为重要。 (9)乳房肿块,乳头溢液。 一般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小叶增生、乳腺癌的病患可能。一般要求妇女在两次经期中间自查,采取触诊的方法以顺时针方向平模乳房各部,直至发现异常后及时就诊。 (10)白带增多,阴道流血。 经期外有不规则少量阴道出血,性交时出血。考虑子宫颈炎症及癌肿。 (11)无痛血尿、间歇出现。 血性尿且不觉疼痛,考虑结石、结核、炎症、癌肿可能。膀胱镜及肾盂造影可作为主要检查手段。 (12)贫血发热,淋巴结大。

浅谈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浅谈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1-15T13:30:07.5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作者:蔡韵 [导读] 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蔡韵 (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云南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提高肿瘤患者对治疗的耐受,保证治疗的疗效,促进康复。方法:通过对肿瘤患者心理特征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及干预。结果:对肿瘤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是有效的。结论: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肿瘤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有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特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178-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癌症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变化错综复杂,导致患者免疫机能下降,也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护理,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2014.3~2014.8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共74例。其中男32例、女42例,乳腺癌10例、鼻咽癌21例、宫颈癌18例,直肠癌6例、肺癌10例、食管癌5例、喉癌3例。 2.肿瘤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2.1 恐惧 患者如明确诊断患了恶性肿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反应是恐惧,另外还会出现忧郁、紧张、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轻生的行为[1],表现为:如大祸临头、坐卧不安、不思饮食、夜不入眠、迅速消瘦。 2.2 怀疑与否认 患者在初期极力否定自己患病,不相信医生诊断,抱有侥幸心理,希望是医生的判断错误或仪器、检验报告有误。患者表现心神不定,到处找医务人员,甚至偷看病历,想证实自己不是患肿瘤。患者不敢面对现实,否认癌症的诊断,,以“否认”作为自己的心理防卫方式,压抑自己对癌症的强烈情绪这种行为实际上只是一种自发的保护心理,不少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症之后完全丧失自我控制。 2.3 焦虑 患者有不同程度类型焦虑心理,心理上承受难以适应的精神压力,担心家庭经济、子女今后无人抚养、丈夫或妻子承担不起整个家庭重担,担心父母老人无人照顾等等。患者表现沉默寡言,眉头紧锁。 2.4 悲观失望 患者感到前途一片黑暗,生的希望变成泡影,每当想到不久与自己的事业、家庭、朋友告别时,常常是泪如泉涌,悲痛不已,期望医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出现奇迹而获救,但又感到其想法不现实而陷入绝望中。患者心情较复杂,精神极度痛苦。情绪低落、忧愁、沮丧自怜、自卑、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2.5 依赖 患者在复杂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极易产生病人角色强化的心理效应,出现自理惰性和社会退缩现象。安于病的现状总盼望医护人员常给予照顾,在经济生活和情感上依靠家属和社会的支持,并因此逃避许多社会义务,这些患者往往不能主动进行功能训练和重建器官的自理训练等康复内容。 2.6 求知 在本组的调查中患者经过各种心理变化后能够面对现实,希望生存下去,因而需要了解更多日常生活及康复知识。 3.护理 3.1 安排舒适的环境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病养病环境。室内布置力求欢快,光线柔和,通过视觉给病人的心理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力求做到环境安静,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音。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该立足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及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护患间是否存在健康、良好的关系是心理护理是否获得预期成效的关键所在。患者入院后,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语言亲切,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使之尽快适应患者角色,得到安全感。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丰富的医学知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让其宣泄不良情绪,采取同情支持鼓励的方法,协助患者适时调整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控制应激情景的能力。 3.3 给予全程的疾病认知宣教 认识上的错误或偏差是不良心理产生的根源。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入院即开始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由此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作出客观的评估。肿瘤部位、性质、疾病发展过程、癌性疼痛发生部位持续时间、性质等不同,会促进或加重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2],而放化疗有所引起的频繁恶心、呕吐、脱发、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等毒副反应,对患者也是种折磨。我们应该耐心指导,倾心交谈,掌握心态,评判其心理承受能力,应尊重其求知权力,使患者认识癌症,用意识来调动行动,同癌进行斗争,利用生的欲望调动潜在力量[2],提高生存质量。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表层及潜在两个层次的不良心理,找出患者认知思维上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及时帮助患者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及时调节情绪,改变行为模式。 3.4 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 在实施常规诊疗护理计划的前提下,设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心理实施干预,以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性反应。首先,应给予患者以精神上的支持,不提供虚假安慰,应表现出确实对患者充满信心,认为患者有能力战胜疾病,并讲解同种疾病治疗好转的病例,增强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与ALT结合用于肝炎和肝癌的鉴别。 2.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3.癌抗原125 (CA125)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但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5.癌抗原19-9(CA19-9)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U/ml。 6.癌抗原72-4(CA72-4)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100%。7.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 CYFRA 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 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 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CYFRA 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8.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9.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是

20种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方法

20 种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方法 1. 大肠癌 高危对象 1. 45 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 40 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 变(便秘、腹泻等); 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

结直肠癌(HNPCC))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 岁。 筛查建议 1. 符合1~5 的“一般人群” 筛查:(1) 大肠癌筛查从45 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 年 1 次肠镜检查,直到75 岁;(2) 76~85 岁, 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 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3) 85 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2. 符合“ 有大肠癌家族史” 直系亲属筛查:(1) 1 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 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 岁)、2 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 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 岁开始) 筛查,每年 1 次FOBT 检查,每 5 年 1 次肠镜检查;(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 1 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 岁): 40 岁开始筛查,每年 1 次FOBT 检测, 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3. 符合7 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对FAP 和HNPCC 患者家族成员, 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1) 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 岁以后,每1~2 年进行 1 次肠镜检查;(2) 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4. 关于筛查方法推荐:(1) FOBT 检测+ 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 分;(2) 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3) 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预防建议

癌症患者及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宋兵福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并不一定就是绝症了,但是,其治愈率仍然很低。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患者本身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除了要忍受生理的痛苦外,往往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患者及其家人还不得不面对经济的压力,这让他们更加感觉到无助和伤痛,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脱离社会,加剧疾病的发展。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1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4)治疗后:恢复正常的应对方式,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7)中末期:害怕被遗弃/对疾病恶化/临终/死亡等的恐惧。 2肿瘤患者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呈过度警觉/焦虑状态;完全否认,因而拒绝治疗;认为必死无疑,坚决放弃治疗。 (2)诊断后:临床抑郁,寻找江湖郎中。 (3)治疗期:拖延手术,寻求非外科治疗,出现药源性精神病,妄想。 (4)复发期:严重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 (5)疾病恶化期:抑郁。 (6)中末期:抑郁,急性谵妄。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肿瘤患者大多有情绪稳定性及行为控制能力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的现象,当癌症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一般会产生一种否认心理,即在内心中否认患有癌症的事实:比如,他们会在内心中激烈地反应“我怎么会得了这种病!”、“这不可能是真的”……这种否认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强大刺激对于心理的伤害。但是,由于癌症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否定机制不可能长期起作用,患者始终是要接受现实的,当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清晰的摆在癌患面前,否定机制就会被打破,这时就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变化及不良心理反应。很多患者这时会进入非常悲伤的状态,这个时期,最容易产生恐惧、绝望等情绪。有些患者甚至会采取拒绝进食、发脾气、自虐等用以宣泄内心痛苦的手段。 1焦虑:大多数肿瘤患者,从发现不祥的症状/忍受诊断性检查开始,持续至完成治疗,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的各个系统。焦虑的程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焦虑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可有如下具体表现。 (1)表情:面容绷紧/愁眉苦脸 (2)行为:言语忧郁/坐立不安/双拳紧握/玩弄手指/吸烟。 (3)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日常兴趣减退/失眠/噩梦/嗜睡。 (4)神经:头痛/细微震颤/肢体麻木/协调性差/手掌潮湿/多汗 (5)心血管系统:心悸/窦性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心前区疼痛。 (6)呼吸系统:过度呼吸/呼吸困难/窒息感。 (7)胃肠道系统:厌食/腹泻/烧灼感/吞气。 (8)生殖泌尿系统:阳痿/性冷淡/尿频尿急/排泄不畅/经期疼痛/月经紊乱 2恐惧: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心理反应。患者往往高估了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低估了其治愈率,而且视恶性肿瘤为最令人惊恐的疾病。肿瘤患者的恐惧可有以下具体表现: (1)情绪:恐慌 (2)行为:警惕/哭泣/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行为失控 (3)生理功能改变:如皮肤苍白/出汗/寒颤/心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尿频/尿急等 3悲哀:由于对丧失身体健康或将丧失生命的恐惧,肿瘤患者在获知诊断后,往

浅谈肿瘤患者的一般护理

浅谈肿瘤患者的一般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26T11:12:27.3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侯绪君张丽娟[导读] 目的综述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侯绪君张丽娟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人民医院 155800)【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368-02 【摘要】目的综述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肿瘤可以发生于全身除毛发外的所有组织器官,对机体危害极大,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与护理。 【关键词】肿瘤护理肿瘤是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增生组织与止常组织的结构有质的差异,并有失控性降生长的特点。它可以发生于全身除毛发外的所有组织器官,对机体危害极大。 肿瘤根据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者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治疗困难,常危及生命。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城市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乳癌;在农村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但各地区不同肿瘤的发病率有较大差异。恶性肿瘤为男性的第二死因,女性的第三位主要死因。 1 健康评估 1.1病史病人疾病史、烷化剂(有机农药)或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接触史、职业环境、生活环境、行为习惯、家族多发病史、遗传史等。 1.2生理反应癌前病变、局部及全身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1.3治疗反应手术、化疗、放疗等可能导致器官、肢体缺损或功能减退。皮肤、黏膜受损,造血功能障碍,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受损等。 1.4心理反应肿瘤病人心理变化一般分为震惊否认期、愤怒期、磋商期、忧郁及接受期。否认期心理是病人面对困扰的自我保护机制,这种心理反应往往容易造成延误治疗。愤怒期病人常迁怒于家属及医护人员。磋商期病人常祈求多活些日子,以便完成未了的心愿及工作。忧郁期病人会感到无助和绝望,悲伤甚至有自杀的倾向。接受期病人能面对现实接受癌症事实,不自暴自弃,并能理性地配合治疗。心理变化是没有顺序和时间规律的,应随时对病人进行观察和评估。 2 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 2.1焦虑、恐惧 2.1.1患癌初期病人处于否认、愤怒期:癌症早期治疗虽然已有较佳的预后,但死亡仍是癌症病人的主要心理负担。因此,病人从诊断开始就有预期性的悲伤和恐惧。从症状出现到确诊这段时间病人无法预知结果,会害怕、焦虑,表现出否认、愤怒及过分要求的行为反应,这时应给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正确引导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诊断,尽快治疗。 2.1.2治疗期治疗开始后,病人因病程的发展与治疗的结果不同,会产生忧郁、悲伤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病人因治疗癌症,导致相应组织器官及功能的丧失,以及形体和容貌的改变,如骨癌做截肢术、化疗后脱发等,病人会考虑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对家庭的影响,害怕残疾、依赖他人及被遗弃,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意志薄弱、情绪低沉者,以及晚期癌症病人,如果缺乏家庭及社会的关怀,易产生绝望心理,甚至有自杀的倾向。为此家庭及医护人员要富有同情心,从语言、行为特点去观察和评估其内心的活动,给予热情关怀和正确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耐心解释手术、放疗、化疗的安全性和对挽救生命、防止肿瘤转移的必要性,使病人情绪稳定,主动配合各项治疗。 2.2疼痛 疼痛是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晚期肿瘤常有难以控制的疼痛,对病人的威胁很大。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同,处理也不同。而病人的不同性格、精神状态和社会背景对疼痛的反应也有差异。对疼痛处理措施有下述6项。 2.2.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设施完善,有一定娱乐设施,可调节生活情趣。 2.2.2保持病人体位舒适,要经常改换体位,支持疼痛部位,并适当用镇静剂、针灸、按摩、中药等方法缓解疼痛。给予病人真诚的同情和安慰。 2.2.3采用放疗、化疗使瘤体缩小时,注意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合并溃疡和感染者,局部按时冲洗换药,保持引流通畅,并配合抗生素治疗。 2.2.4药物镇痛,协助医师执行三阶梯镇痛疗法。切不可强调“成瘾”而拖延给药时间掌握疼痛规律,发作前半小时左右给药,止痛效果更佳。 2.2.5以上止痛效果不佳者,可配合医师选择施行神经封闭或椎管内给药等,可取得理想的止痛效果。 2.2.6辅助疗法,如音乐疗法、放松疗法、中医疗法、气功等,对缓解疼痛也有一定的帮助。此外,耐心倾听病人诉说,交谈其感兴趣或关心的问题,争取家属、亲友对病人多关心、体贴和支持等,以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 3 健康教育 增强健康保护意识,对肿瘤的常见症状应予警惕,及早进行诊断性检查,尽力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凡有下列情况者,应立即到医院检查。①身体任何部位,近期出现肿块,并有增大趋势;②任何部位经久不愈的溃疡,或没有外伤史而出现溃疡者;③月经期间不正常的大出血,或月经期外不规则的出血;④乳房内有肿块,或乳头排出血性液体者;⑤出现原因不明的进行性消瘦,食欲减退,贫血,没有规律的上腹不适感或上腹痛,而又无反酸现象时;⑥进食后食道有异物感、滞留感,或咽下困难、有梗阻感,或胸骨后有烧灼感者;⑦久治不愈的干咳,痰中带血,特别是伴有胸痛者;⑧大便习惯改变,有下坠感,便中带血,特别是伴有胸痛者;⑨原因不明的无痛性血尿;⑩黑痣突然出血、增大、破溃、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特别是伴有呕吐及视觉障碍者,无原因可查的持续性声音嘶哑等。参考文献

精选-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

常见恶性肿瘤

常见恶性肿瘤 [单项选择题] 1、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腹部肿块 B.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低热等 C.肠梗阻症状 D.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E.阵发性绞痛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是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其他如腹痛、腹部肿块、全身症状是结肠癌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肠梗阻一般属结肠癌的晚期症状。 [单项选择题] 2、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 A.临床表现 B.血清学检查 C.影像学检查 D.内镜检查 E.病理学检查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单项选择题] 3、直肠癌切除术能否保留肛门,主要取决于()。 A.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B.肿瘤的病理类型 C.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D.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E.左半结肠的长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肠道肿瘤的根治术要求切除肿瘤及上下各一段肠管及其系膜淋巴结,因此,直肠癌根治术是否能保留肛门取决于肿瘤距肛门的距离,而非病理类型和左半结肠的长度。对于即使局部有浸润或远处有转移而无法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也要视肿瘤距肛门的距离,采取保留或切除肛门,或单纯造瘘等姑息性手术。

[单项选择题] 4、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我国对Dukes结肠癌分期法的补充,分为:癌仅限于肠壁内为DukesA期;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为B期;穿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为C期;有腹腔转移或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者为D期。 [单项选择题] 5、男性,60岁,上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伴纳差,乏力。体检:腹平坦,无压痛,未及肿块,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肝左叶见一直径1.5cm光团,胃镜示胃窦部溃疡病变,织学检查高分化腺癌,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 A.化疗 B.肝动脉插管化疗 C.胃大部切除加肝左叶切除 D.免疫治疗 E.放疗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例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胃镜显示,胃窦部受侵犯,在切除原发病变的同时,应连同受侵脏器一并切除。 [单项选择题] 6、肺癌常见的症状是()。 A.脓性痰 B.白色泡沫样痰 C.刺激性咳嗽和血痰 D.胸闷,气短 E.肺部干啰音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肺癌常见的症状是刺激性咳嗽和血痰。刺激性咳嗽是癌肿在较大支气管内生长引起,血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少量咯血。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就应提高警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