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大题部分)

厦门理工学院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大题部分)
厦门理工学院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大题部分)

厦门理工学院c语言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强烈推荐)

C程序设计期末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1 一个C语言程序是由_________。 A)一个主程序和若干个程序组成B)函数组成 C)若干过程组成D)若干子程序组成 2已知各变量的类型说明如下: int i=8,k,a,b; unsigned long w=5; double x=1.42,y=5.2; 则以下符合C语言语法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 A)a+=a-=(b=4)*(a=3) B) a=a*3=2 C) x%(-3) D) y=float(i) 3以下不正确的语句为___________。 A) if (x > y); B) if (x = = y) && (x != 0) x + = y; C) if (x < y) { x ++; y++;} D) if (x != y) scanf(“ %d ”,&x); else scanf(“ %d ”,&y);) 4C语言中while 和do —whiloe循环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A)do —while 的循环体至少无条件执行一次 B)while 的循环控制条件比do—while 的循环控制条件严格 C)do —while 允许从外部转到循环体内 D)do —while 的循环体不能是复合语句 5 下面程序应该是________ (程序行左边的数字表示行号) 1main( ) 5 for( i=0;i<3;i++) scanf( “%d”,&a[i]); 2{ 6 for(i=1;i<4;i++) a[0] = a[0] + a[i]; 3int a[3]={0}; 7 printf(“%d\n”, a[0]); 4int i; 8 } A)没有错误B)第3 行有错误 C)第5 行有错误D)第6 行有错误 6 以下程序有语法性错误,有关错误原因的正确说法是____________。 main( ) { int G=5,k; void prt_char( ); …… k=ptr_char(G); ……} A)语句void ptr_char( ); 有错,它是函数调用语句,不能用void 说明 B)变量名不能使用大写字母 C)函数说明和函数调用语句之间有矛盾 D)函数名不能使用下划线 7 若有以下定义,则对a数组元素正确引用的是____________。 int a[5], *p=a; A) *&a[5] B) a+2 C) *(p+5) D) *(p+2) 8在执行下面程序时,如果从键盘上输入:ABCdef〈回车>,则输出为 ______________。

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部分》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指标 1.为何要分析发动机的理想循环? 答:确定影响性能的某些重要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途径。 2.试分析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3.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答:提高压缩比,可提高压缩行程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加快火焰传播速度,选择合适的点火提前角,可使燃烧在更小的容积下进行,使燃烧终了的温度、压力高。 且燃气膨胀充分,热效率提高,发动机功率、扭矩大,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4.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没有柴油机的高? 答:汽油机压缩比的增加受到结构强度,机械效率和燃烧条件的限制增加 ①将Pz急剧上升,对承载零件要求更高,增加发动机的质量,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 命和可靠性。 ②增加将导致摩擦副间的摩擦力增加,及运动件惯性力的增加,从而导致机械效率 下降。 ③增加将导致终点压力和温度的升高,容易使汽油机不正常燃烧即爆震。 5.何为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答: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计算基础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简称指示指标。包括:指示功、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动力性);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经济性) 6.何为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答: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输出功率为计算基础的性能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简称有效指标。包括: 发动机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m) 发动机经济性指标(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强化程度(升功率、比质量、强化系数) 7.在发动机性能指标分析中,为什么将泵气损失功归到机械损失中考虑? 答:泵气损失是进`排气过程所消耗的功。因为活塞环和缸套的磨损过大(机械磨损),从而泵气不足。 8.试做出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p-V图,并标明各部分损失。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一填空 1. 评定实际循环的指标称为指示指标它以工质对活塞所做之工为基础。 2.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输出功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的整机性能,通常称为有效指标。 3.发动机的主要指示指标有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指示燃烧消耗率和指示热效率。 4.发动机的主要有效指标有有效功率、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和有效转矩。 5.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进气过程和排气过程。 6.发动机进气管的动态效应分为(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两类。 7.在汽油的性能指标中,影响汽油机性能的关键指标主要是【】和馏程;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是【十六烷值】;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辛烷值】。 8、使可燃混合气着火的方法有【高温单阶段着火】和【低温单阶段着火】两种,汽油机的着火方式是【高温单阶段着火】。柴油机的着火方式是【低温单阶段着火】。 9.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按检测进气量的方式分为【质量流量控制】和【速度密度控制】【节流速度控制】两类,按喷嘴数量和喷嘴安装位置分为【缸内喷射】和【进气管喷射】两类。 10、汽油机产生紊流的主要方式有【挤流】和【近期涡流】两种。 11、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最高燃烧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 5 】度曲

轴转角。柴油机喷油器有【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类,前者用于直喷式(统一式)燃烧室中,后者用于分隔式燃烧室中。 12,油束的雾化质量一般是指油束中液滴的【细度】和【均匀度】。 13.柴油机分隔式燃烧室包括【涡流式】式燃烧室和【预燃式】式燃烧室两类:直喷式燃烧室分为【开】式燃烧室和【半开】式燃烧室两类。 14.柴油机上所用的调速器分【全程式】式和【两极】式两类。一般【全程式】式调速器用于汽车柴油机,【两极】式调速器用于拖拉机柴油机。 15.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等容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三种标准循环形式。 16、理论循环的评定指标有【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前者用于评定循环的经济性,后者用于评定循环的做工能力。 17,评定实际循环动力性的指标有【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功率;评定实际循环经济性的指标有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18.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的。 19、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率、【有效功】、【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和活塞平均速度。 20、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组 2010年10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原理》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提高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并获得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车用发动机的特性和试验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和今后工作中合理运用发动机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目标 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考核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按照考核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加以细化,按章节详述如下: 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发动机基本理论循环 发动机基本理论循环的建立目的、方法、基本假定、类型和特点;发动机基本理论循环的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基本理论循环的平均压力和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和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因素。1.2 发动机实际循环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与实际循环;实际循环的表示方法;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等5个过程;实际循环各过程的起始与终了参数。 实际循环的评价指标——指示指标:动力性指标——指示功、指示功率和平均指示压力等;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1.3 发动机整机性能 发动机的性能试验的方法、设备与试验过程;发动机的性能的评价指标——有效指标: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有效扭矩和平均有效压力等;经济性指标——有效热效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排放指标与噪声指标;其它性能指标。 1.4 发动机机械损失 发动机机械损失的定义与评价指标,主要是机械损失功率和平均机械损失压力;机械损失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与原理: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和油耗线法等;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量设备与试验过程。

厦门理工学院c语言实验4_循环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4 实验项目:循环结构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实验1-518 指导教师谢小竹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熟悉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 2.掌握在程序设计中用循环的方法实现一些常用算法 3.掌握嵌套循环的使用方法 4.比较3种循环的异同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使用Visual C++ 6.0;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环境。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分别用while、do-while、for语句编程,求数列前20项之和:2/1,3/2,5/3,8/5,13/8······【算法提示】 1)定义实变量sum、term、a、b、c,整变量i 2)初始化:sum=0,分子a=2,分母b=1 3)初始化:i(计数器)=1 4)计算第i项term =a/b 5)累加sum=sum+term 6)计算c=a+b,更新b= a,更新a=c 7)计数器加1,i++ 8)重复4、5、6、7,直到i>20 9)输出2位精度的结果 3次测试结果,数列前20项之和sum=

2.36块砖36人搬,男搬4女搬3,小孩2人搬1砖。要求一次全搬完,问男、女、小孩各若干(人)? 算法提示:设x,y,z 表示男、女、小孩的人数,则有不定方程: x+y+z=36 4x+3y+z/2=36 对x,y,z所有可能的组合测试出满足条件的解。 x、y、z的取值范围: x:1~9,步长1 y:1~ 12,步长1 z:2~36,步长2 对x,y,z所有可能的组合:9×12×(36/2)重复测试条件: 4*x+3*y+z/2==36 &&x+y+z==36 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打印出x、y、z的值。

厦门理工学院uml考试试卷a卷

厦门理工学院uml考试试卷a卷厦门理工学院uml考试试卷A卷 总分42分,1-18题每小题1分,19-30题每小题2分。 1(下列描述中,哪个不是建模的基本原则( d ) A.要仔细的选择模型 B.每一种模型可以在不同的精度级别上表示所要开发的系统 C.模型要与现实相联系 D.对一个重要的系统用一个模型就可以充分描述 2(下列关于软件特点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c ) 软件是被开发或设计的,而不是被制造的; A. B.软件不会“磨损”,但会“退化”; C.软件的开发已经摆脱了手工艺作坊的开发方式; D. 软件是复杂的 3(在UML中,有3种基本构造块,分别是(a ) A. 事物、关系和图 B. 注释、关系和图 C. 事物、关系和结构 D. 注释、关系和结构 4(在UML中,有四种关系,下面哪个不是(b) A.依赖关系 B.继承关系 C.泛化关系 D.实现关系

5(下面哪个不是UML中的静态视图(a) 状态图 A. B.用例图 C.对象图 D.类图 6(用户在银行员工的指导下,使用ATM机,查阅银行帐务系统的个人帐务数 据,并打印其个人用户帐单。在上述 过程中,对ATM机管理系统而言,哪个不是系统的参与者( b) A.用户 B.银行员工 C.打印系统 D.帐务系统 7(在用例之间,会有三种不同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他们之间可能的关系( d ) A.包含(include) B.扩展(extend) C.泛化(generalization) D.关联(connect) 8(下列关于活动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一张活动图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流程图,显示从活动到活动的控制流 B. 活动图用于对业务过程中顺序和并发的工作流程进行建模。 C. 活动图中的基本要素包括状态、转移、分支、分叉和汇合、泳道、对象 流。 D. 活动图是UML中用于对系统的静态方面建模的五种图中的一种 9(在下面的图例中,哪个用来描述活动(activity)(a)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总学时(学分):48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汽车发动机理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提高性能指标的途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换气过程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等,并介绍排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理论的基本知识,为提高汽车的应用效率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内燃机的能量转换以及循环充量的原理和规律,即动力机械的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问 题; 2、掌握内燃机的燃烧与排放问题,包括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规律与有害排放物及噪声 控制。 3、掌握内燃机应用于汽车动力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问题。 (三)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考试的70%成绩和实验考试的30%成绩记为总成绩。

、讲授内容 第一篇热力工程基础(6) 第二篇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 第五章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6 学时)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二、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第二节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一、发动机的示功图 二、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三节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二、经济性指标 三、强化指标 第四节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四、发动机的热平衡 第六章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6 学时) 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二、换气损失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一、充量系数

发动机原理复习A

1. 工作循环中,单个气缸中的工质所做行程功之和就是循环指示功。 2动机,则理论泵气功为零,而实际泵气为负功,理论泵气功与实际泵气功之差就 是泵气损失功。 3.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 为计算基准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4.由示功图直接求出一个循环的功就是循环指示功Wi 。而每循环由曲轴输出的 单缸功量We ,叫循环有效功。指示功与有效功之差。则为循环的实际机械损失 功Wm 。Wm =Wi-We Wm 由摩擦损失功Wmf 、附件消耗功Wme,和换气驱动损失功 Wp 。 单位时间内由发动机曲轴输出的机械功称为有效功率Pe 。间、曲轴输出单位机械功率所消耗的燃油量称为有效燃油消耗率be 5.作容积所作的循环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Pme 6这是“量”的环节。其次,化学能转换为输出功的效率,这是“质”的环节。 7.单位质量的燃料在指定状态下,定压或定容完全燃烧所能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 的热值H 。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中的C 全变为CO 2 , H 变为H 2O 。燃烧时,燃烧产 物的H 2O 以气态排出,其气化潜热未能释放之热值叫低热值Hu 。 8.可燃混合气热值H um 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可燃混合气的低热值。它取决于燃 料热值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 9.缸内混合气中的单位质量的燃料所对应的空气量l 。与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 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为l o ,之比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φα。 10.空燃比a 指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之比。 11. 燃料的能量转换总效率—有效效率ηet 为燃烧效率ηc 、循环热效率ηt 、机械 效率ηm 之乘积。 12.汽车发动机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有:1)自燃性能:具有化学计量比的可燃混 合气自行着火燃烧的能力。2)蒸发性能:液体燃料气化的难易程度。3)燃料与 混合气的热值。 13.传统汽油机、柴油机工作模式的差异:1)混合气形成方式的差异,汽油机是 在缸外形成预制均质混合气,而柴油机是缸内高压燃油喷射雾化与空气混合形成 混合气。2)着火、燃烧模式的差异,汽油机的混合气是火花点燃和火焰传播燃 烧。柴油机的混合气是压燃,混合气的燃烧是边喷射、边气化混合、边扩散燃烧。 3)负荷调节方式的差异,汽油机为控制混合气的进气量来调节负荷。称为负荷 的量调节。柴油机是靠循环喷油量的多少来调节负荷。称为负荷的质调节。 14.热力循环的三种模型:1)理想循环与理想工质的理论循环模型。2)理想循 环与真实工质的理想循环模型。3)真实循环加真实工质的真实循环模型。 15.压缩比ε对循环热效率ηt 的影响是压缩比ε增加,循环热效率ηt 增大,ε 较小时,ε的变化对ηt 影响很大;而ε较大时,影响就不显著了。 16.不论何种循环,工质的等熵指数κ值越大,循环热效率ηt 越高。 17.等容加热循环,ηt 达到最大值,不随λ值变。等压加热循环ηt 随ρ增大而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 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 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

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 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 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分隔式燃烧室,工质在主副燃烧室之间流进、流出引起节流损失 5.泄露损失活塞环处的泄漏无法避免 5.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减少工质比热容、燃烧不完全及热分解、传热损失、提前排气等带来的损失。措施:提高压缩比、稀释混合气等 6.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 柴油机拥有更高的压缩比, 7.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质量的

厦门理工学院C语言报告实验3_顺序、选择结构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3 实验项目名称:顺序、选择结构 网工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316 指导教师林老师实验时间11.1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表示逻辑判断; 2.熟练掌握用if语句编写选择结构的程序; 3.掌握switch语句的正确使用; 4.初步了解调试程序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使用Visual C++ 6.0;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环境。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输入一个华氏温度f,要求输出摄氏温度c。公式为c=5/9(f-32)。 输出要求有文字说明,取2位小数。 【算法提示】 1)定义实变量c,f 2)提示输入"Please enter f:" 3)读入f 4)根据公式计算c 5)打印两位精度的结果。 测试结果: 华氏温度f 摄氏温度c 100.25 0.5 23.78

2.有一函数 x (x<1) y= 2x-1 (1<=x<10) 3x-11 (x>=10) 用scanf函输入x的值,求y值。 【算法提示】 1)定义实变量x,y 2)提示输入"Please enter x:" 3)读入x 4)判断x所在的区间,对应出y的计算公式并求值(进一步细化) 5)打印结果。 运行结构截图: \ 3.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判断这个数能否同时被3和5整除; 运行结构截图: 4.设计算法输入一个四位正整数,将它们倒排,例如输入1234,输出4321。(提示:分别应用/ 求整数部分,%求余数部分。例如7/5=1,7%5=2)。 运行结构截图: 5.某公司的招聘条件如下:①Experience with C ②bachelor degree ③less than 30 要求屏幕输出如下: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 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⑸优化燃烧室

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 meCm. 6.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本途径。 ①增大气缸直径,增加气缸数②增压技术③合理组织燃烧过程④提高充量系数⑤提高转速⑥提高机械效率⑦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 7.什么是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油耗率、有效热效率?各有什么意义? 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平均有效压力是从最终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角度来评定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率,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能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有效燃油消耗率是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有效功消耗的燃料量来表示。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最新《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课程简介 课程说明: 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中心内容,系统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试验方法,并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 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提高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措施;也为更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发动机提供必要的基 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 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柴 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发动机特性、发动机 的排气涡轮增压等。 先修课程: 发动机构造、机械原理等。 参考教材: 《内燃机原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 刘永长 《内燃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蒋德明 《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陈培陵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董敬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刘峥、王建《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2年蒋德明《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年边耀璋

授课章节: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的: 1.掌握发动机的3种基本理论循环及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比较; 2.掌握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 3.了解发动机的其它性能;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损失的4种测定方法、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了解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能的途径,了解发动机热平衡的分析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的: 1.能结合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分析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对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分析,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 标,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的分析与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技术 措施,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影响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因素。 三、授课学时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听说某某车发动机动力强劲,马力大,加速性能好,是如何评价出来的呢及如何界定的呢,这就是我们本章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发动机理论循环 (1)三种循环 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即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本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 一、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且燃烧后生成CO2、H2O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又大于空气,这些原因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循环还存在泄漏,使工质数量减少。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如图中Wk所示。这些影响使得发动机实际循环效率比理论循环低。 2.换气损失 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必须更换工质,由此而消耗的功率为换气损失。如图中Wr所示。其中,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成为泵气损失,如图中曲线rab’r 包围的面积所示。因排气门在下止点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如图中面积W所示。 3.燃烧损失 (1)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2)不完全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空气混合不良,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 (3)在高温下,如不考虑化学不平衡过程,燃料与氧的燃烧化学反应在每一瞬间都处在化学动平衡状态,如2H2O=2H2+O2等,由左向右反应为高温热分解,吸收热量。但在膨胀后期及排气温度较低时,以上各反应向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上述过程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等容度而降低了热效率。 (4)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汽缸壁和工质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使压缩、膨胀线均脱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膨胀线而造成的损失。 (5)缸内流动损失。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由于缸内气流所形成的损失。体现为,在压缩过程中,多消耗压缩功;燃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气流阻力,使作用于活塞上做功的压力减小。 二、充量系数 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 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Pa 2.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Ta 3.残余废气系数 4.进排气相位角 5.压缩比 6.进气状状态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1.降低进气系统阻力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所组成。减少各段通路对气流的阻力可有效提高充量系数。(1)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1)进气马赫数M 不超过0.5受气门大小、形状、升程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2)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增大气门相对通过面积,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以及合理的配气相位是限制M值、提高充量系数的主要方法。增大进气门直径可以扩大气流通路面积;增加气门数目;改进配气凸轮型线,适当增加气门升程,在惯性力容许条件下,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2)减少进气道、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

厦门理工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试题ABC(含答案) 考试卷子

c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试题A(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一个C程序的执行是从( )。 A) 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 B) 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C) 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D) 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main函数结束 2. 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作标识符的是( )。 A) _1234_ B) _1_2 C) int_2_ D) 2_int_ 3. 以下定义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char a='A'b='B'; B) float a=b=10.0; C) int a=10,*b=&a; D) float *a,b=&a; 4. 设有以下定义:#define d 2 int a=0; double b=1.25; char c=’A’; 则下面语句中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5. 以下4个选项中,不能作为一条C语句的是( )。 A) {;} B) a=0,b=0,c=0; C) if(a>0); D) if(b==0) m=1;n=2; 6. 有以下定义语句double a,b; int w; long c; 若各变量已正确赋值,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表达式是( )。 A) a=a+b=b++ B) w%(int)a+b) C) (c+w)%(int)a D) w=a==b; 7. 设有定义:int n=0,*p=&n,**q=&p;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 A) p=1; B) *q=2; C) q=p; D) *p=5; 8. 设有定义:int a,*pa=&a; 以下scanf语句中能正确为变量a读入数据的是( )。 A) scanf(“%d”,pa) ; B) scanf(“%d”,a) ; C) scanf(“%d”,&pa) ; D) scanf(“%d”,*pa); 9. 若有说明:char *language[]={”FORTRAN”,”BASIC”,”PASCAL”,”JAVA”,”C”};则表达式*language[1]>*language[2] 比较的是()。 A)字符B和字符P B) 字符串FORTRAN和字符串BASIC C)字符F和字符B D) 字符串BASIC和字符串PASCAL 10. 执行语句for(i=1;i++<4;);后变量i的值是( )。 A) 3 B)4 C) 5 D) 不定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 若有定义:int a=7;float x= 2.5,y=4.7;则表达式x+a%3*(int)(x+y)%2/4的值为。 2. 有程序段:int a[10]={1,2,3,4,5,6,7,8,9,10},*p=&a[3],b; b=p[5]; 则b中的值是。 3. 函数swap(int x,int y)实现对x和y值的交换。则执行语句{int a[2]={1,2}; swap(a[0],a[1]);}后, a[0]= ,a[1]= 。

厦门理工学院uml考试试卷A卷

厦门理工学院uml考试试卷A卷 总分42分,1-18题每小题1分,19-30题每小题2分。 1.下列描述中,哪个不是建模的基本原则( d ) A.要仔细的选择模型 B.每一种模型可以在不同的精度级别上表示所要开发的系统 C.模型要与现实相联系 D.对一个重要的系统用一个模型就可以充分描述 2.下列关于软件特点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c ) A.软件是被开发或设计的,而不是被制造的; B.软件不会“磨损”,但会“退化”; C.软件的开发已经摆脱了手工艺作坊的开发方式; D. 软件是复杂的 3.在UML中,有3种基本构造块,分别是(a ) A. 事物、关系和图 B. 注释、关系和图 C. 事物、关系和结构 D. 注释、关系和结构 4.在UML中,有四种关系,下面哪个不是(b) A.依赖关系 B.继承关系 C.泛化关系 D.实现关系 5.下面哪个不是UML中的静态视图(a) A.状态图 B.用例图 C.对象图 D.类图 6.用户在银行员工的指导下,使用ATM机,查阅银行帐务系统的个人帐务数据,并打印其个人用户帐单。在上述过程中,对ATM机管理系统而言,哪个不是系统的参与者( b) A.用户 B.银行员工 C.打印系统 D.帐务系统 7.在用例之间,会有三种不同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他们之间可能的关系( d ) A.包含(include) B.扩展(extend) C.泛化(generalization) D.关联(connect)

8.下列关于活动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一张活动图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流程图,显示从活动到活动的控制流 B. 活动图用于对业务过程中顺序和并发的工作流程进行建模。 C. 活动图中的基本要素包括状态、转移、分支、分叉和汇合、泳道、对象流。 D. 活动图是UML中用于对系统的静态方面建模的五种图中的一种 9.在下面的图例中,哪个用来描述活动(activity)(a) A B C D 10.事件(event)表示对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一定位置的有意义的事情的规格说明,下面哪个不是事件的类型( c ) A.信号 B.调用事件 C.空间事件 D.时间事件 11.下列关于状态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状态图是UML中对系统的静态方面进行建模的五种图之一。 B. 状态图是活动图的一个特例,状态图中的多数状态是活动状态 C. 活动图和状态图是对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进行建模,描述对象随时间变化的行为。 D. 状态图强调对有几个对象参与的活动过程建模,而活动图更强调对单个反应型对象建模 12.下面(a)不属于UML中的静态视图 A.状态图 B.用例图 C.对象图 D.类图 13.通常对象有很多属性,但对于外部对象来说某些属性应该不能被直接访问,下面哪个不是UML中的类成员访问限定性( c) A.公有的(public) B.受保护的(protected) C.友员(friendly) D.私有的(private) 14.UML中类的有三种,下面哪个不是其中之一(b ) A.实体类 B.抽象类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构造教案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任务一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学习目标 1.了解发动机的发展史; 2.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分类。 1.发动机的发展史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876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 Otto)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发明了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 1926 年,瑞士人布希(A. Buchi)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1] 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Wankel)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67 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EFI),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3] 1967年,美国进行了一次氢气汽车行驶的公开表演,那辆氢气汽车在80公里时速下,每次充氢10分钟可运行121公里。该车有19个座位,由美国比林斯公司制造。1971年,第一台装有斯特林发动机(Strling)的公共汽车开始运行。1972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在市场售出装有复合涡流控制燃烧(CVCC, Compound Ve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的发动机的西维克(Civic)牌轿车,打响了稀薄气体燃烧发动机的第一炮。 1977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电动汽车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各种电动汽车一百多辆。1978年,日本研究成功混合动力汽车。1979年8月,巴西制造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巴西是现在世界上使用酒精汽车最多的国家。 1980年,日本研制成功液态氢气车。在后部装有保持液态氢低温和一定压力的特制贮存罐。该车用85公升的液氢,行驶了400公里,时速达135公里。 1980年,美国试制成功了一种锌氯电池电动汽车。

厦门理工学院+C语言+实验8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序号:8 实验项目名称:结构体

1.

#include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char name[20]; char classname[20]; float score[3]; double aver_score; }stu[5]; input() { int i; for (i=0;i<=4;i++) { scanf("%d %s %s %f %f %f",&stu[i].num,&stu[i].name,&stu[i].classname,&stu[i].score[0],&stu[i ].score[1],&stu[i].score[2]); } } average() { int i; for (i=0;i<=4;i++) { stu[i].aver_score=(stu[i].score[0]+stu[i].score[1]+stu[i].score[2])/3.0; } } max() { int i,j=0; for (i=1;i<=4;i++) { if (stu[i].aver_score>stu[j].aver_score) j=i; } return(j); } void main() { int i,maxi; input(); average(); for (i=0;i<=4;i++) { printf("%s %lf\n",stu[i].name,stu[i].aver_score); }

maxi=max(); printf("%d %s %s %f %f %f %lf",stu[maxi].num,stu[maxi].name,stu[maxi].classname,stu[maxi].s core[0],stu[maxi].score[1],stu[maxi].score[2],stu[maxi].aver_score); } 2. #include void main() { struct qian { char name[20]; long int year; float sum; }qian[]={ {"xnt",31,5000}, {"pmj",25,2500}, {"chen",30,10000}, {"xiong",31,5000}, {"zheng",32,8000} }; int i; for(i=0;i<5;i++) { printf("%s,%d,%.2lf\n",qian[i].name,qian[i].year,qian[i].sum); if(qian[i].year>30) qian[i].sum=qian[i].sum+100; printf("%s,%d,%.2lf\n",qian[i].name,qian[i].year,qian[i].sum); } } 3. #include struct { 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 }date; int main() { int days; scanf("%d,%d,%d",&date.year,&date.month,&date.day); switch(date.mont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