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电气发展战略

浅谈上海电气发展战略
浅谈上海电气发展战略

浅谈上海电气发展战略

08级国际旅行社王菁 120070801345 摘要:

多元投资的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2日挂牌成立,迈出了上海国

有大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创新发展的第一步。根据规划,上海电气集团有

限公司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形成集团产业核心框架,

到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第二步在三到五年内,明显缩短与国际先进

水平的差距,到2010年实现销售1000亿元;第三步,在未来六到十年内,打

响上海电气品牌,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跻身世界五百强。

关键字:上海电器集团,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一体化战略

一、明确战略方向

上海电气承担的项目集中在新能源、重大装备两大领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电气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方向,是提高上海电气科学发展水

平的战略重点。

开展战略分析。上海电气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展起来的。经过五十多年产

业积累、三十年改革开放,上海电气在新能源和重大装备领域,目前处于三种不

同的发展阶段。第一种,以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设备为代表,通过消化吸收引

进技术,已经具备再创新能力,下一步目标是提升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第

二种,以大型锻件为代表,已经形成了一定技术能力,但难以从国际上进一步获

得技术来源,下一步目标是,立足自主创新,实现瓶颈突破;第三种,处于消化

吸收引进技术的阶段,能不能抓住市场机遇存在不确定因素,下一步目标是,解

决技术来源,加快发展步伐。

确定战略方向。立足自主创新,在若干重大装备领域,立足自主创新,调动

技术积累,提高创新能力,突破重大技术瓶颈;扩大国际合作,充分发挥业已形

成的再创新能力,开发自主产品,拓展市场领域,承接国际转移,提高新一轮国

际合作的水平;赢得发展先机,在前沿性的技术领域,与跨国公司谋求战略合作,加快“培育新产业、进入新领域”的速度,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聚焦战略重点。发展高效清洁能源装备,在火电设备制造能力位居世界第一的基础上,推出系列创新产品,保持“国内第一、国际先进”的技术地位;通过发展电厂工程产业、承接国际产能转移,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核电、风电为重点,发展新能源,培育新优势。核电保持全国综合制造能力最强的优势地位;风电快速发展,两年内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发展工业装备,电梯、制冷压缩机产业保持“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水平;船用曲轴、飞机零部件等高端工业装备推进集成创新,形成技术优势;轨道交通车辆通过战略合作,抢抓市场机遇;印刷机械产业实施国际购并,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抓住重点逐步推广

上海电站集团通过建设数字化集成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李静总结说,第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企业管理项目朝着精细化、经营化方向转变;第二,信息化集成平台的设计为支撑集团实现“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战略提供基础保障;第三,作为电气集团的主要板块,电站集团的成功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电气集团把电站整个信息化建设作为电气的一块模板,逐步向其他产业板块推广;第四,为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积累经验的同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为全集团服务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集团和下属企业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运转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为集团的决策提供了依据,更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与此同时,集团优秀资源的集中整合缩减了对人员、设备、软件的资金投入,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虽说一体化管理模式已经在整个电站集团得到了成功应用,并且获得了显著的能力提升和喜人的经济效益,但具体落实到集团下属企业的推广应用,电站集团还是秉持“抓重点、重业务、求利润”、相对谨慎的准则。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案例是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业务发展在整个电站集团各下属企业中称得上是佼佼者,其信息化建设起步也较早,因此长期以来有着相对独立的管理和运营模式。针对三菱电梯这一有着较突出业绩的产业集团,上海电站集团提出了不同的培植理念,他们没有马上把在整个集团层面推广的精细化管理规划纳入上海三菱的发展计划,而是给予他们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可以说,电站集团在追求集团上下一体化管理的同时,绝不扼杀优秀企业的个性化发展。

三、远近结合突破发展

上海电站集团推出火电设备一批创新产品。一是运用自主技术,开发全球最大的12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摆脱1000MW机组技术引进方在知识产权、技术许可、出口许可等方面的约束;二是填补国内空白,开发具有市场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00MW机组,提高电厂经济性和电网安全性;三是技术积累和当今技术相结合,开发新一代的更先进、可靠、安全、经济的大容量高参数的600MW 以上双水内冷发电机;四是运用自有技术,自主开发600-800MW超临界、超超临界褐煤塔式锅炉,保持在高效利用劣质煤种技术上的绝对领先地位。

确立核电产业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定位。历经三年不懈努力,上海电气核电产业开始赢得战略主动。截至去年底,承接核电项目订单183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核岛主设备近50%,堆内构件、驱动棒控制机构保持国内绝对优势。今年重点:增强竞争实力,把握战略主动,发挥和提高临港、闵行基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确保市场份额,启动二期工程,铺垫长远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队伍、最具配套能力的专业化核电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保持风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充分发挥“自主设计、全球配套、国际标准”的运作优势,今年完成500台兆瓦级风电设备,比上年200台增长1.66倍;2010年突破1000台,以2兆瓦风机为主力机型,形成100亿元销售,实现“每年翻一番”,使风电产业成为继火电之后的第二个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产业。在发展陆上风电的同时,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开发3MW以上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化。推进风电产业链建设,加快发电机、主控器、变频器等关键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为快速发展创造优势条件。

开展大锻件工艺技术攻关。目前,全球最大的1.65万吨油压机研制成功。今年战略重点由技术装备改造转向工艺技术突破。目标:1.65万吨油压机、630吨/米操作机上半年实现联动、配套的550吨行车下半年完成安装调试;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低压转子铸锭成功的基础上,探索锻造工艺技术;完成CPR1000蒸发器管板研制和CPR堆内构件锻件整套研制及批量生产。

四、制造向服务拓展

当“制造即服务”这一概念转瞬被人口相传之时,想必众多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都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对自身的价值定位起了些许动摇。以记者之见,企业大可不必为此绞尽脑汁,因为和谐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大大包含了和谐制造这一

先进理念,可见,制造与服务两者是能够融为一体的。国内很多制造企业一直高呼中国制造不能一味代加工走到底,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要往高端走,要做好产品售后服务。那么,制造业的服务到底包括哪些内涵,制造企业又如何当好服务角色?

早在几年前,这一问题就摆在了上海电站集团下属企业——上海三菱电梯面前。上海三菱电梯总工程师阮为民说,通过多年工作的摸索,上海三菱总结出以下两点:首先,制造向服务业发展对于一个制造企业而言不是单纯向服务业转型,不做制造,而是要把制造环节看作对服务提供的强有力支撑。反之,服务同样也是制造的后盾,企业必须有订单才能制造产品,因此,只有做好产品服务,获得了客户对品牌的认可,才能促成市场销售,整个公司才能有效运转。具体结合上海三菱来讲,由制造产品,变成制造服务,实际上体现了他们的品牌战略。作为电梯的制造商,通过产品不仅要向客户展示高效快捷的生产能力,更要突显出三菱电梯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在客户心中牢牢树立三菱电梯=优质品牌的概念。在这个意识的带动下,上海三菱组建了全国同行中最大的产品工程部,在售后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公司还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从产品的试用,到问题的及时反馈,最后到制造部门的及时改善,上海三菱的产品质量提高了,服务能力增强了,品牌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更是逐年攀升。

聚焦业务发展战略从2004年至整个“十一五”期间,上海电站集团通过建设集团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集团公司的信息化整合,在上海市制造业集团起到了良好的信息化工程示范工程,对全国范围内的同行也具有借鉴价值。全球经历了一场波涛汹涌的金融危机,世界制造业格局必将发生变化,各国各行各业间可能掀起大协调之风,在协调过程中,中国的某些大型集团企业必将走向世界,甚至可能成为业内的世界级龙头企业,这就要求中国的集团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树立现代企业管理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世界影响力。

上海电站集团也敏锐地嗅到了这一机遇的临近,高瞻远瞩,制定了建设以支撑集团总体业务发展战略为目标的信息化平台的整体规划。上海电站集团的销售收入从2004年成立时的105亿增加到2008年的309亿,利润从2004年11亿增加到2008年的20亿。清晰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和坚定的工作态度帮助他们实现了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翻倍,实现了从粗放式制造到精细化管理的一大飞跃。之所以能取得这些傲人的成绩,与他们在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始终不忘聚焦业务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上海电站集团已经将打造“8+1数字化工厂”纳入“十二五”工作

规划,8是指8个工厂,外加一个云港基地。所谓数字化工厂,在他们看来,就是结合了信息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世界级现代化工厂。目前,集团已选定云港的核电厂及风电工厂作为“8+1数字化工厂”的示范点。一方面结合上海电气集团提出的以核电、风电为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总战略方针,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形成上海最具配套能力的专业化核电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打下铺垫。

五、形成整体合力

一是编制规划。集团集中力量,编制了火电、风电、IGCC、核电、大型锻件、特高压输变电、轨道交通、自动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规划;

二是筹措资金。去年上海电气回归A股,今年5月决定向境内外定向增发,募集资金重点投向核电、风电、轨道交通等项目;

三是建设高地。组织有关项目实施载体,瞄准世界第一工厂,创建“世界级工厂”,着力解决技术来源、技术装备、技术人才等关键问题,探索技术进步的新路。

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到2012年,火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装备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成为上海电气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火电,保持“全国第一”地位,通过发展电站EPC工程,增强国际竞争力;核电:继续保持国内综合制造能力最强的优势,核岛主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50%左右;风电,进入“国内前三”,形成技术、质量、服务上的明显优势;大型锻件,突破工艺技术瓶颈,实现大型锻件从200吨级向500吨级以上的重大技术跨越,全面满足火电、核电等重大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需求。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中,增强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保持装备制造业全国第一的优势地位,扩大“上海电气”在国际业界的品牌影响力。

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2) SWOT分析基本步骤为:(1)分析企业的内部优势、弱点既可是相对企业目标而言的,也可是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的。(2)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可能来自于与竞争无关的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力量与因素变化,或二者兼有,但关键性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应予以确认。(3)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备选战略。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 T)组合和弱点——威胁(W T)组合。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例如良好的产品市场前景、供应商规模扩大和竞争对手有财务危机等外部条件,配以企业市场份额提高等内在优势可成为企业收购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条件。

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存在外部机会,但由于企业存在一些内部弱点而妨碍其利用机会,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弱点。例如,若企业弱点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和生产能力不够,从成本角度看,前者会导致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单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点会导致一些附加费用。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前提下,企业可利用供应商扩大规模、新技术设备降价、竞争对手财务危机等机会,实现纵向整合战略,重构企业价值链,以保证原材料供应,同时可考虑购置生产线来克服生产能力不足及设备老化等缺点。通过克服这些弱点,企业可能进一步利用各种外部机会,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最终赢得竞争优势。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如竞争对手利用新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给企业很大成本压力;同时材料供应紧张,其价格可能上涨;消费者要求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还要支付高额环保成本;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成本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之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熟练的技术工人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提高

浅谈公司科技管理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

浅谈公司科技管理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18-03-13T14:47:36.0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作者:龚燕雯周灵怡[导读] 摘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这个知识经济占主流地位的大背景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学技术的创新。 (上海电气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600) 摘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这个知识经济占主流地位的大背景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是关系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中,不竭动力的企业技术创新是有效的激励机制,所以,完善激励机制对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必经之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科技管理风险防控激励机制 前言: 管理科学已经成为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神经中枢[1]。科技管理更是其中之甚,需要管理者拥有敏捷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科技管理体系方略。然而现代公司企业在科技管理这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弊端,需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鼓励科技创新.积进一步的改进。 1 公司科技管理中的问题 企业不重视新项目的质量,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的企业根本不重视自身的项目管理的有关制度,在项目管理上存在淡薄的管理意识,所以就无法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项目管理工作,这就必然会导致项目管理的不到位。就好比没有学会走的孩子就要跑一样。在立项方面,忽视了对前期风险防范的研究和预测分析工作,对项目所涉及的市场领域缺乏科学的预测,产品上市之后面临着销售不出去的困境,资金周转困难,经济效益出现直线下降。 多数企业的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督管理的方法单一[2]。监督的方法多数是以处罚为主,以罚代教,以罚代管,这样会使下级员工与上级监督的人员无形中形成一种对抗的关系。员工产生抵制的心理,反感被别人或别的部门监督。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一些企业的监督工作是由负责安全的部门监管的,有些企业的监督人员是由负责综合工作的人员兼任的,还有的企业既没有监督机构也没有监督人员。 管理分散问题主要是存在在资金管理方面,监督管理方面以及企业运营体质管理方面。首先,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企业的资金盈缺不平衡,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多通过外部银行进行结算,资金在企业之外形成循环,企业不能对在外部流动的资金产生强有力地控制,不能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的资金状况。值得注意的还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较低,管理的成本过高,开支花费过大,对备用资金的管理不当,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监督管理上的问题是监督的方法比较单一,多数企业的监督是以处罚为主,以罚代教,以罚代管,没有充分发挥监督的应有作用。体制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运营体制不够健全,出现多头领导,权责不清晰。有些上层管理人员兼任几个主要部门的领导工作,贪多而不精。 现阶段企业在项目管理的程序上缺乏明确的思路,监控中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对项目的管理缺乏针对性“, 眉毛胡子一把抓”从项目招标到项目的决算涉及到众多环节,如果搞’一刀切”的话,很容易出现盲目操作。其次,项目监管和跟踪审计流于形式,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走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对项目的监管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还滋生了企业中的腐败。 2 相关解决对策 2.1 采用节点检查要狠抓三个节点。 1)狠抓制度建设节点。应该把制度建设的这一节点作为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节点。让员工和上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 2)狠抓组织实施节点。对企业内部的人事、行政、业务、销售等部门进行整合,形成一股专业化的力量,进行企业内部的组织和协调。 3)狠抓监督模式节点。在监督力度上应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和工作的范围进行覆盖式的监督。资金的分阶段投入收线要把企业的发展战略做详细的规划,分成几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投入适量的资金。 在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中, 引入重大科技项目的监理制度引入重大科技项目的监理机制:1.组成项目咨询专家委员会;2.让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为项目财务监理,对项目经费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3.聘请权威的科研机构作为项目的技术监理,对项目的进展跟踪检查和督促。 同时,增强项目实施与管理的风险意识在立项方面,应重视对前期风险防范的研究和预测分析工作,认真把握和控制企业的项目决策管理这一环节,防止相关工作人员的盲目调研,对企业新上市的项目所涉及的市场领域做大量的科学的市场调研和预测,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产品营销策略,确保产品上市之后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另外,建立健全新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工作程序,提高相关负责人员在风险防范上的意识。再次,企业不应该急于求成,对项目的风险要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处理项目调研的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提高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改革项目验收鉴定办法:1)确定结项验收和成果鉴定的范围。如要对哪些项目进行项目验收;2)明确结项验收的方法。聘请权威专家组成验收团队;3)对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检;4)执行和反馈问题,对项目进行二期修正和调整。 最后,建立健全企业创新项目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力量源泉。激励机制总体分为宏观激励机制和微观激励机制。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保障,包括政策、人才、投入等多种激励手段。(1)政策和投入激励:实施积极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一是制定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二是在选择财政资助对象时应该向潜在的技术创新企业或受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创新型企业倾斜,在保证政府财政资助效率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多样化。政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政府要制定积极的激励政策引导科技创新活动。(2)人才激励: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技人员,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技术创新的效益和风险与科技人员的个人利益挂起钩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创新积极性。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科技人员进行激励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体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微观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包括:1)产权激励:完善产权激励机制,保障科技创新者权益。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通过产权机制设计来合理分配科技创新参与者的利益,明确责权关系。2)文化和目标激励: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促进剂,通过深入贯彻企业精神,形成一股强大的创新合力,不断激发整个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适当的目标则是激励工作的前提条件,人类的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等级,科技创新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创新人员自我实现的过程,以科学的目标引导创新,以共同的目标团结团队,增强凝聚力,激发更大的企业潜力。结束语: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2)由于不同的细分市场,价值活动的成本不同,价值链效率也不一,在一个致力于细分市场的企业,通过控制成本动因常常能显著地降低成本。如果目标市场与一个关键的成本动因相联系,例如地区性的市场份额是一个关键的成本动因,地区性集聚战略就比全国性集聚战略更能带来成本优势。(三)战略实施在作出了战略规划以后,要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要将所制定的措施与方法贯彻下去。这就需要从战略高度对成本动因进行动态控制和协调管理,力求创造和保持企业成本优势。1.建立。企业首先应基于组织的视点来确定成本定位,对企业基础结构动因,即规模、技术、经验、地理位置等进行战略性选择,解决资源配置最优问题。在设定了企业的成本构造基本框架后,要求对各个定位层面予以力量的投入,即对各种执行性成本动因进行战略性强化,以实现改善业绩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应尽量选择相互加强的成本动因,协调相互对抗的成本动因。例如,规模扩大应考虑可能带来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和成本加大,政策选择应提高企业从规模经济中获益或谋取联系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使得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工资费用达到最优。2.执行。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如何将各种成本控制措施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使控制目标与控制意图得到贯彻与落实。这就需要将成本控制措施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和管理过程之

中,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融入到企业各成员的头脑之中。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驱动成本发生的动因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工艺过程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成本控制改变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变化改变成本,因此,应将成本动因控制意识灌输给具体的部门和员工。3.强化。价值链分析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狭窄视野,描绘了超越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的空间和操作路径。在价值链中,不同的价值作业应有不同重要程度的成本动因与之相对应,不同的成本动因又需要运用不同的成本分析框架。通过重新构建新的价值链,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成本结构的竞争基础,使企业可能根据其偏好和客观需要改变重要的成本动因。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一项活动,可能改变该活动与规模经济、地理位置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其他成本动因的敏感性。4.改善。由于环境在不断变化,自身条件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对成本控制重点作出修正和完善。对此,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来保持企业的成本优势。技术革新就是不断改变价值链中落后的成本动因,控制成本驱动因素,以改善成本动因。新技术的应用隐含着效率的提高、规模的扩大、消耗的降低、经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等等,而这些都是影响成本的因素。此外,还可考虑利用标杆分析法,识别出价值链中重要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判断竞争对手取得最佳实务的因

SUPMAX800分散控制系统安装指导手册-上海电气集团

SUPMAX SUPMAX800800分散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 安装指导手册安装指导手册

目 录 1.包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 运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3.贮存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4.开箱验收及安装就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5.接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6.电源分配与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7.I/O信号电缆的选择与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8.系统上电前的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9.系统上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10.操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高盛调查报告-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

高盛调查报告: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 篇一: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调查报告 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调查报告(最完整版) 前言 本报告旨在为商业银行信贷,有兴趣投资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商及新能源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服务,本报告首先对国际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依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我国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分析新能源利用的现状前景及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及信贷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报告并没有对新能源行业的有关技术专题展开研究和探讨。本报告观点仅供参考。本报告共有160页,11万余字,其中有表50个,图24个。共有十三章,共分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首先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对全球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投资趋势进行分析,对中国新能源利用的现状,趋势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为第三至第十一章,用九章的篇幅,对国际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垃圾能,氢能、核能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细致分析了各类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产业政策支持情况及投融资情况等。第三部分为第十二和第十三章,重点分析了我

国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政策及政府态度,介绍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领域的做出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报告以上篇章的分析,对我国新能源的融资需求,投资机会及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银行信贷及新能源领域投资方面提出了本报告的建议。 本报告所持有的一些观点有: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预测:20XX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而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各国的焦点。 全球新能源投资趋势:呈迅速增长趋势,06年为709亿美元,07年约为850亿美元。经合组织国家在该领域的投资仍占主导,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长极为迅速,投资水平增长最快的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中国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显著。全球许多领域的领先企业都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大型设备制造商GE、西门子、日本的夏普、三洋,中国上海电气等三大动力公司,各大石油财团如壳牌、英国石1

浅谈上海电气发展战略

浅谈上海电气发展战略 08级国际旅行社王菁 120070801345 摘要: 多元投资的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2日挂牌成立,迈出了上海国 有大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创新发展的第一步。根据规划,上海电气集团有 限公司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形成集团产业核心框架, 到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第二步在三到五年内,明显缩短与国际先进 水平的差距,到2010年实现销售1000亿元;第三步,在未来六到十年内,打 响上海电气品牌,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跻身世界五百强。 关键字:上海电器集团,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一体化战略 一、明确战略方向 上海电气承担的项目集中在新能源、重大装备两大领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电气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方向,是提高上海电气科学发展水 平的战略重点。 开展战略分析。上海电气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展起来的。经过五十多年产 业积累、三十年改革开放,上海电气在新能源和重大装备领域,目前处于三种不 同的发展阶段。第一种,以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设备为代表,通过消化吸收引 进技术,已经具备再创新能力,下一步目标是提升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第 二种,以大型锻件为代表,已经形成了一定技术能力,但难以从国际上进一步获 得技术来源,下一步目标是,立足自主创新,实现瓶颈突破;第三种,处于消化 吸收引进技术的阶段,能不能抓住市场机遇存在不确定因素,下一步目标是,解 决技术来源,加快发展步伐。 确定战略方向。立足自主创新,在若干重大装备领域,立足自主创新,调动 技术积累,提高创新能力,突破重大技术瓶颈;扩大国际合作,充分发挥业已形 成的再创新能力,开发自主产品,拓展市场领域,承接国际转移,提高新一轮国 际合作的水平;赢得发展先机,在前沿性的技术领域,与跨国公司谋求战略合作,加快“培育新产业、进入新领域”的速度,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整理)上海电气的SWOT分析1.

一.标题:上海电气的SWOT分析 二.公司简介: 上海电气集团是一个装备制造业集团,旗下有电站、输配电、重工、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机床、环保、电梯、印刷机械等多个产业集团,公司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并形成了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和为客户提供现代综合服务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产品长期居中国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上海电气始终以振兴民族装备工业为己任,致力于技术创新工作,制造出一大批代表国家装备工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产品,一些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集团秉持“与创造者共创未来”的核心理念,一方面以“产业集约化发展、技术高端化提升、资源全球化集成”的创新实践,另一方面以“内聚创新活力、外塑发展形象”的扎实进取,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形成国际品牌,以重点跨越突破高端产业,以自动化提升传统工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跻身世界装备列强之林的目标。 在已经过去的一年里,上海电气的新闻热点、焦点不断。上海电气承担的项目集中在新能源、重大装备两大领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电气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方向,是提高上海电气科学发展水平的战略重点。在新的一年里,上海电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SWOT分析,也许能让大家对上海电气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三.优势和劣势分析

90.20%以上。其中优势较为突出的是:S1上海电气相继取得与印度、韩国、坦桑尼亚等海外市场的订单,在开拓海外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S2上海电气的火电设备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具有自主开发不同参数、不同功率、多品种的系列化机组的能力。并且其产品可靠性高,生命周期成本低、建设投资回报快。 其劣势方面:W1由于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始终贯穿了产业聚焦战略,集中发展核心产业,其产品涉及面受到制约,影响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W2由于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不断通过研究中心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导致了其成本的大幅增加。 四.机会和威胁分析 1.外部环境威胁 (T1)主要竞争对手同类产品评价市场竞争份额(上海电气公司33.51%,东北输配电公司20.09%,西电公司19.25%,其余为其他公司)。 (T2)行业竞价日趋激烈,造成利润有所下降(2002年总体利润下降2.07%个百分点)。 2.外部环境机会 (O1)随着火电污染日趋严重,以及经济迅速发展,高效、安全的核电成为中国政府在“十一五”电力规划期间大力发展的能源。上海电气作为唯一与美国西屋公司合作的公司,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 (O2)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入以及对市场的有效监管,同时出台种种法规提高对各类污染产生的成本,中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 五.环境要素优序矩阵

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2) SWOT分析基本步骤为:(1)分析企业的内部优势、弱点既可是相对企业目标而言的,也可是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的。(2)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可能来自于与竞争无关的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力量与因素变化,或二者兼有,但关键性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应予以确认。(3)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备选战略。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弱点——威胁(WT)组合。 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例如良好的产品市场前景、供应商规模扩大和竞争对手有财务危机等外部条件,配以企业市场份额提高等内在优势可成为企业收购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条件。 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存在外部机会,但由于企业存在一些内部弱点而妨碍其利用机会,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弱点。例如,若

企业弱点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和生产能力不够,从成本角度看,前者会导致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单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点会导致一些附加费用。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前提下,企业可利用供应商扩大规模、新技术设备降价、竞争对手财务危机等机会,实现纵向整合战略,重构企业价值链,以保证原材料供应,同时可考虑购置生产线来克服生产能力不足及设备老化等缺点。通过克服这些弱点,企业可能进一步利用各种外部机会,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如竞争对手利用新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给企业很大成本压力;同时材料供应紧张,其价格可能上涨;消费者要求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还要支付高额环保成本;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成本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之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熟练的技术工人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另外,开发新技术产品也是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是最具潜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时它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回避外部威胁影响。

风机出质保培训方案

上海电气风机出质保前培训方案 大唐别里奇电场 为使大唐别里奇风场在上海电气风机出质保期后,员工能正常运行和维护风

机,提高员工对风机故障处理与定期维护的技能,保证风机的可靠运行。特制订此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使大唐乌别里奇风电场运维人员,掌握风机的运行与故障处理技能,使运维人员能更快独立处理故障和定检工作,保证风机设备运行稳定。 二、培训部门: 上海电气工程服务部 三、培训对象: 大唐别里奇风电场运行、维护人员 四、培训分类: (一)对于运行人员培训,按工作环境与程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风机后台各项监控系统的详细操作方法,各项监控数据的介绍与极限值和查询统计方法。 2、通过监控后台对风机故障的处理方法以及常规的升降复合操作方法(包括最高操作权限的移交)。 (二)对于维护人员的培训: 1、风机后台各项监控系统的详细使用操作方法,各项监控数据的介绍与极限值和查询统计方法。 2、通过监控后台对风机故障的处理方法以及常规的升降符合操作方法(包括最高操作权限的移交)。 3、通过监控后台数据对故障原因进行判断的讲解以及故障代码表的讲解。 4、风机齿轮箱、主轴、发电机、偏航系统、变桨系统等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的

讲解,基本维护及故障处理方法的讲解,设备各表计值各项指标的规定和检验标准。 5、液压系统的常见渗漏、压力不稳、油中杂质等故障的处理方法,各油管接线、阀门接口的检查标准,各项参数的整定值设置标准。 6、风机内易损耗及需定期更换的部件的检验标准和更换方法及操作工艺规范的讲解。 7、风机电路图及二次接线图讲解。 8、风机电控系统故障处理讲解。 9、维护风机所需专业工具使用方法讲解。 10、风机定期维护工作的规范和流程的讲解。 五、培训方式: 1、对于运行人员采取主控监控系统实操讲解以及幻灯片形式的介绍讲解。 2、对于维护人员采用上海电气1250KW风机运行、维护手册讲解和风机现场讲解,并在风机出现故障时候,派维护人员跟随处理故障。 六、培训时间安排: 培训时间2015年8月---2015年12月 每周日晚19时至21时由上海电气现场维护人员在中控室风机监控后台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为:风机后台各项监控数据的介绍与极限值,监控后台故障处理方法。 每周六晚20时至22时,由上海电气维护人员进行现场故障处理方法的讲解。 每周五晚19时至21时,由上海电气厂家维护人员讲解风机运行、维护手册,并介绍处理故障的经验与方法。 每周一晚20是至21时由安生部负责对前一周学习内容进行考核。 其他时间,在风机处理故障与定期维护风机时,由上海电气厂家维护人员在现

中国高速传动研究报告.

一.公司概况:风机齿轮箱行业龙头 中国高速传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是以专业生产高速重载齿轮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风电齿轮箱供应商。 公司前身为南京机床修理厂,成立于1969年;1976年,改扩建为专业化齿轮生产厂家,并更名为南京高速齿轮箱厂;2001年,改制成立南京高精齿轮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公司变更为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同年,股东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中国高速传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中国高速传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外商独资企业;2007年7月4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图1 中国高速传动股权结构 2013年,中国高速传动实现营业收入65.39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风电齿轮箱占公司销售收入的63%;实现净利润6457.3万元,同比下降53.4%。除风电齿轮箱外,公司还生产用于轨道交通、建材、船舶等多种行业的齿轮箱。 图2 中国高速传动收入、风机齿轮箱收入和盈利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二.风电行业回暖加速,装机量提升带动齿轮箱出货量增加 2013年,公司的风电齿轮箱业务实现收入41.4亿元,占总收入的63.3%。目前,公司的1.5MW、2MW产品已经大批量供应国内外客户,3MW齿轮箱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已研发成功

5MW和6MW风电齿轮箱。 中国高速传动的客户包括国内外主要的风电整机制造商。在国内,公司的客户包括了联合动力、远景能源、明阳风电、上海电气、东方电气、重庆海装、华仪电气等几乎所有采用齿轮箱技术的风电整机商;在国外,中国高速传动最主要的客户是GE,此外对Alstom、Nordex、Vestas、Repower和Suzlon等风电整机商也有小批量供货。2013年,公司1.5MW、2MW和3MW风电齿轮箱的出货数量分别为3266台、991台和149台;占国内风电齿轮箱市场份额的53%,并为GE提供不低于50%的风电齿轮箱。 图3 中国高速传动风机齿轮箱收入和毛利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2.1 风电行业回暖,新增装机持续增长 国内风电行业已经确认复苏,今年的装机容量将有强劲增长。短期来看,由于业内预期2015年的风电价格下调,将导致明年出现上半年大幅抢装和下半年短暂的空窗期;长期来看,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即使政策导致行业短期波动,也不会影响行业的长期持续增长。美国是最公司主要的出口市场,我们预计其PTC政策延期是大概率时间,整个风电市场将保持稳定,不会再出现2013年的突然下跌。 我们预计,2014-2016年,国内新增装机将分别达到21GW、23.5GW和20GW,同比分别增长?、?、?;美国新增装机分别达到6.0GW、9.0GW和6.8GW,同比分别增长?、?、?。国内风电强力复苏 从2011年开始,由于电力送出能力不足,以及电网消纳风电的积极性不足,国内出现严重的弃风限电,2011年和2012年分别弃风100亿度和200亿度。

浅谈上海电气的发展战略

浅谈上海电气的发展战略 ——上海电气几天的业务组合案例分析 摘要: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销售排名第一位的装备制造集团。它的主营业务板块有:电力设备产业板块、机电一体化产业板块、交通设备创业板块、环保产业板块、其他业务板块。他的发展历程和业务组合代表了公司的房展战略,上海电气公司层一直采取着发展性的战略,业务层在不同竞争状态下有不同的竞争手段,正是这样的决策促使了上海电气工业巨人般的成长历程。 关键字:上海电气发展战略业务 正文: 2004年,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与申能集团,珠江投资公司、汕头市明光投资公司共同发起组建了多元投资企业——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4月在香港H股上市,更名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还拥有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输配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先后与西门子、、ABB、阿尔斯通、三菱、日立、开利、施耐德等著名跨国公司共同组建了120多家合资企业,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30位。 上海电气取得如此的成功,是基于其自身的反战战略的。我们先来对上海电气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

大量机会 积极发展型战略降低弱势型战略 .专业化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 .加强管理 关键优势关键劣势 回避威胁型战略防卫型战略 .开发新细分市场 .改变产品或市场 .进入新地区 .榨取 克服威胁型战略 .撤退 .一体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 大量威胁 SWOT战略选择模型分析 由电气集团的SWOT分析发现,电气主要选择了积极发展型战略和回避威胁性、克服威胁性战略,降低弱势型战略和防卫性战略较少采用。以下对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战略做详细的分析。 (1)电气的积极性战略分析:专业化战略 电气的专业化分析: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始终贯穿了产业聚焦战略,集中发展核心产业。电气剧中智力、物力、和财力等战略资源,重点发展电站及输配电产业、机电一体化设备产业、轨道交通及船用设备产业、环保设备产业等四大核心产业板块,快打合资合作,实现工业自动化装置产业化。 以工业自动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提升产品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上海电气SWOT分析

上海电气SWOT分析 一、公司简介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3月1日成立,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销售收入始终位居全国装备制造业第一位。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装备是上海电气集团的核心业务,能源装备占销售收入70%左右。“上海电气”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领袖品牌。在“亚洲品牌500强”评选中,上海电气为亚洲机械类品牌排名第五名,中国机械类品牌第一名。上海电气正在成为一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具有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型装备集团。 二、外部环境要素分析 机会: ·(O1)上海电气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机遇,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吸引跨国公司。 ·(O2)作为与多家外国企业合作的公司,上海电气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 ·(O3)市场的需求逐年增加和国家各种政策的支持。 威胁: ·(T1) 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竞争威胁、其他新兴产业板块的威胁。 ·(T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威胁。 ·(T3)国家政策的不稳定性 图表1:环境要素优序矩阵 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事 件 发

图表2: 上海电气关键环境要素分析 三、内部能力要素分析 优势: ·(S1)在企业各个板块的技术水平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经验丰富。并且利用企

业并购重组的机会,受够国外企业或者研发机构,购置先进技术装备,增加技术实力。 ·(S2)市场占有率高 ·(S3)企业信誉好,产品质量也好,因此取得了与多个国家、企业的合作与订单。 劣势: ·(W1)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始终贯穿了产业聚焦战略,集中发展核心产业,其产 品涉及面会受到制约,影响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W2)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导致了其成本的大幅增加。 图表3: 竞争要素优序矩阵 图表4: 上海电气关键竞争要素分析 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事 件发生的概率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就构成了价值链。一个企业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如何扩大价值链的增值,是每个企业所致力追求的。他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产生影响,并成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出售一定的产品对企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而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又影响着买方的价值链。在波特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将价值链这一概念进行推广并根据其中的有机联系进行了适当的分类,将价值链划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三类进行研究。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 (一)波特关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论述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价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不同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与构成不同,价值链的具体结构也不同。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应该把以企业内部各个业务活动,构造成能够增加价值增值的业务流程。这个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就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它的基本特点是:(1)由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内部业务过程组成;(2)这些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3)企业内部运作过程的构造中,业务活动的取舍以是否能够实现或支持整条价值链的价值增值作为标准。 波特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九种,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见图3所示: 图3 1、内部后勤:包括与原材料的验收、储存、整理及存货控制的相关的

上海电气1.25MW变频器水冷系统维护使用手册(1105)

Sewind1.25MW 变频器水冷却系统 使用维护说明书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1.使用范围 本系统用于Sewind1.25MW风力发电机组变频器水冷却系统。 2.设计、制造标准 本系统针对Sewind1.25MW风机变频器水冷却系统设计,按HYDAC公司相关标准制造。 3.工作环境条件 水冷却装置安装于有保护的机舱内部。 安装地点: 高空塔架上 工作环境温度: -20℃ ~ 30℃ 生存环境温度: -25℃ ~ 40℃ 空气相对湿度: 最大95% 海拔高度: 小于1000米 4.系统参数 冷却能力: 32KW/23KW,1420rpm/980rpm(环境温度30 ℃;冷却器入口温度50℃、出口温度40℃) 冷却系统介质预充压力: 2 bar(20°C时) 冷却系统介质工作压力: ≤3 bar 冷却系统介质工作流量: 60 l/min , 22米扬程时 冷却介质工作温度范围: -15 °C <T< +70 °C

冷却系统工作介质: 40%乙二醇,60%水 ?推荐工作介质: 水添加剂 制造商/经销商 浓度 Varidos FSK NALCO AG * Glythermin GP 42-51 BASF AG * > 40 % 至 60 % Glythermin P 44-95 BASF AG * Antifrogen N Hoechst AG * Antifrogen L Hoechst AG * 每2年更换一次冷却介质,或按照介质制造商的说明。 5.功能说明 水冷却系统由水泵装置、压力罐、压力继电器、加热器、水/风冷却器、铜热电阻、温控阀等组成。水泵工作后,冷却水经变频器、水/风冷却器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当冷却水温度升(降)到一定值时,水/风冷却器(加热器)启动;当水温降(升)到一定值时,水/风冷却器(加热器)停止。 1):水泵出口设有压力罐(序号10),预充氮气压力为1.5bar,作用相当于隔膜式蓄能器,正常情况下通过压力罐把液压能转化成弹性势能储存起来并维持泵出口压力的稳定,当系统瞬时需要大流量或泵出口压力出现波动时候,此时压力罐释放之前所储存的能量参与系统的调节。 2):水泵组(序号20),整个系统的动力单元,由电机和水泵组成。 3):水泵出口设有铜热电阻PT100(序号30),用于检测冷却水的温度并根据此温度通过电气系统控制电加热器的起停、控制水/风冷却器

1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1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和工程承包集团之一,目前火电设备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多年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为海内外用户提供了多项电厂工程总承包、电站设备总成套和发电设备供应等精良项目工程。旗下的汽轮机厂、汽轮发电机厂、锅炉厂、电站设备辅机厂为近三分之一的中国装机容量提供了设备支持,产品覆盖各等级的燃煤机组、燃机机组,以及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各领域。集团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工程项目,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证书。 作为全球电站设备制造业的一支劲旅,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拥有世界一流的火电设备制造技术,其中300MW等级、600MW等级、1000MW等级的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成为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火电的主打产品。其中,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此外,上海电气旗下拥有逾500家设备制造企业,大型电站所需的各种设备中的大部分均能够在系统内成套生产,其中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是一家集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新能源专业装备制造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通过1)许可证方式引进了德国Dewind公司W1250风力发电机机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了包括低温型、高原型、低风速型等系列化产品,卓有成效;2)与德国Aerodyn公司联合设计W2000风力发电机组,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产品性能先进、质量可靠,适合中国风况及地形,业已成为国内风电行业的主力机型;3)在许可证引进和联合设计的基础上,与Aerodyn深入合作,巨资引进了全套设计软件和数据库,并对技术团队进行国际化、专业化的培训,跨越式地获取国际最先进技术支撑,上海电气已经具备风电成套设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自2007年以来,我司每年承接工程订单200亿人民币以上,年完成销售超过100亿人民币。截止目前,公司累计新接订单1400亿左右,其中在执行的有9个国内项目及25个国外项目。已建成的EPC项目包括上海吴泾电厂八期工程2×600MW火电机组、山西柳林电厂2×600MW火电空冷机组、广东阳西一期1、2号机2×600MW超

上海电气集团的战略及运营战略分析

上海电气集团的战略及运营战略分析 上海电气集团致力于发展电力设备、机电一体化、环保和重工业等业务。其公司的运营战略是通过提升技术能力、扩展产品、增加生产能力、集中各业务板块及吸纳优秀人才来增强集团的综合竞争能力。 该公司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实现管理和产品共同提高,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电力设备方面,该公司力争在高压输电设备领域取得突破,进而成为在输电业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在机电一体化方面,力求继续保持国内前茅的市场地位,成为面向全球的供应商;在环保方面,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培育环保工程总承包能力,扩大环保工程业务范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要在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为此,上海电气集团采取了三项措施,确保公司的战略目标能实现。 首先,坚持两个“立足点”,做强做大产业。一是坚持“新体制机制、新技术装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公司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用新技术新装备提升产业能级,实现技术聚焦,做强产业。二是坚持大项目、大基地、大发展,通过大项目突破,带动大基地建设,实现集团大发展。 其次,强化集团三大控制力,优化集团运营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方向的控制力,自上而下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聚集;强化科技创新的控制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发挥主导作用;强化集团资产的控制力,从预算、投资、资产处置等全方位加强资产的控制力。 最后,采取四项举措,提升集团竞争力。一是推进自主创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集团中央研究院为核心,集团所属的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全力突破阻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争取取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二是推进产业链延伸,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依托装备制造业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工程业务,提高工程系统集成能力,扩展新的盈利空间。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产业聚焦战略。集中精力加强临港装备基地建设。四是加强合资并购,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收购国外有实力的专业化公司作为提升技术能级的手段之一。通过运用资本手段实现集团“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产品战略。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 摘要:随着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战略成本管理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战略成本动因二要素一一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的理论分析,进而寻求企业价值链的最优化组合,发掘有效的成本管理途径获取成本优势,以期为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战略成本;结构性成本;执行性成本 1战略成本动因的概念及分类 成本动因即成本发生和变动的原因与推动力或成本的驱动 因素,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从战略的角度看,影响企业成本态势主要来自企业经济结构和企业执行作业程序,因此,战略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两类成本动因的划分,为企业改变其成本地位提供了能动的选择,为企业有效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从战略意义上做出成本决策开辟了思路。

2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在战略成本管理方式下,成本动因的分析超出了传统成本分析的狭隘范围(企业内部、责任中心)和少量因素(产量、物耗),而代之以更宽广的、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成本动因。战略成本管理所注重的无形的成本动因恰恰是传统成本管理所忽视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管理成本,其对成本的影响更深远、更持久,且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更应引起企业的注意。由于战略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 2.1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如长期投资 等相关的成本动因,其形成常需要较长时间,但一经确定往往很难变动;同时,这些因素往往发生在生产开始之前,这些因素既决定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也会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经营等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结构性成本动因的选择将决定企业的成本态势。结构性成本动因主要有: (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它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来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当规模较大时可以提高作 业效率,使固定成本分摊在较大规模的业务量之上,从而降低单位成本。 (2) 业务范围。业务范围是影响成本的又一结构性动因。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