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doc

绕在兰亭的四周……王羲之同友人在兰亭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让我们走进《兰亭集序》所描绘的境界,揣摩东晋名人大家的意志情感与人生感慨。

二、由逸闻趣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逐渐发展成熟,但他们仍对周围的事物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求知欲望,更对一些名人趣事有着极大的兴趣。鉴于高中生的这一主观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语文教材背后蕴含的丰富史料作为新知识、新内容讲解活动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于相关语文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三、由相关诗词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利用同具体学习内容相关的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之前所学的诗词,还可以借助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初步对新内容形成大致的印象与感知,由于兼具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这一方法同样是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赤壁有关的诗词名句,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对此,学生给予了我热烈的回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

壁功传万

古名。”

诗词的联想与积累,唤起了学生的情感。趁势,我向他们讲解到“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很多诗人词人以此抒发内心的情感,明以赤壁这一地名为题,实则是抒发内心感慨、怀古咏史之作,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感受苏轼的《赤壁赋》。”如此,通过相关诗词的回忆与联想,也巧妙而轻松地实现了这节语文课的课堂导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为我个人教学实践中的粗浅感悟,还望有志之士大方赐教,给予我更多实质性的建议与帮助。

参考文献:

胡跃。丰富课堂

放开视野:论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阅读与鉴赏,2011(12)。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