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xxxx学校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为了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三) 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四) 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高职特色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建设,

切实突出优势和特色专业。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五) 强化各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机构

(一) 专业建设是一项探索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各系部设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实施。

(二) 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和有关专家组成;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副主任任副组长,其成员由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4~6人组成。

(三) 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 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 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抓落实,不断探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3. 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4. 组织专家对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 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 贯彻落实学校有关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

2. 负责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的规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建设方案。

3.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

三、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方案

(一)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

2. 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与学校整体专业建设与发展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4.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规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建设。

(二)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重点发展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和竞争力。

(三)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是指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

1.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建设单位师资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2. 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3. 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4. 学术水平较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

5. 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四)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内容:

1. 能够提高专业水平的教改项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重点教材的建设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能纳入学校重点课程建设计划,最终能够达到校级以上精品课程标准。

重点教材的建设:能纳入校重点教材建设计划,最终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材奖。

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2. 引进高水平原版教材和自编学生参考学习材料;

3. 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或实验基地;

4. 承担结合专业建设的科学和教学研究,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

5. 课堂教学设备购置;

6. 其他项目。

(五)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管理

1. 凡重点发展的专业,除正常的教学投入外,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主要用于该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费用。

2. 重点发展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每年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如发现该专业建设与改革进展缓慢,学校将予以警告,或取消重点专业建设资格。

3. 被已确定为重点专业的专业,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中止项目建设。

四、示范性专业建设方案

(一) 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原则: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新办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遴选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

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特色较为鲜明的优势专业重点加以培育和建设,逐步建成品牌和特色专业,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我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

(二) 示范性专业建设的目标:

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开展示范性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示范性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我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 示范性专业建设标准:

示范性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专业。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学术水平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

(四) 示范性专业建设内容:

1. 体现高职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

2. 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改革思路清晰,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3. 专业与课程改革:

(1)教学大纲符合培养目标要求,采用的教材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质量高;自编教材有特色;有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资料。

(2)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实习场所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验开出率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3)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先进,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应用效果好。

(4)对国内外同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较为深入。

4. 师资队伍建设

(1)师德师风建设好。教师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

(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形成梯队。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50%以上;80%的主讲教师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3)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4)有省级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5. 教学管理与组织实施

(1)有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活动有内容,有实效,记录保存完整。

(2)严格遵守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如备课、听课、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

(3)教学档案完整、规范。

(4)教师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有规划,有措施,有效果。

6. 人才培养质量

(1)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规范,学生综合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

(2)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好。

(五) 示范性专业建设的管理:

1.凡示范性专业,除正常的教学投入外,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主要用于该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费用。

2.示范性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每年将组织专家检查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与进展情况(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确保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成效,在学校规定专业建设时间内验收合格的将授予“示范性专业”荣誉称号。

3.已被确定为示范性专业的专业,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中止项目建设并取消“示范性专业”称号。

4.被评为校级示范性专业的,学校将择优向市教育厅推荐,参加市级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的评选。

5.建立示范性专业奖惩机制。对提前完成示范性专业建设计划责任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失误或失职而未能按期达标的规划专业建设责任人要提出批评,并视建设的进度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 特色专业建设建设目标:

我校已在2014年将工艺美术专业打造为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基本达到示范性专业的建设目标。此外,在办学思想、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显著的特色和较高的社会声誉。

(二) 特色专业建设标准和内容:

1. 建设标准和内容基本达到示范性专业的标准。

2. 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尤其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案上有明显特色。专业建设方案能够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标准,并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

3. 有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专业建设队伍。专业建设带头人对本专业建设有明晰的构想,能够组织专业建设队伍有效地开展工作。

4. 有2届以上的毕业生。

(三) 特色专业建设的管理:

1. 凡特色专业,除正常的教学投入外,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主要用于该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费用。

2. 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每年将组织专家进行检查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与进展情况(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确保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成效,在学校规定专业建设时间内验收合格的将授予“特色专业”荣誉称号。

3. 已被确定为特色专业的专业,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中止项目建设并取消“特色专业”称号。

4. 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的,学校将择优向市教育厅推荐,参加市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评选。

六、拟新增专业建设方案

(一) 拟新增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充实内涵,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办学条件为基础,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具有特色的中职学校。

(二) 拟新增专业建设的原则:

拟新增专业要确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专业建设的任务和发展方向,要确立把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放在首位,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体现中职特色。

(三) 拟新增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师资队伍建设。拟新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一是要加大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二是积极创造条件,稳定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此外还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2. 课程建设。拟新增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首先在于确定课程的设置及实践环节的安排。根据专业基本要求、特色及学校的定位、特色,深入研究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的目的,明确其对实现培养目标的意义。课程设置要合理衔接,保证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

3. 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投入,与相关专业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实

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率。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4.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根据专业特色及专业自身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专业教材建设规划。

(四) 拟新增专业的管理:

1. 学校将对拟新增专业的部给于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在教师的补充、培训提高、学历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保证新建专业对教师水平、师资队伍结构的要求。

2. 对于新专业建设所需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等基本建设费用,学校将针对新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优先在项目专项经费中解决。

3. 严格质量标准,推行新办专业质量评价制度:在新办专业开始招生后,学校将对新办专业从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思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研究、专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4. 新专业所在建设单位必须在批准招生年的5月底前将该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好并交至高职教务处。

七、拟调减专业

学校将根据社会需求和教学资源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减,计划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调减会计和数控应用技术2个专业。

八、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赣府厅发〔2016〕65号)与《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赣教发〔2014〕6号)文件要求,打造江西职业教育品牌,建设一批高水平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引领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决定实施“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现就“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得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与江西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打造特色与增强办学综合实力为目标,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得能力与水平。 二、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遴选10所面向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办学定位准确、办学基础良好、办学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强得中职学校, 予以重点支持。通过重点建设,推动项目学校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到2020年,

实现项目学校成为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并引领带动其它中职学校改革创新,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办学定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明确办学定位,深化内涵建设, 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得全面发展水平。 (二)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得专业建设指导机构。探索现代学徒制,试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建设。围绕行业、区域重点产业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编制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建立起紧贴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得专业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办好适应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得特色、品牌、优势专业,重点建设2-3个产业急需得特色专业群。 (四)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强化德育首要地位,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得同时,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岗位规范,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每个专业有至少3门工学结合得核心课程及配套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开展学历

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科研项目组织实施 方案 1

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篇一:科研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科研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做课题能力及学术报告能力培训目标分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为全面落实科研研修项目目标,切实提高全区广大教师学术意识与能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科研习惯和扎实的科研功底的专业教师队伍,特制定本方案。(ppt) 一、学校教育科研现状(ppt) 教育科研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既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更是学校构建创新发展体系的需要,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当前学校的教育科研现状并不容乐观。事实上,教科研对于不少学校、老师来说是:“说起来重要,想起来可要可不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1、众人眼中的教科研——“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众多一线教师的眼里,教育科研是由教研和科研两部分组成的。日常的教研活动,包括学校内的各种公开课、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以及各种学科的教研活动等等;而科研活动是比较正规的,科技含量高,往往是以课题立项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就以为教研活动是份内的事,而科研活动是外加的,与教学无关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 2学校的课题研究——“你的柔情我不懂” 只要走进小学,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级别不一的各级课题,国家级、省级、市级,有些学校甚至已经做到人人有课题,一幅“科 研兴校”的喜人景象。但我们扪心自问,这么多的课题研究有多少是“真”的在研究呢?又有多少人是“真”的会研究呢? 正是基于此现状,本次科研研修我们确立了: 长期目标:(ppt) 以教师人人会做课题研究为主线,在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中夯实教育科研理论基础,使广大教师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进而增强教师的学术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具体目标:(ppt) 第一,提高做课题能力

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 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学校涵发展,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实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根据省教育厅《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方案》等文件,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现实状况,力求体现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促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 通过骨干专业建设工程的实施,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师资、专业设施、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具有代表性和示性的骨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各项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达到以骨干专业带动学校发展、以若干骨干专业群带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目的。 三、建设任务

1.用3年时间分批遴选出30个左右市级骨干专业,开展骨干专业的市级研讨活动和示性观摩活动。 2.培养和引进高素质骨干专业教师,3年评选出50名左右“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 3.3年建成80门左右骨干专业精品课程,形成具有建设性的校本教材,教学课件和专业实训方案。 四、建设容 1.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建设骨干专业 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及时调整专业领域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容,探索和建立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成效显著的骨干专业。 2.立德树人,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以规学生日常行为和基本道德为主要容,以讲荣誉、重诚信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荣誉体系建设。强化认知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结合素质拓展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聘请行业企业等部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在办学方向、目标定位、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行业、高校、职能部门等专家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主人,依据科技发展和

6月科研工作计划

6月科研工作计划 20xx年6月科研工作计划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学校启动硕士点建设与争取工作的关键一年。根据西安外事学院年工作要点,特制订年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年学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着力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健全机构,整合优化科研队伍,提升学术竞争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按照"点面结合,注重实效,凝聚优势,整体提升"的基本原则,在进一步凸现学校以商科为主的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理、工、文、管、医、农各学科均衡发展,拓展科研工作新局面。 二、大力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支持和鼓励教学科研单位主办有影响力、有学术价值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拓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渠道。 1.继续办好"鱼化龙大讲堂",提升学术活动的质量、层次和影响力。各二级学院每学期向学校推荐1位著名专家、学者,作为"鱼化龙大讲堂"主讲人选,要求主讲内容的针对性、学术性和前瞻性。

2.申办多种专业性学术讲座。各二级学院及科研机构要从专业需求出发,申办专业性学术讲座,规范办会、参会程序,扩大受众范围;鼓励教职工走出去,开展学术交流,从学科建设的方向出发,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争取收录频次;支持广大学生特别是本科学生参与学术氛围,开展多种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开展各种技术发明的创新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3.协助办好"年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讨会",积极促进学校对外学术交流工作,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程,扩大学校影响。年5月2729日,我校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国际研讨会。认真策划办好这次盛会,为推进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事业奉献力量。 三、加强科研管理,扩大科研平台,完善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规划,不断搭建科研平台,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改革学术评价办法,完善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优化学术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1.筹备成立西安外事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拓展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我校在推动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

创建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创建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安徽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 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7年5月,是由原铜陵智通职业培训学校升格而成的一所省级示范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集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学校目前开设有轴承加工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电子电工、旅游与酒店管理、高铁、高级护理、财经、学前教育、对口高考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专业。 2011年,我校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安徽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TI职业技术培训考核单位”、“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CSIA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Adobe中国授权考试点”、“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优秀组织奖”、“安徽省职业技能定点考试培训机构”、“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共青团安徽省委青年文明号”、“铜陵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铜陵市青年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共青团铜陵市委青年文明号标兵”、“铜陵县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5年,在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共有xx个项目获奖,其中有xx名学生分别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有xx名教师获奖。 一、学校办学方向 1、办学定位 我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尊重市场规律,对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有效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办

[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建标 X X X – 2 0 1 0 2010 北京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建标 X X X – 2 0 1 0 (限国内印发)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0年月日 X X X X出版社 2010 北京 前言 编制《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工作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0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0]180号)的具体要求和安排,按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由教育部负责主编,并委托江苏省教育厅具体承担编制工作。

编制过程中,我部发展规划司请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组织编制组到有关省、市、自治区对中等职业学校抽样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和有关部、委、局文件中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要求。编制组在分析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有关部门、地区和学校的意见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章,包括总则,规划布局和建设规模,学校选址、校园规划和本标准共分五建设用地,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建筑标准。 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 编:100816),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参编单位: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王珏、刘克勇、韩叶祥、孔庆高、凌虹、蒋瞻、马晓东、周庆生、倪慧、胡夏闵、王莉、顾永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规划布局和建设规模 (5)

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实施方案(试行)

黑龙江省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实施方案(试行) 根据《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要求,为深入实施“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有效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黑龙江省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研究生学术交流是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方式。实施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有利于共享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开放的学术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宽广的学术视野,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研究生教育广泛深入交流与合作,加快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高校及其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教学研讨、学术报告、交流访学等方式,搭建一个专家名师荟萃、学术气氛活跃,具有国际视野、学术理论前沿,形式内容丰富、多元、开放的学术平台,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汲取知识、启迪智慧、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目的。 三、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学科领域、科研方向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深入实施; 2.联合共建,立项实施,加强省内外、国内外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优秀项目的示范作用,构建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

3. 深度融合,创新引领,促进教学、科研相互融合,通过共享研究生学术交流成果,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4.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形成国家、省、学校为一体的纵向学术交流体系,建立健全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总体目标 不断拓宽研究生学术交流领域,不断创新研究生学术交流形式,不断整合和有效共享国内外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我省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形成良好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氛围,构建一批开放性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学术交流示范项目,满足全省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需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效促进我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项目内容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 申报书(2010年度)填报说明 为使《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统一规范,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对其内涵进行扩展、分解、细化和量化,客观体现项目申报学校在学校管理、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特色和成效,以便对项目申报学校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特对《申报书》填报说明如下: 1.表1-1办学方向 (1)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 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成效; 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在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2)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 ①学校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情况,学校的

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 ②学校组织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完成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和任务的情况,取得的成效。 注:学校应积极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办学规模、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科学可行。 备查材料: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学生就业情况及服务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反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及发展战略等有关资料;学校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情况的有关资料。 2.表1-2办学行为 (1)政策与法规执行 学校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的措施保障、责任落实、监督调控及成效等有关情况。 (2)纪律与行为规范 近年来,学校在建立严格规范的纪律约束机制及各项管理和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工作中的

活动方案之工作室项目建设方案

工作室项目建设方案 【篇一:工作室建设方案】 张静体育工作室建设方案 一、工作室方案设想 (一)常规建设 1、工作室全体成员交流、讨论、研究,确定工作室的研究发展方向,确立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工作方案,制定每学年及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共同商讨并制定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制度。 2、为促进工作室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确定订阅的杂志及期刊(《中 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及教育教学教研理论书籍,制定 读书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有计划、有实效的进行阅读,促使成员 掌握本学科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夯实基础理论,提高全体成 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方面 1、工作室在区教研室和学校领导下,以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教学智慧 为依托,积极交流、研讨,积极探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确立一项市级教学研究课题并按照 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争取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2、工作室全体成员总结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和工作室的经验,在开展 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提供有价值的旨在 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研究论文或报告并加以推广,力争在教育 教学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得奖励。 (三)培养教师方面 本工作室将努力培养青年骨干体育教师,带领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参 加教学探讨与教育科研,不断充实和提高全体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 和教育科研水平,造就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青年优秀 骨干体育教师队伍。 1、定工作室成员成长规划 工作室成员要制定清晰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培 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成员努力学习专 业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经常撰写有价值的科 研论文,积极参加本校、本地区的教育科研活动,有效发挥骨干教 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实施 方案 为深入贯彻《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重点工程建设要求,全面落实《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2011-2015年)》,省教育厅、财政厅研究决定,从2013年开始,启动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以支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建设为切入点,引导全省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调整职业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13年至2015年,每年从尚未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县(市、区)中遴选一批,支持其建设1所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实现省政府提出的“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要求,带动全省建成一批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使其成为中等职业教育骨干力量,形成全省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技

能人才培养网络。 二、建设内容 (一)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型界限,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向具有竞争优势和办学活力的学校积聚,彻底消除不合格学校,彻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小而散、办学效益低下的局面。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提高中职教育办学集中度,项目学校建成后在校生不低于3000人。在市域内细分人力资源市场并科学定位,统筹专业设置,实行差异化发展,推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深度整合,提高人力培养与人力需求的吻合度,扩大专业对职业岗位的覆盖度。 (二)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完成后,一般学校占地面积不少于150亩,生均土地不少于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6万平米,生均不低于20平米;校园设施配套到位。 (三)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条件。根据有关专业建设标准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实训设施、配置实训设备,工位数量满足学生实训需要,配备标准应不低于区域产业装备水平,实训设备总值不低1500万元,生均工科和医药类不低于5000元,其它专业不低于4000元。在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水平。核定学

中等专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智慧校园 建设技术方案 1.基础网络需求分析 根据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智慧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要求,本次整体智慧校园网建设将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传输平台,实现整个兴化中专校园网络的融合,使校园内的各部门网络互联、满足智慧校园各种应用业务。

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进入高级阶段的表现,其价值在于实现资源共享、智能灵活、安全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兴化中等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明显趋于在网络平台上承载、集成多种业务。而且业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兴化中等新校区数字化校园平台应具备弹性、适应性,以动态适应多业务的不断发展,能将这些业务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充分保障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同时这种多业务的整合应该至少面向未来五年内业务发展的适应能力。 兴化中等新校区校园网不仅仅是建设一个信息交互平台的,而且建成后要成为承载教学、科研、管理、娱乐等全方位应用的综合性安全网络平台。目前在国内各高校,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应用的扩展,校园网将逐渐向三网合一靠拢,应用也将日趋复杂。本次网络建设,不但对于可靠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设计更要充分考虑先进性、适变性、扩展性;做到可控、可管、可运营。 总结本次兴化中等基础网络整体的建设需求如下: 建设一张结构优化的有线校园网——校园网的整体架构具备

更有效的容灾能力,以应对故障节点、故障链路、路由震荡所 带来对业务的影响;有线校园网需要具备千兆到桌面,万兆到 汇聚的的能力;校园业务可平滑向下一代网络迁移,向IPv6 迁移兼容现有校园网环境。 ●建设一张全校覆盖的无线网络——智慧校园业务可以随时随 地使用,校园业务可以基于移动漫游环境,移动漫游环境无需 管理者手工干预,当有线网络出现故障时,无线网络可以起到 备份作用。 ●建设一个健壮的校园承载网络,整合统一通讯、校园监控、能 源管理、多媒体教学、消防联动、信息发布、考试监控等业务, 提供丰富的网络办公、教学、安防服务; ●整体网络具备安全渗透防御能力——校园网出口具备攻击、非 法业务的隔离、控制,具备在线主动抵御的能力;校园核心网 络自身集成安全防御能力,缩小攻击、病毒在校园影响范围; 用户接入网络屏蔽用户非法操作,隔离网络攻击; ●实现整个校园网络的集中统一智能化管理,能够有效地对有线、 无线、承载网的运行情况实时进行监控以及自动化配置,最大 程度降低手工维护带来的人为错误以及工作量增加问题。 2.建设思路和目标 建设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线。最终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新一轮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国家、辽宁省、大连市有关科技政策,参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教技[2013]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现状等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推进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三年(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团队负责人需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团队考核成员需在组建团队前三年内的年度科研量化考核合格。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团队考核人数为

最少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4.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5.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各类团队的经费条件为:理工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10万元(含)以上;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其中外语、思政、体育类团队人均3万元(含)以上;艺术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每人只能加入一个团队。 2.科学技术处(产业办)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组建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3.我校首轮科研创新团队考核合格的负责人可自动入围组建第二

科研研修项目实施方案_0

科研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科研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为全面落实科研研修项目目标,切实提高全区广大教师学术意识与能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科研习惯和扎实的科研功底的专业教师队伍,特制定本方案。(PPT)一、学校教育科研现状(PPT)教育科研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既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更是学校构建创新发展体系的需要,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当前学校的教育科研现状并不容乐观。事实上,教科研对于不少学校、老师来说是:“说起来重要,想起来可要可不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1、众人眼中的教科研——“想说爱你不容易”在众多一线教师的眼里,教育科研是由教研和科研两部分组成的。日常的教研活动,包括学校内的各种公开课、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以及各种学科的教研活动等等;而科研活动是比较正规的,科技含量高,往往是以课题立项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就以为教研活动是份内的事,而科研活动是外加的,与教学无关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2学校的课题研究——“你的柔情我不懂”只要走进小学,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级别不一的各级课题,国家级、省级、市级,有些学校甚至已经做到人人有课题,一幅“科 1研兴校”的喜人景象。但我们扪心自问,这么多的课题研究有多少是“真”的在研究呢?又有多少人是“真”的会研究呢?正是基于此现状,本次科研研修我们确立了:长期目标:(PPT)以教师人人会做课题研究为主线,在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中夯实教育科研理论基础,使广大教师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进而增强教师的学术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科研素养。具体目标:(PPT)第一,提高做课题能力引导广大教师从日常教育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过程,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人人都有小课题的研究局面,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在研修过程中掌握一系列的科研方法及研究流程,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进而使我们的日常工作科研化。第二,提高学术报告能力教师的学术报告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撰写的学术文章在刊物上发表的能力;一个是在大会上报告交流的能力。区研修工作室将通过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xxxx学校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为了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三) 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四) 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高职特色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建设,

切实突出优势和特色专业。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五) 强化各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机构 (一) 专业建设是一项探索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各系部设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实施。 (二) 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和有关专家组成;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副主任任副组长,其成员由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4~6人组成。 (三) 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 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 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抓落实,不断探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3. 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4. 组织专家对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项目建设方案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范文:项目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以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云教高〔2011〕12号)精神,为将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成为云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示范基地,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同等院校类似专业的先进行列,并带动和推进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的“两强一堡”建设,为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现将具体建设方案汇报如下: 一、建设目标 自1946年起,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即现今云南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培养生物科学的本专科学生,为云南省的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本专业建设拟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领、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导,抓住教学、科研两个重点,加强理论基础、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厚基础、宽

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技能的教师”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服务云南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为“两强一堡”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云南省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思路 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导、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线、科研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更新为核心,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依托学院科研平台培养本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着力研究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学科专业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服务云南省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两强一堡”的绿色经济社会建设,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三、建设内容 (1)锤炼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标志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队伍; (2)以云南省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需求为依据、学科发展前沿为动力、教师教育为特色,将本专业建设为特色鲜明、在西南地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有效带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3)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将生物科学相关的学科、教育主

中职院校示范校建设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1.行业发展背景 电子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从十一五时期工业总产值看,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30%,预计在十二五时期内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例也逐年增加。这些反映出电子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资本快速流动,产业格局急剧变化,世界制造业重心不断东移,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链中不可缺的环节。 电子行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必然要求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多余人员,另一方面又急需大量引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员,从近几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分析如下: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行业需求背景 (1)贵州省“十二五”期间工业强省战略的需求 贵州省九个市(州)大量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有更好的职业教育和更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具有专业培训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

人是贵州实施开放、融入成渝、参与泛珠、招商引资等工作软环境的必备条件。项目涉及制造业、原材料、交通、能源、经贸、旅游、农业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这就需要中等职业教育能培养、提供合格的各种人才,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本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与重庆市达成的合作框架协议,重庆将在遵义市打造年产千亿元的IT产业链。从今年起,重庆市把遵义市纳入重庆市范围内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并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把遵义市与重庆市内各区同等对待。遵义市IT产业园区将重点承接重庆等地IT产业转移,引进电脑机箱、外壳、键盘、鼠标、线路板、播放器等IT配套产品加工业,以及嵌入式系统、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数字和教育媒体等软件开发项目,并将加快建设IT技术平台和综合服务体系,紧缺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等专业人才近一万人。 在遵义市“十二五”规划也把工业强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努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实现突破。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的装备制造业在我市十大支柱产业中属大力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预计在今后三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有较大递增。因此从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来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具备很好的需求市场,可以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在人才市场有较大的需求量。也为重点建设发展本专业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充分条件。 3、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状 (1)办学基础良好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骨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2002年。2008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贵州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为“省级重点专业”, 经过十年的发展,本专近三年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累计达到825人,在校生550 人,在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2)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 我校目前已建有多个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技能实训室、PLC实训室和单片机实训室,可供学生同时进行多学科、多项目、多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良好的设备。 (3)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我们还准备引

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一、序言 (3) 主要目的...........................................................................3 工作目标...........................................................................3 政策依据 (4) 二、第一部分建设背景与基础 (6) 建设背景...........................................................................6 建设基础 (9) 三、第二部分建设思路与目标 (14) 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4 指导思想和办学方

针............................................................14 基本思路...........................................................................15 建设目标...........................................................................17 总体目标 (17) 具体目标………………………………………………………………… 17 预期效益 (20) 四、第三部分重点建设内容 (23) 1.专业一:中餐烹饪重点专业建设计划....................................23 需求论证...........................................................................23 建设目标...........................................................................24 建设思路 (26) 建设内容………………………………………………………………… 26 进度安排...........................................................................34 资金预算...........................................................................37 保障措施 (38) 2.专业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重点专业建设计……………………40 需求论证…………………………………………………………………40 建设

数学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方案

数学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科研事业的发展,增强我院科研实力,鼓励和支持我院从事科研的教师相互之间开展科研合作,特制定本院科研团队的建设方案。 一、建设科研团队的必要性 1. 建设科研团队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往我院教师以独自进行学术研究为主,组建科研团队可以促进教师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摆脱孤军奋斗的传统方式。由于个人的认识和能力具有局限性,以团队展开学术交流,可以增强我院科研的整体实力,促进我院科研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 2. 建设科研团队有利于形成更好的科研环境。科研团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以形成更好的学术氛围。以团队形式共同组织学术会议,邀请专家报告,组织学术讨论班等。 3. 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组团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团队成员之间不仅可以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上进行合作,也可以在申请基金等方面互相交流和协调,尤其是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方面以团队来策划申请项目,促使我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申请立项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建设方案 1. 指导思想 科研团队的建设,在学院组织协调的基础上,遵从自愿原则。支持研究方向相近的科研人员组建科研团队,同时鼓励组建交叉学科的

科研团队。科研团队的成员必须积极投入学术研究,乐于同团队成员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科研团队的成员应在研究领域已显示出较高的科研能力或具有较好的科研潜力。 2. 科研团队的规模 2.1 基于我院目前科研人员的现状,拟组建6-8个科研团队。其中包括,编码与密码,计算数学,微分方程,概率统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学,运筹与控制等方向,鼓励和支持组建交叉学科方向的科研团队。 2.2 每个科研团队的成员以6-10人为宜(不少于6人)。有合理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科研团队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应不少于团队总人员的50%,同时科研团队的成员应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主。科研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3. 科研团队的组建和申请 科研团队的成员原则上采取自愿申报,我院教师可以申请参加自己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或交叉方向的科研团队。学院根据我院教师申请情况进行组织、协调科研团队,最终确定科研团队的的学术带头人和项目团队建设。 三、科研团队的经费资助 对于经学院批准正式组建的科研团队,平均每年将获得不少于2.5万元的经费支持,连续支持四年。科研团队应将所获得的经费资助用于团队和成员的学术研究上,项目经费使用由学术带头人审批。对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