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学院09届坤道班道教斋醮科仪考试试卷

道教学院09届坤道班道教斋醮科仪考试试卷

道教学院09届坤道班

道教斋醮科仪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10分)

1、《全真正韵》的兴起,如果按四川说,应与四川青城山杜光庭编著的《》一书有关。也就是说《全真正韵》的形成受韵影响。

2、《全真正韵》最早的文字性版本是出版的《》

3、“神仙缥缈太虚私,世俗无由得见之。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一诗的作者是,说明在潘溪和龙门洞时,大量为人斋醮,《》中关于这样的记载很多。

4、道教的法事,按照阳事和阴事本身,可分为道场、

道场与道场三种。

二、选择(10分)

1、开光用的咒语,一般用早课中的()

A、仰启咒 b、开经玄蕴咒 C、天地咒 d、金光咒

2、祝将科仪是在()举行

A、大殿 b、玉皇大殿 c、灵官殿 d、天坛

3、全真派道场的三幡是()

A、救苦幡、玉皇幡、三官幡 b、灵官幡、救苦幡、玉皇幡

c、玉皇幡、救苦幡、三清幡

d、三清幡、三官幡、玉皇幡

4、全真派道场中的两榜是()

A、玉皇榜、救苦榜 b、三清榜、皇榜

c、阳榜、阴阳榜

d、阳榜、阴榜

5、早课出坛转天尊,是()

A、从东向南 b、从南向西 c、从西向东 d、从东向西

三、请解释下边画线的词句(20)

1、琳琅振响,十方肃清

2、丹朱口神,吐秽除氛

3、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4、愿灭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心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

行无上道。四恩三宥均利益。十州三岛任逍遥。回向四府众龙神,礼谢道经师三宝。

5、净扫迷云无点翳

四、请给标出下面经韵的木鱼板点,凡是有磬点的地方,请标

明。(10分)

1、万民瞻仰尧舜日岁稔丰登乐太平

2、道场众等人各恭敬恭对帝前诵经如法

3、大罗三宝天尊台上台星

4、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师

5、青华教主太乙慈尊玉清应化显金身大千甘

露门接引群生永出爱河津

五、叙述(25分)

1、请用图演示上表奠茶的示意图来

2、请用图演示道场中供桌上的布置

3、请用图绘出疏文的书写格式

4、请默写出供养咒来

5、请说出《双吊挂》木鱼板都经过那几种变板,最后一次具

体在那里变板。

六、河南省天后宫道观想举行神像开光法会,想做三天道场一

下各种法事:庆贺、祝寿、天后表、开坛、取水、安水、

荡秽、扬幡、挂榜、三清表、三元表、净厨、祝将、天地

表、皇经、皇忏、玉皇大表、祀灶、拜玉皇宝忏。朝幡、

三元经、三元宝忏、救苦经、救苦忏、落幡、下榜、普谢、回向、城隍牒、救苦疏、焰口、放河灯、摄招、安灵、朝

孤,其中每日早晚功课不断,请你给这些法事以及作息时间做出合理安排。(25分)

宋代道教斋醮科仪的变革

宋代道教斋醮科仪的变革 *导读:【核心提示】斋醮为道教的重要仪式,经过刘宋陆修静的整理,唐张万福、杜光庭的完善,斋醮科仪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使得道教…… 【核心提示】斋醮为道教的重要仪式,经过刘宋陆修静的整理,唐张万福、杜光庭的完善,斋醮科仪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使得道教日益摆脱自我为中心的修炼,发展成为广大民众提供精神服务和终极关怀的制度性宗教。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发现,仪式在族群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科仪是中国道教绵延千年的根本所在。国内学界对科仪的研究主要在唐以前,对宋代的科仪却重视不够,殊不知,宋代科仪才是后世科仪的直接来源。 斋醮为道教的重要仪式,经过刘宋陆修静的整理,唐张万福、杜光庭的完善,斋醮科仪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使得道教日益摆脱自我为中心的修炼,发展成为广大民众提供精神服务和终极关怀的制度性宗教。 *斋醮仪式的形成与发展 据史载,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斋的说法,庄子有心斋之说,儒家经典《礼记典礼上》也有斋戒以告神之语。道家斋之说盖源于先秦时期。尔后,斋作为一种宗教修炼方式为道教人士所发扬光大。北周《无上秘要》中所言的斋基本上和早期心斋类

似,指洁净身心以示虔诚敬重之意。至南北朝时期,斋法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形成各种专门的斋法,如三天斋、旨教斋、灵宝斋等。受佛教盂兰盆的影响,道教灵宝派斋仪注重对亡魂的超度,对道教科仪产生巨大的影响,使道教日益融入社会和百姓生活之中。 刘宋陆修静对天师、上清及灵宝派斋法进行初步整理,形成一套被称为九斋十二法的斋法体系,并提出一套斋醮理论,认为斋醮活动也是道士重要的修行过程,如存神能除去内心的贪欲嗔恚,诵经可却口舌之恶言绮妄,礼拜可摒弃身体之杀盗淫动。在九斋十二法体系中,灵宝斋占九种,其中金箓斋为帝王国主服务,黄箓斋等为贵族、官员及百姓服务。 醮起源很早,《仪礼》中就有提到,天师道有上章醮仪。按《正一威仪经》的说法,醮就是用蔬果祭祀神灵。唐宋时期,醮成为斋仪的一部分,用于斋后酬谢神灵的祭祀。唐睿宗和玄宗时期的张万福对斋醮科仪又进行一次整理。醮是其关注的重点,他对设醮的地点、祭品、坛场、程序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认为醮者所以荐诚于天地,祈福于冥灵,并主张诚是醮的核心所在。 唐末杜光庭继承并发展陆修静斋醮科仪。他继承陆氏济度思想,将以斋主亲属为对象的济度扩大至其他人等,包括一切有生、孤魂、臣忠子孝、君、父等。在仪式上,基本继承陆氏的斋仪分类形式,但强调黄箓斋的作用。同时,他还把当时流行单独举行的醮仪纳入斋仪之中,进一步完善斋醮仪式。

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与音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9226553.html, 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与音乐作者:甘绍成 来源:《音乐探索》2016年第02期 摘要:在四川道教科仪音乐的发展历史上,作为清代火居道行坛派中形成的一个支派——广成坛,它在继承我国唐宋元明以来道教科仪音乐的基础上,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完整、自成体系的四川广成坛科书——广成仪制,而且还开创了四川广成坛的道教科仪与音乐。其中,以该派命名的“广成韵”早已成为中国道教音乐地方韵中家喻户晓的一大韵腔,是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项目,在我国道教音乐中独具一格,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根据清代四川道士陈复慧辑录和编著的《广成仪制》《雅宜集》,探讨清代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和音乐,以弥补四川道教科仪音乐在清代研究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四川道教;广成坛;《广成仪制》;《雅宜集》;陈复慧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2-0003-12 引言 《广成仪制》与《雅宜集》是清代乾嘉年间四川著名道士陈复慧(字仲远,号云峰羽客)辑录和编著的两部重要道书,其中,《广成仪制》是一部道教科仪丛书(以下简称“科书”),全书共40卷,目次按卷排列,其名目既包括斋醮类科仪,也包括经忏类科仪。除多数为每卷数集外,个别卷则仅有1集,既有刻本,也有抄本,均采用宣纸印刷为长32厘米、宽20厘米的开本。书中字体见方1.2厘米,很便于道士在法坛中演礼时阅览,依科行事。1994年,巴蜀书社还将绝大部分属于光绪、宣统以及民国年间成都二仙庵藏板的《广成仪制》丛书收录进《藏外道书》第13~15册,共收陈复慧校辑、校录的道教科仪书籍270余集。值得说明的是,在该书编录的每集科仪中,除多数刊刻有书名、编辑者、刊刻时间和藏板地点外,另有一部分则仅有书名、编辑者而没有刊刻时间和藏板地点。从编辑者的名字来看,大部分科书的编辑者题写为“云峰羽客陈仲远校辑”,如《广成仪制·九天生神正朝全集》《广成仪制·九天生神总朝全集》《广成仪制.九幽正朝全集》等即是;另有一部分的编辑者题写为“武阳云峰羽客陈仲远校辑”,如《广成仪制.九天生神正朝全集》《广成仪制·九天生神总朝全集》《广成仪制·九幽正朝全集》等即是;极个别的编辑者则题写为“云峰羽客陈仲远校录”或“唐世广成天师杜光庭宾圣修集”,如《广成仪制·诸品大斋醮告符启坛集》《云台仪九龙祈雨启师演戒全集》等即是。还有极个别科书,虽有书名、刊刻时间和地点,但没有任何作者,如《广成仪制·玉枢九光雷醮削影科仪集》即是;从书籍刊刻的时间来看,多数科书的刊刻时间为清宣统年间,如“宣统元年”“宣统元年岁次乙酉仲夏月”“宣统二年庚戊岁重刊”“宣统三年辛亥”等;也有部分科书的刊刻时间为民国年间,如“民国壬子年重刊”“大汉中华民国三年刊刻”“民国三年岁次甲 寅孟夏月穀旦重刊”;也有极个别科书如《广成仪制.诸品大斋醮告符启坛集》,书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刊刻时间记载,但可以从该书第一页文字提到清乾隆年间举办道场活动的时间如:“皇清乾隆。十。年岁次。。月建。。日朔日○○越○日及○日朞良吉,谨为○地分○信等请建○某道

道教音乐简史

道教音乐简史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音乐、养生雅乐等音乐的统称。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祭祀音乐及各地民间音乐有密切关系,因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斋醮是道教举行祭祷的一个宗教仪式。何谓斋,道书《云笈七签》卷三十七《斋戒序》说:“夫斋者,齐也。齐整三业,乃为斋也。”即使身、口、心均清净,整洁肃穆,以表示祭神的虔诚。这与《礼心?曲礼上》:“斋戒以告鬼神”,《说文》云:“醮,祭也,或从示”。战国时楚人宋玉的《高唐赋》有“醮诸神,礼太一”。《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宣帝时)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此种醮祭,为道教所继承。道教建醮(作法事)要设坛,所谓“坛”,即在平地止,用土筑成高台,经师们在道坛上举行法事。故建斋和坛醮,又来源於我国古代的坛祭。道教斋醮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承袭了古代的祭祀音乐。所以,中国早期的祭祀音乐是道教音乐的生成之源。道教还有自己的音乐理论,见於道教的重要经书——《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等书。大约成书于东汉顺帝(西元126至144年)的《太平经》(亦称《太平清领书》)对音乐的产生、用乐的目的以至乐律理论等方面均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自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兴起,古代的音乐理论研究者吸取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音乐乐律理论的哲学依据。汉末直到北朝是道教音乐重要的创立期。它发端于“三张”的五斗米道斋醮音乐,经过陶弘景富於创新的改革,再经过陆修静的整理规范,道教音乐便确定了自身的框架。 北魏时,道士寇谦之(365-448)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早年学张鲁的五斗米道,後又从成兴入嵩山修道。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年)寇谦之撰《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其中即有道教乐曲《乐夏诵》和《步虚声》,并改以往的直诵为乐诵,

武当山道教学院考试试卷

武当山道教学院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2分) (1)请按要求在下列划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 1、在举行斋醮法事之前,高功先拈香发神,莲花冠香上三薰,咒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黄表香上三薰,拔簪咒 _______________,然后带之;向祖师打一躬,捧简香上三薰,_______诀持简,咒曰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登坛时咒曰:功登坛时咒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功捧法衣香上三薰咒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脱衣后,置于案几上,拱手咒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左手三山诀持净水瓶咒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功谢众功捧简揖让咒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者径也、路也,纲纪之言也。典者,法则也,法式也,大册也。经典者,乃诸真之密语,太上之真传。凡太上诸经,非________不得讽诵,非________不得行持,非________不得授人。 4、习阅经典,须于寂静处,沐浴洁手,端正衣冠,壁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可诵读。 5、夫香者,非木也,乃太真天香八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

道教派系

道教派系 道教的分宗分派,实始於宋、元;或有推之更早者、古有方仙道。兴起於战国时期燕齐沿海一带,乃是从事方技、追求长生成仙的一种“学术”流派,是道教教义及方术的来源之一,并非道教本身,故不属道教之宗派。继方仙道而起的黄老道,是秦汉时代社会上的“学术”流派。东汉末黄老道虽已崇尊黄帝、老子,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毕竟尚未形成为道教故只能说是道教的前身,也不能说是道教的一种道派、继黄老道之后兴起的是于吉、张角的太平道及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太平道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汉末便已消亡。五斗米道形成了以宗教为联系纽带的教团组织,以后便成为正统道教。其后虽有金丹、符籙、经法以及茅山、龙虎山、合皂山三山符籙等派系之分,但这只是从事的道术有所差异,还并不是道教教团组织的裂变。故这也都不算上道教的分立宗派。据历史记载,道教分立宗派,实始於宋元之间。 五大道派 张道陵之孙张鲁,原居汉中,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移居江西贵溪龙虎山,“五斗米道”遂在江南一带流传,为道教龙虎山宗之肇始。到东晋末,“天师道”代替了“五斗米道”的名称。 道教史上因“道法承受”来源不同而分衍的宗派,最大的有五派: 〔一〕正一道: 据《元史?释老志》记载:“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相传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命庭臣效劳,待以客礼。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子孙世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籙。”这是龙虎山张天师世称“正一真人”之始。《通鉴?辑览》称:“元世祖诏封张宗演为嗣汉天师、演道灵应冲和真人。”此实为张氏世袭天师之始。据《元史-成宗本纪》记载,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 《明史?方技传》说,正一派道士大都是“专持符籙,祈雨驱鬼。”一般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籙斋醮。自从道教分衍宗派之后,合皂山主要传葛玄灵宝法籙,称灵宝派;龙虎山传张道陵法籙,称正一派;江西一带流传许旌阳法籙,称净明派。这三派后来亦均总归於正一道。 〔二〕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嚞(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其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王重阳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以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教其门徒讽诵《孝经》、《心经》、《道德经》。其教规与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宫观内,以清修炼养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炼师张伯端(紫阳)依据《参同契》原理作《悟真篇》,兴起了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 由於王重阳之全真道与张伯端开创之丹鼎一派均重炼养;又都依托东华少阳君王玄甫、钟离权、吕岩为祖师;又因王重阳派兴起於北方,张伯端派兴起於南方,故王重阳全真道称为丹鼎派之北宗,张紫阳派称为丹鼎派之南宗。据明都印《三余赘笔》载:“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

试论道教东岳神谱及其斋醮科仪的文化特征

试论道教东岳神谱及其斋醮科仪的文化特征 *导读:内容提要:东岳信仰在道教斋醮科中之地位极其重要。其主要原因应该是东岳大帝主宰冥界,通司人之生死之大权,与早期封禅之祭祀作…… *内容提要: 东岳信仰在道教斋醮科中之地位极其重要。其主要原因应该是东岳大帝主宰冥界,通司人之生死之大权,与早期封禅之祭祀作用大相径庭。从道教斋醮科仪仪式中,可以发现东岳神谱日益庞大,其职能也日益增多。从原始封禅到东岳制鬼,后来发展管辖地狱,惩恶赏善,东岳信仰在民众中之信仰地位与需求,愈来愈人性化与生活化。 *主题词:东岳道教斋醮经典神系特征 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孙、神灵之府。在漫长的中国文化长河里,泰山以其特有的宗教文化,奠定了它在文化史上以及道教神仙信仰理念中,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从远古的山川崇拜到氏族社会的山神信仰;受到四方、五方疆域思想的影响,由封禅祭祀文化发展到制鬼度亡、赏善罚恶;由最初的一位无形的山神发展到冥府主宰的东岳大帝,管辖七十二司庞大的东岳诸神系列。东岳信仰与中华文化一样,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沉淀。

东岳大帝在道教诸神系列中地位极尊,旧时东岳庙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各地省、市、州、县、乡、村等,都修建有东岳庙。东岳泰山在上古的政治地位,主要是封禅。而封禅的目的在于报天之功、报地之功、报群神之功。《岱史》第三卷《形胜考》言:尧典曰岱宗,按《五经通义》云:岱宗言王者易姓受命,报功告成,必于岱宗也。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尔雅》曰:河东岳,又曰:泰山为东岳,又曰:中有岱岳与其五谷鱼碱生焉。按诗注云:岳言山之尊也,东方主天地生气,以方位别五岳,是为天之东柱。 《博物志曰》: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之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 《道经》曰: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岱岳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 我们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二月,乾隆皇帝东巡至泰山,首谒泰山神时举行三献典礼中,可以看到封建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复杂仪式程序:开始是迎神,乐奏迎神祈丰曲,乾隆上香三次,行二跪六叩之礼;接着是初献,奏初献华丰之曲,乾隆跪听祝官宣祈,请泰山神保佑帝柞永久、天下太平的祝文,再捧祝版跪放于帛匣内,行三叩头礼;初献礼毕,奏亚献兴丰典,献爵官将盛有御酒的爵献于神案上,乾隆再行叩礼;亚献礼毕,乐奏终献仪丰曲,礼官将御赐祭品均陈列于祭案上,乾隆再拜;终献礼毕,

恢复重铸玄门星灯记

星灯,又称斗灯,每七个一组,乃是“北斗七星”,四组形成一整体,乃是“二十八宿”,故也称“宿灯”。现在将这二十八盏星灯按照二十八宿方位排列展现在你面前,你会为他精美的造型与伟岸的风姿而惊叹不已。 其实,这个玄门神品,经过上千年岁月,解放前中国道教只保留一套,而且只有十四盏,作为殿堂的装饰品,被陈列的西安八仙宫的斗姆殿里,一边七盏,庄严而精美。但这仙家之神品,也难逃过人间之厄运。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那些积极分子们就瞅上了这些高大威武的铜家伙,后来,这个红铜铸成的神品,被拿去炼钢去了。 早期的星灯拓片 “八仙宫大门、后门上的大铁钉,都被一个个用钉锤拔出来,一起炼钢铁去了!”我也很纳闷,红铜能炼出钢来?可见刚解放的时候,真的是“人有多大胆,什么都敢干!”从那时算起,这个玄门神品已经被毁有五十五年了。一九九八年夏的一天,我回楼观台途经八仙宫,遇到我的高功师父魏至仁道长,我们在观里散步,到了斗姆殿里的时候,他老人家给我描述了解放前殿里的二十八宿星灯的神姿,惋惜不止。回到他的房间,我让他手把手教会我星灯上的七个手印,然后又让他用手比划着,我自己用铅笔

画下星灯的样子,直到他认可。其实,不同星灯就七个,是由七个不同手印,上面托着一个铜油灯,下面是个木制的架子。整个星灯高约一米八左右,平时布置在斗姆殿的两旁,只是在九皇会的时候,需要举行《大梵斗》仪式,当家们才会允许将其请出殿外,布成星阵,供斋醮科仪仪式应用。 我一直希望在魏至仁师父健在的时候,能找个机会恢复起来这个道教法器,但是,事情总是那样不如意,忽然一天八仙宫传来话,魏师傅羽化了!这是个晴天霹雳,或者又是早已预料到的结果,只是在默默地等待!真正了解这个法器的道长不在了,我才觉得人世间的遗憾终究是个什么心情。 2011年我到湖南道教学院讲学的时候,黄至安大师与我商议,希望能在南岳道教学院办个斋醮科仪班,将失传已久的《大梵斗》系列科仪传授出来。我说:“这个事情很有意义,但是您得给我一段时间,让我好好备备课。”2012年武当山举行全国第三次罗天大醮的时候,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大师邀我上山,筹划、指挥整个法会,并搭建了“斗坛”,希望能举行道教最隆重的《大梵斗》移星转斗仪式。时间也仓促,在武当山教习道教科仪的时候,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传授传统的全真道教《大梵斗》系列科仪,我这时候更觉得恢复

斋醮科仪基本知识

齋醮科儀基本知識 1、醮壇執事 醮壇之上,參加科儀的道士,都有一定的稱謂和職能,統稱“醮壇執事”。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主要有: 高功:一名左闡道,也稱主壇、中尊法師;指醮壇為主的法師。“其職也,道德內充,威儀外備。天人歸向,鬼神共瞻。躡景飛章,承領宣德。惠週三界,禮絕眾官。” 都講:一名右闡道,是高功的副手,主管唱贊導引。“其職也,洞輔該通,法度明煉。贊唱儀矩,領袖班聯。玄壇步趨,升座講說。昭符人望,默契人心”。 監齋:一名左輔教,是高功的副手,主管科儀典法。“其職也,總握憲章,典領科禁。糾正壇職,振肅威儀。周密察非,從容受簡。有嚴有翼,毋濫毋隳”。 其他道士,亦各有所司: 侍經:一名右輔教。“其職也,嚴潔幾案,整齊卷軸。開函啟奏,收櫝敷陳。” 侍香:一名左拱宸。“其職也,精飾鼎彝,潔嚴案席。巡行焚柱,始終芬芳。” 侍燈:一名右拱震。“其職也,整辦缸篝,嚴潔燈燭。高下照徹,內外輝華。” 、 煉師:“其職也,內外貞自,心若太虛。德體好生,誠推測隱。” 攝科:“其職也,嚴格威儀,宣揚玄範。端臨幾席,密邇道前。” 正儀:“其職也,通貫科儀,整肅玄綱。” 監壇:“其職也,激濁揚清,攝邪輔正。” 清道:“其職也,肅清雲路,蕩滌塵氛。” 知爐:一名左司儀。“其職也,玄教成儀,仙班領袖。” 知普:一名右司儀。“其職也,籲詠洞章,歌揚玄範。” 詞懺:“一名左直隸。"其職也,宜堅正念,對越天皇。” 表白:一名右直隸。“其職也,奏陳虔格,注念精專。” 2、醮壇清規

道教講究威儀,更因為醮壇之上,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此立有清規,“戒其情僅,檢其懲違,察其行藏,觀其誠志,若有過失,隨事糾舉。蓋不欲便其因齋獲罪,故升到罪之門,知過能改,罪亦消焉。庶得弘整綱紀,恢宣玄化。”《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載有《醮壇清規》列下: “若登壇之士,備齎中褐簡履,不得臨時交換,彼我公事有闕,勿得牽引非己之服。 若登壇起居,皆當關白法師一拜,禮香一拜而去,還人如之。 若升壇履屨不整,罰二十拜。 若坐起不庠序,罰五拜。 若倚斜不正坐,罰五拜。 若臨壇唱贊法事,與外人交言,罰二十拜。 若翻覆燈火,罰十拜。 若講及世務,罰二十拜。 若言語戲笑,罰二十拜。 若倚言互晤,罰五拜。 若翻覆燈油,罰五十拜。 若中褐不整,罰十拜。 若都講贊唱失儀,罰二十拜。 若執糾見過,不彈私隱,罰六十拜。 若侍經不整飾高坐,觸物有闕,罰十拜。 若侍香香煙中絕,罰四十拜。 若侍燈燈火中滅,罰二十拜。 若醮主內外不相檢,叱音聲高厲,罰五十拜。 若聽經倚據不執簡,罰十拜。 若不注念清虛,心想意倦,為眾所覺;罰三十拜。 若出入醮壇,不關白監齋,罰二十拜。

福寿宫道教经忏高功学习班招生简章

福寿宫道教经忏高功学习班招生简章 为弘扬道教文化,继承全真道统,提高道教斋醮科仪水平,培养道教全能人才,吉林省道教协会决定与辽源市福寿宫联合举办“道教经忏、高功学习班”。 学习班期间聘请北岳恒山道教协会会长焦理忠道长,传授全真十方正韵及高功秘学。并在开班期间,邀请高道大德讲授道家养生、太极、道医等内容。现面向全国各地宫观招收学员,招生情况如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一、主办单位: 吉林省道教协会 二、承办单位: 吉林省辽源市福寿宫 三、学员条件: 、拥护中国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律法规; 、爱国爱教、信仰虔诚的乾坤道教徒; 、学员要求年龄在周岁以上、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无精神病史; 、招生名额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坚持学习、能遵守学习规章制度、有经忏基础者优先; 、学习人员由各地宫观跟当地道教组织推荐。 四、收费标准及事项: 、经师班收费元(包括免费配发用品教材):免费用品:大褂、混元巾或庄子巾、十方鞋、云袜。 免费教材:《道教仪范》、《全真十方正韵谱集》、《全真十方正韵曲谱》、《太上玄门四品仙经》、《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道教全真科仪集》。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高功班学费元(包括免费配发用品教材): 免费用品:大褂、混元巾或庄子巾、十方鞋、云袜、手幡、令牌、朝简、三宝印。免费教材:《道教仪范》、《全真十方正韵谱集》、《全真十方正韵曲谱》、《太上玄门四品仙经》、《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道教全真科仪集》、《道教科仪概览》、《道教手印研究》、《道教全真秘旨》。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学习期间统一素食,食宿免费,往返费用自理。 五、学习要求: 、学习期间,学员要服从学习班统一管理与安排; 、统一服装、统一行动,学习期间应按老师的要求修持;、自带四张二寸着道装彩色照片; 、县一级医院体检证明:无传染病、精神病史,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阴性,慢性疾病或残疾。 六、招生与结业方法:由吉林省道教协会统一招生、审核、备案,经考试学业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 七、教学时间、地点及教学内容: 时间:经师班年月日至月日。 高功班年月日至月日。 地点:吉林省辽源市福寿宫。 教学内容:全真正韵(十方韵),法器,科仪,道教高功秘学,经典。兼授道家养生、太极、道医、书法、绘画等。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经师班:学习全真常用经韵、各种法器等,达到熟练使用。 高功班:学习高功密旨。表榜牒扎,印诀符咒等。经师班学习合格者,根据本人需要, 可升入高功班。 结业时在福寿宫举行皈依、冠巾、高功拨职法会。 八、教学方法: 、经忏科仪:采取全日制授课形式为主。 请北岳恒山道教协会会长焦理忠道长传授道教经典、经韵、科仪、高功秘旨等内容。请福寿宫郭宗微道长讲解传授符咒、手印、法诀等内容。

香港道教概览

香港道教概览 *导读:香港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部分,其继承了中国道教的基本传统,又发展出了与内地道教不同的一些特点。道教大约在南宋时传到香港,但 香港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部分,其继承了中国道教的基本传统,又发展出了与内地道教不同的一些特点。 道教大约在南宋时传到香港,但现代香港道教的主要源头,是清末传入的民间新兴宗教。香港道教在20世纪下半叶崛起,是原民间新兴宗教组织以传统道教为取向实行联合的结果。 在30余家道堂的努力下,1961年,香港道教联合会获准为注册社团,1967年又获准注册为有限公司(责任法团),豁免利得税和利息税,并特准免用有限字样。香港道联会的成立,提高了道教在香港的地位,加重了道教在香港社会的分量,香港道教进入了新的发展期。香港道联会理事会基本上每两年换届一次,第一至第四届主席为赵聿修、第五至第十六届主席为汤国华、第十七至第十八届主席为赵镇东。现任主席汤伟奇,是前主席汤国

华的长子,2003年任职,连选连任至今。 在香港道联会的努力下,2001年至2010年香港道教界连续举办了十届道教节。道教界的举办,促进了香港道教的健康发展,密切了两岸道教界的交往。2007年11月,香港道联会举办了为期12天的罗天大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继北京白云观(1993年)、台湾指南宫(1998年)、山西绵山大罗宫(2001年)之后,道教界举办的第4次罗天大醮。 在香港,真正皈依道教或活跃于道教团体及宫观工作的道教弟子只属少数,估计约有1万多人,而经常到道堂参拜的则约有50多万人,这大约占香港人口总数的10%左右。 道教组织细胞,在大陆是宫观,在香港则是道堂,其主要特征是由世俗信奉者管理,没有专门住观的道士。香港道堂起初都不对普通公众开放,规模也比较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受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香港道堂陆续向社会公开,规模也逐渐扩大。香港道堂多数是主奉吕祖,其次是主奉观音。不过,黄大仙是现在香港民众最熟悉的道教神灵。香港道堂普遍采用公司体制,

道士和和尚的区别

道士和和尚的区别 道士,僧人,和尚,这三者都是有区别的!具体什么区别呢?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道士和僧人有什么区别 观点1:果位不一样,佛教最高果位是罗汉菩萨佛.道教的最高果位是地仙神仙天仙大罗金仙. 佛教主西天,道教主东方. 有些佛教所谓的法师说道教是小乘,却不知道教大乘岂非一般人能所得遇,更况外道. 有些道教徒说佛教光修性不修命,只有像无形万劫难逃阴灵身,却不知每人根基不同,所遇法门不同,又何必自赞毁他. 具体谁高谁更胜一乘,只能说自性平等,无有高下.所有高低善恶好坏分别,并非正道. 观点2:有区别,而且还挺大,首先道士和僧人分别属于不同的教派,既然不属于同一个教派,那么信仰上就有很大差异,僧人都是信佛,而道士信的是神,所谓得道得道,和僧人的成佛,都是完全不同的,而在生活上更有不同,佛教弟子都不能留发的,而道教弟子就可以,但他们也有一样的地方那就是饮食上不吃药,吃素,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而道教是我们自己民族就固有的,所以来源地也不一样。 观点3:道家人乱世入世济世,盛世归隐。佛家人反之。 观点4:道士与僧人分属不同宗教。道士属道教的修士,僧人属佛教的修行者。 道士和僧人有什么区别 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其中男性的道士称为“乾道”,也称羽士、黄冠、真人、神仙、羽流、羽衣、紫阳、方士、冠子、先生、希夷、烟客、三元客等,尊称为道长,戏称为牛鼻子。女性曰“坤道”,别称女冠。他们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礼仪,接受各种戒律,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

标清逸的宗教生活。因此,道士作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又要以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吸引教众,布道传教,为其宗教尽职尽力,同时圆满自己的修行。道士比之佛教僧侣更多了一分潇洒的气质。从而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角色。 僧人是一般的佛教出家人,梵语为“比丘僧”。几乎所有剃发受戒的佛教出家人都能称为“僧人”。但大多数僧人都不能称为“和尚”。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道士的称谓 道士之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的方士,即有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士则专指从道修行的道教神职教徒。隋唐前后道士,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女称女冠、女真。较晚至今,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南北朝时代奉道之士增多,对在家修持的人,称为“火居道士”,以区别出家道士。 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择要简述如下: 天师:指张陵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寇谦之(北魏),隋焦子顺,唐胡惠超等。 法师: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叫法师。精通道法,能养生教化,为人师表者叫法师。 炼师: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后泛称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师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曰祖师;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之为宗师。 真人:通常尊称那些体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黄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黄色,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称道士

道教礼仪精选

道教礼仪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道教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

道教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 *导读:纵观道教一千八百多年的发展史,其传道、弘道主要以师授徒受的模式进行的。其教育方式不外二个层面,一个是宫观式教育,一个是院 纵观道教一千八百多年的发展史,其传道、弘道主要以师授徒受的模式进行的。其教育方式不外二个层面,一个是宫观式教育,一个是院校教育。现勾陈其概况,以管窥其流变。 *一、注重自我,口口相传 道教素重经诰宣教,其教育活动多在宫观内部,且主要为个体间进行,这种方式是相伴道教发展之始终的。它主要是师父或先生对徒弟在修持过程中所遇的玄关给予秘诀式的指点,而非道教启蒙式抑或系统化的教育;是徒弟为证道登真而寻师求学的过程,而非被动受教的注入式教育;是个体向个体的求道,而非个体向群体的传道。如全真派道士在初次登坛诵经做道场之前,无论其是否已会诵唱,都必须要由经师先为其指点诵唱经文时的要旨,称之为过经。道教教育的这种方式的形成是与其教理教义要

求密切相关的。 如果说传统的道教亦间有个体向集体的宫观式教育的话,当是全真派的传戒及正一派的授箓两大宗教仪典。前者是道教全真十方丛林宫观的一代律师向受戒弟子传授三坛大戒,讲授重要道经及修持方法,以使道徒名入登真录,通过持戒勤修,臻于性善之境,位于仙真之列。这种方式肇始于元代邱长春真人,定制于清代王常月方丈之三坛。建国后曾于1989年和1995年两度传戒,其传戒律师及协助传戒的大师为各名山宫观遴选推举道德兼备、颇有声望者担任,受戒者为各名山宫观举荐的诚心向道的道徒。传者为师,受者为生。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个体面向集体的教育形式中,仍较注重个体间教育,传戒律师要对戒子中获得天、地称号者单独传授秘法。全真派以传戒来达到教育道众约束自我之目的。授箓是正一派法师向箓生传授法箓,讲授经典的宗教仪式。道教认为,正一派道士只有经过授箓奏职,授予神职,才能具有法师之法统。这种仪式,其授箓之法师即为教师,箓生即为学生。它发端于东汉张道陵创教之时,后经历代天师发展完备。建国后曾于1991年和1995年在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两度举行授箓仪典,以此来健全正一派的教戒,培养道教的法箓传人,满足正一道士度己度人的信仰愿望。

中国道教学院2022级本科班招生考试道教A卷

说明:本试卷共分六部份,其中《道教史》 25 分,《道德经》 15 分,《南华经》 15 分,《 功课经》 15 分,《道教仪范》 15 分,《道教神仙》 15 分,共计 100 分。 姓名:法名: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惟独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 1 分,共 6 小题,计 6 分。 1. 南朝时改革天师道,编成《三洞经书目录》,首次以三洞(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分类道书,自称“三洞弟子”的祖师是谁?( ) A. 陶弘景 B. 魏华存 C. 陆修静 D. 寇谦之 2. 唐代诏令将道士归属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宗正寺管理,视道士为皇族本家的皇帝是谁?( ) A. 唐高祖李渊 B. 唐太宗李世民 C. 唐高宗李治 D. 唐玄宗李隆基 3. 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诏令访求道教仙经,编成总 5481 卷的《道藏》,并在福州刻板,成为历史上第一次镂板印刷的《道藏》。该《道藏》名称为?( ) A. 《玄都道藏》 B. 《万寿道藏》 C. 《四库全书》 D. 《天宫宝藏》 4.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多次入主中原,统治汉人,对汉人宗教即道教既依赖又胆怯,既崇信又压制。其中压制道教,声称道教经典除老子《道德经》外尽是伪经,先后两次下令焚毁《道藏》及其经版,导致现存《道藏》残缺不全的皇帝是谁?( ) A. 元世祖忽必烈 B. 康熙皇帝 C. 雍正皇帝 D. 乾隆皇帝 5. 下列道教内丹派南宗五祖传授先后次序正确的是?( ) A. 白玉蟾—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 B. 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 C. 张伯端—白玉蟾—薛道光—石泰—陈楠

D. 白玉蟾—石泰—薛道光—陈楠—张伯端 6. 明代受命主编《正统道藏》未竟而羽化,著《道门十规》、《度人经通义》等书的正一天师是谁?( ) A. 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 B. 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 C. 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 D. 四十九代天师张国祥 二、多项选择题: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选项,全部选择正确者满分,错选或者漏选者,均为 0 分,每小题 2 分,共 2 小题,计 4 分。 1. 以下有关道教四大真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洞灵真人文子,著《洞灵真经》。 B. 南华真人庄周,著《南华真经》。 C. 冲虚真人列御寇,著《冲虚真经》。 D. 通玄真人庚桑子,著《通玄真经》。 2. 唐代道教科仪、戒律更加完备,浮现了张万福、朱法满、杜光庭等精于道教科仪的高道,并编成系统的科仪著作。下列选项中,属张万福编撰的著作为() 。 A.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C. 《要修科仪戒律抄》 B. 《道门科范大全集》D. 《三洞法服科戒文》 三、简答题:共 1 题,计 5 分。 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经箓派情况?

嵩山道教纪实

嵩山道教纪实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人们向往的著名道教胜地。2004年国庆期间,受河南省道协会长兼嵩山中岳庙主持黄至杰道长邀请,我们道教学院研究生班几位道友有缘前往向往已久的道教胜地中岳嵩山参访,同时,我们特邀请道教学专家、研究生导师、世界宗教研究所吴受琚教授一同前往。通过参访,对嵩山道教历史沿革、现状、历史地位、社会影响等都有了一定了解,在当地道友的帮助下,我们重点对嵩山道教道观的旧址、遗迹、碑文等进行探寻,收寻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道教碑文和历史资料,这些宝贵资料对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嵩山道教有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经过整理,我们嵩山道教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嵩山道教历史悠久,中岳庙里的太室阙和石雕翁仲是现存最早的历史见证 嵩山,因雄居中原,位“天地之中”,故称中岳。中岳道教以嵩山中岳庙为中心,是中岳嵩山的主庙与象征。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据《山海经》等载:先秦之世,已立有太室祠。秦统一后,诏令祠官向太室,恒山、泰山等名山祠庙供奉牛犊、珪币、脯酒等。西汉时,武帝刘彻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游幸中岳太室山,有山呼万岁之纪,遂令祠官加封太室祠,禁伐山麓草木,并以山下三百户赐为奉邑,名“嵩高邑”。至东汉安帝

元初五年(118年),又在祠前建造了“中岳太室阳城神道阙”和石翁仲雕像。成为嵩山道教现存最早的历史见证。 太室阙:见证嵩山历史的“汉三阙”之一。是嵩岳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位于中岳庙南约530米处,正好在庙门前中轴线的两侧相对而立。从阙铭可知该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为嵩山汉三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太室阙全是用凿石砌成,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现仅存“中岳太室阳城”六字。此字在秦代峄山刻石之后,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篆书。铭记刻在西阙北面,为阴刻隶书,共计27行,每行7字,内容主要是赞颂中岳神君的灵应和阳城县长吕常等人建阙的缘由。另一方铭记刻在题额下,字体为篆隶,铭记中有东汉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年号,是后刻的。两边阙身石块上还刻有各种花纹、山水树木,人物禽兽及车马出行图等生活故事。画像内容还有车骑出行、马戏、倒立、斗鸡、舞剑、人捉鸱鹗、鲧、楼阁、绞龙穿壁,羊头、熊、玄武、虎、犬逐兔、朱雀等。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反映了古代人民在艺术创作上的辉煌成就。其形式和内容对研究建筑史、美术史、书法艺术和东汉社会史、道教史均具有很高的价值。 汉代石雕翁仲:在中岳庙牌坊外两侧的四角亭内,端立着两个汉代石雕翁仲,两人间距7.3米,象征守中岳庙大门的卫士。翁仲高1.2米,腰围1.54米,体形较为粗犷原始,人体线

道教与魏晋六朝鬼故事

道教与魏晋六朝鬼故事 一道教脱胎于原始宗教,以道家老庄思想为理论基础,后又杂糅神仙方术思想和民间信仰,于东汉末年正式形成本土宗教, 因此与民间鬼神信仰和巫术有着天然联系。早在秦汉时期,有关神仙方术的思想就已相当发达,后来在迎合历朝君王求长生愿望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后汉书·方术传序》云:“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矣。” 至东汉中后期,道教正规的组织逐渐形成。东汉末年,社会混乱、疫病流行,道教形成期的太平道和五斗米教主动迎合民众的需求,在民间得到迅速发展,其势力“连接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魏晋时期,道教接受统治阶级的招安,与其建立良好关系。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道教人物,通过这些知名人物对道教内部的改革、整修,道教逐渐从原始的民间宗教团体发展成为较为完备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同时,为了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植和民众的信仰,道教积极吸收儒家的忠孝思想,主动向统治政权靠近。如道教提出“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家国”的教义,使道教褪去原始巫术色彩的民间宗教,成为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迎合社会上层需求的宗教,成为统治者的御用 工具。 1/ 11

包容性、迎合性是道教的最大特点,也是其谋取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道教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原始宗教、神仙方术、民间信仰等民众熟悉的各类宗教信仰。虽然思想杂乱,但很容易渗透到民众的思想意识当中。道教及时行乐、羽化成仙的思想,迎合了中国人的本质,消解着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抚慰着贪恋享乐的心理。“中国道教乃至中国人的内在特质是对自由、长生、享乐的不懈追求”。⑷积极迎合统治者和民众的传统心理,主动吸收儒家伦理道德等,成为道教获得更多社会上层人物支持的重要手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生灵涂炭,儒教式微,各种思想迅速兴起,思想学术处于高度自由时期,道教趁势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主动迎合社会需求和民众心理,在与佛教的“斗法”中发展壮大。这一时期,道教名家辈出、宗派林立、经典剧增。道教徒通过努力传播自己的理论,使其不断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对民众的思想意识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积极利用鬼话来宣扬教义和道术,在自神其术的同时也促进了鬼故事的繁荣。 二道教通过鬼故事宣扬的教义,主要有房中术和阳精崇拜,这类题材在鬼故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主要体现在“人鬼婚恋”故事中,女鬼复生情节多与吸收男人阳精有关。 在女鬼“复生”母题中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情节,即女鬼和阳间 2/ 1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