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

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9、被明月兮佩宝璐。()

10、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11、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14、或师焉,或不焉。()

15、宁可共载不?()

16、食之不能尽其材。()

17、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8、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9、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0、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1、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22、适中手自钞录。()

23、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24、屈平既绌。()

2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2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8、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29、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30、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31、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32、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33、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34、一夜飞度镜湖月。()

35、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36、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37、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38、某所,而母立于兹。()

39、无他,但手熟尔。()

40、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4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2、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43、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4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45、入则无法家拂土。()

46、长乐王回深父。()

47、盖亦反其本矣。()

48、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49、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50、媵人持汤沃灌。()

5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52、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53、困于心,衡于虑。()

54、外连横而斗诸侯。()

55、混黄华叶衰。()

56、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57、秦王还柱而走。()

5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59、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60、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61、麾众拥豪民马前。()

62、甚矣,汝之不惠。()

63、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64、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65、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66、出门看火伴。()

67、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68、籍柔覆温之躯。()

69、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70、如有营,予佐尔贾。()

7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2、图穷而匕首见。()

73、才美不外见。()

74、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75、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76、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7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78、迥忆后街之屋。()

79、豪民于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80、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81、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8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3、或走,或闭门旅距。()

84、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85、“离骚”者,犹离忧也。()

86、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87、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88、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89、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90、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9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92、距关,毋内诸侯。()

93、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94、今殴民而归之农。()

9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96、吾灵尚依旁汝也。()

97、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98、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99、诎右臂支船。()

100、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101、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102必能裨补阙漏。()

10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104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05、沈醉不知归路。()

10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108、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10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0、一饭三遗矢()

11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11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11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15、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116、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117、今王田猎于此。()

118、不用,则以纸帖之。()

119、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120、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121、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122、我又不同你顽。()

123、空自苦亡人之地。()

12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25、惟陈言之务去。()

126、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127、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128、有志乎古者希矣。()

129、令将军与臣有郤。()

130、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131、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132、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13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34、玉盘珍羞直万钱。()

135、之虚所卖之。()

136、故其畜积足恃。()

137、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138、桓公每游燕,辄命袁、伏。()

139、皆阳应曰:“诺。”()

140、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141、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142、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143、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144、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145、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146、无以,则王乎?()

147、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148、澭水暴益。()

149、也傍桑阴学种瓜。()

150、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15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152、豫备走舸,系于船尾。()

153、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154、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155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156、曾益其所不能。()

157、与旃毛并咽之。()

158、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15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60、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161、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162、为长者折枝。()

163、孰为汝多知乎!()

16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65、昂其直,居为奇货。()

16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67、属予作文以记之。()

168、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169、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170、赋敛兹重。()

17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172、五万兵难卒合。()

17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古今异义 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 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 (3)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今义:之后 (4)至于颠覆 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 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 (7)于反覆不宜卤莽 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今义:小或少 (9)故略上报 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 (10)必固其根本 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 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12)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今义:尽情 (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今义:走路 (14)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今义:认为 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 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 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答案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 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 2.虽有槁暴。(有,通“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性。)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7.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9.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围绕。) 10.须臾成五采。(采,通“彩”。) 11.多平方,少圜。(圜,通“圆”。) 12.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1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14.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说,通“悦”,高兴。) 1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通“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16. 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1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19. 砉然向然。(向,通“响”。) 20.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21.批大郤。(郤,通“隙”,空隙。) 2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24.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据守。内,通“纳”,接纳。) 25.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背弃。) 2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8.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通“勠”。) 29.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隔阂。) 30.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 3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藉,通“借”。) 3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 33.翼日进宰。(翼,通“翌”。) 34.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35.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37.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38.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39.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欺凌。) 40.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 4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42.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 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9、被明月兮佩宝璐。() 10、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11、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14、或师焉,或不焉。() 15、宁可共载不?() 16、食之不能尽其材。() 17、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8、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9、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0、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1、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22、适中手自钞录。() 23、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24、屈平既绌。() 2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2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8、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29、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30、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31、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32、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33、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34、一夜飞度镜湖月。() 35、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36、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37、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38、某所,而母立于兹。() 39、无他,但手熟尔。() 40、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4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2、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43、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4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45、入则无法家拂土。() 46、长乐王回深父。() 47、盖亦反其本矣。() 48、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49、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50、媵人持汤沃灌。() 5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52、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53、困于心,衡于虑。() 54、外连横而斗诸侯。() 55、混黄华叶衰。() 56、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57、秦王还柱而走。()

高考文言文基础训练:通假字(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基础训练:通假字 (附答案解析)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相缪 “缪”同“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犹离忧也 “离”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平既绌 “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与楚从亲 “从”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 (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_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 (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___ (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菲菲其弥章岁亦莫止 B.箱帘六七十犹可说也 C.匪来贸丝蒲苇纫如丝 D.屈心而抑志兮登即相许和 5.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高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之二 通假字归纳及释义练习

通假字检测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通“”,意思是。 2共其乏困。 ,通“”,意思是。 3秦伯说。 ,通“”,意思是。 4失其所与,不知。 ,通“”,意思是。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通“”,意思是。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通“”,意思是。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意思是。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意思是。 5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通“”,意思是。 《鸿门宴》 1距关。 ,通“”,意思是。 2要项伯。 ,通“”,意思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意思是。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意思是。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意思是。 必修2 《诗经》两首 《氓》 1氓之蚩蚩。 ,通“”,意思是。 2匪来贸丝。 ,通“”,意思是。 3于嗟鸠兮。 ,通“”,意思是。 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意思是。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意思是。 《采薇》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意思是。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通“”,意思是。 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通“”,意思是。 《离骚》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通“”,意思是。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通“”,意思是。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通“”,意思是。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通“”,意思是。 5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通“”,意思是。 《孔雀东南飞》 1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通“”,意思是。 2蒲苇纫如丝。 ,通“”,意思是。 《短歌行》 1契阔谈讌。 ,通“”,意思是。 《兰亭集序》 1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通“”,意思是。 《赤壁赋》1冯虚御风。 ,通“”,意思是。 《游褒禅山记》 王回深父。 ,通“”,意思是。 必修3 《蜀道难》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通“”,意思是。 《寡人之于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意思是。2无失其时。 ,通“”,意思是。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意思是。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意思是。 《劝学》 1輮以为轮。 ,通“”,意思是。 2虽有槁暴。 ,通“”,意思是。 3君子生非异也。 ,通“”,意思是。 《过秦论》 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意思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之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通假字 文言文实词——通假字【知识点精讲】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4.偭规矩而改错。 5.忳郁邑余挓傺兮。 6.伏清白以死直兮。 7.进不入以离尤兮。 8.芳菲菲其弥章。 9.椎床便大怒。 10.蒲苇纫如丝。 答案: 1.(泮,同“畔”) 2.(莫,同“暮”,年末) 3.(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4.(错,通“措”,措施。) 5.(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6.(伏,通“服”,保持。) 7.(离,通“罹”,遭受。) 8.(章,通“彰”) 9.(椎,通“捶”,捶打。) 10(纫,通“韧”,柔软结实。) 专题训练 考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 / 8

1.认识古文中特殊的“通假”现象。 2.掌握技巧,熟记常用“通假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辨析“通假字”的技巧。 2、难点:熟记并在考试中运用技巧找出“通假字”。 三、导入 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 例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很明显,在这个句子中,根据语境,“生”的意义在这个句子中是解释不通的,这说明它应该是一个“通假字”,通“性”——本性。 “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我们把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那么我们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怎样根据语境来推断出“本字”呢? 四、专题解题思路指导 (一)总结类型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它的本字。 借字本字字义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又 (2)其次诎体受辱诎屈弯曲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敝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见现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 (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毫 (9)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餍 (10)张良出,要项伯要邀 (1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取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 1、木直中绳,糅以为轮。(糅:同“煤”,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s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3、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14、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15、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16、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17、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18、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措”,插。) 19、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20、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2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2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2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24、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25、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26、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27、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28、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29、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30、可予不(同“否”) 31、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32、召有司案图(同“按”) 3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34、设九宾于廷(同“傧”) 3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37、请奏盆缶瓦秦王(同“缶”) 38、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39、要项伯(同“邀”,邀请) 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4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42、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43、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高中语文通假字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通假字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三个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节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1.请写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 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 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节选自《传记选读·柳敬亭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全都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亡.何国变,宁南死亡. 国之恨顿生 B.?????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霜浓木石滑. C.???乡.俗好尚,习见习闻虽不能至,然心乡. 往之 D.?????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 余年矣 (三) 艺祖① 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太祖以周军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周师大败。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令翼日再出。 太祖兵再聚于关下,且虞晖兵再至,问诸. 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②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太祖微服往访之。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迎见加礼。太祖再三叩之,曰:“彼方胜,我已败, 畏其兵出,所以问计于君也。”学究曰:“然且使彼来日整军,再乘胜而出,我师绝归路,不复有噍类③矣。”

文言文专项复习一:通假字

第一课通假字 1、曲突徙薪【东汉】班固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者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过() (2)突() (3)更() (4)应() (5)录() (6)使() 3、下列句中的“而”与“主人乃寤而请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康肃笑而遣之 B.广起,夺而杀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城入而壁留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者,且有火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曲突徙薪”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2.(1)拜访(2)烟囱(3)改变(4)理睬(5)邀请(6)假如 3.B(都是承接关系。A修饰关系;C转折关系;D并列关系) 4.(1)不然将会有火灾隐患(2)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人按照功劳依次入座。 5.本篇寓言告诫人们,防患于未然比灾难发生以后的补救更为重要,即防灾重于救灾。本文也讽刺了那种重救灾而轻视预防的愚蠢行为。 2、代为燕说齐【西汉】向 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万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子。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愿子还视之()同()_____________ (2)臣请献一朝之贾()同()_____________ (3)齐王大说子()同()_____________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3. 无能为也已 4. 秦伯说 5、荆轲刺秦王 1. 秦王必说见臣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 秦王还柱而走 5. 卒起不意 6、鸿门宴 1. 距关,毋内诸侯 2. 张良出,要项伯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悦——矣——返——环——猝——震——供——拒——纳——智——邀——早——背——隙——彰——必修二 4、《诗经》两首 1. 氓之蚩蚩 2. 匪来贸丝 3. 于嗟女兮 4. 犹可说也 5. 隰则有泮 6. 岁亦莫止 7. 彼尔维何 8. 狁孔棘 5、离骚

1. 偭规矩而改错 2. 忳郁邑余侘傺兮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 进不入以离尤兮 6. 芳菲菲其弥章 6、《孔雀东南飞》并序 1. 箱帘六七十 2. 蒲苇纫如丝 3. 终老不复取 7、诗三首 1. 契阔谈 8、兰亭集序 1. 悟言一室之内 8、赤壁赋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山川相缪 3. 举酒属客 4. 举匏樽以相属9、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非——措——宴——吁——返——晤——脱——奁——凭——畔——韧——缭——暮——娶——嘱——甫——罹—— 必修三 4、蜀道难 所守或匪亲 8、国人之于国也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9、劝学 1. 輮以为轮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 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21.衡: 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2017高考语文考点复习题及答案【第2季文言文阅读之文】第6章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兰亭集序》(由,通“犹”,犹如,如同) 4.举酒属客《前赤壁赋》(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前赤壁赋》冯,通“凭”,乘) 6.山川相缪《前赤壁赋》(缪:通“缭”,环绕,盘绕) 7.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辋川闲居与裴秀才迪书》(“无”通“毋”,不要)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匪,通“非”,不是) 9.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于”通“吁”)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泮”同“畔”) 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莫,同“暮”,年末) 1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诗经》(棘,通“急”紧急) 14.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伏,通“服”,保持 1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骚》离,通“罹”,遭受16.芳菲菲其弥章《离骚》章,通“彰” 17.椎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椎”通“捶” 18.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纫通“韧”,柔软结实19.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丁宁,通“叮咛”20.虽与府吏要《孔雀东南飞》要,通“邀”,约 21.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藏”通“脏”22.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傍”通“旁” 23.契阔谈《短歌行》通“宴” 2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已,通“矣”,语气词,了。25.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共,通“供”,供给。 26.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厌,通“餍”,满足。 2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阙,通“缺”,侵损,削减。2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说,通“悦”,高兴。 29.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知,通“智”,明智。 3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陵,通“凌”,欺凌。 31.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以,通“已“,已经。 32.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决,通“诀”诀别。 33.函封,燕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庭,通“廷”

文言文基础练习题(通假活用句式)及答案

文言文第二册基础练习一、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 1、举酒属客 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3、三餐而反8、旬有五日此后反 9、北冥有鱼 10、其翼若垂天之云 4、小知不及大知 5、此小大之辩也 6、而御六气之辩 7、而征一国者11、终老不复取 12、箱帘六七十 13、蒲苇纫如丝 14、奄奄夜晚后 二、解析以下句子的活用现象 1、六王毕,四海一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骊山北构而西折20、分割之日可以死 3、辇来于秦21、不可以竟书而欲搁笔 4、朝歌夜弦22、当尽吾意为幸 5、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23、卒不忍独善其身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4、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7、族秦者秦也25、水击三千里 8、后代哀之而不鉴之26、此后乃今将图南 9、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7、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0、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8、头上玳瑁光 11、下江陵,顺水而东也29、孔雀东南飞 12、侣鱼虾而友糜鹿30、朝成绣夹裙 13、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31、千万不复全 14、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2、足以荣汝身 15、东犬西吠。33、以此下情意 16、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4、戒之慎忽忘 17、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35、卿当天生贵 18、汝幸亏偶我 三、解析以下句子的特色 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语言8、此刻安在哉 2、守兵叫,函谷举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族秦者,秦也。10、何为其然也 ? 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凌万顷之茫然1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6、渺渺兮予怀13、妪,先大母婢也。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4、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专题15 通假字-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小句突破精练(学生版)

一五、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小句突破精练 1.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王守仁)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 译文: 2.(京)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 译文: 3.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蒋贵)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译文: 4.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译文: 5.时(张)弼为将作丞,匿不见,(李)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 译文: 6.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译文: 7.(魏征)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译文: 8.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 译文:

9. 耶律曷鲁,字控温,太祖讨黑车子室韦,幽州刘仁恭遣养子赵霸率众来救。曷鲁伏兵桃山,侯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 译文: 10.此精卒,止可守城,万一敌至,城中谁与悍者? 译文: 11.以书趣(刘)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译文: 12.(徐)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译文: 13.(邓)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窦)宪诛,故不离其祸。 译文: 14.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 译文: 15.任文公,阆中人也。父文孙,明晓天官风角秘要。文公少修父术。哀帝时,有言越巂太守欲反,刺史遣文公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共止传舍,时暴风卒至,文公遽趣白诸从事促去,当有逆变来害人者,因起驾速驱。 译文: 16.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注:乂:治理。 译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 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21.衡: 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②通“横”,梗塞,不顺,动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还:通“环”,绕,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23.惠:通“慧”,聪明,形容词。

《微点精析》考向22 翻译句子之通假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考向22 翻译句子之通假字 (2022·陕西模拟预测)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答案】 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解析】 得分点:向使,假使;内,通“纳”,接纳;是,这。 参考译文: 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 ①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②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③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易错点【01】不能辨析通假字。 闻言翻译中经常会出现通假字,注意按着本意翻译不同是要想到音同、形似的字,然后带入句子如能翻译通顺即可按此翻译,可能就是存在的通假字。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愈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闵深,为不袭蹈前人者。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 【答案】 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和别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 【解析】 “明锐”,聪明敏锐;“诡随”,随波逐流或妄随人意;“少”,通“稍”,稍微或一点。 参考译文: 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和别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他还颇能诱导激励后辈,离居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应不上,也和颜悦色地毫不在意。嫂子郑氏去世,他为她服丧,来报答养育之思。韩愈卓然树立,成就一家之言论,他的《原道》《师说》等几十篇著作,都博大精深,是不落窠臼之作。长庆四年去世,五十七岁,赠官礼部尚书,谥号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节选自《元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答案】 (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就)写成法令。 【解析】 “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省略“他”,翻译时补出主语;“莫”通“暮”,夜晚;“鞫”,审问;

高考语文复习---001文言文--通假字限时考 (学生版+教师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限时考 编号001 班级类别:时间: _______年 _____ 月 _____日星期____ 命题人:审核人:时长:5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文言文实词(通假字) 每题2分共100题 1.酤:酒酤.于市。(《训俭示康》) 2.曷: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3.衡: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4.还: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5.火: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辞》) 6.距: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7.具: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8.雷:雷.鼓大震,北军大坏。(《赤壁之战》) 9.离: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10.列: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11.免: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勾践灭吴》) 12.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 13.没:孝公既没.。(《过秦论》) 14.缪: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15.莫: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16.内: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17.奉: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18.被: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19.罢: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20.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21.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弈秋》)

22.枪: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报任安书》) 23.禽: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24.趣: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 25.取: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6.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27.輮: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28.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29.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30.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1.田:今王田.猎于此。(《庄暴见孟子》) 32.帖: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 33.庭: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34.涂: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35.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卫风·氓》) 36.无: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37.熙: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38.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 39.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0.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信陵君窃符救赵》) 41.生: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42.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祭十二郎文》) 43.于:于.嗟鸠兮,无使桑葚。(《诗经·卫风·氓》) 44.还: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45.县: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伐檀》) 46.俨: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 47.厌: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48.阳:皆阳.应曰:“诺”。(《记王忠肃公翱事》) 49.要: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50.已: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带答案)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