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温湿度系统的软件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08041232

学生姓名:周赟

指导教师:刘清平

二O一二年六月

温湿度系统的软件设计

学生姓名:周赟班级:08041232

指导老师:刘清平

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的发展,单片机通信和信息监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日益广泛。虽然红外,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有线通信仍然是占据着当今通信领域的半壁江山,其在各种信息监测和通信方面也占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微处理器,设计了一个能够同时监测温度和湿度的单片机系统。本设计是以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配合DS1820温度传感器和CHR-01湿度传感器,以及相关的外围电路组成的检测系统,可以接收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信号,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数码管显示的数据,实时监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情况。本系统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实现了对温湿度的自动调节。该系统的测温范围:-25℃—+55℃,采集精度为±0.5℃,湿度范围:20%—80%,采集精度为±5%。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采集模块,采用CHR-01作为湿度传感器,LM324作为运算放大器,TLC0831作为模数转换器等组成了湿度采集模块;利用HD7279A 作为键盘和显示模块;使用单片机的串口组成数据发射、接收模块。

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整个系统完成了对温度和湿度的采集、传输、接收和显示等功能,该系统具有系统结构简单、电路成本低、数据传输距离长,传输精度高、抗干扰强等特点。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STC89C52单片机

指导老师签名:

The software desig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ystem

Student name : Zhou Yun Class: 08041232

Supervisor: Liu Qingping

Abstract: With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testing technology,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daily lif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use. Although the infrared, Bluetooth and oth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got great development, but is still occupying the wired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field in the half of the country,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 this paper, using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microprocessor, the design of a can simultaneously monitor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ystem. The design is based on STC89C52 single chip computer as the core, with the temperature sensor DS1820 and CHR-01 humidity sensor, and related peripheral circuits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which receives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ignals, the testing personnel can through the digital tube display data, real time monitor of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ditions. The system includes the desig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high reliability, simple structure, realizes the automatic regul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system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range: -25℃ - +55 ℃, acquisition accuracy is ± 0.5 ℃, humidity range:20% - 80%, acquisition accuracy is ± 5%. With the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as th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using CHR-01as a humidity sensor, LM324 as operational amplifier, TLC0831 as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composed of humidity acquisition module; the use of HD7279A as a keyboard and display module; the use of single-chip serial port data transmitting, receiving module.

Carefully design and production, the whole system f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collection, transmission, reception and display functions,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data transmission circuit for long distance, high transmission precision,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Keyword:Temperature sensor Humidity sensor STC89C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ignature of Supervisor:

目录

1 绪论 (5)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5)

1.2 国内外研究概括及发展趋势 (5)

1.3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6)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7)

2.1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8)

2.2 系统组成框图 (8)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9)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9)

3.2 温度采集电路的设计 (12)

3.3 湿度采集电路的设计 (14)

3.4 A/D转换电路的设计 (18)

3.5 键盘显示电路的设计 (20)

3.6 报警电路的设计 (21)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22)

4.1 系统主程序设计 (22)

4.2 中断模块 (24)

4.3 键盘显示模块 (26)

4.4 采样转换模块 (28)

4.5 温度采样模块 (29)

4.6 湿度采样模块 (29)

4.7 报警模块 (30)

5 系统调试 (31)

5.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调试 (31)

5.2 键盘显示电路的调试 (32)

5.3 温度采集电路的调试 (32)

5.4 湿度采集电路的调试 (32)

5.5 系统软件调试 (33)

6 总结与展望 (35)

参考文献 (37)

致谢 (38)

附录 A 系统原理图 (38)

附录 B 源程序清单 (39)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湿度和温度是测量领域内十分重要的被测对象。不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还是工农业生产,亦或者是军事、气象观测等领域都需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和控制。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及传感器材技术的迅速发展,测量领域内对温度和湿度的检测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可以说对温湿度的测量与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所有活动。

现代人类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温湿度的影响,温度高了或者低了都直接影响着这个社会,而湿度低了或高了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其他物种的生存条件。

湿度和温度是众多领域中需要检测的重要环境参数。不仅在工业、现代农业,还是在气象卫星、仓库保管等领域,对温度和湿度的测量都是随处可见的。对温度和湿度的测量与监控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对湿度和温度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更有利各行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在工业领域,各种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都需要考虑其所在工作环境的温湿度。电器设备是工业领域最常使用也是使用最多的基础设备。温湿度的高低对电器设备的研发者来说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课题。工程师在设计电器产品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设计出的产品将来工作环境中温湿度的大小,使用过程中散热通风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且对电气设备外表面进行合理有效的封装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型的电器设备长期处于高电压、大电流和满负荷运行,其结果是造成热量集结加剧,由电流热效应造成的危害直接影响电器设备的绝缘设施,危害机器的正常运转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就要求对电气设备的温湿度状况进行测量控制。

温湿度对植物、动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当温度达到了植物和动物生长所能承受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时,这些植物和动物就会慢慢的消失,或者演变成其他的一些物种,同样湿度也对动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所以对一定的温湿度我们必须测量。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记录大气的温湿度的变化,这样我们才

更能对我们的生活的环境的变化有个直观的了解!

1.2 国内外研究概括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温度控制系统发展迅速,并在智能化、自适应、参数自整定等方面取得成果。目前社会上温度控制大多采用智能调节器,国产调节器分辨率和精度较低,温度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价格便宜,国外调节器分辨率和精度较高,价格较贵。日本、美国、德国、瑞典等技术领先,都生产出了一批商品化的、性能优异的温度控制器及仪器仪表.并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它们主要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适应于大惯性、大滞后等复杂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是能够适应于受控系统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三是能够适应于受控系统过程复杂、参数时变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四是温度控制系统普遍采用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模糊控制、人工智能等理论及计算机技术,运用先进的算法,适应的范围广泛;五是温控器普遍具有参数自整定功能。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温控器具有对控制对象控制参数及特性进行自动整定的功能。有的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能够根据历史经验及控制对象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整相关控制参数,以保证控制效果的最优化;六是具有控制精度高、抗干扰力强、鲁棒性好的特点。目前,国内外温度控制系统及仪表正朝着高精度、智能化、小型化等方面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在湿度和温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温湿度传感器正从结构复杂、功能简单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为开发新一代温湿度测控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将温度、湿度测量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国内数字温湿度仪测量温湿度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温—阻”法和“湿—阻”法,即采用电阻型的温湿度传感器,利用其阻值随温湿度的变化测定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受传感器灵敏度的限制,这类温湿度仪的精度不可能很高,一般条件下还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在环境实验设备等对精度要求颇高的场合就难以满足要求了。

目前,国外对温湿度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用电阻式温湿传感器发展更快,人们不仅在电阻式陶瓷温湿度传感器特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在高分子电阻式湿度传感器上做出可喜的研究成果。

1.3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单片机是系统的控制核心,所以单片机的性能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好坏。因此单片机的选择,对所设计系统的实现以及功能的扩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单片机种类很多,在众多51系列单片机中,STC89C52含有在系统可编程的Flash存储器,片内有8K闪存,RAM的容量也较AT89C51大,为256字节。显然这种单片机优点更多,开发时间也大为缩短。因此,在本次设计中选用了STC89C52单片机。

本设计中,最终选用的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生产的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通过对电流的测量可得到所需要的温度值。湿度传感器是采用了CHR-01阻抗型高分子湿度传感器,它是一种热固聚脂电容式传感器。采集到的湿度信号再配以进行适当的放大,经过A/D转换送至单片机,实现湿度的显示与控制。

系统主要由以上元器件组成,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

本课题研究设计的是基于单片机STC89C52的温湿度检测和控制系统,主要以广泛应用的DS1820和CHR-01阻抗型高分子作为温度和湿度的检测,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硬件电路简单、并能很好的进行显示,可测试不同环境温湿度的特点。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设计是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选择STC89C52单片机,了解其基本特性和功能,使用STC89C52实现对温湿度的采集监测。

2)使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测量现场环境温度,进行数据的采集及传到单片机处理,温度误差≤0.1℃。

3)使用CRH-01阻抗型湿度传感器对现场时读数据采集,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湿度误差≤5。

4)使用STC89C52单片机接收数据并处理, 具有定点监测方式,有数据和状态显示功能。

5)环境温湿度超过一定范围就报警。

在完成以上功能时,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系统能够长期稳定的工作。

2.2 系统组成框图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对数字信号的高敏感和可控性、温湿度传感器可以产生模拟信号,和A/D模拟数字转换芯片的性能,此设计以STC89C52基本系统为核心的一套检测系统,其中包括A/D转换、单片机、复位电路、温度检测、湿度检测、键盘及显示、报警电路、系统软件等部分的设计。系统总体方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总体框图

通过系统组成框图可以看出系统的各个模块及其模块间的关系。按照本课题的设计要求分析组成框图。本设计的课题是基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信息监测系统的研制。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以STC89C52为控制中心设计的系统。单片机STC89C52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完成温度和湿度的采集、数据计算处理、结果显示,串口通信等工作。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设计采用的是STC89C52单片机,STC89C52是一种带8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檫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 )的低电压,高性能COMOS8的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该器件采用ATMEL 搞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其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图3.1 最小系统电路图

STC89C52单片机是双列直插式40引脚封装。这40引脚大致分为:电源(VCC、VSS、VDD、VPD),时钟(XTAL1、XTAL2),I/O(P0-P3),地址总线(P0、P2),数据总线(BUS)和控制总线(ALE、RST、PROG、PSEN、EA)6大部分。STC89C52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

图3.2 STC89C52引脚图

电源线

VCC:芯片的主电源,接+5V电压。

VSS:电源地线。

控制总线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在它的下降沿用于外部存储器的低8位地址锁存,使BUS(P0)分时用作地址总线低8位和数据总线。此信号每机器周期出现2次,只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期间才不输出ALE。所以在任何不使用外部数据存储器的系统中,ALE以1/6振荡频率的固定速率输出,因而它能用作外部时钟和定时器。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选择信号,并在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时产生,指令内容读到数据总线上。PSEN在每个机器周期产生2次有效,在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时,PSEN无效。

RST/VPD:复位输入信号。在振荡器工作时,该引脚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可实现复位操作。在掉电情况下(VCC降到操作允许限度以下),VPD将为芯片内的RAM提供备用电源。

/EA/VDD: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输入端。当为低电平时,单片机都到

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当EA为高电平且PC值小于0FFFH时,CPU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程序。

I/O线

P0(BUS):单片机的双向数据总线和低8位地址总线。在分时操作时先用作地址总线,在ALE信号的下降沿,地址被锁存,然后作为数据总线;也可以作为双向并行I/O口。在程序校验期间,它用于数据输出。

P1:准双向I/O口。

P2:准双向I/O口。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用作高8位地址总线。

P3:准双向I/O口。P3的每一根线还有特殊的第二功能,如表3.1所示。

表3.1 P3口的第二功能

3.2 温度采集电路的设计

3.2.1 DS18B20的测温原理

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可组网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在其内部使用了在板(ON-BOARD)专利技术。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支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支持“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

DS18B20测温原理如图3.3所示。图中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影

响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计数器1。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其振荡频率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被预置在-55℃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减法计数,当计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计数器1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此循环直到计数器2计数到0时,停止温度寄存器值的累加,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图3.3中的斜率累加器用于补偿和修正测温过程中的非线性,其输出用于修正计数器1的预置值。

图3.3 DS18B20的测温原理图

3.2.2 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

图3.4 DS18B20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图

如图3.4采用外接电源供电方式,在外接电源供电方式下,DS18B20从单线信号线上吸取能量,在信号线DQ处于高电平期间把能量储存在内部电容里,在信号线处于低电平期间消耗电容上的电能来继续工作,直到高电平到来再给寄生电源(电容)充电。独特的寄生电源方式有三个好处,分别是在进行远距离测温时,无需本地电源;可以在没有常规电源的条件下读取ROM;电路更加简洁,仅用一根I/O口实现测温。要想使DS18B20进行精确的温度转换,I/O线必须保证在温度转换期间获得足够的能量。该电路只适应于单一温度传感器测温情况下,不适宜于电池供电系统中工作,并且工作电源VCC必须保证在5V,当电源电压下降时,寄生电源能够汲取的能量也降低,会使温度误差变大。单片机的P1.4口接DQ,当DS18B20处于写存储器操作和温度A/D转换操作时,总线上必须有强的上拉,上拉开启时间最大为10us。由于单线制只有一根线,因此发送接收口必须是三态的。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3个步骤:初始化、ROM操作指令、存储器操作指令。本次单片机系统所用的晶振频率为11.0592 MHz,根据DS18B20的初始化时序、写时序和读时序,分别编写3个子程序:初始化子程序、写(命令或数据)子程序、读数据子程序,所有的数据读写均由最低位开始。

3.3 湿度采集电路的设计

本设计中采用CHR-01阻抗型高分子湿度传感器,利用其阻抗的特性来分压,直接通过分压法采集,将湿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经放大和A/D转化成数字信号进入单片机处理,同时检测当前温度T,通过查阅湿度传感器Z/RH/T

数据表,反推得到当前的相对湿度RH%。

3.3.1 CRH-01湿度传感器的特性参数

1)工作电压:1V AC(50Hz ~ 2 K Hz)

2)检测范围:20%~90% RH

3)检测精度:±5%

4)工作温度范围:0℃~+85℃

5)最高使用温度:120℃

6)特征阻抗范围:30(21 ~ 40.5)KΩ,( 60%RH, 25℃) 7)响应时间:≤12 s (0%~ 100%)

8)湿度飘移(/年):≤±2% RH

9)湿滞:≤ 1.5%RH

表3.2 0~60℃湿度阻抗特性数据表

65

43.3 21.1 15.61 13.12 9.02 %

70

31.3 15.44 11.51 10.09 6.58 %

75

22.6 11.84 8.74 7.35 4.64 %

80

15.8 9.13 6.52 5.46 3.38 %

85

10.48 6.55 4.52 3.89 2.48 %

90

7 4.6 3.15 2.65 1.807 %

单位: KΩ

图3.5 0~60℃湿度阻抗特性特性图

3.3.2 模拟信号产生电路

高分子湿度传感器CHR-01为新一代复合型电阻型湿度敏感部件,其复阻抗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指数关系,直流阻抗(普通数字万用表测量)几乎为无穷大,与传统意义上的电阻有空气中水分子参与膜感湿中的离子导电,由于水分子为极性分子,在直流电存在的情况下,会电离,分解,从而影响导电与元件的寿命,所以要求采用交流电路对传感器进行供电。

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单片集成电路,利用它可以极方便地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555定时器使用灵活、方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本设计中湿敏电阻的工作电压只能是交流电压,采用555多谐振荡器正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湿敏电阻的阻抗变化能反映环境湿度的变化,使其输出的电压也有对应的变化继而将数据传到单片机内处理。

图3.6 方波信号产生电路

如图3.6 所示,为模拟电压信号产生电路,2、6脚短接作为输入,3脚输出,利用555定时器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考虑到湿敏电阻的工作频率为

50Hz~2 K Hz,所以参数的选择要使输出频率在适当的范围内。笔者设计让其输出一个固定频率为1KHZ,幅度为4V的矩形方波信号。输出矩形方波的频率如下所示。

F=1.43/(RA+2RB)C1 式(1-1)

在此555多谐振荡电路中,和5脚相连的电容C2固定为0.01μ,不必参与参数选择。同时C1不能太小,否则电路不起振,确定F=1KHZ,确定参数RB=510Ω, C1=1μF,可代入式1-1中进行计算,得到滑动变阻器RA等于410Ω左右,硬件调试时只要让RA调到410Ω即可。

产生的矩形方波信号经过C3时,被滤除了直流分量进入湿度传感器CHR-01, 湿度传感器输出电压为V0,电阻为Rchr,由式(1-2)

V0=V*R4/(R4+Rchr) 式(1-2)

通过电压采样后得到V0,再由式(1-3)计算得到Rchr。

Rchr= R4*(V-V0)/V0 式(1-3)

同时检测当前温度T,通过查阅湿度传感器Z/RH/T数据表,在不同温度下Rchr的值推算出当前的相对湿度RH%。

R4采样电阻的阻值通常建议在30-200KΩ,侧重高湿测量,采样电阻阻值可降低到20KΩ,低湿阻值可提高到200KΩ。

3.3.3 放大和整流滤波电路

产生的电压信号由于比较小,由3脚进入运放进行放大,再通过滤波整行电路才能进入A/D转换。如图3.7所示为放大和整形滤波电路。

图3.7 放大和整形滤波电路

运放采用的是LM324四运算放大器,放大倍数为Av=(1+RP2/R7)。

硬件调试时只要调节RP2,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放大部数。

经放大的电压信号,从1脚进入整流滤波电路,利用两个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达到整流的目的,C6,C7起到滤波的作用。

3.4 A/D转换电路的设计

3.4.1 A/D芯片的选择

A/D 转换是决定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重要一环。所以,A/D的选择也是一个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次设计中使用的是TLC0831。

TLC0831是8位逐次逼近电压型A/D转换器,支持单信道输入串口输出,极性设置固定,不需寻址。其内部有一采样数据比较器将输入的摸拟信号微分比较后转换为数字信号。摸拟电压的差分输入方式有利于抑制共摸信号和减少或消除转换的偏移误差。而且,电压基准输入可调,使得小范围摸拟电压信号转化时的分辨率更高。其主要特点如下:

(1) 8位分辨率;

(2) 单信道差分输入;

(3) 5V的电源提供0-5V可调基准电压;

(4) 输入输出可与TTL和MOS兼容;

(5) 总失调误差为1SB。

此次设计的目的是初步实现对温度的采集和转化。综合比较两块芯片发出,虽然ADC0809芯片转换速度快,但其硬件电路相对较复杂一些,且占用I/O多,TLC0831为串口输出,芯片的精度、速度都不错,能满足这次设计的要求,而且占用很少I/O口。设计者从成本最小化和实用化的原则出发,选择了TLC0831。

3.4.2 A/D转换电路的设计

此次A/D电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电压信号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其电路原理图如图3.8所示: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论文

论文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1-01 学生姓名:张战锋 指导教师:耿鑫

郑州轻工业学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日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 摘要 温度是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的物理量,温度的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积极的意义。很多行业中都有大量的用电加热设备,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坩锅电阻炉及各种不同用途的温度箱等,采用单片机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灵活性大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智能化温度控制技术正被广泛地采用。 本温度设计采用现在流行的AT89S51单片机,配以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可自行设置温度上下限。单片机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与输入的温度上、下限进行比较,由此作出判断是否启动继电器以开启设备。 本设计还加入了常用的数码管显示及状态灯显示灯常用电路,使得整个设计更加完整,更加灵活。该设计已应用于花房,可对花房温度进行智能监控。 【关键词】温度箱,AT89S51,单片机,控制,模拟

目录 1 引言 (3) 1.1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背景、发展历史及意义 (3) 1.2 温度控制系统的目的 (4) 1.3 温度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 (4) 2 总体设计方案 (4) 3 DS18B20温度传感器简介 (11) 3.1 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及简介 (11) 3.2 DS18B20的工作原理 (11) 3.2.1 DS18B20工作时序 (11) 3.2.2 ROM操作命令 (14) 3.3 DS18B20的测温原理 (14) 3.3.1 DS18B20的测温原理: (14) 3.3.2 DS18B20的测温流程 (16) 4.1 设计原则 (16) 4.2 引脚连接 (17) 4.2.1 晶振电路 (17) 4.2.2 串口引脚 (17) 5 系统整体设计 (18)

BWY(WTYK)-802、803温度控制器说明书中文

感谢您使用本厂产品 使用前请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 目录 一、概况 (1) 二、工作原理 (5) 三、主要技术指标 (5) 四、安装及使用 (5) 五、注意事项 (10) 六、附录Pt100工业铂电阻分度值表 (11)

一、概况 1、温度控制器根据沈阳变压器研究所制订的JB/T6302《变压器用压力式温度计》标准的命名 如下: 2 2、温度控制器根据JB/T9236《工业自动化仪表产品型号编制原则》的要求产品命名如下: 2

BWY(WTYK)系列温度控制器的成套性和适用性

图一 系列温度控制器外形及安装尺寸B W Y (W T Y K )

二、工作原理 变压器温度控制器(以下简称温控器),主要由弹性元件、毛细管、温包和微动开关组成。当温包受热时,温包内感温介质受热膨胀所产生的体积增量,通过毛细管传递到弹性元件上,使弹性元件产生一个位移,这个位移经机构放大后指示出被测温度并带动微动开关工作,从而控制冷却系统的投入或退出。 BWY(WTYK)-802A、803A温控器采用复合传感器技术,即仪表温包推动弹性元件的同时,能同步输出Pt100热电阻信号,此信号可远传到数百米以外的控制室,通过XMT数显温控仪同步显示并控制变压器油温。也可通过数显仪表,将Pt100铂电阻信号转换成与计算机联网的直流标准信号(0~5)V、(1~5)V或(4~20)mA输出。 三、主要技术指标 (一)BWY(WTYK)-802、803型 1、正常工作条件:(-40~+55)℃ 2、测量范围:(-20~+80)℃ (0~+100)℃ (0~+120)℃ (0~+150)℃ 3、指示精确度: 1.5级 4、控制性能:①设定范围:全量程可调 ②设定精确度:±3℃ ③开关差: 6±2℃ ④额定功率: AC 250V/3A ⑤标准设定值:802:K1=55℃; K2=80℃ 803:K1=55℃; K2=65℃ K3=80℃ 5、仪表安装尺寸:详见外形及安装尺寸图 (二)BWY(WTYK)-802A、803A型 1~5条同上。 6、输出Pt100铂电阻信号(附分度值) (三)XMT-288F数显温控仪,另附说明书。 (四)XMT-288FC数显温控仪,另附说明书。 四、安装及使用 (一)BWY(WTYK)-802、803型温控器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目录 摘要 (2) 1、绪论 (2) 1.1课题背景 (2) 1.2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2) 1.3植被栽培技术 (2) 温室环境的调节 (3) 1.4本系统主要研究内容 (3) 2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3) 2.1系统功能及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2.1.1.总体方案 (3) 2.1.2. 实施措施 (3) 2.1.3.硬件系统设计 (4) 主机与主要部件的选择: (4) 2.2温湿度采样与控制系统 (4) 2.2.1.温湿度采样系统 (5) 2.2.2.温湿度控制系统 (5) 2.3键盘显示系统 (5) 2.4报警系统 (7) 2.5硬件电路设计 (7) 2.5.1. 系统硬件配置 (7) 2.5.2. 主要组件简介 (7) 3 软件系统设计 (10) 3.1系统初始化模块 (10) 3.2键盘显示模块 (11) 3.3采样转换模块 (11) 3.4温湿度控制模块 (12) 3.5报警模块 (13) 4 硬件调试方案 (14) 4.1硬件电路的调试 (14) 4.2功能模块的调试方案 (15)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8)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8051单片机设计一个温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对给定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并实时显示,其中温湿度信号各有四路,系统采用一定的算法对信号处理以确定采取某种控制手段,在本系统中采用温度优先模式,循环处理。 关键字:89C51 8729键盘显示 LCD显示 ADC0809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显著提高,对美丽的植被和花卉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这对以种植植被为生计的园林工人是一个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手工植被种植是一个挑战,而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前种植植被一般都用温室栽培,为了充分的利用好温室栽培这一高效技术,就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用以对不同种类植被生长的各个时期所需的温度及湿度等进行实时的监控。温湿度控制对于单片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它代表了一类自动控制的方法。而且其应用十分广泛。 1.2 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8051单片机是常用于控制的芯片,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检测控制、机电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用其作为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实例也很多。使用8051单片机能够实现温湿度全程的自动控制,而且8051单片机易于学习、掌握,性价比高。 使用8051型单片机设计温湿度控制系统,可以及时、精确的反映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完成诸如升温到特定温度、降温到特定温度、在温度上下限范围内保持恒温等多种控制方式,在湿度控制方面也是如此。将此系统应用到温室当中无疑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1.3 植被栽培技术 植被“设施栽培”,即“保护地栽培”。它是指在某种类型的保护设施内(如阳畦、温室、大棚等),人为地创造适宜植被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在不同季节内,尤其是不利于植被生长的季节内进行植被栽培的一种措施[1]。设施栽培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由于设施内的条件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使得植被调节的周年生产得以实现。玻璃温室和塑料薄

温湿度检测仪毕业论文

温湿度检测仪毕业论文 第1章绪论 1.1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测温湿度控制系统,用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监控对温湿度进行实时性控制,通过设置警戒温度,利用单片机控制,当温湿度高于设定温湿度基准值时启动报警,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设计的功能如下: (1)实现LED数码管显示; (2)能通过按键选择工作模式和基准值的设定。 设计技术指标如下: (1)显示三位温度三位湿度; (2)温度采集精度为±0.5℃,湿度采集精度为±5%。 1.2原理描述 本设计主要由电源模块、温湿度采集模块、按键模块、报警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以及数据显示模块几部分组成。如下图1-1所示:

图1-1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1.2.1总体方案的设计 用温温度传感器DS18B20,DHT11主要实现检测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度湿度[2]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显示和报警电路提供信号。设定模块主要为设定温湿度报警的阈值,其流程图1-1所示: 1.2.2 系统原理 温湿度采集模块使用的是DS18B20,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它使用单总线方式,接口简单,而且无需另外校准,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环境温湿度的检测要求。 数据处理模块使用的是AT89S51单片机,其完成温湿度数据的采集、运算和逻辑控制的功能。 其余模块主要由按键、LED和蜂鸣器构成。其中按键用于用户设定温湿度阈值,LED用于数据显示,蜂鸣器用于提示用户。按照系统的设计功能所要求的,温湿度监控系统原理图如下图1-2所示:

图1-2 温湿度监控系统原理图 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主要负责处理由温湿度传感器送来数据,并把处理好的数据送向显示器模块,温湿度传感器主要用来采集周围的环境参数,并把所采集到得数据送向单片机,按键电路主要是用来完成单片机的复位操作和温湿度初始值的设定。蜂鸣器电路就是用三极管来实现的,用来判断周围的温度或者湿度是否超出设定数值,显示电路主要用来显示当前的温湿度。 1.3整体方案的论证 1.3.1温湿度检测电路 方案一:选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和HS1101湿度传感器。DS18B20是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独特的单线式接口方式,测量围在-55℃~125℃,-10℃~85℃,误差为0.5℃。最高精度可达0.0625℃。HS1101是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可测相对湿度围在0%~100%RH,误差为2%RH。 方案二:选用DHT11作为温湿度检测模块。DHT11是一款数字输出的复合传感器,包含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NTC式温度检测元件,可测20~90%RH湿度,误差5%RH,0~50℃,误差2℃。 由于HS1101所构成的测湿度电路对电阻的精度要求高并电路繁琐,而DHT11温度精度达不到要求,所以取两者方案优点用DS18B20测温度和DHT11测

远程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引言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被控参数之一。从食品生产到化工生产,从燃料生产到钢铁生产等等,无不涉及到对温度的控制,可见,温度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工业生产的现代化,对温度控制的速度和精度也会越来越高。近年来,温度控制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生产中对温度的控制不再局限于近距离或者直接的控制,而是需要进行远距离的控制,这就产生了远程温度控制。 远程温度控制的通信方式有多种,如通过网络,无线电等等。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利用无线电通信,方便、灵活,而且经济。它不需要像网络控制耗费巨大的通信资源,也不受网络速度的影响。 在温度控制的方法上,传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在处理具有非线形或不精确特性的被控对象时十分困难。而温度系统为大滞后系统,较大的纯滞后可引起系统不稳定。 在温度采集方法上,通常是利用热电偶把热化为电信号,再通过A/D转换得到温度值。这种方法速度慢,而且精度不是很高。综合上面的考虑以及自己的爱好,设计了基于无线电通信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调试等,希望它能给初级电子制作爱好者带来一些无线电通信和温度控制的基本常识,以及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1、温度控制的发展及意义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对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绝对的联系。在冶金、钢铁、石化、水泥、玻璃、医药等等行业,可以说几乎%80的工业部门都不得不考虑着温度的因素。 现代工业设计、工程建设及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温度控制,早期温度控制主要应用于工厂中,例如钢铁的水溶温度,不同等级的钢铁要通过不同温度的铁水来实现,这样就可能有效的利用温度控制来掌握所需要的产品了。在现代社会中,温度控制不仅应用在工厂生产方面,其作用也体现到了各个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酒店厂房及家庭生活中都会见到温度控制的影子,温度控制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 总体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2.1 设计任务 1、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电烤箱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温度信号检测方案自行确定,用单片机采用PID控制算法实现温度实时控制,静态误差1度,超调量〈2.5%,系统温度调节时间ts〈4分钟。控制输出采用脉冲移相触发可控硅来调节加热有效功率。控制温度范围室温--125℃,用十进制数码显示箱内的温度。

毕业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温度传感与温度过程控制研究 学院(系):里仁学院电气工程系 年级专业:07仪表2班 学生姓名:饶佳新 指导教师:程淑红 完成日期:2011.3.15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温度控制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控制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数量日渐上升。温度控制器是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它根据用户所需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值来控制加热器运作,从而达到改变用户所需温度的目的。近百年来,温度控制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1)模拟、集成机械式温度控制器; (2) 电子式智能温度控制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控制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电子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现今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在生产、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进入21世纪后,智能的温控系统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温控器和网络温控器、研制单片测温控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但是比起国外,我们仍处于起步晚,高度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自主研发产品少,缺乏核心技术是硬伤。就单片而言,以欧美和日韩的技术最为成熟,他们几乎霸占了智能市场,并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在技术方面不断的革新使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使之功能、精度、安全性等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使产品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与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冶金、化工、建材、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温控器调整方法

E5AZ-R3-38数字式温度控制器调整说明 一、接线方式: 接线柱1、2――-AC220V电源 接线柱4、6―――低温输出101、103 接线柱7、8―――高温输出101、102 接线柱9、10、11―――PT100温度传感线A\B\B 二、界面图形 三、设定方法: 1.温度设置(此部分用于常规调整) 1)在运行菜单下,设置高温值为26.0。 2)按一次菜单键,再按一次模式键,设置高温回差1.5。 3)按一次菜单键返回运行菜单。 4)按两次模式键,设置低温值为25.5。 5)按一次模式键,返回运行菜单。 2.系统设置(以下调整为系统模式设置,请不要改动) 1)菜单键+模式键同时按下3秒以上,进入保护菜单,按模式键切换 选项,依次按如下设置: 2)同时按菜单+模式1秒以上,返回运行菜单。

3.第二步:模式设置 1)按菜单3秒以上,进入初始菜单,按模式键切换选项,依次按如下 设置: ?设置温度传感器类型为1。 ?设置温度单位为℃。 ?设置最高温度限制值: ?设置最低温度限制值: ?设置ON/OFF方式为ONOF。 ?设置控制方式为标准方式。 ?设置动作方向为正方向。 ?设置报警1种类为0。 ?设置报警2种类为8。 ?设置报警3种类为0。 ?设置密码为-169,等待3秒,自动进入高级模式: ?设置 ?设置低温回差为1.5。

设置 2)按菜单键3秒以上,返回运行菜单。 4.第三步:状态设置 1)按一次模式键,进入状态设置,按上调或下调键设置为RUN。则温 控器开始工作。 2)如设置为STOP,则温控器STOP灯亮,停止工作。 TMC229-HT-DAA038数字式温度控制器调整说明 一、接线方式: 与E5AX相同,内芯可互换。 二、界面图形 三、设定方法: 1.温度设置(此部分用于常规调整) 1)在运行菜单下,设置低温值SV为24.0 2)按2次SET键,设置高温值SV2为26.0(一般要求SV2=SV1+2) 2.系统设置(以下调整为系统模式设置,请不要改动) 1)解锁:同时按SET和︽5秒,出现画面LOC-3,将3改为0后,先 按下SET不松开,再按︽后立即全部松开,解锁完毕。 2)调整:同时按下SET和︾键5秒,出现设置界面,按SET切换设置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多篇)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精选多篇) 第一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第二篇:医药化工学院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林玲第三篇: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第四篇:毕业论文撰写格式检查表第五篇: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示范格式.doc.gzip 更多相关范文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文件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一、毕业设计(论文)进程情况(请在选择项上打“√”) 1.与开题报告相比较,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调整:不大;较大;能做 到“一人一题”;与课题小组其他同学设计(论文)内容区别在:。 2.文献查阅与资料总结:好;较好;一般;差;文献 查阅数量篇。 3.是否按原定计划进程执行:是;基本是;否; 4.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工作现场(实验室,工厂企业,其他调研 单位暂无)工作天数; 5.已完成总毕业设计任务的百分数%; 6.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性工作的评语:好;较 好;一般;差。

二、学生前阶段工作态度和纪律情况 1.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请假次数;主要原因 是; 3.毕业设计原始记录材料保存:无保存;有保存;完善保 存; 2.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态度的评价:认真;一般;不认真。 三、中期检查存主要问题: 四、中期检查成绩 好;较好;一般;差。 检查教师: 检查时间: 医药化工学院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班级 04制药工程(1,2)学号 0406xx9姓名林玲 论文(设计)题目醋酸钠电渗析脱盐工艺的研究 一、文献查阅工作情况: 1、文献查阅与资料总结:好□;较好□;中□;差□。文献查阅题录 50 篇;摘要30 篇;复印全文25篇。 2、外文文献翻译情况:好□;较好□;中□;差□。译文数量篇。 二、论文(设计)进展情况: 1、是否按原定计划进程执行:是□;基本是□;否□。 2、已完成总任务的百分数%。

温度控制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温度测量与控制器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 年级2008级 学号080515731 姓名王阳 指导教师李奋荣 职称教授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 二012 年3 月8 日

说明 一、开题报告前的准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学生应尽快征求导师意见,讨论题意与整个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并编写研究提纲,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研究(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应说明此项研究(或设计)在生产实践上或对某些技术进行改革带来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有的课题过去曾进行过,但缺乏研究,现在可以在理论上做些探讨,说明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2、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后,对该类课题研究(或设计)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只对本人所承担的课题或设计部分的已有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条理地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3、课题研究(或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将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重点突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应是物所能及、力所能及、能按时完成的,并要考虑与其它同学的互助、合作。 4、研究(或设计)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或切合实际的具有新意的设计方法,是获得高质量研究成果或高水平设计成就的关键。因此,在开始实践前,学生必须熟悉研究(或设计)方法,以避免蛮干造成返工,或得不到成果,甚至于写不出毕业论文或完不成设计任务。 5、实施计划。要在研究提纲中按研究(或设计)内容落实具体时间与地点,有计划地进行工作。 二、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可在导师所在院、教研室范围内举行,须适当请有关专家参加,导师必须参加。报告最迟在毕业(生产)实习前完成。 2、本表(页面:A4)在开题报告通过论证后填写,一式三份,本人、导师、所在院部(要原件)各一份。 三、注意事项 1、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意味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学生已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了周密的思考,是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关键的环节。在开题报告的编写中指导教师只可提示,不可包办代替。 2、无开题报告者不准申请答辩。 3、本表(原件)用钢笔填写,字迹务必清楚。

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摘要 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对温度的检测及控制时常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对数字显示温度计的设计有着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单片机实现对温度只能控制及显示方案。本毕业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对高精度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继而实现对对象的测温。测温系数主要包括供电电源,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电路,LED显示电路,蜂鸣报警电路,继电器控制,按键电路,单片机主板电路。高精度数字温度计的测温过程,由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所测对象的温度,并将温度传输到单片机,最终由液晶显示器显示温度值。该数字温度计测温范围在-55℃~+125℃,精度误差在±0.5℃以内,然后通过LED数码管直接显示出温度值。数字温度计完全可代替传统的水银温度计,可以在家庭以及工业中都可以应用,实用价值很高。 关键词:单片机:ds18b20:LED显示:数字温度. Abstract In our daily life and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the digital thermometer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programmer which use a microcontroller to achieve and display the right temperature by intelligent control .This programmer mainly consists by temperature control sensors, MCU, LED display modules circuit. The main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design high-precision digital thermometer and then realize the objec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includes power supply, data acquisition circuit, buzzer alarm circuit, keypad circuit, board with a microcontroller circuit is the key to the whole system. The temperature process of high-precision digital thermometer, from collect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bject by the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and the temperature transmit ted to the microcontroller, and ultimately display temperature by the LED. The digital thermometer requires the high degree is positive 125and the low degree is negative 55, the error is less than 0.5, LED can read the number. This digital thermometer could

关于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前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应用领域的扩展,现今社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设备的性能、价格、发展空间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对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稳定度最为关注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设备也跟着不断变化,对产品试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鉴于此,环境温度是试验环境中的一项重点,环境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参数,环境温度的准确度对测试温度的方法要求越来越高,而对环境温度的控制更显的重要。温度检测的传统方法是使用诸如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PN结之类的模拟温度传感器。信号经取样、放大后通过模数转换,再交由单片机处理。被测温度信号从温敏元件到单片机,经过众多器件,易受干扰、不易控制且精度不高。为了准确的测试与控制环境温度,因此,本系统采用一种新型的可编程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能代替模拟温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直接与单片机沟通,完成温度采集和数据处理。DS18B20与AT89S52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一章绪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特别是近年来,温度控制系统已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温度控制一直是一个未开发的领域,却又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实际问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实际意义。 温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离不开温度。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像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粮食存储、酒类生产等领域内,温度常常是表征对象和过程状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1]。比如,发电厂锅炉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许多化学反应的工艺过程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炼油过程中,原油必须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分馏才能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没有合适的温度环境,许多电子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粮仓的储粮就会变质霉烂,酒类的品质就没有保障。因此,各行各业对温度控制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可见,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单片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很多的电子产品中也用到了温度检测和温度控制。 由于传感器能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测量、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但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温漂和非线性等影响因素[2]。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和控制系统,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因此,不仅必须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其性能指标,还必须懂得传感器经过适当的接口电路调整才能满足信号的处理、显示和控制的要求,而且只有通过对传感器应用实例的原理和智能传感器实例的分析了解,才能将传感器和信息通信和信息处理结合起来,适应传感器的生产、研制、开发和应用[3]。另一方面,传感器的被测信号来自于各个应用领域,每个领域都为了改革生产力、提高工效和时效,各自都在开发研制适合应用的传感器,于是种类繁多的新型传感器及传感器系统不断涌现。温度传感器是其中重要的一类传感器。其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其应用之广,并且还有很大潜力。

毕业设计(论文)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温湿度系统的软件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08041232 学生姓名:周赟 指导教师:刘清平 二O一二年六月

温湿度系统的软件设计 学生姓名:周赟班级:08041232 指导老师:刘清平 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的发展,单片机通信和信息监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日益广泛。虽然红外,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有线通信仍然是占据着当今通信领域的半壁江山,其在各种信息监测和通信方面也占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微处理器,设计了一个能够同时监测温度和湿度的单片机系统。本设计是以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配合DS1820温度传感器和CHR-01湿度传感器,以及相关的外围电路组成的检测系统,可以接收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信号,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数码管显示的数据,实时监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情况。本系统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实现了对温湿度的自动调节。该系统的测温范围:-25℃—+55℃,采集精度为±0.5℃,湿度范围:20%—80%,采集精度为±5%。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采集模块,采用CHR-01作为湿度传感器,LM324作为运算放大器,TLC0831作为模数转换器等组成了湿度采集模块;利用HD7279A 作为键盘和显示模块;使用单片机的串口组成数据发射、接收模块。 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整个系统完成了对温度和湿度的采集、传输、接收和显示等功能,该系统具有系统结构简单、电路成本低、数据传输距离长,传输精度高、抗干扰强等特点。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STC89C52单片机 指导老师签名: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 温度控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模糊控制方法运用到温度控制系统中,可以克服温度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严重滞后现象,同时在提高采样频率的基础上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控制效果和控制精度。 1.1 课题背景 1965年,美国著名控制论学者L.A.Zadeh发表了开创性论文,《FUZZY SETS》首次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数学与控制理论的模糊集合理论。在短短的30年里,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模糊控制策略已经成功为将人的控制经验纳入自动控制策略之中。在现今的模糊控制领域中,经典模糊控制理论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如90年代日本家电模糊控制产品和工业模糊控制系统)。此外经典模糊控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如模糊集成系统、模糊自适应系统、神经模糊控制等。 现代自动控制越来越朝着智能化发展,在很多自动控制系统中都用到了工控机,小型机、甚至是巨型机处理机等,当然这些处理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很高的运行速度,很大的内存,大量的数据存储器。但随之而来的是巨额的成本。在很多的小型系统中,处理机的成本占系统成本的比例高达20%,而对于这些小型的系统来说,配置一个如此高速的处理机没有任何必要,因为这些小系统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是最在乎系统的快速性,所以用成本低廉的单片机控制小型的,而又不是很复杂,不需要大量复杂运算的系统中是非常适合的。 温度控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在钢铁冶炼过程中要对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才能达到性能指标,塑料的定型过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温度[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对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与自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被控对象或过程的非线性、时变性、多参数点的强烈耦合、较大的随机扰动、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现场测试手段不完善等,使难以按数学方法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的情况[3]。对于这些系统来说采用传统的方法包括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往往不如一个有实践经验的操作人员的手动控制效果好,而模糊控制理论正是以人的经验为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模糊控制在一般情况下比传统控制方法更有效、更安全。 将模糊控制方法运用到温度控制系统中,可以克服温度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严重的滞后现象,同时在提高采样频率的基础上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控制效果和控制精度。 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数学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控制科学[3]。其运算过程中有很多都要用到矩阵运算,但控制其级别很少的时候可以进行离线计算,很方便的完成矩阵运算。这样一来模糊控制就已经简化了,甚至比一般的PID运算还更简单。运用一般的处理机,如单片机就能完成。 1.2 设计指标 设计一个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具体化技术指标如下。 1. 被控对象可以是电炉或燃烧炉,温度控制在0~100℃,误差为±0.5℃; 2. 恒温控制; 3. LED实时显示系统温度,用键盘输入温度; 4. 采用模糊算法,要求误差小,平稳性好。 1.3 本文的工作 详细分析课题任务,对模糊控制和温度控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模糊控制和温度控制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综合。然后根据课题任务的要求设计出实现控制任务的硬件原理图和软件,并进行访真调试。

温控电路PID参数调节方法

在定值控制问题中,如果控制精度要求不高,一般采用双位调节法,不用PID。但如果要求控制精度高,而且要求波动小,响应快,那就要用PID调节或更新的智能调节。调节器就是根据设定值与实际检测到的输出值之间的误差来校正直接控制量的,温度控制中的直接控制量就是加热或制冷的功率。PID调节中,用比例环节(P)来决定基本的调节响应力度,用微分环节(D)来加速对快速变动的响应,用积分环节(I)来消除残留误差。PID调节按基本理论就是属于线性调节。但由于直接控制量的幅度总就是受到限定,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三个调节环节都有可能使控制量进入受限状态。这时系统就是非线性工作。手动对PID进行整定时,总就是先调节比例环节,然后一般就是调节积分环节,最后调节微分环节。温度控制中控制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积分关系,为多容系统,积分环节应用不当会造成系统不稳定。许多文献对PID整定都给出推荐参数。 PID就是依据瞬时误差(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差值)随时间的变化量来对加热器的控制进行相应修正的一种方法!!!如果不修正,温度由于热惯性会有很大的波动、大家讲的都不错、比例: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得越大,输出控制参数越大。例如:设定温控于60度,在实际温度为50与55度时,加热的功率就不一样。而20度与40度时,一般都就是全功率加热、就是一样的、积分:如果长时间达不到设定值,积分器起作用,进行修正积分的特点就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在可预见的时间里,温度按趋势将达到设定值时,积分将起作用防止过冲! 微分:用来修正很小的振荡、方法就是按比例、微分、积分的顺序调、一次调一个值、调到振荡范围最小为止、再调下一个量、调完后再重复精调一次、要求不就是很严格、 先复习一下P、I、D的作用,P就就是比例控制,就是一种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它的控制优点就就是:误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就有控制作用,使被控量朝着减小误差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p。举个例子:如果您煮的牛奶迅速沸腾了(您的火开的太大了),您就会立马把火关小,关小多少就取决于经验了(这就就是人脑的优越性了),这个过程就就是一个比例控制。缺点就是对于具有自平衡性的被控对象存在静态误差,加大Kp可以减小静差,但Kp过大时,会导致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变坏,甚至出现不稳定。所谓自平衡性就是指系统阶跃响应的终值为一有限值,举个例子:您用10%的功率去加热一块铁,铁最终保持在50度左右,这就就是一个自平衡对象,那静差就是怎样出现的呢?比例控制就是通过比例系数与误差的乘积来对系统进行闭环控制的,当控制的结果越接近目标的时候,误差也就越小,同时比例系数与误差的乘积(控制作用)也在减小,当误差等于0时控制作用也为0,这就就是我们最终希望的控制效果(误差=0),但就是对于一个自平衡对象来说这一时刻就是不会持续的。就像此时您把功率降为0,铁就是不会维持50度的(不考虑理想状态下),铁的温度开始下降了,误差又出现了(本人文采不就是很好,废这么多话相信大家应该明白了!)。也就就是比例控制最终会维持一个输出值来使系统处于一个固定状态,既然又输出,误差也就不等于0了,这个误差就就是静差。

TNFB-1温湿度控制器使用说明 (PDF)

TNFB-1智能安全工具柜温湿度控制器使用说明 本控制器采用最新微电脑芯片,经公司科研人员精心开发研制而成,所有数据采集及功能输出均由内部程序自动完成,因此最大程度简化了外围电路,增加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显示部分采用大屏幕蓝色背光液晶屏,内容显示醒目整体配合更显高档美观。 功能说明: 本温湿度控制器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工具柜、高压配电柜、其主要功能是可根据用户对环境温湿度的不同要求,对本温湿度控制器进行预先设置后,控制器根据所设定的数据与实际环境数据相比较,通过外部的加温、降温、加湿、除湿设备对所处环境进行控制,以达到所需的环境温湿度要求,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温度下限:当环境温度低于下限值时,控制器加温输出启动,控制加温设备进行加温,环境温度高于温度下限值1℃时,控制器加温输出停止加温工作结束。 温度上限:当环境温度高于上限值时,控制器降温输出启动,控制降温设备进行降温,环境温度低于温度上限值1℃时,控制器降温输出停止降温工作结束。 湿度下限:当环境湿度低于下限值时,控制器加湿输出启动,控制加湿设备进行加湿,环境湿度高于湿度下限值4个湿度数值时,控制器加湿输出停止加湿工作结束。 湿度上限:当环境湿度高于上限值时,控制器除湿输出启动,控制除湿设备进行除湿,环境湿度低于湿度上限值4个湿度数值时,控制器除湿输出停止除湿工作结束。 按键使用说明: “P”键为调整选择键,在正常显示状态下点按“P”键,此时液晶屏温度设置上限字符开始闪动,此时配合面板上的+键或-键,即可对该项数值进行修改。此项修改完成后再次点按“P”键,依次对温度下限、湿度上限、湿度下限进行设定完毕后,点按“P”键退出设置状态,设置完成后所设数据自动存储,控制器会根据所设定数据工作,并且不受中间关机或断电影响。 “+”键,在设置状态时,每点按一下调整数据会递增1,当长按时几秒钟后所设数据会以1为单位连续递增。 “-”键,在设置状态时,每点按一下调整数据会递减1,当长按时几秒钟后所设数据会以1为单位连续递减。 “M”键为强制加温除湿键,在正常工作中当按动此键后,控制器将启动强制加温除湿功能,加温烘干及除湿机机连续工作运转,直至环境温度达到40℃,或连续强制烘干工作3小时后此次强制烘干除湿工作结束,控制器工作状态自动转为正常除湿状态。如果在强制烘干除湿状态工作时,想退出此状态只需再点按一次“M”键即可。 日期时间调整: 当需要调整日期和时间时,按住“P”键不放几秒钟后蜂鸣器一声鸣叫,日期年的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自查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自查报告 根据教务处《关于做好二OO九届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教科学院认真组织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学院领导和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成员在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认真学习了《通知》精神,做了专门讨论和研究,决定成立由学院督导委员会成员为组成的毕业论文中期检查专家组,具体负责本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制定了工作步骤、方式和要求,安排好各自任务。 二、计划周密 我院依据学校的检查通知,参照通知要求的检查内容和方式,制定了周密详细的工作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检查。第一阶段是自查阶段,学院教学管理科、指导教师和学生自我检查论文中期工作情况,并且做好学院检查的准备。第二阶段是学院检查阶段,对学院的管理资料、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表》和部分学生的论文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分别召开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学校、学院在毕业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检查工作认真细致 在自查阶段,学院各方面都能够认真仔细,圆满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3月26日下午,我院督导委员会成员按照计划安排,分别进行了资料检查、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 (一)毕业论文中期资料检查 按照教务处《通知》要求,我院决定对于学院的相关文件资料和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表》进行全面检查,学生论文资料抽查不少于总数的1/4 ,每班 随机抽取10 名学生的资料,检查论文工作的完成情况。具体检查情况如下:

1. 管理方面: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文件,包括文件、通知等资料完整、规范、有序。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制定详细具体,符合学校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论文工作执行基本按照计划安排的时间点推进,目前论文工作已经完成计划的80%多。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符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与要求,符合学校的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对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方面工作要求细致而明晰,一目了然。 为了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学院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在撰写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狠抓落实。首先严把三道关:选题关、开题关、答辩关。第二开辟三个信息渠道:一是通过各班的信息点、二是通过学院网站毕业论文专栏、三是通过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第三创建两条管理线:一条线是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二是从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行政管理这条线进行管理。形成了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并提高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保证论文按时保质完成,新学期开始,我院加强了对毕业班学生的管理。开学伊始,我院就召开了毕业班学生大会,重点强调了毕业论文撰写期间的学生管理。要求全体学生在没有特殊事情的情况下必须在校认真撰写论文,如果需要请假,首先要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且要得到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签字同意方可离开学校。 2. 指导教师: 绝大部分指导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悉心指导,不怕麻烦。对于学生论文指导方式有当面指导和网络指导两种,对每生平均指导次数超过10 次。指导教师的认真态度、仔细程度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指导工作记录比较及时、完整,对于网络指导情况的记录也能在事后及时补充。指导方法多元化,指导教师一般都能够依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论文研究内容的方向制定合适的指导方法,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又有利于论文工作的顺利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