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历代诗词选

三水历代诗词选
三水历代诗词选

三水历代诗词选(芦苞篇)

宋代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宋高宗时进士孝宗时历任太常博士,福建等地知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提点刑狱等职,足迹遍广东,写下不少描写岭南风物之诗篇。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着有《诚斋集》。

过胥江镇①

桄榔叶重翠羽②鲜,木棉花暖紫霞翻。

疾雷急雨忽开霁,淡白云拂浓青山。

①胥江镇:即今芦苞镇。芦苞地段之北江,古称胥江。胥口又名胥江口,为胥江注入芦苞涌处,即今芦苞水闸所在。诗人从广州北上办案,船经芦苞,写诗数首。

②翠羽:喻翠色之树叶。

明发青塘芦苞①

青塘无店也无人,只有青蛙紫蚓②声。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

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

回望月台③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

①明发:晨早启程。青塘:村名,位于三水市芦苞镇东面,近芦苞涌。宋时青塘建制属堡,芦苞涌为北江主流。

②紫蚓:蚯蚓色紫,故名,其声嗡嗡。

③月台:赏月之露天平台。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北江西水两相逢①,胥口波涛特地雄。

万事向侬冰与炭②,一生行役③雨和风。

急滩④欲上人声闹,近岸还移牵路⑤穷。

河伯⑥喜欢侬苦恼,并将恩怨恼天公。

①两相逢:夏秋间,于三水汇流之西江北江每有同涨。

②冰与炭:冰冷炭热,喻遇事之有顺有逆。

③行役:因公务而跋涉于外。《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④滩:黄祝蕖《三水诗存》作“流”。

⑤牵路:纤夫拉纤所走之路。

⑥河伯:传说中之水神。《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

明代

汪广洋

汪广洋(?-1379 )字朝宗,广洋为明太祖所赐。江苏高邮人,元至正进士。历官江西、陕西、广东参政、右丞相。精通经史,善篆隶,工诗。着有《凤池吟稿》。

玉镜台①

海上安期②去不回,石门③花落又花开。

几时相约骑黄鹤④,烂醉秋风玉镜台?

①玉镜台:《晋书?陶侃传》载:广州刺史陶侃之旧同僚温峤南访,曾捐资于胥江筑玉镜台。故址于今芦苞街之北,北江大堤之外。相传台上有大石镜,光可照人。

②安期:即安期生,秦代方士,卖药海上,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曾与语三日夜。安去后留书曰:“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下。”后始皇遣人入海,求之不可得。

③石门:似指于今广州西北、南海市属之石门

④黄鹤:传说费文忻得道成仙,每乘黄鹤来息于黄鹤楼之地,后人为筑黄鹤楼。

胥江

小阁帘开望远岑,暖风晴日啭幽禽。

胥江流水清无底,较比春愁一样深。

明代

王佐

王佐(?-1375 )字彦举,今山西永济蒲州人,元末随父至广东,遂占籍南海。为“南国五子”之一,人称听雨先生。明洪武六年( 1373 )被荐入朝,拜给事中。两年后辞归乡里。着有《听雨轩集》、《瀛洲集》,已佚。

湛碧亭①

平生最爱方壶②画,又见新成湛碧图。

别业须如徐孺宅③,好山浑似贺家湖④!

白鱼⑤入馔宁论价?绿酒盈筒不用沽。

何日闲寻杨处士⑥ ,钓竿随意拂珊瑚?

①湛碧亭:在芦苞,早毁。

②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即方丈山。典出《列子?汤问》。

③别业:别墅。徐孺:即徐穉,字孺子,东汉南昌人,时称“南州高士” 。

④贺家湖:唐?贺知章于天宝初得敕赐镜湖数顷。

⑤白鱼:鱼名,又称鱼白。

⑥杨处士:杨子中,明隐士,凿池而筑湛碧亭,居于此。广东顺德翰林典籍学士孙蕡(1334-1393 )为之作《湛碧亭记》。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士之人。

陈献章

陈献章(1428-1500 )字公甫,号石斋,别号江门渔父、碧玉老人等,广东新会人。少时迁江门白沙村,后于此讲学,世称“白沙先生” 。明正统年间副榜进士。以荐授翰林院检讨,乞归白沙讲学,为明代着名理学家。工诗,善画梅,善茅书。着有《白沙

集》、《白沙诗教解》。

题华山范规精舍①

何处青山外,穹然起一丘?

山名疑属我,诗景尽归浮。

九夏②云长润,千岩翠欲流!

野夫好游走,衰病只罗浮!

①华山:即三水芦苞镇之龙坡山。范规精舍:范规,一名范奎,芦苞人,以孝义称,筑室于华山之麓,题曰“范规精舍” 。精舍:书斋、学舍。

②九夏:夏天别称。以夏天有90日,故谓。

韩殷

韩殷字阜民,号雪鸿,广东番禺人。明景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晚发胥江

万家烟树隐云幢①,桃叶②波平夜渡江。

野艇无人时泛泛,海鸥骄客故双双。

春愁不发王孙草③,归梦徒依玉女窗。

欲濯沧浪歌一曲④,九回肠⑤断不成腔!

①云幢:云旌,状如旌旗之云气。

②桃叶:桃叶渡,渡口名,位于今南京秦淮河畔,相传晋?王献之于此歌送其妾桃叶。

③王孙草:即旱藕,可入药。

④欲濯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⑤九回肠:肠屡次为之回转,形容忧思之甚。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 日而九回。”

湛甘泉

湛甘泉( 1466-1560 )名若水,子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弘治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年间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从学陈献章。初与王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遂分王、湛两学派。晚年在西樵山筑舍讲学。卒葬西樵山中,其墓至今犹存。着有《湛甘泉集》等题华山范规精舍

白莲池①畔访仙踪,曾听攒眉夜夜钟②。

七十年前灯火地③ ,来寻无路白云封。

①白莲池:相传范规精舍有池半亩,上种白莲。

②攒眉:皱眉,不快貌。夜夜钟:俗传精舍毗邻之华山地藏庵有钟,每夜飞至乌石潭与蛟相斗,是谓妖钟斗龙。

③灯火地:繁华之地。

黄衷

黄衷( 1474-1554 ),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弱冠举弘治进士,督粮广西,后抚云南,镇湖广,官终工部、兵部右侍郎。工诗,有《矩洲集》玉镜台

璧月团圆玉镜台①,照人怀抱霎时开②。

无情最是芦苞水③,不共西南一路来。

①玉镜台:《晋书?陶侃传》载:广州刺史陶侃之旧同僚温峤南访,曾捐资于胥江

筑玉镜台。故址于芦苞街之北,北江大堤之外。相传台上有大石镜,光可照人。

②霎时开:诗人自谓:向玉镜一照,襟怀霎时开朗。

③芦苞水:指芦苞涌,东经芦苞、范湖、乐平三镇,至南海市官窑镇与西南涌

汇合而泻广州

胥江

胥江儿女多浣纱,道旁闻有莫愁①家。

莫愁荡浆系何处?杨柳萧萧②啼暮鸦。

①莫愁:古女子名,善歌谣。

②萧萧:摇动貌。屈原《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

李义壮

李义壮字稚大,三水芦苞李温村人。明嘉靖二年(1523 )进士。历官佥都御史、贵州巡抚,有政声。擅文学,工古文词,着有《三洲初稿》十五卷及《三洲续稿》五卷行世。

九江偶山①

沔南太守愚公癖,移得君山②自洞庭。

万顷波涛双砥柱③,千年寰宇一虚亭④。

江深日永鱼龙出,野旷春回草木青。

欲借一区酬素志⑤,不知谁受太玄经⑥。

①偶山:广东南海市九江镇有奇山、偶山,偶山有两个独立之小山,位于西江偏西之江中。

②君山:即湘山,在湖南岳阳县西南洞庭湖中,传是山乃湘君所游处,故名。

③砥柱:一作“底柱”,山名,于河南三门峡市东北之黄河中。以山于水中若柱,故名。句中以之比偶山。

④虚亭:无人之亭。

⑤一区:有一定界限之地。意谓一地。

⑥太玄经:书名,汉?杨雄仿《周易》而撰。

德清

德清(憨山),南华寺僧。

积雨春潮涨,江河竞注流。

奔腾追驶马①,任意触虚舟②。

薄③岸驱栖鸟,摧沙起白鸥。

滔天终到海,总不见沉浮。

①驶马:快跑之马。

②虚舟:空船。

③薄:逼近,靠近。

梁有誉

梁有誉(约1521-1556 )字公实,号兰汀,广东顺德人。少时从学黄佐,明嘉靖庚戌(1550 )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与王世贞等并称朝中七子,与黎民表等并称广州“南园后五子” 。着有《比部集》、《兰汀存稿》。

舟次胥江

鸣榔①晓涨后,挂席水云乡②。

树绕江流曲,天随客路长。

怀铅惭适洛③,挟策异游梁④。

怪尔南来雁,翩翩故作行。

①鸣榔:水击船舷作声。唐?王勃《采莲赋》:“鸣榔络绎,雾罢烟释。”

②挂席:行舟扬帆。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水云乡:水云弥漫之所。

③怀铅:为“怀铅提椠”之简。铅,石墨笔;椠,木简,皆为古代书写工具。怀之提之,以备随时记述,意指好学。适洛:晋武帝太康末年,陆机偕弟陆云同至洛阳,文名倾动一时。

④挟策:手持简策,喻勤奋读书。明?归有光《书斋铭序》:“挟策而居者,自项脊生始。”游梁:指司马相如游学于梁。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郑廷櫆

郑廷櫆,字文湾,明广东澄海苏湾都人,天启甲子(1624 )举人。崇祯七年(1634 )来任三水县学教谕,后入京为国子监学录,历官户部郎中,湖广驿传道、福建按察使、江南右布政使。着有《文湾诗集》(已佚)。

北上过玉镜台①

问地扶胥② 选胜裁,久闻玉镜已无台。

一船明月寒波上,便是天心夜半回!

①玉镜台:《晋书?陶侃传》载:广州刺史陶侃之旧同僚温峤南访,曾捐资于胥江

筑玉镜台。故址于芦苞街之北,北江大堤之外。相传台上有大石镜,光可照人。

②扶胥:即胥江,芦苞旧名。

张穆

张穆(1607-1688 )字尔启,号穆之,又号铁桥。广东东莞茶山人。工诗画,其诗收于《铁桥集》。

胥江

空光豁遐瞩,回照青芙蓉。

皋①木伤殊代,村墟剩战烽。

山光忽隔雨,地转屡呈峰。

无限沧洲② 意,凭栏羡鹤踪③ 。

①皋:通“高”。晋?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

②沧洲:水滨,古称隐士所居。

③鹤踪:指在野贤人。

黄瑛

黄瑛,明广州刺史。

龙坡山鸡藤圃①二首

灵药余浆饮弃瓢,直随仙子上云霄。

至今圃内桃千树,独有黄莺唤寂寥!

隐隐鸡藤一径赊,寻丘访古兴无涯。

昔年铅汞②神仙宅,今日芝兰处士③家。

覆牖绿槐藏晚照,依窗红杏艳春霞!

丹光④昨夜明如火,惊起坡山几树鸦。

①鸡藤圃:原叫鸡腾圃,在芦苞祖庙前北江堤外。旧有人家,种有桃、槐、杏树。相传曾有李仙者在此修道炼丹,丹成飞升仙去,遗下仙丹粒屑,邻鸡啄食也飞天成仙,故名。

②铅汞:指道家以铅汞炼丹之事。

③芝兰:香草。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士之人。

④丹光:炼丹时发出之火光。相传龙坡山旧有炼丹灶,其光每于半夜发出。清代

林梓

林梓,三水白坭甪里人,顺治八年(1651 )恩贡。广西省柳州监军佥事。

胥江怀古

山畔流泉竹畔云,不堪幽咽① 远相闻。

旧时烟火今何在,深树悬萝翳夕曛②。

①幽咽:声音低沉、微弱。杜甫《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②萝:萝藤,蔓生植物。夕曛:落日余光。

查慎行

查慎行( 1650-1727 )原名嗣琏,字悔余,一字夏重,晚号初白,浙江海宁人。康熙时进士,官编修。足迹几遍全国,晚年应广州巡抚修陶庵之邀,来游岭南。其诗多写行旅生活。着有《敬业堂诗集》、《粤游集》二卷。

胥口村

玉镜台何处① ,江流就海低。

地平山断续,潮满岸东西。

生理②渔樵足,人家竹树齐。

天涯各风俗,孤客自凄迷。

①原注:地有玉镜台,相传安期故迹。

②生理:生活,谋生之道。杜甫《北征》:“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顾嗣立

顾嗣立( 1669-1722 )字侠君,又字闾丘,江苏吴县人,康熙五十一年( 1712 )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改中书,因病辞归,工诗。有《秀野集》、《闾丘集》。

舟过三水留别郑虚舟明府①二首

荔枝香里坐琼筵②,犹记飞觞③醉管弦。

孤客独看三水月,立冬仍似莫④ 秋天。

霜飘古寺⑤ 龙坡树,潮打空江鸭埠⑥船

谷口只因相得旧,轻桡小住驿亭⑦边。

玉峰罗网⑧尽郡贤,入彀⑨文章海内传

经学素工草木注,诗名新诵鹧鸪篇。

仙山别后云千朵,倦客归来月半肩。

剩有罗浮游稿在,为君高唱酒樽前。

①郑玫:号虚舟。明府:县令别称。明,贤明。

②③琼筵:喻珍美之筵席。飞觞:快速饮酒。觞,古盛酒器。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开琼筵以坐化,飞羽觞而醉月。”

④莫:同暮。

⑤古寺:指芦苞龙坡山之华山寺。

⑥鸭埠:即鸭埠街,属三水六和镇

⑦轻桡:小船。驿亭:古代供行旅途中歇宿之所。诗中指胥江驿,故址在今芦苞街北面之基围外。

⑧玉峰:福建武夷玉女峰,指代福建,而郑为福建人。罗网:亦指网罗,收容之谓。

⑨入彀: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谓:(唐太宗)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后因以称科举考试中式为入彀。

郑玫郑玫字文玉,号虚舟,福建龙岩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 )以举人来任三水县宰。有政声,士民思其功德,立主于青云桥学右书院祀之。

雨中同家二尹登华山寺①

岭上阴云郁不开,天边隐隐数声雷。

秧田水满连朝雨,萧寺②花残一径苔。

玉镜无尘邀客照,金钟有汗③ 斗龙回。

欲尝沙井④ 甘泉味,携得武彝⑤ 香茗来。

①家:老家,家乡。尹:官名,历代所指不同。华山寺:在芦苞龙坡山麓,与芦苞祖庙比邻,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后圮,及至1995 年复建。

因称佛寺为萧寺。

③金钟有汗:华山地藏庵有钟一,俗传为妖钟,每夜与乌石潭蛟相斗,斗罢则

淋漓水湿,腥气逼人而归悬如故。

④沙井:即华山寺之金沙井,水甘冽而不腐,传曾作贡品,早已湮没,后于胥

江祖庙内凿而名之,然远不及前矣。

⑤武彝:指福建武夷山所产之茶叶,其佳品有“乌龙”、“铁观音”。

袁树

袁树(香亭),清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袁子才之弟。

二月二十八日晚泊芦苞镇

鹿鹿①送迎如骏奔,高崖系缆将黄昏。

满江春涨碧浮艇,几树夕阳红照村。

轻飞掠水燕无数,细浪摇金风有痕。长歌一曲舵楼②晚,孤情渺渺

生云根③。

①鹿鹿:忙碌。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徐尚书乾学》:“乃朝夕鹿鹿,良觌颇稀。

②舵楼:船尾舵工把舵之处。

③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唐?李贺《南山田中行》:“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由南津口至胥江驿对月有作

漭漭南津口①,望望胥江驿。

两岸沙浅黄,中流水深碧。

迎送忆当年,别离始今夕。

逆水兼逆风,未容高挂席②

舟放江乡③舟,月犹岭峤④月

宦味笑红螺⑤,途资增白发。

行来江海长,梦里波涛阔。前路及春风,归心满吴越。

①南津口:绥江经四会市流入三水市境内与北江交汇处。

②挂席:扬帆。

③江乡:水乡。杜甫《送大理封主簿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余寒折花卉,恨别满江乡。”

④岭峤:五岭别称。峤,高而峭之山。《南史?陈武帝纪》“长驱岭峤,梦想京畿。”

⑤宦味:居官之况味。元?范椁《立春日和王翰林》:“岁华今若此,宦味故依然。” 红螺:螺类之一,肉可啖而壳坚实,其壳堪为酒器,后以之为酒杯代称。

胡建伟胡建伟字式懋,三水乐平镇三江人,以文学显。乾隆四年(1739 )进士。历官直隶无极、正定,福建福鼎、福州粮道通判、澎湖通判、署福州守等。所到以循(遵理守法)卓称。着有《澎湖纪略》、《江湄集》。

舟次胥江怀玉镜台

当年歌舞最繁华,此日茅茨①只几家。

举目不堪寥落尽,江天烟锁绿杨花。

①茅茨:指茅舍。白居易:“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

李调元

李调元(1734-1802 )字羹堂、赞庵、鹤州,号雨村等。四川绵州(今绵阳)人。清乾隆进士,历官至直隶通永兵备道。曾任广东乡试副考官,督学广东四年,着《南越笔记》、编《粤东古观海集》。着有《童山全集》、《茧翁词》、《雨村曲话》等。胥口荡荡浮云去,茫茫积雾开。

地从江口①阔,潮自海门②来。

户唱珠人③曲,村遥玉镜台。

殊方风俗异,一望问蒿莱。

①江口:指胥口,北江入芦苞涌之处。

②海门:海口,此指珠江口。

③珠人:采珠者,泛指渔人。

谢圣辀

谢圣辀字德沛,广东番禺市桥人。清乾隆举人,宜阳知县。善听讼,

不用刑,谕情推理,监狱为之一空。着有《宜阳补志》、《梅影轩杂志》、《宦归纪程》、《篆法真本》等。

胥江道中

水浅沙明鸟乱飞,江行终日恋清晖①。

绿杨低引村边路,白板②斜开港畔扉。

绕树云阴侵午枕③,倚山岚气入秋衣。

近来诗思澄清甚,爱泊寒流乱石矶。

①清晖:指日光。

②白板:指未途漆着色之木门。白居易诗:“昼扉肩白板,夜碓捣黄粱。

③午枕:午睡。宋?王安石《午枕》:“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徐绪

徐绪字徽园,苏州人。清乾隆间为李炯守备记室(秘书)。常以酒一壶,杜诗一卷自娱。卒贫死。

雨阻胥江

击柝严城闭,相依再宿舟。

一天惟是雨,六月竟成秋。渐觉江湖满,能无稼穑忧?萍踪

怜乞食,华发早盈头!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 )字子树,一字南山,晚号松心子。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人。道光二年(1822 )进士。历官江西吉安府通判、南康知府等。1836 年辞官归

里,晚年以着述自娱。与谭敬昭、黄培芳并称“粤东三子” 。善诗文,工书法,通医学。着有《松心草堂集》、《听松庐词》,辑有《国朝诗人征略》。

胥江

远山似入梦,孤云如出瓮。

空江雨乍停,冥冥一帆重。

简士良

简士良(东洲),广东东莞人。廪贡生,工诗,着有《秦瓦砚斋诗钞》。

胥江舟晓

惊枕裂鲂鲤①,晓风吹落星。

江翻人影白,潮入岸痕青。奔走劳尘梦,文章误壮龄。

布帆②无恙在,安稳快扬舲③。

①惊枕:以圆木作之枕头,熟睡则欹动,容易觉醒。据《吴越备史》载钱缪每

用之。唐?陆龟蒙《和人宿木兰院》:“犹忆故人欹惊枕,夜来呜咽似流泉。”裂:实指裂胆,言极度惊恐状。鲂:今城鳊鱼。

②布帆:布质之帆,代指船。《晋书?顾恺之传》“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③舲:有窗户的小船。

梁一峰

梁一峰(约1791-1856 )名元,又名以贞,一字纯勋,三水龙池人

清嘉庆举人,历任端安、平阳等知县,有政声。少工诗,着有《毋自欺斋诗略》一卷行世。

胥江

扁舟婀娜① 路迂回,与客来探玉镜台。

惆怅当罏人②不见,西风斜日野花开。

①婀娜:摇曳貌。

②当罏人:指当年在玉镜台卖酒之华山寺老僧复庵。罏,酒肆安放酒坛、酒瓮之土台,借指酒肆。

黄寅襄

黄寅襄又名寅阶,别字侯赓,三水芦苞老古巷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 )举

人,经术湛深,官潮州儒学。着有《读易易知》四卷、《玩易四道》二卷、《琴学》一卷、《删余诗草》一卷。

留别惠来①绅士四首录一

蠹癖②年年闭户时,淡交③原见昔人宜。论文啜茗风三面,酌酒看花

月半规④。亦政堂前评古字,得春窗下听哀丝⑤。云山已隔仍爽

梓,漫怅离群会有期。

①惠来:广东县名。

②蠹癖:蠹虫蛀书之癖,喻嗜书而潜心攻读。

③淡交:不以势利结合之交情。《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

若醴。”

④半规:半圆。规,圆规。

⑤哀丝:哀伤忧愁之音。

王乃棠

王乃棠(约1838-1886 )字荫南,又字念佰,号三十六江主人,三水芦苞王湾

人。清咸丰举人,官至咸安宫教习(中书科中书)。工书法,学王羲之,清雅秀丽,娴

熟自如,时人誉之为“美女簪花格” 。

凤凰台①

凤凰游罢谪仙来,千古风流话李崔②。

红叶满堤今去国,青萍③ 三尺此登台。

茫茫宦海天涯远,寂寂长江画角④哀!

孤月照人颜亦厚,心随潭水思徘徊!

①凤凰台:指金陵凤凰台,传为南朝刘宋永嘉年间修筑。

②李崔:李白与崔灏。崔曾题诗于武昌黄鹤楼,李见之,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灏题诗在上头。”后步崔诗作《登金陵凤凰台》,两诗传诵古今。

③青萍:剑名。

④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为之,外加彩绘,故

名。其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之以警昏晓。

刘跃衢

刘鸣镛(1860-1902 )字壮行,别字跃衢,三水芦苞镇老古巷村人。擅诗文书画,授徒乡里,晚隐于医,着有《梦觉草堂诗草》。

题黄花晚节图①

竹倚松伴②绕疏篱,老圃秋容剩一枝③。能傲雪霜空俗艳,岂同桃

李竞芳姿。耐寒未肯轻随世,高隐何妨不入时。点辍晚香图卷里,

从来此品最清奇。

①黄花晚节图:邑人黄祝蕖为志其祖母八秩之庆,于1896 年请画师所绘,并以征诗,1902年刻图与题诗二卷。黄花晚节:谓菊花傲霜而开,喻老弥香。宋?韩琦诗: “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②竹倚松伴:喻祝蕖祖孙相依为命。

③一枝:喻祝蕖父母双亡,两世唯蕖独存。枝,亦指宗枝。

黄云坡

黄钟峻,字云坡,三水芦苞镇老古巷村人。晚清副贡,历官英德、封川县训导。祝蕖之师。着有《历年纪事》一卷。

题《黄花晚节图》①二首录一

璇闺暮景淡秋容②,玉洁冰清淑气钟③。琴瑟④早年孤旅雁,机杼⑤彻

夜伴吟蛩。梅撑老干风霜苦,兰茁孙枝⑥雨露浓。晚节愈贞神愈

健,此身不让后凋松。

①是诗作于1901 年。

②璇闺:以美玉砌就之闺门。

③淑气:温和之气。钟:积聚。

④琴瑟:琴瑟共弹,其音协和,喻和好夫妻。

⑤机杼:织布机之梭,指织布机。《木兰诗》:“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惜。”

⑥兰茁孙枝:兰,指木兰。茁,植物初长,此指嫩枝。自本而生者为子干,自子干而生者为孙枝。后因以孙枝喻孙子。

王福祺

王福祺原名汝珍,又名孝慈,字诏禄,三水芦苞镇王木湾村人。入庠,工词章。随侍其父乃棠于京师。有《日下拾余》三卷,前二卷多述晚清京中琐事,后一卷乃论文、

论诗、论书之作。

题黄花晚节图二首

秋晚芦江买棹归,征衣脱后着斑衣①。

知君进膳落颜笑,篱菊黄时蟹亦肥。若个②诗人相往还?花时携酒

意闲闲。有亲我亦能偕隐③,家在胥江王木湾。

①征衣:旅外远人所穿之衣。杜牧《秋梦》:“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斑衣: 彩衣。相传老莱子着彩衣为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赡养父母之典。

②若个:犹谁个。唐?卢照邻《行路难》:“若个游人不竞攀。”

③偕隐:共同退居不为官。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禄》。

黄德腴

黄崇照字德腴,三水芦苞镇人,晚清第一名岁贡,擅诗文书法。

题黄花晚节图

配得中央色①更匀,黄花原是我前身。

秋归栗里蟠三径②,日爱萱堂③阅九旬。

喜发孙枝娱暮景,好留祖干伴长春。

耐寒独挽乾坤气,翠柏苍松此比邻。

①中央色:即黄色,本谓土地之色。《易?坤》“天玄而地黄。”古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居中,故以黄为中央正色。

②栗里:地名,于今江西九江陶村西,晋?陶渊明曾居于此。三径:《归去来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之典,早见于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该书载: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以王莽专权,告病辞官,隐居乡里,于院中辟三径。后常以之指家园。

③萱堂:母亲、祖母之代称

潘誉征

潘誉征(次典),广东南海西樵人。年17 ,授业于朱九江先生。光绪七年(1881 ),其父斯濂督学奉天,殁于任,奔丧扶柩归,遂杜门不出。曾倡修县志,举为总纂。寻病终。

晚泊胥江口

一夜维舟处,临窗寂不眠。

繁星乱灯火,流水送歌弦。

梦岂三生证①,愁因百病牵。

由来离别苦,到此益凄然。

①三生:佛教语,又称三世,指前生、今生、来生,即过去、现在、未来。证:验证。

黄籍耽黄籍耽名家瑞,三水芦苞田低(旧名凤鸣门)人。清光绪年间筑卉芳园于村畔,擅花行之胜。能诗善画。

和何百源题卉芳园均①

趁市人归唱大堤②,橹声遥答木湾③西。

雨余风弄椒④花影,月出篱东正皎兮。

①均:古“韵”字。成公绥《啸赋》:“音均不恒”。

②唱大堤:行唱于大堤。

③木湾:王木湾,即王湾村。在三水芦苞靠近老古巷之北江堤外,因避北江洪水,举村而迁,今仅余废址。

④椒:香木树。

陆玮廷

陆玮廷,三水芦苞人。

游西樵山云泉仙馆①

东行已遍复樵西,迹着名山粤岭齐。

峭壁泉流成曲水,疏林草影障前溪。

云封空寺钟犹澈,鹤唳横江翅渐低。

闲看池鱼游泳乐,适逢羽客② 漫留题。

①此诗墨题于广东西樵山云泉仙馆倚红阁门头内墙,落款为“壬寅季夏胥江陆玮廷”。

②羽客:道士。唐?宋之问《送司马道士游天台》:“羽客笙歌此地违,离筵数处

白云飞。”

倪鸿倪鸿(耘劬),广西临桂人。

夜泊胥江

柔橹一声下,胥江来泊船。

地高潮信断* ,夜静月华圆。

猿鹤峰头啸,鱼龙水底眠。

频年经此路,愁对旧山川。

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

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真是琳琅满目,俯拾即是。有的咏其色,有的赞其姿,更有的借菊言志,抒发感情,才情多歧,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一、赞美菊花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历代诗人咏吉安城诗词选

历代诗人咏吉安城诗词选 唐代(4首) 江上 唐张九龄 时自豫章还曲江,经庐陵 归去南江水,粼粼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送阎使君学道入青原 唐戎昱 闻道桃源去,尘心忽自悲。 余当从宦日,君是弃官时。 金汞封仙骨,灵津咽玉池。 受传三箓备,起坐五云随。 洞里花长发,人间鬓易衰。 他年会相访,莫试烂柯棋。 舟行早发庐陵郡郭寄滕郎中 唐许浑 楚客停桡太守知,露凝丹叶自秋悲。

蟹螯只恐相如渴,鲈鲙应防曼倩饥。风卷曙云飘角远,雨昏寒浪挂帆迟。离心更羡高斋夕,巫峡花深醉玉卮。 桃源僧舍看花 唐段成式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能南国对芳枝。 宋代(22首) 游南塔寺寂照堂 宋苏轼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境中人。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题神冈庙 宋周必大 岸断川平拔一峰,丹青剥落古灵宫。邦人岁久忘遗爱,贾客时来乞好风。仁水有情犹磬折,霜枫无数尚旗红。

冈头故址宜亭榭,城郭江山在眼中。 庐陵城筑平园 宋周必大 半亩园林数尺堂,凡花疏竹小池塘。平泉绿野休相笑,事业功名合自量。 吉州凌波亭月夜 宋王庭珪 螺浦东边雪浪生,峰头月出半轮明。扁舟欲载银蟾去,一听苍龙水底鸣。 凌波亭 宋王庭珪 轩角当南极,檐牙耸北城。 岚光浮水面,涛影摅城闉。 南塔寺 宋黄庭坚 熏炉茶鼎暂来同,寒日鸦啼柿叶风。万事尽还杯酒里,百年都在大槐中。 入青原山口 宋黄庭坚

坑路羊肠绕,稻田棋局方。 林间塔余寸,风外竹斜行。 吠客犬反走,惊人鸟坌忙。 山形与祖印,岑绝两相当。 青原山七祖塔 宋张商英 一派青原出少林,信衣到此只传心。寻常示众无人会,尽向庐陵米价寻。 喷雪泉 宋胡铨 庐峰潄玉旧传名,今见青原喷雪成。两处山川肯相下,洗除尘垢一时清。 石砻瀑布 宋谢枋得 石砻神所居,祠构峭壁下。 流泉涧中来,飞瀑石上泻。 雨晴水乐喧,月冷冰帘挂。 潄齿可解酲,濯足每宜夏。 此泉匪贪泉,饮者勿惊讶。 游静居寺

历代诗词佳句鉴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历代诗词佳句鉴赏 篇一:历代诗词名句鉴赏 历代诗词名句鉴赏 先秦时期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部分是东周时代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全是贵族作品,其中有叙事诗,祭祀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唐代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字伯施。借咏蝉寄意,比喻品德高洁的人,即使没有权势地位可以凭借,他们的生命仍然能够远远播扬。 (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猛烈的大风吹过之后,弱草倒伏,唯有劲草挺立,只有这时候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时局动荡,形势危急,群小自危,唯

有忠臣英勇赴难,只有这时候才能识别出谁你是忠心耿耿的良臣,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元宵佳节,长安城里明灯错落,万家灯火,映射出灿烂的辉光,构成一幅璀璨绮丽的美丽景象,城关外河的水面上映照着两岸千千万万的灯影,犹如天上的星河,横跨在河上的桥梁,此时成了名副其实的星桥,由于开了禁,人们可以自由出入城门,因此游人往来如织,欢声笑语如歌,熙来攘往,盛况空前。 4.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描写送别惜别之情,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遥望远方,一轮明月从远远的海上升起,大地沐浴在他清冷的光辉里,我望着天上这皎皎的明月,思念远方的情人,我相信此时远方的情人,也和我的心情一样,在深深的怀念着我。张九龄他无疑是一首政治感遇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君主也在怀念自己的一种愿望,尽管诗人切切思念,孜孜不倦的追求,依然得不到君主的信任,召见,所以诗人的追求始终是渺茫的和不可企及的。 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粲诗句铿锵有力的表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

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 祖”(《中原音韵》)。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含有杏花的诗句

含有杏花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含有杏花的诗句 1、扬子澄江映晚霞,柳条垂岸一千家。主人留客江边宿,十月繁霜见杏花。——刘商《白沙宿窦常宅观妓》 2、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刘彤《临江仙》 3、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晏几道《临江仙》 4、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韩偓《寒食夜有寄》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志南《绝句》 6、曲江春半日迟迟,正是王孙怅望时。杏花落尽不归去,江上东风吹柳丝。——温庭筠《长安春晚二首》 7、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温庭筠《杨柳八首》 8、白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北晏几道《浣溪沙》 9、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李商隐《日日》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昨日朝天过紫微,醮坛风冷杏花稀。碧桃泥我传消息,何

事人间更不归。——建业卜者《题紫微观》 12、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欧阳修《田家》 13、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温庭筠《菩萨蛮》 14、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隐《日日》 15、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李商隐《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 16、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张良臣《偶题》 17、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张籍《哭孟寂》 18、和烟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连灞桥。撩乱春风耐寒令,到头赢得杏花娇。——郑谷《小桃》 19、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姚合《杏园》 20、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 21、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韩元吉《好事近》 22、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裴回。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白居易《重寻杏园》 23、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晏殊《临江仙》 24、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范成大《忆秦娥》 25、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回。——戴叔伦《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

部分古代小说诗词选辑

部分古代小说诗词选辑 《小八义》: 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碌碌几时闲?人心曲曲弯弯水,事事重重叠叠山。 今今古古多改变,贫贫富富有循环。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 茅屋草舍多苍老,山路崎岖游客少。见了些无名草,听了些禽兽叫。喜的是山色青青,乐的是绿水滔滔。 闲来河边钓,闷时把棋敲。吃一杯乐陶陶,我把愁山推倒。 百事成败总在天,机关用尽徒枉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无药可医卿相病,有钱难买子孙贤。得过一日过一日,一日清闲一日仙。 落魄家贫少旧游,柴门半掩且藏头。是风不入无情耳,惟向花前对酒瓯。 世态炎凉何必问,山歌唱罢更何求?终朝每日酩酊醉,事大如天也不愁。

夜半佳人半孤灯,半愁半想半伤情。半轮明月半边亮,半天星斗半云濛。 半倚床屏半绣枕,半掩朱扉半帘红。半双杏眼半流泪,半新半旧半红绫。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望骏马,身居宰相思王侯。 只愁衣食担劳碌,哪怕阎王就取勾。积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百岁光阴似水流,人生在世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 白蚁阵残方是幼,子规声切早回头。古来阴骘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梧桐叶落根还在,留下枝梢等来春。 金盆虽破值钱宝,份量不曾少半分。虎瘦它有雄心在,君子人贫志不贫。 惟有好事最多磨,有苦有甜离又合。世上佳人配才子,

东斗星官找嫦娥。 忠孝节义传千古,奸盗邪淫书史多。劝公总要行善事,为人修身做事和。 七星北斗叁共辰,上有日月照得真。日月如梭催人老,忙了世上多少人。 春种秋收芳草地,冬夏常青松柏林。东海年年添新水,西山日日起浮云。 汉朝有位诸葛亮,明朝有位刘伯温。河南汀州文王墓,山东曲阜圣人坟。 如今山水依然在,去了争名夺利人。明公不信郊外看,土下埋的土上人。 《剪灯新话》: 生死交情不敢亏,一抔重奠泪双垂。游魂好共放人去,莫向东风怨子规。 泉路茫茫隔死生,江湖赢得浪游名。邻家怕听妻儿哭,断尽人肠是此声。 千年田地八百亩,何必苦苦较雌雄。古今富贵知谁在?唐宋山河总是空。 去时却似来时易,无他还与有他同。若人笑我亡先业,我笑他人在梦中。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材料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材料 三(1)中队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1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关于菊花的诗句大全

关于菊花的诗句 临江仙咏菊 寂寂柳条溪畔,小园独占秋光。生来禀性傲严霜。但求枝上老,不作舞风郎。守拙毅归田里,尘心不再遑遑。东篱采菊望南冈。一从陶令后,人更爱花黄。 念奴娇咏菊 登高过了,对庭宇,满院秋容新理。落寞群芳无情绪,却是黄花香起。的砾佳姿,重蕤金钿,绰约清芬里。试簪翠鬓,惜她欲折却止。 韵致陶令相宜,春风不羡,自是孤贞耳。岁晚霜寒拂半世,何比艳俗于此!餐露临风,行吟泽畔,谁拟风流子?撼秋篱下,更看圆盏金蕊。 问菊 曹雪芹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2 咏菊(一) 已卷西风半吐香,不关冷月不关霜。 阑珊梦醒迟迟日,寂寞心仪淡淡妆。 野水篱边秋饮露,宝瓶窗下砚承芳。 芙蓉相与盟前誓,肯守寒枝莫自伤。 2 咏菊(二) 偏到西风始放香,为谁憔悴冒风霜。 月傅淡彩痕尤瘦,露浥清姿影带妆。 本以高情难入世,何曾着意为清芳。 不独菡萏参差梦,碧水凉风各自伤。 2 南腔北调寒菊 宋郑所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 晚香轩 明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2 题菊花 唐黄巣 飒讽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 卖花声 清龚自珍 近世菊花粉红骇绿,无有东篱古意,偶客秣陵,得墨菊二本,甚娟妙,小词赏之。 我住秣陵西,西鸟秋啼。也无墨客对挥犀。 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 寒菜两三畦,花不成蹊。折归灯下拌凄迷。 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杏花”古诗词选录

“杏花”古诗词选录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洄。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宋·王安石《杏花》)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宋·韩元吉《好事近》)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白□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北宋·晏几道《浣溪沙》)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北宋·秦观《画堂春》)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宋·欧阳修《田家》)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北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声韵启蒙·一东》)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宋·范成大《忆秦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唐·储光羲《钓鱼湾》)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唐·韩偓《寒食夜》) 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日日》)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洄。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嫣如景阳妃,含 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宋·王安石《杏花》)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三水历代诗词选

三水历代诗词选(芦苞篇) 宋代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宋高宗时进士孝宗时历任太常博士,福建等地知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提点刑狱等职,足迹遍广东,写下不少描写岭南风物之诗篇。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着有《诚斋集》。 过胥江镇① 桄榔叶重翠羽②鲜,木棉花暖紫霞翻。 疾雷急雨忽开霁,淡白云拂浓青山。 ①胥江镇:即今芦苞镇。芦苞地段之北江,古称胥江。胥口又名胥江口,为胥江注入芦苞涌处,即今芦苞水闸所在。诗人从广州北上办案,船经芦苞,写诗数首。 ②翠羽:喻翠色之树叶。 明发青塘芦苞① 青塘无店也无人,只有青蛙紫蚓②声。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 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 回望月台③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 ①明发:晨早启程。青塘:村名,位于三水市芦苞镇东面,近芦苞涌。宋时青塘建制属堡,芦苞涌为北江主流。 ②紫蚓:蚯蚓色紫,故名,其声嗡嗡。 ③月台:赏月之露天平台。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北江西水两相逢①,胥口波涛特地雄。 万事向侬冰与炭②,一生行役③雨和风。 急滩④欲上人声闹,近岸还移牵路⑤穷。 河伯⑥喜欢侬苦恼,并将恩怨恼天公。 ①两相逢:夏秋间,于三水汇流之西江北江每有同涨。 ②冰与炭:冰冷炭热,喻遇事之有顺有逆。 ③行役:因公务而跋涉于外。《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④滩:黄祝蕖《三水诗存》作“流”。 ⑤牵路:纤夫拉纤所走之路。 ⑥河伯:传说中之水神。《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 明代 汪广洋 汪广洋(?-1379 )字朝宗,广洋为明太祖所赐。江苏高邮人,元至正进士。历官江西、陕西、广东参政、右丞相。精通经史,善篆隶,工诗。着有《凤池吟稿》。 玉镜台① 海上安期②去不回,石门③花落又花开。 几时相约骑黄鹤④,烂醉秋风玉镜台? ①玉镜台:《晋书?陶侃传》载:广州刺史陶侃之旧同僚温峤南访,曾捐资于胥江筑玉镜台。故址于今芦苞街之北,北江大堤之外。相传台上有大石镜,光可照人。 ②安期:即安期生,秦代方士,卖药海上,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曾与语三日夜。安去后留书曰:“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下。”后始皇遣人入海,求之不可得。 ③石门:似指于今广州西北、南海市属之石门 ④黄鹤:传说费文忻得道成仙,每乘黄鹤来息于黄鹤楼之地,后人为筑黄鹤楼。

中华经典诗词

中华经典诗词100篇1.?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婷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久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4.国殇(屈原)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5.木兰辞(《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下面是元稹菊花古诗 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 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 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 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 无人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 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
1/5

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 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 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 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 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 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 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 绘具象之后,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 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2/5

含有杏花的诗句150句

含有杏花的诗句150句 含有杏花的诗句150句 包含杏花的诗句精选(一): 1、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曹组《小重山》 2、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唐-薛能《杏花》 3、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4、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唐-郑谷《杏花》 5、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

仙》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宋-韩元吉《好事近》 8、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9、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10、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11、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12、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唐-吴融《杏花》 13、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14、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日日》 15、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16、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

17、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18、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温庭筠《菩萨蛮》 19、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2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1、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22、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中华经典诗词作品

中华经典诗词作品 中华经典作品 1.《白湖寺后溪宿云门》 年代: 唐作者: 常建 落日山水清,乱流鸣。 旧蒲雨抽节,新花水对窗。 溪中日已没,归鸟多为双。 杉松引直路,出谷临前湖。 洲渚晚色静,又观花与蒲。 入溪复登岭,草浅寒流速。 圆月明高峰,春山因独宿。 松阴澄初夜,曙色分远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陆。 乱花覆东郭,碧气销长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归寸心。 前王程促,却恋云门深。 毕景有余兴,到家弹玉琴。 2.《听邻人琵琶》 年代: 唐作者: 陈叔达 本是龙门桐,因妍入汉宫。 香缘罗袖里,声逐朱弦中。 虽有相思韵,将入塞同。 关山临却月,花蕊散回风。 为将金谷引,添令曲未终。

3.《三月晦日晚闻鸟声》 年代: 唐作者: 晚来林鸟语殷勤,似惜风光说向人。遣脱破袍劳报暖,催沽美酒敢辞贫? 声声劝醉应须醉,一岁唯残半日春。 4.《野老》 年代: 唐作者: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5.《蔷薇》 年代: 唐作者: 储光 袅袅长数寻,青青不作林。 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春日迟迟欲将半,庭影离离正堪玩。枝上莺娇不畏人,叶底飞自相乱。秦家女儿爱芳菲,画眉相伴采。 高处红须欲就手,低边绿刺已牵衣。蒲萄架上朝光满,杨柳园中暝鸟飞。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 6.《绿华歌》 年代: 唐作者: 韦应物 有一人兮升紫,书名玉兮绿华。

仙容矫矫兮杂瑶,轻衣重重兮蒙绛纱。 云雨愁思兮望淮海,鼓吹萧条兮驾龙车。世淫浊兮不可降,胡不来兮玉斧家。 7.《宋少府东溪泛舟》 年代: 唐作者: 李颀 登岸还入舟,水禽惊笑语。 晚叶低众色,湿云带残暑。 落日乘醉归,溪流复几许。 8.《杂诗》 年代: 唐作者: 独孤及 百花结成子,春物舍我去。 流年惜不得,独坐空闺暮。 心自有所待,甘为物华误。 未必千黄金,买得一人顾。 9.《长安书怀》 年代: 唐作者: 马戴 歧路今如此,还堪恸哭频。 关中成久客,海上老诸亲。 谷口田应废,乡山草又春。 年年销壮志,空作献书人。 10.《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年代: 宋作者: 张先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 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堂水阔舟难渡。

菊花古诗词集锦

菊花古诗词集锦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兰确铭》晋王淑之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菊》晋鲍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 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 金盖复牙半,何为心独愁。 《菊》晋袁松 灵菊值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咏菊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夕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云安九日》唐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清香酒暂随。 《菊》唐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菊》唐黄巢(三首) (一) 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一季寒姿难妩媚,半篱瘦骨太苍凉。拈来漉酒调诗韵,插罢临风怨夕阳。何必索居标别格,也和泥土共枯黄。 (二) 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三) 秋来不与百花妍,瘦尽清寒入楚天。雨润流香茶外饮,霜裁彻骨酒中眠。何须妩媚争如意,只教孤标任可怜。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九日与陆羽饮茶》唐释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描写杏花的诗句大全

描写杏花的诗句大全 1、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宋晏殊《临江仙》 2、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宋·韩元吉《好事近》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宋·刘彤《临江仙》 5、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宋·张良臣《偶题》 6、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憔悴去。零落不堪。——唐·杜牧《杏园》 7、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唐·韩偓《寒食夜》 8、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温庭筠《菩萨蛮》 9、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1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绝句》 11、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12、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曹组《小重山》 13、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 14、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日日》 15、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16、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17、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18、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19、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20、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2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22、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2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4、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25、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唐·吴融《杏花》 26、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27、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唐·郑谷《杏花》 2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9、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宋·欧阳修《田家》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历代诗词名家名作概说

历代诗词名家名作概说 王明政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从产生之初到当代,出现了无数精品。相传,华夏人文初祖伏羲氏作过反映渔猎生活的《网罟歌》,稍后有《伊耆氏蜡词》、黄帝的《弹歌》、尧时的《接壤歌》以及夏初的《塗山歌》、《夏人歌》。这些混沌初开的中国诗歌由劳动的孕育而产生.属最初的优秀口头文学。后来文字的记载是否可靠,与原诗是否相符,都难以考证了,但大体有较高可信度。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卜辞中记载了有原版文字可考的最古老的诗歌.如《癸卯卜》、 《易经》“屯”卦六二爻爻辞, 还有未被收入《诗经》的《子文歌》等。 在公元前六世纪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件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诗经》计使用了2950个汉语单字。以四言为主。按题材分为南、风、雅、颂;按作法分为赋、比、兴。计收诗歌305篇。相传为孔子删定,其精华为十五《国风》。如《周南·关雎》、《周南·桃夭》、《召南·行露》,《卫风·氓》,《魏风·伐檀》,《秦风·无衣》,《豳风·七月》等篇。此外,《小雅·采薇》,《大雅·生民》,《周颂·载芟》,《商颂·玄鸟》等也很著名。《诗经》的好多篇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里程碑。它由楚地民歌发展而来。如《越人歌》、《孺子歌》等,都是《楚辞》的先声。“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句式多变,气势恢弘。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把当时流传在民间的南音加以发扬光大,对十一篇民间祭歌——《九歌》进行加工。使之个性化,变为文人楚辞。他的《离骚》、《九章》等成就

辉煌。这位光耀古今的诗人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专业创作的开山祖,是世界文化名人。其后的《楚辞》作家有景差唐勒、宋玉诸人。战国时代,荀况的《成相词》也属于先秦诗歌的一类。 短暂的秦王朝禁锢文化,诗歌为一片空白。仅见荆轲《易水歌》,还有李斯的六篇半刻石铭文也勉强可看着诗歌。秦末汉初西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慷慨悲壮、汉高主刘邦的《大风歌》粗犷豪迈,皆是楚辞流裔。 到汉代,乐府诗问世,则形成了诗经以后的又一创作高潮。乐府官署的采风者们当时采诗二百多首,保存至今的还有四十多首,俗称“三大乐府”,即《房中歌》、《郊祀歌》、《铙歌》。实际上,这三大乐府仅是汉以来十大类乐府里,郊庙歌辞和鼓吹曲辞两类中的一些部分。乐府中更有价值的是其中的《相和歌辞》,它是乐府的精粹,多为各地民歌。此外,还有《清商曲辞》、《杂曲歌词》和文人加工或再创作的诗歌,也都清新可读。这些诗歌大多以五言为主,间以三言、杂言。汉乐府以现实主义笔调、悲壮苍凉的风格展示了深广的社会生活,打着深深的时代印记.推动了文人五言诗歌的定体定型。如《乐府》中《天马徕》、《上邪》、《公无渡河》、《平陵东》、《江南》、《陌上桑》、《长歌行》、《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都是上乘佳作。 汉代,文人诗作开始兴盛。汉景帝时,韦孟作四言《讽谏诗》近五百字,也许是最初的文人四言诗。汉武帝曾作《瓠子歌》、《秋风辞》,可以说是继屈原《国殇》后再开七言之先河。又传辞赋家司马相如作琴曲《凤求凰》李陵作《别歌》,汉成帝时班婕妤曾作《怨歌行》,可惜均无有力的佐证。东汉班固的《咏史》是可以确认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诗。科学家辞赋家张衡的《四愁诗》秉《楚辞》遗风,以美人为君子,复沓铺陈,句式整齐。是可以确认的最早的七言诗。始见于《昭

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

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 篇一:中华经典文诵读指定篇目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指定篇目(大学卷) 诗 1 关雎《诗经》 2 蒹葭《诗经》 3 九歌·山鬼屈原 4 九歌·国殇屈原 5 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 6 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7 步出夏门行曹操 8 短歌行曹操 9 燕歌行曹丕 10 白马篇曹植 11 咏史(其二)左思 12 饮酒(其五)陶潜 13 杂诗(其一)陶潜 14 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15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眺 16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8 山居秋暝王维 19 将进酒李白 2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21 行路难李白 22 燕歌行高适 23 望岳杜甫 24 登高杜甫 2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6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27 无题李商隐 28 无题李商隐 29 商山早行温庭筠 30 山田小梅林逋 31 书愤陆游 32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俄战争地图秋瑾 33 自嘲鲁迅 34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35再别康桥徐志摩 36 我为少男少女们唱歌何其芳 37 我爱这土地艾青 38 乡愁余光中 1 39 致橡树舒婷词曲

1 菩萨蛮韦庄 2 踏鹊枝冯延巳 3 虞美人李煜 4 浪淘沙李煜 5 渔家傲范仲淹 6 雨霖铃柳永 7 蝶恋花柳永 8 天仙子张先 9 浣溪沙晏殊 10 蝶恋花晏殊 11 蝶恋花欧阳修 12 鹧鸪天晏几道 13 水调歌头苏轼 1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5 鹊桥仙秦观 16 青玉案贺铸 17 苏幕遮周邦彦 18 醉花阴李清照 19 声声慢李清照 20 满江红岳飞 21 卜算子· 咏梅陆游 22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23 摸鱼儿辛弃疾 2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25 长亭送别王实甫 26 满江红秋瑾赋 1 归田赋张衡 2 登楼赋王粲 3 洛神赋(节选)曹植 4 阿房宫赋杜牧 5 前赤壁赋苏轼散文 1 大学(节选)《礼记》 2 曹刿论战《左传》 3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4 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 5 老子(节选) 6 学而(节选)《论语》 7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8 逍遥游(节选)《庄子》 2 9 劝学(节选)《荀子》 10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1 前出师表诸葛亮 12 陈情表李密 13 兰亭集序王羲之 14 归去来兮辞陶潜 15 滕王阁序王勃 16 师说韩愈 17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8岳阳楼记范仲淹 19 醉翁亭记欧阳修 20 爱莲 说周敦颐 21 黄生借书说袁枚 22 野草题辞 柳宗元 3 篇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中华历代咏渔竹枝词欣赏

中华历代咏渔竹枝词欣赏 《竹枝词》即《竹枝》,系乐府《近代曲》名,是我国绚丽多彩的古典诗歌中的一簇奇葩。源于广泛流传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沿江一带的民歌,语言通俗自然,音调轻快柔和,间有哀怨之作,形式都是七言绝句。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成为这一诗体公认的奠基人。此后,历代写《竹枝词》的诗人很多。现将从各地搜集的有关渔文化《竹枝词》选出151首、编为17篇,供诗词爱好者欣赏。 [生涯篇]自少生涯寄水中 [清]王奇章:齐昌竹枝词 侬家住在大桥东,自小生涯寄水中。 愿妾摇船郎撒网,得鱼沽酒醉江枫。 选自《齐昌竹枝词》 [清]陈大基:东莞竹枝词 自少生涯海月边,不知朝市不知年。 不愿我郎做官去,愿郎撒网我摇船。

[清]王佃:桐江棹歌 娇小吴娃犹髻年,轻衫窄袖舵楼边。 抢风打桨生来惯,侬是严州九姓船。 [注释]髻(ji):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各种形状的头发。九姓船:旧时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九姓渔户之船,常泊于严州(今浙江建德市)滩头。 选自《中国历代咏渔诗词三百首》 [清]王鸣盛:太湖渔船竹枝 斜风细雨作生涯,渔妇渔师共一家。 娇小可怜十三女,玉鲈青鲫便能叉。 选自《西庄始存稿》 [清]查慎行:珠江棹歌词 一生活计水边多,不唱樵歌唱棹歌。 疍子裹头长泛宅,珠娘赤脚自凌波。 [注释] 疍(dan)子:即疍民。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

[耕海篇]万顷沧波海作田 [清]郭钟岳瓯江竹枝词 不讨崖头整钓船,收风欢喜得鱼鲜。 朝朝暮暮潮头弄,万顷沧波海作田。 选自《瓯江竹枝词》[清]李长荣珠江竹枝词 腥风冉冉散江烟,水母捞归二百船。 疍户自来天负郭,只将沧海作桑田。 [注释] 疍(dan)户:见前。 选自《岭南竹枝词选》[清]徐镛山前竹枝词 爱尝蜃蛤每垂涎,嫩剥蛏儿味更鲜。 广种海边赢种稻,何须沧海变桑田。 [注释] 蜃(shen)蛤:大蛤蜊。 选自《山前竹枝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