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研究_王丰

大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研究_王丰
大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研究_王丰

D OI :10.3876/j .issn .1000-1980.2010.04.023

收稿日期:2009-11-18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A01A24)作者简介:王丰(1981—),男,河南周口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抽水蓄能及新能源技术研究.E -mail :wfnj3089@https://www.360docs.net/doc/384888234.html,

大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研究

王 丰1,刘德有1,曾利华1,陈守伦1,陈星莺

2

(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2.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8)摘要:采用较完善的风机优化布置计算数学模型,研究了单一风向风况下的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

的一般性规律,给出了风机布置排数和风机间距的合理取值范围:风电场区域无限制以及风电场沿

盛行风向上尺寸较小时,风机横向间距应为2D 0~3D 0(D 0为风轮直径),纵向间距应大于15D 0;风

电场沿盛行风向上尺寸较大时,可考虑布置3排以上风机,风机纵向间距应为15D 0~20D 0,风机横

向间距应为3D 0~5D 0;风机优化布置一般可不考虑风速大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均匀对称

风况、1个主导风向风况和多个主导风向风况下的风机最优布置规律,得出了风机最优布置形式与

风况特征的规律性基本一致,且风况越复杂,风机最优布置的规律性越弱的结论.

关键词:风电场;风机;布置排数;风机间距

中图分类号:TK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980(2010)04-0472-07

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是风电场规划中的关键环节,其布置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风电场的发电量以及风电场的经济性水平.在风电场区域边界以及该区域风资源确定的情况下,如风机布置数量太少,将会降低该区域风资源的利用率;但如风机布置数量太多、风机间距太小,则会由于风机尾流的影响而降低各单台风机

的发电效益,从而降低整个风电场开发的经济性[1-3].因此,考虑风机布置数量在内的风机最优布置方案是风

电场规划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最初的研究中,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理论基本属于经验性结论,布置方式也基本为规则性的行列布置.如Patel [4]

提出:风机布置的最优距离为在盛行风向上风机间隔8D 0~12D 0(D 0为风轮直径),在垂直于盛行风向上风机间隔1.5D 0~3D 0.而王承煦等[5]指出:在盛行风向上要求风机间隔5D 0~9D 0,在垂直于盛行风向上要求风机间隔3D 0~5D 0.这些基于经验判断给出的风机布置间隔距离,在一定程度和特定阶段指导了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的探索研究和工程应用.Ammara 等[6]曾据此构建了一个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在保证相同发电量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风力发电机组的总占用土地面积.

实际上,不同风电场和风机类型的风机最优间隔距离是不相同的,上述经验成果只能在一定条件范围内作为风机优化布置设计的参考.为此,许多学者针对不同风况、不同区域边界的特定风电场进行了风机最优布置的更精确的计算研究.Mosetti 等[7]首先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风机优化布置计算方法,把风电场总投资成本、发电效益作为优化变量,用两者的比值作为目标参数,评价不同风机布置方案优劣.该计算方法采用穷举法对不同风机布置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最终确定相对优化的风机布置方案,摆脱了风机经验布置间距的限制,可以获得更科学、合理的结果.Grady 等[8]在Mosetti 等[7]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研究了风机优化布置问题,并结合理论分析,对风机优化布置形式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校核,得到了更好的结果.Mar midis 等[9]采用Monte -Carlo 方法对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研究该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Mosetti 等[7-9]的研究虽提出了若干创新性的计算方法和模型,研究成果也为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的研究和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其中所采用的风机优化布置计算模型还不完善,更未对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的一般性规律进行系统的探讨分析和论证研究.

第38卷第4期

2010年7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38No .4Jul .2010

本文以风电场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维非线性尾流扩张模型、基于动能衰减原理的尾流叠加模型、协调发电量与成本的风电场效益评价模型、考虑不同风机台数的发电量与成本之比的增量装机评价模型以及遗传算法[10]进行优化计算求解,研究了单风向风况和各典型风况下的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的一般性规律以及有关因素的影响关系.

1 单一风向风况下的风机最优布置规律

单一风向风况下的风机最优布置规律是复杂风况下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首先从风机最优布置间距、风速对风机最优布置间距的影响以及复杂边界风电场的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等方面入手研究单一风向风况下的风机最优布置规律.

1.1 风机的最优布置间距

风机布置间距(中心点间距)包括垂直于盛行风方向的横向间距和盛行风方向的纵向间距.前人基于经验的研究结论是:风机的最小横向间距范围为2D 0~5D 0,最小纵向间距范围为5D 0~12D 0[4-5]

.实际上,风电场风机的横向、纵向间距应该按“在盛行风向上,上游风机尾流对下游其他风机出力无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原则确定.即对于不同的风电场,其最优风机间距是不同的,应根据风场区域形状及尺寸、风机类型等因素经综合优化设计计算后确定.但目前常用的上述风机间距取值范围所依据的主要是半经验性的风机优化布置数学模型,特别是其风机尾流模型存在较大的简化误差,故不能满足当今大型风电场的风机优化布置设计需要.

对于风电场区域无限制的情况,风机的最优纵向间距可按“上游风机尾流风速恢复至90%”的原则确定.即确定风机的最优纵向间距首先应研究确定风机尾流风速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一维非线性尾流模型计算时,风机的轴向推力系数对风机尾流风速影响最大,其他参数如地表粗糙度、风机轮毂安装高程等影响较小,而由文献[11]可知,设计良好的叶片在其运行范围内大部分轴向诱导系数值一般为0.33左右,则可估算得到相应的推力系数为0.88左右,因此,可采用推力系数0.88求得对应的风机尾流风速与风机下游距离的关系曲线,如图1(a )所示.图中U 0为风机上游风速,x 为风机后沿轴向的距离.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关系曲线受风轮直径D 0的影响很小.由图1(a )可知,风机的最优纵向间距约为15D 0.当风机采用排列状方式布置时,设首排风机出力为对应风电场自由风速下的最大出力,则在单一风向下不考虑横向风机之间的尾流影响和风机轴向推力系数的变化时,第2排风机的相对出力为72.9%,第3排风机的相对出力为53.1%.以此类推可知,当风场布置3排或3排以上风机时,后排风机出力受前排风机的影响很大,因此后排风机的纵向间距应适当增大

.图1 风机尾流风速U 及尾流影响直径y 的变化曲线

Fig .1 Variation of relative wake flow and wake diameter of wind turbines

关于风机的最优横向间距,可按“上游风机尾流对其他列的风机出力无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原则选取.即确定风机的最优横向间距首先应研究确定风机尾流影响区域的变化规律,如图1(b )所示.由图1(b )可知,风机尾流影响范围(即影响区域直径)随着下游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当风场布置2排风机时,风机最小横向间距应为2.5D 0;风场布置3排风机时,风机最小横向间距应为3D 0;随着风机布置排数的增多,风机的最小横向间距也应适当增大.

对于风电场区域确定的情况,受风场尺寸以及风电场开发经济性等因素的限制,风机最优布置间距一般需根据风场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例如,设某风电场尺寸为2000m ×2000m ,风机轮毂中心高程H 0=60m ,转轮直径D 0=40m ,推力系数C T =0.88,地面平均粗糙度Z 0=0.3m ,风机额定风速13m /s ,风机功率曲线按473

第4期王 丰,等 大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研究

P =0.3u i 3描述,u i 为第i 台风机的工作风速;风电场自由风速恒定为12m /s ,0°方向来风,网格按照迎风方

向划分为15×15,则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其风机出力、成本及适应值曲线如图3所示

.

图2 风机布置方案

Fig .2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wind turbines

图3 风机总出力P 、成本C 及适应值曲线Fig .3 Output power ,cost and fitness of wind turbines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单一风向风况的风电场,风机最

优布置方式可为并行排状形式,风机最优排数可由风电场风机适应值

曲线决定;随着风机数量的增加,对应最优布置方案的适应值参数随

之改变,其总体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均存在一个极小值.对于上述算

例,当风机布置少于3排时,其适应值较大,经济性较差;当风机布置

为3排时,即风机数量为30~45台时,其适应值较小且变化不大,此时

的风机最小纵向间距约为20D 0;当风机布置为4排时,其适应值迅速

增大,即风电场的经济性明显降低,此时的风机最小纵向间距约为

10D 0.

对于上述算例,当其他参数不变时,改变该风电场区域沿盛行风

方向上的纵向尺寸,可以计算得到其风机最优布置排数等参数,如表1

所示.由表1可见:当风电场沿盛行风方向上的尺寸较小时(小于

20D 0),沿盛行风方向上应布置1~2排风机,风机的纵向间距在允许

范围内应取最大值,而横向间距应为2D 0~3D 0;当风电场沿盛行风方

向上的尺寸较大时(>20D 0),沿盛行风方向上可考虑布置3排或更多

排风机,此时,风机的最优纵向间距为15D 0~20D 0,最优横向间距为

3D 0~5D 0.

表1 风机最优布置排数计算结果

Ta ble 1 C alculated results of optimal placement rows of wind turbines

风场纵向尺寸L

计算最优布置排数建议布置排数建议风机纵向间距建议风机横向间距L ≤12D 0

11≥2.0D 012D 0

21~2最大可能值≥2.5D 020D 0

32~310D 0~15D 0≥3.0D 0L >55D 04>315D 0~20D 03D 0~5D 01.2 风速对风机最优布置间距的影响

风电场自由风速变化时,风机的出力及尾流风速随之变化,风机最优布置也可能发生改变.对于区域无限制的风场,其最优布置间距根据尾流风速恢复系数确定,与风速大小无关;对于区域确定的风场,在风机排数一定的情况下,风速大小对风机最优布置间距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假设沿盛行风方向上,风场中分别布置3台、4台风机,如图4所示,并设图4(a )中的L 1+L 2=2000m ,图4(b )中的L 1+L 2+L 3=3000m ,其余参数同前述算例.

在风机台数一定的情况下,以风机总出力最大为目标,把自由风速U 1作为变量,经优化设计计算可得到风机布置位置以及风场风机总出力,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当沿盛行风方向上布置3台、4台风机时,其最优布置位置在一定的风速范围内是不变的.

474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

图4 风机布置

Fig .4 Placement of wind

turbines

图5 不同上游风速下风机最优布置间距L 与风机总出力P 曲线

Fig .5 Relationship between o ptimal spacing of wind turbines and output power under different upstream wind speeds

最优布置位置的突变条件是:随着自由风速的增大,中间风机出力增大至额定出力时,为满足风电场风机总出力最大,中间风机最优位置会逐渐向上游风机靠近;当风场自由风速足够大、风机均达到额定出力时,风机的最优布置位置会出现多值的优化计算结果.

一般来说,由于风机年利用小时数相对较低,风场自由风速大多是在额定风速附近或小于额定风速.因此,在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时,只需参照图5中的第1段直线即可.也就是说,在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计算时一般不需考虑风速大小变化的影响.

1.3 复杂边界风电场的风机最优布置规律

风电场的开发可能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如用地限制、地形限制以及建筑物限制等,使得实际风电场的区域边界形状各不相同,这对风机最优布置方案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除上述方形风场外,对于梯形、圆形以及不规则形状的风电场,其风机优化布置的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其中,对于不同形状的风电场,本文通过在风场内限制某些区域不允许布置风机的方式实现,在图6中,不允许布置风机的网格点以“×”号表示

.

图6 单一风向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方案

Fig .6 Optimal configurations of wind farms under single wind direction condition

由图6可见,对于梯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的风电场,由于风机布置位置受风场边界制约,最优布置方案与方形风电场略有差异,但其最优布置方案所体现的风机布置规律与方形风电场基本一致,即本文上述给出的风机最优布置规律也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风电场.

2 其他典型风况下的风机最优布置规律

风电场最优风机布置与风况密切相关.典型风况中,除单一风向外,还包括均匀对称风向风况、1个主导风向风况和多个主导风向风况,其风玫瑰图如图7所示.

475第4期王 丰,等 大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研究

图7 典型风况的风玫瑰图

Fig .7 Wind roses of typical wind conditions

2.1 均匀对称风向情况

在某些特殊地区,如草原、沙漠等平坦区域,全年各个方向的来风以及概率均相等或相差不大,其风况主要体现为均匀对称风向.此时,上述算例的风机优化布置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

.

图8 均匀风向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方案

Fig .8 Optimal configurations of wind farms under uniform wind direction condition

对于均匀对称风向风况,不同形状风电场中风机最优布置的规律性较强,基本表现为沿风场区域边缘对称布置的形式.当风机数量较多时,除边缘风机外,其余风机布置在风场中央区域.

2.2 1个主导风向情况

根据实际风场的风能资源情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如四类风资源区),多数风电场的风况是1个主导风向风况.对于这种情况的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计算结果如图9所示

.

图9 1个主导风向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方案

Fig .9 Optimal configurations o f wind farms under single wind direction do minated condition

对于1个主导风向的风电场,其风机最优布置规律主要体现在:主导风向概率越大,风机最优布置方案越接近于对应该主导风向的风机最优布置形式,且沿主导风向的风机间距基本满足本文上述给出的风机最小间距的要求.对于这类风电场,在风机优化布置时,一般可先按单风向风况进行排布设计,然后根据主导风向的风能密度概率函数进行局部调整,最终确定风机最优布置方案.

2.3 多个主导风向情况

当地形比较复杂时,风电场可能由于地形以及障碍物等的影响,存在多个主导风向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的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计算结果如图10所示.

476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

图10 多个主导风向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方案

Fig .10 Optimal configurations of wind farm s under multiple wind direction dominated conditio n

对于存在多个主导风向的风电场,风况情况比较复杂,其风机最优布置规律性较弱.因此,对于这类风电场的风机最优布置设计,一般应通过详细的优化计算确定.

3 结 论

a .在风电场区域无限制的情况下,风机的横向间距应为2D 0~3D 0,纵向间距应大于15D 0;当风机布置的排列数增加时,应逐步适当增大后排风机的纵横间距.

b .对于风电场区域确定的情况,单一风向风况下,风机最优布置方式一般为并行排列状形式.当风场区域在盛行风向上的尺寸较小(<20D 0)时,沿盛行风向一般布置1~2排风机,风机的最优纵向间距即为其可能的最大值,风机的横向间距应为2D 0~3D 0;当风场区域在盛行风向上的尺寸较大(>20D 0)时,风机沿盛行风向可考虑布置3排或3排以上,此时,风机纵向间距应为15D 0~20D 0,风机横向间距应为3D 0~5D 0.

c .在实际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时,一般可不考虑风速大小变化的影响.

d .针对不同风况、不同边界形状的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体现出的规律性有所不同.均匀对称风况下,风机最优布置沿风电场边缘对称分布;单一主导风向风况下,风机最优布置为对应主导风向下的风机最优布置形式与其他非主导风向下的风机优化布置形式的组合,且主导风向的概率越大,最优布置方案越接近于该主导风向下的风机最优布置方案;对于多个主导风向风况,风机最优布置的规律性较弱,其最优布置方案一般应通过详细的优化计算确定.

参考文献:

[1]FRANDSE N S ,BARTHELMIE R ,PRYOR S ,et al .Analytical modelling of wind speed deficit in large offs hore wind farms [J ].Wind

Energy ,2006,9(1/2):39-53.

[2]CHRISTIANSEN M B ,HASAGER C B .Wake effects of large offshore wind farms identified from satellite SAR [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 ment ,2005,98(2/3):251-268.

[3]VER MEER L J ,SORENSEN J N ,CRE SPO A .Wind turbine wake aerodynamics [J ].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 ,2003,39:467-510.

[4]PATEL M R .Wind and power solar systems [M ].Boca Raton :CRC Press ,1999.

[5]王承煦,张源.风力发电[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31.

[6]AMMARA I ,LECLERC C ,MASSON C .A viscous three -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actuator -dis k method for the aerodynamic analysis of

wind farms [J ].J Sol Energy Eng ,2002,124(4):345-356.

[7]MOSETTI G ,POLONI C ,DIVIACCO B .Optimization of wind turbine positioning in large wind farms by means of a genetic algorith m [J ].

J Wind En g Ind Aerodyn ,1994,51(1):105-106.

[8]G R ADY S A ,HUSSAINI M Y ,ABDULLAH M M .Placement of wind turbine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J ].Renewable Energy ,2005,30

(2):259-270.

[9]MAR MIDIS G ,LAZAROU S ,PYRGIOTI E .Optimal placement of wind turbines in a wind park usin 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J ].

Renewable Energy ,2008,33(7):1455-1460.

[10]王丰.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风机优化布置研究[D ].南京:河海大学,2009.

[11]B URTON T ,SHARPE D ,JENKINS N ,et al .Wind energy handbook [M ].England :John Wiley &Sons ,2001:68.477

第4期王 丰,等 大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研究

478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Characteristics of optimal placement of wind turbines in large scale wind farms

WA NG Feng1,LIU De-you1,ZENG Li-hua1,CHEN Shou-lun1,CHEN Xing-ying2

(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 y and Hydropower Enginee ring,H o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

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W ate r Resourc es Efficie nt Utilization and Engine ering Safety,

Hohai Unive rsity,Nanjing210098,China)

A 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timal placement of wind tur bines under single wind direction condition were studied by use of the mature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wind turbines.The rational values of rows and spacings of wind turbines were pr oposed.For the wind far ms with unlimited area and small size in the windward direction,the optimal spacing should be lar ger than2-3times the rotor diameter in the crosswind direction and15times the rotor diameter in the windward direction.For the wind farms with large size in the windward direction,more than3rows of wind turbines should be placed,the optimal spacing should be larger than3-5times the rotor diameter in the crosswind direction and15-20times thee r otor diameter in the windward direction,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wind speed on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wind turbines might be ignored.On such a basi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timal placement of wind turbines under conditions of uniform wind direction,single wind direction dominated and two wind direction dominated were studied.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wind turbines agre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c onditions.Besides,the more complex the wind conditions,the weak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wind turbines.

Key words:wind farm;wind turbine;optimal placement;wind turbine spacing

·简讯·

河海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及

调控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2010年6月20日,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了由河海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及调控模式创新与应用”成果鉴定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教授担任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基于水稻生理生态调控机制的水分调控指标和水稻灌区综合节水调控模式及其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的主要创新点有:揭示了水稻控制灌溉节水高产的生理生态机制,提出了水分调控阈值;改进了水稻需水量计算模型及水稻生理生长模型,提高了模型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适用性和精度,实现了气孔蒸腾光合耦合模拟、根系结构与功能模拟等功能;建立了稻田灌排控污减排技术指标与模式,增强了水稻节水灌溉的生态经济效应;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区域的水稻灌区综合节水调控模式,并在江苏、黑龙江和宁夏等地较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1996年以来,以彭世彰教授等为主的课题组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围绕“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及调控模式”,从水分调控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水稻需水过程、稻田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等方面,开展了长期深入的试验研究,建立了水稻水肥调控技术指标体系,形成了节水高效、控污减排的水稻灌溉水肥调控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本刊编辑部供稿)

风力发电风机基础施工方案

. 一、编制依据: 1、根据图纸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 2、建设部发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国家电力公司发放《电力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4、电力建设安全规程。 5、施工组织设计书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B标段共11个风机基础,风机基础全部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垫层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15,基础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基础采用定型钢质模板,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度、平整度和整体性良好。 备机具名 TDJRE经纬12014.91 1 SETZ2水准2014.9 瑞全站3 1 2014.9

TRS-822 2014.1 5 50mm 台振捣棒4 2 2014.1 2 5 弯曲机GW40 台 2 2014.1 切割机6 GQ32 台2 2 资料. . 2014.1 1 电焊机ZXE1 台7 2 2014.1 根10

钢丝绳各种规格 2 2014.1 9 钢筋调直4-14 2 2014.2 HW-20A 10 打夯2 2014.发电30 111 2 2:工程车辆配置表退场时间数量规格机具名称序号进场时间 1 1 江铃皮卡2014.9 四驱 2 装载机5t 2014.10 2 3挖掘机1m 3 2014.11

施工流程:三、、测量放线1 根据设计蓝图及甲方提供的固定成果桩成果表进行测量放线,并在适当位置做控制点且设置保护措施,使控制桩不宜被破坏。在施工测量过程中认真审核图纸,施工测量完成并且经过公司三级检验确认无误后,请甲方及监理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查验后,进行土方开挖工作。 资料. . 2、土方工程 (1)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2)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0.3m左右,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 2.0cm。 (3)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再基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4)挖掘发现地下管线(管道、电缆、通讯)等应及时通知有关部

风电场运行人员培训计划

丁家窑项目电气运行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时间 新入场运行人员自入场起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运行与检修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在学习培训期间,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触碰设备、不得独自操作、不得独自进入变电站、以及各配变电装置区域、不得独自进入塔筒、不得独自巡检站内、站外设备等。 二、培训内容: 1.安全培训计划 序号培训内容讲课人授课时 间 课时 1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与变电所 部分) 2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 3 紧急救护法 4 消防规程 5 掌握特殊天气下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应 急预案 6 高空作业及塔筒攀登安全防护措施及注 意事项 7 常用电工工器具的使用 2、规程制度学习 序 号 培训内容讲课人授课时间课时

1 风电场管理制度 2 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 3 检修班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4 《工作票、操作票管理制度》 5 《晋能清洁能源“三讲一落实”活动 实施细则》 6 风机维护手册 7 风机6个月、1年维护内容 3、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讲课人授课时间课时序 号 1 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2 验电笔、兆欧表、万用表、红外线测 温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力矩扳手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起重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 220KV及35KV配变电装置的巡视检查 项目及检查方法 6 熟知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 7 风机发电机、齿轮箱、叶片、轮毂、 导流罩、主轴、集电环、制动系统、 联轴器、传感器、偏航系统、机舱控 制柜、塔架、机组控制柜、加热装置 各部件的技术参数、工作原理、作用 8 主变、站用变、箱变的工作原理、作 用、技术参数、检修项目、检修工艺 9 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工作原理、作 用、技术参数、检修项目、检修工艺

风电场风机安装风机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风电场一期(***工程)B标段风机设备安装 施工方案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项目部 年8月26日

****风电场一期(***工程)B标段风机设备安装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项目部 年8月26日

目录 一、编制说明及工程概 况 (1) 二、主要实物工作 量 (1) 三、吊装钢丝绳的选 择 (2) 四、安装场地布置要求及施工方 法 (4) 场地准备 (4) 机索具准备 (4) 基础环清理 (4) 作业流程、风机设备安装方法及吊装工艺参数表 (5) 4.4.1作业流程 (5) 4.4.2风机安装方法 (7) 4.4.2.1塔筒下段的安装 (7) 4.4.2.2塔筒中段的安装 (10) 4.4.2.3塔筒上段的安装 (13) 4.4.2.4机舱安装 (16) 4.4.2.5叶轮安装 (19)

五、吊装组织体 系 (21) 六、机索具 表 (22) 七、安全技术措 施 (26) 八、风机吊装竖面示意 图.............................................................. . (27) 九、附 录 (2) 7 TC1800S 450t吊车性能表 (27) TG1000E 100t吊车性能表 (27)

一、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风电场一期(***工程)B标段共有35台1500KW风力发电机组需安装。其中单件最高吊装标高设备为机舱,重量56吨,就位顶标高约72米,需选用大型吊车吊装。 本方案中对风机设备吊装选用的主吊吊车为Demag TC1800S型450t汽车式起重机,溜尾吊车选用Tadano TG1000E型100t汽车式起重机。 为了规范风力发电机组的吊、安装施工,保证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方案。其中涉及的工程内容为: 35个风机设备在各个机位的吊、安装 部分无法在现场存放的风机设备的现场倒运(具体需倒运部分设备可参见风机 设备卸车方案) Demag TC1800S汽车吊的转场移位 Tadano TG1000E汽车吊的转场移位 编制依据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91-2004)》。 《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2000 《起重工操作规程》SYB4112-80 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风机安装手册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GB/T 19073-2003)》。 《风力发电机组塔架(GB/T 19072-2003)》。 《风力发电机组异步发电机(GB/T ~2-2003)》。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建设安全管理规程》 起重机械施工管理程序S508(A0) 现场平面布置图 Demag TC1800S起重机吊装性能表 Tadano TG1000E起重机吊装性能表 二、主要实物工作量

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数学模型研究

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数学模型研究 王丰, 刘德有,谭志忠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摘 要:推导建立了一种新的风电场简化风机尾流模型,给出了任意角度来风情况下的风电场风机尾流影响 区域以及尾流叠加的计算公式,建立了计入多因素的风电场成本-效益模型和增量装机效益评价模型。最后,利用算例资料,进行了给定区域风电场的风机优化布置以及不同布置方案的经济性分析和对比评价,确定了 风机最优布置数量和布置形式。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风机优化布置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地进行大型风电场的 风机布置优化计算分析。 关键词: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尾流模型;成本-效益模型;效益评价模型 1 概述 由于具有良好风能资源的区域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的宝贵资源,但风能的能流密度很低,大型风电场的占地面积相对很大,因此,如何充分、高效地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及经济、合理地减小风电场的占地面积将成为今后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1-3]。此外,对于海上风电场,国外工程经验表明,其输电线路成本约占工程总投资的20%[4,5]。因此,无论是陆上或海上的大型风电场,在满足风机设计出力的前提下,应对其风机布置进行反复的优化和经济评价分析。 对于总占地面积给定的风电场,如不考虑各风机尾流的相互影响,则其风机数量布置越多,单位容量的平均投资成本越低,经济性越好。但实际上,当风经过风机后,由于风轮吸收了部分风能,且转动的风轮会导致湍动能增大,因此风机后风速会有一定程度的突变减小,这就是所谓的风机尾流效应。尔后,在周围气流的作用下,风速会逐渐恢复,但在到达下游风机时,风速的恢复值与两风机间的距离有关。如风电场内风机布置过密,以致风经过上游风机后的风速来不及恢复而导致下游风机的工作风速过低,则将造成下游风机出力大大减小甚至为零,此时,风电场的单位电量效益较小、单位出力投资成本较大,经济性较差。反之,如风电场内风机布置过疏,风机总装机容量过小,则其单位容量的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均较高,经济性也较差。因此,根据风电场场址处的风能资源情况,在选定风机单机容量后,合理确定风机布置数量和布置形式是提高大型风电场经济性的重要设计环节。 关于风电场的风机优化布置,目前国内大多依赖国外商业软件进行工程设计,而其基本理论的学术研究还很少,主要集中在经验估算上,如文献[6]给出了风机布置的经验间距,指出:在盛行风向上风机间应相隔5~9倍风轮直径,在垂直于盛行风向上风机间应相隔3~5倍风轮直径。显然,该方法比较粗略,难以得到优化布置方案。国外一些学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文献[7,8]用遗传算法对风电场风机布置进行了优化,但其采用的风机尾流模型存在一定缺陷,给出的风电场风机成本-效益模型过于简单,且未给出风机尾流影响区域的计算方法以及增量装机效益评价模型等。 本文针对大型风电场的特点,推导建立其新的风机尾流模型、成本-效益模型和增量装机效益评价模型等,编制相应的优化计算程序,并结合算例进行给定区域风电场的风机优化布置以及不同布置方案的经济性分析和对比评价,确定风机最优布置数量和布置形式。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模型:(1)风机尾流模型;(2)风机成本-效益模型;(3)风电场增量装机效益评价模型。风机尾流效应的模拟是整个风电场发电量效益预测的基础,因此,风机尾流模型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风电场效益的估算以及风机优化布置的正确性。风电场风机成本-效益模型用于对某一选定的风机布置方案进行其与风机相关的投资成本核算,并结合尾流模型对评估周期内的发电量效益进行估算,该模型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风机布置方案的经济性评价结论。风电场增量装机效益评价模型用于对选定的不同风机布置方案的对比评价分析,并最终确定给定区域风电场的风机最优布置方案。 2.1 风机尾流模型 目前,在进行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模拟计算时,均忽略了风轮的湍流影响,而采用简化风机尾流线性扩张模型[7-9],即尾流影响边界随距离线性增大模型。此外,目前多数风机尾流模型未考虑风经过风机后的尾流影响区域直径的突然扩大,而一些考虑了该因素的尾流风速预测解析计算公式,则不能满足上游风机后风速与尾流影响区域边界的连续性。为此,本文推导了一种新的简化风机尾流模型。 如图1所示,采用控制体积法进行风轮流场分析。u0、u分别为风轮前、后距离风轮x处的风速;

风电场风机基础方案对比分析

风电场风机基础方案对比分析 摘要:通过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扩展基础与预应力锚栓梁板式基础方案施工 以及工程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经济性结论。 关键词:风机;圆台;梁板;基础 51方案分析 风机塔架基础是风电场建设的主要土建工程,作为风机塔架的基础,其承受 的荷载360°方向均有可能,其中水平风荷载和倾覆力矩较大,对地基基础的稳定 性要求比较高,风机塔架基础工程量的控制对于风电场的建设投资成本的控制尤 为重要。下面以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UP2000风力发电机组机型单机容量 为2000KW的风机(其轮毂高度为80米)为依据,根据陕西华电王渠则风场施 工情况,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扩展基础与预应力锚栓梁板式基础方案经济性进 行对比。 1.1 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型扩展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型扩展基础,基础埋深-3.2米,基础直径18米,基础台柱直径7.0米。其上部塔筒塔架与基础之间采用基础环连接,基础环需深入基础 底板一定的深度,并与基础结构要有可靠连接。 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型扩展基础外形见图1: 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型扩展基础具有以下优缺点: 1)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型扩展基础应用广泛,计算理论成熟。 2)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型扩展基础采用基础环与塔筒连接,基础在基础环 区域既有基础环,又配置了大量钢筋,强度和刚度比较大;基础环以下部分只有 钢筋,此处存在强度和刚度突变,容易引起钢筋应力集中、混凝土裂缝集中,进 而易引起基础脆性破坏和耐久性问题。 3)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型扩展基础施工时,支模比较简单,施工难度相对 较小,后期维护费用相对较小。 5.11.2 预应力锚栓梁板式基础 预应力锚栓梁板式基础埋深-3.2米,基础直径18米,基础台柱直径5.4米, 预应力锚栓梁板式基础将风力发电塔架与基础采用预应力锚栓连接。 预应力锚栓梁板式基础外形见图2: 预应力锚栓梁板式基础将风力发电塔架与基础采用预应力锚栓连接,预应力 锚栓贯穿基础整个高度直达基础底板。预应力锚栓采用高强螺栓液压张拉器对锚 栓施加准确的预拉力,使上、下锚板对钢筋混凝土施加压力。预应力锚栓组合件 均为重量较小的单件,在基础施工阶段可采用较小吊车吊装。 大功率风机基础需承受较大的弯矩,因此基础底面面积往往较大,因而悬挑 长度大,相应的根据计算及构造要求,基础高度也相应增大,所以基础的工程也 相应增加了,预应力梁板式式基础通过基础底板及梁共同作用,有效的抵抗的基 础底面上的弯矩,同时减小了基础工程量。 预应力锚栓梁板式基础受弯作用时,混凝土压应力有所释放但始终处于受压 状态,有利于基础裂缝的控制;基础柱墩中竖向钢筋不受力较小,仅需按构造配 置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的非预应力钢筋;钢筋和锚栓交叉架设,不影响相互穿插,施工比较便利。

2风电场风机运行规程(1)

×××风电场企业标准 Q/302--102--2008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规程 版本: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2008-02-25发布2008-03-01实施 ×××风电场颁布

目录 一、范围............................................................................... 3 二、引用标准........................................................................... 3 三、对设备的基本要求................................................................... 3 3.1 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要求............................................................. 3 3.2 其它要求......................................................................... 6 四、应具备的主要技术文件............................................................... 7 4.1 风电场风电机组技术档案........................................................... 7 4.2 风电场规程制度................................................................... 7 五、对运行人员的基本要求............................................................... 7 六、正常运行及维护..................................................................... 8 6.1 风电机组在投入运行前应具备的条件................................................. 8 6.2 风电机组的启动和停机............................................................. 8 6.3 风电场的运行监视............................................................... 10 6.4 风电场的定期巡检............................................................... 13 6.5 风电机组的检查维护............................................................. 14 七、异常运行和事故处理............................................................... 14 7.1 风电场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基本要求............................................... 14 7.2 风电机组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 15 7.3 风电场事故处理................................................................. 16 八、风力发电机组的试验............................................................... 31 8.1 试验目的....................................................................... 31 8.2 试验依据....................................................................... 31 8.3 试验条件....................................................................... 32 8.4 试验准备....................................................................... 32 8.5 空载性能试验................................................................... 32 8.6 液压系统试验................................................................... 33 8.7 偏航系统试验................................................................... 34 8.8 刹车系统试验................................................................... 34 8.9 安全链性能试验................................................................. 35 8.10 齿轮箱润滑系统测试............................................................ 35附录一:风机外观图................................................................... 37附录二:系统内部总图................................................................. 38附录三:机械刹车系统图............................................................... 39附录四:参数设置清单................................................................. 40附录五:液压系统..................................................................... 42

风机基础施工方案(终版)(完整版)

晋能败虎堡三期100MW风电项目风机、箱变基础工程 风机基础施工方案 西北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败虎堡风电工程项目部 2017年03月06日

批准: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编写: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3、编制依据 (1) 4、工期安排 (1) 5、职责 (1) 6、风电基础工程 (1) 6.1、基础开挖 (2) 6.1.1基础开挖作业流程 (2) 6.1.2质量控制要求 (3) 6.1.3基础开挖注意事项 (3) 6.2、垫层浇筑 (3) 6.2.1垫层浇筑作业流程 (3) 6.2.2垫层浇筑注意事项 (4) 6.3、基础环调平安装 (4) 6.3.1基础环调平安装作业流程 (4) 6.3.2基础环调平作业注意事项 (5) 6.4、钢筋制作与安装 (5) 6.4.1施工准备 (6) 6.4.2钢筋制作与安装流程 (6) 6.4.3钢筋制作与安装作业注意事项 (8) 6.4.4钢筋制安安全施工措施 (9) 6.5、模板制作安装 (9) 6.5.1模板制作 (9) 6.5.2模板安装 (9) 6.5.3模板清洗和涂料 (10) 6.5.4拆模 (10) 6.5.5拆模的安全技术措施 (10) 6.6、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 (11) 6.6.1施工作业流程 (11) 6.6.2混凝土材料 (11) 6.6.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3) 6.6.4浇筑准备 (13) 6.6.5混凝土拌和 (14) 6.6.6混凝土运输 (14) 6.6.7混凝土入仓 (14) 6.6.8混凝土浇筑 (14) 6.6.9温度控制 (16) 6.6.10混凝土养护 (16) 6.6.11缺陷处理 (27) 6.3.12风机基础混凝土的防裂措施 (27) 6.6.13砼成品保护 (28)

(完整word版)风电场生产准备管理办法

风电场生产准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电电力山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将新建风电场在基建期的生产 准备工作纳入到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实现基建向生产的平稳过渡,确保项目投产后安全稳定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指标达到国电电力公司的要求,特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本大纲适用范围:公司所属部门及风电场。 第三条风电生产准备期:从项目开工开始,到本工程最后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完成250小时试运行,进入试生产为止。 第四条生产准备包括:新建风电场应根据工程进度(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设备招标、设备监造、设备安装、单机试运、整套试运、移交生产等全过程)编制生产准备工作网络计划、建立生产组织、设定岗位及员工定岗、统筹安排员工培训、生产设施建立或完善、规章制度编制以及建立管理信息报送系统等工作。 第五条职责划分: 公司生产技术部是公司生产准备工作的归口部门,负责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管理,并指导、检查、监督、考核公司系统的生产准备工作。

人力资源部负责新(扩)建风电场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并报公司领导审批; 工程建设部负责组织工程建设、机组启动调试和机组达标投产等工作。 第六条生产技术部主任是生产准备第一负责人,应将 基建期内的生产准备作为企业生产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确保新投风场设备顺利通过达标投产及安全经济运行。 第二章风场生产组织 第七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新建风场按照国电集团人力资源标准配置,每期 4.95万千瓦容量配置正式员工14人,其中风场场长1人,技术安全专工1人,运维人员分两值各4人,共8人,检修人员 4人。以后,每增加一期增加2人。 风电场管理、运行和检修人员的配置遵照国电集团和国电电力的有关要求执行,人员配置以电气专业为主,热控和机械等专业人员为辅。 以上人员应在风场投产两个月前全部到位,风电场分步试运前完成全部生产人员定岗工作。 第三章岗位培训 第八条新建风电场的生产人员必须经过入厂教育、军训、安全教育、岗位技术培训、风电的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取得相关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

风机叶轮的设计和风电场机组布置方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 Power 毕业设计成果 姓名:XXXX 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班级:10级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一班 学号:20103501XXXX

摘要 本次课题设计的题目是“风机叶轮的设计和风电场机组布置方案”。风机叶轮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风轮扫掠面积,风轮直径,增速比等重要参数,再采用三维CAD软件绘制叶片的翼型组合成三叶片三维立体风机示意图和风电场机组布置方案的比较选择。 本次的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风轮设计的相关内容,比如:确定风轮扫掠面积、确定风轮直径、确定叶片数目、风轮转速计算、确定增速比等计算数据和翼型设计的一些相关数据计算 关键词:风力机叶片翼型坐标变换风电场机组布置方案(图) 绪论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过去200多年,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感悟到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因此,人类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清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受化石能源资源日趋枯竭、能源供应安全和保护环境等的驱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重视风能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风力发电的发展十分迅速,世界风电机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0%,2005年,中国政府对2020年的风电发展目标进行了修改,将风电装机容量由2000万千瓦增至3000万千瓦。 与此同时,我国在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及资金,充分综合利用新材料、新型电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及通信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开发建立了评估风力资源的测量及计算机模拟系统,发展了变桨距控制及失速控制的风力机设计理论,采用了新型风力机叶片材料及叶片翼型,研制出了变极、变滑差、变速恒频及低速永磁等新型发电机,开发了由微机控制的单台及多台风力发电机组成的机群的自动控制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风力发电的效率及可靠性。

风电工程风机基础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风电工程风机基础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1、土方开挖 根据风机基础的设计深度、地质情况及总土石方量,本期工程采用机械挖土方,配备相应的机械为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 (1)开挖前应要据附近的挖制点放出基坑的开挖边线,应充分考虑工作面和放坡系数,并撒灰线。 (2)在开挖时,用仪器(水平仪)随时进行监测防止超挖。并随时有人工跟班清理。在接近设计基底标高时,予留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清挖,以防机械扰动基底以下的土层,在人工跟班清槽时,必须在机械臂作业半径1.5m以外施工,以防出现安全事故。 (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基坑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5)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6)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7)设计及相关部门查验符合设计、地质等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风机基坑清理及检查 (1)基础检查处理,包括在开挖后对基础面尺寸和基础岩体质量的检查与处理。 (2)基础验收应由基础验收小组进行。基础验收小组之下,应有各有关方面的工作人员,代表验收小组进行日常的基础检查与验收工作。 (3)基础检查可分为施工单位自检、基础验收小组初检和终检三个阶段。 (4)对基础的检查处理和质量鉴定,必须以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为准则。 (5)基础面如发现新的不良地质因素,以及前期地质勘探或试验中遗留的钻孔、 3、土方回填 (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来作出回填方

风电场运行规程考试试题

风电场运行规程考试试题 姓名成绩考试时间月日 考试说明: 本次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8分) 1、变电站的设备巡视检查,一般分为、、。 2、运行人员要严格按照巡视路线及内容对设备进行检查,运行人员以、、等感官为主要检查手段,发现运行中设备的缺陷及隐患,必要时借助检测工具和仪表,仔细查看、分析、并做好记录。 3、当在寒冷和潮湿地区,停止运行一个月以上的风电机组在投运前应检查,合格后才允许启动。 4、倒闸操作三核对指核对、、。 5、电气设备的最高允许温度:油浸变压器本体℃,隔离开关接线端子℃。 6、油浸式自冷和油浸式风冷的变压器,上层油温不宜超过℃,最高不超过℃,温升最高不超过℃。 7、当进入导流罩或在机舱内操作旋转部件之前,必须先。 8、在有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风电机内或靠近风电机。风电机遭雷

击后小时内不得接近风电机。 9、新安装或检修后以及停运半个月以上的变压器,在送电前必须测定其。 10、高压验电必须戴。验电时应使用。 11、塔筒内安全钢丝绳、爬梯、工作平台、门防风挂钩应每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变压器投入运行前的检查,室外变压器停用不超过小时,室内变压器停用不超过天,没有发现有可能造成绝缘降低的原因时,可不测绝缘,但必须仔细认真检查。 13、风电机接地电阻测试一次,要考虑季节因素影响,保证不大于规定的接地电阻值。 14、正常运行的变压器,重瓦斯应投,轻瓦斯投。正常运行的变压器瓦斯保护与差动保护不得。任一保护停用,必须请示值长。 15、登塔维护检修时,不得两个人在。登塔应使用、、。 16、风电场电气设备应定期做。 17、进入风力发电机组现场周围米以内的任何人员都应戴上安全帽。 18、若机舱内某些工作必须短时开机,工作人员应远离,

大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研究_王丰

D OI :10.3876/j .issn .1000-1980.2010.04.023 收稿日期:2009-11-18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A01A24)作者简介:王丰(1981—),男,河南周口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抽水蓄能及新能源技术研究.E -mail :wfnj3089@https://www.360docs.net/doc/384888234.html, 大型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规律研究 王 丰1,刘德有1,曾利华1,陈守伦1,陈星莺 2 (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2.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8)摘要:采用较完善的风机优化布置计算数学模型,研究了单一风向风况下的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 的一般性规律,给出了风机布置排数和风机间距的合理取值范围:风电场区域无限制以及风电场沿 盛行风向上尺寸较小时,风机横向间距应为2D 0~3D 0(D 0为风轮直径),纵向间距应大于15D 0;风 电场沿盛行风向上尺寸较大时,可考虑布置3排以上风机,风机纵向间距应为15D 0~20D 0,风机横 向间距应为3D 0~5D 0;风机优化布置一般可不考虑风速大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均匀对称 风况、1个主导风向风况和多个主导风向风况下的风机最优布置规律,得出了风机最优布置形式与 风况特征的规律性基本一致,且风况越复杂,风机最优布置的规律性越弱的结论. 关键词:风电场;风机;布置排数;风机间距 中图分类号:TK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980(2010)04-0472-07 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是风电场规划中的关键环节,其布置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风电场的发电量以及风电场的经济性水平.在风电场区域边界以及该区域风资源确定的情况下,如风机布置数量太少,将会降低该区域风资源的利用率;但如风机布置数量太多、风机间距太小,则会由于风机尾流的影响而降低各单台风机 的发电效益,从而降低整个风电场开发的经济性[1-3].因此,考虑风机布置数量在内的风机最优布置方案是风 电场规划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最初的研究中,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理论基本属于经验性结论,布置方式也基本为规则性的行列布置.如Patel [4] 提出:风机布置的最优距离为在盛行风向上风机间隔8D 0~12D 0(D 0为风轮直径),在垂直于盛行风向上风机间隔1.5D 0~3D 0.而王承煦等[5]指出:在盛行风向上要求风机间隔5D 0~9D 0,在垂直于盛行风向上要求风机间隔3D 0~5D 0.这些基于经验判断给出的风机布置间隔距离,在一定程度和特定阶段指导了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的探索研究和工程应用.Ammara 等[6]曾据此构建了一个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在保证相同发电量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风力发电机组的总占用土地面积. 实际上,不同风电场和风机类型的风机最优间隔距离是不相同的,上述经验成果只能在一定条件范围内作为风机优化布置设计的参考.为此,许多学者针对不同风况、不同区域边界的特定风电场进行了风机最优布置的更精确的计算研究.Mosetti 等[7]首先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风机优化布置计算方法,把风电场总投资成本、发电效益作为优化变量,用两者的比值作为目标参数,评价不同风机布置方案优劣.该计算方法采用穷举法对不同风机布置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最终确定相对优化的风机布置方案,摆脱了风机经验布置间距的限制,可以获得更科学、合理的结果.Grady 等[8]在Mosetti 等[7]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研究了风机优化布置问题,并结合理论分析,对风机优化布置形式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校核,得到了更好的结果.Mar midis 等[9]采用Monte -Carlo 方法对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研究该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Mosetti 等[7-9]的研究虽提出了若干创新性的计算方法和模型,研究成果也为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的研究和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其中所采用的风机优化布置计算模型还不完善,更未对风电场风机最优布置的一般性规律进行系统的探讨分析和论证研究. 第38卷第4期 2010年7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38No .4Jul .2010

风机基础降水施工方案

作业指导书 工程名称:电项目(风机)工程 编号:TJ-001 作业项目名称:风机基础土方开挖及降水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风电项目部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审定:日期: 批准:日期: 出版时间版次

目录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机械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4、施工方案 5、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6、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工程概况 和润涡阳牌坊50MW风电场工程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风电机组分散布置于 牌坊镇、义门镇、涡北街道、新兴镇境内共计20台风机,本风电场工程拟安装20台浙 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单机容量为2.5MW(WD140-H140-2.5MW)风力发电机组,总装 机容量为 50MW。 涡阳牌坊风电场工程位于安徽省涡阳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中部,与豫、鲁、苏三省毗邻。风电场场区位于涡阳县城北部,距离涡阳县距离约8.0km~15km。项目场址地势平坦,场址区分布着宽度和深度不等的沟渠,为农田排涝所用,沟宽度在 2.50m~5.00m, 深度0.70m~3.00m。,机位点地面高程30.10m~32.50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之间。该场区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风电机组地下水位埋深2.10m~3.50m。 2编制依据 3机械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3.1施工机械

3.2作业工器具汇总表 3.3安全用具汇总表 3.4劳动力组织

4施工方案 4.1施工流程图 4.2定位放线及土方工程 4.2.1施工前,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必须经计量检定所检定合格,并保证在有效使用期内,方可使用。 4.2.2设计单位将风机中心定位桩交付后,使用全站仪对风机中心点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在基础东、南、西、北方向各用木桩作基础的定位桩,作为基础放线的控制点。控制点的保护,要避免车辆碰撞、碾压或震动。控制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在控制点外侧0.5m处,用脚手管或钢筋焊成方框做临时围护栏杆,并刷上显眼的红白相间的油漆标志。标高基准点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将此标高引测到控制点桩上,作为此风机的统一标高。 4.3降水施工方法 4.3.1根据实际开挖情况,如含水率过高,采用基坑周边挖导流沟明排降水。

vestas风机运行规程

1 风电场机组运行规程 1.1 风电场机组系统参数规定 1.1.1 系统说明 VESTAS V52 –850 kW是上风向变桨距调节感应式异步风力发电机,带有主动偏航, 使用OptiSpeed 技术,使叶片在任何风速下,始终处于最佳的角度,保证最优的能量输出。额定功率为850kW。 1.2 风电场机组正常运行的监视 1.2.1 电力参数运行监视 1.2.1.1 电压监视: a.定子电压。 b.电网电压。 c.总线电压。

1.2.1.2 电流监视(波动范围必须在额定值的+10%至-10%以内)。 1.2.1.3 频率监视(变化范围+2至-3Hz): a.定子频率。 b.电网频率。 c.电网和定子相差。 1.2.1.4 功率因数和功率监视。 1.2.1.5 功率: a.发电机有功功率。 b.发电机无功功率。 c.电网有功功率。 d.电网无功功率。 1.2.1.6 发电机组各部温度监视。 1.2.1.7 各风机用电动机实际运行状态和控制画面一致性的监视。 1.2.1.8 控制电源处于接通位置;控制计算机显示处于正常状态;各项保护装置均在投位置,且保护定值 均与批准设定的值相符。 1.2.2 风电场机组运行监视 1.2.2.1 风电场机组运行监视一般规定: a.值班人员每天应按时收听和记录当地天气预报,做好风电场机组安全运行的事故预想和对 策。 b.值班人员每天应定时通过主控室计算机的屏幕监视风电机组各项参数变化情况。 c.值班人员应根据计算机显示的风电机组运行参数,检查分析各项参数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 况应通过计算机屏幕对该机组进行连续监视,并根据变化情况作出必要处理。同时在运行日 志上写明原因,进行故障记录与统计。 1.2.2.2 风电场机组的定期巡视: a.值班人员应定期对风电机组、风电场测风装置、巡回检查,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并登记在缺 陷记录本上。 b.检查风电机组在运行中有无异常声响、叶片运行状态、调向系统动作是否正常,电缆有无绞 缠情况。 c.检查风电机组各部分是否漏油;液压装置的油压、油位和油温在规定范围;润滑油油压、油 位和油温在规定范围;齿轮箱油位和油温在正常范围。 d.当气候异常、机组非正常运行或新设备投入时,需要增加巡回检查内容及次数。 1.2.2.3 风电场机组运行状态监视: a.风轮和发电机的转速 b.风速和风向 c.温度 d.功率和发电量 e.加热、冷却系统

关于风电场风机排布距离和列阵方式及海上风电场的模型

关于风电场风机排布距离和列阵方式 及海上风电场的模型 摘要:随着能源需求增长与化石燃料资源日趋枯竭的矛盾日益突出,洁净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最具有经济发展前景的一种发电形式。目前,在进行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模拟计算时,均忽略了风轮的湍流影响,而采用简化风机尾流线性扩模型,即尾流影响边界随距离线性增大模型。此外,多数风机尾流模型未考虑风经过风机后的尾流影响区域直径的突然扩大,而一些考虑了该因素的尾流风速预测解析计算公式,则不能满足上游风机后风速与尾流影响区域边界的连续性。为此,本文推导了一种新的简化风机尾流模型。研究风电机组尾流效应对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影响,建立比较全面的风电场输出功率和风速的关系模型,为研究风电场运行优化排布和规划方面的有关问题奠定了基础。 针对问题1,本文考虑尾流效应对风电场组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尾流边界效应模型,确定了速度与功率关系式,从到而确定风电场之间的最佳距离,提出一个完整的模型。 针对问题2,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风向、风速、迎风角等因素对风电场组效率的影响,经过对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知有关速度的概率分布f(V), 建立速度分布函数;逐渐增加了模型的复杂性,对风电场的模拟更接近现实情况,因此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与问题1 相比,结论更灵活易行。 针对问题3,从海上风能资源的分析到建风电场的优势分析,结合海上风电机组的结构形式,分析了不同构建方式的特点并作了相应的比较,最终提出了适合我国东南沿海建立海上风电场的风机布置方式。

关键词: 尾流效应、风电、功率特性、水平轴风电场组、 一、问题重述: 目前我国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我国风电发展的成熟度仍未达到世界前列水平。按照人均计算的风电装机容量,我国的世界排名为34,为46W人,而同为总装机容量世界前列的美国、德国和西班牙,这一数据分别为149.8W/人、356.9W/人和463.5W/ 人;根据陆地面积计算,中国排名为第25位(6.5kW/平方千米)。 问题一:如今风电场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下游风力机在上游风力机尾流中受到干扰,损失接收功率。下游风力机的发电功率(P2)与上游风力机的发电功率(P1)的比值随两台风力机之间距离D的变化。请查找区域典型数据,求得风力机最佳间距(附表1 省13 个气象站点80m高风速测定单位m/s )。 问题二:请以根据风向、风速、迎风角、间距、转向等信息,调整风力机以减少风机涡动能所带来的能量损失, 并设计一种最新的陆地风机列阵方式。 问题三:相较陆地,海洋上拥有更多的风能资源,但其建造风机场难度更大。请结合海洋风能数据,探讨海上风机场的构建方式。 二、问题分析: 在风电场的模型结构中,有一下两个主要的难点:1、处理数据,准确描述风电场系统;2、在多个目标中选择合适的判断依据。因此,如何处理大量数据建立风电场系统,以及如何在多目标条件下确定最优化的判断标准,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