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供给与需求

交通的供给与需求
交通的供给与需求

需求是可以调节的,而供给是有限制的。但供给必须满足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需求,保持交通运输系统在可接受的负荷状态下运行,否则城市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同样,由于供给的短缺,必须对需求进行调控,即发达国家城市常用的交通需求管理(TDM)。

交通供给与需求是一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由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观念差异,处理这一矛盾的手段和实施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交通供需关系的处理上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过分强调供应不足。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是:“我国大城市道路设施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的增长”。但实际上道路与机动车之间在数量上并不存在比例关系,车辆增长与交通量的增长也并非线性关系。从经济和资源上讲,我国大城市道路建设要满足需求是不可能的。因此道路建设的目标应定位在防止交通拥挤的过度恶化和为大多数地区提供必要的可达性。

(2)供给方向上的偏差。目前的交通供给过分集中在快速路、主干路、高架路、立交桥、地铁、轻轨等高投资的交通设施上,忽略了城市支路网的建设和常规公共汽

(电)车的发展,对于停车、加油、步行、换乘等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管理和服务的供给则一笔带过。这种方向上的偏差直接造成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低效率。

(3)对部分需求的忽视。交通方式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各有其优缺点,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程度。应该看到自行车在我国城市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适用性,国外的研究表明,摩托车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交通工具。但是目前我们在对待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方式的态度上,往往采取歧视性的限制政策。另外,对于步行交通的忽视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4)价格政策不合理。价格是调节供需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效率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价格过高会导致使用者减少,城市总体运输效率下降,成本升高;对于低效率的交通方式(如私人小汽车、出租车),价格过低会导致使用者增加,也会使总体效率下降,成本升高。而目前我们制定的很多价格政策则是背道而驰,导致城市运输成本的升高和总体运行效率的下降。

交通供需关系的正确处理,必须建立在综合而均衡的交通发展战略基础上,建立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分析和效用评价的基础上。供需关系必须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交通运输总成本下降和效率的提高。

交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1)明确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的观念。在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的同时,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多种手段并用的需求管理体系,使交通需求与供给能力相适应。应从城市土地利用着手改善可达性,减少交通需求;尽量使交通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分布更加均匀;鼓励和保护高效率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公共交通,从而达到供需关系的相对平衡。

(2)保持供给方向的平衡。保持基础设施与服务供给的平衡;保持个人机动化交通与低成本交通设施供给的平衡;保持高等级道路与一般道路供给的平衡。交通服务的供给应涵盖交通的管理、法规、价格、运营、环境和安全等方面的政策。

(3)交通需求管理应当体现社会公平。在符合使用者收费的原则下,各种交通方式都应有其存在的空间,使用者应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要关怀低收入阶层、处境不利者和易受伤害者的交通需求,向他们提供使用交通设施和服务的机会,以及必要的财政补贴,但在方法上必须符合市场规律。

(4)正确应用价格机制,实现交通资源的有偿使用与合理分配。逐步建立完善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使用收费制度,让个人机动化交通使用者承担全部成本,消除政府隐性补贴;税费的支付尽可能与使用行为直接挂钩,引导使用者作出对社会有利的选择。

交通经济学里有一条非常著名的定律:当斯定律(Downs Law)。在政府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和控制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该定律描述了以下的情况: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并不再成为(相当部分)家庭汽车消费的主要障碍时,必然会出现的一种交通需求和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之间的竞赛,而在政府不进行管制的情况下,这种竞赛的结果必然是交通拥挤。

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TDM Transport Demand Management 概念 减少交通总量、促进人们的移动向更可持续的交通模式发展的所有政策和措施。 目标 (1)减少交通对环境或公众健康的负面效果; (2)减少交通拥挤; (3)通过价格机制来得到额外的资金来改善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化运输 TDM的出发点 1减少交通运输总量(amount of transport and traffic) 2增加对私人小汽车的替代性 3降低私人汽车的吸引力 降低小汽车吸引力的方法:通过停车控制设备对停车进行管制。 1中心区停车点数量限制; 2停车区限制 3动态停车引导标志,减少寻找停车交通量。 交通需求管理的措施 (1) 停车控制与管理; (2)交通管制(实行单双号行驶计划等); (3)增加利于行人和公交优先的物理设施; (4)通过燃料、年度税收调节价格和费率; (5)通过设限界、发放许可收取拥挤费用; (6)通过土地利用开发控制对交通用地进行限制 欧洲一体化规划的内容 政府制订政策和决策,让各方利益体参与各级决策; 建立地区联合体:统一规划,指导土地利用; 许多城市着手建立一体化的居住与交通规划. 1在部分地区增大居住密度; 2平衡居住与商业区发展; 3在居民区内不提供停车用地,在步行500米处设停车场; 4增大巴士服务频率,它与短途自行车出行一起降低居民对小汽车的拥有量; 5共有/分享(car-sharing)车辆。 6通过“一张时刻表、一张价格表、一张票”吸引公交乘客 美国TDM的经验 1评价TDM有效性的指标是出行降低量。 2开辟新的公交服务不一定能满足降低就业区的出行需求的要求。 3在公交目前还没有成为交通解的地区(如居住密度稀疏的郊区),提供这类服务及制订支持策略对于吸引驾驶员到TDM计划中来并无太大效果。 4柔性工作时间、弹性工作时间与通讯技术本身不是显著减少车辆出行总量的最好方法。它们是减少高峰期出行量的方法。 5合乘是一个成功TDM计划的最常见手段,它可以减少道路上的交通量。 6停车费用及停车位对于出行决策有重要影响。 7许多TDM计划对非独自驾车出行提供各类补贴。 8出行计划的成功取决于对各类权限的控制。 TDM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运输需求概述 运输需求是运输规划、组织的基础。 1.运输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运输需求两个必须条件——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具备支付能力。 对于每个具体的运输需求来说,一般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3.运输需求要素 (1)流量——运输需求量 (2)流向——客货流的空间走向、产生地和消费地 (3)流程——运输距离 (4)流时——运送时间 (5)流速——送达速度 (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 二、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 1.广泛性 2.多样性 3.派生性 社会经济活动是本源需求,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 4.规律性 5.不平衡性:时间、空间和方向 运输需求的不平衡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6.部分可替代性 如,对发电用煤的运输可用长距离高压输电来替代;对参加会议的旅客运输可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视会议来替代。 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一)运输需求的产生 1.旅客运输需求 (1)旅客运输需求:公务、商务、探亲、旅游 (2)公务、商务——生产性旅行需求 (3)探亲、旅游——消费性旅行需求 2.货物运输需求 (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 (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 (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 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

(3)人口数量 (4)运输服务价格 (5)运输服务质量 (6)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人员流动较小;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方面有较大自由,人口流动相对频繁。 (7)相关运输线路的开通。刺激客运需求总量增加,并对客运需求起到分流作用。 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 (3)技术因素 (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 (5)市场价格因素 (6)人口增长与分布 四、运输需求函数 (一)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1)运输需求量——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2)运输需求函数:表征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间的数量关系。 Q=f(P,a1,a2,…,an) 式中Q-运输需求量 L-经济发展水平P-运输服务价格 A-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N-人口数量 上式是运输需求量的一般表达式,并没有表示运输需求量同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确定关系。要得到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函数关系,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和数据统计、数量计算,从而得到确切的函数表达式。 2.运输需求曲线 假定a1,a2,…,an均保持不变,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二)运输需求曲线 运输需求曲线是假定除运输服务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运输需求与价格的关系曲线。 当某一条件组合中的运价上涨时,运输需求量将减少,反之则增加,并且此变动是沿该条件组合既定的需求曲线移动的。 当运价以外的其它条件改变时,则导致整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如引起需求增加,则曲线移至右上方,需求减少,则曲线移至右下方。 (三)运输需求弹性分析 运输需求弹性用来分析运输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每变化百分之一,运输需求量相应变化百分之几。 一般情况下,运输需求弹性是指运输需求的运价弹性。旅客运输中的生产性旅行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尤其是有相当部分属于公费旅行。消费性旅行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但它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收入高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输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较小,价格弹性较小,而低收入地区,运价变动对旅行者影响较大,价格弹性要大些。除此之外,货物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与货物自身价值、货物的季节性、市场状况、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有关。 五、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 (一)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城市交通第10卷第5期2012年9月 摘要:针对单纯依靠提高交通供给的方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剧增的问题,梳理并评析国内外各大城市的交通需求管理实践经验。首先,将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分为控制出行需求和引导出行方式两大方面。然后,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相配合,以及交通影响分析的角度对控制出行需求进行分析。最后,从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调整出行时空分布三方面指出引导出行需求的具体方法,包括从限购和限用小汽车的角度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的策略;从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网优化、公交专用车道建设等方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的策略;从实行错时上下班、征收拥堵费等角度调整出行时空分布的策略。Abstract :It has been clear that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can not be solved,and can get worse,by increasing roadway capacity only though new roadway constructions.In this paper,the travel demand management practice measures applied in China a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are analyzed in two aspects:methods in controlling and direct-ing travel demand.Then,the measures that can reduce the travel de-mand includes combining the urban land use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traffic impact analysis(TIA).Finally,the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directing the travel demand in three parts:promot-ing reasonable usage of cars,improving services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and adjusting travel dem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The strategies of restriction car sale and usage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meet reasonable demand.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ser-vices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re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transit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bus-lane construction.The method of con-gestion pricing and time adjustment are analyzed to balance the distri-bution of travel demand. 关键词:交通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出行需求;交通方式 Keywords :traffic management;travel demand management;travel de-mand;travel modes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 伴随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现。交通拥堵加剧、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环境恶化已引发各大城市的共同关注。探寻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成为保障城市交通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交通问题治理历程,不难发现由于城市空间和资源有限,仅依靠大规模道路建设等增强交通供给的手段,已难于满足人类社会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居民合理出行,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实现交通供需平衡,保障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交通需求管理层次体系 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整用地布局,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改变客货运输时空布局方式,改变出行者的出行观念和行为,从而实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其目的并非限制出行,而是通过有限的交通网络,使出行者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逐渐通过与交通规划相结合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进入21世纪,交通需求管理开始在中国部分城 胥耀方,邵毅明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 Xu Yaofang,Shao Yim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Urban Travel Demand Management Strategy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智能交通需求

城市道路监控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够在海量视频录像中快速检索、定位到所需要关注的特定对象的视频;能够实时分析、发现假/套牌车辆等高危对象并提示报警;能够实现主动的视频防控;还需要具备完善的运维保障机制。 能力 前端传统功能 1、满足常规道路监控系统对道路断面全覆盖的视频监控需求以及全 天候的高清录像需求。 视频智能技术 1、机动车通行记录、抓拍 1 张图片; 2、机动车特征属性(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自动提取; 3、特征属性视频标签自动叠加; 结合中心智慧平台的研判分析模块 4、基于特征属性的视频录像及图片快速检索; 5、假/套牌车辆实时分析及报警; 6、基于特征属性的车辆智能研判; 智能卡口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含如下几类: ? 各类前端监控设备的实时视频监控和抓拍图片监控,卡口能够实现全

天候工作,能够自动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在白天和黑夜都可以提供清晰的车辆抓拍图片; ? 采集数据的统一存储以及数据安全性保障; ? 车辆查询和车辆统计,例如根据车牌查询车辆、根据点位查询过车、根据时间统计流量等; ? 目标车辆的布控,例如根据车牌布控、根据车身颜色布控等。 系统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功能外,还可以提供多种业务应用来提供公安和交警的实战能力: ? 各类治安监控、社会监控资源的深度融合; ? 电子地图的统一化应用,在地图上宜支持查看各类设备的实况、生成事中或事后的行车轨迹等 ? 布控车辆的告警联动,例如治安监控视频联动、相关联动视频的自动存储、各类球机、云台摄像机的预置位联动、各种手持单兵的信息发布等; ? 数据存储生命周期管理,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采集数据设置存储策略,使得有限的存储发挥最大的作用; ? 交通管理功能,例如设置尾号限行、单双号限行、车型限行等,更好的利用各类公路交通监控点来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 ? 车辆研判,可根据捕获车辆的数据分析套牌车、嫌疑人跟车以及区间测速; ? 多级联网,统一管理,可实现一点布控,全网响应。 电子警察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含如下几类:

交通运输经济

交通运输经济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89.运输需求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首先是派生性需求,即非价格、时间因素引起的需求;第二是因价格(运输费用)引起的运输需求;第三是因时间因素引起的运输需求。 90.需求和需求量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答:需求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实际上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而需求量则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购买运输劳务的特定数量。如果非价格因素不变,从而需求曲线维持不动,这是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在此情况下,需求量是沿着原需求曲线移动的。如果非价格因素发生了变动,从而导致需求曲线产生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91.供求法则的基本原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供求法则告诉我们,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都是通过供给和需求来影响价格的。(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价格反过来起调节供需关系的作用。 92.不同的交叉价格弹性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试举例说明。 答:(1)交叉弹性为正值,说明X种运输方式价格变动与Y种运输方式需求量的变动方向一致,表明两种运输方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2)交叉弹性为负值,说明X种运输方式价格变动与Y种运输方式需求量的变动方向相反,表明两种运输方式具有互补性;(3)交叉弹性为负值,说明X种运输方式价格变动与Y种运输方式需求量的变动互不影响,表明两种运输方式互相独立。 93.某地交通主管部门,因本地汽油短缺,为了节约汽油,采取了许多限制措施,估计这些措施实行以后,可以减少20%的油耗量,如果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在之间,问从节油措施之时起,汽油的价格预期会涨多少答:%-25% 94.某运输企业服务项目的价格弹性在之间,如果明年把价格降低10%,问销售量预期会增加多少 答:13%-18% 95.某运输企业为了制定长期客运发展计划,假定根据研究资料已知,中高档客运收入弹性在之间,低档客运的收入弹性在之间,估计今后10年内每人每年平均实际收入增加4%-5%。问,10年后,中高档、低档客运需求量将增加多少 答:中高档客运需求增幅在%%之间,低档客运在%%之间。 96.运量预测答:运量预测就是根据运输及其相关变量过去发生变化的客观过程和规律性,参照当前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运用现代管理的、数学的和统计的方法,对运输及其相关变量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一种科学推测。 97.按预测经济活动的范围划分,可以将运量预测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 98.按预测的空间层次划分,可以将运量预测分为(国际市场预测)和(国内市场预测)。 99.按预测的时间长短划分,可以将运量预测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100.按预测方法的归类划分,可以将运量预测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101.按预测对象多少划分,可以将运量预测分为(单一预测)和(复合预测)。 102.运量预测工作包括一些基本原理,如(可知性原理)、(系统性原理)、(连续性原理)、(相似性原理)、(因果性原理)和(可控性原理)。 103.使用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就是根据时间序列数据的(平均趋势)做出对未来值的推断和预测。 104.利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就是对(不规则)的时间序列数据给予加工平滑,从而获得其变化规律和趋势,以此为据对未来的数值进行推断和预测。 105.线性趋势预测法是一种最简单的直线外推法,其应用条件是:数列所体现的事物发展变化必须呈现明显的(线性趋势)。 106.运量预测的任务是什么 答:(1)运量预测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编制运输计划和规划及时提供参考性数据;(2)运量预测应为有效阻止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为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值得参考的基本数据;(3)运量预测应为政府及各级领导机关的决策服务,及时提供有关运输今后发展变化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便决策时参考。 107.什么叫做连续性原理 答:事物的发展变化,前后是连续的、统一的、衔接的,不是割裂的、断断续续的,因而,通过总结过去而预测未来时,可以利用这种连续性原理。 108.什么叫做相似性原理 答:各种事物之间尽管千差万别,表现形形色色,但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人们利用事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进行类比、推断和预测未来。 109.什么叫做因果性原理 答:也称相关性原理,是指客观事物、各种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人们可以从已知的原因推测未知的结果。

钢铁集团内部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

第二部分宝钢集团内部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下称“宝钢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单位。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在上海浦东揭牌成立,是“世界钢铁十强”之一。 公司内部实行母子公司体制。通过组建三年来的资产重组和整合,现有全资子公司26家,控股子公司24家,其中钢铁业子公司18家,贸易业子公司12家,金融业子公司3家,另有参股子公司25家。依据公司经营业务的不同,可将宝钢集团的钢铁生产与贸易业务划分为三部分(如图2-1):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钢股份”),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宝钢国际”)及其他企业。 图2-1 宝钢集团组织结构图

一、宝钢股份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 (一)宝钢股份差不多情况介绍 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是宝钢集团公司钢铁业的核心企业。宝钢股份是依照《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不规定》,由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独家发起、经国家经贸委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宝钢集团的国内全资子公司。宝钢股份成立于2000年2月3日,并于当年12月份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现有注册资本125.12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达580.42亿元人民币,现有职工总数为15,745人1。 宝钢股份的业务经营范围包括钢铁冶炼、加工、电力、煤炭、工业气体生产,码头、仓储、运输等与钢铁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治理咨询服务。宝钢股份实际业务要紧从事高档钢材和其他钢铁产品的冶炼、加工和销售。 1以上数据均来自宝钢股份2001年年度报告。

宝钢股份是全球生产同类产品的低成本钢铁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科学的治理方法,是国内最现代化的综合性钢铁公司。 (二)宝钢股份关于以后物流网络体系的构想 宝钢股份致力于建立服务于其营销体系的最优化物流网络。这一构想着重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和对承运公司的政策支持两方面。 1.加强对信息平台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治理系统的利用,解决由于物流业务覆盖面广,异地办公造成的承运公司与宝钢股份、承运公司之间、承运公司与运输仓储企业之间以及各办事处之间信息不畅或通信费用高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与协同作业。宝钢股份拥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各承运商能够“搭乘”宝钢股份的“便车”,强化本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2.对承运企业的政策支持 宝钢股份要将业务托付量向强势承运公司进一步倾斜。目的在于: (1)加深承运公司对宝钢股份业务依靠程度,促使其不断提

第二章 交通运输需求与服务

第二章交通运输需求与服务 2.1 交通运输产品及市场特征 一、交通运输产品的概念及特点 1、交通运输产品的概念 交通运输虽然不改变性质和形态,但它通过空间增加货物的使用价值或者满足旅客需要。 运输产品的整体概念包括三个层次: ⑴核心产品:就是安全、准确、及时、迅速、文明的实现产品从始发地到目的地的位移。 ⑵形式产品:将位移产品转化为可感知的形式产品,以便顾客判断和评估所提供的服务好坏。如:车站的安全问题、发车与到达时间是否准时等。 ⑶附加产品:指顾客在购买位移产品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利益。如:客票的预约预售等、查询、旅客投诉、送货上门等。 2、交通运输产品的特点: ⑴运输生产在流通过程中进行。 ⑵运输生产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 ⑶运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 ⑷运输生产需要一个综合的运输网。 ⑸各种运输方式生产同一种产品。 二、交通运输市场的含义及其特点 1、运输市场的含义: 目前对运输市场概念的解释归结下来主要有三种: ⑴运输市场是运输劳务交换的场所或领域:运输市场是指实现旅客和货物空间位移的场所和领域。 ⑵运输市场是运输劳务交换关系的总和: ⑶运输市场是指运输劳务实现的和潜在的需求者的集合。 以上三种关于运输市场概念的解释,并没有完全对立之处,相互之间有一定 1 的互补作用,只是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 2、运输市场的特点: ⑴运输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步性:其它商品的这些过程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⑵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 ⑶运输需求的多样性与运输供给的分散性:主要表现在:

·时间性要求: ·方便性要求: ·经济性要求: ·舒适性要求: ·安全性要求: ⑷运输供求的非均衡性: 3、运输市场的构成要素: ⑴运输市场主体: 指运输市场行为的发出者或单位、或指监护运输劳务进入市场并发生市场交换关系的当事人。包括: ·运输供给主体:汽车运输企业、船舶运输企业、航空公司等。 ·运输需求主体:旅客、货主。 ·运输中介服务:货物代理公司、客运中心、运输交易所。 ⑵运输市场客体: 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媒介物或发生交换关系的物质载体。 4、运输市场的结构: 运输市场是具有多侧面、多重规定性的经济范畴,因此运输市场的结构也由于思考问题的重点和方法上的不同而从多方面考虑。 ⑴运输市场的空间结构: ①运输市场空间:指运输市场主体支配运输市场客体运动的空间地域范围。 ②运输市场的空间结构:是指运输市场因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和关联状态。铁路:例如:我国铁路局和铁路分局的划分,也有以大的铁路干线为主加以组织的。例如:美国和加拿大都有横贯线路的大型铁路公司,日本以几条新干线 2 为主成立的铁路公司等,当然也有混合型的铁路企业。 汽车运输业的组织形式与铁路有很大不同,汽车运输企业包含了各种结构形式,例如国外有能提供全国性服务的特大型长途客运公司,也有大量地方性的客货运输公司,还有数量更多的私人客货运汽车活跃在运输市场上。一些运输企业高度专业化,它们有专用车辆和设备运输特种货物或超大超重货物,比较多的则是通用型的一般卡车运输者,还有些使用专门的集装箱拖车。因为可以使用公共线路,购置汽车本身所需资金并不多,驾驶技术和运输过程也相对简单,所以汽车运输业拥有数量最多的经营者,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私人车主从事客货运营,运输市场竞争活跃。 水运业大体上可分为港口和轮船(航运公司)两部分,轮船公司负责完成客 货位移,但它们必须使用对其开放的港口装卸货物或让旅客上下船。世界各国的港口和轮船公司一般都是分开经营的,轮船公司使用港口设施要向港方交纳费用。水运内部除了轮船公司之间的竞争,相邻港口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港口的规模差别很大,有可停靠数十万吨级巨轮、年吞吐能力超过亿吨的特大型海港,其中有些被作为国际中转港,也有很小的港口;轮船公司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 从“港航分开”这一点看,民航与水运业有很大相似之处,因为机场(航空港)和航空公司一般也是分开经营的,航空公司要向机场支付设施的使用费。有些特大型机场被作为国际航线和主要国内航线的中转机场,航班数量特别大。飞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知识分享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系统分析重点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的基础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单选题和多选题 1系统的整体性是什么 任何一个元素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元素之间的联系、作用以及阶层分布也不能离开整体的协调去考虑。脱离了整体性,元素的机能和元素间的作用以及层次分布便失去了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应保证在给定的目标下,使系统元素集、元素的关系集以及其阶层结构的整体结合效果为最大。 2 系统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系统科学的发展) 把系统环境作为一个外部环境,系统的输入和目标作为子系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建立转换过程的系统。 3 系统工程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 由于通信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形成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合理地结合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科学、现代数学的最优化的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其他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开发的程序与方法去研究和建造最优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 4 系统结构分析的核心是什么 找出系统构成表征方面的规律,即系统应具备的合理结构规律。 5 在综合运输的组织和管理中,综合管理和协调的重点是什么 1 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 2 地区间各运输方式的协调 3 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 4 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协调 5 运价和运输费用的协调 6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什么 货物发送量,货物发送吨数,货物周转量,货物平均运程。 7 均衡运价是怎么样随需求和供给变化的 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则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原来的均衡运价。 8 交通运输通道可以分为哪几类 1国际通道2区际通道3区内通道 9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承担哪些交通流 1区内流2区际流3国际流4中转流 10 我国高速公路应该采用怎么样最合理的收费系统 世界各国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通常有4中制式:均一式,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我国采用的是封闭式收费系统。 11 系统工程的方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方法、系统仿真方法、系统预测方法、和系统决策方法等。 12 系统分析的特点包括哪些 1以整体为目标2以特定问题为研究对象3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4 凭借价值判断 13 系统结构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系统的6个属性就体现出系统结构的一般形式,把目的性作为决定系统结构的出发点,即统领和支配环境适应性以外的4个属性。集合性、相关性和阶层性是作为系统结构的主体骨架的内涵特征。整体性是系统内部综合协调的表征,环境适应性是系统本身的一方,环境作为另一方的内外部协调的表征。因此系统6大属性的形态化,就构成了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

交通运输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运输界主张的“按负担能力收费”的基础是( B ) A .运输成本 B.运输需求 C.运输供给 D.价格规律 2、西方国家出现了对运输业放松管制的发展趋势,这里的放松管制主要是针对( C ) A. 社会管制 B.交通管制 C.经济管制 D.安全管制 3、现代运输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表述的是( D ) A. 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 B.水运—铁路—公路—管道—航空 C.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管道 D.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 4、下列成本的大小与距离无关的事( B ) A. 运输成本 B.资本成本 C.信息成本 D.交易成本 5、运输需求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替代性,可通过运输需求( B )反映。 A. 收入弹性 B.交叉弹性 C.派生弹性 D.价格弹性 6、供求规律反映了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表明运输市场供求决定( C ) A. 运输需求量 B.运输供给量 C.运输市场价格 D.运输供求平衡状况 7、运输企业的运输产品价值量由运输成本和(B)构成。 A. 运输收入 B.正常盈利 C.运输价格 D.运输消耗 8、运输经济学的永恒主题是( D ) A. 发展与平衡 B.改革与进步 C.公平与效率 D.垄断与竞争 9、运输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具有( B )的特点。 A. 同质性 B.同步性 C.无形性 D.增值性 10、产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B )

A .边际利益等于价格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 D.边际收益等于机会成本 11、运输市场上,如果在需求和供给都增大,则相对于原有均衡来说有( D ) A. 均衡价格降低 B.均衡价格升高 C.均衡价格不变 D.均衡价格变化不确定 12、由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定性引出运输需求的两个要素是流时和B) A. 流量 B.流速 C.流向 D.流程 13、交通运输一向是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运输的区位影响也在发生变化,其经历的发展过程可描述为( B ) A. 由弱化到强化 B.由强化到弱化 C.由弱化到强化再到弱化 D.有强化到弱化再 到强化 14、城市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 B ) A. 流动性 B.集中性 C.效率性 D.繁荣性 15、以下不属于铁路运价的形式的是( D ) A. 浮动运价 B.统一运价 C.特定运价 D.计程运价 16、下列不属于公路运价形式的是( B ) A. 计程运价 B.统一运价 C.计时运价 D.加成运价 17、影响公路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B ) A. 车辆大小 B.装载率 C.车辆造价 D.车辆性能 18、各国在运输政策的制订方面出现的一些共同动向,下列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C ) A. 加强运输立法 B. 注重公众的了解与参与 C.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 D.注重环保和节能 19、如果某种运输方式运价变动1%,引起运输需求量的变动不低于1%时,该运输方式降

17春北交《交通需求管理》在线作业一

北交《交通需求管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方式的原因,下面错误的是 A. 大容量、快速度 B. 能有效吸引出行量,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经济发展速度 C. 良好的输送和换乘,可替代大量的私人小汽车的运输效能 D. 建设成本低,周期快,能较快获利 正确答案: 2. 预测后评价系统的四种基本构成要素中,表现为客流预测的是 A. 输入 B. 处理 C. 输出 D. 反馈 正确答案: 3. 轨道线网典型结构不包括() A. 网格式线网 B. 无环放射式线网 C. 有环放射式线网 D. 点状线网 正确答案: 4. 下面关于RP调查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处理当前不存在的替代方案 B. 可以自由设计属性、水平值及属性间的转换关系 C. 分析人员必须假定存在选择方案 D. 回答值未必和实际行动一致 正确答案: 5. 不同的用地性质对不同目的的出行具有不同的吸引强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商务办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用地类型对工作出行的吸引强度大于其它出行 B. 学校等教学用地对上学出行的吸引强度大于其它出行 C. 公园、游乐场等公共用地类型对娱乐出行的吸引强度大于其它出行 D. 城市中心的用地对交通吸引强度大于城市其他地区 正确答案: 6. 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有两个基本规律:第一,一个分区中,住宅数量越多,();第二,非住宅用地越多,()。 A. 产生量就越多,吸引量越多

B. 吸引量就越多,产生量越多 C. 吸引量就越少,产生量越少 D. 产生量就越少,吸引量越少 正确答案: 7. 下面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分析与交通关系错误的是 A. 土地利用决定交通源 B. 土地利用决定了交通空间分布 C. 土地利用决定了方式选择 D. 土地利用决定了出行强度 正确答案: 8. 国外对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问题的研究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古典经济学派的区位论中对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讨论(2)芝加哥学派(3)城市地理学对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4)多元化阶段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A. 1,2,3,4 B. 1,3,2,4 C. 1,2,4,3 D. 2,1,3,4 正确答案: 9.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出现的特征不包括() A. 城市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开发区、居住小区等不断向郊区扩展 B. 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发生着剧烈变动 C. 居民组合发生着质的变化 D. 城市人口大幅度下降 正确答案: 10. 下面集计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A. 集计模型是以小区为单位进行分析的 B. 集计模型计算工作量较集计模型小 C. 非集计模型需要的样本数量较大 D. 标定模型的参数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 正确答案: 11. 下面非集计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A. 非集计模型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析的 B. 非集计模型计算工作量较集计模型小 C. 非集计模型需要的样本数量较小 D. 非集计模型以明确的行为假说为基础,逻辑性强 正确答案: 12. ()是考核轨道交通其运营状况、评价其存在意义最为直观的指标。 A. 运行速度 B. 客流量 C. 运营成本 D. 运行效率 正确答案: 13. 土地利用决定交通需求理论的理论核心不包括()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第三章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1.运输市场 2.运输需求 3.运输供给 4.运输供求规律 第一节运输市场 一、运输市场及其基本特征 1.运输市场的概念(广义): 运输参与各方在交易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运输市场的参与者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需求方。例如,居民、企业、厂矿等。 (2)供给方。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供给者。 (3)中介方。 2.运输市场的基本特征(重点) (1)运输市场是整个社会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输市场属于商品市场范畴,其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整个社会要素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2)运输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步性。 生产过程同时又是消费过程。 (3)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 整个市场交换行为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 (4)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和分散性。 注意:分散性指的是运输需求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5)运输供给的多样性。 多种运输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运输经营单位、在不同运输单位内部存在运力供应的多样性。 (6)运输市场的波动性。 由运输需求在时间上、空间上存在不均衡性决定的。导致了运输市场的专属风险:时间风险、空间风险。 二、运输市场的构成要素 运输市场是由运输市场主体、运输市场客体、运输市场规则复合而成。 1.运输市场主体 运输市场主体是指产生市场行为的当事人或组织。 一般来说,运输市场主体结构通常可以表现为多层次经济权利的转移关系。运输市场主体的多层次性,意味着运输市场主体具有较强的可分性、层次性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特性。 注意:运输市场的主体由运输供给者、运输需求者和运输市场中间商所构成。 2.运输市场客体 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权利转移关系的媒介物。它是市场交换关系的客观载体,表现为运输市场关系中的物质内容。 3.运输市场规则 指的是规范运输市场交易行为的法规、制度体系。包括面向所有交易行为的和专门针对运输市场交易的法规。 【例题】(2015年真题)运输需求主体、运输供给主体、运输市场中间商共同构成()。 A.运输市场客体

交通的供给与需求

需求是可以调节的,而供给是有限制的。但供给必须满足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需求,保持交通运输系统在可接受的负荷状态下运行,否则城市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同样,由于供给的短缺,必须对需求进行调控,即发达国家城市常用的交通需求管理(TDM)。 交通供给与需求是一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由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观念差异,处理这一矛盾的手段和实施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交通供需关系的处理上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过分强调供应不足。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是:“我国大城市道路设施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的增长”。但实际上道路与机动车之间在数量上并不存在比例关系,车辆增长与交通量的增长也并非线性关系。从经济和资源上讲,我国大城市道路建设要满足需求是不可能的。因此道路建设的目标应定位在防止交通拥挤的过度恶化和为大多数地区提供必要的可达性。 (2)供给方向上的偏差。目前的交通供给过分集中在快速路、主干路、高架路、立交桥、地铁、轻轨等高投资的交通设施上,忽略了城市支路网的建设和常规公共汽 (电)车的发展,对于停车、加油、步行、换乘等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管理和服务的供给则一笔带过。这种方向上的偏差直接造成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低效率。 (3)对部分需求的忽视。交通方式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各有其优缺点,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程度。应该看到自行车在我国城市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适用性,国外的研究表明,摩托车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交通工具。但是目前我们在对待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方式的态度上,往往采取歧视性的限制政策。另外,对于步行交通的忽视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4)价格政策不合理。价格是调节供需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效率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价格过高会导致使用者减少,城市总体运输效率下降,成本升高;对于低效率的交通方式(如私人小汽车、出租车),价格过低会导致使用者增加,也会使总体效率下降,成本升高。而目前我们制定的很多价格政策则是背道而驰,导致城市运输成本的升高和总体运行效率的下降。 交通供需关系的正确处理,必须建立在综合而均衡的交通发展战略基础上,建立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分析和效用评价的基础上。供需关系必须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交通运输总成本下降和效率的提高。 交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1)明确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的观念。在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的同时,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多种手段并用的需求管理体系,使交通需求与供给能力相适应。应从城市土地利用着手改善可达性,减少交通需求;尽量使交通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

交通需求管理习题参考

交通需求管理课考试题 注意事项: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市郊铁路通常由(D)经营。 A. 地铁公司 B. 公交公司 C. 建设公司 D. 铁路部门 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分为(A)和城市建设用地。 A. 城乡用地 B. 建设用地 C. 居住用地 D. 工业用地 3. 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城市土地利用分析、( B)、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及预测。 A. 城市交通发展分析 B. 轨道交通客流调查与数据处理 C. 城市交通发展分析 D. 城市环境发展分析 4. 交通调查是交通工程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C)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 A. 需求分析理论 B. 预测方法 C. 交通流理论 D. 评价方法 5. (B)是指原来主要由其他方式承担的中、长距离客流转移到轨道交通的客流量。 A. 趋势客流量 B. 转移客流量 C. 诱增客流量 D. 基础客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A. 改变土地利用性质 B. 降低土地开发成本 C. 提高土地开发强度 D.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交通规划的影响调查,其内容包括( ABCD)。 A.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B.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C. 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D. 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3.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能充分反映(ABCD)。 A. 出行强度 B. 出行分布 C. 出行目的 D. 交通结构 4.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站的主要功能是(BC)。 A. 停车 B. 换乘 C. 集散 D. 引导 5.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出行特征参数主要有(ABC)。 A. 出行总量 B. 出行目的 C. 出行方式结构 D. 出行成本 三、名词解释 1.优化模型 答:优化模型是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来寻找一个改进的方向,可能这个模型最终找到的答案并不是最优的,但它一般而言,比现有的要好。而最优化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求函数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极值;另一类是求泛函的极值。 2.SP调查 答:SP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是指通过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确定人们在假想的条件下对多个方案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 3.增长率法 答:增长率法是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种简便算法。 4.竞争策略交通方式划分 答:根据不同交通方式联合策略进行交通划分。 5.客流敏感性分析 答:分析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对客流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参数体系。 答:按照在预测中起到的作用,可以将四个等级参数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关于预测工作开展的基础类参数,其作用是设定或确定社会经济背景和预测环境。另一类是居民出行预测。其作用是得到全市交通需求情况,得到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轨道客流预测参数存在问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