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彩云追月》

鉴赏《彩云追月》
鉴赏《彩云追月》

鉴赏《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

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个旋律要注意颗粒性及能够圆滑演奏,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旋律线。两小节的间奏也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钢琴弹奏时要求用弱的力度,圆滑、连贯地演奏;音乐表现的是仿佛透过轻纱的朦胧月色。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在音区上低了两个八度,出现在低音区上,如下图:旋律的音色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而伴奏织体则采用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且在音色上模仿了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与第一、第二乐句造成了色彩、音色、音区、力度上的对比。钢琴弹奏时要求突出左手主旋律。右手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按五声音阶,轻快、连贯地衬托主旋律;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伴奏织体则是采用五声音阶波浪型下行流动。整个中段旋律是呈示段的抒情延展,乐思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没有冲突,只有和谐、圆融。

再现段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采用八度的形式出现,伴奏织体则采用五声音阶用五连音的方式出现,而长音的填充刚好相反,八度音出现在左手,右手则用五声音阶来烘托左手的旋律;使音乐富于动感,就像乐器间的相互对话,又仿佛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如下图:钢琴演奏时八度的弹奏要准确、连贯;手指要紧贴琴键不断向上推进,同时力度要逐渐加强,五连音的弹奏要均匀、准确,力度也要逐渐加强。尾声与引子基本相同,钢琴演奏上变化不大,只是在最后两小节作渐慢、渐弱处理,最后定格在长琶音上,而长琶音的最高一个音用左手夸过右手弹奏。钢琴曲《彩云追月》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充分表现了钢琴音乐的民族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玩赏他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这就是艺术境界。……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中国音乐艺术精神,受传统世界观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既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心灵体验——在音乐中感悟人生。“从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推崇的最高审美境界,“物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乐曲小巧精致,虽不似一些名曲那般具深奥的玄机、哲理,但用心感悟,那诗意的标题、悠闲的曲风、情景相谐的意境,倒也别有一番意趣。在诗意的标题中感悟音乐的空灵意境中国传统乐曲大都带有文学性标题,写意性作品的标题常以简洁的、充满诗意的文字点明乐曲一定的情绪范围或某种意境,启发联想,引导听者领略其中意趣。

《彩云追月》预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中国的艺术创作一“月”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像《花好月圆》、《良宵》,“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妩媚、超脱,代表了中华文化崇尚柔情的一面”。“月亮有光,但不明亮,能分辨物体,但不清晰,皎洁迷朦的月色能使你微醉而决不会发狂……”,“朦胧中让你超脱世俗,远离尘世,任思绪自由驰骋”。“心无挂碍,和事务暂时绝缘”。宗白华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这迷朦的月也,大概就有一种“不站不滞,孤立绝缘”的空灵境界吧。在平和、悠闲的曲风中感悟从容的愉悦《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感悟人生中国传统艺术最擅长借景抒情,情与景交融互渗,挖掘出境中最深的情。最晶莹的景、最深入的情,营造了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如绘画中“以大自然生动的山川草木表象胸襟里蓬勃的灵感气韵”。文学中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在写景之末点化出一片“哀辈寂寞、宇宙荒寒”的诗境,表现在音乐上,即思绪不再音响之中,而在音响之外。弦外之音,弹动心灵。

《彩云追月》中弥漫的没有太多深奥的玄机,他也不是表现高深人生哲理的代表。纯朴的旋律、舒缓的节奏、自由发展的乐思,在悠闲从容的情绪中流露些许活泼的生机,犹如“拈花微笑”领悟的微妙禅意,听之全无沉重之感,轻松、愉悦,忘却现实。沉浸在乐声里,放松你的身心,随余音袅袅,任思绪飘摇,享受音乐之美,享受生活之美。

也许正是曲中自始至终表现出的悠然自得,使乐曲呈现出较多的亲切感,富有活跃的生命气息。游走在雅俗之间,既古典又通俗,因此深受听者的喜爱,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

美在心有所悟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初中音乐_《彩云追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彩云追月》【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让学生乐于感受、体验中国器 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2.能用柔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彩云追月》。 3.通过学习歌曲,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节拍、节奏、结构等 音乐要素特点。 4.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让学生体会不同风格的音乐, 开阔学生视野并引导学生多关注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难点】能用柔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彩云追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古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古筝演奏《彩云追月》。 【设计意图:与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试着弹奏并感受古筝这一民族乐器的魅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说一说认 识的民族乐器,从而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 2、聆听《彩云追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描绘的意境,以及速度、 节拍特点,并尝试四拍子的指挥。 【设计意图: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美丽的月夜, 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意境,非常唯美的画面】 3、教师范唱:学生指挥并再次聆听并让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范唱,再次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无形中熟悉歌曲的旋律,为分析歌曲的结构做铺垫】 4、学唱歌谱:强调演唱要求,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掌握歌曲的 典型节奏——切分节奏,并了解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作用。(切分 节奏的运用使曲调更加激动人心。)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音准和识谱能力,通过模唱更好的感受 歌曲旋律特点,并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5、填唱歌词:歌词通过描写美丽的月夜,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 热爱和感激之情。(如有难点,及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感情、声音的处理调动学生的 演唱情绪,更好的完成歌曲的学唱。】 6、分组演唱,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以分组比赛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演唱的积极性。】7、跟伴奏音乐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彩云追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民族音乐作品《彩云追月》的过程中,感受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初步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在欣赏、歌唱、探究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并充满感情地歌唱。 3、初步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倚音的唱法,并能尝试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重点:能尝试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倚音的唱法,及美好的歌唱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引入欣赏 1、欣赏舞蹈《彩云追月》。 提问:(1)看完这段舞蹈体会到怎样的音乐情绪? (优美、抒情) (2)哪一幅图的意境更适合表现这段音乐? (课件出示太阳和月亮) 2、出示课题: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舞蹈的乐曲叫做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彩云追月》) 它是由着名的作曲家任光所写。乐曲的旋律舒缓优美,把人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彩云追月》。 师: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感受作品的节奏、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生欣赏,提供学生选择的答案:节奏:平稳的多变的自由的 情绪:雄壮的抒情的活泼的 速度:中速稍慢较快) 三、新授歌曲 师:如此美妙的乐曲旋律深深打动了词作者王付林,他主动为旋律配上了歌词,于是便诞生了歌曲《彩云追月》,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唱着。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演唱的《彩云追月》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演唱《彩云追月》,学生回答问题。 (思念、离愁、盼望亲人相见)

师:说的真好,歌曲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愿再听一遍歌曲,同学们轻声跟着用“嗯”哼鸣模唱,找出你认为较难的乐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找出切分节奏,装饰音,波音来共同探讨) 1、课件出示6 i 6 5 3 5 | X X X XX X | 翘首遥望 (请几个同学试着唱唱看,唱的好的同学可以请他当小老师领其他同学唱,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 2、讲解切分节奏: X X X (板书画W和切西瓜方法,强弱用西瓜的重量引导学生,最重的那个音就是切分音) 3、出示:6 i 6 5 3 5 |(同学们分男女两组第一条旋律) 3 5 3 2 1 2 |(请个别同学尝试唱第二条旋律) 生跟琴跟师反复练唱。 4. 出示波音6 5 5. 出示倚音 5 3 (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波音的正确演唱方式,并请同学先自己尝试唱唱看) 6. 师范唱乐谱,同学轻声尝试跟唱。 7. 学生轻声跟琴尝试带入第一段歌词,师领学生跟唱。 8. 给学生时间熟读第二段词,自主学唱第二段词,学生熟读期间,师可以在前面轻声的弹旋律。 9.分2—4大组,分别跟琴唱第二段词检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 10.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歌曲处理 师提问: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比较好呢? (深情、优美) 师:很好,那就让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声音来演唱吧! 生:(充满感情地演唱《彩云追月》) 五、拓展延伸 师:一首经典的老歌寄托了人们多少深情的盼望,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被许多音乐艺术家们再度创作、传唱着。今天老师还准备了其他版本的《彩云追月》,想一听为快吗? 1、欣赏高胡演奏的《彩云追月》,并试着画一画旋律线,体会乐曲的旋律。 2、欣赏超级女声版《彩云追月》,该曲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并用丰富的的和声手法使音乐更加饱满、感人。 六、总结下课:

彩云追月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欣赏《彩云追月》教案 执教者:解放路小学华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海边月夜的优美意境,体味作者传递温暖而美好的思想感情。 2.听辨民族乐器的音色,会轻声的跟着哼唱第一乐段主旋律。 3. 感受乐曲《彩云追月》中最有特点的切分节奏,通过体态律动来比较恒拍与切分节奏的不同韵律。同时通过声势律动来体验“应答式”的作曲手法。 4.通过对《彩云追月》的拓展,让同学们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和挖掘它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内容: 听:民族管弦乐合奏《彩云追月》、创意表演《彩云追月》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意境。 2.掌握切分节奏,感受其特殊的韵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纸杯四只。 五、教学过程: 导入:音配画,欣赏黑鸭子演唱《彩云追月》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带着大家去海边边听歌边欣赏美丽的夜景。(播放课件)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景色吗?(生答) 师: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星星闪烁,不一会,一片彩云随风飘来。这么美的景色总是带给人无尽的遐想。我国的曲作家任光先生为这样的月夜创作了一首乐曲《彩云追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民族管弦乐合奏《彩云追月》的第一乐段,说说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新授:欣赏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 1.欣赏第1乐段 (1)感受比较乐器音色,说一说其表现的形象,完整表格。

师:在这段舒缓优雅的旋律中,竹笛演奏主旋律,二胡、扬琴、木鱼等乐器轻巧的伴奏,丰富的乐器表现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画面。 (2)分句学唱第1乐段,了解民族五声音阶。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U哼唱。(跟琴哼唱)。再请你听一听老师唱谱,并想一想:在do re mi fa soi la ti 这七个音中,有哪些音没有出现?(学生回答fa ti)其实《彩云追月》是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的,而五声音阶就藏在乐曲的第一乐句。我们再来唱一唱乐句。 (3)填上歌词唱一唱。 师:这优美的旋律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深深打动了词作家王付林,他为这段旋律填上了歌词,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跟着琴声唱一唱) 2.聆听第2乐段,感受切分节奏。 师:《彩云追月》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旋律和歌词,其实它的美还藏在节奏当中。我们来看一看。(标记切分节奏)这些节奏型以前见过吗?它叫什么?这种节奏叫做切分节奏。切分节奏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来试一试。(纸杯游戏) 师介绍纸杯游戏的玩法。学生感受恒拍与切分节奏。(可以边拍边走)让学生说一说切分节奏的感觉。用切分节奏为第二乐段伴奏。 3. 欣赏第3乐段 师:那么浩瀚的夜空里,彩云和月亮之间还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乐曲的第3乐段,你能否从音乐中找到彩云和月亮呢?它们在干什么呢? 竹笛、大提琴轮番演奏,仿佛让我们看到彩云和月亮在一问一答,又仿佛在追逐嬉戏呢,忽上忽下,忽进忽退,饶有情趣。 我设计了两种声势来表现彩云和月亮的追逐嬉戏。(出示图谱)师生配合做声势律动,配上音乐。 4.完整欣赏乐曲

人音版音乐八上5国乐飘香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 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 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①用PPT播放图片,让学生认识乐器。 ②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乐器大家认为是西洋乐器呢还是我们的民族乐 器。 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第五单元《国乐飘香》来了解、认识中国的民 族乐器及民族音乐。这节课我们打开课本42页学习《彩云追月》。 2、作品简介: 这部作品原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1935年,任光在“百代唱片”公司担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创作的一首五声性旋律的民族管弦器乐曲,由于他节奏明朗,旋律优美,因此,后来人们就把它改编为声乐曲及器乐曲(如:钢琴曲《彩云追月》)。 3、欣赏《彩云追月》,感受歌曲,并回答问题: A、节奏:平稳的 B、情绪:抒情的 C、速度:稍慢的 D、歌曲为我们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描写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4、发声练习: 6∕8 565 454 ︱343 232︱1﹒1﹒‖ Mi ma mi ma mi 5、教唱歌曲: ①用LU哼唱边唱边拍节奏,找出乐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节奏,并讲 解。 3 5 3 切分音×××切分节奏 让学生划着拍子联系节奏(3遍) ②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唱唱视唱 ③教师弹琴教唱歌曲。 ④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⑤跟琴直接唱老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单独唱一唱 (老师发现有XX地方,表现的还不好,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表现的更好,我们把XX再来唱一唱) 波音,倚音更加表达出激动的情绪,跟教师模仿一下 ⑥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情绪,注意声音 6、处理歌曲 ①比较法,讲解切分节奏在本课的作用 师:在这首歌曲,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来唱一唱(第一乐句) 大家来听一听,哪种节奏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6 16 53 5 …… 6 1 6 53 5…… ②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用不同的打击乐(沙球、碰铃、三角铁等)敲着节 奏为歌曲伴奏,其余同学拍手伴奏,集体演唱歌曲。 注意:1、声音轻轻的 2、节奏平稳 3、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7、拓展:

人音版初中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学生能用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能够在演唱和欣赏的基础上,乐于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器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能用二部合唱形式以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演唱《彩云追月》。体验由民族器乐曲改编填词歌曲的独特韵味。 2教材分析 歌曲《彩云追月》是根据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D宫调,慢速,二段体结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1、学生在《彩云追月》的伴奏声中走进教室。 2.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和温馨、团圆,看见月亮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生:我看过最美的月亮是家乡的月亮,还是和城里的一样一样的朦胧,心里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宁静.或许是感动,或许是闲适,整个人徜徉在月光的怀抱中,连灵魂好像都被洗涤过. 3.师:“那你知道关于月亮的歌曲和乐曲吗?” 生:(如:月亮之上、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学习一首也是有关月的歌曲《彩云追月》,浩瀚的夜空,景色迷人。月亮时儿牵引着云朵,时儿破云而出,高高悬挂。彩云前追后赶,上下翻滚……”(放月亮图片) 活动2【活动】学习歌曲,深入感受 1、播放歌曲《彩云追月》,学生带着思考聆听歌曲。 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学生: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2、播放音乐,请学生用“lU”哼唱旋律 并找出歌曲中你认为有特点的,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节奏和唱法。 学生:(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 3、把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拎出来单独练习。 教师简单讲解什么是切分节奏。

彩云追月(1)八年级上册《彩云追月》

中小学、幼儿园初级职称评审业务考核专用 纸 申报人申报学科中学音乐 申报职称 课题:八年级上册《彩云追月》

【教材分析】 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由词作家刘麟根据作曲家任光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民族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切分音的运用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词,描绘了月夜的幽静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其次,我教的学生农民子弟的子女较多,平时学生都喜欢用齐唱或者是独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很少接触过合唱。对于二声部的教学,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去选择唱低声部,而喜欢唱高声部,所以在课程的侧重点上我选择先将高声部教熟教会,低声部量力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以及二声部和声演唱的音色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让学生学会用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会用情绪唱歌,让整首歌有了对比。 3、知识与技能: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掌握切分音的强弱规律和休止符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能够自然流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民族器乐曲旋律韵味。 【教学难点】 切分音、七度音程、休止符的作用,控制好每一段的情绪去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片段,“同学们好,我是陈老师,很高兴能认识你们。今天课的开始,老师想请你们听一个音乐片段,听一听歌曲描绘的是什么” (2)师:“这个片段选自《月亮月光光》,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和温馨团圆,那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歌曲和乐曲吗?” 生:“二泉映月,月亮代表我的心,城里的月光…” (3)师:“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学习一首同样关于月光的歌曲,歌曲里描述了浩瀚夜空中迷人的景色,听一听除了月亮,都还有哪些其他的小伙伴呢?” 二、新授 (1)初听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拍子、情绪、速度是怎样的,并跟着音乐轻轻摆动身体“4拍、静谧的、慢速” (2)练声:1 2 3 | 3 4 5 | 5 6 5 4 | 3 2 1 | “嘴巴要张大,声音饱满,连音要圆润,顿音要短促,

初中音乐《彩云追月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 执教人: 教学设计: 一、伴着《渔舟唱晚》的旋律,开始今天的音乐课,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乐曲的美。 1、欣赏完,老师问:“这首乐曲的曲名是?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渔舟唱晚》是由古筝演奏的。老师问:“古筝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学生答:“民族乐器”。老师问:“除了古筝,你还了解我国哪些民族乐器。”学生回答,有二胡、琵琶、笛子、萧、笙等等。 2、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我国的民族乐器,今天老师又为同学们带来一件乐器, 你们认识吗?”接着向同学们简单介绍扬琴的知识,并现场为同学们演奏一曲《彩云追月》,同 学们很感兴趣,这样利用扬琴导入课的开始,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欣赏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先完整欣赏一遍,欣赏前提出问题(1)乐曲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乐曲分几段?欣赏完让学生回答。 4、分段欣赏,欣赏第一段时提出问题:乐曲里有哪些乐器的音色?欣赏完让学生回答,老 师评价及总结。 欣赏第二段时与第一段做对比,它与第一段比较,旋律有什么变化?欣赏第二段时,你能 想象到一幅怎样的情景?欣赏完后让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及总结。 把一二段连起来再听一遍,让学生随音乐划拍或身体随音乐律动,更好的感受音乐带给我 们的美。 5、欣赏第三段,老师讲解:“最富有动感的是第三段,乐器间应答似的对话仿佛云和月的 嬉戏,时明时暗,忽上忽下、意趣盎然。 二、欣赏完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介绍曲作者任光及创作这首乐曲时的背景。 三、学习歌曲《彩云追月》: 1、朗读歌词,老师范唱第一段。 2、欣赏歌曲范唱,让学生随歌曲拍四四拍子,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并注意歌曲的速度。 3、让学生随琴用”噜“音模唱老师弹出的旋律,提醒学生发“噜”时要唱的轻快有弹性。 4、随琴用“哩”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5、填词演唱歌曲一遍,并拍节拍。 6、学会第二段结束句,前面的旋律与第一段一样。 7、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切分节奏的唱法与拍法,演唱歌曲前半部分时拍节拍,演唱后半部 分时拍节奏。让学生完整随琴演唱一遍,老师评价,指出优点与缺点。 8、歌曲的艺术处理,A 段采用五声音阶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演唱A 段时用圆润连 贯的声音演唱,以突出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美。B 段是A 段派生出来的旋律,它比A 段更加 委婉动人,每小节都使用了切分节奏,曲调使人产生心潮澎湃的激动情绪,所以我们在唱 时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9、随伴奏音乐,老师指挥再次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四、音乐活动:把学生分三组,打ft乐器组、合唱组、器乐演奏组,给同学们准备时间,然后 老师用扬琴伴奏,师生合作演奏《彩云追月》,使课的气氛达到高潮,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的效果及场面。 五、欣赏《花好月圆》与《彩云追月》从情绪与速度作比较。欣赏完请学生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并演唱了由此改编的歌曲。我们的民 族音乐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它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喜欢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将 来成为传承者,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最后让我们在《彩云追月》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

八年级音乐 第16课时《彩云追月》教案教案

第16课时《彩云追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听《彩云追月》广东音乐,学生进教室。 导入:节奏练习 认一认:——“切分音”及“切分节奏” X X X X X 用加了连线的切分音节奏配上词语念一念 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词意境:——诗朗诵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新歌教学 1、学生听赏《彩云追月》FLASH。感受歌曲。 2、选择: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3、用LU哼唱边唱边找切分节奏学生回答,点出方块底色 4、看着歌谱,把这些地方唱一唱,跟钢琴 5、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6、跟琴直接唱老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单独唱一唱 (老师发现有XX地方,表现的还不好,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表现的更好,我们把XX

再来唱一唱) 波音,倚音更加表达出激动的情绪,跟教师模仿一下 7、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情绪,注意声音 处理歌曲 1、比较法,讲解切分节奏在本课的作用 师:在这首歌曲,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来唱一唱(第一乐句) 大家来听一听,哪种节奏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6 16 53 5 …… 6 1 6 53 5…… 2、在长音处加上切分节奏,用BONG带着音高演唱 注意:1、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掌心,根据音高将手势放在“高、中、低”三个位置 2、声音轻轻的 3、节奏平稳 4、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3、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唱一唱 4、完整演唱 最后,让我们在深情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齐唱、合唱的定义与区别,四拍子的指挥 图示;学习四分休止的前休、后休并能准确应用;能够准确的发声并能准确的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及其第二声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葫芦丝演奏直观而迅速的吸引学生进入课堂;通过发声练 习中的连音和顿音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的连音和休止;通过柯达伊节奏、使学生能准确的掌握几个特殊节奏型;通过字母谱提示学生快速并准确的学习两个声部的演唱;通过弹一部唱二部、弹二部唱一部使学生能准确的合唱;通过教师对歌曲的改变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歌曲进行再度创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唱的过程充分感受“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诗 画般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增进民族文化意识、热爱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喜爱合唱艺术。 二、教学重点 1、齐唱、合唱的定义与区别。 2、四拍子指挥图示。 3、重复记号 4、四分休止 5、歌曲的合唱 三、教学难点: 歌曲二声部的合唱。 教具: 多媒体、钢琴、葫芦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问:这首乐曲叫什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温馨和团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歌曲或者乐曲呢?例如:《在银色的月光下》、《月之故乡》、《月亮代表我的心》、《千千阙歌》、《彩云追月》、《月亮之上》《荷塘月色》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彩云意指仙人驾着彩云,寓意是仙人驾着五彩祥云奔向月宫,歌曲描述了人们心目中的月宫仙境。 (二)、新课教学: 1、简介任光 2、初听歌曲,问:歌曲速度、情绪、拍子是怎样的?并复习4/4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为歌曲划拍子)歌曲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复习齐唱合唱。 3、复听歌曲小组讨论并为歌曲分段 4、发声练习:注意连音和顿音的演唱区别。 5、A段学唱,关注学生两拍前附点、大切分以及四拍的演唱是否准确。 6、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B段的两个声部。加入字母谱辅助练习。 7、师示范唱二部、弹一部,让二部学生与琴合唱。反之师唱一部、弹二部,让一部学生跟琴合唱。 8、分别用琴给学生找到各自声部的音、师指挥并帮唱。 9、全曲演唱 (三)、拓展与活动: 1、师将改编的陶笛版《彩云追月》为学生演奏。 2、自己改编歌曲的艺术形式,提示可以是独唱、舞蹈、配乐朗诵、器乐独奏、情景剧等等! (四)、小结 今天我学习了齐唱合唱版的《彩月追月》,复习了4/4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以及合唱的定义。学会了演唱彩云追月,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我们的家乡宜昌,在外不要忘了故乡和亲人!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五、板书设计 ⌒连音线▼顿音 x. x| x x x|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乐曲《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能演奏出主旋律,能用“X X |X X X”节奏为乐曲伴奏。 3、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展示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乐曲伴奏或主奏,以达到丰富音乐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古筝、节奏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 课前播放葫芦丝版《彩云追月》,学生进教室后静静听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围中熟悉乐曲旋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播放爱戴唱的歌曲《彩云追月》视频,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1)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2)介绍《彩云追月》的曲作者及音乐创作背景。【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创设优美、宁静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理解乐曲的风格。】 三、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1、初次听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提问:跟我们刚才听到的流行歌曲进行对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再次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 (1)让学生听辨出有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边听边模仿演奏乐器。 (2)当主题音乐出现时用lu哼唱。 (3)出示主旋律,学生跟琴用lu唱。 (4)讲解切分节奏 3、第三次聆听音乐。 (1)这段主题音乐出现几次?每出现一次就伸出一根手指。 (2)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a、师现场用古筝慢速弹奏《彩云追月》主旋律。 b、教师加快速度弹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教师引导让学生总结节奏强弱,并加入一些身势动作以帮助自己学习新的节奏。通过对比欣赏总结曲子的节奏、情绪、速度等。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 四、集体参与,表现音乐 (1)教师用古筝弹主旋律,学生打击乐试奏一遍。 (2)古筝、笛子等合奏,打击乐伴奏小组同时加入。【设计意图:新课标鼓励音乐创作,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此环节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五、知识延伸与课外探讨 六、欣赏李云迪钢琴演奏《彩云追月》。【设计意图:拓展听赏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学生们在余音缭绕中再次感受了音乐的魅力。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 六、总结下课。

2014--2015《彩云追月》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优质反思材料 《彩云追月》教学反思 第一学期 《彩云追月》是一首中国民族调式的乐曲,带有一些广东音乐的风格,乐曲悠扬中又带有欢愉的气氛,旋律通俗易懂,但又韵味十足。此外,还有不少乐曲喜爱者纷纷为其作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台湾的一作者写的词,歌词的含义深深地表达台湾人民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台湾同胞期盼早日回归祖国的急切心情。 在《彩云追月》这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唱歌教学为主,欣赏为辅相结合的综合课,通过欣赏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好,体会歌曲中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通过回忆文学知识朗诵词的表演及播放《静夜思》的聆听把整个导入意境烘托的更有怀念感人,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那种浓浓的思念、盼望早日能与亲人相见的情感。这一点是本堂课歌曲教唱情感路线引导走向成功的关键。歌曲教学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其他的聆听是为辅助,引导学生更容易理解与学习歌曲的情感做一个铺垫。过程主要以听唱感受、节奏练习、教师诱导讲解、模唱旋律、唱足长音时值、解决切分以及休止符的节奏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完成教学目标。 为次,我在教学设计上加入了拓展“曲风”这一环节,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超女版《彩云追月》演绎,让学生了解速度、节奏和演唱形式等音乐元素的变化会引起音乐风格的改变。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防止停留在一个狭隘的学习空间里,让其感受原来这首歌还可以这样唱的感觉,达到加深巩固的印象。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还很多,主要体现在整节课上节奏比较赶,有点仓促;另外的遗憾是在切分节奏这一块没有设计乐器打击,只是比较简单的做了一个肢体语言模仿的动作互动,以拍腿—拍手—拍腿的动作来感受切分节奏的重音。 在以后的备课中,尽量尽善尽美的设想到可能遗漏的不足,多站在为孩子发展的空间来考虑如何才能更完美的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彩云追月歌唱课教案

彩云追月歌唱课教案 【篇一彩云追月教案】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彩云追月【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合唱彩云追月【课型】唱歌综合课【教材分析】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由词作家刘麟根据作曲家任光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民族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 切分音的运用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词,描绘了月夜的幽静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其次,从中学生的演唱形式上来说,平时学生都喜欢用齐唱或者是独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对于二声部的教学,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去选择唱低声部,而喜欢唱高声部,因为高声部旋律性较

强,明朗好听,加上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所以,合唱教学进行时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我们不能规避二声部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识谱能力,适当的降低难度,可对二声部进行简单的改编,让学生更加喜欢合唱的形式,感受合唱的音色美。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以及二声部和声演唱的音色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体验、模仿、声部合作等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知识与技能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聆听其他声部,建立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唱(体验)歌曲,并能够自然流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彩云追月,体会民族器乐曲旋律韵味。 贯穿歌曲始终的切分节奏的学习。 【教学难点】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新课件展示月亮,提问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温馨和团圆,看见月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月

湘教版音乐四下《彩云追月》_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执教:蕉城二小黄碧环 【教学内容】湘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音乐欣赏《彩云追月》。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民族乐曲《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体验 悠扬、 舒展的旋律,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能演奏出主旋律,能用“X X X X X”节奏为乐曲伴奏。 3、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展示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感受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 三、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乐曲伴奏或主奏,以达到丰富音乐效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古筝节奏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课前播放葫芦丝版《彩云追月》,学生进教室后静静听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围中熟悉乐曲旋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播放歌曲,初步感受 1、播放爱戴唱的歌曲《彩云追月》视频,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 (1)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2)介绍《彩云追月》的曲作者及音乐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创设优美、宁静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理解乐曲的风格。】 三、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1、初次听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提问:跟我们刚才听到的流行歌曲进行对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再次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 (1)让学生听辨出有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边听边模仿演奏乐器。 (2)当主题音乐出现时用lu哼唱 (3)出示主旋律,学生跟琴用lu唱。 (4)讲解切分节奏 3、第三次聆听音乐。 (1)这段主题音乐出现几次?每出现一次就伸出一根手指。 (2)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教案 教学过程: 一、1、导入:“嫦娥奔月”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梦想,刚才我们看的视频--“嫦娥三号”在月球上成功着陆,证实了中华民族的梦想成真,月球也不再那么神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彩云追月》。 2、聆听歌曲(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和温馨、团圆)(歌曲给你什么感受,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优美、抒情))速度—稍慢 3、作曲家任光 任光(1900—1941),浙江人,革命音乐家,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有《打回老家去》、《渔光曲》等40余首著名歌曲。还有许多《彩云追月》等民族管弦乐曲。 (《彩云追月》是1935年他和聂耳一起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旋律优美,20世纪80年代在此基础上加入歌词,最早是傅林加的,现在是---刘麟。) 二、学习歌曲,深入感受 1、播放歌曲《彩云追月》第一段。 2、随琴用“la”哼唱旋律。在哼唱中你发现哪种节奏较多。(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练习。×××休止符(X 0X X0 X) 3、模唱歌曲2遍。- 歌词:《彩云追月》预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旋律上:反复手法A段切分音出现,使我们产生心潮澎湃,留下深刻的印象。B段增添了月夜中的神秘感令人遐想。歌词上:拟人手法)柔中有刚,领我们走进月夜的画面中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比较合适?(深情、优美)圆润、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随琴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5、学生伴奏演唱(××× X X)----边打节奏边唱 6、学习第二声部的一个乐句 视唱------填词------分声部演唱 7、合唱—伴奏 三、延伸 (备用)1、“你知道关于月亮为题材的作品、歌曲和乐曲吗?”(如:花好月圆、良宵、月亮之上、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等)。 2、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让学生思考乐曲的节奏、情绪和速度有哪些特点。(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中速)这首乐曲既古典又通俗,几十年来深受听众的喜爱。(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乐曲把人们带进了詩画般的意境之中。)

八上音乐 第五单元《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能用二声部合唱形式,以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比较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与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和声 1、聆听音乐 播放乐曲,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课件播放《彩云追月》的伴奏音乐) 听后,师用语言引导:老师看同学们都被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或意境?(学生展开想象,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2、感受和声 师引导:在美丽的夏夜,有许多的萤火虫像星星一样闪闪烁烁,调皮的眨着眼睛,听: 4/4 4 06 60 60 | 1 05 50 50 | 4/4 1 04 40 40 | 1 03 30 30 | (教师先引导学生逐条视唱,然后再分组演唱) 一组4/4 4 06 60 60 | 1 05 50 50 |

二组4/4 1 04 40 40 | 1 03 30 30 | (顺势引导学生进行二声部的合唱,提示学生保持好唱歌的姿势,用富有弹性、轻巧的声音去演唱。) 师引导:真的太美了,萤火虫闪闪烁烁眨着眼睛,若隐若现的飞来了。。。。。 一组4/4 4 06 60 60 | 1 05 50 50 | 闪闪烁烁眨着眼睛 二组4/4 1 04 40 40 | 1 03 30 30 | 闪闪烁烁眨着眼睛 师引导:萤火虫们在讲一个夏天神秘的梦,(老师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演唱课件出示的旋律) 1、初听感受 师引导:一起来倾听这夏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谱,并播放歌曲《彩云追月》的范唱。)

(完整聆听歌曲《彩云追月》,学生边欣赏边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师引导学生回答:歌曲讲述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或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动人的场面?你能给他起个名字么? 引出课题《彩云追月》,并板书课题。 2、教师范唱 师范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并引导学生回答:这段旋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唱谱子) 与学生边唱边划旋律线边做分析,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开始一句的旋律线是上行的,像月亮慢慢升起,接下来好似月亮穿过山峰,穿过云层那种富有动感的形象。 6 16 53 5 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生回答:3次,同样 3 53 212也出现了多次,像这样的创作手法叫重复。 师:作曲家为什么用这种创作手法?重复的作用是什么?它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师生共同总结,重复更加强调了这种月亮穿梭在云层中富有动感的形象以及层层递进的激动情感。 边唱边感受,教师顺势引导:它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鉴赏《彩云追月》

鉴赏《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 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个旋律要注意颗粒性及能够圆滑演奏,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旋律线。两小节的间奏也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钢琴弹奏时要求用弱的力度,圆滑、连贯地演奏;音乐表现的是仿佛透过轻纱的朦胧月色。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在音区上低了两个八度,出现在低音区上,如下图:旋律的音色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而伴奏织体则采用富有民族色彩的五

八年级 彩云追月教案 人音版

歌曲《彩云追月》教案 教学内容: 一.听: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二.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一.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二.学生能用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唤起对浩瀚夜空的无限遐想. 教学重点: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在《彩云追月》声中走进教室。 2.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和温馨、团圆,看见月亮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 3.师:“那你知道关于月亮的歌曲和乐曲吗?”(如:月亮之上、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等)。 师: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学习一首也是有关月的歌曲《彩云追月》,浩瀚的夜空,景色迷人。月亮时儿牵引着云朵,时儿破云而出,高高悬挂。彩云前追后赶,上下翻滚……”(放月亮图片)听: 二、学习歌曲,深入感受 1、播放歌曲《彩云追月》,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 (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2、播放音乐,请学生用“lU”哼唱旋律 并找出歌曲中你认为有特点的,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节奏和唱法。(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波音记号等。) 3、把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波音记号等拎出来单独练习。 5.教师简单讲解什么是切分节奏。 4、让学生为歌曲标上合适的力度记号。 5、跟录音哼唱并用手势划出旋律线。 6、请学生加入歌词演唱,并提出难点,师生共同解决。 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比较合适? 生:……(深情、优美) 7、艺术处理 ①教者神情并茂的讲述:(每当中秋月圆时,我们站在白沙滩,遥望日月潭,月光照着宝岛,我的情思也随着月光漂向远方,泪水不自然地流了下来,亲人呀,你听见了我的呼喊声吗,什么时候我才能与你相聚呀。)所以在演唱时我们要唱出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和盼望亲人重归的期望之情。 ②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师弹琴,学生伴奏演唱)

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体会歌曲情绪,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了解并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和倚音,能用“X X X X X”节奏为歌曲伴奏。 3、欣赏超女版本的《彩云追月》,让学生了解速度、节奏和演唱形式等音乐元素的变化会引起音乐风格的改变。 教学重点: 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了解切分音、波音和倚音,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更贴切地表达歌 曲的情感。

2、学生能用“X X X X X”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学生问候客人老师。 二、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课的一开始,老师想请你们听一个歌曲片段,听一听歌曲描绘的是什么?(播放歌曲《月亮月光光》42秒) 生:月亮 师:这个片段选自歌曲《月亮月光光》。那么,月亮通常带给你们怎样的感觉呢? 生:宁静、寂静…… 师:人们会借助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生:……

三、学唱歌曲《彩云追月》(30分钟) 揭示课题(15分钟) 1.师:《彩云追月》也是一首和月亮有关歌曲,请你们听一听它借助月亮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播放歌曲《彩云追月》第二段) 生:思念亲人…… 哼唱歌曲旋律两遍 2.师:歌曲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他们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下面,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用“lu”轻轻哼唱。【提醒学生注意唱歌的姿势和状态】 生:第一遍哼唱歌曲 3.师:同学们哼唱的不错,声音感觉很适合歌曲的意境,老师想请大家再哼唱一遍,并且找一找歌曲里哪一种节奏频繁出现了? 生:第二遍哼唱歌曲,并找出切分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