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王运涛)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王运涛)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王运涛)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前言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教学的现状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课题组多位教师在多个专业的多门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征。

本研究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教学为样本,着重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入手,对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实施条件、实施策略、实施程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内在规律性,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实证分析选取了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作为主要探讨的对象,所采用的数据是混合数据,用来研究“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获得成功的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本研究的背景与动机,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高职院校专科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必然性,然后从国内外对于多层次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分层次教学方案的不足,从而建立起本课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方案,对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课程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法,总结了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对分层次教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并探究分层次教学法的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些建议。

分层是教学形式问题,要培养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学生,必须实施民主、开放的教学形式。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讲究标准,注重整齐划一,教育是生态农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针对学生个体心理不同,智力差异,能力高低,分别要求,分层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得到全面丰收。分层次教学基于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三个相信,我们认为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开发与价值的利用将给教育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效益。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认识基础上,我们开始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第一节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各类职业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 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技工、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即“三校生”)。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层次不齐,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更是千差万别,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使全体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好发展?我们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用统一的方式教育他们,就如同让所有的学生穿一样长的鞋子,有些学生会因鞋不合脚而落伍,因此,教师必须适应学生,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还认为,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所谓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把学生分为A(提高)、B(发展)、C(跃进)三层;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分层目标呈现问题,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其次是根据各层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先解决共性问题,从基本要求步步递进、再次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程度加以启发,分类指导。分层递进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分层递进的目标是: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尖化。分层递进的原则是:整体性、主体性、激励性。分层递进的方式是;科学分层、因材施教、评价鼓励、调整层次。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层同班同法”,即按学生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A层班、B层班或C层班,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一层次班采用同一教学方法。另一种是“异层同班异法”,即不同层次的学生仍在同一个班级,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我们认为,这两种操作方式各有利弊。“同层同班同法”的优点是:层次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各教学环节的压力减轻,课堂效率提高;缺点是:虽然是同层次,但是个体之间的差异仍是不可避免的,同一种教学方法总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将造成新的差异。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专业学校,由于这种方式打乱了原来的自然班,不利于班级管理。“异层同班异法”的优点是:不打乱原来的自然班,便于班级组织管理,各层次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尤其是对学困层学生,他们可以受到学优层学生的积极带动。其缺点是:自然班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太大,要老师照顾到方方面面,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量太大,班额也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分层次教学就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水平存在的巨大差异,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信息加工者,并且根据学生水平不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进行分类教学,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配备合适的教师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上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

不同要求的训练内容,不同的教学训练手段,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法是教师考虑每位学生的差异,利用教学原则中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的发展。在一个教学班中,因客观、主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每位同学在心理、生理、体能、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中求得发展,让上等生得到优化,让中等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即体育新课程标准。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分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知识掌握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叫“分层次教学法”。

分层次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提高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宗旨,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各学生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在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从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们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掌握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在职业学校中尤为突出。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施教,多少年来广大教师都在探寻解决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法因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已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分层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高职教学现状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其核心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不同的认知与接受能力等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原则进行科学的分层,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学习指导、检测、评价,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并为其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构成一个利于自我展示和相互竞争的平台,由于计划的可操作性和目标的可行性,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适应个性的机会。由于分层次教学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更容易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第二节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性教育思想。从主体性教育角度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能够摆脱教师的“教”。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努力实现“个别化”、“个性化”、“集体化”的最优组合,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划一、呆板和僵化的缺陷。这是主体性教学对现代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分层次教学法的一个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不是降低教学要求。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水平,让其分步走。那些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走快一点,走远一点;能力弱一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以走慢一点,走近一点。但同样必须达到及格线,这是分层次要求的最低标准。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揠苗助长,应让他们稳

步前进,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进步,就应该鼓励和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面对层次参差较大的学生,不能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教学,而以分数划线,只认可学生的读书成绩,不太承认其它的天赋或个性发展,这实际上是教育的误区。因此,正视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分层平价,而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出适应技工生源现状的教学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社会和技工教育的发展。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填鸭式”、教师“一言堂”、按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的培养。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大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材施教”是我国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但“因材施教”四个字出自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注》中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八个字归纳而成的。由于这一思想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被近代教育家们沿伸并传颂下来,成为我国传统教育宝库中的瑰宝。因材施教之所以成为我国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它本身的正确性被世代教育家沿用,二是当融入现代教育思想时,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分层教学正是运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结合当前中专教育的实际提出并广泛运用的。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它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文化知识水平、不同的职业取向,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班级授课制”的创始人夸美纽斯也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应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教育,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就在于人的个性。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而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是由于九种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所致,学生与生俱来

就各不相同,他们在心理与智力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智能发展上不存在失败的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分层教学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它克服了传统教学因教学内容、要求、方法都同步划一带来的种种弊端,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方向,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会学习。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法,即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与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群体的组合,实施不同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优质教育,得到正常发展。这就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或由于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学生学习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的任何上疏忽都会使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受到忽视。这样的教学就使“面向全体”成为事实上的空话。采取分层次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谈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

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策略,不同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的结果。第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分层次教学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对当前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尽快建构功能完善、科学实用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体系,已显得非常迫切。

第三节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即改革过去那种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等,都极需要进行改革探索。因此,开展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传统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表现为实行整齐划一的模式化教育,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基础羞的学生“吃不好”,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动手与实践能力差,参与意识与能力不强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招生数额不断增加,目前学生的数

额与教师的比例相差较大,由于学生较多使得课堂教学有时都是合班课,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过程是一个目标、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个考核标准,针对性差,区别对待性差,学生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职业技能得不到个性化发展,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寻求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最优发展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发展和提高,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高职院校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加强素质教育,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和鼓励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老师很难在课堂教学的同一时间内实现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思想,只能采取面向大部分学生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传统式的教学方法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没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与他们的智能水平相适应的训练,不利于高层次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合乎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这种折衷的教学方法同样也不利于差生的学习,由于差生的反应速度慢,他们的思维往往受到干扰和抑制,形成了差生更差的局面。

在现有条件下,探索培养大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研究的方向。特别是近几年来,面对由于金融危机和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实力的大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站有一席之地,成为社会的弄潮儿。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适应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层次教学模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尽快研究并建构功能完善、科学实用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体

系,探究出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影响因素,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在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次”教学意义重大。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水平差异较大,按专业自发组班的教学模式常常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因而水平提高很慢;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吃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学生就会因无法跟上学习节奏而自暴自弃,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一无所得。因此,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也成为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分层次教学,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而使学生可以各有所获,主动地获取知识,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加工信息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构建有关只是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构建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可以使学生恢复学好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分层次教学符合“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原则。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对学生水平的要求各有不同,各有侧重。只有分层次教学才能满足各专业的不同要求。

“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决定了分层次教学要以确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实行因材施教,分类要求,教学目标管理,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和认知信息加工者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教学的最优化,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第四节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

分层教学法面向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根据学生的差异分成不同的教学班级来进行教学,然后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不同的教学班级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并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按照不同的

学习速度、练习难度,进行学习,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 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到了一个预定目标,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感受教学带来的快乐。

分层次教学符合从实际出发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形式,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这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对当前体育教育的迫切要求, 也是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优势。

分层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有针对性地缩小个体差异。人与人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因素上,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方面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在接受同一知识技能的学习速度和水平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技能项目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各不相同;不同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技能项目上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这些差异造成了综合能力的偏差,也形成了自我意识、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区别。这些给高职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可以有针对性地缩小个体间的差异。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企业的岗位特点进行分层,让其自主选择、重新分层、形成“先固定,后自选”的动态培养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也要求教师备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更要求教师及时了解企业、了解生产一线的具体要求及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例如:针对学习中表现出缺乏主动创新能力,运用能力较弱,而性格较为内向,但肯做好做精固定训练内容的学生群,教师可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对单项训练内容的考核力度,不断进行重复训练,乃至运用学校实习的条件进行定期的生产训练。

针对基本专业技能较扎实,学习中有主动钻研精神,能注重学以致用,敢于创新,又能善于表达具一定组织能力的这一类学生群。教师可在教学中适量增加能力训练,综合运用课程的组合训练,开展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提升操作能力。但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与企业接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将此类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于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针对既缺乏创新能力,又不能勤学苦练的学生,往往此类对象在以往的教学中被教师以为“差生”、“一无是处”的学生群。教师在分层教学中不能简单的放

弃,或用传统的“干一行,精一行”的教育观念强加约束,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他们的兴趣培养;例如开展与人沟通能力训练,走市场搞品牌营销调研,或开展创业的小尝试等等。针对这一层面的学生教师更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组织上以鼓励为主,教师在作为指导者以外更要作为一位参与者或称合作伙伴。从而将此类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于办公室文员、自我创业或营销人员等工作岗位。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做到总体目标统一,具体要求不同,即教材规定的目标都应该达到,但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速度、理解知识的层次、各种练习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其中A为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并分别制订创新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基本性目标。创新目标是指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大纲能有所拓宽,对教材内容有所深化。发展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基础上,对拓宽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基本性目标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由于课程内容不是惟一的,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因而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求授课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备好课,使课时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显著的针对性。

与之相对应的分层教学的方法是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从而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位,加强了就业的导向作用,充分的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但此类分层培养不能简单的划分,应为动态的,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可以适当的重复,但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放弃一些基础性训练,让学生获得较为基本的从业技能,以适应就业后针对岗位变化的弹性适应能力。

第五节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层次的划分是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法可以将现有课程内容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对各项目不同的级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爱好进行选择,并参加相应的能力测试,根据学生选择和测试成绩划分好各层次。

建立分层教学的层次目标体系是前提。分层次教学目标的设置有有二种,一

是对大多数学生制定的基本要目标,另一种是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准确确定知识点,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既要体现目标设置的层次化,又要让有效的教学始于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级班的目标要立足实际。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技术,以发展基本技能为主。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对于基本原理的讲解可以做一简单介绍,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在学生可以达到的范围以内,但在实践练习上要加大比重,在操作动手能力上与其他层次尽量缩小差距。

中级班的目标要定位精准。这一部分的学生占的比重比较大,约60%左右,他们的特点是特长不突出,因此对这一层次的教学目标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参与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学习计划,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具体学习目标,自觉通过课堂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高级班的目标要适当超前。重点加强对操作技术内涵的理解,拓宽视野,积极提高动手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技能学习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学习方式;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展示水平。掌握技能操作的知识和方法,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要想使对学生的分层能切合学生实际,首先要做好分层宣传工作,我们的做法是分层前向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使为了更好的教和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发展,从而消除了学生被分为C组而被认为是差生的疑虑和恐惧,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分层,自觉配合教师分层,并乐意选择和接受适合自己的“层”。其次,要使分层具有动态性,既学生不是固定在某一“层”里,如果学生在A层有进步,具备了进入B层的条件就让其进入B层,这就是“递进”;反之,如果在C 层里觉得学习困难,可以随时回到B层甚至A层里。这种动态分

层的效果能激励学生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特别是使A层学生充满希望,树立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分层必须确定各层次知识,能力目标的范围,如基础知识,记忆能力;理解、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综合能力,其次,摸清底子,认真备课。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情况老师必须了解,然后按学习情况A、B、C三类,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写出实用的教案。最后注意各层次全面提高。教学是一种有具体目标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清楚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参与热情,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探讨问题,这样有利于缩小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

要使分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使分层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学生都想分到C层,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C层,因此,教师的工作是在新生入校半期后,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层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绝不能仅以成绩来分层。

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 如何科学地确立教学层次十分重要。我们文科类课程确立教学层次的依据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学生入学考试的成绩,二是在学生入学后进行统一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层。一般说来,高考入学考试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考试的区分度也比较可信,因此我们认为根据据学生入学考试的成绩进行分层较为合理,同时也要征求学生本人的意见,作为分层组班时的参考。科学合理地分级是成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生源复杂,但分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分为A, B两级最佳。A级班包括水平中上的学生,B级班包括水平较差的学生。

理工科学生成绩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基础优劣的实际,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整合师生的力量,探索出“三分”教学与评价,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我们的基本做法是:从研究学生入手,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进行教育诊测,将学生分为A、B、C三类,然后进行优化组合混合编组,分层教学,以每一个学生为目标,把教学落实到全班每个学生身上,保证在现在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下达不同的分数目标,考试时采取分层评价方法,让各层的学生根据学习成绩时时处于动态之中。

层次划分标准是多元的,以有效为佳。由于历史的原因或由于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学生学习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的任何上疏忽都会使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受到忽视。这样的教学就使“面向全体”成为事实上的空话。采取分层次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层次划分合理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一般来说,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大致将学生分为以下四个群体(也有分成两个群体或三个群体):

A. 学习态度认真积极,理解力强,基础扎实,成绩较稳定。

B. 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力较强,但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中上,有时欠稳定。

C. 有一定上进心和学习自觉性,但基础和理解力一般,成绩中等,有时偏下。

D.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足,缺乏信心,基础和理解力较差,成绩欠佳。

教师针对A类、B类学生,应注意扩大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其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运用,加强其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C类学生,要使其牢固掌握“双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进行一定程度运用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对D类学生,要着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其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在充分研究各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②要认识到任何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们没有等级之分。

③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

④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学生,学生进步了,要及时调整对他的要求。

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彻分层次教学。

⑥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确立好分层组班后,“分层次”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A级学生一般有较好基础和较高学习兴趣,而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属于提高班。因此,要适当提快教学进度,注重拓宽学生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的应用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构建能力,以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为主。D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的兴趣小,学好的自信心不足,这部分学生属于基础班,需要在教学中打好基础,对D级学生主要以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掌握基本技能为主,教学上采取“慢进度、多鼓励、重进步、勤沟通”的办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加强教书育人工作,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有所进步,具备简单操作的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也要有所不同,以利于教学顺利的开展。

第六节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建构发展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获得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教育途径。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征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关注人格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身心都得到和谐健康发展。我们汲取了“同层同班同法”和“异层同班异法”两种操作方式的经验,吸收它们的优点,尽可能克服其缺点,采用“同层同班异法”的操作方式,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不仅仅依照考试成绩来划分层次,而是从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个方面做科学细致地调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分学生层次;

(2)双向选择,动态调整。向大学生广泛宣传分层次教学的意义,让他们充分了解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愿与老师动员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同时,层次班可根据学生要求和老师考核随时进行调整,以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愿望。

(3)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学科,A、B层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上课;不分层次的学科,学生仍回原自然班上课。这样既不打乱原来的自然班,又实行了分层次教学。

(4)对同一层次,教师的课堂教学仍是有层次性的:针对学优层、中游层、学困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优层吃得饱,中游层吃得好,学困层吃得了”,造成“全面提高,拔尖增多,落后很少”的良好局面,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5)考核采用认知和非认知两个方面相结合、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避免传统的“一卷定终身、一俊遮白丑”的考核弊端,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个性、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从未来的眼光着眼,从学校体制的角度来讲,要办出特色专业,就必须大胆改革,勇于打破传统模式,接受新理论,并坚决地支持实施,仅仅停留在学习的阶段,永远也改变不了现状。以下的有些观点由于客观限制还仅是思考阶段,但可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今后从体制上有所突破的参考。

实行工作室制,大胆改革课程模式,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定专攻方向,开设不同的工作室。在以往的专业部安排的课务中受传统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每学期根据教师所学专业进行简单的排课。由于担任课程较杂,且专业教师各有特长及薄弱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基本完成各科的教学任务,根本谈不上合作提高与教学研究。因此,改革现行师资培养方式则是当务之急。实行工作室制来合理整合师资队伍,为了让教师明确自身专业主攻方向,必须改变传统的用人制度与排课方式,因此在专业教师中组建工作室是关键所在,建立工作室可以有效的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可以更好的开展专业教学工作。学生进入第二年的专业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专攻方向,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跟随老师进行具体的综合项目的学习。专业教师带领各组学生完成一项综合的大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这个过程要求和相关企业合作,并有针对性的推荐不同专攻方向的学生就业,这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毕业生在企业稳定性的一个保证。

专业教师在进行项目课题研究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分层次的项目化教学。依据培养目标来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每个工作室必须以实用为特点的项目教学,开展依据项目教学的特点搞课程整合,首先要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为了改变各门课程齐头并进,搞大而全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在实践中引用日本的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模块单元制)并加以改造,即受训者

必须修完以“学习包”形式提供的一套“模块单元”。每个单元设计成一个与一项或若干项工作对应的完整的学习包。若干个工作组成一个“职业”。在组织这类训练课程时,单元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组合,以便使通过学习这些单元获得的技能可以满足某一特定企业、地区、岗位的职业需求。从而与传统面向集体的教学方法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可以按照各自的需求有选择的学习。现行的以模块化组织为特点的教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根据企业的岗位特点及用人量进行组合设置,课程内容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制定成一个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组合。在执行时,第一年侧重于基本技能模块训练;第二年,依据当地用工需求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进行有选择的设置,教学中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针对对应模块,编排具体项目,整合教材内容。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尽可能提高实际训练效果,则不能简单地分成各个模块后机械的课程相加,必须重新梳理教材内容,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围绕各个模块制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大纲,依据企业对应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相对应模块主要教学时间段的训练项目,围绕训练的单个项目来选择各学科相应教材内容,从而让实践教学更丰富、真切,除此以外还须将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内容及时的贯穿项目教学始终。因此,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围绕项目来组织的综合各门学科内容的综合类校本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整合教材内容,编写校本教材,项目的选择上尤为重要,必须适应企业对应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不能一成不变,因此必须将校本教材的不断更新作为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教师的专业各有特长,可以利用相对应的校本教材为纲要,将教本作为教学参考书,在固定的教学时间段,围绕同一个项目,各课程教师可以团队合作,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的程度。

第七节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高职教育由传统的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职业教育为主,如何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看待生源素质,检查自身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方面与生源现在素质是否相适应,对照现在生源找出原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差距,如何改进等等。目的是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克服抱怨、急躁的思想情绪,找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高

职院校培养目标对教学管理的要求。在讨论中大家认识到目前高职教育生源的总体情况表现为: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按学生的文化层次来分,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基本达到了高中毕业水平;二是不具备高中毕业的基本文化水平;三是文化基础极差。在三个层次中大多数是处在不具备高中毕业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知识。要把这样的学生群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难度是很大的。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在文化基础知识、职业能力上经过学生三年的学习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并且文化知识、职业能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都是多层次的,我们为什么不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把他们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呢?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理念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分层次教学是高职院校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具体运用。只有把学生按照不同的文化基础、不同的职业取向、不同的个性发展分开,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们在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对分层次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索:首先将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分开,按专业组成教学班;其次是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再次是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收效是显著的,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是:一是在文化层次较高的班中,成功的搭建了学生专升本的立交桥。这种班级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对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又有着追求高学历的愿望。由于学生文化知识的起点较高,在学习专升本课程的时候悟性好,教师也教的得心应手;在传授专业知识中能够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更为自信(他们中绝大多数学生读完大专,正在读本科);在推优就业上能够培养一批拔尖人才,这些学生起到了创学校品牌的作用。专升本高考录取率达到96%以上。

二是分到文化成绩较低班的学生,由于实施了适合他们文化基础的教学计划,大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原来的厌学、不学,转变为积极学和主动学。这些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文化课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授课中遵循文化基础课难度降低,专业基础课理论部分减少,专业课中加大技能训练,降低专业课中理论部分的内容。如会计专业加大会计原理、会计基础核算的讲授时间,缩小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授课时间。讲学生能够学懂的会计

核算的基础内容和运用的基本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和电子商务专业,侧重学生动用能力的培养,减少原教学计划中关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使这部分学生在职业能力、实践水平及创新能力上一点也不比文化底子较坚实的同学差,这样做的结果,教师的课好教了,学生不及格大大减少,退学率有所降低。这部分学生虽然不能具备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实事求是的说他们由于在短期内不可能学懂所要求的文化知识,但他们的职业技能一点也不能少,这就是分层次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三是在班主任的配备、教师的配备上侧重加强基础差的班级教学和管理力量,下大力量使这部分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在高职教育这个教育阶段上学到较多的职业本领,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实践证明这部分学生除继续学习能力、理论水平比其他学生差外,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基本能达到学校要求的水平。如果不是实现分层教学这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完不成高职学业,被社会淘汰。

四是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适应能力,广大教师从怨气、急躁的心理经过几年的摸索,基本上转变为耐心、细心的对待基础差的学生,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力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去感召鼓舞、激励学生,达到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八节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环节

高职院校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所谓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案例分析的安排顺序都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化,不断提高。它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与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提出的。因此教师不能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学生分组练习,而应动态管理,按照学生练习、完成任务的质量合理递进,即基本组——提高组——培优组。这样让每一名学生处于动态之中,鼓励学生向更高目标奋进。根据教学需要逐步递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一.在课程设置上,开设选修课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评价双语教学在《诊断学》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级临床医学生分别选取50名学生为观察组,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平时考勤、课堂活跃程度、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接受双语教学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时考勤4.88±0.12,课堂活跃程度4.69±0.3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32±5.17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54±10.2;对照组的平时考勤3.54±0.36,课堂活跃程度3.70±0.2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89.18±3.69,理论考试平均成绩73.95±11.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诊断学》双语教学不但增加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结论双语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且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技能操作方面均获得较理想成绩。 标签:双语教学诊断学医学英语 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医学人才,加速我国的生命科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实行双语教学也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诊断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1]。为此,我们在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中选择了部分学生实行了双语教学,并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总结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为日后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来自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人为2010级学生,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24岁,平均为(20.37±1.25)岁。纳入标准:(1)均为自愿报名;(2)具备自学能力;(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70分以上或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合格。排除标准[4]:(1)不愿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2)英语水平不符合要求者;(3)因休学等其它原因而无法完成研究者。对照组为同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名,男34例,女16例。年龄20~25岁,平均为(20.09±2.20)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专业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教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观察组采取中文与英语的双语教学方式授课,对照组仅采取单一母语授课。具体内容:(1)授课方式:均为小班(<50人)讲授;(2)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视频,应用教学模型等,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及理解效率。观察组师生互动要求应用英语对答,制作的教学PPT为全英文,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篇一: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2.同类变换 找中等生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在 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 abc中,如果∠a=∠b,那么。 3.方法总结 (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识别定理。 4.解释应用 (1)求∠acb的度数。 (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 对于例题,采用如下步骤处理: 先找学优生将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 接着找中等生计算 abc各内角的度数; 然后找学困生分析得出结论; 最后找学优生口述解题过程,中等生、学困生书写解题过程。 拓展题: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条件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找学优生回答) (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 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 学优生完成: 1.如图13,已知ad bc,bd平分∠abc, 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14,在 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交于点o。 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反思 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 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 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 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 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 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 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 无法实现的。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 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 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 会越来越近。 3.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 课而异。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以后 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 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 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 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 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 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主 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 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篇二: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精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成果报告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现希望的曙光。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2、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凸显优秀学生的筛子,更不应该成为淘汰沙粒的大浪。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

实践与探索课件教学设计

实践与探索课件教学设计 实践与探索课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配套问题的应用题。 2.难点:寻找相等关系以及方程组的整数解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其中什么是关键 二、新授 问题1.第35页实践与探索中的第一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与同伴讨论、交流,探索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只要学生的方法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进行质问和大胆创新。 学生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1.本题有哪些已知量?

(1)共有白卡纸20张。 (2)一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盒底盖3个。 (3)1个盒身与2个盒底盖配成一套。 2.求什么? (1)用几张白卡纸做盒身几张白卡纸做盒底盖 3.若设用x张白卡纸做盒身,y张白卡纸做盒底盖。 那么可做盒身多少个盒底盖多少个 [2x个盒身,3y个盒底盖] 4.找出2个等量关系。 (1)用做盒身的'白卡纸张数十用做盒底盖的自卡纸张数:20。 (2)已知(3)可知盒底盖的个数应该是盒身的2倍,才能使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 根据题意,得 x+y=20 3y=2×2x 解出这个方程组。 以上结果表明不允许剪开白卡纸,不能找到符合题意的分法。 如果允许剪开一张白卡纸,怎样才能既符合题意且能充分利用白卡纸呢? 用8张白卡纸做盒身,可做8×2二16(个) 用1l张白卡纸做盒底盖,可做3×11=33(个) 将余下的l张白卡纸剪成两半,一半做盒身,另一半做盒底,一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方案

高店乡中心学校“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第一阶段总结 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实施方案 一、序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分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也实现“保稳定、求质量、创特色、立品牌”的学校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改实行将近一年,我们认真而充分的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奠基,精心组织了教师学习培训,强力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进行改革。学习、培训、研修、借鉴、讨论、反思,务实的行动让我们收获颇多,我们已有当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崭露头角,有传统课堂模式开始走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呈现彰显特色、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新景象。我们能够看到参与课改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实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看到多数老师已经能够编写出合乎规范、质量较高、符合我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体现,教师角色有所转换,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师的舞台,学生不再是听众。我们力争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坐标,并朝着那个目标不断的前行,自由开放、尊重民主的教学氛围得以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既然我们选择了“以课改求质量”的目标,那么就只能树立“只

谈怎么改,不谈改不改”的态度,坚持“学习——探索——实践——再学习——在探索……”的姿态,消除等待观望的心理,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把高店乡中心学校课改全面推进到第二阶段。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比如班级学生数太多,不适宜组织分组活动;教师办公条件相对落后,几人供用一台电脑,电子白板没有配到位;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编写等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面对问题我们要探索,有效解决。因此全乡教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歇,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制约中心校发展的瓶颈,提升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高店乡中心学校的课改工作会在不断尝试、探索下走向完善,高店乡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在课改的推动下不断攀升。 我们在行动 ——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泰伦底乌斯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对学优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 教学案例: 课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首先由“等边对等角”逆用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接着进行应用;最后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识别的“大家谈谈” 学情分析:学优生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出几何推理的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中等生、学困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应予以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优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中等生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 3.学困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优生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中等生、学困生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困生:(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中等生:(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二)探究新知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13-04-19T11:37:44.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3期供稿作者:汤翠苹 [导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河南省南阳市二十八中学汤翠苹 一、“分层教学” 提出的原因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采用分平行班,采用同一种教法,同一种作业,同一种评估测试的做法,显然不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存在的差异,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课改,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就要调整课堂结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分层 主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及平时的表现,大致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智力好,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的称之为“优等生”;第二层:智力一般,学习态度端正、认真,但成绩一般的称之为“中等生”;第三层:基础较差,智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称之为“学困生”。在座位的编排上最好四个人(1个优等生,2个中等生,1个学困生)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困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中等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优等生要求在中等生要求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2.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目标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困生目标: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中等生目标: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 优等生目标: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有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3.讲解分层 在实施教学时,要有的放矢,先讲基础知识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内容,对学困生要详细讲解,节奏慢点,适当降低难度;再讲授稍有难度及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能让他们自己思考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思考,能让他们合作完成的就让他们合作完成,即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以保证各个层面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学习1.2“不等式的性质”一节时: 对于学困生,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5>3 则①、5+4 3+4;②、5+(-7) 3+(-7); ③、5?(+3) 3?(+3);④、5??(-3) 3?(-3) (2)已知:a>b,则①、 a+2 b+2 ;②、a_2 b-2; ③、a?(+2) b?(+2);④、a?(-2) b?(-2) 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语言文字进行概括。 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4.提问分层 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设计一些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5.练习、作业分层 对于学困生,能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知识技能基础题即可,使学困生有兴趣按时完成练习及作业,达到培养基本能力的要求;对于中等生,不仅要完成学困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数学理解题,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优等生,不仅要完成中等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问题解题、联系拓展题,这样既能培养优等生的基本技能,又能拓展思路,同时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反馈信息,练习时,在黑板上:简单的题由学困生板演,稍有难度的题由中等生或优等生板演;在下面:加强对中、低层学生的辅导,可以让优等生辅导中等生,中等生辅导学困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在作业上,要全部批改,有问题的作业要当面指出错误及原因,并及时改正。 6.测试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矫正、强化、层次反馈功能。每次的章节检测题,优等生全做,中等生适当的删减,学困生只做基础题,各个层次的试卷满分均相同,这样以来,既不会使学困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等生考的“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有力地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微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微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所谓“微课堂”教学就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微博群(微信群)、班级微博(班级公共订阅号)等虚拟平台,为学员搭建起以信息发布、心得分享、主题研讨、疑难解答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互动、互学、互助等特性的新的学习载体,并通过这个学习载体,实现把实体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与实体课堂教学相比,运用微博、微信等虚拟平台进行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更契合学员需求、及时传递正能量三大优势。通过教学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引导学员参与实体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相长、生生相长。二是增强学员对实体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三是提升学员应用新媒体引导舆情的能力。四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二、具体做法 “微课堂”教学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与补充,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年轻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其具体做法如下: 1.坚持一个目标 “微课堂”的目标定位为“汇聚微力量、激发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运作机制与细分课堂版块。一是汇聚微力量。就“教学工具”而言,“微课堂”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在信息、沟通、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汇聚全体学员的聪明才智,推动个体力量的凝聚激荡,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激

发正能量。就“教学内容”而言,“微课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重要教学模块,引导学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与交互式沟通,碰撞出积极的、正面的思想火花。三是传播好声音。就“教学效果”而言,通过“微课堂”教学,让学员在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达成积极共识,形成正面观点,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订阅号等平台传播出去,引导社会舆论。 2.把握三个环节 教学过程可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利用微群进行互动研讨。我们专门在腾讯上注册“中青班微课堂”微群,要求学员、党校教师、组织部联络员等加入该群,并要求学员每天都要登陆微群,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话题发表看法,其他学员围绕这个话题通过“评论”、“点赞”等形式积极参与,实现在线即时互动研讨。第二个环节是利用微群实现成果共享。一般按照一周为一个单元时间,将党校实体课堂学习成果与虚拟课堂研讨成果及时梳理,按照“班级动态”、“微言大义”、“学员论坛”、“课堂笔记”、“靓帖热荐”和“精彩瞬间”等6大版块分门别类进行编辑,在微群上发表,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第三个环节利用班级微博、微信群、公众订阅号等平台传播好声音。微群是一个内部群,关注的对象十分有限,正能量的传递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又在腾讯上注册了“××中青班”班级微博或公众订阅号。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关注的对象则非常广泛,包括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个人、其他党校主体班次、党校学员的个人、普通老百姓等。我们专门设立班级微博或公众订阅号管理员,让他负责及时将微群里精彩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公共平台上转发,实现微群、微博(公众订阅号)内外互动,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10-10T12:29:26.3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作者:张风芹[导读] 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264500 现阶段,小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成效极为显著,将该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本文主要就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做了简要的分析。随着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深入度不断提升,经研究发现,该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要实现因材施教,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难度有规律的提升。 一、对课程进行分层 对课程进行分层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工作环节。课程分层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到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课程的分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本学期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将数学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时,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减法、折线统计图。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依照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讲解,可先讲解简单的图形知识,之后再讲解因数分数类知识点。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期间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该项分层工作同样也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必要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实际分层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从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数学基础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划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细致地划分为A组,B组以及C组。A组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较高,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B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可以设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C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可以设置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实际讲解折线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A组学生设置“自行寻找素材,并依照素材画出与之相匹配的折线统计图”;对于B组学生,教师设置具体的素材,并引导学生依照该素材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编制;对于C组学生,教师首先要鼓励其进行折线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并告知其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设置出具体的题目,并将折线统计图设置一半,让C组学生完成未完成的图形绘制任务。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数学当中有效的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数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措施,进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也不是放弃学习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会存在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小学孩子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通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育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针对性较强,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教学质量。(一)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分层教育可以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避免了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更加合理,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中的孩子对于数学的敏感度又存在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数学教学要有针对性。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根据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层次的开展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并且在分层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同步调整。(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停的实践,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小学数字中所提倡的分层教学的理念,就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提高自身的舞台,教师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这样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2004年9月在学部组织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成立了校本课题“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小组。分层递进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实施因材施教。下面我就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成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 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因此分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递进才是目的.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不同层面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判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就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就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与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就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与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与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就是实现她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就是现有水平,二就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最佳区”,教学就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就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11-22T09:33:24.59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耿玉和[导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摘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主体性;分层教学作者简介:耿玉和,任教于安徽省滁州明光市四中。 去年我校向滁州市教育局申请了“初中数学有效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笔者有幸成为课题组的组长,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课堂分层教学感触特别深。一年来笔者一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了“分层教学”模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特征 分层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分层”、“班级分层”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分层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1.分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层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分层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角”,教师起“主导”和“导演”的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分层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去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分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教师能从分层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分层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分层气氛 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分层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分层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分层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分层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分层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分层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分层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分层精神。 (4)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分层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1)2=2(x+1),由二个小组代表板演。第一小组解法是先去括号,另一小组则把2(x+1)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先移项后提公因式。后者解法较为简捷,这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的结果。 (5)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分层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分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分层教学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分层关系,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要做法是: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学语文论文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周磊 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讲难教、学生难学难记的现象。由于学生在性格、后天教育、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模式都是欠科学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文言文分层教学便是一条重要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文言文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智能表现是多元的,差异是巨大的,其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必然是不同的,对文言文感悟、理解、记忆就不能是千篇一律的。例如音乐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反复诵读与吟咏,内省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独立思考,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等。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就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各自智能的特点强弱,引导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的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帮助造成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发生之前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划分必要的层次,如接受过程、兴趣因素等作为依据而设计教学,那么学生全体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教学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缺乏主见和创造力。长

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始终围绕高考这一指挥棒,忽视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机械式地抓字词、抓背诵,缺乏文言文的美育教学,极大损害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大班统讲”使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个体,再加上部分教师教法枯燥,更加重了这种恶性循环,使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遭到扼杀。 二、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文言文教学目标分层次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只注意抓“六点”: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熟语名句等,却忽视了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在实践中将教学目标更加区分明确。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价值观原因造成,一类是智力原因造成。对于前者,我们主要发挥文言文的思想启蒙作用,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学生引入正道,正如桐城派所倡导的“义理、考据、章法”,明确将义理放在首位。如学习《陈情表》,让他们和李密进行比较,联系自己的家人,感受亲情的可贵;学习《勾践灭吴》,让他们回答决定战争胜败的原因等。总之,抓住一切可能的因素树立起他们心中纯洁、善良的一面。对于一般学生,将文言文学习注意的“六点”教给他们,让他们自主找出全篇“六点”的内容,并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及时指导和鼓励。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其目标引领为对写法的探究,如在学习《六国论》时,让他们负责探究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何安排篇章结构,何处是总论点、分论点,如何运用修辞等等,并运用到写作当中去。文言文文字精练、内涵深刻、思想隽永的特点会逐渐融入到他们的创作当中。 2.文言文教学方法分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