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青蛙吃虫子》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青蛙吃虫子》

【内容分析】

《青蛙吃虫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铺垫。

【学情分析】

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口算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此外,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陈述】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在青蛙吃虫子的具体情境中,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学具(小棒或计数器)的操作演示过程,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学习难点:】知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评价设计】

1、通过在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中,学生能否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来评价目标1的完成。【表现性评价】

2通过学生能否用语言完整描述摆小棒、拨珠的过程和说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来评价目标2达成。(论述式评价)。

3、通过练习题解决问题【求跳下水了几只青蛙】来成目标3的达成.(表现性评价)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对,青蛙。青蛙可是吃虫保庄稼的能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青蛙吃虫子】。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⑴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①怎样列式?怎么计算?

②同伴合作:

1、先自己独立思考

2、再把你的算法用画一画、摆一摆或者拨一拨等方式讲给同桌听!

③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回想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在摆过程中那一步你能看出来是50+30=80?

那在拨计数器过程里你有又是怎么看出来50+30=80?

为什么30里的3要和56中的5加在一起?(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小结:大家展示的这么多算法看似都不一样,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在计算上是有相同的地方,还是有关系的。

计算完毕,别忘了写上单位和答语。

⑴接下来,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①怎样列式?56-30=

②小组合作解决完成。合作要求:

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再在组长的带领下把你们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组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吗?

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都计算了56-30=26.真了不起。

③对比:这么多方法,你知道他们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看来大家不仅会动手做,更会动脑思考。

一起来口答。【板书单位名称,答语】。

④56-30=除了可以解决“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之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

⑴对比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不同

关于青蛙的问题,我们先解决到这里了。

来看一组题,34+20=34+2=

谁能口算出答案?口算方法上什么不同?

71-10=71-1=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加减一位数在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时,一定要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2+6=43+30=76-60=78-5=

2、看到同学们这么棒!小青蛙为大家举行了一场音乐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谁能根据图意讲个数学故事?怎样列式?

四、小结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青蛙,做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吧!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15.《塑料》教学设计

《塑料》教学设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四课。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生对塑料的认识。第二部分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组织学生带一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比一比,调用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第三部分是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方式会正确区别羊毛和塑料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子、手套、护目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塑料制品? (预设:水盆、课桌、尺子、笔盒) 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金属等材料的特性。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 他材料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2.分组观察:四人一组,每人认领一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 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袋、纸袋; 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木椅;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 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之前学习过金属、纸、木头等材料的特性,运用 多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出塑料的一些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特性的理 解。通过分组合作观察的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做到人人 有观察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鉴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1.谈话:这两根绳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预设:羊毛、塑料)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预设: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 3.分组实验,用不同方法区分羊毛绳和塑料绳。 (烧一烧和捻一捻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正确使用酒精灯)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加与减二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1

《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每个人一张口算条。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正确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位捕捉害虫的能手,你们知道是谁吗?(生答)出示图片“青蛙图”。 请同学们观察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大青蛙吃56只害虫,小青蛙吃30只害虫)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56-30 =□(只)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全班交流: 方法一:借助小棍 5个十加3个十是8个十 8个十加6个一是8个十6个1即86 方法二: 十位个位 十位个位 方法三:

56+30 = 十位5加3等于8 个位6加0等于6 你最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活动二 1.师:大青蛙和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它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题,请同学们,先看题估一估,哪题最接近60,然后在计算出来。 34+30 59-2 49+20 81-20 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看这是大青蛙给我们同学们出的第二组题,大青蛙请同学们帮助它找一找这组题有哪些规律,在计算出来。 45+20 = 76-4= 52+20= 45-20 = 76-40= 20+52= 请先小组讨论,然后找一组同学汇报。 3.师:大青蛙今天我们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它很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几个好朋友,它写了几封信,想请同学们帮他把信送给他的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4 42个人,我们只准备了30把椅子,同学们,你们想想还缺多少把椅子?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练习设计 一、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再计算。 55+20 96-60 42+20 20+55 96-6 42-20 二、给气球涂颜色. 66 29 35 课外延伸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5.塑料 【教材分析】 《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青蛙吃虫子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的算理。 教具学具:成捆的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一填。 (1) 5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8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3)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个十。2、口算。 50+30= 32+5= 40+50= 83+6= 50-30= 78-6= 70-60= 88-5=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目标,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3、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投影仪上。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等于多少,该怎样计算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行直观操作。 全班汇报交流。 (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2)从计数器上拨珠子,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这样十位就是8个珠子,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来就是86。 (3)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是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呢?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汇报交流。 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

青蛙吃虫子教案

青蛙吃虫子 一、教学内容 《青蛙吃虫子》(教材第53、5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 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的算理。 四、教具学具 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一填。 (1)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 (2)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

加的算理。> 2.口算。 32+5= 70-60= 78-6= 39-4= 6+3= 88-5= 30+20= 83+6=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加减整十数,为学生架设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桥梁。>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揭示课题:青蛙吃虫子)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塑料教案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 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 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 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 (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STEM 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 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 教学过程(必填)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 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 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青蛙吃虫子教案

青蛙吃虫子。(教材第53、第54页的内容)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 1.填一填。 (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2.口算。

32+5=70-60=78-6=39-4= 6+3= 88-5= 30+20= 83+6=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为学生架设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桥梁。】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课件) 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设计意图:学习内容的形成来源于学生,而且呈现形式活泼,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认识塑料》 全国通用

认识塑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塑料,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 的危害。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4.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塑料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发兴趣,开题导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那这些材料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塑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塑料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塑料 二、交流资料,初步认识塑料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塑料方面的知识和塑料制品,同学们都搜集到了什么物品?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学生会回答搜集到的各种塑料制品、什么是塑料、塑料的原料、种类等基本信息,师根据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补充和总结。 2.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关于塑料的资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带来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如果学生搜集物品单一可以引导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只是塑料世界里小小的一部分。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虽然塑料制品问世只有百余年,但是它已经逐步取代了其它生产材料。(板书应用广泛) 播放一组塑料在不同行业应用的图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数学思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情感态度: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上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2、口算: 32+5,70-60,78-6,39-4,26+3,88-5,30+20,83+6 。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为学生架设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桥梁作用。)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带给小朋友的谜面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生边读边激动地说出谜底是“青蛙”。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害虫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害虫)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职欲望,活跃了

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2、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 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听了它们的故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设计意图:学习内容的形成来源于学生,而且呈现形式活泼,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为问题解决打下基础,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3、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1)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2)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①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 ②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行直观操作。 ③全班汇报交流。 a、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b、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c、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就是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a、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3)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生:56-30。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53~54页教材 执教者:张颖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算法大致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学具操作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二种是运用数的组成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最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计算课。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只是在由直观到抽象出算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磕碰。但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设计理念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2、关注内容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3、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积极的主动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准备:《青蛙吃虫子》的课件,计数器、小黑板、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 口算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带给小朋友的谜面是什么?①(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生边读边激动地说出谜底是“青蛙”。师马上予以肯定。②(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师马上予以肯定。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生:青蛙会吃害虫。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害虫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师: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青蛙吃虫子》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青蛙吃虫子》 【内容分析】 《青蛙吃虫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铺垫。 【学情分析】 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口算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此外,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陈述】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在青蛙吃虫子的具体情境中,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学具(小棒或计数器)的操作演示过程,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学习难点:】知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评价设计】

1、通过在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中,学生能否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来评价目标1的完成。【表现性评价】 2通过学生能否用语言完整描述摆小棒、拨珠的过程和说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来评价目标2达成。(论述式评价)。 3、通过练习题解决问题【求跳下水了几只青蛙】来成目标3的达成.(表现性评价)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对,青蛙。青蛙可是吃虫保庄稼的能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青蛙吃虫子】。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⑴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①怎样列式?怎么计算? ②同伴合作: 1、先自己独立思考 2、再把你的算法用画一画、摆一摆或者拨一拨等方式讲给同桌听! ③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小学科学_ 塑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的不同特点。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4.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塑料的特点。 2.了解塑料的好处与危害。 【教学准备】 演示:塑料花、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锤子、烧杯、水槽、热水、课件 分组: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调色盘、布袋、小毛巾、信封、水槽、场景图 【课前活动】 分一分 1.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其中有一些是用塑料做的,还有一些不是用塑料做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把它们分开来。看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正确。现在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讲一下你们的分类结果? 4.教师小结:用塑料做的有塑料袋、塑料杯、调色盘,不是用塑料做的有玻璃杯、小毛巾、信封、布袋。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够表现得非常出色。 [设计意图:学生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能够知道哪些是塑料,课前分一分活动,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常见的几种塑料制品,又向学

生强调了科学探究中要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要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大家看是什么?(出示一盆塑料花)喜欢吗?是什么?这束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回答:塑料。 3.教师:对,是塑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塑料。 (板书贴课题:塑料)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一找(场景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刚才的大信封里有一张图片,图上画是幼儿园教室里的场景。请你们在图中找一找,有哪些是用塑料做成的物品,用笔画圈把它圈起来。 2.学生活动。 3.学生台前展示交流。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找的结果?请你把图带上台来。 4.教师小结:看来啊,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许多物品都是用塑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非常多,用途非常广。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中很容易找到它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确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活动二:做一做,看一看(实验、观察、比较:塑料的特点) 实验一:塑料不易碎,比较轻 1.谈话: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塑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它有什么好处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反思 (1)

《青蛙吃虫子》教学反思 《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中的一课,在课中我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多个数学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用学具探索计算方法,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小组交流后汇报。使课堂充满民主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利用“青蛙吃虫子”的童话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加减法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摆小棒、拨计数器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的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3、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注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不足与改进之处: 1、情境图出示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帮助孩子理解情境图。 2、在使用计数器时,教师及时引导计数器与算式相结合,可板演计算过程的算式50 30=80(只) 80 6=86(只),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新民市大红旗学校方萍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习目标: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 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1)

青蛙吃虫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 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60+30= 90-50= 80-70= 80+6= 83+5= 4+65= 87-3= 44-4=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哪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一只青蛙图)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了些什么?(播放青蛙吃害虫音乐) 师:小青蛙是有益动物,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吃虫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板书:56+30= 讨论算法: ○1摆小棒的方法:56是5个十和6个一,用5捆和6根来表示,30是3个十,用3捆来表示,要把它们合在一起,5捆和3捆合在一起是8捆,也就是8个十,即50+30=80,再把8个10和6个一合在一起就是86,即80+6=86。 ○2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 5个十加3个十也就是8个十,即50+30=80,再把8个10和6合在一起,结果是86。 板书:56+30=86(只) 师:通过演示,我们发现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答:略 (2)求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虫子?)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56-30= 讨论算法: ○1摆小棒的方法:56是5个十和6个一,用5捆和6根来表示,再从,从56中减去30,30是3个十,用3捆来表示,5捆减去3捆还剩2捆,也就是2个十,即50-30=20,再把2个10和6个一合在一起就是26,即20+6=26。 ○2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减去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去3个珠子。5个十减3个十也就是2个十,即50-30=20,再把2个10和6个一合在一起,结果是26,即20+6=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