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槽道技术标准

光纤槽道技术标准
光纤槽道技术标准

光纤槽道(FiberGuide?)

技术标准

A D C电讯公司

2008年4月8日

技术要求

1.1正常使用温度:

温度的上限:+55℃。

温度的下限:-25℃。

1.2光纤槽道各个部分材料防火性能指标.

FiberGuide产品是完全符合UL标准的光纤路径管理系统。其涵盖的系列产品都由防火材料制成。FiberGuide的各种水平槽道和连接部件是由ABS材料制成,它的软管部分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化合物。在FiberGuide的制造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PVC成分。构成产品的各种材料都经过严格挑选,保证在极端环境中不会产生有毒气体。 光纤槽道所有部分所满足的阻燃等级。

各个部分名称原料符合的UL标准最终产品符合的UL标准

水平槽道部分UL94v-0 UL94V-0&UL2024

固定连接部分UL94v-0 UL94V-0&UL2024

软管部分UL94v-0 UL2024

1.3光纤槽道色泽均匀,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洁净,不得有飞边、暗

泡、收缩、凹陷或机械损伤等缺陷。

1.4光纤槽道的颜色要求

光纤槽道的颜色是桔黄色,满足每批产品应与标准色板无明显色差的要求。

1.5光纤槽道产品上应标有耐久、清晰的型号、厂名(或商标)和环境

适应性等标志。测试后标志仍应保持清晰可辩。

1.6光纤槽道的设计实施要求。

在光纤槽道安装前,公司技术人员需要和用户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光纤槽道的设计安装和机房实际情况相适应,并确保槽道系统能够随着机房通信容量的增加逐步扩展。

1.7光纤槽道在恒定湿热试验前、后,其内外表面之间应能承受交流500V

(方均根值)工频正弦波电压持续1min 的介电性能试验。试验中,不得出现绝缘击穿或表面闪烁现象。

1.8光纤槽道应能承受低温试验。试验后,试样不得产生裂痕或脆断。 1.9光纤槽道应能承受规定条件下的老化、冲击试验。试验后,试样不

得产生裂痕或脆断。

1.10光纤槽道应采用的固定支撑方式及强度要求:

A 、支撑式固定

支撑式固定又分两种,一种是中央式支撑,另一种是单侧支撑,ADC 公司提供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架、螺杆、螺杆与走线架的连接件。这两种支撑件的形状如右图所示,支撑件的螺杆可以固定在走线架

上或设备机架顶端。

B、下垂式固定

下垂式固定又分两种,一种是C型支撑,另一种是U型支撑,ADC 公司提供

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架、螺杆、螺杆与走线架的连接件。这两种支撑件的形状如下图所示,支撑件的螺杆可以固定在走线架上或机房的天花板上。

C、走线架式固定

走线架式固定又分两种,一种是架侧支撑,另一种是架中支撑,ADC公司提供的支组撑件包括支架、螺杆、螺杆与走线架的连接件。这两种支撑件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槽道强度要求

表1

槽道规格 支吊架跨距(m)额定均布载荷(Kg/m) 挠度值(cm)4x4 800条 (6.12kg/m) 小于3.17cm 4x6 1200条 (9.17kg/m) 小于3.17cm 4x12

1.8

2400条 (18.34kg/m)

小于3.17cm

说明:Φ3光纤每根每米重7.64g。各规格槽道满载重量 ;额定均布载荷按 3 倍安全系数计。

1.11光纤槽道规格及其光纤容量。

ADC 建议容量:

2x6 系统 4x4 系统 4x6 系统 4x12 系统

光纤累 积高度 1.7mm 2.0mm 3.0mm 1.7mm 2.0mm 3.0mm 1.7mm 2.0mm 3.0mm 1.7mm 2.0mm 3.0mm 5cm 1440 1080

480 960 720

3201440108048028802160960 7.5cm - - - 1440 108048021601620720432032401440 11cm

- - - 1920 1440

640

2880

2160

960

5760

4320

1920

最大容量:

2x6 系统 4x4 系统 4x6 系统 4x12 系统

光纤累 积高度 1.7mm 2.0mm 3.0mm 1.7mm 2.0mm 3.0mm 1.7mm 2.0mm 3.0mm 1.7mm 2.0mm 3.0mm 5cm 1704 1224

528 1136 816

35217041224528340824481056 7.5cm - - - 1704 122452825561836792511236721584 11cm

- - - 2272 1632

704

3408

2448

1056

6816

4896

2112

2、各产品试验方法

2.1试验时的大气条件。

标准测试环境:气温+20至+25C,±5C;相对湿度30至70%

2.2试样。

受测试样从FiberGuide 成品中随机抽取。

2.3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产品外表,颜色,标记检查;铸造缺陷检查;及产品部件可装配性测试等。

2.4标志的耐久试验。

以下所有测试在产品上带有印刷标志及标签情况下进行。

2.5介电性能试验。

因FiberGuide 只用于无源的光纤跳线承载,保护及运输用途,介电性能不作为要求的标准测试。

2.6恒定湿热试验。

测试方法:1。将被测产品置于测试室内;2。以30C/小时的速度将测试室温度从+23C调升至+40C;3。将测试室湿度调整至90%-95%之间;4。被测产品放置于温度+40C,相对湿度90-95%测试室96小时;5。进行被测产品功能性测试。

测试结果:FiberGuide未出现任何物理性变化,功能性运作正常。满足GR-63-CORE标准要求。

2.7低温试验。

测试方法:1。将被测产品置于测试室内;2。以30C/小时的速度将测试室温度从+23C调低至-40C;3。被测产品放置于温度-40C测试室72小时;4。将被测产品从测试室内取出,5分钟内稳定于+23C环境;5。经24

小时恢复期间后,进行被测产品功能性测试。

测试结果:FiberGuide未出现任何物理性变化,功能性运作正常。满足GR-63-CORE标准要求。

2.8老化试验。

老化试验包括两类:1。产品35日高温高湿载重试验,35日及低温低湿载重试验;2。连接部件老化测试。

*1类测试方法见上述2.6 及2.7.

测试结果:FiberGuide未出现任何物理性变化,功能性运作正常。满足GR-63-CORE标准要求。

*2类连接部件老化测试方法:4英寸及6英寸FiberGuide,承载分离重物20磅(9.07公斤) ,在+60C环境下测试35天;12英寸FiberGuide,承载分离重物25磅(11.34公斤) ,在+60C环境下测试35天。

测试结果:连接部件间分离小于0.375英寸(9MM) ,功能性运作正常。满足GR-63-CORE标准要求。

2.9冲击试验。

分无包装及包装后产品冲击试验。

*无包装产品冲击试验:

测试方法:1。在本测试之前对受测产品进行功能性测试;2。将每一受测产品试样从100MM高度自由落下,对不同冲击面分别测试:正面/表面,弯曲部边缘,侧面/弯角部;3。冲击试验后重新进行产品功能测试。 测试结果:FiberGuide未出现任何物理性损坏,功能性运作正常。满足GR-63-CORE标准要求。

*包装后产品冲击试验:

测试方法:1。在本测试之前对受测产品进行功能性测试;2。将包装后受测产品试样FGS-MSHS-F,FGS-MSHS-B,FGS-MSSC-F从600MM高度自由

落下,将包装后受测产品试样FGS-JUNC-F,FGS-JUNC-B,FGS-MDSP-F,FGS-MHRT-F,FGS-MEXP-A/B/F从750MM高度自由落下,对不同冲击面分别测试:正面/表面,弯曲部边缘,侧面/弯角部;3。冲击试验后重新进行产品功能测试。

测试结果:FiberGuide未出现任何物理性损坏,功能性运作正常。满足GR-63-CORE标准要求。

2.10着火危险试验。

测试方法:将火焰施加于受测产品表面,火焰尖部或火焰中部应与受测产品表面接触。将一张纸置于受测产品正下方50MM处。施加火焰时间如下表所示:

受测产品体积(MM3) 施加火焰时间(秒)

<250 5

250 至 <500 10

500 至 <1750 20

>1750 30

如果受测产品被引燃,产生火焰应于撤去外部施加火源30秒之内熄灭;若有熔化滴落材料,受测产品下方纸张应不被点燃。

测试结果:FiberGuide满足GR-63-CORE及UL 94V标准阻燃要求。

2.11通过的其他实验。

“高温暴露及热冲击试验” ,“常温常湿运行试验” ,“模拟地震试验” ,“办公室环境模拟震动试验” ,“运输环境模拟震动试验” ,“产品强度试验” ,“承重试验” ,“金属部件抗腐蚀试验”等试验。

光缆施工工艺验收规范

光缆施工工艺验收规范 1、管道光缆布放工艺 1.1管道光缆布放后,光缆外皮应保持平滑完整,各种标识要清晰,并符合光缆标识要求。划痕不能深及护套。在管井内要与管壁上固定托架托板捆扎固定牢固,不能有塌落和拱起,井内光缆余长不应超过15米并做好盘圆。 1.2光缆布放需按设计规定的要求和位置留有余长。在局内所有余长都要留在光缆承端室或局前井内,不能留在局内机房或客户端机房。 1.3管道内光缆要在局前井、承端室、接头点、分歧点、转弯井等所有井位都要挂有符合要求的标牌。 2、引上光缆出土后施工工艺 2.1市区内光缆引上后从光缆出土点至用户接入点沿楼体卡钉线路距离不宜过长,出土后线路路由尽可能不走面向街道的楼体一侧,以减少市政装修及门市牌匾造成的影响。 2.2跨越楼宇间过车行道的光缆距地面高度不可低于6米其余不得低于5米,拉线及软吊不能用铁线,必须用7*2.0或小一些的的钢绞线,两侧用墙弹加固。2.3 光缆出土引上处及光缆转角处必须用子管保护,并用管箍固定不可用卡钉代替。 2.4从出土处开始每100米加挂一个光缆标示牌。 2.5城市城乡结合部及郊县大部分接入光缆多采用架空安装,要求在过道处光缆架空高度距地不低于6米,过道处光缆及过道处线杆的斜拉线均要套红白相间的反光套管。 3、光缆配套设备施工工艺 3.1光缆达到用户端后要用有承端法兰盘的终端盒承端,光缆终端盒选择要安放在网络机柜中或壁挂安装,跳纤在槽道上或地板下均要求用蛇皮管保护; 3.2光缆交接箱中光跳纤长度的选择,由于交接箱容量大、体积小,因此跳纤长度不得超过两米,跳纤余长在绕线柱上的绕线圈数不得超过两圈; 3.3从交接箱到用户端布放的光缆应不小于24芯,箱体侧应全部成端、用户侧应有预留接头(预留接头位置选择在潜在目标客户的中心区域,并且应有可靠固

光纤标准和技术指标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划分,可分为多模和单模光纤两种。常用多模光纤的直径为125μm,其中芯径一般在50~100μm之间。在多模光纤中,可以有数百个光波模在传播。多模光纤一般工作于短波长(0.8μm)区,损耗与色散都比较大,带宽较小,适用于低速短距离光通信系统中。多模光纤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大的纤芯直径,可以用较高的耦合效率将光功率注入到多模光纤中。 常用单模光纤的直径也为125μm,芯径为8~12μm。在单模光纤中,因只有一个模式传播,不存在模间色散,具有较大的传输带宽,并且在1 550 nm波长区的损耗非常低(约为0.2~0.25 dB/km),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单模光纤时,色度色散是影响信号传输的主要因素,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单模光纤一般必须使用半导体激光器激励。 按最佳传输频率窗口划分,可分为常规型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型单模光纤。常规型单模光纤的最佳传输频率在1 310 nm附近,而色散位移光纤的最佳传输频率在1550nm附近。 按折射率分布的情况化分,可分为阶跃折射率(SI)光纤和渐变折射率(GI)光纤。阶跃折射率光纤从芯层到包层的折射率是突变的。多模阶跃折射率光纤的成本低,模间色散高,适用于短距离低速通信。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从芯层到包层的折射率是逐渐变小,可使高阶模按正弦形式传播,这样能减少模间色散,提高光纤带宽,增加传输距离,但成本较高。现在所使用的多模光纤多为渐变折射率光纤。 目前,国际上单模光纤的标准主要是ITU-T的系列:G.650“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G.652“ 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3“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4“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5“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及G.656“用于宽带传输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光缆特性”。ITU -T对多模光纤的标准是G.651“50/125μ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和光缆特性”。 国际电工委员会也颁布了系列标准IEC 60793,我国的光纤标准包括国家标准GB/T15912系列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通信行业标准YD/T系列。 (1)单模光纤。 ● 普通单模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指零色散波长在1 310 nm窗口的单模光纤,又称色散未移位光纤或普通光纤,国际电信联盟(ITU-T)把这种光纤规范为G.652光纤。 G.652属于第一代单模光纤,是1310 nm波长性能最佳的单模光纤。当工作波长在1310 nm时,光纤色散很小,色散系数D在0~3.5 ps/nm·km,但损耗较大,约为0.3~0.4 dB/km。此时,系统的传输距离主要受光纤衰减限制。在1 550 nm波段的损耗较小,约为0.19~0.25 dB/km,但色散较大,约为20 ps/nm·km。传统上在G.652上开通的PDH系统多是采用1310nm 零色散窗口。但近几年开通的SDH系统则采用1550nm的最小衰减窗口。另外,由于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EDFA)的实用化,密集波分复用(DWDM)也工作于1550nm窗口,使得1550nm窗口己经成为G.652光纤的主要工作窗口。 对于基于2.5 Gb/s及其以下速率的DWDM系统,G.652光纤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但由于在1550nm波段的色散较大,若传输10 Gb/s的信号,一般在传输距离超过50km时,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色散补偿模块,这会使系统的总成本增大。色散补偿模块会引入较大的衰减, 因此常将色散补偿模块与EDFA一起工作,置于EDFA两级放大之间,以免占用链路的功率余度。

走线架光纤槽道技术规范书

走线架光纤槽道技 术规范书

走线架、光纤槽技术规范书

目录 1产品及技术参数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网格式走线架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梯式U型钢走线架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金属线槽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光纤槽道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2保修、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技术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系统维护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保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型光纤及其标准规定

新型光纤及其标准 1、概述 自1966 年“光纤之父”高锟博士预言光纤可以用于通信至今,已经过去了37 个年头,光纤通信系统也已经实用了 28 年,如今可以说进入了光纤通信技术 发展的顶峰时期。系统的发展是与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和光电子器件的进步又对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光纤技术的发展。1975 年第一个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是应用于市话中继,而且当时的速率是45Mbit/s,所使用的是多模光纤,而且应用在850nm 的短波长窗口。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从市话扩展到长途,光纤850nm 窗口的衰减显然较大,当时又研制成功了1300nm 的长波长器件,于是就产生了应用 1300nm 窗口的长波长光纤通信系统,这些系统都还是使用G.651 规范的多模光纤。随着传输距离进一步延伸和传输速率的提高,多模光 纤已经不能满足系统要求。当单模激光器研制成功的时候,G.652 单模光纤也 应运而生。而且由于光纤的1550nm 窗口的衰减比1310nm 窗口的衰减低,所以更高速率系统由于光接收灵敏度的降低又希望保持一定的传输距离,逐步转到1550nm 窗口来应用。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2.5Gbit/s 以下的系统一般为衰减限制系统,而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的系统为色散限制系统。从衰减尽可能小的方面看,10Gbit/s 及 其以上速率的系统应工作在1550nm 窗口,但G.652 光纤在该窗口的色散太大,达到18~20ps/nm·km,传输距离被限制在70~80km 左右。能否使光纤在 1550nm窗口的衰减又小而色散也小呢,没问题,当时研制出来的G.653 色散 位移光纤,就是在G.652 光纤的基础上,将零色散点从1310nm 窗口移动到1550nm 窗口实现的。但是当DWDM系统大量推广应用时发现,由于EDFA 在DWDM 中的使用,使进入光纤的光功率有很大的提高,会使光纤产生非线性效

光缆工程实例

温州至马屿段光缆线路工程 一阶段设计 华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温州设计所 二○○五年七月

温州至马屿段光缆线路工程 一阶段设计 总经理:吴照煦 总工程师:高宝江 设计负责人:毛成杰 设计人员: 概(预)算审核人:证号:通信(概)字概(预)算编制人:证号:通信(概)字设计编号:05HX001 建设单位:浙江电信有限公司温州市分公司 设计单位:华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温州设计所

目录 1.设计说明 (1) 1.1概述 (1) 1.1.1工程概况 (1) 1.1.2设计依据 (1) 1.1.3设计内容 (1) 1.1.4主要工程量 (1) 1.2光缆线路路由及工程建设规模 (2) 1.3主要设计标准和技术措施 (2) 1.3.1光缆中的光纤 (2) 1.3.2光缆 (3) 1.3.3再生段长度计算 (4) 1.3.4光缆线路验收指标 (5) 1.3.5光缆接头盒 (5) 1.3.6光缆型号及使用场合 (5) 1.4光缆线路建筑 (5) 1.4.1光缆线路建筑的一般要求 (5) 1.4.2利旧架空杆路 (6) 1.4.3光缆敷设 (6) 1.4.4光纤及光缆接续要求 (7) 1.5光缆线路的保护措施 (7) 1.5.1光缆线路的防护 (7) 1.6维护组织 (8) 1.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8) 2.预算说明 (9) 2.1预算编制 (9) 2.1.1概述 (9) 2.1.2预算编制依据 (9) 2.1.3有关费用及费率的取定 (9) 2.3预算表格 (10) 2.3.1预算总表(表一)XL01 2.3.2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预算表(表二)XL02

2.3.3建筑安装工程量预算表(表三甲)XL03D 2.3.4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机械使用费预算表(表三乙)XL03J 2.3.5器材预算表(表四甲)(主材表)XL04Z 2.3.6安装设备预算表(表四乙)(甲供管材表)XL04S 2.3.7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算表(表五甲)XL05 3.施工图纸 3.1温州至马屿光缆路由总图05HX001-SS-XL-001 3.2温州至马屿段光缆温州城区C3光缆路由图05HX001-SS-XL-002 3.3温州至马文成、瑞安、平阳C3光缆拓扑图05HX001-SS-XL-003 3.4温州至马文成、瑞安、平阳C3光缆光纤分配图05HX001-SS-XL-004 3.5温州至马屿光缆配盘图05HX001-SS-XL-005 3.6温州至桐岭管道光缆路由图05HX001-SS-XL-006 ~05HX001-SS-XL-062

G.652光纤技术参数

G.652光纤技术参数 核心提示:1、光纤类型二氧化硅B1.1单模光纤。2、工作波长满足13l0nm 和1550nm传输窗口的型能指标3、截止波长2m涂覆光纤上测试的λc值为 1100cm~1280nm,22m成缆光纤上测试的λcc值≤1270nm。4、几何性质模场直径:标称值(9.3 μm)±10%。 1、光纤类型 二氧化硅B1.1单模光纤。 2、工作波长 满足13l0nm和1550nm传输窗口的型能指标 3、截止波长 2m涂覆光纤上测试的λc值为1100cm~1280nm,22m成缆光纤上测试的λcc值≤1270nm。 4、几何性质 模场直径:标称值(9.3 μm)±10%。 包层直径:标称值125μm±2μm。 涂层直径:标称值245±10μm。 场模不圆度:≤6%。 包层不圆度:<2%。 模场/包层同心度偏差:≤1.0μm。 包层/涂层同心度误差: ≤12.5μm。 5、涂覆层 光纤涂敷层与光纤表面紧密接触不退色、不迁染。涂覆层须易剥离,以便光纤接续。 6、筛选水平和疲劳系数 光纤须通过全长度张力测试,其筛选水平须相当于在应力至少0.42GPa(相当于应变约0.6%)下持续一秒时间。光纤的疲劳系数≥20。

7、色散特性 (1)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2)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km)。 (3)1288~1339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3.5ps/n㎡.km (4)1271—1360m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5.3ps/n㎡.km (5)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8ps/n㎡.km (6)1480—1580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20ps/n㎡.km 8、衰减特性 (1)在13l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l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 0.03dB/km。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1dB/km。在1480~1580nm 波长围为,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l0nm和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不大于(amean±0.10dB)/2,amean 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9、宏弯损耗 以半径37.5mm送绕100圈,在1550波长上测得的弯曲附加损耗≤0.5dB 10、衰减不均匀性 光纤衰减不均匀性:≤0.05dB

光纤名词解释

光纤名词解释 光纤通信,是指将要传送的语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等调制在光载波上,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1.本征:是光纤的固有损耗,包括:瑞利散射,固有吸收等。 2.弯曲:光纤弯曲时部分光纤内的光会因散射而损失掉,造成的损耗。 3.挤压:光纤受到挤压时产生微小的弯曲而造成的损耗。 4.杂质:光纤内杂质吸收和散射在光纤中传播的光,造成的损失。 5.不均匀:光纤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匀造成的损耗。 6.对接:光纤对接时产生的损耗,如:不同轴(单模光纤同轴度要求小于0.8μm),端面与轴心不垂直,端面不平,对接心径不匹配和熔接质量差等。 7.多模光纤:中心玻璃芯较粗(50或62.5μm),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例如:600MB/KM的光纤在2KM时则只有300MB的带宽了。因此,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就比较近,一般只有几公里。8.单模光纤:中心玻璃芯较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其色度色散起主要作用,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9.常规型光纤:光纤生产厂家将光纤传输频率最佳化在单一波长的光上,如1300μm。 10.色散位移型光纤:光纤生产厂家将光纤传输频率最佳化在两个波长的光上,如:1300μm 和1550μm 11.突变型光纤:光纤中心芯到玻璃包层的折射率是突变的。其成本低,模间色散高。适用于短途低速通讯,如:工控。但单模光纤由于模间色散很小,所以单模光纤都采用突变型。 12.渐变型光纤:光纤中心芯到玻璃包层的折射率是逐渐变小,可使高模光按正弦形式传播,这能减少模间色散,提高光纤带宽,增加传输距离,但成本较高,现在的多模光纤多为渐变型光纤。 13.电发射端机 主要任务是PCM编码和信号的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是指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到接收端再用专门的设备将各路信号分离出来,多路复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1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1.1KXJ660(A)矿用隔爆兼本安型PLC控制箱 1)工作电压:660 V/380 V/127 V AC 2)电压波动范围:75~110%; 3)频率:48Hz~52 Hz ; 4)控制箱本安直流电源输出特性: 5)输入信号: ●4路本安(4~20)mA电流信号(负载阻抗350Ω); ●4路非本安(4~20)mA电流信号(负载阻抗350Ω); ●23路本安开关量信号; ●7路非本安开关量信号。 6)输出信号: ●4路非本安(4~20)mA电流信号(负载阻抗600Ω); ●10非本安开关量信号,接点容量250V/6A; ●1路电压信号,接通时输出电压90VAC~150VAC(受电压波动影响),断开时输出电压≤1VAC。 7)本安RS485通信:2路,波特率2400 bps,最大传输距离1 km; 8)本安以太网电口:1路,10/100Mbps自适应,最大传输距离100 m; 9)本安以太网光口:2路,100Mbps单模光纤接口,最大传输距离10 km;

1.1.2KTK18(A)矿用本安型扩音电话 1)额定工作电压:18V DC; 2)工作电压:(11.5~25.0)V DC; 3)工作电流:≤600mA; 4)FXS通信:2路,最大传输距离1Km; 5)FXO通信:1路,最大传输距离5Km; 6)以太网电口通信:1路,10/100Base-T/TX自适应,最大传输距离100 m; 7)音频通信:1路,最大传输距离5Km; 8)声级强度:不小于100dB(A); 9)支持的通信协议:VoIP、PSTN; 1.1.3KTK18(B)矿用本安型扩音电话 1)额定工作电压:18V DC; 2)工作电压:(9.0~25.0)V DC; 3)工作电流:≤50 mA; 4)音频通信:1路,最大传输距离5Km; 5)声级强度:不小于100dB(A); 1.1.4KHJ18矿用本安型急停开关 1)额定工作电压:18V DC; 2)工作电压:(9.0~25.0)V DC; 3)工作电流:≤20mA; 4)输入信号:4路无源触点信号; 1.1.5TH15矿用本安型显示控制台 1)额定工作电压:15V DC; 2)工作电压范围:(11.5~25.0)V DC;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要求规范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FTTH)技术规范 (lintk从多篇网页中搜索出来整理汇总,难免错漏,请指正) 总体 目录 前言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FTTH)是有线电视接入网的发展方向。随着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趋势日益明显,广播电视行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行业标准,规范C-FTTH的体系架构和相关总体要求,以指导现有各种技术方案的有线电视HFC 网络以合理的模式向C-FTTH演进,更好地为今后C-FTTH产业化发展发挥指导作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FTTH)的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概要地规范了FTTH用光缆及线路辅助设施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FTTH)网络建设和系统设备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0030-2005 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 GY/T 5073-2005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YD/T 1636-2007 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 YD/T 2274-2011接入网技术要求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YD/T 1949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YD/T 2402 接入网技术要求 10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 IEEE Std 802.3 信息技术一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一局域网和城域网一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接入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EEE Std802.3av 信息技术一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一局域网和城域网一特定要求第 3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增补文件1: 10Gbit/s无源光网络物理层规范和管理参数 ITU-TG.984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最新光缆线路工程验收标准

光缆线路工程验收标准 一、机房端 1、入局光缆在进出孔、ODF架端要挂牌编号,标牌与竣工资料相符; 2、进/出局光缆和用户光缆应全部检查光缆的预留长度、盘放安置、保护措施及成端质量。 3、进/出局光缆内的金属构件在终端处要接地; 4、入局光缆进出孔要用防火泥堵塞; 5、光缆在槽道中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交叉,不得溢出槽道,拐弯适度,无死弯,光 缆进出槽道部位应绑扎并有挂牌; 二、交接箱 1、交接箱装配应零配件齐全,接头排应无损坏,端子牢固,编扎好的成端光缆应在箱内固定,并进行对号测试和绝缘测试,漆面应完好。 2、交接箱必须单设接地,接地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进入交接箱的光缆必须接地并挂标识牌。 3、交接箱箱号、光缆编号的漆写(印)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接箱箱盖的内侧有光缆线路路由示意图。交接箱内跳纤布放合理、整齐,无接头且不影响模块支架开启; 4、墙式交接箱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坚实、牢固、安全的墙面,交接箱底部距地平线、箱体距墙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室内交接箱);架空交接箱的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H型杆,并加装工作平台;落地式交接箱的安装位置的选择箱体就位的坚固件必须牢固、安全、可靠,安装高度、防潮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5、成端是否规范(要有余留,保证可随时调换,特别是主干光缆部分) 6、交接箱下方光缆进出口、光缆引管上端必须进行防鼠、蚁处理。 三、线路 架空杆路: 1、架空光缆抽查的长度应不小于光缆全长的10%,沿线检查杆路与其他设施间距(含垂直、水平)、光缆及接头安装质量、预留光缆盘放、与其他线路交越、靠近供电线保护措施。 2、电杆应按设计规定的杆距立杆。一般情况下,市区光缆线路的杆距为35~40m,郊区明线线路的杆距为45~50m。因地形特殊情况距离不要超过65米。

铝合金尾纤槽安装说明

铝合金光纤槽安装说明书 1、安装槽道 铝合金光纤槽槽道是由侧板和底板组装而成。侧板为铝合金材质,底板为铝塑板,槽道底面用托件固定,固定时使用2个M6*12的螺丝螺帽。底板宽度应比槽道尺寸小40mm,即200mm的槽道,其底板的宽度应为160mm。光纤槽槽道的两端需要用堵头封口,堵头规格与槽道尺寸应相配套,如150mm的槽道应用155mm的堵头,200mm 的槽道应用205mm的堵头。光纤槽道使用连接件连接,将连接件的1/2插在侧板上,将需要连接的槽道插在剩余的1/2处(如下图)。 槽体连接托件 2、下线口的安装 首先将下线口卡在槽道侧板上,再将支架件的一端对齐下线口的正中间的开孔处(目前支架件已取消使用),将其垂直面托在槽道底板上,用2个M6*12的螺丝螺帽固定。

3、槽道方向改变 当铝合金槽道出现90度转弯和T型链接时,用中弯角连接两垂直槽道侧板。 将槽道侧板一边卡在中弯角的插孔内,另一边插在中弯角的另一直角边内。槽道底部需用L件固定,固定时使用3个M6*12的螺丝螺帽。三通连接时用T型件固定,固定时使用3个M6*12的螺丝螺帽。 4、与走线架固定 光纤槽与走线架固定有两种情况: (1)与铝合金走线架固定:首先在铝合金走线架边框上安装T型支

撑件,再用16*250mm的丝杆与T型支撑件相连,用2个M16的螺母固定丝杆与固定件,用2个M16的螺母固定支撑件的上下面。(安装距离为300*100槽道1.2米,150*100槽道1.2米) (2)与扁钢走线架相连:首先将扁钢走线架边框上安装U型支撑件,再用16*250mm的丝杆与U型支撑件相连,用2个M16的螺母固定丝杆与固定件,用2个M16的螺母固定支撑件的上下面。(安装距离为300*100 150*100槽道1.2米。) T型件支撑组件

康宁光纤技术指标

High Performance. Guaranteed. In?niCor?600 ?ber is part of Corning’s line of high-performance multimode ?bers. In?niCor ?ber is engineered speci?cally for high-performance laser-based LAN protocols such as Gigabit Ethernet. In?niCor 600 ?ber is guaranteed(1)for transmission distances up to 600 meters in Gigabit Ethernet (IEEE 802.3z) compliant systems at both 850 nm and 1300 nm. In?niCor 600 ?ber can operate at signi?cantly greater distances (greater than 2,000 meters) at slower protocols such as Fast Ethernet, FDDI, and 155 Mb/s ATM. Ultimate Compatibility In?niCor ?ber ensures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LAN systems by exceeding the minimum over?lled launch bandwidth (OFLBW) standard (EIA/TIA 568-A) in the 850 nm and 1300 nm operating windows. In addition, it guarantees Gigabit Ethernet performance by guaranteeing operating distance in standards-compliant systems. The traditional OFLBW speci?cation is a measure of relative ?ber performance capability when used with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sources. Laser performance represents link length capability with high-speed sources such as 850 nm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s), 1300 nm Fabry-Perot lasers, and 780 nm CD lasers. Corning In?niCor 600 ?ber operates with a wide range of sources at 850 nm and 1300 nm. In?niCor 600 ?ber is a nominal 50/125 μm graded-index multimode ?ber design that is guaranteed to be system-compatible with the installed base of standard 62.5/125 μm ?ber. In?niCor 600 ?ber also is system-compatible with standard 50/125 μm ?ber and with the advanced In?niCor 300 ?ber for all standards-compliant links.(2) Perfect For All Premises Applications In?niCor 600 ?ber is suitable for installation in all premises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e backbone, riser, and horizontal. Typical applications are local area and campus-wide networks carrying data, voice, and/or video services using LEDs, 850 nm VCSELs, 780 nm CD lasers, and 1300 nm Fabry-Perot lasers. This product exceeds industry standards for ?ber-optic network protocols, including Ethernet, Token Ring, FDDI, ATM, and Fibre Channel. In?niCor 600 ?ber’s excellent laser perfor-mance makes it a perfect choice for Gigabit Ethernet and other high-speed laser protocols. Since Gigabit Ethernet is expected to be the protocol of choice for backbone and riser links, Corning recommends In?niCor 600 ?ber for these applications. Corning?Multimode Optical Fiber PI1207 Issued:10/99 ISO9001Registered

光缆技术指标要求

光缆技术指标要求 一、相关要求: (一)依据YD/T901-2001、YD/T769-95 及YD/T981-98标准。 1、光缆中光纤的技术指标: (1)模场直径 1310nm (8.6-9.5)um±0.7um (2)包层直径:125.0±1um (3)模场同心度误差:1310nm波长≤0.8um (4)包层不圆度 < 2.0% (5)折射率系数 1.4675(1310nm) 1.4681(1550nm) (6)截止波长 λc(在2m 光纤上测试):1100-1280nm λcc ( 在22m成缆上测试):< 1260nm (7)光纤衰减常数 1310nm 波长:≤0.35dB/Km 1550nm 波长:≤0.21dB/Km 其中在1288-1339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光纤的衰减常数与1310nm波长范围上的衰减常数相比,其差值不大于0.03dB/Km。另外,在1525-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大于0.02dB/Km。 (8)衰减不均匀性 在光纤后向散射曲线上,任意500m长度上实测衰减值与全长度上平均每500m的衰减值之差的最坏值不大于0.05dB。 (9)色散系数 1)零色散波长λ0在1300~1324nm范围之间 2)零色散斜率S0max为0.093(ps/nm2.km) 3)在1288~1339nm 范围内,最大色散系数幅值≤3.5ps/(nm.km) 在1271~1360nm范围内,最大色散系数幅值≤5.3ps/(nm.km)

(10)宏弯损耗 对单模光纤(B1.1),以半径37.5mm松绕100圈后,其附加衰减<0.05dB/Km。 (11)光纤光缆高低温度衰减特性 在-40℃~+60℃时,衰减变化<0.05dB/Km (12)光纤在束管中为全色谱标识,光纤着色采用光固化,可以做到颜色不迁移,用丙酮擦拭试验200次后不褪色。 (13)光缆中任意两根光纤在熔接接头衰减满足以下要求: 平均值< 0.02dB 最大值<0.03dB 3、光缆的环境性能 (1)光缆的温度环境试验 光缆的高低温特性可通过高低温循环试验来检验,按 -40℃~+60℃且保温时间>12h,有两层护套时为24h,循环2个周期,可保持原有光纤特性不变,衰减变化<0.05dB/Km。 (2)浸水试验 将光缆浸入水中,时间为24h,在直流500V下测试,聚乙烯外套的绝缘电阻>2000MΩ.Km,耐电压不低于直流电压15KV.2min 不击穿。 (3)直流火花试验 直流火花试验检验光缆的完整性,试验电压不小于18KV。

光纤线槽基础知识及其施工规范要求11.15

光纤线槽基础知识及其施工规范要求11.15 前言: 光纤单独走线槽到每个机柜下线,专业的光纤槽道都是可以组装式的,工程化很高,而且从材料学上来说也确实比国内的一些塑料成品槽道要过关,最重要的一点是机房室内光线因为不是带铠的,都是软,如果一路放在网格桥架上的话容易造成光纤信号传输过程的回波反射,影响传输速率和质量,这点已经有实验室数据很实际场景测试数据证实了。

什么是光纤槽道? 光纤槽道,就是专门为布放软光纤而准备的塑料、铁质(涂漆)的走线槽,又称光纤走线槽道,材质一般分:阻燃工程塑料、铝合金、钢制几种。宽度为120mm,200mm,240mm,300mm,340mm,400mm,高度一般为100mm。其他尺寸大量求购情况下生产厂家可定制。一般是室内机房布线使用。 光纤槽道分两种: 1、塑料光纤槽道:塑料光纤槽道是根据高标准机房建设要求,吸收国外产品的优点结合中国国情而开发的新产品,槽体及出纤口等其它配件采用优质阻燃材料,整体性好,安装简单,转角处有圆角保护,确保光纤过弯半径大于40mm;出纤口为阻燃塑料加工而成,带圆角保护,可在槽体任意移动,方便光纤在合适位置下纤。 2、铝合金光纤槽道:铝合金光纤槽道是针对光纤槽道使用的各项环境和场所,以及国外顾客的愿望,是一种新型的高标准机房所需的光纤槽道。 铝合金光纤槽道分两款:一款是光纤槽道铝合金侧边加底;另外一款是全铝合金型材光纤槽道。

光纤槽道的特点: 1、采用全圆弧设计,出纤口及各种三通、四通的转角过渡圆角R≥40mm,确保光纤弯曲曲率半径R≥40mm ; 2、采用主、列槽道对光纤分别布放,走线规则有序; 3、主、列槽道均由阻燃塑料加工而成,表面喷塑处理,美观整齐;

光纤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特征

光纤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特征 1、光纤监测系统的关键特性 本系统适用于要求实现机房光缆集中、自动监控,实现机房少人 或无人值守的用户; 适用范围包括:中心机房、普通机房、无人机房以及其它重要区域; 实现对光缆的OTDR测试功能; 实现对光缆的光通道选择和光路分配功能; 实现对光缆的光功率监测与采集功能; 实现光缆监控系统的本地控制和管理功能; 实现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 实现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分析、管理功能; 通过上述功能的结合,实现对光缆的自动监测和物理特性的资源管理; 通过点名测试,完成测试动作并得到测试结果,可以随时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 通过预先设定测试周期,自动完成测试,并将数据和分析结果入库,同时根据结果执行相应的流程,及时掌握线路的缓慢变化; 通过光功率采集或其它告警信息采集获得光缆线路告警的信息, 并自动触发系统完成测试、分析、告警等功能; 可以实时监视传输线路的损耗变化情况,发现故障隐患,预防障碍发生。

强大的报警功能,可通过监控系统、电话、短信、E-mail、声光等方式通知用户;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电子地图和机房仿真的方式完整的呈现光缆线路拓扑和机房仿真; 可以作为一个子系统,集成到通信机房综合监控系统中,便于用户维护和管理; 2、光纤监测系统功能描述 (1)应用功能: ①远程、实时、在线地进行光缆线路中被监测光纤运行状况的监测, 预防光缆线路的障碍隐患。 ②按规定的周期,分别向LNMC和ONMC传报被监测光缆线路运行状况 的数据文件。 ③当光缆线路中被监测光纤发生故障时,LMC(或MS)迅速、准确的 确定障碍点的位置,并立即向PMC、LNMC或PNMC传报,及向区域 光缆维护监测中心和省光缆维护监测中心传报。 (2)性能管理功能 ①请求MS报告和MS送出当时的定期测试,点名测试。 ②设置或改变MS报告定期测试数据文件的时间表。 ③设置MS开始或停止采集性能监测数据。 ④设置LMS(或MS)进行障碍分析的参数。 ⑤请求LMS(或MS)报告或LMS(或MS)送出当时的障碍光纤通道后 向散射信号曲线、障碍分析参数和障碍分析结果的数据文件。

光纤光缆技术要求规范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书 1.概述 1.1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 1.3申请人对本技术规范的应答将作为双方签订合同以及供货期间产品检测的技术依据 1.4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采购人。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2.1 光缆中的光纤 本条款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如下前提: 除传输衰减及偏振模色散(PMD)等两项指标之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2.1.1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 (1)光纤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 (2)光纤在1285 ~ 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3)光纤在1550nm波长上光纤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1dB/km。 (4)光纤在1525 ~ 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2.1.2 偏振模色散 (1)在1550nm波长单盘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0.20ps/km (2)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km;Q(概率)=0.01%。 2.1.3 光纤识别 光缆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1规定的各种颜色;每个

松套管内光纤的序号,应按表1中规定的颜色顺序排列。 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元件上,并应透明。 2.2 光缆 2.2.1 光缆结构型式及应用场合 申请人应根据表2及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的光缆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尺寸。 2.2.1.1 管道光缆 管道光缆(GY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2 架空光缆 架空光缆(GYTS):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通信机房内光尾纤与跳纤的管理

通信机房内光尾纤与跳纤的管理 广州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光纤配件供应商,光配件,一网打尽.我们主要有康迈,唯康,安普,光纤光缆,尾纤,光纤跳线,接续盒,光纤收发器,耦合器,光纤机柜,配线架,等光纤配件产品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通信机房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一些电信运营商对机房内光尾纤、跳纤的管理经验,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建议,希望能提高国内机房的管理水平。 1 概述 随着光缆在通信领域的广泛使用,在骨干网和城域网上传输速率越来越高,DWDM(密集波分复用)、SDH 155 Mbit/s以上的速率运用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而迅速增多,通信机房内光接口数也迅速增多,随之在通信机房及不同业务机房内的光尾纤、跳纤数量也急剧增多,而一旦中断,对业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合理、科学地管理以减少室内光接口数及光尾纤、跳纤带来的故障,方便设备的扩容和维护,降低运维成本等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日益关注的一件大事。 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光传输应用起步较早,设备先进,与之相配套的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成为其光传输机房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其中机房内光纤槽道管理系统已经被各电信运营商广泛采用。在国内,随着光纤在电信行业的大规模使用,专用的光纤槽道系统也引起了一些电信运营商的注意并积极投入力量进行研究。 2 国内通信机房现状 目前在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的通信机房内,光尾纤、跳纤基本上是与业务线一起布放在防静电地板下或机房设备上方的走线架上。光尾纤内的业务速率较高,但

只有一层PVC保护层,十分脆弱,不像电缆有多层防护,因此大多数机房内均采用阻燃PVC材料、直径为20~30 mm的软管进行防护,由工程施工人员或设备运维人员从ODF架将光跳纤通过防静电地板或走线架布放到相应的DWDM或SDH设备上,这样从ODF架到设备就有很多软管,有时两根光跳纤就占用一根软管,既浪费机房的空间,又不美观且不利于设备的扩容。从目前各电信运营商的大多数机房来看,因通信机房布线无规范、不规则并在不断地扩容中,使得机房非常凌乱,已造成维护困难、不易及时处理故障,还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而且随着光尾纤、跳纤数量的日益增多,已趋于无序、不可管理的状况。各电信运营商均想彻底解决而又苦于系统割接影响业务、机房无改造空间、目前尚无可靠和节约投资的办法等原因而束手无策。 3 光纤槽道的运用 采用光纤槽道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个通信机房(如传输机房)内,使用光纤槽道可构成一个封闭的环,机房内任何一个机架的上方均能灵活地上下跳纤以进入设备和ODF架. 首先应对机房进行合理的布局,明确ODF架的位置,区分主光纤槽道和列光纤槽道。一般要求ODF架列和连接不同通信设备列的槽道为主槽道,其每列安装设备上的槽道为列槽道。光纤槽道的材料应选用阻燃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或阻燃PVC(聚氯乙烯)树脂材料。光纤槽道应与走线架一起设计和布局,主光纤槽道一般放在走线架的上方;列光纤槽道一般安装在列走线架的侧面。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

光缆线路施工要求 光缆敷设方式 通信光缆的敷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管道、直埋和架空敷设方式。 一、光缆线路工程实施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一般要求 (1)线路工程实施前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复测,重新丈量线路路由长度、人孔井位置。复测中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导致路由不通或存在危及线路安全隐患的地段,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并在下达设计变更通知单后再进行调整、实施。 (2)施工前应根据光缆盘长和路由情况进行合理配盘,应尽量按盘号顺序敷设,以减少光纤参数差别所产生的接头本征损耗;光缆单盘标准长度:管道光缆以2km做为配盘基数,架空光缆按3公里配盘,直埋光缆按3公里配盘;靠近局站侧的单盘长度不宜小于500米,严禁使用短段光缆。 (3)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指标表 波纹管和钢管管孔内应穿放子管道,其子管道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孔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5)光缆引上部分均采用Φ80mm钢管保护,钢管内穿放2根子管,子管规格为Φ28/32mm聚乙烯塑料管。钢管下部延伸至人(手)孔内或地下,钢管上方管口以及子管管口应作堵塞处理。 (6)光缆线路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光缆必要的预留长度,

主要包括光缆接头处的预留长度、光缆弯曲增加长度、局站内预留长度等。光缆的预留长度要严格按照下表要求实施,对特殊地段可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光缆预留长度表 XX局为A端,XX中继站为B端。 (二)架空光缆线路安装要求 1、杆路建筑安装要求 (1)电杆的规格及选用 架空杆路全程采用油木电杆,电杆稍径φ14-20厘米。杆路建筑标准杆高为8米,标准杆距为50米,超过65米按长杆档处理。 光缆距地面的高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采取增加电杆高度的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下时(不含12米)采用单接杆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上时采用品接杆方式。接杆时电杆锯出断面及刨平面需用沥青作防腐处理,接杆下节杆稍径不得小于上节杆稍径,单接杆时下节杆稍径不小于上节杆根径的四分之三。具体规格程式按设计图纸规定标准实施。 单接杆在直线路上应装在顺线路方向,在经受定向风力的地区应装在背风的一侧,角杆应装在拉线的反侧,跨越杆应装在长杆档的一侧,坡度变更杆应装在下坡的一侧,分线杆应装在拉线的反侧。 (2)电杆埋深 根据线路负荷以及对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情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