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简介

IPv6简介
IPv6简介

IPv6简介

1.认识IPv6地址

对于128位的IPv6地址,考虑到IPv6地址的长度是原来的四倍,RFC1884规定的标准语法建议把IPv6地址的128位(16个字节)写成8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每个整数用四个十六进制位表示,这些数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3ffe:3201:1401:1:280:c8ff:fe4d:db39

为了简化其表示法,rfc2373提出每段中前面的0可以省略,连续的0可省略为\"::\",但只能出现一次.

例如:

1080:0:0:0:8:800: 200C : 417A 可简写为1080::8:800: 200C : 417A

FF01:0:0:0:0:0:0:101 可简写为FF01::101

0:0:0:0:0:0:0:1 可简写为::1

0:0:0:0:0:0:0:0 可简写为::

类似于IPv4中的CDIR表示法,IPv6用前缀来表示网络地址空间,比如:

2001:251:e000::/48 表示前缀为48位的地址空间,其后的80位可分配给网络中的主机,共有2的80次方个地址。

2.IPv6地址作用域和地址分类

IPv6地址指定给接口,一个接口可以指定多个地址。

2.1 IPv6地址作用域

每一个Ipv6地址都属于且只属于一个对应于其地址范围的区域。例如,可聚合的全球单播地址(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es)地址范围就是全球;链路本地地址(Link-Local Addresses)的地址范围就是由一条特定的网络链路和连接到这条链路的多个接口组成的区域。这样,地址的唯一性只能在其范围区域内的到保证。

* link local地址本链路有效

* site local地址本区域(站点)内有效,一个site通常是个校园网

* global地址全球有效,即可汇聚全球单播地址

2.2 IPv6地址分类

在RFC1884中指出了三种类型的IPv6地址,他们分别占用不同的地址空间:

* unicast 单播(单点传送)地址:这种类型的地址是单个接口的地址。发送到一个单点传送地址的信息包只会送到地址为这个地址的接口。

* anycast 任播(任意点传送)地址:这种类型的地址是一组接口的地址,发送到一个任意点传送地址的信息包只会发送到这组地址中的一个(根据路由距离的远近来选择)

* multicast 组播(多点传送)地址:这种类型的地址是一组接口的地址,发送到一个多点传送地址的信息包会发送到属于这个组的全部接口。

其中单播地址又包括:全局可聚集的单播地址,站点本地地址和链路本地地址。

3.常见的IPv6地址及其前缀

?::/128 即0:0:0:0:0:0:0:0,只能作为尚未获得正式地址的主机的源地址,不能作为目的地址,不能分配给真实的网络接口。

?::1/128 即0:0:0:0:0:0:0:1,回环地址,相当于IPv4中的localhost(127.0.0.1),ping locahost 可得到此地址。

?2001::/16 全球可聚合地址,由IANA 按地域和ISP进行分配,是最常用的IPv6地址,属于单播地址。

?2002::/16 6 to 4 地址,用于6to4自动构造隧道技术的地址,属于单播地址。

?3ffe::/16 早期开始的IPv6 6bone试验网地址,属于单播地址。

?fe80::/10 (1111 1110 10)本地链路地址,用于单一链路,适用于自动配置、邻机发现等,路由器不转发以fe80开头的地址。

?fec0::/10 (1111 1110 11)站点-本地单播地址

?ff00::/8 (1111 1111) 组播地址。

?::A.B.C.D 兼容IPv4的IPv6地址,其中代表IPv4地址。自动将IPv6包以隧道方式在IPv4网络中传送的IPv4/IPv6节点将使用这些地址。

?::FFFF:A.B.C.D 是IPv4映射过来的IPv6地址,其中代表IPv4地址,例

如::ffff:202.120.2.30 ,它是在不支持IPv6的网上用于表示IPv4节点。

4. IPv4和IPv6地址对应关系和区别

IPv4地址IPv6地址

组播地址(224.0.0.0/4)IPv6组播地址(FF00::/8)

广播地址无,只有任播(anycast)地址

未指定地址为0.0.0 .0 未指定地址为::

回路地址为127.0.0.1 回路地址为::1

公用IP地址可汇聚全球单播地址

私有地址(10.0.0 .0/8、172.16.0.0/12和

192.168.0.0/16)

本地站点地址(FEC0::/48)

Microsoft自动专用IP寻址自动配置的地址

(169.254.0.0/16)

本地链路地址(FE80::/64)

表达方式:点分十进制表达方式:冒号十六进制式(取消前置零、

零压缩)

子网掩码表示:以点阵十进制表示法或前缀长度表示法(CIDR)子网掩码表示:仅使用前缀长度表示法(CIDR)

5. Pv6地址结构

struct sockaddr_in6

{

u_char sin6_len;

u_char sin6_family; //协议族

u_int16_t sin6_port; //端口号

u_int32_t sin6_flowinfo; //设置流标记

struct in6_addr sin6_addr; //地址

u_int32_t sin6_scope_id; //设置IPv6地址作用范围,是可聚集的全球化地址,还是本地站地址,还是链路地址

}

struct in6_addr

{

u_int8_t __u6_addr8[16];

}

in6addr_any表示本地任意地址.

sin6_flowinfo和sin6_scope_id数据成员。在数据成员sin6_flowinfo中将包含IPV6报头中的通信流类别字段和流标签字段。在XP和SERVER2003系统中不支持sin6_flowinfo数据成员。在数据成员sin6_scope_id中包含了范围ID,它用于标识一系列的接口,这些接口与地址字段中的地址相对应。

6. 从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过渡技术的概述与现状

6.1过渡技术

目前解决过渡问题基本技术主要有三种:双协议栈(RFC 2893 obsolete RFC1933)、隧道技术(RFC 2893)、NAT-PT(RFC 2766)。

(1) 双协议栈( Dual Stack)

采用该技术的节点上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套协议栈。这是使IPv6节点保持与纯IPv4节点兼容最直接的方式,针对的对象是通信端节点(包括主机、路由器)。这种方式对IPv4和IPv6提供了完全的兼容,但是对于IP地址耗尽的问题却没有任何帮助。

(2) 隧道技术( Tunnel)

隧道技术提供了一种以现有IPv4路由体系来传递IPv6数据的方法:将IPv6的分组作为无结构意义的数据,封装在IPv4数据报中,被IPv4网络传输。根据建立方式的不同,隧道可以分成两类:(手工)配置的隧道和自动配置的隧道。隧道技术巧妙地利用了现有的IPv4网络,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使IPv6的节点之间能够在过渡期间通信的方法,但它并不能解决IPv6节点与IPv4节点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

(3) 网关转换(NAT-PT)

转换网关除了要进行IPv4地址和IPv6地址转换,还要包括协议并翻译。转换网关作为通信的中间设备,可在IPv4和IPv6网络之间转换IP报头的地址,同时根据协议不同对分组做相应的语义翻译,从而使纯IPv4和纯IPv6站点之间能够透明通信。

6.2IPv6与IPv6之间的通信

(1)手工配置隧道( Configured Tunnel)

(2)自动配置的隧道( Auto-configured Tunnel )

(3)隧道中介(Tunnel Broker)

(4) 6 over 4

6 over 4是一种点到点、点到路由和路由到点的自动隧道技术,它被用作通过Ipv4内部

网的Ipv6节点之间的单点或多点连接。这种隧道端点的IPv4地址采用邻居发现的方法确定。

6.3IPv6/IPv4通信

(1)Dual Stack Model (双栈模型)

(2) Limited Dual Stack Model (限制型双栈模型)

(3) SIIT ( Stateless IP/ ICMP Translation,无状态IP/ICMP 转换)

(4) NAT-P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 Protocol Translation,网络地址―协议转换)

(5) BIA ( Bump-In-the-API, Internet Draft )

IPv6 MLD 简介

MLD 简介 MLD 是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Protocol(组播侦听者发现协议)的简称,它 用于IPv6 路由器在其直连网段上发现组播侦听者。组播侦听者(Multicast Listener) 是那些希望接收组播数据的主机节点。 路由器通过MLD 协议,可以了解自己的直连网段上是否有IPv6 组播组的侦听者, 并在数据库里做相应记录。同时,路由器还维护与这些IPv6 组播地址相关的定时器 信息。 MLD 路由器使用IPv6 单播链路本地地址作为源地址发送MLD 报文。MLD 使用 ICMPv6(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for IPv6,针对IPv6 的互联网控制报 文协议)报文类型。所有的MLD 报文被限制在本地链路上,跳数为1。 MLD 的版本 到目前为止,MLD 有两个版本: ?MLDv1(由RFC 2710 定义),源自IGMPv2 ?MLDv2(由RFC 3810 定义),源自IGMPv3 所有版本的MLD 协议都支持ASM(Any-Source Multicast,任意信源组播)模型; MLDv2 可以直接应用于SSM(Source-Specific Multicast,指定信源组播)模型, 而MLDv1 则需要在MLD SSM Mapping 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应用于SSM 模型。MLDv1 原理简介 MLDv1 主要基于查询和响应机制完成对IPv6 组播组成员的管理。

1. 查询器选举机制 当一个网段内有多台IPv6 组播路由器时,由于它们都能从主机那里收到MLD 成员 关系报告报文(Multicast Listener Report Message),因此只需要其中一台路由器 发送MLD 查询报文(Query Message)就足够了。这就需要有一个查询器(Querier) 的选举机制来确定由哪台路由器作为MLD 查询器,其选举过程如下: (1) 所有MLD 路由器在初始时都认为自己是查询器,并向本地网段内的所有主机 和路由器发送MLD 普遍组查询(General Query)报文(目的地址为FF02::1); (2) 本地网段中的其它MLD 路由器在收到该报文后,将报文的源IPv6 地址与自己 的接口地址作比较。通过比较,IPv6 地址最小的路由器将成为查询器,其它路由器成为非查询器(Non-Querier); (3) 所有非查询器上都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即其它查询器存在时间定时器Other Querier Present Timer)。在定时器超时前,如果收到了来自查询器的MLD 查询报文,则重置该定时器;否则,就认为原查询器失效,并发起新的查询器 选举过程。 2. 加入IPv6 组播组机制

移动IPv6简介

2006-08-16 华为三康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页, 共16页 文档编号 Document ID 密级 Confidentiality level 内部公开 文档状态 Document Status 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 共 16 页 Total 16 pages 移动IPv6技术简介 拟制 Prepared by 卿翊轩/03528 Date 日期 2006-08-05 评审人 Reviewed by 黄哲、吴频 Date 日期 2006-08-16 批准 Approved by Date 日期 yyyy-mm-dd 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08-16 华为三康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2页, 共16页 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 日期 Date 修订版本Revision version 修改描述 change Description 作者 Author 2006-08-05 1.00 初稿完成 initial transmittal 卿翊轩/03528 2006-08-16 1.10 修改部分内容 吴频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背景简介 (5) 2重要概念 (5) 2.1移动IPv6组成 (5) 2.2IPv6的扩展 (7) 2.2.1移动头 (7) 2.2.2目的选项头的新选项 (8) 2.2.3Type 2路由头 (8) 2.2.4动态家乡代理地址发现机制和四种新的ICMPv6报文 (9) 2.2.5对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 Discovery)的修改 (10) 2.2.6发送路由器公告(Router Advertisement)的修改 (12) 3移动机制 (12) 4小结 (15) 2006-08-16 华为三康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3页, 共16页

IPv6简介

IPv6简介 1.认识IPv6地址 对于128位的IPv6地址,考虑到IPv6地址的长度是原来的四倍,RFC1884规定的标准语法建议把IPv6地址的128位(16个字节)写成8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每个整数用四个十六进制位表示,这些数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3ffe:3201:1401:1:280:c8ff:fe4d:db39 为了简化其表示法,rfc2373提出每段中前面的0可以省略,连续的0可省略为\"::\",但只能出现一次. 例如: 1080:0:0:0:8:800: 200C : 417A 可简写为1080::8:800: 200C : 417A FF01:0:0:0:0:0:0:101 可简写为FF01::101 0:0:0:0:0:0:0:1 可简写为::1 0:0:0:0:0:0:0:0 可简写为:: 类似于IPv4中的CDIR表示法,IPv6用前缀来表示网络地址空间,比如: 2001:251:e000::/48 表示前缀为48位的地址空间,其后的80位可分配给网络中的主机,共有2的80次方个地址。 2.IPv6地址作用域和地址分类 IPv6地址指定给接口,一个接口可以指定多个地址。 2.1 IPv6地址作用域 每一个Ipv6地址都属于且只属于一个对应于其地址范围的区域。例如,可聚合的全球单播地址(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es)地址范围就是全球;链路本地地址(Link-Local Addresses)的地址范围就是由一条特定的网络链路和连接到这条链路的多个接口组成的区域。这样,地址的唯一性只能在其范围区域内的到保证。 * link local地址本链路有效 * site local地址本区域(站点)内有效,一个site通常是个校园网 * global地址全球有效,即可汇聚全球单播地址 2.2 IPv6地址分类 在RFC1884中指出了三种类型的IPv6地址,他们分别占用不同的地址空间: * unicast 单播(单点传送)地址:这种类型的地址是单个接口的地址。发送到一个单点传送地址的信息包只会送到地址为这个地址的接口。 * anycast 任播(任意点传送)地址:这种类型的地址是一组接口的地址,发送到一个任意点传送地址的信息包只会发送到这组地址中的一个(根据路由距离的远近来选择) * multicast 组播(多点传送)地址:这种类型的地址是一组接口的地址,发送到一个多点传送地址的信息包会发送到属于这个组的全部接口。 其中单播地址又包括:全局可聚集的单播地址,站点本地地址和链路本地地址。 3.常见的IPv6地址及其前缀 ?::/128 即0:0:0:0:0:0:0:0,只能作为尚未获得正式地址的主机的源地址,不能作为目的地址,不能分配给真实的网络接口。

IPV6协议简介解析

IPv6简介 下一代Internet网络 郭东伟(博士)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0195251.html,

目录 ?IPv4的辉煌和局限 ?IPv6概述 ?IPv6协议简介 ?协议格式及扩展头 ?地址空间分配 ?ICMPv6和其他支撑协议?IPv6的新技术 ?IPv4-IPv6共存与移植?IPv6的挑战

IPv4的辉煌和局限Internet Protocols的早期历史 ?1964年,Paul Baran提出分组交换理论 ?1969年,ARPANet建立(4个结点) ?1972年,展示了40个结点的ARPANet ?1972年,Bob Kahn提出开放结构互联概念 ?1974年,Kahn和Vint Cerf发表TCP协议 ?1978年,TCP/IP(Version 4)正式应用(RFC791) ?1983年,ARPANet全面移植到TCP/IP ?83-85年,TCP/IP与Unix的集成与推广

Internet的发展 ?80年代,局域网技术蓬勃发展 ?1984年,NSFNet开始建立 ?1990年,NSFNet取代ARPANet ?1991年,NSFNet升级到T3(45M)速率,支持3500个子网 ?1995年,Internet实现商业化 ?FTP,HTTP,EMail等协议不断涌现,特别是HTTP协议的贡献巨大

IP协议的成功经验 ?IP的设计原则 ?在统一寻址空间下,进行路由选择,以最大努 力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投递服务,但不保证可 靠到达 ?可靠性由上层协议及应用程序提供 ?分层体系结构 ?支持各种链路 ?从军用到商用的成功转换 ?各种应用层协议相互推动

IPV6使用方法及详细介绍

尽管IPV6的应用在我校已经比较普遍,但仍有小部分同学特别是新生还不会用IPV6下载资源,经常在论坛发帖或在飞秋上询问,因此,我编写了这样一个简易教程,希望能帮助到这些同学,让他们也享受到IPV6的怎趣。山于我本人及大部分读者都不是行家,所以该教程将以尽量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教程中如有什么错误或不足,还请大虾们指正或补充,谢谢! 问:IPV6是什么?真的不耗费外网流量吗? 答:简单地说,IPV6是下一代网络协议,口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主要服务于高校的科研工作,尚未广泛使用。我校已经开放了IPV6网络服务,由于和H前广泛使用的IPV4不是同一个网络协议,所以通过IPV6浏览网页、在线观看网络电视、下载资源等均不耗费外网流量。如果不信,可以将外网流量注销后试试。 一、安装IPV6协议: 笫一种方法: 鼠标左键点击“开始一〉程序一>附件一>命令提示符匕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vista , win7系统) 在新开启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执行以下三条命令: netsh interface ipv6 install (vista, win7不需执行此命令,默认已经安装) netsh interface ipv6 isatap set state enabled netsh interface ipv6 isatap set router 第二种方法: XP系统用户下载这个附件:

VISTA系统和WIN7系统用户下载这个附件: 双击附件即可自动设置IPV6o (在此鸣谢师大路路友todayfinez) 二、检测是否成功接入IPV6网络: 第一种方法: 设置完毕后,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执行以下命令查看是否获取到IPV6地址: ipconfig 如果Tunnel接口获取到以2001 :da8为前缀的地址,说明已经成功接入IPV6网络 第二种方法: 登录我校IPV6实验站在页面中部查看通道和IP地址显示是否为通过IPV6访问 三、下载uTorrent软件 问:为什么要下载这个软件?不能用迅雷、QQ旋风下载吗? 答:这个软件是目前常见的支持IPV6的下载软件中比较好用的一个,目前所有的IPV6 BT下载站都推荐使用这个软件来下载资源,用户下载的种子文件都带有每位用户独一无二的识别码(passkey) o假设用户A使用迅雳下载B种子,其他迅雷用户下载B 时,有可能将下载流量记录到A的下载流量中,因为迅雷会泄露用户的识别码。所以,常用的迅雷、QQ旋风、快车等下载软件是禁用的。 uTorrent 软件:

ipv6基本技术介绍

ipv6基本技术介绍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网址 由于IPv4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IPv4的设计思想成功地造就了目前的国际互联网,其核心价值体现在:简单、灵活和开放性。但随着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传统的IPv4协议已经难以支持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张和新业务的特性,比如实时应用和服务质量保证等。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址资源即将枯竭:IPv4提供的IP地址位数是32位,也即1亿个左右的地址。随着连接到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的迅速增加,有预测表明,所有IPv4地址将在2005~2010年间分配完毕。 2.路由表越来越大:由于IPv4采用与网络拓扑结构无关的形式来分配地址,所以随着连入网络数目的增涨,路由器数目飞速增加,相应地,决定数据传输路由的路由表也就不断增大。 3.缺乏服务质量保证:IPv4遵循Best Effort原则,这一方面是一个优点,因为它使IPv4简单高效;但另一方面它对互联网上涌现出的新业务类型缺乏有效的支持,比如实时和多媒体应用,这些应用要求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如带宽、延迟和抖动等。 4.地址分配不便:IPv4是采用手工配置的方法来给用户分配地址,这不仅增加了管理和规划的复杂程度,而且不利于为那些需要IP移动性的用户提供更好服务。 IPv6能够解决IPv4的许多问题,如地址短缺、服务质量保证等。同时,IPv6还对IPv4作了大量的改进,包括路由和网络自动配置等。IPv6和IPv4将在过渡期内共存几年,并由IPv6渐渐取代IPv4。

IPv6技术简介

IPv6技术简介 自从计算机网络产生之后,就一直以飞快的速度在发展,在许多方面使得我们一般的人都无法跟从和了解,在网络的基础原理上也是一样,如IPv6。虽然在好几年以前就已经有不少的媒体和人开始谈论IPv6,但是作为一般的人始终都没有多少了解和接触。以下我们将针对IPv6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目前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IPv4协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IP协议,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IPv4已经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IP地址资源的短缺。有预测表明,以目前Internet发展的速度来计算,在未来的5到10年间,所有的IPv4地址将分配完毕。尽管目前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IPv4地址资源的合理利用,如非传统网络区域路由和网络地址翻译,但是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IPv4存在的问题,IETF从1995年开始就着手研究开发下一代IP协议,即IPv6。IPv6具有长达128位的地址空间,可以彻底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IPv6还采用了分级地址模式、高效IP包头、服务质量、主机地址自动配置、认证和加密等许多技术。 一、IPv6的地址格式和结构 与IPv4的32地址相比,IPv6 的地址要长的多。IPv6共有128位地址,是IPv4的整整四倍。与IPv4一样,一个字段由16位二进制数组成,因此,IPv6有8个字段。每个字段的最大值为16384,但在书写时用四位的十六进制数字表示,并且字段与字段之间用“:”隔开,而不是原来的“.”,而且字段中前面为零的数值可以省略,如果整个字段为零,那么也可以省略。128位地址所形成的地址空间在可预见的很长时期内,它能够为所有可以想象出的网络设备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地址。128位地址空间包含的准确地址数是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 IPv6的地址如上图所示。其书写格式为X:X:X:X:X:X:X:X,其中每一个X代表四位十六进制数。除了128位的地址空间,IPv6还为点对点通信设计了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的地址,这种地址被称为可聚合全局单点广播地址(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开头3个地址位是地址类型前缀,用于区别其它地址类型,其后依次为13位TLA ID、32位 NLA ID、16位SLA ID和64位主机接口ID,分别用于标识分级结构中自顶向底排列的TLA(Top Level Aggregator,顶级聚合体)、NLA(Next Level Aggregator,下级聚合体)、SLA(Site Level Aggregator,位置级聚合体)和主机接口。

IPv6路由协议的详细介绍

IPv6路由协议的详细介绍 IPv6是对IPv4的革新,尽管大多数IPv6的路由协议都需要重新设计或者开发,但IPv6路由协议相对IPv4只有很小的变化。目前各种常用的单播路由协议(IGP、EGP)和组播协议都已 经支持IPv6。 1IPv6 单播路由协议 IPv6 单播路由协议实现和IPv4中类似,有些是在原有协议上做了简单扩展(如,ISISv6、BGP4+),有些则完全是新的版本(如,RIP ng、OSPFv3)o 1.1RIP ng 下一代RIP协议(简称RIP ng)是对原来的IPv4网络中RIP-2协议的扩展。大多数RIP的概念都可以用于RIP ng。 为了在IPv6网络中应用,RIP ng对原有的RIP协议进行了修改: UDP端口号:使用UDP的521端口发送和接收路由信息 组播地址:使用FF02::9作为链路本地范围内的RIP ng路由器组播地址 路由前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作为路由前缀 下一跳地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 1.2OSPFv3 OSPFv3是OSPF版本3的简称,主要提供对IPv6的支持,遵循的标准为 RFC2740(OSPFforlPv6)。与OSPFv相比,OSPFv除了提供对IPv6的支持外,还充分考虑了协议的网络无关性以及可扩展性,进一步理顺了拓扑与路由的关系,使得OSPF的协议逻辑更加简单清晰,大大提高了OSPF的可扩展性。 OSPFv3和OSPFv的不同主要有: 修改了LSA的种类和格式,使其支持发布IPv6路由信息 修改部分协议流程,使其独立于网络协议,大大提高了可扩展性 主要的修改包括用Router-ID 来标识邻居,使用链路本地(Link-local) 地址来发现邻居等,使得拓扑本身独立于网络协议,与便于未来扩展。 进一步理顺了拓扑与路由的关系 OSPFv3在LSA中将拓扑与路由信息相分离,一、二类LSA中不再携带路由信息,而只是单纯的描述拓扑信息,另外用新增的八、九类LSA结合原有的三、五、七类LSA来发布路由 前缀信息。 提高了协议适应性 通过引入LSA扩散范围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对未知LSA的处理,使得协议可以在不识 别LSA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做出恰当处理,大大提高了协议对未来扩展的适应性。 1.3IS-ISv6 IS-IS 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其无连接网络协议CLNP发布的动态路由协议。同BGP 一样,IS-IS可以同时承载IPv4和IPv6的路由信息。 为了使IS-IS支持IPv4,IETF在RFC1195中对IS-IS协议进行了扩展,命名为集成化IS- IS(IntegratedlS-IS) 或双IS-IS(DualIS-IS) 。这个新的IS-IS 协议可同时应用在TCP/IP 和OSI环境中。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的支持IPv6 , IETF在draft-ietf-isis-ipv6-05.txt 中对IS-IS进一步进行了扩展,主要是新添加了支持IPv6路由信息的两个 TLV(Type-Length-Values) 和一个新的NLPID(Network Layer Protocol Identifier) 。 TLV 是在LSP(LinkStatePDUs)中的一个可变长结构,新增的两个TLV分别是:IPv6Reachability(TLVtype236) :

IPv6 简介

IPv6技术基础 概述 从1992年标准创立至今,IPv6的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完善,推动了IPv6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网络。对于IPv6的研究已经从理论层面转向了IPv6应用的探索当中,从而进一步促进了IPv6技术的发展。 IPv6产生的背景 IPv6是IPv4的未来替代协议。 IPv4 协议是目前广泛部署的因特网协议,从1981 年最初定义(RFC791)到现在已经有20 多年的时间。IPv4 协议简单、易于实现、互操作性好,IPv4 网络规模也从最初的单个网络扩展为全球范围的众多网络。然而,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IPv4设计的不足也日益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 IPv4地址空间不足 IPv4地址采用32比特标识,理论上能够提供的地址数量是43亿。但由于地址分配的原因,实际可使用的数量不到43 亿。另外,IPv4 地址的分配也很不均衡:美国占全球地址空间的一半左右,而欧洲则相对匮乏;亚太地区则更加匮乏(有些国家分配的地址还不到256个)。随着因特网发展,IPv4地址空间不足问题日益严重。 骨干路由器维护的路由表表项数量过大 由于IPv4发展初期的分配规划的问题,造成许多IPv4地址块分配不连续,不能有效聚合路由。针对这一问题,采用CIDR以及回收并再分配IPv4地址,有效抑制了全球IPv4 BGP 路由表的线性增长。但目前全球IPv4 BGP路由表仍在不断增长,已经达到17万多条,经过CIDR聚合以后的BGP也将近10万条。日益庞大的路由表耗用内存较多,对设备成本和转发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一问题促使设备制造商不断升级其路由器产品,提高其路由寻址和转发的性能。 不易进行自动配置和重新编址 由于IPv4地址只有32比特,地址分配也不均衡,经常在需要在网络扩容或重新部署时,需要重新分配IP地址,因此需要能够进行自动配置和重新编址以减少维护工作量。不能解决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IPv4协议制定时并没有仔细针对安全性进行设计,因此固有的框架结构并不能支持端到端安全。因此,安全问题也是促使新的IP协议出现的一到动因。 针对IPv4地址短缺问题,也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CIDR和NAT。CIDR CIDR是无类域间路由的简称。IPv4设计之初是层次化的结构,分为A类(掩码长度为8)、B类(掩码长度为16)、C类地址(掩码长度为24),地址利用效率不高。CIDR 支持任意长度的地址掩码,使ISP能够按需分配地址空间,提高了地址空间利用率。 CIDR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地址紧张问题,但由于各种网络设备、主机的不断出现,对IP 地址的需求也越来越多,CIDR还是无法解决IPv4地址空间过小问题(32比特)。 NAT NAT 也是针对IPv4 地址短缺问题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在网络内部使用私有地址,在NAT设备处完成私有地址和外部公有地址的翻译,达到减少公有地址使用的目的。 NAT也是一种广泛部署的地址短缺问题解决方案。但NAT有以下缺点: NAT破坏了IP的端到端模型 NAT存在单点失效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