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西丽湖世纪星学校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

△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

(2)探索延伸:

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

且∠EAF=1

2

∠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结论应用:

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与指挥中心O 之间夹角∠EOF=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

(4)能力提高:

如图4,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点M,N在边BC上,且

∠MAN=45°.若BM=1,CN=3,试求出MN的长.

【答案】(1)EF=BE+FD;(2)EF=BE+FD仍然成立;(3)210;(4)MN10.【解析】

试题分析:(1)由△AEF≌△AGF,得EF=GF,又由BE=DG,得

EF=GF=DF+DG=DF+BE;(2)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证明△ABE≌△AD G,再证△AEF≌△AGF,得EF=FG,即可得到答案;(3)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根据探索延伸可得EF=AE+FB,即可计算出EF的长度;(4)在△ABC外侧作

∠CAD=∠BAM,截取AD=A M,连接CD,DN,证明△ACD≌△ABM,得到CD=BM,再证MN=ND,则求出ND的长度,即可得到答案.

解:(1)由△AEF≌△AGF,得EF=GF,又由BE=DG,得EF=GF=DF+DG=DF+BE;(2)EF=BE+FD仍然成立.

证明:如答图1,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

∵∠B+∠ADC=180°,∠ADG+∠ADC=180°,∴∠B=∠ADG,

在△ABE与△ADG中,AB=AD,∠B=∠ADG,BE=DG,∴△ABE≌△ADG.

∴AE=AG,∠BAE=∠DAG.

又∵∠EAF=1

2

∠BAD,

∴∠F AG=∠F AD+∠DAG=∠F AD+∠BAE=∠BAD-∠EAF=∠BAD-1

2

∠BAD=

1

2

∠BAD,

∴∠EAF=∠GAF.

在△AEF与△AGF中,AE=AG,∠EAF=∠GAF,AF=AF,

∴△AEF≌△AGF.∴EF=FG.

又∵FG=DG+DF=BE+DF.

∴EF=BE+FD.

(3)如答图2,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在四边形AOBC中,

∵∠AOB=30°+90°+20°=140°,∠FOE=70°=1

2

∠AOB,

又∵OA=OB,∠OAC+∠OBC=60°+120°=180°,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AE+FB成立.

∴EF=AE+FB=1.5×(60+80)=210(海里).

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为210海里;

(4)如答图3,在△ABC外侧作∠CAD=∠BAM,截取AD=AM,连接CD,DN,

在△ACD与△ABM中,AC=AB,∠CAD=∠BAM,AD=AM,

则△ACD≌△ABM,∴CD=BM=1,∠ACD=∠ABM=45°,

∵∠NAD=∠NAC+∠CAD=∠NAC+∠BAM=∠BAC-∠MAN=45°,

∴∠MAD=∠MAN+∠NAD=90°=2∠NAD,

又∵AM=AD,∠NCD+∠MAD=(∠ACD+∠ACB)+90°=180°,

∴对于四边形AMCD符合探索延伸,

则ND=MN,

∵∠NCD=90°,CD=1,CN=3,

∴MN=ND=10.

2.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

(1)求证:△ABC≌△ADE;

(2)求∠FAE的度数;

(3)求证:CD=2BF+DE.

【答案】(1)证明见解析;(2)∠FAE=135°;(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易证∠BAC=∠DAE,再由AB=AD,AE=AC,根据SAS即可证得

△ABC≌△ADE;

(2)已知∠CAE=90°,AC=A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

∠E=45°,由(1)知△BAC≌△D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A=∠E=45°,再求得∠CAF=45°,由∠FAE=∠FAC+∠CAE即可得∠FAE的度数;

(3)延长BF到G,使得FG=FB,易证△AFB≌△AF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B=AG,∠ABF=∠G,再由△BAC≌△DAE,可得AB=AD,∠CBA=∠EDA,CB=ED,所以AG=AD,∠ABF=∠CDA,即可得∠G=∠CDA,利用AAS证得△CGA≌△CDA,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G=CD,所以CG=CB+BF+FG=CB+2BF=DE+2BF.

【详解】

(1)∵∠BAD=∠CAE=90°,

∴∠BAC+∠CAD=90°,∠CAD+∠DAE=90°,

∴∠BAC=∠DAE,

在△BAC 和△DAE 中,

AB AD BAC DAE AC AE =??

∠=∠??=?

, ∴△BAC ≌△DAE (SAS ); (2)∵∠CAE=90°,AC=AE , ∴∠E=45°,

由(1)知△BAC ≌△DAE , ∴∠BCA=∠E=45°, ∵AF ⊥BC , ∴∠CFA=90°, ∴∠CAF=45°,

∴∠FAE=∠FAC+∠CAE=45°+90°=135°; (3)延长BF 到G ,使得FG=FB , ∵AF ⊥BG , ∴∠AFG=∠AFB=90°, 在△AFB 和△AFG 中,

BF F AFB AFG AF AF G =??

∠=∠??=?

, ∴△AFB ≌△AFG (SAS ), ∴AB=AG ,∠ABF=∠G , ∵△BAC ≌△DAE ,

∴AB=AD ,∠CBA=∠EDA ,CB=ED , ∴AG=AD ,∠ABF=∠CDA , ∴∠G=∠CDA , 在△CGA 和△CDA 中,

GCA DCA CGA CDA AG AD ∠=∠??

∠=∠??=?

, ∴△CGA ≌△CDA , ∴CG=CD ,

∵CG=CB+BF+FG=CB+2BF=DE+2BF , ∴CD=2BF+DE .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第3问需作辅助线,延长BF 到G ,使得FG=FB ,证得△CGA ≌△CDA 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 ?中,90C ∠=?,4cm AC BC ==,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点E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F 同时从点C 出发以一定的速度沿射线CA 方向运动,规定当点E 到终点C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连接DE 、DF .

(1)填空:ABC S ?=______2cm ;

(2)当1x =且点F 运动的速度也是1cm/s 时,求证:DE DF =;

(3)若动点F 以3cm /s 的速度沿射线CA 方向运动,在点E 、点F 运动过程中,如果存在某个时间x ,使得ADF ?的面积是BDE ?面积的两倍,请你求出时间x 的值. 【答案】(1)8;(2)见解析;(3)4

5

或4. 【解析】 【分析】

(1)直接可求△ABC 的面积;

(2)连接CD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B=∠ACD=∠DCB=45°,即BD=CD ,且BE=CF ,即可证△CDF ≌△BDE ,可得DE=DF ;

(3)分△ADF 的面积是△BDE 的面积的两倍和△BDE 与△ADF 的面积的2倍两种情况讨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可求x 的值. 【详解】 解:(1)∵S △ABC =

1

2

?AC×BC

∴S△ABC=

1

2

×4×4=8(cm2)

故答案为:8

(2)如图:连接CD

∵AC=BC,D是AB中点

∴CD平分∠ACB

又∵∠ACB=90°

∴∠A=∠B=∠ACD=∠DCB=45°

∴CD=BD

依题意得:BE=CF

∴在△CDF与△BDE中

BE CF

B DCA

BD CD

=

?

?

∠=∠

?

?=

?

∴△CDF≌△BDE(

SAS)

∴DE=DF

(3)如图:过点D作DM⊥BC于点M,DN⊥AC于点N,

∵AD=BD,∠A=∠B=45°,∠AND=∠DMB=90°

∴△ADN≌△BDM(AAS)

∴DN=DM

当S△ADF=2S△BDE.

1

2

×AF×DN=2×

1

2

×BE×DM

∴|4-3x|=2x

∴x1=4,x2=

4

5

综上所述:x=4

5

或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利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的坐标满足|a﹣b|+b2﹣8b+16=0.

(1)如图1,求证:OA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

(2)如图2,过A作OA的垂线,交x轴正半轴于点B,点M、N分别从O、A两点同时出发,在线段OA上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不包括点O和点A),过A作AE⊥BM交x轴于点E,连BM、NE,猜想∠ONE与∠NEA之间有何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3,F是y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连接FA,过点A作AE⊥AF交x轴正半轴于点E,连接EF,过点F点作∠OFE的角平分线交OA于点H,过点H作HK⊥x轴于点K,求

2HK+EF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8

【解析】

【分析】

(1)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AN=AM,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即可得结论;

(2)如图2,过A作AH平分∠OAB,交BM于点H,则△AOE≌△BAH,可得AH=OE,由已知条件可知ON=AM,∠MOE=∠MAH,可得△ONE≌△AMH,∠ABH=∠OAE,设BM 与NE交于K,则∠MKN=180°﹣2∠ONE=90°﹣∠NEA,即2∠ONE﹣∠NEA=90°;(3)如图3,过H作HM⊥OF,HN⊥EF于M、N,可证△FMH≌△FNH,则FM=FN,同理:NE=EK,先得出OE+OF﹣EF=2HK,再由△APF≌△AQE得PF=EQ,即可得

OE+OF=2OP=8,等量代换即可得2HK+EF的值.

【详解】

解:(1)∵|a﹣b|+b2﹣8b+16=0

∴|a﹣b|+(b﹣4)2=0

∵|a﹣b|≥0,(b﹣4)2≥0

∴|a﹣b|=0,(b﹣4)2=0

∴a=b=4

过点A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则AN =AM ∴OA 平分∠MON

即OA 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

(2)过A 作AH 平分∠OAB ,交BM 于点H ∴∠OAH =∠HAB =45° ∵BM ⊥AE ∴∠ABH =∠OAE

在△AOE 与△BAH 中

OAE ABH

OA AB AOE BAH ==∠∠??=??∠∠?

, ∴△AOE ≌△BAH (ASA ) ∴AH =OE

在△ONE 和△AMH 中

OE AH NOE MAH ON AM =??

∠∠??=?

=, ∴△ONE ≌△AMH (SAS ) ∴∠AMH =∠ONE 设BM 与NE 交于K

∴∠MKN =180°﹣2∠ONE =90°﹣∠NEA ∴2∠ONE ﹣∠NEA =90° (3)过H 作HM ⊥OF ,HN ⊥EF 于

M 、N

可证:△FMH ≌△FNH (SAS ) ∴FM =FN 同理:NE =EK ∴OE+OF ﹣EF =2HK

过A 作AP ⊥y 轴于P ,AQ ⊥x 轴于Q 可证:△APF ≌△AQE (SAS ) ∴PF =EQ ∴OE+OF =2OP =8

∴2HK+EF=OE+OF=8

【点睛】

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坐标为()

6,0、()

0,6,P为线段AB上的一点.

(1)如图1,若P为AB的中点,点M、N分别是OA、OB边上的动点,且保持

AM ON

=,则在点M、N运动的过程中,探究线段PM、PN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为线段AB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过B点作BD OP

⊥,交OP、OA分别于F、D两点,E为OA上一点,且PEA BDO

=∠

∠,试判断线段OD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PM=PN,PM⊥PN,理由见解析;(2)OD=AE,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OP.只要证明△PON≌△PAM即可解决问题;

(2)作AG⊥x轴交OP的延长线于G.由△DBO≌△GOA,推出OD=AG,∠BDO=∠G,再证明△PAE≌△PAG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结论:PM=PN,PM⊥PN.理由如下:

如图1中,连接OP.

∵A、B坐标为(6,0)、(0,6),

∴OB=OA=6,∠AOB=90°,

∵P为AB的中点,

∴OP=

1

2

AB=PB=PA,OP⊥AB,∠PON=∠PAM=45°,

∴∠OPA=90°,

在△PON和△PAM中,

ON AM

PON PAM

OP AP

=

?

?

∠=∠

?

?=

?

∴△PON ≌△PAM (SAS ), ∴PN=PM ,∠OPN=∠APM , ∴∠NPM=∠OPA=90°, ∴PM ⊥PN ,PM=PN .

(2)结论:OD=AE .理由如下:

如图2中,作AG ⊥x 轴交OP 的延长线于G . ∵BD ⊥OP ,

∴∠OAG=∠BOD=∠OFD=90°,

∴∠ODF+∠AOG=90°,∠ODF+∠OBD=90°, ∴∠AOG=∠DBO , ∵OB=OA , ∴△DBO ≌△GOA , ∴OD=AG ,∠BDO=∠G , ∵∠BDO=∠PEA , ∴∠G=∠AEP , 在△PAE 和△PAG 中,

AEP G PAE PAG AP AP ∠=∠??

∠=∠??=?

, ∴△PAE ≌△PAG (AAS ), ∴AE=AG , ∴OD=AE .

【点睛】

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6.如图(1),AB=4cm ,AC ⊥AB ,BD ⊥AB ,AC=BD=3cm ,点P 在线段AB 上以1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他们的运动时间为t(s).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2)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改为“∠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ACP≌△BPQ,理由见解析;

(2)PC=PQ且PC⊥PQ,理由见解析;

(3)存在;

1

1

t

x

=

?

?

=

?

2

3

2

t

x

=

?

?

?

=

??

【解析】

【分析】

(1)利用SAS证得△ACP≌△BPQ;

(2)由(1)得出PC=PQ,∠ACP=∠BPQ,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

(3)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详解】

解:(1)如图(1),△ACP≌△BPQ,理由如下:

当t=1时,AP=BQ=1,

∴BP=AC=3,

又∵∠A=∠B=90°,

在△ACP和△BPQ中,

AP BQ

A B

AC BP

=

?

?

∠=∠

?

?=

?

∴△ACP≌△BPQ(SAS).

(2)PC=PQ且PC⊥PQ,理由如下:

由(1)可知△ACP≌△BPQ

∴PC=PQ,∠ACP=∠BPQ,

∴∠APC+∠BPQ=∠APC+∠ACP=90°.

∴∠CPQ=90°,

∴PC⊥PQ.

(3)如图(2),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AC=BP,AP=BQ时,△ACP≌△BPQ,则

34t

t xt

=-

?

?

=

?

解得

1

1

t

x

=

?

?

=

?

当AC=BQ,AP=BP时,△ACP≌△BQP,则,

3

4

xt

t t

=

?

?

=-

?

解得

2

3

2

t

x

=

?

?

?

=

??

综上所述,存在

1

1

t

x

=

?

?

=

?

2

3

2

t

x

=

?

?

?

=

??

使得△ACP与△BPQ全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能熟练进行全等的分析判断以及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关键.

7.如图1,Rt△ABC中,∠A=90°,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连接AD,则易证AD=

BD=CD,即AD=1

2

BC;如图2,若将题中AB=AC这个条件删去,此时AD仍然等于

1

2

BC.

理由如下:延长AD到H,使得AH=2AD,连接CH,先证得△ABD≌△CHD,此时若能证得△ABC≌△CHA,

即可证得AH=BC,此时AD=1

2

BC,由此可见倍长过中点的线段是我们三角形证明中常用

的方法.

(1)请你先证明△ABC≌△CHA,并用一句话总结题中的结论;

(2)现将图1中△ABC折叠(如图3),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此时不难看出

△BDE和△C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DE,CF=DF.由勾股定理可知DE2+DF2=EF2,因此BE2+CF2=EF2,若图2中△ABC也进行这样的折叠(如图4),此时线段BE、CF、EF还有这样的关系式吗?若有,请证明;若没有,请举反例.

(3)在(2)的条件下,将图3中的△DEF绕着点D旋转(如图5),射线DE、DF分别交AB、AC于点E、F,此时(2)中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图4中的△DEF也这样旋转(如图6),直接写出上面的关系式是否成立.

【答案】(1)详见解析;(2)有这样分关系式;(3)EF2=BE2+CF2.

【解析】

【分析】

(1)想办法证明AB∥CH,推出∠BAC=∠ACH,再利用SAS证明△ABC≌△CHA即可.(2)有这样分关系式.如图4中,延长ED到H山顶DH=DE.证明△EDB≌△HD (SAS),推出∠B=∠HCD,BE=CH,∠FCH=90°,利用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3)图5,图6中,上面的关系式仍然成立.

【详解】

(1)证明:如图2中,

∵BD=DC,∠ADB=∠HDC,AD=HD,∴△ADB≌△HDC(SAS),

∴∠B=∠HCD,AB=CH,

∴AB∥CH,

∴∠BAC+∠ACH=180°,

∵∠BAC=90°,

∴∠ACH=∠BAC=90°,

∵AC=CA,

∴△BAC≌△HCA(SAS),

∴AH=BC,

∴AD=DH=BD=DC,

∴AD=1

2 BC.

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解:有这样分关系式.

理由:如图4中,延长ED到H山顶DH=DE.

∵ED=DH,∠EDB=∠HDC,DB=DC,

∴△EDB≌△HDC(SAS),

∴∠B=∠HCD,BE=CH,

∵∠B+∠ACB=90°,

∴∠ACB+∠HCD=90°,

∴∠FCH=90°,

∴FH2=CF2+CH2,

∵DF⊥EH,ED=DH,

∴EF=FH,

∴EF2=BE2+CF2.

(3)图5,图6中,上面的关系式仍然成立.结论:EF2=BE2+CF2.证明方法类似(2).

【点睛】

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变换,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8.(1)问题发现:如图(1),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l 经过点A ,BD ⊥直线l ,CE ⊥直线l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试写出线段,BD DE 和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探究:如图(2),将图(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 ,,,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l 上,并且BDA AEC BAC 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1)中结论还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与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 AEC BAC ∠=∠=∠,试判断D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DE=CE+BD ;(2)成立,理由见解析;(3)△DEF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已知得出∠CAE=∠ABD ,进而根据AAS 证明△ABD 与△CAE 全等,然后进一步求解即可;

(2)根据BDA AEC BAC α∠=∠=∠=,得出∠CAE=∠ABD ,在△ADB 与△CEA 中,根据AAS 证明二者全等从而得出AE=BD ,AD=CE ,然后进一步证明即可;

(3)结合之前的结论可得△ADB 与△CEA 全等,从而得出BD=AE ,∠DBA=∠CAE ,再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BF=∠CAF=60°,然后进一步证明△DBF 与△EAF 全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求解即可. 【详解】

(1)∵BD ⊥直线l ,CE ⊥直线l , ∴∠BDA=∠AEC=90°, ∴∠BAD+∠ABD=90°, ∵∠BAC=90°, ∴∠BAD+∠CAE=90°, ∴∠CAE=∠ABD , 在△ABD 与△CAE 中,

∵∠ABD=∠CAE ,∠BDA=∠AEC ,AB=AC ,

∴△ABD≌△CAE(AAS),

∴BD=AE,AD=CE,

∵DE=AD+AE,

∴DE=CE+BD,

故答案为:DE=CE+BD;

(2)(1)中结论还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

∵BDA AEC BACα

∴∠DBA+∠BAD=∠BAD+∠CAE=180°?α,

∴∠CAE=∠ABD,

在△ADB与△CEA中,

∵∠ABD=∠CAE,∠ADB=∠CEA,AB=AC,

∴△ADB≌△CEA(AAS),

∴AE=BD,AD=CE,

∴BD+CE=AE+AD=DE,

即:DE=CE+BD,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3)DEF

由(2)可知:△ADB≌△CEA,

∴BD=EA,∠DBA=∠CAE,

∵△ABF与△ACF均为等边三角形,

∴∠ABF=∠CAF=60°,BF=AF,

∴∠DBA+∠ABF=∠CAE+CAF,

∴∠DBF=∠FAE,

在△DBF与△EAF中,

∵FB=FA,∠FDB=∠FAE,BD=AE,

∴△DBF≌△EAF(SAS),

∴DF=EF,∠BFD=∠AFE,

∴∠DFE=∠DFA+∠AFE=∠DFA+∠BFD=60°,

∴△DEF为等边三角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9.在等边ABC中,点D是边BC上一点.作射线AD,点B关于射线AD的对称点为点E.连接CE并延长,交射线AD于点F.

(1)如图,连接AE,

①AE 与AC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②设BAF α∠=,用α表示BCF ∠的大小;

(2)如图,用等式表示线段AF ,C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 ①AB=AE ;②∠BCF=α;(2) AF-EF=CF ,理由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轴对称性,即可得到答案;

②由轴对称性,得:AE=AB ,∠BAF=∠EAF=α,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得AB=AC ,∠BAC=∠ACB=6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求解; (2)作∠FCG=60°交AD 于点G ,连接BF ,易证?FCG 是等边三角形,得GF=FC ,再证?ACG ??BCF(SAS),从而得AG=BF ,进而可得到结论. 【详解】

(1)①∵点B 关于射线AD 的对称点为点E , ∴AB 和AE 关于射线AD 的对称, ∴AB=AE.

故答案是:AB=AE ;

②∵点B 关于射线AD 的对称点为点E , ∴AE=AB ,∠BAF=∠EAF=α,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AC ,∠BAC=∠ACB=60°, ∴∠EAC=60°-2α,AE=AC ,

∴∠ACE=

1

180(602)602αα??--=+?

?, ∴∠BCF=∠ACE-∠ACB=60α+-60°=α.

(2)AF-EF=CF ,理由如下:

作∠FCG=60°交AD 于点G ,连接BF ,

∵∠BAF=∠BCF=α,∠ADB=∠CDF,

∴∠ABC=∠AFC=60°,

∴?FCG是等边三角形,

∴GF=FC,

∵ABC是等边三角形,

∴BC=AC,∠ACB=60°,

∴∠ACG=∠BCF=α.

在?ACG和?BCF中,

CA CB

ACG BCF

CG CF

=

?

?

∠=∠

?

?=

?

∴?ACG??BCF(SAS),

∴AG=BF,

∵点B关于射线AD的对称点为点E,

∴AG=BF=EF,

∵AF-AG=GF,

∴AF-EF=CF.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A(0,4)是直角坐标系y轴上一点,动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半轴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以P为直角顶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PB.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若AB∥x轴,如图1,求t的值;

(2)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连接A′B,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OA′B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OA′B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当t=3时,坐标平面内有一点M(不与A重合)使得以M、P、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全等,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

【答案】(1)4;(2)∠OA′B的度数不变,∠OA′B=45 ,理由见解析;(3)点M的坐标为(6,﹣4),(4,7),(10,﹣1)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A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答案;

(2)根据对称的性质得:PA=PA'=PB,由∠PAB+∠PBA=90°,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OA'B=45°;

(3)分类讨论:分别讨论当△ABP≌△MBP、△ABP≌△MPB、△ABP≌△MPB时,点M的坐标的情况;过点M作x轴的垂线、过点B作y轴的垂线,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得点M的坐标即可.

【详解】

(1)∵AB∥x轴,△AP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AB=∠PBA=∠APO=45°,

∴△A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A=OP=4.

∴t=4÷1=4(秒),

故t的值为4.

(2)如图2,∠OA′B的度数不变,∠OA′B=45°,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 ′, ∴PA =PA ', 又AP =PB , ∴PA =PA '=PB ,

∴∠PAA '=∠PA 'A ,∠PBA '=∠PA 'B , 又∵∠PAB +∠PBA =90°, ∴∠PAA '+∠PA 'A +∠PA 'B +∠PBA ' =180()PAB PBA ∠∠?-+

180=?-90° =90°,

∴∠AA 'B =45°, 即∠OA 'B =45°;

(3)当t =3时,M 、P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 全等, ①如图3,若△ABP ≌△MBP ,

则AP =PM ,过点M 作MD ⊥OP 于点D , ∵∠AOP =∠PDM ,∠APO =∠DPM , ∴△AOP ≌△MDP (AAS ), ∴OA =DM =4,OP =PD =3, ∴M 的坐标为:(6,-4).

②如图4,若△ABP ≌△MPB ,则AB PM =,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G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

F ,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②AB DE B E BC EF =∠=∠=,,; ③B E BC EF C F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2.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 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48CDE ∠=°, 则APD ∠等于( ) A .42° B .48° C .52° D .58° 3.如图(四),点P 是AB 上任意一点,ABC ABD ∠=∠,还应补 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 APD △≌△.从下列条件中补充 一个条件,不一定能.... 推出APC APD △≌△的是( ) A .BC BD = B.AC AD = C.ACB ADB ∠=∠ D.CAB DAB ∠=∠ 4.如图,在△ABC 与△DEF 中,已有条件AB=DE ,还需添加两 个条件才能使△ABC ≌△DEF ,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E,BC=EF (B )BC=EF ,AC=DF (C)∠A=∠D ,∠B=∠E (D )∠A=∠D ,BC=EF 5.如图,△ABC 中,∠C = 90°,AC = 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 DE⊥AB 于E ,若AC = 10cm ,则△DBE 的周长约等于( ) A .14cm B .10cm C .6cm D .9cm 6. 如图所示,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 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E D C B A ④ ①② ③ C A D P B 图(四)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 重庆市云阳县养鹿中学单元练习题

E F C D A B A D C B A 养鹿中学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度的反复训练才能取得跟多的收获,我们设计的试卷主要就是从这点出发,所以从你下载这张试卷开始,就与知识接近了一步。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不能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 B 、有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 C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 D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2.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 B 、△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 C 、∠A +∠ABD =∠C +∠CBD D 、AD ∥BC ,且AD =BC (第2题) (第4题) (第5题) 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B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在DB 上两点且BF =DE ,若∠AEB =120°,∠ADB =30°,则∠BCF = ( ) A 、150° B 、40° C 、80° D 、90°

A C E D B B C E D A 5、方格纸中,每个小格顶点叫做一个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 在4×4的方格纸中,有两个格点三角形△ABC、△DEF,下列说法中成立的是() A、∠BCA=∠EDF B、∠BCA=∠EFD C、∠BAC=∠EFD D、这两个三角形中,没有相等的角 6、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28°, 则∠AEC=( ) A、28° B、59° C、60° D、62° (第6题) (第7题) (第10题) 7、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 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断△EDC≌△ABC的理由是() A、角边角 B、边角边 C、边边边 D、斜边、直角边 8、在△ABC与△DEF中,如果∠A=∠D,∠B=∠E,要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的条件 可以是() A、AB=EF B、BC=EF C、AB=AC D、∠C=∠D 9、△ABC和△A′B′C′中,条件①AB=A′B′,②BC=B′C′,③AC= 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10、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 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A. SSS B. SAS C. AAS D. ASA 11、下列图形中,△A?B?C?与△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的是() A′B′C′ C A B M C A B M A′ B′ C′ B′ C M A B A′ C′ B′ A′ C′ C M B

深圳实验学校新高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

图1 深圳实验学校高一摸底考试 数学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22642-- ) A 342- B 322 C .1 D .322- 2.设53 2 x = ,则代数式(1)(2)(3)x x x x +++的值为( ) A .0 B .1 C .1- D .2 3.如果多项式22 2242014p a b a b =++++,则p 的最小值是( ) A .2011 B .2012 C .2013 D .2014 4.设2 13a a +=,2 13b b +=,且a b ≠,则代数式 2 211 a b +的值为( ) A .5 B .7 C .9 D .11 5.在菱形ABCD 中,若60ABC ∠=,2AB =,则菱形ABCD 的内切圆面积为( ) A .34π B .32 π C . 34 D .3 2 π 6.如图1,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弧ADB 和圆心角为45的扇形ABC , 则图中Ⅰ的面积和Ⅱ的面积的比值是( ) A .1.6 B .1.4 C .1.2 D .1 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都是整数,且周长为8,则它的面积为( ) A .6 B .22 C .62 D .4 8.对于任意实数,,,a b c ,定义有序数对,)b 与(,)c d 之间的运算“?”为:(,)(,)(,)a b c d ac bd ad bc ?=++.如果对于任意实数,u v ,都有(,)(,)(,)u v x y u v ?=,那么(,)x y 为( ) A .(0,1) B .(1,0) C .(1,0)- D .(0,1)- 9.已知,αβ是两个锐角,且满足2 2 5sin cos 4t αβ+=,2223 cos sin 4 t αβ+=,则实数t 所有可能值的和为( ) A .83- B .53- C .1 D .11 3 10.222 111 122014S =+++,则2S 的整数部分等于( )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1.已知一组数据24,27,19,13,x ,12的中位数是21,那么x 的值等于 . 12.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整数,a b (其中2014b <),斜边长是1b +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13.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2,3,3,4;另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3,4,5,6,8.同时掷这两枚骰子,则其朝上的面两数字之和为5的概率是 .

湖南省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西周的分封》教案

课题第6课西周的分封主备人 备课时间第三周星期一第 1 课时备课组长 签名 考研组长 签名 教学内容1.知道西周灭商的史实。 2.了解西周实施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个性化备课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第1题:注意 引导学生从 根本原因、客过程 与方 法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 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 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 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 建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西周灭商的史实。 2.了解西周实施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三、自学自测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教材P25-29,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略读,结合书上插图, 并在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下面作好划记。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 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2.默记自测题 四、互动交流 1.有人说,商朝的灭亡完全是纣王宠爱妲己造成的,你认为对吗?请说说理由? (P26课中题) 用心爱心专心 1

《新人教版全等三角形》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2.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3.在⊿ABC和⊿A′B′C′中,AB=A′B′,∠A=∠A′,若证⊿ABC≌⊿A′B′C′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A. ∠B=∠B′ B. ∠C=∠C′ C. BC=B′C′ D. AC=A′C′ 4.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D⊥OP于F,并分别交OA、OB于CD,则CD_____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 )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 (4题)(5题)(7题) 5.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B′C,②AC=A′C,③∠A′CA=∠B′CB,④AB=A′B′中,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6.有以下条件:①一锐角与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对应相等;③两锐角对应相等。其中能判断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①② 7.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CAO等于() A.1︰1︰1 B.1︰2︰3 C.2︰3︰4 D.3︰4︰5 8.如图所示,在Rt△ABC中,AD是斜边上的高,∠ABC的平分线分别 A E F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 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分)|﹣5|的相反数是() A.﹣5B.5C.D.﹣ 【答案】A 【分析】根据绝对值、相反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绝对值的定义, ∴︳﹣5︳=5,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 ∴5的相反数是﹣5.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比较简单. 2.(3分)如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则它的左视图是() A.B. C.D. 【答案】B 【分析】找到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主视图中. 【解答】解:从左面看易得第一层有1个正方形,第二层有2个正方形,如图所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 3.(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b)2=a2﹣b2B.x6÷x2=x3 C.5a2b﹣2a2b=3D.(2x2)3=8x6 【答案】D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单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a﹣b)2=a2﹣2ab+b2,错误; B、x6÷x2=x4,错误; C、5a2b﹣2a2b=3a2b,错误; D、(2x2)3=8x6,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除法,单项式的除法,合并同类项法则,是基础题,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3分)若式子有意义,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m>﹣2B.m>﹣2且m≠1C.m≥﹣2D.m≥﹣2且m≠1 【答案】D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m≥﹣2且m≠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条件,本题属于基础题型.5.(3分)如图,已知AC∥DE,∠B=24°,∠D=58°,则∠C=() A.24°B.34°C.58°D.82° 【答案】B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DAC,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得∠C.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D.∠B或∠C 3、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 角 D.已知三边 4、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 △ABC与△DEF全等的 是(). A. BC=EF B.AC=DF C.∠B=∠E D.∠C=∠F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6、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 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7、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还须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ADB=∠ADC B、∠B=∠C C、DB=DC D、AB=AC 8、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 A. 40° B. 80° C.120° D. 不能确定

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0,∠B=250,则∠EOB的度数为() A.600 B.700C.750D.850 10、如图,已知AB=DC,AD=BC,E.F在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30°,则∠BCF= ( ) A. 150° B.40° C.80° D. 90° 11、①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13、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 (A)(B) (C)(D)∥ 14、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 则∠D的度数为().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

第 1 1 章《全等三角形题 ( 4 分,共 40 分) 1. 下列可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 条相等 B .两条直角C .一 个锐相等 D . 两个 锐 相等 2. 如图,点 P 是△ ABC 内的一点,若 PB =PC ,则 A .点 P 在∠ ABC 的平分线上 B.点 P 在∠ AC B 的平分线上 C.点 P 在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D.点 P 在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3. 如图, AD 是 △ ABC 的中线, E ,F 分别是 AD 和 AD 延长线上的 A 点,且 DE DF ,连结 BF ,CE. 下列说法:① CE =BF ;②△ ABD 和△ ACD 面积相等; ③BF ∥CE ;④△ BDF ≌ △ CDE . 其中正确的有 E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4. 平分∠ ADC ,EC 平分∠ BC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F A. ∠ADE =∠CDE B.DE ⊥EC C.AD·B C=BE·D E D. C D=AD+BC A C 5. 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P A . 斜 边相等 B . 两直角相等 B O D C . 一锐相等 D . 两锐相等 6. 如图, OP 平分∠ AOB ,PC ⊥OA 于 C ,PD ⊥OB 于 D ,则 PC 与 PD 的大小关系 A. PC >PD B.PC =PD C. P C <PD D.不能确定 7. 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 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其中不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 A E D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8. 如图 ,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直线 O 分别交于 AD 、BC 于点 E 、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B F C - 1 -

深圳实验学校新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

2013深圳实验学校新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代数部分填空: 1、一个数由8个百万,9个万,5个千和3个十组成,写作_____,读作___________ 改写成万作单位为_____。 2、小麦出粉率是85%, 3400千克小麦可磨____千克面粉,要磨3400千克面粉要小麦___千克。 3、一个工程队去年修了5040米水渠,从2月26日开工到3月4日完工,平均每天修____米。 4、小明绕小区跑步,原来要8分钟,现在要5分钟,速度提高了____%。 5、有28位同学排一行,从左到右数小明第10,从右往左数他是第____。 6、有几十个苹果,三个一组,余2个,四个一组,余2个,5个一组余2个,共____个。 7、圆柱体积1.2立方米,削成最大圆锥,至少去掉____立方米。 8、把 67化成小数,小数点后第2013位是数字______。 二、几何部分填空: 1、用长7cm ,宽6cm 的长方形纸片剪成2×3的长方形纸片,最多可以剪____个。 2、一个正方体棱长减少一半,则体积减少_____。 3、用一条直线把长方体分成体积相等的两半,共_____种分法。 4、如果一个三角形,各个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都是他的对称轴,这个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 5、一个大圆的半径恰好等于一个小圆的直径,则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______。 6、一个分数的分子除以三,分母乘以三,分数值将_____。 三、判断题: 1、六⑴ 班出勤50人,缺勤1人,缺勤率为2%。 ( ) 2、比例尺8⑴1表示把实物放大8倍后画在图上。 ( ) 3、甲比乙长0.2cm ,那么乙比甲短0.2cm 。 ( ) 4、a 是质数,b 是合数,则a 、b 互质。 ( ) 5、长方形周长一定,则长和宽是正比例。 ( ) 四、计算: 1、求未知数x 。 ⑴ 954x x += ⑵ 472563 x ∶=∶

湖南省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九年级政治《1.1感受今日世界》教案二 湘教版

课题 湖南省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九年级政治《1.1 感受今日世界》教案二湘教版 主备人 备课时间第 1课时备课组长 签名 考研组长 签名 教学内容跨越国界的沟通 个性化备课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和感受今日世界的信息化趋势;了解互联网的利 弊,并学会正确对待网络。 过程 与方 法 由谈话导入,自学自测、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本节课的知识,用当堂达标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了解互联网,并养成科学上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什么是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利弊教学难点 辨证对待网络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分钟) 问:近期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你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到的? 为什么说“世界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分钟) 1.互联网是什么; 2.互联网的利弊; 3.学会辩证的对待互联网。 三、自学自测(13分钟) 自学指导自学教材相关的内容,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略读,对照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插图和自己的体验感受理解知识点,能在书上找到答案的就把要点划出来。 自测 (一)填空题 1.因特网诞生于()年,具有()、()、()、()等特点,因而在全球迅速发展。 2.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3.通过互联网,我们能够了解(),进行(),获得(),扩大(),把世界变成了(),让我们拉近与()的距离,享受()的乐趣。 (二)问答题: 1.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今日世界? 2.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弊端? 用心爱心专心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填空 1、 (1)如右图,已知AB=DE,∠B=∠E, 若要使△ABC≌△DEF,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 如右图,已知∠B=∠D=90°,,若要使△ABC≌△ABD,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 A 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这个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B 2.如图5,⊿ABC≌⊿ADE,若∠B=40°,∠EAB=80°, ∠C=45°,则∠EAC= ,∠D= ,∠DAC= 。 3 。

4 _____________; AOC≌ΔBOC。 6.如图9,AE=BF,AD∥BC,AD=BC,则有ΔA DF≌ ,且DF= 。 7.如图10,在ΔABC与ΔDEF中,如果AB=DE,BE=CF,只要加上∠ =∠ 或∥ ,就可证明ΔABC≌ΔDEF。 D A 1 B E C F 8、已知如图,∠B=∠DEF,AB=DE,要说明△ABC≌△DEF,(1)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 (2)若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 . (3)若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 9.如图12,在等腰Rt△ABC中,∠C=90°,AC=BC,AD平分∠BAC 交BC于D,DE⊥AB于D,若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可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条边对应相等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2. 如图,点P 是△ABC 的一点,若PB =PC ,则 A .点P 在∠ABC 的平分线上 B.点P 在∠AC B 的平分线上 C .点P 在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D .点P 在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3. 如图, AD 是ABC △的中线, E ,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结BF ,CE . 下列说法:①CE =BF ;②△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③BF ∥CE ;④△BDF ≌△CDE . 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 =90°,E 为AB 上一点,且ED 平分∠ADC ,EC 平分∠BC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ADE =∠CDE B.DE ⊥EC C.AD ·BC =BE ·DE D.CD =AD +BC 5. 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斜边相等 B.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C. 一锐角对应相等 D. 两锐角对应相等 6. 如图,OP 平分∠AOB ,PC ⊥OA 于C ,PD ⊥OB 于D ,则PC 与PD 的大小关系 A.PC >PD B.PC =PD C.PC <PD D.不能确定 7. 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其中不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8.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直线分 A D C B E F A E D O

2020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六)

2020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六)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π、,﹣,,3.1416,0.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 2.将图(1)的正方体用阴影部分所在的平面切割后,剩下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A.B.C.D. 3.下列各式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x﹣y)(﹣x+y)=x2﹣y2B.﹣x= C.x2﹣4x+3=(x﹣2)2+1D.x÷(x2+x)=+1 4.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60°,则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A.360°B.540°C.720°D.900° 5.如图,四边形ABCE内接于⊙O,∠DCE=50°,则∠BOE=() A.100°B.50°C.70°D.130° 6.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如果CD=AC,∠ACB=105°,那么∠B的度数为()

A.20°B.25°C.30°D.35° 7.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为() A.﹣4B.﹣3C.﹣2D.﹣1 8.二次函数y=﹣2x2+4x+1的图象如何移动就得到y=﹣2x2的图象()A.向左移动1个单位,向上移动3个单位 B.向右移动1个单位,向上移动3个单位 C.向左移动1个单位,向下移动3个单位 D.向右移动1个单位,向下移动3个单位 9.规定:“上升数”是一个右边数位上的数字比左边数位上的数字大的自然数(如23,567,3467等).一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3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上分别标有数字1,2,3,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小球(不放回),其上所标数字作为十位上的数字,再随机摸出1个小球,其上所标数字作为个位上的数字,则组成的两位数是上升数的概率为()A.B.C.D. 10.定义新运算:a⊕b=例如:4⊕5=,4⊕(﹣5)=.则函数y=2⊕x (x≠0)的图象大致是() A.B. C.D.

湖南省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多项式的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湖南省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多项式的学 案 湘教版 1、什么是多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怎样确定? 三、自测: 1、填空: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 ,多项式里, ,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多项式?哪些不是多项式? ①、95223+-+x x x ②、22++x y x ③、221y y ++ ④、a 1 ⑤、4y x + 是多项式(填序号) 3:判断: ①多项式5225b ab b a a -+-的项为5a 、b a 2、2ab 、5b ,次数为12;( ) ②多项式12324+-n n 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 ( ) 4: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并指出是几次几项式? (1)2313x x +-; (2)2 5224y x x -+ 5:已知代数式3x n -(m -1)x +1是关于x 的三次二项式,求m 、n 的值。 6、把多项式123552--+x x x 按x 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是 。 按x 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 四、当堂达标: (一)、填空: 1、13 4452+--ab b a 是 次 项式,其中三次项系数是 ,二次项为 ,常数项为 ,写出所有的项 。 2、22 221b ab a --有 项,其中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 (二)、: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1、15+-x x 是 ; 2、222532y y x x +-是 。 3、多项式52342432+-+-x x x x 的次数和项数是( ) A 、次数是5,项数是5; B 、次数是4,项数是5; C 、次数是4,项数是5; D 、次数是4,项数是4。 (三) 、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多项式? ①、108523+-+y y y ②、2y x + ③、b a a 221++ ④、a 1 ⑤、b b a 2+ 解: 是多项式(填序号) (四)、把1532432--+-y y y y 按y 的降幂排列是 ; 按y 的升幂排列是 。 (五)、写出一个含有y x 、两个字母的四次三项式,使三次项的系数为-1。 解: 。 (六)、当m 为何值,多项式92)21(32 2+---y xy m x 中不含xy 项。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9,DE=2,AB=5,则AC长是()1.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 △ABC A.3 B.4 C.5 D. 6 2.如图,已知AD∥BC,AP平分∠DAB,BP平分∠ABC,点P恰好在CD上,则PD与PC的大小关系是 () A.PD>PC B.PD=PC C.PD<PC D.无法判断 3.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90°B.150°C.180°D.210° 4.如图,已知点P到AE、AD、BC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 ①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 ②点P在∠CBE的平分线上; ③点P在∠BCD的平分线上; ④点P在∠BAC,∠CBE,∠BCD的平分线的交点上.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④D.②③ 5.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度数是()

A.72°B.60°C.58°D.50° 6.如图,△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和CE交于O,AO的延长线交BC于F,则图 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 ) A.3对B.4对C.5对D.6对 7.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 B.∠BAE=∠CAD C.BE=DC D.AD=DE 8.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BC=7,则AE 的长为() A.4 B.5 C.6 D.7 9.如图,△ABE、△ADC和△ABC分别是关于AB,AC边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若∠1:∠2:∠3=7: 2:1,则∠α的度数为( )

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供参考)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B .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 C .全等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相等 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下列条件中,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有( ) ①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 ②两角及第三个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③有两条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两个等腰三角形任意两条对应边相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若△ABC ≌△DEF ,△ABC 的周长为100,AB=30,EF=25,则AC=( ) A 、55 B 、45 C 、30 D 、25 4.如图,OA OB =,OC OD =,50O ∠=,35D ∠=,则AEC ∠等于( ) A 、60 B 、50 C 、45 D 、30 5.如图,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BD 、CE 交于O ,连结AO ,则图中共有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为(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6.如图,AB//D E ,CD =B F ,若△ABC ≌△EDF ,还需要补充的条件可以是( ) A 、AC =EF B 、AB =DE C 、∠B =∠E D 、不用补充 O E D C A B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64,且BD :CD=9:7, 则点D 到AB 边的距离为( ) A 、18 B 、32 C 、28 D 、2 第8题图 8.如图, ∠AOB 和一条定长线段a ,在∠AOB 内找一点P ,使P 到OA 、OB 的距离都等于a ,做法如下: (1)作OB 的垂线NH ,使NH =a ,H 为垂足. O E A B D C A C D B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有解析)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M(?√3,?1),则cos?θ=() A. 1 2B. ?1 2 C. √3 2 D. ?√3 2 2.△ABC中,B=120°,AC=3,AB=√3,则cosC=() A. 1 2B. ±√3 2 C. √3 2 D. ±1 2 3.已知函数f(x)满足f(x)+2f(?x)=3x,则f(1)等于() A. ?3 B. 3 C. ?1 D. 1 4.若函数f(x)=2sin(ωx?π 3)(0<ω<2π)的图象关于直线x=?1 6 对称,则f(x)的递增区间是 () A. [?1 6+2kπ,5 6 +2kπ],k∈z B. [?1 6 +2k,5 6 +2k],k∈z C. [5 6+2kπ,11 6 +2kπ],k∈z D. [5 6 +2k,11 6 +2k],k∈z 5.函数y=sinx+1 x 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6.△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sinA?bsinB=4csinC,cosA=?1 4 ,则 b c =() A. 6 B. 5 C. 4 D. 3 7.三角形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c=2b且角B的余弦值是方程4x2?8x+ 3=0的一个根,角B的大小和ΔABC的形状分别为()

A. π 6,等腰三角形 B. π 6 ,直角三角形 C. π 3,等边三角形 D. π 4 ,等腰三角形 8.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且当x>0时,f(x)=e x,则f(?1)=() A. 1 e B. ?1 e C. e D. ?e 9.函数y=sin(2x?π 6 )的图像应如何变换得到y=cosx的图像() A. 先把横坐标扩大2倍,再向左平移π 3 个单位 B. 先把横坐标扩大2倍,再向左平移2π 3 个单位 C. 先把横坐标缩小一半,再向左平移π 3 个单位 D. 先把横坐标缩小一半,再向右平移2π 3 个单位 10.已知函数f(x)=|cos(ωx+π 6)|(ω>0)在[0,π 2 ]上单调递减,则ω的最大值为() A. 1 3B. 2 3 C. 4 3 D. 5 3 11.已知α,β∈(0,π 2),sinα= √5 ,cosβ= √10 ,则α?β=() A. ?π 4B. 3π 4 C. π 4 D. ?π 4 或π 4 12.已知a=log0.36,b=log26,则() A. b?2a>ab>b+2a B. b?2a>b+2a>ab C. b+2a>b?2a>ab D. ab>b?2a>b+2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若,则______. 14.已知sin(π 2+θ)=4 5 ,θ∈(0,π),则cos(5π 6 ?θ)=______ . 15.计算:sin12°cos18°+cos12°sin18°=________. 16.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2+√2ab=c2,则C=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 17.(1)已知a>0,b>0,ab=a+b+3,求ab的取值范围.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标准答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全等三角形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 ,,;②AB DE B E BC EF =∠=∠= ,,; ③B E BC EF C F ∠=∠=∠=∠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2.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 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48 CDE ∠=°, 则APD ∠等于() A.42° B.48° C .52° D.58° 3.如图(四),点P是AB上任意一点,ABC ABD ∠=∠,还应补 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 APD △≌△.从下列条件中补充 一个条件,不一定能 ....推出APC APD △≌△的是() A.BC BD = B.AC AD = C.ACB ADB ∠=∠ D.CAB DAB ∠=∠ 4.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 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E,BC=EF (B)BC=EF,AC=DF (C)∠A=∠D,∠B=∠E (D)∠A=∠D,BC=EF 5.如图,△ABC中,∠C = 90°,AC = BC,AD是∠BAC的平分线, DE⊥AB于E,若AC = 10cm,则△DBE的周长约等于( ) A.14cm B.10cm C.6cm D.9cm 6.如图所示,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 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1处B.2处C.3处D.4处 E D C B A ④ ① ② ③ C A D P B 图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题解析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之外,还有斜边、直角边(HL )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 ①找已知条件,做标记; ②找隐藏条件,如对顶角、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公共边、公共角等; ③对照定理,看看还是否需要构造条件。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 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 ∵OP 平分∠MON (∠1=∠2),PA ⊥OM ,PB ⊥ON , ∴PA =PB . 四、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符号语言: ∵PA ⊥OM ,PB ⊥ON ,PA =PB ∴∠1=∠2(OP 平分∠MON ) 角平分线的画法: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A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C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2、如图:若△AB E ≌△AC F ,且AB=5,AE=2,则EC 的长为( ) A :2 B :3 C :5 D :2.5 3、如图:在△ABC 中,AB=AC ,∠BAD=∠CAD ,则下列结论:①△ABD ≌△ ACD ,②∠B=∠C ,③BD=CD ,④AD ⊥BC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AB=AD ,AE 平分∠BAD ,则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A :2 B :3 C :4 D :5 5、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交BC 于D ,AE ⊥BC 于E , ∠B=40°,∠BAC=82°,则∠DAE=( ) A :7 B :8° C :9° D :10° 6、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D E ⊥AC 于E , DF ⊥AB 于F ,且FB=CE ,则下列结论::①DE=DF ,②AE=AF , ③BD=CD ,④AD ⊥BC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如图:EA ∥DF ,AE=DF ,要使△AEC ≌△DBF ,则只要( ) A :AB=CD B :EC=BF C :∠A=∠ D D :AB=BC 8、如图:在不等边△ABC 中,PM ⊥AB ,垂足为M ,PN ⊥ (第2题) F E C B A (第4题) E D C B A (第7题) F E D C B A (第3题) D C B A (第5题)D C B A F E (第6题) C B A N M Q (第8题)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