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 知识

传统美德 知识
传统美德 知识

传统美德

1.志不强者智不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志者事竟成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存当高远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风一尘不染平生事三思而行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怨天,不尤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言必信,行必果。

知耻近乎勇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6.仁者寿。

仁者无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敬业乐群。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8.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家和万事兴。

9.见利思义。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天下财富,仁者得之。

1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行成于思,毁于随。

圣人无常师。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惟进取也故日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新之谓盛德。

14.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1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谨于言而慎于行。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美德即知识

在柏拉图所著的《美诺篇》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有关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道德教育的问题,对美德的本质论述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重要命题。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整个道德哲学的主旋律。而一命题中又包括了“无人有意为恶”、“无知即恶”和“知识的可教性”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内容。苏格拉底指出,自愿从恶避善不是人的本性,在面对大恶与小恶时也无人愿意选择大恶。他说:“对善的期望是为一切人所共同的,而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人比另一个人更好,也没有人向往着恶的。”,自愿趋恶、避善趋恶是违反人的本性的。知必然导出行,即知识必然是德行的基础,有知识而趋恶者是不可能的,为恶只能是出自于无知。因此苏格拉底进一步推出“无知即恶”。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知识,人就会听从主观的武断,或为道听途说,或为传统习惯所左右。人们就不会追求善而回跌人恶的深渊。美德既为知识,那么美德和知识从哪里来?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美德不是天生的,知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所有实现人的美德,必须使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离不开教育。这样苏格拉底将教育看成了美德的来源。通过知识教育和道德陶冶可以恢复那些缺乏美德的人的理智本性,来培植美德。 需要说明的是,苏格拉底的智慧指的是理性的智慧。因为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美德。”美德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但是出生后灵魂被肉体囚禁,忘记了知识,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回忆善的知识,教育学习就是为了回忆这种知识,美德教育不是传授技艺,而是通过助产术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认识你自己”,在《国家篇》中就是“灵魂转向”。这样“美德即知识”这一理论基本得到完善。 当然,苏格拉底之所以主张“美德即知识”,这也是和他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苏格拉底都倾向于奴隶主贵族统治,他认为国家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能胜任治理一职,仅有这些少数的优秀人物才具有“思想力”,因而他们才具有美德。他不相信普通民众的政治理解力和能力,认为他们缺乏理智,只能冲动和盲从。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德行是可教的。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因此,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苏格拉底时代,提出知德统一、德行可教的主张,有重大意义。他的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

知识即美德

知识即美德? 国内不少文学著作和杂志都提到过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并以此作为苏格拉底伦理学思想的概括或立论的根据,这一说法在国内流传多年,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不断的重复着这句“名言”,但大部分作者都很少注明出处,即使注明,也常引证不实,也很少考证这句名言在苏格拉底那里究竟是什么意思,或者与他自身环境有何关系,往往简单的将他解释为:美德(道德)等于知识。我觉得这种解释逻辑上存在明显缺陷,并且也没有正确反映苏格拉底的伦理学的真实思想。 我查过一些资料哲学中,知识论回答的是“是一不是”,这属事实判断,伦理道德回答的是“该一不该”这属价值判断。苏格拉底把人的道德生活奠基在知识论的基础上表明西方人是从“是一不是”走向“该一不该”的。 在西方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命题试图为希腊人以至整个西方人的道德生活寻求奠定一个确定的知识论基础,但这种知识毕竟是人的知识,有人的限度和局限。我认为德行就是人在实现他特有的活动上所表现出的优点,德性是相对于灵魂的理性部分和欲望部分的活动的。既然灵魂有一个理性的部分和一个没有理性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各有不同的活动,人的德性也可以分为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两个部分。 中国的环境跟伦理思想跟西方有着一些差异,比较而言,中国的伦理道德也面临一个从古代的自然风俗习惯到社会

认识的转变,不同在于古希腊作为伦理道德源头的风俗习惯,其合理性来自于希腊诸神的担保;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则来自于家族、血缘和祖先崇拜。中国古代风俗习惯及其道德合理性是由家庭血缘传统和祖先崇拜担保的,中国人特别强调共同的祖先,讲龙的传人,讲华夏民族,就是把自己看作同一祖先的共同传人,由于共同的祖先,华夏民族的每一成员,共同构成一个大家庭一个大集体,由此构成伦理道德上的集体主义。在这个大家庭中小家庭是其基本的构成单位和核心,所以集体主义存在的基本形态和核心单位是家族或家庭。在这种集体主义观念中,个人消融于家庭这个小集体中,家庭又消融于民族国家这个大集体中。所以,在西方个人道德责任和义务是相对于神而言的,是人对神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神是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的绝对尺度,因而人和人之间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都是由神来规定和约束的。在中国道德责任和义务首先是对祖先而言的,由于在家庭内部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所以在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但由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祖先,所以不同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和态度具有差异性。 这是中国和西方明显的同一时期不同的文化差异,我觉得它和现代的思想和方向没有特别的联系.因为知识和品德实在是相距太远.

_传统美德教育总结

传统美德教育总结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让中华美德代代相承,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然而,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学习中华民族美德的意识非常淡泊。所以对当前小学生的美德教育尤为重要。 小学阶段,对于人一生来说,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教师工作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切实可行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一、学会做人。 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要尊重别人;要诚实守信;要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从学校出发,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更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文明习惯——懂礼貌、尊重人、讲文明。并通过多种形式宣扬美德教育。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德育主题班会,办班报,搞宣传,进行演讲、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启示或得到熏陶。同时,我们还进行榜样教育。对好人好事、文明标兵等进行奖励,在学生身边树立榜样。这样使他们向好的方面看齐,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实践中渗透美德教育。 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通过劳动,促使学生抵制"不劳而获"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和"勤劳节俭"的生活

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爱护集体的精神,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勇于奋斗和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从而抵制比吃比穿,爱好虚荣的行为;培养学生勤劳、勇敢、果断的个性心理品质。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植树造林,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意味着对法律、法规、纪律、习惯等的尊重和敬畏,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合作态度。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保护环境、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此外,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根据地等,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和影响。 三、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渊远流长,古代文明深奥而博大,浩如烟海。我们选择古诗、成语、《中华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内容,对小学生开展系列活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使孩子们在语言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道理修养、文化修养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为孩子的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51-论文-网-欢迎您 四、开展孝敬父母活动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为了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关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活动,引导他们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做个能干的小帮手。此项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家长们都说他们的孩子现在转变很大,我们感到很欣慰。 五、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我们利用传统节日和一些特别的纪念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九一八、七七事变,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让孩子们能有责任感和

论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论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知识即美德”这句话早在公元前就被苏格拉底这位圣贤所提出,也是他道德哲学的一个基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整个道德哲学的主旋律。苏格拉底指出,自愿从恶避善不是人的本性,在面对大恶与小恶时也无人愿意选择大恶。他说:“对善的期望是为一切人所共同的,而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人比另一个人更好,也没有人向往着恶的。”,自愿趋恶、避善趋恶是违反人的本性的。知必然导出行,即知识必然是德行的基础,有知识而趋恶者是不可能的,为恶只能是出自于无知。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知识,人就会听从主观的武断,或为道听途说,或为传统习惯所左右。人们就不会追求善而回跌人恶的深渊。 需要说明的是,苏格拉底的智慧指的是理性的智慧。因为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美德。”美德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但是出生后灵魂被肉体囚禁,忘记了知识,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回忆善的知识,教育学习就是为了回忆这种知识,美德教育不是传授技艺,而是通过助产术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认识你自己”。 当然,苏格拉底之所以主张“美德即知识”,这也是和他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苏格拉底都倾向于奴隶主贵族统治,他认为国家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能胜任治理一职,仅有这些少数的优秀人物才具有“思想力”,因而他们才具有美德。他不相信普通民众的政治理解力和能力,认为他们缺乏理智,只能冲动和盲从。 也就是说,他是站在哲学的高角度上思考这个问题的。他所说的知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在书本上的,可以轻而易举被理解的那些东西,而是人们对于美

德的认识与理解;同时,“美德”就是美好的德行;是一个人身上所有优秀品质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本质。他认为,一个人如果真正了解美德的含义,他必定是一个具有美德的人;那些还会做恶事的人,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是美德。 如此而言,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但是,我认为,如果将这句话放到当下而言,就需要再斟酌一下了。如今人们一听到知识,并不会想到是对美德的理解;大部分人所想到的,是书本上的,对大自然,对人文,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好的东西。而且,能有几个人从哲学的高度来思考这句话呢!换而言之,当今的世界,步伐迈得太快了,很多东西,很多人,都渐渐地趋于功利化和肤浅化;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并不像古时的人那样虔诚,严肃,他们只是将知识作为一种工具,来为他们打开财富,权力,利益的大门;真正读书的人就像濒危动物一样的稀少。 亚里士多德也曾质疑过这个观点,他认为这个思想忽略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因为人的行为不仅仅与理性因素有关,非理性因素也起着巨大的作用。知识仅仅是知识,决定人们行为的除了知识还有意志等非理性因素。 事实也可以证明,当下有越来越多会做事却不会做人的人;有的人有很高的学历,却和犯罪搭上了边;有的人辛苦读书做事,当上领导,却因贪污被判了刑;有的人能力很强,却处处遭人排挤,只因其人品实在不入眼……所以,有了知识也不一定就有美德,人们并没有把两者的关系当回事。这让我想到,为什么有的公司在面试新员工时,会故意设置一些东西来检验应聘者的品质?答案显而易见,是那些管理者知道,只有刻板知识是不够的,知识应与美德挂钩。是的,管理者应该选择兼具知识和美德的员工,我认为美德是较重要的一方;如果一个人

家庭美德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家庭美德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家庭美德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学习活动的通知,我委组织全体同志集体观看了县电视台播放的走进莱州手文明系列专题节目。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让我感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一、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约定俗成的一种共同的社会准则。它对于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促进一个社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社会的发展又与个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范仲淹曾经在岳阳楼上把酒临风留下一名流传千古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大到国家、小到集体,都与个人的发展惺惺相惜,人人确立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平,才能使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提高,从而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反过来,我们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又会起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响作用,从而带动每个人道德水平的发展,增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执规执纪建设的前提。 1加强学习以明德。学习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因此,每个同志都应该自觉地把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从而用科学理论净化思想、陶冶情操、纯洁灵魂,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要知道是非明于知书,腐败止于达理。 2树立三观以立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人之本,做事之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树立相应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只有这样,工作中才会有团结合作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和安全防案意识。因此,我们要坚持以高尚的思想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进而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确信奉献大于索取生命就灿烂,索取大于奉献生命就暗淡。 3牢记宗旨以守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只有人人都乐于帮助他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岗位虽然不同,但共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道德要求却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深怀爱人之心,把人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民族、为国家的未来和前途舍生取义、克己奉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赞歌,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那你知道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王旦荐贤诗曰:王旦为相,荐举至公,寇准数短,反称其忠。 王旦,字子明,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宰相。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曾是当朝重臣。父亲王祜,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官至兵部侍郎,道德隆重,学识渊博,为天下百姓效命,曾经解救因冤狱被连坐的人多达近千人,人们都说他为后代子孙积了许多阴德。王祜曾亲手在他家亭前种植了三株槐荫树,并说道:“我们家后世为官者,必定有可以当到三公位置之人,此树可以作为见证。” 王旦出生在这样一个德范高超的仕宦之家,从小自然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古圣先贤的德行令他敬慕,长辈的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幼年时他就显得沉稳静默、气宇非凡。他勤奋好学,并具博大深远的胸襟。因此,王祜十分器重这个儿子,说道:“此儿定当位至公相。”人们见到少年王旦气度不凡,称他颇有其父之风。

宋真宗时期,王旦担任朝廷宰相之职,位高权重,但他朝夕惕励,处理任何一件事都十分谨慎小心、细致周到。皇上十分器重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大臣,因此长期让他担任宰相,国家大小事情都特别放心交给他办理。有一次王旦奏事完毕退下,皇上目送他离去,情不自禁地说:“能为朕致太平者,必是此人。” 当时朝廷还有一位大臣;;;寇准,刚直忠正,也是皇帝身边的左右手。但寇准见王旦官职在自己之上,心里有点不服气,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屈才。所以他在见到皇上的时候,言语之间不知不觉就会提到王旦,而且不由自主地对王旦的言行有所诋毁。在朝廷之上,寇准也曾公开指责王旦的缺点,当然这缺点可能只是寇准自己认为的,但王旦全都虚心领纳,可谓从善如流。 反过来,因为寇准作为国家重臣,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王旦认为寇准忠心耿耿,足以堪当重责大任。因此,每次在皇上面前,王旦都专门称赞寇准的优点,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众人学习的榜样,真宗觉得非常惊讶。有一次,他和王旦私人交谈的时候,就问:“你经常称赞寇准,寇准他却数次说你的短处,你为什么能这样做呢?”王旦听了,微微一笑,说:“我在相位已经这么久了,缺失一定很多,但因职位较高,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而寇准能够直陈我的不足,可见他是如何的忠贞直率,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原因。有这样的大臣,既是国家之福,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皇上听了,不禁开怀大笑,说道:“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就是这样一个宰相啊!”

六大美德

六大美德: 一、智慧与知识;二、勇气;三、仁慈与爱;四、正义; 五、修养与节制;六、心灵的超越 二十四种优秀品质: 一、智慧与知识: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1.好奇心。你对任何事都感到好奇。你经常发问,你喜欢探索和发掘新事物。 2.喜好学习。你喜欢学习,不管是在课堂上或自学,你都喜爱学习新事物。你喜爱上学、阅读、参观博物馆和任何有学习机会的地方 3.创造力。你有创造力、独立性和完整性及开放胸襟,能够想出新方法做事是你拥有的重要特质。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你决不会满足于用传统方法去做同样的事。 4.开放的思想。你有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原创力,能从多角度思考和考证事物是你重要的特质。你不会妄下结论,只会根据实际的证据做决定。你能够变通。 5.智慧和知识。包括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绪智慧。你明白别人的动机和感受。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你知道该做甚么,也知道要做些甚么,才能使其它人感到自在。 6.独特视角。有统揽全局、洞察力和观点见解。你不认为自己有智慧,但你的朋友却认为你有。他们重视你对事物的洞察力,并向你寻求意见。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无论对自己和别人来说,都具有意义。 二.勇气:面对内部、外部两种不同立场誓达目标的一致 7.勇敢。英武、勇敢和勇气。你这个人无所畏惧,绝不会在威胁、挑战、困难或痛苦前畏缩。即使面对反抗,你仍会为正义大声疾呼。你会根据自己的信念而行动。 8.坚持不懈。坚持、努力、勤奋和坚毅。你努力完成自己开展的工作。无论怎样的工作,你都会尽力准时完成。工作时,你不会分心,而且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9.真实性。正直、诚实、真实。你是个诚实的人,不止说实话,还会以真诚和真摰的态度生活。你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不虚伪,是个“真心”的人。 三.仁慈和爱:人际交往的品质; 10.仁慈善良慷慨。你对别人仁慈和宽宏大量。别人请你做事,你从不推搪。你享受为别人做好事,即使是那些人和你认识不深。 11.爱与被爱的能力。你重视和别人的亲密关系,特别是那些互相分享和关怀的关系。那些给你最亲密感觉的人,他们同样感到跟你最亲密。 四.正义:文明的品质; 12.精神。责任、团队精神和忠诚。指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团队精神、忠诚。作为团队的一份子,你的表现突出,是个忠心和热心的队员。你对自己分内工作负责,并为团队的成功而努力。 13.公平。平等、正义:对所有人公平,是你坚持不变的原则。你不会因为个人的感情,而影响你对别人作出有偏差的判断。你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 西平县第三小学在人类历史得长河中,中华民族得祖先用劳动与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得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得客观要求,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现实需要,更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得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文明习惯得养成得理论支持。年来,我校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得重点工作之一,创新教育活动得形式,丰富教育活动得内容,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学校得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活动得意义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向全体教师与学生宣传学习传统文化得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得栅栏上悬挂得《弟子规》、《论语》、《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得宣传板画,走廊里、教室里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得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得巨大影响。学校开展得有关活动也通过校园网站与校报及时报道,扩大影响。?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少先大队部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与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组长负责整个活动得策划与指导,人员得分工,职责得明确,活动方案得起草;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得安排落实,少先大队部负责日常班级诵读情况得

督查并组织开展诵读比赛;语文教师负责安排学习内容,并进行专题讲座.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与传统文化讲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得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与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组织比赛,隆重颁奖 为检验诵读效果,学校组织了各班级得诵读比赛,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校学生均参与其中.经过预赛、决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学校对这些学生与班级进行奖励.?4、学校全面开展书法大练兵活动,积极创建书法名校。聘请县里得专业书法教师黄景春老师为全校师生进行书法讲座,由校内书法教师进行指导,定期为教职工上书法课,检查教职工得书法作业,全校上下形成了大练钢笔字得良好局面。 5、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得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开展剪纸等手工艺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得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成就感。?四、取得得成果?1、丰富了学校得德育内涵。?活动

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 在柏拉图所著的《美诺篇》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有关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道德教育的问题,对美德的本质论述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重要命题。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整个道德哲学的主旋律。而一命题中又包括了“无人有意为恶”、“无知即恶”和“知识的可教性”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内容。苏格拉底指出,自愿从恶避善不是人的本性,在面对大恶与小恶时也无人愿意选择大恶。他说:“对善的期望是为一切人所共同的,而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人比另一个人更好,也没有人向往着恶的。”,自愿趋恶、避善趋恶是违反人的本性的。知必然导出行,即知识必然是德行的基础,有知识而趋恶者是不可能的,为恶只能是出自于无知。因此苏格拉底进一步推出“无知即恶”。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知识,人就会听从主观的武断,或为道听途说,或为传统习惯所左右。人们就不会追求善而回跌人恶的深渊。美德既为知识,那么美德和知识从哪里来?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美德不是天生的,知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所有实现人的美德,必须使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离不开教育。这样苏格拉底将教育看成了美德的来源。通过知识教育和道德陶冶可以恢复那些缺乏美德的人的理智本性,来培植美德。 需要说明的是,苏格拉底的智慧指的是理性的智慧。因为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美德。”美德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但是出生后灵魂被肉体囚禁,忘记了知识,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回忆善的知识,教育学习就是为了回忆这种知识,美德教育不是传授技艺,而是通过助产术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认识你自己”,在《国家篇》中就是“灵魂转向”。这样“美德即知识”这一理论基本得到完善。 当然,苏格拉底之所以主张“美德即知识”,这也是和他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苏格拉底都倾向于奴隶主贵族统治,他认为国家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能胜任治理一职,仅有这些少数的优秀人物才具有“思想力”,因而他们才具有美德。他不相信普通民众的政治理解力和能力,认为他们缺乏理智,只能冲动和盲从。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德行是可教的。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因此,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苏格拉底时代,提出知德统一、德行可教的主张,有重大意义。他的这

传统美德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美德教育心得体会3篇 在道德教育中,美德教育比道德规范教育更具有优先性,无论是谁,只有拥有美德的人才会遵守道德规范。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传统美德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美德是人类长期积淀的良好习惯与优良传统的荟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中华民族素来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称,有着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更有诸多惠及我们每个人的传统美德。一张灿烂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不经意的牵手……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那么的不起眼,可正是这一个个、一次次,让无助的小孩感到了温暖,让生分的彼此变得亲近,让失落的少年找回自信,让孤僻的心灵融入快乐的家园……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需要美德,需要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构筑我们美好的和谐家园。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诚实、诚信,不能言而无信,不能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要多替别人着想;做事要踏实、要勤奋、要有始有终,做每一件事,只要是自己经过考虑决定要做的,就要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懈努力,要勤奋耐劳,更不能半途而废;要乐于助人,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只有互相帮助,我们做事才会事半功倍,人与人之间也会因此而更加亲近……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将爱心与温暖相互传递,才能

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也才能让我们的传统美德之花永远鲜艳而芳香,也才能让美德代代流传。 自参加soho基金会组织的美德项目培训以来,我们师生对美德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自美德课程开始以来,学生变得更加活泼可爱了,更加聪明乖巧了,更加惹人爱了!通过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对每一个话题的实践都非常到位,效果很明显。尤其通过礼貌、干净、尊重、团结等内容的学习后,学生都勤于实践、乐于实践,能时刻以学习的主题为自己行为的准则。现在,学生见了任何人都比以前礼貌了,也能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是个人卫生,还是能做到的其他卫生,都比以前干净彻底了,同学之间、伙伴之间也更加团结和谐了,所有孩子变得更有自信、更有活力了。 总之,通过对美德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变得更可爱了,小家伙们经常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赞扬!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更加惹人爱,一个个小家伙都会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传统美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能生活在这个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我认为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不但教会了我们人生的每一个第一,而且还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记得最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寒假期间,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教育启示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教育启示 作为西方教育的起源,古希腊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而作为古希腊著名教育家的苏格拉底,其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教育。故研究其教育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善当代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是,德智统一论和产婆术。 产婆术被后世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内容。这种教学法在教育实践中,一直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甚至当代教育,我们依旧在实践着这种古老实用的教学法。相较而言,苏格拉底的德智统一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却似乎一直不尽人意。要么被过分阐释,要么被忽视,例如对伦理教育的过分强调,或者对伦理教育的过分轻视。 德智统一论的内涵,苏格拉底明确的给出了解释。苏格拉底提出的命题是“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通常被解释为,“知识是使一个人成为有美德的人的充分条件。”①(泰勒《从开端到柏拉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339)或者可以这样解释,“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②(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商务印刷出版社,2009.P128)足见,苏格拉底的这种关怀主要是集中在社会伦理方面,而非科学或者其他方面。 在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的含义之后,有必要将苏格拉底“善”和“美德”这两个中心词语进行分析。在古希腊用语中,“善”的含义相当于今天的“好”,也是一个道德意味比较浓重的词语;而“美德”是指任何形式的“好”。可见,在古希腊语境中,“善”和“美德”都是超越道德范畴的词语,而在苏格拉底语境中,他试图将这种语意的限制加强,使更广泛意义上的“善”和“美德”被束缚在道德领域内,以构成一个社会价值核心的牵引,促进社会伦理的发展。可见,在苏格拉底的诸多概念中,“善”和“美德”是两个关联密切,却不能等同的道德概念。其中“美德”的范畴要大于“善”的范围,当两者特指个人道德的时候,可以被看做同义词。 由此可见,当谈及个人道德的时候,苏格拉底之“善”和“美德”可以作为同义词来使用。尤其在将塑造符合社会道德的个人道德,以更好促进社会道德的教育事业中,“善”基本可以和“美德”通用。则苏格拉底的著名命题“美德即知识”可以被翻译成“美德即知识,知识通向善。” 在当代语境中,“善”和“美德”便常常被作为关乎个人道德的特定词汇来使用。在今日的语境下,审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的内涵,对于促进当代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又明显的契合性的促进作用。 但苏格拉底美德和知识关系的探讨,并不能完全就解决伦理范围内“善”的问题。尤其牵扯到个人道德方面,“善”所牵扯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受到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时间:2016-10-10 11:00:43 | 作者:荆玉书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守孝道、亲师友、讲诚信……这些传统美德,成为矗立于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范。 中华的传统美德包括孝、悌、信、仁、礼、忠、廉、耻、勤、勇、恕、俭。其中百善孝为先、如果我们连孝都做不到,那我们就没有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了。 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人说:当一个富二代还不如穷一点,只要生活过得幸福就是最好的。前两天妈妈对我说,她朋友家的小区里,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虽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们靠自己的能力挣钱,来孝敬老人,虽然这样的生活很紧张,但是每天都过得很幸福,让老人享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而在我认识的一位老爷爷,他只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是一个很富有的人,因为每天都忙着挣钱,所以就把老人自己丢在家里。老人得不到家人的关心,终日郁郁寡欢,。儿子很有钱,但是不懂得孝敬老人,挣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呀! 在孝的后面,就是诚、信了,诚的意思是诚实、诚信,信的意思是遵守诺言、遵守承诺,不能说到做不到。还是古人说得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的交往中,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对照着这些要求,我觉得我还是做到了。比如:在与同学交往上,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你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不要随便答应别人,只要你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俗话说的好:“言必行、行必果”。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出得优秀传统美德不止我说的这些,还有尊敬师长、公正无私、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等。让我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我们幸福成长。

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美德即知识 在柏拉图所著的《美诺篇》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有关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道德教育的问题,对美德的本质论述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重要命题。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整个道德哲学的主旋律。而一命题中又包括了“无人有意为恶”、“无知即恶”和“知识的可教性”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内容。苏格拉底指出,自愿从恶避善不是人的本性,在面对大恶与小恶时也无人愿意选择大恶。他说:“对善的期望是为一切人所共同的,而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人比另一个人更好,也没有人向往着恶的。”,自愿趋恶、避善趋恶是违反人的本性的。知必然导出行,即知识必然是德行的基础,有知识而趋恶者是不可能的,为恶只能是出自于无知。因此苏格拉底进一步推出“无知即恶”。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知识,人就会听从主观的武断,或为道听途说,或为传统习惯所左右。人们就不会追求善而回跌人恶的深渊。美德既为知识,那么美德和知识从哪里来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美德不是天生的,知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所有实现人的美德,必须使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离不开教育。这样苏格拉底将教育看成了美德的来源。通过知识教育和道德陶冶可以恢复那些缺乏美德的人的理智本性,来培植美德。 需要说明的是,苏格拉底的智慧指的是理性的智慧。因为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美德。”美德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但是出生后灵魂被肉体囚禁,忘记了知识,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回忆善的知识,教育学习就是为了回忆这种知识,美德教育不是传授技艺,而是通过助产术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认识你自己”,在《国家篇》中就是“灵魂转向”。这样“美德即知识”这一理论基本得到完善。 当然,苏格拉底之所以主张“美德即知识”,这也是和他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苏格拉底都倾向于奴隶主贵族统治,他认为国家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能胜任治理一职,仅有这些少数的优秀人物才具有“思想力”,因而他们才具有美德。他不相信普通民众的政治理解力和能力,认为他们缺乏理智,只能冲动和盲从。

2016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总结

2016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总结 为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0月18日下午,颍上县慎城二小按计划举行了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比赛中,来自全校三、至六年级共43个班级推荐的近百名选手 紧紧围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这一主题,或描述亲人身上体现出的优良传统美德,或讲述有关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感人小故事,或引述中华传统美德对社会的影响。他们用清脆嘹亮、慷慨激昂的声音, 佐以自然的动作、悦耳的音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释中华传统 美德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导航器”,是同学们的“终身财富”。小选手们各个饱含深情的话语、朴实感人的事例,让评委老师,现场同学时 而若有所思,时而鼓掌点赞,时而为之动容。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形成青少年心灵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促进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此次“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演讲比赛的成功举办,让广大学生知晓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营造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尊师重教、尊德崇美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16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总结 为积极响应主管部门的重要指示,提升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认识,我校在暑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传统美德教育学习实践活动。

在政教处的组织下,暑期里同学们开展了各项丰富多彩的教育实 寻访践活动,如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红色足迹”的家庭实践活动、“关爱社区、关注孤寡老人”的主题公益活动等等。同学们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了这一学习过程。通过我校组织的实践教育活动,广大同学在假期时光中获得了精神上得成 长,学习领悟到了我们民族早已融入了血脉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力量, 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大公无私、厚德载物等等。 2016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南昌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全省“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画展示”活动的通知》,积极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和深入发展,激发和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 情,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粹,努力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10月19日,红谷滩新区碟子湖学校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 该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辅导,将选出的优秀作品报送。 学生们的作品各富特色,展示了该校中小学生们在书画方面的亮点。 政教处组成评审小组,将所有书画作品分别进行了初选、复选,精心 挑选优秀作品,并报送红谷滩新区教育管理中心参加区级评选。 本次活动,激发了碟子湖学校学生们学习书画的兴趣和热情,营 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本次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书画爱好

传统美德 知识

传统美德 1.志不强者智不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志者事竟成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存当高远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风一尘不染平生事三思而行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怨天,不尤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言必信,行必果。

知耻近乎勇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6.仁者寿。 仁者无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敬业乐群。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8.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家和万事兴。

9.见利思义。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天下财富,仁者得之。 1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行成于思,毁于随。 圣人无常师。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初三政治“传统美德”知识点总结

“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这一专题是同学们在初三政治复习的难点专题,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一专题的知识点能够更加清楚,我整理了这一专题的重点。同学们不妨把以下知识点打印下来,当做复习提纲: 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及具体内容 产生: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时俱进。 具体内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然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影响(或作用):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品质 内容: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品质: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5.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作用 内涵(涵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养成教育水平 东港市合隆乡中心小学 2017.9.25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养成教育水平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归纳为五个方面:忠心报国,勇赴国难;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不畏强暴,自强不息;文明礼貌,仁者爱人。而传统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因此我们将五个方面的传统美德融入36个习惯培养当中,分为四个方面: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交往的习惯。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确实提高了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水平。 一、以弘扬传统美德为核心,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校研究传美教育由来已久,“九五”开始就参与到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教授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当中,历经20多年。在不同的时期都确定了不同的研究课题,“九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探索如何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教育的研究》,“十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探索如何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求索创新教育》,“十一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研究》,“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十三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研究多次被总课题组评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先进集体。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深深的感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摸索出了我校传美教育的思路与途径,就是与习惯培养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合隆中心小学地处龙头山脚下,依山而建,呈阶梯状分布,一年四季鸟语花香,风景秀丽,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校园文化围绕传统文化整体设计,寓美德教育于文字、图片之中,于无声中成为师生心灵品位的高尚追求。 文字宣传。学校大门镌刻习总书记的三句话“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把“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作为校训,镌刻成红色大字悬挂于教学楼顶,将36个习惯布置于三个楼层,让学生处处看得见、摸得着。在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