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食品学.doc

水产食品学.doc
水产食品学.doc

第一篇水产食品原料学

绪论

一、概述

水产食品是以生活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有经济价值的水产动植物原料,经过各种方法加工制成的食品。

二、常见鱼类

1、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鲤鱼、金枪鱼。

三、水产食品的特性

1、多样性:种类多;含脂量差异大

2、易腐性:一是原料的捕获与处理方法;二是其组织、肉质的脆弱和柔软性。

3、渔获量不稳定性

4、原料成分多变性

第一章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第一节鱼贝类水分

1.水的作用:溶解物质如糖、盐;分散蛋白质、淀粉等;影响产品的加工、包藏和质量。

2.食品中的水分:游离水、结合水。

3.水分活度:

第二节鱼贝类的蛋白质

一、鱼贝类肌肉组织

普通肉红肉鱼类

鱼肉鱼

暗色肉白肉鱼类

1、普通肉和暗色肉

普通肉:激烈、短时间运动。如猎食、跳跃、避敌等。

暗色肉:慢速、持续的运动。如缓慢持续性的洄游运动。

暗色肉的肌纤维稍细,富含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等色素蛋白质及各种酶蛋白,并含有较多的脂质、糖原、维生素和酶等。2、红肉鱼和白肉鱼

红肉鱼:金枪鱼等鱼肉中含有大量的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蛋白质,带有不同程度的红色,一般称为红色肉,并把这种鱼称为红色鱼。

白肉鱼:把带有浅色肉和白色肉的鱼类称为白肉鱼。如鲤鱼。

二、鱼贝类的蛋白质组织

肌原纤维蛋白质

细胞内蛋白质

鱼肉蛋白质肌浆蛋白

细胞外蛋白质——肌基质蛋白质(结缔组织蛋白质)

肌肉的收缩和死后僵硬

(一)肌原纤维蛋白

维A TP酶活性的降低或消失,

蛋同时肌球蛋白在盐类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

白肌钙蛋白

(二)肌浆蛋白

?肌肉细胞肌浆中的水溶性(或稀盐类溶液中可溶的)各种蛋白的总称,种类复杂,其中很多是与代谢有关的酶蛋白。分子量一般在1万到3万之间。

?低温贮藏和加热处理中,较稳定,热凝温度较高。此外,色素蛋白的肌红蛋白亦存在于肌浆中。运动性强的洄游性鱼类和海兽等暗色肌或红色肌中的肌红蛋白含量高,是区分暗色肌与白色肌(普通肌)的主要标志。

(三)肌基质蛋白

胶原蛋白

肌基质蛋白构成结缔组织

弹性蛋白

(四)胶原的结构和性质

?胶原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支持结构的主要组成。在人的身体中这是皮肤、筋、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的最主要的蛋白质。?胶原在体内是白色不透明无枝链的纤维,嵌没在粘多糖及其蛋白质的骨架之中,其数量决定于组织的种类和动物的年龄。利用组织学的染色技术、它们的溶胀倾向和受热到60度时激烈的收缩等特性,很容易将胶原确认出来。

酸碱对胶原的作用

?胶原经受酸或碱长时间的作用,其分子间的交联键被破坏,成为能溶于水的明胶。

?胶原在pH2.0和12.0时充水膨胀性最大。长时间的碱处理是将胶原转变成明胶的常用工艺。用5~8%的NaOH溶液并加

Na2SO4至饱和来处理不溶性皮和骨胶原,导致提高在酸中的溶解度。

盐类对胶原的作用

?各种中性盐有的能使胶原脱水(如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碳酸盐),有的引起胶原膨胀(如硫氰酸盐、碘化盐、钡盐、钙盐等)。

酶对胶原的作用

?胃蛋白酶能水解天然胶原,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1.65~1.70,温度37度;胶原酶也可水解天然胶原,产生甘-脯-X三肽。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7,温度37度。胰蛋白酶只能水解变性胶原,即使胶原纤维束经化学处理(如受酸、碱作用)或加热变性的作用轻微,也能被胰蛋白酶水解。它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8.1~8.2,温度37度。

胶原的热变性

?胶原纤维在水中受热到60~65度之间自行收缩,温度如果继续上升,则胶原被热分解。应用光散射技术(能同时测定数均分子量和分子形状K)研究表明,胶原的转变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螺旋体结构解体,表现为旋光度、比粘度及散射角依赖性的迅速下降;第二步,螺旋体链散开,使分子量缓慢降低。鱼胶原的变性温度较低。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氨基酸价

1、鱼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

2、鱼贝肉蛋白质的营养价

?生物学评价法是通过人体或动物进行大量实验二确定的。食品蛋白质的营养价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

非必需氨基酸根据需要可在体内进行合成,而必需氨基酸依存于食品蛋白质的供给。

?化学评价法是基于必需氨基酸组成来求蛋白质营养价,其计算值一般称为化学价。

第三节鱼贝类的脂质

脂质的作用:1.作为热源 2.必须营养素 3.代谢调节物质 4.绝缘物质(保温、断热作用) 4.缓冲(对来自外界的机械损伤的防御作用)及浮力获得物质。

一、脂类成分的分类和结构

?脂类是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中性脂肪由三个脂肪酸及一个甘油分子组成一个脂肪分子,液体的称为油,固体称为脂肪。

?类脂是一类类似于油脂的物质,包括磷脂、糖脂、脂蛋白、蜡、固醇等。

?分类:贮藏脂质和组织脂质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N-6系列中的亚油酸和n-3系列中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

二、鱼贝类脂肪含量

影响脂质含量的因素:

1. 环境调节(水温、生栖深度、生栖场所等)

2. 生理条件(年龄、性别、性成熟度)

3.食饵状态(食饵的中种类和摄取量)

三、鱼贝类脂质的特征

?鱼贝类中的脂肪酸大都是C14-C20的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烯酸和多烯酸。脂肪酸的组成因动物种类、食性而不同,也随季节、水文、饲料、栖息环境、成熟度等而变化。鱼贝类的脂质特征是富含n-3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1、海产鱼油与陆产动物的差异

2、海水鱼与淡水鱼的差异

?一烯酸类的20:1和22:1是海水鱼的含量多,16:1是淡水鱼的含量多。多烯酸类的20:5和22:6是海水鱼的多,二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是淡水鱼的高。淡水鱼的脂肪酸组成介于陆上哺乳动物与海产鱼之间。

3、天然鱼与养殖鱼的差异

?同一种鱼,养殖品的风味往往略逊于天然成长者,这可能与饲喂的饵料有关。如香鱼的脂肪酸组成,天然鱼14:0、16:1、18:4的含量高,而养殖鱼则16:0、18:1、18:2、22:6的含量高。

第四节鱼贝类的糖类

一、鱼贝类的糖原

二、鱼贝类的其他糖类

第五节鱼贝类的提取物成分

一、定义

?将鱼贝类组织,用水或热水抽提可以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除了蛋白、多糖类、色素、维生素、无机物以外的有机成分总称

为提取物成分。

?广义上解释为除去高分子成分的水溶性成分。一般将只除去蛋白质和脂肪而制的

1、抽提物成分

2、提取物成分研究的课题

?1)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相关的研究;生物体内反应(生理机能)相关的研究;生物学比较研究;

?2)食品化学方面的研究:食品呈味性的研究;功能性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变质、腐败成分的研究。

?3)食品工业方面的研究:浓缩提取物(调味液)生产的研究;食品工厂废液的回收和利用的研究。

3、提取物成分的分布

?鱼贝类在分类学上的地位(门、纲、亚纲、种、科)不同,其提取物成分亦不同,即便是同一种类的生物,因年龄、性别、渔期、渔场的不同,其分布也各异,特别是产卵期,前后有显著的变化,这是由于提取物成分同鱼类的生理代谢,运动时能量的释放、渗透压、pH调节等相关的缘故,而且这些物质在呈味方面很重要,有的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二、含氮成分

?非蛋白氮:非蛋白N=总N-蛋白N

?提取物在鱼贝肉中的比例:鱼类肌肉,2-5%;软体动物肌肉,5-6%。

?含N成分(有礼氨基酸、小肽、核苷酸等)占其大部分。大致含量如下:

?鲨鱼、鳐鱼类:1300-1500mg/100g;红肉鱼:500-800mg/100g;白肉鱼:250-400mg/100g;软体动物、甲壳类:700-900mg/100g。

1、游离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是鱼贝类提取物中最主要的含氮成分。

?种类差异特性的氨基酸有:组氨酸(His)、牛磺酸(Ta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脯氨酸(Pro)、精

氨酸(Arg)、赖氨酸(Lys)等,其中以His和Tau最为特殊。

?鱼类特别是属于红肉鱼得以鲣、金枪鱼等含有丰富的His,高达700~1800mg/100g。游离His是作为运动时的缓冲剂。

3、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

ATP——ADP ——AMP——IMP——HxR——Hx

HxR+Hx

鲜活度K= A TP+ADP +AMP+IMP+HxR+Hx

?核苷酸是由嘌呤碱基、嘧啶碱基、尼克酰胺等与糖磷酸酯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鱼贝类肌肉中主要含腺嘌呤核苷酸。核苷酸的分解产物-核苷、碱基等统称为核苷酸关联化合物。

4、甜菜碱类

5、胍基化合物

6、冠瘿碱类(opin,音译为奥品)

7、尿素

?尿素是哺乳动物尿的主要成分,鱼贝类组织或多或少均有检出。一般硬骨鱼类和无脊柱动物的组织汇总只有15mg/100g以下

的量,但海产的板鳃鱼类(软骨鱼类)所有的组织中均含有大量的尿素。

?体内的尿素与TMAO一道起到调节体内渗透压的作用。

?鱼体死后,尿素由细菌的脲酶(urease)作用分解生成氨,所以板鳃鱼类随着鲜度的下降生成大量的氨使气体带有强烈的氨臭味。

8、氧化三甲氨(Trimetlylamine oxide,TMAO)

?氧化三甲氨是广泛分布于海产动物组织中的含氮成分。白肉鱼类的含量比红肉鱼类多。淡水鱼中几乎未检出,即使存在也极

微量。

?乌贼类富含TMAO,虾、蟹中含量也稍多,在贝类中,有象扇贝闭壳肌那样含有大量TMAO的种类,也有象牡蛎、盘鲍那样

几乎不含TMAO的种类。

?鱼贝类死后,TMAO受细菌的TMAO还原酶还原而生成三甲氨(TMA),使之带有鱼腥味。某些鱼种的暗色肉也含有该还原酶,故暗色肉比普通肉易带鱼腥味。

三、非含N成分

1、有机酸

2、糖

?鱼贝类提取物成分中的糖,有游离糖和磷酸糖。

?游离糖中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鱼贝类死后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由糖元分解生成。此外游离糖中还检出微量的阿拉伯糖、半乳糖、果糖、肌醇等。

水产食品学复习题

绪论

1、水产食品加工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食品化学和营养特性2)生物活性成分3)保鲜、加工及其储藏过程中的变化4)色、香、味、质构5)综合利用6)质量保证体系(HACCP)

2、水产食品的营养特点有哪些?

答: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属于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富含n-3 PUFA;矿物质丰富,如Zn,Se,Cu,Fe;脂溶性VitA及前体物质、水溶性VitA含量高;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特别是海藻。

3、水产原料的特性有哪些?

答:1、原料供给的不稳定性:影响渔获量的自然因素(季节、渔场、海况、气候、环境生态)人为捕捞因素:引起种群数量剧烈变动,甚至引起整个水域种类组成的变化(我国原来的四大海产经济鱼类,由于资源的变动和酷渔滥捕等原因,产量日益下降;而某些低值鱼类如鲐鱼、沙丁鱼和鳀鱼等产量大幅度上升;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柔鱼和金枪鱼的渔获量正在逐年增加。)

2、原料的易腐性:

(1)内因:组织、肉质的特点(鱼体表面组织脆弱、鳞片易于脱落,容易遭受细菌侵入;鳃及体表附有各种细菌,体表的黏液起到培养基的作用;肌肉组织水分含量高,结缔组织少,易因外伤导致细菌侵入;鱼体内所含酶类在常温下活性较强,因鱼肉蛋白质分解而生成的大量低分子代谢物和游离氨基酸,成为细菌的营养物;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

(2)外因:原料的捕获与处理方式(渔业生产季节性很强,渔汛期鱼货高度集中,捕获后,除金枪鱼之类大型鱼外,很少能马上剖肚处理,而是带着易于腐败的内脏和鳃等进行运输和销售,细菌容易繁殖;鱼类的外皮薄,鳞片容易脱落,在用底拖网、延绳网、刺网等捕捞时,鱼体容易受到机械损伤,细菌就从受伤的部位侵入鱼体.)

3、原料的多样性

(1)种类多(2)含脂量差异大

4、原料成分多变性

定义: 水产动物由于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以及生长、生殖、洄游和饵料来源等生理生态上的变化不同,造成个体中脂肪、水分、蛋白质、糖原等成分的明显变化(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种类、性别、年龄、大小、季节、产卵、饵料人工饵料对于鱼类肌肉成分的变化的影响)

4、试述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一、我国水产食品加工的主要问题

1、出口贸易受技术壁垒的影响较大

2、水产加工受原料、技术工艺以及设备装备的影响十分突出

3、水产加工水平不高,精深加工潜力巨大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欠缺

二、水产品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

1、水产品食用安全与质量保障技术的研究

2、高新技术在水产加工上的应用

3、淡水鱼加工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加工

4、海水中上层鱼类加工技术研究

5、海产贝类加工技术及净化技术开发

6、藻类深加工技术

7、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物研究8、水产品加工机械的国产化研制

第一章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1、名词解释:红肉鱼、白肉鱼、鱼贝类提取物

答:红肉鱼:金枪鱼等的普通肉中也含有相当多的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色素蛋白质,带有不同程度的红色,一般称为红色肉,并把这种鱼类称为红肉鱼。(鲐巴鱼、金枪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青鳞鱼、金线鱼)。

白肉鱼:把带有浅色普通肉或白色肉的鱼类称为白肉鱼,如鲤鱼。

提取物成分(Extractives)(萃取物、浸出物或抽提物): 将鱼贝类组织切碎后,用水或热水抽提,可以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其中除去了蛋白、多糖、色素、维生素、无机物以外的有机成分总称为提取物成分。广义:除去高分子成分的水溶性成分。狭义:一般指只除去蛋白质和脂肪而制的抽提液,其中含有维生素、无机成分等。

2、鱼贝类的蛋白质有哪些组成,特征如何?

答:

鱼肉蛋白质由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外蛋白质组成。其中细胞内蛋白质有肌原纤维蛋白质和肌浆蛋白质,细胞外蛋白质是肌基质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是盐溶性蛋白,约占60~70%,有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形成的肌动球蛋白与肌肉的收缩和死后僵硬有关。在冻藏、加热过程中产生变性时,会导致ATP酶活性的降低或消失,同时肌球蛋白在盐类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

肌浆蛋白约占20-35%,肌肉细胞肌浆中的水溶性(或稀盐类溶液中的可溶的)各种蛋白的总称,其中很多是与代谢有关的酶蛋白。低温储藏和加热处理中,较稳定,热凝温度较高。此外,色素蛋白的肌红蛋白亦存在于肌浆中。肌红蛋白含量的高低,是区分暗色肌与白色肌(普通肌)的重要标志。红肉鱼类的肌浆蛋白含量多于白肉鱼,腐败速度也大于白肉鱼。

肌基质蛋白约占2-10%,远低于陆地动物的15-20%。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二者共同构成结缔组织。

3、鱼贝类的脂质有哪些特征,与陆地上动物油脂有什么不同?

答:

鱼贝类的脂肪酸特征:鱼贝类中的脂肪酸大都是C14-C20的偶数直链脂肪酸;不饱和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70%-80%, 环境温度越低表现越明显;富含n-3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海水性鱼贝类比淡水性鱼贝类更显著;磷脂中n-3 PUFA的含有率比中性脂质高, 越是脂质含量低的种属,其脂质中的n-3 PUFA含量较高。

鱼油和陆上动物的TG区别:混合甘油酯

4、简述鱼贝类的提取物的组成及其特征?

答:

一.含氮成分。

1.游离氨基酸是鱼贝类提取物中的最主要的含氮成分。有显著的种类差异特性的氨基酸:His、牛磺酸(Tau)、Gly、Ala、Glu、Pro、Arg、Lys等,其中以His和Tau最为特殊。His的作用是呈味,同时会导致组氨中毒:His脱羧生成组氨引发中毒(只发生于进食红肉鱼的情况,His 含量少的白肉鱼不发生此类中毒)。牛磺酸是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的特殊氨基酸。

2.低聚肽三肽:有谷胱甘肽和咪唑化合物。

谷胱甘肽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含有Glu残基故呈一定的鲜味,由β-丙氨酸与组氨酸或甲基组氨酸构成二肽(咪唑化合物)

3.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

核苷酸是由嘌呤碱或嘧啶碱、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核苷酸的分解产物-核苷、碱基等统称为核苷酸关联化合物。鱼贝肉中含量较高的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腺嘌呤核苷酸、5’-腺苷酸、5’-肌苷酸、肌苷( HxR)、次黄嘌呤(Hx)。

4、甜菜碱类

5、胍基化合物:含有胍基(-NH-C-NH-)水产动物组织中含有的胍基化合物:精氨酸、肌酸、肌酸酐和章鱼肌碱。精氨酸:多存在于无脊椎动物肌肉;肌酸:多分布于脊椎动物肌肉。精氨酸和肌酸分别来源于磷酸精氨酸和磷酸肌酸,同鱼贝类的能量释放和贮存有关

6、冠瘿碱类(opin,音译为奥品):提取物成分中发现一类新物质,分子内均具有D-Ala(丙氨酸),并同其他氨基酸以亚氨基结合的一类亚氨基酸类的总称。

8、氧化三甲氨(Trimetlylamine oxide,TMAO)在鳕鱼中,由于组织中酶的作用,产生特殊的臭气

(CH3)3NO→(CN3)2NH + HCHO

TMAO DMA 甲醛

高温加热鱼肉:产生DMA。作为鲜度指标的VBN法不适于板鳃鱼类

二、非含N成分

1、有机酸

鱼贝类中检出的有机酸:醋酸、丙酸、丙酮酸、乳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草酸等。主要成分:乳酸(鱼类)和琥珀酸(贝类)。

2、糖

鱼贝类提取物成分中的糖:游离糖和磷酸糖

1)游离糖:主要成分:葡萄糖,少量:核糖,微量:阿拉伯糖、半乳糖、果糖、肌醇等

2)磷酸糖:

糖酵解途径:葡萄糖-1-磷酸(G1P)、葡萄糖-6-磷酸(G6P)、果糖-6-磷酸(F6P)、果糖-1,6-二磷酸(FDP)以及FDP的裂解生成物.

磷酸戊糖循环:G6P氧化脱羧基生成的五碳糖磷酸,以及由G6P同甘油醛-3-磷酸通过非氧化反应生成的C4、C5、C6及C7糖磷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是 G6P、F6P、FDP和核糖-5-磷酸等。第一章水产冷冻食品

1、名词解释:冻结速度冻结点共晶点冻结率

答:1食品表面到中心的最短距离(cm)与食品表面温度达到0℃后,食品中心温度降至比冻结温度低10℃所需时间(h)之比.

2冻结点:水产品体内组织中水分开始冻结的温度

3共晶点:水产品的温度降至冻结点,体内开始出现冰晶,此时残存的溶液浓度增加,其冻结点继续下降,要使水产品中水分全部冻结,温度要降至-60℃,这个温度称为共晶点。

4冻结率;鱼类的冻结率是表示冻结点和共晶点之间的任意温度下,鱼体中水分冻结的比例. 2、简述水产冷冻食品的基本生产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答:1鲜度的选择:冷冻鱼质量判断的方法:化学方法:K值、TVB-N值。微生物法:测细菌数。组织学法:显微镜观察。物理法:测定液汁损失量。感官法。

2前处理:除去不可食部分,切断成产品形状。根据大小。形状、色泽进行挑

选分级。然后进行抗氧化处理,或是盐渍。加盐脱水处理、加糖处理。

3冻结:采用快速、深温的冻结方式: 中心温度必须达到–15℃;冻结装置: 吹风式;接触式平板;不冻液喷淋、浸渍等;冻结时按原料是集合体还是单个分离形式: 块状冻结和单体快速冻结(IQF);根据冻结作业是否连续: 连续式和间歇式。

4后处理:水产冷冻食品从冻结装置中出来,在送往冷藏库进行冷藏前需要进行一些处理的工序。目的: 防止长期冻藏中水产冷冻食品的品质变化和商品价值的降低。水产冷冻食品在冻藏的过程中其冻结制品表面常会发生干燥、变色现象及质量下降。隔绝空气、防止氧化的具体措施: 镀冰衣、包装等。

5冻藏:品温保持在–18℃以下。由于水产品与其他动物性食品相比品质稳定性差,特别是多脂肪鱼类贮藏性更差,所以尽可能采用– 30℃的贮藏温度。

有些品种为了防止其特有的品质变化,例如红色金枪鱼肉的褐变,狭鳕鱼肉的海绵化等,需要采用-40℃以下更低的贮藏温度,并要求贮藏温度稳定、少变动,才能使制品保持1年左右而不失去商品价值。

3、简述深温冻结的含义?

答:冻品的平均或平衡温度应在–18℃以下,并在–18℃以下低温贮藏。

4、水产冷冻食品在冻藏期间会发生哪些变化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答:1、干耗,解决方法:维持冷库相对湿度90-95、产品镀冰衣、食品胶、包装材料。

2、产品质构枯燥,由于鱼体内生化变化产生甲醛,以及可溶性蛋白质降低

3、变色,鱼体原有色泽逐渐退色,或变成其它色

4、ATP Hx生化降解过程还在进行

5、蛋白质变性

6、脂肪氧化酸败

7、冰晶变大

8、解冻液汁流失

9、风味损失

第二章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

1、名词解释:鱼糜冷冻鱼糜鱼糜制品蛋白质的冷冻变性凝胶形成能凝胶化凝胶劣化

答:1鱼糜(鱼肉泥):将原料鱼洗净,去头、内脏,采鱼肉,加入2%-3%的食盐进行擂溃或者斩拌所得到的非常粘稠的肉糊。

2冷冻鱼糜(生鱼糜):将原料鱼经采肉、漂洗、精滤、脱水、搅拌和冷冻加工制成的糜状产品被称为冷冻鱼糜。

3鱼糜制品:将冷冻鱼糜解冻或直接由新鲜原料制备的鱼糜再经加盐擂溃,成为粘稠的鱼浆,再经调味混匀,做成一定形状后,进行水煮、油炸、焙烤、烘干等加热或干燥处理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水产食品,称为鱼糜制品。

4蛋白质的冷冻变性:肌肉在冻结中由于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产生很高的内压,导致肌原纤维蛋白质发生变性。

5凝胶形成能也叫鱼糕生成能力(日本又称“足”形成能力):肌动球蛋白溶胶在低温中缓慢地失去可塑性,而在高温中却迅速地形成富有弹性的凝胶体,即鱼糜制品,鱼肉的这种能力叫做凝胶形成能。

6、凝胶化:鱼糜成型后在加热之前,一般需要在较低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以增加鱼糜制品的弹性和保水性,这一过程称为凝胶化

7凝胶劣化:在凝胶化温度带中已形成的凝胶结构,在70℃以下温度域中逐渐劣化、崩溃的一种现象。

2、食品冻结保藏的原理是什么?

3、蛋白质冷冻变性的机理及其影响蛋白质冷冻变性的因素?

答:蛋白质的冷冻变性机制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较有说服力的有3种:

①结合水的脱离学说:水分子的冻结引起的;

②细胞液浓缩学说:冻结导致细胞液的离子浓度上升,pH值发生变化而引起蛋白质的盐析变性;

③冰蛋白质亲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三、四级结构的破坏。

4、在冷冻鱼糜生产技术中如何防止蛋白质的冷冻变性?

答:1、糖类的添加效果

加入糖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止鱼糜蛋白质的冷冻变性

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糖类是通过改变蛋白质中存在的水的状态和性质间接地对蛋白质起到作用,从而防止变性

2、复合食品磷酸盐的添加效果

在加入糖类的同时,一般还要添加复合食品磷酸盐,以焦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为最好。

3、适当的漂洗可增加鱼糜蛋白的抗冻性

漂洗的作用:除去水溶性蛋白/变性促进因子(钙、镁离子),提高鱼肉蛋白的抗冻性。

5、冷冻鱼糜的生产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答:1、原料鱼种的选择:一般选用白肉鱼,如白姑鱼、蛇鲻、深水金线鱼、乌贼等。尽可能使用处于僵硬期鲜度的原料鱼,处理前必须用冰或冰水冷却保鲜。

2、原料鱼的前处理和清洗:前处理:用机械或手工去鳞、头、内脏,经冷水清洗之后,清除残余内脏、血污和黑膜。注意:避免内脏污染,内脏的黑膜务必除尽。清洗一般要重复2-3次,水温控制在10℃以下,防止蛋白质变性。

3、采肉:避免附于鱼皮的暗色肉、脂溶性色素等也混入鱼肉中。采肉操作,要调节压力:压力太小,采肉得率底;压力太大,鱼肉中混入的骨和皮较多,影响产品质量。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适当调节,尽量使鱼肉中少混入骨和皮;同时,要防止操作中肉温上升,以免影响产品质量,操作中鱼肉温度不得超过3℃。

4、漂洗:漂洗是指用水或水溶液对所采的鱼肉进行洗涤,以除去鱼肉中的水溶性蛋白、色素、气味、脂肪和无机离子(Ca2+/Mg2+)等成分。

5、脱水:鱼糜要求脱水后水分含量在80%-82%。脱水方法: 过滤式旋转筛/螺旋式压榨机/离心机脱水。

6、精滤、分级:在使用精滤机时,必须经常在冰槽中加冰,降低机身温度,使鱼肉温度保持在10 ℃以下:由于漂洗脱水之后鱼肉水分减少,肉质变硬,在分离过程中,鱼肉和机械之间会摩擦发热。

7、搅拌:目前应用较多的标准抗冻剂配方:蔗糖4%、山梨醇4%、三聚磷酸钠0.15%、焦磷酸钠0.15%、蔗糖脂肪酸酯0.5%。蔗糖和山梨醇通过改变蛋白质中水的存在状态而间接地起到防止蛋白质冷冻变性的作用。复合磷酸盐具有持水和提高鱼糜pH的作用。蔗糖脂肪酸酯主要是起到乳化作用,使抗冻剂和鱼糜充分混匀。

8、称量和包装

6、简述影响漂洗效果的因素?

答:

A.漂洗方法清水漂洗法/稀碱盐水漂洗法;稀碱盐水漂洗;

B.漂洗次数和用水量:一般来讲,用水量越大,漂洗次数越多,鱼糜的质量越好。

C.漂洗水质和温度:①水质影响鱼糜的光泽、色泽质量和成品率,一般自来水基本符合要求,避免使用富含 Ca及 Mg等高硬度水及富含Cu和Fe的地下水②水温主要影响漂洗效果及蛋白变性,漂洗水的温度应控制在3-10℃。

D.漂洗液pH和漂洗时间

①pH一般控制在6.8

②漂洗时间一般每次在10min左右

另外,漂洗效果还与搅拌的时间、搅拌的方法以及肉片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7、简述鱼糜制品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机理?

答:1凝胶化:构成肌原纤维的粗丝和细丝由于盐溶作用而溶解,在溶解中二者吸收大量水分并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的溶胶。

肌动球蛋白被加热时,其高级结构发生松散,分子间通过氢键相互缠绕形成纤维状大分子而构成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由于肌球蛋白在溶出过程中具有极强亲水性,因而在形成的网状结构中包含了大量的水分,在加热时,网状结构中的自由水被封锁在网目中不能流动,形成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

2.凝胶劣化:一种假说:鱼肉水溶性蛋白质中存在着一种温度超敏感碱性蛋白酶,60 ℃时活性最强,可使已形成的肌动球蛋白分子网状结构破坏,疏水基团暴露,导致水分游离而使凝胶劣化。

8、鱼糜制品弹性的形成机理?如何提高鱼糜制品的弹性?

答:1当鱼体肌肉作为鱼糜加工原料经绞碎后肌纤维受到破坏,在鱼肉中添加2-3%的食盐进行擂溃;机械作用破坏肌纤维,促进了鱼肉盐溶性蛋白的溶解,它与水发生水化作用并聚合成粘性很强的肌动球蛋白溶胶,然后根据产品的需求加工成一定的形状;成型的鱼糜在加热中,大部分呈现长纤维的肌动球蛋白溶胶发生凝固收缩并相互连接成网状结构固定下来,加热后的鱼糜便失去了粘性和可塑性,而成为橡皮般的凝胶体,因而富有弹性。

2、如何让提高。

A、选取合适鱼种;红肉鱼比白肉鱼弹性差。淡水鱼比海水鱼弹性差。软骨鱼比硬骨鱼弹性差。

B、同种鱼因捕获季节和个体大小不同对弹性的影响

鱼在产卵后1-2个月内其鱼肉的凝胶形成能和弹性都会显著降低,小型鱼加工成的鱼糜制品凝胶形成能比大型鱼差些。

C、鱼肉化学组成对弹性强弱的影响

红肉鱼与白肉鱼在化学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异,使其制作的鱼糜制品的凝胶形成能和弹性有一定的差异。

红肉鱼肉中,水溶性蛋白含量高,乳酸含量高,pH偏低,肌动球蛋白含量低,蛋白质变性对温度敏感,因此其鱼糜制品的弹性相对较弱。

D、原料鱼鲜度对弹性强弱的影响

原料鱼的鲜度越差,其制作的鱼糜制品的凝胶形成能和弹性就越弱

E、漂洗对弹性强弱的影响

鱼糜是否漂洗,直接影响到鱼肉的化学组成,从而对其弹性有较大的影响

漂洗前后,鱼肉变化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水溶性蛋白、灰分、非蛋白氮、脂肪

漂洗实质:肌原纤维蛋白被浓缩;除去弹性形成阻碍物。

F、冻结贮藏对弹性强弱的影响

鱼类经过冻结贮藏,凝胶形成能和弹性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

冷冻变性导致盐溶性蛋白溶解度下降,从而使弹性下降

耐冻性的鱼种凝胶强度下降慢,而耐冻性强弱与红肉鱼或白肉鱼无关

9、以冷冻鱼糜为原料生产鱼糜制品一般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答:1解冻:采用3-5℃空气或流动水解冻,待鱼糜回温至-3 ℃易于切割处理即可,注意:切勿完全解冻,以免影响鱼糜的功能性和切割处理效率,经解冻和切割处理后,鱼糜品温大约在0—–1℃,此时即可进行擂溃或斩拌。

2擂溃或斩拌:擂溃是鱼糜制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之一。操作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空擂、盐擂和调味擂溃。

(1)空擂:将鱼肉放入擂溃机内擂溃,通过搅拌和研磨作用,进一步破坏鱼肉的肌纤维组织,为盐溶性蛋白的充分溶出创造良好的条件。时间:一般为5min左右。冷冻鱼糜为原料,时间可以稍长:鱼肉的温度必须上升到0℃以上,否则加盐以后,温度下降会使鱼肉再冻结而影响擂溃的质量。

(2)盐擂:在空擂后的鱼肉中加入鱼肉质量2-3%的食盐继续擂溃的过程。经擂溃使鱼肉的盐溶性蛋白质充分溶出,使鱼肉变成粘性很强的溶胶,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min。

(3)调味擂溃:在盐擂后,再加入砂糖、淀粉、调味料和防腐剂等辅料并使之与鱼肉充分混匀,一般可使上述添加的辅料先溶于水再加入。

3成型

经配料、擂溃后的鱼糜,具有很强的粘性和一定的可塑性,可根据生产品种的不同要求,加工成各种各样的性状和品种。注意:成型操作和擂溃操作应连接进行,两者之间不能长时间间隔。

4、凝胶化:凝胶化温度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加热:慢速通过凝胶化温度带,快速通过凝胶劣化温度带

6、冷却:加热完毕的鱼糜制品大部分都需在冷水中急速冷却;鱼糕:加热完成后迅速放入

10-15℃的冷水中急冷,使鱼糕吸收加热时失去的水分,防止发生皱皮和褐变现象,并能使鱼糕表面柔软和光滑;急速冷却后制品还通常还要放在冷却架上让其自然冷却,也可通过通风冷却或自动控制冷却机进行冷却;冷却室的空气要进行净化处理并控制适当的温度,最后用紫外线杀菌灯进行产品的表面杀菌。

7、包装与贮藏:

一般都采用自动包装机或真空包装机进行包装,包装好的制品再装箱,放入冷库(0℃±1℃)中贮藏待运。

10、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的质量评定指标有哪些?

答:鱼糜制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存于鱼糜的品质,鱼肉凝胶形成能是其重要指标之一,此外pH、杂质、白度等亦是衡量质量的主要指标。

一、原料(冷冻鱼糜)必检项目:1、水分2、pH3、夹杂物检测

二、冷冻鱼糜选检项目:1、白度2、明度3、加压滴液4、粘度

三、鱼糕试验:1、弹性测定2、白度3、明度4、感官检验5、曲折试验

水产食品工艺学试题库(完整版)

一、填空题 1、红肉鱼比白肉鱼含有较多的P38 色素蛋白质、脂质、糖原、维生素和酶 2、鱼类鲜度的化学测定方法有几种P137 挥发性盐基氮(VBN或T-VBN)、三甲胺(TMA)、K值、pH值; 3、鱼类糖原代谢的产物,贝类糖原代谢的产物P40 乳酸;琥珀酸 明矾在加工海蜇中的作用机理P285 明矾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硫酸铝在水溶液中解离形成的弱酸性和三价铝离子对新鲜蛰体组织有很强的凝固力,使组织收缩脱水;初矾和二矾其间的脱水及弱酸性的抑菌作用和维持质地挺脆尤为重要 4、鱼体在僵硬过程中,肌肉发生的主要生化变化是:P130 1、肌肉收缩变硬,失去弹性或伸展性 2、持水性下降 6、热风干燥工艺,影响水产品烘干速度的因素:P264 温度、湿度、空气风速及方向、物料的厚度、形状和排列 7、三大海藻食品胶,P328 琼胶、卡拉胶、褐藻胶 8、鱼类腌制过程的物理变化:P287 1、重量变化:干盐渍法:重量减少。盐水渍法:在食盐浓度10%-15%以下,重量增加;在以上,重量减少。 2、肌肉组织收缩:由于吸附在蛋白质周围的水分失去后,蛋白质分子间相互移动,使静电作用的效果加强所致。 9、水产调味料分类(课件)及P339 分解型、抽出型、干燥粉碎型、反应型 10、构成鱼体肌肉色素P47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 11、捕捞的鱼如不采取保鲜措施,鱼体变化P129 僵硬、解僵、自溶、腐败 12、水产品加工常遇到的蛋白质变性课件 冷冻变性、加热变性、腌渍变性、高压变性、水分活度过低变性、辐照变性、干制过程中的变性 13、列出三种常用的水产品速冻设备 P205 空气冻结设备、平板冻结设备、浸渍冻结设备、单体冻结设备 14、海藻胶在应用中如何增加凝胶强度 加碱处理、提高温度;加盐、相互协同 15、乌贼类中呈美味含量多的游离AA P56 甘氨酸 16、牛磺酸,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原料的生物活性 17、常用防止鱼糜冷冻变性添加物P234 糖类、山梨醇、聚合磷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 18、测定鱼早期鲜度质量指标,P137 K值 19、主要海洋生物毒素种类有哪几种P112 海洋鱼类毒素(河豚毒素、鲭鱼毒素、西加毒素、鱼卵和鱼胆毒素)、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失忆性贝类毒素)、其他毒素(蟹类毒素、螺类毒素、鲍毒素、海参毒素、海兔毒素、蟾蜍毒素) 20、A级绿色食品中不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哪些课件 苯甲酸、苯甲酸钠;(省略后面)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噻苯咪唑、乙萘酚、联苯醚、2-苯基苯酚钠盐、4-苯基苯酚、五碳双缩醛、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而灭)、 2、4-二氯苯氧乙酸、

食品工艺学习题分章及答案模板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微生物、酶的作用、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2、食品的质量因素包括感官特性、营养质量、 卫生质量和耐储藏性。 第二章食品的低温保藏 一、名词解释 1.冷害——在冷藏时, 果蔬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 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 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2.冷藏干耗( 缩) : 食品在冷藏时, 由于温湿度差而发生表面水分蒸发。 3.最大冰晶生成带: 指-1~-4℃的温度范围内, 大部分的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 二、填空题 1.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储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2.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1~8℃, 冻藏温度一般是-12~-23℃, -18℃最佳。 三、判断题 1.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4℃的温度范围。( √ )

2.冷却率因素主要是用来校正由于各种食品的冷耗量不同而引起设备热负荷分布不匀的一个系数。( ×) 3.在-18℃, 食品中的水分全部冻结,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 原理: 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的活性,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4.相同温湿度下, 氧气含量低, 果蔬的呼吸强度小, 因此果蔬气调保藏时, 氧气含量控制的越低越好。( ×) 原理: 水果种类或品种不同, 其对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要求不同。如氧气过少, 会产生厌氧呼吸; 二氧化碳过多, 会使原料中毒。 5.冷库中空气流动速度越大, 库内温度越均匀, 越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持。( ×) 原理: 空气的流速越大, 食品和空气间的蒸汽压差就随之而增大, 食品水分的蒸发率也就相应增大, 从而可能引起食品干缩。 四、问答题 1.试问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 微生物( 细菌、酵母和霉菌) 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 以便阻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哪些? 答: ( 1) 温度的高低 ( 2) 降温速度

水产食品学 (2)

08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目 1、水产品的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含有哪些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1、鱼贝类的蛋白质 鱼贝类肌肉蛋白质分为细胞内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和肌浆蛋白质)、细胞外蛋白质(结缔组织蛋白质和肌基质蛋白质) 鱼虾蟹15-20%(22%) 贝类:8-15% 鱼贝类的蛋白质生理价值(BV)和净利得率(MPV)大约在75-90,氨基酸计分模式(AAS)为100,鱼类蛋白质消化率达97-99% 鱼类的一些制品,例如鱼翅,虽然蛋白质含量也很高,但主要以结缔组织蛋白质如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这两种蛋白质氨基酸不符合人体需要,缺乏色氨酸,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2.鱼贝类的脂质(粗脂肪) 鱼贝类脂质大致可分为极性脂质(组织脂质)和非极性脂质(贮藏脂质) 极性脂质又称为符合脂质,包含磷脂、甘油磷脂、鞘磷脂、糖脂质,胆固醇等 非极性脂质中含有中性脂质,衍生脂质及烃类、中性脂质一般指脂肪酸和脂类组成的酯 鱼贝类脂质中脂肪酸特点: (1)C链的长度 C14-C20 (2)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FUFA)(3)为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水产品根据脂质含量的不同,可分为: 少脂鱼:低于1%;中脂鱼1-5%;多脂鱼5-15%;特多脂鱼大于15% 鱼贝类脂质含量受环境条件(水温、栖息深度、栖息场所)、生理条件(年龄、性别、性成熟度)、食饵状态(饵料种类、摄取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即使是同一种属也因渔场和鱼汛不同而由差异。 鱼类脂肪多呈液态,熔点比较低,消化吸收率比较高,可达到85%,尤其是含有高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海产鱼中使得水产品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用海产鱼油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也因为鱼油中脂肪酸包含有1-6个不饱和双键,很容易氧化酸败 鱼类脂质的特性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果蔬加工成熟度:是指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性,又可 分为适当成熟与充分成熟。 2.均质:使不同粒度、密度大的颗粒进一步破碎成小颗粒并使之均 匀分布,不产生沉淀。 3.复原乳:以奶粉、奶油等为原料,加水还原而制成的与鲜乳组成、 特性相似的乳制品。 4.蹲脑:又称涨浆或养花,是大豆蛋白质凝固过程的继续。点脑结 束后,蛋白质与凝固剂过程仍在继续进行,蛋白质网络结构不牢固,只有经历过一段时间后凝固才完成。 5.点脑:把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到煮熟的豆浆中,使大 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及豆浆变成豆腐脑。 6.保持式灭菌乳: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 无论是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罐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7.速溶豆粉: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高蛋白冲击式食品,营养丰富价 格低廉 8.压延比:面片进出同道压辊的厚度差与进入前的面片厚度之比。 9.发烊:硬糖透明似玻璃状无定型基本无保护地暴露在湿度较高的 空气中,由于自身吸水性,开始吸收水分,在一定时间后,其表面黏度迅速降低,呈现熔化状态而失去固有的外形。

10.润水:给原料加入适量的水分,使原料均匀而完全吸收水分充分 膨胀的工艺过程。 11.速冻p.p.p概念:即原料、加工处理和包装,即早期质量是由原料 的新鲜度、冻结前的预处理、速冻条件和包装等因素所决定。12.硬化处理:常用硬化剂消石灰、氯化钙等金属离子与果蔬中的果 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的果胶盐类,使果肉组织致密坚实,耐煮。13.面团调制:又称调粉、和面或搅拌等,即处理好的原辅料按配方 的用量,根据一定的投料顺序,调制成适合加工性能的面团。14.组织化植物蛋白:指大豆经加工后,使蛋白发生变性,蛋白质分 子重新排列定向,形成具有同方向的新组织结构,同时凝固后形成纤维蛋白。 15.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的 糊状溶液的过程。把β-化状态的淀粉变成ɑ-化状态的淀粉。16.充气糖果:这类糖果一般经机械搅擦在糖体内冲入无数细密的气 泡,或通过定向的机械拉伸作用形成充质构的甜体。 17.淀粉回生:淀粉基质从溶解、分散成无定型游离状态返回至不溶 解聚集或结晶状态的现象。 18.返砂:硬糖的返砂是指组成糖类从无定型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 态的现象。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 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 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 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 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 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 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 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2)罐内食品成分:①pH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率越大。②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③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浓度越高,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④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对耐热性没有影响。⑤盐:低浓度食盐(<4%)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4%)时,微生物耐热性随浓度长高明显降低。⑥植物杀菌素: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 (3)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①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②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微生物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 2. 果蔬罐头食品原料护色的目的和方法? 答:目的:维持果蔬本身的颜色,防止变色; 方法:(1)防止酶褐变方法:①选择含单宁、酪氨酸少的加工原料②创造缺氧环境,如抽真空、抽气充氮③钝化酶:热烫、食盐或亚硫酸盐溶液浸泡;(2)防止非酶褐变的方法①选用氨基酸或还原糖含量少的原料②应用SO 2处理。对非酶和酶都能防止③热水烫漂④保持产品低水分含量,低温 Z T t F 1 .121l g 10-=-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附详细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16)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2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分 (27)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32)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41)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一 (47)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二 (50)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三 (54)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 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 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 间。 5.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 现象。 8.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11.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 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 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和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 卷合,最后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和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假封: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暴溢: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 罐内汤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 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硫臭腐败: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 体,H2S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分) 1.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树脂和溶剂。 5.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是排除空气,它应在升温灭菌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是促进蒸汽对流,它可在降温时关闭。

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要点 还原糖易于氨基酸和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对产品的颜色和风味带来影响。为什么糖液浓度一般控制在55%-65%? 糖液浓度大于70%时,粘度较高,生产过程中的过滤和管道输送都会有较大的阻力,在降低温度时容易产生结晶析出; 浓度较低时,由于渗透压较小,在暂存或保存时产品容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淀粉: 防止糊状措施: 1、控制好原料的成熟度 2、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P10——果胶种类及其加工特性 种类: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根据果胶分子中的羧基被甲醇酯化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 加工特性: (1)果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2)果胶是亲水性的胶体,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凝胶。 (3)果汁的澄清、果酒的生产 P14——单宁的加工特性 加工特性:涩味 变色 与蛋白质产生絮凝 P22——糖苷类物质及其相关特性 (一)苦杏仁苷 1、存在:多种果实的种子,核果类原料的核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较多。 2、特性:产生氢氰酸,加工时应除去。C20H27NO11+2H2O→2C6H12O6+C6H5CHO6+HCN (二)橘皮苷(橙皮苷) 1、存在:柑橘类果实中普遍存在,皮和络含量较高,其次在囊衣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柑桔类果实果味的来源,含量随品种及成熟度而异。 2)水解 C8H34O15+2H2O→C6H14O6 + C2H12O6 + C6H12O5 补充:桔皮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三)黑芥子苷 1、存在:普遍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芥菜、辣根、萝卜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具有特殊苦辣味 2)水解:C10H16NS2KO7+H2O→CSNC3H5 + C6H12O6 + KHSO4 (四)茄碱苷 1、存在于马玲薯块茎、番茄和茄子中。 2、特性: 1)水解:C45H73O15N+3H2O 酶或酸 C27H43ON+C6H12O6+C6H12O6+C6H12O5 2)溶解性:茄碱苷和茄碱均不溶于水,而溶于热酒精和酸的溶液中。 3)茄碱苷剧毒且有苦味,含量达0.02%即可引起中毒,故贮存与食用块茎时应注意。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模板

食食品品工工艺艺学学实实验验 钟 瑞 敏 朱定和 刘健南 编著 韶韶关关学学院院 食食品品科科学学与与工工程程系系 二二O O O O 八八年年八八月月 目 录

实验一罐头排气、密封与高温杀菌( 综合性基础实验) (3) 实验二调味鱼罐头的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1) 实验三二次发酵法面包工艺(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3) 实验四奶油裱花蛋糕的制作(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5) 实验五饮用纯净水生产工艺( 综合性工艺实 验) (17) 实验六混浊型果蔬汁生产工艺(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0) 实验七冰淇淋的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2) 实验八活菌型发酵乳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6)

实训一罐头排气、密封与高温杀菌 一.实训目的要求 1、掌握金属罐二重卷边、玻璃罐旋转式和软罐头热封的原理; 2、了解金属封罐机和塑料真空封口机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和密封的基本过程; 3、掌握金属封罐机和塑料真空封口机的操作方法和维护; 4、掌握沸水杀菌与冷却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5、了解工业用常压杀菌设备的结构与维护。 参考实验教学时数: 5学时。 二.实验原理 ( 一) 排气密封原理

1、 金属罐 金属罐的封罐采用二重卷边的方 法。在卷封过程中, 由于封罐机主要 部件的作用和配合, 使罐身钩与罐盖 钩牢固严密地卷合而成二重卷边, 罐 盖钩内已衬垫有密封胶膜, 保证了卷 封后的二重卷边具有良好的密封状态, 防止了微生物的第二次污染, 确保了罐藏食品的保藏性。 二重卷边是由封罐机完成的, 不论何种类型的封罐机, 完成二重卷边的主要部件是托盘、 压头和卷边滚轮三个部分组成, 一般称为卷边三要素。卷边滚轮由头道卷边滚轮和二道卷边滚轮组成。压头和滚轮的机械部分统称为封罐机头。三个部件相关位置示意图见图1。托盘是搁置罐身用的, 与压头配合使罐身和罐盖夹紧, 滚轮进行卷封作业时, 罐身与罐盖能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状态。对于罐身转动式封罐机, 则在托盘下面装有平面滚珠轴承, 使转动灵活。压头的主要作用是与托盘配合固定罐身与罐盖的位置。压头凸缘向上倾斜4o角, 使卷封后的罐头容易下落, 压头的平面必须和中心线成直角, 托盘与压头必须在同一中心线上, 托盘平面与压头平面呈水平状态互相平行, 才能夹紧罐头保持四周高低一致, 压力均匀。卷封滚轮分头道滚轮和二道滚轮,两者外形和尺寸基本相同, 但滚轮槽形有差别。头道滚轮的槽形狭而深, 其作用是使罐盖钩逐步弯曲到罐身钩里, 进而连同罐身钩一起进行卷曲, 相互钩合, 使二重卷边图1 封罐机主要工作部件示意图[1]

水产食品工艺学试题库完整版

水产食品工艺学试题库完 整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水产食品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红肉鱼比白肉鱼含有较多的P38 色素蛋白质、脂质、糖原、维生素和酶 2、鱼类鲜度的化学测定方法有几种P137 挥发性盐基氮(VBN或T-VBN)、三甲胺(TMA)、K值、pH值; 3、鱼类糖原代谢的产物,贝类糖原代谢的产物P40 乳酸;琥珀酸 4、明矾在加工海蜇中的作用机理P285 明矾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硫酸铝在水溶液中解离形成的弱酸性和三价铝离子对新鲜蛰体组织有很强的凝固力,使组织收缩脱水;初矾和二矾其间的脱水及弱酸性的抑菌作用和维持质地挺脆尤为重要 5、鱼体在僵硬过程中,肌肉发生的主要生化变化是:P130 1、肌肉收缩变硬,失去弹性或伸展性 2、持水性下降 6、热风干燥工艺,影响水产品烘干速度的因素:P264 温度、湿度、空气风速及方向、物料的厚度、形状和排列 7、三大海藻食品胶,P328 琼胶、卡拉胶、褐藻胶 8、鱼类腌制过程的物理变化:P287

1、重量变化:干盐渍法:重量减少。盐水渍法:在食盐浓度10%-15%以下,重量增加;在以上,重量减少。 2、肌肉组织收缩:由于吸附在蛋白质周围的水分失去后,蛋白质分子间相互移动,使静电作用的效果加强所致。 9、水产调味料分类(课件)及P339 分解型、抽出型、干燥粉碎型、反应型 10、构成鱼体肌肉色素P47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 11、捕捞的鱼如不采取保鲜措施,鱼体变化P129 僵硬、解僵、自溶、腐败 12、水产品加工常遇到的蛋白质变性课件 冷冻变性、加热变性、腌渍变性、高压变性、水分活度过低变性、辐照变性、干制过程中的变性 13、列出三种常用的水产品速冻设备 P205 空气冻结设备、平板冻结设备、浸渍冻结设备、单体冻结设备 14、海藻胶在应用中如何增加凝胶强度 加碱处理、提高温度;加盐、相互协同 15、乌贼类中呈美味含量多的游离AA P56 甘氨酸 16、牛磺酸,

水产食品学复习题

水产食品学复习题 绪论 1水产原料的特性有哪些? 答:1、原料供给的不稳定性:影响渔获量的自然因素(季节、渔场、海况、气候、环境生态)人为捕捞因素:引起种群数量剧烈变动,甚至引起整个水域种类组成的变化(我国原来的四大海产经济鱼类,由于资源的变动和酷渔滥捕等原因,产量日益下降;而某些低值鱼类如鲐鱼、沙丁鱼和鳀鱼等产量大幅度上升;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柔鱼和金枪鱼的渔获量正在逐年增加。) 2、原料的易腐性: (1)内因:组织、肉质的特点(鱼体表面组织脆弱、鳞片易于脱落,容易遭受细菌侵入;鳃及体表附有各种细菌,体表的黏液起到培养基的作用;肌肉组织水分含量高,结缔组织少,易因外伤导致细菌侵入;鱼体内所含酶类在常温下活性较强,因鱼肉蛋白质分解而生成的大量低分子代谢物和游离氨基酸,成为细菌的营养物;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 (2)外因:原料的捕获与处理方式(渔业生产季节性很强,渔汛期鱼货高度集中,捕获后,除金枪鱼之类大型鱼外,很少能马上剖肚处理,而是带着易于腐败的内脏和鳃等进行运输和销售,细菌容易繁殖;鱼类的外皮薄,鳞片容易脱落,在用底拖网、延绳网、刺网等捕捞时,鱼体容易受到机械损伤,细菌就从受伤的部位侵入鱼体.) 3、原料的多样性 (1)种类多(2)含脂量差异大 4、原料成分多变性 定义: 水产动物由于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以及生长、生殖、洄游和饵料来源等生理生态上的变化不同,造成个体中脂肪、水分、蛋白质、糖原等成分的明显变化(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种类、性别、年龄、大小、季节、产卵、饵料人工饵料对于鱼类肌肉成分的变化的影响) 4、试述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 答:一、我国水产食品加工的主要问题 1、出口贸易受技术壁垒的影响较大 2、水产加工受原料、技术工艺以及设备装备的影响十分突出 3、水产加工水平不高,精深加工潜力巨大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欠缺 二、水产品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 1、水产品食用安全与质量保障技术的研究 2、高新技术在水产加工上的应用 3、淡水鱼加工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加工 4、海水中上层鱼类加工技术研究 5、海产贝类加工技术及净化技术开发 6、藻类深加工技术 7、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物研究8、水产品加工机械的国产化研制 第一章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1、名词解释:红肉鱼、白肉鱼、鱼贝类提取物 答:红肉鱼:金枪鱼等的普通肉中也含有相当多的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色素蛋白质,带有不同程度的红色,一般称为红色肉,并把这种鱼类称为红肉鱼。(鲐巴鱼、金枪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青鳞鱼、金线鱼)。 白肉鱼:把带有浅色普通肉或白色肉的鱼类称为白肉鱼,如鲤鱼。 提取物成分(Extractives)(萃取物、浸出物或抽提物): 将鱼贝类组织切碎后,用水或热水抽提,可以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其中除去了蛋白、多糖、色素、维生素、无机物以外的有机成分总称为提取物成分。广义:除去高分子成分的水溶性成分。狭义:一般指只除去蛋白质和脂肪而制的抽提液,其中含有维生素、无机成分等。 2、鱼贝类的蛋白质有哪些组成,特征如何? ----不确定,我也不知道怎么说、、、答: 鱼肉蛋白质由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外蛋白质组成。其中细胞内蛋白质有肌原纤维蛋白质和肌浆蛋白质,细胞外蛋白质是肌基质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是盐溶性蛋白,约占 60~70%,有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讲解(最新整理)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 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 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 现象。 4.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 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 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 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 传热曲线。 11.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 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2)罐内食品成分:①pH :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 率越大。②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③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浓度越高, 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④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 对耐热性没有影响。⑤盐:低浓度食盐(<4%)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4%)时,微生物耐 热性随浓度长高明显降低。⑥植物杀菌素: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3)污染微 生物的种类及数量:①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② 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微生物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 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 2. 果蔬罐头食品原料护色的目的和方法? 答:目的:维持果蔬本身的颜色,防止变色; 方法:(1)防止酶褐变方法:①选择含单宁、酪氨酸少的加工原料②创造缺氧环境,如抽真空、 抽气充氮③钝化酶:热烫、食盐或亚硫酸盐溶液浸泡;(2)防止非酶褐变的方法①选用氨基酸或 还原糖含量少的原料②应用SO 2处理。对非酶和酶都能防止③热水烫漂④保持产品低水分含量,低 Z T t F 1 .121lg 10-=-

水产食品学.doc(可打印修改) (2)

第一篇水产食品原料学 绪论 一、概述 水产食品是以生活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有经济价值的水产动植物原料,经过各种方法加工制成的食品。 二、常见鱼类 1、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鲤鱼、金枪鱼。 三、水产食品的特性 1、多样性:种类多;含脂量差异大 2、易腐性:一是原料的捕获与处理方法;二是其组织、肉质的脆弱和柔软性。 3、渔获量不稳定性 4、原料成分多变性 第一章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第一节鱼贝类水分 1.水的作用:溶解物质如糖、盐;分散蛋白质、淀粉等;影响产品的加工、包藏和质量。 2.食品中的水分:游离水、结合水。 3.水分活度: 第二节鱼贝类的蛋白质 一、鱼贝类肌肉组织 普通肉红肉鱼类 鱼肉鱼 暗色肉白肉鱼类 1、普通肉和暗色肉 普通肉:激烈、短时间运动。如猎食、跳跃、避敌等。 暗色肉:慢速、持续的运动。如缓慢持续性的洄游运动。 暗色肉的肌纤维稍细,富含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等色素蛋白质及各种酶蛋白,并含有较多的脂质、糖原、维生素和酶等。2、红肉鱼和白肉鱼 红肉鱼:金枪鱼等鱼肉中含有大量的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蛋白质,带有不同程度的红色,一般称为红色肉,并把这种鱼 称为红色鱼。 白肉鱼:把带有浅色肉和白色肉的鱼类称为白肉鱼。如鲤鱼。 二、鱼贝类的蛋白质组织 肌原纤维蛋白质 细胞内蛋白质 鱼肉蛋白质肌浆蛋白 细胞外蛋白质——肌基质蛋白质(结缔组织蛋白质) (一)肌原纤维蛋白 肌 原 纤 维ATP酶活性的降低或消失, 蛋同时肌球蛋白在盐类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 白肌钙蛋白 (二)肌浆蛋白 ?肌肉细胞肌浆中的水溶性(或稀盐类溶液中可溶的)各种蛋白的总称,种类复杂,其中很多是与代谢有关的酶蛋白。分子量一般在1万到3万之间。 ?低温贮藏和加热处理中,较稳定,热凝温度较高。此外,色素蛋白的肌红蛋白亦存在于肌浆中。运动性强的洄游性鱼类和海兽等暗色肌或红色肌中的肌红蛋白含量高,是区分暗色肌与白色肌(普通肌)的主要标志。 (三)肌基质蛋白 胶原蛋白 肌基质蛋白构成结缔组织 弹性蛋白 (四)胶原的结构和性质 ?胶原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支持结构的主要组成。在人的身体中这是皮肤、筋、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的最主要的蛋白质。?胶原在体内是白色不透明无枝链的纤维,嵌没在粘多糖及其蛋白质的骨架之中,其数量决定于组织的种类和动物的年龄。利用组织学的染色技术、它们的溶胀倾向和受热到60度时激烈的收缩等特性,很容易将胶原确认出来。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食品工艺学: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产品和产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点脑(凝固):按一定的比例向煮过的豆浆中加入凝固剂,使豆浆从溶胶转变成凝胶(豆腐脑) 无菌包装:用蒸汽、热风或化学试剂将包装材料灭菌后,再以蒸汽、热风或无菌空气等形成正压环境,在防止细菌污染的条件下进行的灭菌乳包装 肉的持水性:指肉在冻结、冷藏、解冻、腌制、绞碎、斩拌、加热等加工处理过程中,肉的水分以及添加到肉中的水分的保持能力 饼干头子:饼干成形工序中在冲印或辊切成形时分下来的面带部分 固态低盐发酵:是在成曲中拌入一定的盐水而进行保温发酵 空罐的钝化处理:将空罐放在化学溶液中短时间浸泡或以化学溶液喷射,使其表面产生保护膜层,使锡的活泼性变得迟钝而不易与食品发生作用的处理 固体饮料:以糖、食品添加剂、果汁或植物抽提物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粉末状或块状制品,成品水分含量不超过5% 挤压成形:物料经过预处理(粉碎、调湿、预热、混合等)后,在螺杆的强行输送和推动下,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小孔(模具)从而形成一定形状和组织状态的产品 异常乳:在泌乳期中,由于生理、病理活其他因素的影响,乳的成分与性质发生变化 奶油压炼:为了调节水分含量,并使水滴及盐分布均匀,奶油粒变为组织细密一致的奶油大团的工序(过程) 速冻保藏:将经过处理的果蔬原料用快速冷冻的方法冻结,然后在-18~-20度的低温下保藏 罐头排气:食品装罐后、密封前应尽量将罐内顶隙、食品原料组织细胞内的气体排除,这一排除气体的操作过程叫做排气 膨胀率:指单位体积混合料的质量与同体积冰淇淋的质量之差除以同体积冰淇淋的质量的百分比 返砂:硬糖组成中糖类从无定形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态的现象 市乳:以鲜乳为原料,经标准化(或调制)、均质、杀菌、冷却、灌装、封口等处理后制成的供直接饮用的乳

水产食品学综述

我国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摘要:水产食品作为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优质食品,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水产食品生产方式的不断变更,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事件也经常发生,这不仅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使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下面,我们通过综述来了解影响水产食品安全的因素,以增强我们对水产品安全的意识。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因素 引言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除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外的全球性第4 大危机,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也是渔业大国,在加入WTO 以后,随着水产品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各个国家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水产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水产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它关系到我国的渔业生产能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了我国水产业所面临的新课题。 1、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药物残留超标 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添加含有激素或者腐烂变质的饲料以降低成本;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捕捞前不执行渔药的休药、停药制度;水产品生产、销售和加工过程中,存在使用孔雀石绿、氯霉素等不良行为;违规使用饲料、药物、水质改良剂、消毒剂、保鲜剂、防腐剂等投入品;使用具有禁药成分而未列入禁药清单的渔药,导致药物残留超标[1];人体内不断蓄集的残留药物所产生的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和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不仅会破坏胃肠道内微生物平衡,使肌体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而且水产品内的耐药性菌株能够传播给人体,危及生命健康。常见因残留超标引起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药物主要有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和五氯酚钠等。近年来,药物残留带来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瓶颈,欧盟、日本、美国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针对药物残留的贸易技术壁垒越来越高,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2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不经处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讲义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食品加工的目的: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增加多样性,提供健康所需的营养素,为制造商提供利润。 食品保藏原理:1.维持食物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2.抑制食物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3 应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 4 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1)微生物的影响(2)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3)呼吸 (4)蒸腾和失水(5)成熟与后熟(6)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水分活度大小取决于:水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浓度、食品成分、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食品的稳定性(腐败、酶解、化学反应等)与水分活度是紧密相关的。(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2)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3)水分活度与酶反应和化学反应的关系 干燥曲线: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和干制时间的关系曲线;干燥时,食品水分在短暂的平衡后,出现快速下降,几乎时直线下降,当达到较低水分含量时(第一临界水分),干燥速率减慢,随后达到平衡水分。食品干制过程特性 干燥速率曲线: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高值,然后稳定不变,此时为恒率干燥阶段,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

含量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 食品温度曲线:初期食品温度上升,直到最高值——湿球温度,整个恒率干燥阶段温度不变,即加热转化为水分蒸发所吸收的潜热;在降率干燥阶段,温度上升直到干球温度,说明水分的转移来不及供水分蒸发,则食品温度逐渐上升。曲线特征的变化主要是内部水分扩散与表面水分蒸发或外部水分扩散所决定;食品干制过程特性总结:干制过程中食品内部水分扩散大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或外部水分扩散,则恒率阶段可以延长,若内部水分扩散速率低于表面水分扩散,就不存在恒率干燥阶段。外部很容易理解,取决于温度、空气、湿度、流速以及表面蒸发面积、形状等。 食品辐射保藏定义:食品辐射保藏就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料以及其他加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 辐射保藏的优越性(意义、特点) 1.食品在受辐射过程中温度升高甚微,因此,被辐射适当处理后的食品在感官性状如色、香味和质地等方面与新鲜食品差别很小,特别适合于一些不耐热的食品和药品。 2.射线穿透力强,在不拆包装和解冻的情况下,可杀灭其深藏于谷物、果实或冻肉内部的害虫和微生物,也节省了包装材料,避免再污染。 3.射线处理过的食品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与化学处理相比是一大特点。 影响食品辐照的因素:如含水量、pH、温度、食品的化学成分、照射时环境的温度及含氧量等。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资料讲解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资料 绪论 1 食物:供人类食用的物质称为食物。 2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 3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品种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 4 食品科学:借用Food Science (Norman)的定义:食品科学可以定义为应用基础科学及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科学 5 食品分类的方法 6.食品的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food a.按加工工艺分 a.外观:即色泽和形态 b.按原料种类分 b.风味:即食品的香气和味感 c.按使用对象分 c.营养和易消化性 e.按产品特点分 d.卫生和安全性 f.按保藏方法分 e.方便性 f.储运耐藏性 7. 食品的三个功能和三个特性 三个功能: a.营养功能(第一功能); b.感官功能(第二功能); c.保健功能(第三功能,新发展的功能) 三个特性: a.安全性无毒无害卫生 b.方便性食用使用运输 c.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 8.食品科学主要内容(五个基础框架) a.食品的基础研究领域(或者称之为狭义食品科学):包括食品化学,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物化生化特点及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化的一门科学。 b.食品微生物领域:环境对食品腐败的作用以及微生物对食品本身及食品制造过程的影响、微生物的检验、公共健康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c.食品加工领域:即研究食品原材料特点、食品保藏原理、影响食品质量、包装及污染的加工因素、良好生产操作及卫生操作的一门科学——这也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e.食品工程领域:即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及单元操作的科学,工程原理包括物料与能量平衡、热力学、流体、流体流动、传热与传质等等。 f.食品分析领域:分析食品产品及组分的质量特点、化学边的原理

水产食品工艺学试题库

水产食品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红肉鱼比白肉鱼含有较多的 2、鱼类鲜度的化学测定方法有几种 3、鱼类糖原代谢的产物,贝类糖原代谢的产物 4、明矾在加工海蜇中的作用机理 5、鱼体在僵硬过程中,肌肉发生的主要生化变化是: 6、热风干燥工艺,影响水产品烘干速度的因素: 7、三大海藻食品胶,8、鱼类腌制过程的物理变化: 9、水产调味料分类, 10、构成鱼体肌肉色素 11、捕捞的鱼如不采取保鲜措施,鱼体变化 12、水产品加工常遇到的蛋白质变性 13、列出三种常用的水产品速冻设备 14、海藻胶在应用中如何增加凝胶强度 15、乌贼类中呈美味含量多的游离AA 16、牛磺酸, 17、常用防止鱼糜冷冻变性添加物, 18、测定鱼早期鲜度质量指标, 19、主要海洋生物毒素种类有哪几种 20、A级绿色食品中不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哪些 21、如何使热风水产品烘道内产生负压

22、水份达标的墨鱼干表层白色物质是何物质 23、高脂鱼不适合加工哪类水产食品? 24、用鲨鱼肉加工水产食品应先如何处理? 25、影响鱼体自溶的因素 26、养殖对虾的饲料为什么要添加虾壳粉? 27、虾和蟹在加热时为何就会变成红色了? 28、在加工某些水产食品有什么方法增强产品香气? 29、海产动物的脂质特征富含 30、水产品体表色素, 31、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32、水产食品呈鲜味成分, 33、影响鱼腐败速度的因素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盐溶性蛋白的有:() A肌浆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 D弹性蛋白 2、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有() A vitA B vitB C vitC D vitD 3、下列氨基酸属于必须氨基酸的有() A Lys B Glu C Thr D Asp 4、牛磺酸属于:() A 游离氨基酸 B 结构氨基酸 C必须氨基酸 D含硫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