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汇总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汇总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汇总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4)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

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

(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

溶液。

(3)n点表示在t2℃时,______和______物质的______相同。

(4)在t3℃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5)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____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c物质的a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溶解度练习题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

(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

不饱和溶液。

(2

注:①Ca(OH)2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2

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例:

(4)溶解度曲线

(1)t3℃时A的溶解度为

(2)P点的的含义

(3)N点为,可通过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无晶体

析出的有

(8)除去A中的泥沙用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法

2、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一.选择题

1.(福建南安)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

....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2.(2010.绍兴)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

1℃时往两个盛有100

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3.(10茂名)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

4.(10苏州)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 .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5.(10,威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则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6.(10江苏泰州)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 .在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 .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7.(10海南)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 t 3℃时,将60g 乙加入100g 水中可得l60g 溶液

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 .t l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二.分析题

1. (10内江2)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 ,其含义是在20℃时

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 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⑵ 将t 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 时,析出溶质 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 ⑶ 20℃时,将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10日照)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

为__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溶液应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应类似于____(填“甲”、“乙”)曲线。

4.(2010辽宁鞍山)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

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 (填

“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5.(2010甘肃兰州)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b 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

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6.(10河南)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

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

20℃时可析出晶体 g

7.(10本溪)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

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

应是右图中的 (填“甲”或“乙”);

8.(10无锡)右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懈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

“>”、“<”或“=”)。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

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人A物质

9.(10江西)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是;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10.(10武汉)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 ( 填“A”或“B”)。

(2)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只举一种)

(3)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

11.(10云南楚雄)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__(填

“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 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 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

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 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降低到t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 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度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 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 (图一) (图二) 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 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 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但是从图上很 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 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 者相等。 8、交点处的意义 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还可以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当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质量相同,所含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9、判断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S(g)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1. X 、Y 、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至t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 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 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质量 7 14 56 70 /g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②20℃时,将C继续恒温蒸发25 g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的固体。 【答案】(1)Ca(OH2 KOH K2CO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 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第3题图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填序 号)。 ① 蒸发水② 升高温度③ 降低温度④ 加入水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填“>”、“<”或“=”)。 【答案】(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初三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X 、Y 、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 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 2CO 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 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②20℃时,将C 继续恒温蒸发25 g 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 的固体。 【答案】 (1)Ca(OH)2 KOH K 2CO 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 质量/g 7 14 56 70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第1题图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 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 (填序号)。 ① 蒸发水 ② 升高温度 ③ 降低温度 ④ 加入水 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乙 (填“>”、“<”或“=”)。 【答案】 (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 (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 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1)物质A 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 (2)状态“④”时,物质A (填“部分”或“全部”)溶解。 第3题图 第4题图

初中化学考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专题五溶解度曲线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 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 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 系是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 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 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 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例2、(2009?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 (1)t 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填写 “>”、“<”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 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t2℃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 D.M点和N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题思路:A.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两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A正确。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5 g甲,所以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有固体剩余,所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B正确。 C.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是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有溶质剩余的饱和溶液。根据分析,t2℃时,N点表示的是乙的饱和溶液,C错误。 D.M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1℃下的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为100 g,溶质质量为25 g;N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2℃下的不饱和溶液,但其溶剂质量仍为100 g,溶质质量仍为25 g,所以两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 g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提纯甲 答案:B 解题思路:A.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甲,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甲,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会有2 g甲剩余,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应该为50 g+10 g=60 g,A错误。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 ①对于甲,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剂、溶质的量均不变,所以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同理对于乙,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分析,现在只需比较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对饱和溶液来说,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综上,B正确。 C.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降低温度的方法,C错误。 D.由图可知,甲相对乙来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需采用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的结晶方法,即降温结晶;蒸发结晶(蒸发溶剂结晶)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D错误。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均为30% B.t3℃时,A、B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将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 B D.a、b、c、d处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 d 答案:C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汇总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4)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 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 (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 溶液。 (3)n点表示在t2℃时,______和______物质的______相同。 (4)在t3℃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5)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____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c物质的a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溶解度练习题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中考化学总复习滚动小专题(五)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滚动小专题(五)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6·成都)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1℃时,a点表示乙的饱和溶液 C.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t2℃时,将甲和乙各15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2.(2015·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 3.(2014·鄂州)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t2℃时将5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 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4.(2014·黄冈)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5.(2016·咸宁)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 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 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常州)右图为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 述中不正确 ...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 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南京)右图是a、b、c三 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 度

B.在tl℃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3. (连云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⑴ a的溶解度在30℃时是 g。 ⑵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⑶如图2所示,现有 20℃时等质量的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 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 a、b剩余,向烧杯的 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 体,则对相关变化判

断正确的是(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A.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b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B.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a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试管底部a固体的质量小于b固体的质量 4.(泰州)如图是甲、乙、丙三 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 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 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 乙=丙 C.甲=乙>丙D.丙>甲=乙 5.(盐城)右图为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粉末,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体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固体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2005)5.许多同学喜欢吃家庭腌制的小菜,腌制小菜的一般方法是:将食盐、香料等一起放入水中煮制得浓盐水,盐水冷却后放入洗净待腌制的鲜菜,腌制过程中还要不断打开缸盖晒缸并及时补充食盐,一段时间后,即得成品小菜。若室温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关于小菜腌制过程中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制浓盐水时,10 kg水最多可得到浓盐水13.6 kg B.腌菜的过程中,原来的浓盐水会逐渐变稀 C.晒缸的目的一是防止腌菜腐败变质,二是促使水分蒸发以保持盐水的浓度 D.补充食盐的目的是保持盐水的浓度,以利于食盐往蔬菜中渗透(2006)4.(3分)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0~100 ①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②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填“>”、“<”或“=”); ③某同学欲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分离出硝酸钾,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 (2007)16.右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分别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 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相等 C.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物 质的溶解度 D. 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

(2008)4.(4分)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 线。请分析曲线中A、B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情况后,回答下面问题: (1)我们一般将20℃时溶解度大于l0g的物质称为 易溶物质,小于l0g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那么,B物质 应属于; (2)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 B两物质溶解性的共同点是; (3)有同学认为“同一温度时,可配得质量分数相同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你的观点是,理由是 (2009)(2)(5分)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 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2010)17.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lOO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经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集中在信息的整合与运用上,这类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失分点。就近几年中考化学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试题,将归纳如下。 一、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 1、概念有四个要素:一是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固体溶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二是溶剂的质量是100克(没有特别说明时,这里的溶剂一般指水),三是要达到饱和状态(不饱和溶液的状态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性质),四是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2、考查溶解度定义时往往有如下一些不正确的说法:①、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5克(没有指明温度);②、在20℃时,100克水里溶有36.5克氯化钠,所以在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5克(没有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③、在20℃时,10克水里最多只能溶解3.65克氯化钠,所以在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5克(溶解度要求溶剂的质量是100克,应把水的质量换算成100克,所以在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5克)④、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5克氯化钠,所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没有单位) 二、溶解度曲线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应该 把握的要点。如图,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点的信息:①、溶解度曲线中点的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同。如在溶解度曲 线上的点表示在某一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 上的各点表示该物质不但是饱和溶液,且该溶质还有剩余;溶解度曲线以下的 各点,都表示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 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 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③、交点的含义:表示在同一温度下某些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还可以看出温度变化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及溶液饱和程度的饱和。 4.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方法。 5.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当A中混有少量B时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除去少量的B,当B中混有少量的A时可以用蒸发溶剂后趁热过滤来除去少量的A,C中混有少量A时可以升高温度来除去少量的A。 精选试题: 1、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叙述必须指明的是①温度②100g溶剂③100g水④溶液已饱和⑤溶质已溶解的质量⑥溶液的质量()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全部 2、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 NaCl,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B、20 ℃时 , 100 g水溶解了 23g 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3 g C、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D、3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 3、将0.5 g某物质在20℃时溶于1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判定为(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4、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图1中能正确表 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5、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 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 回答:(1)P点的含义 是。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 _ (填物质序号)。 6、根据图3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7、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8、如图5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9、如图6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微溶物质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及其质量分数曲线例题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A ,则A 在0℃时溶解度为10克 B .0℃时,100克A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克A ,则A 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克 C .3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40克A 恰好饱和,则30℃时A 的溶解度为40克 D .40℃时,A 的溶解度为60克,说明40℃时,100克中溶解60克A 时溶液即达到饱和。 2.t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 克,现在t ℃下将a 克盐(不含结晶水)投入到b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b a 100a + B .b a a +% C .100S S +% D .S 100100S +% 3.某固体物质的溶液W 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如使其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加溶质w 克 B .增加溶质W /8克 C .蒸发W /2克水 D .蒸发一半溶剂 4.在t ℃时KNO 3溶液一杯,在该溶液中加入11克KNO 3,充分搅拌后,仍有3克不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40克水,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 ℃时KNO 3的溶解度为( ) A .22克 B .20克 C .16克 D .8克 5.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把18克氯化钠放入36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26.5% B .33.3% C .36% D .50% 6.20℃时,140克盐A 的溶液蒸发掉40克水,或加入10克A 盐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均可达到饱和,则原溶液A 的质量分数为( ) A .14.3% B .20% C .25% D .28% 7.将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 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 蒸发掉10g 水,无晶体析出 B. 加入10g10%的M 的溶液 C. 加入10g 固体M ,并使之完全溶解 D. 加入10g 水 8.一份2%的NaCl 溶液蒸发掉4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原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 A.1g B.2g C.5g D.8g 9.向40g5%的NaOH 溶液中,加入60g10%的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NaOH 质量分数为 ____ . 10.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蒸发掉50 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 8 g B. 6.4 g C. 3.2 g D. 4 g 11.25℃时,某物质的溶液285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掉10克水,析出3克晶体(晶体不含结晶水),若再蒸发20克水,又析出12克晶体,则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专题五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2)

专题五 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方法 2.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和溶解性 3.会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解决相关问题 中考在线: (2013济南中考)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 ①NaCl+H 2O+NH 3+CO 2=NaHCO 3↓ + NH 4Cl ②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的六种物质中,焙制糕点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__。 (2)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t 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 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 于”“等于”之一)。 (4)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 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济南中考)我国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同时制得Na 2CO 3和NH 4Cl 产品。Na 2CO 3和NH 4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 1℃时,NH 4Cl 的溶解度 Na 2CO 3的溶解度(填“大于”“小 于”“等于”之一). ②t 2℃时,Na 2CO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H 4Cl 饱和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③t 1℃时,一小试管内盛有Na 2CO 3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Na 2CO 3 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将多量的NaOH 固体加入烧杯 内的水中,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逐渐溶解,原因是 (2011年济南中考)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1所示。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t 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将t 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溶剂不蒸发),溶液浓度增大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2010年济南中考)图1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在t 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溶液变浓 甲 乙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