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思考题与习题

机械原理思考题与习题
机械原理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题1.1 简要回答

(1)什么是运动副、运动副元素、低副、高副?什么是运动链、机架、原动件、从动件?(2)什么是机构运动简图?它与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区别?

(3)组成机构的基本单元是什么?“机构是由零件组成的”,“机构是由构件组成的”,“机构是由运动链组成的”,“机构是由原动件、从动件系统和机架组成的”,“机构是由原动件、机架和杆组组成的”,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机构究竟是怎么组成的?符合什么条件才能成为机构?

(4)“机构有确定的运动,运动链则没有确定的运动”,“机构中肯定有一个构件为机架、运动链中则没有机架”的说法是否正确?机构和运动链究竟有什么区别?

(5)何为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如何判断它们的存在?

题1.2 填空

(1)构件与零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的单元体,而零件是的单元体。

(2)称为构件,称为运动副,称为运动副元素。

(3)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以看成是由、和组成。

(4)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为,它引入个约束;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它引入个约束。

(5)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个约束,约束数与自由度的关系是。

(6)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个转动副。

(7)机构要能够运动,自由度必须,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8)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平面连杆机构是由许多刚性构件以联接而成的。

(12)运动链具有确定运动成为机构的条件是、、。题1.3 选择填空

(1)两构件组成运动副的必备条件是。

A.直接接触且具有相对运动; B. 直接接触但无相对运动;

C.不接触但具有相对运动; D. 不接触也无相对运动。

(2)当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小于或大于其自由度数时,该机构将确定的运动。

A.有; B. 没有; C. 不一定。

(3)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

A.虚约束; B. 局部自由度; C. 复合铰链。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A.机构自由度数小于原动件数;B.机构自由度数大于原动件数;

C.机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D.机构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无关。

(5)用一个平面低副联二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个自由度。

A.3;

B. 4; C .5; D.6。

(6)杆组是自由度等于的运动链。

A.0 ;

B. 1;

C.原动件数。

(7)平面运动副所提供的约束为。

A. 1;

B. 2;

C. 3;

D. 1或2。

(9)机构中只有一个。

A. 闭式运动链;

B. 原动件;

C. 从动件;

D. 机架。

(10)具有确定运动的差动轮系中其原动件数目。

A. 至少应有2个;

B. 最多有2个;

C. 只有2个;

D.不受限制。

(11)要使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其条件是。

A. 机构的自由度等于1;

B. 机构的自由度数比原动件数多1;

C. 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

题1.4 判断题

(1)只有自由度为1的机构才具有确定的运动。()(2)机构能够运动的基本条件是其自由度必须大于零。()(3)任何机构都是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面构成的。()(5)任何机构的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都等于零。()(6)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两个约束。()(7)若机构的自由度F〉0,且等于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8)运动链要成为机构,必须使运动链中原动件数目大于或等于自由度数。()(9)任何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杆组组成的。因此杆组是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

答案()

1.1(略)

1.2

(1)运动,制造。

(2)机构中独立运动单元体,构件间的动联接,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间直接接触的几何要素。

(3)机构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相等;机架、原动件、从动件。

(4)低副、2;高副、1。

(5)1、2,二者之和为3。

(6)M-1。

(7)大于或等于1,机构原动件数与自由度数相等。

(8)两构件组成的可动联接,运动副。

(9)变换原动件。相对,相对尺寸未变。

(10)3,3n-(2p l+p h) ,3n-(2p l+p h) 。

(11)Ⅲ;Ⅱ;Ⅰ。

(12)必须有一个构件固定、自由度等于或大于1、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相等。

1.3

(1) A;(2) B;(3)A;(4)C;(5)B;(6)A;

(7)D;(8)D;(9)D;(10)C;(11)C。

1.4

(1) ?;(2) ?;(3)√;(4)√;(5)√;(6) ?;

(7)√;(8) ?;(9)√。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一)

题2.1 简要回答

(1) 机构运动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2) 何谓瞬心?相对速度瞬心与绝对速度瞬心有何区别?

(3) 什么叫三心定理?

(4) 在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时,速度瞬心法一般适用于什么场合?能否利用速度瞬心法对机

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5) 何谓速度多边形?

(6) 何谓速度影像及加速度影像?应用影像法求某一点的速度或加速度时必须具备什么条

件?要注意哪些问题?

(7) 为什么速度影像法和加速度影像法只能用来分析同一构件上各点之间的速度和加速度

关系,而不能用来分析不同构件上各点之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8) 机构中所有构件及构件上的所有点是否均有其速度影像及加速度影像?机架的速度影

像及加速度影像在何处?

(9) 机构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哥氏加速度存在?其大小如何计算?方向又如何确定?

(10) 如何用杆矢量表示构件?用解析法分析机构运动的关键是什么?

题2.2 填空

(1)速度瞬心可以定义为互相做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 的点。

(2)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在由N 个构

件组成的机构中,有 个相对瞬心,有 个绝对瞬心。

(3)作相对运动的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必 。

(4)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 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机构 的

各点。

(5)在平面铰链五杆机构中,共有 个速度瞬心,其中有 个瞬心为绝对速度瞬心。

(6)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相对速度瞬心在 处;组成移动副时,

其瞬心在 处;组成兼有滑动和滚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在 处。

(7)当两构件不直接组成运动副时。瞬心位置用 确定。

(8)当两构件的相对运动为 动,牵连运动为 动时,两构建的重合点之间

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 ;方向与 的方向一致。 题2.3 选择填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机构中,若某一瞬时,两构件上的重合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则该点为两构件的瞬心;

B.在机构中,若某一瞬时,一可动构件上的某点的速度为零,则该点为可动构件与机架

的瞬心;

C.在机构中,若某一瞬时,两可动构件上的重合点的速度相同,则该点称为它们的绝对

瞬心;

D.两构件构成高副,则它们的瞬心一定在接触点上。

(2)下列各构件中k

c c a 32不为零的机构是 。

A.(a)与(b) ;

B.(b)与(c) ;

C.(a)与(c) ;

D.(b) 。

(3) 下列各构件中k c c a 32为零的机构是 。

A.(a) ;

B.(b) ;

C.(c) ;

D.(b) 与(c) 。

题2.4 判断题

(1)两构件构成高副时,其瞬心一定在接触点上。 ( )

(2)平面机构中任意构件的瞬时运动均可视为绕其绝对速度瞬心转动,故构件上任一点的加速度等于绕该速度瞬心转动的法向和切向加速度矢量之和。 ( )

(3)速度瞬心是指两个构件相对运动时相对速度相等的点。 ( )

(4)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因为连杆做一般平面运动,所以它不能与其他构件构成绝对瞬心。 ( )

答案

2.1(略)

2.2

(1)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或瞬时绝对速度相同的重合) 。

(2)互相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后者瞬时绝对速度为零,前者不是, 2

)1(-N N ,)1(-N 。 (3)在同一直线上 。

(4)同一构件上,不同构件上 。

(5)10,4 。

(6)转动副中心;导轨垂线上无穷远;接触点处公法线上 。

(7)三心定理 。

(8)移,转。121212c c k c c a νω=ο

2.3

(1) B (2) D (3) C

2.4

(1) ? (2) ? (3) ? (4) ?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二)

题2.1 简答题

(1)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是什么?

(2)何谓机构的压力角? 其值对机构效率有何影响?

(3)压力角的大小对连杆机构的传动性能有何影响?

(4)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当哪一构件为原动件时,才可能出现死点位置?

(5)铰链四杆机构具有两个曲柄的条件是什么?

(6)何谓行程速比系数?对心曲柄滑块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 等于多少? 可否使曲柄摇杆机构的极位夹角0=θ?

(7)导杆机构和双滑块机构曲柄存在条件是什么?

(8)何谓连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它用什么来表达?何谓极位夹角?它与机构的急回特性有什么关系?

(9)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是否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为什么?

(10)何谓连杆机构的压力角、传动角?四杆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发生在什么位置?研究传动角的意义是什么?

(11)如何确定铰链四杆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最小传动角min γ的位置?

(12)何谓“死点”?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与“自锁”有何本质区别?如何利用和避免“死点”位置?

(13)在曲柄等速转动的曲柄摇杆机构中,已知: 曲柄的极位夹角ο

θ30=,摇杆工作时间为7s ,试问:

1)摇杆空回程所需时间为若干?

2)曲柄每分钟转速是多少?

(14)在图示导杆机构中,已知mm l AB 40=,试问: 1)若机构成为摆动导杆时, AC l 的最小值为多少?2)AB 为原动件时,机构的传动角为多大?3)若mm l AC 50=,且此机构成为转动导杆时,AB l 的最小值为多少?

(15)为使机构具有急回运动特性,行程速比系数K=1行吗?试说出1~2个K=1的机构。

(16)根据图中所注尺寸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并说明为什么?

题2.2 填空

(1)如图所示铰链四杆机构,90mm.d 110mm,c 150mm,b 70mm,a ====若以a 杆为机架可得 ,若以b 杆为机架可得 机构。

(2)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 ,平面连杆机构是由许多刚性构件用 联接而成的机构。

(3)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改变 而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 而形成偏心轮机构。

(4)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取 为主动件时,才有可能出现死点位置。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传动角=γ 。

(5)在摆动导杆机构中,若以曲柄为原动件时,该机构的压力角为 度,其传动角为 度。

(6)试写出两种能将原动件单向连续转动转换成输出构件连续直线往复运动,且具有急回特性的连杆机构: , 。

(7)图示为摆动导杆机构,已知曲柄mm l AB 02=,机架mm l AC 04=,试问该机构的极位夹角=θ ,此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 (写出计算公式和结果) 。

(8)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极位夹角=θ 度,它的行程速比系数K= 。

(9)曲柄滑块机构,当其曲柄处在与滑块的位移方向垂直时,其传动角γ为 ;导杆机构,其中滑块对导杆的作用力方向始终垂直于导杆,其传动角γ为 。

(10)连杆机构如图所示,试回答:

1)一个铰链四杆机构如图(a)所示,连杆的长度l 不论如何变化,不可能得到双曲柄机构 (对,还是错?) 。因为 。

2)一个曲柄摇块机构如图(b)所示,试在图上做出极位夹角θ。摇块 (是顺,还是逆?)时针方向回转时,摇块的平均角速度较大。

(11)机构处于死点时,其压力角为 ,传动角为 。

(12)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为双曲柄机构时,构件AB 的尺寸AB l 的取值范围为 。

(13)铰链四杆机构演化成其它形式的四杆机构有 种方法,它们是 ,

, , , 。

(14)铰链四杆机构中,90mm.d 120mm,c 150mm,b 60mm,a ====(如图示)。

1)以a 杆为机架得 机构;

2)以b 杆为机架得 机构;

3)以c 杆为机架得 机构;

4)以d 杆为机架得 机构。

(15)曲柄滑块机构中,当 与 处于两次互相垂直位置之一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16)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 与 两次共线位置之一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17)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 为主动件, 与 构件两次共线时,则机构出现死点位置。

(18)铰链四杆机构具有两个曲柄的条件是 。

(19) 铰链四杆机构变换机架(倒置)以后,各杆间的相对运动不变,其理由是 。

(20)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中,若改为以曲柄为机架,则将演化为 机构。 题2.3 选择填空

(1)当四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 。

A. 为0;

B. 为ο

90; C. 与构件尺寸有关。

(2)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是针对主动件作 而言的。

A.等速运动;

B.等速移动 ;

C.变速转动或变速移动。

(3)对于双摇杆机构,最短构件与最长构件长度之和 大于其余两构件长度之和。

A.一定;

B.不一定;

C.一定不。

(4)当铰链四杆机构的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的两杆长之和,此时,当取与最短杆相邻的构件为机架时,机构为 ;当取最短杆为机架时,机构为 ;当取最短杆的对边杆为机架,机构为 。

A. 双摇杆机构 ;

B. 曲柄摇杆机构 ;

C. 双曲柄机构 ;

D. 导杆机构 。

(5)若将一曲柄摇杆机构转化为双曲柄机构,可将 。

A.原机构曲柄为机架;

B.原机构连杆为机架 ;

C.原机构摇杆为机架。

(6)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 值的可能取值范围是 。

A.0≤K ≤1;

B.0≤K ≤2;

C. 1≤K ≤3;

D.1≤K ≤2。

(7)曲柄摇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 等于零度。

A.压力角;

B.传动角;

C.极位夹角。

(8)摆动导杆机构,当导杆处于极限位置时,导杆 与曲柄垂直。

A.一定;

B.不一定;

C.一定不。

(9)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中,从动件滑块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1。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10)曲柄为原动件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当滑块上的传动角最小时,则 。

A. 曲柄与导路平行;

B. 曲柄与导路垂直;

C. 曲柄与连杆共线;

D. 曲柄与连杆垂直。

(11)曲柄为原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若知摇杆的行程速比系数K=1.5,那么极位夹角θ等于 。

A. ο18;

B. ο18-;

C. ο36;

D. ο72。

(12)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若增大曲柄长度,则摇杆摆角将 。

A. 加大;

B. 减小;

C. 不变;

D.加大或不变。

(13)曲柄滑块机构的死点只能发生在 。

A. 曲柄主动时;

B. 滑块主动时;

C. 连杆与曲柄共线时。

(14)急回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 。

A. >1;

B.=1;

C.<1;

D.=0。

(15)当曲柄为主动件时,曲柄机构的最小传动角min γ总是出现在 。

A.连杆与曲柄成一条直线时;

B.连杆与机架成一条直线时;

C.曲柄与机架成一条直线时。

(16)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

A.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

B.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

C.以最短杆为机架或以最短杆相邻的杆为机架。

(17)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曲柄长为a ,连杆长为b ,则其最小传动角min γ等于 。

A. a b arccos ;

B. b a arcsin ;

C. b a arccos 。

(18)铰链四杆机构的压力角是指在不计摩擦情况下连杆作用于 上的力与该力作用点速度间所夹锐角。

A. 主动件;

B. 从动件;

C. 机架;

D.连架杆。

(19)平面四杆机构中,是否存在死点,取决于 是否与连杆共线。

A. 主动件;

B. 从动件;

C. 机架;

D.摇杆。

(20)一个K 大于1的铰链四杆机构与K=1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串联组合,该串联组合而成的行程变化系数K 。

(21)在设计铰链四杆机构时,应使最小传动角min γ 。

A.尽可能小一些;

B. 尽可能大一些;

C. 为ο0;

D. ο

45。 题2.4 判断题

(1)在曲柄滑块机构中,只要滑块做主动件,就必然有死点存在。

(2)平面四杆机构的传动角,在机构运动过程中是时刻变化的,为保证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在设计时应限制其传动角最小值min γ不小于许用值[]γ。

(3)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若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最小传动角可能出现在曲柄与机架的两个共线位置之一处。

(4)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以最短杆为原动件,则该机构即为曲柄摇杆机构。

(5)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只要符合曲柄存在的条件,该机构就一定有曲柄存在。

(6)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中,若曲柄为主动件,则滑块的行程速比系数一定等于1。

(7)从传力效果看,传动角越大越好,压力角越小越好。

(8)一个铰链四杆机构,通过选取不同的构件为机架总能得到曲柄摇杆机构。

(9)一个铰链四杆机构若为双摇杆机构,则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一定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答案

2.1(略)

2.2

(1)双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

(2)两构件组成的可动联接,平面低副。

(3)摇杆长度为∞,回转副半径。

(4)摇杆,0。

(5)0,90 。

(6)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加滑块导轨(牛头刨床机构)。

(7)οο

604020arccos 2-180=,2-180180=+θθοο。 (8)0,1 。

(9)最小值,ο

90。

(10)1)对,机架不是最短杆。 2)顺、逆(θ=0)一样。 (11)ο90,0。

(12)45≤AB l ≤55。

(13)四,改变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尺寸,改变运动副尺寸,选不同构件为机架,运动副元素逆换 。

(14)1)双曲柄;2)曲柄摇杆; 3)双摇杆 ;4)曲柄摇杆。

(15)曲柄 滑块移动导路。

(16)曲柄 机架。 (17)摇杆,曲柄 连杆。 (18)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另外二杆长度之和,且最短杆为机架。 (19)各杆长度不变,整个机构加一个反转运动,没有改变各杆间相对运动。

(20)转动导杆。

2.3

(1)B ; (2)A ; (3)B ; (4)B ,C ,A ; (5)A ; (6)C ;

(7)B ; (8)A ; (9)A ; (10)B ; (11)C ; (12)A ;

(13)B ; (14)A ; (15)C ; (16)A ; (17)C ; (18)B ;

(19)B ; (20)A ; (21)B 。

2.4

(1)√; (2)√; (3)√; (4)?; (5)?; (6)√;

(7)√; (8)?; (9)?。 第三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题3.1 简答题

(1)在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中,若凸轮顺时针方向转动,推杆向上移动为工作行程,则凸轮的轴心应相对推杆导路向左偏置还是向右偏置为好?为什么?若偏置得太大会有什么问题产生?

(2)凸轮机构压力角的大小与基圆半径有何关系?

(3)滚子半径的选择与理论轮廓曲率半径有何关系?如出现实际轮廓线变尖或相交,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

(4)在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中,试问对于同一凸轮用不同端部形状的推杆时,其推杆的运动规律是否相同?试简述其原因。

(5)平底与导路夹角为锐角 的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其压力角为多大?

(6)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凸轮的转动中心到理论廓线的最小半径,还是指凸轮的转动中心到实际廓线的最小半径?

(7)如何理解从动件某一位移时的凸轮的转角?从动件在生程和回程阶段的凸轮转角如何度量?

(8)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它在哪一轮廓上度量?压力角变化对凸轮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与凸轮尺寸有何关系?

(9)直动的滚子从动件、尖底从动件、平底从动件的生程阶段和回程阶段位移如何度量?(10)摆动的滚子从动件、尖底从动件、平底从动件的生程阶段和回程阶段位移如何度量?(11)设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在推杆运动规律不变的条件下,需减小推程压力角,可采用哪两种措施?

(12)图中两图均为工作廓线为偏心圆的凸轮机构,试分别指出它们理论廓线是圆还是非圆,运动规律是否相同?

(13)滚子推杆盘形凸轮的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是否相似?是否为等距曲线?

(14)理论廓线相同而实际廓线不同的两个对心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否相同?

(15)在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若凸轮实际廓线保持不变,而增大或减小滚子半径,从动件运动规律是否发生变化?

(16)试问将同一轮廓曲线的凸轮与不同形式的推杆配合使用,各种推杆的运动规律是否一样?若推杆的运动规律相同,使用不同形式的推杆设计的凸轮廓线又是否一样?

(17)若凸论是以顺时针转动,采用偏置直动推杆时,推杆的导路线应偏于凸轮回转中心的哪一侧较合理?为什么?

(18)凸轮的理论轮廓线与实际廓线有何区别?所谓基圆半径是指哪一条廓线的最小向径?(19)如果两个凸轮的实际廓线相同,则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20)如果两个凸轮的理论廓线相同,则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21)已知一摆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因滚子损坏,现更换了一个外径与原滚子不同的新滚子。试问更换滚子后推杆的运动规律和推杆的最大摆角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22) 为什么平底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一定要外凸?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却允许内凹?而且内凹段一定不会出现运动失真?

(23) 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凸轮实际廓线能否由理论廓线上各点的向径截去滚子半径来求得?为什么?

(24) 在什么情况下凸轮实际廓线会出现尖点或过切现象?如何避免?

(25) 选取基圆半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按什么原则加以选择?

(26) 在一个直动平底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中,原设计的推杆是对心的,但使用时却改为偏心安置。试问此时推杆的运动规律是否改变?若按偏置情况设计凸轮廓线,试问它与按对心情

况设计的凸轮廓线是否一样?为什么?

(27)在移动滚子从动件与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中,采用偏置从动件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偏置方向如何选取?

(28)滚子半径的选择与理论廓线的曲率半径有何关系?图解设计时,如出现实际廓线变尖或相交,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

(29) 如摆动尖顶推杆的推程和回程运动线图完全对称,试问其推程和回程的凸轮轮廓是否也对称?为什么?

(30) 力封闭和几何封闭凸轮机构许用应力角的确定是否一样?为什么?

(31) 凸轮机构的瞬时高副低代机构能否完全代替此凸轮机构?在什么情况下能完全代替?

(32) 凸轮轮廓上各工作段起止点所夹的圆心角是否就是从动件的行程运动角?

(33) 平底直动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其压力角恒为零,它还有可能自锁吗?

(34) 一凸轮轮廓按尖顶推杆实现某种运动规律而设计,若使用时想改为滚子推杆,可行否?为什么?

题3.2 填空

(1)在凸轮机构的几种基本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 运动规律使凸轮机构产生刚性冲击, 和 运动规律产生柔性冲击, 运动规律则没有冲击。

(2)在凸轮机购的各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中, 只宜适用于低速的情况; 和 宜用于中速,但不宜用于高速的情况;而 可在高速下应用。

(3) 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时,若发现凸轮廓线有变尖现象,则在尺寸参数的改变上应采取的措施是 或 。

(4) 一个偏心、尖端、移动推杆凸轮机构(图示),凸轮的一段廓线为渐开线,其基圆半径0r 等于偏心距,当凸轮以等角速度ω转动时,推杆上升速度为多少? 。推杆以变速上升还是以等速上升? 。

(5) 凸轮的基圆半径是从 到 的最短距离。

(6) 滚子移动从动件盘状凸轮,它的实际廓线是理论廓线的 曲线。

(7) 维持凸轮与从动杆高副接触封闭的方法有 、 。

(8) 图示凸轮机构中的凸轮为一偏心圆盘。已知圆盘半径长为mm R 30=,其几何中心为O 点。 又知AO 长mm l AO 10=。若凸轮按逆时针转,试确定下列各值(填入空格内即可)。

①图示位置时,从动杆垂直AO ,那么,凸轮转角=φ

,从动杆位移=S 。 ②若凸论由图示位置继续转过ο90,那么,从动杆的位移=S ,从动杆与廓线接触

点处压力角=α 。

(9) 凸轮的基圆半径越小,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 ,而凸轮机构的尺寸越 。

(10) 设计凸轮机构,若量得其中某点的压力角超过许用值,可以用 方法使最大压力角减小。

(11)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当从动件运动规律一定时,欲同时降低升程和回程的压力角,可采用的措施是 。若只降低升程的压力角,可采用 方法。

(12)写出两种既无刚性冲击、又无柔性冲击的运动规律 、 。

(13) 凸轮轮廓的形状是由 决定的。

(14) 平底垂直于导路的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中,其压力角等于 。

(15) 凸轮机构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为: ① 。② 。

③。

(16) 凸轮机构中,推杆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是说明推杆在按等加速运动,而在按等减速运动。

(17) 在设计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工作廓线时,发现压力角超过了许用值,且廓线出现变尖现象,此时应采用的措施是。

题3.3 选择填空

(1) 当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推程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推程开始和结束位置。

A. 存在刚性冲击;

B. 存在柔性冲击;

C. 不存在冲击。

(2) 若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选择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或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当把凸轮转速提高一倍时,从动件的加速度是原来的倍。

A. 1;

B. 2;

C. 4;

D.8。

(3)为使凸轮机构的结构紧凑和受力条件好,设计时应满足。

A. α≤[]α,b r≤[]b r;

B. α> []α,b r< []b r;

C. α≤[]α,b r< []b r;

D. α> []α,b r> []b r。

(4) 若增大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α,则该凸轮机构的凸轮基圆半径将,从动件上所受的有害分力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5) 设计凸轮廓线时,若减小凸轮的基圆半径,则廓线曲率半径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6) 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基圆的大小会影响。

A. 从动件的位移;

B. 从动件的速度;

C. 从动件的加速度;

D.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7) 设计滚子从动件盘状凸轮轮廓线时,若将滚子半径加大,那么凸轮凸形廓线上各点曲率半径。

A. 一定变大;

B. 一定变小;

C. 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8)在某一瞬时,从动件运动规律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小凸轮的基圆半径,则压力角。

A. 减小;

B. 增大;

C. 保持不变。

(9) 与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的最大缺点是。

A. 惯性力难以平衡;

B. 点、线接触,易磨损;

C. 设计较为复杂;

D.不能实现简谐运动。

(10)与其它机构相比,凸轮机构的最大优点是。

A. 可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

B. 便于润滑;

C. 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的精度;

D. 从动件的行程可较大。

(11) 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恒等于常数。

A. 摆动尖顶推杆;

B. 直动滚子推杆;

C. 摆动平底推杆;

D. 摆动滚子推杆。

(12) 对于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来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偏置直动推杆与对心直动推杆相比,两者在推程段最大压力角的关系为。

A. 偏置比对心大;

B. 对心比偏置大;

C. 一样大;

D. 不一定。

(13)下述几种运动规律中既不会产生柔性冲击,也不会产生刚性冲击,可用于高速

场合。

A. 等速运动规律;

B. 摆线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C.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D. 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14) 对心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超过许用值时,可采用措施来解决。

A. 增大基圆半径;

B. 改用滚子推杆;

C. 改变凸轮转向;

D. 改变偏置直动尖顶推杆。

(15) 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中,若将原来的推杆分别换成: a)滚子半径增大了的推杆;b)尖端推杆;c)平底推杆。则推杆的运动规律。

A. a) 与原推杆的相同;

B. b) 与原推杆的相同;

C. c) 与原推杆的相同;

D. a) b) c) 与原推杆的均相同。

(16)设计凸轮机构时,从动力性能考虑,应。

A. 使压力角尽量小,但这会使凸轮基圆半径增大;

B. 使压力角增大,从而使机构结构紧凑;

C. 使压力角尽量小,相应地也会使机构结构紧凑。

题3.4 判断题

(1)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钩中,当凸轮理论轮廓线外凸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滚子半径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将产生"失真"现象。( ) (2)凸轮机构中,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是指从动件在推程中按等加速运动,在回程中按等减速运动。( )

(3) 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的最大值达到许用值时就会出现自锁现象。( )

(4) 平底从动件凸轮最小基圆半径可按许用压力角来确定。( )

(5) 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在升程时,若按简谐运动规律运动时,会产生柔性冲击。( )

(6) 为了避免从动件运动失真,平底从动件凸轮轮廓不能内凹。( )

(7) 凸轮机构中推杆运动规律一定时,凸轮基圆半径越大,则压力角也越大,使力效果越坏。

( ) (8) 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是指从动件在推程中按等加速运动,在回程中按等减速运动,且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

(9) 从动件按等速运动规律运动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是一条阿基米德螺旋线。( )

(10) 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是理论轮廓的等距曲线。因此,实际轮廓上各点的向径就等于理论轮廓上各点的向径减去滚子半径。( ) (11) 设计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平底左右两侧的宽度必须分别大于导路至左右最远切点的距离,以保证在所有位置平底都能与轮廓相切。( ) (12)在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中,对于同一凸轮,若分别采用尖端推杆、平底推杆和滚子推杆,则推杆的运动规律互不相同。( ) 答案

3.1 (略)

3.2

(1)等速,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正弦加速度。

(2) 等速,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正弦加速度。

(3)加大基圆半径、减小滚子半径。

(4) 0r 。等速上升。

(5)转动中心,理论轮廓。

(6)等距。

(7)力封闭、几何锁合。

(8) ①ο

90,mm 28.8。②mm 20,0。

(9)大,小。

(10)增大基圆半径或正确偏置。

(11)增大基圆半径,正确偏置。

(12) 5544332210δδδδδC C C C C C S +++++=,[]πδπδδδ2/)/2sin(/00-=h S 。

(13)从动件运动规律。

(14)0。

(15)满足机器工作要求、机器运动平稳、便于加工。

(16)前半程,后半程。

(17)增大基圆半径。

3.3

(1)B ; (2)C ; (3)A ; (4) B 、A ; (5) B ; (6)D ;

(7) B ; (8) B ; (9) B ; (10) A ; (11) C ; (12) B ;

(13) B ; (14) A ; (15) D ; (16) A 。

3,4

(1) ?; (2) ?; (3) ?; (4) ? ; (5)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第四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题4.1 简要回答;。、,

(1)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什么?若两个齿轮的模数和齿数分别相等,但压力角不同,它们的齿廓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一对相啮合的两个齿轮,若它们的齿数不同,它们齿廓的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

(2)满足定速比要求的一对共轭曲线啮合传动时,它们的啮合点的轨迹(即啮合线)是否都是直线?。

(3)是否存在使轮齿在啮合时不产生相对滑动的齿轮齿廓?。

(4)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时,在啮合点上两轮的压力角是否相等?有没有压力角相等的啮合位置?

(5)用公式f

b f r r arccos =α计算齿根圆上的压力角,是否对?

(6)压力角为ο15的齿条(模数可为非标准值)能否与压力角为ο20(标准模数)的齿轮正确啮合?为什么?

(7)一个直齿轮和一个斜齿轮能否正确啮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8)何谓法向齿距和基圆齿距?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9)齿顶圆一定要大于齿根圆吗?基圆能否大于分度圆?。

(10)能否计算1=*a h 、οα20=、28=z 的渐开线内齿轮的齿顶圆压力角?

(11)问: m 、α、*a h ,*c 都是标准值的齿轮就一定是标准齿轮吗?

(12)设一对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4=ε试问其啮合的情况怎样?

(13)任意两个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要能够搭配起来,组成一个能满足传动比要求的连续啮

合传动,这两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14)何谓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可分性?如今一对标准齿轮的中心距略大于标准中心距,能不能传动?有什么不良影响?

(15)齿轮齿条啮合时,齿轮上的节圆是否始终与分度圆相重合?为什么?

(16)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什么?满足正确啮合条件的一对齿轮是否一定能连续传动?

(17)试列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轴线平行)和蜗杆蜗轮传动(轴线垂直)的正确啮合条件。

(18)已知两个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分别为201=z ,302=z ,并且都是标准齿轮,m 、α、*a h 、*c 均相同。试比较这两个齿轮的齿定厚的大小和基圆上齿厚的大小。

(19)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的οα20=、 1.0=*a h 、0.25=*c 。试求基圆与齿根圆重合时的

齿数;若43=z ,基圆与齿根圆何者大?

(20)一对已切制好的渐开线外啮合直齿标准圆柱齿轮,201=z ,402=z ,3mm m =,οα20=,1.0=*a h ,

0.25=*c ,设安装时的实际中心距分别为90mm 和91mm 。试分析哪些参数发生变化? (21)简述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安装中心距对齿轮传动重合度的影响αε。

(22)渐开线圆柱直齿轮上齿厚等于齿间距的圆称为分度圆吗?为什么?

(23)一对渐开线圆柱直齿轮的啮合角为ο20,它们肯定是标准齿轮吗?为什么?

(24)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轮齿廓形状由哪几个参数决定?

(25)渐开线圆柱直齿轮齿面有磨损时,齿根的磨损最大,节圆的磨损最小,对吗?为什么?

(26)一对短齿制和一对正常齿制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具有相同的模数、压力角和齿数,问: 哪一对齿轮具有较大的重合度?为什么?

(27)试述齿轮齿条传动与外啮合齿轮传动相比有何特点?

(28)一标准齿轮与标准齿条相啮合,当齿条的中线与分度圆不相切时,会发生什么问题?节圆会不会改变?节线会不会改变?重合度会不会改变?

(29)有两对标准安装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其中一对的有关参数为: 241=z ,452=z ,

5mm m =,οα20=, 1.0=*a

h ; 另一对的有关参数为: 241=z ,452=z ,2mm m =,οα20=,1.0=*a h 。试问:这两对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哪一对大?

(30)对齿轮进行变位修正的目的是什么?

(31)与直齿轮传动相比较,斜齿轮传动有哪些优缺点?

(32)在生产中加工m 、α 相同的齿轮时,

根据所铣齿轮齿数的不同,一般只备有5mm m =,01N 至08N 等八把铣刀,各号刀可切制一定齿数范围的齿轮,有何误差?

(33)用范成法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与被加工齿轮的哪些参数应相同?两者的相对位置与相对运动关系如何?

(34)传动用齿条与刀具齿条有何异同?

(35)根切是怎么回事?

(36)要使齿轮不根切,最小变位系数(或叫最小移距系数)应如何确定?

(37)变位修正过的齿轮的分度圆、基圆、周节和基节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吗?为什么?

(38)正传动类型中的齿轮是否一定都是正变位齿轮?负传动类型中的齿轮是否一定都是负变位齿轮?

(39)两个相互啮合的渐开线圆柱直齿轮,已知变位系数21x x -=,其中心距为标准中心距

吗?

(40)渐开线圆柱直齿轮和斜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小齿数相等吗?为什么?

(41)什么传动类型必须将齿顶高降低,为什么?齿高变位系数如何确定?

(42)一个标准齿轮能和一个变位齿轮正确啮合传动吗?

(43)变位齿轮的全齿高等于标准齿轮的全齿高吗?

(44)参数为m 、α、*a h ,*c 、1z 、2z 、01=x 、02=x 的标准齿轮传动换成参数为m 、α、*a h ,*c 、1z 、2z 、01≠x 、02≠x 的一对变位齿轮传动,几何尺寸的变动情况如何?

(45)正变位可以使轮齿的抗弯强度增大,是否正变位系数越大越好?

(46)选择变位系数时应满足哪些主要要求?

(47)当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实际中心距要求大于其标准中心距时,除了可采用正传动的办法去凑中心距外,还有其它设计方案吗?能否利用渐开线齿轮的可分性来代替正传动?

(48)增大斜齿圆柱齿轮的重合度,可采取哪些措施?

(49)凡是齿轮传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整个轮齿工作表面都会有磨损。这话对于螺旋齿轮传动来说是否正确?

(50)蜗杆蜗轮传动与螺旋齿轮传动相比,有哪些特点?

题4.2 填空

(1)用极坐标表示的渐开线方程式为: 和 。

(2)渐开线齿轮上基圆的压力角是 ,分度圆压力角是 或 。

(3)渐开线齿廓上任一点的压力角是指 ,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法线与 相切。

(4)渐开线上离基圆愈远的点,其压力角 。

(5)渐开线上各处的压力角 等。

(6)生产上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是 。

(7)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与基圆 ,渐开线上各点的曲率半径是 的。

(8)影响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廓形状的参数有 、 和 。

(9)齿数和压力角相同的若干齿轮,模数越大,则渐开线齿廓越 。

(10)要使两圆柱齿轮作定传动比传动,其齿廓必须满足的条件为 。

(11)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时,它们的接触点在 线上,它的理论啮合线长度为 。

(12)齿轮分度圆是指 的圆,节圆是指 的圆。

(13)决定单个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五个基本参数是 ,其中参数 是标准值。

(14)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相等,亦即两齿轮的 和 相等。

(15)一对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 、 。

(16)渐开线齿廓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等于 ;渐开线齿廓在基圆上的曲率半径等

于 ;渐开线齿条齿廓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等于 。

(17)一对共轭齿廓,在公法线上的相对速度等于 ,而相对速度应在 。

(18)基本参数相同的正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比较,其齿顶高 ,齿根高 ,分度圆齿厚 ,齿槽宽 。

(19)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轮非正确安装时,节圆与分度圆大小 ,分度圆的大小取决于 ,而节圆的大小取决于 。

(20)渐开线齿廓之所以能保证一定传动比传动,其传动比不仅与 半径成反比,也与其 半径成反比,还与 半径成反比。

(21)一斜齿轮法面模数3mm m n =,分度圆螺旋角οβ15=,其端面模数=t m 。

(22)在设计直齿圆柱齿轮机构时,首先考虑的传动类型是 ,其次是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如 ,只能选择 。

(23)用同一把刀具加工m 、z 、α 均相同的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它们的分度圆、基圆和齿距均 。

(24)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由 , 两部分组成;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是指 的直齿轮。

(25)用标准齿条形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其刀具的 线与轮坯 圆之间做纯滚动; 加工变位齿轮时,其刀具的 线与轮坯的 圆之间做纯滚动。

(26)若重合度 1.6=ε,则表示实际啮合线上有 长度属于双齿啮合区。

(27)为保证一对渐开线齿轮可靠地连续转动,实际啮合线长度与基节的关系为 。

(28)蜗杆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在 面,蜗轮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在 面。

(29)直齿圆柱齿轮的背锥是与 相切的圆锥,把背锥展开补齐的齿轮称为 ,其齿数称为 ,它有以下用途 , , , 。

(30)按标准中心距安装的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节圆与 重合,啮合角在数值上等于 上的压力角。

(31)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标准参数在 面上;在尺寸计算时应按 面参数代入直齿轮的计算公式。

(32)三个标准圆柱齿轮(图7.2(32)示) ,4mm m =,οα20=,181=z ,192=z ,363=z ,安装中心距如图所示。齿轮3的分度圆半径=3r 。齿轮3的节圆半径='3r 。

(33)一对圆柱直齿轮(οα20=n ,1=*a h )啮合时,最多只有 对齿在同时啮合。圆柱斜齿

轮(οα20=n ,1=*an h )不根切的最少齿数可以为 。此时,要满足一个条件: 。

交错垂直轴圆柱斜齿轮机构,两齿轮的螺旋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阿基米德圆柱蜗杆,在端面内齿形是 ,在轴剖面内齿形是 (均填曲线名称)。

(34)图示蜗杆蜗轮机构中,已知蜗杆蜗轮的转向如图所示。该蜗轮是 旋蜗轮,该蜗杆是 旋蜗杆。

(35)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οα20=n ,1=*a h )啮合时,当安装时的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

中心距时,啮合角α'是变大还是变小? ; 重合度ε是增大还是减小? ;传动比i 又是如何变化的? 。

(36)mm m 4=,οα20=的一对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安装时顶隙等于 ,

侧隙等于 ;当中心距加大0.5mm 时,顶隙等于 ,侧隙 于零。

(37)一对蜗杆蜗轮正确啮合条件是 。

(38)斜齿轮 面上的参数是标准值;用齿条型刀具加工οα20=n ,1=*an h ,οβ30=的

斜齿圆柱齿轮时不根切的最少齿数是 。

(39)图示为蜗轮蜗杆传动,试写出蜗轮2的螺旋方向为 旋;蜗轮2的转向应是 时针方向。

(40)相同端面尺寸的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与一对斜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的重合度较直齿圆柱齿轮的重合度 ;一对圆锥齿轮啮合的重合度可近似地按 。

(41)一个锥顶角οδ25=,16=z 的直齿圆锥齿轮,它的当量齿数=v z (写出公式和结果)。

(42)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重叠系数ε与齿轮的 有关,而与齿轮的 无关。当 1.3=ε时,说明在整个啮合过程中(即从小齿轮的齿根与大齿轮的齿顶开始接触的B 2点到小齿轮的齿顶与大齿轮的齿根分开的B 1点)两对齿啮合的时间占整个啮合时间的 %,一对齿啮合的时间占整个啮合时间的 %。

(43)一对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 。

(44)图示为一个简易的蜗杆蜗轮起重装置,当手柄如图所示转向转动时,要求重物G 上升,那么此蜗杆的螺旋方向应为 旋(请标画在简图上),蜗轮的螺旋方向应为 旋。

(45)采用 法切制渐开线齿廓时发生根切的原因是 。

(46)一个圆柱斜齿轮1的91=z ,2mm m n =,1=*an h ,25.0=*n

c ,οα20=n 左旋, οβ8419.25=)9.0(cos =β,转向如图, 10(1/s)1=ω。

①它能否与一个直齿条相啮合? 。

②如要正确啮合,直齿条的参数应是 。

③在已有的图上,补上一个直齿条,直齿条的简图画在齿轮的后面。

④直齿条移动方向与齿轮轴线之间的夹角(取小于ο09)=∑ 。

⑤在简图上标出直齿条移动的方向。直齿条移动的速度=2v 。

⑥齿廓接触为 (1.点接触;2.直线接触;3.曲线接触)。

⑦斜齿轮齿顶半径=1a r 。

⑧用齿条刀范成加工该斜齿轮时,是否会发生根切? 为什么? 。 题4.3 选择填空

(1)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可分性是指 不受中心距变化的影响。

A. 节圆半径;

B. 传动比;

C. 啮合角。

(2)模数2mm m =,压力角οα20=,齿数20=z ,齿顶圆直径 43.2mm =a d ,齿根圆直径mm d f 0.35= 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 齿轮。

A. 标准;

B. 变位;

C. 非标准。

(3)现要加工两只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中齿轮1: 2mm m 1=,501=z ;齿轮2: 4mm m 2=,252=z 。这两只齿轮 加工。

A. 可用同一把铣刀;

B. 可用同一把滚刀;

C. 不能用同一把刀具。

(4)不发生根切的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外齿轮的齿根圆 大于基圆。

A. 一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5)齿轮经过正变位修正后,其分度圆同未修正时相比,是 。

A. 相同;

B. 减少;

C. 增大。

(6)斜齿圆柱齿轮基圆柱上的螺旋角b β与分度圆上的螺旋角β相比 。

A. b β>β;

B. b β<β;

C. b β=β。

(7)对于渐开线齿轮而言,其模数决定齿轮的 ,而其分度圆上的压力角确定了轮齿的 。

A. 长短;

B. 厚薄;

C. 大小

D. 形状。

(8)一对相啮合传动的渐开线齿轮,其压力角为 ,啮合角为 。

A. 基圆上的压力角;

B. 节圆上的压力角;

C. 分度圆上的压力角;

D. 齿顶圆上的压力角。

(9)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中,应除去 。

A. 2a1m t m =;

B. 21t a αα=;

C. 21ββ=;

D. 螺旋方向相同。

(10)在蜗杆传动中,引进特性系数q 的目的是为了 。

A. 便于蜗杆尺寸参数的计算;

B. 容易实现蜗杆传动中心距的标准化;

C. 提高蜗杆传动的效率;

D. 减少蜗轮滚刀的数量,有利于刀具的标准化。

(11)在减速蜗杆传动中,用 来计算传动比i 是错误的。 A. 2

1ωω=i ; B. 12z z i =; C. 2

1n n i =; D. 12d d i =。 (12)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 大于基圆。

A. 一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13)蜗杆的标准模数是指 模数。

A. 端面;

B. 法面;

C. 轴面。

(14)某锥齿轮齿数为z ,分度圆锥角为δ,则当量齿数=v z 。 A. ζ3cos z ; B. ζcos z ; C. ζ

2cos z ; D. ζsin z 。 (15)负变位齿轮的分度圆齿距(周节)应是 m π。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等于或小于。

(16)一对平行轴斜齿轮传动,其传动比 12i 等于 。 A. 12v v z z ; B. 12ωω; C. 12a a r r ; D. 1

2f f r r 。 (17)斜齿轮的端面压力角t α与法面压力角n α相比较应是 。

A. t α=n α;

B. t α>n α;

C. t α

D. t α≤n α。

(18)标准渐开线外齿轮的齿数增加,齿顶圆压力角将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19)已知一标准渐开线圆柱斜齿轮与斜齿条传动,法面模数8mm m n =,法面压力角

οα20=n ,斜齿轮齿数201=z ,分度圆上的螺旋角οβ20=,此齿轮的节圆直径等于 mm 。 A. 169.27; B. 170.27; C. 171.27; D. 172.27。

(20)渐开线圆锥直齿轮的当量齿数v z 其实际齿数z 。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21)蜗杆传动中,将 与 的比值称为蜗杆直径系数q 。

A. 模数;

B. 齿数1z ;

C. 分度圆直径1d ;

D. 分度圆直径2d ;

E. 齿数2z ;

F.周节p 。

(22)标准蜗杆传动的中心距=a 。 A. 2

21z z m +; B. 221a a d d +; C. 22z q m +。 (23)渐开线直齿圆柱外齿轮齿廓根切发生在 场合。

A. 模数较大;

B. 模数较小;

C. 齿数较少。

(24)负传动的一对直齿圆柱外齿轮,其齿数条件为 。

A. m in 212)z z z ≥+(;

B. m in 212)z z z ?+(;

C. m in 212)z z z ?+(。

(25)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齿形为渐开线,其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定义于 。

A. 法面上;

B. 轴剖面上;

C. 端面上。

(26)等移距(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和啮合角必分别 标准中心距和标准压力角。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7)用齿条形刀具范成加工标准齿轮时,齿轮产生根切的原因是 。

A. 齿条刀齿数太少;

B. 齿轮齿全高太长;

C. 齿轮齿数太少。

(28)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是用来 。

A. 计算传动比;

B. 计算重合度;

C. 选择盘形铣刀。

(29)蜗杆涡轮传动中,当蜗杆蜗轮的模数一定时,蜗杆的头数越多,则 。

A. 效率越低;

B. 反行程越容易自锁;

C. 反行程越不容易自锁。

(30)直齿圆锥齿轮 的参数为标准值。

A. 法面;

B. 端面;

C. 大端。

(3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重合度 。

A. 小;

B. 相等;

C. 大。

(32)渐开线上某点的压力角是指该点所受正压力的方向与该点 方向线之间的锐角。

A. 绝对速度;

B. 相对速度;

C. 滑动速度;

D. 牵连速度。

(33)齿数大于42,压力角οα20=的正常齿渐开线标准直齿外齿轮,其齿根圆 基圆。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小于且等于。

(3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是实际啮合线段与 的比值。

A. 齿距;

B. 基圆齿距;

C. 齿厚;

D. 齿槽宽。

(35)正变位齿轮的分度圆齿厚 标准齿轮的分度圆齿厚。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小于且等于。

(36)负变位齿轮的分度圆齿槽宽 标准齿轮的分度圆齿槽宽。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小于且等于。

(37)在蜗杆蜗轮传动中,用 来计算传动比是错误的。 A. 2

112ωω=i ; B. 1212d d i =; C. 1

212z z i =; D. 2112n n i =。 (38)当一对渐开线齿轮制成后,即使两轮的中心距稍有改变,其角速度比仍保持原值不变,原因是 。

A. 啮合角不变;

B. 压力角不变;

C. 基圆半径不变;

D. 节圆半径不变。

(39)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V Z 其实际齿数。

A. 小于;

B. 小于或等于;

C. 等于;

D. 大于。

(40)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与齿条啮合时,其啮合角恒等于齿轮 上的压力角。

A. 基圆;

B. 齿顶圆;

C. 分度圆;

D. 齿根圆。

(41)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中,其啮合角α'的大小是 。

A. 由大到小逐渐变化;

B. 由小到大逐渐变化;

C. 由小到大再到小逐渐变化;

D. 始终保持不变。

题4.4 判断题

(1)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在无侧隙啮合传动时,当中心距)(2

21z z m a += 时,一定是一对标准齿轮传动。 ( )

(2)为了使蜗杆传动中的蜗轮转速降低一倍,可以不用另换蜗轮,而只须换一个双头蜗杆以代替原来的单头蜗杆。 ( )

(3)根据渐开线性质,基圆之内没有渐开线,所以渐开线齿轮的齿根圆必须设计得比基圆大些。 ( )

(4)圆锥齿轮的当量齿数大于齿轮的实际齿数。 ( )

(5)渐开线齿轮传动中,啮合点处压力角等于啮合角。 ( )

(6)正传动中的一对齿轮必定都是正变位齿轮。 ( )

(7)蜗杆的标准参数在轴面,蜗杆的标准参数在端面。 ( )

(8)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大端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 )

(9)齿轮上齿厚等于齿槽宽的圆称为分度圆。 ( )

(10)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节圆总是大于分度圆。 ( )

(11)斜齿圆柱齿轮的端,法面模数的关系为:βcos /t n m m =。 ( )

机械原理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原理作业 第一章结构分析作业 1.2 解: F = 3n-2P L-P H = 3×3-2×4-1= 0 该机构不能运动,修改方案如下图: 1.2 解: (a)F = 3n-2P L-P H = 3×4-2×5-1= 1 A点为复合铰链。(b)F = 3n-2P L-P H = 3×5-2×6-2= 1 B、E两点为局部自由度, F、C两点各有一处为虚约束。

(c)F = 3n-2P L-P H = 3×5-2×7-0= 1 FIJKLM为虚约束。1.3 解: F = 3n-2P L-P H = 3×7-2×10-0= 1 1)以构件2为原动件,则结构由8-7、6-5、4-3三个Ⅱ级杆组组成,故机构为Ⅱ级机构(图a)。 2)以构件4为原动件,则结构由8-7、6-5、2-3三个Ⅱ级杆组组成,故机构为Ⅱ级机构(图b)。 3)以构件8为原动件,则结构由2-3-4-5一个Ⅲ级杆组和6-7一个Ⅱ级杆组组成,故机构为Ⅲ级机构(图c)。 (a) (b) (c)

第二章 运动分析作业 2.1 解:机构的瞬心如图所示。 2.2 解:取mm mm l /5=μ作机构位置图如下图所示。 1.求D 点的速度V D 13P D V V =

而 25241314==P P AE V V E D ,所以 s mm V V E D /14425241502524=?== 2. 求ω1 s r a d l V AE E /25.11201501===ω 3. 求ω2 因 98382412141212==P P P P ωω ,所以s rad /46.0983825.1983812=?==ωω 4. 求C 点的速度V C s mm C P V l C /2.10154446.0242=??=??=μω 2.3 解:取mm mm l /1=μ作机构位置图如下图a 所示。 1. 求B 2点的速度V B2 V B2 =ω1×L AB =10×30= 300 mm/s 2.求B 3点的速度V B3 V B3 = V B2 + V B3B2 大小 ? ω1×L AB ? 方向 ⊥BC ⊥AB ∥BC 取mm s mm v /10=μ作速度多边形如下图b 所示,由图量得: mm pb 223= ,所以 s mm pb V v B /270102733=?=?=μ 由图a 量得:BC=123 mm , 则 mm BC l l BC 1231123=?=?=μ 3. 求D 点和E 点的速度V D 、V E 利用速度影像在速度多边形,过p 点作⊥CE ,过b 3点作⊥BE ,得到e 点;过e 点作⊥pb 3,得到d 点 , 由图量得: mm pd 15=,mm pe 17=, 所以 s mm pd V v D /1501015=?=?=μ , s mm pe V v E /1701017=?=?=μ;

《汽轮机原理》习题及答案

《汽轮机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余速利用系数增加,级的轮周效率η u 【 A 】 A. 增大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9.在多级汽轮机中重热系数越大,说明【 A 】 A. 各级的损失越大 B. 机械损失越大 C. 轴封漏汽损失越大 D. 排汽阻力损失越大 1.并列运行的机组,同步器的作用是【 C 】A. 改变机组的转速 B. 改变调节系统油压 C. 改变汽轮机功率 D. 减小机组振动 5.多级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降低的不可能原因是(D)。A.余速利用系数降低 B.级内损失增大 C.进排汽损失增大 D.重热系数降低 19.关于喷嘴临界流量,在喷嘴出口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请判断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C 】 A.喷嘴临界流量只与喷嘴初参数有关B.喷嘴临界流量只与喷嘴终参数有关 C.喷嘴临界流量与喷嘴压力比有关D. 喷嘴临界流量既与喷嘴初参数有关,也与喷嘴终参数有关 13.冲动级动叶入口压力为P 1,出口压力为P 2 ,则P 1 和P 2 有______关系。【 B 】 A. P 1<P 2 B. P 1 >P 2 C. P 1 =P 2 D. P 1 =0.5P 2 6.汽轮机的进汽节流损失使得蒸汽入口焓【 C 】A. 增大B. 减小C. 保持不变 D. 以上变化都有可能 14.对于汽轮机的动态特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D 】 A. 转速调节过程中,动态最大转速可以大于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 B. 调节系统迟缓的存在,使动态超调量减小 C. 速度变动率δ越小,过渡时间越短 D. 机组功率越大,甩负荷后超速的可能性越大 27.在反动级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C 】A. 蒸汽在喷嘴中理想焓降为零 B. 蒸汽在动叶中理想焓降为零 C. 蒸汽在喷嘴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相等 D. 蒸汽在喷嘴的理想焓降小于动叶的理想焓降 25.在各自最佳速比下,轮周效率最高的级是【 D 】A. 纯冲动级B.带反动度的冲动级 C.复速级D.反动级 26.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膨胀的条件是【 A 】A. 喷嘴后压力小于临界压力 B. 喷嘴后压力等于临界压力 C. 喷嘴后压力大于临界压力 D. 喷嘴后压力大于喷嘴前压力 12.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C 】A. 喷嘴流量总是随喷嘴出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B. 喷嘴流量不随喷嘴出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C. 喷嘴流量可能随喷嘴出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也可能保持不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评价汽轮机热功转换效率的指标为【 C 】A. 循环热效率 B. 汽耗率 C.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D. 汽轮机绝对内效率 1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冷却水量越大,则【 A 】A. 凝汽器的真空度越高B. 凝汽器的真空度越低 C. 机组的效率越高 D. 机组的发电量越多 4.两台额定功率相同的并网运行机组A, B所带的负荷相同,机组A的速度变动率小于机组B的速度变动率, 当电网周波下降时,两台机组一次调频后所带功率为P A 和P B ,则【 C 】

机械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思考题 一、选择题 1、斜齿圆柱齿轮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在 B 上,计算几何尺寸需按 A 参数进行计算。 A .端面 B .法面 2、标准齿轮限制最少齿数的原因是 C 。 A .避免尺寸过大 B .避免加工困难 C .避免发生根切 D .避免强度不足 3、与其它机构相比,凸轮机构的最大优点是 A 。 A .容易使从动件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 B .传动功率大、效率高 C .制造方便,容易获得较高的精度 D .从动件的行程可较大 4、在由若干机器串联构成的机组中,若这些机器的效率均不相同,其中最高效率和最低效率分别为ηmax 和ηmin ,则机组的总效率η必有如下关系: A 。 A .η<ηmin B .η>ηmax C .ηmin ≤η≤ηmax D .ηmin <η<ηmax 。 5、宽径比B/D ≥0.2的刚性转子要在 B 校正面内进行动平衡校正。 A .单个 B .二个 C .三个 6、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 B 。 A. 虚约束 B. 局部自由度 C. 复合铰链 7、单转动副机械自锁的原因是驱动力 B 摩擦圆。 A. 切于 B. 交于 C. 远离 8、对于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B 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A. 一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9、设计凸轮廓线时,若减小凸轮的基圆半径,则凸轮压力角将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10、在减速蜗杆传动中,用 C 来计算传动比是错误的。 A. 21ω=i B. 12z z i = C. 12d d i = 1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重合度 C 。 A. 小 B. 相等 C. 大

《汽轮机原理》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蒸汽参数为13、5MPa的汽轮机为( b ) A.高压汽轮机 B.超高压汽轮机 C.亚临界汽轮机 D.超临界汽轮机 2.型号为N300-16、7/538/538的汽轮机就是( B )。 A、一次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B、凝汽式汽轮机 C、背压式汽轮机 D、工业用汽轮机 第一章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3.在反动级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C ) A、蒸汽在喷嘴中的理想焓降为零 B、蒸汽在动叶中的理想焓降为零 C、蒸汽在喷嘴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相等 D、蒸汽在喷嘴中的理想焓降小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 4.下列哪个措施可以减小叶高损失?( A ) A、加长叶片 B、缩短叶片 C、加厚叶片 D、减薄叶片 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小级的扇形损失?( C ) A、采用部分进汽 B、采用去湿槽 C、采用扭叶片 D、采用复速级 6.纯冲动级动叶入口压力为P1,出口压力为P2,则P1与P2的关系为( C ) A.P1P2 C.P1=P2 D.P1≥P2 7.当选定喷嘴与动叶叶型后,影响汽轮机级轮周效率的主要因素( A ) A、余速损失 B、喷嘴能量损失 C、动叶能量损失 D、部分进汽度损失 8.下列哪项损失不属于汽轮机级内损失( A ) A、机械损失 B、鼓风损失 C、叶高损失 D、扇形损失 9.反动级的结构特点就是动叶叶型( B )。 A、与静叶叶型相同 B、完全对称弯曲 C、近似对称弯曲 D、横截面沿汽流方向不发生变化 10.当汽轮机的级在( B )情况下工作时,能使余速损失为最小。 A、最大流量 B、最佳速度比 C、部发进汽 D、全周进汽 1、汽轮机的级就是由______组成的。 【 C 】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兰州2017年7月4日于家属院复习资料 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和;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2.具有、、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称为机器。 3.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4.运动副元素是指。 5.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6.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副,它产生个约束,而保留个自由度。 7.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机构的自由度。 8.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___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_____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9.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最小约束数为。 10.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至少为。 11.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______。 12.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 13.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 铰链,(B) 自由度,(C) 约束。 14.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局部自由度是指;虚约束是指。 15.划分机构的杆组时应先按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的级别按杆组中的级别确定。 16.图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试: (1〕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需说明。 (2)如此初拟方案不合理,请修改并用简图表示。 题16图题17图 17.在图示机构中,若以构件1为主动件,试: (1)计算自由度,说明是否有确定运动。

(2)如要使构件6有确定运动,并作连续转动,则可如何修改?说明修改的要点,并用简图表示。18.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高副用低副代替,并选择原动件。 19.试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对图示机构作出仅含低副的替代机 构,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题19图 题20图 20.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21. 画出图示机构简图,并计算该机构的自由 度。构件3为在机器的导轨中作滑移的整体构件,构件2在构件3的导轨中滑移,圆盘1的固定轴位于偏心处。 题21图 题22图 22.对图示机构进行高副低代,并作结构分析,确定机构级别。点21,P P 为在图示位置时,凸轮廓线在接触点处的曲率中心。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图示机构中尺寸已知(μL =mm ,机构1沿构件4作纯滚动,其上S 点的速度为v S (μV =S/mm)。 (1)在图上作出所有瞬心; (2)用瞬心法求出K 点的速度v K 。

华科大版机械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六七章作业_

华科大机械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六、七章作业 5-2. 在下图所示齿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1=28, z2=15, z2’=15, z3=35, z5’=1, z6=100,被切蜗轮的齿数为60,滚刀为单头.试确定齿数比z3’/z5和滚刀的旋向.(说明:用滚刀切制蜗轮相当于蜗杆蜗轮传动.) 解: 以1轮为主动轮,方向如图所示,可得蜗轮6的旋向,进而得滚刀的旋向. 依题意可得, i41 i46; 应有: 解之,得 5-5. 在下图所示齿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1=60, z2=z2’=30, z3=z3’=40, z4=120, 轮1的转速n1=30r/min(转向如图所示).试求转臂H的转速n h.

解: 图中的周转齿轮系,其转化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 i H14 由此可解得: (负号表示与n 1反向) ; 5-8. 在下图所示齿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1=20, z2=40, z3=20, z4=80, z4’=60, z5=50,z5’=55, z6=65, z6’=1, z7=60, 轮1、3的转速n1=n3=3000r/min(转向如图所示). 试求转速n7. 解: 依题意, n2 i34

对于周围齿轮系4’-5-5’-6; 此转化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公式为: i H 36 ; 由此解出 (负号表示与n 2反向); 进而 n 7= ; 在如图所示齿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1z =20,2z =40,3z =35,'3z =30,''3z =1, 4z =20,5z =75,'5z =80,6z =30,7z =90, 8z =30,9z =20,10z =50,轮1的转速1n =100r/min,试求轮10的 转速10n 。 解: 1n =100 则2n =2 1 1n =50r/min 在3-4-5-2 中,H n 35= 35 2523z z n n n n -=-- 在3’-5-5’-6-7中 ' 37 575'37'3z z n n n n n H -=--=

汽轮机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汽轮机按热力过程可分为:①凝汽式 汽轮机;②背压式 汽轮机; ③调节抽汽式 汽轮机;④抽汽背压式 汽轮机;⑤多压式 汽轮机等。 2. 汽轮机是一种将蒸汽 的热能 转变为机械功 的旋转式原动机。 3. 当M <1时,要想使气流膨胀,通流截面应渐缩 ;要想扩压通流截面应渐扩 。 当M >1时,要想使气流膨胀,通流截面应渐扩 ;要想扩压通流截面应渐缩 。 4. 根据级所采用的反动度的大小不同,可将级分为:纯冲动级 ,反动级 ,带反动度的冲动级 三种。 5. 蒸汽在动叶中的理想焓降 与这一级总的理想焓降 之比,称为汽轮机的反动度。 6. 动叶片中理想焓降的大小,通常用级的反动度 来衡量,动叶中的焓降越大,级的反动度就越大 。 7. 为了减小余速损失,在设计时一般要求动叶片出口绝对排汽角接近于90? 。 8. 习惯上把圆周速度 与喷嘴出口速度 的比值称为速度比;通常把对应轮周效率 最大时的速比称为最佳速比。 9. 反动级、纯冲动级的最佳速比分别为:r 1op 1()cos x α= 、c 1op 1()cos /2x α= 。 10. 级内损失除了蒸汽在通流部分中流动时所引起的喷嘴 损失、动叶 损失、余速 损失外,还有叶高 损失、扇形 损失、部分进汽 损失、叶轮摩擦 损失,湿汽 损失以及漏汽 等损失。 11. 汽轮机转子主要包括主轴 、叶轮(或转鼓) 、动叶栅 、联轴器 以及其他转动零件。 12. 汽轮机的轴承分推力 轴承和径向支承 轴承两大类。 13. 汽轮机的损失可分为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外部损失包括:端部漏汽 损失、机械 损失。 14. 蒸汽在多级汽轮机中工作时,除存在各种级内损失外,还要产生进汽结构中的节流 损失和排汽管中的压力 损失。 15. 汽轮机采用中间再热,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 ;又能减小排汽的湿度 。 16. 危急遮断器的动作转速通常应在额定转速的110%~112% 范围内。 17. DEH 控制系统要实现对汽轮机组转速和负荷的控制,必须获得的反馈信号是:汽轮机转速 信号、发电机输出电功率 信号以及调节级后压力 信号。 二、选择题 1. 某台汽轮发电机组的新蒸汽参数为3.43MPa 、435℃,该机组属于:( B ) A. 高温高压机组 B. 中温中压机组 C. 低温低压机组 2. 若要蒸汽在通道中膨胀加速,必须(C )。 A. 提供压降 B. 提供压升 C. 提供压降并使通流截面渐变 3. 动叶中的焓降越大,级的反动度就( B )。 A. 越小 B. 越大 C. 可能大也可能小 4. 对于纯冲动式汽轮机,蒸汽( A )。 A. 仅在喷嘴中膨胀 B. 仅在动叶栅中膨胀 C. 在喷嘴和动叶栅中都膨胀 5. 汽轮机汽缸的膨胀死点是由以下两个部件中心线的交点形成的。( C ) A. 立销与横销 B. 立销与纵销. C. 横销与纵销 6. 压水堆核电站汽轮机不能采用过热蒸汽的根本原因是:( C ) A. 汽轮机功率太大 B. 一回路冷却水压力太高 C. 一回路冷却剂不允许沸腾 7. 汽轮机工作转速为3000转/分,危急遮断器超速试验时动作转速为3210转/分,你认为:( B ) A. 偏高 B. 偏低 C. 合适 三、简答题 1. 说明汽轮机型号CB25-8.83/1.47/0.49的含义。 答:抽汽背压式汽轮机,额定功率25MW ,初压8.83MPa ,抽汽压力1.47MPa ,背压0.49MPa 。

机械原理课后答案第章

第6章作业6—1什么是静平衡?什么是动平衡?各至少需要几个平衡平面?静平衡、动平衡的力学条件各是什么? 6—2动平衡的构件一定是静平衡的,反之亦然,对吗?为什么?在图示(a)(b)两根曲 上平衡。机构在基座上平衡的实质是平衡机构质心的总惯性力,同时平衡作用在基座上的总惯性力偶矩、驱动力矩和阻力矩。 6—5图示为一钢制圆盘,盘厚b=50 mm。位置I处有一直径φ=50 inm的通孔,位置Ⅱ=0.5 kg的重块。为了使圆盘平衡,拟在圆盘上r=200 mm处制一通孔,试求处有一质量m 2 此孔的直径与位置。(钢的密度ρ=7.8 g/em3。)

解根据静平衡条件有: m 1r I +m 2 r Ⅱ +m b r b =0 m 2r Ⅱ =0 . 5×20=10 kg.cm m 1r 1 =ρ×(π/4) ×φ2×b×r 1 =7.8 ×10-3×(π/4)×52×5 ×l0=7.66 kg.cm 6, 。 m 2r 2 =0.3×20=6 kg.cm 取μ W =4(kg.cm)/cm作质径积矢量多边形如图 m b =μ W W b /r=4×2.4/20=0.48 kg,θ b =45o 分解到相邻两个叶片的对称轴上

6—7在图示的转子中,已知各偏心质量m 1=10 kg,m 2 =15 k,m 3 =20 kg,m 4 =10 kg它们的 回转半径大小分别为r 1=40cm,r 2 =r 4 =30cm,r 3 =20cm,方位如图所示。若置于平衡基面I及 Ⅱ中的平衡质量m bI 及m bⅡ 的回转半径均为50cm,试求m bI 及m bⅡ 的大小和方位(l 12 =l 23 =l 34 )。 解根据动平衡条件有 以μ W 作质径积矢量多边形,如图所示。则 6 。若 m bⅡ=μ W W bⅡ /r b =0.9kg,θ bⅡ =255o (2)以带轮中截面为平衡基面Ⅱ时,其动平衡条件为 以μw=2 kg.crn/rnm,作质径积矢量多边形,如图 (c),(d),则 m bI =μ W W bI /r b ==2×27/40=1.35 kg,θ bI =160o

机械原理思考题

机械原理思考题 1. 何谓机器,何谓机构?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 参照内燃机的机构分析,试对机械手进行分解,说明它是由哪些机构组成的。3.何谓零件和构件?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4.何谓运动副?满足什么条件两个构件之间才能构成运动副? 5.何谓“高副”和“低副”?在平面机构中高副和低副一般各带入几个约束?6.具备什么条件,运动链才具有运动的可能性? 7.具备什么条件,运动链才具有运动的确定性? 8.具备什么条件,运动链才能成为机构? 9.机构运动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10.什么叫速度瞬心?相对速度瞬心和绝对速度瞬心有什么区别? 11.在进行机构运动分析时,速度瞬心法的优点及局限是什么? 12.什么叫三心定理? 13.什么是摩擦角?移动副中总反力是如何定的? 14.何谓当量摩擦系数及当量摩擦角?引入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15.矩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螺旋副各有何特点?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16.何谓摩擦圆?摩擦圆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7.为什么实际设计中采用空心的轴端? 18.何谓机械效率?效率高低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9.何谓实际机械、理想机械?两者有何区别? 20.什么叫自锁?在什么情况下移动副、转动副会发生自锁? 21.机械效率小于零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2.工作阻力小于零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从受力的观点来看,机械自锁的条件是什么? 23.机械系统正行程、反行程的机械效率是否相等?为什么? 24.什么是连杆、连架杆、连杆机构?连杆机构适用于什么场合?不适用于什么场合? 25.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它有哪几种演化方法?其演化的目的何在?

机械原理课后题答案

选择填空: (1)当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小于或大于其自由度数时,该机构将( B )确定运动。 A.有; B.没有; C.不一定; (2)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 A )。 A.虚约束; B.局部自由度; C.复合铰链;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B )。 A.机构自由度数小于原动件数;机构自由度数大于原动件数; B.机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 (4)用一个平面低副联二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 B )个自由度。 A.3; B.4; C.5; D.6; (5)杆组是自由度等于( A )的运动链。 A.0; B.1; C.原动件数。 (6)平面运动副所提供的约束为( D )。 A.1; B.2; C.3; D.1或2; (7)某机构为Ⅲ级机构,那么该机构应满足的必要充分条件是( D )。 A.含有一个原动件组; B.原动件; C.至少含有一个Ⅱ级杆组; D.至少含有一个Ⅲ级杆组; (8)机构中只有一个(D )。 A.闭式运动链; B.原动件; C.从动件; D.机架。 (9)具有确定运动的差动轮系中其原动件数目( C )。 A.至少应有2个; B.最多有2个; C.只有2个; D. 不受限制。 (10)在加速度多边形中,连接极点至任一点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相应点的____B__加速度;而其它任意两点间矢量,则代表构件上相应两点间的______加速度。 A.法向; 切向 B.绝对; 相对 C.法向; 相对 D.合成; 切向 (11)在速度多边形中,极点代表该构件上_____A_为零的点。

A.绝对速度 B.加速度 C.相对速度 D.哥氏加速度 (12)机械出现自锁是由于( A )。 A. 机械效率小于零; B. 驱动力太小; C. 阻力太大; D. 约束反力太大; (13)当四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_B _。 A. 为0 0; B. 为090; C. 与构件尺寸有关; (14)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是针对主动件_D _而言的。 D. 等速运动; E. 等速移动; F. 变速转动或变速移动; (15)对于双摇杆机构,最短构件与最长构件之和_H _大于其余两构件长度之和。 G. 一定; H. 不一定; I. 一定不; (16)当铰链四杆机构的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的两杆长之和,此时,当取与最短杆向邻的构件为机架时,机构为_K _;当取最短杆为机架时,机构为_L _;当取最短杆的对边杆为机架,机构为_J _。 J. 双摇杆机构; K. 曲柄摇杆机构; L. 双曲柄机构; M. 导杆机构; (17)若将一曲柄摇杆机构转化为双曲柄机构,可将_N _。 N. 原机构曲柄为机架; O. 原机构连杆为机架; P. 原机构摇杆为机架; (18)平面两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 值的可能取值范围是_S _。 Q. 10≤≤K ; R. 20≤≤K ; S. 31≤≤K ; D .21≤≤K ; (19)曲柄摇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_U _等于零度。 T. 压力角; U. 传动角; V. 极位夹角。 (20)摆动导杆机构,当导杆处于极限位置时,导杆_A _与曲柄垂直。 A. 一定; B. 不一定;

机械原理及设计思考题练习题(23)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1.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2. 试画出调心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推力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它们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能力各如何? 3. 说明下列滚动轴承代号的含义。即指出它们的类型、内径尺寸、尺寸系列、公差等 级、游隙组别和结构特点等: 6212,N2212,7012AC ,32312/P5。 4.为什么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必须成对使用? 5. 什么是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在基本额定寿命内,一个轴承是否会发生失效?为 什么? 6. 什么是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 什么是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 ? 滚动轴承的寿 命为什么要按当量动载荷来计算? 7.校核6306轴承的承载能力。其工作条件如下: 径向载荷F r =2600N ,有中等冲击,内 圈转动,转速 n =2000r /min ,工作温度在 100°C以下,要求寿命 L h >10000h 。 8. 一农用水泵,决定选用深沟球轴承,轴颈直径 d=35 mm ,转速n=2 900 r /min ,已知径向载荷F r =1 810N ,轴向载荷F a =740N ,预期计算寿命L h ′=6 000h ,试选择轴承的型号。 9. 某轴上正安装一对单列角接触轴承,已知两轴承的径向载荷分别为 F r1=1580 N , F r2=1980 N ,外加轴向力F a =880N ,轴径d=40 mm ,转速n=2900 r /min ,有轻微冲击,常温 下工作,要求轴承使用寿命 L h =5000h ,用脂润滑,试选择轴承的型号。 10.如题10图.所示,某轴两端安装一对7307AC 轴承 ,轴承承受的径向力 F r1= 3390N , F r2 = 1040N ,轴上外加轴向力 F ae = 870N ,工作平稳,轴的转速为n=1800r/min, 。(1)求出轴承所受的轴向载荷 F a1和F a2;(要求在图上标出轴承的派生轴向力 F d1和 F d2的方向) (2)求两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 1和P 2; (3)说明哪一个轴承可能先坏 题10图. 11.某减速器高速轴用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支承,见题11图.两轴承宽度的中点与齿宽中点的距离分别为 L 和1.5L 。齿轮所受载荷:径向力 F r =433N ,圆周力F t =1160N ,轴向力F a =267.8N ,方向如图所示;转速n =960r /min ;工作时有轻微冲击;轴承工作温度允许达 到120°C;要求寿命L h ≥15000h 。试选择轴承型号(可认为轴承宽度的中点即为轴承载荷作 用点)。 F ae 2 1

《汽轮机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蒸汽参数为的汽轮机为( b ) A .高压汽轮机 B .超高压汽轮机 C .亚临界汽轮机 D .超临界汽轮机 2.型号为538/538的汽轮机是( B )。 A.一次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B.凝汽式汽轮机 C.背压式汽轮机 D.工业用汽轮机 第一章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3.在反动级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C ) A.蒸汽在喷嘴中的理想焓降为零 B.蒸汽在动叶中的理想焓降为零 C.蒸汽在喷嘴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相等 D.蒸汽在喷嘴中的理想焓降小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 4.下列哪个措施可以减小叶高损失( A ) A.加长叶片 B.缩短叶片 C.加厚叶片 D.减薄叶片 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小级的扇形损失( C ) A.采用部分进汽 B.采用去湿槽 C.采用扭叶片 D.采用复速级 6.纯冲动级动叶入口压力为P 1,出口压力为P 2,则P 1和P 2的关系为( C ) A .P 1

P 2

C.P 1=P 2 D.P 1 ≥P 2 7.当选定喷嘴和动叶叶型后,影响汽轮机级轮周效率的主要因素( A ) A.余速损失 B.喷嘴能量损失 C.动叶能量损失 D.部分进汽度损失 8.下列哪项损失不属于汽轮机级内损失( A ) A.机械损失 B.鼓风损失 C.叶高损失 D.扇形损失 9.反动级的结构特点是动叶叶型( B )。 A. 与静叶叶型相同 B. 完全对称弯曲 C. 近似对称弯曲 D. 横截面沿汽流方向不发生变化10.当汽轮机的级在( B )情况下工作时,能使余速损失为最小。 A. 最大流量 B. 最佳速度比 C. 部发进汽 D. 全周进汽 1.汽轮机的级是由______组成的。【 C 】 A. 隔板+喷嘴 B. 汽缸+转子 C. 喷嘴+动叶 D. 主轴+叶轮 2.当喷嘴的压力比εn大于临界压力比εcr时,则喷嘴的出口蒸汽流速C1 【 A 】 A. C 1C cr D. C 1 ≤C cr 3.当渐缩喷嘴出口压力p 1小于临界压力p cr 时,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发生膨胀,下列哪个 说法是正确的【 B 】 A. 只要降低p 1 ,即可获得更大的超音速汽流 B. 可以获得超音速汽流,但蒸汽在喷嘴中的膨胀是有限的 C. 蒸汽在渐缩喷嘴出口的汽流流速等于临界速度C cr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 (8) 第4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5) 第5章齿轮机构 (19) 第6章轮系及其设计 (26) 第8章机械运动力学方程 (32) 第9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39)

第一章绪论 一、补充题 1、复习思考题 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机器与机构有什么异同点 3)、什么叫构件什么叫零件什么叫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试各举二个实例。 4)、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试选取一台机器,分析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填空题 1)、机器或机构,都是由组合而成的。 2)、机器或机构的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可以用来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 4)、组成机构、并且相互间能作的物体,叫做构件。 5)、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 6)、构件是机器的单元。零件是机器的单元。 7)、机器的工作部分须完成机器的动作,且处于整个传动的。 8)、机器的传动部分是把原动部分的运动和功率传递给工作部分的。 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的组合,叫机器。 3、判断题 1)、构件都是可动的。() 2)、机器的传动部分都是机构。() 3)、互相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件是构件。() 4)、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5)、机构的作用,只是传递或转换运动的形式。()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7)、机构中的主动件和被动件,都是构件。() 2 填空题答案 1)、构件2)、构件3)、代替机械功4)、相对运动5)、传递转换6)、运动制造7)、预定终端8)、中间环节9)、确定有用构件 3判断题答案 1)、√2)、√3)、√4)、√5)、×6)、√7)、√

机械原理各章练习题

机械原理各章练习题

机构的结构分析 1.选择题:(每题后给出了若干个供选择的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 出正确答案) (1)一种相同的机构_______组成不同的机器。。 A.可以 B.不能 C.与构件尺寸有关 (2)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________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A.可以 B.不能 C.变速转动或变速移动 (3)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______。 A. 0 B. 1 C. 2 (4)原动件的自由度应为________。 A. -1 B. +1 C. 0 (5)基本杆组的自由度应为________。 A. -1 B. +1 C. 0 (6)理论廓线相同而实际廓线不同的两个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_______。 A.相同 B.不相同 (7)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滚子半径应______凸轮理论廓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 A.大于 B.小于 (8)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_______。 A.永远等于0度 B.等于常数 C.随凸轮转角而变化 (9)设计一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当凸轮转速及从动件运动规律V=V(S)不变时,若最大压力角由40度减小到20度时,则凸轮尺寸会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10)凸轮机构中从动件作等加速等减速运动时将产生______冲击。 A .刚性 B.柔性 C.无刚性也无柔性 2.正误判断题: (1)机器中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零件。

(2)具有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机构,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应当首先除去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3)机构中的虚约束,如果制造、安装精度不够时,会成为真约束。 (4)任何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中,除机架、原动件及其相连的运动副以外的从动件系 统的自由度都等于零。 (5)六个构件组成同一回转轴线的转动副,则该处共有三个转动副。 (6)当机构的自由度 F>0,且等于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7)运动链要成为机构,必须使运动链中原动件数目大于或等于自由度。 (8)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二个约束。 (9)平面机构高副低代的条件是代替机构与原机构的自由度、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必需完全相同。 (10)任何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杆组组成的。 试题参考答案: 平面连杆机构 1.选择题:(每题后给出了若干个供选择的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 出正确答案) (1)当四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________。 A.为0° B.为90° C.与构件尺寸有关 (2)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是针对主动件作________而言的。 A. 等速转动 B. 等速移动 C. 变速转动或变速移动 (3)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和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时,则机构中________。

机械原理习题附答案整理

第二章 4.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移动副或转动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高副。 5.组成机构的要素是构件和转动副;构件是机构中的_运动_单元体。 6.在平面机构中,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的变化范围是1-2。 7.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_(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8.零件与构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体,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体。 9.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 10.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两构件直接接触所组成的可动联接。 1.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3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同一直线上。 2.含有六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有5个是绝对瞬心,有10个是相对瞬心。3.相对瞬心和绝对瞬心的相同点是两构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速度相等的点, 不同点是绝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为零,相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4.在由N个构件所组成的机构中,有(N-1)(N/2-1)个相对瞬心,有N-1个绝对瞬心。 5.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同一构件上_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机构的不同构件上的各点。6.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瞬心在转动副中心处;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在移动方向的垂直无穷远处处;组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在高副接触点处。 7.一个运动矢量方程只能求解____2____个未知量。 8.平面四杆机构的瞬心总数为_6__。 9.当两构件不直接组成运动副时,瞬心位置用三心定理确定。 10.当两构件的相对运动为移动,牵连运动为转动动时,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a*kc2c3,方向与将vc2c3沿ω2转90度的方向一致。 1.从受力观点分析,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位于摩擦锥之内,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位于摩擦圆之内。 2.从效率的观点来看,机械的自锁条件是η<0。 3.三角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在同样条件下大于矩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因此它多用于联接。 4.机械发生自锁的实质是无论驱动力多大,机械都无法运动。 F方向的方法是与2构件相对于1 5.在构件1、2组成的移动副中,确定构件1对构件2的总反力 R 12 构件的相对速度V12成90度+fai。 6.槽面摩擦力比平面摩擦力大是因为槽面的法向反力大于平面的法向反力。 7.矩形螺纹和梯形螺纹用于传动,而三角形(普通)螺纹用于联接。 8.机械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它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9.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有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 尽量减少构件尺寸,减少摩擦。 1.机械平衡的方法包括、平面设计和平衡试验,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在设计阶段,从结构上保证其产生的惯性力最小,后者的目的是为了用试验方法消除或减少平衡设计后生产出的转子所存在的不平衡量_。2.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静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点是可近似地看做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平衡条件是。∑F=0即总惯性力为零;另一类是动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点是不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平衡条件是∑F=0,∑M=0。 3.静平衡的刚性转子不一定是动平衡的,动平衡的刚性转子一定是静平衡的。 4.衡量转子平衡优劣的指标有许用偏心距e,许用不平衡质径积Mr。

机械原理答案重点(课后习题)

题2-14 图a 所示是为高位截肢的人所设计的一种假肢膝关节机构,该机构能保持人行走的稳定性。若以颈骨1为机架,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和计算其自由度,并作出大腿弯曲90度时的机构运动简图。 解:1)取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大腿弯曲90度时的机构运动简图如虚线所示。(如图2-5所示) 2) 5=n 7=l p 0=h p 10725323=-?-?=--=h l p p n F 弯曲90o 时的机构运动简图 题2-16 试计算如图所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图a 、d 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图b 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中在D 处为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滑块);图c 为一精压机机构。并问在图d 所示机构中,齿轮3与5和齿条7与齿轮5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 a) 4=n 5=l p 1=h p 11524323=-?-?=--=h l p p n F A 处为复合铰链 b) 解法一:5=n 6=l p 2=h p 12625323=-?-?=--=h l p p n F 解法二:7=n 8=l p 2=h p 虚约束0='p 局部自由度 2='F 12)0282(73)2(3=--+?-?='-'-+-=F p p p n F h l 2、4处存在局部自由度 c) 解法一:5=n 7=l p 0=h p 10725323=-?-?=--=h l p p n F 解法二:11=n 17=l p 0=h p 虚约束263010232=?-+?='-'+'='n p p p h l 局部自由度 0='F 10)20172(113)2(3=--+?-?='-'-+-=F p p p n F h l C 、F 、K 处存在复合铰链 d) 6=n 7=l p 3=h p 13726323=-?-?=--=h l p p n F 齿轮3与齿轮5的啮合为高副(因两齿轮中心距己被约束,故应为单侧接触)将提供1

机械原理课后答案第8章

第8章作业 8-l 铰链四杆机构中,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什么?在下图所示四杆机构ABCD 中哪些运动副为周转副?当其杆AB 与AD 重合时,该机构在运动上有何特点?并用作图法求出杆3上E 点的连杆曲线。 答: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 (1)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机构中最短杆上的两个转动副均为周转副。图示ABCD 四杆机构中C 、D 为周转副。 当其杆AB 与AD 重合时,杆BE 与CD 也重合因此机构处于死点位置。 8-2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是否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且一定无死点?为什么? 答:机构不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但一定无死点,因为: (1)当极位夹角等于零时,就不存在急回运动如图所示, (2)原动件能做连续回转运动,所以一定无死点。 8-3 四杆机构中的极位和死点有何异同? 8-4图a 为偏心轮式容积泵;图b 为由四个四杆机构组成的转动翼板式容积泵。试绘出两种泵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它们为何种四杆机构,为什么? 解 机构运动简图如右图所示,ABCD 是双曲柄机构。 因为主动圆盘AB 绕固定轴A 作整周转动,而各翼板CD 绕固定轴D 转动,所以A 、D 为周转副,杆AB 、CD 都是曲柄。 8-5试画出图示两种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它们各为何种机构。 图a 曲柄摇杆机构 图b 为导杆机构。 8-6如图所示,设己知四杆机构各构件的长度为240a mm =,600b =mm ,400,500c mm d mm ==。试问: 1)当取杆4为机架时,是否有曲柄存在? 2)若各杆长度不变,能否以选不同杆为机架的办法获得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如何获得?

汽轮机原理

《汽轮机原理》思考题 杨建明康松编 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 2000年10月

第1章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1.何谓滞止参数?喷嘴和动叶的滞止参数如何计算? 2.叶栅通道的速度系数代表了什么意义?影响速度系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反动度的意义是什么?汽轮机的级按反动度的大小如何分类?在叶栅通道结构上又是如何实现反动度设计的? 4.速度系数、能量损失系数和喷嘴及动叶损失系数三者间的关系如何? 5.什么是级的热力过程线?它在分析级的能量转换、认识级工作过程中有何特别作用? 6.什么是速度三角形,其意义是什么? 7.何谓轮周功率?何谓轮周功?何谓理想能量?轮周功在级热力过程线上如何表示? 8.什么是余速损失?什么是余速利用系数?影响余速利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何谓速比?何谓假想速比? 10.轮周效率的意义是什么?影响轮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1.什么是最佳速比?为什么会存在最佳速比?当余速利用后,轮周效率与速比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12.最佳速比与反动度的关系怎样?对相同容量的汽轮机,为什么冲动式的级数一般少于反动式? 13.何谓单列级?何谓复速级?它们各自有何优缺点? 14.何谓流量系数?流量系数的大小有何特点? 15.对汽轮机弯曲形渐缩叶栅通道,最大出口汽流速度能否超过音速?为什么? 16.何谓叶栅通道的临界压比?在叶栅通道汽流速度和通流量计算中,临界压比计算有何特别意义? 17.叶栅通道的最大出口流速和通过的最大流量是否出现于同一前后压比?为什么? 18.何谓叶栅出口汽流偏转角?在什么工况下发生? 19.喷嘴调节汽轮机,为什么调节级总为冲动式? 20.何谓盖度?其主要起什么作用? 21.为什么冲动式汽轮机总会有一定的反动度? 22.为什么要采用长扭叶片? 23.长扭叶片有哪些主要特点? 24.何谓轮周损失?何谓级内损失?两者间的关系怎样? 25.什么是叶高损失?其物理意义是什么?采取何种措施减小叶高损失?26.决定叶片高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7.什么是二次流损失?如何减小二次流损失? 28.何谓撞击损失?主要发生在何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