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最新)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最新)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最新)

3-1

(1) )(2)(2.0t r t c

= (2) )()()(24.0)(04.0t r t c t c t c

=++ 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以及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g(t)和单位阶跃响应c(t)。已知全

部初始条件为零。 解:

(1) 因为)(2)(2.0s R s sC = 闭环传递函数s

s R s C s 10

)()()(==

Φ 单位脉冲响应:s s C /10)(= 010

)(≥=t t g

单位阶跃响应c(t) 2

/10)(s s C = 010)(≥=t t t c

(2))()()124.004.0(2

s R s C s s =++ 1

24.004.0)

()(2

++=s s s R s C 闭环传递函数1

24.004.01

)()()(2

++==

s s s R s C s φ 单位脉冲响应:124.004.01

)(2

++=

s s s C t e t g t 4sin 3

25)(3-= 单位阶跃响应h(t) 16

)3(6

1]16)3[(25)(22+++-=++=

s s s s s s C

t e t e t c t t 4sin 4

3

4cos 1)(33----=

3-2 温度计的传递函数为1

1

+Ts ,用其测量容器内的水温,1min 才能显示出该温度的

98%的数值。若加热容器使水温按10oC/min 的速度匀速上升,问温度计的稳态指示误差有多大?

解法一 依题意,温度计闭环传递函数

1

1

)(+=

ΦTs s 由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可知:o o T c 98)4(=,因此有 min 14=T ,得出 min 25.0=T 。 视温度计为单位反馈系统,则开环传递函数为

Ts s s s G 1

)(1)()(=Φ-Φ= ?

??==11v T K

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当t t r ?=10)( 时,C T K

e ss ?===

5.21010

解法二 依题意,系统误差定义为 )()()(t c t r t e -=,应有 1

111)()(1)()()(+=+-=-==

ΦTs Ts

Ts s R s C s R s E s e C T s Ts Ts s

s R s s e s e s ss ?==?+=Φ=→→5.21010

1lim )()(lim 2

3-3 已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1.536.1sin(5.1210)(2.1o t

t e

t c +-=-

试求系统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和调节时间ts 。 解:)1sin(111)(22

βωζζζω+---

=-t e t c n t n

ζβarccos = 2

1/%ζπζσ--=e n

p t ωζπ

2

1-=

n

s t ζω5

.3=

6.01.53cos cos 0===βζ

%5.9%2

2

2

6.01/

6.06.01/6.01/

====------ππζπζσe e e

)(96.16

.112

s t n

p ==

-=

π

ωζπ

)(92.22

.15

.35

.3s t n

s ==

=

ζω 或:先根据c(t)求出系统传函,再得到特征参数,带入公式求解指标。

3-4 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T3.1所示。试确定参数21,K K 值,使系统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5.0=p t s ,超调量%2%=σ。

图T3.1 习题3-4 图

解 依题,系统传递函数为

2

22

12121211

2)1()1()1(1)

1()(n n n s s K K s K K s K s s s K K s s K s ωζωω++=+++=+++

+=ΦΦ 由 ??

???=-===--5.0102

.0212n p o

o t e ωζπσζπζ 联立求解得 ???==1078.0n ωζ

比较)(s Φ分母系数得

??

?

??=-===146.0121001221K K K n n ζωω 3-5 设图T3.2(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T3.2(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

,1K 2K 和a 。

图T3.2 习题3-5 图

解 由系统阶跃响应曲线有

???

??=-===∞o

o o o

p t c 3.33)34(1.03)(σ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2

2

2122

12)(n

n n s s K K as s K K s ωξωω++=++=Φ (1) 由 ?????

===-=--o o o

o n

p e t 3.331.012

12

ζζπσωζπ 联立求解得 ???==28.3333.0n ωζ

由式(1)???====22

21108

2

1n n a K ζωω

另外 3lim 1

)(lim )(21

22100

==++=?

Φ=∞→→K K as s K K s s s c s s

3-6已知单位反馈随动系统如图T3.3所示,K=16s -1

,T=0.25s,试求: (1)特征参数ζ和n ω; (2)计算σ%和t s ;

(3)若要求σ%=16%,当T 不变时K 应当取何值?

图T3.3 习题3-6 图

【解】:(1)求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T

K s T s T

K K

s Ts K s /1

/)(22++=

++=

Φ

因此有:

25.021

2/1),(825.0161======

-KT

T s T K n n ωζω

(2) %44%100e

%2

-1-

=?=ζζπ

σ

%)

2)((2825.04

4

=?=?=

s t n

s ζω

(3)为了使σ%=16%,由式

%16%100e %2

-1-=?=ζζπ

σ可得5.0=ζ,当T 不变时,有: )

(425.04)(425.05.021212/11221

--=?===??===s T K s T T n n ωζζω

3-7 系统结构图如图T3.4所示。已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3.16=%,峰值时间1=p t s 。

图T3.4 习题3-7 图

(1) 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s G ; (2)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s Φ;

(3) 根据已知的性能指标σ%、p t 确定系统参数K 及τ; (4) 计算等速输入s t t r )(5.1)(?=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 (1) )110(10)

1(101)1(10

)(++=++

+=ττs s K s s s s s K s G

(2) 2

2

22210)110(10)(1)()(n

n n s s K s s K

s G s G s ωζωωτ++=+++=+=Φ (3)由 ??

???=-===--113.16212ζωπσζζπn p o o o o t e 联立解出 ?????===263.063.35.0τωζn 由(2) 18.1363.31022

===n K ω,得出 318.1=K

(4)

63.31

263.01018

.1311010)(lim 0

=+?=+=

=→τK s sG K s v

413.063

.35.1===

v ss

K A e

3-8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求

(1)开环传递函数

(2)s n %t σω?; (3)在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3-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T3.5所示,

)

125.0)(11.0()(++=

s s s K

s G

试确定系统稳定时的增益K 的取值范围。

图T3.5 习题3-9 图

解:

3-10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2)(4()

1(7)(2++++=

s s s s s s G

试分别求出当输入信号t t t r ),(1)(=和2

t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 )22)(4()

1(7)(2++++=

s s s s s s G ???==1

7v K

由静态误差系数法

)(1)(t t r =时, 0=ss e

t t r =)(时, 14.17

8

===K A e ss

2)(t t r =时, ∞=ss e

3-1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11)(0.21)

K

G S s s s =

++,

若r(t) = 2t +2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25,试求K 应取何值。

3-12设系统结构图如图T3.6所示,

图T3.6 习题3-12 图

(1) 当025,0f K K ==时,求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σ和s t ; (2) 若使系统ζ=0.5,单位速度误差0.1ss e =时,试确定0K 和f K 值。 (1)

%25.4%

1.75

ts σ== (5分) (2)0100,6f K K ==(5分)

3-13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右半s 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1)01011422)(2

3

4

5

=+++++=s s s s s s D (2)0483224123)(2

3

4

5

=+++++=s s s s s s D (3)022)(4

5

=--+=s s s s D

(4)0502548242)(2

3

4

5

=--+++=s s s s s s D

解(1)1011422)(2

3

4

5

+++++=s s s s s s D =0

Routh : S 5 1 2 11 S 4 2 4 10 S 3 ε 6 S 2 εε

124- 10

S 6 S 0 10

第一列元素变号两次,有2个正根。

(2)483224123)(2

3

4

5

+++++=s s s s s s D =0 Routh : S 5 1 12 32

S 4 3 24 48 S 3

3122434?-= 32348

3

16?-= 0

S 2

424316

4

12?-?= 48

S 121644812

0?-?= 0 辅助方程 124802s +=,

S 24 辅助方程求导:024=s

S 0 48

系统没有正根。对辅助方程求解,得到系统一对虚根 s j 122,=±。 (3)022)(4

5

=--+=s s s s D

Routh : S 5 1 0 -1

S 4 2 0 -2 辅助方程 0224=-s S 3 8 0 辅助方程求导 083

=s

S 2 ε -2 S ε16

S 0 -2

第一列元素变号一次,有1个正根;由辅助方程0224

=-s 可解出: ))()(1)(1(2224

j s j s s s s -+-+=-

))()(1)(1)(2(22)(4

5

j s j s s s s s s s s D -+-++=--+= (4)0502548242)(2

3

4

5

=--+++=s s s s s s D Routh : S 5 1 24 -25

S 4 2 48 -50 辅助方程 05048224=-+s s S 3 8 96 辅助方程求导 09683

=+s s

S 2 24 -50 S 338/3

S 0 -50

第一列元素变号一次,有1个正根;由辅助方程0504822

4=-+s s 可解出: )5)(5)(1)(1(2504822

4

j s j s s s s s -+-+=-+

)5)(5)(1)(1)(2(502548242)(2345j s j s s s s s s s s s s D -+-++=--+++=

3-14 某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T3.7所示,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图T3.7 习题3-14 图

解 由结构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4()124()(232++++=s s s s s K s G ???==3

4

v K K k 系统型别开环增益

0244)(2

3

4

5

=+++++=K Ks Ks s s s s D Routh : S 5 1 4 2K S 4 1 4K K

S 3 )1(4K -- K 1

S 2 )

1(4)1615(K K K -- K 067.11516=>?

K

S )

1(41647322K K K --+- 933.0536.0<

S 0 K 0>?K

∴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是: 933.0536.0<

3-15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5)(3()(++=

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特征根的实部不大于1-,试确定开环增益的取值范围。

解 系统开环增益 15K K k =。特征方程为: 0158)(2

3

=+++=K s s s s D 做代换 1-'=s s 有:

0)8(25)1(15)1(8)1()(2323=-+'+'+'=+-'+-+-'='K s s s K s s s s D

Routh : S 3 1 2 S 2 5 K-8 S 5

18K - 18

K

S 0 8-K 8>?

K

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范围为: 15

18

15158<=

3-16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2)(1()

1()(+++=

s Ts s s K s G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T 和K 的取值范围。

解 特征方程为:

0)1()2(2)(2

3

=+++++=K s K s T Ts s D Routh : S 3 T 2 K +1 0>?T

S 2 T +2 K 2->?T S T

TK K +-+221 1

4

2-+

?

K

综合所得,使系统稳定的参数取值14

2-+0

3-17 船舶横摇镇定系统方块图如图T3.8所示,引入内环速度反馈是为了增加船只的阻尼。

图T3.8 习题3-17 图

(1) 求海浪扰动力矩对船只倾斜角的传递函数

)

()

(s M s N Θ;

(2) 为保证N M 为单位阶跃时倾斜角θ的值不超过0.1,且系统的阻尼比为0.5,求2K 、

1K 和3K 应满足的方程;

(3) 取2K =1时,确定满足(2)中指标的1K 和3K 值。

解 (1)

)5.01()5.02.0(5.01

2.05.012.05.0112.05

.0)()(213222

12322K K s K K s s s K K s s s K K s s s M s a

N ++++=++++++++=Θ (2)令: 1.05.015

.0)()(1lim )()

()(lim )(2

100

≤+=??=?

=∞→→K K s M s s s s M s s M s N s N N s ΘΘθ 得 821≥K K 。 由 )()

(s M s N Θ 有: ??

?

??=+=+=5.025.02.05.013

23

1n n K K K K ωξω, 可得 21325.0125.02.0K K K K +=+

(3)12=K 时,81≥K ,525.02.03≥+K ,可解出 072.43≥K 。

3-18 系统方块图如图T3.9所示。试求局部反馈加入前、

后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图T3.9 习题3-18 图

解:局部反馈加入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1()

12(10)(2++=

s s s s G

∞==∞

→)(lim s G K s p

∞==→)(lim 0

s sG K s v

10)(lim 20

==→s G s K s a

局部反馈加入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0()12(1012011(10

12)(2+++=++

+?+=s s s s s s s s s s G )

()

∞==→)(lim 0

s G K s p

5.0)(lim 0

==→s sG K s v

0)(lim 20

==→s G s K s a

3-19 系统方块图如图T3.10所示。已知)(1)()()(21t t n t n t r ===,试分别计算

)()(),(21t n t n t r 和作用时的稳态误差,并说明积分环节设置位置对减小输入和干扰作用下

的稳态误差的影响。

图T3.10 习题3-19 图

解 )1)(1()(21++=

s T s T s K

s G ?

??=1v K

)(1)(t t r =时, 0=ssr e ;

K

s T s T s s T s T s T s K s T s s N s E s en ++++-=+++

+-

==Φ)1)(1()1()

1)(1(1)1(1)()

()(21121211

)(1)(1t t n =时, K

s s s s N s s e en s en s ssn 11)

(lim )()(lim 1110

10

-=Φ=Φ=→→ K

s T s T s s T s s T s T s K s T s N s E s en ++++-=+++

+-

==Φ)1)(1()1()

1)(1(1)1(1

)()

()(21121222

)(1)(2t t n =时, 01

)

(lim )()(lim 2120

20

=Φ=Φ=→→s

s s s N s s e en s en s ssn 在反馈比较点到干扰作用点之间的前向通道中设置积分环节,可以同时减小由输入和干扰因引起的稳态误差。

3-20 系统方块图如图T3.11所示。

图T3.11 习题3-20 图

(1) 为确保系统稳定,如何取K 值?

(2) 为使系统特征根全部位于s 平面1-=s 的左侧,K 应取何值? (3) 若22)(+=t t r 时,要求系统稳态误差25.0≤ss e ,K 应取何值? 解 )5)(10(50)(++=

s s s K

s G ???=1

v K

(1) K s s s s D 505015)(2

3

+++=

Routh :

501515)

15(5050155010

1

2

3>→<→-K K

s K K s

K

s s

系统稳定范围: 150<

(2)在)(s D 中做平移变换:1-'=s s

K s s s s D 50)1(50)1(15)1()(2

3

+-'+-'+-'='

)3650(231223-+'+'+'=K s s s

Routh : 72

.050

36

36

5024.650312

125031236

50122310

1

2

3=>→-'=<

→-'-''K K s K K

s K s s 满足要求的范围是: 24.672.0<

当 22)(+=t t r 时,令 25.02

≤=

K

e ss 得 8≥K 。

综合考虑稳定性与稳态误差要求可得: 158<≤K

3-21 宇航员机动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T3.12所示。其中控制器可以用增益2K 来表示;

宇航员及其装备的总转动惯量2

25m kg I ?=。

图T3.12 习题3-21 图

(1) 当输入为斜坡信号t t r =)(m 时,试确定3K 的取值,使系统稳态误差ss

e 1=cm ;

(2) 采用(1)中的3K 值,试确定21,K K 的取值,使系统超调量σ%限制在10%以内。

解 (1)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3212

132121I

K K K s s I K K K K K s I s K K s E s C s G +=+== ?????

==113v K K

t t r =)(时,令 01.01

3≤==

K K

e ss , 可取 30.01K =。 (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I K K s I K K K s I K K s R s C s 2

132122

1)()()(++==Φ ???

????==I K K K I K K n 221321ζω

由 o o o

o e

102

1≤=--ξξπ

σ

,可解出 592.0≥ζ。取 6.0=ζ进行设计。

将25=I ,01.03=K 代入6.022

13==I

K K K ζ表达式,可得

36000021≥K K

3-22 大型天线伺服系统结构图如图T3.13所示,其中ξ=0.707,n ω=15,τ=0.15s 。

(1) 当干扰)(110)(t t n ?=,输入0)(=t r 时,为保证系统的稳态误差小于0.01o,试确

定a K 的取值;

(2) 当系统开环工作(a K =0),且输入0)(=t r 时,确定由干扰)(110)(t t n ?=引起的系

统响应稳态值。

图T3.13 习题3-22 图

解 (1)干扰作用下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2

222

)2)(1()1()()

()(n

a n n n en K s s s s s s N s E s ωωξωττω+++++-==Φ )(110)(t t n ?=时, 令

a

en s en s ssn K s s s s s N s e 10

)(10lim )()(lim 0

=Φ??

=Φ??=→→01.0≤ 得: 1000≥a K

(2)此时有

)

2(10)()2()()(22

22222n n n

n n n s s s s N s s s s C s E ωξωωωξωω++-=?++-=-= -∞==∞=→)(lim )(0

s sE e e s ss

3-23 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T3.14所示。其中1K ,02>K ,0≥β。试分析: (1)β值变化(增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β值变化(增大)对动态性能(%σ,s t )的影响; (3)β值变化(增大)对t a t r =)(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影响。

图T3.14 习题3-23 图

解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

)(221221

K s s K K s K s K K s G ββ+=?+= ?

??==11v K K β

2

12221)(K K s K s K K s ++=Φβ ??

?

??===1

22122

122K K K K K K K n β

βξω 2122

)(K K s K s s D ++=β

(1)由 )(s D 表达式可知,当0=β时系统不稳定,0>β时系统总是稳定的。

(2)由 βξ1

221K K = 可知, ??

?

??↓==↓

→↑↑275.3K t n s o o βξωσξβ )10(<<ξ (3)↑==

↑1

K a K a e ss β

β

3-24 系统方块图如图T3.15所示 (1) 写出闭环传递函数)(s Φ表达式; (2) 要使系统满足条件:707.0=ξ,2=n ω,

试确定相应的参数K 和β; (3) 求此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s t ,0

);

(4) t t r 2)(=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ss e ;

(5)确定)(s G n ,使干扰)(t n 对系统输出)(t c 无影响。

图T3.15 习题3-24 图

(1)闭环传递函数 2

2222

221)()()(n n n

s s K s K s K s

K s K s K

s R s C s ωζωωββ++=++=++==Φ (2)对应系数相等得 ???=====2

224222

n n K K ζωβω ???==707.04

βK

(3) 0010

32.42

==--ζζπ

σ

e

475.22

5.35

.3==

=

n

s t ζω

(4))(1)(2ββK s s K s

K s K s G +=+= ???==11v K K β 414.12===

βK

ss K A

e (5)令:0)

()

(11)()()(=s s G s

s K s N s C s n n ?-??? ??+==

Φβ 得:βK s s G n +=)(

3-25 复合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T3.16所示,图中1K ,2K ,1T ,2T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

(1) 确定当闭环系统稳定时,参数1K ,2K ,1T ,2T 应满足的条件; (2) 当输入t V t r 0)(=时,选择校正装置)(s G C ,使得系统无稳态误差。

图T3.16 习题3-25 图

解 (1)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1211221212

122

)1)(1()1)(()1)(1()

1)(1(1)

()1(1)()

()(K K s T s T s s T s G K s T s T s s T s T s K K s G s T s K s R s E s c c e ++++-++=

+++

+-

==Φ 212

213

21)()(K K s s T T s T T s D ++++= 列劳斯表

2

10

212

121211212

12

2130

1K K s T T K K T T T T s K K T T s T T s +-++

因 1K 、2K 、1T 、2T 均大于零,所以只要 212121K K T T T T >+ 即可满足稳定条件。 (2)令 212112212

00

)1)(1()1)(()1)(1(lim )()(lim K K s T s T s s T s G K s T s T s s V s s R s s e c s e s ss ++++-++??

=?Φ=→→

0)(1lim

22100

=??

????-=→s s G K K K V c s 可得 2)(K s s G c =

Matlab 习题

3-26 设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3.4.2所示,当有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于系统时,试求系统的

暂态性能指标t p 、t s 和σ%。

图T3.17 习题3-26 图

【解】:求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5625

)(2++=

Φs s s

因此有:

)

(93.01.531)(41,6.0),(52

1

121rad tg

s s n d n ==-==-===--- ζ

ζβζωωζω

上升时间t r :

)(55.0493

.014.3s t d r =-=-=

ωβπ 峰值时间t p :

)(785.0414.3s t d p ===

ωπ

超调量σ%: %5.9%100095.0%100e %2

-1-

=?=?=ζζπ

σ

调节时间t s : %)2)((33.156.04

4

=?=?=

s t n

s ζω

Matlab 程序:chpthree2.m

num=[25];de

n=[1,6,25];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sys=tf[num,den];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t=0:0.02:4; figure

step(sys,t);grid %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3-27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5(25)(+=

s s s G

试用MATLAB 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各静态误差系数和2

5.021)(t t t r ++=时的稳态误差

ss e ;

解 (1))5(25

)(+=

s s s G ???==1

5v K

∞=+==→→)

5(25

lim

)(lim 0

s s s G K s s p

55

25

lim

)(lim 00=+==→→s s G s K s s v

0525lim )(lim 020=+==→→s s

s G s K s s a

)(1)(1t t r =时, 011

1=+=

p

ss K e

t t r 2)(2=时, 4.052

2===

v ss K A e 235.0)(t t r =时,∞===

1

3a ss K A e 由叠加原理 ∞=++=321ss ss ss ss e e e e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1.2根据题1.2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1)将a,b 与c,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系统; ( 2)画出系统 框图。 c d + - 发电机 解: (1) a 接d,b 接c. (2) 系 统 框 图 如下 1.3题1.3图所示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在任何情况下,希望页面高度c 维持不变,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框图。

解: 工作原理:当打开用水开关时,液面下降,浮子下降,从而通过电位器分压,使得电动机两端出现正向电压,电动机正转带动减速器旋转,开大控制阀,使得进水量增加,液面上升。同理,当液面上升时,浮子上升,通过电位器,使得电动机两端出现负向电压,从而带动减速器反向转动控制阀,减小进水量,从而达到稳定液面的目的。 系统框图如下: 2.1试求下列函数的拉式变换,设t<0时,x(t)=0: (1) x(t)=2+3t+4t 2 解: X(S)= s 2 +23s +38 s

(2) x(t)=5sin2t-2cos2t 解:X(S)=5 422+S -242+S S =4 2102+-S S (3) x(t)=1-e t T 1- 解:X(S)=S 1- T S 11+ = S 1-1 +ST T = ) 1(1 +ST S (4) x(t)=e t 4.0-cos12t 解:X(S)=2 212 )4.0(4 .0+++S S 2.2试求下列象函数X(S)的拉式反变换x(t): (1) X(S)= ) 2)(1(++s s s 解:= )(S X )2)(1(++s s s =1 122+-+S S t t e e t x ---=∴22)( (2) X(S)=) 1(1 522 2++-s s s s 解:=)(S X ) 1(1522 2++-s s s s =15 12+-+S S S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习 题 1-1 根据题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1-2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 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1-4 题1-4图是控制导弹发射架方位的电位器式随动系统原理图。图中电位器1P 、2 P

并联后跨接到同一电源0 E 的两端,其滑臂分别与输入轴和输出轴相联结,组成方位角的给定元件和测量反馈元件。输入轴由手轮操纵;输出轴则由直流电动机经减速后带动,电动机采用电枢控制的方式工作。 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题1-4图导弹发射架方位角控制系统原理图 1-5 采用离心调速器的蒸汽 机转速控制系统如题1-5图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当蒸汽机带动负载 转动的同时,通过圆锥齿轮带动一 对飞锤作水平旋转。飞锤通过铰链 可带动套筒上下滑动,套筒装有平 衡弹簧,套筒上下滑动时可拨动杠 杆,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调节供汽 阀门的开度。在蒸汽机正常运行 时,飞锤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的反弹力相平衡,套筒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如果由于负载增大使蒸汽机转速 ω下降,则飞锤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并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升。同理,如果由于负载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 ω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并通过杠杆减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负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 ω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 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1-6 摄像机角位置自动跟踪系统如题1-6图所示。当光点显示器对准某个方向时,摄像机会自动跟踪并对准这个方向。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5图蒸汽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1.7.2基础部分 1.答:开环控制如:台灯灯光调节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为加在台灯灯泡两端的电压,输出信号为灯泡的亮度,被控对象为灯泡。当输入信号增加时,输出信号(灯泡的亮度)增加,反之亦然。 闭环控制如: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为电机两端电压,输出信号为水塔水位,被控对象为电机调节装置。当水塔水位下降时,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水位下降,将此信号反馈至电机,电机为使水塔水位维持在某一固定位置增大电机两端的电压,通过调节装置调节使水塔水位升高。反之亦然。 2.答: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世纪40~60年代,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第二阶段:本世纪60~70年代,称为“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第三阶段: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控制理论向“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方向发展。 3.答:开环控制:控制器与被空对象之间只有正向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 出量与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闭环控制:指控制装置与被空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控制的过程。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优缺点比较: 对开环控制系统来说,由于被控制量和控制量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对干扰造成的误差系统不具备修正的能力。 对闭环控制系统来说,由于采用了负反馈,固而被控制量对于外部和内部的干扰都不甚敏感,因此,有不能采用不太精密和成本低廉的元件构成控制质量较高的系统。 4.答:10 线性定常系统;(2)非线性定常系统; (3)非线性时变系统;(4)非线时变系统; 1.7.3 提高部分 1.答:1)方框图: 2)工作原理:假定水箱在水位为给定值c(该给定值与电位器给定电信ur对应),此时浮子处于平衡位置,电动机无控制作用,水箱处于给定水位高度,水的流入量与流出量保持不变。当c增大时,由于进水量一时没变浮子上升,导致c升高,给电信计作用后,使电信计给电动机两端电压减小,电动机带动减齿轮,使控制阀开度减小,使进水量减小,待浮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方法例题习题答案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例题,习题与答案) 在中学数学教学和高考数学考试中,求动点轨迹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是一个难 点和重点内容(求轨迹方程和求曲线方程的区别主要在于:求轨迹方程时,题目中 没有直接告知轨迹的形状类型;而求曲线的方程时,题目中明确告知动点轨迹的形 状类型)。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与 交轨法等;求曲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 求动点轨迹的常用方法 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指点P 的坐标(x, y )满足的关系式。 1. 直接法 (1)依题意,列出动点满足的几何等量关系; (2)将几何等量关系转化为点的坐标满足的代数方程。 例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等与MQ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解:设动点M(x,y),直线MN 切圆C 于N 。 依题意:MN MQ =,即22MN MQ = 而222NO MO MN -=,所以 (x-2)2+y 2=x 2+y 2-1 化简得:x=45 。动点M 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2. 定义法 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得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由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可以判断出动点 的轨迹满足圆(或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依题意求出曲线的相关参数,进一步写出 轨迹方程。 例题:动圆M 过定点P (-4,0),且与圆C :082 2=-+x y x 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 方程。 解:设M(x,y),动圆M的半径为r 。 若圆M 与圆C 相外切,则有 ∣M C ∣=r +4 若圆M 与圆C 相内切,则有 ∣M C ∣=r-4 而∣M P ∣=r, 所以 ∣M C ∣-∣M P ∣=±4 动点M 到两定点P(-4,0),C(4,0)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4,所以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其中a=2, c=4。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3. 相关点法 若动点P(x ,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 0,y 0)的变动而变动,且x 0、y 0可用x 、y 表示,则 将Q 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 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

自动控制原理题目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参考资料 一、基本知识1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输入量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主要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4、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与程序控制系统。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6、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7、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 (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 传递函数为G 1(s)+G 2 (s),以串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1 (s)*G 2 (s)。 8、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其正反馈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H(s))。 9、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G(s)

/(1+ G(s))。 10、典型二阶系统中,ξ=时,称该系统处于二阶工程最佳状态,此时超调量为%。 11、应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劳斯表中第一列数据全部为正数,则系统稳定。 12、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为负,即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平面。 13、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给定信号,恒值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扰动信号。 14、对于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在前向通道中串联比例积分环节,系统误差将变为零。 15、系统稳态误差分为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两种。 16、对于一个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增大系统增益则稳态误差将减小。 17、对于典型二阶系统,惯性时间常数T愈大则系统的快速性愈差。 越小,即快速性18、应用频域分析法,穿越频率越大,则对应时域指标t s 越好 19最小相位系统是指S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五版)

第 一 章 1-1 图1-2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 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2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解:被控对象:水箱;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给定量电位器设定水位r u (表征液 位的希望值r c );比较元件:电位器;执行元件:电动机;控制任务:保持水箱液位高度 不变。 工作原理:当电位电刷位于中点(对应 r u )时,电动机静止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 开度,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给定高度r c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 发生变化时,液面高度就会偏离给定高度 r c 。 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由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进水阀门向减小开度的方向转动,从而减少流入的水量,使液面逐渐降低,浮子位置也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电动机的控制电压为零,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 r c 。 反之,若液面降低,则通过自动控制作用,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面升高到给定高度 r c 。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

1-10 下列各式是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c(t)为输出量,r (t)为输入量,试判断哪些是线性定常或时变系统,哪些是非线性系统 (1) 222 )()(5)(dt t r d t t r t c ++=; (2))()(8) (6)(3)(2 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 (3) dt t dr t r t c dt t dc t ) (3)()()(+=+; (4)5cos )()(+=t t r t c ω; (5)?∞-++=t d r dt t dr t r t c τ τ)(5)(6)(3)(; (6))()(2 t r t c =; (7)???? ?≥<=.6),(6,0)(t t r t t c 解:(1)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 ()r t ,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2)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3)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所以该系统为线性系统,但第一项 () dc t t dt 的系数为t ,是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因此该系统为线性时变系统。 (4)因为c(t)的表达式中r(t)的系数为非线性函数cos t ω,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5)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6)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r t ,表示二次曲线关系,所以该系统为非

自动控制原理题目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2 一线性系统,当输入就是单位脉冲函数时,其输出象函数与 传递函数 相同。 3一阶系统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 时间常数T 。 4 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线性化的精度与系统变量的 偏移程度 有关。 5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一般只要知道系统的 开环幅频特性 就可以判断其稳定性。 6 一般讲系统的位置误差指输入就是 阶跃信号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7 超前校正就是由于正相移的作用,使截止频率附近的 相位 明显上升,从而具有较大的 稳定裕度。 8 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45度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0、707。 9 PID 调节中的“P ”指的就是 比例 控制器。 10 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_ 远 越好。 11 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_水箱 ,被控量为_水温 。 12 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_ 开环控制方式 ;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_ 闭环控制方式 ;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_ 开环控制方式 。 13 稳定就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_ 稳定 _。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就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_ 劳斯判据 _;在频域分析中采用_ 奈氏判据 _。 14、传递函数就是指在_ 零 _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_ 输入拉式变换 _与_ 输出拉式变换 _之比。 15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1) K s s Ts τ++,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_ _,相频特性为 _-180-arctan(tw-Tw)/1+tTw _。 16 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c ω对 应时域性能指标_ 调整时间t _,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_快速性 _。 17 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与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18 信号流图由节点___与___支路_组成。 19 二阶衰减振荡系统的阻尼比ξ的范围为_(0,1)___。 20 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 1(s)+ G 2(s)(用G 1(s)与G 2(s) 表示)。 21 PI 控制器就是一种相位_比例积分___的校正装置。 22 最小相位系统就是指 S 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零点与开环极点 。 23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快速性____、_稳定性___与准确性。 24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则在这两个极点间必定存在_一个分离点 _。

动点例题解析及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1]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例1】试述开环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答】 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有: 1. 1.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2. 2.成本比相应的死循环系统低。 3. 3.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4. 4.当输出量难以测量,或者要测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采用开环系统比较合适(例如在洗衣 机系统中,要提供一个测量洗衣机输出品质,即衣服的清洁程度的装置,必须花费很大)。 开环控制系统的缺点有: 1. 1.扰动和标定尺度的变化将引起误差,从而使系统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2. 2.为了保持必要的输出品质,需要对标定尺度随时修正。 【例2】图1.1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在任何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原理方框图。 图1.1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解】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液面高度不变。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液位是被控量,电位器设定电压u r(表征液位的希望值c r)是给定量。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对应u r)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使水箱中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c r上。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例如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初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体流量减少。这时,水箱液面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反之,若水箱液位下降,则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定高度c r。 系统原理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原理方框图 习题 1.题图1-1是一晶体管稳压电源。试将其画成方块图并说明在该电源里哪些起着测量、放大、执行的作用以及系统里的干扰量和给定量是什么?

自动控制原理_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解答:1开环系统 (1)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 用能预先知道时,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2)缺点:不能自动调节被控量的偏差。因此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 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 闭环系统 ⑴优点:不管由于干扰或由于系统本身结构参数变化所引起的被控量 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清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 它是一种按偏差调节的控制系统。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⑵缺点:主要缺点是被控量可能出现波动,严重时系统无法工作。 1-2 什么叫反馈?为什么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试举例说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由1-1中的描述的闭环系统的优点所证 明。例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当前炉 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相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 (1) (2) (3) (4) (5)

(6) (7) 解答:(1)线性定常(2)非线性定常(3)线性时变 (4)线性时变(5)非线性定常(6)非线性定常 (7)线性定常 1-4如图1-4是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Q1,Q2分别为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水位为一定的高度。 试说明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其方框图。 题1-4图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解答: (1) 方框图如下: ⑵工作原理:系统的控制是保持水箱水位高度不变。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出水流量Q2的大小对应的水位高度是给定量。当水箱水位高于给定水位,通过浮子连杆机构使阀门关小,进入流量减小,水位降低,当水箱水位低于给定水位时,通过浮子连杆机构使流入管道中的阀门开大,进入流量增加,水位升高到给定水位。 1-5图1-5是液位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液位高度不变。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液位是被控量,电位器设定电压时(表征液位的希望值Cr)是给定量。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解析版)

专题01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阶段的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自数轴起始,至几何图形的存在性、几何 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函数的综合类题目,无不包含其中. 其中尤以几何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最为繁琐且灵活多变,而其中又有一些 技巧性很强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本专题以几个基本的知识点为经,以历年来中考真题为纬,由浅入深探讨此类题目的求解技巧及方法. 一、基础知识点综述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垂线段最短; 3. 若A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定点,P 是某直线上一动点,当P 、A 、B 在一条直线上时,PA PB 最大,最大值为线段AB 的长(如下图所示); (1)单动点模型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连接成线段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的位 置. 如下图所示,P 是x 轴上一动点,求PA +PB 的最小值的作图.

(2)双动点模型 P 是∠AOB 内一点,M 、N 分别是边OA 、OB 上动点,求作△PMN 周长最小值.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P 关于动点所在直线OA 、OB 的对称点P ’、P ’’,连接P ’P ’’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 M 、N 即为所求. O B P P' P''M N 5. 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 ()2 y a x h k =-+,当a >0时,y 有最小值k ;当a <0时,y 有最大值k . 二、主要思想方法 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相似性质等转化为以上基本图形解答. (详见精品例题解析) 三、精品例题解析 例1. (2019·凉山州)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12,AE =3,点P 在BC 上运动(不与B 、C 重合),过点P 作PQ ⊥EP ,交CD 于点Q ,则CQ 的最大值为 例2. (2019·凉山州)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 点C 、F 分别是直线x =-5 和x 轴上的动点,CF =10,点D 是线段CF 的中点,连接AD 交y 轴于点E ,当△ABE 面积取最小值时,tan ∠BAD =( )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 习题1 1有一水位控制装置如图所示。试分析它的控制原理,指出它是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说出它的被控量,输入量及扰动量是什么?绘制出其系统图。 2 某生产机械的恒速控制系统原理如图所示。系统中除速度反馈外,还设置了电流正反馈以补偿负载变化的影响。试标出各点信号的正负号并画出框图。 3图示为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图。指出系统的输入量和被控量,并画出系统框图。 4.自动驾驶器用控制系统将汽车的速度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画出方块图说明此反馈系统。 5.双输入控制系统的一个常见例子是由冷热两个阀门的家用沐浴器。目标是同时控制水温和流量,画出此闭环系统的方块图,你愿意让别人给你开环控制的沐浴器吗? 6.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

7.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哪几种类型?生产过程希望的动态过程特性是什么? 习题2 1 试分别写出图示各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习题1图 2 求图示各机械运动系统的传递函数。 (1)求图a的=?(2)求图b的=?(3) 求图c的=? 习题2图 3 试分别写出图中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U2(s)/ U1(s)。 习题3图

4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原理线路和转矩-转速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控制电压.T 为电动机的输出转矩。N为电动机的转矩。由图可T与n、u呈非线性。设在某平衡状态附近用增量化表示的转矩与转速、控制电压关系方程为 k n、k c为与平衡状态有关的值,可由转矩-转速特性曲线求得。设折合到电动机的总转动惯量为J,粘滞摩擦系数为f,略去其他负载力矩,试写出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方程式并求输入 为u c,输出为转角θ和转速为n时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传递函数。 习题4图 5图示一个转速控制系统,输入量是电压V,输出量是负载的转速 ,画出系统的结构图,并写出其输入输出间的数学表达式。 习题5图 6 已知一系统由如下方程组组成,试绘制系统框图,求出闭环传递函数。 7 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 第一章引论 1-1 试描述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并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答: 自动控制系统一般都是反馈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被控部分、测量元件组成。控制装置是由具有一定职能的各种基本元件组成的,按其职能分,主要有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校正元件和放大元件。如下图所示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此时,系统构成没有传感器对输出信号的检测部分。开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不影响输入,结构简单,通常容易实现;系统的精度与组成的元器件精度密切相关;系统的稳定性不是主要问题;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系统事先的调整精度,对于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扰动或特性参数的变化无法自动补偿。 闭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影响输入,即通过传感器检测输出信号,然后将此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再将其偏差送入控制器,所以能削弱或抑制干扰;可由低精度元件组成高精度系统。 闭环系统与开环系统比较的关键,是在于其结构有无反馈环节。 < 1-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答: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概括来讲,就是要求系统具有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稳定性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不稳定的系统不能实现预定任务。稳定性通常由系统的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例如恒温控制系统)。对随动系统,被控制量始终跟踪参量的变化(例如炮轰飞机装置)。 快速性是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因此快速性一般也称为动态特性。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希望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越好,但如果要求过渡过程时间很短,可能使动态误差过大,合理的设计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准确性用稳态误差来衡量。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实际输出与所期望的输出之差叫做给定稳态误差。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精度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动化教研室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1-3图1-3 (a),(b)所示均为调速系统。 (1) 分别画出图1-24(a)、图(b)所示系统的方框图。给出图1-24(a) 所示系统正确的反馈连线方式。 (2) 指出在恒值输入条件下,图1-24(a),(b) 所示系统中哪个是有差系统,哪个是无差系统,说明其道理。 图1-3 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图 解图1-3 (a)正确的反馈连接方式如图1-3 (a)中虚线所示。 (1)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0所示。 (2) 图1-3 (a) 所示的系统是有差系统,图1-3 (b) 所示的系统是无差系统。 图1-3 (a)中,当给定恒值电压信号,系统运行达到稳态时,电动机转速的恒定是以发电机提供恒定电压为条件,对应发电机激磁绕组中电流一定是恒定值。这意味着放大器前端电压是非零的常值。因此,常值偏差电压存在是系统稳定工作的前提,故系统有差。 图1-3 (b)中,给定恒定电压,电动机达到稳定转速时,对应发电机激磁绕组中的励磁电流恒定,这意味着执行电动机处于停转状态,放大器前端电压必然为0,故系统无差。 1-4图1-4 (a),(b)所示的系统均为电压调节系统。假设空载时两系统发电机端电压均为

110V,试问带上负载后,图1-4(a),(b)中哪个能保持110V不变,哪个电压会低于110V?为什么? 图1-4 电压调节系统工作原理图 解带上负载后,开始由于负载的影响,图1-4(a)与(b)系统的端电压都要下降,但图(a)中所示系统能恢复到110V,而图(b) 所示系统却不能。理由如下: 图(a)系统,当u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K放大后,驱动电机D转动,经 I增大,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会升高,从而使偏差电减速器带动电刷,使发电机F的激磁电流 j 压减小,直至偏差电压为零时,电机才停止转动。因此,图(a)系统能保持110V不变。 图(b)系统,当u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K后,直接使发电机激磁电流增大,提高发电机的端电压,使发电机G 的端电压回升,偏差电压减小,但不可能等于零,因 i=0,发电机就不能工作。即图(b)所示系统的稳态电压会低于110V。为当偏差电压为0时, f 1-5图1-5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1-5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圆的动点问题--经典习题及答案

圆的动点问题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 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BC =6,AC =8,过点A 作直线MN ⊥AC ,点E 是直线 MN 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1,如果点E 是射线AM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联结CE 交AB 于点P .若 AE 为x ,AP 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 在射线AM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以点E 、A 、P 组成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 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过点B 作BD ⊥MN ,垂足为D ,以点C 为圆心,若以AC 为半径的⊙C 与以ED 为半径的⊙E 相切,求⊙E 的半径. A B C P E M 第25题图1 D A B C M 第25题图2 N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6分) 在半径为4的⊙O 中,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的中点,OD ⊥AC ,垂足为D ,点E 是射线AB 上的任意一点,DF //AB ,DF 与CE 相交于点F ,设EF =x ,DF =y . (1) 如图1,当点E 在射线OB 上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2) 如图2,当点F 在⊙O 上时,求线段DF 的长; (3) 如果以点E 为圆心、EF 为半径的圆与⊙O 相切,求线段DF 的长. A B E F C D O A B E F C D O

25.如图,在半径为5的⊙O中,点A、B在⊙O上,∠AOB=90°,点C是弧AB上的一个动点,AC与O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设AC=x,BD=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如果⊙O1与⊙O相交于点A、C,且⊙O1与⊙O的圆心距为2,当BD=OB时,求⊙O1 的半径; (3)是否存在点C,使得△DCB∽△DOC?如果存在,请证明;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中考动点问题专题 教师讲义带答案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

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 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对应训练 1.(2015?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自动控制原理》张爱民课后习题答案

1.1解: (1)机器人踢足球:开环系统输入量:足球位置输出量:机器人的位置 (2)人的体温控制系统:闭环系统输入量:正常的体温输出量:经调节后的体温 (3)微波炉做饭:开环系统:输入量:设定的加热时间输出量:实际加热的时间 (4)空调制冷:闭环系统输入量:设定的温度输出量:实际的温度 1.2解: 开环系统: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增益较大;对输入信号的变化响应灵敏;只要被控对象稳定,系统就能稳定工作。 缺点:控制精度低,抗扰动能力弱 闭环控制优点:控制精度高,有效抑制了被反馈包围的前向通道的扰动对系统输出量的影响;利用负反馈减小系统误差,减小被控对象参数对输出量的影响。 缺点:结构复杂,降低了开环系统的增益,且需考虑稳定性问题。 1、3 解:自动控制系统分两种类型: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就是: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系统的被控变量对控制作用没有任何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完全取决于所用元器件的精度与特性调整的准确度。只要被控对象稳定,系统就能稳定地工作。 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1)闭环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负反馈的作用来减小系统误差的 (2)闭环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被反馈通道保卫的前向通道中各种扰动对系统输出量的影响。 (3)闭环控制系统可以减小被控对象的参数变化对输出量的影响。 1.4解 输入量:给定毫伏信号 被控量:炉温 被控对象:加热器(电炉) 控制器:电压放大器与功率放大器 系统原理方块图如下所示: 工作原理: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期望值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压等于给定电压,此时偏差信

号为零,电动机不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此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获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温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压下降,与给定电压比较后形成正偏差信号,该偏差信号经过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后,作为电动机的控制电压加到电动机上,电动机带动滑线变阻器的触头使输出电压升高,则炉温回升,直至达到期望值。当炉温高于期望值时,调节过程相反。 1.5 解 不正确。引入反馈后,形成闭环控制系统,输出信号被反馈到系统输入端,与参考输入比较后形成偏差信号,控制器再按照偏差信号的大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控制系统的惯性,可能引起超调,造成系统的等幅振荡或增幅振荡,使系统变得不稳定。所以引入反馈之后回带来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1、6 解: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就是:稳定性、快速性与准确性。 增大系统增益使得闭环控制系统的调整时间减小,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2、1 解 对质量m 的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2 ()() dz t d y t kz t f m dt dt --= 同时()()()z t y t x t =- 综合上述两式得其微分方程为 2222 ()()() ()d z t dz t d x t m f kz t m dt dt dt ++=- 设输入量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的初始值均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式 2 2 ()()()()ms Z s fsZ s kZ s ms X s ++=- 故其传递函数为2 2()()()Z s ms G s X s ms fs k ==-++ 2、2解 受力分析得: 对于M 有: Mgsin θ=ML 22dt d θ F=Mgcos θ 对于m 有: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1、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s+1)/(100s+1),则该校正装置属于(B )。3分 2、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A)3分 3、在系统中串联PD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D) 3分 A 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 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 C 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4、用超前校正装置改善系统时,主要是利用超前校正装置的(A )3分 5、I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B )9分 6、设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G(jω),当频率ω从0变化至∞时,其极坐标平面上的奈氏曲线是()9分 7、关于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9分 8、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 ) 9分 9、关于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7分 10、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 2分 11、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裕度γ>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12、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G(s)=5s+3+2/s,则该环节可看成由(D )环节组成。2分

13、主导极点的特点是(A )2分 14、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K/s,则其频率特性幅值A(ω)=()2分 15、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Ts+1),它的对数幅频率特性随K值增加而()2分 16、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G(s)=1/(2s+1),则该可看成由(C )环节串联而成2分 17、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B)2分 18、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G(s)=(100s+1)/(10s+1),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 D)2分 19、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为( C)2分 2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2分 21、一阶微分环节G(s)=1+Ts,当频率ω=1/T时,则相频特性∠G(jω)为()2分 22、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2分 23、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s+3)/(s+2)(s+5),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B)2分 24、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K/(s*s*s(s+4)),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2分 25、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s+1)(s+5)),当k=(C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2分 26、若系统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2分 27、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根平面的虚轴上时,系统的阻尼比为(B)3分

动点例题解析及标准答案

动点例题解析及答案

————————————————————————————————作者:————————————————————————————————日期: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