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我们的生活_学案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_学案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_学案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结合生活体验,能总结出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山区里的交通”。

【学习重点】

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难点】

感受交通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

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

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交通为人们带来什么?

2.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调查它的运输经历,画出物品旅行记的连环画,也可用讲故事等形式,感受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山区交通大家谈

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1.路修好以后,山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开展讨论“要想富,先修路”。

3.设计一项本地区交通开发方案。

【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第二课。它是根据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第11条内容标准——“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来编写的。 教材内容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和“交通使山区变了样”两部分组成。旨在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现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又是怎样影响与改变我们生活的。 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不同的画面展现交通的作用,此外以小记者身份去调查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说起交通都很熟悉,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交通到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学生的认识却是很浅显的。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可以尽量地展示生活中交通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图片、影像这样学生就可以借助直观的形象来理解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 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把此课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交通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初步感知交通与各行各业的关系。 1、课件出示立交桥等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交通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先进了,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件不同交通方式)人们出行可以坐车,可以坐飞机还可以坐船……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2、课件出示交通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的图片。 提问: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推荐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学习目标] 1.了解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学会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点、线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2.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思考 1.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工具有何不同? 答案交通运输方式指: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交通运输工具指: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管道;其中管道既是运输方式,又是运输工具。 2.北京的急救药品运往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应采用何种运输方式?为什么? 答案航空运输。急救药品的运输时间紧迫,再加上地震导致陆上交通线路破坏,陆上交通受阻。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1)构成要素。 ①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

②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2)类型。 ①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 ②按层次:即不同地域的运输网,包括省级、大区级和国家级。 2.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3.南昆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 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思考 3.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京沪高铁途经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宝贵紧缺,“以桥代路”虽然工程成本高、工程难度大,但可以避开农田,节约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4.青藏铁路“以桥代路”,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为野生动物留出迁徙的通道,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②避免因冻土造成路基沉降。 探究点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读“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比较图”(G为管道),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E________,F________。假如现在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你会选择________运输方式,解释你作出该种选择的理由。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读在O~A、B~C这两段距离上,总费用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

交通和我们的生活 教案

设计思路: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现代的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乘车乘船的必要知识和交通安全的知识。自觉的 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基础。 活动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习查阅简明交通图,学习独立乘坐公共汽车和电车,知道乘火车和轮船需要注意的问题。 2、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3、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定组长,布置每组要收集的资料。 ①第一小组收集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②第二小组收集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③第三小组收集有关文明乘车的资料。 ④第四小组收集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 ⑤第五小组收集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⑥第六小组收集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2、分小组讨论资料来源(有困难的教师给以帮助)。 ①可以从书上,或请教家长(老师)获得资料。 ②有条件的学校或个人,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③学生可用拍照,或自己动手画自己见到的交通标志。

④教师可以帮学生联系交警,学生通过采访交警获得资料。 ⑤学生也可以有组织的到路口去观察。 3、调查排练时间一周,期间教师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情况,指导学生,帮学 生确定汇报形式(如有困难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资料,指导排练),及汇报准 备情况。 ①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汇报。 ②用课件向大家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③同学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文明乘车的资料。 ④可以用表演或问答的形式向大家汇报相关的交通法规。 ⑤如有条件可以请交警给大家讲一讲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⑥请同学们看交通图,选择乘车路线。 ⑦汇报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⑧教师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安排好汇报顺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 服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1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1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 2.情感与态度 感受现代交通的发达和便利,感受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为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3.行为与习惯 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到文明安全出行。 4.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交通工具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询问长辈、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交通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交通方式带来的不同体验。 难点: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引题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上学都是怎么来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的家住得离学校近,我家住得比较远,同学们猜猜我是怎么来的? 学生回答问题:汽车(公交车)。 师:对,我就是乘坐汽车这种交通工具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块聊聊“交通”这个话题。 出示课题:四通八达的交通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认识各种交通工具 师:节假日的时候,同学们一定经常与父母出去玩。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去的时候都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依照学生说出来的交通工具的顺序,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调动学生冒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认识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3.了解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同学们在出行时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它们将我们载到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简直太方便了。现在请大家思考:交通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4.师小结:随着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诞生,人们出行变得轻松起来,日行千里早已成为平常事。 二、了解运输特点点,选对出行方式 1.师:谁知道交通运输有哪些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2.师:这些交通方式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来讨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 输各自的特点。每个小组选择1个讨论话题。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推选代表向全班展示。 4.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集思广益,锻炼了归纳总结能力。】 6.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现在老师可要出道难题考考大家了。 国庆节期间,家住南京的宇涵一家要到大连旅游。妈妈很想坐轮船看看蓝蓝的大海,爸爸想节省交通的成本,宇涵则想体验一下坐飞机的感觉。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会如何设计他们的往返行程呢?不要忘了,要综合考虑每个人的愿望、每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出行费用等因素。(出示地图、每种交通工具的时速。) 7.学生分小组设计,推选代表全班汇报,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1)学案

课题: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1)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知道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3、运用地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4、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点难点】 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南方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自主学习】预习第83至88页内容完成下列练习: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是指直接利用___所从事的____,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参考83页活动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___、___、___、副业五个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被称为“第一产业”。 2.(阅读84页“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粟的国家,也是最早种植___、___,最早种桑养蚕,最早栽培___的国家,__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3.我国是哪些农作物的原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国农业的发展(课本83—84页内容) 1.农业生产成就:__、肉类、__、油菜籽、__、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__的产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____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农业地区分布:趋于____。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_______也蓬勃发展进来。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为主的农产品基地。(阅读85页“新型农业”)、、、等地,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 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农作物包括和。 1.种类及分布: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 2、南北差异: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等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3、根据不同,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如我国最大的平原;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货,如平原。 2、下面左右图对比,标注出我国9大商品粮基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往往以坐标图、局部区域图、扇形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建设的意义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时应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模板,进行详细地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评价

三、交通运输线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四、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考点一、考查城市交通发展

例1、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答案:1.A 2.D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 1.A 2.D 考点二、考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 例2、[2015·新课标Ⅱ,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尼日利亚现有的铁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地,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主要是运送农产品。第(2)题,根据图示可以得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答案(1)路网特点:路线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考点三、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 例3、[2015·山东文综,37(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一、课型背景;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有丰富精彩的剧目上演;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古代及现代交通工具,认识现;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过程(情境导入——生成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感受社会发展的变;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代及现代交通工具,认识;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 单元2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一、课型背景 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有丰富精彩的剧目上演。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变迁、新事物的涌现、人们观念的更新,一切都让人眼花缭乱。变化是一种永恒,万物皆在变化中发展。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人,面对一切新的变化,要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发现其中的一些线索,用我们独立的思考,寻找变化的轨迹。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了解社会,提高认识。那么,这节课以“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为内容,目的是引领大家可以从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去研究社会,感受时代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古代及现代交通工具,认识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善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过程(情境导入——生成主题——交流提升,确定子课题——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布置作业)进一步了解“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感受社会发展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祖国交通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代及现代交通工具,认识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善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关注,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思辨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教法和学法) 教法:谈话法、实践探究法、课堂讨论法等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体验学习等五、课时安排: 4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复杂纷呈,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变迁。一 切都让人眼花缭乱。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了吗? 二、生成主题:作为一名中学生,生活范围相对狭窄,社会阅历相对浮浅。同学们可以 从最贴近生活的领域开始,了解社会,提高认识。本单元,我们将以“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作为研究主题,设计一些活动内容,目的是提示大家从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和事物中去研究社会,感受时代的变化。三、活动实施:环节一制订活动方案: 人们的出行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使

《18 交通与生活》教案

《18 交通与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能描述海产品的运输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发现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通过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 2、能用图表和文字把自己的调查表示出来。 3、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海产品旅行线路图。 4、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本组同学讨论,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2、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及交通问题解决方案与同学讨论、交流,并做进一步的改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图表或文字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表示出来。 难点: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谈话:相信多数同学都住在学校附近,因此,多数同学都是步行来的,但你们爸爸、妈妈上班都是步行的吗? 学生: 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交通与生活》,探讨一下交通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 (二)新课教学 调查爸爸妈妈上班所用交通工具及所用时间。 分组 发表格,学生填表,教师巡视。 汇报。 分析并小结:(为什么会距离不同,但能同时到达,什么起了作用?) 分析海产品的旅行路线图,说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谈话:荔枝是我们岭南的特产,而且保鲜时间短,但时现在远在外国的人都能吃到鲜美

的荔枝,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谈话:荔枝运输过程中,采用了哪些运输方式?用到了哪些交通工具,采取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学生思考回答: 谈话:还能举出实际生活中与交通运输有关的事例吗? 学生思考回答: 分析并小结: 做个小主人。P66 谈话:在P66的课文中,有两个方案,你对哪个方案有兴趣,就设计那个方案。但是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了事,你的设计可能会使我们的社会有个更大的进步的。 布置作业: 回家继续进行方案设计,以便下节课进行讨论。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与其影响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往往以坐标图、局部区域图、扇形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建设的意义以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时应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模板,进行详细地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评价

三、交通运输线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四、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考点一、考查城市交通发展 例1、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答案:1 2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 1 2 考点二、考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 例2、[2015·新课标Ⅱ,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让同学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实际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为基础,重点让同学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同学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同学了解现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又是怎样影响与改变我们生活的。教材主要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感受交通的作用,增强同学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与同学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同学说起交通都很熟悉,但对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和它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我就想凭借《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文本,引领儿童进行一次震动心灵的生长之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让同学认识交通的同时,注意对同学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同学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同时增强同学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①找一找走进我们生活的外地物品。②了解本地外销产品和交通建设发展状况等。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生活中你都看到过哪些交通运输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慧眼看交通教案

慧眼看交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当地的一些交通情况,了解社区停车位情况,培养学 生初步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 工作和出行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交通问题的认识,珍爱生命、文明出行,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 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交通问题对自身的影响这方面的认识有 一定基础,如交通安全,对于交通问题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考虑得不多,需 要提供一定的素材,他们才能有所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交通问题在交通高度发达的地区显现更 明显,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交通处于发展期,对交通带来的问题不会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们仅仅关注交通给自己带来的安全问题。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看交通”,侧重了解交 通问题的危害,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感受交通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 影响。最后通过“交通发展大家谈”,“畅想未来的交通”,谈谈想对自己,想 对家人或者是想对其他人说的话,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交通意识。 教学重点

对车祸、汽车污染带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受到珍爱生命、文明交通、环境保 护教育。 教学难点 1、师生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将环保、生命、文明交通的教育内化为自己 的东西。 2、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问题,收集的资料,如交通安全、能源、交通堵塞等,重点搜集交通安全隐患。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从外化逐步过渡为内化,从内心深处体会出一些真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一、看身边的交通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9 月 22 日是什么纪念日吗?每年的9 月 22 日是世界无车日。设定这个“无车日” 是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现代交通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 2、揭示课题

中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学案)

中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四大工业基地位置范围工业中心部门 2、掌握并应用四大工业基地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3、了解并掌握三大工业地带位置范围工业中心部门 4、掌握并应用三大工业地带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的基本工业国情,关注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运用案例来分析和对比工业基地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跟踪训练)37.(18分)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Array间分布的特点。(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 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 分) 二我国主要工业地带

【变式训练】区域对比 (2010山东文综卷)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 表2 (2011年高考江苏卷)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略,图20为江苏省简略。

材料二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21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共3课)》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 第三单元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教案

目录 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讯 1、四通八达的交通 2、慧眼看交通 3、万里一线牵

11、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 2.情感与态度 感受现代交通的发达和便利,感受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为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3.行为与习惯 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到文明安全出行。 4.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交通工具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询问长辈、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交通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交通方式带来的不同体验。 难点: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引题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上学都是怎么来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的家住得离学校近,我家住得比较远,同学们猜猜我是怎么来的?

学生回答问题:汽车(公交车)。 师:对,我就是乘坐汽车这种交通工具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块聊聊“交通”这个话题。 出示课题:四通八达的交通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各种交通工具 师:节假日的时候,同学们一定经常与父母出去玩。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去的时候都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依照学生说出来的交通工具的顺序,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调动学生冒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认识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3.了解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同学们在出行时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它们将我们载到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简直太方便了。现在请大家思考:交通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4.师小结:随着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诞生,人们出行变得轻松起来,日行千里早已成为平常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2)学案

课题: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2)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的牲畜品种。 3、知道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出口的农产品。 【重点难点】 1、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2、我国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的牲畜品种。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88,“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内容,说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1、经济作物特点:价值高、要求高、率高。 2、种类分布:(1)纤维作物;棉花主要分布在、地区, (省区)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4)饮料作物:茶叶分布在以南的丘陵、山地。主要产茶省有浙江、福建等。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89-90,。“畜牧业分布”内容,了解我国的畜牧业类型与分布。 1、中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和两类。 2、四大牧区及优良畜种(1)新疆牧区:代表畜种、。 (2)内蒙古牧区:代表畜种、。(3)青海牧区:代表畜种。(4)西藏牧区:代表畜种、。 3、农耕区畜牧业 分布: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展示交流: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的个别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2、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讲解。 知识架构、系统理学:试着对本课做一简单小结,形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拓展延伸:1、在我国第七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各个省区的经销商带来了他们的特色农产品,请判断他们所在的省区。(小组讨论完成) 1、我省是全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地。 2、我省区降水少,光热充足,盛产优质长绒棉。。 3、我省区海拔最高,气候以高寒为主,有耐寒、耐缺氧的牦牛。。 4、我省位于岛上,有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5、我省纬度最高,冬季寒冷,生产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

高考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专题复习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学案37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目标定位] 1.了解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状况。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了解本地(县、市)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①__________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表现 (1)交通方式的发展会带动②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交通方式的③________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1)山地地区:地势④______,交通运输线路稀少,⑤____________________单一,商业网 点密度小。 (2)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⑥________分布,密度大。 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位于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⑦__________沿线。 (2)市场最优:市中心有多条道路通过,⑧________最高,能吸引大量⑨__________。 【问题思考】 1.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的兴衰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业中心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交通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读“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转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

_中国的工业__区域地理学案

【考点预览】 1.我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及其主要区位因素。 2.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联系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工业相关知识回顾 1.定义:工业是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及半成品进行加 工的生产部门。 2.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_________、_________。 (2)按发展历史分:_________、_________。 (3)按产品性质分: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 ______________的联系。 4.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区位因素。 5. 按不同工业部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不同,即工业指向类型划分: 考点二 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精练)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①M 城市代表上海 ②d 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 城市代表武汉 ④c 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 ) ① b 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 经济最发达的是b 经济带 ③ d 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 a 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考点三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区域地理》 1.读“辽中南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工业区在发展工业上的区位优势: 。 (2)图中数码代表的工业城市:① , ② ,③ ,④ 。 (3)该工业区中的钢铁基地 , 和上海的宝钢的异同点是: 。 (4)②的 工业发达, ① ③ ② ④

4.1 交通运输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交通运输 一.目标呈现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 (3)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4)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二.预习热身 1、阅读课本图文,完成下列填空。 (1)交通运输自古有之,那么,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 、等工具的运输;地铁和管道属不属于交通运输?。 (2)为什么说交通运输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答:。 (3)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三.活动探究 1、读图4.4“中国的主要铁路的分布”分析: (1)我国的交通运输网从整体上看,东部,西部,密度相差很大,无 论是陆运、水运还是空运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2)从图上观察,我国最重要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 2、参照图4.4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找出铁路“三横五纵”,完成88页-89页活动。 四.巩固提升 经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 的“先行官”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地位:经济发展的 四 通分布特点: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八线(北京—包头—) 达三横线(连云港——乌鲁木齐) 的线(上海——株洲——昆明) 交铁路干线 通线(北京—上海) 运京九线(北京—) 输五纵线(哈尔滨——广州) 线焦柳线(焦作—) 线(宝鸡——昆明) 五.达标检测

1、有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之称的是() A.旅游业B.工业C.轮船D.交通业 2、凿通秦岭、大巴山,结束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历史的铁路线是() A.陇海线B.成昆线C.宝成线D.川黔线 3、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 4、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都与长江黄金水道相交,这便于()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陆联运 D.陆空运输 5、长江上、中、下游的最大河港依次为() A 成都、武汉、南京 B 重庆、九江、上海 C 上海、重庆、武汉 D 重庆、武汉、南京 6、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A 灵活机动 B 适宜担负长途运输任务 C 运费最便宜 D 运速最慢 7、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A 青藏线 B 兰新线 C 滇藏线 D 成昆线 8、下列铁路线中,经过南京的是()。 A 京广线 B 京九线 C 京沪线 D 南昆线 9、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是指()。 A 京包—包兰线 B 陇海线—兰新线 C 京哈—京广线 D 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河 11、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铁路线名称: A 线 B 线 C 线 D 线 E 线 F 线 (3)写出从南京乘火车到 乌鲁木齐旅游经过的 铁路线名称: 线、线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力:结合生活体验,能总结出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山区里的交通”。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乘坐交通工具的经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朦胧体会到交通对人们生活的作用与便利,但他们还难以把这些体验与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不能认识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过,交通已深入到学生生活当中,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因此这一话题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也开始修建公路等,与外界的联系更方便、更紧密了,这些紧密联系进而不断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均是学生学习本课的良好生活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以充分挖掘利用。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认识交通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交通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可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交通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调查它的运输经历,画出物品旅行记的连环画,从而直观感受交通对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感受交通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中国地图、多色磁铁。 学生准备:找一找通过交通运输走进我们生活的外地物品;了解本地区有哪些物品销往外地;了解本地区交通建设发展状况。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交通使山区变了样”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1)学案

课题: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1) 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知道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3、运用地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4、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点难点】 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南方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自主学习】预习第83至88页内容完成下列练习: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是指直接利用所从事的_______________ ,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狭义的农业是指 种植业,(参考83页活动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副业五个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被称为“第一产业”。 2?(阅读84页“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也是最早种植 ______ 、 _____ ,最早种桑养蚕,最早栽培_______ 的国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3?我国是哪些农作物的原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课本83 —84页内容) 1?农业生产成就:—、肉类、—、油菜籽、—、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的产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_________ 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农业地区分布:趋于_________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______________ 也蓬勃发展进来。为 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_________ 为主的农产品基地。(阅读85页“新型农 业”)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地,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 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农作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1 ?种类及分布: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 ,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 2、南北差异: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____________ ,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等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3、根据_____________ 不同,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如我国 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_____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货,如________________ 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