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整合教案:第35讲 《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人民版必修3)

第35讲 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

[考 纲]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 标]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蒙昧中的觉醒

1.智者的启蒙

(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雅典____________的高峰时期,随着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出现。

(2)性质: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3)特点: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敢于创新。

(4)代表人物为普罗塔戈拉,“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观点的中心内容。被视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5)评价: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____________的起源。 思维升华 智者学派在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主体的意义、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方面,具有高度自信,但其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世间的客观评判标准的存在,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苏格拉底的智慧

(1)主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与智者运动一样强调人类的理

性,否认绝对权威,勇于捍卫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2)评价⎩⎨⎧ ①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

②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是18世纪欧洲启蒙

思想的源头。 归纳总结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异同?

(1)同:①都把目光投向人。

②都强调人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③思想主张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2)异:①苏格拉底更注重研究人的道德。

②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③智者学派以人的感觉为判断事物的标准,否定客观标准;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

3.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1)由芝诺创立的斯多亚学派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人“生而平等”,认为人与生俱来就带有理性并由此得出了“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的结论。代表人物塞内卡还说奴隶也具有和自由人一样的各种高尚品性。

(2)意义: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____________、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二、神权下的自我

1.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1)背景⎩⎪⎨⎪⎧ ①政治上: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在欧洲确立了 统治;②经济上: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城市的兴起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追求

世俗人生的乐趣,这与禁欲主义相矛盾。③思想上:意大利的部分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 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掀起了“文艺复兴”。

(2)性质及矛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____________的旗帜,从恢复人性开始,矛头指向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2.人性的启蒙

(1)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2)前期以薄伽丘的《__________》为代表,讽刺教会,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人类平等思想。

(3)高潮时期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代表,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4)不足: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程度不够。 思维升华 文艺复兴的目的不是要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是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来宣扬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了教会的腐朽和黑暗,但并未放弃宗教,而是要求宗教世俗化、人性化。

3.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背景: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罗马天主教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1517年教皇在德国大量出售“赎罪券”。

(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________________》,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3)主张:灵魂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得救;人人有权阅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而《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4)影响⎩⎪⎪⎨⎪⎪⎧ ①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引 发了宗教改革运动。②创立了路德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认为教会应从属于 。③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 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④使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 做了思想准备。

人文精神的起源

主题1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主题2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条件、表现

1.条件:

(1)政治: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以及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②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2)经济: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盛的城邦经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文化:①当时的希腊人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对神充满着敬畏和崇拜;②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

(4)地理环境:海洋文明——开拓、冒险、平等、诚信。

(5)个人: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等学者的不断努力。

2.表现:

当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始水”时,思想家理解世界的视角就从宗教和神话转向自然了;当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思想家们就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转而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了。

史料一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上,山地多,海上交通便利。公元前6世纪进入奴隶社会,出现许多城邦,它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海上贸易和手工业成为沿海城邦的主要经济活动,内陆的城邦则以农牧业为主。雅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奴隶制时代的民主制,而有些城邦实行贵族专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自由探求的精神,于是古希腊哲学逐渐兴起。

发达的奴隶制民主制,繁荣的城邦经济,特定的海陆环境及重视海外贸易的海洋人文环境都为人文主义在希腊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史料二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曾说:“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智者学派开始改变自然哲学家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性和“神”的本性,而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对人和社会的研究。

史料三普罗塔戈拉曾说:“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对此,后世的黑格尔指出:“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订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订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完成的。”

人的需求和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个人选择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而是取决社会或国家中大多数的理性选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主题1从宏观上把握西方人文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首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教导人类尊崇理性,捍卫个人思想自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斯多亚学派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这一切都将人类的目光由神转向了人和人类社会,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源头。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利益,否定神的权威,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分别在上层知识分子和下层群众两个社会群体里面把人们从神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及启蒙思想的产生、传播做了准备。

复习过程中,除掌握不同时期各种人文思想的背景、主张、实质、影响等基础知识外,还应注意从中外相关知识的纵横对比视角整合教材内容。

主题2文艺复兴时期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表现

(1)文艺复兴时期

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③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2)宗教改革时期

挑战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提倡人的个性解放,获得更多的个性自由。

主题3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史料一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史料二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流行起“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

的口号。

史料三“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语

史料四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

史料一表明文艺复兴否定了封建特权;史料二反映了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史料三说明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史料四反映出其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同时

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例1 (2011·北京高考)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塔戈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B

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抓住“首次”和理解“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强调重视道德和知识的作用,这与苏格拉底的观点和哲学地位一致。

例2 (2011·全国新课标高考)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 B

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理解“唤醒、说服、……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的句意,由此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而不是强调公民生存权利。

例3 (2009·广东高考)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 D

审题突破审题应理解,既然为神塑像说明古希腊人是有神论的,有神论不符合科学精神,将神塑造为人的形象,就是把人放到和神一样的高度,这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视人肯定人的力量和价值。

例4 (2011·安徽高考)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 C

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首先应熟知程度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其次应通过阅读题干材料理解其主旨是什么。“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这一论断与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相吻合。

命题感悟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有苏格拉底的观点和古希腊哲学体现的人文精神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成就和影响。能力立意上注重文字材料的信息获取。

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know yourself”

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D.“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主干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点核心概念——“人是万物的尺度”

3.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

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4.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运用新材料解读宗教改革史料

5.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D.贵族

题点运用新材料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6.《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文雅慈祥,让人感到她是一位人类的

慈母。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克拉姆斯柯依说,这幅圣母像“即使到人类停止信仰的时候,仍不失其价值”。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

A.作品体现了人文精神

B.作品艺术价值极高

C.《圣经》对西欧的影响深刻

D.作者拉斐尔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下列

人物思想主张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A.普罗塔戈拉B.朱熹

C.苏格拉底D.柏拉图

2.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D.普罗塔戈拉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阿尔贝蒂在15世纪30年代写到,男人应把对“小事的

关心”留给自己的妻子,使丈夫们能自由地从事“一切适合于男人的、光荣的事

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

B.性别歧视观念在当时依然根深蒂固

C.男人比女人更适合从事光荣的事业

D.社会化大生产使性别分工日益明显

4.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5.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6.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

要是由于() 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8.“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

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

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9.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

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10.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1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12.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

关切。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下列关于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内涵表

述不正确的是() A.古希腊时期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B.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

C.宗教改革强调人的灵魂得救不需要依靠上帝

D.启蒙运动要构建理性王国,法制社会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

的。”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8分)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与材料二相

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8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勒斯(公元前624年—约公元前547年)推测“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年—约公元前480年与470年之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

普罗塔戈拉(公元前481年—约公元前411年)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材料二阿尔伯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但丁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彼特拉克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头上。”

材料三“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九十五条论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学者的思想认识有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3)材料三是谁提出的?他对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贡献?(7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7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1)民主政治(4)人是万物的尺度(5)人文精神2.(2)①自我 3.(2)天赋人权

二、1.(1)①神权(2)人文主义2.(2)十日谈 3.(2)九十五条论纲(4)②国家④启蒙运动

命题探究

1.B2.A3.D4.D5.B6.A

课时规范训练

1.A2.C3.B4.D5.B6.C7.B8.D9.B10.C11.C 12.C

13.(1)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观点:人生而平等。

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

新高度:从对人性的尊重发展到理性的推崇。

(3)内涵: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14.(1)从关注自然界到关注人自身。

(2)提倡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倡导个性解放。

(3)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从反对封建神学的角度肯定人的价值,树立

人文主义的宗教观。

(4)兴起:智者学派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复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

考点 考纲内容 考核要求 备考指南 1.蒙昧中的觉醒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c 1.高频考点依然不会回避: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 2.文艺复兴可能会与中国史的新文化运动结合考查;启蒙运动可能会与浪漫主义文学结合考查;有关古希腊和意大利的文化遗产需联系关注。 3.启蒙运动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方向,尤其关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 政治主张。 2.神权下的自我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 杰” b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b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c 3.专制下的启蒙 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b 洛克的主张及影响 b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 要政治主张 b 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 声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c 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 b 考点一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c) 1.智者学派 (1)背景 ①政治: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②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③思想:个人主义的成长,哲学家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2)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3)主张: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4)意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积极意义:提倡人性,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

醒。 (2)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认识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苏格拉底 (1)主张:提出“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 (2)意义: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 3.斯多亚学派 (1)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和塞内卡。 (3)思想:认为逻各斯是贯穿万物永存不朽的理性。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二是人生而平等。 (4)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 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29讲 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

2013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第29讲蒙昧 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 1.(2012·温州八校联考)“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A.泰勒斯B.普罗塔戈拉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解析:选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故选B项。 2.(2010·高考北京卷)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 解析:选B。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乌托邦的著作,柏拉图的重要思想是理念论,B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思想,A错误;逻辑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的贡献,C 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D错误。 3.(2011·高考上海卷)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看清题目要求“教皇”,故其愿望应是传播基督教即神学。而A项开展世俗教育、C项自由探讨真理和D 项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应是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的思想解放。 4.(2011·高考福建卷)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在14世纪~16世纪,①是在15世纪末,②是在16世纪初,③是在16世纪末;而④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故应该排除。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5.(2010·高考山东卷)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不同时代人类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社会契约论是对君权神授说的全盘否定,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人文主义思潮是对古希腊以智者学派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在更宏观领域的阐释;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的调整是对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下列特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纸的发明 1.发明 最新考古表明中国可能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同时证明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同时存在。 2.改进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3.传播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掌握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之后传往欧洲。 4.影响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原理 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 2.功能 方向测定。 3.过程

4.传播 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5.意义 (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 (1)商周时期,中国人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时期,中国人掌握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3)东晋时期,火药开始出现。 2.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 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 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雕版印刷术 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 (1)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高三历史知识整合教案:第35讲 《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人民版必修3)

第35讲 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 [考 纲]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 标]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蒙昧中的觉醒 1.智者的启蒙 (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雅典____________的高峰时期,随着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出现。 (2)性质: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3)特点: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敢于创新。 (4)代表人物为普罗塔戈拉,“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观点的中心内容。被视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5)评价: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____________的起源。 思维升华 智者学派在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主体的意义、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方面,具有高度自信,但其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世间的客观评判标准的存在,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苏格拉底的智慧 (1)主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与智者运动一样强调人类的理 性,否认绝对权威,勇于捍卫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2)评价⎩⎨⎧ ①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 ②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是18世纪欧洲启蒙 思想的源头。 归纳总结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异同? (1)同:①都把目光投向人。 ②都强调人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③思想主张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同步训练2-最新教学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C.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民主制度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 2.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ks5u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3.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4.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古希腊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B.人成为社会的中心 C.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D.人们对社会现实和宗教的怀疑 5.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 ③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知识就是美德”。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 ①② 6.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

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梭伦D.彼特拉克 7.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 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8.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作为古代西方人文精神觉醒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是因为他 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B.将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C.认识自然靠自己头脑不再依赖传统宗教 D.认为人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 9.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下列关于苏格拉底观点和业绩的 表述正确的是 A.认为“人不是他人工具” B.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0.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 ③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④“知识就是美德”。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下列有关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属于智者学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教案教材

专题六一、蒙昧中的觉醒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智者学派出现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和评价;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及其评价。 方法与过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讨论法;情境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希腊先哲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现代人文主义精神;理解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思想,体会其为理想信念献身的精神。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希腊奥林匹亚城宙斯神像(图片)以及《希腊神话故事》中关于宙斯的介绍。请同学思考:宙斯以及其他希腊神话诸神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它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在希腊出现的智者和苏格拉底等一大批先哲则开启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先河。 新课 一、智者的启蒙 1、智者运动的兴起: (1)出现时间和地点: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的古代希腊城邦。包括人员: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职业教师(非统一流派)。活动方式:注重实利,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以逻辑方法进行辩论和阐述。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安提丰等。(2)展示两段材料(材料一“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of the things that are, that they are, and of the things that are not, that they are not.”材料二(普罗塔戈拉认为)“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型相是什么……。”),请同学概括智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3)利用《小猪喂天牛》漫画,和同学一起分析应该如何客观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同时,注意其局限性) (4)介绍智者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安提丰。展示两段材料[材料一“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材料二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另外,雅典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享有公民资格,如奴隶、妇女和外国侨民,这后一种人即无政治权利的移民劳动者。这些群体的人从事劳动,雅典公民搞政治。在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大约有15万自由公民(包括家庭成员),12.5万奴隶,约4万外国侨民。],请同学概括安提丰的思想,并分析其现实积极意义。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智者学派的思想。共同主张:都认为要重点研究人类社会,研究人类和各种社会问题,反思人类自己。同时,他们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热衷于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教人们如何改善自身和城邦,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思想特点: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6)那么当时的希腊为什么会出现智者学派呢?(进一步分析智者学派在当时出现的原因)展示两段材料(材料一智者派以其特殊的活动方式使哲学更靠近社会生活,哲学不再是以纯理论研究为目的,它也应该是参与和驾驭生活的一种手段。……其次,智者派的产生是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教案+习题(极品)

蒙昧中的觉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普罗塔戈拉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时代背景。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比较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点,感悟苏格拉底之死及其智慧。 3.理清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轨迹,构建知识结构,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多元智能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学会全面搜集资料、辨析史料,既能立足历史学习,提升学科能力,又能把 学科打通,以全面整体史观,培养从多元视角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创设多元智能情境,通过协作探究学习,在共享群体智慧的基础上,逐步推导、渐入佳境 对问题的把握逐步走向全面准确深化,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中,情智交融,其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日久天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感受人文精神之美和哲人的人格魅力,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陶冶人文素养。2.多元感受希腊文化魅力,感悟不同思想激发的创造力,培养科学价值观,滋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3.感悟史学智慧和哲学之美,提升社会责任感,让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学情分析: 1.本授课班级不是我执教的班级,是我在该班借上的一节课。因此,我对该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为了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形成教学默契,更需要我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 2.这是高三的一节复习课,高二已经学过,学生对古希腊人文精神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这是一节关于哲学思想的课,哲学理论深奥,本课又涉及“最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等人对人性的思考,其中关于感性、理性、智慧、美德即知识、我知我无知等知识抽象难懂,就是我们教师都不一定游刃有余,更何况是十几岁的独生子女,社会阅历少,生活积累缺乏,因此,提供生动多元的情境材料,深入浅出成为教学突破的关键。 3.文科生对哲学智慧求知欲强,有探究精神,渴望感受哲学之美;高二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渴望正确的思想引导;通过高二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的全部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对情境材料感受力强,具备一定的思考探究能力,可以进行更深刻的研讨。 4.高三学生高考压力大,课前预习不现实,需要提倡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长期传统教学,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水平偏弱,这不利于高考成绩的提高;现在高考逐步向能力倾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已日显重要。 5.这节课,我希望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博大精深的史学中感悟哲学之美与深厚智慧,让情智交融;同时在灵活开放与协作探究过程中,让结论自然天成。因此,我决定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创设多元化情境,集文史哲自然科学、影视绘画、文艺体育、服饰建筑等多元智能情境于一堂,让学生参与丰富的情境体验,通过师生协作探究,期待渐入佳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普拉塔戈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评价;人文精神的内涵。

2013麒麟高中高二历史学案:6-1《人是万物的尺度》学案(有解析) (人民版必修3)

人是万物的尺度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目标分解 1. 理解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表现、主要代表人物与意义 2. 了解苏格拉底的生平,理解掌握其主要思想及其意义 3. 分析理解斯多亚学派的兴起、主要思想及其意义 雅典娜神庙 希腊首都雅典——这座希腊最大的城市,自古就有“西方文明的摇篮”之美誉。至今仍保存着的雅典娜神庙,象征了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辉煌。作为衡量文明程度重要指标并对社会发展起着独到作用的人文精神,首先诞生于此。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家——智者学派,首先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界转向了人类,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是谁?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是如何看待人与神的?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哪些进步?斯多亚学派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本课应采取接受式和模仿式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相结合,教师在讲解中应多给学生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运用阅读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大量的查阅有关古希腊反映人文精神的历史著作和哲学著作,展开合作学习,进行大胆的思辨,从而对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的发展形成客观的印象,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价值和发展阶段。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历史观、历史探究能力以及历史概括和归纳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图表法,对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列表分析和对比,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整体把握历史的能力。 另外教师帮助学生借助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史料,试着编写模拟古希腊“智者”雄辩的历史场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和历史想象力,以及学习诸如苏格拉底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为真理与正义抗争的品质。 一、智者的启蒙 1.智者运动的出现、背景以及特点: (1)出现: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智者运动。 (2)背景:①希腊工商业发展;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平民地位提高及个人主义成长; ③哲学家注重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3)特点:①智者是指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②其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③他们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2.智者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1)主张:其观点中心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在于人的感觉。 (2)意义: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二、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四 1 第41讲 蒙昧中的觉醒 Word版含答案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的历程。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主要包括三条线索: 线索一人文主义的起源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升华。 线索二人文主义的复兴 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线索三人文主义的成熟 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社会,人要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要反对专制和愚昧。这种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第41讲蒙昧中的觉醒

一、智者的启蒙 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时期,随着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出现。 2.性质: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3.特点: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敢于创新。 4.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其观点的中心内容。他也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5.评价: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学派的主张 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他们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普罗塔戈拉核心论点:智者学派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尊重每一个人的思想。 二、苏格拉底 1.地位: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 2.主张 (1)提出“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3)“认识你自己”。 (4)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3.评价 (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2)苏格拉底崇尚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苏格拉底之死,既服从了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在哲学和伦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其本人道德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6.1蒙昧中的觉醒 Word版含解析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重视人性,重视人的价值,而与此相关的只有C项。 4.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理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归纳能力。从题干中看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待法律人前人后的不一致的态度,反映出的实质是其道德修养的缺陷。 知识点二 苏格拉底的智慧 5.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主要表明他() A.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B.属于唯心论者 C.倡导提高生活质量 D.强调生命的意义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活在世上不能毫无目的、毫无意义,要不时地审视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6.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人类社会是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研究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性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对

人性本身的研究,这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项符合题意。 7.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他所说的:“灵魂内的原则”是指() A.欲望B.感觉 C.兴趣D.知识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能够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来理解材料。“使灵魂不致盲目”即拥有道德,结合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可知此“灵魂内的原则”是指知识,故材料之意为要借助知识来塑造美德。 8.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唤醒、说服……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而不是强调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知识点三 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9.斯多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①普罗塔戈拉②芝诺③西塞罗④塞内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芝诺是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西塞罗和塞内卡都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 10.下列人物与人文主义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三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导致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用精确性、严密性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C.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3.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4.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5.民国时期,辜鸿铭用外文著《中国人的精神》、《呐喊》等书,林语堂亦有《吾

国吾民》、《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等英文著述,此类著作多有再版。这一现象反映 A. 知识分子现代文化自觉意识增强 B. 国内存在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倾向 C. 中国文化开始受到西方社会关注 D. 新文化运动唤醒国民大众的政治觉悟 6.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认为孔子主张改革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他们的共同作用是 A.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B.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C.都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D.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7.康有为支持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梁启超、严复在民国初期竟然在《论语》中找出共和之义;武昌起义中起关键作用的汤化龙在民国后接任教育部长,却要求学校尊孔读经;在提出尊孔的行列中不乏留美博士。这说明 A.维新派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B.维新派和革命派思想主张一致 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篡夺D.在中国进行思想革命的必要性8.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认为应该用一个主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胡适主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的失败 C.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9.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 ②“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③“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④“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④①10.“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 A.林则徐B.曾国藩 C.康有为D.陈独秀 11.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 A.儒家思想B.封建制度 C.传统道德 D.封建军阀12.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A.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B.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高考优化探究历史(人民版)十四 第26讲 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 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 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 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 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解析:“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等思想家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说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唯心主义的,不是科学的,故B项错误;哲学家们解释世界的本原从单一的物质元素到人的思想,说明其研究从自然走向人及社会,故C项正确;古希腊哲学家们共同追求客观真理,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C 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墨子B.韩非子 C.普罗塔戈拉D.苏格拉底 解析: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一方面否定了神的权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感觉具有不确定性导致相对主义的倾向,同时他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而智者是靠教授实用性的演说、修辞等技巧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符合材料“注重实利”,故C项正确。 答案:C 3.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但又有许多

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 ) A.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B.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解析: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从而“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 4.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 ) A.推崇理性的力量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 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 解析:依据题干中“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可知苏格拉底反对的是智者的诡辩行为。智者学派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约束力也是相对的,其兴废都应以人为尺度,忽视道德建设,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与“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即“客观”不符,A、B、C三项均排除。 答案:D 5.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 A.孔子苏格拉底B.老子普罗塔戈拉 C.孟子柏拉图D.庄子亚里士多德

【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复习教案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人文主义的起源 一、古希腊哲学的产生 1、背景: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 2、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2)奴隶制城邦相对民主和自由。 (3)没有系统严格的宗教教条和宗教伦理。 3、诞生:(1)时间: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 (2)表现: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些普遍性问题。 4、概念:爱智 5、内容:希腊最早的哲学——自然哲学 (1)集中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2)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6、代表人物:泰勒斯(1)主张:万物皆由水生成 (2)影响:首次创立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7、意义:自然哲学加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1)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 (2)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智者学派(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1、背景:(1)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2)政治基础:雅典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3)思想基础: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4)前提条件:此前已开始具有了自主意识和精神的觉醒。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3、主张:(1)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3)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4)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己任 (5)人是万物的尺度:A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 B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4、评价: ·积极方面: A.它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B.智者学派将以往对自然和宇宙的关注转移到人类社会,并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认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 ·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公元前5世纪)——强调人的知识和道德修养 1、主张:(1)认识你自己: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仁义、法治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3.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5.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主张削弱君权 D.体现近代民权思想 6.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7. 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8.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百家争鸣 教案 一.设计思路 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师生平等交流与相互启发,加强沟通和理解。 教学上,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和了解有关百家争鸣的历史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注意师生互动方式,不仅是形式上的互动更是师生之间在情感和思维上的双向互动。在课的结构上,分儒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墨家学派、百家争鸣的原因、百家争鸣的影响和课后探究等七块来处理。 重点处理: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感受诸子百家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及惠泽千年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由于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材分析 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四.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

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教学设计 本文纵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本课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浏览历史文献,筛选和收集相关史料,自己动手制作思想家的名片和手抄报。指导学生在网上创设四位明末清初思想家虚拟纪念馆。撰写解说词,收集相关人物图片。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材分析】 必修Ⅲ专题一 上起先秦,下讫明清,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即儒学如何成为传统文化中主流的史实及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色。儒学能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呈现出各自的时代性特征,从而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为人类思想宝库做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 本课有五个子目,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的“反正统意识”。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君主专制和理学道统思想。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联系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专题一有所继承和批判,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的儒学进行了超越。专题一可与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形成中外思想的对比参照,对比明末清初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差异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3.学会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轨迹。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的史料,通过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到理解历史再到探究历史和升华历史,引领学生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学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同时,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拓宽思路,注意专题内、模块内及中外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参照。 3.利用今年的高考试题吸引学生。 4.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想家的名片或手抄报。 5.帮助学生学会浏览相关的网站和课外书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务实,更贴近国计民生,这是儒学的新发展,并萌发了具有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爱国、批判精神的进步思潮。 2.进一步激发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关注民生、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3.理解儒学尽管在多次遭到了严重冲击,但当今却出现了复兴的强劲趋势,在于其中蕴含的重要价值。 4.通过学习,可进一步理解和发掘优秀文化传统以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文明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1.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思维与影响。 2.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篇:烂熟中承古萌新 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