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在生活中磨炼自己同步练习D卷

2020届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在生活中磨炼自己同步练习D卷
2020届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在生活中磨炼自己同步练习D卷

2020届鲁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在生活中磨炼自己同步练习D卷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平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门捷列夫的这段话启示我们,磨砺坚强的意志必须()

A . 得到他人的帮助

B . 主动迎接挑战

C . 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D . 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2. (2分)下列不属于磨砺坚强意志品质的行为是()

A . 做起事来虎头蛇尾,没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B . 如果爱睡懒觉,那就从明天开始坚持按时起床

C . 如果有“明日复明日”的习惯,那就把“今日事今日毕”作为座右铭

D . 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学习、体育锻炼、休息和饮食等活动安排好

3. (2分)(2017·毕节) 某校九年级(5)班给学生布置了“连续七天不玩手机”的寒假作业,布置该项作业的目的和用意,是为了()

A . 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自控力,理智把握自己的行为

B . 多参加集体活动

C . 让父母和同学监督自己

D . 任何时候都拒绝使用手机

4. (2分)漫画包含的道理是()

A . 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承认“我不行”

B . 要及时调整目标,不断尝试

C . 做事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D . 生活需要宽容理解

5. (2分) (2017七下·合肥期末) 古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它告诉我们,培养坚强意志要()

A .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的

B . 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C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D .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6. (2分) (2016八上·苏州期中) 下列名句中,称颂意志的有()

①志不强者智不达②志当存高远

③有毅力者成,反者败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7. (2分)“百折不挠”“水滴石穿”“锲而不舍”这些成语体现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

A . 自觉性

B . 果断性

C . 坚韧性

D . 自制性

8. (2分) (2017七下·抚宁期末) 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曾说:“我从来就不曾幸运过,将来也不指望幸运……我的毅力终于占了上风。”对此,理解正确是()

①科学家天生具有坚强的意志

②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的可靠保证

③众多的挫折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④强者正是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不断锤炼意志,走向成功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9. (2分)下面是一些同学意志品质的表现,找出你认为是意志品质薄弱表现的选项()

① 坚持正确的目标,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

② 订的计划常常不能如期完成

③ 体育课上练长跑时常常不能坚持跑到终点

④ 能长时间的做一件枯燥但却重要的事情

⑤ 谈起自己的理想头头是道,可是在学习上却很不用功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②④⑤

10. (2分)(2016·泰州) 2016年5月23日,“2015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连云港市灌云县的一名小学教师范松林拄着双拐努力走上了颁奖台,她说:“只要能站起来,我就要去给孩子上课。”十多年来,她一直强忍着病痛,坚持去七八公里外的学校上课。十多年来,范老师强忍病痛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的感人事迹,体现了坚强意志具有()

A . 自觉性

B . 果断性

C . 坚韧性

D . 自制性

11. (2分) (2016七下·厦门期中) 如果爱睡懒觉,那就从明天开始按时起床;如果写作业时爱抄答案,那就从现在起不看答案;如果迷恋网络游戏,那就减少玩游戏的时间……这提示我们在磨砺意志的时候,应该注意()

A . 树立明确的目标

B . 要制定合理的计划

C . 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D . 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12. (2分) (2017九下·泰州月考) 意志的是贯穿整个意志始终,产生坚强意志的精神支柱。()

A . 自觉性

B . 果断性

C . 坚忍性

D . 自制性

13. (2分) (2016八上·太仓期末) 在轮椅上追寻求学梦想的扬州大学学生乔科,身残志坚,以百折不挠的勇气战胜重重困难,并取得优异成绩。他身上所体现的意志特征是()

A . 坚韧性

B . 果断性

C . 冲动性

D . 自发性

14. (2分)朱彦夫,一位失去四肢和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凭着对生活的热爱,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理,而且带领全村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写出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2014年3月26日,他被中宣部等部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说明()

①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经历的挫折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③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有坚强的意志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5. (2分)俄国年轻的革命家奥斯特罗夫斯基在战争中由于受伤,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面对人们的赞誉,他说:“我的整个生活就是斗争,喊‘顽强精神万岁吧’。”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顽强精神体现在()

A . 独立地完成写作任务

B .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C . 善于抓住时机

D . 坚强的意志

16. (2分)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这种表现是()

A . 自信心不足

B . 自立能力差儿

C . 自控能力不强

D . 自尊心不足

17. (2分)我们有了学好外语的决心,这种决心一方面会促使我们去进行外语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又会抑制我们从事不相干的其他活动(如贪玩、睡懒觉等)。这说明()

A . 坚强的意志能激发人的潜能

B . 坚强的意志能够弥补我们外部条件的不足

C . 意志对行动有发动和制止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D . 确定人生目标才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

18. (2分)中学生小磊很聪明,但意志薄弱,做事缺乏恒心,往往虎头蛇尾。为此,他打算选个座右铭来提醒自己。下面最适合他的是()

A . 少年须自立

B . 吾日三省吾身

C . 阳光总在风雨后

D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9. (2分)“有什么比石头更硬?坚持不懈、水滴石穿。”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培养和锻炼意志要()

A .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B . 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C .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D . 培养各种行为习惯

20. (2分)意志力的锻炼,特别需要()

A .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B . 从大事做起

C .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D .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二、非单选题 (共5题;共35分)

21. (5分) (2017七下·大同期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

22. (5分)张宁同学在学习本课后,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表现在不怕困难上。以前他碰到困难就请别人帮忙,现在尽量自己完成。有一次写作文,草稿打了多遍,自己看了不满意就改,还不满意,再改,直到深夜满意后才睡觉。

我们应从张宁同学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23. (5分) (2016八上·苏州期末) 【磨砺坚强意志】

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许卓靖用实际行动奏响了生命的乐章。她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小提琴家;每天晚上不管多累都要自觉练琴,曾获全国少儿小提琴独奏金奖;6岁时,弱小的肩膀就担起了买菜做饭、洗衣刷碗的家务劳动。

请紧密结合材料,谈谈许卓靖是怎样磨砺坚强意志的?

24. (15分)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歪着脑袋盯着机顶盒的电路板,拿起焊笔,对准坏了的电容器,刺啦一声,冒出一股青烟,一个坏了的机顶盒就这样被修好了。在小家电修理行业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对于陕西阎良28岁小伙赵月振来说,这个过程却并不“简单”,因为,连焊笔,他都要双手来拿。赵月振患有先天性脑瘫,小学没毕业,现在他能修理各种小家电全凭自己的天赋和坚持。发现了自己的这个“特长”后,这个朴实的小伙多年来无偿帮助村民修理家电,有求必应。几个月前,他终于开起了自己的维修店。村民们口口相传,小小的维修店在当地有着极好的口碑。在人们问及,他有哪些支撑自己的秘诀时,赵月振只是笑着说:“我只是战胜了自己。”

实际上,一个人总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有时需要战胜懒惰;有时需要战胜平庸;有时需要战胜……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请你选一个词语来代替以上的……

(2)请你举一个自己战胜自己的事例。

(3)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当如何战胜自己?

25. (5分)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中学生在介绍各自在意志方面的表现,请你分别给他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还是薄弱的情况作个评判,并简单说明理由。

甲:我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先是想自己解决,可是想了一会儿想不出来,就赶快去找同学帮助我。

乙:我常常下决心要在明天开始做某件事情,可是到了第二天,我的决心便动摇了,劲头也没有了。

丙:我本来有睡懒觉的习惯,上中学以后,我决心克服睡懒觉的不良习惯,现在即使是冬天也能按时起床了。

丁:我每天坚持读一个小时英语,从来没有间断过,就是星期天也要读上一小时。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16、答案:略

17、答案:略

18、答案:略

19、答案:略

20、答案:略

二、非单选题 (共5题;共35分)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24、答案:略

25、答案:略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发表时间:2018-09-18T09:42:10.7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作者:仲崇颂[导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中心中学271122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重点介绍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体会,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主要从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方法、净化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一、新课导入,贴近生活 初中生的道德观念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这些生活经验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举止行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年一度人代会》时,课程重点是了解“两会”的内容,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理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播放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视频,(国家领导入场,唱国歌选段),学生、教师入场,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点燃思维火花,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关注两会,聚焦两会,跟踪两会议程,把握两会动态,欢迎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两会课堂。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老百姓谈论的热点,就让我们一起关注两会,走进《一年一度的人代会》。 二、链接时政,关注生活 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吸收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利用学生熟悉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最佳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人民当家做主》时,这节课的内容与我国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我充分利用“两会”的契机,带领学生观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的相关视频,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学生明确在我国,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利。我们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大事这样直观的视频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 三、活动多样,探究生活 传统教学中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设计与传统教材不一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改变观念、转换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形式的生活化是指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操作形式,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中轻松愉快、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自然需要。因此,我们的课堂提倡情境化教学,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情境逐步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讲《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各类打折促销活动接踵而来:如“满300减100,满400减200”、“买一赠一”……为了凑够商家打折的金额,有很多人在疯狂抢购,回家后后悔不已,因为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请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吗?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行为的?似曾相识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在讨论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消费要理性。 四、课后延伸,拓展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到行动,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要想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生活化,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内化并升华知识,然后经过长期训练让这些好的观念固定在学生的头脑中。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每天对父母说“我爱你”;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和父母谈心,并做好记录,装进自己的成长档案。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巩固了知识,升华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机融合生活化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与社会、自然相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晓东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思想品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从化市中小学学科教研会2010年年会论文征集评选 论文题目: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单位:从化中学 学科:政治科 姓名:刘丽怡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摘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面对全新一轮课改以来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有效途径。笔者就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生活化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吹响。教师应当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由此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填鸭式的教学,以说教灌输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盲目追求既定的理论知识,忽视人的现实生活需要。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内容,使教学回归学生的世界,回归现实生活的世界,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政治课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那么,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的现状,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以灌输、抽象化、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树立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的生活,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简单地说,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由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的内容取向转变为贴近学生真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教学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教学课堂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设置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实现“生活化”,使政治教学的整个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焕发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生活化; 政治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课程理念,课程设置上“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传授,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仿佛学生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教材而活着;不是为现实生活而活着,而是为理想生活而活着。虽然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些观点,在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是理想化的、成人化的。例如,在讲价值观的内容时,举例大多以伟人、英雄、模范、杰出的科学家或文学家等作为典型人物,与学生的身边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就使学生很难产生共鸣。使教材显得假、大、空,甚至被称为政治骗子。 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有助于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观念的生活化。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说到底就是对我们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只有在教学观念上转变过来才能在组织教学实践中渗透出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曾对旧教育进行猛烈批评而提出“六大解放”,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性参与。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实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生活化思品课堂教学模式生活情境一、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就要构建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回归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体悟生活、提升思维”,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准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准确的人生价值观。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是僵死的条纹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趋势。 二、什么才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品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使用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精选标题118个)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精选标题118个)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118个,供大家参考。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一: 1、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2、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分析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小学思想品德课开展游戏教学的路径探索 5、结合体验活动,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6、德育的主体性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7、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独立品格的塑造 8、小学思想品德情感牵引教学探讨 9、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10、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的分析 11、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12、“班班通”设备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1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14、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15、小学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策略浅析 16、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17、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8、论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19、四川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20、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2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2、教育游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3、家校联合方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24、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25、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二: 26、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激情”教育分析 27、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思考 28、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29、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30、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31、理解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要义

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研究

《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1.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其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实际背景 中考把初中政治列为开卷考试科目,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这无形中给我们初中政治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一方面,中考政治虽然是开卷考试,但其成绩仍然计入考试总成绩。因此,政治教师们要尽量保证学生考试的分数。另一方面,开卷考试要求使用完全不同与以往的教学方式,那种灌输式、狂轰烂背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摒弃。那么对于初中政治教师来说就要寻找一种代替性的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堂教学。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从可行性角度分析,开卷考试的好处就是不强求死记硬背,这对于初中政治课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有着深远意义。虽然对教师们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只要顺利地进行下去,对学生的自主发展、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深刻影响。 (二)研究的价值 1.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教育的范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案例分析: [案例1] 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为自己家设计某样东西(如窗台、台布等),也可以为学校设计花坛,给学生具体的一块正方形地,要求种花面积是花坛的一半,怎样设计?若给出几种草的价格,总费用为一千元,又怎样设计? 分析: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自己的设计和计算,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案例2] 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种方案降价较多? 分析: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体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从生活现象中去找数学,当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的着,听的到,使本复杂枯燥的问题得以生活化,学生的探索欲望高涨,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 [案例3] 初二年级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济? 分析: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走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案例4] 2008年,某人由于要做一桩生意需要12000元钱,就向邻居借,时间半年,月利率为0.045,请问半年后这个人要归还多少钱?分析: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既概念。这就需要我们的课程内容生动形象,才会带给学生具体深刻的理解,那么只有把数学融入生活,这一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案例5] (结合图片)阳光下,一条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度呢? 分析:这样的一个平面图让学生觉得很抽象,所以我带领学生拿着三角尺等工具来到操场上,分别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测量旗杆和地面所形成的角度,每个学生测量之后都在地面上画出一条线,最终呈现出上图所示,紧接着问学生: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在这个过程中,旗杆所在思维直线与影子所在的直线位置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通

生活化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生活性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新趋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课堂生活化的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引言: 新教育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大多数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也就突出了该门课程的生活性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就更为明显。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更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的教学。那么,如何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呢?现就结合自己十来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还非常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学习,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人

物、事件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实践的新教学理念。可以理解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指一种基于学生的发展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把生活化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加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反省、教育的过程。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关系,为生活化教学打好基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考虑和尊重小学生的道德形成的规律,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关系,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一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关系的优化。首先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要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将自己看做学生们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讨论、实践和操练,进而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而且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还有利于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

如何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如何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发表时间:2018-07-23T18:08:32.5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作者:熊泉 [导读]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理念。秉持这种理念,审视传统的政治课堂,我们发现政治课堂早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被排除在课堂之外,学生的独立人格被忽视了,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已成为每个政治教师尤为关注的问题。 (湖北鄂州市秋林高中,湖北鄂州市 436053)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理念。秉持这种理念,审视传统的政治课堂,我们发现政治课堂早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被排除在课堂之外,学生的独立人格被忽视了,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已成为每个政治教师尤为关注的问题。让政治贴近生活,我想就是这样一把钥匙,能够解开教师与学生的精神枷锁,让教师与学生的智慧之光划破很久以来的沉寂,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闪烁智慧的光芒。 一、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的主要特点 让政治贴近生活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高中政治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方向,那么如何实践让政治贴近生活呢?我想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应当具有那些主要特点。 (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调动师生的热情与兴趣,激发师生的智慧。因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任何一位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政治课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治课成为学生厌倦的课程。教师没有教学的热情,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政治课堂成为灌输式教学的主阵地。安静、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进而成为这种课堂的典型表现。而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则与之有着显著的差异。由于让政治贴近了生活,政治教学便丰富多彩了。 (二)师生平等对话 在新的教育价值理念的追求下,师生平等对话成为生活化政治课堂区别于传统政治课堂最显著的特征。由于传统的政治课堂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作为独立主体而存在这一客观事实,教师便成为了课堂的权威者,学生便成为了知识的容器。“教师怎么教,学生便怎么学”成为这种课堂的主要表现。而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当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伴随着这种角色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是作为学生的导师而存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 (三)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传统的政治教学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只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是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得到了同样的关注并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共同改进。这是因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要求教师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情感参与,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然要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来配合自己的教学。所以教师会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这就使得学法与教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所应具备的主要特点。 二、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如何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呢?我想,途径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微观的方面就政治教学中最能达成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的途径,谈几点看法: (一)妙用语言 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一定要注意妙用语言。那么,如何做才能发挥语言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促成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形成呢?我想主要把握如下几方面: 1、教师要把握好语音语调,并在这个基础之上突出重难点,使学生明确重难点的同时,有美的感受。教师的言语要有层次感,要注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通过语音、语速的不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分析思考问题。例如,讲····的概念时,就要重读····这样关键的词语,并降低语速着重分析它们的含义以及所包含的关系,学生则会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思考问题,并准确的掌握重难点。 2、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和逻辑性。启发性的语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逻辑性强的语言则有利于学生清晰的掌握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因而,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政治的相关理论,条理清楚的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要注意情感渗透,注重语言的幽默与通俗性。情感能赋予语言生命力,有生命力的语言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而幽默则是教师情感的一种表现,能增添语言的魅力,通俗性则增强了语言便于沟通的功能。教师若能将这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必将发挥语言的巨大优势。所以,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的运用谚语,生活中的奇闻轶事,顺口溜等,充实政治教学的内容,在分析书中的内容时要热情洋溢,声情并茂,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可以借助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教学方式增强语言的效用。 (二)巧用举例法 举例法在政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举例能使学生较容易理解政治中的理论问题,使抽象、概括的理论具体、生动化。因而巧妙的运用举例法能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由此,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师必须学会巧用举例法。 (三)巧设问题情境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探讨书本中的理论问题以及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因而如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则成为营造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关键所在。那么该如何巧设问题情境

让思品学科课堂绽放光彩

让思品学科课堂绽放光彩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同时兼顾思品课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思品课是一个学科,而思想品德教育是随时随处的,作为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这样而重课外轻课堂。思品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课程的有效实施,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渠道作用。要让思品课堂活起来,我认为有几个要点: 一.开发利用生活经验,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动物朋友》一课时,为了让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没有养过小动物,我便提前让他们饲养动物,培养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有的学生曾经养过小动物,我让他们回想和小动物相处的时光,搜集一些照片等资料,甚至让他们把心爱的动物朋友带到课堂上,让他们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品德课常见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有:1、讨论;2.资料调查;3.现场调查。 讨论是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广泛的调查搜集把空白说教的书面转化为神奇有趣的生活接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调查活动则适用于熟悉环境,了解学校及周围的发展变化,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学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一节精彩的思品课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应该灵活运用各种实践性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内容的定位要准确。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思品课的精品课堂研究。其中我担任了二年级思品课第二课第二课时《可爱的小动物》一课的教学。刚开始研究时,我把三个课时的内容混淆了,没有弄明白编者的意图,没有充分拓展第二课时的内容,反而把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前加了进去。这样做既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也没有突破教学难点,反而误导了学生,让学生把“小动物”和“野生动物”混淆了。经过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思品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先对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河北省深州市高古庄镇刘家沙洼小学代晓红 【摘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生活情境趣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顾将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而将数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生活意义及包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埋没在符号化的概念、命题之中,将数学教学变成为从数学符号到数学符号的过程。这样,学生完全不能理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

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其二,生活世界数学化。即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二、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让品德之花绽放

体验让品德之花绽放 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蒋海燕 【内容摘要】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靠单纯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而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亲身体验,不断积累,才能逐步养成的。品德课程是一个以儿童的体验和行为实践为主的课程。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实践。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不断的实践、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实践体验成长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体验生活,丰富其道德情感,使其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模拟生活情境,加强品德引导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只局限于课堂上,而不指向现实生活,它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是的,品德的效果应是知行并重,教学不能只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知识的构建有赖于原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因此,我们有目的地在课堂中采用模拟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道德认识,在生活体验中规范言行。比如:在教学学生理解“礼貌用语”、“礼貌动作”时,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梅梅到叔叔家做客要先干什么?当叔叔请梅梅坐下倒茶给她喝时,她应怎么做?跟叔叔告别时,她应怎么做?”并通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深化了学生的礼貌规范。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按礼貌热情待人的要求去做,学生不仅再现了课本中的礼貌热情待人的情境,还调动了生活中原有的积累,弥补了生活中不到位的礼貌缺失,使学生的“礼貌用语”和“礼貌动作”更为规范、丰富。 二、学会活用教材,进行有效互动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因为这是源于生命本体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而关于道德的知识,他们接受得最多,如果不能激活个体的体验,那么知识的种子就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这种道德知识就如假牙、假发,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学习情境,使儿童在学习中体验。想办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建立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形成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最终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儿童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达到教材所承载和传达

回归生活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

回归生活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 发表时间:2013-10-16T11:36:45.3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9月总第96期供稿作者:蒲东明 [导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 ◆蒲东明四川苍溪歧坪中学校628400 一、高中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化课堂”的内涵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其实质包括:“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本身,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Education of life,Education by life,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强调: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 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化”,必须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生活世界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必须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密切联系学生当前的生活世界,设置生活化情境;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保持对学生生活世界的适当超越,对现实生活起着净化、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建一种新的、更为完美的可能生活服务。 二、高中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化课堂”的途径 1.紧扣模块主题,关注国家重大政策调整。 生活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各模块的主题,所选择的事例、所引用的数据均要围绕该模块的主题,而且应当精确到所授课内容中的具体主题来进行,以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导致主题迷失。同时,国家政策方针涉及全国人民的生活,让学生关注和了解,不仅会使他们增强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而且能使他们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把所学知识与政策方针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增强他们执行国家政策方针的自觉性。例如:在《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的教学中,我列举了我国个人所得法修改的修改材料:2007年,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9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教学中我紧密结合我国的税收的性质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创设了具有生活气息的政治课堂环境,同时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分配制度等多角度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迁移发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构真实课堂,关注生活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直接将理论同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来说,模块学习就有了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在生活化的舞台中,教学由独白走向对话。学生不断选择,学会判断,善于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生活中的哲学、经济学,来辨别国家的政策方针。师生一起成为学习者、合作者、知识的建构者、真实生活的追求者,一起建构起真实的课堂。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资源。例如: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教学中,因为我校有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我列举了有关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的两则材料:其一,据北京市调查,2004年,全市建筑业有70万进京施工的农民工队伍,被拖欠的工资总额高达30亿元,人均被拖欠4000多元。其二,据《人民日报》报道,2008年上半年农民工月均工资达到了1240元,首次突破千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积极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寻找解决途径和适用政策,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又如在《投资的选择》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为家庭闲置资金设计一套最中意的投资理财方案,同时建议家长参考学生的方案来安排一部分闲置资金。这一教学设计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建构和谐课堂,营造良好的生活化课堂外部环境。 生活认识论认为,生活世界最基本的含义是我们个人或团体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不仅是“人的自我生成之域”,也是一个“关系世界”,是一个以“你——我”关系为基础的世界。因此,课堂教学被看成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其中的预设背景,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而不是一方主体,一方客体;要求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生活认识基础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为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 作为政治课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引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道理,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允许学生和教师辩论。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去除迷雾。 总之,让课堂回归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理解不但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自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使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有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课堂导入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挖掘出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且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存有于现实生活中,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小数的初步理解》时,创设了去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看到物品价格选择学生生活熟悉的一组直接导入,如:练习本定价0.45元一瓶矿泉水1.05元一片创可贴0.1元一本书25.25元……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小数,并观察今天所学的小数与以前理解的数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对小数的特征及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从“元角分”这些生活常识入手,建立这些小数的实际价值,如0.45元其实就是4角5分,0.1元就是1角也是1/10元等,让学生在熟悉的商品价格背景中借助直观的图示去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点,

从而为后续的利用分数来理解小数做充分的准备。达到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的自然链接,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精彩。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水平。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用已有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尽量为学生提供贴近孩子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探究活动。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出示“青岛啤酒的酒精度为3.4%”、“绍兴老酒的酒精度为15%”、“酒鬼酒的酒精度为52%”,然后问学生:“喝哪种酒容易醉?”“为什么喝这种酒最容易醉?”这个问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索欲望,个个情绪高涨,积极思考、交流,最后发现了酒精度(百分数)这个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索数学问题,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教材中的练习设计较过去虽已作了很大的调整,但仍有一部分的练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较远,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需要在练习环节中将原有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习题,做一些适当改组,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加深理解新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