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人大教授:孙树涵

开场白:

中国昨天:原始推动力加投资需求,消费率极低,内向型封闭的发展战略的国内市场。

今天:市场是世界性的,生产方面全部超越国界。

人事经理需具备超人的洞察力、应变力、忍耐力、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自我选择。

商品贸易交流被跨国公司取代,不仅可利用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等,对贸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领导所具品质!

人力资源开发:道德心智:

1、创造性的洞察力1、目标追求

2、敏感力2、诚实的面对自我弱点

3、远视力3、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

4、应变力4、培养情商EQ

5、集中力5、自我选择,自我负责

6、忍耐力、毅力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如何思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

一、时代与企业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活动范围内针对人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活动。

1.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区别:沟通方式改变,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变化)

企业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

人力资本-员工本身

结构资本-企业内部模式

顾客资本-顾客关系价值

?区别一:目标追求不同

工业时代-追求规模,以规模求利润,产量

知识时代-企业整体效益的超值,讲求小、好,强调企业整体提高,服务超值,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区别二:管理系统

工业时代-物质资本为核心技能

知识时代-以智力资本为核心联接其它技能。

?区别三:管理思想

工业时代-标准制度、激励系统让人更稳定、努力,让人“尽力”是理性管理思想。

信息时代-人性的思想,更多要求人“尽心”工作,让人更聪明地工作,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是人性管理思想。

?区别四:管理秩序

工业时代-强调等级秩序,金字塔型,职能管理。

信息时代-组织要求扁平化,强调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重心下移。

2.时代对管理的要求

策略联盟:

(1)从营销角度看:是顾客导向型形成一个服务价值链。

企业生存发展顾客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企业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

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生产效率

①由员工处理顾客问题

②品质与创新:{产品、质量、速度、团队}四大魔咒

③注重速度与效率

④组织扁平化

⑤强调沟通,强调企业文化

⑥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自我开发与潜能开发

⑦利益共同体

⑧系统整合,出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

(2)企业注重品质与创新在四个方面:产品质量,速度,服务,团队精神,每一方面均与人相关。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1、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源泉。

(1)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

(2)信息时代:提出了知识是特殊资源,知识、劳动力、企业家价值是企业创造资本的要素,确立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2、人力资源是特殊的战略性资源

从组织上确立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

(1)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本主体是创造源泉

(2)人力资源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

(3)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可开发性,通过开发可增值

三、人力资源管理进入战略性目标的标志

(1)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度执行实现的主要参与者

(2)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3)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定的对象

(4)人力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而是所有管理者的责任

四、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作用

1、确定企业人力管理规划

2、人力资源管理与别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相互协作

如海尔公司(略)

五、人力资源管理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

1、推荐下属,发现人才

2、价值评价体系

3、是组织各层管理者责任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及内容

一、功能

1、吸纳功能:据组织需求吸纳选拔各类有用人才。

2、维持功能:用有力手段为组织创造良好、健康、安全的环境,培育和

发展企业文化,使企业需要的人才留在企业内发挥作用[事业留人、

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3、激励功能: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组织中的人人尽其

才。

4、开发潜能,使员工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使人才资本不断增值。

二、业务操作内容

1、人员的招聘与录用

工作内容工作要点

(1)工作分析与评价①组织设计与职务系列的确定

②进行工作分析

③编制职务规范

④职务价值评价

(2)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规划①据企业发展目标预测人力需求

②分析人员供需状况

③编制人员招聘计划、晋升、培训

④轮换交流计划、福利、保险计划

⑤人力成本分析与预算

(3)甄选录用①广录人才,开发招聘、挑选甄选工具挑

选录用人才

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人员配置①员工劳动合同管理

②工作轮换组织安排

③内部人才流动

④员工调入与调出手续的办理

(5)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①调查外部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

②员工流动率分析

③制定吸纳与留信住人才的政策

④与人才交流服务中介机构密切合作

2、绩效与报酬管理

(1)绩效管理①建立员工分层分类管理体系

②建立企业职能职务等级系列

③建立企业价值评价体系(考核制度、标

准指标体系、任职体系)

④监督协作各级主管实施绩效考核

⑤对部门实行绩效考核对分公司、子公司

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绩效工作面谈,考

核晋升、考勤管理

(2)工资管理①报酬体系设计

②薪金确定

③工资调整

④利润分享与员工持股计划

⑤激励计划

⑥奖励计划

(3)福利管理①掌握国家政策、法规

②制定福利计划与措施保证合理性与充分

③完善福利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

3、员工关系与沟通

(1)员工关系①工资协调

②劳资纠纷处理

③集体谈判

④针对与就业立法有关事项提出意见

(2)员工沟通与参与①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执行

②人事申诉的处理

③员工满意程度的处理

④建立质量小组

⑤企业文化教育

(3)职业安全与健康①了解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并采取相应措施

②事故处理的参与

③协助安全部门处理职工安全规划

④职工安全卫生规划

⑤职工生理健康规划

⑥职工心理健康规划

4、培训与开发规划

(1)培训①培训开发目标与体系设计

②具体草案

③经费预算

(2)培训开发的组织实施①教材、方案与师资

②培训与开发激励建设、管理

③效果评估

(3)管理者能力开发与评价①管理继承人计划

②管理任职资格设计与考核

③管理者能力评价与开发

④管理培训开发与组织实施

(4)职业生涯管理①组织发展与员工适应性调查

②参与组织发展的计划制度

③员工职业生涯指导

三、人事经理的角色

职能管理者决策提出个案处理意见

监督控制者决策建立在监督协调基础上

变革推动者决策保证变革方案有效推行

专业咨询者决策提供上级所需咨询

服务者决策为各个部门各方面提供服务

协调者决策扮演促裁者角色

团队气氛外部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第二章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第一节日本人力资源管理

一、终身制职业:稳定人心

二、缓慢升职和评估:忠诚热情合作排在工作前面;奖励对心理比对经济影响大

三、非专业生涯途径

四、集体决策

五、质量圈

质量不仅是商品包括:准时交货、发出帐单准确、服务时间、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要通过:

计划实施检验行动

过程的四个环境。循环往复提高质量称:丹明圈或丹明环。把质量控制放在中层管理,例:8个一般工人,一名年长资深工人1、怎样解决问题

2、定期解决提高质量等

质量圈――为解决问题而奋斗

六、能力主义管理

所发材料(略)

第二节美国人力资源管理

一、西方管理理论

1早期管理理论4格式塔管理理论

2科学管理理论5当代管理理论

社会人

经济人科学管理理论格式塔管理理论

经济人封闭系统开放型-经济人

机器人Ⅰ(17世纪中-19世纪末) 开放系统

早期管理理论(封闭)

二、美国当代管理理论

(一)麦金瑟的“7s”管理分子图典型理论

机构

战略体制

共有

价位

技术作风

(1)积极主动、灵活的战略

(2)既集中又松散的机构

(3)层次分明和公开的体制

(4)技术、技能、技巧

(5)用社会化企业的哲学管理主体人员

(6)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声不响的作风

(7)做为道德和信养的主体体现的价值观念

1、轻视软件技术、人员作风只注意战略机构体制等硬件

2、日本偏重于社会与日本的差距,人的积极性

3、开括管理者视野

(二)“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体制”

80年代末我国提出《成功之路》成功不仅是技术体制而是文化。公司成功靠企业文化、公司文化指独特的价值标准历史传统、观念道德习惯作风,规划生活信念等,并统一于共同的企业方向中。

8条成功原则:1乐于采取行动(干起来修正再干)

2紧靠顾客(特殊感性服务)

3自主和企业家精神(分成小公司,鼓励创业,支持冒险和创

新)

4以人促产(相信人、尊重人、理解人)

5身体力行建立本组织的价值观念从而建立价值观

6发挥优势如何正确认识,发挥优势

7精兵简政

8有紧有松有高度统一又有充分自主

(三)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

基本观点:1、组织同人一样与生命周期

2、组织同人一样具有个性和生命力

3、组织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4、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由封闭开放(四)A战略:人与效益的7步骤

1、使用有效标准化企业气氛调查方法来衡量并确定本企业人员

目前基本状况

2、企业据调查数据确认并集中致志立于改进的关键管理环节

(1)改进联系促进沟通

(2)通过工资报酬等实现更合理

(3)灵活报酬制度(自助餐式,多干多得)

(4)重视采纳职工意见并使员工享受分红

3、改变传统经理人员考评和报酬制度,不光考虑利润

4、消除阻碍管理相互沟通做出贡献的障碍

5、向职工汇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方面的设想和行动已做了

哪些,请员工协助制定进一步计划

6、再次用企业气氛调查法确定企业实际状况及如何改革

7、检测企业调查数据同企业经营硬指标有哪些关系(成本、生

产率、盈利率、产值增长)

第三节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日美管理哲学

1、日本企业在社会上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及外部服务,利润不是第一重要;

美国认为是为股东提供利润的经济实体趋向剥削性,日本认为满足职工

和社会需要第一

2、怎样看待职员

日:看成能使组织发生巨大改变的宝贵财富和能力据Y理论

美:员工生来懒惰(人之初,性本恶)据X理论

3、集体解决运行中的问题

美:员工不参加,发挥个人的动力,个人的自由,缺乏主人翁感和集体参与意识

日:决策前花时间,群体哲学

二、日本与美国管理的差异

1、中国孔子的人本善、忠、孝影响日本,追求享受为道德败坏惮宗、佛教教育人们群体的生活、美国“原罪”观点,资本主义竞争思想,以自我

为中心

2、工业结构的区别:

日:工业筹资方法影响日本人依靠国民储蓄存20%,少有大股东

美:靠股东筹资,短期重利行为

3、日本社会的单一民族观念,经理与员工有平等和同等的机会

美国多元化、多民族、管理阶段的贵族观念

4、日本是古老民族封建家庭工管理深刻影响企业,为家长制统治管理美:独立自由和个人主义,追求财富、幸福等

5、自然资源上的差异影响管理的差异

日本资源缺乏形成生存意识,重视战略,重视国际开拓

美国地大物博

第三章了解人的行为动机,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动机,激励人去行动主观原因,表现为兴趣、理想

需要生理需要始发

产生动机原因社会需要动机的功能选择

刺激内部刺激强化

外部刺激调整

个人因素

动机因素组织因素

个人与组织互相作用因素

动机过程模式

感觉

认知过程知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思维

心意识过程想像

理记忆

现能力

象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个性心理性格

需要

动机

兴趣

个性倾向性态度

信念

一、动机理论

(一)个人动机理论、模式

斯蒂尔斯、波特个人心理个人倾向性需要、兴趣、态度

对动态度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协调性、稳定性、内稳性

《动机与工作行为》书中提出:个人需要、兴趣、态度、都影响着动机:需要

1、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

生存、衣食住行交住(自然)

①三个层次捕猎劳动,劳动以外的享受(社会)

(精神)

需具有社会特性、后天性

要双向性、客体可能形成主体

的协调性

特稳定性

点内本性、存在于内心

③高级需要:以人的才能充分全面发展和精神满足为标志,对理想

的追求

联络感情

享受需要:审美、尊重与信任、交际交流信息、

健康、家庭人活动发展的需要:劳动的需要、贡献、服务、为社会

的创造、竞技、学习、探究

要发挥人的才能、潜能

安全需要财产

低级需要: 生存需要生命

同化需要衣食住

阳光

空气、水

2、马斯洛需求五层次P74

人的需求是阶段性动态递进的:

最高层的

②安全与安定需求:保障安全,失业、医疗、养老的危机

③归属、爱的需求,有很大影响

④被承认、尊重的需求,地位评价、独立、自由、自信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无限的发展自我开发

3、奥德佛的ERG理论Alderfer

①生存的需要(生理、安全)与马斯洛需求层次不

同的是

②关系的需要不光以满足前进途径

为基础

③成长的需要还有挫折后退

4、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个人动机理论:人们在执行任务时完成任务的动机,在强烈成功需要的人有三种

追求工作成功的驱动力

(挖掘此类人员)

(二)组织动机理论

1、赫斯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世界上任何灾难都是人的灾难,当人的灾难化解了,希望就来了。

激励――卫生因素

动机――保健因素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提出

提出奖励与绩效的关系

积极的强化奖励促进强化人的激励行为反应

消极的强化惩罚强化某种行为经过积极强化以后,会行成重复表现,为取得更好成果,应在雇员最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奖励,要明示下属希望其做到怎样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首先用奖励方法作为激励方式,使绩效为组织服务

教学机器:错误尝试+条件反射强化理论

1促进

动2反应

机3强化,对于工作成绩的反馈,及时强化

行4为了更好结果应在最需要时给报酬

为5明确区分训练

理6明确规定表述所期望的目标

论7报酬的付给要与行动方向一致

强化促进绩效过程-连续过程

开始情况:

奖励

绩效

促进因素

随后情况:

绩效

强化

促进过程――绩效过程

(三)组织与个人相互作用理论

麦克雷格x理论、y理论和目标管理

x理论:基于传统的劳动管理(胡萝卜+大棒)

①人生下来讨厌工作

②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必须实施强制、命令、强迫

③人具有喜欢安全、回避责任

(基于人性恶理论)

y理论: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谋求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①人不是生下来就讨厌工作

②人为了一定的目标可以自我鞭策而工作

③人达到目标与否取决于报酬

④可以自觉承担责任,没有友雄心不是人的本性

(基于人性善理论)

y理人才的育成

论的人才能力开发

优点侧重人性状况

二、激励研究

1、期望途径目标理论

①个人必须了解并感到报酬制度有吸引力,不能暗箱操作

②准确了解什么行为可以得到报酬

③个人了解自己有可能做到这种行为

④必须直接看到行为与效益相连接

⑤行为必须被公平准确地评估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指根据一个人的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导

致一定后果的概率

激发人积极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

性的潜力需要的价值

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需要

有人认为这种模式理论上而已,实际上没有具体知道每一步骤每一细节

期望理论与目标:

1、个人必须期望通过努力改进绩效,有能力做(努力-效绩期望)

2、个人必需能够通过期望改变自己的报酬获得报酬(绩效报酬工具)

3、每人的报酬价值观点不同,确定哪些奖励更合适

2、公平理论:对人的不公平不但引起当事人的不满而且引起公愤

[(美)斯戴西.亚当斯提出]

公平: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社会比较(横向)

历史比较(纵向)

如果发现公平会心理平衡安心工作,如果要报酬系统有效,必须使唤人认为

三、群体动力

1、群体在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

2、群体是受每个成员行为的影响,同时群体边影响每个成员的行为相互影响

3、从管理角度说,工作君体是协调个人行为与实施组织目标的依据

(一)群体类型正式群体持久功能

非持久功能

非正式群体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没有明文规定

(二)群体形成的原因:(外因、内因)

群体动力心理的创始人:库尔特·勒温――“场”理论

主要决定因素:内部力场的张力――决定

个人需求――导火索内因

环境――外因

B=f ( P · E )

行动个人环境

空间因素

年龄

1、人际吸引是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性别

个性因素:能力与特长、爱

2、群体活动

3、群体的目标

4、依属感

外因――外部环境

(三)管理好组织内部的各种群体

1、鼓励群体公开沟通,促进成员之间相互信任

2、鼓励成员讨论群体的重要问题,不要黑箱操作

四、跨国公司和公众环境间的沟通

跨国公司首先要以坦诚可信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第四章职务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组织与职务(工作)

日本与中国私营企业的区别:日本――企业家族化

中国――家族企业化

企业的:使命/(目的)

战略/原则

组织结构/功能

职务/

一、职务分析与评价的相关术语

1、职务工素

1)有效的细分描述工作活动最小部分

2)包括工作中身体动作

3)任何工作都包括的要素

2、任务:具合时目的,确定某一职务要素集合

3、职责:多项任务集合,包括任务的具体要求

4、职务活动:职务执行人员,为达到目标而经历的各种体力和脑力的活动过程

5、职位:某一个工作人电在一个公司内担任一个或多个职责

6、职务:相似人的职位构成的集合,是同类职位或岗位的总称

7、职业:一组在不同组织中,某些相关职位的集合

8、职业生涯:一个人在一生中经历的一系列职务的联合

9、职务分析:也称工作分析,是一种技术

10、工作分析的核心目的:为管理提供管理所需信息

二、通过工作分析,关键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1、工作的输出特征:某项工作最终产生的是什么?

2、工作的入特征:某项工作同从事该工作人的要求,设备材料录用人的工作方法

3、工作的转换:某项工作如何从输入转换为输出的程序、方法,人的活动行为之间的联系

4、工作的关联特性:每一个工作在组织中的任务位置,对人的能力、体力的要求,适用工作的法律

三、工作分析能提供什么信息 7W

1)谁来作

2)做什么

3)在哪做

4)何时做

5)为什么要做

6)怎么做

7)为谁做

1、工作活动:实际包括什么活动

2、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类型,包括感情、沟通

3、绩效标准:这项工作的产出是什么?人文条件、地理条件

4、对人的具体要求:开发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工作经验、培训程度

四、工作分析的功能

1、组织内部用途

(1)组织决策过程(2)工作与设备设计(3)人力资源管理(4)其他用途组织结构工作设计人员聘用选拨、安置制度教育组织计划规章制度方法设计培训、开发课程职组织政策工作安全绩效标准

薪资管理

劳资关系

五、组织设计原则

复杂性:纵向分布

1、组织结构正规化问题:规章条例多

集权化:决策权力的集中程度

2、组织设计原则:

(1)劳动分工:过去是为提高生产率,而现实在某一上是人员非经济性的工作丰富化,团队精神,环境的布置等等

(2)统一指挥:组织的适应性与弹性者

(3)职权与职责:相信管理者的权力,个人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4)管理的跨度:传统窄小的跨度,而现在组织扁平化

(5)部门化:顾客部门化受到重视

六、六大管理流派及主要代表

1、官位主义――韦伯、米歇尔、汤善森

2、科学管理――泰勒、吉尔而雷思、甘特

3、行政管理――法约尔、巴纳德、福利特

4、人际关系――梅奥、布朗、迪克森

新人际关系――阿格瑞斯、米尼思、布莱克

5、没有系统的思想――李克特、马斯洛、麦格雷格、沙因

6、大师理论――布兰查德、波特、坎特尔

组织形式:

机械式(官僚行政组织):高度的正规化、集权决策、严格的层级关系、固定的、正式的

有机式:合作的,不断调整职责,低度正规化,非正式沟通渠道、分权决策集权的职能式结构:矩阵结构、网络结构

第二节职务分析的程序

一、一般程序:1、确定工作分析目的,用途不同选择方法不同

2、成立工作小组,设计工作方案,制定规范

3、收集背景信息

4、选择工作代表

5、收集工作信息:信息描述、分析

6、评价收信的信息:

名称分析

工作活动分析任务分析

责任分析:工作关系的分析、劳动强度分析、

工作环境分析、任职人员必备条件分析、 7、编写工作说明书

信息评价四性:完整性、准确性、容易理解性、适应性

二、另一种表述工作分析的程序

1、计划准备阶段

2、设计装备阶段

3、分析与评价:信息的收集、综合整理

4、结果表达阶段

5、评价与反馈阶段,对工作分析本身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第三节职务分析的方法

一、定性方法

1、定性分析技术(1)观察法:适用于操作性工作

(2)面谈法:个人面谈,群体面谈、此法利于沟通

2、工作日志法:方便考核,要求工作人员边记录与工作有关的活动,日清

月结,第二天,

日清日高,为合理制定岗位确定依据,工作写实

二、定量分析技术

1、工作分析问卷(PAQ)

类别工作要素举例

信息加工书面材料的使用

决策沟通编码/译码

身体的活动使用键盘

技能性活动交谈/谈判

运用工具或设备在高温下工作

2、功能职务(工作)分析(FIA)

认为所有工作都和任职者联系

资料人事

描述描述描述

综合教导装配

协调谈判精确装配

分析指导操作

编辑监督驾驶

计算取悦照

复利劝悦移

比较指令驾

服务

接受指导

第五章职务描述与职务说明书

一、工作(职务)说明书

1、工作标时:工作名称、地位、日斯、撰写人、编码人

2、工作描述:工作概述、描述工作一般特征(1)工作活动的描述(2)各

项活动发性的地点、时间(3)工作结果描述(4)使用的工具和设备情

况(5)工作的姿势

3、工作关系:与组织内部与外部人员的关系,这项工作可以升迁,轮换的

职位

4、责任与义务

5、权责范围:决策的限制,提供与接受指导与监督,财务瞀的限制

6、绩效标准:单向工作输出的结果的好坏

7、工作条件:噪声、危险程度、照明

8、任职资格:知识,经验能力、兴趣、爱好、一般特征,特殊能力、学历

鱼骨头分析:

市场领先

规模

二、招聘的一般程序

1、招聘需求:事业拓展

人员补缺

人员调整

2、确认需求:1)基本确认信息准认

准时参与

准时决定

2)条件的进一步确认背景:学历、工作经验

技能:现实、潜在

特别需要:为人

发展计划

(1)渠道的选择:上网、人才招聘会

3、招聘行动计划(2)成本与瞀:直接成本、管理成本、潜在成本

4、实施计划(3)时间与进程:准备时间、面试、决策、反馈、

录用

(4)活动与控制:参与人、决策人、面试活动:

初试、复试、申请、反馈

5、角色定位面试(1)面试的程序:面试准备,接待活动、讨论决定、面试反馈

(2)面试之前的准备:资料的准备工作说明书,后选人的资料和

①相关资料:教育、工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了

解收入、

证件特别经验和与工作相关的资料,成功解决

问题的报告

②问与资料相关的问题与信息,职业素质、职

业能力:

门槛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

③确认标:统一的评价标准、内容以及有效的

指标把握

④规纳/设计

⑤时间、地点的准备

⑥拟定计划

(3)如何接待:洽当的接待定义:未来团队成员的心理加

入,未被录用的心理体验

如何接待:要照顾个人需要-尊重的需要

(4)技巧:怎样问原则

方法

何时开始-怎样切入主题

如何引导:您的意思是

如何倾听:坐资放松,用非语言表示

怎样记录:系统简要描述法:一般、保守、讲究、

整洁、修饰得体

特殊描述法:任务、特征、相貌

评价法:尽量科学

怎样介绍:清晰、简洁、保密、弹性

怎样结束:清楚的表示

综合测评:智觉类型差异综合型:

宏观

分析型:细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视觉记忆

情景测试

模拟测试

多人面试

活力考查:团队意识

(5)面试活动中的问题

不洽当的接待:使应聘者紧张、依赖

面试者的无理

面试者无计划的言行

面试之间的讨论

忽视企业变化和应聘者价值取向的配合

无计划的面试:容易产生优先效应和晕轮效应

错误的语言或导引性的语言(6)选人的方法:关键要素选人法

重复选人法

加权系数选人法

(7)招聘渠道:个人介绍、广告媒体、扮演星探,中介公司

个人介绍:背景了解,易沟通、容易先入为主

广告媒体:传播哉广,容易吸纳人,周期长,费时费力

扮演星探: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切省费用,有向心力,但个人认识的局限性

代理甄选公司:有底数,节省精力,周期长

猎头公司:高层工作,有针对性,顾问性,费用太高(8)有招聘的内容:

确保招聘的目标条件:为人的态度,工作态度,行为方式

确保应聘者与目标条件的吻合

确保应聘者提供资料的准确性

确保招聘渠道、方法的合理选择

(9)如何审查申请表

过去单位珠评价书

重要人物的推荐信

空白档案(要认真审查)

学历(是否有假)

三、招聘广告

1、原则:

2、引发工作兴趣

3、创造工作之外的吸引力:工作生涯

4、引发人的行动

四、招聘跨国企业人才的方法

测试、面谈

注意不同国家对业人才招聘和人事管理的要求的方法

(一)跨国企业面谈

1、动机(1)面向应试者,需要出国的原因迫切度

(2)应试者是否喜爱旅游、读什么书、与外国人的交往

(3)确实对国外生活有现实了解

(4)配偶对出国的态度

2、健康状况(1)是否影响驻外的健康问题

(2)应适者是否健康有无可预见病变

3、语言能力(1)是否具备学习新语言的能力

(2)现有语言能力

(3)配偶的语言能力

4、家族情况(1)应试者搬过几次家

(2)搬家遇到什么问题

(3)最近一次搬家在何时

(4)这一次出国配偶报什么目的

(5)有几个孩子都多大

(6)是否离婚没有,今后离婚的可能性有多大,家庭是否稳固

(7)是否把孩子带出去,带几个为什么

(8)与外祖父母是否住一起,多长时间看望一次

(9)家庭成员对其出国有何看法,出国是否影响家庭员上学

5、机敏与创新精神

(1)是否有独立自主能力,对某一问题做出决策,判断并坚持

自己的看法

(2)是否具备处理复杂问题能力

(3)在人力物力很有限的情况下,能否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4)在出国期间发生职责和权力不清的情况能否随机应变妥善

处理

(5)是否能向当地经理及工人作人员解释清楚公司的原则、目的

(6)有无自我约束能力

(7)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去克服所遇困难

(8)在无监督情况下是否能很好工作

(9)在条件缺乏情况下应试者能否处理

(10)能否有效工作

6、适应能力

(1)待人接物是否敏感对别人是否能开城不攻,是否能很好协作

能否互量互让

(2)怎样应付新情能否理解文化差异

(3)应试者是否对文化差异敏感能否融合

(4)应试者是否理解其扎根于本土的文化价值观

(5)应试者能否面对各种危机

(6)应试者对政府机构了解如何

(7)在国外能否跟同事一道签定合同

(8)遇问题是否有耐习

(9)是否是一个心情愉快遭受失败也不气馁的人

7、职业计划

(1)除把出国看为短暂的旅游是否有其他考虑

(2)出国是否有利于他的发展,公司是如何考虑的

(3)他的职业计划是否现实

(4)应试者对公司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5)应试者是否有人事覆历材料

8、经济状况

(1)是否存在影响其出国的家族及法律问题

(2)家族经济问题是否是出国的不利因素

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在竞争和自由选择条件下确立企业与员工长期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例中国的化为与海尔

海尔:1、斜坡平均价格人才发展论

斜坡角度为竞争的程度

球体半径为人才能力

弹性为活动的发挥

2、全员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

变相马为赛马,员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理

3、“三才”并存,动态转换优秀员工

合格员工

试用员工

4、中层干部分类考核界满轮换,使中层干部有压力同时有动力

5、竞聘上岗,人人可升迁

6、80%比20%的原则,20%为核心层股干层与中坚层,这20%创造企业80%的财富,公司对此种员工福利大大倾斜,

讲公司同时讲竞争

华为:不搞终身雇佣制,主张自由雇佣自身,无终身制,允许优秀员工长期工作,但使唤员工有现实限制与压力

(1)通过持续不断的考核,评价把能力与文化不适应的员工内部下岗,并消除沉淀转换

(2)分层、分类的职务系列和任职标准

(3)公开应聘上岗中高级职务转换并定期述职

(4)以KPI体系(关键绩效考核)为核习绩效考核

(5)动态价值分配体系,充分拉开差距,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

(6)以员工知识能力和业绩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合理定位让最有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第六章绩效考核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一、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 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 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 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 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 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 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 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 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 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

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 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 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也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不管是机构、公务机关或是法人机构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育,甚至不 惜投入大笔资金办理教育训练。培育人才的目的在于组织整体能力 的开发、提升或是经验的传承及核心能力的维系。由此可见,组织 的发展与人才的养成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断言,一个 不重视人才养成及维系的组织,将丧失其竞争力,面临无情的淘汰。“训练发展”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涵盖面最广,影响最深 远的组织功能。在开发人员能力,进而激发其潜力的方面,教育训 练确实有着重要的贡献。然而,每位员工的资质能力不同,自然无 法采用一套四海皆准的训练方法,因此,如何分门别类,依“人才”及组织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并从“知识”、“态度”、“技巧”等 方面考量课程的设计,遴选适任的讲师,便是每一位训练专业人员 最重要的课题。在即将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环境的变迁、 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资讯的爆炸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在在都挑战 着训练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唯有不断充实与学习,方能保持领先, 也才能对组织提供更大的贡献,发挥培育人才的关键力量,推动组 织迈向更具希望的明天。 美国训练及发展协会 (ASTD,AmericanSocietyforTrainingandDevelopment)所出版的“PositionYourselffortheFuture”小册中,由 LaurieBassi,GeorgeBensonandScottCheney所撰写的“TheTopTenTrendsinHRD”提到了人力资源发展(HRD)的未来发展趋势,经摘录如下: (一)为因应科技的快速变革,将持续提升对专业技术的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技不断的革新,造成整个世界难以评估的影响,广及政治型态、经济、文化…许多的层面,同时它也带动着人力运 用的型态的改变。因为这样的变革,我们开始使用并享受许多高科 技产品的方便,但熟悉这些产品的专业人员与这些高科技产品,必

最新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以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思及实施措施敬请查阅。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规范资料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在2003年8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四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参加编写的主要人员有:于法鸣、游钧、莫荣、岳威、时勘、安鸿章、曹来京、蔡宁、胡小勇、韩永江、童天、刘小玲,参加审定的主要人员有:董克用、孙义敏、于庆义、徐兰宇、江苏平、陈蕾、杜旭,在此一并致谢。 五、本《标准》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2007年2月6日起施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2007年修订)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1.2 职业定义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环节。 一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经过最近几十年的调整与发展美国已建立起了相当成熟、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赖于劳动力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劳动力市场是美国人力资源配置的主体场所而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则是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最显著特征。 美国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企业通常采用向社会劳动力市场公布人员需求信息进而以市场化的公开、公平和完全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各类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在美国各大企业或各州政府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大学、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劳动力市场公布人员需求信息以供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或拟转换工作的在职人员进行分析选择。而几乎所有的准劳动力则从高中阶段起特别是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就十分重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变化动向以使自己的所学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倾向,又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未来的就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正式就业以后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或能力倾向有新的自我认识或发现劳动力市场可以提供新的更理想的职业机会人们便可通过劳动力市场

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 (2)美国企业普遍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制”。 岗位等级主要依据“岗位评价”的结果来进行确定和划分。岗位评价有多种具体方法如百事可乐公司采取HAY评价系统进行评价。HAY评价系统把静态的岗位评价与动态的绩效评估结合起来,其要素为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所要求付出的劳动强度及工作环境等,员工本人所具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员工的工作绩效。岗位评价的结果是制定工资制度和确定员工工资等级的主要依据。在美国,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一般每年调整一次。为提高员工工资调整的合理性及科学性,真正实现对于优秀员工的激励和奖励,许多企业在作出员工工资决策时通常综合考虑下列三个因素1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格水平变化2消费品物价指数的变化3以绩效评估方式评定的员工工作绩效。 (3)人力资源的全球化引进 美国能在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世界第一流大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全球化的方式引进世界其它国家的优秀人力资源。1965年美国政府对《移民法》进行了修改把移民重点从对民族成分的考虑转到了照顾家庭团聚、政治难民和获得所需技术及专业人才。在本世纪前的将近90年中美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移民。移民在保证美国劳动力的适度增长特别是优秀人才的积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实行比较完全的市场经济制度竞争环境相对公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美国具有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完善的教育发展条件,优秀人才较易得到良好的培育并在科

世界上最著名的4大HR

世界上最著名的4大HR咨询公司: 一、Watson Wyatt(惠悦咨询公司) 惠悦咨询是世界著名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精算的顾问公司,在全球37个国家中拥有87间办事机构和超过5,000名专家。公司1985年与中国大陆建立了业务关系。该公司从1985年起就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和服务,并在1998年正式成立了独资的惠悦咨询(上海)公司。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策略、财务、薪酬和福利,绩效管理,员工交流及退休计划等方面提供服务。在亚太地区,惠悦提供的服务包括:.员工福利咨询 .投资咨询服务 .人力资本服务 .(员工)奖励与工作表现的管理 .数据服务和调查 .保险咨询 二、Hewitt Associates LLC (翰威特公司) 翰威特(Hewitt Associates LLC) 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具有60年的客户服务经验和市场先导地位,专长于为企业提供策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其客户包括《财富500》中75%以上的公司。 三、Hay Group Limited(海氏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ay集团1943年在美国费城成立,目前在全球34个国家有70多家办事机构。该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力的咨询服务,服务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文化的诊断和再造,领导才能的开发,公司高层的选拔和辅导,后备干部和职业发展规划,薪酬与激励体制的建立等等。在薪酬体系、绩效管理、岗位评估,企业文化及情商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该公司已向近一万多家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以及各国的国有和民营企业。 四、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 (美世人力资源咨询) 美世人力资源咨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的美国威达信集团公司(Marsh & McLennan Company,MMC)的一个部门。1959年,威达信集团兼并了William M. Mercer 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William Manson Mercer于1945年在加拿大成立的公司)后,我们开始采用"伟世"(William M. Mercer)这个名字。1975年起,伟世正式成为威达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02年,公司更名为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同时成立的还有"美世投资咨询公司",也隶属于威达信集团)。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史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史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 1、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并且从美国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70年代后,人力资源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适用,它从管理的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全方位向人力资源转变。从80年代开始,西方人本主义管理的理念与模式逐步凸现起来。人本主义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主义管理被作为组织的第一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便应运而生。它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差别,已经不仅是名词的转变,两者在性质上已经有了较本质的转变。 1)、传统人事管理 (1)、传统人事管理活动。早期的人事管理工作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档案管理之类琐碎的工作。后来逐渐涉及职务分析、绩效评估、奖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人事制度的制定、员工培训活动的规划与组织等。 (2)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以短期导向为主,主要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少涉及组织高层战略决策。 (3)传统人事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由于人事活动被认为低档的、技术含量低的、无需特殊专长的工作,因而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人事管理只属于执行层次的工作,无决策权力可言。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 (1)区别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以提高扩大、从行政的事务性的员工控制工作转变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系统,以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因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被看作为一种单纯的业务管理,从技术性管理活动的架构中分离出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成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 (2)区别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组织的第一资源,更注重对其开发,因而更具有主动性。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早期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只强调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忽略人力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可开发的特征,忽略人力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骆文淋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200802班 学号: 200816240219 指导老师:王庆 二○一二年五月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中文关键词 (Ⅰ) 英文关键词 (Ⅱ) 英文摘要 (Ⅱ) 正文 中文摘要 (1) 中文关键词: (1) 1问题的提出 (3) 2 相关文献综述 (3) 3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7) 3.1中小企业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 (7) 3.1.1企业成本增加 (7) 3.1.2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 (8) 3.1.3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凸显。 (8) 3.2中小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情况 (8) 3.2.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不全面。 (10) 3.2.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不足 (10) 3.2.3公司战略目标不明确 (11) 3.2.4没有清晰明确的薪酬制度 (11) 3.2.5过多依赖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12) 3.2.6 企业人才观念之后,人才稳定性差 (12) 4、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 (13) 4.1企业自身原因 (13) 4.1.1企业规模因素的影响 (13) 4.1.2中小企业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的影响 (13) 4.1.3中小企业的企业性质因素的影响 (15) 4.1.4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因素 (15)

4.2 当前的经济状况的影响 (16) 4.3当前管理思想的影响 (16) 5、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 (17) 5.1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改变用个人理念 (17) 5.2制定和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17) 5.3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投入 (17) 5.4规范绩效考评制度,完善企业薪酬管理 (18) 5.4.1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 (18) 5.4.2确定绩效考评的目标 (18) 5.4.3制订科学的考评指标 (19) 5.4.4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 (19) 5.4.5实行考评结果的反馈 (19) 5.4.6健全考评的配套机制 (20) 5.5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力 (20) 5.5.1建立科学的、公正的激励制度。 (20) 5.5.2建立健全企业激励制度的配套制度。 (20) 5.5.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21)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调查问卷 (23)

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作者】赵曙明/周姝 【作者简介】赵曙明周姝,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编者按]本刊从今年第2 期起将陆续发表南京商学院赵曙明教授组织撰写的专题系列文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包括德国、美国、日本、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现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是加速科技革命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希望这组系列文章对经济界和企业界开阔思路会有所助益。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各有其特色。在德国,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重视人性管理,尊重员工自身价值,给予员工参与管理的权力,强调个人与企业整体的配合。这在企业雇佣制度、劳资协调体制、员工参与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培训制度中有充分的体现〔1〕。 一、德国企业的雇佣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12条第1款规定:“所有德国人都有自由选择职业、工作岗位和培训场所的权利。”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德国长期以来坚持“自由择业”政策。企业主或经理有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招聘或解雇员工。员工本人也有选择工作的自由。公司与员工的“双向选择”是德国企业自由雇佣制度的核心内容。公司与求职人员经过双向选择达成一致意见,求职者填写求职表,体检合格后,就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避免个人由于客观因素影响主观才能的发挥,德国各级劳动局专门提供就业指导这项服务。德国劳动局作为一个公益机构,其宗旨是为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服务,方式多样并尽量做到完全满足申请者的需要。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应正确地理解申请者的主客观愿望,另一方面还应弄清申请者的身体状况、智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人际关系等等,与此相关的是弄清在考虑范围内的每一个职业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无发展前途,然后再提供指导。就业指导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全面介绍职业选择中的问题、职业培训的多种途径、各类职业及其发展倾向(即所谓职业方向问题)等。就业指导不负责协助选定职业之后的落实问题,即协助介绍培训岗位、协助处理各种手续等。就业指导有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首先由劳动局下属的职业研究所对全国的、地区的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流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便向每一个人提供其感兴趣的职业培训情况、选择职业的可能性。同时,劳动局还大力发展就业情报工作,免费提供情报资料。此外采取心理测试的方法,了解求职人员的智力、兴趣爱好、潜在意识倾向等,而且就业指导人员一般都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工作认真负责,这些都保证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达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2〕。 德国企业一向力求人员少、素质好、工作效率高。员工进入企业后,均设立人事档案。从经理、工程师到技术员都要进行定期考核,能者提薪晋级,平庸者则被劝退解职,违纪犯法者开除,实行因事定人,定岗定位。与美国的快速提升相比,德国企业中员工的晋级比较缓慢。德国人通常认为,35岁以上的人才具有担当管理者的资格。在晋级企业管理人员时,德国企业强调技术第一。德国企业曾有过规定,在大企业工作的各级职员必须先在大学或职业学校受到基本扎实的传统技术培训。对企业管理者的要求,必须是技术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企业往往先把他们派遣到研究部门工作几年,然后再到实际工作部门去学习管理知识与经验。所以他们的晋级比较缓慢。即使是他们中间的出类拔萃者,也不会享受照顾待遇,通常要到40岁,甚至50岁才能出任总经理。这样就保证了企业高级管理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学位的人,基本上由专家来治理企业。德国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三个优点:1.职员能忠于企业;2.领导层之间容易协调;3.能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德国法律禁止突然解雇工人,法律规定,厂方在每季度结束前六周宣布解雇名单,让工人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第一个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1902年在()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选择一项: .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比利时 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 B. 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C. 完善了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使我国的公务员法律体系完整、成熟 D. 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人力资源研究劳工管理阶段的核心思想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人们主要关心友谊、尊重、温情这些社会需要 B. 人天生是懒惰的 C. 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劳动而贪图安逸 D. 主张采用物质引诱的办法引诱人与事结合 4、我国古代社会中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的制度是()。 选择一项: A. 俸禄 B. 品秩 C. 薪级

D. 等级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开始施行。 选择一项: A. 2007年7月1日 B. 2006年1月1日 C. 2006年7月1日 D. 2007年1月1日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私营机构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2、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企业组织比在行政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3、人类历史上约定俗成的“选贤任能”的程序就是人类人事制度的最初萌芽。() 选择一项: 对 错 4、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服从于其决策层的意志,无须对社会公众公开,其操作过程也是经常隐蔽不公开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创业的环境和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成功与企业主锐利目光、个人魅力、创业精神和特殊禀赋有关。但制度转轨过程中市场给予的巨大机会,掩盖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这时期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采取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成为企业凝聚力主要来源,这对保证决策高效率和企业初期凝聚力起决定作用。因此,初始阶段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决策非程序化、管理非制度化、执行非理性化和随机性构成了初创期中小企业管理的基点,而转轨期的众多商机支撑企业迅速成长,其自身内部管理的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内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仅仅依靠机制灵活而获取大量市场机会的时代不复存在。相反,中小企业原有的管理痼疾日益暴露并成为制约其成长的桎梏。面临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扩大与管理能力不足的矛盾;产权不明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一股独大导致发展风险增大,员工凝聚力下降;决策随意性与企业追求长远利益最大化需要理性决策的矛盾;亲情纽带与科学化制度化规范管理的矛盾。这些矛盾突出集中体现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主、企业管理层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也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为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管理,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者都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从这点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同感正逐渐从意识上转到实际中去。 但由于意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人力资源投资理念也往往不一致,导致企业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并不协调。科学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成为当前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而由于在初创和成长初期,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是向生产和销售倾斜,而在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和企业步入稳定成长期后,人的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小型民营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如制度照抄照搬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管理较随意化、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正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虽然以人为中心理念已被大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所接受,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更多的是将“人情”与“人性”混淆。据对广东省中小企业调查,被问到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时,63%企业主认为是融资,47%回答是产品销售,38%认为是市场开拓,只有33%的企业主将人才和提高内部人力资源放在迫切需要解决议程上。同时,由于人才流动性大,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比较慎重,再加之企业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也较大时间急,所以人才更多地是从人才市场招聘,不能真正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企业基础性投资看待。相应的,这些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也未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以支持。 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规范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便是家族式管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的抽样调查,浙江省私营企业的私人股份所占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量大的股东所占比例高达66%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还有其他同姓兄弟也占相当比例,大约为14%。另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私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

人力资源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在以前普遍称为人事管理,继人力资源管理之后又出现了人力资本管理的概念。有人认为把人当作资源或者资本都存在不当之处,不过,人员受雇期间人的工作能力是企业的资源,但这种资源和其它资源相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何道谊在《企业模式的趋势与人员能力管理》一文中提出以人员能力管理取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并把人能管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人能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这些能力的形成。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改变观念、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我国企业在近20年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整体实力 有所增强,管理理念有较大的改变,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全面深入地推进,开放力度不断地加大,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客观上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本文拟就新形势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战略引导、战略驱动、 战略约束。一句话,就是通过长远正确的谋划贯穿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体现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动力性。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对政策较大的依赖性上。而我国政策本身变化大这一特点,使不少企业忽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领导大约有80%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及推行缺乏深刻认识,至少有60%的企业 没有始终一致贯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有一些企业仍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不 竭动力源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其中核心的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借助于多种手段,进行教育、灌输,让员工感悟、体验,使企业文化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最终形成扎根于心底的对员工行为起基本支配作用的观念。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和超越。而我国企业大多采取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本做法稍加改造,加上自己的经验,便形成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发挥,使人力资源管理陷入鸡肋的境地。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的话题,而“以人为本”以什么为载体、怎样贯彻、切实保证推行,就难以落实。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题目是“以人为本”应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不能准确地回答此问题。 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再开明的领导也难以保证人性化的管理持久地推行。正因为我国企业不少领导在制度建设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力,遇到班子调整、人员升迁,“以人为本”就不自觉地变味儿,使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停 留在口头上。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性 化管理的种种手段,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自觉地为企业作贡献,由此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通常所说的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格局。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已弱化到令人堪忧的程度,企业与员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人大教授:孙树涵 开场白: 中国昨天:原始推动力加投资需求,消费率极低,内向型封闭的发展战略的国内市场。 今天:市场是世界性的,生产方面全部超越国界。 人事经理需具备超人的洞察力、应变力、忍耐力、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自我选择。 商品贸易交流被跨国公司取代,不仅可利用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等,对贸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领导所具品质! 人力资源开发:道德心智: 1、创造性的洞察力1、目标追求 2、敏感力2、诚实的面对自我弱点 3、远视力3、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 4、应变力4、培养情商EQ 5、集中力5、自我选择,自我负责 6、忍耐力、毅力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如何思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 题 一、时代与企业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活动范围内针对人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活动。 1.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区别:沟通方式改变,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变化) 企业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 人力资本-员工本身 结构资本-企业内部模式 顾客资本-顾客关系价值 ?区别一:目标追求不同 工业时代-追求规模,以规模求利润,产量 知识时代-企业整体效益的超值,讲求小、好,强调企业整体提高,服务超值,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区别二:管理系统 工业时代-物质资本为核心技能 知识时代-以智力资本为核心联接其它技能。

?区别三:管理思想 工业时代-标准制度、激励系统让人更稳定、努力,让人“尽力”是理性管理思想。 信息时代-人性的思想,更多要求人“尽心”工作,让人更聪明地工作,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是人性管理思想。 ?区别四:管理秩序 工业时代-强调等级秩序,金字塔型,职能管理。 信息时代-组织要求扁平化,强调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重心下移。 2.时代对管理的要求 策略联盟: (1)从营销角度看:是顾客导向型形成一个服务价值链。 企业生存发展顾客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企业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 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生产效率 ①由员工处理顾客问题 ②品质与创新:{产品、质量、速度、团队}四大魔咒 ③注重速度与效率 ④组织扁平化 ⑤强调沟通,强调企业文化 ⑥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自我开发与潜能开发 ⑦利益共同体 ⑧系统整合,出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 (2)企业注重品质与创新在四个方面:产品质量,速度,服务,团队精神,每一方面均与人相关。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1、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源泉。 (1)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 (2)信息时代:提出了知识是特殊资源,知识、劳动力、企业家价值是企业创造资本的要素,确立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2、人力资源是特殊的战略性资源 从组织上确立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 (1)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本主体是创造源泉 (2)人力资源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 (3)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可开发性,通过开发可增值 三、人力资源管理进入战略性目标的标志 (1)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度执行实现的主要参与者 (2)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3)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定的对象 (4)人力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而是所有管理者的责任

关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 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320 关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情况和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提供方向和实际解决一线生产中的人员流动问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特在20xx年3月7日到3月15日运用了一线实习走访、人员座谈、a、b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大体是好的,但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面,一线员工管理方面,员工培训学习方面,公司工资制定方面,公司制定方面仍有许多的不足,特总结如下: 一、调查问卷情况: 此次共发放人力资源工作问卷(a卷)共66份,按全体管理人员比例的77%进行调查;一线职工调查问卷表(b卷)共220份,涉及造纸1、3、5、7车间、机电、热电、水处理各车间220人,占公司一线生产类总生产人数的40%。对公司管理层的调查问卷主要以对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和存在问

题的反馈评议为主,一线员工的调查问卷着重于现阶段员工思想状态的掌握和一线员工流动率的原因收集。(详细情况表附后)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 1、招聘方面: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条件和人力资源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劳,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2、培训方面:普遍认为公司的中层是应该接受培训的主要阶层,尤其是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是传统的打骂和棍棒教育,对人力资源组织的培训和内培,以及新员工入厂后入职培训跟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质疑?并对员工入职管理后定期培训的实施和监督提出了要求。 3、入职管理方面:主要质疑存在于员工入厂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状态管理,新员工在岗位上自生自灭,缺乏对新入职员工的后续管理和帮助其进入状态的入职帮助,成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人类正在向知识经济新时代迈进的时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种挑战的直接表现,就是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空前激烈。参与竞争的将包括国有、民营、外资、合资、独资企业等所有企业形态,而竞争也将在中国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同时展开。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将从资金、产品等有形资本的竞争转为无形的智力资本(Intellecture Capital)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才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科技的载体,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而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结合,更使得这场人才争夺战狼烟四起。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如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根本上都表现为人的问题。员工的素质与士气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期望借助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为企业营造适宜的人才发展环境,从而能有效地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中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 1、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演变 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是企业的战略选择问题,而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国内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过程中,总感觉不得要领,花了不少精力,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状况的出现,往往是企业人力资源策略与方法出了问题,或者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人(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关系中的地位问题,由此而导致了人力资源工作在出发点上就出现了偏差。 反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后工业经济直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每一次大的跨越,总伴随着生产关系从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到逐渐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变革。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由此而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而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时,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也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演变 工具论阶段 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劳动者被等同于没有思想的物体,是被另外一些掌握土地的人所利用的工具。 要素论阶段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模式的特点.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美、日、法、德) 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国家、行业、企业,甚至不同的时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日本和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典型代表。美国模式无可置疑的是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典范,而日本模式则可以认为是灵活大规模生产的典范。而且,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截然不同,属于两个极端,比较具有代表性,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大多处于两者之间。比如英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接近美国的模式,而德国及欧洲大陆很多其他国家的模式与日本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模式极端的模式也产生了逐步交融的趋势。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美国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修改,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引进新的内容。尽管如此,历史上形成的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没有大的改变。 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美国已建立起了相当成熟、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而其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劳动力市场是美国人力资源配置的主体场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则是美国人力资源配置的最显著特征,美国政府除反对工资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宗教歧视等歧视行为外,对人力资源配置基本不加限制。 美国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企业通常采用向社会劳动力市场公布人员需求消息,进而以市场化的公开公平和完全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各类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各大企业或各州政府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大学、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劳动力市场公布人员需求信息,以供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或拟转换工作的在职人员进行分析选择。而几乎所有的准劳动力从高中阶段起特别是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就十分重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变化动向,以使自己的所学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倾向,又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未来的就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正式就业以后,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或能力倾向有新的自我认识,或发现劳动力市场可以提供新的更理想的职业机会,人们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市场化机制给与依靠个人能力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的员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在这种以短期市场买卖关系为核心的就业关系下,职工的流动性很大,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二、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 美国的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大企业重视开展十分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美国的人力资源观认为学校的普通教育水平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实际对于工作技能的具体、多元、多变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员工培训(Training),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工作适应能力。在美国企业,员工从录用时刻起首先需要接受系统的职前培训,以后,员工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