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说题策略及功效

论初中数学说题策略及功效
论初中数学说题策略及功效

论初中数学“说题”策略及功效

一、概念界定

“说题”,简言之就是“说”数学题。即教师在教学中,对布置给学生练习的数学题目,能说清楚该题目的出处(本题目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及与该题前后相联系的数学内容)和解决该问题的思考途径(包含解题的数学方法、技巧和数学思想)。

“说题”时,教师不但要说清题目,还要说明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该题与新课程理念、标准有什么联系;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所起的作用;与有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是怎样联系的等。

数学“说题”,在形式上就是通过分析数学题目,说清楚“如何解题”和“解题的作用”;在表面看来,是教师在“说”数学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如何解出这个题目的方法和策略,其实质展现的是教师自身的数学教育的理论功底、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方法的理解能力及数学教学的前瞻性理念。

二、“说题”的功效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在“说题”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关的理论和资料,深刻研究数学知识结构与分类。长期坚持“说题”,必然促进教师自身的数学知识的熟练,其理论学习变得越来越广博而深刻,理论应用变得熟练而有效,从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即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教师。

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说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说课”时,体现的是教师的数学教育理论功底的深厚,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生熟、数学方法理解能力的强弱、数学教学前瞻性理念的探求。数学“说题”为现在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在课改中,各类教研活动会更加活跃,“说题”这种教研方式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营造教研气氛

“说题”活动往往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通过“说”,发挥了“说题”教师的作用。通过课堂的具体实践,又使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得以提炼,也给旁人提供参考,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说题”者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评价者也要努力寻求“说题”教师的特色与成功经验的理论依据,说评双方围绕着共同的课题形成共识,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说题”者得到反馈,进而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

听者从中得到比较、鉴别和借鉴,得到案例示范和理论滋养两方面的收益,营造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三、“说题”的策略

1.说所给题目的内涵

题目的内涵,就是题目所包含的内容。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具有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多种因素及形式;

(2)不是闭塞的学习,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及结果,发现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

(3)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并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技能进行训练的内容;

(4)产生一个个的问题,具有进行连续学习探讨的可能性;

(5)要使解决的结果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许多习题的条件表述是隐性的,所以教师在“说题”的时候,一般要能说出关键词,诸如碰到“恰好”、“最大( 小) ”、“不考虑”之类,就必须通过逐层剥离,使条件明朗化,这是说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2.说题目蕴含的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具体而言,一般有:

(1)函数思想。把某一数学问题用函数表示出来,并且利用函数探究这个问题的一般规律。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学方法。

(2)数形结合思想。把代数和几何相结合,例如对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答,对代数问题用几何方法解答,这种“数形结合”方法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思想。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等内容就体现了这种思想。

(3)分类讨论思想。当一个问题因为某种量的情况不同而有可能引起问题的结果不同时,需要对这个量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集合的分类,有理数的分类、整式的分类、实数的分类、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生活经验等都是通过分类讨论的。

(4)方程思想。当一个问题可能与某个方程建立关联时,可以构造方程并对方程的性

质进行研究以解决这个问题。

(5)归纳类比思想。利用归纳类比思想可以对某种相类似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

(6)转化归纳思想。转化归纳思想是把一个较复杂问题转化为另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并且对其方法进行归纳。

(7)概率统计思想。概率统计思想是指通过概率统计解决实际问题,如摸奖的中奖率、某次考试的综合分析,等等。

(8)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这是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在代数第一册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中,主要体现了这种思想。

3.说题目考察的学习目标

怎样来“说”数学题目所体现的学习目标呢?

学习目标一般有:(1)知识目标(智力目标);(2)能力目标(技能目标);(3)德育目标(情感目标);

例如:2009 年浙江省中考杭州市数学试卷第15 题填空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

2x+mx-2=3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目标:①了解正数的概念;②会解一元一次方程;③知道如何解分式方程;④能运用方程根的意义判断参数m的取值范围。

能力目标:①培育学生能运用方程根的性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增强用转化归纳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①体会转化归纳思想,感受方程的应用价值;②提高根据题意解决问题的缜密思考的自觉性和习惯。

4.说题目解决的策略

数学题目的解决策略,是指探求数学题目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方法是有层次性的,题目解决的策略是最高层次的解题方法,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性的认识。

根据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怎样解题”表的提法,数学题目的解决过程可以分为四步:①弄清问题;②拟定计划;③实现计划;④回顾。

以2009年浙江省中考杭州市数学试卷第9题为例说明解题策略的产生过程。

两个不相等的正数满足a+b=2,ab=t-1,S=a-b,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是:

A.射线(不含端点)

B.线段(不含端点)

C.直线

D.抛物线的一部分

第一环节,分析思考:

求“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就是要写出“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就是把(a-b)用t

来代替。

因为,由S=(a-b)可以得到S=(a+b)-4ab;又由已知a+b=2,ab=t-1,就可以得到S=4-4(t-1),即S=-4t+8,这是一个一次函数解析式。

第二环节,清晰思路:

经过前面的分析思考,已经知道了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是A、B、C 中的一个,是哪一个呢?

再回过来看题目中的已知:“两个不相等的正数”这个已知条件还没用过,也就是告诉的a>0,b>0 还没用上。这里又考查了正数的概念和性质,是本题目的第二个考查的知识点。据上述条件可以得到:ab=t-1>0,即t>1。

第三环节,验证思维:

有许多人在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S=-4t+8 中的自边量t>1”后就认为万事大吉,就选了A。在对于“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中只考虑了“a>0,b>0”,而还没考虑到“a≠b”,即S= (a-b)>0 还没用到。所以由S=-4t+8>0 又可以得到t<2(这是这个题目考查的又一条知识内容)。

通过这样的思考,本题目才算正式完成。教学中经常会碰到某些概念、规律、方法或已做过透彻分析并重点阐述的问题,学生却在回答问题、作业训练及检测考查中仍表现出不明白、不掌握甚至茫然,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达无序且不够严密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包办太多,缺乏能力培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诸多因素所致。

5.说题目解决后的延伸方法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所以教师在“说题”时,在说清楚题目的内涵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再说它的外延。

教师在进行“说题“时,要尽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并展现思维的全过程,进而使教师和学生联合起来说,互动穿插,互相补充。教师在”说题“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学生的正常的、一般的思维,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思维相吻合。教师“说题”,应由简单到复杂,也可以由单一逐渐转向全面,并按关键词→隐含条件→转移成明朗化的表达顺序进行,突出习题的侧重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说题”有利于解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说题更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说题也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讲课模式,利于创造全新的教学氛围,促使教师进行新型教学方式的探求。

浅议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策略,成为了不少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命题。在综合题的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讲究单向的灌输,而素质教学则是强调学生学习思维上的突破,本文通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对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策略展开讨论,希望所得出的结论,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标签: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策略探究 一、前言 在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里,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能力,更要对学生的数学解题思想做出进一步的引导。综合题凭借着其多元化的内容,能够对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有效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综合题的教学方法做出有效的改良,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二、当前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老师认为数学综合题的教学所遵循的原则就是“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方法尽管能够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极为不利。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狭窄,这样在后续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发挥出更为全面化、多元化的数学学习思想。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开放学生的学习思维,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表现。 (二)学生的解题兴趣比较低下 对于数学内容的学习,初中生大都具备了一定的解题思维,但是在实际的走访研究中却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综合题的解题缺乏有效的学习兴趣。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在综合题的练习过程中,存在着抄袭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将综合题当作增分的解题项目,对于其实质性的内容,缺乏较为深入的探究,这样也影响了其数学解题思维的养成。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综合题应该成为学生升华自身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不是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三)解题过程中缺乏有效互动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是数理计算和逻辑推理,这也就导致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这一点在综合题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地

初中数学说题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说题稿 中考数学压轴题历来是初三师生关注的焦点,它一般有动态问题、开放性题型、探索性题型、存在性题型等类型,涉及到代数、几何多个知识点,囊括初中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考生而言,中考压轴题是一根标尺,可以比较准确的衡量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同时它的得失,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下面我就2012年德州市数学中考第23题第2问进行讲评。 中考题 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 ,点P 为正方形AD 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 、点D 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 点B 落在P 处,点C 落在G 处,PG 交DC 于H ,折痕为EF ,连接BP 、BH . (1)求证:∠APB =∠BPH ; (2)当点P 在AD 边上移动时,△PDH 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 的结论; (3)设AP 为x ,四边形EFGP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审题分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折叠问题;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本题通过翻折将全等变换,相似构造,勾股定理运用,融进正方形,不失一道好的压轴题,很值得推敲。由于此图形是正方形,因此里面隐含着很多直角,这是学生所不注意的地方,也正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题目的难点是学生无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有效的图形上进行解决,总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用好直角三角形和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由于此题综合性较强,条件较分散,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难度较大,难度系数是0.19。 2.解题过程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与分析,可有不同的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沟通各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思路与解法一:从线段AD 上有三个直角这一条件出发,运用“一线三角两相似”这一规律(见课件),可将条件集中到△EAP 与△PDH 上,通过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来解决。 解法如下: P H G F E D C B A 图1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策略浅析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19-08-21T13:33:52.0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3期作者:覃庆尤 [导读]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几何题解题提供了几种有效策略以供同行教师共同讨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县羌圩乡初级中学530899 摘要:几何繁、几何难是大部分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体会。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几何题解题提供了几种有效策略以供同行教师共同讨论。 关键词:数学思想几何解题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感到十分困难,思考时不知从何下手,解题时束手无策。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在几何题解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能揭示数学本质,又能帮助学生探究数学规律,因此在解题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寻找规律解题 探索规律型的问题往往从特殊情形入手,分析其内在联系,做出合理猜想,再验证猜想是否具有一般性,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例:(2010丹东中考)已知△ABC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_。 分析:先求出第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再求出第二个、第三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从中找出规律。 二、借助方程(组)来解题 有些较复杂的问题,通过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组),问题便简单化,从而能很快求得其解。方程(组)是解决应用问题、实际问题和许多方面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知识。在解决问题时,把某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根据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建立其未知数和已知数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来解决。 例:如图,△ABC是⊙O的外切三角形,切点分别为D,E,F,若BC=a,AC=b,AB=c,求:AD,BE,CF的长。 分析:设AD=x,BE=y,CF=z,根据切线长定理可知AF=x,BD=y,CE=z。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即可得其解。 三、数形结合解题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借助于数与形的转化,最终实现“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这样的做法既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也可以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 例:已知正数x与y的和为6,求52+x2+ 32+y2的最小值。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我们来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如图1),x和y是变量,要使52+x2+ 32+y2最小,就是求A,D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只需连接A,D。同时作如图2所示辅助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D=10。 图1 图2 1.如图2,若M为AD边的中点,(1)△AEM的周长=_____cm;(2)求证:EP=AE+DP。 2.随着落点M在AD边上取遍所有的位置(点M不与A、D重合),△P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分析:1.(1)由折叠可知EM=EB,则△AEM的周长=AE+EM+AM=AB+AM。(2)取EP的中点G,连接MG,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证。 2.设AM=x,用x表示出AE的长,再由ΔPDM∽△MAE,利用两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求出的周长是定值。 本题第2题是一道典型问题,将周长转化成已知线段或三角形周长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种化归思想。 参考文献 [1]彭主恩中学数学几何教学存在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初探.《新一代》,2017年,16期。 [2]佘跃兴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读与写》,2018年,31期。 [3]马玲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年,3期。

初中数学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R,a≠0)根的判别式△=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

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解析几何、三角函数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6、构造法: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

浅议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浅议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7-24T14:53:08.3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作者:徐克波 [导读] 结合自己在农村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做法,在此谈谈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中心学校441328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先生认为:“数学既是自然美在人类精神上的反映,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美给人以思维的启迪,给人以科学美的熏陶”。数学美的富内涵,激起许多爱好者为之奋斗,但是她的抽象性也使许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谈数色变,因为农村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慢等弱点。如何让农村初中学生得心应手地学习数学?这是许多农村数学教师经常面临的困惑,结合自己在农村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做法,在此谈谈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给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结构指明了方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教师只起导的作用。叶老强调,上课时要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而要坚决改变那种“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的情景。“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二、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很用功 ,但学习效果却不够理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有关。特别是数学这一科,如果学习方法掌握得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在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教材之前,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学好数学需要注意抓好下列环节:制订计划;课前准备;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测试小结;课外学习。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完成一项数学学习任务,需要分步骤逐项完成,如此,才能牢固掌握知识。 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特点是应用的广泛性、抽象性和严谨性,没有曲折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显得枯燥,觉得数学这门课难学,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所以还要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 1.树立教师威信,提高情感效应。 情感是人的主要心理过程之一,它的形成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动机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师要树立自己好的形象。要使学生接受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必须接受教师,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激发学生学习本科兴趣的关键。学生如果觉得老师知识渊博,工作热情、积极、负责,课堂教学有艺术感,那学生就会对数学教师有崇拜之情,甚至作为自己的偶像,学生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没兴趣到有强烈兴趣地学习,从而产生情感效应。 (2)要维持这种效应,数学教师要多关爱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农村孩子都很纯良,只要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就可以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在课堂上,让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回对应难度的问题,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教师工作的整体过程,都要贯穿对学生的“爱”,只有这样,积极的情感效应才能持续发生作用。 2.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形式多样化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紧跟着媒体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荷兰著名学者费赖登塔尔对现代数学教学方法的见解是“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1.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教学中要适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

浅谈初中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

浅谈初中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证明》占三章节,教材这样安排的目地是想:通过对《证明》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进行大量的探索,在探索的同时,使学生经历推理的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推理训练,从而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为严格的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但生活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许多学生在实际解决证明题的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感到无从下手!那如何求解证明题呢?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证明题呢?通过对教材中《证明》的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解决: [例题]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1.弄清题意 此为“文字型”数学证明题,既没有图形,也无直观的已知与求证。如何弄清题意呢?根据命题的定义可知,命题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因此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至关重要,是解题成败的关键。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就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就是命题的结论,据此对题目进行改写:如果在等腰三角形中分别作两底角的平

分线,那么这两条平分线长度相等。于是题目的意思就很清晰了,就是在等腰三角形中作两底角平分线,然后根据已知的条件去求证这两条平分线相等。这样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图形对解决证明题,能起到直观形象的提示,所以画图因尽量与题意相符合。并且把题中已知的条件,能标在图形上的尽量标在图形上。 3.根据题意与图形,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已知和求证。 众所周知,命题的条件---已知,命题的结论---求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已知、求证必须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示。 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 BD、C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4.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初中数学如何进行说题

初中数学如何进行说题 在教师教学研究活动中,说课是个简便易行的形式。通过说课,我们可以洞察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及行为规划。作为学生呢,要不要也说点什么?让他们说说你拿到这个题,首先是怎么想的,这么想的依据是什么。让他们说说以后,他们解答时就不会出现盲目下笔的情况。这让我想到,说题,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 不妨来个界定。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要求学习者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即“说数学思维”,而不是像以前解完题拉倒。此前看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也常在解题后提示学生回顾总结解题的经验。其实,解题功夫不能从解答后开始,而是从拿到这个题目开始的。 我这里想到,说题应包括如下内容: 1、说题目大致意思,尤其要说明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特别要注意挖掘题中隐含条件; 2、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 3、说解题的方法; 4、说解题的步骤; 5、说解答的格式和表述; 6、说检查; 7、说其它解法、解法的优化、变化和结论的一般推广; 8、说解题总结,说题目的来源、背景和前后知识的联系,说解题的特别注意点和严密性。

“说题”时,教师不但要说清题目,还要说明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该题与新课程理念、标准有什么联系;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所起的作用;与有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是怎样联系的等。 数学“说题”,在形式上就是通过分析数学题目,说清楚“如何解题”和“解题的作用”;在表面看来,是教师在“说”数学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如何解出这个题目的方法和策略,其实质展现的是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理论功底、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方法的理解能力及数学教学的前瞻性理论。 “说题教学”活动,看似教师的培训活动,但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说题,我们平时看到学生解题一般只表达出解题过程和结果,不能完全暴露其思维过程,使教者无法对症下药,根除后患,“说题”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使教师能帮学生从根本上纠正问题,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 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来说题:说对题目的认识、理解;说题目的条件、结论、知识点;说条件、结论之间的转化;说与学过的哪一类问题相似;说可能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说自己的想法和猜测;说解题方法是如何想到的,为什么这样想。“说题教学”可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能挖掘学生潜力,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说题教学”在相互交流中各抒己见,互献智慧,在磨练中探索、尝试、验证,进行思想方法的沟通,以达到集思广益和突破创新的目的,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乃至

初中数学10大解题方法及典型例题详解

初中数学10大解题方法及典型例题详解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例题: 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经过配方,得到( ) A.(x+2) 2=5 B.(x-2) 2=5 C.(x-2) 2=3 D.(x+2) 2=3 【分析】配方法:若二次项系数为1,则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则可先提取二次项系数,将其化为1后再计算。【解】将方程x2+4x+1=0, 移向得:x2+4x=-1, 配方得:x2+4x+4=-1+4, 即(x+2) 2=3; 因此选D。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例题: 若多项式x2+mx-3因式分解的结果为(x-1)(x+3),则m的值为()A.-2 B.2 C.0 D.1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先将(x-1)(x+3)乘法公式展开,再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求出m的值。

【解】∵x2+mx-3因式分解的结果为(x-1)(x+3), 即x2+mx-3=(x-1)(x+3), ∴x2+mx-3=(x-1)(x+3)=x2+2x-3, ∴m=2; 因此选B。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例题: 已知(x2+y2+1)(x2+y2+3)=8,则x2+y2的值为() A.-5或1 B.1 C.5 D.5或-1 【分析】解题时把x2+y2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再运用因式分解法就比较简单【解】设x2+y2=t,t≥0,则原方程变形得 (t+1)(t+3)=8,化简得: (t+5)(t-1)=0, 解得:t 1=-5,t 2 =1 又t≥0 ∴t=1 ∴x2+y2的值为只能是1. 因此选B.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分析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22T11:52:49.5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作者:范会群 [导读] 初中数学比较抽象难学,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解数学题。此外,解数学题还是检测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以说解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解题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解题教学中采用较为有趣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范会群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实验学校 331700 【摘要】初中数学比较抽象难学,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解数学题。此外,解数学题还是检测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以说解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解题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解题教学中采用较为有趣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策略;二元一次方程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2-015-01 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为了获得良好成绩一定要增加练习,只有做了大量练习才能培养解题感觉,从而加快解题速度,但是学生要在有限时间里学习过多的学科,大量练习对学生来说只会加重学习负担消磨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策略和思路,从而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本文以二元一次方程为例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解题策略提出相关的措施。 一、找出关键字眼,提高解题质量 解决一条数学题目的时候学生不能忽视最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将所有学习过的概念整理出来,并且划出其中关键点,然后通过反复阅读,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解题过程中快速联想到本题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对于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必须彻底理解和区分,不能留下任何隐藏的知识漏洞。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及时将发生错误的题目集中记录到错题集上,还要想想为什么会出错,在以后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什么地方,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点。如果问题涉及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克服困难,不要留下弱点。 例如有这样一条题目:“用铁皮制作罐头,每张铁皮可制作18个盒身或者24个盒底,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套,问42张铁皮可以制作多少张盒身和盒底正好配套?”在做这条题目的时候学生需要圈出其中配套方式,避免因为题目产生错误现象,同时在设两个未知数列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也要综合考虑怎样设才能减少计算量。 二、发展学习领域,拓展学生知识面 首先,学生要非常了解题目中涉及的概念和需要使用的公式,从而灵活运用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和规则解决问题。做练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次不管数学题目有多么千变万化,都是从书本中延伸出来的,要检查你是否读过教科书,是否深入了解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的内部,学生必须本着每一条题目都可以使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解决的思想,执著于钻研书本而不是大量写题目,学生只有深刻理解概念、公式、定理,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题目,解题思路才会更清晰,解决问题的速度才会越来越快。因此,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应该通读教科书,做简单的练习,首先明确记忆和识别这些基本内在的实质意义,准确理解本质意义,再继续做更深入的练习。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这种方式学习,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明显提高理解速度:效果显而易见。 其次,了解已经学习的知识和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很重要。例如,有时遇到一个问题不会做,不是我们没有,而是过去使用过的公式但是我们不记得,或者题目中包含以物理、化学、地理等为知识背景,就读题都遇到困难更别说解决题目了,学生看见这样的题目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认为自己无法解决,所以解决问题的速度大大降低。我们首先要添加必须添加的知识,并理解标题相关概念、公式或定理,然后解决问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三、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第一,因式分解法是一个多项式转换成几个整数乘积的方法,因子分解是同一性转化的基础,作为算术的强大工具在解算代数、几何和三角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式分解本身包含许多分解方法,除了中学教科书中引入公共因子方法、公式方法、群体分解法和乘法法外,还可以使用拆分项、根分解、变化元素、待确定系数法等。 第二,更改元素方法。换向法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广泛使用的算术中的问题求解方法,我们一般称为未知或变量元,所谓元素法,即在一个更复杂的算术公式中用一个新的变量替换原有公式的局部变换或原始公式的变换,简化后问题很容易解决。 第三,判别方法和伟达定理。韦达定理不仅用于区分根本性质,并且在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韦达定理可以用于已知根的二次方程,找到另一个;已知两个数和乘积,如简单应用的数量;还有对称函数的根,讨论第二个方程的根的符号,对称方程的解,以及解的问题点的二次曲线等。 第四,未确定的系数法。在算术问题解决方案中,如果第一次判断最终结果具有一定的确认方式,其中包括一些要确定的系数,然后根据未确定系数方程中列出的条件设置条件,则最终解决这些待定系数,或者找到要确定的系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回答算术问题,这个解称为系统方法的未确定方法。就像这样学生将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总结出来就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例如:学习二元次方程的时候要根据式子特点选择消元法还是待定系数法等。 数学虽然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提升解决问题的感觉,但是“仅仅埋头做问题”的方法是愚蠢的、错误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实用的解题策略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讲求题型的丰富性而不能“傻”做,应该与已经做过的题目相比较,找到规律、渗透精华,达到“类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洪雪娇.初中生求解方程模型应用题的典型错误及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李聪.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方案-浅谈初中数学中等生的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中等生的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中等生的教学策略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反思,我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模仿老师讲授的解题方法,自己真正动脑思考的很少,笔记记得多,课后看得少,对问题的本质思考、回味得少.他们亦步亦趋、师云亦云地看书、解题,欠缺思维的积极性与求异性,没有从初中的模仿学习,过渡到“领悟”层次,导致较长时间学不得法,陷入困境,并恶性循环.有时,他们认为的懂,未必就是老师的要求的懂,那么,如何帮助中等生尽快摆脱数学学习困境呢?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新局 1.经常关心中等生,改变中等生的数学 畏惧。 经常与中等生谈心,关注他们的学习、思想,关注他们的需要.中下成绩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交,催急了,就照抄别人的.怎么办呢?这时,一定要设法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找他们交谈,抽取时间对他们适当的辅导,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在作业本,或是单元试卷上写下一些激励的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要有一种执着,对他们的 很难一次凑效,不是一次谈话,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要有一种韧性和毅力,拒绝放弃,就是要有坚持的精神. 2.改变角色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强制自己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有至少40%的时间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动”的面能在90%左右;力争让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80%以上的新授内容.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层面学习. 3.创设情境活动,让他们在活动学习数学。 比如在探索勾股定理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历代科学家探索“外星人”的小故事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 价值,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然后,利用“几何画板”,先做一个动态的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让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活动远比传统教学来的高效,很受学生欢迎。 我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鼓励“上课答问、提问自由,不必举手,答案可以突破老师和课本的思路”,深受欢迎.围绕一个主题,“茶馆”式课堂,学生学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也就更有活力、有生机.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构建。 设计 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能力。 二、督促中等生改进数学学习习惯。 优秀的数学学习,不只是取决于数学学习行为,而是更是取决于数学学习习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一个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天生脚快的兔子,做了乌龟的手下败将.乌龟取胜的法宝是什么呢?伊索的描述是“一往直前,毫不停歇”的优秀习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两个哪怕是顶尖的优秀行为终究敌不过优秀的行为习惯.

初中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

初中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选择题的解法 1、直接法:根据选择题的题设条件,通过计算、推理或判断,最后得到题目的所求。 2、特殊值法:(特殊值淘汰法)有些选择题所涉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关; 在解这类选择题时,可以考虑从取值范围内选取某几个特殊值,代入原命题进行验证,然后淘汰错误的,保留正确的。 3、淘汰法:把题目所给的四个结论逐一代回原题的题干中进行验证,把错误的淘汰掉,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4、逐步淘汰法:如果我们在计算或推导的过程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进行,既采用“走一走、瞧一瞧”的策略;每走一步都与四个结论比较一次,淘汰掉不可能的,这样也许走不到最后一步,三个错误的结论就被全部淘汰掉了。 5、数形结合法: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体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2、联系与转化的思想: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数学学科的各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解题时,如果能恰当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如:代换转化、已知与未知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具体与抽象的转化、部分与整体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等等。 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4、待定系数法:当我们所研究的数学式子具有某种特定形式时,要确定它,只要求出式子中待确定的字母得值就可以了。 为此,把已知条件代入这个待定形式的式子中,往往会得到含待定字母的方程或方程组,然后解这个方程或方程组就使问题得到解决。 5、配方法:就是把一个代数式设法构造成平方式,然后再进行所需要的变化。 配方法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变形技巧,配方法在分解因式、解方程、讨论二次函数等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6、换元法:在解题过程中,把某个或某些字母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用一个新的字母表示,以便进一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换元法可以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式子化简,把问题归结为比原来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7、分析法:在研究或证明一个命题时,又结论向已知条件追溯,既从结论开始,推求它成立的充分条件,这个条件的成立还不显然; 则再把它当作结论,进一步研究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达到已知条件为止,从而使命题得到证明。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执果寻因” 8、综合法:在研究或证明命题时,如果推理的方向是从已知条件开始,逐步推导得到结论,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由因导果”

初中数学“说题”教学法

初中数学“说题”教学法 山东省临朐县杨善初中肖学红262601 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知,学生自己做的题讲不出来。我想,如果学生能把题讲得头头是道,那么他一定会解答这个题目。因此我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把题讲出来,说出来。我也在指导学生说解题方法,不是单纯地读解题步骤。 一、概念界定 “说题”,简言之就是“说”数学题。在学习过程中,对所给数学题目,能说清楚该题目的出处(本题目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及与该题前后相联系的数学内容)和解决该问题的思考途径(包含解题的数学方法、技巧和数学思想);同时,也能说清解题思路(说清解答本题所用的数学知识及定理、公理)。 “说题”时,不但要说清题目,还要说明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数学“说题”,在形式上就是通过分析数学题目,说清楚“如何解题”和“解题的作用”;在表面看来,是教师在“说”数学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如何解出这个题目的方法和策略。再由学生说题目的解法过程。其实质展现的是教师自身的数学教育的理论功底、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方法的理解能力及数学教学的前瞻性理念。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解题步骤组织的井井有条。 二、“说题”的功效 1.有利于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

在“说题”前,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关的理论和资料,深刻研究数学知识结构与分类。长期坚持“说题”,必然促进教师自身的数学知识的熟练,其理论学习变得越来越广博而深刻,理论应用变得熟练而有效,从而促进我们教师业务素质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即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教师。 2.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表达 在“说题”时,学生要组织语言说出来,就要动脑、动手组织语言,要想说好,他就得去学、去问,正好发挥身边小先生的作用。 3.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说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说题”时,体现的是我们数学教育理论功底的深厚,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生熟、数学方法理解能力的强弱、数学教学前瞻性理念的探求。数学“说题”为现在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在课改中,各类教研活动会更加活跃,“说题”这种教研方式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营造教研气氛。“说题”活动往往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通过“说”,发挥了“说题”教师的作用。通过课堂的具体实践,又使我们自身的教育理论得以提炼,也给旁人提供参考,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说题”者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评价者也要努力寻求“说题”教师的特色与成功经验的理论依据,说评双方围绕着共同的课题形成共识,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说题”者得到反馈,进而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会“说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超级完整)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完美版) 选择题目在初中数学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又不能失去这些分数,还要保证这些分数全部得到。因此,要特别掌握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答题,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我们从日常的做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答题技巧,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2.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4、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 B、128元 C 、120元 D、 88元 5、数形结合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6、代入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7、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8、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 (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9、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10、不完全归纳法: 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我们给同学们介绍的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拿下。初中数学答题技巧有以上十种,能全部掌握的最好;不能的话,建议同学们选择集中适合自己的初中数学选择题做题方法。 初中填空题解法大全 一.数学填空题的特点: 与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的填空题,具有客观性试题的所有特点,即题目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明确,答案唯一正确,答卷方式简便,评分客观公正等。但是它又有本身的特点,即没有备选答案可供选择,这就避免了选择项所起的暗示或干扰的作用,及考生存在的瞎估乱猜的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考查内容多是“双基”方面,知识复盖面广。但在考查同样内容时,难度一般比择题略大。 二.主要题型:

浅谈中学数学解题方法(论文) 精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 2006级A班 学生孔祥东 指导教师麻常利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数信学院2010届613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中学数学解题方法 院系:数信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 06A班 学生姓名:孔祥东学号: 2006012613 指导教师:职称: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深入研究中学(特别是高中)的数学问题,探寻用更短的时间解决更多的中学数学问题,以及掌握处理大多数中学数学问题的通法通解。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文针对中学的几种典型的数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以示范性典例和再现性典例的形式加以归纳和再现,以典型题来阐述各数学方法的精妙。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半年来对中学数学试题的广泛研究,尤其是北京地区高考题的研究,加之对众多教辅资料的研读与分析,结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加以研究和归纳。 4、主要参考文献 [1] 郑毓信、肖柏荣、熊萍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 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3] 张雄、李得虎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周房安.数学选择题解答策略[J].广东教育,2006,(04).62~63. [5] 傅钦志.高考解题中的优先策略[J].高中数理化,2004,(02).1~2. 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学院审查意见:教学院长签名:年月日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10 届

初中数学说题稿word版本

说题稿 实验中学 徐顺从 原题 已知:如图,AD 垂直平分BC ,D 为垂足,DM ⊥AC ,DN ⊥AB ,M ,N 分别为垂足,求证:DM=DN A 一、说背景与价值 本题选自八年级上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之《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的 课内练习2。解决此题涉及的知识有垂直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 本习题是在学生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 ”,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基础上给出的。课本设置此练习的目的旨在巩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大部分学生想到利用三角形全等,然而解题的方法较多,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联系已知与求证,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在众多的方法中进行选优,从而获得一定的解题经验。 二、说教学与改进 学生已经学会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对于证明相等的线段,基本上具备了解决此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而学生往往会思维定势,联想到证明三角形全等,而忽视了此时证明的是垂线段这个重要信息,缺乏相应的想象。 学生可能的做法: 1、先证明△ADC ?△ADB 得∠B=∠C ,再证明△DCM ?△DBN ,得到DM=DN ; 2、先证明△ADC ?△ADB 得∠CAD=∠BAD ,再证明△DAM ?△DAN ,得到DM=DN ; 3、先证明△ADC ?△ADB 得AD 是角平分线,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M=DN ; 4、先由中垂线的性质证明AB=AC ,再由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二等分, 得ADB ADC S S ??=,由DM ⊥AC ,DN ⊥AB ,得到DM=DN 。 在原先的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发现大部分学生是第1,2种解法,很少出现第3,4的解法,然后再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 来解决吗?能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吗?终于有了第3种方法,可是学生缺乏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