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七回读书笔记

西游记第七回读书笔记

【篇一:西游记读书笔记】

书名:《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

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西游记》是时代的产物,是作者用幻想的神魔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评价,是一部杰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

好段:

1.一气无冬夏,三秋永注春。炎波如鼎沸,热浪似汤新。分溜滋禾稼,停流荡俗尘。涓涓珠泪泛,滚滚玉团津。润滑原非酿,清平还自温。瑞祥本地秀,造化乃天

2.只听得那路南山坡下,有犬吠之声。但见:紫芝翳翳,白石苍苍。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苍苍半绿苔。数点小萤光灼灼,一林野树密排排。香兰馥郁,嫩竹新栽。清泉流曲涧,古柏倚深崖。地僻更无游客到,门前惟有野花开。

3.石径重漫苔藓,柴门蓬路藤花。四面山光连接,一林鸟雀喧哗。密密松篁交翠,纷纷异卉奇葩。地僻云深之处,竹篱茅舍人家。这些景致与天上皇宫、神圣西天、冥界、海底龙王世界的景物截然不同,是人间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荟萃。

4.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5.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

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

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

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

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

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6.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

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

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7.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

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

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读后感:《西游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

说出许多。我最初对西游记的了

解是来自86版西游记。那些精彩的打斗场景和不算非常絢丽的特效。渐渐地,我长大了。对西游记的了解也不只局限与那些打斗的场景。我觉得《西游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有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杰出

的成就。它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

出现实的社会矛盾,创造了神奇絢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书中的四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性格形成鲜明的

对比:唐僧诚心向佛,心地善良,顽固执著,同时又因心肠太软而

显得有点懦弱和迂腐;孙悟空正义大胆,勇往直前,聪明机灵,对

师傅忠诚,全心全意,法力无边,让所有的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猪

八戒虽贪财好色,又懒又馋,但从不缺乏善心;沙僧忠心耿耿,憨

厚严谨,乐安天命。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在被压在五

行山下之前,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

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

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他在这个时期是最顽劣叛逆的,但却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

使我深深地喜欢上这一人物形象,也许是因为他激发了我内心潜在

的向往——自由。他破石而出,无父无母,没有世俗的各种羁绊,

他是自由的;他看到老猴的死亡便决心到远方寻求长生不老的法术,他在追求自由,摆脱死神的束缚;他大闹天宫,是因为玉皇大帝限

制他的行动和自由。正因为他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获得彻底

的自由,他才显得那么可爱。自由说起来简单,可是我们在现实中

总有这样那样的束缚,没有绝对上的自由。我们不能左右天气,那

就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情。我想: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而活,我们是为

了自己而活,那我们就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二:《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游记》,会不会太幽默了。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

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

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

正品读原著,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曾经我以为自己不会去翻阅厚

厚而相对晦涩的原著,觉得看电视剧挺好的,既简单易懂,又有充

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但是,当我打开著作,一样的故事,一样的

人物,书本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

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通过对原著

的学习,我对唐僧师徒各自的性格以及在现实中所代表的人物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

(1)孙悟空

《西游记》这部是中刻画的人物焦点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孙悟

空天生石猴,“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

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

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当今社会中的人们都是向往自由的,就像是学生不想上学,职员不

想工作等例子所说的一样,但是为了维持生计,所以逼迫进行工作,要想找到自由的感觉,只有从《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的语句中才

能感觉到的。

除了自由,孙悟空身上还有许多其它的品质,他果敢,耿直,嫉

恶如仇,玩世不恭却又不玩物丧志,而且他敢于向最高者挑战,这

些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他还有说到做到的精神,取经就取经,在迢迢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

水作斗争,历经了千难万险及形象幻化为妖魔鬼怪的八十一难并降

妖服怪,一路排除艰难,护送唐僧直达那西天极乐世界。孙悟空身

上的所有品质混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字——勇.它象征着勇敢,这里的勇敢指的并不是不计后果的粗暴行为,而是值得赞扬的勇于付出的

精神.也许孙悟空身上有缺点,但那些都是它的优点可以掩盖的。可以说,孙悟空给我带来了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2)唐僧

小时候当我看完《西游记》动画片时对唐僧的印象是“傻”,“软弱无能”等等类似的词语。但是唐僧这些个性的体现仅仅来源于他是衬托

孙悟空这朵红花的绿叶罢了。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孙悟空的功夫看

起来更加传神,才会让唐僧有这样的描写。

唐僧身上的品质,也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他善良,朴实,仁慈,优柔寡断。唐僧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对待自己的信仰一直重视胜过

自己的生命,而且不杀生,无论任何人都以一种善待的态度来面对。而且,之所以唐僧是四师徒中最好骗的,是因为他生性善良,相信

所有人都是好人,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未必如此,但是,仅仅这样就

能说唐僧傻吗?

唐僧的品质,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淳朴。这种品质,现在极为

少见。唯有在偏僻的乡村,才能找到这样的人。但是,如果像他这

样的人占据社会中的大部分或者是一半,都会让社会充满和谐,美

好与快乐,社会将回到原来美好的境界。

(3)猪八戒

猪八戒是他们四师徒之中最不讨人喜欢的,可是我对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

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

然他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是比较普遍的,但却胜在真实。

猪八戒虽然怕苦怕累,但在取经的过程逐渐认识到的自己的毛病,

变成有理想有追求的好“猪”了。

(4)沙僧

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

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

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

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

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西游记》的形象塑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形象所包含的思想

的深度、广度,塑造形象艺术上达到的高度、精度,决定着作品的

生命力。西游记主角唐僧四人性格分明,特别是孙悟空勇敢战斗、

向往自由以及扫灭吃人妖魔光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也是《西游记》几百年来在人们中间流传,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人们记忆里的

原因所

在。

【篇三:《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内容简介:

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

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

果事件:1.孙悟空打闹天宫 2.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战流沙

河 4.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5.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西游记》是一部幻想成分特别浓烈的神魔小说。小说中描写了许

多神、佛、妖、魔的形象,离奇古怪和变化莫测的故事,什么“天宫”、“地府”、“龙宫”、“西天”,看来是很荒诞的,在现实社会中是

不存在的,但它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性。透过这层幻想的外衣,我们

可以看出孙悟空与三界神佛妖魔的矛盾,是现实社会中阶级矛盾和

社会矛盾的曲折反映。作者所写的天宫、玉皇大帝以及那些天兵天将,实质是现实社会中的皇帝以及他的文武群僚的折影。当然我们

不能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像《西游记》这样浪漫主义作品

与现实中某些具体人物简单的等同起来,说某人就是某人,但是我

们也必须指出,如果投有现实生活做基础,像《西游记》这样丰富

多彩的内容、情节,决不会幻想得出来。因为神话是人们以自己约

生活、习惯为依据来创造的。神话中的神总是穿着人的衣服,过着

与人相似的生活,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也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反映。这一切都说明神话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但是,我们也必须

知道,神话的许多东西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有些甚至是根荒

唐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说:“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

反映”。可是,有的《西游记》研究者却忘了神话的这一基本特点,

简单而生硬地给《西游记》中的神、佛,妖、魔划阶级、划成分,

说神佛代表统治阶级、魔怪代表被统治阶级,孙悟空反对诸天神佛,那他就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后来孙悟空皈依了佛门,保护唐僧西天

取经是投降了统治阶级,而又反过来镇压他的同类。当然,我们分

析《西游记》这部神话成分特别浓烈的作品时,也须注意到《西游记》的诞生不是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而是产生在阶级斗争、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明代中叶,因此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思想

感情必然要带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我们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的故事,通过孙悟空的种种行为和斗争,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现实,从而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

本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征服大自然

的伟大气魄。

天宫,一向被统治阶级美化为天堂,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可是,在吴承恩的笔下,里面却充满了欺诈、虚伪。一个堂而皇之

而又统治森严的天宫竟被一个“妖猴”打得落花流水,至尊的玉皇大

帝吓得惊慌失措,十万天兵吓得战战兢兢。在孙悟空眼里,役有什

么正统和礼法,而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他初次跟随太白金星来到

灵霄宝殿,太白金星毕恭毕敬地向玉帝“朝上礼拜”,而他却“挺身在劳,且不朝礼”,等到玉帝问“哪个是妖仙”时,他才躬身答礼道:

“老孙便是!”后来众仙高叫:“谢恩!”他也不过“朝上唱个大喏。”

简直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大闹天宫之后,玉帝请来如来佛救驾,

当如来佛斥问孙悟空时,孙悟空堂堂正正地回答道;“我本天地生成

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

雄只此敢争先。”如来听罢,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孙悟空却理直气壮地说:“常

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孙悟空的这些言行明显

地透露出现实社会中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和反抗精神。

我们再看看所谓西天的极乐世界。佛教所宣场的西天净土,居然也

是营私舞弊,贿赂公行。佛祖的弟子阿傩、迦叶二尊者,竟然三番

四次地向长途跋涉的清贫行脚僧索取“人事”。没有“人事”就只给几

卷白纸,逼得唐僧又得把化斋用的紫金钵盂送上才得以取得“真经”。那道貌岸然的如来佛祖,还说什么经不可轻取,亦不可轻传,过去

卖了三斗二升黄金米粒还嫌卖贱了,使后代子孙们没钱用。原来这

个至高无上的佛祖却是一个贪图利禄的利欲熏心者。同样,那个居

于三十三天兜率宫专门炼丹的太上老君,也把金丹看成至宝,而孙

悟空偷吃他的金丹时却像吃炒豆一样,这也是对道祖的嘲弄与讽刺!《西游记》中的神佛形象都带有人间色彩。玉皇大帝和他的文官武

将都是孙悟空的对立面,他们都是被作着鞭挞和嘲弄的对象。他们

象人间统治者一样凶狠、残暴、昏庸、无能。只因沙和尚(卷帘大将)小白龙打碎一只玻璃盏,或者烧了一颗明珠,就施以酷刑,甚

至将其诛戮。对孙悟空就更加凶残,不但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利剑刳,火烧雷击,而且还放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烧了七七四

十九天。同时,他们也具有人间统治者的奸诈、阴险、狡猾的伎俩。他们导演了对孙悟空招安封官的骗局,开始只给孙悟空一个看马官“弼马温”,而等孙悟空发觉受骗,又大闹了天宫,他们才被迫满足

了孙悟空的要求,封他为“齐天大圣”。

托塔李天王是个无能的将帅,他对孙悟空的造反束手无策;巨灵神

是个虚张声势的将官,他一出阵就大败而归;太白金星则老奸巨滑,他经常以和平使者的面目出现;十殿阎君、东海龙王平时只会作福

作威,但在孙悟空面前却是一些可怜虫。凡此等等,都是作者讽刺

嘲笑的对象。

小说在第七回以后对神的描写退居次要地位,因为故事转入西天取经,因此对如来佛和观音的描写较为多了一些;这是因为他们是取

经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小说中的如来佛俨然是一个庄重而又法力无

边的教主,但孙悟空作为佛教的徒子徒孙并不是驯顺的,他经常出

如来佛的洋相,对他进行挖苦和嘲笑。当如来佛说他认得狮驼山妖

精时,孙悟空便说:“如来,我听人说,那妖精与你有亲戚哩。”如

来佛承认与金翅大鹏雕有亲戚关系后,他就问:“是父党?是母党?”还说:“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不过《西游记》对观音菩萨的描写却是肯定多于讽刺,基本上肯定

她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因为《西游记》的故事多是来自民间,

关于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这

些传说寄托着广大人民的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作者也就把这种传说吸收到自己的作品里面。

吴承恩对道教是深恶痛绝的。在他的笔下,凡是道士都是不良之物,无论是比丘国丈,还是车迟国三妖,都是向国王进女色,献媚药,

求长生不老,干一些祸国殃民的勾当。就是那个太上老君,在作者

笔下也成了庸俗、自私的吝啬鬼。作者如此描写是有现实基础的。

作者生活时代的明世宗就是以“崇道灭佛”,炼丹修仙,信用道士闻

名于世的。当时,从皇帝到大臣,都专门从事炼丹,弄汞吃春药,

讲究房中术,有的道士还因此做官做到礼部尚书。一个不满现实的

进步作家,当然是要对这些丑恶事物进行批判的。

《西游记》中描写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妖精,他们都是孙悟空直接

斗争的对象。这些妖精除少数的象铁扇公主、牛魔王等还多少值得

肯定之外,其他均为杀人成性、危害人民的邪恶势力。他们当中除

了少数是自然界的幻化物,很多都与诸天神佛有着密切的关系。有

的原来就是神,如黄袍怪是天上的奎星;有的是神佛的亲眷,如李

天王的义女、哪咤三太子的义妹白毛老鼠精;其他不是这个的童子,就是那个的脚力。等孙悟空费尽辛苦降服他们后,要伤害他们的性

命时,他们就被各自的主人带走了。作者在描写这些妖精对,往往

赋予他们生活中封建统治阶级或其帮凶爪牙的某些特点。由于取经

路上八十一难由四十多个故事组成,妖精又是那么众

多,因而性格并不都很鲜明,而多为轮廓式的漫画。但作者毕竟充

分发挥了他天才的想象力,写得是那样绚烂多彩,姿态横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说《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它又以幻化

的方式,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本质方面,无论是大闹

天宫还是解除取经遇到的八十一难,全部故事都表现了中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和蔑视一切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西

游记》的主题。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当中,「西游记」和水浒传、金瓶梅以及三国演

义并列为明代的四大奇书,是一部流传民间已经有相当的时间,同

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杰作。西游记,是神话、寓言,再加上喜剧小说

的结晶。它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一群人格化的动物,护送一名佛教的

高僧到西印度取经的故事,所已也带了一些童话的趣味。这些动物,都是具有法力的仙胎,为了护送取经者,周旋在神魔之间。

作者吴承恩笔下创造的这个幻想世界,在荒谬之中却显得栩栩如生,暗示人性的不同面貌。孙悟空原是一只石猴,有猴子的灵巧与顽皮,法术高强,擅降妖伏魔,而猪八戒有猪笨重和憨直的性格象徵,时

常出丑,制造了很多的笑料。

由於取经人必须要通过八十一个难关,一一克服牛魔王、蜘蛛精、

白骨精这些妖魔鬼怪的挑战,才能够完成取经的任务,这也象征著

每个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当中,必须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西游记

能够受到古今读者的喜爱,主要在角色塑造的成功,读者除了可以

从中享受到喜剧效果的趣味之外,更可以对人性和人生有深刻的体会。

从表面看来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怪小说,一般的读

者都以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在搏君一笑而已,其实作者写作的动

机和目的绝对不是这样子的。有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阐扬佛学的宗

教小说,这个说法也不能够完全概括。西游记应该是一部很有深度

的讽刺小说,我们应该要从文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的眼光去看它,才能了解这本书真正的题意以及他的文学价值

要了解一部文学作品,最好要从作者的生世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去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读书很多,很有才华。但是他一

生的际遇并不好,当时社会很腐败,考试也要贿赂。因为他没有钱

财去贿赂学官,所以他履试不中,一直到四十多岁还是一名秀才。

有关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正史当中有关唐僧的记载:

在唐朝有一位玄奘法师,也就是三藏法师,他曾经穿越沙漠,远赴

西印度取经,当时历时了十九年,总共带回来有六百多部佛经回到

国内,这就是西游记故事的骨干。当然在西游记当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迎合民间心理,另外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很难和正史当

中的玄奘法师的丰功伟业联想在一起的。唐三藏

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

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

封为“旃檀功德佛”。

因为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

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

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

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

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

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

无能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

表的不是圣僧,

反而是凡夫俗子。孙悟空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

胜佛。

所以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孙悟空。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

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

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於是他

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

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虫,暗中

监视爱偷懒的八戒。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

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

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

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

是他的弱点。猪八戒

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他对

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而另外代表逸乐角色-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

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又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他就喊散夥,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诱惑,几乎抛下其他人

而中断修行之路。没想到那却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这些出乖露

丑的行为,在吴承恩笔下写来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讽。而猪八戒

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当中,给予读者对人性贪欲的省思。沙悟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

罗汉”。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净,他则著墨较少,但是呈现的是刚毅木讷,

沈默踏实的性格。

历史上是真正有一位伟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经。但是西游记的唐僧

绝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学问好,而且非常有毅力

及勇气。他遇到困难,他不害怕不退缩,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经。但

是在西游记当中的唐三藏,他遇到困难就胆小如鼠、个性儒弱,甚

至从马上摔下来。西游记取经这一个小小的集团,其实代表的就是

一个王国。唐三藏代表的胆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这一趟到西方取经的过程,不就正象征著我们人类不断地修正自己

个性缺点的过程吗?而故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妖魔鬼怪,其实也就

是人类各种欲念的化身。贪婪、懒惰、软弱、甚至愚昧,其实都是

人类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质。

同样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类性格当中的宝石。这些特质

就透过故事当中各个角色,还有跟神魔鬼怪之间的交战一一彰显出来。故事是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锻鍊的,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

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

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

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

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

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

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

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

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

一去不复返了。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

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忠于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

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

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

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

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

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

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

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

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

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一

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

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学史上取得

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永将光照千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