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区情介绍

肃州区区情介绍
肃州区区情介绍

肃州区区情

肃州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连接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的通衢重镇,周边与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国家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四0四厂、驰名中外的中国西部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鼎足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肃州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亿元,财政收入2.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5元。

历史文化悠久。肃州区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神农和五帝之一的颛顼辖地,九州之一的古雍州西界。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北凉国曾在这里建都,其后诸多朝代均以此处为省州府地。肃州建置沿革历史悠久。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置禄福县,西晋改为福禄县,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始置肃州,民国设酒泉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日成立酒泉县人民政府。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1961撤消地级市改为县级市,恢复金塔县。1964年11月撤市改县,1985年撤县建市。2002年9月,撤消县级酒泉市,设立肃州区。古往今来,在肃州这片神奇的沃土上,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相交汇,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融合,历史神韵与现代文明相辉映,孕育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和魅力,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肃州名胜古迹富集,境内分布着280多处独具魅力的西部文化胜迹,全国独一无二的汉、晋、唐古墓群就达184处,以钟鼓楼、玉皇阁、古酒泉、壁画墓、长城烽燧和汉晋墓葬群等为主体的古代文化艺术群体,联结天下雄关--嘉峪关和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形成了丝路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驼铃、清泉绿州、祁连雪峰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粗犷、雄浑的西部风光画卷,是中外旅游观光之胜地。

地理位置独特。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北枕古长城,东接金张掖,西连嘉峪关,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全区辖7镇8乡,总人口36万人,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

肃州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之处,是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切合点上的次区域中心,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中转站,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的"金三角"。

祁连山脉与合黎山脉南北相夹,形成了著名的酒泉盆地。盆地内戈壁、绿州、河流、湖汊相互交织,属于大西北典型的戈壁绿州地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奇丽的地貌特征,使肃州成为中国西部一块大有可为的地方和充满神奇魅力与无限生机的热土。

物产资源丰富。肃州地域辽阔,土层深厚,水利光热资源丰富,发源于祁连山的11条河流灌溉着63万亩肥沃的土地。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作物190多个品种,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糖料生产基地、全国第一大对外制种基地和洋葱生产集散中心。目前已建成20多万亩农作物制种基地,年产种子6500万公斤,与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关系。运用国家科技成果培育成功的特产水果--"酒锦王"

牌锦丰梨,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栽植面积5万亩,年产优质梨1500万公斤;具有多年栽培历史的洋葱,个大肉厚营养丰富,获全国农产品展销第一名,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达2亿公斤,外销量达90%以上,是肃州著名的特产之一;啤酒花、啤酒大麦、孜然、紫花苜蓿等多种农产品以极佳品质,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其中啤酒花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酒花甲酸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个百分点,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目前已建成稳固的酒花生产基地8000多亩,年产干花2600多吨;以洋葱、甘蓝、香葱、大蒜、土豆、野菜、胡萝卜、四季豆、青红椒、双孢菇等20多个品种为主的脱水蔬菜,质量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产品大批量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是理想的抗癌防癌绿色食品;畜产品种类繁多,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奶牛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畜禽饲养总量达到550万头(只),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畜禽产品主要产区之一。

肃州还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境内分布有石油、石灰石、花岗岩、石膏、芒硝、祁连玉、泥碳、烟煤、有色金属、非金属、建材等矿产地多处,储量可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肃州区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工业产品有160多种,汉武御酒、夜光杯、机制纸、富康家具、工业锅炉、橡胶制品等40多种工业产品荣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行销国内,部分出口日本、美国、俄罗斯及港、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围绕农村"1+1"富民工程,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劳务输转等重点工作,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区以日光温室、食用菌、高效制种为主的"万元田"达2.1万亩,"双千田"22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到640万头(只),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畜禽主产区之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进一步拉伸了产业链条,全区累计建成龙头企业274家,年加工销售农畜产品60多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了65%。依托龙头企业建成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80家,吸纳会员8000多名,带动发展订单化种植面积40万亩、各类畜禽300多万头(只),农畜产品订单率达到了68%。在粮食上,形成了以汉武酒业集团、星火面粉公司和粮食收储公司为龙头,各收储企业、销售公司、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常年加工转化购销网络,年加工转化销售粮食9.4万吨;在制种上,形成了以敦煌种业、先锋种业为龙头,丰乐种业、东方种业等50家制种公司为依托的对外制种生产销售体系,全区近三分之一的耕地用于种子生产,年生产销售各类农作物和花卉种子6000多吨;在蔬菜上,形成了以巨龙供销集团、西部商贸公司、上坝九州菜业集团等脱水菜加工为龙头,各乡镇、村两级脱水菜加工为补充的蔬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转化蔬菜4万多吨;在林果上,形成了以清水、总寨等6家恒温库为龙头的林果加工、储藏企业,年加工、储藏、销售果品7200多吨;在牛奶加工上,以好牛乳业、雄鹏乳业等4家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日加工鲜奶可达200吨以上。这些龙头企业所生产的"三鹿为佳牛奶"、"草王"绿色牧草系列产品、"特尔鲜"水果、"酒锦王"系列蔬菜水果等一批名优新特产品行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和西欧地区。

城市工业势头强劲。按照"增加总量、调整结构、优化环境、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肃州区立足地方优势资源,以信息化建设、信用体系建设、质量体系认证和研发机构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依靠专业性强、市场风险小、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该区工业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区工业企业达306户,个体工业经营单位有1980多户,从业人员2.4余万人,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8亿多元、工业增加值4亿元,上缴税金3100多万元,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年产值过千万、利税超百万的企业达16户,先后组建了银星纸业、汉武酒业、富康家具、东方大明等企业集团,培育了"富康家具"、"汉武系列酒"、酒泉夜光杯等一批名优产品,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造纸印刷、家具制造、食品酿造、运输维修、矿业采掘等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

同时,该区把深化企业改制、开发工业项目、提升企业规模和产品档次作为加快工业化

进程的根本措施来抓。近年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按照"转让搞活微利企业、破产重组特困企业、出售停产歇业企业、规范完善骨干企业"的改革思路,采取法人持大股经营、破产重组、民有民营等多种形式,先后对56户区属企业进行了彻底到位的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大范围的资产重组,激发了企业活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现已达到98%。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小而灵、小而快"、"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大力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和新产品开发,先后完成了不锈钢门窗型材、太阳能真空管、可视门铃、晶玉夜光杯等300多个新续扩改项目,开发新产品60多个,有力地增强了工业企业发展后劲,并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优化本地区工业经济结构,近年来累计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各类项目459个,其中千万元以上的132个,增加税源5000多万元。镜铁山电站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的电力能源开发项目,填补了我区能源开发的空白;敦煌种业果蔬粉、西部商贸真空冻干蔬菜等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扩大了龙头带动规模;大禹节水滴灌管、银星纸业无碳复写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提升了产业档次。一大批新项目的相继建成,扩大了经济总量,使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非公经济生机勃勃。肃州区通过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构筑创业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0843户,从业人员2.2万余人,注册资金亿91.8亿多元;私营企业531户、注册资金8.2亿多元,年上缴税金9100多万元,非公经济已成为该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肃州区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大宏观指导力度,不断加强协调服务工作,促其快速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大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重新修订和完善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从税收征管、资金信贷、土地划拨、劳动用工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政策;进一步加快了以集镇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开发区和沿路沿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建设步伐,吸纳300多户业主建门点,搞经营;进一步加快了市场建设步伐,全区各类封闭运行的市场达到40处,总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肃州区许多非公有制企业由开始的家庭式作坊经营转向公司制、规模化经营,一批上规模的骨干非公有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迅速成长,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资产过亿元的有3家,过千万元的15家,500至1000万元的30家,全区非公经济资产总规模达到18亿元,占全区社会总资产的比重达75%。涌现出了东方大明、福华商贸、好牛乳业、飞翔建业、富康家具、西部商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企业。

商贸大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商贸大区抓市场,人居旺区抓旅游"的思路,实施了10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了5个专业批发市场和50个商贸流通项目,城区商业营业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商贸经济空前繁荣。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达到22亿元。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启动建设文化旅游中心,区内10大景区景点初具规模,乡村旅游日渐火爆,去年共接待游客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

和谐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坚持把民生之本作为和谐之基,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肃州建设。广辟就业渠道,新开发就业岗位6227个,购买公益性岗位360个,使1698名下岗失业人员、困难人员和新增无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19.54万人,参合率92.4%,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47649人,参保率71.1%。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投资904万元扩建了城区2所小学,缓解了城区学生就学压力。加快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建成了全民健身广场,图书馆、博物馆、农村文体工作站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启动实施城市精细化

管理,社区服务功能和城区环卫、绿化、供热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廉租房救助和困难家庭救助活动,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投资环境一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辉煌悠久的历史文化,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雄厚的经济基础为肃州区全面对外开放创造了优越的投资环境。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作为欧亚第二大陆桥的兰新铁路复线由东向西横穿全区;东起连云港,西至新疆霍尔果斯的312国道横贯全境;周边的嘉峪关机场、鼎新机场、下河清机场民航班机通往全国各地;区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国道312线高速公路酒泉段、连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酒航公路已开工建设。

--通讯电力完善便捷。邮电通讯设备完善,现代化程度高,西--兰--乌光缆主线从区内通过,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四大通讯网络均已开通,程控电话装机总量25万门,并全部接入国际、国内长话自动交换网络;移动电话用户达5.12万户,无线通讯覆盖率达100%;因特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数据传输等与全国联网。电力供应充足,酒嘉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供电,年供电能力21065万千瓦时,城区实现了电缆化和双回路供电,可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成钢材、木材、汽车、家俱、食品等各类市场39个,在黄金地段建成非公有制经济小区29个,其中地处城郊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先后投资1.3亿多元完成了园区20平方公里内的道路、绿化、供排水、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157家企业在园区内安家落户,总投资达14亿多元,被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成十大商场、十大宾馆饭店,开辟了6条旅游线路,建有国际、国内旅行社。开发了一批集旅游、疗养、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景点,酒泉公园、北郊公园、海马泉水上乐园等旅游景点和一批不同层次的休闲娱乐场所相继建成,成为境内外游客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三个环境"宽松优越。全区上下深入开展营造投资、建设、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活动,在党政机关全面推行了招商引资"首问制"、"公示制"、"承诺制"等服务责任制,完善了"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方便客商投资的快捷服务措施,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清理废止了80余件与WTO规则不相符的规范性文件,取消了29项行政审批项目,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维护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投资软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繁荣。肃州区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城市以节日、广场、社区文化为龙头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影剧院、剧团、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活动场所齐全;农村乡镇普遍建起了一定规模的文化活动场所,自乐班、社火表演等活动坚持不懈,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医疗卫生事业发达,拥有卫生机构155个,医疗技术人员达1796人,建成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现有高等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普通中小学210个,在校学生5万多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蔚然成风,足球、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居全省领先地位,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50多名。全区社会事业发展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市)"、"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计划免疫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放眼未来,我们志存高远,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征途上,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区一中心"建设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奋进,努力把肃州建成西陇海兰新线上的经济强区。

山东省省情

山东省省情 一、概述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陆地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近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48万。山东,锦绣壮美,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山东的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进入新世纪的山东,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全面实施“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积极推进向“经济和文化强省”的跨越,为全面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而努力奋斗。 二、人口地理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第19位),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千米(湖泊),山东省2007年底总人口达9367万,城镇人口为437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75%,拥有在校大学生133.8万,研究生4.2万,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8年山东省总人口将控制在9424万人左右。 山东省经度是东经114度19分122度43分纬度,纬度是北纬34度22分~38度23分,自北向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 三、气候特点 山东省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温11.0℃(文登)~14.2℃(济南),最高月均温23.5℃(成山头)~27.4℃(济南),最低月均温-4.4℃(沾化、无棣)~-0.8℃(枣庄),年降水量584(聊城)~905(枣庄)毫米,全境平均约710毫米,无霜期173(莱阳)~约250天(烟台)。 年日照时数2300~290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涝灾,冬春又常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四、自然环境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省会是济南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700余公里,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境域东临海洋,西接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在境内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黄河在境内自鲁西南向东北斜贯鲁西北平原。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济宁等

宁夏区情常识试题二

1、( )年( )月( )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答案A) A、1958、10、25 B、1958、9、25 C、1958、10、24 2、( )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答案C) A、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B、坚持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3、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首先由( )提出的。(答案C)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 )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答案C) A、党的政策 B、国家法律 C、宪法 5、新修改的党章写入了“( )”。(答案B) A、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B、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C、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 6、国家保护( )的宗教活动。(答案C) A、公民 B、信教群众 C、正常 7、民族是( )产生的。(答案C) A、人类社会一开始 B.国家出现后C.原始社会崩溃,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后 8、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 )顺序组成。(答案A) A、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B、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C、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9、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 )规定。(答案B) A、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政府

B、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 C、党委组织部门或者政府人事部门 10、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 )的公民担任。(答案C) A、自治地方的各民族 B、少数民族 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11、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每年( )定为“民族团结月”。(答案B) A、五月 B、九月 C、十月 12、国家在税收、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对( )、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予以照顾。(答案A) A、民族贸易 B、民营经济 C、对外经济贸易 13、1949年9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 ),明确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答案B) A、《三自宣言》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4、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218万人,占总人口的( ),分布特点是。(答案B) A、41.9% 大分散小聚居 B、35.76% 相对聚居 C、28.9% 极其分散 15、宁夏回族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中明确提出,回族男女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 )周岁,女不得早于( )周岁。(答案B) A、22、20 B、20、18 C、18、16 16、( )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这两个条例是调整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答案A) A、1993 B、1994 C、1995 17、根据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的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其民族成分( )。(答案A) A、在18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18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20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分 B、由本人决定 C、在18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18周岁的,

01-张家界市情简介(通用版)-

01-张家界市情简介(通用版): 张家界市情简介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1988年5月因旅游建市,原名大庸市,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慈利、桑植两县,以及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张家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9533平方公里,总人口172万。 张家界集“六区”于一身。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8%,其中土家族约占66.43%,白族约占6.45%、苗族约占1.62%,民族文化浓郁独特,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5类730多项,桑植民歌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是革命老区和贺龙元帅的故乡。市域曾是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四个区县均为国家一级“苏区”,先后有20多万人参加革命,其中红军2万多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6万多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英勇牺牲。贺龙元帅的故乡在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张家界属武陵山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四个区县均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核心区域。张家界是生态功能区。张家界是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98%,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6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8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10,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张家界是知名旅游区。全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其中等级旅游区16家,包括5A级2家),其中武陵源风景区217.4平方公里石英砂岩峰林世界绝版,被世界地貌组织命名为“张家界地貌”。全市现有各类宾馆酒店客栈1862家(其中星级酒店38家),床位12万张。张家界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潜力的地区。张家界享有世界级旅游资源,且位于即将建设的安张衡和正在建设的黔张常、张吉怀高铁十字交汇处,境内枝柳铁路贯穿东西,拥有长张高速、张花高速、张桑高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国际航空口岸,资源、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全省旅游龙头,张家界正在加快推进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着力构建航空、高铁、高速、磁浮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搭建更高层次发展平台,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努力在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中发挥龙头作用。特别是通过多年积蓄动能,全市经济社会已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发展潜力不断显现,内在动力更加强劲,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具备了在更高起点上谋取新发展、创造新业绩的现实条。 张家界拥有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六张烫金的名片”,是

惠济区情简介

惠济区情简介 惠济区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六个市辖行政区之一,位于市区北部,北临黄河,西依邙山,总面积232.8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70.8平方公里,人口20万,下辖两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和郑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 惠济是交通便捷的省会北部新城。黄河公路大桥、黄河公路铁路两用桥连接黄河南北,京广铁路、北四环、107等穿境而过,连霍高速下道口“郑州惠济站”与辖区主干道相连,文化路、开元路、天河路、江山路等区内干道四通八达,被誉为省会的北大门。 惠济是幽深葱郁的绿色天然氧吧。建有16平方公里的邙岭生态园、10万亩的黄河生态园、7500亩的黄河大观生态园和27公里长、1100米宽的沿黄生态防护林带,林木保有量6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生态价值突破40亿元。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和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区,素有省会“后花园”之称。 惠济是底蕴浑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分布着“华夏第一城”西山古城、汉代冶铁遗址、古荥阳城、纪信庙、惠济桥等30余处文化遗址和花园口扒堵口处、小顶山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等众多人文景观。拥有郑州市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古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泥砚、烙画、蛋雕、剪纸远近闻名。 惠济是风景秀美的休闲度假胜地。惠济区依山傍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是河南省郑汴洛黄金旅游线路的中心和沿黄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核心,拥有国家4A级黄河风景名胜区、3A 级丰乐农庄、花园口旅游区、黄河迎宾馆、四季同达生态园等一批景区景点和120多家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和森吧大型野生动物园、黄河谷-马拉湾海浪浴场等一批高档娱乐休闲项目,采摘节、葵花节、赏花节等活动常年不断、丰富多彩,被誉为郑州市的后花园,是省会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 惠济是潜力巨大的高端服务业新城。在郑州都市区建设战略规划中,惠济区的发展定位为面向中原城市群、服务郑州都市区,融高端服务业、生态宜居于一体,产城融合的优美滨河景观新城。建成生态中心和人居环境中心、面向中原城市群的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高端的商务会议中心。 为加快跨越式发展的进程,按照郑州市城市组团建设惠济区确立了“一极四区”的发展战略。即以行政中心区域为载体,聚合郑州国际会议中心、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郑州动漫产业基地等实体;沿西南都市农业区、西北文化旅游区、中部宜居商贸区、东部综合物流区等为主,发展新型产业以形成生态型经济强区格局。

基本情况简介

武汉市江汉区舒美老年公寓 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1、江汉区舒美老年公寓前身是武汉市武瀚自行车鞍座厂。1998年企业全面停产。职工下岗,主要依靠厂房出租维系全厂职工生计。2002年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2009年9月立项建设江汉区舒美老年公寓。并纳入2009年第四批国家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列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湖北省唯一试点项目。是江汉区人民政府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 2、项目前期办理各种审批手续历时一年。土建、装修、各种配套设施建设时间一年。于2011年8月完工落成。项目各项验收合格后,于2011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营运。 3、项目原投资计划54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9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47万元。 由于前期预算投资金额不足,加上审批、建设周期长达二年之久,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及费用。截止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直接投资752万元;间接投资217万元(含搬迁补偿费、下岗职工工资及社保、医保缴纳、集资借款利息等)。 4、老年公寓占地面积2,192㎡,建筑面积3,200㎡。由一栋五层新建楼和一栋四层改造楼组成。绿化面积达880㎡;园区道路300㎡;公寓设有双人间34间;三人间24间;单人间7间。入住接待能力

147张床位。 配套设施有:消防安全系统、监控报警系统、床头语音呼叫系统、内部通话系统、内部广播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六大系统及电视、空调、洗衣机、电风扇等设备。 公共区域有:棋牌室、电脑室、书画室、医务室、健身器材、多功能娱乐活动厅等文娱活动场所。现代化厨房设备、操作间、配餐间、进餐大厅等餐饮设施。住养居室全部设置独立卫生间、单人床、床头柜写字桌、大衣柜、实木桌椅及全套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 二、营运状况 1、建设老年公寓使企业由工业制造型转化为社会公益服务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又是一种新的挑战。必须要求我们转换思想,建立新的经营模式。树立一切从零开始的奋斗精神。 2、在建设阶段我们就组织学习有关养老护理服务和管理的经验与模式。招聘、培训护理人员。同时对她们进行培训,到目前为止已先后举办了三期护理员培训班。主要领导参加了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主办的“全国养老机构高级管理培训学习班”。为全面提高养老机构的水平,不断地学习、了解、充实我们的知识面。为养老机构的正式运营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3、老年公寓的机构设置为:两部一室,即:护理服务部、后勤保障部、行政办公室,以确保公寓的日常工作。在院部的统一领导下,按院部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工作要求逐步实施及完善。以期达到

山东省省情和山东省农业基本情况简介

山东省省情简介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攸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区位】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人口9475万,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山东东临浩瀚的黄渤海,西接广袤的中原腹地,南连江浙沪,北通京津塘,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气候】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1—14℃,平均降水量680—950毫米。 【资源】 海洋资源。山东海岸线长334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3000平方公里,近海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卤水资源丰富,鱼虾蟹贝藻等600余种,产量居全国前列。 矿产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在已发现的150种矿产中,石油、煤炭、黄金、石膏、石墨、石灰岩等55种储量居全国前列。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兖矿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生物资源。山东省生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 旅游资源。全省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7处、森林公园36处、地质公园6处。全省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9个、旅游景区900余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458家(其中,5A级景区6家,新增3家;4A级景区109家,新增3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3个、旅游星级饭店912家、旅行社1816家、旅游星级餐馆273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0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6亿美元,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增长25.1%。接待游客总人数3.5亿人次,增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公里。全区总人口2413.7万,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1880.1万、蒙古族436.7万、其他少数民族96.9万。全区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3盟9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共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3个自治旗。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许多资源储量大且开发条件好。全区人均耕地面积、草原和森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3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3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28种,居首位的5种。特别是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天然气储量6432亿立方米,预计远景储量4.2万亿立方米,金银等10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2539万

吨,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5亿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基地、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稀土科研与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北通道,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陆路口岸,其中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2400多万吨,二连浩特口岸年过货能力560多万吨。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行政区,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可以同东北、华北、西北三个经济区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协作,既是津京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大西北的经济通道,具有北开南联、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富饶美丽。大兴安岭的林海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技”,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让中外游客如痴如醉。名胜古迹众多。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

赣州南康区区情简介

赣州市南康区区情简介 南康区地处江西省西南部,居赣江上游,是赣州市两个市辖区之一。全区国土面积1 72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个街道、278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总人口86万。 近年来,南康区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打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目标,大力实施“同城发展、富民强区”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迸发蓬勃朝气和巨大活力,呈现稳步升级的良好态势。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14 8.5亿元,财政总收入22.85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16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 南康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古称“南野”,秦、汉时名“南埜(yě)”,三国时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南康县,1995年3月撤县设市,2014年2月撤市设区。自古以来人文蔚起,名流辈出,宋代有状元刘必达,清代有著名史志学家谢启昆,现代有工人运动先驱陈赞贤、抗日名将赖传湘、《资本论》译者郭大力等。在外乡贤100多万人,号称“南康之外还有一个南康”。 南康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在古代,即有“据豫章上游,为岭北巨邑,雄踞赣南通湘粤”的记载,曾被誉为“衣冠文物之名区,财赋舟车之都会”。如今,已成为赣州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1个民航机场(赣州黄金机场)、2条铁路(京九和赣韶)、3条国道(105、323和357)、4条高速公路(大广、厦蓉、赣韶和赣州绕城高速),规划中的赣深高铁也经过南康,形成了立体网络式交通格局,距南昌、广州、深圳、厦门均为4小时左右车程。 南康商贸活跃、产业集聚。南康素来商业繁荣,有“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记载。南康人开明开放,敢想敢干,敢于创新,在自然资源禀赋不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有“江西的温州”之称。没有木材资源,但建成了中国中部最大的家具产业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家具专业批发市场,是我国家具行业首个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正在打造家具千亿产业集群;没有矿产资源,但建成了中部地区矿产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和“江西省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示范基地”,正在打造矿产品百亿产业集群;没有纺织资源,但建成了“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拥有赣南最大的成衣市场,正在打造服装百亿产业集群;不靠江不靠海,但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进境木材“内陆口岸”—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正在打造江西开放型经济的“南大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南康独特的经济现象概括为“无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联四方”。

河南省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郑州惠济区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生产总值合计,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的理解,洞悉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指标分析 (3) 一、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生产总值合计现状统计 (3) 三、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省生产总值合计比重统计 (3) 四、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郑州惠济区生产总值合计同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郑州惠济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青岛市市南区和市北区情况

市南区 2011年,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区优势,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创新发展,全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634.21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3.05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571.16亿元,增长12.2%。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达到90.1%,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实现稳步提高。2011年,全区实现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03亿元,增长37.9%;区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1亿元,增长24.1%;区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7亿元,增长28.7%。税收保持良好增势,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51.08亿元,增长18.7%;地税税收收入77.52亿元,增长25.5%。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截止2011年末,全区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1.49万户,从业人员5.94万

人,注册资本(金)2.86亿元;私营企业2.37万户,从业人员15.41万人,注册资本(金)604.94亿元。 二、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011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增长9.0%。全区规模以上工业[1]完成工业总产值162.99亿元,增长12.5%,产品销售率为99.7%。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9.1亿元,增长24.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05亿元,增长 13.9%;实现利税总额11.2亿元,增长20.6%。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96个,新开工项目32个,竣工项目46个。全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3.1亿元,增长21.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4.4亿元,增长59.8%;其他城镇项目完成投资48.7亿元,下降13.7%。 全区各类房屋竣工面积29.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3.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5万平方米。 [1]规模以上工业:包括国有工业企业以及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四、国内贸易

最全:山东基本省情省况

几乎最全:山东基本省情省况 (1)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省在北纬34度25分至38度23分、东经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间,东西最长约700公里,南北最宽420公里,陆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居全国第十九位。 山东省的地势,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东省的最高点是位于中部的泰山,海拔1545米;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海拔2米至10米。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山地、丘陵约占34%;河流、湖泊约占3%。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条。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淮河等。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北自无棣县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绣针河口,全长3121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六分之一,仅次广东省,全国第二。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300平方公里,两项共16300平方公里,为全省陆地面积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有可为,因此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省。自北向南依次有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共七个滨海地级市。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黄海与渤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是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山东海岸大都由地壳断裂上升或海积作用形成,黄河入海口处的岸线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冲击而成,此地多滩涂,成三角至岚山头,以曲折的岩岸位置,间杂沙质海滩岸线。 全省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近海海域中,散布着299个岛屿,总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平方公里。 山东主要的山脉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孟良崮等。 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1度—14度,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以上,内陆地区220天以上。 (2)山东的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黄河下游,太行山以东,黄海、渤海之滨,省会济南。辖济南、青岛等17地级市,章丘等31县级市和61县。面积1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9079。沿海有岛屿290多个。地形以平原丘为主,可分鲁西北平原、鲁中南山地丘陵、胶东低山丘陵、胶莱平原等四部分。 主要河流黄河、大运河,湖泊有微山湖、昭阳湖等。绝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矿产和海洋资源占优势。煤、石油、黄金等储量较大,石油以胜利油田为重要产地。海盐资源和沿海湖区鸟类资源极为丰富。 工业较发达,以能源、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食品等为主。机械工业中济南机床、青岛铁路机车、家用电器、烟台钟表等产品驰名全国。食品中啤酒、花生油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优势。是我国农业发达省份,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水果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薯类、棉花等居全国前列。温带水果和浅海滩涂殖的对虾、贝类、海带均闻名于世。 山东别称齐鲁,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的故乡,又有山、泉、湖、海等众多旅游资源;曲阜、聊城、临淄等6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山、崂山、胶东半岛海滨等3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6处,并辟有黄河口、崂山等22个国家森林公园和长岛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沂蒙山区有解放时期孟良崮战役遗址,枣庄市有台山庄抗日战争纪念馆。特产海鲜和温带果品,德州扒鸡、青岛啤酒、即墨老酒、潍坊风筝、淄博陶瓷等享誉全国,鲁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3)山东两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省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全省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07处,其中国家级27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区情简介

鹤山区区情 鹤山区位于鹤壁市北部,因相传“古有仙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而得名,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辖一镇、一乡、五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万。鹤山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行政高效,民风淳朴,实为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区委、区政府谋划实施“工业强区、鹤山新城、统筹城乡、生态鹤山”四大发展战略,创新机制,拓宽思路,强化措施,务求实效,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全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兴工业城区,鹤山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一、自然禀赋十分突出,发展优势别具一格 交通方便快捷。鹤山区毗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汤鹤铁路穿境而过,并拥有河南省一等甲级货运站—鹤壁火车北站。南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北距首都500公里。此外,拟建中的晋煤外运通道长兖铁路与汤鹤铁路连接,届时将给鹤山带来特别便利的铁运系统,能够充分满足辖区企业在货物收发等物流方面的需求,尤其是我区在发展煤炭物流及洗选产业方面将更具优势。以鹤壁为中心,周边500公里范围内辐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北和北京、天津等五省两个直辖市,覆盖地区人口超过4亿。

矿产资源丰富。鹤山区是一个“因煤而设,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区。辖区煤炭、瓦斯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16亿吨,属于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发热量在6000大卡以上;境内现有国有大型生产矿井5对、地方生产矿井13对,年产煤700万吨左右。水泥灰岩矿、大理石石材矿、白云岩和陶瓷粘土类等矿产具有地域组合良好、品位高、储量大、易开发等特点,其中梨林头村一带已探明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1.98亿吨,施家沟村一带已探明白云岩储量6685万吨,沙锅窑村、崔村沟村一带已探明粘土、灰矸和黑矸等多种陶土资源,这些为发展资源性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电资源充足。境内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资源总量为4800余万立方米,共有汤河、羑河、金线河、洹河、新庄河5条过境河流,有杨邑水库、龙宫水库、韩林涧水库、贾吕寨水库4座小型水库。鹤壁是河南省的火力发电基地,现有发电装机容量257万千瓦,电网结构合理,自动化水平高,供电可保性强,年供电量55亿千瓦时。鹤山区现有一座贾家220千伏变电站,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康家变电站和大吕寨变电站,年供电总量达2000万千瓦时。区内电网布局合理,供电可靠有力,能够为未来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我区正在全力推进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煤炭及深加工、精密铸造和精细化工四大特色产业,强力推动了全区经济

河南省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现状及趋势。 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核心指标从年末总户数,年末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总数量,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郑州惠济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指标分析 (3) 一、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三、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占全省年末总户数比重统计 (3) 四、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郑州惠济区年末总户数同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郑州惠济区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山东公务员考试应知应会常识:山东省情概况

山东省情省况(一) 一、山东概况 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以东,故称为山东。山东半岛是我国三大半岛之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这里四季气候分明,雨量适中,具有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1-14℃之间。 山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是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西周时期,齐国、鲁国都建都于此,因经济、文化发达,所以,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故人们将“齐鲁之邦”作为山东省的代称。 山东是以农业为主的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如棉花、小麦、花生的总产量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工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在原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轻工业、电子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并且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诞生了许多名牌企业,推出了许多名优产品。如青岛的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颐中集团,济南的轻骑集团,烟台的张裕集团等都已家喻户晓。另外,山东省的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储量丰富,其中黄金产量也跃居我国榜首。 齐鲁大地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涌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有中国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能工巧匠尊为“祖师”的鲁班,以神机妙算著称的诸葛亮。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代神医扁和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都是山东人的骄傲。齐鲁大地之所以造就了这么多的名人,这与我们山东人吃苦耐劳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山东依靠它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物产。此外工艺品也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潍坊的风筝,济南的羽毛画,青岛的贝雕画,珍珠工艺品,烟台的草编,曲阜的楷木雕刻都是不错的工艺品。 俗话说:“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北方却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得到相应开发,增添了许多风景名胜及新兴景观。如:潍坊国际风筝节,孔子文化节,泰山登山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 二.行政区划 1949至2008年底,全省划分为17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单位140个(市辖区49个、县级市31个、县60个),乡镇级单位1941个,其中,街道办事处423个,乡295个,镇1223个。 济南市、青岛市为副省级城市。青岛市于1987年9月12日被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式批准为对外经济贸易实行计划单列,成为“计划单列市”,赋予青岛市省级的经济财政管理权限。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为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 三.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34属,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葱、莱芜生姜、潍坊萝卜,平阴玫瑰、金乡大蒜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烟、麻类产量都很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其中兽类55种,鸟类36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5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在山东境内的动物中,属国

肃州区区情介绍

肃州区区情 肃州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连接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的通衢重镇,周边与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国家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四0四厂、驰名中外的中国西部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鼎足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肃州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亿元,财政收入2.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5元。 历史文化悠久。肃州区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神农和五帝之一的颛顼辖地,九州之一的古雍州西界。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北凉国曾在这里建都,其后诸多朝代均以此处为省州府地。肃州建置沿革历史悠久。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置禄福县,西晋改为福禄县,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始置肃州,民国设酒泉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日成立酒泉县人民政府。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1961撤消地级市改为县级市,恢复金塔县。1964年11月撤市改县,1985年撤县建市。2002年9月,撤消县级酒泉市,设立肃州区。古往今来,在肃州这片神奇的沃土上,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相交汇,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融合,历史神韵与现代文明相辉映,孕育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和魅力,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肃州名胜古迹富集,境内分布着280多处独具魅力的西部文化胜迹,全国独一无二的汉、晋、唐古墓群就达184处,以钟鼓楼、玉皇阁、古酒泉、壁画墓、长城烽燧和汉晋墓葬群等为主体的古代文化艺术群体,联结天下雄关--嘉峪关和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形成了丝路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驼铃、清泉绿州、祁连雪峰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粗犷、雄浑的西部风光画卷,是中外旅游观光之胜地。 地理位置独特。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北枕古长城,东接金张掖,西连嘉峪关,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全区辖7镇8乡,总人口36万人,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 肃州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之处,是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切合点上的次区域中心,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中转站,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的"金三角"。 祁连山脉与合黎山脉南北相夹,形成了著名的酒泉盆地。盆地内戈壁、绿州、河流、湖汊相互交织,属于大西北典型的戈壁绿州地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奇丽的地貌特征,使肃州成为中国西部一块大有可为的地方和充满神奇魅力与无限生机的热土。 物产资源丰富。肃州地域辽阔,土层深厚,水利光热资源丰富,发源于祁连山的11条河流灌溉着63万亩肥沃的土地。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作物190多个品种,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糖料生产基地、全国第一大对外制种基地和洋葱生产集散中心。目前已建成20多万亩农作物制种基地,年产种子6500万公斤,与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关系。运用国家科技成果培育成功的特产水果--"酒锦王"

洪 山 区 情 介 绍

洪山区情介绍 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东与鄂州市隔长江相望,南邻江夏区,西北环抱武昌区、青山区,版图面积480平方公里,剔除托管到东湖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的区域后,实际管辖面积为22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9万人,户籍人口65万,辖9街1乡,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洪山区的区情特点概括地讲,就是科教密集、风景秀丽、交通便利。 作为武汉市重要的办公商务区,洪山区有湖北省军区等近20个驻军单位、众多的中央和省直在汉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和武汉化学工业区等3个副市级单位。辖区自然环境优美,有狮子山、桂子山等百余座山峰,东湖、汤逊湖等近20个湖泊,水域约100平方公里,林地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辖区内有4A级的东湖生态风景区,知名的关公文化古迹——古卓刀泉寺,与武昌鱼齐名的珍贵稀有蔬菜——洪山菜薹原产地。 洪山是闻名的大学城和科技城。辖区内有高等院校38所,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部属以上高校14所,国家重点学科6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省以上科研机构35个,有两院院士54名,在校大学生近50万人。国内第一根光纤、第一台大功率激光器、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均诞生在这里。1988年创立的洪山科技一条街,长达10公里,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科技、电子、信息市场和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素有“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的美誉。连续五年,洪山区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2009年,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洪山辖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快捷畅通。贯通南北的京广铁路、连

接东西的武九铁路从区内通过,武广、武京高速客运专线的核心节点武汉火车站位于辖区;沪蓉、京珠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武汉市四大环线和2号、4号轨道交通穿越洪山;沿长江有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可直达日本、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湖北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和武汉信息港也设在区内。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辖区科教密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洪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38.6亿元,同比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8.7亿元,增长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3亿元,增长17.2%;全口径财政收入、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5.1亿元、25.7亿元和25.1亿元,增长37.8%、53.1%和50.1%;实际到位区外资金达3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增长13%;出口创汇2.8亿美元,增长13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908元和11618元,增长14.3%和14.8%,均居全省前列。我区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区,连续五年实现无进京非正常上访,并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未来五年,将是洪山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区将按照“一核、两翼、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和“5311”产业发展布局,努力打造独具魅力和充满活力的科教创新之城、文化创意之区、宜居创业之地,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地讲,“一核、两翼、三区”就是将街道口和南湖地区确立为洪山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