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

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
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

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自然条件,相同点,都是岛国,都位于北半球,都是地狭人稠的国家。

不同点,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是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山地多平原少,地势崎岖,英国地势较平坦。英国领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大不列巅岛和北爱尔兰,日本则主要由四个岛屿,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

自然资源,英国中部煤铁森林资源丰富.比如伯明翰,北海石油等还有也是4大渔场之一.日本近海也有石油,也有大渔场。但是日本煤铁资源较少,日本山地多,地势崎岖,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工业分布,英国主要分布在伦敦附近,中部和南部,比如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等,日本则主要分布在濑互内海(大坂,神户)和东京湾(东京,横滨)附近。

经济特点,都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发达,第三产业占主导。日本进出口发达,电子汽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的教育传媒和金融业发达

德国鲁尔区与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差异比较

区位差异:1鲁尔区接近铁矿产地,辽中南是在铁矿产地,2鲁尔区水源充沛,辽中南水资源紧缺,3鲁尔区内河运输发达,辽中南海运便利。

工业部门差异:鲁尔区重点在煤炭,钢铁,汽车,化学等。辽中南重点在机械,以及工业零部件制造,些许有些石油化工。

整改措施:鲁尔区应该以环境治理和产业升级以及发展高新产业,延长产业链

辽中南呢个人认为首要的问题应该是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改变发展观念,产品既要满足内需又要适应国外。

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比较

气候,北非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有部分地中海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赤道附近还有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还有部分地中海气候?(南非)

资源,北非石油和摩洛哥磷酸盐,还有撒哈

拉的太阳能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丰富赞比亚的铜,南非的黄金,刚果(金)的金刚石,几内亚的铝土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有尼日利亚的石油,天然气。刚果盆地的森林资源是仅次于亚马逊平原的第二大热带雨林区。,刚果河的水能,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人口,北非以阿拉伯人为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黑人为主。

经济特点,除个别国家外(南非)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为贫困,

相同点 1 日本与英国都是岛国

日本与英国 相同点1 日本与英国都是岛国,海岸线曲折,从而优良港湾较多、海运业发达; 2 纬度相近,气候都具有海洋性(日本为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较温和; 3工业化水平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 4 都临近世界著名渔场(日本附近有北海道渔场,英国附近有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5 新兴电子工业在布局上都向国土的南北两端扩展。 不同点1 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工业国,本国拥有较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属于“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布局;日本资源贫乏,靠进口原料和燃料发展工业,属“临海型”工业布局。 2 英国地少人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机械化和生物技术;日本人多地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化。 3 英国发展早,但后期资本逐渐向海外扩张,后期发展缓慢。日本发展晚,但由于二战后美国的扶持发展迅速。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1.英国的早期工业及其分布. 纺织:曼切斯特钢铁:奔宁山脉两侧(靠近煤矿区) 造船 2.英国的新兴工业及其分布 汽车飞机:伦敦周围,英格兰北部,苏格兰南部 电子石油加工:北海沿岸地区和苏格兰的南部地 英国的地理气候 地理环境 全境由靠近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岛所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是一个岛国。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比我国的黑龙江省还要偏北,但气候却温和得多,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温和的气候首先要归功于热带的墨西哥湾暖流。这股暖流,有好几百公里宽。它浩浩荡荡地流向欧洲西北岸,改称大西洋暖流,为英国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以伦敦为例,冬天河湖极少结冰,一月份的平温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而夏天又相当凉爽,七月份的平温气温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线衣才行。年降雨量约600毫米,不算太多,但分布比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英国-美国-日本城市群简析)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 (转载自安徽社科院“聚焦泛长三角”) 城市群是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因此它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西欧城市群 西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最早的地区,城市化水帄高,城市数量多,密度大,均以多个城市集聚的形式形成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包括: 1、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该城市群区域集中了英国4个主要大城市和10多个中小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 2、法国巴黎——鲁昂——勒阿弗尔城市群。该城市集聚区是法国为了限制巴黎大都市区的扩展,改变原来向心聚集发展的城市结构,沿塞纳河下游在更大范围内规划布局工业和人口而形成的带状城市群。 3、德国莱因——鲁尔城市群。该城市群区域是因工矿业发展而形成的多中心城市集聚区,是欧洲工业中心。该城市群集合体是在长116公里、宽67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等20多个城市,其中50~100万人的大城市有5个。 4、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这是一个多中心马蹄形环状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大城市,乌德支列、哈勒姆、莱登3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各城市之间的距离仅有10~20公里。该城市群的主要特点是把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空间组织形式,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有序性。 美国城市群 美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3大城市群都分布在制造业发达地区。 1、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帄原,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地带,其间分布的萨默尔维尔、伍斯特、普罗维登斯、新贝德福德、哈特福特、纽黑文、帕特森、特伦顿、威明尔顿等城市将上述特大中心城市连成一体,在沿海岸600多公里长、100多公里宽的地带上形成一个由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帄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人,城市化水帄达90%。虽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到1.5%,但却集中了美国人口的20%左右,它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该城市群区域的各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城市之间形成有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2、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中部五大湖沿岸地区,东起大西洋沿岸的纽约,西沿五大湖南岸至芝加哥,其间分布有匹兹堡、克利夫兰、托利多、底特律等大中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城市总数达35个之多。

英国和日本的投资环境分析

英国 货币稳定性和通货膨胀率:(18分) 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的英国,历年来保持着低利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财政政策,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和困难的市场面前,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同时,英国以其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学术研究与商务应用良好的合作,在吸引境外投资方面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 2016年1月英国公布一系列疲弱经济数据,加上围绕全球经济成长的担忧,令市场推后了对英国央行开始升息的时点预期,从而拖累英镑兑美元数周来跌逾6%。另外,围绕英国公投可能支持脱欧的担忧也令英镑承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5月1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投票脱离(欧盟)将引发一个较长的高度不确定性时期,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并打击产出。”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英国货币经济相对稳定。 政治稳定性:(12分) 英国法律体系起源与世界最悠久的法系之一,英美普通法系,这一法系长期以来强调突出财产的法权意识。英国此案在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且英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祥地,深谙国民财富增长所依赖的有效制度路径,长期以来,十分注意通过国家制度的创新来吸引国际资本,并逐步构造出了完备理想的国际投资制度环境。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保守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从2010年起采取一系列财政紧缩和经济刺激政策,使得英国得以逐渐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经济稳步发展,就业状况明显改善,保守党执政能力赢得大批选民信任。2015年卡梅伦连任英国首相,且保守党一向来与企业关系亲密,获得选民委托继续执政后,政治和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将有利于英国的经济增长。 日本 货币稳定性:(18分) 日元是世界主要货币之一,长期以来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相对稳定。虽然“广场协定”之后日元逐渐升值,并导致经济的巨大风险。事实上,自2012年底“安倍经济学”开始推行至今,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已逐渐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疲态。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如今显示出来的是零效果甚至是反效果。要想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政府还应克服重重阻力,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积极配合,进而实现摆脱通缩、实现增长的目标。 政治稳定性:(10分) 自06年小泉纯一郎卸任以来日本政局更迭频繁,没有一任首相任期超过一年,内阁成员频繁更换,实施的国内国际政策往往会随着执政党的变化而改变,这给日本政策的执行成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2015年9月19日,日本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凭借其在国会中的议席优势,还是在国会参议员全体会议上,强行通过了《新安保法》。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实质由此终结。由此可见日本在政治稳定性方面评分可为10分。

专题二十 国别史-英国、美国、俄国、日本

专题二十国别史――英国、美国、俄国、日本考点1 英国 1.综述 通过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王朝(斯国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640—1688年。 (3)重要人物:克伦威尔。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败王军,于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4)革命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封建王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5)重要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标志着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政体。 (6)影响(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3.英国工业革命 (1)综述: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社会开始逐渐确立。在这个时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2)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3)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4)最重要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5)交通运输革新: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6)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4.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军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1901年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两大敌对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法、俄三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英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6.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1)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

区域与区域差异

第1节 区域与区域差异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分析解读 1. 以区域图、统计表或文字材料等为信息载体,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对比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 一、认识区域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具有一定的 、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 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 ,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 指标:可采用 指标,也可采用 指标; 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 来划分 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地 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3. 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_______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________。 (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联系。 误区警示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不等于说没有界线。因为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因此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只是有的界线明确(如国界),有的界线模糊(如气候区)。 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

3. 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 地势:西高东低,呈 分布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由南向北 降水:受 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 递减 (2)划分指标:________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①三大自然区名称???? ? a. b. c. ②界线????? a 与 b 界线Ⅰ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a 与c 界线Ⅱ大致与 吻合 b 与 c 界线Ⅲ大致与 吻合 特别提醒 长城的分界意义 沿长城一线,由于它基本上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因而承载了许多自然要素的差异:在气候上南侧属于暖温带,北侧属于中温带,南侧是半干旱地区,而北侧是干旱地区;在植被上南侧属于森林草原,北侧是草原与荒漠草原、荒漠;在水文上除局部地段外,长城一线基本还是内流域与外流域的分界线;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即界线以南以种植业为主,界线以北牧业占优势,而且界线以南两年三熟,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 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 典例导入 1.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1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图1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2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 中的 图 2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疑难剖析 1.区域的整体性 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高寒是其主要特征。受其影响,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下图所示:

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

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自然条件,相同点,都是岛国,都位于北半球,都是地狭人稠的国家。 不同点,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是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山地多平原少,地势崎岖,英国地势较平坦。英国领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大不列巅岛和北爱尔兰,日本则主要由四个岛屿,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 自然资源,英国中部煤铁森林资源丰富.比如伯明翰,北海石油等还有也是4大渔场之一.日本近海也有石油,也有大渔场。但是日本煤铁资源较少,日本山地多,地势崎岖,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工业分布,英国主要分布在伦敦附近,中部和南部,比如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等,日本则主要分布在濑互内海(大坂,神户)和东京湾(东京,横滨)附近。 经济特点,都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发达,第三产业占主导。日本进出口发达,电子汽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的教育传媒和金融业发达 德国鲁尔区与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差异比较

区位差异:1鲁尔区接近铁矿产地,辽中南是在铁矿产地,2鲁尔区水源充沛,辽中南水资源紧缺,3鲁尔区内河运输发达,辽中南海运便利。 工业部门差异:鲁尔区重点在煤炭,钢铁,汽车,化学等。辽中南重点在机械,以及工业零部件制造,些许有些石油化工。 整改措施:鲁尔区应该以环境治理和产业升级以及发展高新产业,延长产业链 辽中南呢个人认为首要的问题应该是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改变发展观念,产品既要满足内需又要适应国外。 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比较 气候,北非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有部分地中海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赤道附近还有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还有部分地中海气候?(南非) 资源,北非石油和摩洛哥磷酸盐,还有撒哈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 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一、描述区域特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间为两分钟)

第二节 区域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 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教学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区域差异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完成: 1、形成原因: 2、表现: 二、区域差异比较——日本和英国 (一)、自然环境的比较 读课本P10日本和英国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相似性: 2、差异性表现: 3、产生的原因: 4、日本、英国气候形成原因 (二)经济发展的比较 读课本P12英国、日本工业分布图,并结合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差异,完成下列问题:1、相似性:

4、日本、英国工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5、日本、英国农业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三、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读课本图1-2-8 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及东部季风区: 2、我国三大自然分区的划分依据: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巩固练习】 一、基础训练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3.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 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6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一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逐渐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小,有利于作物生长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7.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海洋性气候②能源均不能自给③海运条件便利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 B.两国都是发达国家,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 9.我国三大自然区地势高低、地貌类型、地貌单元不同。下表给出了一些地貌单元,结 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描写地貌特征的词句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内: ①千沟万壑②沙漠、戈壁广布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④海拔最高的盆地 ⑤地面坦荡⑥地面崎岖⑦边缘有绿洲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⑨内部低山丘陵起伏⑩喀斯特地貌发育 (2)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空格中: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3)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代号填到表中相应空格里: 甲——第一级阶梯乙——第二级阶梯丙——第三级阶梯

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苏联、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

本书依次分析了苏联、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国家战略,研读之后,让人荡气回肠,受益良多!不读此书,实为人生一大憾事。 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苏联篇(上) 受特殊的国情和国体影响,苏联在二战中的国家战略,几乎可以视为斯大林个人的战略。国内学界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汗牛充栋,但对“斯大林战略”的研究却凤毛麟角。事实上,今天回头看去,所谓的“斯大林模式”,与其说是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内发展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为进行国际竞争而采用的特殊战略。如果不能揭开当年苏联宣传机构营造的表象,将之放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剖析其实质,不仅看不到“斯大林战略”的全貌,也看不清“斯大林模式”的真相。本文将从战略、国际政治和战争史的综合视角,力图客观呈现真实的“斯大林战略”及其对二战和苏联的影响。 一堆烂摊子 当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时,他接过的是一战惨败和内战惨胜的烂摊子。 俄国曾经是令全世界敬畏的军事巨人,但这一点在斯大林上台之际已丝毫看不出踪影。俄国的军事厄运可以追溯到1855年。这一年,在英法联军的猛烈持续攻击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陷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沙俄帝国造成两大 影响,一是加剧了内部的矛盾,二是迫使其向东扩张。但是,东进的道路并不 顺畅。1904年,日本在英国的扶植下向沙皇俄国发起了挑战。这场被后人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的日俄战争,再次以俄国的惨败告终。一个非欧洲、非白种族 裔的发展中国家,居然打败了赫赫有名的“俄国压路机”,这个事实令俄国尴 尬蒙羞,更让俄国内部的分离主义者备受鼓舞。

日俄战争再次以俄国的惨败告终 1914年,俄国带着雪耻、复兴的追求,毅然决然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很遗憾,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更惨痛的失败。结果,一战尚未结束,俄国就因内部的两场革命,率先退出了大国厮杀的棋局。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不能接受俄国因革命而获得静坐旁观的特权。协约国将俄新政权视为搅局的叛徒,同盟国则看到了征服东方的天赐良机。 革命没有带来和平,却引来更大的灾难和羞辱。 面对气势汹汹的德军,新政权为求生存,被迫于1918年3月3日,签署了灾难性的德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约》(编注:《布列斯特和约》)。正如沃尔纳茨基总结的那样:“和平的条件是灾难性的。乌克兰、波兰、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得以独立。外高加索的部分地区被割让给土耳其。俄国人口由此减少了26%,可耕地减少了27%,粮食产量减少了32%,铁路系统缩小了26%,制造业减少了33%,钢铁减少了73%,煤矿数量缩水了75%。此外,俄国还必须支付一大笔战争赔款。”总计6000万人口和超过5000家工厂、磨坊、酿酒厂和炼油厂,被划到俄国之外。 德国的战败,虽然宣告了这一和约的失效。但随之而来的是,沙俄帝国的大崩解和前所未有的大内战。

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分析比较

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分析比较【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美、日、英、中等四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发展历程,并通过对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比较,探讨了对我国大学入学制度的启示。认为一是我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二是多种高考形式并存,学生和高校进行双向选择;三是要加大考试内容中能力的考查,注重试题编制的科学性。 【关键词】中外四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分析比较 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系统中是衔接大学与中学的中间环节。它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和中等学校的各项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制约作用。本文拟通过对美、日、英、中等四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为完善我国大学入学制度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1、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美国没有高校入学全国统一考试。创建于1901年的sat考试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它是为解决当时普通中学教育的混乱局面,为高校统一选拔不同背景的学生而建立的,为适应不同社会时期的要求和教育变革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入学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 2、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变化较大,在全国统考和大学自行招生之间有过几次徘徊,1917年后基本实行统一考试单独选拔的大学制度。1955年日本大学又开始自行招生。但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统一考试的呼声在改革中占了上风。1979年日本全国的国立和公立大学实行统一的入学考试——全国共同学力的第一次考试。 3、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1917年英国成立了中学考试委员会,由大学考试机构教师和地方教育部门的代表组成,推行教育证书考试。1951年,普通教育证书(gce)考试取代在校生的学校证书考试,开始实行且面向所有想上大学的青年。自1988年开始实行中等普通教育证书(gcse)考试,为了更好地选拔能适应未来大学学习的需要,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gce a-level)考试依然实行,1989年又增加了一种高级补充水平考试(gce as-level ),为大学选拔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参考。 4、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分为几个时期。1949-1951年是大学入学考试的过渡时期;1952-1965 年是高等院校入学统一考试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66-1972年,“文革”的爆发致使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工作几近停滞,在1972年部分大学试点招生的基础上恢复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1977-1982 年是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制度的恢复时期;1983 年至今是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时期。

中国、日本、美 国、英国的小学生守则对比

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的小学生守则对比。看后哑然失笑,瞬间从心中升起淡淡的担忧和悲哀。 先看我们最熟悉的中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 再看英国小学生守则,也是10条: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坏人可以骗。 日本小学生守则,7条: 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最后看美国的,12条: 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 全部读完,有理由不为我们的未来担忧吗?没有。看起来很美,我们在培养杰出的公民,守则中什么都包括,全部做到了,简直是圣人。但悲哀的是,几乎每一条都难以做到。没有那句告诉学生究竟该怎么做,每一条都足够学一辈子,透出我们的做事风格——混沌和假大空,所以我们的守则等同于无。在假大空的氛围中,你能期望我们的学生遵守些什么?守则可以理解为要求,其实是底线要求,没有底线,或者底线是天空,都不可想象,都不是对人的界定。

高考地理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件 鲁教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特征。能叙述出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 2.通过比较日本和英国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学习 (一)区域差异 1.成因:不同地区所处的、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2.表现: (二)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

三、典型案例 案例1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不同 点:。 四、梯级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不是形成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关于日本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日本比较丰富的资源是 ( ) A.石油 B.煤炭 C.铁矿石 D.水能 3.日本工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大量出口工业原料 C.对外依赖性强 D.可以独立发展工业 4.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B.主要工业区和城市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C.是世界上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出口国 D.矿产资源贫乏,但水力资源丰富 5.英国早期的工业具有明显“资源型”特点,工业大多建在()A.煤炭产区 B.铁矿产区 C.石油产区 D.铜矿产区 6.英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A.威尔士南部 B.英格兰中部 C.北海大陆架 D.北爱尔兰北部 7.日本的气候南北差异显著,而英国气候南北基本无差异主要原因()A.日本南北跨纬度广 B.日本东西跨经度广 C.英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D.英国地处低纬度 8.关于日本与英国的经济发展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B.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高 C.都是所在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D.传统工业都依赖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和燃料9.关于日本、英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日本、英国、美国体育文化

在这些国家,体育生比学霸更吃香 在我们的教育中,跟“成绩”、“功课”,甚至跟“休息”相比,运动真心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不仅父母不重视(有多少家长树立了爱运动的好榜样?),在学校里,体育课常常被“语数外”等主课所占用,课间的户外活动常常因为所谓安全问题被限制。 横向比较国外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宅男宅女“了... 如果你问你的孩子,你们学校一周几节体育课啊,他可能想了想回答你说,大概有3节吧,有一节还被数学老师给占了。 没错,虽然我国已实行所谓素质教育制度多年,但分数高于一切的概念仍然停留在中国大多数家庭和孩子的脑海中间。而一些真正跟素质相关的教育培训,那些看上去似乎不容易涨分,却会对孩子长期培养带来影响的课程却被大多数机构忽视。 比如体育教育。 应试教育的重要程度不可忽视。但体育教育,往往是被我们忽略却能够让孩子飞速成长的一个环节。 因为体育能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身体发达那么简单。体育是一项社会活动,更是一次让孩子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好机会。 而在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体育都是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许多课程都围绕孩子的各项成长要素来设计。让体育课不是鸡肋,而是助孩子成长道路上奔跑的腾空翅膀。 日本 让孩子拥有一颗必胜心比成绩更重要 如果你看过日本的电影或者动漫,你时常会被大和民族所展现的超强正能量所打动!而这股正能量,也被日本人运用到了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当中。 不设硬性指标的,超越自己更重要 例如说跳远,学校并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跳多远的距离,但要求做到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就好。 老师会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跳远纪录表”,学生们在每次上完跳远课后,记录下来每一次跳

从日本到英国——我的留学故事

从日本到英国——我的留学故事 我有两段留学经历,分别与两个岛有关,一个是太平洋上的日本岛,一个是大西洋上的大不列颠岛。这两座汪洋上的岛屿交通上同为靠左出行,体制上同为君主立宪,却各有其独特的悠远文化。2010年秋天,我拎着大包小包,揣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世界的懵懂憧憬,来到了大阪关西国际机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交换之旅”。从此,这个东方小岛的一切就如同一幅悠长的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留学日本的经历赋予了我一种特殊的异国情愫,它促使我在两年之后再一次踏上探索世界的旅程。而这一次,我乘机飞往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岛国——英国。2012年秋天,我来到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这两段留学经历带给我的是截然不同的印象和体验。日本的清丽脱俗与英国的风情万种在我的世界里融成一片。您一定会好奇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留学规划,好奇日本和英国的高等学府里到底有怎样的风景吧?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我的留学故事。 在日本做交换生:初识世界 2008年9月,我踏入北京林业大学的校门,成为一名日语系的本科生。大三那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际公派海外学习项目,赴日本国立岛根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交换生生活。初次跨出国门,我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像海绵一般吸收着各种新元素,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和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肤色的朋友们的交流让我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同时激发了我探索世界的兴趣。于是,我对本科毕业之后是否出国留学这个问题有了极为明确的答案:趁着年轻,多去看看这个世界。 出国看世界其实有很多选择,对于学日语的我来说,最自然的选择就是继续在日本读研究生,并在学习之余深入了解当地社会。更何况,我在日本交换的经历还能为留学申请加分,日本的朋友也能帮忙收集信息,何乐而不为呢?打定主意之后,我就给日本几所大学的教授写了邮件,表明了自己的进修意愿,也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些肯定的答复。正当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朝着看似最自然、最合理的方向发展时,我心中却渐渐生出不少疑问:为什么日本对我来说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呢?日语系的学生就理应去日本留学吗?我是不是被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套住了呢?世界那么大,我为什么不走得更远一点,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呢?因此,当身边的同学都在热火朝天地联系导师,准备日本大学院入学考试的时候,我却渐渐萌生了去欧美国家留学的想法。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正是这天马行空式的灵光一闪让我在一年之后踏上了英国的土地。 从日本到不列颠:开始新探索 其实,最初决定从日本转往欧美国家留学的时候,我心中也有不少担忧:第一,日语专业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去英语国家深造的例子不是太多,所以我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第二,我不知道这种选择会不会给以后的就业带来不良影响,会不会让未来的用人单位觉得我不够安分。但是,一想到自己即将踏上未知的土地,人生经历也会因此而更加丰富,我就感到很兴奋。趁着年轻,就该抓住机会

日本、美国、英国城市公厕管理介绍

世界各国城市公厕管理水平不一,差别比较大。其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厕所总体上建设和管理的水平都比较高。这里重点介绍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厕所。 一、日本公厕管理 有人说,在日本旅游,最舒适的是上厕所。无论是在饭店、商场,还是地铁车站或街边小饭馆,进到任何一家厕所,墙壁、地砖、卫生洁具等都锃亮洁净,没有见到一个水龙头跑冒滴漏,也没有马桶漏水或厕所门插销坏了之类的“别扭”之事,而且所到之处,厕所均无异味。的确,正如前文所述,日本在80年代进行公厕革命后,厕所建设和管理进行得非常好,得到各方面很好的评价。厕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的科技发展水平,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观。日本人在卫生方面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人们学习。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科技为生活服务。日本人很注意科技和日常生活的结合,很多小便池都有红外线感应器,人离开后自动冲水。还有许多厕所马桶旁踏脚下的电子秤会测出用厕人的体重,旁边的扶手会量出血压、心跳,马桶内的化验仪器会分析出粪便中的蛋白质、红白血球和糖分,它一方面将上述数字打在厕所内的荧光屏上,让用厕人看清楚,同时又将资料输往电脑健康中心,如果发现身体有毛病,电脑医生会在荧光屏上发出劝告或指令。 (二)非常注重卫生。日本以干净整洁闻名于世界。公厕中的马桶多种多样,有抽水马桶,也有一般的便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便

利舒适的抽水马桶越来越受青睐,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人体皮肤与上面的垫圈有接触,不太卫生,所以日本人对垫圈卫生十分在意。除打扫者对垫圈细心消毒之外,有的厕所还备有挥发性很强的消毒液,用纸擦在垫圈上,可很快杀死病毒和细菌;还有的公厕配有纸垫,成摞地挂在墙壁上,撕一张放在垫圈上,用完冲到下水道里。便池在日本显得有些原始,不太适合老年人,但由于没有皮肤接触,在不少厕所仍有用武之地。但无论哪种便器,便后冲水则是肯定的。为了防止传染病,洗手池的水笼头很有讲究,用手拧的早已淘汰,多数水笼头是手一伸水就会流出来,手拿开后就关闭,手与水笼头没有接触,不会交叉感染病毒。此外,洗手池的左右上方都备有液体冼涤剂,可以把手洗得很干净,不会把病毒带出去。 (三)服务相当到位。在日本旅行,厕所(又称化妆室)给人以想象不到的干净,想象不到的方便。进化妆室根本用不着备卫生纸,所有公共厕所都配有专用手纸,柔软吸水,用起来舒适,而且不容易堵塞下水道。据统计,日本人一天用量是八公尺多,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也用不着备擦手巾,所有的化妆室都有干手机。灵敏度非常高,手一伸过去,一股强大的暖流就会把水珠吹落得一干二净。 (四)厕所收费比较贵。据报道,在日本东京,休息日上街逛商店,上厕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平时理个发折合人民币200多元,上一趟普通厕所折合人民币十几块至几十块不等,上趟高级厕所比理个发的费用还要贵出几倍。有的高级厕所,不仅有很多柔美的音乐供人选择,女性上厕所时还可以按身边的录音放键,所发出的抽水马桶声音可以把上厕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做法及启示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城市地下管线 规划建设管理的做法及启示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事故频发,为满足我国城镇化进程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为做好我们的工作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现有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的解读,分析了其在规划编制、建设实施和监督管理中的优点,总结其经验,提出未来我们应建立健全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健全法规体系、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许可、通过高效信息平台加强管理等,并加大综合管廊建设推广力度,做好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做法;启示 引言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辐射于地下的给水、排水、供电、供气、通讯、供热、工业等管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建设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工作制度尚不完善,还难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变化,引发了诸多安全问题。加快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研究,提升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水平,顺应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势在必行。在这一点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编制、实施、监管等管理手段方面,拥有较为先进的经验,值得我国在相关工作上的探索和尝试中进行借鉴。 1.规划编制 1.1美国 美国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各个层次对地下管线的内容均有所涉及。区域规划主要包括区域公用设施研究的内容;在总体规划通过后,地方还可以制定更加详细的专项区域规划,如给排水、交通、垃圾处理和防洪等。 城市总体规划中,公用设施规划是强制要求内容,如电信规划一般可归入地方总体规划中的社区设施当中,另外一些城市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编制电信等专项规划。许多州把

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俄国的发展历程

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俄国的发展历程 1、英国: ⑴17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又颁布《权利法案》,从而使英国确立了君主 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⑵16~~19世纪的三角贸易中,英国是主要经营者,并大发横财; ⑶18世纪,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后又对亚洲等 国家进行侵略,掠夺他国的财富,号称“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使英 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⑷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它都是战胜国,战后都重视科技方面的发展,并成为欧盟的 成员国,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2、美国: (1)18世纪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19世纪60年代,美国又通过内战(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 (4)美国在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5)美国自持自己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首位,成立北约组织企图称霸世界。 3、法国: (1)1789~~1794年,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不断扩张疆域,几乎控制整个欧洲大陆,另外,他又颁布《法典》巩固统治,《法典》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 (3)此后又通过科技革命和对外侵略,使国力增强,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4)二战后,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增强本国实力,成为欧盟的成员国,并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力量。 4、日本: (1)7世纪中期,日本向中国学习,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19世纪60年代,日本向欧美学习,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逼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3)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为日本增强了国力,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胜国依据《凡尔赛和约》接收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确保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的划分;随着日本势力范围的扩大,美国开始对其进行限制;二战后,虽然日本是战败国,但是由于得到美国的扶持和本国的努力(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技、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使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