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色的世界 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 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 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

◆【设计思想】

形和色是构成绘画的基础。本堂课是在讲完造型后,帮助学生开始认识色彩。整堂课要以探索研究的形式作为主体基调。最好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展课堂讨论或者辩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研究绘画中光与色的奇妙。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抛出新颖的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发表之后,提出一些科学的论据,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一个结论得出后,都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或者事实论证。学生再通过观赏不同的绘画作品对比、分析光与色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色彩单元中的第一节课,课的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要上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需要辅以例子,实验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现象,产生直接的视觉经验,教学效果才能轻松有效。本课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的。简单来讲: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以下几个要点是需要本堂课解决的:

1、光与色的关系;

2、固有色到底是什么概念;

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光的分析,了解日光在不同气候、季节以及不同时段使物体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思;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画面色调的影响;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为进一步学习色彩表现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教材

学生:教材、绘画色彩工具与材料

观察我们身边的树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看看颜色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池州市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评审细则(试行)

[日期:2006-09-0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制定本评审细则。

本评审细则适用于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市、县级教研机构教研员,市、县级以及学校电教机构电化教育教学人员。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宪法和法律;

2、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池州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任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者,不能申报或延期申报:

(1)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或不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

(2)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1学期以上,任期顺延;

(3)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能申报;

(4)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无理取闹或挟私报复的,2年内不得申报。

上述要求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对申报人在任现职期内的现实表现作出鉴定。

二、申报条件

1、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2、学历(系国民教育系列)及任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教育教学满3年(本科毕业先工作后取得硕士学位满1年,累计满3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中学一级教师职务;

(2)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双专科毕业证明书后,受聘中学二级教师职务满4年;

(3)大学专科毕业后,受聘中学二级教师职务满5年;

(4)取得教师《专业合格证书》(仅限于农村教师)、《大专专业证书》,其中学二级教师任期比具备本科、专科学历的相应延长1年。

不具备上述学历、任期条件,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可申报破格评审。

3、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含专业课和公共课培训),并取得继续教育证书。

4、按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或符合规定的免试条件(提供免试审批表)。

5、担任校长(含副职)的,应完成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取得任职资格培训证书,并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计划接受提高培训。

三、教育教学条件

(一)学校教师

1、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能结合所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结合本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撰写贯彻教育思想的有一定见解的经验总结1篇。

2、对所教学科(专业)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或必备的专业技能,能熟练担任1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经学校验印的上一学年原始、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从中自选2课时最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设计。

3、能完成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内安排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出勤率正常。兼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教务员、电教员、实验员或兼职从事校办产业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任期内授课平均课时不得少于本学科教师标准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上述人员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四分之一。

申报者教学工作时间必须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且现仍在教学岗位。须提供近3年经验证的原始授课计划、课表和学校出勤情况证明。

4、申报当年参加的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典型课例教学或新课程研究达到合格等次以上(要有3人以上考评意见和时间以及专家签名,并由学校统一密封)。

5、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负责人或兼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1年以上,并胜任该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班级、教研组、年级组、课外活动小组或本人获得过学校以上表彰奖励,以上均须附本人的经验介绍材料和学校证明)。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课改、业务培训或传授教育教学经验等校本教研、培训活动,经常听同行教师的课,每学期听课及参与研讨次数不少于8节(次)。(须附经验证的近3年的原始听课记录、研究活动记录)。

7、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累计不少于10分,累计超过10分,按10分计。

(1)因教学和管理成绩突出,受到县、市级教育部门、教育和人事部门表彰的每次分别赋5、10分,受到县政府表彰的每次赋10分(表彰名称仅限于“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2)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县级“教坛新星”和“学科带头人”的赋5分,市级“教坛新星”的赋8分,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3)担任班主任,关心学生,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爱戴,在建设班集体、培养良好班风等方面做出较大成绩,获得学校、县和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每次分别赋1、5、10分;或所带班级获得学校、县和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部门授予先进集体(文明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或优秀团支部)称号每次分别赋1、5、10分(其中校级表彰每学年只计一次,表彰面不超过30%,累计赋分不超过2分)。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4)在县以上教育部门统一命题、阅卷的考试或抽测中,所任班级学科成绩(平均成绩或合格率)名列同层次、同类型学校中上等(前三分之一名)或本校同年级前茅(平行班少于3个的不适用本款),每次赋4分,每学期计一次;没有安排统考或抽测的中学音乐、美术、体育、初中信息技术等学科

教师和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学校组织的评教评学测评中名列参评教师的前三分之一也可,但每学期计一次,每次赋2分(须提供经验证明的原始成绩统计表)。

(5)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高中的一个循环期间,全班学生的成绩在学校及上级部门教学质量检测中合格率明显提高(学校检测赋3分,县级检测赋5分,市级检测赋10分,须附经教导主任、校长签字盖章的所任班级一个教学循环期间学生成绩的原始记分表及本人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方面的总结,未提供原始记分表视为无效)。

(6)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参与组织的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科技评奖、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省一、二、三等奖,每次分别赋10、6、4分;市一、二、三等奖赋6、4、2分;县一、二、三等奖赋4、2、1分(同一参评项目多层次获奖,只计一次最高分,不重复计分。除省一等奖外,该项累计赋分不超过6分),(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7)承担残疾少儿教育教学工作(含随班就读),关心爱护残疾学生,能针对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并有独到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使残疾学生在文化知识、思想品德、社交技能和缺陷矫正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受到县、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表彰的分别赋8、10分。(须提供表彰证书原件、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证明)。

(8)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提高工作中,积极宣传义务教育法规,主动做好学额巩固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分别赋8分和10分,须提供表彰证书原件,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证明)。

(二)教研员

1、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有一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掌握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积极组织并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注意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须附组织课程改革实验方面的计划、总结材料或参加本地课改评选工作的材料。

2、有较强的组织、指导、管理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能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研活动。须附组织本地区教研活动的计划以及本人开展教研活动的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

3、能深入基层,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经常深入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帮助广大教师钻研、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须附在一定层次教学研讨会上就课程标准、教材或教法、学法改革方面的书面发言稿或文章及开展校本教研的书面报告材料,近3学年原始规范的听课笔记。听课节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学年不少于80节,其他学科不少于60节。

4、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能做好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估工作。须附课程评估、学生发展性评估、教师评估、教学评估研究的材料或文章。

5、贯彻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独立掌握本学科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本学科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动态,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申报者须参加当年由县(区)市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典型课例教学(说课)或新课程研究演讲并取得良好等次。须附考评课教学设计或演讲稿、考核组各人的记录和评价意见。

(三)电化教育教学人员

1、具有系统的电化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指导教师进行电化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电教教材的制作。须附所在电教馆、学校验证的原始电教资料和1篇结合电化教育教学实际有一定见解的经验总结。

2、能完成电教馆、学校在教学(工作)计划内统一安排的教学(工作)任务,工作量饱满,出勤正常。须附任期内本电教馆、学校提供的电教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3、了解学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及时收集提供相关的电教教材,协助专业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须附所在电教馆、学校验证的本人设计的1—2篇电教教案。

4、积极参加县级以上电教馆或电化教育研究会(协会)组织的电教人员业务培训,传授电化教育教学经验。须附有关证明材料和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能说明在本县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证明或指导他人电教设计并获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奖励的优秀教案。

四、教研科研条件

(一)任现职以来,城区(含县城)学校教师教研、科研成果累计不少于10分,农村学校教师不少于8分,累计超过10分,按10分计。

1、在县和市级以上学术期刊(具有准印号,不包括增刊及以报刊社、出版社、学校或社团等名义出版的论文集,下同)上发表1篇有一定水平和价值的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分别赋5、8分。须提供刊物原件。

2、在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论文(包括教学设计、课例、课件、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评选中,获市一、二、三等奖,每篇分别赋10、7、5分;县

一、二、三等奖赋7、5、3分;电教部门组织的电教论文、课件评选比照执行。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原件(凡以报刊社、出版社以及学校名义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不予认可,下同)。

3、作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县、市和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分别赋2、

4、7分。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阶段性研究报告、相应教育科研规划部门的认定意见;取得终结性研究成果并已结题的分别赋

5、8、10分。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终结性研究报告、专家鉴定意见、验收回复。

4、承担市、县或委托乡镇中心学校组织教研部门组织的研究课、课例分析课并获得好评,每次分别赋10、

5、3分;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大奖赛(优质课、教学基本功评选),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赋10、5、3分。须提供研究课、课例分析课开课通知、教学设计(教案)和评价意见,或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5、受聘参加县和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地方课程教材、选修课教材、活动课教材、教学指导用书(不包括未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复习资料、试题、习题册等,下同)的编写工作,所编教材在县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分别赋

6、10分;受聘参加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工作,所编教材、教学指导用书正式出版或得到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赋5分。须提供教材样本、聘书、推广使用证明和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意见。

6、能结合学科特点,自制教具,加强直观教学,取得明显教学效果,受到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的肯定和推广(县级赋8分,市级赋10分,须附情况介

绍材料、学校及教育部门的证明)。

7、从事艺术、体育教学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主办的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全省一、二、三等奖,每次分别赋10、7、5分;市一、

二、三等奖赋7、5、3分;县一、二、三等奖赋5、3、1分(同一级别、同一项目不重复计分)。(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二)任现职以来,教研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二、电化教学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论文(包括教学设计、课例、课件)评选中,获市二等奖2次或省二等奖1次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原件。

2、作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或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取得明显研究成果。须提供课题(项目)申请书、立项批文、研究(实验)报告、专家鉴定意见、验收回复。

3、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具有CN刊号或准印号,不包括增刊及以报刊社、出版社、学校或社团等名义出版的论文集)上公开发表有一定水平和价值的专业性论文,市级教研员3篇,县级教研员2篇。须提供刊物原件(此项条件为教研员申报的必备条件)。

4、积极参与课程教材的改革工作,受聘参加县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地方课程教材(含选修课教材、活动课教材、音像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不包括未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审查通过的复习资料、试题、习题册等)的编写与制作工作,县级2次或市级以上1次,所编教材、教学指导用书在县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须提供教材校本、聘书、推广使用证明和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5、从事艺术、体育和幼儿工作的教研员,在教育、体育、文化、妇儿工委等部门主办的与本人业务有关的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2次或省级二等奖1次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6、县级科技进步、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前三名主要技术负责人或市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的获得者的前三名主要负责人。

7、主持一项由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已经结题,并取得一定价值的实验成果。须附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批文、课题研究报告和成果鉴定书等。

五、破格评审的补充条件

申报破格评审中学一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有关正常晋升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近5年内年度考核至少获得过1次优秀。

(二)参加县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破格答辩取得合格等次以上。

(三)任现职以来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中两项:

1、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或在推广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成绩突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或被选拔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均须附证书原件)。

2、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2篇以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有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包括教学课件或软件)2篇(次)以上(须宣读或获奖)。

3、受聘参加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材(含教师教学指导用书)的编写工作。

4、所在班级学科在县级以上学业考试或会考成绩或教学质量检测中,平均成绩等次、合格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2名。

5、所任班级学科的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不含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获奖3人次以上,其中1人次获省级二等奖或市一等奖以上。

6、获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或市级优秀课评比二等奖以上。

7、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体育、文化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汇演、汇展和比赛中获奖2次以上,其中三等奖以上1次。

第一章走近物理世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 执教人:周志 黄麓镇中心学校 二○一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走近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4 尝试科学探究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三章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 探究光的折射定律 3.5 奇妙的透镜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4 升华和凝华 4.5水循环与水资源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5.1 物体的质量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5 点击新材料 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物理制定人:周志

沪粤版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教材分析 一、《课标》的要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6、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7、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二、本章编写思路与特点 1、编写思路 本章教材安排了三节内容。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喜爱物理。首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力、热、声、光、电等自然现象,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特别是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物理学的多姿多彩,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非常有趣的;接着,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几个典型时期,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知道物理学十分有用。 第二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事情。教材安排了几个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并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样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第三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章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初步体验科学探究。 本章教学的难点: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测量方法的合理选择、体验科学探究。 2、本章特点 本章为教材的“入门篇”,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全章篇幅不多,但内容丰富,立意颇高。从诱发学生喜爱物理开始,让他们尝试动手做实验,到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无不体现着《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本章利用一些散文诗、小实验、物理学史等,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并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对物理进行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物理时,就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 全章密切联系自然界的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从而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生机盎然的物理画面;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体现“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也体现本书“做物理”的教材理念;学生自主探究“摆的奥秘”,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物理就认识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体现教材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内容和目标”的编写意图。让学生认识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科学探究。 本章是学生踏入物理世界的第一步,教材采用了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图片,其目的是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插图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图中挖掘物理问题。图片既能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图景。 3、课时安排

光世界巡行教案

全县物理优质课赛课教案 3、1光世界巡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作用,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知道光的三基色。 2、过程与方法 (1) 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2) 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实验过程,从色散现象中认识到白光是复色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实践密切相联,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2)通过研究光的色散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体会自然现象的神奇美妙,体验探究与发现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 2、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光线”这一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 三、教具准备: 激光笔、盛有清水的大烧杯、牛奶、滴管、果冻(大块的)、光屏、玻璃砖、装有烟雾的矿泉水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利用美丽的光现象,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精彩的光现象的图片,拉近光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这个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世界。在同学们畅想中拉开本节课的光学之旅。 (二)讲授新课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利用刚刚的图片作为引玉之砖,告诉学生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光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服务,引导学生讨论: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光的作用。并让学生设想:假如没有光,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从而体会到光的重要性。 既然光如此重要,那么关于光,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有的问题正是接下来所要研究的,可板书下来;有的问题本节不能解决,可向学生说明;有的超越初中范畴,仍要给学生积极评价)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与色的世界

《绘画》第二单元 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美术《绘画》(选修) 2、年级:高一 3、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 4、章节:第二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难点是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通过活动练习使学生获得概括、归纳色彩的表现技能与方法,获得对画面色彩的初步把握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与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尝试性的练习,在直观体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内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光的分析,了解日光在不同气候、季节以及不同时段使物体呈现的微妙 色彩变化,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 画面色调的影响;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 识;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为学习色彩表现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 作用。 2、难点:色彩产生的基本条件,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难点是 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之间的关系。要通过活动练习使学生获得概括、归纳色彩 的表现技能与方法,获得对画面色彩的初步把握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 生探究精神与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尝试性的练习,在直观体验中发现 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内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目的。 (四)、学情分析 本课所教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自我评价意识,对 美术学科有较浓兴趣,但对美术及美术学科本身的一些知识并不很明确。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创设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掌握色彩产生的 条件及基本知识,理解物体色彩变化的条件及其变化规律,从艺术家运用色彩 表现生活的作品分析中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活动练习使学生获得概括、归纳 色彩的表现技能与方法,获得对画面色彩的初步把握能力,为后面的绘画色彩 教学奠定基础。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上3.1光世界巡行教案5

光世界巡行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⑵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 ⑶知道什么是光的三基色。了解颜料的三原色与光的三基色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 ⑷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过程,能从色散现象中认识到白光是复色光。 ⑸通过实验,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揭开物体呈现各种颜色的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⑹在分解太阳光、研究物体的颜色等实验中,对揭开色彩的奥秘充满好奇,体验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通过色散实验揭开光的色彩之谜,研究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认识光的三基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中,“色彩”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或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揭开色彩的奥秘,既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更好地利用有关知识为人类服务,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光的本质和特性打下基础。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通过“活动1”中的色散实验,首先让学生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从而解开光的色彩之谜。光的色散现象是研究物体的颜色和学习光的三基色的基础。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怎么回事,揭开物体呈现各种颜色的奥秘。最后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彩电图像、绘画调色等,向学生介绍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与传统教材不同的是,本教材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揭开光的色彩和物体的颜色之谜,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既学到知识,又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本节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是关于色彩的最基本的知识,能够解释许多自然现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生动有趣,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验,揭开光的色彩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关于课的引入:可以拿一些色泽艳丽的物品(如彩色气球)、图画等,让学生观察;或者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漂亮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彩色画面,如舞台上绚烂的灯光,天空中美丽的彩虹,节日里缤纷的礼花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然后让学生就“色彩”提问题,学生会兴致勃勃提出许多问题,如颜色是怎么回事?同样是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等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颜色的兴趣。 白光能分解成色光吗 通过上面的引入,学生对色彩充满兴趣,这时教师可用一句话过渡到活动1:“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揭开光的色彩之谜!” “活动1”的目的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色散现象,认识到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同时本活动还可增加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观察到光屏上出现美丽的色带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乃至欢呼雀跃。)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光世界巡行 教学设计

3.1光世界巡行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能举出光源的实例。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知道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基色”。 二、过程和方法: 6、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7、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8、进一步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学科的学习对光的直线传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一定的经验,本节课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合作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实验与讨论,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色散实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教学方法: 以直观实验为主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器材: 多媒体设备、小型激光笔、玻璃水槽、玻璃砖、三棱镜、纸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图片和淮南市首届梦幻灯光节场景,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讨论: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图片和梦幻场景?

说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光与眼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一节《3.1光世界巡行》。 板书课题:第三章第一节:3.1光世界巡行。 二、新课教学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提出问题:光究竟有哪些作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46页“光能为我们做什么”。 多媒体展示“光的作用图片”。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光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1、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 2 、植物依靠光合作用成长; 3、光能为我们提供能量; 4、光能为我们提供、传递信息。 启发学生列举光的用途的实例。 提问:光既然有这么多作用,那么光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呢?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指导学生阅读P47部分“光是怎样传播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什么是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它可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演示光在水中和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光在水和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教师演示板画光线。 师生表演手影游戏。 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观看、思考: 1、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2、如何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三)光的传播有多快

光与色的世界

光与色的世界 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形和色是构成绘画的基础。本堂课是在讲完造型后,帮助学生开始认识色彩。整堂课要以探索研究的形式作为主体基调。最好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展课堂讨论或者辩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研究绘画中光与色的奇妙。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抛出新颖的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发表之后,提出一些科学的论据,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一个结论得出后,都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或者事实论证。学生再通过观赏不同的绘画作品对比、分析光与色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色彩单元中的第一节课,课的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要上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需要辅以例子,实验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现象,产生直接的视觉经验,教学效果才能轻松有效。本课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的。简单来讲: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以下几个要点是需要本堂课解决的: 1、光与色的关系; 2、固有色到底是什么概念; 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对色彩的产生和本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2、对于色彩的观察方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色彩写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学会以科学为理论依据,以思辩为推理方法,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教学准备】 实物类:三棱镜 教学工具类: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光与色的关系: 导入课程(实验导入): 师:经过前部分的学习,同学们对于绘画中的造型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我们开始研究绘画中的色彩。下面请两位同学来做一个小实验。就是三棱镜折射日光的实验。 生:一人站窗口手执小圆镜将一束日光反射至讲台方向,一人手执三棱镜将此束日光折射至贴于黑板的白纸上。 众生观察:一束日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会分解出一道彩色带,大致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渐变的颜色。 师:这就是17世纪时科学家牛顿发现的光谱。光经过折射变成了色。光和色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 (板书,写出课题:“光与色的世界” 。) 抛砖引玉 师:我们观察色彩的重要器官是什么? 生:眼睛! 师:眼睛是接收什么的器官? 生:光! 师:那么,光与色是什么关系呢? 生:讨论,发表各自对光与色的关系的看法。教师倾听,从发言中找有价值的线索。师:我写一句话,大家看看对不对。黑板上写下:“有光才有色,无光就无色”。 大家来谈谈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或者半对半错? 学生讨论 生一:不对,没有光也有色啊,我拿着一枝红色的花走进一间黑漆漆的屋子里,花还是红色的,并不会改变。并不能因为我看不见,就说花不是红色的了。那盲人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里,认为没有色彩,可是我们知道世界还是彩色的呀! 生二: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他以盲人为例是错的,盲人只是看不见光,而光还是存在的,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没有光的情况色彩是否存在? 生三: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因为颜色是光照在物体上后反射到人眼睛里的。如果没有光照到物体,就不会有反射光,那么我们也就看不见这个物体,更谈不上看见色彩了。所以我认为“有光才有色,无光就无色”这句话是对的。

《光世界巡行》教案设计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上网查阅资料等,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经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主要是显示光路)的能力。(3)、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实际的密切相联,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教学难点:“光线”的理解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光的用途 (教师引入问题)“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那么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停顿一两分钟)(学生讨论后回答)“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生长”“太阳能汽车”“光纤通信”… (教师接着提问)“既然光这么重要,那么关于光,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停顿一两分钟) (学生讨论后回答)“光是什么?”、“光来自何处?”、“光是如何传播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7页后回答“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光本质是一种电磁波。并对电磁波相关知识做些补充。)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源 “光来自何处?”太阳、开亮的电灯和点燃的蜡烛等都能发光。我们把这些能自行发光的物

体叫做光源。 (提出问题)判断以下物体是否是光源:抛光的金属物品、锃亮的玻璃、燃烧中的火柴、月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上物体中只有燃烧中的火柴是光源,其他物体均不能自行发光,都是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 (2)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接着提问)“光从光源发出后,是怎样传播的呢?” 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列举实例。如:夜晚手电筒射出的光柱、舞台上“扫射”的光束等。这些现象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实验都告诉我们,光不仅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它的传播路径也是直的。由此可见: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二页)提问:(蓬莱日出)太阳光在空气中传播,为什么会出现双日重叠的景象?(提示学生:蓬莱地区的地理条件独特,暮春夏初,四周气温迅速升高,海水温度很低,致使低层大气稠密,高层大气稀疏,空气不均匀,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发生偏折)。强调:同一种均匀介质。 (3)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化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平行光线 强调说明: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是指略去事物的次要因素,用简明、概括、直观的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点表示出来。 (4)影的成因 (提出问题)“同学们对影子都很熟悉,那那么谁能说出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呢?”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 课题:《绘画中的色彩》的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 课型:绘画·欣赏 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中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的第一课,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需要解决的:1.光与色的关系;2.固有色、光源色的概念;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美术技能的学习并不完全是本课的重点,重点应放在挖掘色彩知识背后的美术文化情感认知和社会意义上,同时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学生兴趣的培养.课程安排体现“以知识为本,以活动为中心,以文化内涵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与绘画的色彩有关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观察色彩的习惯,并能够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通过座谈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对绘画名作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绘画中的一些表现方式和风格与绘画主题之间的关系。通过课上所学,尝试用色彩知识完成一组习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产生对绘画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打下基础,并有继续探究的可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绘画作品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景的特征、突出作品主题,感受色彩的情绪和魅力。 教学难点:掌握一定的光与色变化规律和色彩绘画的表现规律与技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材; 学生:教材、笔记本、笔。 教学设想: 教学始终扣住“光”这一主题开展教学,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在漆黑的环境下没有了美丽的色彩的多媒体演示,导入新课。然后,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光与色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色彩是一种可见光的光波在视觉上的一种反映。接着重点研究物体的光源色(用动画演示光源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和环境色(用实物进行实验)的形成,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3.1光世界巡行 (一)三维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光的传播过程,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领会自然界的美好世界。 (二)教学仪器:装有水的大水槽、三球仪、手电筒、纸板、白炽台灯、皮球(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站在太阳下,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人们要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本章我们将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阅读:P40 —图3-1~图3-6并猜想光有什么用途? 信息浏览---了解什么是光压? 2.光源 教师: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巨大的自然光源是太阳,萤火虫,磷火等。 人造光源:指导学生看课本1,介绍各种人造光源使用年代。 介绍商店门前的霓虹灯、街道的路灯、激光等。指出人造光源还在继续发展和改进。3.光的直线传播 演示一: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二: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三: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用幻灯机或长手电筒(灯泡前的玻璃用划出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挡住。)演示1~3,观察:让学生分别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引导学生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物质中。 板书:“一、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指导学生看课本2。 演示四:用三张纸板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才能看到手电筒射来的光。验证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光源向各方向发出光,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 板书:“二、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

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 《光世界巡行》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取自粤沪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实验教材。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一 学校赛课,我选择《光世界巡行》这节课,本节是初中物理“光现象”的第一节,对学生认识物理,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设计好本节课内容,我进行了充分的备课。我觉得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一、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生认识事物,处在从感性认识为主,逐渐向理性过渡的阶段。本节课开始,我通过神奇的泰山日出、静谧的三潭印、神奇的海市蜃楼、旖旎的湖光山色、绚丽的节日灯展、缤纷美丽的礼花、神秘闪烁的太空、神秘的蓬莱仙洞、美丽的都市夜景等图片给学生一场视觉盛宴,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惊叹世界的美丽,让学生感叹光的神奇,进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光充满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本节课新课引入,通过图片给学生感性认识,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发展。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上,我在了解光的用途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光既然这么重要,那么对于光,你想知道什么?因为学生在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章节学习中,了解声音从声音怎样产生的、声音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有多快三个方面出发了解的,因此这里学生不难提出问题:光来自何处?光怎样传播?光传播有多快?在光源概念引入时,我通过课件模拟漆黑的房间,问为什么看不见物体,学生回答没有光,我顺势引入学生的问题“光来自何处”。接下来就是学生讨论光的****。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中,我一直在引导着学生如何去认识光,或者说引导学生在光世界里巡行的方向,而主体是学生。我引导学生想了解光的什么知识,学生自己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个方面内容:光来自何处?光怎样传播?光传播有多快?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三个问题分别提出猜想。特别在本节课重点知识光怎样传播教学中,先让学生看图猜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然后给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用所给器材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进而得出结论。 本节课也由不足之处,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本节课后面有光的色散,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安排本部分内容。安排学生实

绘画二单元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

绘画二单元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 2.1课光与色的世界 [教学任务]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了解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表现规律,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画出简单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在对不同光源色的探究分析中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了解光源色与物体固有色以及画面整体色彩的关系;尝试光的多种表现方法,并将所学的色彩知识具体运用到绘画实践中;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绘画作品是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景的特征、突出作品主题的,掌握一定的绘画色彩表现规律与技能。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活动,旨在锻炼和形成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与意识,提高学生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的能力。 1.局部分析:这一活动重在巩固学生对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理解与掌握,在分析研究中理解所学知识,借鉴他人的用色方法与表现形式,并尝试多种色彩表现,积累经验。 2.小构图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归纳画面主要色彩,理解风景画中的色彩关系。这一活动对学生动手的要求不高,重在学生的体验感受和分析。 3.模仿表现:活动难度较大,重在对色彩写生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较适宜那些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生。教师可就色彩风景写生的步骤及要点进行简单示范讲解,并给予学生在实景色彩写生中的观察方式及对色彩关系的把握方面以适当指导,让学生更好地、顺利地完成作业。 教学基本思路 “光是色之母”,没有光也就无所谓色彩。本课教学可以从光→色→光与色的关系认识入手,步步深入;也可以让学生从研究不同光线形成的丰富的色彩变化入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对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深入研究学习中。教师可营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或多媒体手段演示出不同光源色对物体产生的不同影响,逐步引进环境色的概念。教学中应尽可能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 光世界巡行 教学设计

光世界巡行 (一)三维教学目的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教学仪器:装有水的大水槽、三球仪、手电筒、纸板、白炽台灯、皮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站在太阳下,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人们要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本章我们将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光源 教师: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巨大的自然光源是太阳,萤火虫,磷火等。 人造光源:指导学生看课本图5—1,介绍各种人造光源使用年代。 介绍商店门前的霓虹灯、街道的路灯、激光等。指出人造光源还在继续发展和改进。2.光的直线传播 演示一: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二: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三: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用幻灯机或长手电筒(灯泡前的玻璃用划出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挡住。)演示1~3 观察:让学生分别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引导学生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物质中。 板书:“一、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指导学生看课本图5—2。 演示四:用三张纸板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才能看到手电筒射来的光。验证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光源向各方向发出光,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 板书:“二、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注意:①光是真实存在的。 ②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 画法: 教师示范画光线: ①画出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光世界的巡行_教案设计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所选的教学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光学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光学的开篇第一节,主要内容有光的用途,光源,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光线,光的传播速度,让学生了解光的用途,认识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光的直线传播、光线等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课本一开始用丰富的图片介绍了光对人类的贡献,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彩的光世界,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意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光,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课本接着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顺理成章,了解到光是什么,研究光来自何处,怎样传播,传播有多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经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实际密切相连,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光源的辨别;

2、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3、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事等生活或是自然中的现象;教学难点: 学会用“光线”模型来分析影子的成因。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孔成像实验器材,教学视频 教学方法: 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演示法和讲授法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如舞台的灯光,灯塔的光,玻璃幕墙的光。

光与色

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色彩现象是一种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没有色彩就没有花红柳绿,没有色彩就没有碧海蓝天,没有色彩就没有诗,没有音乐,没有艺术。没有色彩的世界无疑是个黑暗死寂的世界。人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绚丽的色彩包围之中,并在这包围之中感受到时光的美好,时间的温馨,人生的愉悦。色彩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永恒。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客观世界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形成信息,使人们对它产生认识。所以,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以及它们的界限和区别都由色彩和明暗关系来反映。 一、光色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心理颜色和色度学颜色的另一区别是,色度学所研究的是色光本身,而不牵涉到研究的环境和观察者在空间的位置以及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因素。例如,色光的背景,在CIE系统中是暗黑无色,并且用实验证明了不同的背景并不改变匹配数值。但是,在心理颜色视觉上则不然,当背景改变时,许多心理作用如颜色分辨力、色相、饱和度、明度等都会改变。 各种色彩的象征: 红色―― 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吉祥、危险…… 橙色―― 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 黄色―― 明朗、愉快、高贵、希望、发展、注意…… 绿色―― 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 蓝色―― 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 白色―― 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柔弱、虚无…… 黑色―― 崇高、严肃、刚健、坚实、粗莽、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 色彩本身是不体现思想感情的。但是,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自然景物的色彩却逐步给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产生了冷暖、软硬、远近、轻重等感受,以及由色彩所产生的种种联想。例如,从红色联想到火焰,蓝色联想到大海,这种联想便产生了明确的概念,使人对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感觉。总之,我们看到的色彩,是光线的一部分经有色物体反射刺激我们的眼睛,在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反映。 色彩不是使用越多越好,心理学试验测定表明,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中,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日本东京就出现过“色彩骚动”,不少人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色彩*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 二、环境对色彩的影响 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教案

沪粤版《光世界巡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清溪中学物理教师:程羽玄,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第三章光世界巡行(P46~P49),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光学的开篇第一节,让学生了解光的用途,认识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至关重要,同时又能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另外光的直线传播、光线等知识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从“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入手,将学生带进绚丽多彩的光世界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意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然后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顺理成章,了解“光是什么”,研究“光来自何处”“怎样传播”“传播有多快”等,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本节课课标要求,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知道电磁波。(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过程与方法:(4)通过观察、思考、上网查阅资料等,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5)经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主要是显示光路)的能力。 (6)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实际密切相联,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3、本节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生活中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所以光的直线传播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4、本节教学难点:所谓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是一种理想模型,是人们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一种方法。如何让学生认识“光线”这一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导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类比和归纳来获得新

光与色的世界 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 ◆【设计思想】 形和色是构成绘画的基础。本堂课是在讲完造型后,帮助学生开始认识色彩。整堂课要以探索研究的形式作为主体基调。最好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展课堂讨论或者辩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研究绘画中光与色的奇妙。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抛出新颖的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发表之后,提出一些科学的论据,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一个结论得出后,都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或者事实论证。学生再通过观赏不同的绘画作品对比、分析光与色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色彩单元中的第一节课,课的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要上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需要辅以例子,实验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现象,产生直接的视觉经验,教学效果才能轻松有效。本课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的。简单来讲: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以下几个要点是需要本堂课解决的: 1、光与色的关系; 2、固有色到底是什么概念; 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光的分析,了解日光在不同气候、季节以及不同时段使物体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思;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画面色调的影响;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为进一步学习色彩表现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教材 学生:教材、绘画色彩工具与材料

观察我们身边的树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看看颜色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池州市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评审细则(试行) [日期:2006-09-0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制定本评审细则。 本评审细则适用于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市、县级教研机构教研员,市、县级以及学校电教机构电化教育教学人员。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宪法和法律; 2、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池州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任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者,不能申报或延期申报: (1)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或不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 (2)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1学期以上,任期顺延; (3)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能申报; (4)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无理取闹或挟私报复的,2年内不得申报。 上述要求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对申报人在任现职期内的现实表现作出鉴定。 二、申报条件 1、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2、学历(系国民教育系列)及任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教育教学满3年(本科毕业先工作后取得硕士学位满1年,累计满3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中学一级教师职务; (2)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双专科毕业证明书后,受聘中学二级教师职务满4年; (3)大学专科毕业后,受聘中学二级教师职务满5年; (4)取得教师《专业合格证书》(仅限于农村教师)、《大专专业证书》,其中学二级教师任期比具备本科、专科学历的相应延长1年。 不具备上述学历、任期条件,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可申报破格评审。 3、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含专业课和公共课培训),并取得继续教育证书。 4、按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或符合规定的免试条件(提供免试审批表)。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合肥师范学院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教学设计(学生)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材分析 本节所选的教学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光学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光学的开篇第 一节,主要内容有光的用途,光源,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光线,光的传播 速度,让学生了解光的用途,认识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光的直线传播、光线等是学习几 何光学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课本一开始用丰富的图片介绍了光对人类的贡献,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彩的光世界,学 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意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光,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课本 接着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顺理成章,了解到光是什么,研究光来自何处,怎样传播,传 播有多快。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引入光了解 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联 系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引出光是怎样传播的 设计实验验证学生们的 猜想 光的传播速度 光的色散 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女口 舞台的灯光,灯塔的光, 玻璃幕墙的光用多媒体演 示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结 合生活思考并回答光对人 类意义有哪些方面通过学 生们的踊跃回答,总结光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1)光 能使我们看见物体;2) 光合作用使植物生长; 3)太阳能热水器;4)光 导纤维在现在通信中的应 用;5)使冰雪融化通过 光的作用引入光的疋义: 光是一种电磁波,平常看 到的光称之为 “可见光”,一般指能 引起视觉的电磁波。联系 声音的产生,引出新的问 题:光来自何处,请同学 们猜想对学生们的猜想进 行总结:光来自光源,能 够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 光源用幻灯片展示几幅图 片,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光 源 观看多媒体根据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回答光 的作用可能猜测光来 自电灯太阳等发光的 物体根据声音猜想光 可能沿直线传播用激 光笔照射盛有清水的 大烧杯,观察现象; 用激光笔照射玻璃 砖,观察现象;用激 光笔照射果冻,观察 现象; 用激光笔照射盛有清 水的大烧杯,并在烧 杯中逐渐加入牛奶, 观察现象;学生对每 种实验得到的结果进 行总结得出光在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 方向改变,在不均匀 的介质中发生弯曲计 算光到达的地球的时 间 通过阅读课本得出光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 快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加深学生对光源 的理解以学生为 主体,让学生进 行自主实验有利 于对光的传播的 理解,对知识点 的吸收加深学生 对光速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