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基础知识教材重点1

统计法基础知识教材重点1
统计法基础知识教材重点1

政府统计的概念:所谓政府统计,就是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政府统计的特征(四个基本特征)1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是特定的,或者说主要是政府机关。2政府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政府统计的功能:我国政府统计已具备了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政府统计的任务(三个方面)

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统计调查:是指统计调查者按照统计制度规定的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调查方法等,依法向统计调查对象搜集统计资料的活动。统计调查目的是取得准确、及时的原始统计资料。统计分析:是统计调查的延续,是把收集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统计资料;是统计调查工作的成果,是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的总称。统计咨询意见;指利用统计部门所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和对策建议。3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监督;是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使经济、社会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

统计监督的三种形式:1。通过各级统计部门定期编制的宏观经济监督和预警统计报告,以及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报告,全面、系统地监测、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揭示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规律。2。通过各级统计部门不定期地提供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报告,发挥统计的监测和预警作用,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统计部门通过建立起来的宏观经济监测和预警制度,用一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检测。

依法统计的必要性:首先政府统计活动有赖于法律的保障。只有以法律的强制力为保障,政府统计才能顺利实施,才能搜集到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其次政府统计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政府统计必须依法进行,不能滥搞调查,必须依法保密,最大限度的实现统计信息的社会共的享

统计法的概念:统计法是调整政府机关组织实施统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统计法的特点统计法作为规范统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有以下特点: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特殊性是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而言的,是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所在。复杂性指;统计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既有政府机关内部关系,也有政府机关与统计调查对象的关系,既有纵向的管理关系也有横向的指导关系。2. 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专业性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如调查制度、统计标准等。这些规范由有关机关以办法、规定等形式发布实施,是 统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法的表现形式1、统计法律。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规范。目前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是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依据。统计法律特点:1)统计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统计工作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2)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依据。

2、统计行政法规: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3、地方性统计法规4统计行政规章。包括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两类。

统计法规范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1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要依法申报统计资料。统计法明确要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都必须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2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保证数据质量。统计法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并对其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3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以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

统计法的作用:一、有效地、科学的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首先,统计法确定了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明确了政府统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人员配置的要求,以法律的形式为统计工作的现代化从体制上、组织上提供了保障。其次,统计法为统计标准的科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然后,为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保障。统计法明确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最后,为建设一只具备现代化统计专业知识的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二、规

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再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准确性指,统计数据要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即不存在趋势性的技术差错,也不存在故意提供虚假数字的现象。及时性,指按统计法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间,及时的上报统计数据,不得拒报、迟报。

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统计法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规范;首先,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要依法申报统计资料。其次,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保证数据质量。最后,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以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是统计法基本精神的体现,是统计法所调整的统计法律关系的集中反映,是贯穿与整个统计法律规范,对各项统计法律制度和所有统计法律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准则)1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1)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2)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3)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

2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1)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2)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3)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

3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1)建立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2)采取多样化的统计资料公布方式和手段3)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4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包含;1)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的2)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履行义务。5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包括;1)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2)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①统计机构的职权是统计法律法规赋予统计机构的神圣职责,统计机构不能放弃。②统计机构应当再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事,既不能超越职权,更不能滥用职权。③统计机构再行使职权时,不进应遵守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统计法规、统计章程等实体法的规定,还应该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遵循《行政许可证发》、《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发》、《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的规定。3)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也就是说统计机构再依法行使其法定职权时,其地位是相对独立的。

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1952年8月7日中英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全国的统计工作。1958—1976年,我国统计工作和统计管理体制都经历了曲折发展。1958年全国出现大跃进局面,统计工作受到严重冲击。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华大革命”使我国统计工作遭到最严重破坏,统计工作几乎中断。1978年3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分别于1979年10月和1984年1月发布了《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实统计机构的决定》、

《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统一领导、分级分则”的统计管理体制。1983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将这一统计管理体制上升为法律规定。

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法》第四章还就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统计机构的设置及其基本职责、管理关系做出了规定。主要内容 :一、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机构和编制管理上以双重管理为主。分为三种情况:1.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和乡镇统计员3.部门统计系统。二、经费管理方面;基本上是分级负责,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三、业务管理方面;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表现为:1.实行统一的统计标准2.统计业务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 。

我国最早统计法律始于周朝

历史上第一部现在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统计法》。于1938年修正公布。

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

一、统计立法;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首先,加强统计立法是统计法制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统计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加强统计立法是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最后,加强统计立法是促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保障统计改革成果的需要。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并与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2009年进行了两次修改。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统计局起草的《统计法实施细则》。截止到1999年全国31个省、区、市都办不了地方统计法规。二、统计执法;“徒法不足以自行”,关键是要加强执法工作。,加强执法工作必须实现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发和经常化。《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颁布实施,规范了执法工作程序,使执法工作在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均做到了有法可依,为统计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形成了以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为主的检查制度。1989年、1994年、1997年和2001年住址了四次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三、统计法制宣传 。法律意识是我国法律制度的组成因素,人们创制法、实施法的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着法律法规的质量和效果,还决定着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对违法犯罪现象的抵制和斗争的态度。所以要积极宣传统计法制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法律意识,从而几级促进各项统计制度的建立。依法正确的旅行责任和权利。所以,大力培养法律意识是法制建设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二 、统计调查管理

查的分类

1、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

2、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自愿性、营利性

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1、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应对明确分工,互相衔接。

2、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重复、矛盾,在已经批准实施的各种统计调查中能够搜集到资料的。不得重复调查。

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需要的统计资料,应当从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搜集;确实需要统计调查的,应当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依照《统计法》及其细则的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实施。

4、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印发全面统计调查表;一次性统计调查满足需要的,不得进行经常性统计调查;按年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季统计调查;按季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月统计调查,月以下的进度统计调查必须从严控制。

5、编制新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保证切实可行,注重调查效益。

6、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证。

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1、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统计工作各个阶段所应遵守的技术性规范

2、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

3、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统计调查制度一经审批或者备案,即成为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的法定依据,非经批准,不得变更。

统计调查方法

搜集、统计资料,应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题,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1、普查: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2、抽样调查

3、全面调查

4、重点调查

三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

统计法规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未出示的,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调查。”

①规范统计调查活动,维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②促进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政、依法统计

统计调查证件的种类: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工作证、普查员证和普查指导员证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1、统计资料的特征: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

2、统计资料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3、统计信息共享:应及时公开、公布统计资料,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1、统计资料的审核:对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并由统计人员、统计负责人和统计机构签字盖章的制度

2、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

①、统计调查对象审核和签署统计资料②、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③、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

3、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政府统计工作中所形成的所有统计资料,具体包括统计台账、原始统计报表、汇总统计资料以及电子介质的统计资料,以及统计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所有文件。

4、统计资料的公布

1)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发布统计资料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发布统计资料的载体应该是公开的、大众的、官方的、方便查找的。

2)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3)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数据,应当遵守统计法、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本级政府的规定。5)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统计资料的核定、审批和备案

统计资料的保密

1、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2、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以统计以外的目的。

三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统计人员的概念:指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人民

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在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或其他组织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和指定的统计负责人。

统计人员的职权①、统计人员具有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②、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

③、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④、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统计人员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统计人员的职责统计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

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统计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促进统计队伍建设②有利于规范队基层统计队伍的管理

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主管机关的主要职责:国家统计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

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申请,受理、审查、决定。

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主动接受统计继续教育

四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

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①、统计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②、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③、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⑴提供不真实或不完整的统计资料⑵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提供统计资料⑶拒绝答复或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⑷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⑸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⑹迟报

统计资料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⑻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⑼、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⑽、编造虚假统计数据⑾、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⑿、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⒀、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⒁、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⒂、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

统计法律责任的特征①、统计法律责任的承担者,必须是具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②、统计法律责任的内容是由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③、统计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须由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此权利④、统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统计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两种)

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和罚款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决定机关是违法行为人的任免机关或者是监察机关五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统计监督检查的特点:1、统计监督检查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2、统计监督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3、统计监督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定期监督检查和临时监督检查、全面监督检查和重点抽查、联合监督检查和单独监督检查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立案:指统计执法机关对违反统计法的行为人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认为确有违法事实存在并依法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决定进行调查处理,并办理批准手续的一种工作程序。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有明确的行为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经初步审查,有违反统计法行为,情节较重的应追究法律责任3按照职责和分工规定,属于管辖范围内的

听证:指行政机关在作出有关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质证的程序

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指统计执法机关在行使统计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与管理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统计执法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统计行政复议的特征1统计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活动2统计行政复议是上级统计行政机关对下级统计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活动3统计行政复议以引起

行政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4统计行政复议由不服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申请而启动5统计行政复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事项的范围统计行政复议管辖,从形式上看,是指复议机关受理统计行政复议案件的权限分工

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执行

统计复议决定,是指复议机关经过对统计行政复议案件的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就被申请复议的具体统计行为作出相应的决定。

①、维持决定②、履行决定 ③、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 ④、行政复议中的和解、调解制度 ⑤、执行(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后,被申请人应按期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分不同情况,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行政复议机关或有关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活动。

统计行政诉讼的特征①、统计行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中,被告只能是行使统计行政权力、作出引起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原告则是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②、统计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是统计行政争议③、统计行政诉讼的起因是相对人对统计行政行为不服,持有异议,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④、统计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2.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

3.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题,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1)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2)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

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3)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4)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5)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6 )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未出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检查。

5.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处分①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②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③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④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⑤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 主要是调查的着眼点不同。 重点调查是选取一部分重要样本进行调查,这些重要样本在量的方面占优势,可以进行定量调查;而典型调查是有目的的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侧重该样本的质的方面,可以进行定性调查。

统计调查的方式1、定期统计报表——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报告2、普查——专门的一次性全面调查3、重点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重点单位4、抽样调查——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非随机抽样)5、典型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单位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1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法

2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判别所需资料 寻找资料 清理补充)3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企业内部报表4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传统报送方式、计算机传输、联网直报

统计分组方法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1、分组标志的原则:研究目的、事物特征、客观条件2、分组方法——根据总体单位标志分组,品质和数量、主要标志和辅助标志

统计分组体系1、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2、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统计指标的种类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总量指标——规模 相对指标——结构

平均指标——般水平 标志变异指标——集中分散程度

恩格尔系数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 统计从业资格证 章节习题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指导》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 C.为领导决策服务 D.进行统计调查时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A 2.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B.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报告 C.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监督 D.统计调查、统计咨询、统计监督 【答案】A 3.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罚款 B.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c.公布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对不真实的统计资料自行修改 【答案】B 4.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人员只要自己不弄虚作假,对下级报来的统计资料原原本本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统计资料报送上级,就可以不对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B.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或者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不能拒绝、抵制,但应当向上级统计部门报告 C.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D.统计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在其他统计调查中可以不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C 5.下列各项属于统计专业职务的是()。 A.总统计师 B.统计局长 C.统计调研员 D.统计员 【答案】D 6.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是()。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地市级统计局 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B 7.关于部门统计工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 C.政府有关部门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的,应当指定统计负责人 【答案】A 8.统计调查对象中,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是 ()。 A.法定代表人 B.统计负责人 C.会计人员 D.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 【答案】D

统计法基础知识

一、统计法基本问题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统计法律规范,始见于()。B.周朝 2.西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西宁市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属于。C.政府规章3.有权制定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是。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什么时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A.1983年12月8日 5、2009年6月27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什么时间实施:2010年1月1日 6.下列什么机构有权制定统计行政规章。D,省级人民政府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A,《中华民国统计法》 8、保障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是要实行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9.《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属于。B.统计行政法规 10、我国政府统计的第一项法定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11、我国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12.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B.信息、咨询、监督 13.制定《统计法》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B.完整性 1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A.独立的 15我国统计法调整的范围主要是()。政府统计活动 16、推进统计信息现代化的标志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17、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18、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的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二、统计调查管理 2.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C.强制性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献综述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绪言 在这一部分中,着重介绍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发生的历史背景,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取得的成就,通过对原有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并预测其走向和趋势,最后给出改革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部分历史发展 在我国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过去课程普遍反映为繁,难,偏,旧,很不适宜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此年龄阶段的心理发育的特点,所以课程改革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自2003年起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思路,2007年开始加大了改革的深度和力度,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现状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着重分析几个重点问题,并且以此为突破口,希望管窥蠡测对整个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明白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当今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 在异彩纷呈的教学新现象中,我有一些明显的感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教学过程重合作探究,轻独立思考。从而在一些课程上造成了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三新课改与学校文化的重建 学校应该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场所,一个相互交流思想的场所,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场所,一个纪律严明的场所,一个互相关心的场所,一个欢庆聚会的场所。构建和谐校园,追求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是终极追求。所以,它的基本观点有: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实验的基本途径有: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殿堂;优化家校合作。对于现行体制,有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教育改革和科研的范式。 四对于教师对于新课改的冷漠态度的审视 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教师个体被动,专业自主权欠缺;竞争专制的学校文化氛围;封闭保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如下建议仅供参考:倡导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营造合作民主的学校氛围;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创立健康的社会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 五新课改推行过程中的欠缺 难以拿捏指导的力度,教师的教学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担心失去尊严;难以整合过去的经验,教师对知道缺乏信心;难以通晓评估的理念,教师指导压力重重;难以整合多元化学习经历,教师的理解更添困惑。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教师的专业需要为起点;关注教师是环境互动的产物,伙伴协作致力于改变情景脉络。 第四部分未来趋向及建议

最新一建市政实务复习重点要点精华

目录 一、精选案例分析 ------------------------------------------------------------------------- 3 二、考试和学习技巧方面 ---------------------------------------------------------------- 6 1 【精选案例1】(道路基层结构施工) ------------------------------------------- 7 2 【精选案例2】(道路工程项目管理) ------------------------------------------- 9 3 【精选案例3】(桥梁吊装施工) ----------------------------------------------- 10 4 【精选案例4】(桥梁基础结构施工) ----------------------------------------- 12 5 【精选案例5】(桥梁工程施工管理) ----------------------------------------- 14 6 【精选案例6】(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 16 7 【精选案例7】(燃气管线焊接施工) ----------------------------------------- 18 8 【精选案例8】(箱涵顶进施工) ----------------------------------------------- 19 9 【精选案例9】 ---------------------------------------------------------------------- 21 10 【精选案例10】 ------------------------------------------------------------------- 23 11 【精选案例11】 ------------------------------------------------------------------- 24 12 【精选案例12】 ------------------------------------------------------------------- 25 13 【精选案例13】 ------------------------------------------------------------------- 29 14 【精选案例14】 ------------------------------------------------------------------- 30 15 【精选案例15】 ------------------------------------------------------------------- 32 三、历年案例分析 ----------------------------------------------------------------------- 34

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备考题(19)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备考题(19)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经济存量概念的是( )。 A.一段时间内的水库蓄水量 B.一个家庭当年的存款存入数额 C.一个企业当期的产品销售额 D.一个国家用货币单位计量的国民财产 答案:D 解析:理解存量是一时点的含义。 2.资产负债核算的范围是本国常住单位拥有的( )。 A.资产存量

B.负债存量 C.资产负债存量 D.资产负债流量 答案:C 3.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所采用方法一般为( ) A.现行市价法 B.永续盘存法 C.重置成本法 D.物价指数法 答案:B 4.已知某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部门非金融资产总值5000亿元,

金融资产总值2000亿元,该部门的金融负债2200亿元,则部门净资产为( )亿元。 A.6000 B.4800 C.6200 D.4000 答案:B 解析:部门净资产=非金融资产总值+金融资产总值-该部门的金融负债额 =5000+2000-2200=4800,故B正确。 5.已知某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为2000亿元,期内实物投资800亿元,非金融资产重估价200亿元,则期末非金融资产为( )亿元。 A.2200

B.2800 C.3000 D.2000 答案:C 解析:期末非金融资产=期初非金融资产+期内实物投资+非金融资产重估 =2000+800+200=3000(亿元),C正确。 (二)多选题 1.作为经济资产,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A.资产所有权为某个或某些机构单位所拥有 B.资产所有者能够对其实施管理和控制 C.所有者通过使用或持有这些资产可以在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每位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并把它转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可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 一、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和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 五、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总体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有句话说得好:有经验的校长抓课堂,缺乏经验的校长抓门房。我认为,要落实这六大目标,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关键是要将其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落实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主要是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 七、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 传统观念的束缚是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新课程改革与一切新生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它面临的最大困难同

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修正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即:信息、咨询、监督 第三条.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第六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九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一条. 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第十二条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第十三条. 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 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或者原备案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 对未标明前款规定的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统计调查活动。 第十六条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第十七条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

新课程改革考点

新课改重点总结 第8次课改 第8次课改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改理论基础 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新课改具体六项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观念的变革 教学观的转变 1、“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会学生学习” 3、“重结论更重过程” 4、“关注人”:每一位学生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尊重、合作、综合、开发、研究、创新 教师的角色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4.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 1、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 2、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我:强调反思 4、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强调合作 新型学生观 新型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是独特的人 3.是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的变革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新课程结构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综合课程)、初中(分科、综合)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5、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新课程结构特征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具有法定性质。 课程评价改革 评价理念: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014年统计从业《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4年统计从业《统计法基础知识》 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20,共2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中的(B)对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A 法定代表人 B 统计部门负责人 C 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 D会计人员 2、统计资料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由谁决定(C) A 国家机关保密委员会 B 中央保密委员会 C 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 D 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 3、我国政府统计的第一项法定任务是(D) A 向政府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B 对政府实行统计监督 C 向社会公众提供统计资料 D 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项目的是(A) A 基本单位普查 B 经济普查 C 人口普查 D农业普查 5、下列什么机构有权制定统计行政规章(D) A 国务院 B 所有市级人民政府 C部门县级人民政府 D 省级人民政府 6、在我国政府统计工作中,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 A)。 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B.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C.分散管理原则 D.分级负责的原则 7、制定《统计法》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B) A 独立性 B 完整性 C 统一性 D合法性 8、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A) A.部门统计调查 B.涉外统计调查 C.民间统计调查 D.企事业统计调查 9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其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由谁审批?(B) A 国务院 B 国家统计局 C 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政府有关部门 10、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谁审批(A) A 国家统计局 B 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 同级地方人民政府 D 国家统计局或同级地方人民政府 11、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C)为基础 A 经常性抽样调查 B 统计报表 C 周期性普查 D 典型调查 12、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谁审批(B) A 国家统计局 B 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 同级地方人民政府 D 国家统计局或同级地方人民政府

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强化习题(2)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强化习题(2)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强化习题(2) 判断题 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是可以相加的。( ) [答案]错误 2、2003年按不同专业划分的全国毕业生人数属于时期数列。( ) [答案]错误 3、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95亿人,这是一个时点数列。( ) [答案]错误

4、序时平均数中的“首末折半法”适用于计算间断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 [答案]正确 5、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是假定现象在各个时点上是均匀变动的。( ) [答案]错误 6、编制时点序列时,其间隔应视研究现象在时期上变动的大小和快慢来决定。( ) [答案]正确 7、假定某公司产值的环比发展速度每年都等于120%,那么其间各年的逐期增长量是逐年增加的。( ) [答案]正确 8、假设某企业利润额每年都增加120万元,那么其间各年的环

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 ) [答案]错误 9、某公司2002年的产量是1996年的4倍,这说明这几年该公司产量翻了两番。( ) [答案]正确考试用书 10、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减1(或100%),可表示为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之比。( ) [答案]正确 11、平均增长速度就是对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求几何平均数。( ) [答案]错误 12、相邻的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 [答案]错误

13、总速度就是定基发展速度,它可由各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对比求得。( ) [答案]错误 14、某商店五年中商品销售额每年增加500万元,则商品销售额发展速度年年保持不变。( ) [答案]错误 15、以1961年为基础,2002年为报告期,计算粮食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需要开42次方。( ) [答案]错误 16、扩大时距修匀法可用来对时期和时点两种数列进行修匀。( ) [答案]正确 17、在确定移动平均数项数时,若原时间数列的指标数值出现周期性变化时,应以周期数作为移动平均的项数。( )

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作者:马健生…文章来源:《教育科学研究》点击数: 9806 更新时间:2007-6-7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既有新课程的支持者,也有新课程的批评者,他们根据自己的学 科和理论背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问题提出了意见 和建议,希望基础教育获得和谐、健康的发展。本文以这些研究文本为对象,通过概括,试图比 较集中地反映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以便于系统分析和解决。 一、新课程开发中的困境 课程开发是推行了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破旧立新,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编审与制定都提出很多耳目一新的课程开发理念。然而,经过近几 年的研究论证和实践检验,这些课程开发理念暴露出不少问题,面临着多元性与确定性、理想性 与操作性的两难困境。 1、新课程标准制定。新一轮课程改革借用很多西方最新的教育理论,对我国传统的课程体 系给以严厉批判,力图创建与以往有根本不同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具有“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虽然包含知识、技能,却极力淡化知识在教材编制 和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希望更多地加入主观、非理性因素。在教育理论界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话语: 我国的课程概念应该走向“课程即体验”的动态课程观;课堂教学将从“人(教师)一人(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学生)一应答性环境系统”;开放经验要求开放学科、开放课堂、开放学校,与 现实的社会生活打成一片。这些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教育观念使得课程标准词义模糊,没有明确 指向,缺乏确定性,最终陷入种随意论说的境地。众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因此茫然失措,无法 具体操作。 2、教材编审。教材编审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编审队伍良莠不齐、观念陈旧,编审队伍之间 关系缺少协调;教科书设计理念、设计技术和评价尺度落后,教科书的内容未能与我国社会生活 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国家统一编制的教材与地方自行了编制的教材,以及地方教材之间缺乏有 效协调,教科书内容存在克隆现象;某些“权钱交易”的干扰导致此教科书编写者往往不去深究 各自学科在整个课程架构中的定位和各个学习领域的特性,而是各自发挥,想当然地去解释课程 纲要和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时间紧张,无暇顾及教材品质。其根源主要在于:(1)教科书制度存

2017年一建市政重点背诵讲义

2015年市政撑握要点整理(四版教材) 工程技术 第一部分:道路 1、路基性能主要指标:整变。①整体稳定性;②变形量控制。P4 2、基层性能主要指标:强扩冻水透(应满足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抗冻性、水稳性、不透水性)三版书:①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坚实、平整、 整体性好。②不透水性好。P5 3、路面的使用指标:承平温滑水声。①承载能力、②平整度、③温度稳定性、④抗滑能力、⑤透水性、 ⑥噪声量。P5 4、基层材料选用原则:特:混(贫、碾压、沥青砼);重:稳(稳定粒料或稳定碎石);中轻:粉、粒料(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P6 5、基层宽度:小3轨5滑65。 6、砼路面抗滑构造:刻压拉毛。P7 7、胀缝填缝材料:4+1(聚改橡树)+耐老化剂;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P7 8、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组成。9、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下列三种形式:(1)悬浮一密实结构--AC ;(2)骨架一空隙结构—AN 或OGFC ;(3)骨架一密实结构—SMA (最好)。P9 SMA、OGFC 不宜使用天然砂。P10 速记法:悬密:AC ;骨空:A N 、OGFC ;骨密:SMA 10、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P13速记法:试验指标:空间流宝马。 11、路基试验段的目的:(背)P18 (1)以便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 (3)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 (4)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 (5)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 速记法:试验段:3压1厚1预沉;压实机具选择:条大小工期(挑大小公鸡) 15面授押T联系QQ:1045654947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多选题)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多选题 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A.总体B.总体单位C.标志 D.变量E.指标)。 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商品零售额 B.工龄C.计划完成百分数D.合同履约率)。 3.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全国总人口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 4.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A.统计设计 B.统计预测与决策D.统计整理E.统计分析)。 5.总体的基本特征有(A.同质性 B.大量性C.差异性)。 6.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有(A.统计报表制度 B.统计调查方案C.统计分类目录 D.统计指标体系)。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8.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 B.抽祥调查C.典型调查)。 9.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E.确定调查项目)。 10.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A.全面调查方法 B.报告法调查C.经常性调查方法)。 11.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属于(B.重点调查E.非全面调查)。12.重点调查是一种(B.非全面调查C.就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D.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的调查方法E.能够大致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方法)。 13.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C.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D.调查曰的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只须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少数重点单位能满足需要)。 14.关于抽样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非全部调查 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C.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15.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B.专门调查E.统计报表)。 16.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C.确定调在单位和调查对象和报告单位D.确定调查项日和调查表E.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17.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的优势有(A.能够建立良好的跳问模式 B.能够当场对数据进行审核D.支持程序问卷的再使用)。18.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B.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T人数是变量)。 19.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20.下列统汁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21.下列哪种调查方式属于面谈访问(D.人户调查E.街上拦截访问)。 22.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B.最初性D.直接性)。 23.统计台账的特点是(A.按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登记B.是一种账册D.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24.概率抽样的特点包括(A.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B.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值)。 25.下列有关概率抽样误差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样本单位数目越多,误差越小C.总体变异程度越小,抽样误差越小E.误差大小受抽样方法影响)。 26.统计分组是将统计总体按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部分的统计方法。它( A.是统计研究中的基本方法B.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D.对总体而言是分E.对个体而言是合)。 27.统计分组有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两种,下述人口总体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B.按年龄分组D.按收入水平分组)。 28.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的类型(B.变量数列C.组距数列D.不等距数列)。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职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100 5 10 20 15 合计50 29.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80%一l00%,第二组为100%-120%,第三组为120%以上,则会(A.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B.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迭E.各组的下限分别为80%、l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100%应归第二组)。 30.某地区2005—2007年粮食产量如表所示:该表属于( ADE )。 单位2005 2006 2007 粮食总产量 粮食作物耕地面积亩产 万公斤 万亩 公斤/亩 11130 41 271.5 1240 42 267.6 11280 4l 275.1 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调查表D.分析表E.时间数列表 31.下列分组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B.企业按产值分组C.企业按工人数分组D.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32.统计分组是(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1)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1)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 1、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时,会有()。 A.消费者实现利益最大化 B.生产者实现利润最大化 C.产品和生产要素供求相等 D.资源实现了最优配置 E.价格固定不变 标准答案:A, B, C, D 2、帕雷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包括()。 A.交换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B.生产者实现利润最大化 C.生产和交换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D.分配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E.使用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标准答案:A, B, C 3、垄断形成的原因包括()。 A.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B.专利制度 C.规模经济 D.准入制度 E.竞争导致的垄断

标准答案:A, B, C, D, E 4、垄断导致失灵的原因包括()。 A.垄断可以控制产量和价格 B.垄断利润破坏消费者均衡 C.垄断破坏生产者均衡 D.垄断导致寻租的产生 E.垄断使资金不能流转 标准答案:A, B, C, D 5、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 A.垄断 B.经济的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信息不充分 E.信息不对称 标准答案:A, B, C, D, E 6、从经济学上讲,某人在公共场所进行的吸烟行为属于() A.消费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经济 C.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标准答案:C 7、公共产品的产权不属于任何个人指的是它具有()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 标准答案:C 8、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别的经济体带来的额外收益时,经济学中称之为() A.公共产品 B.外部经济 C.交易成本 D.外部不经济

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

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 1、简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3、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 (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4、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6、新课改总目标: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需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4)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7、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建市政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表征沥青路面材料稳定性能的路面使用指标的是( )。 A.平整度 B.温度稳定性 C.抗滑能力 D.降噪排水 2.城市主干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宜选择的主要原材料是( )。 级以上硅酸盐水泥 B.粒径小于的砂砾 C.粒径小于碎石 D.细度模数在以上的淡化海砂 3.关于加筋土挡墙结构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填土、拉筋、面板结合成柔性结构 B.依靠挡土面积的自重抵挡土压力作用 C.能适应较大变形,可用于软弱地基 D.构件可定型预制,现场拼装 4.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 A.换土法 B.强夯法 C.砂桩法 D.挤密法 5.桥梁防水混凝土基层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不包括( )。 A.含水率 B.粗糙度 C.平整度 D.外观质量 6.预制梁板吊装时,吊绳与梁板的交角为( )时,应设置吊架或吊装扁担 °° °° 7.在移动模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时,浇筑分段施工缝应设在()零点附近。 A.拉力 B.弯矩 C.剪力 D.扭矩 8.主要材料可反复使用,止水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是( )。 A.钢管桩 B.灌注桩 工法桩 D.型钢桩 9.下列盾构掘进的地层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后续沉降的是( )。 A.岩层 B.卵石

C.软弱粘性土 D.砂土 10.下列给水排水构筑物中,属于调蓄构筑物的是( )。 A.澄清池 B.清水池 C.生物塘 D.反应池 11.给水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内容不包括( )。 A.性能标定 B.单机试车 C.联机运行 D.空载运行 12.某供热管网设计压力为,其严密性试验压力( )。 下列燃气和热水管网附属设备中,属于燃气管网独有的是( )。 A.阀门 B.补偿装置 C.凝水缸 D.排气装置 14.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防渗系统结构层,自上而下材料排序,正确的是( )。 A.土工布、GCL垫、HDPE膜 B.土工布、HDPE膜、GCL垫 膜、土工布、GCL 膜、GCL垫、土工布 15.关于施工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划批复和设计文件是施工测量的依据 B.施工测量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C.施工测量应遵循“由局部到整体,先细部分后控制”的原则 D.综合性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使用不同的设计文件时,应进行平面控制网联测 16.关于假山施工顺序说法错误的是:( )。 A.上下分层 B.由主及次 C.自下而上 D.自前向后 17.园林排水方式中最经济的是( )。 A.明沟排水 B.地面排水 C.暗沟排水 D.管道排水 18.下图双代号网络图中,下部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 A.工作持续时间 B.施工顺序

2019年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6页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统计法实施细则》属于()。 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规范性文件 D.统计基本法 2. 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包括()。 A.咨询、决策、监督 B.信息、咨询、监督 C.决策、指导、监督 D.信息、决策、监督 3. 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A.部门统计调查 B.涉外统计调查 C.民间统计调查 D.企事业统计调查 4. 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 B.盈利性 C.强制性 D.平等协商性 5.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审批。 A.国家统计局 B.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同级地方人民政府 D.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6. 统计调查应当以()为基础。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统计报表 C.周期性普查 D.典型调查 7. 统计资料实行()公布制度。 A.定期 B.经常 C.及时 D.选择性 8. 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 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B.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C.分散管理制度 D.分级负责的原则 9. 国家统计数据以()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最先公布的部门 D.主管部门 10. 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坚持实事求是 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 C.对统计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保密 D.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 11. 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政府机关进行罚款 B.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C.公布自己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对违反统计法的个人进行罚款 12. 某地方领导人认为该地方统计局提供的夏粮产量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修改了夏粮产量的统计数据,该领导人的行为属于()。 A.依法履行职务行为 B.行政监督行为 C.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D.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 13. 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其基本特征是()。 A.实多报少 B.凭空捏造 C.非法修改 D.实少报多 14. 对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由()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以罚款。 A.公安部门 B.统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工商部门 15. 在统计执法实践中,被调查单位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视为()的行为。 A.迟报统计资料 B.屡次迟报统计资料 C.拒报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 16. 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警告 B.罚款 C.责令改正 D.通报批评 17. 实施统计执法检查的主体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局法规检查机构 B.各级纪检监察部门 C.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18. 给予较大数额罚款的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如果当事人要求,统计执法机关应当组织()。 A.听证 B.重新调查 C.仲裁 D.审理 19. 统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受理统计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A.15 B.30 C.60 D.90 20. 统计执法检查中,被处罚对象在接到处罚决定书后,如果既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拒不执行决定的,由查处机关依法()。 A.强制执行 B.起诉 C.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与被处罚对象协商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