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

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
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

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

摘要:水工模型试验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基础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直接关系到试验成果的质量,因此试验中的测量技术非常关键。流速、流量、水位、压力、地形、泥沙含量等是模型试验中测量的主要数据,本文主要介绍了模型试验中这些数据的测量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方法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引言

水工模型试验是根据相似原理,按照一定的相似比将需要研究的对象,如河流、水工建筑物等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在缩小的模型中复演与原型相似的水流,进行水工建筑物各种水力学问题研究的实验技术,旨在定性或定量的揭示其运动规律或水力学特性,为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

自1870年弗劳德(Froude)首先按水流相似准则进行了船舶模型试验以来,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工模型试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在理论设计、模型制作、试验测量、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创新突破和发展。

模型试验中的数据测量对试验结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质量。在水工模型试验中主要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参数有流速、流量、水位、压力、地形、泥沙等,测量仪器的精度、范围、性能等决定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而优良的测量技术是模型试验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模型试验测量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论述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的发展及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1.发展现状

1.1流速测量技术

流体的流速是流场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对流体流动特性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场的获得,而大多数描述流场的物理量都直接或间接与流速有关,如环量、涡量、流函数、流速势函数等等。在模型试验中流速的测量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创新突破,流速的测量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单点流速测量发展到多点测量,从单向到多向、从稳态向瞬态发展,从毕托管、旋浆流速仪、热线/热膜流速仪、电磁流速仪、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激

光多普勒流速仪(LDV)、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发展到VDMS法[1-3]。

毕托管是由亨利·毕托(Henri Pitot)于1730年首创,是一种古典的测量仪器。毕托管测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流体力学的能量方程,在定常、理想无粘、不可压假设下简化为的伯努利方程,是一种利用压差、单点、定常的接触式测量仪器,测量过程中,仪器本身会对流场产生扰动。毕托管结构简单,使用、制造方便,受条件的限制,毕托管一般只用于平均流速和平均流量的测量,且一般适用于测量中高流速(流速大于0.15m/s)的稳定流,目前已很少用于模型试验的流速测量。

旋浆流速仪主要分为电阻式旋浆流速仪、光电式旋浆流速仪和电感式旋浆流速仪三类,用于测定流水中预定测点的时均流速。其基本原理是将固定在传感器支架上的旋浆置于水流中的预定测点,旋浆正对水流方向,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旋浆转动,流速越大转动越快,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计数器记录单位时间旋浆的转数,再根据率定曲线求出水流流速。目前水工模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光电式旋浆流速仪,其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研发的新型智能流速仪,具有流速多机测量及非恒定流速测量与处理等功能。旋浆式流速仪属于单点、接触式测速仪器,测流过程中会对流场产生扰动,且对小于旋浆启动流速的小流速无法测量[1]。

热线/热膜流速仪[4]是利用放置在流场中具有加热电流的细金属丝(直径0.5~5 um)来测量风速的仪器。在金属丝中通过加热电流,当金属丝周边的流速变化时,金属丝的温度就随之改变,从而产生了电信号的变化,这种电信号的变化和流速之间具有单调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测量电信号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实际流场的流速。热线/热膜流速仪能够测得瞬时流速,对流场扰动干扰小,但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流必须清洁无杂质,否则当有杂质附着在金属丝上时,就会改变金属丝的热耗散率,产生测量误差,所以常用于空气动力学实验,在含沙量大的水流中基本不用。

电磁流速仪[5]的原理是根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把水流作为导体测量水流速度的仪器。其测量管光滑无阻、压力损失小、精度高,对水流扰动小,但其制作成本高,且极易受电磁信号

干扰,在水工模型试验中应用不多。

超声多普勒流速仪(ADV)和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分别是基于超声波和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测流速的[1],均是非接触式、单点、高分辨率、三维多普勒流速仪,其测流过程中对流动没有干扰,动态响应快,测量精度高。超声多普勒流速仪的测点可以离边界非常近,可用于极慢流速测量并可测垂线流速的分布,测速历时短、测速范围大,但由于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水工模型试验中应用较少。

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的基本原理是在流场中撒入示踪粒子(粒子的密度比水略大,可以悬浮在水中,粒径大致为10-12μm,具有良好的示踪性和足够的散射率),利用系统配套的摄像设备获取粒子的运动轨迹图像,然后应用自相关或互相关技术分析粒子图像从而获得流

场信息,粒子的速度就代表了相应流场的速度。PIV可以实现非接触瞬态全流场的测量,而且不破坏流场,传统的三维PIV技术只能拍摄到水流表面的粒子图像,只能测量粒子表面的流场,无法测得水流的垂向流速分布。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三维PIV 技术,通过CCD像机获取粒子运动图像,通过Insight3G软件进行处理得到粒子的矢量速度进而得到流场的相关参数,三维PIV即对平面流场进行量测,在获得二维速度场的同时可以获取第三个空间速度分量[6]。VDMS是表面流场实时测量系统的英文简称,VDMS法是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中的粒子跟踪测速技术发展的大范围测速系统,可实现对大范围的恒定流和非恒定流试验表面流场的实时测量,快速准确的得到模型试验研究区域内的流场、断面流速分布以及单个或多个测点的流速矢量变化过程[2]。

1.2流量测量技术

模型试验流量测量的仪器很多,每种测量仪器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特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水工模型试验中比较传统的测流量仪器是量水堰,包括三角堰、矩形堰和复式堰。量水堰属堰槽类量水仪器,亦是目前试验室测定流量最精密的常规仪器[7]。直角三角形量水堰因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用于小流量时精度高等优点而倍受欢迎。量水堰的流量计算公式是根据能量方程推求的,所以量水堰的流量计算公式有多个,且不同的计算公式测得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所以在用量水堰进行流量测量时选取适当的流量计算公式很重要。在水工模型试验中,量水堰常常用于开敞明槽流量的测量。

差压式流量计的原理是根据安装在管道中的流量检测件产生的压差,利用已知的流体条件和检测件与管道的几何尺寸来计算流量。常用的有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差压计已发展为三化(系列化、通用化及标准化)程度很高的、种类规格庞杂的大类仪表,它既可测量流量参数,也可测量其它参数(如压力、物位、密度等)。应用最多的孔板式流量计因其结构牢固,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造价低而广泛使用,但其测量精度偏低,水力损失大(孔板和喷嘴等处),随着新型流量计的出现,其使用量百分数逐渐下降[8]。

浮子流量计,又称转子流量计,在一根由下向上扩大的垂直锥管中,圆形横截面的浮子的重力是由液体动力承受的,可以随着流量变化而升降,改变它们之间的流通面积来进行测量的体积流量仪表,适用于小管径和低流速且水力损失较低。

电磁流量计[8]是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制成的一种测量导电性液体的仪表。电磁流量计通常由对应型号的电磁流量传感器和电磁流量转换器组成。电磁流量转换器可将来自传感器的微小流量信号转换成与流量成正比的标准电流信号和频率(脉冲)输出,采用全数字处理,如今的电磁流量计已经可以实现在表盘上直接显示累积流量、瞬时流量、流速、流量百分比等。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且可保证低流速的测量精度等优点。测得体积流量实际上不

受流体密度、粘度、温度、压力和电导率变化的明显影响,在模型试验中的管道流测量中应用广泛。

超声流量计是通过检测流体流动对超声束(或超声脉冲)的作用以测量流量的仪表。根据对信号检测的原理超声流量计可分为传播速度差法(直接时差法、时差法、相位差法和频差法)、波束偏移法、多普勒法、互相关法、空间滤法及噪声法等。超声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一样,因仪表流通通道未设置任何阻碍件,均属无阻碍流量计,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流量计,无压力损失。超声波流量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传播时间法只能用于清洁液体和气体,而且只有在所处管道满流时才能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而多普勒法只能用于测量含有一定量悬浮颗粒和气泡的液体,且多普勒法测量精度不高。

此外,还有涡轮流量计、涡街流量计、V锥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3]。

1.3水位测量技术

水位是模型试验中必不可少的水力要素。目前用于模型试验的水位测量仪器主要有:水位测针、数字编码探测式水位仪、跟踪式水位仪、探测式水位仪、振动式水位仪、光栅式水位仪、超声波水位仪等[1,3]。

水位测针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水位测量工具,由于测针稳定可靠,测量精度高,在现在的模型试验中仍有广泛的应用;但在测量过程中费时较多,且不易同时测量多点水位。跟踪式水位仪、探测式水位仪、振动式水位仪、光栅式水位仪都是采用步进电机跟踪水位进行测量的水位仪,只是采用的传感器不同。具有功能强精度高的特点,在模型试验中应用广泛。但是机械传动部分容易因磨损产生误差,且水位跟踪速度受步进电机驱动速度的影响。超声波水位仪是利用超声波反射原理测量水位,可实现多点水位同步测量,但测量精度易受环境温度等的影响[1]。

1.4压力测量技术

压力也是水工模型试验中需要测量的一个重要的水力参数。模型试验中常需要测定脉动压力和时均压力。

时均压力是流体脉动特性产生的平均值,传统的测量时均压力的仪器是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测压管,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但是由于测量时均压力的测点较多,测压管的读数需要人工测读,工作量大。

脉动压力测量的仪器和传感器应具有采样频率高、灵敏度高、体积小、防水性能好等特点。主要仪器有:压力传感器(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总力传感器)、计算机压力测量系统、应力应变测量(动态电阻应变仪、钢弦应变仪)、六分量测量、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等[3,9]。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采用先进的集成压电式压力传感器、高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和计算机硬、软件技术最新研制而成,系统可同步采集处理多点压强和多点总力[9]。

1.5 地形测量技术

水工模型试验中的地形是根据实际地形资料根据相似原理按找一定的比例缩小而成的,模型地形的测量稍有误差就有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河工模型地形测量技术正从人工测量向自动测量、从接触式测量向非接触式测量、从单点向多点测量发展,逐渐发展了光电反射式地形仪、电阻式地形仪、跟踪地形仪、超声地形仪、激光扫描仪等仪器以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3,10]。其中光电反射式地形仪、电阻式地形仪、跟踪地形仪都属于接触式地形仪,测量时探头需要接触河床面,单点测量,测量效率和精度较低,且对水流和地形有一定的干扰,逐渐被非接触式地形仪取代[10]。超声地形仪、激光扫描仪属非接触式地形仪,测量效率和精度高,对水流和地形无干扰。激光还具有测距远的优点,可实现三维地形的大范围瞬时测量,但激光在水下衰减快,且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无法直接进行深水条件下水下地形的测量。超声波具有水下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弥补了激光的不足,但抗干扰能力不强,可用于水下瞬时非接触测量。马志敏等[11]利用超声波实现水下地形无接触快速扫描测量和利用激光与CCD光学成像原理实现水上地形的无接触快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水上、水下地形的同时测量。

1.6泥沙测量技术

天然河流中,含沙浓度随流域的来沙条件、水流条件和边界条件而变化,为了准确的模拟原型中的泥沙运动,有时必须测定模型试验中水体的含沙量,以便控制模型试验的各种参数,确保试验成果的质量。模型试验中含沙量的主要测量仪器和方法有烘干称重法、比重瓶法、CYS一Ⅲ型智能测沙颗分仪、超声波测沙仪、同位素测沙仪、激光测沙仪[1,3]。烘干称重法、比重瓶法是直接的测量方法,通过测得泥沙的重量测得含沙量,测量精度高,但操作过程繁杂,不能连续、实时的进行含沙量测量。光电测沙仪、同位素测沙仪、激光测沙仪、声波测沙仪都是间接的测量方法,原理是利用光电信号、激光信号或超声波信号的衰减与含沙量的关系测得泥沙含量,可以实现实时连续的含沙量测量,但光电信号、激光信号或超声波信号的衰减容易受泥沙的形状、大小、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在高含沙水流中测量误差较大。

2.存在问题分析

水工模型试验中的测量技术和仪器在不断更新和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用于模型试验中的流速测量仪器主要是旋浆流速仪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旋浆流速仪可测量流速的垂向分布,但属于接触式测量,测速过程中对流场的扰动较大。PIV测速系统是非接触

式测量,但主要测得表面流场分布,尚不能测量垂向流速分布,尽管三维PIV技术的发展,可以测得垂向速度的一个分量,但也不能完全确定垂向速度分布。水位测量技术虽然已经实现了多点同步采集,但尚未实现全场测量。地形测量技术虽然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化、接触式向非接触式的发展,但水下地形测量的仪器大都属于单点测量,测量效率较低,浑水地形的测量精度不高,能实现多点快速测量的仪器无法实现水下地形的测量。含沙量测量技术随着光学、声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连续、实时的含沙量测量,但是测量精度有待提高,而且全场的瞬时含沙量分布无法测量。

测量仪器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模型试验测量仪器也得到了发展,但新型的高新科技仪器普遍造价偏高,有的还存在抗干扰能力差,操作复杂,操作环境要求高等缺点,这也是有些测量仪器无法得到普遍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结语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大型水利工程日益增多,在建和待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于工程本身的重要性和复杂化,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越来越多。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水工模型试验。而在一些重要的模型试验中,如果没有先进的量测仪器和量测技术以及这些量测技术的联合运作,就不可能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水利工程模型试验量测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为适应水利事业的发展形势,结合模型试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克服仪器自身的缺陷,不断改进创新,是测量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测量控制技术的发展,三维全场测量技术是今后模型试验测量技术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诚.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1,(4):154-158.

[2]刘国亭.水工模型试验的流速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程序[J].水运工程,2008,12(422):1-4.

[3]蔡守允,张晓红.水利工程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的发展[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1):78-80.

[4]吴嘉.流速测量方法综述及仪器的最新进展[J].计测技术,2005,25(6):1-5.

[5]文华,朱玉琛,付广流.速仪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J].舰船防化,2007,(3):43-45.

[6]宋朝.浮式进水口立轴漩涡水力特性PIV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学士论文,北京,2012.5.

[7]张明义,高建新,陈晓梅.直角三角形量水堰的计算公式探讨[J].新疆水利水电电科学研究院,2010,(6):56-79.

[8]苏文.浅谈流量计的发展及现状[J].中国仪器仪表,2002.2.

[9]蔡守允,戴杰,张定安等. 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17(2):36-38.

[10] 陈诚,唐洪武,陈红等. 国内河工模型地形测量方法研究综述[J]. 水利水电科学进展,2009,29(2):76-79.

[11]马志敏,范北林,许明等.河床模型地形的无接触快速测量技术[J].无损检测,2006,28(4):185—188.

某水利水电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报告

某水利水电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报告115349763.doc 目录 .................................................................... ...................................................... 1 1. 概述 1.1 工程简 况 ..................................................................... .. (1) 1.2 试验资 料 ..................................................................... .. (1) 1.3 试验目的及研究内 容 ..................................................................... (2) 2 模型试验设计和制 作 ..................................................................... .. (5) 2.1 模型试验主要依 据 ..................................................................... . (5) 2.2 模型要 求 ..................................................................... .. (5)

2.3 模型量测仪器及设 备 ..................................................................... (6) 3. 设计方案试验成 果 ..................................................................... .. (7) 3.1 泄流能 力 ..................................................................... .. (9) 3.1.1 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 .. (9) 3.1.2 溢洪道泄流能力...................................................................... .. (11) 3.2 泄洪放空洞水力特性简 述 ..................................................................... .. (13) 3.3 溢洪道水力特性简 述 ..................................................................... . (13) 4. 优化方案 I ...................................................................... . (14)

水工模型试验作业

水工模型试验与数据处理 试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大连理工大学

目录 实验一底流消能实验 (2) (一)实验安排 (2)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2)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3) (四)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4) 1、实验数据 (4) 2、理论计算 (5) 3、试验与计算的对比结果 (5) 实验二渗流水电模拟实验 (7) (一)实验安排 (7)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7)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7) (四)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8) 1、渗流计算 (8) 2、渗流速度的计算 (9) 3、渗流压力的计算: (9) 4、流网图 (10)

实验一底流消能实验 (一)实验安排 观察、描述底流消能现象,测量一个确定水位下的水跃长度、共轭水深、消能墙高度、消力池长度,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计算消能率。 图1 试验原理图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a.实验水槽; b.溢流坝模型; c.消力坎(消能墙); d.电磁流量计; e.测针。

图2 试验设备图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1、记录相关常数 (1)测量实验水槽槽宽,槽宽为10cm; (2)记录消力坎坎高 2cm ; (3)测量槽底高程 35.52cm ,计算坎顶高程 37.52cm ; (4)测量溢流堰顶高程 45.52cm ,计算溢流堰高 10cm ; m/3。 (5)打开进水阀放入适量的流量,记录流量计读数7.18h 2、观察溢流坝下游的水面衔接形式 调节尾门,使下游水位抬高,使水流分别产生远驱式水跃、临界水跃、淹没式水跃,观察其现象。 3、放入消力坎(消能墙),调节形成临界水跃 将消力坎放入水流中,调整消力坎,使池内形成稍许淹没的水跃,同时调尾门使墙后与下游的水流衔接为临界水跃或淹没水跃。

水工专业实习总结

水工专业实习总结 一、实习时间:2010年7月12日—2010年7月22日 二、实习地点:宝鸡。之所以选择宝鸡,是因为这里水资源总量为4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41.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7.5亿立方米。根据现有工程设施,可控制利用水资源量为11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3%。而且拥有较多也较为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具体包括金陵桥橡胶坝、金渭湖拦河闸、宝鸡峡水利枢纽、林家村河谷、冯家山水库、王家崖水库、金陵河渡槽、清姜河、钓鱼台双曲拱坝及石头河水库。 三、实习目的: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 水工方面:我们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不同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模型,熟悉水利枢纽的组成与总体布置,各种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布置方式及运行管理;了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步骤,加深对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工程概念,丰富生产知识,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和亲身感受,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地质方面:了解不同类型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地质条件;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工程测量:通过对假想坝轴线的规划测量以及石头河水库大坝变形观测,了解测量工作与水工建筑物的紧密联系,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我们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更加提高了我们在野外实际操作的能力。 将水工建筑物认识实习,地质认识实习和工程测量实习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我们对各学科之间联系的认识,更好地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到实践

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

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 河海大学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水工结构模型试验 所谓水工结构模型试验就是将原型以某一比例关系缩小成模型,然后向该模型施加与原型相关的荷载,根据从模型上获得的信息如应变位移等,通过一定的相似关系推出原型建筑物在应力、变形强度等成果。 (2)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水工建筑物因其受力特征、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均较复杂,特别是修建在复杂地基上建筑物更为如此,尽管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有限元等正迅速发展,但目前还不能用理论分析方法完美地解决建筑物的稳定和应力问题,因此模型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归纳成如几个方面: 1.通过对水工建筑物的模型试验研究可以验证理论设计,国内外大型和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都同时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和试验分析,以期达到互相验证的目的。 2.通过对原型结构的模拟试验,预测水工建筑物完建后的运行情况以及抵御事故的能力。 3.由于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结构性态的模拟,在模型上还有可能出现原先未知而又实际存在的某些现象,因此模型试验研究不仅仅是对数理分析方法的验证,而且是获得更丰富切合实际的资料的积极探索,所以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目的也是更好地探索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一种手段。 (3)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a.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整体应力及变形问题。 b.结构物之间的联合作用问题。 c.地下结构的应力与稳定问题。 d.大坝安全度及破坏机理问题。 e.水工结构的动力特性问题。 f.验证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等。 (4)模型试验的分类方法 ①按建筑物的模拟范围和受力状态分类 a.整体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整体建筑物在空间力系作用下的强度或稳定问题。 b.平面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结构单位长度断面在平面力系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问题,如重力坝坝段平面结构模型试验就是研究重力坝在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 c.半整体结构模型试验: ②按作用荷载特性分类 a.静力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水工建筑物在静荷载(静水压力、自重、温度等)作用下

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

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 摘要:水工模型试验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基础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直接关系到试验成果的质量,因此试验中的测量技术非常关键。流速、流量、水位、压力、地形、泥沙含量等是模型试验中测量的主要数据,本文主要介绍了模型试验中这些数据的测量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方法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引言 水工模型试验是根据相似原理,按照一定的相似比将需要研究的对象,如河流、水工建筑物等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在缩小的模型中复演与原型相似的水流,进行水工建筑物各种水力学问题研究的实验技术,旨在定性或定量的揭示其运动规律或水力学特性,为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 自1870年弗劳德(Froude)首先按水流相似准则进行了船舶模型试验以来,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工模型试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在理论设计、模型制作、试验测量、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创新突破和发展。 模型试验中的数据测量对试验结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质量。在水工模型试验中主要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参数有流速、流量、水位、压力、地形、泥沙等,测量仪器的精度、范围、性能等决定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而优良的测量技术是模型试验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模型试验测量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论述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的发展及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1.发展现状 1.1流速测量技术 流体的流速是流场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对流体流动特性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场的获得,而大多数描述流场的物理量都直接或间接与流速有关,如环量、涡量、流函数、流速势函数等等。在模型试验中流速的测量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创新突破,流速的测量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单点流速测量发展到多点测量,从单向到多向、从稳态向瞬态发展,从毕托管、旋浆流速仪、热线/热膜流速仪、电磁流速仪、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激

水利工程实验技能

数值模型试验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和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在人们的生活、文化方面产生重大的变革,在工程实验方法中也有所改变,并展现出了突出的优点。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原型观测试验和数值模型试验。物理模型是用一个较小尺寸的模型来尽可能精确的模拟原型的一种模型。物理模型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模型法则来模拟或者预测原型的行为状态。在自然科学系统的研究中有很多的建模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可能是硬件模型或计算机模拟模型。数百年来,在原型结构设计、修改和建造过程中,模型也被列入工作计划内。船舶模型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确定的货舱和压载舱的位置。力学模型是工业革命期间开始使用的,水力模型试验可追溯到十九世纪。近海工程模型对许多港口的发展、防波堤、系泊码头等非常有用。物理模型试验的主要益处之一是可以获得极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以极小的代价来预测原型成功性的概率。可以定性的对其进行观测。当原型的分析相当复杂的时候,引入物理模型就显得相当有必要。在其他情况下,型通常被用来验证简化假设所涉及(或内在)在大多数分析解决方案,包括高阶效应。但是,物理模型试验不能定量的对工程进行分析,因此,也就得不出精确解和从微观方面对工程作出深入的分析了解。着对于工程来说不仅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可能因禅城较大的误差而出现工程事故。因此,又要在设计方法上有必要进行改进。 数值模型就是可以用数值或者能够定量计算而建立的模型,可以应用到生物学、天文学、医药学等等许多领域,同时,在水利工程方面应用也特别广泛。这种方法不仅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计算减少工程造价,而且还能够进行对多目标、多约束的工程问题进行很有效的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复杂问题的求解,在安全和经济的前提下进行优化分析。 二.数值模拟的步骤 数值模拟技术诞生于1953年Bruce G.H和PeacemanD.W模拟了一维气相不稳定径向和线形流。受当时计算机能力及解法限制,数值模拟技术只是初步应用于解一维一相问题。两相流动模拟诞生于1954年,West W J和Garvin W.W模拟了油藏不稳定两相流。在计算机上实现一个特定的计算,非常类似于履行一个物理实验。这时分析人员已跳出了数学方程的圈子来对待物理现象的发生,就像做一次物理实验。数值模拟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用计算机来做实验。比如某一特定机翼的绕流,通过计算并将其计算结果在荧光屏上显示,可以看到流场的各种细节:如激波是否存在,它的位置、强度、流动的分离、表面的压力分布、受力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等。通过上述方法,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激波的运动、涡的生成与传播。总之数值模拟可以形象地再现流动情景,与做实验没有什么区别。 首先要建立反映问题(工程问题、物理问题等)本质的数学模型。具体说就是要建立反映问题各量之间的微分方程及相应的定解条件。这是数值模拟的出发点。没有正确完善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就无从谈起。牛顿性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就是著名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方程(简称方程)及其相应的定解条件。 数学模型建立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求高效率、高准确度的计算方法。由于人们的努力,目前已发展了许多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不仅包括微分方程的离散化方法及求解方法,还包括贴体坐标的建立,边界条件的处理等。这些过去被人们忽略或回避的问题,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

水工建筑物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4分) 1、枢纽中的水工建筑物根据所属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总要性和作用分为五级。2.重力坝的稳定分析目的是检验重力坝在各种可能荷载组合情况下的稳定安全度。3.重力坝的基本剖面一般指在主要荷载作用下,满足坝基面稳定和强度控制条件的最小三角形剖面。 4.当拱坝厚高比(T B/H)小于0.2时,为薄壁拱坝;当厚高比(T B/H)大于0.35时,为重力拱坝。 5.土石坝渗流分析内容包括确定浸润线位置、确定渗流的主要参数(流速和坡降)、确定渗透流量。 6.水闸是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7.按照闸墩与底板的连接方式,闸室底板可分为整体式底板和分离式底板。8.闸底板结构计算,对相对紧密度Dr>0.5的非粘性土地基或粘性土地基可采用弹性地基梁法。 9.正槽溢洪道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出口消能段和尾水渠组成。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为使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其造价的经济合理性恰当地统一起来,水利枢纽及其组成的建筑物要进行分等分级。( ) 答案:正确 2.溢流重力坝设计中动水压力对坝体稳定有利。( ) 答案:正确 3.如果拱坝封拱时混凝土温度过高,则以后温降时拱轴线收缩对坝肩岩体稳定不利。( ) 答案:错误 4、心墙土石坝的防渗体一般布置在坝体中部,有时稍偏向上游,以便同防浪墙相连接,通常采用透水性很小的粘性土筑成。( ) 答案:正确 5. 水闸闸室的稳定计算方法与重力坝相同均是取一米的单宽作为荷载计算单元。( ) 答案:错误 6. 重力坝的上游坝坡n=0时,上游边缘剪应力的值一定为零。( ) 答案:正确 7.深式泄水孔的超泄能力比表孔的超泄能力大。( ) 答案:错误 8.底部狭窄的V形河谷宜建单曲拱坝。( ) 答案:错误 9.土石坝的上游坝坡通常比下游坝坡陡。( ) 答案:错误 10.非粘性土料的压实程度一般用相对密度表示。( ) 答案:正确

水工渗流模型实验指导书

水工建筑渗流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水工13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2016年5月

土坝渗流缝隙槽模型实验(1) 土坝渗流缝隙槽模型实验是利用粘性液体在模型的坝断面与平板间狭窄缝中流动,能很好显示出层流运动特性,来模拟土坝中渗流。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找出土坝浸润线的位置坐标,并与理论计算成果相比较; 2.观察水位变化时,浸润线位置的变化情况; 3.观察流动的流线状态及其特性,并对层流运动得到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 粘性液体在狭窄缝隙中流动时,形成层流,且符合达西定律,用此来模拟土基中的渗流,粘性流在缝隙中流动的平均流速为 ds dh K V m m -= 式中:m K —缝隙槽的透水系数,决定于缝隙宽度和粘滞性的常数, V ga K m 3/2= a ——缝隙的半宽; V ——液体的运动粘滞系数; g ——重力加速度; dh ——沿流动方向ds 距离上的水头损失。 三、实验步骤 实验设备及装置由实验课中讲述。实验步骤如下: 1.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大小为75cm ×25cm ; 2.熟悉实验设备,并做好实验前的分工准备工作; 3.用方格纸按比例绘制好与模型相似的土坝模型图,见附图; 4.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进库液体流量,向缝隙模型槽内充液到固定液位,使上游保持溢流状态,下游也开始溢流时,即形成了稳定的水面; 5.将有染色液体的细金属管分别放在坝面的液面高程和其他任一高程上,即可观察出流动的浸润线和流线,此时可将浸润线的坐标记录下来(在正面的有机玻璃板上有方格,计数方格确定坐标)。

四、附图 均质坝(模型尺寸)单位:厘米原模比:1:100 五、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上、下游液位要保持始终有溢流? 答: 2.流线具有哪些特点,它分布的疏密程度说明了什么? 答: 3.在试验中浸润线和流线与上游边坡线交角是否相同?为什么?答:

水利工程模型试验量测技术的发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水利工程模型试验量测技术的发展 作者:蔡守允, 张晓红, CAI Shou-yun, ZHANG Xiao-hong 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 刊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20(1)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4条) 1.李昌华;金德春河工模型试验 1981 2.蔡守允;周益人;谢瑞河流海岸模型测试技术 2004 3.蔡守允;刘兆衡;张晓红水利工程模型试验量测技术 2008 4.蔡守允;谢瑞;韩世进多功能智能流速仪[期刊论文]-海工程 2004(02) 5.蔡守允;魏延文;雷学锋LGY-Ⅲ型智能测沙颗分仪[期刊论文]-海洋工程 1999(04) 6.蔡守允;戴杰大型模型试验水沙循环调制设备及控制系统[期刊论文]-海洋工程 2006(02) 7.蔡守允;王昕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测量与控制系统[期刊论文]-水利水电技术 2002(10) 8.蔡守允;魏延文VSMS系统在潮滩水沙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02) 9.蔡守允;朱其俊;张晓红变坡水槽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期刊论文]-水利水电技术 2007(10) 10.蔡守允;马启南;朱其俊农村水资源自动化测量系统研究[期刊论文]-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7(06) 11.蔡守允;戴杰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期刊论文]-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02) 12.蔡守允;杨大明水利工程模型试验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系统[期刊论文]-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7(10) 13.蔡守允;李恩宝应用于水利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的旋浆流速仪[期刊论文]-水利技术监督 2008(02) 14.蔡守允;杨大明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计算机波高测量系统[期刊论文]-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7(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蔡守允.朱其俊.张晓红.CAI Shou-yun.ZHU Qi-jun.ZHANG Xiao-hong变坡水槽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期刊论文]-水利水电技术2007,38(10) 2.尹宏伟.张乐年.蔡守允水利模型实验控制系统[期刊论文]-工业控制计算机2006,19(9) 3.蔡守允.马启南.戴杰.朱其俊.CAI Shou-yun.MA Qi-nan.DAI Jie.ZHU Qi-jun新型光电式智能测沙颗分仪[期刊论文]-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26(8) 4.蔡守允.杨大明.张晓红.朱其俊.CAI Shou-yun.YANG Da-ming.ZHANG Xiao-hong.ZHU Qi-jun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计算机波高测量系统[期刊论文]-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27(5) 5.蔡守允.戴杰.张定安.李恩宝.程顺来.CAI Shou-yun.DAI Jie.ZHANG Ding-an.LI En-bao.CHENG Shun-lai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期刊论文]-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17(2) 6.蔡守允.戴杰.姜英山.张定安CSY-Ⅲ型流速流向仪[会议论文]-2006 7.蔡守允.魏延文.雷学锋.Cai Shouyun.Wei Yanwen.Lei Xuefeng LGY-Ⅲ型智能测沙颗分仪[期刊论文]-海洋工程1999,17(4) 8.蔡守允.杨大明.朱其俊.CAI Shou-yun.YANG Da-ming.ZHU Qi-jun模型试验流速测量仪器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3) 9.王昕.蔡守允.张河河工模型试验计算机测控系统[期刊论文]-水利水电技术2003,34(5) 10.蔡守允.朱其俊.张晓红.CAI Shou-yun.YANG Da-ming.ZHANG Xiao-hong模型试验含沙量测量仪器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5)

水工建筑物教学模型实验指导书2016

水工建筑物 教学模型试验指导书 雷川华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17年3月

水工建筑物教学模型试验 一.试验目的 运用水工水力学模型试验方法,不仅可以论证设计中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而且还可以预见原型可能发生的现象,同时,对设计时所依据的理论和技术前提进行论证,从而获得科学理论上的进步。 通过水工水力学模型试验,达到如下目的: 1、巩固所学泄水建筑物泄流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并加深理解,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学习水工水力学模型试验方法、操作技能、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锻炼和提高编写试验报告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试验、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二.试验原理 水工模型试验遵循重力相似准则,即按佛汝德模型定律(重力相似定律)进行设计。原型与模型主要作用力为重力,略去次要影响力。 1、几何相似 根据试验场地、供水能力,结合试验任务和要求选定模型长度比尺r L 。 p m L r L L = 式中,p L 为原型长度,m L 模型长度。 2、运动相似 一般取1=r g ;时间比尺:1 L r r T =;流速比尺:2 1L r r v =;流量比尺:5.2L r r Q = 3、动力相似 力的比尺:3L r r F =

r F 是表示水流特性的参数(佛汝徳数) 糙率比尺:1L r r n 三.试验模型、测试仪器设备 1、试验模型资料 本枢纽工程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51.0m 。泄水建筑物体型为大孔口溢流坝,共五孔,单孔净宽6.0m ,孔高11.0m ,闸墩厚2.0m ,边墩厚1.5m ,溢流堰顶高程40.0m 。挑流鼻坎高程18.73m ,挑角θ=30°,反弧半径13.0m 。溢流坝剖面见图1,平面布置见图2,特征洪水频率下水位流量关系见表1。 表1 设计洪水频率及过坝流量 图1 溢流坝剖面图

水工实习心得体会

水工实习心得体会 水工实习心得体会1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姓名:小组:同组人: 实验仪器: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等指导教师:成绩:实习日期:专业班级:学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可再生能源学院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目的 室外工程测量意在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本次工程测量实习的目的是: 1)熟悉掌握电子经纬仪、水准仪、皮尺的使用; 2)学会运用闭合导线、附和导线的布设方案建立实习基地区域平面控制;3)学会运用四等水准及等外水准的方法建立实习基地模型区域高程控制;4)学会用经纬仪法测绘大比例平面图的方法; 5)通过本次实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协作意识。2、任务 此次工程测量实习的任务是: 1)完成实习基地区域平面控制测量;2)完成实习基地区域高程控制测量;3)完成测量数据的计算与校核;4)绘制实习基地区域的平面图。 二、实习小组分工与时间安排 1、根据实习所需数据,小组分工如下:高程测量:距离丈量:角度测量: 2、时间安排:实地测量——周三数据处理——周一画图——周二 三、测量仪器 电子经纬仪、水准仪、标杆两个、皮尺、水准尺 四、测量原理 为绘制实习基地平面图,需要测量基地点的高程、水平角度及点间的距离,以确定平面点的几何坐标。1、高程测量原理

高程测量采用仪器水准仪,即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按一定的水 准路线进行的,当两点间的距离或高差过大时,需要逐段进行测量。 其示意图如图:ab两点高程差 h=h1+h2 h1=a1-b1h2=a2-b2 1水准测量示意图 采用闭合水准路线: 从一已知水准点开始,沿一条闭合的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 回到该起点的方法。2闭合水准路线 存在闭合水准差,最大允许闭合差为 f h允=+40√∑l(mm) 2、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采用电子经纬仪,采用全圆测回法 3全圆测回法测水平角 3、距离丈量 采用闭合导线法进行距离丈量,测量示意图如图: 距离丈量也存在闭合差校核问题 水工实习心得体会2 一、实习时间 20105月14日5月19日 二、实习安排 1、5月16日(星期一):上午乘坐校车从学校出发前往湖北赤壁市陆水水利枢纽坝址;下午观看陆水水利枢纽4到11号副坝。 2、5月17日:上午出发前往观看陆水主坝及陆水水利枢纽展览馆;下午观看陆水1,2号副坝。 3、5月18日:上午从赤壁市出发前往湖北通城县观看倒肘弯水电站,马井水电站及黄龙代燃电站;下午参观云溪水库。 4、5月19日:上午从赤壁前往湖北崇阳县观看青山水库;下午从赤壁市乘坐校车返回学校。 三、实习目的

水利工程施工课习题答案第一章

课后习题1 1. 施工导流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周密地分析研究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基本资料,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选定导流标准,划分导流时段,确定导流设计流量;选择导流方案及导流建筑物的型式;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及尺寸;拟定导流建筑物修建、拆除、堵塞的施工方法以及截断河床水流、拦洪度汛和基坑排水等措施。 2. 试述常用的施工导流方式及其使用条件? 答:A、分段围堰法导流:亦称分期围堰法,即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工期较长的工程,尤其适用于通航河段和冰棱严重的河流。 (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面不大,水深,流急,和由于覆盖层较深难于候筑纵向围堰实现分期导流的地方) B、全段围堰法导流:即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断流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泄水道下泄。适用于导流流量小的情况。(流量很大的平原河道或沙谷较宽的山区河流上修建混凝土坝枢纽) (大湖泊出口修建闸坝,坡降很陡的山区河道) 3. 分段围堰法导流的分段和分期是何意义?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分段:即在空间上用围堰将永久建筑物分为若干段进行施工; 分期:即在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主要依据: 4. 在分段围堰法导流中,确定纵向围堰的位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1.充分利用河心洲、小岛等有利地地形;2.尽可能与导墙、隔墙等永久建筑物相结合;3.需要考虑施工通航、阀运、围堰和河床防冲等要求时,不能超过允许流速;4.各段主体工程的工程量、施工强度要比较均衡;5.便于布置后期导流泄水建筑物,不至于使后期围堰过高或截流落差过大。 5.什么是导流标准?如何确定导流标准?

水工认识实习心得体会

水工认识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水工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 摘自蓝皮书 前言: 在接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程之前,我们水电院12级水工专业的同学迎来了本学期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认识实习。在大一和大二的学习当中,我们对于本专业所从事的领域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对于真正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的运行以及水轮机将水的动能及势能转化为电能并且输送到电网的过程,我们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而这一次的认识实习,给了我们一个亲临现场的机会,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水轮机发电,大坝的泄水,水库的调度等

一系列水电站运行,管理,调度的过程。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这次认识实习通过听工程师对于水电站的介绍的讲座,现场参观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加深了我们大学前两年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我们水工专业现学的部分课程以及后续课程打好了基础。同时,我们通过工程师关于水电站日常运行的讲解,体会到了生产过程中的不畏困难精神的可贵,以及工作时的严格要求和精益求精的重要性。这次认识实习,我们主要参观了四家单位,分别是新安江水利枢纽,富春江水利枢纽,东芝水电设备厂,沙河抽水蓄能电站,并且沿着参观了钱塘江大堤,实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不仅本专业的知识,更有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了我们的专业素养,激发了我们投身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决心。 认识实习日程安排: 动员大会 启程,到达新桥宾馆安顿

上下午听报告 上午听报告,下午参观新安江 上午听报告,下午参观千岛湖库区 参观富春江电厂,东芝水电设备厂,并出发去杭州 自由活动,参观西湖 参观沙河抽蓄电站,回校 实习进行情况 11月5日,我们全体水工12级学生在水利馆101开了认识实习的动员大会,带队老师讲述了关于实习的一系列的注意事项,水电院分管教学副院长陈院长也特意赶来参加大会并发言,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极大的调动了我们的实习欲望和积极性。 11月9日,我们整理好行李,在校门集中,清晨微冷但是掩盖不住同学们对于这次实习的热情。在说笑中,我们度过了近6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建德市,并在新桥宾馆安顿下来。 11月10日,我们上午听了新安江吴工关于新安江水电站概况及运行方式的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937-78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习目的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城市水利专业学生进行了水工认识校外实习。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已建成的、配套和管理工作搞的较好的水利工程和地质条件比较齐全的地方进行全面的参观和学习,使我们对水利工程和典型地质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枢纽配套建筑物的总体布置、组成及运行管理情况;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作用;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训时间:XX年5月24日—XX年5月27日实训地点:合肥市肥东县; 六安市霍山县、舒城县。实训安排:周一(5月24日)上午参观肥东撮镇排灌站,下午参

观水工模型室;周二(5月25日)上午去霍山,下午参观佛子岭水利枢纽;周三(5月26日)上午参观横排头水利枢纽,下午参观淠河干渠;周四(5月27日)上午参观龙河口水利枢纽,下午回合肥。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我们首先去了撮镇排灌站,初步了解了排灌站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初步认识了水利枢纽工程的一部分。接着我们参观了佛子岭水利枢纽。佛子岭水库是建国初期我国自行设计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系治淮委员会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设计。指挥汪胡祯,政委张云峰。 1952年1月动工,1954年11月建成,历时2年又10个月。水库位于淠河东源上游,坝址在巴山县城西南17公里处,漫水河、黄尾河径流入库。坝下东淠流至两河口与西得河上的响洪甸水库泄水合流,经横排头、六安市、正阳关注入淮河,实际控制面积127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 4.96亿立方米,相应洪水位130米,汛期兴利库容1.2亿立方米,死库容 1.25

沥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沥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张广传 王丽雯 赖冠文 练伟航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州 510610) 摘 要:通过对沥口水利枢纽工程水闸模型的试验研究,研究水闸的过流能力、枢纽上下游水流流态及流速分布、水闸消能工的消能效果、电站进出口的流速分布及水头损失以及电站发电对水闸运行的影响,提出合理安全的管理运行方式,为设计及审批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过流能力 流态及流速分布 消能 水头损失 1 概述 沥口水利枢纽由泄洪水闸、电站、船闸等水工建筑物组成。是一座以水力发电为主要任务,改善航运、灌溉、顾及东江中下游供水水量和水质等要求的三等中型水电枢纽工程。坝址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境内的东江干流上,是木京及新丰江水库下游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距河源市区约43km , 枢纽控制的集雨面积为17124km 2,正常蓄水位为26.5m ,相应的库容为2740×104m 3,设计洪水流 量为8938m 3/s ,相应的水位为29.72m ,校核流量为11000m 3/s ,相应的水位为30.73m 。 2 试验研究的内容及要求 ①研究水闸的过流能力; ②研究水闸泄洪工况时,枢纽水工建筑物上、下游水流流态及流速分布; ③研究水闸消能工的消能效果; ④研究电站发电工况时,进、出口的流态、流速分布及水头损失; ⑤研究最大通航流量工况,电站发电、水闸弃水工况对船闸运行的影响; ⑥提出合理、安全的管理运行方式。 3 断面模型设计与制作 3.1 模型范围 沥口水利枢纽坝址所处的河段较为顺直,模型模拟的范围根据试验任务的要求,上游截取 1.5km ,下游截取1.5km ,总长约3.0km ,尽量使得水流过闸流态满足水流相似的要求。 3.2 模型的设计 根据试验研究的内容要求,以及模型试验要求满足相似性理论,本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为正态模型,按弗汝德(Froude )数相似条件,考虑到试验场地及供水流量的限制条件选定模型的几何比尺100==h l λλ,由此得满足流态相似要求的各项比尺为: 101==h V λλ 10000025==h Q λλ 1544.261==l n λλ 1000≥ekp R cm h m 5.1≥ 式中: λh —垂直比尺;λl —平面比尺;λv —流速比尺;λQ —流量比尺;R ekp —紊流;h m —水深。 3.3 模型的制作 模型边墙采用灰砖浆砌,内侧用水泥批荡光面防渗,采用水冲密实河沙塑造地形,水泥抹光

导截流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报告(DOC)

施工导截流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报告 ***** 2004年10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5) 2 试验目的及要求 (6) 3 试验依据 (6) 4 模型设计与制造及验证试验 (7) 5 试验内容及成果分析 (9) 5.1 一期导流试验 (9) 5.2 二期导流试验 (13) 5.3 截流试验 (16) 6 结论和建议 (18) 7 附图、表、照片 (20)

1 工程概况 ***水电站位于***境内,是***综合利用规划6个梯级中的第4个梯级。坝址位于***上游约6.2km处,上游36.2km为***枢纽工程坝址,下游31km为已完建的***枢纽,距***约49.5km,距离***约95km。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575万km2,占***流域面积的84%。每年3月进入洪水期,9月进入枯水期,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3100m3/s,历年实测最小流量为30.50m3/s,枯水期多年平均流量为190 m3/s。 坝址处正常水位河床宽约263m,主河道位于左岸,河床从左至右逐渐抬高,河床左侧高程23m,右侧河床高程约30m,河床右岸有较厚的卵石层分布,左岸山体雄厚,植被茂盛,岸坡较陡。 表1 坝址各级洪水频率及相应水位表 表2 施工洪水成果表 42m,相应库容0.73亿m3,死水位41.50m,相应死库容0.68亿m3,水库具有短时调节能力。本工程的主要建筑物有:右岸接头坝、船闸、发电厂房、溢流坝及左岸接头坝等建筑物。 大坝顶高程51.10m,溢流坝段长度243m,溢流坝最低建基面高程22.50m,最大坝

高28.60m,最大底宽22m。共设14个溢流孔,每孔净宽14m,堰型采用平顶堰,堰顶高程27.50m。非溢流坝段总长83m。其中左岸接头重力坝段长27m,右岸接头重力坝段长56m。 发电厂房布置在溢流坝右侧,安装转轮直径为5.20m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3台,单机容量为20MW,总容量为60MW。 船闸布置于右岸,为单线船闸,闸室尺寸:长×宽×水深=80m×12m×2m,上游引航道长约158m,下游引航道长约271m。 施工导流方案:施工导流采用两期三段的导流方案;一期围河道右侧及滩地,施工一、二期结合闸坝纵向混凝土导墙、11#~14#闸坝、厂房、船闸和右岸非重力坝段。二期围河道左侧,施工1#~10#闸坝及左岸非重力坝段。 2 试验要求及目的 2.1 率定原河床不同流量时上0+300m、0+000m、下0+300m的水位,观测流量为Q=1500 m3/s、2610 m3/s、10400m3/s。 2.2 对施工导流各阶段通过不同流量时的流速、流态等水力条件进行观测,为进一步完善导流方案提供试验数据。 2.3 对一、二期基坑施工期导流及通航条件等进行水力观测,对船舶通航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对一、二期施工导流通航条件进行论证。航道口门区水力条件控制指标一般为:纵向流速V≤2.0m/s,横向流速V≤0.30m/s,回流流速V≤0.40m/s,航道要求最小宽度B≥32m,水深h≥2.0m。 2.4 对导流建筑物(过水土石围堰)过水时的水力学条件进行观测,验证围堰结构形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提出改进和优化意见。 2.5 通过截流模型试验,为设计提供合适的截流方案。 3 试验依据及量测仪器 3.1 试验依据 3.1.1 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 3.1.2 SL163.1—95《施工导流模型试验规程》。 3.1.3 SL163.2—95《施工截流模型试验规程》。 3.1.4 试验《合同书》、《任务书》及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修改通知等。 3.2 量测仪器 3.2.1 测流量仪器:雷伯克量水堰。

水利工程实习总结报告

水利工程实习总结报告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作为水利工程专业生,谈谈在实习中的体会。本文是水利工程实习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水利工程实习总结篇一 通过这次水利工程实习,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老一辈的水利工程专家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现将实习以来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由于我们是在学校学到专业课时才进行这次实习的,因此这次实习是比以往任何一次实习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才开始实习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更充分地理解了专业知识学习,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 首先,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大学三年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除上课程认知识习和假期专业实习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不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 以前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基础的内容,所运用的模型和原理也是最简单的类型。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日趋规范和完整以及人民群众对建筑物安全、

合理、经济的更高要求,工程上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疑惑,如何快速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我想,那便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原理,根据问题具体找出瓶颈所在,找到突破口去解决好。其实,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很多我们都学过,但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用于解决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学以致用的另一方面是以小见大。许多知识、原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我们在上次暑假实习时,我对工程采用基础静压桩法和锚杆固定的处理方案十分不解,因为静压桩比现浇混凝土桩经济费用高。因此,我推测是该工程地基土质软弱或砂化严重,我向项目负责人请教后得到了肯定。因为在学基础工程后,我一直记得授课老师这样告诉我们:如果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应尽量少使用静压桩,静压桩费时而且费用大,也就是这个小道理,才让我产生上面的问题和疑惑。有些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换个角度或换种思维可能就简单的多了。所以,除了将所学的运用于工程中,还应注意灵活、熟练掌握和运用那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原理和方法,从小处、细微处着眼,兼顾全局,一定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设计还是施工或监理工作,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施工管理效率。这次施工实习的工程局,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在建三峡大坝时运用的都是世界一流水

水工模型实验

教学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 课程名称水工模型试验. 实验名称水工试验模型初步设计与制作. 实验室水工水力学实验室. 专业年级水工11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 提交日期 . 成绩 . 任课教师尹进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水工常压整体模型设计及计算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工程枢纽总体布置图、 工程枢纽上下游一定范围的地形图、 各类建筑物的详细体型图、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等。 其中具体体形参数为: 2#坝轴线 1#坝型拱坝 长度比尺Lr=90 Q=12000m 3 坝顶高程Z 1=1209m 下游最高水位Z 2=1138m 河道底板高程Z 3=1100m 二、设计准则 常压模型采用重力相似准则,按正态几何比尺进行设计。 相应水力参数模型比尺如下: 时间比尺:Tr=Lr 1/2=901/2=9.487 流速比尺:Vr=Lr 1/2=901/2=9.487 流量比尺:Qr=Lr 5/2=905/2=76843.347 糙率比尺:n r =Lr 1/6=901/6=2.117 三、最大堰上水头及量水堰尺寸计算 根据重力相似准则 s L s m L Q Q Q Q r r m /6.215/0.1562090012032/52/5max max ===== 因为Qm>30L/s ,查《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155-2010》选用矩形堰 作为流量测量仪器。矩形量水堰的流量计算采用雷白克经验公式: 5.10 24.0782.1BH P H Q ??? ?? += P :堰高; H :堰上水头; B :堰宽; H0=H+0.0011; Q=0.1562m3/s 因为 150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