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炉热工基础

冶金炉热工基础
冶金炉热工基础

1-1 某炉气的30/3.1m kg =ρ,求大气压下,t=1000℃时的密度与重度;30/7.12m N r =若,求相同条件下的密度与重度。 解:

???

?

??????????====+=+=??

??

?

?????=?===+=+=330330

/2776.081.97236.2/7236.2)27310001/(7.12)1/(/7350.281.92788.0/2788.0)27310001/(3.1)1/(m kg g r m N t r r m N g r m kg t ρβρβρρ 注意:① 式中t 的单位是℃,不是K 。

②??????+=+=)1/()1/(00t r r t ββρρ,不是?

??

???+=+=)1()1(00t r r t ββρρ ③单位是33//米或千克m kg ,不是33//米或千克kg m 。

1-2 500ml 汞的质量为6.80kg ,求其密度与重度。

解: 3

533

36

/10334.181.9106.12/106.131050080

.6m N g r m kg v m ?=??==?=?==

-ρρ 注意:国际单位γρ 33//m N m kg 不是?

?

?

???????3///m kgf N kg 升升

1-3 空气绝对压力由Pa Pa 5510079.6100132.1??压缩到,温度由20℃升高到79℃,其体积被压缩了多少。

解: 因为 222111T V P T V P =,所以2.020

27379

273100792.610032.155122112=++???=?=T T P P V V 111128.02.0V V V V V V -=-=-=?

体积被压缩了0.8倍

注意:表述?

??

???倍压缩了倍压缩到原来的8.02.0 以1为基础

1-4 拉萨气压为65.1kPa ,气温为20℃,重庆气压为99.2kPa ,温度为37℃,求两地空气

的密度。

解: 因为 P v =RT 所以RT

P =

ρ 拉萨: 33

/7741.0)20273(03.287101.65m kg =+??=

ρ 重庆: 33

/1149.1)

37273(03.287102.99m kg =+??=

ρ 注意:①式中R 的单位:

K

m K s m K kg m N K K /27.29)/(/03.287/31.8/082.02

2

=???=?=??摩尔焦耳摩尔升大气压

②ρ不仅与温度有关,与压力也有关系。不能应用)(

1

2

12P P ρρ=进行计算。 1-5 在间距3cm 的两平行板正中有一极薄平板以3.0m/s 的速度移动,两间隙间为两种不同粘度的流体,其中一种流体的粘度为另一种的两倍。已测知极薄平板上下两面切应力之和为44.1N/m 2,在层流及线性速度分布下,求流体的动力粘度。 解:根据牛顿粘性定律

2

122

2

1111/147.02/0735.03

10361.441

.4461.44222m s N m s N y

v

y v

y v ?==?=??==?=?+?

-μμμμμμ

注意:①2

y

=

δ y ≠δ ②2/m s N ?的单位是μ 不是4/m s N ?

1-6 如图,质量为1.18×102kg 的平板尺寸为b ×b=67×67cm 2,在厚度为mm 3.1=δ的油腻支承下,以s m v /18.0=匀速下滑,问油的粘度为多大。 解:根据受力分析

2

4

32/163.710676718.0135103.181.91018.1sin sin m s N A

v mg mg A v

?=????

????=

?=

=??--α

δμαδμ

注意:①αsin mg F = 不是αcos mg αm g t g αs i n m

②2/m s N ?的单位是μ或S Pa . 不是Pa/s ③135sin =

α 不是12

5

sin =α 1-7 流体的密度3/1000m kg =ρ,运动粘度s cm v /007.02=在水平板上流动,速度分布式为

s m y y v x /33-=,求

1)在x=x 1处板面上的切应力; 2)在x=x 1处,y=1mm 处粘性动量通量;

3)在x=x 1处,y=1m 处,于x 方向有动量通量存在否?若有动量通量,试计算其数值。 解:1)

2

30232424/101.2/)1(101.2)33(107)33(100010007.0m N y y y dy

dv

v dy dv y x x yx -=---?=-?=-?=-???=?=?

=ρμτ

2)

/)1(101.2)

(1

23=-?=?==-y yx x yx y dy v d v τρτ 3)无粘性动量通量,有对流动量通量。

2

3

3

2

1233232/104102/)3(10)3(m

N v v y y y y v v v y x x x x x ?=?=?-?=-==?=ρρρρ

1-8 粘性系数s Pa ?=048.0μ的流体流过两平行平板的间隙,间隙宽mm 4=δ,流体在间隙内的速度分布为 ()y Cy

v -=

δδ2

, 其中C 为待定常数,y 为垂直于平板的坐标。设最大速度

s m v /4max =, 试求最大速度在间隙中的位置及平板壁面上的切应力。

解:1)由速度分布可知y 坐标原点位于下平板 由

()[]2002δδδ

=?=--?=y y y C dy dv 即中心处 v 取最大值,在两板中央取速度最大值 将2

δ

=

y 代入速度分布式

()s m v C C v /1644422max 2

max =?==???

?

??

-=

δ

δδδ 2)()y C

dy dv 22-==δδ

μμ

τ 0=y ()

23

/19210

416

048.0m N C

=??==-δ

μ

τ δ=y ()

2/192m N C

-=-=δ

μ

τ

流体作用于上下平板的壁面切应力都是192N/m 2,且均指向流动方向,而正负号不同则源于应力正负向的规定。

1-9 如图,水箱中的水经过管道AB ,BC ,CD 流入大气。水管直径分别为

mm d mm d mm d CD BC AB 25,50,100===,出口流速s m v /00.10=,求AB 及BC 段的流速及管

内水的体积流量。

解:根据连续性方程 s m v d d v d v d v A v A v BC CD BC BC

BC CD BC

BC CD /5.210)50

25

()(

4

.

4

222

2=?=?=∴=?

?=?π

π

同理

s m d v A v q s m v d d v CD CD v AB CD AB /10906.4)1000

25(414.3104

/625.010)100

25()(

332

2

2

2-?=??

=?

=?==?=?=π

注意:①s m v /10= ②v d d v BC CD BC ?=2)(

,而不是v d d

v BC

CD BC ?=

1-10 如图,一变直径管道,dA=0.2m ,dB=0.4m ,高差H=1.0m ,现测得pA=68.6kPa ,pB=39.2kPa 。若流体体积流量s m q v /2.0=,试判断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向。

解:流量公式2

24,4

d

q v d v A v q v

v ππ

=

∴?

=?= )

2

()2(/592.14

.014.32

.044/369.62

.014.32

.0442

2

2

2

2

2

ρρρππB B A A B v

B A v

A v

gH p v p s m d q v s m d q v ++-+=??=

=

=??== )102

592.1181.910102.39()102369.6106.68(323

3323

?+??+?-?+?= 3310277.5010882.88?-?= =310605.38?>0

由此判断水在管道中的流向为A 到B.

注意: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向由总能量来判断,不是由位能的大小来判断。

1-11 如图,立管从水箱接出,图(a)(b)立管的直径及高度均相等,图(b)中立管下部有一缩口,若不计阻力损失,试问两图中A ,B 两点流速是否相同?压力是否相同。

解: 由题意知:P A ,B v 相等,由于(b)中的立管是收缩 的,A v 不等 (b>a)

不等

B A A B B P v

P P v gh ∴+=++ρ

ρρ222

2 (b

(a)B A v v =,P A >P B (b)B A v v ?,gh v v P P B A A B ρρ

--+=)(2

2

2

注意:①两图相比;②同一图相比。

1-12 大气压下20℃的水及空气分别流过同一光滑管道,若通水通气时阻力系数相等,即

g O H k K =2,问在压差相等的条件下,空气与水的流量比。

解:根据ρ2

2

v K P =? 81

.28273

201293.110132

2=+?==∴===water

air water v air v v air

water water

air

water water air air v v q q A

v q v v v v ρρρρ

注意:20℃的空气密度t

βρρ+=

10

(0ρ为空气标态时的密度)。 1-13 炉子的供风系统如图所示

.

已知各段长度:AB=2m,BC=5m,CD=20m,DE=2m,DE=3m.总风管ABCD 的直径D=0.435m,支管DEF 的d=0.25m,空气温度t=20℃,标准状态空气流量qv 0=5335m 3/h.管道系粗糙的金属管道.当地大气压为600mmHg,求空气由A 点流至F 点的总摩擦阻力为多少?(设管道的λ=0.045)

解: 先分别计算总管与分管中的摩擦阻力: 1) 总管ABCD 摩擦阻力的计算 总管截面积A 总等于

)(149.04

)435.0(14.34222

m D A =?==π总

总管内空气的标准状态流速总v 等于 )/(95.9149

.036005335

36000s m A qv v =?=总总

所以总管的摩擦阻力为

)

(0.243600

760

)273201(295.9293.1435.0)2052(045.0)

1(2

202

0Pa P P t v D L Pv t

=?+???++?=+=?βρλ

总总总

2) 支管DEF 摩擦阻力的计算 支管截面积A 支等于

)(049.04

)25.0(14.34222

m d A =?==π支 设空气流入支管DEF 及DGH 的流量均等,则流经每边的标准状态流量为

)/(5.26672

53352130h m qv == 则支管空气的标准状态流速为 )/(12.15049

.036005

.266736002/10s m A qv v =?==支支

支管的摩擦阻力为

)

(8.180300760

)273201(212.15293.125.0)32(045.0)1(2

2020

0Pa P P t v d L P t v =?

+???+?=+=?βρλ

支支支

3) 由A 至F 的总摩擦阻力等于

∑)(8.4238.1800.243Pa P P P v v v =+=?+?=?支总摩

1-14 水箱下部开口面积为A 0.当水位恒定时,试计算流出水流截面A 与x 的关系(不计阻损)。

解:由题意及公式可得

()()

()H

x A A H

x H x H A A x gH gH A A gH

A

A

v vA A v x H g v v g x H +=

∴+=+=+=∴=?=+=?=+11122222

00

0002

ρρ

注意: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条件,稳定流动。

1-15已知转炉使用的吹氧喷枪出口直径d 2=5cm ,枪内供氧压力为p 1=1.014×106Pa ,温度T 1=300K ,炉膛内介质的压力为p 0=1.014×105Pa 。试求:(1)喷枪出口的马赫数;(2)氧气流量。

解:(1)求出口马赫数。已知氧气的k=1.4,根据公式得

16211

10

402112414

010

10.])[(.])p p

[(k Ma ..k

k =-=--=

-

(2)求氧气流量。

????

??

???

?

????

??-???? ??-=+k

k k

p p p p p k k A q m 122

1010112

12ρ 分别求出 22222m 0019640cm 641954

π4π..d A ==?==

74.08.212==-k k

72

611111103190.1300

83.259)10014.1(?=??==T R p p p ρ

037.01014

.12210=??? ??=?

??

? ??k

p p 019.01014

.14.2110=??

? ??=?

??

?

??+k

k p p

018.0019.0037.01101

10=-=???

? ??-???? ??+k

k k

p p p p

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得质量流量 53.210018.03190.17001964.07=???=m q kg/s

标准状态下氧气的体积流量为 77.1429

.153

.2==

m

v q q m 3/s 注意:计算公式的正确选用。

1-16 在实验中做空气通过散料层的压降试验。已知容器直径0.2m ,料层高度1.5m ,料块直径0.01m ,λ=1.176,v=0.45,空气的流量qv=0.04m 3/s ,黏度μ=1.85×10-5Pa·s ,ρ=1.21kg/m 3,试计算空气通过散料层的压力降。

解:首先计算流s m A q v v /27.12.04

04.020

0=?==

π 再计算压力降

2

33

2

322253

2

32022m /N 1088.3]45

.001.027.1)45.01(176.121.175.145.001.027.1)45.01(176.11085.1150[5.1])1(75.1)1(150[?=??-???+??-????=-+-=?-v

d v v v d v v H p ρλμλ注意:埃根方程的应用

1-17 已知某加热炉烟道系统总能量损失为184.9Pa,烟气标准状态流量为q v =6.88m 3/s,烟囱底部的温度为420℃,烟气密度为1.28kg/m 3,空气温度为30℃,试计算烟囱的高度和直径。 解: 烟囱的抽力应比总的压头损失大30%,保证抽力有一定的裕量,故其抽力为 )(35.24030.19.184Pa h =?=抽 取烟囱出口流速 s m v /32= 故烟囱顶部直径为 )(71.13

14.388

.6442

2m v q d v

=??==

π

烟囱底部直径为 )(56.271.15.15.121m d d =?== 烟囱平均直径为 )(14.22

71

.156.2221m d d d =+=+= 烟囱底部气流速度为 )/(34.156

.214.388.6442

211s m d q v v =??==π 烟囱内烟气的平均流速为 )/(17.223

34.1221s m v v v =+=+=

为了求烟囱内烟气的温度降落,必须根据H ≈(25~30)d 2估计烟囱高度的近似值,)(75.4271.125m H =?≈,取H ≈40(m).

已知烟囱底部温度4201为t ℃,设为砖砌烟囱,每米高度的温度降落为1℃,则烟囱顶部烟气的温度为

3801404202=?-=t (℃) 烟囱内烟气的平均温度为 4002

380

420221=+=+=t t t (℃) 在400℃时,烟气的密度为 )/(519.0273

40011

28.111

30m kg t

=+?=+=βρρ烟

烟 在30℃时,空气的密度为 )/(165.1273

3011

293.111200m kg t =+?

=+=空

空βρρ 烟囱顶部烟气动压头为

)(78.13)273

380

1(2328.1)1(2

222

2

a o p t v =+??=+βρ烟

烟囱底部烟气的动压头为

)(92.2)273

420

1(234.128.1)1(2

212

1a o p t v =+??=+βρ烟

烟囱烟气平均流速下的动压头为

)(43.7)273

400

1(217.228.1)1(2

22

a o p t v =+??=+βρ烟

烟囱内部摩擦阻力造成有压头损失 (每米高)为 )/(174.043.714

.205

.0)1(2

2

0m Pa t v

d h w =?=

+=βρλ烟囱 所以烟囱的高度为

)(40174

.081.9)519.0165.1()

92.278.13(35.240)()]

1(2

)1(2

[

12

1022

2

0m hv g t v t v h H ≈-?--+=

--+-

++=

烟空烟烟抽ρρβρβρ1-18 设有

一炉门宽B=0.9米,高H0.8米,求当炉气温度t=1400℃,30/32.1米千克=ρ,周围空气温度

0'=t ℃,且炉门下沿处的0'=-p p 时求炉门打开后每小时溢气量vt q 。

解:由vt q =ρρρμ)

(232'-??gH H B

将已知各量代入后得:取7.0=μ 215

.0)

215.0293.1(8.081.928.009.07.032-?????=

t v q =2.98米3/秒

所以 时米/107283600

98.23=?=t V 式中: 3/215.0)273

1400

1/(32.1米千克=+=t ρ 或 秒标米/48.0273

1400198

.2130=+

=

+=

t

q q t v v β 或

小时标米/1728360048.030=?=v q 。

如果零压面上升到炉门中心线处,则这时炉门上半部的溢气量为: 215

.0)215.0293.1(4.081.924.09.07.032-?????=

t v q =1.05米3/秒

或 小时标米秒标米小时

米/612/17.0273

1400105

.1/3780360005.1330

3==+

==?=v t v q q 。 炉门下半部分所吸入的冷空气量为:

米/43.0293

.1)215.0293.1(4.081.924

.09.07.03230=-?????=

v q

1-19 管径d=50mm 的一根输水管,为确定摩擦阻力损失,在安装前用空气作实验。在t a =20℃情况下,空气的运动黏度系数νa =15.6×10-6m 2/s ,水为O H 2

ν=1.1×10-6m 2/s ,空气密度ρ=1.205kg/m 3,

试求:(1)若水管内水流速O H v 2=2.5m/s ,在实验时为保证相似,空气的流速应为若干。(2)在用空气做实验时,测得阻力损失为ΔP a =8.14×10-3MPa ,问输水管在O H 2

ν=2.5m/s 下流动,

阻力损失为多大。

解:(1)动力相似,则 O H 2

Re Re =a 即

a

a

a d v d v νν=

O

H O

H O H 2

2

2

5.355.21

.16

.1505.005.0O H O H O H 2

2

2

=??==v d d v a a a ννm/s

(2)压力相似,则 O H 2

Eu Eu =a 即

2

O

H O H O

H 2

2

2

a

a a

v p v p ρρ?=

? 0340105

3552205110001483

2

22O H O H O

H 2

2

2

.....v v p p a a a =???==-ρρ??MPa 注意:模型与原型流动相似的条件。

1-20 推导在静压头△P 作用下,孔口出流的流速为v 的计算公式,设v 与孔口直径d ,流体密度ρ,粘度μ及△P 有关(用因次分析法推导)。 解:根据影响流速的因素写出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因次

()

[][]

[][][][][][][][]

211131

-----=?====?=?=-T ML P T ML ML L d LT

v P kd v P d f v d

c b a μρμρμρ

[][][][][]

[]

[][]ρ

ρP

K

v P k v d c b a a d c d b d a d c d b c d c b a T M L k T ML T ML ML L k LT d

c d c b d

c b a d

c

b

a

?=?=????

???

??=

=-==?=?????-=-=-=-??????--=-=++=---==---++---------2

12

1

2321

11

3

121

02

10

021112210

13:令由因次和谐原理

注意:各物理量的因次。

冶金热工基础课程标准

《热工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课程的性质:《热工基础》是冶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面向钢铁企业各车间的冶金炉,以冶金炉热工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冶炼生产的热工基础知识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我院生源质量较好,但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仍不适应以知识逻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学习和应试教育,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却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于“在做中学”,适合培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以公共基础课为依托,主要为其后续课程《烧结生产与操作》、《炼铁生产与操作》等专业课提供热工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前后衔接合理,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在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有企业专家参与,保证本课程建设切合实际,符合生产现场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本课程要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而教师要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胜任冶金技术岗位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本课程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行动导向的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

《冶金热工基础》复习提纲湖工大

《冶金热工基础》复习提纲 Ⅰ、基本概念 一、动量传输 1、流体;连续介质模型;流体模型;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式粘度;压缩性、膨胀性 2、表面力、质量力;静压力特性;压强(相对压强、绝对压强、真空度);等压面 3、Lagrange 法、Euler法,迹线、流线 4、稳定流、非稳定流,急变流、缓变流,均匀流、非均匀流 5、运动要素:流速、流量,水力要素:过流断面、湿周、水力半径、当量直径 6、动压、静压、位压;速度能头、位置能头、测压管能头、总能头;动能、动量修正系数 7、层流、湍流;自然对流、强制对流 8、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沿程损失、局部损失 9、速度场;速度梯度;速度边界层 二、热量传输 1、温度场、温度梯度、温度边界层;热流量、热流密度 2、导热、对流、辐射 3、导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热量传输系数 4、相似准数Fo、Bi、Re、Gr、Pr、Nu 5、黑体、白体、透热体;灰体;吸收率、反射率、透过率、黑度 6、单色辐射力、全辐射力、方位辐射力;角系数;有效辐射;表面网络热阻、空间网络热阻 7、解析法、数值分析法、有限差分法、集总参数法、网络元法 三、质量传输 1、质量传输;扩散传质、对流传质、相间传质 2、浓度、速度、传质通量;浓度场、浓度梯度、浓度边界层 3、扩散系数、对流传质系数 4、Ar、Sc、Sh准数 四、燃料与燃烧 1、燃料;标准燃料;发热量(高发热量、低发热量) 2、燃料组成成分及其换算(应用、干燥、可燃、有机成分;湿、干成分) 3、空气消耗系数;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量热燃烧温度、理论燃烧温度、实际燃烧温度) 4、闪点、燃点、着火点;着火;有焰燃烧、无焰燃烧 Ⅱ、基本理论与定律 一、动量传输 1、Newton粘性定律 2、N-S方程 3、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静力学基本方程 二、热量传输 1、F-K方程 2、Fourier定律 3、Newton冷却(加热)公式 4、Planck定律、Wien定律、Stefen-Boltzman定律、Kirchhoff定律、Beer定律、余弦定律

厦门冶金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

厦门冶金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 钢材是冶金专用设备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钢材的任何变动会影 响到冶金专用设备的质量、成本等。另外大型铸锻件的制造工艺、阀门等 零部件的技术发展状况都将直接影响到冶金设备产品的生产质量。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是指金属冶炼、锭坯铸造轧制及其专用配套设备等 生产冶金专用设备的制造。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与代码》,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被归入专用设备制造业(国统局代码35)中 的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351),其统计4级码为C3516。 该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6839.2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5149.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29%;流动资金1690.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71%。 达产年营业收入12282.00万元,净利润2295.16万元,达产年纳 税总额1323.6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74%,投资利税率52.91%,投资回报率33.56%,全部投资回收期4.48年,提供就业职位200个。

厦门冶金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建设背景 第三章项目市场研究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五章建设方案设计 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第七章建设及运营风险分析 第八章 SWOT分析 第九章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章项目投资规划 第十一章项目经营效益 第十二章综合评价结论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厦门冶金设备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某新兴产业示范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冶金专用设备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12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科技公司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投资公司 四、项目建设背景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大部分是单件小批量制造,制造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由此形成了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中由大型企业主导的格局。中国的重型机械行业在形成之初是政府计划引导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运行,由此形成了由国有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

设计(论文)专用纸 目录 1.高炉本体设计 (1) 1.2.1炉缸结构尺寸 (6) 1.2.2炉腰结构尺寸 (9) 1.2.3炉腹结构尺寸 (9) 1.2.4炉喉结构尺寸 (10) 1.2.5炉身结构尺寸 (11) 1.2.6其余结构尺寸 (12) 1.2.7炉容校核 (12) 1.3高炉内型设计总结 (13) 1.3.1设计参数汇总 (13) 1.3.2本炉型设计特点 (15) 2.高炉耐火炉衬及冷却装置 (16) 2.1高炉耐火炉衬设计 (16) 2.1.1炉衬破损机理 (16) 2.1.2高炉用耐火材料 (16) 2.1.3高炉炉衬的设计与砌筑 (18) 2.2.6炉身冷却模块技术 (22) 2.4.7水冷炉底 (23) 3.参考文献 (24) 设计总结和感言 (25)

1.高炉本体设计 高炉是横断面为圆形的圆筒状炼铁竖炉。外部用钢结构做支撑,表面为钢板作 的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现代高炉被称为“五段式”高炉,其高炉本体自上而 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五段式”内型如图一所示。)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 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 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现代高炉也辅助性地喷 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燃料代替焦炭)中的碳同鼓 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 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 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未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 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与铁分离为两相,后从渣口排 出(有的从铁口与铁液一同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 顶排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 炉等的燃料。 高炉冶炼的主要产品是生铁,另外还有副产高炉 渣和高炉煤气。高炉炼铁具有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 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 点。目前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已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 部分。 1.1高炉内型设计图一“五段式”高炉内型示意图 高炉内型是指高炉内部工作空间中心纵剖面的轮廓。合理的炉型应该满足高产、低耗、长寿的要求,能够很好的适应炉料的顺利下降和煤气的上升运动,以保证冶炼过程的顺利。 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高炉内型随着原料条件的改善、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变化。高炉内型的演变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无型阶段、②大腰阶段、③近代高炉阶段。 现代的高炉本体主要由炉缸、炉腹、炉腰、炉身、炉喉五部分组成,称为“五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课程代码】C2-2-1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数控技术 【学时数】48 【学分数】3 【开设时间】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学期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第三学期 数控技术第二学期 一、课程概述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制造类专业群的平台课程,是在明确学院办学定位,分析专业群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我院机械制造类重点专业职业岗位进行整体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课程开发的方式形成的、适用于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开设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方法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及成型工艺知识进行选择材料与改性方法、选择毛坯生产方法以及工艺路线分析的初步能力,并未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从事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具体工艺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领域内进行选择和判断能力;并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技术文化修养。 二、课程模块组成 1.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 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3.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4.毛坯成型工艺与方法选择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熟悉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现在制造过程的完整概念。 (2)通过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铁碳合金的室温组织和力学实验,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给出知识目标,采用问题引入,培养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通过完成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习惯;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评价执行结果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善于沟通协作,团队意识强; (2)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通过学习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概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及行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博学多识的特质。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悉材料的种类、牌号、成分、性能、改性方法和用途。 (2)具备阅读金属材料热处理报告的能力; (3)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用途、材料主要质量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4)主动了解金属材料的基础理论的发展; (5)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概况; (6)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前修课程的联系 前修课程是《机械制图》,学习本课程之前要去工厂见习,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熟悉典型零件形状,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识图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阐述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知识贯穿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设计时,要根据机械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材;制造时,要根据材料的制造工艺合理安排热处理。更

金属熔化焊基础课程标准

金属熔化焊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金属熔化焊基础 适用专业:焊接技术 计划学时:270 学分:18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焊接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培养目标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为以后学焊工识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与焊接工艺学、焊接结构生产等课程同时开设,学生已经掌握了焊接工艺的一些基本知识,为焊接检验,焊接结构生产等后续教学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将职业行动领域中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学习情境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遇到问题的能力,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 三、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1.能掌握金属的力学性能 2.能掌握热处理工艺 3.能认识焊接材料 4.掌握焊接缺陷及防止 知识目标 1.具备 2. 3.具备自主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素质目标 1. 2.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1 1. 了解焊接接头形

五、课程考核评价 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该学科为考试科目。平时(包括作业、课堂提问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六、教学实施条件 6.1.实训设备配备条件

6.2.师资配备条件 6.2.1 专任教师: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2、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6.2.2 兼职教师: 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 6.2.3 师资数量:一般专任教师师生比应是1:15,其中实习教师占30%。 6.3 教学资源条件 6.3.1.教材的组织与开发 1.教学资料选取原则 贯彻以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相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 2.推荐教材 《金属熔化焊基础赵枫英若采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3.参考的教学资料 课程授课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企业相关标准。 6.3.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课程资源应当具备开放性特点,适应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为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必须大力开

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

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强引导与培育再制造产业的规 模化发展,推进再制造技术成果在冶金行业深入的应用,进一步促进冶金 行业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发展再制造产业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因此,基于绿色制造、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多种因素考虑,冶金机械行业 再制造技术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 该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5327.2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4025.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56%;流动资金1302.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44%。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1296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088.38 万元,税金及附加111.30万元,利润总额2871.62万元,利税总额3379.01万元,税后净利润2153.7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25.2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3.90%,投资利税率63.43%,投资回报率 40.43%,全部投资回收期3.97年,提供就业职位204个。

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目录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六、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产品规划 二、建设规模 第四章选址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二、项目选址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五、用地总体要求 六、节约用地措施 七、总图布置方案 八、运输组成 九、选址综合评价

浅议冶金设备设计中的带式运输机设计

浅议冶金设备设计中的带式运输机设计【摘要】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响产品设 计的因素有很多,而带式运输机是冶金工厂最理想也是最通用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与其它运输设备(如机车类)相比,具有输送距离长、运量大、连续输送、布置灵活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控制。本文主要谈谈带式运输机的设计【关键词】冶金设备;设计;带式运输机 【 abstract 】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roduct design has a lot of, and of conveyor belt is the most ideal metallurgical plant is also the most versatile of high efficiency, continuous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and other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such as the locomotive clas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volume,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ecorate flexible, and other advantages, and reliable operation, easy to realize the automation and central control. this paper mainly about the design of conveyor belt 【 keywords 】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design; of conveyor bel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设备设计当前的设计环境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热工基础复习填空

一、填空 1、当体系中存在着(、、)时,则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既可由分子(原子、粒子)的微观运动引起,也可以由旋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 2、连续介质模型是指()。 3、温度升高、压强减少,则液体的粘度();气体的粘度()。 4、流体静压强的特性为()。 5、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二种。 6、静止液体作用于平面壁上的压力P为(浸水面积)与(其形心的液体压强)的乘积。它的方向为受压面的(内法线)方向。 7、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二种。 8、流体运动要素不随时间而变化,只随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的流动称为( ).非稳定流是指( )。 9、迹线是( );流线为()。. 10、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流断面的液体数量),有()、()、()三种。 2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热工基础 11、对于圆管中的流体,流动状态的判据依据是()。 12、层流是();湍流是指()。

13、对于圆管中的流体,其流动状态为层流时的沿程阻力系数为( )。 14、时均速度是();时均压强是()。 15、过流断面突然缩小、突然扩大的沿程阻力系数分别为(、 )。 16、温度梯度、速度梯度、浓度梯度分别是指( 、、)。 17、热量传输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18、单色辐射力是指(),全辐射力又是()。 19、黑体、白体、透明体分别是指()、( )、()。 20、热辐射中的Planck定律、Wien定律、Stefan-Boltzman定律、Ki rchhoff定律分别为(、 、、)。 21、角系数是指(),两相距很近的平行大平面的角系数分别为()、( )。 22、有效辐射是指(),表面辐射热阻、空间热阻分别为()、( )。 23、质量传输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 24、二元混合体系中,两组分的质量分数关系为();摩尔分数关系为()。 25、传质通量是( )。

南京冶金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

南京冶金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大部 分是单件小批量制造,制造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由此形成了冶金专用 设备制造行业中由大型企业主导的格局。中国的重型机械行业在形成之初 是政府计划引导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运行,由此形成了由国有 大型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中国一重、中国二重等 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钢材是冶金专用设备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钢材的任何变动会影 响到冶金专用设备的质量、成本等。另外大型铸锻件的制造工艺、阀门等 零部件的技术发展状况都将直接影响到冶金设备产品的生产质量。 该冶金专用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6427.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13921.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74%;流动资金2506.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26%。 达产年营业收入22265.00万元,净利润3815.35万元,达产年纳 税总额2267.4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0.97%,投资利税率37.03%,投资回报率23.22%,全部投资回收期5.81年,提供就业职位457个。

南京冶金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市场研究 第四章建设内容 第五章工程设计 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第七章项目风险评价 第八章 SWOT分析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章投资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经济效益 第十二章项目结论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南京冶金设备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某某开发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冶金专用设备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22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科技公司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科技公司 四、项目建设背景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是指金属冶炼、锭坯铸造轧制及其专用配套设备等生产冶金专用设备的制造。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被归入专用设备制造业(国统局代码35)中的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351),其统计4级码为C3516。

冶金炉热工基础

1-1 某炉气的30/3.1m kg =ρ,求大气压下,t=1000℃时的密度与重度;30/7.12m N r =若,求相同条件下的密度与重度。 解: ??? ? ??????????====+=+=?? ?? ? ?????=?===+=+=330330 /2776.081.97236.2/7236.2)27310001/(7.12)1/(/7350.281.92788.0/2788.0)27310001/(3.1)1/(m kg g r m N t r r m N g r m kg t ρβρβρρ 注意:① 式中t 的单位是℃,不是K 。 ②??????+=+=)1/()1/(00t r r t ββρρ,不是? ?? ???+=+=)1()1(00t r r t ββρρ ③单位是33//米或千克m kg ,不是33//米或千克kg m 。 1-2 500ml 汞的质量为6.80kg ,求其密度与重度。 解: 3 533 36 /10334.181.9106.12/106.131050080 .6m N g r m kg v m ?=??==?=?== -ρρ 注意:国际单位γρ 33//m N m kg 不是? ? ? ???????3///m kgf N kg 升升 1-3 空气绝对压力由Pa Pa 5510079.6100132.1??压缩到,温度由20℃升高到79℃,其体积被压缩了多少。 解: 因为 222111T V P T V P =,所以2.020 27379 273100792.610032.155122112=++???=?=T T P P V V 111128.02.0V V V V V V -=-=-=? 体积被压缩了0.8倍 注意:表述? ?? ???倍压缩了倍压缩到原来的8.02.0 以1为基础 1-4 拉萨气压为65.1kPa ,气温为20℃,重庆气压为99.2kPa ,温度为37℃,求两地空气

国内外冶金设备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冶金设备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冶金工程公司一般都拥有核心设计技术和核心制造技术能力,具备产品功 能性设计能力。虽然在钢铁行业内的业务领域各有所长,但其均具有以下主要 技术特点: 1)能够满足钢铁企业对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第一要求。 2)很多技术和工艺是固化在其出售的设备上的,如控制系统、辊系和辊型。 3)掌握操作技术,而且一般要求技术和产品同时引进。 4)设计人力资源。一是人员整体素质高、实际经验丰富;二是人员结构合理,年龄上形成梯队;三是人员组成具有国际化特征,不局限某个国家。四是工作 敬业,责任心强,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五是注重创新,技术创新意识、 能力较强;六是市场意识强,形成了技术开发的宗旨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理念。 5)设计硬件资源。一是具备完备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二是具备完备的产品试验和试制条件;三是具备完备的产品测试手段;四是具备完备的产品中试试验条件;五是具备完备的产品工业化试验条件;六是具有完备的企业研发中心。 6)设计软件资源。一是具备完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平台;二是具有完备CAD/CAM/CAE计算机正版软件,且需不断升级;三是具备完备的科技情报检索 手段;四是设计相关的技术资料系统完备。 7)设计管理资源。一是具有明确的技术开发战略;二是具有完备的科技管理制度;三是具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通过对国内外冶金工程设计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国内冶金工程 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1)从运作模式来看,中国废旧物资网的情况是设计与制造分离,工艺与设备分离,成套设计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联合研发。国外的情况是设计和制造一体化,但随着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的转移,也出现制造分包和本土化生产的趋势。 2)从机械制造来看,中国制造成本低,但加工精度尚有差距,轴承等关键部件仍靠进口;国外制造成本较高,出现转移和分包到中国生产的趋势。 3)在电气方面,中国本土产的电气元件质量较差,因国外电气元件质量较好,测厚仪等关键部件仍依靠进口。 4)在液压方面,因国外液压部件质量好,如密封件等关键部件中国高度依赖进口。 5)在控制软件方面,国内冶金设备工程公司虽然编程能力并不差但对操作工艺的理解不深,软硬件易脱节;而国外对操作工艺的理解较深,软硬件结合较紧密。 6)国内钢铁工业长期以粗放、简单的方式发展,国内冶金设备工程设计一直延续着原苏联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模式,即对不同工序装备的能力进行静态估算, 加上工序之间的简单联接,形成一种堆砌起来的、粗放的生产流程。其特点是 只从本工序的局部出发(即停留在本工序范围内提出静态要求,很少提出上、

冶金热工基本概念

Ⅰ、基本概念 一、动量传输 1、流体;连续介质模型;流体模型;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式粘度;压缩性、膨胀性 2、表面力、质量力;静压力特性;压强(相对压强、绝对压强、真空度);等压面 3、 Lagrange 法、Euler法,迹线、流线 4、稳定流、非稳定流,急变流、缓变流,均匀流、非均匀流 5、运动要素:流速、流量,水力要素:过流断面、湿周、水力半径、当量直径 6、动压、静压、位压;速度能头、位置能头、测压管能头、总能头;动能、动量修正系数 7、层流、湍流;自然对流、强制对流 8、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沿程损失、局部损失 9、速度场;速度梯度;速度边界层 二、热量传输 1、温度场、温度梯度、温度边界层;热流量、热流密度 2、导热、对流、辐射 3、导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热量传输系数 4、相似准数Fo、Bi、Re、Gr、Pr、Nu 5、黑体、白体、透热体;灰体;吸收率、反射率、透过率、黑度 6、单色辐射力、全辐射力、方位辐射力;角系数;有效辐射;表面网络热阻、空间网络热阻 7、解析法、数值分析法、有限差分法、集总参数法、网络元法三、质量传输 1、质量传输;扩散传质、对流传质、相间传质

2、浓度、速度、传质通量;浓度场、浓度梯度、浓度边界层 3、扩散系数、对流传质系数 4、 Ar、Sc、Sh准数四、燃料与燃烧 1、燃料;标准燃料;发热量(高发热量、低发热量) 2、燃料组成成分及其换算(应用、干燥、可燃、有机成分;湿、干成分) 3、空气消耗系数;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量热燃烧温度、理论燃烧温度、实际燃烧温度) 4、闪点、燃点、着火点;着火;有焰燃烧、无焰燃烧 Ⅱ、基本理论与定律 一、动量传输 1、 Newton粘性定律 2、 N-S方程 3、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静力学基本方程二、热量传输1、 F-K方程 2、 Fourier定律 3、 Newton冷却(加热)公式 4、 Planck定律、Wien定律、Stefen-Boltzman定律、Kirchhoff定律、Beer定律、余弦定律 1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热工基础 5、相似原理及其应用三、质量传输 1、传质微分方程、Fick第一、二定律 2、薄膜理论、双膜理论、渗透理论、更新理论四、燃料与燃烧 1、空气需要量、燃烧产物的计算 2、空气消耗系数的确定 3、燃烧温度的计算 Ⅲ、基本理论与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动量传输 1、连通容器

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论文

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冶金工业发展对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需改变过去过分强 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关键是从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变。 关键词: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一、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积累呈指数增长,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信 息化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也 在不断改变,以知识传递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已不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需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创新型人 才培养的要求等。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的’改 革势不容缓。 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 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在当年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建国初期主要是借鉴前 苏联教育模式,按行业设置专业。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模式在当时为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原有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随着冶金 及材料工程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系统工程得到充分利用,现有的培养 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上个世纪80年代,将炼铁、炼钢、电冶金三个 专业调整为钢铁冶金专业,专业面有所拓宽,但专业宏观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影响着本科 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有人主张我国高等教育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培养“通才”。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而不应是通才教育。为了培 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需改变过 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 式的转变,关键是从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变。2000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将钢铁冶金、粉末冶金、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合并为 “冶金工程”专业。这就是要强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科交叉与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 能力。 三、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

自动化毕业论文某冶金机械修造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精品

某冶金机械修造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专业:自动化 摘要 一间冶金机械修造厂如果对输配电系统进行一个完善的规划,能很好地节约资金、合理规划用地、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压质量、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本论文对输配电进行全面的设计,内容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先从论文的背景和目的进行阐述,然后对原始资料来进行初步的分析,再确定好本论文的设计步骤。第二部分确定好冶金厂各部分的负荷,进行精确的计算,通过无功补偿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电能的损耗。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和负荷的大小进行初步的变压器选择和合理的主接线、供电线路的设计。第三部分主要是确保系统的安全,首先对系统进行精确的短路计算,然后根据所得到的短路电流和冲击电流进行一系列的高低压设备的选择与校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第四部分根据设计的要求,最后进行防雷保护措施的选择和接地装置的设计,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在论文的最后还附上设计的图纸和计算过程。 关键词:负荷计算, 主接线设计,短路计算,配电装置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s coal mine 35kV substation design ground. In this paper, the load calculation and transformer substation of choice,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short circuit calculation, substation worked electical, relay protection scheme with setting and worked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ubstation is detailed instructions. It also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main wiring, high pressure equipment and all kinds of the protection of relay, the calculation of load, short current and so on in detail, especially, the choice of main wiring, transformer and some electric equipment such as circuit breaker, current and V oltage sensor. It shows main wiring of subst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e and some protection equipment of The design not only adopts some stable-form and general protections but also adopts PC protection. The synthetical automation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supervision, which can make workers on duty control the situation of substation timely, operate the equipments directly, know the breakdown and deal with it without delay, so that the system of power supply is scientific and standard in management. What’s more, it can exchange data with other automatic systems and give full play to whole advantage in order to manage information in all systems as a whole. Key words:the calculation of short current,the protection of relay,circuit breaker

《金属压力加工概论》课程标准

《金属压力加工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金属压力加工概论》是冶金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主要面向型钢、板带钢、钢管生产车间,以各类钢种的生产原理、工艺过程及相关的操作为对象,使学生全面认识钢材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轧钢专项操作技能和解决生产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钢材质量意识、整体与部分的分析能力以及成本意识。 本课程构建于《认识实习》、《钢铁冶金概论》(轧钢部分)、《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金属压力加工的基本原理、轧钢工艺基本知识(重点是型钢、板带钢及钢管生产工艺),金属压力加工的其他方法,以及产品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领会金属压力加工,尤其是轧钢生产工艺中的有关知识,具有正确选择金属压力加工方法的能力。后续课程为《模块实训》,使学生掌握轧钢生产操作,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流程以及钢铁产品质量检验等知识。课程合理地衔接了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使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钢铁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对学生毕业后工作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立足于素质教育,确立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负责、更有远见、更有道德的方式从事自己的职业;以更喜爱专业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专业技术;以更高地热情参与技术创新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一)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本门课程面向冶金技术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知识视野的过程。

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标准

《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建设负责人:______杨燕______ 联系电话:___ __ 系(教研室)负责人:_____徐明_______ 联系电话:____ 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 2016年8月23日

《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机械加工 适用专业:数控、焊接、机电授课单位: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 学时:67 编写执笔人:杨燕杨燕 2016年5月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许明 学制:三年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加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金属加工的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了解金属材料特性,各种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合理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加强实践性性教学环节,以构件“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和造就素质高、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 2.以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温度-性能为主线,了解四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3.了解钢材在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的变化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了解各种热处理方法的目的、工艺和应用,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 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2.初步具有选择钢材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3.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 的工作方法。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勇于探索问题的学 习风气。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冶金炉热工基础期末复习.doc

《冶金炉热工基础》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流动原因的不同,把对流给热分为自然对留给热和强制对留给热。 2.雷诺准数的物理意义是流体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3.若两物理现象相似,则其同名相似准数相等,此即相似第一定理。 4.在冶金炉(尤其是高温炉)内,辐射是主要的传热方式。 5.若A = L 即R + D = 0或对外来的热辐射全部吸收,没有反射和透过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或黑体。 6.普朗克定律说明绝对黑体的辐射强度与波长和温度的关系。 7.对任意两个表面而言FrQu = FgCPii,此关系称为角系数的互变性。 8.若在两平行表面间平行放置n块黑度、面积均相同的隔热板,则辐射传热量将减少为原来的1/11+1 Q 9.当辐射能投射到某物体上时,该物体对辐射能可能会产生反如、吸收和 透过三种作用。 10.平壁厚度越莲,平壁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去,则通过平壁的导热量越大。 11 .物体各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状态称为争史态昱愁。 12.物体内温度相同的所有点连成的面称为室星鱼。 13.两种或两种以上传热方式同时存在的传热过程,称为综合传热。 14.耐火材料按耐火度的不同可分为普通耐火材料、高级耐火材料和特级耐 火材料三种。 15.对流现象只能在气体或液体中出现,它是借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发生 扰动和混合而引起的热量转移。 16.传热学的任务,就是研究不同条件下愁星和愁厦的具体内容和数

值,从而能计算出传热量大小,并合理地控制和改善传热过程。 17.物体的黑度或称辐射率表示该物体辐射能力接近绝对黑体辐射 能力的程度。 18.单位时间的传热量可称为热流,温度差可称为热压。 19 .耐火材料抵抗高温而不变形的性能叫耐火度o 20.重油雾化的主要作用是将重油雾化成很细的油雾,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1 .固体和液体燃料都是由五种元素、灰分、水分组成。 22.煤气的燃烧可分为扩散式燃烧和预混式燃烧两大类。 23.重油牌号的命名是按照该种重油在50°C的屋氏料度来确定的。 24.粉煤的燃烧过程可分为遇佥、预热和燃烧三个阶段。 25.高炉煤气的主要可燃成分是CQ。 26.常用燃料的特性主要包括化学组成和燃料的发热量两个方面。 27.按照物理本质的不同,传热过程可分为传导传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恭三种基本的形式。 28.平壁导热的特点是导热面积不变, 圆筒壁向外导热时导热面不断 变化。 29.绝对黑体的辐射能力与其绝对温度的义次左成正比。 30..当物体接受到热射线时,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另一部分透过O 31气体平衡方程式是研究静止气体的压力变化规律的方程式。包括气体绝对压力变化和气体表压力变化两个平衡方程式。 32.以真空为起点所计算的气体压力是气体的绝对压力,设备内气体 的绝对压力与设备外相同高度的实际大气压的差是气体的表压 力。 33.对气体而言,分子热运动所引起的分子掺混作用是气体粘性产生的主 要依据。 34.层流时,边界层内的气体不流动,它对管内的气体产生阻碍作用; 紊流 时,边界层内的气体是层流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