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其预防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其预防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主讲人:蒋俊强

教师简介

蒋俊强

工程师

硕士,工程师,项目经理

从事肉类制品加工与装备领域的研究工作

2016年8月至今,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肉食及

冷链工程部

2013年9月-2016年7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农产

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9年9月-2013年7月,华侨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专业大学本科

01

04

食品安全危害概述

生物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化学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物理性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03

02

学习目标

1.掌握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来源。

2.掌握食品安全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包括生物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

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危害概述01

定义:食品安全危害是指潜在损害或危及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因子或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存在于食品中,一旦这些因子或因素没有被控制或消除,该食品就会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食品。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或因素具有以下特征:

①可存在于"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过程中。随着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一特征将更加突出。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或因素在食品中的概率将更进一步加大。

②因不同的食物链环节有差异,其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别。例如,在种、养、植环节,可能会受到农药、兽药、激素等化学物质的危害;在生产加工环节的危害因子或因素可能以生物性、物理性为主。

③食品安全危害性表现出来的程度或后果受到主观(人为的)和客观(天然的)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尤其是主观的,即人为性导致的食品安全危害,其危害程度和后果可因这一作用减轻或加重

④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对人体健康导致的后果可因其种类不同、毒力大小等因素表现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反应(中毒)特征。其慢性反应(中毒)具有潜在性、隐蔽性,不易被发现,以致不被人们重视。

⑤食品安全危害性可通过多种手段与措施来控制或消除,将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达到人类食品元毒无害的基本要求。这些手段或措施有法律属性的,即依法开展对食品安全危害的监督管理,如《食品安全法》等;也有技术性的,如GMP、HACCP等。这些法律法规、标准等是保证食品安全,降低其危害性的有力措施。

食品安全危害(hazard)因素

指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些食品中能够引起健康不良结果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

生物性危害因素

细菌(致病菌)

真菌及其毒素

寄生虫

病毒

食品安全化学性危害因素

农药(pesticide)

兽药(veterinary drugs)

重金属

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物理性危害因素

物理性杂质

放射性危害因素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的来源:

①原辅材料污染:种植业中化肥、农药、植物激素;养殖业中抗生素、动物激素、饲料添加剂不合理使用;水产品中重金属、赤潮等均可造成食品污染,且程度较严重。

②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容器、用具、管道未清洗干净或使用不当;生产工艺不合理;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不良均可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③包装、储运、销售中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不洁可造成污染;食品贮存条件不卫生或散装食品及销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④人为污染:食品中人为掺伪,或加入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工业原料作为食品用原料来生产食品:用工业"吊自块"C甲醒次硫酸氢铀)加入食品中"漂白"在猪饲料中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故意造成食品污染。

⑤意外污染:由于火灾、地震、水灾、核泄露等,也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食品安全危害后果:

食品安全危害导致的后果是食源性疾病,可造成以下3 种状态:急性反应、亚急性反应、慢性反应。一般来说,存在于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因子常常导致急性反应,表现为各种食物中毒,是构成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因素。化学性危害因子的种类较多,与侵袭到食品上的种类、剂量水平、环境条件、工艺过程、人为因素有密切关系。这些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是否导致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反应,与其剂量、反应有明显关系。

02

生物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生物性

危害

微生

其他

昆虫

寄生

发生环节: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

?全球微生物食品安全现状

WHO-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概率:每年有1/3的人群感染。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首要危害。

沙门氏菌是世界最常见引发食源性疾病爆发的病原菌。

?1、细菌性危害

(1)致病菌

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主要包括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菌等四种。

沙门氏菌:

不产芽孢、荚膜,兼性厌氧;最适温度:20-37度,100℃立即死亡;

粪便和冰水中可存活1-2月;耐12-19%的盐,污染食品无症状。

污染来源:污水、人畜粪便

污染食品:肉类、鱼、禽、蛋

致病原因:大量沙门菌使肠粘膜发炎,同时释放内毒素引发中毒

葡萄球菌:

无芽孢、不形成荚膜;

最适生长温度:37度,较耐热、较耐冷和干燥;竞争能力弱。

全年且可发,多见于夏秋季。

主要症状:恶心、反复剧烈呕吐、伴有腹部痉挛性疼痛、一般不发烧。 污染源:广泛分布于空气、土、水及物品上,是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 污染食品:乳制品、腌制肉、鸡、蛋、含淀粉类食品

致病原因:产生耐热性的肠毒素,多种酶。

?1、细菌性危害

?(2)常见的食品细菌

假单胞菌属(在肉、鱼上易繁殖,冷冻食品)

微球菌属(肉、水产和蛋制品常见)

芽孢杆菌属(多见于肉、鱼,是罐头食品中常见腐败菌)

弧菌属(在低温和5%食盐中仍能生长,在鱼类水产中多见) 嗜盐杆菌、球菌(在12%NaCl仍能生长,多见于咸鱼类) 乳杆菌(乳品中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