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考答案解析

上海春考答案解析
上海春考答案解析

1.有人认为第②段画线句中“聪明”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2分)

细解:据《现代汉语词典》,“聪明”的释义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灵巧”的释义是“灵活而巧妙”。如果我们认定该词使用不当,可以从语法角度分析,理由就是“主谓搭配不当”。“聪明”的使用对象显然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某个事物,大多数情况下,应指人类,用来形容受大脑支配的“手”显然用词不当。而从修辞角度,我们可以认定它使用恰当,实际上作者是为了突出“手”中凝聚的智慧。这里实际上使用了“移就”的辞格。这种修辞中学课本中也出现过多例,如“我将深味这浓黑的悲凉”(《纪念刘和珍君》),用“浓黑”来修饰“悲凉”就属于这种情况。

我们都知道,语法负责的是“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负责的是“好不好”的问题,逻辑负责的是“通不通”的问题。考量一个词也有这几个角度。

答案:(2分)认为使用不妥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也可以从词义辨析的角度判别(近义词词义的辨析或词语的搭配),指出其主谓搭配不当的语病;

认为用词恰当的,可以“聪明”一词不仅体现人类双手的灵巧和神奇,而且说明它凝聚着能工巧匠的智慧的角度分析。

要点:理由充分,与观点一致,得2分;理由不充分,但与观点一致得1分;缺乏理由,与观点不一致,得0分。

2.对第③段中举“青铜面具上的方孔”例子的主要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说明中国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技艺的高超。

B.说明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C.说明许多手工技艺的传承现在已经中断。

D.说明当今社会的手工文明正在日益衰弱。

细解:题干的限制很多,是“用意”,还是“主要”的,且选出“不正确的”,而且只有“一项”,这样一来难度就很小了。请看下面这段文字,并请注意我所做的标记和注释——

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领起部)面对广元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事例部)大量的手工技艺生生灭灭,随其自然,这也是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评议部)

一段例证一般包括三个部分:领起部+事例部+评议部。(上海市嘉定二中向琼老师的归纳)从语法角度来,也就是一个句群,句群只有一个话题中心。明白了这些道理,在考试时理出包含事例的句群来(当然,边界一定要清晰),就可以判断出“用意”了。而这种题目上海卷也是经常出现的。

答案:(2分)A

3.第⑤段中画线部分“文明的转型”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细解:这里也要用到“句群”的知识。下面“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一句是对画线句子的解释。两者是解说关系。

答案:(2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4.综观全文,概括手工遗产的意义。(6分)

(1)

(2)

(3)

细解:请注意我在下面这几段文字中所做的标志。

……在冷峻的千篇一律的工业文明的时代,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就像那些仿古餐厅中摇曳的烛光。

⑦然而,手工遗产的意义远非如此。

⑧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

如果我们对这些标明段落和句间关系的关联词语和指示代词比较敏感,答案很轻松就可以得出:

(1)带给人们怀旧的人文温馨;(2)见证工匠的聪明才智;(3)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4)包含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写出一点给2分;四点中写出三点给6分。)

总体上来说,从词语到短语,到复句、句群、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无外乎两种,偏正的和联合的或叫并列的。偏正的,强调或提醒“正”的部分,并列的意味着两个要点都重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文章,把握文意时,就会对相关的关联词语格外注意了。

5.根据文本信息,用对话形式介绍“机器”与“手工”各自的主要特点(对话形式如下,不超过80 字)。(5分)

“”,机器说道。

“”,手工说,“”。

细解:我对这道题目的考查目标是这样看的:从填空所需要的材料来看,它应该属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从拓展这个角度来看,它属于表达方式的转换,由说明性语言转换为对话描写;从呈现的文本样式来看,应该属于“卡通文本”——拟人的、轻松的、“变形金刚”体。

解答这种题目第一步是筛选信息,将“机器”“手工”的特点理出来,再转换表达方式,用对话的口吻写出来。

答案:(5分)要点:

机器特点:千篇一律;通过档案资料保存;能力和效率高

手工特点:注入个性(不会重复,无法复制);口传心授、绝技单传;感性和悟性、给人怀旧的人文温馨感受。

给分要点:机器特点2分,手工特点2分;对话形式1分

6.第②段中成语“钩心斗角”典出《》。(1分)

细解:“典出”,“典故出自于”。给出了书名号。

答案:阿房宫赋。

7.根据第④⑤段文意填表:( 2分)

不同表现对比的表达效果

胜负师(1)

(2)

负累者为名利所累,患得患失,不敢放手一

细解:解答表格填空题,要分析表格中已有文字的暗示。第(1)应填“胜负师”的表现,从“负累者”的描述来看,该空不能照抄原文,应该对相关信息做整合。文中的有关文字是:“某些棋手对于胜负耿耿于怀,即使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相反,命悬一线的局面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强大斗志。打破常规,冒险犯难;精密计算,妙手迭出;出其不意地漂亮一击,终于力挽狂澜于既倒。”整合的步骤是,先理出重要的信息点,然后做“合并同类项”。这段文字的重要信息有“对于胜负耿耿于怀”、“不轻言放弃”、“出其不意地漂亮一击,终于力挽狂澜于既倒”,整合后要点是:不言放弃、力挽狂澜。

第(2)空相当于一个简答题:对比的表达效果。回答“效果”类题目,主要是从传情达意的角度来思考。怎么“传”的?“传”出了哪些东西?是否更好、更多地传达了?所以,答案总有“突出了”、“强调了”等词出现。对于“对比”来说,自然是让“白”的更白、“黑”的更黑。

答案:(2分)答对一点给1分(1)对胜负耿耿于怀不言放弃力挽狂澜(2)突出两类棋手对胜负的不同境界,表达作者对“胜负师”的敬佩,对追求功利的“负累者”的否定;胜负之争的过程及带来的不同后果显示了围棋的无限玄机。

8.第⑥段画线句中“不凡气度”在文中是指。(2分)

细解:与第2小题所言思路相同。请看下面文字,并注意我的标记——

抛开了胜负的计较,一身轻松,人们或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甚至会获得一些超越攻城略地的奇思妙想。(领起部)我曾经赢过棋友一局。复盘的时候,我询问他布局时的一着怪棋是什么意思。他一抬下巴,傲然答道:“我觉得下在那里富有诗意!”(事例部)这种不凡气度迄今仍然让我景仰。既存有胜负的责任心,又不拘泥于胜负而缩手缩脚,二者的平衡几乎是人生的一门学问。(评议部)

答案:(2分)下棋时抛开了胜负计较,一身轻松

9.用成语分别形容第⑦段中“大道”与“小技”两种棋法的特征。(2分)

大道:小技:

细解:我们看原文:“老老实实本分的一手,常常消弭了眼花缭乱的聪明劲儿。这就是“大道”与“小技”的差别了。”知道“这”指代的内容,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答案:(2分,各1分。意近即可)“大道”:朴实无华(返璞归真)“小技”:眼花缭乱

10.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6分)A.通过记叙棋盘上演绎的无数故事,体现了围棋具有令人敬畏的复杂性。

B.本文第②段运用排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棋手搏杀时的惊心动魄。

C.围棋的奇妙往往在于看似山穷水尽,却能峰回路转、绝地逢生。

D.文中“妙手迭出”、“力挽狂澜”、“鬼神莫测”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题意。

E.本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物及人地阐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F.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揭示了“无限玄机”的内涵。

细解:A项错在“记叙棋盘上演绎的无数故事”;B项错在“第②段运用排比的手法”;E 项错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应是“分述”;F项错在“抒情”,这一点可能有争议,因为有时感悟、感慨的句子说它是“抒情”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判断C、D两项正确很容易,作为选择题,难度就降低了。

答案:C、D

11.本文结尾说“围棋将是我永远的念想”,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4分)

(1)(2)

细解:解答该题需要理出全文的内容:表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

答案:(4分,各2分)(1)围棋中蕴含着无限玄机,下棋给人带来无限乐趣。(2)棋如人生,作者从下棋中获得处世为人的感悟。

12.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以高中教材中的一篇现代文为例,阐述对比手法运用的妙处。(3分)

细解:对比是一种修辞方法,又是一种常见的写作表现手法。就一般而言,对比可分为异体对比和同体对比。异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人、事物组合在一起对比,以突出个性特征的不同。在鉴赏对比手法时,要把相关的人或事物放在同一个背景下进行赏析。同体对比就是同一个人或事物的前后、内外的差异形成对比,突出前后的变化或个性的特点。解答时,应该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认真分析对比的双方,列举出形成对比的有关内容(一般举一两个例子)并作简要分析,领悟出作者运用对比的目的和对比所产生的效果。如《守财奴》一文中,就既有“葛朗台前后言行的对比”(同体对比),又有“葛朗台与其太太对待女儿的态度的对比”(异体对比)。比如“抢夺梳妆匣”这个情节——

当葛朗台看到精美的梳妆匣时,“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但当听到“太太死过去了!”他把梳妆匣“扔”到床上,拿一把路易“摔”在床上,还“搂着”“抱着”欧也妮,与刚才的贪婪凶狠判若两人。一“纵”一“扑”与一“扔”一“摔”的对比,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了葛郎台的丑恶本质。

答案:(3分)略(联想课文内容1分,分析1分,表达1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14.作者“惆怅”的原因是。(2分)

细解:“独在千峰上”,诗人有两点思绪:“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最后,又自我解嘲:“空惆怅”。所以,惆怅的原因一是孤独,一是“老去”。答案:(2分,各1分)(1)感慨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2)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感。

15.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细解: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是什么?“老去……犹”,所以,应是“人老心不老”。再看选项,四项中只有“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为思乡之句,其它三句均是“不服老”的名句。

答案:C

16.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 分)

细解:分析语言,就是分析谴词造句。就古典诗歌来说,一般有三个观察角度:一是表达是否含蓄。有没有“炼字”?是否有表现力很强的“诗眼”?是否有词语的活用?一是词句的语体风格。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是否多用“语典”?词语的色彩感强不强?是否有词序的调整?一是看是否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比如托物言志等。从这些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下面这些特点——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叶梦得这首词,就会发现,谴词造句接近口语,朴实自然。答题模式:特色(一两个词语)+举例(一两处)+评析(如何传情达意)

答案: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

17.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2)其人鬼且禨()

(3)而亡其说()(4)其言不经见()

细解:“负”、“亡”两字在《考试手册·语文》附录里均可以找到,而且在初中常见词里,可见多么“常用”。“鬼”位于谓语的位置上,名词活用为动词。“经”,虽常见,但同学们熟悉的义项放在这里均不太合适,所以需要推断。“昔之异书,有记……其言不经见”,应该是“常”的意思。作为旁证的是,现代汉语“经”与“常”经常连用。

答案:(4分,各1分)(1)承担(顶着)(2)迷信鬼神(3)同“无”,没有(4)常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圆其说 B.不胫而走 C.降龙伏虎 D.貌合神离

细解:如上所述,“鬼”、“禨”都应该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都是“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的意思。A中的“圆”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圆”;B中的“胫”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长腿;C中的“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D中的“貌”,名词做状语,在外表上。

答案:B

19.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鲧窃帝之息壤 B.岂帝之所爱耶

C.余恐学者之至于斯 D.而唯异书之信

细解:A中的加点词是: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B项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不过,关于B项中“之”的用法有可能存在争议);C项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D中的“之”,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作用。

答案:B、C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之敢夷。

(2)甘茂盟息壤,盖其地有是类也。

细解:虽然《考试手册·语文》中出现了“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的说法,但是,这里的表述仍然是“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管怎样,我认为都应该是“直译”,即一定要字字落实,句句落实。重要的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个都不能含糊。“神”是名词活用为意动,“把……看成神异的现象”;“盟”也是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订盟”。

答案:(6分,各3分)(1)因此寺庙中的人都把它看成神异的现象,没有人敢铲平这块鼓起的土。(得分点:神、夷、宾语前置句“人莫之敢夷”)(2)甘茂在息壤订盟,大概是因为这地方也有这一类(土地自己增长)的情况吧。(得分点:盟、盖、是)

21.简述本文的思想意义。(2分)

细解:本文虽曰“记”,也同柳氏的其它“记”体散文一样,目的都在于说理。那么,本文要表达的“理”是什么?我们来看结尾这一句:“余恐学者之至于斯,征是言,而唯异书之信,故记于堂上。”“是言”是什么?就是迷信鬼神的说法。从“恐”字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与认识了。再看前面的议论:“今是土也,夷之者不幸而死,岂帝之所爱耶?南方多疫,劳者先死,则彼持锸者,其死于劳且疫也,土乌能神?”连用反问句,表示质疑、否定。这样分析下来,作者的思想倾向性就十分清楚了:批判鬼神迷信。然后再分析其“意义”,即价值,通俗的说法是“亮点”,进步性。远在唐代,就清醒地批判鬼神迷信,可见:体现了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答案:要点:批判鬼神迷信,体现了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22.本文为什么以景起笔?(2分)

细解:回答为什么,这要理出文脉,看看下文还有没有提到它。我们发现相关的句子有:“故生人禀是气者,多能文章,而其为文又能脱略其鄙朴之质,振作其委靡之体”,“盖三君之文,非止发于天资而已也”,“如此而欲以文自命,则亦惜乎秀气之委②者矣”,“应文之笔端,清而健,信乎山水秀润之所钟者,设有可望者也”。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承认“生人禀是气者,多能文章”,一方面更强调“通今博古,养德制行”。即不只得益于山水灵气。那么,前面的描写实际上是为下文阐述观点做铺垫的。

答案:(2分,一点1分)要点:(1)突出江西山水之灵气,点明江西人为文灵气之由来。(2)为下文阐述作文之道不只得益于山水之灵气作铺垫。

23.第①段中“习俗之弊”指的是以为、以多为博、以文为事。(2分)细解:相关的语句是:“然习俗之弊,其上者常以怪诡险涩为能事,以造语至不可解为绝妙。其次者泛取耳闻经史子传,下逮小说,无问类不类,钞袭近似而杂举之,以多为博。而下者,乃突兀其首尾,轻重其情状,以文为事。”再参考题干表述,应该是“以怪诡险涩为能事,以造语至不可解为绝妙”这一句的紧缩。

答案:(2分)奥(怪、诡、险、涩),妙(好、佳、巧、美、艳)

24.概述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细解:在这里,“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应该所指相同,那么,思考的路数也应该相同。什么手法?怎样的“表达”(传达了什么)作用(是否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只回答手法,如“反复”,是没有分的。这是上海卷的特点。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岂独学者之咎哉!”难道只是学者的过错吗?反复地说,自然是:强调造成文风不正后果的责任不只在于学者。

答案:(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造成文风不正后果的责任不只在于学者。或可答:过错不只在于所学文风不正,更在于不务根本(养学与蓄德)。

25.对本文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正反结合B.虚实相生C.古今对比D.先叙后议

细解:古(欧阳文忠公、王文公、曾南丰)今(习俗之弊)对比,也是“正反结合”;先叙(山水灵气)后议(为文之道),判断正确。没有“虚实相生”,“虚(想象的、回忆的内容)实相生”一般用于散文、诗歌等抒情文体。

答案:B

26.本文阐述的为文之道

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细解:如上所述,作者强调的是“通今博古,养德制行”,学有所养,德有所蓄。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整合一下就是:要通今博古,养学蓄德。

答案:(2分)要通今博古,养学蓄德。

27.本文在勉励后生善于求教方面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请联系课文《师说》的内容,谈谈求教的重要性。(3分)

细解:题目有些生硬,意图是好的,引导学生重视课本。“谈谈求教的重要性”,等于一个微型议论文,应该有观点,有举例,有分析。例子,限定来自《师说》,观点现成:求教的重要。需要你做的就是简单分析,举例正确就可以了。《师说》里关于“求教的重要性”的句子有:(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答案:(3分,举例1分,阐述1分,表达1分)略

可联系的文中句子有:(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分享:

2018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家住吴门,。(周邦彦《苏幕遮》)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2分) 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 ①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就是自然而然。“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唐代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④至于山水画,最早的文献也出自东晋。画家宗炳,因为老病,不能亲历山水,所以图绘下来以了却山水之思,山水画就成了真山水的替代品,可供“卧游”。中国山水画,固然有不表现人之活动的纯粹山水,但更大量的,则在山水间绘有或行或卧、其小如豆的高人雅士,以及结于山坳水滨的几椽草庐茅屋。在古人的观念中,这是人与自然的最高和谐,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离开了人,虽然完整,但那是寂寞而缺少生命的。山水画集中了画家对山水的观察和想象,移于尺幅间,石涛山水卷轴所钤“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也就是,从发现到创造,人可以集自然山水之美于画幅,咫尺千里,条挂厅室,朝夕相对。

2018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快阁东西倚晚晴。(黄庭坚《登快阁》)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____________。(柳永《___________》) (3)王维《终南山》中描写山中云气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痴儿了却公家事 (2)晓风残月雨霖铃 (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调皮贪玩,成绩严重滑坡,老师想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D )。(2分)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下面是在某公司年会上听到的四句话,其中用语正确的一句是(C)(3分) A.王总的讲话抛砖引玉,下面请其他人发言。 B.我的发言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 C.一年来大家给了我许多帮助,我不胜感激。 D.公司的庆典活动将于下月举行,敬请期待。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艺术美的特殊价值 ①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异:首先,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其次,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再次,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恒性。

②正因为艺术美比起现实美来,在某些方面有其更为优越的品格,所以,人们并不以现实美为满足,而在享受现实美的同时还热烈地追求艺术美。这正是艺术美具有特殊价值的原因。 ③关干艺术美的价值问题,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认为,艺术的价值可以用一个向外扩展的十字坐标来表现,十字坐标的横轴由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组成,它的纵轴由创造--生产方面和反映--信息方面组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多种作用组成的环形图: ④如图所示,艺术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图中所列举的这些作用,不仅彼此界限不明,而且有些作用是非艺术品也具有的,因而很难使人准确地把握艺术的特殊价值在哪里。我们认为,艺术美的特殊的价值,可以分别从欣赏者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⑤第一,艺术美在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艺术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艺术欣赏者的感受能力是成正比的。欣赏者的审美能力越高,他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的美就越多,艺术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人们的欣赏能力的提高,又不能离开艺术美的熏陶。艺术是通过表现感情来唤起感情的。表现创造主体的感情,正是为了唤起欣赏主体同样的感情。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现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美唤起欣赏者美好感情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受到陶冶的过程,亦即他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艺术美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艺术家要追求美的内容,同时也要追求与内容适合的美的形式。人们通过对艺术中的美的感受,不但提高了艺术趣味,而且也挺高了对艺术的理解力,一句话,提高了对艺术美的欣赏水平。由于艺术美来源于于现实生活,所以,在提高了对艺术美的认识的同时,必然也提高了对现实美的认识。 ⑥艺术美使欣赏者的灵魂受到陶冶的过程,也就是受到教育的过程。一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够对欣赏者产生“净化作用”,悲剧诱导欣赏者在心理上经历主人公的遭遇,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激烈冲突中唤起人们的正义感,

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9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④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

上海春季高考(含答案)

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数 学 试 卷 一. 填空题(本大题满分48分) 1.已知集合{1A x x =<-或}23x ≤<,{} 24B x x =-≤<,则A B = . 2.计算:1 31 lim 32 n n n n +→∞+=+ . 3.函数()f x = 的定义域是 . 4.方程2cos 14x π?? - = ?? ? 在区间(0,)π内的解是 . 5.已知数列{}n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11a =. 若125a a a 、、成等比数列,则n a = . 6.化简:cos sin 36ππαα???? +++= ? ????? . 7.已知P 是双曲线22 219 x y a - =右支上的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0x y -=. 设12F F 、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 若23PF =,则1PF = . 8.已知一个凸多面体共有9个面,所有棱长均为1,其平面展开图 如右图所示,则该凸多面体的体积V = 9.已知无穷数列{}n a 前n 项和1 13 n n S a = -, 则数列{}n a 的各项和为 . 10.古代“五行”学说认为:“物质分金、木、土、水、火五种属性,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将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任意排成一列,设事件A 表示“排列 中属性相克的两种物质不相邻”,则事件A 出现的概率是 (结果用数值表示). 11.已知12,, ,n a a a ;12,,,n b b b (n 是正整数),令112n L b b b =+++,223L b b =+

,n b + +,n n L b =. 某人用右图分析得到恒等式: 1122n n a b a b a b +++=11223a L c L c L +++k k c L + n n c L + +,则k c = (2)k n ≤≤. 12.已知(1,2), (3,4)A B ,直线1l :20,:0x l y == 和3:l x +3y 10-=. 设i P 是i l (1,2,3)i =上与A 、 B 两点距离平方和最小的点,则△123PP P 的面积是 .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16分) 13.已知向量(2,3),(3,)a b λ=-=,若//a b ,则λ等于 [答] ( ) (A ) 23. (B )2-. (C )92-. (D )2 3 -. 14.已知椭圆22 1102 x y m m +=--,长轴在y 轴上. 若焦距为4,则m 等于 [答]( ) (A )4. (B )5. (C )7. (D )8. 15.已知函数()()f x g x 、定义在R 上,()()()h x f x g x =?,则“()()f x g x 、均为奇函数”是“()h x 为偶函数”的 [答]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6.已知C z ∈,且22i 1,i z --=为虚数单位,则22i z +-的最小值是 [答] ( ) (A )2. (B )3. (C )4. (D )5.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6分)本大题共有6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步骤. 17.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cos ,,32πθθπ?? =-∈ ??? ,求 2cos sin 2sin θθθ-的值. [解]

年上海市春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54分) 1、不等式1>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 2、计算:_________2 1 3lim =+-∞→n n n ; 3、设集合{}20<<=x x A ,{} 11<<-=x x B ,则________=B A ; 4、若复数i z +=1(i 是虚数单位),则______2 =+ z z ; 5、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若1082=+a a ,则______753=++a a a ; 6、已知平面上动点P 到两个定点()0,1和()0,1-的距离之和等于4,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 7、如图,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3=AB ,4=BC ,51=AA ,O 是11C A 的中点, 则三棱锥11OB A A -的体积为_________; 第7题图 第12题图 8、某校组队参加辩论赛,从6名学生中选出4人分别担任一、二、三、四辩,若其中学生甲必须参赛且不担任四辩,则不同的安排方法种数为_____________(结果用数值表示)。

9、设R a ∈,若922??? ? ? +x x 与9 2??? ??+x a x 的二项展开式中的常数项相等,则_______=a ; 10、设R m ∈,若z 是关于x 的方程012 2=-++m mx x 的一个虚根,则- z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1、设0>a ,函数()()1,0),sin()1(2∈-+=x ax x x x f ,若函数12-=x y 与()x f y =的图像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2、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0米,圆O 的半径为1米,圆心是正方形的中心,点P 、Q 分别在线段AD 、 CB 上,若线段PQ 与圆O 有公共点,则称点Q 在点P 的“盲区”中,已知点P 以1.5米/秒的速度从A 出发 向D 移动,同时,点Q 以1米/秒的速度从C 出发向B 移动,则在点P 从A 移动到D 的过程中,点Q 在点P 的盲区中的时长均为_____秒(精确到0.1). 二.选择题(20分) 13. 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2 -=x y B 3 1 x y = C 2 1- =x y D3 x y = 14.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棱所在的直线中,与直线1BC 异面的直线的条数为( ) A 1 B 2 C 3 D 4 15. 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a 是递增数列”是“}{n S 是递增数列”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6、已知A 、B 是平面内两个定点,且2=→ AB ,该平面上的动线段PQ 的两个端点P 、Q 满足:5≤→ AP , 6=?→ → AB AP ,→ → -=AP AQ 2,则动线段PQ 所围成的面积为( ) A、50 B、60 C、72 D 、108 三、解答题(14+14+14+16+18=76分)

2015年上海春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9分) ①理想的书房,春秋佳日,窗明几净,从窗纱透进庭前花草的芬芳和室内书香汇合,花间的蜂喧,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夏日,庭前蝉声聒耳,浓荫蔽地,檐前垂着斑竹堂帘,室中则清凉无暑,这个季节室中楠木樟木和老屋的黄松梁柱都散发浓郁的香味,使书香倍增。冬日阳光满屋,盆梅水仙的清香配合书香经久不散。但书房如果安放火炉,则书香和梅花水仙都为之色香骤减。隆冬季节只好在取书时盘桓片刻略享轻福,即携书回到温室阅读。具备上述条件,则群书永远静静地散发着书香。 ②现在我的蜗居,空气中没有书香的成份,我可以打开书箱,拿出一两部残余的明刊本的书来欣赏,一股幽香当然是嗅觉的享受。 (节选自朱家溍《我家的藏书》) 1.第①段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1)聒耳(2)盘桓 A.(1)guō(2)héngB.(1)guō(2)huán C.(1)kuò(2)héngD.(1)kuò(2)huán 答案:(2分)B 解析: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读音。“聒耳”的“聒”与“概括”的“括”字形相近,但读音区别很大。“盘桓”的“桓”与“永恒”的“恒”字形相近,同样读音不同。 2.文中画线词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窗明几净B.浓荫蔽地C.书香倍增D.略享轻福 答案:(2分)D 解析:“轻福”应为“清福”。“清福”的意思是“清闲安逸的福气”,只有清闲安逸才是一种福气。“轻福”说不通,词典和生活中也没有这个合成词。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仍B.也就C.虽就D.也仍 答案:(2分)A

解析: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来看,应该是转折关系,不过第二个分句前省略了一个“但是”。这样答案就在AC之间选择。而C项第二个空格填“就”字,在逻辑关系不通。“就”字表示承接,而这里要表示的意思与前面分句构成转折,所以,应该选择A项,填上“仍”字。 4.依据第①段内容,概括“群书永远静静地散发着书香”的条件。(3分) 答案:(3分)答案示例:一年四季,都有馨香的怡人环境。 解析:考查的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永远”,一是“静静地散发着书香”。回到原文,我们看到作者在描写时依据时间维度,列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读书环境,所以条件一是“一年四季”,一是“都有馨香的怡人环境”。作者在描写环境时,特别突出了花草与书香的汇合,甚至在隆冬季节因火炉安放骤减,还专门提到取书时的略享清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8题。(12分) 微博为什么不是好的说理形式徐贲 ①今天,微博已经成为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交际工具,微博有与众不同的发表意见的方式。有人注意到,一些在生活中很温和的朋友,一旦上微博,言辞就变得非常激烈,不像是理性说理的言论,由此,微博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言论空间。 ②微博是一种字数非常有限的传媒方式,往往不足以负载说理需要的充分信息。人们可以用微博发表结论性的断言、口号、警句格言等“罐头思维”式的言论,但无法用它来进行好的说理。 ③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劳的简明论断,这就是罐头思维。罐头思维表现为“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和“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等行为,它让人思想懒惰,先是不肯仔细思考,最终完全丧失了仔细思考的能力。 ④理性的说理需要足够的文字。说理有三个必要部分:结论、理由和保证。“说理”与“非说理”的区别在于“说理”有结论,并有理由,而“非说理”只有结论。在说理的结论和理由之间,还需要有一个可靠的中介保证,又称“假设”,如果这个假设不可靠,再好的理由也不能充分证明结论的合理。 ⑤往往是在需要考量一个说理陈述是否可靠时,我们才特别注意那个被省略掉的假设。例如,一个人说尼克松是一位好总统(结论),因为他擅长外交事务(理由)。这是一个说理的陈述,但并不可靠。单凭这个理由,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在理由与结论中那个被省去的假设(“一个擅长外交的总统一定是好总统”)是有问题的(“片面”)。 ⑥说理需要理性、逻辑、认真地对待论证的每一个环节,这是为了能够说服和自己看法不同的他人。以广大的而不是专门的读者为对象的报刊,是最适合于说理的大众媒体。微博

上海春考答案解析

1.有人认为第②段画线句中“聪明”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2分) 细解:据《现代汉语词典》,“聪明”的释义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灵巧”的释义是“灵活而巧妙”。如果我们认定该词使用不当,可以从语法角度分析,理由就是“主谓搭配不当”。“聪明”的使用对象显然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某个事物,大多数情况下,应指人类,用来形容受大脑支配的“手”显然用词不当。而从修辞角度,我们可以认定它使用恰当,实际上作者是为了突出“手”中凝聚的智慧。这里实际上使用了“移就”的辞格。这种修辞中学课本中也出现过多例,如“我将深味这浓黑的悲凉”(《纪念刘和珍君》),用“浓黑”来修饰“悲凉”就属于这种情况。 我们都知道,语法负责的是“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负责的是“好不好”的问题,逻辑负责的是“通不通”的问题。考量一个词也有这几个角度。 答案:(2分)认为使用不妥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也可以从词义辨析的角度判别(近义词词义的辨析或词语的搭配),指出其主谓搭配不当的语病; 认为用词恰当的,可以“聪明”一词不仅体现人类双手的灵巧和神奇,而且说明它凝聚着能工巧匠的智慧的角度分析。 要点:理由充分,与观点一致,得2分;理由不充分,但与观点一致得1分;缺乏理由,与观点不一致,得0分。 2.对第③段中举“青铜面具上的方孔”例子的主要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说明中国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技艺的高超。 B.说明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C.说明许多手工技艺的传承现在已经中断。 D.说明当今社会的手工文明正在日益衰弱。 细解:题干的限制很多,是“用意”,还是“主要”的,且选出“不正确的”,而且只有“一项”,这样一来难度就很小了。请看下面这段文字,并请注意我所做的标记和注释—— 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领起部)面对广元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事例部)大量的手工技艺生生灭灭,随其自然,这也是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评议部) 一段例证一般包括三个部分:领起部+事例部+评议部。(上海市嘉定二中向琼老师的归纳)从语法角度来,也就是一个句群,句群只有一个话题中心。明白了这些道理,在考试时理出包含事例的句群来(当然,边界一定要清晰),就可以判断出“用意”了。而这种题目上海卷也是经常出现的。 答案:(2分)A 3.第⑤段中画线部分“文明的转型”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细解:这里也要用到“句群”的知识。下面“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一句是对画线句子的解释。两者是解说关系。 答案:(2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4.综观全文,概括手工遗产的意义。(6分)

2018年上海春考数学试题有答案详解

(完整word版)2018年上海春考数学试题有答案详解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2题,满分54分,第1~6题每题4分,第7~12题每题5分) 1.不等式||1x >的解集为__________. 2.计算:31 lim 2 n n n →∞-=+__________. 3.设集合{|02}A x x =<<,{|11}B x x =-<<,则A B =__________. 4.若复数z i i =+(i 是虚数单位),则2 z z + =__________. 5.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若2810a a +=,则357a a a ++=__________. 6.已知平面上动点P 到两个定点(1,0)和(1,0)-的距离之和等于4,则动点P 的轨迹为 __________. 7.如图,在长方形1111B ABC A C D D -中,3AB =,4BC =,15AA =, O 是 11A C 的 中点,则三棱锥11A AOB -的体积为__________. 第7题图 第12题图 8.某校组队参加辩论赛,从6名学生中选出4人分别担任一、二、三、 四 辩.若其中学生 甲必须参赛且不担任四辩,则不同的安排方法种数为__________. 9.设a R ∈,若922x x ??+ ???与9 2a x x ? ?+ ?? ?的二项展开式中的常数项相等,则 a =__________. 10.设m R ∈,若z 是关于x 的方程2210x mx m -+=+的一个虚根,则||z 的取值范围

上海市2021年春季高考数学1月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海市2021年春季高考数学1月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满分54分,第1-6题每题4分,第7-12题每题5分) 1.已知集合,,则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交集的定义,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基本运算中的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 2.计算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将原式转化为,从而得到极限值为. 【详解】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极限运算,属于基础题. 3.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将不等式变为,解不等式得到结果. 【详解】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属于基础题. 4.函数的反函数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求解出原函数的值域,得到反函数的定义域,再求解出反函数的解析式,得到结果. 【详解】当时,,即 又 反函数为:, 【点睛】本题考查反函数的求解,易错点为忽略反函数的定义域. 5.设为虚数单位,,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把已知等式变形得,再由,结合复数模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由,得,即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模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6.已知,当方程有无穷多解时,的值为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两方程完全相同,通过系数化简得到方程组,求得最终结果. 【详解】方程有无穷多解两方程相同 又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方程根的个数求解参数问题,属于基础题. 7.在的二项展开式中,常数项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15 【解析】 【分析】 写出二项展开式通项,通过得到,从而求得常数项. 【详解】二项展开式通项为: 当时, 常数项为: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8.在中,,且,则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 【详解】由正弦定理可知:,又 由余弦定理可知: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属于基础题. 9.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某高校拟派4人参加连续5天的志愿者活动,其中甲连续参加2天,其他人各参加1天,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有_____种(结果用数值表示)【答案】24

xx上海语文春考题目和答案

XX上海语文春考题目和答案 xx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l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家住吴门,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蒹葭》) (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2分)

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 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就是自然而然。“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人”

在创造,“天”更在创造。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④至于山水画,最早的文献也出自东晋。画家宗炳,因为老病,不能亲历山水,所以图绘下来以了却山水之思,山水画就成了真山水的替代品,可供“卧游”。中国山水画,固然有不表现人之活动的纯粹山水,但更大量的,则在山水间绘有或行或卧、其小如豆的高人雅士,以及结于山坳水滨的几椽草庐茅屋。在古人的观念中,这是人与

2011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剪1-6题。(16分) 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的陆地都是莽莽荒原。但人类一出现,即使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总是在不断地消灭荒原。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燃料和栖身的场所。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东非大裂谷,后来才迁移到世界各地。促使早期人类迁移的因素不少,但最主要的还是生存的需卜随着人口的增长,总要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②农业和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两大进步,但随着大片农田和一座座城市的出现,荒原的面积不可避免地相应缩小。无论是中国的先民"毕路蓝缕,以启山林",还是欧洲的清教徒远航新大陆,他们的目的都是将荒原变成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开发荒原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工业化以后,在农田、牧地、居住区以外,工厂、矿山、油田、铁路、公路、港口等设施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城市占据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一般认为,到了21世纪,地球上能够利用的土地已开发殆尽,□□地球上的陆地还有不少无人区,□□大片的原始荒原、特别是人类尚未进入的荒原已经屈指可数。 ③在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中,总是先选择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例如,已经发现的先民聚落遗址,一般都在生活和生产用水便利却离河流有一定距离的台地。正因为如此,平原、河谷、海拔不高的台地、土壤疏松的土地、气候温暖且水量充沛的区域往往先得到开发,并且基本不再留下荒原,然后再扩展到丘陵、较低的山地,最后留下的荒原都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利用、或利用成本太高的沙漠、戈壁、干旱区、峻峭的山区、传染病流行区、地质灾害区、热带丛林、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以及多种不利因素兼而有之的地区。也有些地方虽适宜开发,却因远离人类聚居区,或因交通闭塞,得以保持着原始状态。 ④在人类基本定居,或有了一定的活动范围后,会尽可能避免进入荒原。但是总有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穿越或深入荒原,如出使异域的外交官、负有军事任务的将士、长途贸易的商人、被流放或驱逐的犯人,还有人会由于偶然的原因误入荒原。不过,自古以来,都有人主动探索荒原,他们或是为了某种物质利益——寻找新的土地、资源、财富、劳动力、交通线,或是为了某种精神追求一一取经,求仙,实现信仰,获得真理,净化灵魂,也可能纯粹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的经历和记录,又吸引着更多的人投入荒原之旅。 ⑤当地球上多数地方人满为患时,当人类不断面临现代化、城市化的挑战时,荒原愈发展示出无可替代的琳力:有的储存着最后的天然财富,有的是珍稀生物仅有的乐土,有的是洪荒时代的再现,有的是理想的实验室,有的是自然的竞技场。人类终于认识到,为了地球,为了自己,为了今天,为了未来,荒原应该得到珍惜,受到保护。但也有人出于贪婪、无知或无奈,想在荒原消失前尽可能多地掠夺和榨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如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遥测、卫星电话、夜视器、高速摄影摄像、高速宽带网络、直升飞机、高性能越野车等先进仪器和装备。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人类进入荒原和在荒原的生存能力已经大为加强,并且在不断提高。 ⑥对荒原的破坏当然必须制止,但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荒原,却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可以有限度地利用,有人主张绝对保持原状:有人认为适度亲近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有人反对任何人进入。见仁见智,众说纷绘。

2009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数 学 试 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姓名、高考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在规定的区域内贴上条形码. 2.本试卷共有20道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填空题(本大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有11题,只要求在答题纸相应题序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函数)1(log 2-=x y 的定义域是 . 2.计算:=-2)i 1( (i 为虚数单位). 3.函数2 cos x y =的最小正周期=T . 4.若集合{}1||>=x x A ,集合{} 20<<=x x B ,则=B A . 5.抛物线x y =2的准线方程是 . 6.已知2,3==b a . 若3-=?b a ,则a 与b 夹角的大小为 . 7.过点)1,4(-A 和双曲线 116 92 2=-y x 右焦点的直线方程为 . 8.在△ABC 中,若 60,75,3=∠=∠=ACB ABC AB ,则BC 等于 . 9.已知对于任意实数x ,函数)(x f 满足)()(x f x f =-. 若方程0)(=x f 有2009个实数解, 则这2009个实数解之和为 . 10.一只猴子随机敲击只有26个小写英文字母的练习键盘. 若每敲1次在屏幕上出现一个 字母,它连续敲击10次,屏幕上的10个字母依次排成一行,则出现单词“monkey ” 的概率为 (结果用数值表示). 11.以下是面点师一个工作环节的数学模型:如图,在数 轴上截取与闭区间]1,0[对应的线段,对折后(坐标1 所对应的点与原点重合)再均匀地拉成1个单位长度的线段,这一过程称为一次操作 (例如在第一次操作完成后,原来的坐标 4341、变成21, 原来的坐标2 1 变成1,等等). 那么原闭区间]1,0[上(除两个端点外)的点,在第二次操作完成后,恰好被拉到与 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坐标是 ;原闭区间]1,0[上(除两个端点外)的点, 在第n 次操作完成后(1≥n ),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坐标为 .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16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都给出四个结论,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必须把答题纸上相应题序内的正确结论代号涂黑,选对得 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 ? ? 2 1 0 1

(完整word版)2019上海春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版),推荐文档

2019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遥岑远目,,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孰能无惑?(韩愈《》) (3)卢纶《塞下曲》诗中通过写弓箭旗帜来表现军容的两句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王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朋友用一句话激励他,以下合适的一项是()。(2分) A.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B.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C.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D.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赵老师晋升教授,同事发来短信:“恭喜赵老师,您这真是实至名归啊!” B.钱老师乔迁新居,学生发来短信:“恭喜钱老师,这真是篷筚生辉啊! C.孙老师新婚燕尔,学生发来短信:“恭喜孙老师,你们真是门当户对啊!” D.李老师新著出版,同事发来短信:“恭喜李老师,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幸福是相对的 ①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收入高的人,并不一定比收入低的人幸福;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并不一定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幸福;生活中积极事件多的人,并不一定比消极事件多的人幸福…… ②那么幸福究竟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似乎不存在那么一把尺子,可以帮我们确定怎样才算幸福。当我们谈论幸福时,总在有意无意进行比较,是的,幸福来自比较。 ③比较的标准是主观构建的。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个社会机构曾经给出过一个统一的关于幸福的标准,但人们的心里似乎总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并凭借这个标准判断自己的生活幸福与否。 ④比较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这种标准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提高;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下降。 ⑤由此看来,比较的标准不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同时,比较的标准是复杂的,按“与谁比”和“比什么可以分为比较的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比较的对象标准有哪些呢? ⑥一种是自己以往的生活。很多时候,人追求的就是比过去生活得更好。以往的生活常常是最直接的比较对象,如果个体现在的状况要明显优于过去的自己,则感觉更幸福。 ⑦自己的理想及期待的生活,是另一种比较对象。一般而言,个体总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生活的期待。即使个体达到了一种看上去比较完美的生活状态,还是有可能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尚未达到自己的目标。即使暂时达到了某个目标,但他的理想和期待还可能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便会继续追求理想,追求更大的幸福。 ⑧第三种常见的比较对象,是他人的状况。个体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感受到幸福或不幸福。比较时,可能会先选择同一社会群体或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比较。个体可以通过与自己以往或理想生活的比较来确定是否幸福,但个体的幸福更多更广泛地还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 ⑨除了对象标准之外,还有内容标准。有这样两个家庭:一个家庭看上去过得比较潦倒,一家三口挤在一个五六平方米的房间里,房间的一半被床占据着,但父母常常陪孩子在床上做游戏,孩子在父母身边爬来爬去,玩得非常开心;另一个家庭看上去很“幸福”,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但父母却忙于事业,孩子在冷清的房间里孤独地玩着。那么,哪个家庭更幸福呢?这个例子涉及比较的内容标准。 ⑩比较的内容标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考虑物质的内容。就像《小王子》里所描述的“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见一幢有玫瑰色砖墙的房子,窗前长满了天竺葵,屋顶栖息着鸽子……’,他们却始终无法想象这幢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这么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于是他们就会惊呼:‘多美啊!’”。不过,当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

2017上海春季高考校对版(附答案)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选项涂黑。 A Horniman Museum and Gardens The Horniman Museum and Gardens is a fascinating, family-friendly attraction in South London’s Forest Hill. It has been open since Vic torian times when Frederick John Horniman first opened his house and extraordinary collection of objects to visitors. It includes 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collections of anthropology (人类学)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as well as a highly praised aquarium (水族馆) and natural history collection. Unusually in such an important museum, you can see the collection up close and face to face. You can even pick up, try on and play with some of the objects. Visitors come time and time again to explore the museum, take part in various activities and enjoy the 16-acre gardens. Join Horniman members Become a member of the Horniman Museum and Gardens and enjoy a year of inspiration, surprise and enjoyment at our wonderful family-friendly Museum and Gardens. By joining as a member, you will receive some fantastic benefits. Join today with just £20 and receive:

2009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后二位校验码 号码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7分) 手工是一种遗产冯骥才 ①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造物,还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类对更精美事物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术相应而生。 ②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自奇特的本领和气质。 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的传衍过程中,不断冒出来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了一些提升,受到人们的认同。这些新的技艺或审美便自然而然地融进传统的手工中去。精湛的民间手工全是千锤百炼的。但是,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面对广元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