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成果体验

创新性成果体验

创新性成果体验

首先本人很荣幸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学习提升,经过这次活动的学习,对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态度有了变化,对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得到了补充。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变。通过各种平台和与各位学员的互动,也经过网上视频文字等学习参模,对各种提出的问题的交流和研讨,得到了很多,

也学到了很多。这次教研活动成果的总结如下:

1.生成过程本次教研活动中提出的“提高小学低年级生字教学效率”的问题是由观看培训专家视频教材后感触而来,通过认识,学习专家的意见就教学重难点,基础教育等问题。并且关联到本人工作中实际遇到的和实际存在的问题而生成。

2.创新体现在本人提出的“提高小学低年级生字教学效率”问题既是属于一直存在的问题也属于一直未能重视,也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前两次的作业中提出了创新性的体现,而且这些是由本人通过实践学习等途径得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能够促进边远地区教师的重视程度,也为广大教师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坚持去提高边远地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最基础最根基的问题,通过不断的累积新生字,累积新词语为以后的提高打出更牢固的基础,并以踏踏实实的脚步去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也认为在我们学校而言,小学低年级阶段最重要是提高他们的识字量,以识字量为基础,然后拓展到造句等等,在本人看来打好他们的基础是最重要的。

3.创新价值如上面所讲“提高小学低年级生字教学效率”创新在于能够根本性地解决边远地区学生的语文根基问题,从低年级开始能得到关注注重的话,在到了高年级在到了初中就不会出现连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汉字都不认识的问题,更能够在造句,写作等问题上可能有发展的空间,如果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的话,拿什么来谈学生的写作能力,汉语口语能力等问题?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我做起加以注重,加以重视,使广大边远地区的老师也能够如此。

最新高中化学创新实验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目录 §1《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2《气密性检查》的四种方法 §3《浓硫酸使蔗糖炭化》的环保实验法 §4普通酒精灯可成为《高温防风酒精灯》§5《焰色反应》实验的新做法 §6水蒸气与铁粉发生置换反应实验 §7安全自动的《沉浮式贮气瓶》 §8有害气体(Cl2、CO)的安全环保收集法 §9用《沉浮式贮气瓶》快速制取大量氮 气 §10快速做《煅烧石灰石》实验 §11《沉浮式气体发生器》简介 §12用《沉浮式气体发生器》制氧气 §1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的趣味实验 §14安全准确地《检测电解质溶液导电性》 §15可做八种实验的《多用实验管》 ①二氧化碳四个性质系列实验 ②铜片与浓硝酸反应的环保型实验 ③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环保型实验 ④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的环保型实验 ⑤硫化氢和氯气反应的环保型实验 ⑥ NH3和HCl气体化合反应实验 ⑦不加热快速制氨气的环保实验 ⑧加热快速制HCl气体的环保实验 §16制取一氧化碳、氯气等气体时,分液漏斗里的酸液放不下来怎么办? §17长时间观察《钠的金属光泽》 §18《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 §19《离子的电荷及运动》实验§20《Cu-Zn电池》实验 §21《燃料电池》H2-O2电池和H2-Cl2电池§22制取乙酸乙酯能清楚地显现乙酸乙 酯§23连续做氨气红色喷泉实验 §24甲烷气(CH4)的快速制法 §25乙烯气(C2H4)的优化制法 §26乙炔气(C2H2)的优化制法 §27《醛、葡萄糖、蔗糖水解后产物的银 镜反应》实验方法 §28如何完成《气体通过串联溶液》实验§29关于化学实验教师的工作若干问题 1 卤素实验中的若干问题 2 分装液体试剂 3 大量气体贮备方法 4 洗涤试管上铜渍的方法 5去除锰渍 6 怎样快速、高质量地给橡胶塞打孔? 7 洗涤酚醛树脂的两种方法 8 氢气吹泡简易实验方法 9简易的防爆装置 10如何打开粘结的试剂瓶塞? 11 实验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地位? 题外话:中学化学实验的误区

高中化学创新性成果

高中化学创新性成果 《数形结合思想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Al3+、Al(OH)3、AlO2- 的关系及计算 连江一中:王赞华 拟解决的问题:化学图形题是一种利用数学中的二维图象解决化学问题的题型。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以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题目不断增多。如何析图、弄清“起点” “交点” “转折点(拐点)”“终点” 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是关键。通过对图形的分析与比较,希望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分析】 化学图形题是一种利用数学中的二维图象解决化学问题的题型。它考查范围 广,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均可以此方式 进行考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以 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题目不断增多。 近几年来在全国高考题以及上海、广东高考题中,数型结合的试题频频出现, 成了高考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图象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寓于坐 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解答图象题必须抓住有关概念和有关物质的性质、 反应规律及图象特点。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 “形” “义” “性”的综合思考,其重 点是弄清“起点” “交点” “转折点(拐点)”“终点” 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 【知识技能】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Al3+、Al(OH)3、AlO2- 三者之间关系及相 关计算,掌握铝化合物的性质与变化。 【能力培养】通过对图形的分析与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 力和应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科学品质】通过提问创设情景以及分析多种图形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感受科学的内在美。 【科学方法】由浅入深、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重点难点】 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 “形” “义” “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起点” “交 点” “转折点(拐点)”“终点” 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指导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一、生成过程: 经过这次的国培学习,并在国培课程学习与同行交流研讨后,我对所拟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经过校本研修集思与岗位实践检验后的再提升成果,最终形成终稿(方案)。在百分数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更好的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二、创新体现: 通过国培的学习和与其他学员的进一步研讨交流,发现了预案中许多不足之处,也对我的教学设计预案进行了修改,很多地方有了创新的体现; 1.教学材料组织实现了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统一。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已经跳出了教材,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与“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有关的信息材料是生活化的最好写照。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在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设计了:课前收集身边的百分数,为本节课学习的展开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素材;课中采取一人一表,一人一例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独立思考,探索解决各自的问题,既有助于深刻的理解概念,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理念。 3以“情感评价”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上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感受,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会去审视自己的学习情绪,反思自己的学习情绪,更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情绪,从而让教与学达到更加和谐统一 三、创新价值:

初中化学创新性成果

初中化学创新性成果 -------燃烧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时。知识难度较小,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课题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内容编排上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学习了前面六个单元的知识后。学生已经对化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运用前面掌握的一些方法、理论来完成本课题的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和生活常识的积累都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和燃烧的条件,建立科学的燃烧概念,认识着火点的含义。 2、反思日常生活中对燃烧、燃烧条件认识的误区,体会通过学习、思考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 3、认识燃烧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合理安全的控制、利用燃烧现象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慨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理解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初中化学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个实验课题。前面我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的化学实验知识,具有了对化学实验进行观察、探究、分析的能力,所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知识难度较小。重在通过学生自学来获取知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即重点在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了以实验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燃烧、燃烧的条件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勤动手的能力。在愉快的环境下,轻松获得知识。为此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的现代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目录

§1《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 高中化学教材中《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是把新制出的白色Fe(OH) 2 试管 振荡,试管内的物质变成灰绿色,再振荡变成红褐色的Fe(OH) 3 。可是,直至下课了,除了在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究其原因,是氧气在碱性介质 中氧化能力弱,同时Fe(OH) 2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笔者介绍一种在滤纸上完成Fe(OH) 2 快速 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步骤和现象 取一张滤纸,先用水湿润,再滴一些盐酸将滤纸酸化,而 后把试管里的灰绿色物质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其摊开,片 刻间灰绿色物质变成红褐色。向学生展示,红褐色在白色滤 纸的衬托下很清晰,可见度很大。 2 原因分析 影响空气里的氧气氧化Fe(OH) 2 的能力因素有两点: ⑴介质的酸碱性根据电极电势可知,介质的酸性越强,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强,介质的酸性越弱,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弱。酸化滤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PH值,增大氧气的氧化能力,从而 加快了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⑵氧气的浓度(氧气的分压)把Fe(OH) 2 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 其摊开,是为了使Fe(OH) 2 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了 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探究实验设想提示 当今许多化学教学参资料、练习题、甚至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 试卷第33题,都十分肯定地认为:制取白色的Fe(OH) 2 成功关键 是全过程必须避免试剂与空气(氧气)接触,否则新生成的白色 Fe(OH) 2 将被氧气迅速氧化成绿色。于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加热法赶出试剂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氧气,用长滴管把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硫酸亚铁溶液底部,为阻断与空气接触在试剂溶液上加植物油、加石蜡油、加苯等,甚至用氢气作保护气,但实验结果常常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新生成的白色Fe(OH) 2 变成绿色并非氧化所致,其理由为:

创新性成果文字阐述

一、创新性成果文字阐述 1、创新性成果生成过程 (1)在全面完成继续教育学习后,我对《新课改》有了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领会了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新课改明确定位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这种教学思想的引导,我在教学中更加坚信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对此进行尝试,进行l校本研修研。创造了“阅读→实践→写作”纵向发展的创新性教学成果。在教学中取得很好地效果。 (2)《新课改》在小学中、高学段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这进一步证明我在教学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与新课标精神一致的道路。 (3)新课改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提出“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些要求提出后,我们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是值得探究和挖掘的工作。我想,写作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因为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我要把写作指导回归于自然和生活中去。这样就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了素材,体验了生活,学生写习作的时候就不会因素材不足而执笔不前。事实上这样做也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解决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4)在教学活动实践中重视开发自然资源。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即取材和立意。 (5)在不断学习《新课改》的过程中,我对前面的《爬山虎的脚》教学预案做了修改和完善。前后两稿的不同点是:初稿在活动前预设了精讲课文的内容。而终稿只确定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写作”。修改的原因是,初稿过于片面,只抓住《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统领写作。而忽视了单元整体目标要求。所以,不利于学生更广泛学习思维的形成。因此,我对教学内容做了大幅度修改。终稿突出体现了本次活动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并且增加了在大自然中品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使阅读和实践活动遥相呼应,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是最新颖之处。两稿相同之处是:我仍然坚持“阅读、实践、写作”三者结合的教学思路,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大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2.创新体现 语文教学回归于生活之中,重视语文学习的体验过程,有效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真实的写作素材,在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下,形成开放式的写作文风,使学生的写作建立在观察、感悟的基础上,避免了浮夸、虚假、空洞、脱离现实的写作倾向。为学生指明一条正确的写作导向。此外,把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融为一体,互相支撑。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创新价值 (1)“阅读→实践→写作”这种教学成果易于操作、学习与推广。解决了教师指导写作难和学生不会写的问题。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观察点是开放的,写作的思维是开放的,那么,写作的角度就是广泛的。极为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学实践研修成果

高中化学实践研修成果 学员将所学到的知识、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校开展的相关教研 活动,完成1篇实践研修成果。实践研修成果等第为优秀、良好、合格、不 合格。(不少于1000字) 我看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培训,感触颇深,在这里谈谈自己在培训中的一点感悟:中小学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基础知识方面的重复传授而已,其实不然。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行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在不断提高。要做开放型、创新型的教师,要做与时代脉搏共跳跃,与学生心理生共鸣的现代教师。今天教师的一桶水,早就应该是八方汲源,不断更新,成为取之不尽的活水。面对这样的形势,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定位与把握,就大有探讨的必要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新课程改革;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到今天信息化时代的实物投影、光盘及幻灯片放映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教师起主导地位的课堂,到今天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角色的转变,一路走来将留下我们辛勤探索的汗水,我们的种种付出也将换来从教的快乐与幸福。 听过很多关于现代教师标准要求的报告,许多大师对有效教学提出诸多不同的见解。但我以为,现代教师的“现代性”,主要是教师本人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那么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力,才会富有诗意,才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们的教学也才是有效的、高效的,和有着长远潜在的良好影响的。 做一名现代化学教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中得到启示: (一)指点迷津,做一名胸有千壑的导航员。 应当看到,不断进行的教学改革要求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多用些多媒体手段而已,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不断扩充专业知识,尤其要注重专业的横向发展,因为今天的教师如果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然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知识欲求。因此,至关重要的是就是强化自身的学习,只有先行改变了教者自身,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一个具备了学习力的教师,就会逐步夯实适应这种要求的基础。通过培训,让我能从比较高的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对整本教材的处理,以比较全面的视角审视“反应原理”模块的内涵、课标以及教材,现代化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等也就会相应建立并强化起来。而教师以往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狭隘教学观,则会有所转变。 要实现这种转变,我以为,现代教师不能眼睛盯着知识点,成天强调标准答案,只应对统一考试。一句话,教师不能做书本与考试的奴隶,不做教师爷,不当传声筒,要做一名能为万千学子指点迷津的导航员。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世界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

铜与硝酸的反应 嘉禾县第一中学:王赛中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将铜与硝酸的反应放在学习了氮的氧化物和氨之后,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放在一起学习。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为了证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而设置的,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2、实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反应,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这两个反应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重要考点,该实验的原理分析、操作步骤、现象描述、相关计算和实验创新是高考的常见考点。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传统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2个实验分开做,操作麻烦,费时、费药品;另一方面没有隔绝空气很难观察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有毒气体没有处理,严重污染环境。 2、正是因为传统实验存在的不足,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中有这两个反应,并且是非常重要的反应,但是没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两个反应及相关问题掌握不好。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将铜与浓、稀硝酸两个反应的实验有效地整合。 2、实验器材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3、实验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气体的过程。 4、实验有效地防止了有毒气体污染环境,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5、实验操作的成功率非常高。 四、实验用品: 药品:铜片、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仪器用品:锥形瓶1个、带玻璃管橡皮塞1个、实心橡皮塞1个(上部中间打薄,方便注射器扎入)、硬质短玻璃管1根(容积略小于20ml)、医用20ml注射器2个、小烧杯2个、25ml 量筒一个、铁架台(带铁夹)。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原理:Cu+4HNO 3(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3Cu+8HNO 3 (稀)=3Cu(NO 3 ) 2 +2NO↑+4H 2 O。 2NO+O 2= 2NO 2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氧化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以及压强关系的运用。装置说明和装置平面图: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a15923392.html,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 作者:赵丽霞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明确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深入改进和创新实验的操作内容,思考实验改进的具体内容和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改进与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结合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出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教学内容,充分改进实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要求,使学生充分理解实验的具体内容,了解到实验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高中化学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原则 (一)高中化学实验实施的理论基础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增强他们对实验的了解和掌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验讲解时不可忽略一些实验细节,应追随新课改的脚步,明确高中化学实验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实施实验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可以熟练地应用化学的知识和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化学演示实验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識的理解和应用,改进和创新可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教学心理学提出:教师要设计出创新型的实验教学内容,将生活和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充分体验到知识的魅力,了解到实验的重要性。 (二)高中化学实验实施的具体原则 高中演示实验的实施需要遵循许多的原则,明确实验实施的方向和目标。 1.趣味性原则 高中演示实验要有一定的趣味性,生动有趣地展示出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投入课堂学习,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每当提起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好多化学教师便会感觉无从下手。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由于经费有限,造成实验条件不足,这时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创造条件,用可以找到的物品代替实验品,从而完成之前不能完成的实验。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可以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完成化学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本人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看到了很多有创意的化学实验作品,这些对我们化学教师有很大的启示。下面将实用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 一、技术含量高的原创性的作品 如曹治淮老师研制的安全环保型气体发生器,此装置是使用优质透明的PVC塑料薄膜、气门、接口热合而成,能够快速制取并存储多种化学气体,还可以进行一些性质的实验操作。安全环保型气体发生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安全环保,便于携带,优点众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化学教师可以亲自实用下此装置。

二、为了节约药品的微型试验 如汤学周老师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研制出了“中学微型化学实验仪器”,这个仪器大大缩减了化学实验对药品的需求量,解决了大部分贫困地区实验药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结论,这样,枯燥的化学课程便会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改进教材中现有的实验 如梁天真老师的“铝在氧气中的燃烧”。教材原有实验中“把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点燃纸片立即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这样做不是每次都能够引燃薄铝箔,梁老师对此进行了改进,他把剪成条状的滤纸放到水里浸湿,再将铝粉沾到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晒干,当引燃这些滤纸后立即伸入到氧气集气瓶中,这时我们会看到铝粉得到剧烈燃烧。 再如张希彬、李东平二位教师的?‘用滤纸做半透膜渗析实验”,他们先是改进半透膜本身,就是将胶水均匀涂在玻璃上,等到晾干后揭下来便是。然后他们改进了实验装置与程序,在半透膜两面各放一张滤纸,在一张滤纸上滴加淀粉溶液,另一张滤纸上滴加碘水,然后用玻璃夹住,一分钟后揭开将两张滤纸,我们发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二氧化硫的性质

1 节约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本节课是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四大性质的研究。课堂上首先通过学生预习案中准备的“二氧化硫的危害”和“二氧化硫的用途”正反两个视频的展示引入新课,让学生首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二氧化硫的制备和四大性质的检验采用学生理论分析性质,并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不断改进方案的方式完成,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如何检验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和如何做到二氧化硫的减排?”两个问题的研究做到从化学走向社会。 下面详细介绍在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不断的探究和改进实验方案后最终确定的二氧化硫的制备和四大性质的检验装置。 一、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装置图: 二、装置的基本构造及安装方法:

学生活动:分析推理,得出二氧化硫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微观和宏观联系”、“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分析,培养“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生活”的辩证思想。 探究案活动: 【新课引入】:再请学生展示“十三五计划中北京二氧化硫减排需下降35%”视频和“红酒中二氧化硫的用途”两个视频以及二氧化硫的相关素材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展示收集生活中的二氧化硫素材,总结推测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认真展示及观看,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生活情景,从众所周知的身边知识入手,熊正反两个角度入手,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首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探究活动一】 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案中推测的二氧化硫的性质,根据已给药品,设计单一性质的检验方法(药品:70%硫酸、亚硫酸钠粉末、品红试液、硫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石蕊试液、高锰酸钾溶液、酚酞溶液、NaOH溶液)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设计验证单一性质时所需要的方法,以及细节关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递进,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展示】:传统方法制取二氧化硫及验证性质的视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这套之气装置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进行并讨论,结合该装置的缺点,提出并设计合适的改进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创新和发展思维做铺垫。 【探究活动二】: 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方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在画图时的思路,提醒对各种仪器的注意事项的理解 学生活动:再次讨论,设计出合理化方案,如图1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种性质的多种装置方法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图1 【拓展迁移】 质疑:用矿泉水瓶的收集方式的确起到了在验证时环保的作用。但二氧化硫的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厨房中的化学”调查思考 班级:B5 组长:陈阳 成员:陈阳方洋洋刘东刘栓梁昆昆涂永前刘安伟魏强凌震朱里方圆 指导老师李明 课题背景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应该注重饮食的健康与平衡。厨房里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这些问题,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 研究目地及意义 1.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 4.激发我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我们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预期结果 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调查学习的基本方式,努力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生活。 主要成果 1、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厨房里也潜藏着很多的化学知识。 2、了解厨房中调味品的使用技巧 3、了解食物的保鲜方法 4、了解在烹饪过程中如何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 5、了解烹饪前食材的处理 课题成果依据专家咨询百姓访谈书刊网络上的资料 厨房就象一个科学实验室,烹调时所用的各种成分本身都是由化合物组成的,为了饮食的健康与平衡,我们要关注厨房里的化学。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分别从食物的烹饪、食物的保鲜、调味品使用的技巧、在厨房中的注意事项、保持食物原有的营养物质的方法、处理食材的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我们依照自己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积累的生活常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了许多以前我们从来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同时也意识到厨房里的化学有多么重要。 一、厨房里的化学---调味品篇 1、炒菜时在油热了的情况下放入一些食盐,会起化学反应,对身体是有害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烹饪方法对食品对食物中的营养有很大的破坏:在200℃的高温下,食用油所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同时产生“丙烯醛”会导致致癌过氧化物的产生,食盐中的碘会挥发掉50%,食物中的维生素被氧化等等都造成了食物中营养素极大流失。专家指出,煎、炸等烹饪方法对食品的营养破坏之一是使食盐中的碘挥发,使碘盐中含碘量和人体实际摄入的量不同。因为煎、炸时需要的油温很高,大约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在高温下易挥发,因而,经过油炸高温处理的食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变烹饪习惯,即使大力推广碘盐,人们仍然不能达到足够的摄入量。专家建议烧菜时不要用碘盐爆锅,尽量在菜将出锅时加盐。 2、食盐在食品工业上用作调味品,因为人类在生理上对咸味有强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钠也是维持人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成分。没有糖人还可以活,没有盐活着就很困难,四肢

创新性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6

创新性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文字阐述之所以称为创新性成果的原因;二是教学设计的终稿。文字阐述(不低于500字) 这一部分请学员讲清为何自己的教学设计可称为创新性成果,即回顾一下自己初稿——终稿修改过程,理清思路。两稿不同点、共同点各是什么。哪些东西是要修改的,为什么要修改。教学活动设计(初稿)第一篇作业讲清问题在哪里?要突破的难点是什么?准备达到什么目标?哪些东西是要坚持的,为什么要坚持。终稿,是创新性成果,是集成阶段培训与考核成果的终结性成果。是学员在经过课程学习与交流研讨后,把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经过校本研修集思与岗位实践检验后的再提升成果,以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提交,是终结性考核依据。终稿有哪些新的东西。新的东西好在哪里。 总之,创新性成果要写清:1.生成过程 2.创新体现3.创新价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P32~33例11 学习目标: (根据同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和本课的知识特点制定) 1、认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学习关键: 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学习方法: 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同学的生活经验,为同学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

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考虑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同学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同学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学习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同学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同学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同学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同学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情景图——滴水龙头,引导同学观察并说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有一个叫小兰的同学想知道这样的滴水龙头浪费多少水,上周就做了一个调查收集到这个信息:3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725.76千克的水。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跟着小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校级课题结题报告 [日期:2009-12-1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坤圣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古蔺县项目课题 “农村片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成果报告 龙山小 学课题组 由龙山辅导区教导处、教科室共同提出的“农村片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课题,于2009年9月申报立项,历时3年,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这部分应该只写解决了什么问 题,不写怎样解决的,否则就混了。 (一)成果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低效的问题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低效甚至无效,表现在:1、学科教学计划的设计应付了事,没有认真解读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也没有认真阅读本册教材的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和整册教材的内容,使教材的前后知识点脱节,有的教师的学科教学计划完全是照抄教参书,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很多教师是开学后把计划交了,自己手中就没有了,教学教程中根本没有调整计划,按计划行使。计划只不过是“摆设”品。2、备课没有自己的思考,照抄特级老师的教案。很多老师一开校就买一本教案,从来没有自己脱离教参、教案备过课,而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更有甚者,先上了课再备课,教学反思也不是一周一得,而是“吃大餐”式的一次赶写几篇,或直接到网上下载。备课和上课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3、上课不按设计好的教案,上到哪里黑哪里歇,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两课时上完。4、布置和检查作业检查不到位。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少数老师布置作业量多,机械练习,重复抄写,没有起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江门新会第二中学化学课题研究小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绿色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选题意义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丰富教学理论中的创新实验教学理论,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 (2)通过微型化、生活化、绿色化和探究化的实验改进的研究与整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在实践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验能力与意识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3、研究价值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

《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本次说课内容是一节复习课,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3节电化学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仪器 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烧杯、石墨电极。 三、实验创新点 1.通用性利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能够用这一套装置完成课本上所有的有关电化学的实验。实现仪器的多功能性。 2.趣味性本装置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加入了小灯泡和音乐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简约性整个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 4.直观性指针指示电流、数字显示电压,读数非常直观。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对于原电池、电解池的反应原理理解的不够系统,学生主要是机械的记忆。教材上没有关于燃料电池的实验,只给了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不够直观、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本节课利用自制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多功能。通过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关的电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电化学反应原理创设实验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反应原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 1.对原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3.通过积极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 1.电解饱硫酸钠溶液和氢氧燃料电池。 2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氢氯燃料电池。 3.甲醇燃料电池实验。 4.金属镁过氧化氢隔膜实验 5.水果电池实验。 七教学过程 1.介绍一体化学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 本套装置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左侧的部分是化学反应单元,这两根石墨电极上刻上螺旋槽,便于吸附更多气体。右侧为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左边的是一个电流计,右边的是两个电压表。中间的电压表主要是电源的电压,最右边的电压表是测

创新性成果体验

创新性成果体验 首先本人很荣幸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学习提升,经过这次活动的学习,对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态度有了变化,对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得到了补充。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变。通过各种平台和与各位学员的互动,也经过网上视频文字等学习参模,对各种提出的问题的交流和研讨,得到了很多, 也学到了很多。这次教研活动成果的总结如下: 1.生成过程本次教研活动中提出的“提高小学低年级生字教学效率”的问题是由观看培训专家视频教材后感触而来,通过认识,学习专家的意见就教学重难点,基础教育等问题。并且关联到本人工作中实际遇到的和实际存在的问题而生成。 2.创新体现在本人提出的“提高小学低年级生字教学效率”问题既是属于一直存在的问题也属于一直未能重视,也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前两次的作业中提出了创新性的体现,而且这些是由本人通过实践学习等途径得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能够促进边远地区教师的重视程度,也为广大教师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坚持去提高边远地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最基础最根基的问题,通过不断的累积新生字,累积新词语为以后的提高打出更牢固的基础,并以踏踏实实的脚步去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也认为在我们学校而言,小学低年级阶段最重要是提高他们的识字量,以识字量为基础,然后拓展到造句等等,在本人看来打好他们的基础是最重要的。 3.创新价值如上面所讲“提高小学低年级生字教学效率”创新在于能够根本性地解决边远地区学生的语文根基问题,从低年级开始能得到关注注重的话,在到了高年级在到了初中就不会出现连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汉字都不认识的问题,更能够在造句,写作等问题上可能有发展的空间,如果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的话,拿什么来谈学生的写作能力,汉语口语能力等问题?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我做起加以注重,加以重视,使广大边远地区的老师也能够如此。

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11-08-19T14:20:14.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1期上供稿作者:武建杰 [导读]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武建杰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056300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3、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 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 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严谨是创新的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的工作作风。 3、顽强是创新的精神 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