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创新实验说课稿

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创新实验说课稿
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创新实验说课稿

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创新说课稿

武陟一中梁西周

一、理论背景及实验创新理念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对实验的创新是必要的,在改进中的和创新中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及其运用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对传统的实验,创新实验的效果更明显,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案例出自必修1《分子与细胞》新课标内容的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本实验是在学习扩散和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强化渗透作用原理,同时也是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这块内容的升华。本实验也是在初中《科学》“根对水分的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过程。同时也与后面学习的细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是植物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除拥有初中自然科学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容后,他们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实例,例如萝卜咸菜腌制等。但并没有系统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及条件,缺乏感性认识。与平时理论课相比,学生对实验课有更高的积极性,对课本中没有的创新实验有更强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1.知识目标:解释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和过程;解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质;说明质壁分离能否自动复原的条件。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运用质壁分离与复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并熟练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3.情感目标: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体验团队协作学习过程;通过实验结果和现象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实质和应用。

2.教学难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临时装片吸水引流的操作;熟练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更好的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直观感受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通过重复实验找出发生质壁分离的最佳蔗糖溶液浓度及使细胞发生脱水死亡的蔗糖溶液浓度;2.配置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3.选取鲜活紫色洋葱鳞片叶切成小块;4.准备实验其他相关用具和试剂;5.准备相关讲义材料等。

学生准备:1.四人组成讨论组,两人组成实验组;2.做好课前实验步骤的相关预习,完成实验手册的“器具与器材”和“步骤与操作”相关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都吃过咸菜泡菜等腌制食品,以下是两个不同溶液中的萝卜条:一个是经过盐水腌制变软的萝卜条,另一个是放在清水中硬挺的萝卜条。

引出提问:为什么两个萝卜条会出现不同形态的变化?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现象。

学生利用扩散渗透等知识解释两个现象的发生。

(二)师生互动,设计实验

1.通过学生对萝卜条现象的分析,引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液泡膜和质膜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体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体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体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同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液泡膜和质膜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体就会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根据实验原理请学生结合实验手册以两桌为单位依据桌面的实验材料、器具和试剂,构思并简单设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步骤,并将过程简单写下来。

3.请两组学生派代表简要的说明一下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学生对实验设计过程的解说,教师加以补充和完善,并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事项。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细节事项: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撕取深紫色洋葱外表皮和内表皮,强调要薄但不能撕破。(教师简单演示)

(2)低倍镜观察寻找无重叠,无气泡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3)加蔗糖溶液、清水时,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收。重复几次,使洋葱鳞片叶表皮分别浸润在蔗糖溶液、清水中(教师简单演示)。

课堂片段:结合实验手册利用桌面材料和器具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激烈,并且有部分小组还实现了分工,比如主讲人、记录、材料试剂分析等等。但是讨论时间有限大家只能写下简单的实验设计过程。

(三)自主实验,探究过程

学生以两人一桌为小组进行自主实验,实施探究过程,每人制作一个装片,分别在显微镜下进行同时互相观察,发现不足并及时记录问题分析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的使用及吸水引流操作方法的规范性。

各小组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同时各小组还与旁边小组进行交叉观察(如一二大组交叉,三四大组交叉)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课堂片段: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能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但是也有个别小组出现装片制作不规范,吸水引流操作不规范,也有些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的时候操作不规范,教师亲自指点,并且讲不规范的操作马上在课堂上向所有同传达,让大家意识到如何去正确操作。

(四)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过程后,各个小组对自己小组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与旁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析出现问题和差异的原因,最后各合作组展示实验结果,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解决实验过程的相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补充和完善,师生共同归纳实验结果和结论。

1.第一、三大组的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分析:将洋葱表皮经过蔗糖溶液处理后,由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使细胞液中的水分子透过液泡膜和质膜进入蔗糖溶液,导致液泡体积缩小、颜色加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逐渐分离,出现质壁分离现象;15分钟后观察,由于洋葱表皮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水分子透过液泡膜和质膜进出也相对,液泡大小和颜色维持一定状态,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仍然分离状态;经过清水处理后,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由于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使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透过质膜和液泡膜进入细胞液,导致液泡体积变大,颜色变浅;但是在0.5g/m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即使外界溶液浓度很低,液泡仍然维持原来质壁分离状态,此时细胞已经失水过多死亡,不再具有渗透能力,因此仍然为此质壁分离状态。

2、第二、四大组的实验现象

用无色透明的实验材料做质壁分离实验

待测细胞十蔗糖溶液十几滴有色溶液

外界有色溶液进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外界有色溶液没有进入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做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细胞状况

初始

状态

蔗糖溶液处理后

间隔观察

15分钟后

清水处理后

间隔观察

0.3g/ml

蔗糖溶液

0.5g/ml

蔗糖溶液

0.3g/ml

蔗糖溶液

0.5g/ml

蔗糖溶液

0.3g/ml

蔗糖溶液

0.5g/ml

蔗糖溶液

液泡状况(大小、颜色)透明

看不到

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原生质体与细

胞壁的位置关

看不到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

教师提问: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了吗?

学生回答:没有,洋葱的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教师回答: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我们知道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两个:有大液泡和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我们刚才的实验设置满足这两个条件吗?

学生回答:满足。

教师回答:那为什么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呢。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的,眼睛也有欺骗自己的时候。

学生提问:既然内表皮细胞满足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为什么观察不到呢?教师回答:因为,内表皮细胞液没有色素,无法用肉眼将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辨开,所以看不到。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能否使外界溶液染上颜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呢?用实验事实说话吧!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红色墨汁,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进一步的探究和总结。

相对传统的实验,创新实验的对比更新颖,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及其运用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3.综合两个大组的实验现象及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五个“拓展”应用:(1)、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成熟植物细胞十蔗糖溶液

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伸缩性

不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伸缩性大于或等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2)、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

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十未知浓度的溶液

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3)、判断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十蔗糖溶液

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活细胞

不发生质壁分离死亡细胞

(4)、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待测细胞十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

(5)、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不同植物细胞十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

刚发生质壁分离时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

(五)联系生活,迁移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1:动物细胞没有大液泡,但吸水方式也是利用渗透原理。在输液时常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如果浓度加大或改用蒸馏水,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问题2:能否利用本节实验内容解释在农作物施肥过程中出现的烧苗现象。

八、教学反思

目前各个学校的实验教学,其基本过程都是按照课时安排的内容,由实验管理员按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过程所需的实验仪器、试剂、药品和材料等,学生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上课时先由教师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详细的写在黑板上,先有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规定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学生写实验报告。像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基本上不用思考,所以在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时,学生也不能探讨实验所发生的原因。面对这种情况,我对本节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课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在实验过程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验原理上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学生必然会对实验过程进行深一步的思考,再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在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实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幸福!

但是本节课中也难免出现一些不足,首先从时间安排来看,由于内容涉及到比较多,所以时间上非常紧凑;再者,因为课堂中有交叉观察实验现象的活动过程,所以课堂秩序不免有些混乱;相信通过本堂创新实验的教学,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一定能做到更加有效。

质壁分离实验报告范文

质壁分离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子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二、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实验报告不写这一点,可适当调整添加在“注意”这一部分) 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 2.临时装片的制作; 3.低倍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器材: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滤纸代替,滤纸可分为剪开几条)、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或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方法步骤 临时装片制作: 1选材: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说明: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2: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取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关键:最好撕取单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3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平展开来;加上盖玻片。(注意:1:洋葱表皮不能卷曲起来;2:不能带有气泡;3加盖玻片时,要从一侧大约45°角放下,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充满了清水,以便挤出空气。) 4盖玻片一端滴入糖水,于另一端用吸收纸重复几次吸引(可重复几次滴糖水和吸引的过程)。 质壁分离实验后可接着进行质壁复原 质壁复原实验 处理 取下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再用吸水纸重复几次吸引,以确保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在几乎是清水中;(注:无吸水纸可先用滤纸代替) 观察 先在低倍镜找到一个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明显的细胞,然后观察,可见和刚才相反的现象,中央液泡渐渐变大,颜色变浅,最后原生质层又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若质壁分离没有复原,则证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死亡。三总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

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 细胞是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而原生质则是细胞中有生命的部位。死、活细胞原生质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别,如果细胞原生质的膜系统有半透性,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活细胞可以主动积累某些溶质等等,而死细胞的原生质则丧失了这些特性。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鉴定细胞的死活。本实验练习两种鉴定方法:质壁分离法及活体染色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质壁分离及活体染色结果的观察,了解原生物的某些特性,如黏滞性、荷电性等,以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 一、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 [原理]活体染色是利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稀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技术。中性红是常用的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pH6.4~8.0之间(由红变黄),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桃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1台;小培养皿一套;载玻片2片;盖玻片2片;单面刀片1片;尖头镊子1把;酒精灯1具;火柴1盒;擦镜纸、吸水纸适量。 [试剂] 0.03%中性红溶液;1mol/dm3硝酸钾溶液。 [方法] 1.选用洋葱鳞茎(或大葱假茎基部幼嫩部位)及小麦片作实验材料。 2.切下一片较幼嫩的洋葱鳞片,用单面刀片在鳞片内侧纵横割划成0.5cm2的小块,用尖头镊子将内表皮小块轻轻撕下,即可投入中性红溶液染色(注意应将表皮内側向下)。若用小麦片为材料,可将叶片背面朝上平放在载玻片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培养皿内,用左手将叶片按平,右手用刀从一个方向轻轻刮去下表皮和叶肉部分,只留下透明的上表皮细胞。当刮到的只剩下少量叶肉细胞时要小心,用力太重容易损伤表皮细胞,甚至只剩下一层细胞壁,太轻又会留下过多的叶肉细胞,影响观察。除了小麦外,其他禾本科植物均可用此法制备表皮细胞纸片。将刮好的纸片切成约0.5cm2的小块。

植物质壁分离实验教案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还是小),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 二、实验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0.3g/ml的蔗糖溶液,显微镜等。 4.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是否可以?为什么? 5.蔗糖溶液浓度用0.5g/ml可以吗?为什么? 三、实验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 2.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思考:为什么要重复几次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吸引? 思考: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是什么?为什么?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四、实验结论: 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1-57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

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归纳及其拓展(可编辑修改word版)

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高倍显微镜观察 高倍显微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质壁分离实验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归纳及其拓展 武汉六中 肖家元 实验原理——内外因法 内部原因: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但细胞壁的伸 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这样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才能发生分离和复原现象。 外部原因:与外界溶液有关。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步骤——自身对照 选择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观察到紫色的中央大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中央大液泡逐渐变小且颜色加深,原生质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中央大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逐渐贴近细胞壁 注意问题——三个“并不是” (1) 并不是只有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其他植物细胞也可 以发生。 选择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主要原因:它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较大,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在显微镜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裂及其复原的过程。如无紫色洋葱,可用葫芦藓或其他藓类植物的叶片代替。选择材料必须都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2) 并不是质壁分离后一定会发生复原。本试验选用的蔗糖溶液如果浓度过高可能导 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无法发生复原。 (3) 并不是只有清水才可以使分离细胞发生复原。只要外界溶液低于细胞液浓度就可以使其复原。如果观察分离时所使用的试剂是一定浓度的 KNO 3 溶液,可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还可以观察到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主动吸收了 K +和 NO 3-。 实验应用——六个“拓展” 1. 判断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蔗糖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

《实验:观察洋葱外表皮得质壁分离与复原》教案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得物质输入与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得实例》得内容。本实验就是在学习了细胞膜得结构与功能得基础上,利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强化渗透作用原理,同时也就是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这一部分内容得铺垫。目得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这一重要得特点。学生通过本实验了解水分子透过细胞膜得渗透原理,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蔗糖溶液造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以及清水复原现象,在实践中发现与总结细胞失水与吸水得原因,尝试解释生活与生产中得有关现象;掌握实验得一般方法与步骤,体会合作学习得乐趣. 结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得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与解释观察得现象,树立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得现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除拥有初中自然科学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了细胞膜功能与渗透原理后,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与失水等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得实例,例如萝卜咸菜腌制等。但并没有系统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得基本原理及条件,缺乏感性认识。 与平时理论课相比,对于首次接触微观世界得学生,实验课有更高得吸引力,学习得积极性也更高。在实验设计及方法上,需要教师对实验得思路给予清晰地讲解,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得处理与分析,得出正确得实验结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与失水得原理; (2)解释质壁分离与复原得实质; (3)说明质壁分离复原得条件。 2、能力目标: (1)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得观察; (2)完成洋葱外表皮临时装片得制作; (3)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并得出相应得结论; (4)联系质壁分离与复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细胞的质壁分离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 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三、实验步骤: 步骤注意问题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2. 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3.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观察到: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重复几次(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糖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4.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观察到: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重复几次。( 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四、实验讨论答案: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九观察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 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重点和难点: 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 2.临时装片的制作;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器材: 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一.临时装片制作: 1.选材: (1)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 说明: A.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 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B.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 (2)取表皮: 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一些“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 关键: 最好撕取的是一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 实验效果; 2.制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平展开来; 加上盖玻片。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四第 1 页共4 页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四 第 2 页 共 4 页 注意: A . 洋葱表皮不能卷曲起来; B . 不能带有气泡; C . 加盖玻片时,要从一侧大约呈45°角放下,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 充满了清水,以便挤出空气。 二.观察: (一) 低倍镜观察: (二) 高倍镜观察: 在高倍镜下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结构: (1 ) 紫色的大液泡,几乎充满了整个细胞; (2) 注意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 (3) 找到细胞核,它是判断液泡膜还是细胞膜的关键。 (三) 质壁分离实验: 1.处理: 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 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引几次。 实验成功关键之处: (1) 最好多重复几次,因为在洋葱表皮周围充满的是清水,如 果不多重复几次,洋葱表皮周围的蔗糖溶液浓度太低,质壁分离效果不明显。 (2) 所用的溶液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A . 不能是对植物细胞有伤害作用的物质,如强酸强 碱,因为它们会使细胞致死,而死亡的细胞内的膜便失去了选择透过性,而成了全透性; B . 外界溶液中的物质必须是不可以被植物细胞吸收的物

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创新实验说课稿

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创新说课稿 武陟一中梁西周 一、理论背景及实验创新理念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对实验的创新是必要的,在改进中的和创新中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及其运用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对传统的实验,创新实验的效果更明显,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案例出自必修1《分子与细胞》新课标内容的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本实验是在学习扩散和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强化渗透作用原理,同时也是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这块内容的升华。本实验也是在初中《科学》“根对水分的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过程。同时也与后面学习的细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是植物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除拥有初中自然科学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容后,他们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实例,例如萝卜咸菜腌制等。但并没有系统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及条件,缺乏感性认识。与平时理论课相比,学生对实验课有更高的积极性,对课本中没有的创新实验有更强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1.知识目标:解释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和过程;解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质;说明质壁分离能否自动复原的条件。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运用质壁分离与复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并熟练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3.情感目标: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体验团队协作学习过程;通过实验结果和现象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详细实验步骤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详细实验步骤 (一)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1、制片 ①、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载玻片,然后取三层纱布沿一个方向擦拭载破片,直到对光看到载玻片光亮无污物为止。 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注意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 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③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 ③、 A 、洋葱: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中间的小正方形。(注意在洋葱未经过处理时一定要取外表皮)由于每种材料主要只在取材上有区别,其它步骤基本类似。下面老师演示一种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装片。 ④、将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借助解剖针放在水滴中展平,主要是为了细胞尽量无重叠。 ⑤、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在载玻片上(同学们注意: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以大约 45 ?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如果四周水过多可以用滤纸吸一下。 2、观察洋葱细胞 显微镜使用顺序:取镜—安放—对光(无载破片)打开光源—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聚光器调到最高—调节反光镜—把宏光光圈打开(如果还不够亮可以稍微动一下粗准焦螺旋)—放装片—先用低倍镜调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并调至中央,后扭转物镜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 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还可以看到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1、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①取下载玻片(如果不取下,在载物台上滴加蔗糖会一不小心滴漏在显微镜上,会损坏显微镜) ②从显微镜上取下装片,放在实验桌上。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 /mL的蔗糖 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为什么要重复呢?让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完全侵润在蔗糖溶液中。 ③高倍镜观察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中央液泡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2、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①取下载玻片(如果不取下,在载物台上滴加清水会一不小心滴漏在显微镜上, 会损坏显微镜) ②从显微镜上取下装片,放在实验桌上。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中央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层又逐渐贴向细胞壁。实验

〖实验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1C4P61“探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六、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key: 三.实验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四、实验流程:液泡的大小蔗糖原生质层清水 五、注意事项:水平污染载物台太长太高复原 六、实验结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i 质、壁的概念 1.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中,水分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细胞壁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2.某学生做“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所用材料为紫色洋葱,试剂是30%蔗糖溶 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图B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由A形成B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结构上看,图A中的原生质层是由[]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构成的,相当于 ⑶“⑦”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过程中看到的是,当细胞浸泡在30%蔗糖溶液中后,液泡的颜色变_________,说明细胞 通过渗透作用而______________;当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后,液泡的颜色变_________,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而_______________。 ⑸若将B细胞放入清水中它_______(填“会”或“不会”)无限吸水,理由是____ ________。ii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浓度差、半透膜、渗透吸水、活细胞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A.外界溶液浓度大,细胞液浓度小B.原生质层伸缩性小,细胞壁伸缩性大 C.外界溶液浓度小,细胞液浓度大D.原生质层伸缩性大,细胞壁伸缩性小 4.下列结构中会影响细胞渗透吸水,但基本不影响细胞渗透失水的是() A.细胞膜B.液泡膜C.细胞液D.细胞壁 5.(06广东)2.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iii 质壁分离与否的判断 6.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A.用95%乙醇浸泡过的洋葱鳞片叶上表皮细胞(死)B.玉米根分生区细胞和伸长区细胞C.形成层细胞和胚芽细胞D.洋葱表皮细胞和根毛细胞 7.如果把一个膨胀到最大限度的植物细胞放在“它自己的细胞液”溶液(与膨胀前浓度相等的溶 液)中,则细胞() A.没有变化B.水被释放,最后质壁分离C.细胞胀破D.细胞失水,但不会质壁分离8.具有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经一段时间,这个细胞会发生的变化是() A.液泡变大B.液泡变小C.液泡保持不变D.无法肯定 iv 质壁分离的结果 9.(08广东卷·3)观察在0.3g/mI.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实验1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组织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的产生过程及其用于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的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溶液浓度。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渗透势。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 配成0.5—0.1mol/L梯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各50ml。 称34.23g蔗糖用蒸馏水配成100ml,其浓度为1m0le/L(母液)。再配制成下列各种浓度: 0.50mol/L:吸母液25ml+水25ml 0.45mol/L:吸母液22.5ml+水27.5ml 0.40mol/L:吸母液20.0ml+水30.0ml 0.35mol/L:吸母液17.5ml+水32.5ml 0.30mol/L:吸母液15.0ml+水35.0ml 0.25mol/L:吸母液12.5ml+水37.5ml 0.20mol/L:吸母液10.0ml+水40.0ml 0.15mol/L:吸母液7.5ml+水42.5ml 0.10mol/L:吸母液5.0ml+水45.0ml 四、实验方法 将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叶片),一般选用有色素的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水生植物,也可用蚕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叶的表皮。撕取下表皮,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5—10分钟后,从0.5mol/L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所有细胞都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取低浓度溶液中的制片作同样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实验中必须确定一个引起半数以上细胞原生质刚刚从细胞壁的角隅上分离的浓度,和不引起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作者:郭文娟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生物高中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中的一节实验课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吸水原理的有力实例,但是这个实验的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在教学目标上,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用课本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几个重要基本原则的目标【教学重难点】 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根据我对高二学生的了解,他们具备了以下四个特征,而且在以往的实验课中经常想尝试做一些自己的实验,也正是由于这点,使我在这节课中作了一个新设计实验的尝试 【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在上完这节课后,要留下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今后作为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使用了学案教学的方法, 【学案教学法】 学案的使用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测试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课用导学案的预习部分,以回忆知识的方式,讲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用具和材料,同时将方法步骤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交代清楚。 用大约5-6 分钟的时间,学生已经对课本实验已经了解透彻,可这个实验操作很简单,那我们能不能完成这个实验的同时再多做一些观察呢?有些学生就想观察一些其他的植物。 导学案上就提出可不可以根据课本实验,用质壁分离的原理比较其他植物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吸水能力的强弱吗? 问题提出后教师就利用导学案上的“课堂导学”部分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导学案上实验设计。这里我在导学案的实验设计中把它分解为以下这三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设置呢? 首先变量是实验的核心;设计实验的核心归根到底就是要确定实验变量的选择;学生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抓住这个实验设计的要诀。 而接着对照实验组的确定无非就是对实验变量的控制,保证实验中对照实验组之间只有一个变量不同,无关变量尽量控制在相同的条件下。 第三观察现象的确定,在这一步里学生必须找到一个能确定实验结果的可观测指标,使这个实验具有可操作性。 这样的设置看似简单,但其中却恰恰包含了新课标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是什么呢?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这种思维不仅仅可以用在今后的生物学习中,更可以用来解决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 就这个案例来说,从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法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行性原则,事实上这些原则提炼出来就是实事求是、严谨全面、正视困难的精神,当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遵循这样的精神,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这节课中,学生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大感兴趣,他们找到了很多植物,除了课本上的洋葱,还有红花羊蹄甲、菠菜、香葱、美人蕉等等植物,确定实验变量为不同植物细胞。 在设计对照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对照实验,我选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三组同学的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 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的一节实验课。本实验通过探究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是在初中《科学》中“根对水分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过程,是前面所学“细胞的分子组成——水”知识点进一步的深化,也与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内容存在着联系,它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基础。同时,本实验是在学习渗透作用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强化渗透作用的原理,也是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块内容的升华。 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实验探究课。“倡导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还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因此笔者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利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作为教学主线,使学生能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引导学生能真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会做出“假设和预期”、会“设计可行的

实验方案等。并且通过实验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除拥有初中《科学》中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了渗透作用的原理以及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内容后,他们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经有一定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例,例如:腌制咸菜等,但并没有系统学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及其条件,缺乏理性认识。另外,与平时的理论课想比,学生对实验课有更高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的操作与观察,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 通过实验过程,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2.方法与能力 1)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过程,并归纳表达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获取信息、分析处理及表达信息的能力;2) 通过实验设计中变量的控制,实验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6观察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6 观察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___________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___________(大还是小),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思考题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_______________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____________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思考题3.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0.3g/ml的蔗糖溶液,显微镜等。 思考题4.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实验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5.用浓度0.5g/ml蔗糖溶液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 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无染色体形成 D.显微镜倍率不够 3、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4、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右图所示。此时, 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内容分析 本设计案就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探究实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渗透装置对半透膜,渗透作用,对渗透装置的组成有了认识,并且对通过课本图片观察与讨论了动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以及实验现象,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植物细胞会不会发生渗透作用?如果可以植物细胞的那部分可以作为半透膜?探究实验的目的也就产生了。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学生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她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设计思路 本设计方案就是根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探究实验改编而来,学生先根据课本内容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在探究完成后再近一步探究以下问题: 1、不同种类试剂对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影响 2、不同浓度的试剂对同一种植材料失水与吸水的影响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师生共同参与自学探究、实验探究讨论与反馈实验,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操作—观察结果—得出结论”探究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借助多媒体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知识的密集度,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l)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的实验原理; (2)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3)利用该实验原理探究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 2、能力目标。 (l)能够通过练习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2)进一步熟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通过课本实验的学习,提出可行性的探究问题,并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尝试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l)亲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就是的科学精神; (3)学会合作分工,与她人分享实验成果。 四、教学重点 (l)撕片法制作临时装片; (2)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理解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4)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原理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4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04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细胞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实验步骤 3.现象与结论

归纳总结(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2)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这是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且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渗出来。 考点一:质壁分离与吸水能力的关系 例、.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A 【解析】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因此其吸水能力将逐渐变大。 考点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选料 例:(2018·榆林二模)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 C.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 D.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答案】B 【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紫色,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因不断失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其吸水能力逐

渐增强,A错误,B正确;因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实验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不易观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D错误。 考点三:质壁分离的相关应用 例.(2018·安阳一模)某研究小组用5种植物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记录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蔗糖溶液,记录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绘制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分析可知,5种植物材料中山茶细胞最小 B.该实验在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C.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5种材料复原时间都不同 D.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 【答案】D 【解析】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中山茶的细胞数目最少,说明其细胞最大,红花檵木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细胞最小,A错误;蔗糖溶液滴加之前和之后形成前后自身对照,B错误;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不能确定5种材料复原时间,C错误;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短,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D正确。 易错点一:植物的成熟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细胞壁;第二有成熟大液泡】课本选用的实验材料为洋葱鳞茎外表皮(其液泡含有紫色色素,易观察); 易错点二:细胞膜、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而质壁分离时,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为——外界溶液; 易错点三:与渗透装置相比,原生质层就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而非细胞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