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城市100强榜单发布讲解

中国文化城市100强榜单发布讲解
中国文化城市100强榜单发布讲解

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各榜单报告11月26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暨中国文化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发布中国文化发展指数。

该指数研究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88个地级以上城市,是目前国内数据最新、覆盖城市最多的文化发展指数研究,也是国内首次发布“中国文化城市100强、中国文化产业园区100强、中国文化企业100强”榜单的报告。

文化城市100强榜单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榜单

论中国城市文化的现实价值

论中国城市文化的现实价值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为城市发展增强辐射力和整合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文化文化软实力意义形象特色 【正文】:在不断加快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定位逐渐由经济功能型转变成现代宜居型,城市品位、城市风格、城市质量业已成为都市发展繁荣的新战略基点,这显现了城市文化建设蕴含的深层次价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存在的内在支柱和外显标志。通过城市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强盛。因此,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含的基因资源,全力构建独特的城市文化体系,发挥城市文化功能,就成为时下打造精品都市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什么是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文化是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而产生的,是一种比村落文化更为高级的文化形态。城市作为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

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等。城市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建筑形式,亦即产生了城市文化。就城市的发展史而言,“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城市文化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城市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的记录:从最初的挡风蔽雨的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构筑物到今天越来越丰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般的建筑群;从安全防御考虑的“城”到“匠人营国,旁三门,方九里”的气魄直至今天绵延几十甚至上千公里的城市群,无一不是随着人类自身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的。 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他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它们构成了城市文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条件和组织架构。由此可见,城市文化处在整个社会前沿最能体现时代特征。 城市能否成为诗意的生活环境,文化成为主要因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城市文化的本质所在。文化是城市的基因,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实力。 二、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摘要:城市景观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战略下,当前景观设计界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有些景观设计师对文化内涵不 够重视,所以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城市景观“趋同化”、“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景观设计的文化性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本论文将从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构建和表现方式。 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要素地域性环境 引言 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认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说明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部分。然而当前由于过分追求效益,城市景观设计中出现了盲目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形成“干城一面”的景象。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的社会理念的不断显现,探索出一套高效的设计理论来指导城市景观设计,深入研究人文内涵已成为社会实践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利用用人文元素来改造城市景观设计的有效路径已成为城市景观研究的一

大趋势。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含义及特色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设计上也更加注重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宗教信仰等甚至是自然景观。将地域文化铭刻在景观之中,是地区内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归宿,也是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提升城市景观价值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理解,以及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相互结合。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的典范,在《园冶》一书中把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着重于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同样,西方国家也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的设计,把其作为改观城市环境和个性重要的课题,并进行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 (二)城市景观的特点 第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如重庆多山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山城的景观轮廓,苏

XXXX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国城市排名2010---内含2010年江苏省城市排名(搞笑版)及湖北各城市经济分析 2010年09月17日星期五22:01 中国网北京4月26日讯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指出,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倪鹏飞表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报告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东南沿海相对下降,北部中部快速提升;五区域分享前十名,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建差距缩小;省区城市竞争力逆转,中西部省份增长迅速。 倪鹏飞表示,去年是四区域分享前十名,今年是五区域分享前十名。再细分一下,在前十名里,珠三角有三个城市,长三角只有一个城市,台湾地区有两个城市,环渤海有三个城市,东北地区过去没有,今年已经有一个城市大连,沿海城市竞争力北进南退。 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26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

和香港发布。 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行前70名 1、上海市14900.93亿元增长8.2%(沪) 2、北京市11865.9亿元增长10.1%(京) 3、广州市9112.76亿元增长11.5%(广东1) 4、深圳市8201.24亿元增长10.5%(广东2) 5、天津市7500.8亿元增长16.5%(津) 6、苏州市7400亿元增长11%(江苏1) 7、重庆市6527亿元增长14.9%(渝) 8、杭州市5098.66亿元增长10%(浙江1) 9、无锡市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 10、青岛市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 11、佛山市4814.50亿元增长13.5%(广东3) 12、武汉市4500亿元增长13%(湖北1) 13、大连市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城市文化元素与文化再生在城市设计中的多种影响

城市文化元素与文化再生在城市设计中的多种影响 摘要:在促进城市文化复兴的城市设计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城市“文化”所指的具体概念与重要内涵。由于中国几十年以来所实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普遍的看法认为是城市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聚合。事实上,无论从城市发展还是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一观念是不恰当的。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非物质的体现,更应该被看作为复杂的实体,是一种与消费产品同等模式的生产、生活方式过程。此外,文化不仅在艺术方面体现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事实上,普通人的各类社会行为也是文化意义与价值的反映。 关键词:城市设计;文化;发展 1文化与城市发展 目前,城市设计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城市文化再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涉及到文化和传统技术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着力点。然而,除此之外的使地方政府更多地使用文化战略作为城市发展和文化再生手段的原因是更为复杂的,但很明显能够从现有的变化态势看出,是伴随着国家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宏观形势的转变而发生的。 现在,中国正处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文化强国与文化兴国已经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发展策略。就国家战略发展政策而言,体现了两个层面的重大变化,这对国内城市发展的文化战略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第一个层面涉及到中央政府对文化与艺术的态度,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尚未打开国门。在这一阶段,城市的发展运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相关的城市基础的建设观也与当时的政治理念相匹配。这导致了从上到下的对于中国文化概念的漠视。此外,地方政府能动性的缺乏,也限制了地域文化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逻辑逐步应用到社会各行业的传统项目,城市发展的目的产生了变化,自身的角色也相应而变,从以往实施特定的专政管理转化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民族感情也得到了释放,这进而对地方政府与相应的文化艺术团体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使之更为积极的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文化特色。 此外,中央政府对于文化的控制以及对于地方的计划管理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行政职能所拥有的管理范围与权限得到了扩展与提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召开与举办数项国际展览或者国际赛事,充分的重视了城市的自身特色。而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很容易获得国内城市发展的有益经验其中,除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文艺活动外,城市发展政策的导向应该是推动城市文化的生产,促进城市文化的消费。因此,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为城市文化产业提供相应的空间与场地,并应以此作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部分。 此外,城市为满足后现代文化的象征的相关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必须产生适应文化的建筑环境。而城市设计也必须根据使用目的,提高建筑的时尚感,大力发展城市文化设施与公共艺术设施。很明显,文化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在现代

[整理]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

2011中國城市分類優勢排行榜 一、2011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對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的總體評價,是以經濟、地理與行政劃分為基礎,對中國兩岸四地省、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進行系統而全面的研究與評價。 《GN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涵蓋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四大系統,由包括經濟競爭力指數、產業競爭力指數、財政金融競爭力指數、商業貿易競爭力指數、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社會體制競爭力指數、環境/資源/區位競爭力指數、人力資本教育競爭力指數、科技競爭力指數和文化形象競爭力指數在內的10項一級指標、50項二級指標、217項三級指標組成。 2011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排名省區總分排名省區總分 1 臺灣93.51 18 安徽79.47 2 香港91.79 19 內蒙古77.21 3 廣東90.42 20 黑龍江77.05 4 江蘇89.88 21 重慶76.59 5 山東89.72 22 吉林76.38 6 浙江89.56 23 陝西75.99 7 上海88.55 24 山西75.45 8 北京87.79 25 廣西75.02 9 天津86.68 26 江西74.48

10 河南85.18 27 雲南72.68 11 河北82.93 28 新疆72.36 12 遼寧81.69 29 貴州71.52 13 福建81.56 30 海南70.57 14 湖北80.89 31 甘肅70.33 15 澳門80.73 32 寧夏69.49 16 四川79.93 33 青海69.48 17 湖南79.72 34 西藏66.26 2010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排名省區總分排名省區總分 1 臺灣95.47 18 內蒙古81.43 2 香港93.75 19 安徽79.17 3 上海92.16 20 黑龍江78.96 4 廣東91.84 21 重慶78.55 5 江蘇91.68 22 吉林78.34 6 山東91.52 23 山西77.95 7 北京90.51 24 陝西77.41 8 浙江89.75 25 江西76.98 9 遼寧88.64 26 廣西76.44 10 天津87.14 27 雲南74.64 11 河北84.89 28 海南74.32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浅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浅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6-14T09:26:41.8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作者:冯星[导读] 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设计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景观,兼顾历史性和时代性,再次续写中国特色城市文化的道路。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310000 浙江杭州摘要:近年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理念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是传统文化的实体外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文化底蕴是景观设计的生命力,通过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相互融合,不断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更能增添景观设计的文化底蕴,使其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从而表现出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引言 中国的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千奇百怪、美妙绝伦,中国景观更是令全世界瞩目。中国的景观无论是从对城市的规划到园林的布置,还是从对景观的设计到单个建筑的设计,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从我国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体系中,处处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在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也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体现。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景观设计概述 1.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华夏五千年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和形态称为传统文化要素。这些传统文化要素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思想意志的载体,其所追求的朴素、含蓄、和谐的精神内涵和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人文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的审美、智慧、精深和意境,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蕴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1.2现代景观设计概述 景观的原意是自然和开放广阔的景色,该定义类似于风景。19世纪初,景观一词开始作为一个专业名词,专指开放而广阔的自然景色。在城市化日益蔓延的今天,人们的生存环境大多被人工环境包围,社会对于景观的定义也在日新月异,因此景观设计亦是一门动态的学科。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下,中国景观设计越来越多的与西方城市景观相接轨,面对中国现代景观盲目借鉴和抄袭西方问题,保持中国本土化景观设计和探索地域文化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盲目学习西方城市景观可以改变我们的城市环境,但是却很难改变我们的景观文化。中国的景观设计师应该通过不断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元素、内容,结合现代设计手法以及新科技,新材料,使传统融入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去,使中国的景观设计在世界中独树一帜。 2.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1 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 温州南塘风貌街文化景观提升工程 在之前的几年,国内的设计行业非常流行欧美风格、日本枯山水、热带风光等等,景观小品不分场合的放置罗马柱、拱门窗券、狮头喷水等,或是弄点白砂粒,放几块石头、放个石灯笼就是日本枯山水了。甚至不管当地是什么样的气候特征,种上几株加拿利海枣,布迪椰子就是热带风格了。这种设计风潮都是盲目跟从外国的设计理念,并不符合我国的地域需求,这种抄袭的景观设计会因为民族习惯和气候差异等因素造成建成景观的实用性降低,导致景观最终只能成为“城市化妆运动”中牺牲品,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最后,这一景观设计理念便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现在的设计人员虽然将传统文化应该用在设计之中,但是这种融合是生搬硬套的融合,是无法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来,那种牵强附会的园林设计以及建筑物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有相关学者指出,景观设计需要注重设计的实用性,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应用不需要人们刻意的去传承,更不需要做一些所谓的设计理念来支撑其发展。若是设计无法与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那这一设计作品便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随之也就无法做出符合时代变迁的创新。若是做好传统文化和景观设计的融合,甚至能够起到引导时代发展的作用。 2.2 传统文化应用在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1)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形式美。对于中国的景观设计而言,应用形式美的设计手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简单的说即是将语言和符号融入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点、线等的连接形成面,在连成面的过程中,将结构的美感勾勒出来,并通过形式的再模仿和创造过程,将组成面的小品展现在景观设计理念中。(2)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情感,将创造者的思想传达给大众。无论是创作诗歌、写作书画都离不开人的情感,在景观设计中更是如此,景观设计中的意境是设计者从自然、社会中体会到的感悟,并将这些感悟与景观设计结合,在设计时,把人的感情寄托在景观中,让景观不仅能够为大众服务,还能够让人们在场所中交流活动时与景观设计中表达的意境产生共鸣,进而达到以人为本的创作目的。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3.1独特的色彩运用

我国城市形象广告中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

我国城市形象广告中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探析 陈 红 (西安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每一类地域文化元素都有其独特性,代表着不同层面的城市形象。目前,在选择和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进行 城市形象广告创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在运用方面还停留在初级视觉符号的组合展示阶段,缺乏有效整合,存在盲目化、雷同化、浅显化、模式化等方面问题,大大影响了城市形象广告传播的效果。城市形象广告的创作应紧扣城市形象定位,选择典型地域文化元素,挖掘地域文化元素的内涵和关联性,实施“因人制宜”与差异化、创造性表现,进而实现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实现广告传播目的。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形象广告;文化元素;运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0-10 [作者简介]陈红(1982-),女,河南陕县人,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告学。 伴随着中国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各城市在人才、资金、资源、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管理者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意识不断加强。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经营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 “广告秀”,纷纷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城市形象广告,以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生长于特定的地域之上,城市形象扎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沃土之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和差异。把握城市的地域性,厘清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恰当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表现,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形象广告。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广告 1.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区范围内人们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传承,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似的行为习惯、风俗民情、精神品格等。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与社会人文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区域人们行为模式的总和,包含物质、制度和哲学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特定地域人的语言、饮食、建筑、服饰、器物等;制度层面包括特定地域人们的风俗、礼仪、制度、法律、宗教、艺术等;而哲学层面则指特定地域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群体人格等等。 地域是一个地区的范围,可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城市乃至乡村,而在一个国家的地区范围内,城市是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集中的区域,受特定地域文化的哺育形成了各异的城市形象。 2.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改造和利用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逐渐形成代表一个城市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符号,构建起一个城市的独特形象。 所谓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它将城市的历史传统、城市标志、经济支柱、文化积淀、市民风范、生态环境等要素塑造成可以感受的表象和能够神会的内涵,是城市各种资源挖掘、提炼、组合与具体工程策划、设计、实施相结合的“神形合一”。浅层的、表象的城市形象可以表现为城市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市民的衣、食、住、行特征习惯和风俗习性等;深层的可以体现为市民的言行举止、精神气质等。 3.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广告的关系 城市形象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如活动、公关、广告等,而城市形象广告无疑是一种直接又有效地方式。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信息,也就是解决说什么(内容)和怎么说(表现形式)的问题。城市形象广告的目标就是通过传播城市信息,展示城市独特性,使受众了解城市,激发其生活、旅游或投资的欲望和信心,因此在广告中说什么就格外重要。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包括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历史文化遗产、风俗习惯、现实人文生活方式如日常生活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等,这些资源融合到城市的发展中就形成了其外显的视觉形象与行为形象、内核的理念形象,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形象内容,也正是城市形象广告应该传播的核心内容。 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0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1,2012 TotalNo.40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1-0040-0340--

中国最宜居城市排名

中国最宜居城市排名 1.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 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2.《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 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 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 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 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最高,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 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 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 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距离居民认可度 尚有较大距离。《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 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 设的最大短板。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 数也相对较低。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元素

世界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发展模式,不仅需要经济指标,还需要人文环境的孕育。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充分施展历史文化古都魅力,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切实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不断提炼和弘扬世界城市的核心价值,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是体现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空间范围的文化类型。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质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同样的文化发展脉络,是被社会群体公认的具有共同价值的文化,其特征表现为文化形态的稳固性和文化认同的一致性。地域文化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区划、行政区划和综合经济区划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内在相关性。不同地域、不同地理环境基础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构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因此,地域文化,就是经过长期的生活积淀,在各个不同的地域内,形成了区别于周边或其他地域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性格特征、方言土语、饮食习惯以及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等等。“我国地域文化一般可以划分为: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滇黔文化、闽台文化、西藏文化、西藏亚文化、西域文化、松辽文化、蒙古草原文化等”。 北京地域文化具有世界城市文化的特征 世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该城市文化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统一。地域文化是该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标志和旗帜,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征。北京是一个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帝王之都、首善之城,处处弥漫着王者之气,地域文化色彩或文化积淀是非常浓郁与厚重的。北京历经几千年的城市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为世界城市的构建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形成了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具有世界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辐射力、创新力等特征,概括起来北京地域文化有着如下世界城市文化的共性特征。 独特性 北京地域文化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是北京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唯一性。北京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故都,一直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这里既有代表帝王之气的建筑,特别是独一无二的皇家建筑群,如故宫、颐和园、天坛和明陵等;也有凝聚人民血汗和智慧艺术的建筑,如卢沟桥、长城、四合院等。这些都是在国内外其他城市很难见到的。此外,这里既有皇室贵族喜乐的艺术形式,也有那些民族的大众的,具有地方色彩和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类型,如京剧、曲艺等。 因为北京主要由各级官吏、会试举人所组成的“主体阶层”和由各级商贾、各级服务人员所组成的“附属阶层”构成,所以社会中多数人有着强烈的正统意识,包括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等,严肃而认真地关注民族前途以及文明走向,努力使传统中的积极因素薪火相传。北京人似乎人人都是政治家,肩负着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重大历史使命。这种情形将北京和其他城市区别开来,成为它独特的“气质”。北京地域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十分突出,始终保持着重义轻利的倾向,对正义、公平、真理等抽象原则格外感兴趣,对礼仪文明相当重视。这些构成了北京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多元性 自古以来,北京就处在一个多民族交汇、混居、融合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它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对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兼容并蓄,从而形成自己多元化的风格和宽厚的格局。从东晋鲜卑首领夺得幽州,迁都蓟(今北京市西南部)开始,北京成为国都。此后,契丹、女真、蒙古、汉族、满族先后建都于此。又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原因,北京成为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异国文化交流的舞台。从宗教上说,元代以至清代,北京是佛教、道教、袄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传播、发展的中心。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背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民间风俗习惯乃至方言都各有差异,从而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赵 伟

浙江城市排名(趣味版)

浙江城市排名(趣味版) 杭州--男,班长,人长的帅,也爱干净,省级三好学生,能力也不错,背景和文化底蕴深厚,家中有人,被首任校长钦定为班长,也深得班主任的信任。平时在班里只好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也不错,经过年年的提高,确实成为了浙江班里最有前途的同学。在班里很有威望,但在班里也有同学不服他,那就是温州和宁波,尤其是宁波是他的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有两个小弟——嘉兴,湖州喜欢天天跟着他混,也得到不少好处。 宁波--女,学习委员兼副班长,副省级三好学生,长得漂亮,成绩优秀,出生富商家庭,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家小姐。近年来刻苦攻读,成绩位于全班前茅,深受副班主任(上海)的赏识,同时家里做了几笔大买卖,家境越来越逼近杭州,有望通过努力超过杭州。但是和班长杭州关系面和心不和,和舟山姐妹出于情面关系不错,自己也出落得越来越成熟了,最近在班里可是风头不减啊! 温州--男,团支部书记,典型暴发户的儿子,靠自己老爸办厂,家里很有钱,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经常带个硕大的金项链,不爱卫生,平时在班里挂着班委的牌子却无所事事。经常喜欢喝酒和逛夜店,成绩很差,在全班的部分男同学中声望较高。不过平时喜欢吹吹牛,有时也和同班的兄弟过不去,台州和丽水两同学早就忍气吞声看他不怎么爽,自己天天也是乱搞一气,成绩就是上不去。 嘉兴--女,组织委员。成绩良好。家有良田千顷,一向富裕。面容姣好,

爱穿羊毛衫,衬托出曼妙身姿,冬天更外披一件皮衣,高贵华丽。小时在外婆家长大,粉墙黑瓦,小桥流水,因而生性烂漫,爱在一望无垠的白菊花地里吟诵诗歌:“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祖辈曾为校董事会成立大会提供会场,及完备的安保服务,背景由此可见一斑。心气高,小时常与杭州、湖州一起玩耍,长大后亦未见多少往来。倒是时时往副班主任(上海)家跑,名为请教问题,实是看看有无帅哥,一心只想嫁过去。 湖州--男,历史课代表,低调、内敛,犹如古代未曾中第时的书生,有一种清新、质朴的气质。家学渊源,酷爱读书,写得一手好书法。家族中人外出求学,有所成者数不胜数。家境曾富可敌国,后因种种原因千金散尽,但书香门第、大户人家的气质仍随基因留存。当然也有一种没落感。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均看好他,认为只要条件具备,他一定能有出息。他的座位和温州同学相距最远,性情喜好也完全不同,平时来往似乎也很少。 金华--男,生活委员。农家子弟,身体健壮,品性朴实、善良、正直。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中上,立志当教师。待人和善,和同学关系良好,与衢州同学交往尤其密切。衢州同学经常帮其拆洗衣被,而金华同学每每探家回来总会给她捎上酥饼、火腿等小吃。其父母均为老实本分的农民,因年事渐高而不再劳累。每每于闲暇之时养花弄草,竟也养得满院花香鸟语,绿树成荫。便将多余花木出售贴补家用,日子过得安宁、平和又宽余。他家的地下室装潢极具特色,各式雕塑似春笋、似游龙,在灯光的映射下,流光溢彩,更兼瀑布潺潺,飞珠溅玉,观者无不啧啧称奇。其几个兄弟也

中国城市文化

中国城市文化 目前,中国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城市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高。但当面对着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摩天大楼,我们似乎缺少了些什么? 看到欧洲许多城市的市中心是庄严的教堂,是许多并不算高大的古老建筑,你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气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在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别说是在市中心,就是在偏远的地方,你也已经很难找到那曾经的印记,入目之处,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当我们想要寻找那辉煌的过去,却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历史的只言片语。也许此时我们才明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丢失了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 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建筑反映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面对当前中国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我们需要增强民族的自信和文化的自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在这个黄金时代整合建筑文化、让中国的建筑能够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新的时空和环境下,研讨城市文化已经超过了学术的范畴,不仅对个人和城市成长有关,也关系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崛起乃至对世界建筑文化应该做出的积极贡献。 中国的城市建筑为何失去了传统?中国的城市为何丢失了历史?我想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本质及其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首先,中国建筑文化先天不足,后天多难。中国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体系中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约束、皇权政治的主宰,中国建筑在世界的影响力很低;加上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强权经济、政治的侵略,薄弱的中国建筑文化传统不断遭受到外国建筑文化的冲击。在不平等的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中,尽管产生过有特色的作品,但先天不足的中国建筑传统文化和国家的命运一样,是多难的、落后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在城市的规划与建筑方面也引入了西方国家城市的风格。但这种引入并不是与传统的融合,而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全面否定。现在很多中国的建筑师接受的几乎都是西方现代的建筑学,而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鲜有兴趣。这也就导致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继承与发展上的难题。 其次,很多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些人认为传统建筑文化只是一种形式,就是红砖绿瓦,就是亭台楼阁。于是就在城市中修建一些复古性的建筑,这样反而与整个城市的风格格格不入。我们所说的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过去与特色,是整个城市的一种格调,不是一两处复古建筑就能体现出来的。其实一个城市中最能体现整个城市文化的不是某个特定的建筑物,而是最常见的民居。民居是一个城市的主体,它的风格决定了整个城市的风格,它所包含的文化体现了整个城市的文化。而现代城市的居民区的建筑风格几乎是千篇一律,完全就是照搬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毫无中国特色可言。还有人认为传统建筑文化是落后的,是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因此对传统完全抛弃。确实,由于现在城市中土地利用的限制,很多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些东西在现代城市中无法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全面否定,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同时我们缺乏建筑文化的自强意识和保护的政策。在很多城市中一些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因与城市的现代化规划冲突而被拆掉。在很多历史名城,代表城市悠久历史的古城墙早已不见踪影,西安古城墙成了全国仅存的保存完整的古城

中原文化元素在城市中的运用

81 决策探索 2018.2 下 中原文化元素在城市中的运用 ?文/魏薇 文化广角 文化元素在城市中的运用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在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都有普遍的认知和很强的共性,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生活其中的城市居民更有归属感。 一、文化与城市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文化元素则是一种表象的符号,更容易产生视觉效果,引发情感的共鸣。城市承载着历史以及文化的变迁,没有文化的城市是可怕的。 所谓城市文化,就是城市内的居民所赋予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涵以及创造出来的生活环境,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生活习惯以及生产、居住、活动的空间环境。城市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活动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工环境的复杂综合体,城市生活环境涵盖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等内容,其中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中形式最灵活的城市“家具”,在承载城市文化的同时更能展现其精神内涵。城市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更是城市生活环境与城市人文环境的竞争。 一个城市有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这个城市是否具有自信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准则。城市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市民们共同期待的美好愿望。 二、中原文化元素 河南省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地带,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主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主要包含有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 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中医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饮食文化等18种文化类型。而由这些文化类型为基础精炼或衍生出的各种文化元素更是不计其数,可以通过各种图案、图形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元素分具象元素和抽象元素,具象元素由可见的人物、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元素;抽象元素则是以无实体形象的文化、精神内涵为依托引申而来,往往蕴含于具象元素之中。本文从城市中的中原文化元素入手,以现代人的审美观研究中原文化元素对城市环境的营造,以便更好地指导城市景观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具象的中原文化元素 具象的中原文化元素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以及认可性,能够直观地运用于城市之中。 一是图腾文化。 图腾是中原文化的象征,亦是中原文化的集中体现。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因对自然的未知而描绘出一个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与物,把特定的动物、植物信奉为神明,作为本族的象征和标志。龙虽是被想象出来的动物,但因其威严、神秘又具有危险性的形象,使人们对之心存敬畏。 中原文化以龙为本,信奉炎黄子孙为龙的传人,是中原文化最具代表的象征,有尊贵祥和之意。因此,城市中以龙为主题表现的雕塑、柱体、壁画等公共艺术形式非常多,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央公园的铸铜雕塑《龙魂》,以巨大的尺寸突出龙身,龙脊之上有一群铮铮 铁汉奋力划桨,寓意众人齐心协力、顽 郑州地铁文化墙 《馄饨小吃》 《杜岭方鼎》 《玲珑幻境》

中国力保的12座城:有你家吗

中国力保的12座城:有你家吗? 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必须力保的12个城市。有你家吗?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美国会将其60%的军力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遏制中国。同时,美国正在试飞X-51A超高音速飞行器以实现一小时内打击全球目标。面对美国到我们家门口的威胁,我们不禁要设想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突然打击,中国将力保的城市有哪些?下面是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必须力保的12个城市资料。大家都来看看有你家吗? 第1个受保护的城市:北京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北方经济中心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其常住人口接近2000万,居中国第二。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今天的北京拥有41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位居全球第二。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5分29秒。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

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第2个受保护的城市:上海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又称“上海滩”,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外贸港口和最大工业基地;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举办过世博会。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以及亚太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上海全市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上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89.3%,城镇化水平居全国首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02.33人,是全国人口密度第四的城市,次于澳门、香港、深圳;它的常住人口2302万,其中户籍人口1412万,是中国最大的工商、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第3个受保护的城市:成都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南)。成都横跨四川盆地、川西高原两大自然景观,南部、中部海拔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