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第三污水处理厂实习报告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实习三、

3.1、西安第三污水处理厂概况.

周边环境: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位于河东岸南牛寺村,浐灞河流经西安市东郊地区,是西安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场概况: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场正是在这个号召下建立起来的。全场地总占地面积323亩,总投资2.62亿元,日处理污水10万吨,回用水5万吨。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日处理城市污水10万立方米,中水回用5万立方米,,二期工程占地111.97亩,总服务面积2096公顷。二级处理采用以氧化沟为主的生物处理工艺,回用水采用絮凝、高密度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的回用水处理工艺,二级污水处理量10万m3/d,回用水5万m3/d。项目总投资16532.78万元。运行的第三污水处理厂主要接纳河东西两岸和纺织城地区2509公顷范围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服务人口29万人,它对提高西安市污水处理率、改善东郊地区污水排放标准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水处理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污泥采用机械浓缩、离心脱水处理,回用水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预计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西安市东郊水质污染问题,改善浐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西安市的城市水域环境改善、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的是城镇污水排放一级B标准。回用水经过混凝沉淀和砂滤等工序处理送往电厂作为冷却水使用。

存在问题:西安市第三污水厂的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二级生物处理10万m3/d,回用水处理

5万m3/d。2008

年以来,随着收水区域排水管网的完善,污水厂进水量迅速增加。尤其是

2008年四月以来,进厂水量每天均维持在11~13万m3/d之间,雨季时一般在13~15万m3/d 之间,并且进厂水质超出原设计进厂水水质最高达2~3倍。超出设计流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溢流入浐河,严重影响了浐河景观水质。加快进行第三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对浐灞区、纺织城区的发展和提高该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改善该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进水水质:COD=390 mg/L; BOD=200 mg/L; SS=250 mg/L ;NH3-N=20 mg/L; TP=4 mg/L

出水水质:COD=60 mg/L; BOD=20 mg/L; SS=20 mg/L ;NH3-N=8 mg/L; TP=1.5 mg/L

回用水水质:COD=50 mg/L; BOD=10 mg/L; SS=5 mg/L ;TN=8 mg/L; TP=1.0 mg/L

但是据工作认为进水指标远大于设计指标,有时甚至达到两倍以上。

3.2、第三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3.3 主要处理构筑物工艺设计参数

3.3.1 粗格栅

粗格栅间采用的是两组反捞式粗格栅,粗格栅安装于溢流井的出口处,溢流井作用为:为了不是处理工艺超负荷运行而破坏处理最优化状态,当水量过大,超过的处理负荷时,污水就从溢流井的侧面一流出去进入排水管道直接排入河流。两个反捞式粗格栅都用采用液位差实现自动控制,△H=0.02m,当反捞扒停止时的液面与当前液面为0.02m时,反捞扒自动开启将粗渣捞起,送入螺旋输送装置运入渣斗,连续运行3-5分钟。

粗格栅参数:长:1.5m,宽:1.0m,栅缝:20mm,安装倾角:75°)。

粗格栅前有速闭闸门,目的是为污水处理设备检修。污水从溢流井出口经排水管道流入河道。粗格栅后接四台污水提升泵房,每台泵都为2080m3/h,扬程h=12—15m,功率P=110kw 其中三台定速,一台变速为具有一定的调节缓冲而设。提升泵房的作用是使污水具有一定的势能,以便在以后的工艺能实现重力自流。采用的是两组反捞式粗格栅,两个都用采用的是开五停十的时间,粗格栅前有速闭闸门,目的是为污水处理设备检修,可以实现在3-5s关

闭进水,污水从超越管内流到河道。粗格栅后接四台污水提升泵,每台泵都为2080m3/h,其中三台定速,一台变速并且常开。

3.3.2 鼓风机房与细格栅

第三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将鼓风机房与细格栅合建,采用的是半地下室的。鼓风机房有两台罗茨鼓风机。三台螺旋格栅除污机,螺旋格栅除污机:栅缝:6mm,安装倾角:35°,主要过滤去除丝状物、带状物等。

在细格栅间还有在线监测仪,实时检测进水水质,同步传到环保局和中控室,检测的数分别有;COD,NH3-N,PH,流量四个数值。

3.3.3 曝气沉砂池

本厂采用曝气沉砂池,配置的是桥式吸砂机,全名叫撇油刮痧提拔装置,可实现边吸砂边撇油。并配有砂水分离器,隔油一个小时清除一次,曝气沉砂池平面尺寸为42×10m .水深3m。,曝气采用鼓风曝气,曝气在水深1/3处曝气,出水采用旋转式调节堰。

3.3.4奥贝尔orbal氧化沟反应区.(生物反应区)

第三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是奥贝尔氧化沟,共A、B、C、D四座。其工艺特征如下:

奥贝尔ORBAL氧化沟技术概述

a、奥贝尔氧化沟典型工艺流程:

与其它形式的氧化沟一样,奥贝尔氧化沟也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的优点。对于中小规模的城市污水厂,一般可不设初次沉淀池和污泥消化池。悬浮状有机物可在氧化沟内基本得到好氧稳定,这比设初沉池及单独处理初沉污泥要简便经济。当然,合理的工艺流程必须按照实际情况经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奥贝尔氧化沟的预处理及污泥处理部分的流程与其他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相似。

奥贝尔氧化沟典型构造和流程

氧化沟本身的典型构造和流程见下图:

奥贝尔氧化沟通常由三个同心的沟道组成,平面上为圆形或椭圆形。沟道之间采用隔墙

分开,隔墙下部设有必要面积的通水窗口。沟道断面形状多为矩形或梯形。隔墙一般使用

100-150毫米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各沟道宽度由工艺设计确定,一般不大于9米。有

效水深以4-4.3米为宜。

C 、奥贝尔氧化沟技术简介

奥贝尔氧化沟通常由三个同心的沟道组成,平面上为圆形或椭圆形。沟道之间采用隔墙

分开,隔墙下部设有必要面积的通水窗口。沟道断面形状多为矩形或梯形。隔墙一般使用

100-150毫米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各沟道宽度由工艺设计确定,一般不大于9米。有

效水深以4-4.3米为宜。污水由外沟道进入,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由外沟道进入中间沟道再

进入内沟道,在各沟道循环达数百到数十次。最后经中心岛的可调堰门流出,至二次沉淀池。在各沟道横跨安装有不同数量水平转碟曝气机,进行供氧兼有较强的推流搅伴作用。

三个廊

道的溶解氧分别控制为0-0.3mg/L、0.5-1.5mg/L、2-3mg/L,通知控制曝气强度,是外圈廊道的供氧速率与渠道内好氧速率相近,保证混合液的硝化反应,同时因为溶解氧浓度低。反硝化菌可以利用硝酸盐座位电子手提进行硝化反应。氮素在外圈的反应过程是一个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

(1)典型的ORBAL氧化沟工艺

ORBAL氧化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氧化沟工艺,是美国USFilter Envirex公司开发并拥有的工艺技术,该工艺非常适用于污水常规二级生物处理,在去除污水中的碳源污染的同时,还能进行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

ORBAL氧化沟是由若干同心沟道组成多沟道氧化沟系统,沟道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完全混合式及推流式反应池系统的特征,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易于适应多种进水情况和出水要求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ORBAL氧化沟与标准单沟道氧化沟相比,需氧量可节省20%-35%,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运行成本。该工艺操作控制简单,维护管理方便,通常情况下只需定期为曝气机轴承添加润滑剂即可。。

典型的奥贝尔氧化沟有三个同心沟道。三个沟道由于进水负荷和供氧量的不同,溶解氧浓度形成明显的梯度分布:外沟溶解氧一般接近于0mg/L,中沟溶解氧平均为1mg/L,内沟溶解氧平均为2mg/L,从而在三个沟道内形成了恒定的缺氧区和好氧区,为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提供了条件,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而发生在外沟道的“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更加强了系统的脱氮功能。另外在外沟道内由于可保持溶解氧浓度为0mg/L、硝酸盐很快被反硝化成厌氧状态,也可使微生物释放磷,之后在好氧状态下再对磷进行过量吸收,达到同时脱氮和除磷的效果。ORBAL氧化沟如果设置内循环系统,脱氮率可达95%或95%以上。(2)、合建式ORBAL氧化沟工艺

合建式ORBAL氧化沟是将二沉池与氧化沟合建,将二沉池建于氧化沟中心,形成一个大的同心圆结构。见左图“合建式ORBAL氧化沟”。这种形式,既可以节省占地,同时又减少了土建与管道的工程量,减少水头损失,节省了投资与运行经费。奥贝尔氧化沟作为较优化的工艺之一,可以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3)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特征

1、奥贝尔氧化一般沟由三个同心椭园形沟道组成,污水由外沟道进入,与回流污泥混

合后,由外沟道进入中间沟道再进入内沟道,在各沟道循环达数百到数十次。最后经中心岛的可调堰门流出,至二次沉淀池。在各沟道横跨安装有不同数量水平转碟曝气机,进行供氧兼有较强的推流搅伴作用。外沟道体积占整个氧化沟体积的50%-55%,溶解氧控制趋于0.0mg/L,高效地完成主要氧化作用;中间沟道容积一般为25%-30%,溶解氧控“在1.0mg/L左右,作为“摆动沟道”,可发挥外沟道或内沟道的强化作用;内沟道的容积约为总容积的15%-20%,需要较高的溶解氧值(2.0mg/L左右),以保证有机物和氨氮有较高的去除率。

2、外沟道的供氧量通常为总供氧量的50%左右,但80%以上的BOD可以在外沟道中去除。由于外沟道溶解氧平均值很低,绝大部分区域DO为0.0mg/L,所以,氧传递作用是在亏氧条件下进行的,氧的传递效率有所提高,有一定的节能效果。加之下面将谈到的外沟道内所特有的同时硝化反硝功能,节能效果更为明显。内沟道作为最终出水的把关,一般应保持较高的溶解氧,但内沟道容积最小,能耗相对较低。中沟道起到互补调节作用,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奥贝尔氧化沟独特的构造和机理,使之以较节能的方式获得稳定的处理效果。

3、奥贝尔氧化沟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在外沟道形成交替的耗氧和大区域的缺氧环境,较高程度地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即使在不设内回流的条件下,也能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

4、奥贝尔氧化沟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两种流态的优点。对于每个沟道内来讲,混合液的流态基本为完全混合式,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于三个沟道来讲,沟道与沟道之间的流态为推流式,有着不同的溶解浓度和污泥负荷,兼有多沟道串联的特性,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并可减少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

5、奥贝尔氧化沟采用气的曝转碟,其表面密布凸起的三解形齿结,使其在与水体接触时将污水打碎成细密水花,具有较高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通过改变曝气机的旋转方向、浸水深度、转速和开停数量,可以调整供氧能力和电耗水平。尤其是蝶片可以方便的拆装,更为优化运行提供了简便手段。另一方面,由于转碟具有极强的整流和推流能力,氧化沟有效水深可达4米以上,即使因优化控制需要而减少曝气机运行台数时,一般也不会发生沉淀现象这是曝气转碟和奥贝尔沟型所独具的优点。

(4)奥贝尔氧化沟的适用范围

奥贝尔氧化沟一般适用于20万立方米/日以下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尢其推荐应用于中小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由于奥贝尔氧化沟属于多反应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且抗

冲击负荷能力强,因此,当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比例较高时,奥贝尔氧化沟较其他类型氧化

沟有更好的适应性。

奥贝尔氧化沟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沟道,进水方式灵活。在暴雨期间,进水可以超越外沟

道,直接进入中沟道或内沟道,由外沟道保留大部分活性污泥,利于系统的恢复。因此,对

于合流制或部分合流制的污水系统,奥贝尔氧化沟均有很好的适用性。

原污水和回流污泥可进入外、中、内三个沟道,通常均进入外沟道。出水自内沟道经中

心岛内的堰门排出,进入沉淀池。当脱氮要求较高时,可以增设内回流系统(由内沟道回流

到外沟道),提高反硝化程度。

(5)关键设备的选型

奥贝尔氧化沟的预处理和污泥处理所需设备与其他工艺相似,不作详细描述。关键设备

是曝气转碟和沉淀池的排泥桥,对其主要构造和性能要求阐述如下:

曝气转碟:曝气转碟属转盘类水平推流式表面曝气器,由盘片、水平轴及其两端的滚动

轴承、减速机和电动机组组成。每片圆形的曝气转碟由两个半圆形部件组成。每对半圆形部

件跨穿水平轴,组成整体的圆片,每个碟片可以独立拆装,便于调节安装密度,使整机达到

所需的充氧能力,每米轴长一般装碟片3片至5片。碟片采用聚苯材料注塑或采用玻璃钢压

铸而成,其中聚苯材料碟片自重较轻,动力效率较高,国内已有质量很好的合资产品。碟片

表面布有梯形凸块,兼有供氧和推流搅拌的功能。水平轴采用厚壁无缝钢管制造,表面作特

种防腐处理。驱支装置主要由减速机和电机组成。

曝气转碟的基本性能如下:

曝气转碟直径:1400mm;

适用转速:50-55rpm,经济转速:50rpm; 适用浸没深度:400-530mm,经济浸没深度:500mm; 单盘标准清水充氧能力:0.8-1.6kgO2/kw.h(以轴功率计); 适用工作水深:4-5m;

水平轴跨度:〈=10.0m; 安装密度:<5ds/m 。 沉淀池排泥桥:奥贝尔氧化沟的污泥浓度(MLSS)较高,运行中一般在4-6克/升,回曝气转碟的基本性能

流污泥必须有较高的含固率。因此,对沉淀池和排泥设备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排泥设备,必须确保足够的排泥浓度,通常需要特殊的工艺和结构设计。在设备选择时应充分注意这一性能要求,保证实现奥贝尔氧化沟的整体工艺的优势。

3.3.5终沉池

第三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是幅流式二沉池,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共四座,分别对应四座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是单吸式吸泥机。

3.3.6污泥平衡池

经过终沉池的的沉淀,污泥经过污泥泵房打到污泥平衡池。平衡池的为一个圆柱,尺寸为:H×D=7×13m。平衡池的主要作用为;1、平衡污泥浓度。2、曝气防止厌氧,防止厌氧菌释磷。泥龄最大可以达到23天。污泥含水率一般在99.1~99.3%。底部为圆锥型,污泥靠重力自流打入污泥浓缩脱水车间。

3.3.7污泥浓缩脱水车间第三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是污泥浓缩机,采用型号为转塞式污泥浓缩机,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占地,时污泥浓缩时间比较好控制,但是从何加大了成本,采用污泥浓缩机无疑要加药,要用电,所以成本比较高。污泥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为96~97%.

污泥脱水采用的机械脱水,离心脱水和螺旋压榨机并用。三台离心脱水机和一台螺旋压榨机。污泥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

3.3.8中水处理系统

中水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沉淀和砂滤。

混凝沉淀构成部分分别为;波形板反应器,斜板管沉淀池,V型槽。底部是锥形采用管径为DN150虹吸排泥,排泥间隔为10h/次。

采用V型砂滤。从上往下分别为,粒径1.2mm的石英砂1.2m。10cm厚的鹅卵石层,不均匀系数为1.3~1.4. 最下面为衬托层布有2687个滤头。反冲洗时间间隔一般为24~48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