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针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化工生产工艺运行控制岗以及车间技术、管理岗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化工生产事故处理过程开发的,通过对8个情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维护化工设备意识,掌握典型化

工设备的故障诊断、故障处理的技能。掌握化工设备维修所必需的知识,了解化工设备安全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对设备检修开停车的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化工制图与CAD》,后续课程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以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维护为导向,以典型化工设备维修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目的,以工学结合为特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和教学做说(写)合一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能正确掌握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维修原则和技术措施,能熟练使用常见的维修工具,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肯干、敬业、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职业品质,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化工生产中设备常见的故障现象,了解其发生原因以及一般解决办法。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独立诊断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故障现象;

(2)能够组织设备的检修;

(3)能够编制设备开停车的检修方案;

(4)能够对化工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5)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化工设备检修工具;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语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克服苦难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无公害意识和安全意识。

3.方法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4)能够独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

(5)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归纳知识,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三、学习设计

1.学习设计思想

本学习领域设计遵循“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实践带理论为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切入点,以考核方式改革为手段,以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的原则,达到使学生能够识别化工设备常见故障常见种类;能够对典型故障进行处理;针对故障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维修效果评价的教学目的。

(1)依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岗位需要,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化工行业所从事的四大岗位群,确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所涉及的三大核心岗位(化工设备操作、化工原料及产品分析、化工生产管理)。对核心岗位进行剖析,确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应用化工技术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从事化工生产装置操作及维护、工艺运行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2)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设计教学

根据化工领域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化工领域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企业工作过程,将典型设备检修维护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再将学习领域转化为学习。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了潍坊地区经济状况、企业类型和学校办学条件。根据专业需求和企业具体情况,学习相关内容。灵活的知识点组合满足了不同职业技术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本课程设计了8个学习,每个学习又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表1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学习情景

(3)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

按照“以能力为主线,以典型的工作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培养典型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能力和相关的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工作任务和知识联系,使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以操作性强的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放在相关知识中讲解,把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培养可持续能力的部分作为拓展知识。在7个学习下,分成14个子学习,每个子学习是一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子任务都包括4单:工作任务单、技能单、作业单及任务考核单。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在教学方式上,按“4单”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均采用集中与分组训练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最后进行学习评价。

2.学习描述

学习的描述包括:学习的名称、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已有基础和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考核方式。学习目标主要描述通过该学习的学习学生应获得的岗位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描述在该学习中所需学习的知识点。各学习的描述见表2

表2学习情景1描述

学习情景2描述

学习情景3描述

学习情景4描述

学习情境5描述

学习情境6描述

学习情境7描述

四、课程教学模式

(1)将化工生产检修过程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构建教学情境模块。教师身份转变为维修管理人员,负责下达维修任务,而学生角色转变为检修技术人员、工人等,负责现场维修操作。这种转变有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习到生产中角色转变。

(2)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情境中描述来分配任务,按照化工企业维修岗位建制,将全班的学生分成5个小组,组成5个维修班,每个班6-7个人,每班成员按照能力高低进行搭配,尽量保证每班成员水平均衡,每个维修班选出一个班长负责维修方案的组织制定。

项目任务根据课程标准内容制定,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

五、考核方法

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评)、阶段考核(情境考核)及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强调过程考核重要性。学生成绩组成=过程考核成绩60%+阶段考核20%+期末考核20%。过程考核由组员评价(占过程考核的40%)和小组评价(占过程考核60%)两部分组成。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化工设备基础》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化工行业中的安全技术(新版)

化工行业中的安全技术(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17

化工行业中的安全技术(新版) 化工行业中的安全技术 指查明化工生产中的各种事故和职业性危害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以消除各种危害的原因或改善劳动条件。化工生产处理的物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和有毒害物质多等特点,且生产装置趋向大型化,一旦发生事故,波及面很大,对国民经济及所在地区的人民安全,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灾害。故化工安全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预防发生各类事故的技术。 例如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贮存和运输,压力容器和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检修,人身保护,事故的数理统计分析,以及安全系统工程等。

◆②预防职业性危害的技术。 例如防尘、防毒、采暖通风、采光照明、震动和噪声等的控制和治理,高温、高频、放射性等危害的防护,以及对工人作业环境的各种卫生监测技术。 ◆③制订和不断完善各种化工安全技术的标准、规程和规范。 危险品的分类和贮存用途较广的化学危险品约有2000种,按主要特性划分10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剧毒品和毒害品、腐蚀物品以及放射性同位素。除腐蚀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各有其特殊要求外,其他一般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也都有其要求(表1化学危险品分类贮存原则)。 防火、防爆技术是化工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应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因素。 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对于处理易燃、易爆物质十分重要的概念是爆炸极限、燃烧危险度和爆炸危险度。

《精细化工典型设备操作与调控》课程标准

《精细化工典型设备操作与调控》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精细化工典型设备操作与调控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核心课 学分: 计划学时: 适用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1. 前言 1.1 课程定位 “精细化工典型设备操作与调控”是精细化工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精细化工生产设备操作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使学生了解常见精细化工生产设备的操作与参数调控的相关内容。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掌握精细化工生产设备的操作与参数调控的基本规律的基本要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控制设备稳定运行的基本职业能力。 1.2 设计思路 按照学生毕业后在精细化工企业职位从“低→中→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组织基于个人职业身涯发展过程的课程知识;通过归纳学生毕业后在精细化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工作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流体输送、换热装置、反应器、精馏装置、过滤装置这五类生产设备设计、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按照学生从事具体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的习得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 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毕业后能根据工艺要求选用设备,优化操作条件提高设备效能、完成设备的开停车操作,还为学生通过化工总控工等技能证书的考核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课程注重对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做到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并重。 2.2 具体目标 能认识化工生产中典型设备的构造。 能分析典型化工生产过程,操作典型生产设备。 能调节、控制设备工作参数,强化和提高设备效能。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般性技术问题。 能协助工程技术人员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开车运行等工作。

4.1 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动态、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表述必须精炼、准确、科学。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 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以具体的精心化学品的生产过程(DOP生产过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案例分析和学生分组讨论领会相合,通过指导学生制定、修缮相关设备操作方案,让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会优化设备操作条件提高设备效能、完成设备的开停车

工业设计流程及工作标准

产品外观设计流程及工作标准 一、用户与市场调查分析 (1)外观与用途结合分析 (2)外观与市场应用分析 (3)外观与功能需求分析 工作标准: 由于一般的厂商普遍对于生产品质管制与研发技术相当地重视,加上信息的快速流通,使得各家同类商品在性能与品质上的差异已逐渐地缩小,虽然工业设计的基本观念是“Form Follows Function-造形即机能“,但面对市场商品的多元竞争压力,工业设计更需从另外一些不同的角度去“将市场的竞争与需求转换成产品的新造形,新趣味以提升具有吸引消费者的附加价值”-扮演着创造新价值的角色(Creating Value)正如台湾在产品设计上的策略所强调的便是Innovalue! 一个新产品的在设计开发,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问题概念化,概念可视化,设计商品化”。 对企业而言在展开工作时,会将内部各机能别的单位与专业人员整合起来,委外设计时,企业外部的设计公司则会扮演其中某一环节的工作角色以发挥其功能,不论是在企业内进行或以外包的方式展开,各部门,组织间的沟通与相互的专业尊重,将会是执行的重点与关键 首先针对将要设计发展的产品作全盘性的了解,透过信息收集与市场调查的方法,去探询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态势,销售状况及消费者使用的情形(包括的操作的习惯,使用后的抱怨点与对新功能潜在的需求)还有市面上的流行事物。在分析评估后得加上公司发展策略的考量,以企划出新产品的整体“概念”! 这样的概念通常是以文字格式来作叙述,会将“市场定位”,“目标客层” ,“商品的诉求”,“性能的特色”与“售价定位”作定义式的条列描述 概念的形成的过程是需要信息,经验与转换的能力,亦就是如何将信息情报转换产生市场上有意义的创意方向!通常会举行群体座谈会,针对现有竞争的产品与及将推出市场的设计概念提案,与顾客直接面谈,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了解与澄清,并对设计方向提供建议与决策的依据! 由于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今天只要有心想去收集市场相关的信息,对于所有的厂商与设计公司来说,机会成本与信息的涵盖面都会是相似地相同的!但由于组成的设计开发团队,各有其企业文化及产品策略的背景;所形成决策的主管其专长,喜爱与品味也不会相同,再加上每一个设计开发团队的创意活力不会相当,所以解读推研出来的概念与方向必然不同! 这个阶段的工作不应该是由某一个部门完全来负责与执行,而不去与其它专业别进行沟通互动;因为从创意管理的观点来看,有时小小的相互触动有可能会透过反馈的作用而扩大效益,转化成突破性的机会!所以,这就需要工业设计师做到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要求的依据是“化工工艺操作有关岗位国家职业标准”, 体现化工企业岗位需要。通过对合成氨、氯碱、醋酸、苯乙烯、甲醇等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常见无机化工产品和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及主要设备,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工程观念。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资格证考试,获取与化工工艺操相关岗位资格证书。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其工作任务包括:工艺条件控制;化工产品生产操作;原料消耗分析等。课程内容是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 工作 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项目 化工操作与管理 化工生 产操作 1.材料识别能力; 2.工艺识图能力; 3.工艺理解能力; 4.工艺监测和调节能力; 5.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能力; 6.处理突发问题能力; 7.沟通能力、协同工作能力。 1. 化工生产过程组织 2. 合成氨生产 3. 氯碱生产 4. 甲醇生产 5. 醋酸生产 6. 苯乙烯生产 7.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生产 生产工 1.工艺识图能力;

艺管理 2.工艺理解能力; 3.工艺监测和调节能力; 4.工艺文件编制能力; 5.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能力;; 6.处理突发问题能力; 7.物料平衡能力; 8.化工安全生产能力; 9.沟通能力、协同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 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将具备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化工生产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以化工生产过程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重点,能运用其知识、技能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对化工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职业态度端正,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①能讲述化工过程分析与产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②学会化工产品信息和文献资料获取方法; ③能正确讲述常见化工产品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 ④对化工生产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分析与选择、催化剂的选择与使用、主要设备的选择、生产操作与控制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 ⑤能正确讲述化工生产中的安全要求与三废治理方法。 技能目标 ①能熟练运用专业工具书、期刊、网络资源等收集化工信息和相关产品资料,并进行处理; ②能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对生产设备进行选择; ③能读懂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④熟悉典型化工产品的操作规程。 态度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 ②树立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职业意识; ③能够与同事等进行协调、沟通;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化工分析 【适用专业】 化学工艺专业 【先修课程】:《化工生产概论》、《化工设备基础》、《化工安全与清洁生产》、《化工过程控制》、《化工单元操作》、《基础化学》 【后续课程】:《化学分析操作与仪器分析》、《综合实训及生产性实习》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化工分析是化工专业学生的主要方向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化工专 业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学化工、生物、地质、环境等学科工作的基础。通过化工分析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深入学习化工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并初步具有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工分析教学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工分析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 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设计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对实际职业情境加工成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即营造“真实的虚拟”情境,以工作过程作为参照系,将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以任务驱动设计工作过程环节,并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一体化。 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即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使用仪器分析测试;又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32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化工分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分析仪器,能对

工业产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测试技术所必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知识目标 归纳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详述分析化学的进展简况. 说明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描述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误差的传递、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描述滴定分析概念和滴定分析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整理标准溶液以及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法,计算滴定分析结果。 说明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区别酸碱滴定法和盐溶液的滴定 说明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区分重量分析法概述和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分析沉淀完全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和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叙述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区分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对比电位测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复述电位滴定法计算。 能力目标 能独立操作各种检测方法所使用的仪器; 针对具体样品能完成从试样处理到仪器操作,试验条件确定,定性

开设工业设计课程的目的

开设工业设计课程的目的 工业设计学科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统一的综合学科,是艺术,技术,经济多学科知识交叉联系的完整体系。他要求以科学的思考和艺术的陶冶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的综合训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正在逐步走向一个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的科技信息时代,其作用前几章已经说过了。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我们每天所接触的世界本来就应该是统—体。各种事物也是一样,具有多面性,是同一的自然体,这是我们谁都懂得的事实,但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为了有条理,易于把握,才把世界、自然规律进行分类,才产生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种学科。才产生了哲学、美学、艺术各种理论。然而实际上,任何一个实在的东西部应该是全息的,包括各种规律、各个侧面的综合。人类的造物活动也不例外,它是通过人们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的体现,完成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一目的。工业设计极力要求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把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重新统一起来。所以工业设计包括了科技与艺术方面的众多学科知识,使工业设计既能满足产品技术方面的因素,也要处理艺术方面的内容,来满足人类需求这一最高目的。这是工业设计的社会价值,也是我们学习工业设计的目的。 同时普及工业设计的基础知识,介绍工业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程序、以视觉语言表达为基础的设计艺术内容,调整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大力加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所以,像我国这样一个工业设计起步较晚的工业生产大国,极度缺少工业设计的人才。泱泱大国,13亿的人口,难道还出不了几个工业设计的人才么?工业设计的水平上去了,产品的知名度自然也就上去了,国家的整体形象也会相应提高的。

工业设计卫生标准Z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刖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基础上修订的,本标准除个别语句明确表示为参照条款外均为强制性条款。自本标准实施之口起,GBZ 1-2002已于2010年8月1日起被GBZ1-2010代替实施。 本标准与GBZ 1-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a)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新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匚业园区总体布局等的规定; b)增加及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c)增加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常用术语及定义; d)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关系; e)增加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要求以及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等内容; f)增加了在无法避开自然疫源地,或毗邻气体输送管道,或工业污染区进行工业企业选址时的职 业卫生要求。 g)增加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卫生设计原则; h)增加了工作场所防尘、防毒的具体卫生设计要求: 增加了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的卫生学要求; 一一细化了事故排风的卫生学设计;

一一增加了毒物自动报警和检测报警装置的设计要求; 一一增加了系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的规定。 i)适当调整了防暑、防寒的卫生学设计要求: 一一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 一一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和辅助用室的采暖温度。 j)调整了防非电离辐射的卫生学设计要求: 一一增加了大型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选址、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选择以及新建电力设施的卫生学要求; 一一调整了工频电磁场设备安装地址与居住区等区域距离的卫生学要求; 一一增加了居住区等区域磁通量密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 一一增加了高电磁辐射作业劳动定员设计的卫生要求。k)增加了采光、照明设计的具体要求; l)增加了应急救援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一应急救援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配备: 一一气体防护站装备参考配置; 一一急救箱配置参考清单。 m)删除了已在GBZ 2. 2-2007中包含的职业接触限値: 一一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最新《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 总学时数: 40 学分数:2.5 开课单位:化学工程系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一、课程性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则,而安全所引发的问题也越来 越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作为专业通识课程,其地位日渐提 高,现已成为应用化工、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各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 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贯穿于化工生产全过程,从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厂房修建、设备安装、 生产操作、设备管理、紧急预案、事故处理,直至“三废”处理等各个环节,它是一门涉及面 广、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技术。因此,本课程同样贯穿于应用化工、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各专 业课学习的全过程,包括从专业见习、各专业基础课实验到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顶岗实习等 实践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根据化工企业对工艺员、安全员的工作要求,确定工艺员岗位培养所需的安全知识 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对工艺员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到能力标准。根据能力标准制订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然后进行教材、实训指导书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 2、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 采用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环节,营造真实工作情境,高度仿真的工作环境。让 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工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依托学院合作企业中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从该企业收集大量用于课程教学的照片与实物 素材,借用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安全管理重要性、安全措施的 必要性、安全操作的要点。 3、以行动导向实施项目教学 本课程将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所有教学环节都在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在一体化教 室组织教学,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行为,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 指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实践,淡化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实现在“教中学”,在 “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技能, 掌握方法,感受实际工作过程。

化工生产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化工生产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 项目编号:

二〇一三年八月

《化工生产组织与管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化工科:孙建华 一、学习领域定位 (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化工生产组织与管理》课程主要完成化工生产中的生产计划的制订、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控制、原材料与成品的管理与人员的组织与调度等化工生产日常管理工作。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企业的管理环境的熟悉,增强经济观念,使他们建立一定的管理意识、经济观念、效益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组织、交流沟通能力。(二)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作为化工生产的生产部、技术部、品管部、安全环保部、设备部等生产管理人员如何进行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调度、生产控制、原材料与成品质量控制的组织与管理。培养学生了解如何编制生产计划,如何进行化工生产控制、调度和管理,如何进行现场与安全管理,如何进行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如何进行原材料与成品的管理,如何撰写生产报告等工作任务。 (三)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和地位与作用 该课程在化学工艺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为了拓展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而设置的一门选修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了企业岗位技能的基础上,熟悉企业的管理环境,增强经济观念,也是对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同时提升了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本专业学生熟悉本专业的高素质与高技术性应用人才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包括:: 1.熟悉化工生产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2.熟悉化工生产安全管理的内容与安全生产制度; 3.了解化工生产调度的职责与要求; 4.了解生产过程与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 5.了解化工生产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内容与要求; 6.了解化工生产成本测算与控制方法。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介绍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Industrial Design 一、培养目标 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主要从事工业产品设计、视觉艺术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nurture talents in design of industrial products, visual images and environmental art.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艺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市场经济、管理、环保等基础知识,具有正确的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知识和视觉艺术传达知识; 3. 具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美学鉴赏与创造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4. 熟悉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方向,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思,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Students of this program will acquire: 1.Solid grounding in both natur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arts, advanced mastery of Chinese language; 2.Theories, methods of industrial design and the ar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3a2278495.html,puter application skills,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creation, appreciation, expression of industrial arts; 4.Understanding of the trend and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cap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三、学制与学位 Ⅲ. 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修业年限:四年 Duration:4 years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Degrees Conferred:Bachelor of Engineer 四、学时与学分 Ⅳ. Hours/Credits 总学分:227.5 Total Credits:227.5 课内教学学时/学分:2649/165.5 占总学分的比例:72.7% Curriculum Class Hours/Credits:2649/165.5 Percentage in Total Credits:72.7%

Z工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目录 、儿—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6 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7 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 8 应急救援 、儿—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基础上修订的,本标准 除个别语句明确表示为参照条款外均为强制性条款。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 1-2002已于2010年8月1日起被GBZ1-2010代替实施。

本标准与GBZ 1-2002 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a)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新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 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等的规定; b)增加及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c)增加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常用术语及定义; d)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关系; e)增加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要求以及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等内容; f )增加了在无法避开自然疫源地,或毗邻气体输送管道,或工业污染区进行工业企业选址时的职业卫生要求。 g)增加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卫生设计原则; h)增加了工作场所防尘、防毒的具体卫生设计要求: ——增加了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的卫生学要求; ——细化了事故排风的卫生学设计; 增加了毒物自动报警和检测报警装置的设计要求; ——增加了系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的规定。

i )适当调整了防暑、防寒的卫生学设计要求: ——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 ——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和辅助用室的采暖温度。 j )调整了防非电离辐射的卫生学设计要求: ——增加了大型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选址、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选择以及新建电力设施的卫生学要求; ——调整了工频电磁场设备安装地址与居住区等区域距离的卫生学要求; ——增加了居住区等区域磁通量密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 ——增加了高电磁辐射作业劳动定员设计的卫生要求。 k)增加了采光、照明设计的具体要求; l )增加了应急救援设计的具体要求; ——应急救援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配备; ——气体防护站装备参考配置; ——急救箱配置参考清单。 m)删除了已在GBZ 2.2-2007中包含的职业接触限值: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180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类高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可以和基础化学和数学等文化课同时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从事化工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课程结合企业对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要求,与化工生产时间紧密结合,以化工制图中级工及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的。它介绍了化工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化工制图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分化工工艺图和化工设备图两部分,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化工专业图样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 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采用项目、课题、活动的编排结构,涵盖了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对化工制图的基本要求,知识内容由项目、课题引出,在各个活动中学习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率。 (三)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知识选择以实用为基本原则,结合化工企业的要求和,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化工特色。结合AutoCAD,对三视图和装配图相关内容以够用为度;强化化工工艺流程图、管道布置图和化工车间设备布置图,突出专业特色;在活动中穿插练习,采用边做边学的形式,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上用来表达设计思想和进行技术交流的主要手段,常被喻为工程技术工作者交流技术思想的语言,正在日益成为化学工作者和应用化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六个大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相待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掌握制图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工设备图的阅读方法,工艺流程图、化工车间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能运用工程图样作为交流技术的思想语言。 2、技能目标: 树立严谨求实、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达到劳动部化工制图中级工及以上资格的职业标准。具体如下: (1)掌握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必备的基础知识; 1 (2)能快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化工设备图; (3)能绘制与识读工艺流程图(包括流程框图、方案流程图、物料流程图和管道仪表流程图); (4)能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与场地情况,以及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在厂房建筑物的内外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安装固定; (5)能综合表达化工工艺、化工设备、仪表控制及自动化、土建等各专业技术人员集体的劳动成果。 3、素质目标:

化工原理课程标准

《化工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100课程学分:6 开设时间:第3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定位 《化工原理》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及选用原则和方法、设备在生产中的操作控制方法。课程所涉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工程课程。 《化工原理》要求综合运用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力学及物理学、工程制图及CAD、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地位。 2. 设计思路 1 .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培养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采用引探法教学,通过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创造性充分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的获得认知、参加活动、增加体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和谐统一。在教学中,要依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认知心理顺序,建立实践一一理论再实践一一再理论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程素养,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整合课程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序化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进程。在各种典型单元操作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其共性规律和方法(如速率、推动力、阻力、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等),帮助同学们掌握化工单元操作中最基本的知识、规律、概念以及运用数、理、化等基础知识去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产品设计规范.

b.窄边框背光产品:因为窄边框无挡墙故V.A视区到边框距离必须> 1.1mm,小于此尺寸时要与客户商讨将V.A视区尺寸做小来补足宽度。 4.1.5 FPC的定位尺寸因为是贴装与FPC本身的尺寸误差的积累,比较难控制,

4.1.16 由于双面胶对光线有聚光作用,所以我们设计产品时尽量不要把这些 胶粘到光源前面来,以免出现消除不了的光斑。 4.1.17 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作业人员,产品设计时需简单化。 4.2 部件图的设计规范如下: 4.2.1 胶框图的设计要求: 4.2.1.1 非胶体一体化主要材质:出光URZ2501、PC2000、PC3000、AL2501 胶铁一体化主要材质:PC3055N1、PC3015N1、PC3025N1 4.2.1.2 特点:对其它功能性材料起支撑或封装作用的部材,同时也是与客 户模块组装及定位客户LCD的主要部材,并兼有封闭光线的作用, 它是Backlight产品的主要部材之一. 4.2.1.3 尺寸方面:与成品图上尺寸及公差要求相应者,应以成品图为准来 标注和限制公差。如客户图纸公差要求为50±0.1mm,那么我们在 胶框图上控制为50±0.07mm。 4.2.1.4 白框挡墙下面粘附黑白双面胶区域的宽度必须大于0.8mm。如实在 没有空间做到以上要求的,做在成品图设计给客人确认前先将挡

外扩0.35mm)计算方法:卡导光板尺寸=V.A区宽+单边外扩0.35*2. 4.2.1.9 胶框上有贴布配合的平面尽量避免有顶针位,若不可避免时只能允许 下陷0.02mm,不可凸出(否则会漏光). 4.2.1.10 胶框外形结构需与客户保持一致,内部放置LED及导光板的结构需 自行设计,便于组装合理性及充分利用光能. 4.2.1.11 卡槽宽度依据产品的大小来定,如产品较大宽度可加大,这样卡钩 才有力度,胶框背面卡钩可设计成导光板的厚度的一半,正面的卡 钩是导光板的一半,还要加上部材厚度. 4.2.1.12 卡钩数量设计合理,不易过多,卡钩过多装配太紧,过少容易脱落4.2.1.13 卡口设计: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60217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化学制药技术授课单位: 化学工程系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2010-6-30 学分: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 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制药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较强的绘图和读图技能.。.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掌握职业技能和今后从事化工制药类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实用的高技能型人才。 先行课程:无。 后续课程:《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计概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工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在深入行业调查的基础上,以职业生涯成长为依据,选择生产过程典型工作技能为培养内容,按照生产流程固有的顺序,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安排教学进程。以零距离接触车间为指导思想,设计真实工作环境,构建讲练结合立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以“化工专业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化工制图与CAD有机结合,适应时代发展,逐步用计算机绘图替代手工绘图。采用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示能力、识图能力,树立贯彻国家标准的意识,形成“化工图样的绘制与识读”的工作能力,构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和工作的接口和通道。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化工专业图样和机械图样为工作载体形成了4个模块,12个教学情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序化教学内容,将制图国家标准、投影概念及视图表达方法等知识点结合具体工作任务来学习,每项工作任务都要有成果输出。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与国家职业标准机械制图相对应的技能水平及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简单到中等复杂零部件的手工和计算机绘制与图样识读的能力,以此为基础能识读化工设备图和化工工艺图,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为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知识目标: (1) 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和正投影的基础理论; (2) 掌握机件表达方法、图样中的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标注; (3) 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和简化画法; (4)理解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识读要求、方法、步骤; (5)化工设备图和化工工艺图的识读要求、方法、步骤; (6)掌握AutoCAD绘图和编辑等命令。 2、职业技能目标: (1) 能选用适当的机件表达方法,徒手和用尺规正确测绘中等复杂机械零部件,并正确标industrial electronics. (3) auto configuration, theory, maintenanc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car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of structure, principle and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的等化工类相关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 《 课程时数:25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化工单元操作》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是一门强调工程观念、定量运算、设计、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综合技能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和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课,目的使学生获得今后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工生产工艺操作、管理等必备的技能。课程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企业工段长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反应过程的相关原理及相应设备操作及维护技能,会进行化工单元过程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用及部分设备的简单设计,为今后学习《化工工艺》、《反应过程与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 该门课程以培养化工单元过程方案选择能力、设备选用与简单设计能力、装置的操作运行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完整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习者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与就业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 080303 专业方向: 1.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人才规格: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 2.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考试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 3.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4.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基础、设计基础、设计理论、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及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3—6年内完成学业。 三、学分要求与学位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修满181学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合格后方能毕业。修满总学分及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0及以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规定方能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总学时为254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160学时,实践教学按实际学时数的一半折算为382学时),共181学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

塑料产品设计规范

塑料产品设计规范 塑料制品设计特点﹕ 塑料产品的设计与其它材料如钢,铜,铝,木材等的设计有些是类似的;但是,由于塑料材料组成的多样性,结构﹑形状的多变性,使得它比起其它材料有更理想的设计特性;特别是它的形状设计,材料选择,制造方法选择,更是其它大部分材料无可比拟的.因为其它的大部分材料,其设计者在外形或制造上,都受到相当的限制,有些材料只能利用弯曲﹑熔接等方式来成形.当然,塑料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也使得设计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如我们所知,目前已经有一万种以上的不同塑料被应用过,虽然其中只有数百种被广泛应用,但是,塑料材料的形成并不是由单一材料所构成,而由一群材料族所组合而成的,其中每一种材料又有其特性,这使得材料的选择,应用更为困难. 塑料制品设计原则﹕ 1.依成品所要求的机能决定其形状﹐尺寸﹐外观﹐材料 2.设计的成品必须符合模塑原则﹐既模具制作容易﹐成形及后加工容易﹐但仍保持成品的机能 塑料制品设计程序: 为了确保所设计的产品能够合理而经济,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在外观设计者﹐机构工程师,制图员,模具制造者,成形厂以及材料供应厂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必须的,因为没有一个设计者,能够同时拥有如此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而从不同的事业观点所获得的建议,将是使产品合理化的基本前提;除此之外, 一个合理的设计考虑程序也是必须的;以下将就设计的一般程序作出说明: 一.确定产品的功能需求,外观. 在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设计者必须列出对该产品的目标使用条件和功能要求;然后根据实际的考虑,决定设计因子的范围,以避免在稍后的产品发展阶段造成可能的时间和费用的漏失.下表为产品设计的核对表,它将有助于确认各种的设计因子. 产品设计的核对表 一般数据: 1.产品的功能? 2.产品的组合操作方式? 3.产品的组合是否是可以靠着塑料的应用来简化? 4.在制造和组合上是否可能更为经济有效? 5.所需要的公差? 6.空间限制的考虑? 7.界定产品使用寿命? 8.产品重量的考虑? 9.有否承认的规格? 10.是否已经有相类似的应用存在? 结构考虑: 1.使用负载的状态? 2.使用负载的大小? 3.使用负载的期限? 4.变形的容许量? 环境: 1.使用在什么温度环境? 2.化学物品或溶剂的使用或接触? 3.温度环境? 4.在该种环境的使用期限? 外观: 1.外形 2.颜色 3.表面加工如咬花,喷漆等. 经济因素: 1.产品预估价格? 2.目前所设计产品的价格? 3.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二.绘制预备性的设计图: 当产品的功能需求,外观被确定以后,设计者可以根据选定的塑料材料性质,开始绘制预备性的产品图,以作为先期估价,检讨以及原则模型的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