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宋辽夏金元史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宋辽夏金元史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宋辽夏金元史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

宋辽夏金元史

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368年元灭亡、明建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宋史(960——1276年)

一、北宋(960年,陈桥驿兵变——1127年靖康之变)的建立和统一之路

宋太祖、太宗两朝是北宋初期。

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

2、平定李筠、李重进(二人为后周大将)的叛乱;

3、963年,平定荆南(南平);

4、965年,消灭后蜀;

5、971年,后汉降宋;

6、975年,灭南唐;

7、978年,吴越献地,降。至此北宋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8、979年,太宗亲征,灭北汉,之后发动征辽战争。986年,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

1、“杯酒释兵权”,把全国武装的最高统帅权收到皇帝手中;

2、撤销殿前都检点,设“三衙”,即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和

殿前司统领禁军;

集军权 3、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将全国军队分为禁

军、厢军、乡兵、蕃兵四类;

4、确立养兵募兵制度;

集权措施 1、分割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为付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

院掌管军事以分割宰相军权,设户部、盐铁、度支三司分割

宰相财政权;

集行政权 2、削弱郡县长官权力,设通判监督知州;

3、官、职、差遣分离;

4、改革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选拔人才;

集财政权:中央“制钱谷”,各地设转运使把财政收入运到指定地点;

集司法权:设提点刑狱一职,主管地方司法;

评价:1、对于解除藩镇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随着时间推演,造成“三冗二积”的不良局面;

三、北宋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社会变革是重点】

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中期。

1、土地问题严重。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大量农民失去田产;

2、北宋人民负担沉重。北宋实行五种版籍户口制,低等户民倍受盘剥;

3、土地赋税实行两税法,又有各色杂税、杂役;

A、社会矛盾 4、徭役和差役负担重;

5、由于冗官、冗兵以及奢侈浪费,财政入不敷出;

6、对外战争失利,军事危机加深;

B、农民起义起义

(一)、王小波、李顺起义:993年,四川茶农王小波率众起义,首次明确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王小波牺牲后,妻弟李顺被推为首领。994年正月占领成都府,李顺即位称王,国号大蜀,年号应运,建立大蜀政权,并发行货币“应运元宝”和“应运通宝”,这是我国农民政权所发行的最早的货币。

(二)、北宋中期农民起义:庆历三年(1043年)山东沂州王伦起义;京西路张海、郭邈山起义;湖南桂阳监瑶民起义;河北贝州王则起义,称“东平郡王”,建国号“安阳”,年号“得圣”;

★★C、社会改革

(一)、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改革时弊。

主要措施: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二)、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史事书》中系统的提出了变法主张。

宋神宗即位后不久,熙宁二年(1069年)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

王安石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主持变法的机构。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1、均输法。熙宁二年(1089年)颁布;

2、青苗法。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民生活。

“富国”措施 3、农田水利法。

4、方田均税法。

5、市易法。

6、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免役钱。

变法措施 1、保甲法。

“强兵”措施 2、保马法。【募兵制向征兵制的一种过渡】

3、将兵法。

4、设军器监,统一管理各地的武器制造。

1、改革科举制,保留进士科,增设明法科。

文教措施 2、三舍法。

3、编纂和颁行《三经新义》。【这是王安石变法理论

的代表作,也是其变法的理论依据。】评价: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在北宋严重危机下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但不能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

变法失败:1085年,神宗去世,年仅十岁的宋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执政,起用反对派大臣司马光,尽废新法,贬谪变法人员,史称“元祐更化”。

四、北宋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和北宋亡国

宋哲宗、徽宗、钦宗三朝,是北宋历史的第三阶段,也是北宋走向衰亡的阶段。

元祐更化(元祐复辟)“元祐党籍碑”党争四起:洛党、蜀党、朔党

蔡京、童贯、梁师成、朱勔、王黻、李彦、高俅:六贼

方腊起义。通过摩尼教宣传起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宋江起义。

张张迪起义。高托山起义。

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金人废徽、钦二帝,北宋亡。三月,扶植傀儡张昌邦伪楚政权。四月,虏徽、钦和后妃、宗室以及文物、财宝北还。史称“靖康之变”。

五、南宋立国与其抗金斗争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建立了历史上的南宋。

1、宗泽留守东京。河南王彦“八字军”(赤心报国,是杀金贼)抗金。建炎四年(1130年),韩世忠黄天荡大捷,金人立刘豫伪齐傀儡政权。

2、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刘錡顺昌大捷。十月,岳飞郾城大捷。

★3、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岳飞、岳云和部将张宪等。十一月,宋金达成和议,是为“绍兴和议”。★内容:(1)南宋向金称臣,要世世子孙恪守臣节;(2)每年向金进贡银绢各25万两、匹;(3)宋金以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4、将唐、邓、商、秦诸州大半土地割让给金人。

4、采石之战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61),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机渡江南侵。

★5、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重新订立和约,是为“隆兴和议”。★内容:(1)

南宋皇帝对金不再称臣,两国关系由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2)宋金疆界仍以淮水和大散关一线为界;(3)岁贡银、绢各25万两、匹改为岁币各20万两、匹。

6、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开禧北伐(韩佗胄北伐),以失败告终。

★7、宋宁宗嘉定二年(1208年),宋金订立“嘉定和议”。★内容:(1) 宋金关系改为伯侄之国;(2) 宋输金岁币由银绢二十万两、匹改为三十万两、匹,并另给金犒军钱三百万贯;

(3) 金归还新侵的土地给宋,双方维持原来的疆界;(4)宋将韩胄等主持伐金之人的首级献给金。

南宋高、孝、光、宁号称为“中兴四朝”。

六、南宋社会危机引发的农民起义和南宋的灭亡

A、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租税沉重、统治阶级内部争斗激烈、对外战争连连失利;

★经总制钱、庆元党禁:中国宋代宁宗庆元年间韩侂胄打击政敌的政治事件。

B、农民起义

建炎二年(1128年),福建叶浓起义。

★钟相杨幺起义:南宋初年的农民起义斗争中,以湖南钟相杨幺起义影响最大。

1、简介: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五年(1130—1135年),在南宋农民起义战争中,湖南义军首领钟相、杨么等率众于洞庭湖地区连年抗击南宋官军围剿的战争。

2、绍兴三年(1133年)四月,杨么立钟相之子钟义为太子,自号大圣天王,重建楚政权。

3、钟相杨幺起义是一次大规模农民义军抗击官军的水上攻防战。

C、南宋抗元斗争和南宋灭亡

南宋从理宗以后,进入到后期。宋和蒙古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它直接影响南宋历史的发展。

1、端平更化(1233年)、端平入洛(1234年)

★端平更化: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死、宋理宗亲政改元“端平”后实施的改革。端平更化使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革除了史弥远时期的很多弊端,但其它改革措施或失败或流于表面,未能成功。

★端平入洛: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国后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领土,最终被蒙古军大败的军事行动。这次行动也标志着宋蒙战争的全面爆发。

2、1276年,元伯颜占临安府,南宋恭帝赵顕降;

3、1279年,陆秀夫负幼帝赵昺投海,张世杰溺水死,南宋亡。

契丹·辽史(907——1125年)包括西辽(1131年——1211年)

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神册”,937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夏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建国者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营建都城上京林潢府。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入开封,灭后晋,建国号为大辽国。

一、辽、北宋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内容:

1、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2、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评价: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二、辽灭亡和西辽

1125年,辽为女真族的金所灭。辽的一支西逃,建立西辽国。西辽是中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国家。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由辽朝大将耶律大石在金朝灭辽后,于西北召集残部建立。后来扩张到中亚,首都虎思斡耳朵,一时成为中亚强国,统治中亚94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灭亡。

金史(1115年-1234年)

金朝的创立者是女真族。

熟女真:居住在辽阳一带,编入辽的户籍,接受汉文化较深,经济发展较快;

生女真:住在松花江以北、宁江以东,五代和宋时还过着氏族部落的生活;

一、金朝立国和金太祖的统治

1、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大金国,年号收国,是为金太祖。出河店之战为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奠定了基础。

2、金太祖的统治:猛安谋克制、勃极烈制。1123年,阿骨打去世。

二、金朝前期统治

1、金太宗完颜晟(1123——1135年)

1127年灭北宋,接着开始渡江对南宋的战争。宋金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2、金熙宗完颜亶(1135——1149年)

★A、熙宗改革: a、废除谙版勃极烈等辅政制度,采用辽宋的汉官制度。皇帝下面设置太师、太傅、太保,即三师。

b、朝中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其下有左、右丞相,另有左、右丞是

副相。

★B、天眷新制(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全面实行汉官制度;原来的各种官职按新的制度进行换授;按功勋授予女真的贵族以不同的勋爵和封国;进一步加强相权,制订了礼仪;在上京会宁府营建宫殿,制定了文字。

3、海陵王完颜亮(1149——1161年)。

★海陵王集权措施: a、废除中书省、门下省,只设尚书省,尚书省直属皇帝;

b、军事上废除都元帅府,设枢密院,枢密院与尚书省为政治和军事

的最高机构,但枢密院归尚书省节制,朝廷任命枢密使和枢密副

使;

c、1153年,迁都燕京,是为中都(今北京),原汴京为南京。

4、金世宗完颜雍(1161——1189年)

【大定年间政治稳定,财政充足,世宗获“小尧舜”称号】

★统治措施: a、任用海陵王时的臣僚,保持政治制度的稳定;

b、争取女真贵族的支持;

c、吸收汉人契丹人以及其他各族的上层人士参加统治;

d、镇压汉族、契丹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起义

5、金章宗完颜璟(1189——1208年)

统治措施:推行汉化政策,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章宗后期,金朝由极盛转衰】

三、金朝后期政治和红袄军起义

1、北方蒙古族崛起,金朝的历史进入另一个阶段。1121年,成吉思汗攻金、蒙军直达中都,中都几乎失陷。

2、红袄军起义:金末,山东河北人民起义。起义领袖有益都的杨安儿、潍州的李全。

四、金朝亡国

1234年正月,金哀宗完颜守绪自杀,蒙古军攻入蔡州,杀金末帝完颜承麟,金亡。

西夏史(1038——1227年)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夏国公,建国时便以

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1、北宗太祖、太宗时,党项族首领李继迁(西夏武宗,追封)时叛时降;

2、辽封李明德(西夏太宗,追封)为大夏国王。1006年北宋封李明德为西平王;

3、1031年、李明德死、其子李元昊即位

4、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李元昊为西夏景宗;

★元昊统治措施: a、仿效汉人礼仪,同时吸收吐蕃文化因素设立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b、积极发展经济,设立冶铁务,管理采矿与冶炼,兵器制造业发达;

c、继续前代发展农业的措施;加强军事力量,组成侍卫军以控制各个

部落。

5、1040——1042年,宋和西夏的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战役、定川寨战役。

★1044年宋和西夏签订和约。规定:西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元昊为夏国王,宋每年赐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宋夏紧张关系缓和下来。

6、1227年,蒙古灭西夏。

蒙古·元史(1206——1368年,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国号“元”)

一、蒙古的兴起和蒙古汗国的建立

1、立国: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在斡难河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蒙古汗国政治制度:千户分封制、怯薛制(具有军事和行政双重职能)、断事官制、别乞制(专门主管宗教事务的制度)、制定蒙古文字;

3、蒙古西征:总共三次西征。

★★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在中央设立三大系统,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中书省下设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总理全国政务;1263年设枢密院,总理全国军

事;1268年建御史台纠察百官;扎鲁忽赤治理天下刑政;

措施 2、中央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吐蕃地区的军政和民事,崇福司官也里可温事,回回司天监管理回回历法;

3、地方上的行政机构系统是行省、路、府、州、县;

4、军事上有两大系统,宿卫系统和镇戍系统。宿卫军队有怯薛军和侍卫亲

军组成;

三、元朝的疆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加强

四大汗国: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伊儿)汗国

1、西藏地区: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正式

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2、云南地区:云南行省。回回人赛典赤·瞻思丁为第一任行省

长官平章政事;

多民族国家发展格局 3、台、澎地区:南宋时期,澎湖归泉州晋江县管辖。元初,澎

湖隶属江浙行省,后改归福建行省。通过澎湖巡检司管理台

澎地区,这是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

权力机构。把西沙、南沙群岛划归湖广行省;

4、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管理。还有岭北行省管理蒙古和北亚

地区;

5、元朝时期,我国的回族形成;

四、元朝社会矛盾和元末起义

A、元朝社会矛盾

1、四等人制度: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2、税粮科差的赋税制度,北方正税主要是税粮和科差,税粮分丁税和地税。南方继续实行

两税制度,农民负担沉重;

3、驱口——奴隶;

4、至元十七年(1280年),漳州陈桂龙起义;

5、至元二十年(1283年),广州新会林桂方起义,建立罗平国,年号延康;

B、元朝中期统治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1320年)的整顿

1、罢尚书省,处死武宗时的权臣脱虎脱、三宝奴等;

措施 2、淘汰僧尼,裁减冗员,停止大兴土木;

3、延佑元年(1314年),元朝开科取士,恢复自宋亡以来中断的科举考试;

4、检括隐漏,进行田产登记;

★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帖木儿(1333——1370年)的统治

至正六年(1346年),元顺帝支持脱脱,废除伯颜。脱脱进行更化。

1、恢复科举制度,开马禁,减少盐额,免积欠的赋税;

脱脱更化 2、任总裁官,修辽、金、宋三史;

作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危机。

C、元末农民起义

1、刘福通、韩山童起义。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称

小明王,建都亳州,建元龙凤。建立中央机构,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六部。

2、至正十一年(1351年),邹普生、徐寿辉起义。占领蕲水后,又攻克蕲州,以蕲水为都

城,建立天完政权,徐寿辉称帝。

3、张士诚,至正十四年(1354年),在高邮建国号大周,改元天佑。

4、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建立宋政权。

5、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称皇帝,建国号汉,改元人义。

6、明玉珍,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建大夏国,自称皇帝。

7、1364年正月,朱元璋称吴王。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8、1368年7月28日,明军入通州,元顺帝北逃上都。八月初二,徐达率明军入大都,元

朝灭亡。

五、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

两个发展特点:经济重心南移;两宋经济发展明显。

★A、两宋经济发展的表现

1、田土开垦面积增加;圩田。永丰圩、万春圩

农业发展 2、农田水利发展,农业增产;“苏湖熟,天下足”、洞庭湖一带成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3、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较大进步。筒车、翻车、秧马,占城稻

1、冶矿业在两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兵器制造业也很发达;

2、纺织业。开封有官府的“绫锦院”;纺织专业户“柜户”和“机户”;染色

业发达;

手工业 3、陶瓷业。定、汝、官、哥、钧是五大名窑,还有八大窑系。景德镇成为瓷都;

4、造船业。出现造船业中心,有明州、温州、台州、虔州、吉州、潭州、鼎

手工业州。福建制造海船。

5、造纸业。北宋时有套色印刷技术。

1、商业中心城市的出现。北宋开封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宋临安是南

方最繁华的城市;元大都是国际性大都市;

商业 2、出现各种集市,有草市、墟市、药市等;

3、各国对外贸易,设立榷场;

4、货币流通。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在开封设立便钱务。四川地区出现世

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的“会子”,元朝的“钞”;

交通:海运、海外贸易,市舶司、丝绸之路成为交通要道、宋朝驿站发达、大运河的治理修复;

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最终完成。经济发展不平衡。

★六、宋元时期封建关系的发展

1、宋代五等版籍制,区分主户和客户。主户和客户的关系是地主与佃户的关

系,地主和佃户以契约形式形成的主户和客户关系表明佃户的人身依附关

系的弱化,有利于生产发展。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标志。

2、地主阶层。宋代地主阶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品官地主,还有豪强地主;

发展表现 3、元朝的头下军州;

4、元朝户籍比宋朝更加复杂;

5、多种生产关系并存。封建的租佃制、农奴制、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并存;

6、广大边疆地区封建化。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周边

地区的封建化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七、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1、哲学:(1)宋代出现“理学”。北宋理学先驱胡瑗、孙复、石介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邵雍的“象数学派”,程颢、程颐的“洛学”;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2)元代理学三大家——许横、刘因、吴澄

2、史学:(1)三部历史著作,“三通”——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通志》、马端临

《文献通考》

(2)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3)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4)金石学:欧阳修《集古录》、吴大临《考古图》、赵明诚《金石录》

3、文学:宋词、元散曲、元杂剧

4、艺术:苏、黄、米、芾——四大家;宋朝在都城设“翰林图画院”;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马一角”)、夏圭(“夏半边”)

5、科技:王惟一《新铸铜人腧学针灸图经》,统一针灸穴位;

宋慈《洗冤录》,世界第一部司法检验著作;

苏颂《新仪象要法》,发明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郭守敬《授时历》;

北宋俞浩《木经》、李诫《营造法式》;

沈括《梦溪笔谈》;第一个发现地磁偏角

南宋突火枪的发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6、教育: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石鼓书院或嵩阳书院

7、宗教:北宋真宗时的《景德传灯录》是第一部禅宗史方面的著作;元代尊崇密宗的喇

嘛教,元世祖以八思巴为国师;道教的全真教,丘处机、王喆。

第十二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兴亡、周世宗改革、辽的政治经济制度等历史内容,掌握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及周世宗改革的作用。了解和掌握宋、夏、金的建立历史及政治经济等内容,正确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消极影响,正确理解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作用,对王安石给予正确评价;要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对辽、西夏等朝代或政权统治者的战争与和平政策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把握其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各少数民族在开发和建设边疆,中华各族在互相交往和融合中共同推进祖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全面了解和掌握两时期的思想文化的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代更替与十国兴亡,周世宗的改革,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经济重心南移,宋金关系,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辽的政治经济制度,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宋代的科学技术,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理学。 教学内容:五代更替与十国兴亡,五代十国的历史特点,南方经济的发展, 周世宗的改革;辽的政治和经济: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辽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辽的社会经济;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北宋的政治:北宋建立和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前期的社会矛盾和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与辽、夏的关系: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宋江和方腊起义;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与佃农身份的某些变化,手工业的发展与工匠身份的某些变化,商业的繁荣与金属货币的大量发行和交子的出现;南宋与金的对峙:女真族的兴起与金朝的建立,辽、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与人民的抗金斗争,钟相、杨么起义,南宋与金的和战;两宋时期的思想文化:哲学和宗教,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教育。 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

2020年达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B.唐朝政府C.宋朝政府D.元朝政府 2.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 3.交子的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业生产出现新气象B.手工业生产兴旺发达 C.商品贸易空前繁荣D.印刷技术世界领先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 5.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纥 B.回族 C.藏族 D.蒙古族 6.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7.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③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④造船业世界领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8.《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之一,郭靖和杨康是小说里面的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下面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A.西夏建立B.金灭北宋C.澶渊之盟D.元朝建立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元朝 B.唐朝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将诗中的“大散关”作为分界线中的一端的两个政权是 ( )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D.南宋与金 2.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3.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4.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5.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 6.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代表作是 A.《西厢记》 B.《桃花扇》 C.《窦娥冤》 D.《牡丹亭》 7.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金(南)宋和议 B.辽(北)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8.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 9.制作示意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框内应填入的时期名称是( )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三国时期D.五代十国10.“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

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1.下列对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签订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2.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3.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4.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2.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 北宋与辽 B. 西夏与 辽 C. 北宋与西 夏 D. 南宋与辽 3.关于辽对金战争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是正义战争,后期是非正义战争 B. 前期是非正义战争,后期是正义战争 C. 正义战 争 D. 非正义战争 4.统一契丹各部,于916年建立政权的是() A. 耶律德光 B. 耶律阿保 机 C. 元 昊 D. 完颜阿骨打 5.历史上北宋的都城是汴京,它指的是现在的() A. 北京 B. 南 京 C. 开 封 D. 银川 6.宋代社会当中存在着各个阶层,当时的阶层包括() ①地主②士③农④工⑤商⑥官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②③ D. ①②③④⑤⑥ 7.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 B. 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 C. 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 D. 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8.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9.袁腾飞在《百家讲坛》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A. 辽、西夏、清 B. 大理、金、 元 C. 金、西夏、 元 D. 辽、西夏、金 10.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A. 西夏的建立 B. 澶渊之 盟 C. 金灭北 宋 D. 元朝建立 1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D.①④ 2.“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③ 3.右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A.宋夏议和B.宋辽议和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论数起。”这表明,交子() 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 5.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分裂割据 B.实现国家统一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 6.《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武将专权D.重文轻武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 A 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8.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9. 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 A.蔬菜类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C.城市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随堂练习卷(含解析)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亦可作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 )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解析《稽山行》描写了当地发展渔业、饲养家禽以及种姜的情况。这些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可知D项正确。 答案 D 2.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解析江南出现粟、麦、豆,江北出现水稻,棉花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说明在两宋时期农作物的交流加强了,故D项正确。 答案 D 3.下面是南宋时期南海“华光礁1号”沉船中排列密集的部分外销瓷器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宋代航海技术落后 B.南海是中国固有领土 C.宋代制瓷技术高超 D.瓷器贸易有利可图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宋代的瓷器大量出口,有专门的海上“陶瓷之路”,说明当时进行瓷器贸易有利可图,故D项正确。 答案 D 4.《“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材料表明( ) A.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 B.宋瓷提高了当地的生活质量 C.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 D.宋瓷密切了两地的友好关系 答案 C

辽宋夏金元时期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60分) 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2.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4.“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此三字经概括了下列哪一民族的兴起与建立政权的历史 ( )A.契丹 B.蒙古 C.党项 D.女真 5.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 6.南宋著的抗金领,他所率的军队作战勇敢所向无敌,但他最后却遭臣诬,以莫须有的罪被杀害。后来,的冤狱得以平。在他墓门上一副联:青山有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就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李自成 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B.C D. 8.“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C.努尔哈赤 D.阿保机 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11.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最新)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 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 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D.宋金议和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4.2013年7月16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在哈尔滨举行“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精品展”,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繁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夏文化。西夏政权的都城是在() A.兴庆 B.汴京 C.会宁 D.临安 5.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6.下列没有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7.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和郭靖名字中的“靖”和“康”主要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宋金对峙 B.宋辽议和 C.金灭北宋 D.西夏的建立 8.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第6—13课知识点复习(无答案)

七下6——13课知识点 第6课北宋的政治 1、宋太祖是如何建立政权的?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上:①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上:在中央:; 在地方: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上:①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3.宋朝多任用文臣担任要职,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治国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 作用?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1、按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辽、北宋、西夏、金、南宋政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两宋同时并立的是哪些政权?。 2、宋与辽、西夏、金议和的共同点是:。其中辽宋议和 史称____________,当时在位皇帝是_________。宋金和议划定的分界线是 ___________影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主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大败金军主力。 巩固练习:1.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以下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2.岳飞受到人们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的统治 B、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C、金军南下攻宋,使人民受到很大灾难 D、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辽、北宋均亡于哪个政权() A、金 B、西夏 C、蒙古 D、元朝 4.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A、1115年 B、1126年 C、1127年 D、1140年 5.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A.匈奴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女真贵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3 (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步练习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2.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 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4.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6.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D.宋金议和 7.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A.唐太宗大败突厥后B.澶渊之盟后 C.靖康之役后 苏辙:《栾城集》D.偃城大捷后 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B.C.D. 9.下列人物属于古代党项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A.完颜阿骨打B.忽必烈C.耶律阿保机D.元昊 10.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A.寇准B.宗泽C.岳飞D.于谦 11.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 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 12.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提纲总结完整版999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一、政权分立 二、北宋巩固政权措施: 政治措施:国策:重文轻武 中央:用分事化权办法,削弱相权 掌控军权:收兵权,控制军队,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地方:文臣任地方官,知州与通判相互制约 设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 两宋经济发展: 农业 1、引进占城稻 2、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3、苏湖熟,天下足(苏州,湖州);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4、棉花茶树等经济作物种植区扩大 5、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手工业 1、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海南岛拥有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发达:瓷都景德镇,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 3、造船业世界领先,南宋配指南针 商业 国内贸易:1、商业城市繁荣坊市交错,出现早市夜市,娱乐场所“瓦子”,“勾栏”。 2、草市、市镇兴起 3、纸币出现(北宋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4、经济重心唐中期开始南移,南宋完成南移。 海外贸易: 1、开设蕃坊、蕃市、蕃学 2、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广州、泉州成为世界大商港 4、外贸范围广 思想控制: 措施:改革发展科举制 表现:增加录取名额,授官从优从速 作用:形成读书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养,造就宋文治局面 文化科技: 文化成果: 豪放派苏轼代表著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婉约派李清照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倾吐国家分裂悲痛之情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记录战国到五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科技成果: 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影响:促进知识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指南针:北宋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影响: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重要条件。 火药: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突火枪),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 影响:推动欧洲社会改革 民族关系: 战争:(战争性质:兄弟之争,民族战争) 澶州之战:宋打退辽军订立澶渊之盟 郾城大捷:岳飞抗金 议和: 1、辽宋 ----澶渊之盟 评价: 消极:①岁币增加百姓负担 积极:②保持和平局面,促进辽宋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宋夏和约 内容: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 作用: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给金送岁币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东至淮水,西至大散关) 元朝统治 一、蒙古和元朝建立(成吉思汗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1、蒙古建立: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2、元建立:1271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 元朝地位: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我国疆域最大王朝 二、元朝巩固统一措施: 政治措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掌管监察。 地方:内地:设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疆:西藏: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西域(新疆):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东南: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行四等人制 民族融合表现:汉人外迁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杂居,回族形成 作用: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文化:元朝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著作《窦娥冤》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doc

第一节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 一、五代的更替 五代是指 907 —— 959 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朝代。在这短短的 53 年间,中原地区先后更换了八姓 14 帝,每位皇帝在位时间平均不足 4 年。这些政权的建立都是起家于方镇武将,他们依靠了弑其父、弟杀其兄、臣代其君、养子夺生子之位等各种不正常手段获得君位。所以说,五代诸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势力的持续发展。 ①后梁( 907 —— 923 ),由朱全忠(朱温)所建,立国 17 年。朱全忠本是唐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投降唐朝后被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驻守汴州,他在唐末混乱中兼并了许多割据势力,逐渐统一了黄河流域。907 年,他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都,史称“后梁”。五代的历史从此开始。 朱全忠立国前,曾与割据山西的原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长期夹河而战,争战绵延 30 余年。立国五年后,朱全忠被自己的三子朱友珪杀死,次年朱友珪又被自己的弟弟杀死。(臣叛君;子轼父;弟杀兄)。由于内部混乱(魏博节度使的牙兵投奔了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削弱了战斗力, 923 年,后梁被后唐军队攻灭。 ②后唐( 923 —— 936 )立国 14 年。李克用在后梁建国的次年即病死,其儿子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他继承父志,在北面打败了契丹,东面灭掉了长期割据幽州的刘仁恭父子,西南攻打四川。在灭后梁前半年已于 923 年 4 月即帝位,建国号唐,灭后梁后以洛阳为都,史称后唐。 李存勖建国后,自以为血战二十年而得天下,心满志骄。变得荒淫无道。在位三年即引起魏州兵变,李存勖派李克用的养子、沙陀人李嗣源前往平变,但李嗣源却利用叛兵,南下洛阳,自立为帝,史称明宗。(由于李存勖已死于流矢。)李嗣源力改唐庄宗为政之弊,关心农事,发展生产,在位 8 年。明宗死后,他的养子夺生子之位,后来,养子又被其女婿杀害。这样后唐历四帝, 3 姓 14 年,灭亡。 ③后晋( 936 —— 947 ),立国 11 年 936 年,后唐明宗的女婿、河东节度使、沙陀人石敬瑭乘洛阳内乱之际,谋图夺权,他以割让给契丹幽、云(见书 P2 ) 16 州之地,作为送给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寿礼,并以 45 岁而无耻地认 34 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岁贡 30 万匹绢帛等为代价,取得了辽兵的援助,推翻后唐,取得帝位,国号晋,以开封为都,改元天福,史称“后晋”。 石敬瑭曾长期跟从李克用父子征战,累立战功,才被委以重任。他甘愿做儿皇帝、割地纳帛,给此后的中原王朝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此后,中原王朝失去了长城一带的天然屏障,契丹骑兵可以方便地驱马南下,使中原王朝常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他的卖国行径当然也使他自己的朝廷深受其害,如他的下属、留守邺都的北面行营招讨使杜重诲,本以抗击契丹为职,后却投降契丹,并带契丹兵南下,攻入开封,以夺帝位。 946 年,契丹兵攻入开封,大肆抢劫,导致东西二千里范围内深受其害。在中原人民反抗下,契丹人俘虏了晋出帝,大肆抢劫后退还。后晋灭亡。(历二帝 11 年)。 ④后汉( 947 —— 959 )

2020年人教版(必修上)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元的统治》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必修上)高中历史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课时练习 1.有学者指出:“1264年,忽必烈建立总制院管理吐蕃并监督政府和佛教僧徒的关系,八思巴成 为总制院的第一位行政长官。”上文中“总制院”即( ) A.理藩院 B.御史台 C.宣政院 D.中书省 2.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却“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 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 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 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3.《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 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这说明,元朝设立驿站旨在( ) 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 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 4.学者李治安在《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说: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 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元代行省制( ) A.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 B.对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 C.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 D.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 5.元朝划分行政区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 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区域 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C.加强专制皇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6.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 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该学者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7.《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 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各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元朝设立驿站旨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宋辽夏金)

【宋辽夏金】 澶渊之盟:宋辽双方达成和议,约定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留对方逃亡的“盗贼”,双方可以依旧修葺城池,但不得修筑城堡、改移河道,并约定宋辽为兄(宋)弟(辽)之国。由于盟约在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缔结,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此次盟约为“澶渊之盟”。 庆历和议: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议”。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间,西夏连续对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事。三战皆以宋朝失败而告终。由于连年征战,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惨重,致使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西夏“财用不给”,严重地阻滞了西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此外,由于民间贸易中断,使得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怨声载道。加上西夏与辽之间又出现了嫌隙。所以西夏愿意同北宋议和。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和约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庆历和议达成后,元昊又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但是,元昊在国内仍称帝如故,行使君权。 庆历新政:庆历三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主要内容是: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宗室勋贵和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招致了保守官僚的反对,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被迫离职。新政被一一废除,改革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王安石变法: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王安石发动的一场改革。以富国强兵为目的,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等经济政策,并推行保甲法、将兵法和保马法以强兵。颁布太学三舍法、贡举法,唯才是用。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积贫积弱得以缓解。但宋神宗发生动摇,变法政策执行不力,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最终失败。 靖康之难: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第二次金军包围开封。宋钦宗等轻信道士郭京的法术,导致开封很快被攻破。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127年(靖康二年)春,金军扶植北宋投降官张邦昌为傀。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 耶律阿保机:辽王朝的创立者。耶律?阿保机出身于耶律家族,唐天复元年继承军事首领之职,率领军马四出征讨,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到唐天祐四年,被推举为可汗,他采取汉族士大夫的建议,设计尽杀其余七部酋长,于后梁贞明二年(916)自立为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阿保机称帝后,接受汉族封建化,发展农业和商业,任用汉人制订了成文法律,又根据汉文字创制了契丹文字,又仿照回鹘文字创制了契丹小字,使契丹族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被视为契丹族的民族英雄。天显元年(926),契丹灭渤海,在班师途中,阿保机去世。 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十一世纪,女真族的完颜部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十二世纪,完颜阿骨打成为女真首领。1115年,完颜阿骨打领导女真部取得反辽战争胜利后在会宁称帝,国号金。在位期间,定制度、立刑法、造文字,加强皇权,后来,与北宋订约共同攻辽,攻占了辽的大部分土地。他对女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时捺钵制度: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是辽朝实际上的流动政治中心。契丹国其实既有皇都,也有五京之制,然而辽帝保持着先人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捺钵”按春、夏、秋、冬的时序安排,因而也称四时捺钵。四时捺钵既是皇帝休闲的理想胜地,也是皇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总结+综合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时空坐标】 【知识框架】

【重点归纳】 1.比较唐朝与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 项目唐朝宋朝 民族关系①通过战争,安定边疆,如打败 东突厥。②设置机构,加强管 理,如安西、北庭都护府和黑 水、渤海都督府。③册封爵位, 促进友谊,如册封怀仁可汗、云 南王、渤海郡王等。④实行“和 亲”,永结盟好,如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等 ①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始终 处于劣势。②以议和、送岁币换 取苟且偷安。③两宋都被少数民 族政权攻灭 原因唐朝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少数 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唐朝统 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造成宋 朝军事的衰弱局面。封建统治者 不思进取,朝廷中投降派占优 势,抵抗派受压制。受中原先进 生产方式影响,边疆少数民族逐 渐封建化,实力上升 影响唐朝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 族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唐朝 经济文化的繁荣 宋朝助长了少数民族首领南下掠 夺的欲望,加重了财政负担,造 成积贫积弱局面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阶段、原因及表现 阶段原因表现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①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农

基础训练 1.(2019·山东菏泽中考)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 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2.(2019·山西中考)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B) A 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 3.(2019·山东泰安中考)“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D)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以元勋当国,宜事损敛。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体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正容厚谢”。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宰相权力受到群臣的监督和制约 C.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 2 (2020河南漯河高一检测)宋太祖“虑其因缘挟私”,决定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同时为防止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皇帝独揽选士大权,这些做法( ) A.有效遏制了宰相权力 B.有利于缓和君臣关系 C.有利于提升皇帝权威弟 D.扩大了选官的途径 3有学者认为,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防弊"之政。防弊之政的第原则是收权,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第二原则是分权,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下列措施主要体现第原则的是( ) 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 B.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4.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 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宋真宗时期,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难题在宋代基本得到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土地兼并改变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5.王安石担任知县时,为使经济状况不佳的民户能及时耕种收获,在青黄不接的春季,他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他们,约定到秋收后,加纳少量利息偿还,使他们免遭豪强兼并之家的重利盘剥。这做法到王安石变法时演化为() A.青苗法 B.市易法 C.免役法 D.均输法 6“画由心生”“境由意造"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南宋文杭人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他们被分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二人的这种做法意在() A.反映各民族交融的进步加强 B.表达对山河破碎的沉郁和痛心 C.展示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D.展现山水画创新的独特结构 7.《元史》记载:“太祖(成吉思汗)起朔方,其俗不待蚕而衣,不待耕而食,初无所事焉。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反映了( ) A.蒙古族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B.元朝统治者采用汉族的生产方式 C.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D.元朝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8.(2020山东潍坊高中检测)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却“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提纲 (1)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朝经济发展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了宋代最后完成,江南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原因是什么?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自然条件的变化(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迁移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1)岳飞:北上抗金,表现出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军纪严明,廉洁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等。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顽强的毅力,勇敢的战斗精神,远大的抱负等等。(3)文天祥:拒绝降元,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具有创新精神。 民族融合篇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进而提问,分析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表现: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影响: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议和篇 第二单元涉及到的议和有哪些?有何影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后归纳 1.辽宋议和:宋军打退辽军后议和。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宋与西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

极吸取中原文化。3.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在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2、采取重文轻武治国政策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3、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辽、西夏、金等。 4、占据江南,与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南宋。 5、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蒙古族。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赵匡胤。 2、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北宋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 4、赵匡胤是通过哪次兵变篡夺哪一政权建立北宋的:陈桥兵变、后周。 5、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什么趋势:统一趋势。 6、宋初统治者制定的统一方针是什么:先南后北。 7、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宋朝皇帝是谁: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 措施:(一)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二)行政方面:(1)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频繁调动州县长官,知州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通判;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④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9、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是什么: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对皇权构成威胁。 10、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太宗时)。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11、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有哪些: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②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1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有何长远影响:①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