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题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题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

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

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DTA钠铁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

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

Fe+2HCl=FeCl+H

22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2SO4;

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①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属于有机物;

②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③EDTA钠铁中,碳、氢、铁、氮、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2):12:56:(14×2):23:(16×8)=120:12:56:28:23:128,故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H 。

22

2.都市中的光化学烟雾在温暖、干燥而且阳光充足的日子特别严重。它的原级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乃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引擎的高温下,相互反应而生成。事实上,这个一氧化氮的生成过程,与闪电时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相同。其他光化学烟雾的原级污染物,包括汽油挥发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CO)。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它从汽车废气排入空气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起作用,而生成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这个反应同时也会帮助空气中的水汽凝聚。但是由于硝酸及亚硝酸的酸性极强,如果吸入含有这种液体微滴的空气,将对人体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NO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光化学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无色气体分子构成不同 N2+ O22NO 2NO2+ H2O = HNO3+ HNO2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包括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2)决定物质的性质的是组成和结构,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分子的构成不同。

(3)产生NO 的过程化学方程式:N 2+ O 22NO

(4)NO 2和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 2+ H 2O = HNO 3+ HNO 2

(5)防止光化学污染的措施很多,如:少开私家车,使用清洁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3.CaCO 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测定不同 煅烧温度对CaO 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 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CaO 与水反应会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上述温度中,______℃煅烧所得 CaO 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Ca(OH)2,还含有少量 Mg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 CaCO 3的流程如下:

①如图为 NH 4Cl 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响

( =100% 进入溶液的某元素的质量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

浸出率)。可知:较适宜的 NH 4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流程中大方框内部分若改用___溶液(填化学式),可一步得到与原流程完全 相同的生成物。

③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

【答案】CaCO 3高温 CaO+CO 2↑ 放出 900 煅烧时间相同 10%

2NH 4Cl+Ca(OH)2=CaCl 2+2H 2O+2NH 3↑ (NH 4)2CO 3 NH 4Cl(NH 3)

【解析】

【详解】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原理是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

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

CaO+CO2↑。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

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CaO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由图中信息可知,上述温度中,900℃煅烧所得 CaO 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煅烧时间相同;

(2) ①通过分析图象中氯化铵浸出钙离子的质量分数可知,较适宜的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所以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图中的流程分析可知,氨水、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故氨水、水、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铵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所以流程中虚线内部分若改用NH4HCO3溶液;

③除了氨气可以循环使用,NH4Cl可以循环使用。

4.“中华文化标志城”的筹建工作全面展开,为建好中华文化标志城,保护我市优美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市建立了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其中填埋场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方式,垃圾按单元分层作业,其流程为计量﹣﹣倾倒﹣﹣推平﹣﹣压实﹣﹣消杀﹣﹣覆土﹣﹣封场﹣﹣绿化;对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气体经导排系统收集后用于供热或发电;对垃圾渗透漏液经调节池集中收集后通过日处理达1500吨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化学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1)垃圾送到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前先进行分类处理,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在可回收垃圾中,易拉罐与旧铁锅归为一类,回收废旧金属的好处是什么?_____.

(2)回收废旧塑料垃圾可减少“白色污染”,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至少答两点)_____、_____.

(3)污水进行生物和化学处理时,你认为采取的化学方法处理污水的措施有哪些?(至少答两点)_____、_____.

(4)垃圾填埋后会产生沼气,沼气燃烧可用于供热或发电,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这对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有哪些好处?_____.

【答案】节约金属资源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可降解塑料、重复使用塑料制品中和

法氧化法 CH4+2O2点燃

CO2+2H2O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解析】

【分析】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垃圾并非废物,而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有用的部分回收利用,发挥其作用,如金属类回收后再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还能节约能源。

(2)塑料是高分子材料,降解慢,大量使用并丢弃就会造成白色污染,防治的办法有许多,如用布袋代替、研制可降解的塑料等。

(3)许多污水呈酸性或碱性,因此可用中和法来净化,有些有害物质如果经氧气或臭氧来氧化后,就能变成无害物质,因此氧化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净水法。

(4)垃圾填埋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可产生沼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5.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 、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 .Leblanc ,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NaCl+NH 3+CO 2+H 2O ═NaHCO 3↓+NH 4Cl 2NaHCO 3ΔNa 2CO 3+CO 2↑+H 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min

t 0 t 1 t 2 t 3 t 4 t 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图中,饱和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 2时NaHCO 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 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 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若加热前NaHCO 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 ,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B “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C 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 污染环境 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0% 偏小 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设原3NaHCO 的质量为x ,2t 时刻,分解的3NaHCO 的质量为y 。

Δ

32322

2NaHCO=Na CO+H O+CO 168106

x10.6g

168x

10610.6g

=

Δ

32322

2NaHCO=Na CO+H O+CO 168106

y106

y

168

106

(16.8g y)y13.7g

168

-+=

y8.4g

=

38.4g

NaHCO=?100%=50%

16.8g

的分解率

答:2t时刻,3

NaHCO的分解率是50%,

若加热前碳酸氢钠中混有氯化钠,则最终得到固体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原固体总质量偏大,2t时刻分解的3

NaHCO的质量不变,则分解率偏小。

故答案:50%、偏小。

(6)根据题意,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A符合题意;

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B符合题意;

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C符合题意。

故答案:ABC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族,原子序数是48;镉(Cd)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鎘均难溶于水。镉一直稳定地存在于大自然中,与人类相安无事。是人类的工业革命将安静的镉发掘出来,成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多面手”:塑胶、电镀金属外壳、颜料、油漆、染料、电池,都可见到镉的身影。但是,镉并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鎘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形成沉淀,以降低镉离子的浓度。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____个电子层: 核外有_____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镉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的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形成沉淀,而消除污染。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既能除掉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5 48 Cd+2HCl=CdCl2+H2↑ Cd2+ K2C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根据“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族”可知,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是48,镉原子核外有48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根据“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可知,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镉(镉显+2价)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2HCl=CdCl2+H2↑;

(3)根据“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可知,镉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Cd2+;根据“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镉均难溶于水”可知,氯化镉与碳酸钾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镉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氯化钾都含有钾元素,都是钾肥。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既能除去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K2CO3。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等作用。

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流程为:

经实验测定发现,提取液温度是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因素之一。以绿茶为原料,在其他条件最优的情况下,测定茶多酚提取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的提取率不断增加,在45分钟时达到最大值。超过45分钟时,茶叶中其它成分也随之提取出来,导致提取率下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很多人喜欢饮茶的原因是________。

(2)若在实验室提取茶多酚,则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

(3)请你对喜欢喝茶的人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

【答案】茶叶有保健功能,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等作用过滤用70℃的水泡茶或泡茶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等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茶有保健功能,同时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等作用是很多人喜欢饮茶的原

因;(2)若在实验室提取茶多酚,出去茶渣的操作应为过滤;(3)根据短文科普知识,对喜欢喝茶的人提出一条建议:泡茶时选择适合的水温、有胃病的人不要过量饮茶或饮浓茶。

8.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不导电的液体。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学名是乙醇,化学式为C2H6O。凝固点-117.3℃。沸点78.2℃。能与水、甲醇、乙醚和氯仿等以任何比例混溶。有吸湿性。与水能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点78.15℃。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引起爆炸,爆炸极限浓度3.5-18.0%(W)。酒精体积比浓度在70%时,对于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也可以作防腐剂,溶剂等。处于临界状态时的乙醇,有极强烈的溶解能力,可实现超临界淬取。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酒精还常用于制酒工业。但成年人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酒精的危害更为敏感,需要谨慎喝酒。

(1)酒精____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2)酒精具有____________性,所以可以燃烧,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70%酒精的用途。(至少写1点)

(4)成年人长期酗酒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1点)

【答案】(1)易

(2)可燃 C2H6O + 3O22CO2↑ + 3H2O

(3)对于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4)可引起多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等

【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能和水互溶,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70%酒精的用途杀菌,可以作防腐剂,溶剂等,成年人长期酗酒的危害是可引起多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等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9.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

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_(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 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 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 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沽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充分燃烧1 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上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

_________(写出1 点即可)。

【答案】塑料(或橡胶) D CH4+2O2点燃

CO2+2H2O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氢气贮存

困难(或制取成本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塑料制品和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2)A、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两者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水分子间距离可能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故选项说法正确;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

CO2+2H2O;据图

可知,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目前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没有大量应用氢能源是没找到合适、廉价的制氢方法及合理、安全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1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豆制品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以下为两种豆制品的主要制作流程: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另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1B 、2B 等,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且热量很低。因光,肥胖和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多吃些豆制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3)豆制品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无机盐和维生素。

(4)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_____操作的作用相同。

(5)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的理由是_____

【答案】化学 元素 蛋白质 过滤 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

【解析】

【详解】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

(3)由题干信息可知,豆制品中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4)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的作用相同;

(5)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所以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

11.阅读科普短文

稀土材料

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ⅢB 族的钪(Se )、钇(Y )以及铜系元素。这些元素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外形像泥土,而且又稀少,因而人们喜欢称它们为”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若与其他元素结合,便可组成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且性能会有较大提高,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稀土元素的镧(La )、铈(Ce )、镨(Pr )、钕(Nd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稀土元素的化合物还是生产特种玻璃和陶瓷的重要原料。如将三氧化二铈(Ce 2O 3)加入玻

璃中,可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中可得出,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__。

(2)铈元素的质子数是__。

(3)三氧化二铈(Ce2O3)中Ce元素的化合价是__价。

(4)三氧化二铈(Ce2O3)的用途是__。

【答案】比较活泼;58;+3;加入玻璃中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若与其他元素结合,便可组成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2)铈元素原子序数为58,则质子数也为58;(3)三氧化二铈(C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Ce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4)根据材料可知将三氧化二铈(Ce2O3)加入玻璃中,可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

1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名称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CH3COOH =" Ca" (CH3COO)2+ H2O + CO2↑。在熬制骨头汤时,常常在汤中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骨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磷酸钙,当磷酸钙与醋酸作用时生成可溶于水的磷酸二氢钙,能够增加汤内的含钙量,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食醋不仅在厨房中大显身手,还是一种杀菌剂,冬天在屋子里熬醋可以杀灭细菌,对抗感冒有很大作用。饮酒过量的人可以用食醋来解酒,因为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C2H5)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由于醋酸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家用铝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以免被腐蚀。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乙酸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醋能用来解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食醋除水垢,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5)用铁锅炒菜时,放一点食醋能补铁的原因是________。(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有机物(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能溶于水(3)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4)复分解反应(5)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亚铁盐

【解析】

试题分析:乙酸属于有机物。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能溶于水。食醋能用来解酒的原因是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用食醋除水垢,该反应是酸和碳酸钙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用铁锅炒菜时,放一点食醋能补铁的原因是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亚铁盐。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减小 B 3.65%

【解析】

(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

(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2)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

(3)由图像可知,酸碱恰好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 g×4% x

20g4

400

=

36.5x

x=0.73 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73g 20g

×100%=3.65%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14.在实验室加热32.5g 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 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答案】9.6g KCl 和MnO 2 13.0%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2.5g-22.9g=9.6g ;

由于是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化学式分别为:KCl 和MnO 2;

设:生成9.6g 的氧气的同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 32KCl+3O 2↑

149 96

x 9.6g

149969.6x g

= x=14.9g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910014.9g g g

+×100%≈13.0%。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本题中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15.下图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常见的气体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 A 和 E 制取氧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______.

(3)若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填字母,下同),该装置的特点

________,若用 F 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导管导入,若用 F 装置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瓶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4)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要制备二氧化碳 8.8g,至少需要含碳酸钙 80%的石灰石多少克?_____

【答案】铁架台 2KClO3 2KCl+3O2↑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 B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NaOH 25g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铁架台;

(2)若用装置A需要加热并且试管口没有棉团,适用于氯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排水取气法收集时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说明已满;

(3)制取氢气用稀硫酸和锌粒,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B.该装置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控制装置中的压强,使固液接触或分离,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b端导管导入;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并且氢氧化钠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所以瓶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4)解:设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为x,

x=25g

答: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为25g。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 +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

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 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

(2) 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甲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

没有变质,还是

Na2SO3

乙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

入足量稀盐酸。

_____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I)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___(填”偏小”或”偏大”)。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 2SO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称取试样ag ;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 ;

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 2SO 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 ×100%。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部分变质,成分是Na 2SO 3和Na 2SO 4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

生成气体 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 10% 偏小 使溶液中Na 2SO 4全部转化成沉淀 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 、BaCl 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 密封保存防止氧化

【解析】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主要考查了盐、酸、碱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认真审题,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出猜想:猜想1是没有变质,成分是Na 2SO 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 2SO 4;还可能有的猜想3是部分变质:成分是Na 2SO 3和Na 2SO 4;

实验探究I :若已部分变质,则固体成分是Na 2SO 3和Na 2SO 4,BaCl 2与Na 2SO 3和Na 2SO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 3和BaSO 4沉淀,其中Na 2SO 3能与盐反应产生SO 2气体,BaSO 4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则亚硫酸钠已部分变质;

评价:由实验探究I 的分析可知,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甲组方案不合理;

实验探究II :甲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C 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

6.4g ,说明反应过程生成了6.4g 的二氧化硫。设:生成6.4g 的二氧化硫需亚硫酸钠的质量为x ,

Na 2SO 3 +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126 64

x 6.4g

126=64 6.4x g

x=12.6g 溶液中Na 2SO 3的质量分数=12.6126g g

×100%=10%; 解释:反应后的装置中充满了生成的二氧化硫,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生成的二氧化硫没有全部吸收,测得的二氧化硫质量偏小,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

小;

乙组实验:(1) BaCl2与Na2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

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可知,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保存亚硫酸钠时,应密封保存防止氧化。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在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一稀硫酸的反应为:

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Cu2O和Cu;猜想②是:。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

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 。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成立(填①或②)。

【答案】[设计方案]Zn+H2SO4==ZnSO4+H2↑;干燥

[实验探究]11:80 ;1:8

[分析交流]在D装置的后面,再连接一个D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分析交流]不影响

[提出猜想]Cu2O

[拓展探究]反应后玻璃管的质量和红色固体的总质量

[定量分析]①

【解析】

该题中水是实验的关键,故需要对水的质量从各个方面防止其它不是本实验产生水的干扰。为了防止制取H2的过程带出水分,故要对H2进行干燥处理,H2是中性气体,故可选择浓硫酸干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故需要在D装置后再连接一个和D一样的装置;

由于装置C中发生H2+CuO Cu+H2O,D中的水其实是C中反应产生的水,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其实质是Cu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其实质是产生水的总质量为1.82g,故氢元素质量为1.82-1.6=0.22g,所以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0.22:1.6=11:80 ;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不会影响水组成,原因是它的存在不产生水;本实验中测定C、D装置质量变化是关键,而C、D装置质量变化都是由于水的质量变化引起的。

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则

Cu2O+H2SO4=CuSO4+Cu+H2O

144 64

3.6 x

x=" 1." 6g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1.6g

由于 1.6g<2g ,故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2O,猜想1成立

18.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般是先将海水淡化获得淡水,再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从剩余的浓海水中提取其他产品,从浓海水制取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浓海水可以制得粗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熔融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1.16吨氢氧化镁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______吨?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蒸发溶剂MgCl2通电

Mg+Cl2↑14.6t

【解析】

(1)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用浓海水可以制得粗盐,方法是蒸发溶剂。(2)电解

熔融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通电

Mg+Cl2↑。

(3)解∶设溶解1.16吨氢氧化镁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质量为x Mg﹙OH﹚2 +2HCl=MgCl2+2H2O

58 73

1.16t 10%×x

58 1.16t =

73

10%x

, x=14.6t.

点睛∶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溶液提取晶体时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19.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①过滤②溶解③蒸发④计算产率

(2)下图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______;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一种)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 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下图所示流程:

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 Ca(ClO)2+H2O+CO2===CaCO3↓+2HCl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考点:物质的性质、用途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解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 (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 (3)密封保存 【解析】 (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KOH+CO2═K2CO3+H2O;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 (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 280°C,无明显现象。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________ 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活性氧化锌(ZnO )粒径介于1~100nm ,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 和ZnO ,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回收铜,并制备活性氧化锌。 (查阅资料)()()4324422Z ZnSO +n +2NH H O OH NH SO ?↓; ()4323424ZnSO +4NH H O Zn NH SO +4H O ?????;()22Zn OH ZnO+H O △ 常温下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氢氧化物 ()3Fe OH ()2Fe OH ()2Zn OH ()2Cu OH 开始沉淀时的 pH 1.9 7.0 6.0 4.7 沉淀完全时的 pH 3.2 9.0 8.0 6.7 (实验设计)设计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成分为__________。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__。 (5)完成操作2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灼烧。 (交流反思)(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写出化学式,并指明其用途)________。

化学科普阅读练习

科普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 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2)NO不稳定的原因是。(3)NO可用法收集。 (4)治理NO的化学方程式为。(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虎门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挖两个大池注水后,将烟土抛入池中,浸泡后再投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 如今的超市中有一种称之“一拉热”方便加热食品,加热剂是分开包装的生石灰和水,使用时将绳子一拉,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加热食品。此法也可以用于制备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加入水后,呈上下两层,上层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下层悬浊液称作石灰乳或石灰浆。上层清液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下层浑浊液体石灰乳是一种建筑材料。石灰乳也可以与纯碱进行苛化反应,用来制备烧碱。 根据以上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 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 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DTA钠铁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 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 Fe+2HCl=FeCl+H 22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纯碱工业始创于18 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 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 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第三步:在5℃~ 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向时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联合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NH3、CO2都来自于合成氨工艺:这样NH4Cl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利用率达96%。 第四步: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 温度溶解度物质0102030405060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NH4HCO311.916.121.728.436.644.159.2 NaHCO3 6.98.159.611.112.714.416.4 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2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 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1)C (2)甲烷(3)B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 【解析】 试题分析:(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 (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 (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考点:二氧化碳,环境保护 2.可燃冰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___g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 A 可燃冰的开采不存在任何困难 B 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 C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 n=__。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5 88 BC 8 CH4+CO2一定条件 2CO+2H2 【解析】 【分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为清洁燃料,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详解】 (1)甲烷的化学式为4 CH,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设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初中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人教版经典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人教版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② 分离提纯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答案】(1)②①③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5)B 【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一戴维灯(如图甲)。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人类日常照明分别经过煤油灯、白炽灯、日光灯、LED灯等几个阶段: ①白炽灯中的制作灯丝的材料使用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日光灯是利用电流在充满汞蒸气的灯管中流过而发光的,说明金属汞具有_________性。 ③LED灯中大量使用半导体材料硅,如图乙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严禁烟火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钨的熔点高导电 AB 【解析】 【详解】 (1)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严禁烟火;故填:严禁烟火; (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故填: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

最新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近日,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第三种中微子震荡,中微子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将为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之谜再添新的金钥匙。则回答: (信息提供):(1)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即“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2)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描述:当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地核被这些中微子加热并熔化,带来了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灭顶之灾。(3)科幻片《星际迷航》里,宇航员利用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进行太空之旅。《天使与魔鬼》将反物质被描述成威力最大的能量源。 (应用拓展)(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推测,你心目中的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 (_______)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2)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则图中代表各粒子的符号及其所表示 的意义:+1表示_________,-1表示_______。 (3)当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就会立即“湮灭”____(是否)化学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是_____。 【答案】B 1个反电子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资料可知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粒子比较,它们中的电子、质子,与普通粒子中的质子和电子,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氢原子中质子带正电,则反氢原子中质子带负电,氢原子中电子带负电,则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2)根据题中的信息: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可推知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 正电荷的电子构成,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1表示1个反电子;-1表示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1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1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 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解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我国著名化学家_____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⑵我国有9900多万公顷盐碱地,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大类型。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有些地区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此即"返盐"季节;有些地区到了秋季,土壤中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人们将上述现象俗称为“春泛盐,秋泛硝”。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 ②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_____。 ③40℃时,将25gNa2SO4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2SO4的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 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1)C (2)甲烷(3)B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 【解析】 试题分析:(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 (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 (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考点:二氧化碳,环境保护 2.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燃料的选择性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 (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而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 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其不需推动涡轮等发电器具,也不需将水加热至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足足比一般发电方法高出了约40%;优点还不只如此,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且水又是无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装置。 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4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右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② 分离提纯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答案】(1)②①③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5)B 【解析】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汇编经典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汇编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我国著名化学家_____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⑵我国有9900多万公顷盐碱地,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大类型。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有些地区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此即"返盐"季节;有些地区到了秋季,土壤中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人们将上述现象俗称为“春泛盐,秋泛硝”。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 ②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_____。 ③40℃时,将25gNa2SO4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2SO4的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④结合图2中的溶解度曲线,试解释“秋泛硝”的原理_____。 ⑤盐碱地也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许多科技工作者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治理盐碱地的工作中,目前已有许多可喜的实质性进展。 下列方法措施中,不能改良盐碱地的是_____(选填序号之一)。 A向盐碱地里撒施大量熟石灰 B春秋季平整土地,适时耙地,并适量灌水洗盐 C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和高效复合肥,并配合使用富含活性菌的土壤改良剂 D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滨柃、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 【答案】蒸馏法MgCl2(熔融)通电 Mg+Cl2↑蒸发结晶侯德榜硫酸钠硫酸钠溶 液饱和秋季温度较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硫酸钠晶体从土壤中析出A 【解析】 【详解】 (1)①目前普遍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反渗透法等; 故填:蒸馏法; ②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MgCl2(熔融)通电 Mg+Cl2↑; ③“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不大;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2)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硫酸钠。 ②温度小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硫酸钠溶液。 ③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8g,即100g水最多溶解硫酸钠的质量为48.8g,将 25gNa2SO4 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可得到Na2SO4的饱和溶液。 ④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秋季温度较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土壤中会有硫酸钠晶体析出。 ⑤A、熟石灰溶液呈碱性,不能改良盐碱地,不正确,符合题意; B、春秋季平整土地,适时耙地,并适量灌水洗盐,正确,不符合题意; C、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和高效复合肥,并配合使用富含活性菌的土壤改良剂,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科普阅读题

专题训练(二) 科普阅读题 类型一化学与新能源 1.(2016·山西百校联考四)通过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1世纪的能源金属——锂(Li) 锂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较软;密度比所有的油和液态烃都小,故应存放于液体石蜡中;与稀硫酸迅速反应生成硫酸锂(Li2SO4)和氢气;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氧气,并且放出热量。 我国的锂矿资源丰富,以目前我国的锂盐产量计算,仅江西云母锂矿就可供开采上百年。 1800年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电池,后来陆续发明了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是本世纪才研制开发的优质能源,是很有前途的动力电池。当前手机中广泛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高能锂电池。用锂电池发电来开动汽车,行车费只有普通汽油发动机车的1/3。 总的来讲,锂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不论生产、使用和报废、都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 (1)请写出一条锂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或质较软)(合理即可)。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锂的一条化学性质2Li+H2SO4===Li2SO4+H2↑(或2Li+2H2O===2LiOH+H2↑),锂着火了不能用水灭火的原因是锂能与水反应产生可燃的氢气,且放出热量。 (3)锂电池广泛用于手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的好处是不污染环境(或经济实惠)(合理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柴油车的“速度与激情” 普通汽油车的主要能源是汽油,柴油车则是使用柴油,这两类车行驶所用的能量其实是源自于燃油发生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燃烧热。 柴油的单位质量燃烧热比汽油的还低2%,但单位体积柴油所产生的燃烧热比汽油多了整整14%!因此同等排量的柴油车要比汽油车更有劲,更加快速。 柴油也是石油提炼而来的,可是,其中众多的高沸点杂质之一是硫!含硫量较高的劣质柴油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同时,由于柴油发动机气缸工作温度更高,使柴油中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成分裂解成细小碳粉(如PM2.5),并在高温下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如NO2)。因此柴油车比普通汽油车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这就是柴油车的“狂怒”,而不是“激情”。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劣质多硫柴油进行去硫的工艺正在逐步完善,对柴油发动机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正在更新,相信不远的将来,兼具“速度与激情”的清洁柴油车必定会受到世人的格外欢迎。 (1)汽油和柴油都来自于石油,获取汽油和柴油的过程是利用了其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2)普通汽车工作时的能量转换方式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3)造成柴油机工作时的“狂怒”的主要物质除PM2.5,NO2外,还有SO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普通汽油车比柴油车污染严重 b.汽油、柴油都属于清洁能源

备战中考化学 科普阅读题综合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央视网消息:世界首条试验段光伏高速公路一山东济南南绕城高速,已于2018年3月28日正式通车。这项交通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科技,引发脸书( Face Book)推特( Twitter)等境外社交平台上众多海外网友的关注,光伏电池的半导体材料高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试回答: ①在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4 SiO2+2C 高温 Si+2CO↑ 【解析】 【详解】 ①在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故填:+4。 ②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高温 Si+2CO↑。 故填:SiO2+2C 高温 Si+2CO↑。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细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2019年北京初三化学一模考试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含答案)

(东城) 28.(5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所 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稍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①;②。 (3)请将制备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完全: 2KClO3 + 2H2C2O42ClO2↑+ 2CO2↑ + K2C2O4 + (4)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西城) 21.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氮氧化物(NO 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NO通常为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5℃。它的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NO2。NO 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增强免疫力、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NO2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HNO3。NO2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城市大气中的NO x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 x的量分别为:6.35 kg/t、8~9 kg/t、9.1~12.3 kg/t。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NO x的浓度相当高。在非采暖期,北京市一半以上的NO x来自机动车排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各答1条即可) (1)分别说明NO的“利与弊”:“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弊”是___________________。 (2)NO2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结合数据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少NO x污染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淀) 28.(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