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标准

国际金融标准
国际金融标准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目录

1.课程性质 (2)

2.设计思路 (2)

3.课程目标 (3)

4.课程内容和要求 (4)

5.教学条件 (10)

6.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 (12)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是金融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证券与期货和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限选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和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业务、外汇风险防范等。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国际金融知识,熟悉国际金融业务流程,也训练出某些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如外汇交易技能、外汇风险规避技能等。有助提升本专业学生从事国际金融的综合能力,对于交易磋商和报关环节中所涉及的价格核算和进出口收付汇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设计思路

国际金融课程定位具有职业与行业定向性,其课程设计理念以涉外金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我校属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体系设置及课程建设应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 1 )职业性特征。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的另一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培养职业界新技术人才的载体,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不同的职业分工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2 )高技术性特征。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人才起点高、规格高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技术原理知识较深厚,前沿性技术了解和掌握程度更高,专业复合性更强。( 3 )灵活性特征。高职院校必须讲究灵活性,以适应社会职业变动的局面,应根

据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体系及课程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和课程。

经过多年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适合地方经济特色、针对我校专科层次授课对象、坚持社会需求与质量保证有机统一、力求体现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思路与途径。具体表现在:通过课堂面授讲解、话题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总结、热点问题调查研究并撰写论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基础知识;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操作、校外实训基地参观考察等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备国际金融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塑造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3.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1)熟记国际上常见的自由兑换货币的图样和基本知识;

(2)熟练进行交叉汇率的换算;

(3)掌握国际收支、外汇制度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4)掌握外汇即期、远期业务在进出口中操作方法;

(5)掌握国际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方法;

(6)掌握国际融资业务。

3.2能力目标

(1)能用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知识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2)能用国际储备及其管理的知识分析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问题;

(3)能用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分析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

(4)能用外汇及汇率的基本知识读懂汇率报价,判定正确的外汇交易价格;

(5)能用汇率制度及外汇管制的相关知识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国际化问题;

(6)能用外汇交易的基本知识进行即期、远期、套汇、套利、掉期等外汇交易;

(7)能运用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进行保值和投机;

(8)能运用汇率风险防范的方法设计汇率风险防范方案。

3.3素质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使学生具备毕业后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及相关外贸工作的职业素质,具备沟通协调能力。

4.课程内容和要求

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及岗位职业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单元,并详细介绍单元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国际金融课程共有十一个模块,各模块的工作任务如下:

表4.1 外汇与汇率内容及要求

【实训实习】

(1)认识外币。途径一:现实生活中人们持有的外币现钞;途径二:网络

(2)登录各外汇银行网站,通过公布的外汇牌价,了解各种主要货币的名称、货币符号及货币代码符号。

(3)通过报刊媒体、电视新闻、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查寻各大外汇市场每日汇价,掌握主要货币汇率的标价方法,区分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中间价与基准汇价、区分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开盘汇率与收盘汇率等。

(4)关注汇率走势,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分析近期影响主要国际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汇率走势的基本因素。

(5)讨论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汇率上浮或下浮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表4.2 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内容及要求

表4.3 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内容及要求

【实训实习】

(1)通过各种外汇交易案例的实务操作,掌握其运作特征和经

济用途。

(2)利用校内金融实验室、智盛外汇模拟交易软件进行外汇买

卖模拟操作。

(3)搜集我国各外汇银行开办的外汇交易品种,熟悉其交易要求规程。

表4.4 国际收支内容及要求

【实训实习】

(1)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3a8923592.html,/model_safe/index.html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查阅“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15 年”及《 2015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分析 201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熟悉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找出适合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策略。

(2)模拟练习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3)到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国际收支处考察学习,了解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表4.5 国际储备内容及要求

【实训实习】

(1)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3a8923592.html,/model_safe/index.html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查阅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状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到实际部门了解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运作情况。

(3)了解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产生及其宗旨。

表4.6 国际信贷内容及要求

表4.7 国际结算内容及要求

表4.8 外汇风险管理项目内容及要求

【实训实习】

搜集合适的案例,站在企业、银行、个人不同角度,模拟体验如何防范外汇风险。

表4.9 国际金融机构内容及要求

【实训实习】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加深对国际金融机构作用的认识。

表4.10 国际金融市场内容及要求

【实训实习】

(1)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及其功能。

(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形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和所需条件。

表4.11国际货币体系内容及要求

5.教学条件

5.1实训条件

5.1.1校内实训条件

我校网络教学环境已形成,可以满足网络教学需要。通过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已实现了学校的各种 PC 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的连接,并通过中国教育网和中国网通公司在网上获取

Internet 网上的教育资源,建立了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构筑了教学管理系统、 E-class 网络教学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三位一体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平台,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的现代化校园网络系统,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育教学、实训和管理网络,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了学校的整体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国际金融课程校内模拟实训借助于我校金融实验室。金融实验室包括证券交易模拟、商业银行经营模拟、国际结算业务模拟、外汇交易模拟等多功能金融模拟系统。其中证券、外汇模拟系统主要进行股票、期货、外汇的买卖模拟交易。

采用深圳智盛外汇交易模拟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外汇交易仿真教学。本系统是面向高校金融实验室量身打造的专业模拟教学软件系统,功能完全涵盖了实际运行的外汇交易系统的功能,并增加了针对高校教学要求的内容,使它不但是一套业务模拟系统,更是一套面向教学的专业教学软件。本系统包含模拟交易数据处理中心、模拟交易教学管理系统、模拟交易委托系统三个子系统。

5.1.2校外实训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条件。国际金融课程校外实训基地有四个,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西安分局、中国银行咸阳分行、西部证券公司、海通证券公司等,聘请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完全满足本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需要,在学校和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互利的机制。

5.2教材选择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以及项目设计编写和选用教材。本学习领域的教学须有高质量的国际金融学习领域课程主教材和配套实训教材,配备齐全的案例、资料;有较为丰

富的课堂与学习指导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教学课件与软件、习题与案例、试题库、图书与文献资料、法律法规文件;音像、视频教学资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和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资源。

授课选用的教材是《国际金融》高建侠主编,201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利用多媒体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参考书有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何璋著《国际金融》、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著《国际金融新编》、科学出版社李扬征主编《国际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邓立立、阙澄宇编著《国际金融讲授与学习指导》等。专业期刊杂志: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主办的《国际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金融研究》等。专业网站: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的“中国货币网”、“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中国银行网站”等。

5.3教师基本要求

教师应该具备“双师”资格,具有国际贸易、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的专业背景,教学能力较强,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5.3.1专任教师资格

(1)专业资格。必须经过国际金融方面的系统化学习,具备深厚的国际金融知识功底,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

(2)技术职称资格。必须具有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具备从事相关行业的执业能力。

(3)工作态度。应具备热爱学生、严谨求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4)职业经历。应来自工作一线,或每年在相关岗位挂职锻炼5周年以上。

(5)实践能力。能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相关技能,并具体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专业领域创新的能力。

5.3.2兼职教师资格

兼职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身体健康,能在坚持正常工作的同时,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专业专题讲座、校外实践操作指导等)。

5.3.3特聘兼职教师资格

(1)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较高的从业技能水平。

(2)具有5年以上外汇交易相关工作实践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行政领导职务),或者是在相关行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

(3)相关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并具有相应的实战经验,对国际金融业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独到见解。

(4)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能胜任相应的教学工作,并且有能力及信心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

(5)口头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思维敏捷,有个人魅力;具备时代精神,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6.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

6.1教学组织

本课程的专业性、技能性很强,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模拟实训、角色扮演)授课。国际金融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尽可能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同时,科学地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力求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在国际金融教学过程中,根据国际金融课程内容,保留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课后习题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其优势。但我们摈弃“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学生自主授课、案例分析、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实践证明,有针对性且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了对国际金融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本课程选用国内外经典的国际金融案例,要求学生以个人参与或以小组作业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然后教师解析和总结。通过取材于真实的国际金融环境,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相关案例详见“电子案例”、“课件案例”、“实训案例”、“ BOP 表分析”等项目。

(2)讨论辩论法。针对当前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讨论或辩论,通过角色扮演与参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以“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利弊谈”等话题展开讨论或辨论等。具体方式是教师事先设定一个富有争议性且具辩论价值的命题公布给学生,学生可按其所持观点自由组合成不同小组,并于课后搜集资料。课堂辩论结束时老师应对学生辩论的结果及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归纳,做出结论性描述。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画龙点睛地使学生明确本次讨论包含的原理、概念、方法和观念等。

(3)模拟实训法。通过采用电脑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各大外汇交易网络平台,以及利用深圳智盛外汇交易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外汇买卖操作,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应用能力。

(4)校外实习法。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体验,掌握国际金融具体实务的运用与操作;通过深入涉外企业,了解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及其他对外交往的发展变化;通过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人民银行考察学习,熟悉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

制度、国际收支状况等,深刻理解政府和货币行政当局对外经济与金融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

(5)学生主讲法。某些章节可以由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派代表上台演示,然后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评述。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其进行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整理以及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逐步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标准。

6.2 考核评价

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建立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全过程考核体系。

(1)坚持全程化考核原则。即在考核过程中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

第一,考核时间的全程化

在学期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时间内,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第二,考核空间的全程化

考核的空间突破传统的教室内考核,内容包括上课提问考核、课后作业考核、小组活动情况记录考核、笔试考核等。

(2)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

①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10%)、作业完成质量(10%)、实践活动完成质量(20%)。

②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以笔试为主(60%)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使用)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经济学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财经管理类课程的必须知识储备,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问题的必备知识准备。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知识目标(1)能够清晰描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对简单经济学现象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4)能够基本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2、职业技能目标(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 3、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具备经济分析与预测能力。(4)具有一定的经济论文、报告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经济学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观经济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基本问题,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快等特点。 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通过实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金融学》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院校财经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是我院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系统的掌握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信用、信用形式以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的构成等问题,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经营、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我国货币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将抽象的金融知识与表象化的经济问题结合、深奥的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并能用相关的理论解读现实的经济现象和金融现象,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简单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而站在高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微观金融活动,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详]

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交审议稿) 教育部高等学校 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4年7月1日

目录 1、前言 (2) 1.1 学科意义 (2) 1.2 专业概述 (2) 1.3 人才培养特色 (2) 2、学科代码与适用专业围 (3) 2.1学科代码 (3) 2.2适用专业围 (3) 3、培养目标 (3) 4、培养规格 (3) 4.1学制与学位 (4) 4.2知识要求 (4) 4.3素质要求 (5) 4.4能力要求 (5) 5、课程体系 (6) 5.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6) 5.2课程设置 (7) 6、教学规 (11) 6.1教学过程规 (11) 6.2 教师行为规 (12) 7、师资队伍 (12) 7.1师资队伍结构 (12) 7.2 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 (13) 8、教学条件 (14) 8.1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14) 8.2为教学提供足够数量和功能的教学设施 (14) 8.3保证充足的教学经费投入 (14) 9、教学效果 (14) 9.1教学成果 (14) 9.2课堂教学效果 (15) 10、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5) 10.1质量保障目标…………………………………………………………………………………………………… (15) 10.2质量保障规与监控 (15) 11、名词释义 (16) 附表1 (17)

附表2 (18)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使金融学类专业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并推行《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是金融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将在全国围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规专业发展、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之外,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水平。 1、前言 1.1 学科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在资源配置中起关键作用,货币金融政策是国家调节宏微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运行状况关系到一国经济运行的稳定和效率,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客观形势和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实践,都对我国金融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专业概述 金融学类专业以市场经济中的各类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这些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金融市场运行与投融资决策,金融产品定价及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金融宏观调控,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等。金融学类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知识涉及数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 1.3 人才培养特色 金融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须立足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实际,面向金融全球化进程。通过培养制度和教学过程的改革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厚基础、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111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发那个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是《国际经济学》课程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国际经济学》不拘泥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纯理论分析,而且一直关注国际经济的新现象、新问题,积极探讨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要求将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注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材编写建议。 2. 设计依据与原则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学生求知需求为导向,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现象,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和科学精神;注重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本课程标准应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

网络金融课程标准

网络金融课程标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网络金融》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网络金融 课程编码:0821500 适用对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开课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训学时:0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课 团队名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学团队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计理念 一、课程性质 《网络金融》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银行、保险、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特点,并运用已学过的经济金融理论与方法分析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运行规则和服务内容的影响;熟悉网络金融运行原理和发展规律;掌握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络证券交易、网络保险、网络金融市场操作规程;懂得网上个人理财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网络金融风险的种类、形成原因及网络金融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监管制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网络金融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金融现象和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网络金融》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每一个章节通过“课堂活动”;“本章小结”;“同步练习”,在每个知识点中配有特色作业,旨在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工学结合,突出实践;强化能力,注重实训。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使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方法,深入了解各种电子化、网络化支付工具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分析与设计新的电子支付工具的能力,为日后从事金融管理与实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能力目标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企业金融行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4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企业金融行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4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企业金融行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46) 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筒答题、计算分析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年中计息次数越多,其终值就越小 B.一年中计息次数越多,其现值越小 C.一年中计息次数越多,其终值就越大 D.一年中计息次数越多,其现值就越大 2.将100元存入银行,如果存期增加,则其现值( )。

B.增大 C.减小 D.呈正向变化 3.下列各项中,属于普通股股东权利的是( )。A.投票权 B.优先分配股利权 C.得到固定股息 D.将股票转为公司债券 4.债券评级主要考虑的是( )。 A.利率波动 B.违约的可能性 C.发行企业的规模 D.利率风险 5.项目总风险是指从( )的立场上看待项目的风险。A.项目本身 B.企业整体 C.股东 D.企业债权人 6.沉没成本与企业要作出的决策( )。 A.关系密切 B.有关系,但不密切

D.在一定条下,三种说法都正确 7.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控制存货时,意味着( )。 A.订货成本达到最低 B.储存成本达到最低 C.缺货成本达到最低 D.总成本达到最低 8.某成长型公司的普通股股票预计下一年发放每股股利为2.5元,股利增长率为5%,该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为10%,则该股票目前的价值为( )。 A.35 B.40 C.45 D.50 9.下列指标中,可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 ( )。 A.现金保障比率 B.现金比率 C.总负债比率 D.所获利息倍数 10.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 A.以税前利润向投资者分配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国际金融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金融实务》课程标准 1. 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国际金融实务》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也是商务与经管类专业的专业能力拓展课程。金融领域中的货币、投资、融资和风险管理等问题的国际化就是国际金融。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2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用案例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具有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技能。课程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科目中金融基础知识模块、个人理财模块)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典型国际金融案例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1.3课程开发思路 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的目的,适应高职学生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金融的基本理论,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简明准确的阐述清楚。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对金融交易的模拟练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外汇业务、外汇风险以及外汇管制的方法,具备能够对国际相关金融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牢固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能够

全国首个实现国家金融服务标准落地的城市是

杭州市是我国首个实现国家金融服务标准落地的城市,杭州金融企业实力在全国范围内来说,还算是比较好的。金融业在整个浙江省的规划中,都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金融服务对杭州以及整个浙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最近几年,金融对城市发展以及经济建设越来越明显,杭州一直在努力推进各种金融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发展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全国首个实现国家金融服务标准落地的城市是()。 A、北京 B、广州 C、杭州 D、上海 正确答案: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电影《钱学森》再现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这枚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年10月16日。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II类个人账户非绑定账户转入资金、存入资金日累计限额合计为()。 >>()政府在2013年公布了其“脑研究计划”,计划在10年内投入45亿美元开展人工智能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目前处在()阶段,核心技术由少数企业、科研机构所掌握。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究重点可能将从深度学习转为(),即推动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不断迈进。 >>安防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2016年10月,英国下议院的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发布()报告。>>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到了第()次高峰期。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来看,人工智能的分类包括()。 >>从人工智能细分行业来看,围绕()的行业应用将不断加速,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下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说法正确的包括()。

金融学课程标准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总学时: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4、学分:3学分 5、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三版。 7、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8、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机理或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引言、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10、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的含义、功能的变革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 二、金融功能的变革 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货币概述(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金融基础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金融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银行相关业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发展、货币制度、货币流通;信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信用密不可分的利率;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外汇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及其业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等内容。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按中职生认知特点和所学习的内容,通过教学、参观、请在商业银行第一线人员来介绍、动手练习掌握操作程序和基本技能,以现实工作案例和情景结合课堂教学传授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学习金融事务专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72节,其中实践课时为12节。 二、课程目标 (一)掌握知识要点目标 1、理解和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制度 和货币流通等知识。 2、理解和掌握信用、信用的形式、信用工具、利息、利率等。 3、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作用、特征、构成,货币市场、资本 市场、黄金外汇市场的组成及运行机制。 4、理解的掌握目前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状况。 5、理解商业银行性质、职能、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商业银行的信 用创收。 6、理解和掌握中央银行、银行监管委员会(局)的性质、职 能、业务、货币政策及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7、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和国际信用等 到国际金融问题。 (二)职业能力目标或学习实践的内容 1、组织学生到钱币博物馆参观 (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形式及发展、特点、作用、联系;

《财务管理》课程标准【最新】

《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课程编号: 学分:5 学时:80(其中:讲课学时:50 实验实习学时:30) 先修课程: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教材:《财务管理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重要模块,安排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开设,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财政金融基础》、《统计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财务管理中的基本理念,并加以运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般记账人员提升为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及预测、决策的能力。(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侧重体现资金角度的综合管理,但从目前高职就业岗位要求看,短期内还不能进入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队伍,因此本课程设计上针对一般会计岗位要求,而非直接培养财务经理,目的是让学生能领会财务管理要求,更好的做好会计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同时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知识平台。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该课程以形成基本财务管理能力为基本目标,努力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素质。 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对数字的敏感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配合、综合协调能力,为做好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打下基础。 2、知识 (1)系统讲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目标、职能、环境、原则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课程、学科、工作等多个方面对财务管理有一贯全面的认识,以便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详细讲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问题,包括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原理、风险计量原理资金成本计算原理。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以便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方法基础; (3)重点讲述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的有关问题,包括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的基本问题、财务分析的内容、财务预算的编制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各种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并体会其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 (4)重点讲述资金筹集管理的有关问题,包括资金筹集管理的基本问题、权益资金的筹集、借入资金的筹集、资金成本与筹资决策、筹资成本与资本结构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理解与掌握筹资成本分析、筹资风险分析以及筹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确定的理论与方法; (5)重点讲述资金投放管理的有关问题,包括资金投放管理的基本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理解与掌握投资成本分析、投资收益分析、投资风险分析以及投资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6)重点讲述资金营运管理的有关问题,包括资金营运管理的基本问题、流动资产管理、固

国际金融标准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目录 1.课程性质 (2) 2.设计思路 (2) 3.课程目标 (3) 4.课程内容和要求 (4) 5.教学条件 (10) 6.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 (12)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是金融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证券与期货和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限选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和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业务、外汇风险防范等。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国际金融知识,熟悉国际金融业务流程,也训练出某些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如外汇交易技能、外汇风险规避技能等。有助提升本专业学生从事国际金融的综合能力,对于交易磋商和报关环节中所涉及的价格核算和进出口收付汇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设计思路 国际金融课程定位具有职业与行业定向性,其课程设计理念以涉外金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我校属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体系设置及课程建设应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 1 )职业性特征。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的另一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培养职业界新技术人才的载体,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不同的职业分工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2 )高技术性特征。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人才起点高、规格高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技术原理知识较深厚,前沿性技术了解和掌握程度更高,专业复合性更强。( 3 )灵活性特征。高职院校必须讲究灵活性,以适应社会职业变动的局面,应根

完整版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外贸单证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进出口业务活动 中所涉及到的信用证、发票、汇票、提单、保险单、产地证、装箱单等各种单据和证书的缮制 和审核,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外贸单证工作中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业务 流程,能根据外贸合同履行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的需要独立完成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 档一系列的外贸单证工作,使学生具备从事外贸单证行业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并为后续顶岗实习夯实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有能力参加国际商务部组织的“国际商 务单证员”考试并取得外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外贸单证实务》课的先修课程是《国 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函电》、,为后续课程《国贸实务模拟操作》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撑。(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流程,具备外贸单证综合操作能力,能 独立从事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一系列外贸单证工作,具备从事外贸单证行业的职业 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1.知识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及重要性,熟悉单证的含义和种类; (2)了解信用证、汇付和托收三种支付方式的含义及业务流程; (3)掌握合同和信用证条款,能够对照合同审核和修改信用证; 受益人证明、汇票等岀口单证的内容和缮制要点; (5)了解开证申请书进口单证的缮制要点; (6)掌握审单的一般程序及审单的要点; (7)掌握交单结汇的含义和信用证交单的规定,熟悉单据归档要求。 社会能力目标 (1)沟通交流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 力方法能力目标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金融学基础》课程是我院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认识并解释货币金融现象、分析货币金融政策、具备初步判断货币金融发展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学基础》是在学习《经济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理论应用于实践、强化学生金融意识与实务操作、熟悉金融基本理论而编排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保险理财规划》、《财政与税收》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从事与金融营销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建议课时为48课时。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根据财经类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金融学基础分析和应用的职业技能特点,确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项目,见分析表: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 货币与信用理论能够运用有关的货币基础知 识解释货币的相关现象; 认识货币 能够运用信用的基本理论和 基础知识分析、解释现代信用 相关现象 分析信用相关现象 金融市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融市 场与经济的的关系 认识金融市场

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 金融学基 础 通过学习股票及债券交易的 基本程序,能进行简单的模拟 操作 利用金融市场处理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和金 融体系 能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 明确不同性质金融机构与金 融体系的特点及其主要业务 构成。 熟悉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基本 知识 熟悉我国中央银行、保险公 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和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 处理 金融机构业务处理 金融现象 会对货币需求的形成过程以 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 认识金融现象 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 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 形成原因 分析金融现象 金融政策 能够分析货币政策构成要素 的运行机制 熟悉金融政策 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政策的政 策目标 金融政策目标分析 会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 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 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 金融政策工具运用 国际金融 能分析析一国国际收支平衡 表及进行外汇汇率看的兑换 计算 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 会分析和判断国际收支的平 衡与失衡 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业 务 金融风险和金 融监管 能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 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认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能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 序,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进行 分析 感受金融风险呼唤金融监管 (二)课程目标 根据《金融学基础》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及信用的含义、表现形式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开放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注册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72,电视授课9学时,学分4。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我们将财政和金融两大领域综合为一门课程,在内容和体系上作了压缩。因此,本课程只能反映这两大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两个最重要工具。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和实务有很大的更新和扩展,本课程将尽可能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 二、课程任务 开设《财政与金融》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经济管理人员掌握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的改革实践。通过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财政金融制度,掌握财政预金融的实务技能与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财政与金融课程72课内学时,4学分,一学期授完。一般应具有“经济学”等基础知识,后续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等其他相关财经类课程。 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应系统讲授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紧密结合实际,提出和分析理论问题,培育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有关财政与金融最基础的原理与最基本的实务问题,以理论为主,兼顾业务知识,注重宏观知识的把握,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程教学要求层次划分建议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以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对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具体内容可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以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为主。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内容。主要要求理解掌握有关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财政金融问题,其中包括简单的

国际金融说课稿

国际金融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 1.课程概述 2.课程体系 3.课程内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5.教学条件 6.课程自我评价 一、课程概述 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历史沿革、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的地位。 (一)课程的历史沿革 本课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08年),课程设立阶段。 2004年我院设立投资理财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是的专业课程之一。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本阶段国际金融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在校内实训室内集中1周模拟实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第二阶段:(2009至今 ),是课程稳步发展和创新时期。 国际金融作为投资理财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分析的基础上,我院将本课程按照项目化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进入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期。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按照课程特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构建三个课堂实施课程,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和发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训练外汇交易、汇率报价、管理外汇风险等岗位技能。 1. 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重点 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本课程培养的职业能力有显著的特点:不仅包括实际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具体的操作并非职业能力的全部,隐藏在具体操作背后的分析、判断、策划同样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我们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 (1)熟悉国际金融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具备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捕捉能力; (3)初步分析国内外发生的经济、金融事件的能力; (4)准确快速判断经济金融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和传导的能力; (5)一般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能力; (6)具备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为了能够在课程开发阶段更全面真实地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信息,首

金融学课程标准(管理专业)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金融学》 说明: 1、课程性质: 《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2、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系统的掌握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信用、信用形式以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的构成等问题,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经营、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我国货币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 4、总学时: 36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5、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5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本质、货币形态的变化,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的价值形式 (四)货币价值形式 第二节形形色色的货币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信用货币 四、电子货币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第四节如何给货币下定义 一、一般等价物 二、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三、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四、货币与财富 五、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第五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货币单位的确定 (三)金属货币的铸造 (四)(本位币与辅币 (五)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三、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 四、我国的货币制度 思考题: 1.货币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

金融机构编码要求规范

金融机构编码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金融机构的编码对象、编码结构和表示形式,使每个编码对象获得一个唯一的代码,以适应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交换的需求。本规范适用于金融机构新建信息系统的开发、数据仓库的建设,也可用于指导已有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eqv ISO3166-1:1997)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货币当局 代表国家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金融运行规则,管理国家储备,从事货币发行与管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交易及向其他存款性公司提供信贷,以及承担其他相关职能的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 3.2 监管当局 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实行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行使实施监督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

3.3 银行 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3.4 城市信用合作社 依照有关规定在城市市区内由城市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法人出资设立的,主要为社员提供服务,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合作金融组织。 3.5 农村信用合作社 经相关国家部门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3.6 农村合作银行 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3.7 农村商业银行 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 3.8 村镇银行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3.9 农村资金互助社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金融机构。

高职金融学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金融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学》是普通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对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该课程阐明了经济体系中货币运行的基本功能、运行方式、基本规律以及社会货币管理与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工具。从宏观和微观金融学视角,以货币为主线,突出学生对金融学知识感性认知能力、金融问题分析能力和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和管理等实践应用能力。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该课程要以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等课程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学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对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系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货币的基本职能 (2)理解和重点掌握利率、利息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

(3)掌握各种基础性金融工具的概念、特征;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其功能; (4)理解并掌握掌握主要金融机构的性质、职能; (5)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信用货币创造的原理; (6)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7)理解并掌握通货膨胀的效应和通货紧缩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衡量; (8)掌握汇率标价法、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几个项目的关系、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方法; (9)理解并掌握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层次的划分、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的含义、货币均衡的内含及标志; (11)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金融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12)掌握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监管的要点。 2.能力目标 (1)分析国际国内金融体系现状及改革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们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依据2014版投资理财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具有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证券、银行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软件。能够从事金融、工商等各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设置。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本课程目标、内容制定依据2014版投资理财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知识目标的要求设置,该要求是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财务、证券、银行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软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