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一、前言

感染性腹泻病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在我国,根据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 ~0.70 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 2.50 ~3.38 次/人年[1]。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通常由胃肠道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临床上常伴或不伴呕吐、恶心、发热、腹痛等症状。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多为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最为常见,细菌病原包括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我国小儿腹泻病调查结果

显示,每年有 2 个发病季节高峰,一个高峰为 6 至8 月,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为10 至12 月,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无论何种病因所致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方法主要为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盐(ORS) 、静脉补液] 以预防和治疗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为了规范腹泻病的诊治,2009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05 年联合发表的腹泻管理推

荐指南,制定了“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强调腹泻病管理中脱水征的识别、口服补液、继续喂养,提倡母乳

喂养,推荐使用低渗ORS和补锌治疗。“专家共识”的推行和实施,在规范腹泻病治疗、早期应用ORS预防和纠正脱水、减少静脉补液、减少抗生素滥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上述治疗方法以及众多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指标如何,是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为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恰当地管理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

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会再次组织儿科消化病、感染病以及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在原有的

“专家共识”基础上,参考WHO及UNICEF的“腹泻病临床管理指南”以及美国、英国等有关腹泻病的指南,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分析国内外截至2013 年 6 月的临床研究资料,制定“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以便给儿科医生在临床实践时参考。

关于诊断、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补锌治疗等已成为定论的,本临床实践指南将应用原有的共识和其他指南的证据。对于争论较大的一些治疗方法,包括儿童急性腹泻病重度脱水扩容选择液体、去乳糖饮食、抗病毒药物、抗生素、非特异止泻药物( 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消旋卡多曲等) 的应用,提出临床问题,对提出的临床问题分别检索文献、收集证据,应用循证学方法进行证据评定形成初步推荐意见,然后采用开放式讨论征求专家意见,形成推荐意见。

二、方法学

1. 文献查询:检索了截至 2013 年 6 月 Pubmed 、Cochrane 、EMBASE 、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 (CBM)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刊登 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主题 “急性腹泻”或“肠炎”“儿童”或“小儿”“患儿”“婴儿”“婴幼儿”,检索PubMed 检索式为

(“Diarrhea/ therapy ” [Mesh] OR “ gastroenteritis/therapy ” [Mesh]) AND (English [lang] OR Chinese [lang]) AND ( “ infan

t ” [MeSH Terms] OR “ child ”[MeSH Terms] OR “ adolescent ”M [eSH Terms]) ,检索 EMBASE 和 Cochrane 图书馆, 限定 关键词: diarrhea 、 diarrhoea 、 gastroenteritis ,并基于新近发表的系统性综述、循证指南及高质量临床试验。

2. 证据评价:参照英国牛津循证证据分级 [3] 和 Sackett 等 [4] 指定的标准,根据采纳的证据来源的不同,将证据水平分为 4 级。 A 级:证据来源于同质随机对照试验 (RCT) 的系统评价或 Meta 分析、单个 RCT ;B 级:证据来源于多个高质量的队列研究的系 统评价、多个高质量的队列研究、单个高质量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或单个质量较差的

RCT ;C 级:证据来源于大样本的病例报道、

质量差的单个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D 级:证据来源于专家意见。 3. 形成推荐意见:证据评定形成初步推荐意见,然后采用开放式讨论,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强度判定综合 证据级别高低和利弊权衡两方面因素 [5] 。强烈推荐:证据强度 A 级或 B 级,且益处非常明显;推荐:证据强度 B 级且益处明显, 或某种条件下不可能进行高质量研究 ( 证据强度 C) 但益处明显;选择:证据质量可疑或益处不明显;不推荐:缺乏证据且益处 不明显。

三、诊断 [2]

1. 急性腹泻病的诊断: 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作出判断。 根据家长和看护者对患儿大便性状改变 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可伴有或不伴有腹痛、呕吐、腹胀,病程在 2 周

以内

2. 脱水的评估:对于腹泻病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脱水程度的分度与评估见表 血钾、钠、氯检测和血气分析。

表1 急性腹泻病患儿在不同脱水程度时的表现

( 呈稀水便、 糊状变、 黏液脓血便 ) 1,对中、重度脱水尽可能行

脱水表现轻度中度重度

丢失体液占体重比例(%)3~5> 5~10>10

精神状态稍差烦躁、易激惹萎靡、昏迷

皮肤弹性尚可差极差,捏起皮肤回复≥2s

口唇稍干、口渴干燥明显干燥

前囟、眼窝稍凹陷凹陷明显凹陷

肢端温度正常稍凉四肢厥冷

尿量稍少明显减少无尿

脉搏正常增快明显增快

血压正常正常或稍降降低或休克

3. 水样腹泻和痢疾样腹泻的鉴别: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常规检查结果分为水样腹泻和痢疾样腹泻。非炎性腹泻大便为水样,粪常规检查未见白细胞,多为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炎性腹泻粪便呈黏液脓性、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

4. 腹泻病因:根据粪便性状、发病季节、发病年龄以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对于急性感染性腹泻,保持足够血容量和纠正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优先于病因诊断。免疫功能正常的患儿出现急性水样腹泻24h 之内,无需粪便培养。脱水、发热或粪便中带有血液和脓液的患儿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查。

四、治疗

(一)补液治疗

1. 口服补液:证据评定:应用于治疗轻度、中度脱水(A 级),选择ORS(A级)或低渗ORS(A级)。

推荐意见: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口服补液方法与静脉输液一样有效,口服补液是急性感染性腹泻有效及性价比最高的治疗

方法[6-7]。强烈推荐用于预防脱水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ORS 的组分为:钠90mmol/L ,钾20mmol/L ,葡萄糖111mmoL/L ,总渗透压为311mOsm/L 。2002 年5月,WHO推荐了新的低渗性ORS,组分为:钠75mmol/L ,钾20mmol/L ,葡萄糖75mmoL/L ,

总渗透压为245mOsm/L 。配方为每升含氯化钠2.5g 、氯化钾1.6g 、枸橼酸钾2.9g 、无水葡萄糖13.5g 。ORS和低渗ORS都有效,但是按照中国的国情,强烈推荐低渗ORS。

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予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给予ORS和其他清洁用水,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 个月者:50ml ;6 个月~ 2 岁者:100ml ;2~10 岁者:150ml ;10 岁以上的患者随意)直至腹泻停止。

轻至中度脱水:应用ORS,用量(ml)= 体重(kg)×(50 ~75),4h 内服完。4h 后评估脱水情况,然后选择适当方案。

2. 静脉补液:证据评定:静脉补液应用于重度脱水(A 级),静脉输液的液体采用含碱的糖盐混合液(C 级)。

推荐意见:强烈推荐静脉补液用于急性腹泻病合并重度脱水[5,8-9],具体时间见表2,在补液过程中,每1~2 小时评估一次患儿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

表 2 不同年龄急性腹泻病患儿静脉输液时间(h)

与感染性休克时体液“再分布”造成有效循环量减少不同,急性腹泻病肠道对钠、水吸收减少或分泌增加,大量水、电解质以及碱性物质从肠道丢失,造成体液减少、血容量绝对不足以及碱性物质减少。目前也尚无直接证据表明急性腹泻病重度脱水会引起应激性高血糖。相反,应用5%含糖液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C 级),急性腹泻病重度脱水应用含碱的糖盐混合液益处明显。因此,推荐急性感染性腹泻重度脱水液体复苏时应用含碱的糖盐混合溶液,具体为:第一阶段以2:1 等张液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扩容后重新评估脱水情况,如仍处于休克状态,则可重复使用等张液1~ 2 次,然后

根据脱水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案(等渗性脱水选用2:3:1 液,低渗性脱水选用4:3:2 液)继续静脉滴注补充累积损失量,先补2/3

量。常用混合溶液药具体配制见表3 。上述静脉补液混合溶液不含钾,因此,患儿有尿时即应补充钾,浓度大多为0.2% ,不超过0.3% 。一旦患儿可以口服ORS,则即给予(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h,儿童在1~2h 后)

表 3 常用混合溶液的简便配制(ml)

3. 鼻饲管补液:证据评定: B 级。推荐意见:推荐应用于无静脉输液条件的中、重度脱水患儿,液体选择ORS,以20ml/

(kg · h),总量不超过80ml/kg 。每1~ 2 小时评估脱水情况。

(二)饮食治疗

证据评定:早期进食能改善感染引起的肠内渗透压,缩短腹泻病程,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A 级),去乳糖饮食可以缩短患儿的腹泻病程(B 级)。

推荐意见:急性腹泻病期间,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开始后尽早恢复进食[10]。给予与年龄匹配的饮食,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应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11],年龄较大的儿童,饮食不加以限制,包括谷类、肉类、酸奶、水果、蔬菜。尽可能地保证热量供应,在急性腹泻病治愈后,应该额外补充因疾病所致的营养素缺失。不推荐含高浓度单糖的食物,包括碳酸饮料、果冻、罐装果汁、甜点心和其他含糖饮料。不推荐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三)补锌治疗

证据评定: A 级。推荐意见:由于急性腹泻时大便丢失锌增加、负锌平衡、组织锌减少,补锌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腹泻病和慢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预后,减少腹泻病复发。推荐急性感染腹泻病患儿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 6 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 6 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共10 ~14d 。元素锌20mg 相当于硫酸锌100mg、葡萄糖酸锌140mg。

(四)药物治疗

1. 益生菌制剂[12-16]:证据评定:某些益生菌对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具有疗效,尤其是对病毒感染导致的水样腹泻具有显著

疗效(A 级);在疾病早期给予疗效更明显(B 级);对侵袭性细菌导致的腹泻没有明显疗效(A 级);对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

治疗有效(D级)。布拉酵母菌能缩短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程,减少患儿住院时间(A级);鼠李糖乳杆菌治疗急性水样腹泻缩

短病程(A 级);其他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罗依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治疗急性腹泻可缩短病程(B 级);每日乳杆菌量与病程剂量依赖呈负相关(B 级);双歧杆菌联合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可缩短病程(C 级);治疗院内感染腹

泻有效(C级);酪酸杆菌治疗急性腹泻可能有效(D级)。

推荐意见:益生菌治疗儿童急性感染腹泻病的疗效是中度的、菌株和剂量依赖性的(剂量>10 10~10 11菌落形成单位),特别是

对某些病毒导致的水样腹泻效果更好。推荐益生菌应用于急性水样腹泻。对侵袭性的细菌导致的炎性腹泻不推荐应用。推荐在疾病的早期给予益生菌治疗。对急性水样腹泻,强烈推荐布拉酵母菌、鼠李糖乳杆菌,推荐其他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罗依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联合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可选择酪酸杆菌。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推荐应用布拉酵母菌。2. 蒙脱石[17-19]:证据评定:蒙脱石治疗儿童急性水样腹泻可以缩短腹泻病程,减少腹泻排便次数和量,提高治愈率(A 级)。推荐意见:推荐蒙脱石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用法和用量:<1岁患儿:3g/d ,分2次,>1岁患儿:3g/ 次,3次/d 。

3. 消旋卡多曲[20-22]:证据评定:消旋卡多曲能明显缩短急性水样腹泻患儿的病程(B 级),在最初24h 内能明显地控制腹泻症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一般知识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一般知识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一般知识 针对当前我市县感染性腹泻病报告水平及平时督导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少数医疗卫生单位对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的病原学、临床表现及诊断等不太熟悉,笔者搜索整理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一般知识,供大家参考。 定义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这里仅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这组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人发生在第三世界,导致每年5百万小儿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已在第三世界取得良好的效果,每年可减少1百多万小儿死亡。解放后,尤其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卫生条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原来的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曾组织全国20个省、市入户调查,经分析,我国估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为1.9次/人;对21个省、市调查估计,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有3亿人次。 病原学 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但国内报告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占多数。虽然不同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地区,引起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居首位的是志贺氏菌及轮状病毒,第二位是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第三位是空肠弯曲菌及沙门氏菌,第四位及第五位是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其他致泻性弧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病毒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杯状病毒等,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 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目前已发现5种,即1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引起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2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病人霍乱样水样便;3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

2020年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课件)

2020年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课件)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00)阿尔茨海默(Alzhe imer)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感应性精神病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躁狂发作 (31)双相障碍 (32)抑郁发作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41)应激相关障碍(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50)进食障碍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60)人格障碍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精神发育迟滞(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80)多动障碍 (81)品行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抽动障碍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2020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补液治疗诊疗规范

2020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补液治疗诊疗规范 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指病程在2周以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病。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高、流行广泛,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进一步规范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提高腹泻病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保障儿童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牵头组织专家制定了《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关于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补液治疗,该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同样有效,是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的首选方法。目前推荐选择低渗口服补液盐(ORSⅢ)。 ORSⅢ配方

患儿自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予ORS Ⅲ或米汤加盐溶液[每500ml加细盐1.75g(约为1/2啤酒瓶盖)]。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6月~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儿童按需随意饮用),直至腹泻停止。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用量(ml)=体重(kg)×(50~75),4h内分次服完。4h后再次评估脱水情况。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需调整补液方案: ①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 ②频繁、严重呕吐; ③口服补液服用量不足,脱水未纠正; ④严重腹胀。 2静脉补液 适用于重度脱水及不能耐受口服补液的中度脱水患儿、休克或意识改变、口服补液脱水无改善或程度加重、肠梗阻等患儿。静脉补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须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补液原则为“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1)第1个24h的补液。

①确定补液总量。应包括累积丢失、继续丢失和生理需要三个方面。累积丢失根据脱水程度估算;继续丢失一般为20~40ml/kg·d;儿童生理需要量按照第一个10kg体重100ml/kg,第二个10kg50ml/kg,其后20ml/kg补给。第1个24h的补液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脱水程度评估表 ②确定液体性质。等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一般选择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3~1/5张含钠液。难以确定脱水性质者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脱水一旦纠正,能口服补液的尽早给予ORS口服。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诊治策略 一、概念 广义概念:由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 狭义概念: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称为感染性腹泻。 美国感染病协会将腹泻分为三种:(一)社区获得性或旅游者腹泻:此类腹泻需进行沙门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大肠ICO157、难辨梭菌毒素AB毒素的检测,以便寻找细菌感染源。(二)院内获得性腹泻:指入院三天以上出现的腹泻。需进行难辨梭菌AB毒素检测。临床治疗需口服万古霉素。(三)持续性腹泻:指腹泻持续7天以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病人应考虑寄生虫感染。 美国感染性腹泻诊治常见问题:1.摄入海鲜或有海边暴露史病人,应考虑进行无菌属的细菌培养。 2.旅游者腹泻对于经验性治疗无反应,应考虑使用大环内脂类药物。 3.病人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烧,应进行结肠耶尔森氏菌培养,并增菌。 4.右侧腹痛不伴有发热,同时合并或不合并有血样便,应进行大肠ICO157细菌培养。 5.症状性直肠炎,尤其是同性恋男性患者,应进行直肠病检查,以区别梅毒性直肠炎等疾病。 6.非炎症性腹泻,应考虑寄生虫感染。若出现尿毒溶血综合征,应考虑ICO157感染。 7.爆发性腹泻,应尽快上报卫生部门,同时对腹泻样本进行零下70度冷冻储藏。 8.大便乳铁蛋白实验或显微镜下发现白细胞,可确定肠道内存在炎症,且可能为侵袭性结肠炎。常见为沙门志贺菌、空肠弯曲菌感染。 “三天原则”,即:住院三天以上出现腹泻,常规大便培养一般无阳性结果,约15%-50%为难辨梭菌感染。若患者年龄≥65岁,伴多种基础疾病,粒细胞缺如,HIV感染等可考虑进行常规培养。 二、细菌性腹泻 (一)常见致病菌 可引起细菌性腹泻的常见致病菌包括以下几种: 1.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 2.志贺菌属:细菌性痢疾。 3.沙门菌属:伤寒、副伤寒。 4.大肠埃希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粘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 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感应性精神病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躁狂发作

(31)双相障碍 (32)抑郁发作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41)应激相关障碍 (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50)进食障碍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60)人格障碍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精神发育迟滞 (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80)多动障碍 (81)品行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抽动障碍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90)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1)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92)其他心理卫生情况(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

关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关于儿童腹泻病得防治知识 腹泻病就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就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得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与全身中毒症状、迁延性与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 一、病因学?腹泻得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感染性分为肠道内感染与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得病原常见有病毒、细菌、真菌与寄生虫。肠道外感染就是肠道外组织、器官受到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感染及其她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因发热或病原体毒素作用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又称症状性腹泻、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食饵性腹泻:由于食物量过多、过少,或质量不当,如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与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大豆、鸡蛋等过敏而引起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糖、蛋白质、脂肪吸收不良:如双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得消化吸收不良,乳糖积滞而引起腹泻。其她因素:如气候得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过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一) 一般表现、?不同病因引起得腹泻具有不同得临床特点与过程、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得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得病程为2个月以上。?腹泻病得共同临床表现: 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与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而来、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亦可为粘液脓血便,常伴呕吐。有较明显得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与全身中毒症状(包括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昏迷、休克等)、?(二)实验室检查。?1、便常规、便培养、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病原血清学检查等有助诊断。 2。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气等检查有助于并发症得诊断、 3.特殊检查:对于慢性腹泻患儿可进行:①消化道造影; ②内镜检查;③腹部核磁共振成像等。?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根据大便次数增多与性状改变,

腹泻病

腹泻病 概述 在未明确病因前,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统称为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腹泻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根据病程腹泻病分为: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按病情分为: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轻度至中度脱水或有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如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等;非感染性,包括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如过敏性腹泻;其他腹泻病如乳糖不耐症、糖原性腹泻等。 病因 有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分内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类。 1.内在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较 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且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婴幼儿时期免疫功能相对不够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 和胃肠道个秒均较低,胃肠屏障功能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肠排空较快,对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

(3)体液分布特点:婴儿细胞间质液较多,且水代谢旺盛,肾功能调节差,易发生 体液紊乱。 2.感染因素 (1)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 ①细菌:除法定传染病外,有: a.大肠埃希杆菌 b.空肠弯曲菌。 c.耶尔森菌。 d.其他:鼠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 ②病毒: a.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b.诺沃克病毒。 c.肠道腺病毒。 ③真菌和原虫: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一些原虫的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等。 (2)肠道外感染: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 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 3.非感染因素主要为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过敏因素。喂养不当是引起腹泻的主 要原因之一。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气候的突然变化,使肠蠕动增加,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可诱发腹泻。一些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糖不耐受症、糖原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者,吃牛乳后48h发生水样泻。 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大便3次/d以上,甚至 10~20天,可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判断腹泻时粪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乳喂养儿每天排便2~4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45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45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感染腹泻4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45例急性感染腹泻患者,对其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探究具体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本院临床观察与护理,并开展相应的护理,所选取45例患者经治疗,41例康复出院,4例患者经随访治疗完全康复,整个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成人急性感染腹泻患者加强临床观察,采取应对性措施以提升护理效果。 标签:成人急性感染;腹泻;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45例急性感染腹泻患者,其中男性24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10.4)岁,女性占21例,年龄在26~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10.2)岁,其中慢性腹泻病发16例,腹泻导致患者低钾血症入院2例,急性感染腹泻病发27例。入选标准:①选取患者均属于急性感染腹泻患者;②所选取患者不存在心、脑血管疾病;③无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或者精神病史。排除标准:①所选取患者具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应予排除;②具有精神病史应予排除;③处于妊娠期的产妇排除调查范围。 1.2 方法 1.2.1 密切地观察患者病情护理人员根据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特点密切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特征,加强护理过程中的病情监测工作,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在不断衰退,病情的变化极快,如因腹泻的次数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极易出现休克,并且还需要密切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着脱水和低钾血症先兆表现,如精神萎靡、烦躁、肌肉无力、心率失常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需要立即通知医生前来处理,对呕吐并腹泻次数多的患者应指导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等。 1.2.2心理护理患者保持心态平静能够有效地减少肠蠕动次数,则有效地减少肠黏膜的分泌,对遏制腹泻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因为急性感染性腹泻导致患者腹泻次数多,患者极易出现烦躁的情绪,尤其是慢性腹泻的患者,由于治疗病程长,治疗效果无法及时显现,使得这类患者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讲解关于腹泻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腹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治疗,保持心情平静。 1.2.3 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医嘱指导和帮助患者用药,并告知患者在用药过后如果出现视力模糊、口干舌燥、心跳加速等症状需要立即通知医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二)诊断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七)出院标准。 1.腹泻好转,无伴随不适,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2.血常规、便常规正常,电解质紊乱纠正。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干预处理; 2.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 3.腹泻使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需积极干预; 4.因腹泻致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肠道感染严重,并发出血等; 5.患者持续便常规提示血便,或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需行肠镜检查,诊断直肠癌等; 6.患者并发肠系膜血栓,致肠梗塞等,需转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等。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_(ICD-10:A04.903)或腹泻(ICD-10:K52.9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10天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或一级护理 □饮食:软食、流食、半流食 □消化道隔离 □监测血压 □记24小时液体出入量 □抗感染: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喜炎平 等 □止泻药物:蒙脱石散、黄连素、 必要时洛哌丁胺 □静脉补充电解质、静脉补液等 □其他症状的对症治疗,解热、止 吐、缓解恶心、抑酸、缓解腹痛(6 542)等治疗。 临时医嘱: □血、便常规,PCT、肝功能、肾 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象、D- 二聚体 □心电图 □必要时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 脂肪酶、淀粉酶、尿淀粉酶、血培养、 血气分析等 □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 霍乱弧菌培养、肝炎病毒学、炎性肠 病相关抗体、血脂、肿瘤标志物、 □腹彩、肺X线 □ ORS □必要时止吐、解热、抑酸、缓解 腹痛等 长期医嘱: □同前 □根据患者症状 增减医嘱 临时医嘱: □便常规1天1 次,直至正常 □必要时复查心 电图 □必要时复查空 腹血糖、电解质、淀 粉酶、脂肪酶等 □必要时止吐、解 热、抑酸、缓解腹痛 等 长期医嘱: □同前 □根据患者症状 增减医嘱 临时医嘱: □便常规1天1 次,直至正常 □必要时复查心 电图 □必要时复查空 腹血糖、电解质、淀 粉酶、脂肪酶等 □必要时止吐、解 热、抑酸、缓解腹痛 等 主要护理工作□ 协助办理入院手续 □ 入院宣教 □ 入院护理评估 □ 指导饮食及生活方式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理 □ 指导饮食及生活方 式 □ 督促患者用药 □基本生活和心理 护理 □检查治疗后常规 护理 □并发症观察 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 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感应性精神病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躁狂发作 (31)双相障碍 (32)抑郁发作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41)应激相关障碍 (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50)进食障碍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60)人格障碍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精神发育迟滞 (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80)多动障碍 (81)品行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抽动障碍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90)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1)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92)其他心理卫生情况(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

关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关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 一、病因学 腹泻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 感染性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常见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肠道外感染是肠道外组织、器官受到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因发热或病原体毒素作用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又称症状性腹泻。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食饵性腹泻:由于食物量过多、过少,或质量不当,如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大豆、鸡蛋等过敏而引起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糖、蛋白质、脂肪吸收不良:如双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乳糖积滞而引起腹泻。其他因素:如气候的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过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

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过程。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腹泻病的共同临床表现: 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而来。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亦可为粘液脓血便,常伴呕吐。有较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和全身中毒症状(包括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昏迷、休克等)。(二)实验室检查。 1.便常规、便培养、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病原血清学检查等有助诊断。 2.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气等检查有助于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一、前言 感染性腹泻病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在我国,根据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 ~0.70 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 2.50 ~3.38 次/人年[1]。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通常由胃肠道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临床上常伴或不伴呕吐、恶心、发热、腹痛等症状。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多为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最为常见,细菌病原包括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我国小儿腹泻病调查结果 显示,每年有 2 个发病季节高峰,一个高峰为 6 至8 月,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为10 至12 月,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无论何种病因所致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方法主要为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盐(ORS) 、静脉补液] 以预防和治疗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为了规范腹泻病的诊治,2009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05 年联合发表的腹泻管理推 荐指南,制定了“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强调腹泻病管理中脱水征的识别、口服补液、继续喂养,提倡母乳 喂养,推荐使用低渗ORS和补锌治疗。“专家共识”的推行和实施,在规范腹泻病治疗、早期应用ORS预防和纠正脱水、减少静脉补液、减少抗生素滥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上述治疗方法以及众多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指标如何,是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为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恰当地管理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 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会再次组织儿科消化病、感染病以及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在原有的 “专家共识”基础上,参考WHO及UNICEF的“腹泻病临床管理指南”以及美国、英国等有关腹泻病的指南,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分析国内外截至2013 年 6 月的临床研究资料,制定“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以便给儿科医生在临床实践时参考。 关于诊断、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补锌治疗等已成为定论的,本临床实践指南将应用原有的共识和其他指南的证据。对于争论较大的一些治疗方法,包括儿童急性腹泻病重度脱水扩容选择液体、去乳糖饮食、抗病毒药物、抗生素、非特异止泻药物( 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消旋卡多曲等) 的应用,提出临床问题,对提出的临床问题分别检索文献、收集证据,应用循证学方法进行证据评定形成初步推荐意见,然后采用开放式讨论征求专家意见,形成推荐意见。 二、方法学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除了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腹泻(diarrhea) 每日排便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 2.2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 3.2临床表现 3.2.1 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 3.2.2已排除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3.3实验室检查 3.3.1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所致的腹泻。 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货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 3.3.2 病原检查 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详见附录B) 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 4 诊断原则 临床诊断应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分辨常规检查等进行。病原确诊则应依据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 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 (00) 阿尔茨海默(Alzheimer) 病(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 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9) 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 偏执性精神障碍 (22)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 感应性精神病 (24)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29) 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 躁狂发作 (31) 双相障碍 (32) 抑郁发作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 (39) 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 癔症 (41) 应激相关障碍 (42) 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 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50) 进食障碍 (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52) 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

制障 碍、性心理障碍 (60) 人格障碍 (61)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 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 精神发育迟滞 (71)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72) 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 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 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 广泛性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80) 多动障碍 (81) 品行障碍 (82) 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 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 抽动障碍 (86) 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 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90) 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1) 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92) 其他心理卫生情况(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1)

.一、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除了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腹泻(diarrhea) 每日排便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 2.2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

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 3.2临床表现 3.2.1 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 3.2.2已排除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3.3实验室检查 3.3.1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所致的腹泻。 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货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 3.3.2 病原检查 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

感染性腹泻试卷及答案

感染性腹泻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56分) 1、肠道传染病是以()传播为主的一类急性传染病。 2、肠道传染病包括()、()、()、()、()、()等传染病。 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是()和()。 4、()和()均可做为乙脑传染源,其中()和()是重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5、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的三早一就是:()、 ()、()和()。 6、霍乱的传染源是()或()。 7、甲肝的主要传染源是()和()。 8、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或责任报告人发现霍乱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以及病原携带者,应于()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9、甲肝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或()造成传播。 10、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为()、()、 ()和(),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有()和(),传染源为()和()。 11、伤寒以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病后可获得持久的(),2%的病人可再次患病。 12、伤寒六大主证:()、()、()、 ()、()和(),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13、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 14、“三管一灭”指()、()、()、()。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

A、血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脓血便 D、果酱样便 2、典型霍乱腹泻的临床特点为:() A、距离腹痛和腹泻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无腹痛性剧烈腹泻 D、发热伴腹泻 3、中毒性菌痢的特点:() A、好发于成年人 B、急性发作,高热,并有感染性休克症状 C、毒血症严重 D、有严重的脱水机水电解质紊乱 4、医疗机构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后,应在下列多长时间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 A、城镇农村均于2小时内 B、城镇于4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 C、城镇于4小时内,农村于8小时内 D、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 5、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是:() A、腹泻患者 B、菌痢病人 C、带菌者 D、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三、判断题.(每空2分,共10分) 1、霍乱按照乙类传染病上报。() 2、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冬春季。() 3、肠道传染病疫点、疫区处理应坚持“早、小、严、实”的原则。() 4、感染性腹泻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 5、人群多霍乱病原体不存在普遍易感性。() 四、简单题。(第1题10分,第2题9分,共19分) 1、菌痢的治疗原则? 2、什么是霍乱?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The Subspecialty Groups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09,47(8) 被引用次数:38次 参考文献(7条) 1.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 2008 3.Keating JP Chronic diarrhea[外文期刊] 2005 4.EAS Nelson;WK Ko;E Kw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oea in Young Children 2003 5.WHO The treatment of diarrhoea:A manual for physicians and other Senior health workers 2005 6.WHO Diarrhoea treatment guidelines including new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ORS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clinic-based healthcare workers 2008 7.WHO Technical updates of the guidelines on the IMCI.Evid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adaptations 2008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叶礼燕.聂晓晶.YE Li-yan.NIE Xiao-jing"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 2.叶礼燕.金英姬.张亚明.YE Li-yan.JIN Ying-ji.ZHANG Ya-ming对"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的一点疑问及答复[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The Subspecialty Groups of Neonatology and Child Health Care,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2009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2)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Cardiology,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儿童晕厥诊断指南[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2)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The Pediatric Bronchoscopy Collaborative Group,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0)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Immunology,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 8.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