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何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审美心理特点,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趣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审美能力,培养

一、何谓“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是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审美能力是指审美主体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是人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得并不断发展的特殊能力。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的审美实践有关,每个正常的人都有产生审美能力的生理素质,这种素质有高下、敏钝之分,但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艺术作品是人类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担负着培养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重任。它们能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人。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长期的感性接触和体验,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包括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二、初中生正确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对美的热烈追求的开始,喜欢打扮,喜欢赏心悦目的东西和欣赏艺术作品。但他们又缺乏正确的认识美、

判断美的能力。处于这个时期的初中学生也极其欢迎对其审美感的引导,可望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此时也正是初中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使其审美意识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能够分辨自然、社会事物与艺术作品的审美品格,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其一生将起决定性的影响。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1、首先,要充分认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这使得学生在审美心理发展方面具有以下的特点:

?审美范围日益扩大。

到了初中阶段,由于知识范围的扩大,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学生接触到大量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艺术美的知识,对美术作品也能较好地欣赏,能够欣赏到美术作品所表现的较深刻的意义内涵或意境美,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特征。

?审美价值的形成。

由于自我意识的形成,青少年的审美评价逐步摆脱成人的评价,不再轻易用成人的评价来左右自己的评价,表现了审美评价的自主性。这种审美评价的自主性表现为自觉地选择审美对象,自觉地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明显的流露出对美的不同追求。他们已经开始理解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并开始从审美对象的外部评价转入到美的内涵意境、内在美的评价上。

?审美感受增强。

他们的感受是强烈的,在精彩处有时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对崇拜的形象虔诚地崇拜,对喜欢的作品爱不释手,对丑恶的形象恨之入骨。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欣赏·评述”。“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达到如下目标: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

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1)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

由于美术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要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必须以直觉感受的方式去感知对象。要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性状貌,以及美术家所使用的线条、明暗、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对整个外部形态产生一种直接感受。在最初欣赏作品时,感情往往多于理智,欣赏者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动情,有时会产生兴奋、喜悦,有时又会沉思、落泪,引起某些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学生一看到凡·高的《向日蔡》时,立刻就被它那强烈的色彩所感染,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时,他们争着说这幅画给人的色彩感觉太强烈、太刺激了,每朵花都像一团火,它们在画面上燃出激情的火焰。此时,学生在感情上与这幅作品产生了共鸣,再问学生:这种强烈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色彩,强对比黄色与蓝色的关系以及造型,也许初中学生的感受还比较简单、浅显,但这确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美术欣赏虽然依靠直觉感受,但这种直觉却经常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这样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创造,从而获得欣

赏的极大满足。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要诱使学生们调动他们自己的一切生活经验、知识、记忆和感情,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在头脑中重新联想和想象。

(3)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情感,培养丰富的内在情感

艺术的想象,需要情感动力。因此,中学生应该具有丰富的内在情感。培养丰富的内在情感。审美活动与人的内在情感有关。情感的培养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需要探索的问题,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即是情感的培养。在欣赏花鸟画、山水画中增强对自然的爱。美术作品有利于培养情感,情感也作为动力促使人对美的感知与欣赏。从上述看培养情感,应注意情感的丰富性和情感的崇高性。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美术作品的内容也是多样的表现美术家各式各样的丰富的情感。教学中要将人的多样性的情感表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使其受到多方面的情感的感受。具有丰富的情感也会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审美,加深对艺术作品情感表现的理解。

(4)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培养审美理解力

美术欣赏又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感受和理解互相促进的心理活动。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必须在感受艺术形象的同时,自觉地运用各种知识、理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诸如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艺术创作的一般原理和具体方法等等,都要在欣赏中尽可能深入地去了解。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才能更准确地感受它,才能挖掘出题材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以《蒙娜丽莎》为例,学生在欣

赏作品的同时,去了解达·芬奇和他的作品,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并涉猎音乐、诗歌、几何、天文学等多种领域,探究绘画的科学性,这幅作品中蒙娜丽莎安详端庄的神态、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神秘的微笑,体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精神的美,作品中他采用了“明暗转移法”,使画面上产生了丰富的层次,发展了西洋绘画。通过此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欣赏理解,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这类作品的欣赏感觉得到了提升。

3、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美术欣赏不能依赖说教,审美感受不能依靠灌输。如果违反了审美的规律,强求学生对自然与艺术作品只能有一种统一的理解,这就会泯灭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只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越来越低。在欣赏活动中,对作品的观照,同时也是观照自我、观照过程中的愉悦包含着因意识到自己本质力量所唤起的那种快意。因此,任何欣赏都不只是对欣赏客体的单纯反应,也是欣赏主体的发生性精神运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不要替代学生来感悟和认识,而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来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小结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打开美的大门的钥匙,是沟通学生与审美对象之间的桥梁。通过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引导学生的审美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其对真正美好的事物发生兴趣,能从中得到审美享受,提高他们对艺术美的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为将来

具有高度发展的审美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力,才会以更大的热情追求美和创造美。能够欣赏美和创造美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才能,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是一种审美的能力,要使学生真正认识美、发现美,从而欣赏美,才能具备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3

[3] 周性茂,寻找美术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语境,中国美术教育,2006.8

[4] 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1999.7

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

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要怎么写小编带你去看看! 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一 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表现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二 我喜欢绘画,并通过动漫人物表现对美的感受。喜欢音乐,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喜欢听、唱周杰伦、潘玮柏的歌曲;喜欢交响乐,喜欢钢琴曲等等。喜欢街舞,并不怕苦与累,参加排练获得金奖。希望在高考后完对音乐的梦想,学一门乐器,更好的表现音乐。 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三 我参加了一些美术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一步一步地在提高自己对美的理解。经过植树活动,我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纯天然的美丽,让我感动,让我慨叹,冲击着我的心灵。 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四 我写得一手好字,班里的板报,年级走廊上的展板,都是尽情挥洒才情的舞台,甚至送给土耳其访问团的礼物中,也有我的书法作品“腾飞”。简短两字,刚劲遒美,古语说:“字如其人!”我说:“字不足以盖人。”

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五 我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懂得欣赏和倾听。 我衣装整齐,活泼好动,学习认真刻苦,在学校组织的XX比赛中荣获X等奖并在绘画方面有天赋。 我在音乐方面表现突出,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平时积极参加声乐,舞蹈训练,领悟能力强,动作准确,节奏感强,并为班级和学校争得荣誉。 我懂得欣赏美,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热爱美的事物,也参加各种的户外运动去欣赏和体验。 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六 我的审美观比以前更成熟了,比以前更会欣赏了。虽说表现并不突出,但任何事都抢着做了。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肯思考,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于审美,我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在其中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精益求精。 .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幼儿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使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语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传

情(声情并茂),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的语言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该与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布置教室,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中得到美的情趣。 2.生活中我常见到孩子看电视非常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角色及语言动作。例如:“老师,我这个动作像不像奥特曼呀?这样的我很厉害吧,还可以打死很多的怪兽,我是英雄,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让他们自由去寻找美,发挥美。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图片、实物、电视等生动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 (四)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 美育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如让孩子进行绘画、泥工、折纸、剪贴、制作小玩具、学习表演歌舞和童话剧等。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在

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5-06-16T14:31:49.9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作者:苏芳丽[导读]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苏芳丽广西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538021 摘要:当今的教育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创新质疑超越 国家要发展,靠的是人才,而对人的智能要求,重要的是要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创造性能力。能在科学界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来讲至关重要。学生大部分活动都在课堂中进行,如何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课堂教学的内涵。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提倡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首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是新课改课堂教学所提倡的。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这种肯定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而且学生在求知时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全面提高各种的能力,如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比如在上蛋白质这节内容时就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牛和羊都吃草,但是牛肉和羊肉却不同。学生听了这个问题显然很感兴趣,积极思考。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那是它们的蛋白质不同,那它们的蛋白质为什么不同呢?又为下一个内容蛋白质的多样性原因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要相信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我担任高二理科班的生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个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无论考得多简单,考试的结果都二三十分,总是拖这个班的后腿。这个学生真是让人头疼,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成绩差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特意去观察他上课的表现,通过观察发现他注意力不集中,也爱和周围的同学讲话。发现了这些特点之后,上课一有机会我就提问他,毕竟是基础差吧,刚开始回答的还不是很好。可是有一次我在《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这一课当中的有一道问答题“你支持生殖性克隆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问他他应该可以答出来,他不仅回答出来,而且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回答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他为什么不支持的原因,表达了自己不支持的观点,回答得很到位。不仅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还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他的回答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不像是一个差生的回答。这时候我用一种赞许的眼光看着他,并通过表扬了他,我说他回答的内容不仅有生物知识还穿插了政治知识。讲得很生动,回答得很到位。这时班上响起了赞扬的掌声,同学们也很欣赏他的回答,也肯定了我的说法。这个学生经过这次鼓励之后。从此,他上生物课时意力集中多了,回答问题时也比以前积极了,看到他的改变,我的内心也为之高兴。在教学中的一个例子让我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他们虽然学习差,但是其他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并不差。 三、鼓励学生要有质疑精神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质疑就不可能有创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首先要教会学生要学会质疑。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节内容时,我先展示几幅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这时候我就鼓励他们看到这几幅图你们有什么看法?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激起了他们的问题欲望。植物为什么向光性生长?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学生一边学一边思考,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目的了。当讲到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有学生提出问题,难道向光性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吗?可不可以是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呢?我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于是我说到曾经有学者提出向光性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你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知道自己提的问题得到肯定了以后,在以后的生物课上,能不时地提些有深度的问题。 四、鼓励废物利用制作小作品 废物利用是指收集本来要废弃的材料,分解再制成新产品。学生在课外利用废物制作小作品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 五、鼓励敢于超越 创新必须进行超越,超越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超越,对现有的知识超越。例如:在做还原糖的鉴定时,我们通常使用的材料是颜色浅并且接近无色的材料,通常是苹果或者梨。同学们能不能用甘蔗来做实验?马上又学生否定,因为蔗糖是非还原糖。难道就只能用梨或者苹果?有没有同学想到不同的材料呢?这时有个同学小声的说龙眼,龙眼色浅,含糖丰富。而且是我们南方特产。结果这个同学用龙眼做了检验还原糖的材料,不仅成功而且做的效果比用教材的更好。学生尝试了改变带来的成就感,我相信以后再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他也会尝试着改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总而言之,从课内到课外,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审美与表现评语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表现自我…… 2、该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3、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 4、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不失为是一个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人。 5、评价要素: 感受美:欣赏美: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6、表现美: 我的审美观也比以前更成熟了,比以前更会欣赏了。虽说表现并不突出,但任何事都抢着做了。 7、他的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特别是在他擅长的数学上,他是个憨朴的男孩,从来不与人攀比。 8、正确的审美观让他更懂得如何发现美的存在,认识到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从不以过渡的张扬为美,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一眼就能够看出他身上的美才是最特殊的 9、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综合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构成,是检查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和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采取写实性评语与等第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加以表述,写实性评语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并具有代表性 10、他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大自然和各种东西的美,将他们的丑陋化作生活中的美。不追求那些社会中庸俗的一面,有自主创新精神。 11、我认为你在审美与表现方面都没有问题,你的发型与服饰都十分符合学生的标准,并可做到不与其它穿奇服弄怪发的同学学习不好的行为。坚持按照标准去严格地要求自己。希望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鉴赏力,亦称审美能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由低到高。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衣食无忧,产生高级的精神需要和审美追求,而由于当前人们对审美认识的提高,所以就必须要求下一代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人们常说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长大才能有好的作为,从小培养审美习惯也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柏拉图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养成爱美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他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感受他们的好影响,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入美于心灵的习惯。”有审美的想法还必须有审美培养所必须的场合、环境,艺术教育就应该不断地创设一个又一个艺术审美环境,家长应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对艺术作品进行直接的感知。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说,审美能力是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从儿童到成年的转变,是心理成熟和审美理解力增强的表现,而这种转变又不是自动进行的,教育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类在培养小学生审美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细节上培养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小时侯对事物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比如学习音乐、美术等,并不是要孩子成为音乐家、画家,但是让孩子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孩子的精神生活,给孩子送去欢乐。家庭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第一次后天环境,也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打

怎样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09-07-22T11:14:49.217Z 来源:《新华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袁野 [导读] 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怎样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袁野 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通过培养得到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创新意识教学中,注重构筑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尊重学生。在合作中发现、解决问题,激发创新。 2培养注意力,激发探究兴趣兴趣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探索,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培养敏锐观察力,提高创新效果学生的观察往往总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观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让其知道观察成功失败的原因,使他们在下一次观察时,能有效地提高观察效果。 4培养持久记忆力,强调知识系统性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串联,对每一章节知识点归纳、概括、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整体框架,将一阶段所学内容理解、巩固,以便下一阶段的学习。 5突破常规,培养发散思维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古怪”、别出心裁的问题。 6鼓励自主学习,提高操作能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7经历挫折体验,培养顽强毅力创造活动需要借助决心和毅力,教学中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感受到挫折,尝到越过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8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测,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质疑能够提高学习主动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打破知识限制,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 9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超越教材本身,利用丰富的外部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如通过编演英语小品、讲故事、出板报、写贺卡和信件等活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又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我国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中学生审美自我评价

篇一:《审美与表现评语》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表现自我…… 2、该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3、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 4、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不失为是一个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人。 5、评价要素 感受美欣赏美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6、表现美

我的审美观也比以前更成熟了,比以前更会欣赏了。虽说表现并不突出,但任何事都抢着做了。 7、他的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特别是在他擅长的数学上,他是个憨朴的男孩,从来不与人攀比。 8、正确的审美观让他更懂得如何发现美的存在,认识到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从不以过渡的张扬为美,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一眼就能够看出他身上的美才是最特殊的 9、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综合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构成,是检查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和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采取写实性评语与等第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加以表述,写实性评语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并具有代表性 10、他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大自然和各种东西的美,将他们的丑陋化作生活中的美。不追求那些社会中庸俗的一面,有自主创新精神。 11、我认为你在审美与表现方面都没有问题,你的发型与服饰都十分符合学生的标准,并可做到不与其它穿奇服弄怪发的同学学习不好的行为。坚持按照标准去严格地要求自己。希望

小学生写字修性、审美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生写字、修性、审美能力培养》课题实验方案 西安区东城小学课题组执笔:刘云 2011、10 写字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当前人们写字能力正处于下降趋势。很多人不重视汉字的书写。认为社会进入21世纪,电脑成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一切都可以用电脑打印完成,甚至可以进行无纸化办公。汉字认识就行,写得再好也没用。这一误区必须扭转。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一些学生必备的基础,如:写字。从我们对本市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情况看,竟然有近1/3的教师也认为:电脑可以代替写字,写好字在未来社会就不是很重要了。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写好汉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是一种应该肩负的责任。“写字”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应该越来越受重视。汉字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艺术瑰宝,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那种笔画、笔顺的连接,都在传递着是中国文化那无以伦比的丰厚的底蕴;那种在笔端流露出的无穷的魅力,是机器无法达到的。 汉字书写对人的心理、思维、个人修养都是起着促进发展的作用。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习字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书写的汉字给人以亲切之感,它传达着一种情感。书写还能体现个性,从字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气质乃至个人修养,这是电脑所不能达到的。 因此,中国人还是应该具有较强的写字能力,把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汉字写好、写美。 一、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及历史背景 一)概念的界定 1. 写字:本研究所指的“写字”,是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般书写,主要是指生字教学中的指导书写以及学生学科作业中的书写。低年级主要是用铅笔,在田字格中书写。高年级是在方格本上的钢笔字书写。与一般概念上的书法(包括硬笔书法),有一定的区别。 2. 写字能力:写字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本研究所指的写字能力,是小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把汉字写正确,写工整,容易让人辨认,并且写字具有一定的速度。我们认为,作为中国人,不仅能够认识汉字,能够用电脑输入汉字,我们还应该把我们民族的汉字写美观,写漂亮。

培养审美意识 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趋于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对感情奔放,思想活跃的青少年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每个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成为欣赏教学的中心任务。 一、揭示美的形象,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美的最基本特征是形象性,给人们带来直观的感受,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感知是学生开始审美的初始阶段,此时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认识阶段的唤醒水平上。学生获得的是感官情绪上的愉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审美判断力去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所构成的理性美和艺术美,这就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内容。 譬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粮食》、《牛耕》等时,笔者把话题引到现实生活中来,针对当前学生劳动观念淡漠,歧视劳动,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很积极,想法各有不同。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劳动没有积极的认识,对劳动者有鄙视的思想,这时笔者就对学生讲到:清晨马路上的清洁工,烈日炎炎下辛勤劳作的农民,工厂里、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他们没有去想他们的劳动多么伟大、崇高、重要,他们的希望就是给孩子筹学费,给年迈的老人挣医药费,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最朴实、真诚的美德,最善良的情感。同学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劳动的经历,有些同学能主动帮助他人,而有些同学偷奸耍滑,因少干活而暗自高兴,实际上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时间一长,偷奸耍滑的人不被人信任,而那些认真踏实的学生不但养成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赞扬。这就是劳动的魅力。通过引导,让学生树立劳动是一种美德的观念,加强他们感恩的意识,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劳动,这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感悟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体会美、鉴赏美的能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性是美感的又一重要特征,要充分发掘教材情感的特征,以美感人。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先感知形象美,进而感受情感美。以情感的体验反映客观的审美对象,是鉴赏美的能力的提高。 如在讲《宫殿建筑》、《园林与民居》、《现代建筑》等章节的内容时,让学生知道人类文明进展中慢慢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就是我们所称的人文景观。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通过介绍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庙宇、祠堂、园林庭院以及古墓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凤县双石铺中学王晓丽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需要的不再是知识型人才,而是需要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只注重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告诉学生如何通过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 一、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

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电脑课,却不喜欢电脑老师的现象,当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最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为了使他们感兴趣,我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电脑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创新氛围。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何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审美心理特点,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趣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审美能力,培养 一、何谓“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是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审美能力是指审美主体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是人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得并不断发展的特殊能力。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的审美实践有关,每个正常的人都有产生审美能力的生理素质,这种素质有高下、敏钝之分,但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艺术作品是人类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担负着培养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重任。它们能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人。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长期的感性接触和体验,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包括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二、初中生正确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对美的热烈追求的开始,喜欢打扮,喜欢赏心悦目的东西和欣赏艺术作品。但他们又缺乏正确的认识美、

判断美的能力。处于这个时期的初中学生也极其欢迎对其审美感的引导,可望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此时也正是初中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使其审美意识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能够分辨自然、社会事物与艺术作品的审美品格,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其一生将起决定性的影响。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1、首先,要充分认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这使得学生在审美心理发展方面具有以下的特点: ?审美范围日益扩大。 到了初中阶段,由于知识范围的扩大,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学生接触到大量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艺术美的知识,对美术作品也能较好地欣赏,能够欣赏到美术作品所表现的较深刻的意义内涵或意境美,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特征。 ?审美价值的形成。 由于自我意识的形成,青少年的审美评价逐步摆脱成人的评价,不再轻易用成人的评价来左右自己的评价,表现了审美评价的自主性。这种审美评价的自主性表现为自觉地选择审美对象,自觉地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明显的流露出对美的不同追求。他们已经开始理解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并开始从审美对象的外部评价转入到美的内涵意境、内在美的评价上。 ?审美感受增强。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2008-05-02 提高孩子提审美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2、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根据孩子特点,循序渐进。 1、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 2、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诸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3、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8-06-22T14:58:08.93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2期作者:杨振磊 [导读] 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以便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让他们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251700 摘要:创新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以便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让他们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自主创新,就不可能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好科学发展道路;没有自主创新,就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没有自主创新,也就不可能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创新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为主要目标。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成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从我国教师总体现状来讲,他们作为创新指导者的能力偏弱,还不大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相应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才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人文素质。“海纳百有容乃大”,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保持各自的风格和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鼓励、支持,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就能不断获得新思想,同时也才能有“团队精神”。目前我国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很多,学校教育又忽视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这是很令人堪忧的。此外,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所继承的文化传统也有关。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优点很多,但是也应当看到,尽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有辉煌成就,却未能发展成现代自然科学。培养现代科技创新人才,应考虑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大力普及科学和科学方法。对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不要性急,因为现代科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仅有一个世纪,大规模地进行还不到50年,要把单一的文化底蕴多元化,这点时间不够长。 三、符合中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规律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更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结果和幻想。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记忆能力有待开发和挖掘,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探究过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及创新思维。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忽视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中也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囫囵吞枣,无法消化,学生更加缺少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教师更应该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在教学中应重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养成创新思维的意识和习惯。此外,在教学中应介绍和再现前人是如何探究和发明创造的,让学生体验和分享前人的失败和成功的甜酸苦辣,从而学习前人的探究方法和经验,借古鉴今,更好地开拓创新。 四、开设创新课程,营造创新氛围 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开设创新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为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我们可以开设一系列专门的创新课程,有重点地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科研和创新方法。同时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大作业或小论文,对学生进行一些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和辅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科技报告会,出版学生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参加课题调研,并对学生的科研课题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五、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浅谈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南宁十九中何翔宇 【摘要】初、高中青少年所处在的年龄段正是其性格,道德修养、审美观的定型期,所以中学教育的本质既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加强中学人文精神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体现。文学鉴赏、绘画欣赏、音乐聆听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三个重要途径。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让学生在校园中发现美所在、在课堂中感受美熏陶,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校园。 【关键词】审美;培养;中学生 一前言 时代发展至今,受到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对象—中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价值观,还是审美观,都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90后”“非主流”“西哈”等这些就是这一代人的特有名词。他们喜欢新潮的东西,有更多的兴趣爱好,同时在课堂接受知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法也要有所转变。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德育,美育的最佳场所,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达到中学生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本文所提出来的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各种艺术手段,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而新课标明确提出:中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应该说这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结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受到教育,如何在中学校园里去营造这么一种有艺术氛围的环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从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中学生审美感知力培养,课堂审美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不论是从阅读课文精彩段落,或是写作表达,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2.1教材升华,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力 初中生的审美情感具有较鲜明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审美情感的主观色彩浓厚,容易陶醉于色彩鲜明、节奏明快的审美对象之中,而较难深入的体会情感。因此,教师除了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识记以外,应该引导学生去努力发掘那些诚挚深厚的美。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想象是理解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

中学生审美观念

大家都知道九中“一日常规”,那么又有多少人真正遵守了呢?上面明确的说明了在教室走廊里不追逐打闹、喧哗,不讲粗话脏话,不开无聊的玩笑,不玩不正当的游戏,做到讲话轻一点,语言文明一点,走路慢一点;可是我们的行为又是怎样呢?似乎完全相反了吧! 注意仪表,穿校服,戴校徽,举止文明,见师长同学应主动问早、问好,进校后要使用普通话交谈。校服,不仅仅是穿,还要穿的符合中学生的要求。现在,改校服的问题日益严重,校服,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它能反映出一个学校所独具的风格特色。所以,校服的合适与否,美观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认为中学生的衣着打扮要符合自身特点。中学生就像高粱拔节,本身就具有一种青春向上的自然美。大诗人李白有一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我觉得把它引伸到衣着打扮上也是合适的。中学生的美不在于华贵,带耳坠、戒指反而让人看了别扭。中学生的美在于自然、青春、朴素。 大家都不喜欢校服吗?是校服的问题?还是我们审美问题?一个人的穿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理需要和审美取向,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目前,一部分学生以穿着“奇装异服”为美,在校园中形成了一股爱慕虚荣、哗众取宠的不良风气。 中学生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要在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育,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一、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次,审美个性受到学校文化、学习者、消费者、自身自然条件、年龄、性别、时代特色因素的制约。中学生在服饰审美方面,如果能把握这样一个总原则,就可以逐步提高服饰审美素质,形成良好的服饰审美修养。 服饰要与本人的年龄、身材、时令场合等因素相吻合。比如,有一些同学的头发搞得怪怪的。于是我就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开一个座谈会告诉学生这样的头发很很难看。但这些学生却说:“老师,你不知道这是风度。”我觉得中学生对真正的风度没有理解。我就告诉他风度是指人的举止姿态,通常用潇洒、端庄、大方等溢美之辞形容风度之美。如举止彬彬有礼、仪态淳朴大方、谈吐高雅有致,风度并不是虚浮于表面的东西,而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的自然延伸。你们学生的风度,应该具有学生和青春、自然、朴素的特点,在学习、工作、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勤奋向上、进取、求实、朴素、大方、乐观、谦和、活泼的精神风貌。相反,沉迷于模仿明星的举止仪态会使人感到装模作样。同时我还告诉中学生语言是人的心灵之窗,语言的文雅得体或粗俗失当也反映人的外在形象的重要方面。因为它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操、知识素养和性格气质的外露,语言是外在形象的重要标志。行为是一个人最直接最实际的表现。行为美最能反映人的心灵美。 二、我认为应该鼓励中学生爱学校,穿校服。因为这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和青春活力的美感。穿校服能令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以朴素大方为主,因为校服是朴素的,而学生经常穿校服也是想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一种美德。校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校服不但能让别人知道这学生就读的学校,更让学生在穿校服时记起自己的学校,学生经过这样的思想,可以令他们对学校培育出一份情。穿校服最重要的优点便是能给其它人一个有礼貌的样子,因为校服穿得整齐便能给人有一个好印象。可以说穿校服是中学生的责任,而穿校

浅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育中的重要性(定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明显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美育有了更高的认识,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美育与各学科之间相互融汇、贯通,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了美育中重要的环节,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助于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文化素质 [Summary]along with society of fly soon the arrival of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based ages, make people of spare time time increase, the spiritual life is obvious in the specific weight in the social activities increment, people's spiritual life become abundant colorful.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esthetic sense also at occurrence change with each passing day of variety, it more and more become people a life in necessary of a part.Society of progress make people to the United States raise higher of understanding, under the ages background th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to melt to remit with of each academics mutually, master, and gradual become this ages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trend.But appreciate beauty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doubtless become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medium the link of importance,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of exalt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student's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exaltation their spirits state, formation exactitude of philosophy of life and value, more contribute to society development have Gao the modern talented person of the character. [Keyword]the United States teach,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cultural charac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