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重点部分总结

食品营养学重点部分总结
食品营养学重点部分总结

绪论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1983:提出“蛋白质”;亮氨酸/苏氨酸;1920:“维生素”。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公共营养兴起。 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植物化学物、分子营养学、新营养学。

第一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1.试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必须经过消化道加工处理,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这个过程成为食物的消化。(化学消化&机械消化)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含营养素以及能被人体利用的非营养素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2.试述胃液的组成及胃酸的功能。

胃液的组成:胃酸、胃蛋白酶、黏液、内因子; 胃酸的功能:激活胃蛋白酶;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造成蛋白质变性

3.试述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过程。脱氨基作用及由此而产生的α-酮酸及氨的代谢。

4.不同营养素的吸收部位有何不同?不同营养素的吸收对人体每个部位的营养素吸收功能不同

5.甘油三酯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5.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P15-16)消化:自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肠内消化(肠腔内消化、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上的消化、结肠内消化)吸收:经过消化变成单糖后才能吸收。

第二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2/3)、外液ECF(1/3);骨密度(BMD);血液5L。

蛋白质(protein )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8+1: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

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色氨酸为1)。

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模式接近,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参考蛋白—鸡蛋蛋白质。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相对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 2.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 3.供能:1g 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 能量。 小肠:为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非钠依赖型。

必要的氮损失(ONL ):机体媒体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的月经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的约20g 以上的蛋白质的损失。

氮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零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含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消化率、利用率。

生物价(BV ):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100?=吸收氮储留氮生物价

PER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 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氨基酸评分(AAS )、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 )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 )。成人:RNI 为 1.16g/(kg ·d);占总能量的10%-12%。 )摄入食物蛋白质()

动物体重增加(蛋白质功效比值g g =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

%100?=?=食物氮储留氮生物价消化率蛋白质净利用率

氨基酸评分(AAS )

脂类(lipids )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类脂:磷脂、固醇类等。

甘油三酯及其功能:(体内)1.贮存和提供能量(1g 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9.7kJ 的能量);

2.维持正常体温;

3.保护机体脏器免受外力伤害;

4.内分泌作用;

5.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物和对蛋白质节约作用;

6.构成机体组织; (食物)

7.增加饱腹感;

8.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9.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

1.脂肪酸根据其碳链的长短分为:长链脂肪酸(14--24碳)、中链脂肪酸(含8--12碳)、短链脂肪酸(6碳以下)。

2.根据其饱和程度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单不饱和脂肪酸最常见的是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亚油酸和亚麻酸。

3.按脂肪酸的空间结构分为: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FA ):是指人体生理必需、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n-6系列的亚油酸(n-6)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n-3);EPA :二十碳五烯酸、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类脂(1)磷脂功能: 1.供能、构成生物膜; 2.作为乳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 3.降低血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脂肪肝; 4.磷脂经一系列水解后可生成胆碱,进而合成乙酰胆碱,参与神经系统功能; (2)固醇类:胆固醇功能:(1)构成细胞膜、(2)合成重要生理活性物质。

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1.脂肪的消化率;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3.各种脂肪酸的比例; 4.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5.其它重要脂肪酸的含量:DHA 、EPA 、花生四烯酸等。

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20%--30%; EFA 的摄入量≥总能量的3%。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

(1)单糖:葡萄糖(D 型和L 型,人体只能利用D 型)、果糖、半乳糖等。

(2)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及海藻糖等。

(3)寡糖:由3-10个单糖分子而构成。 大豆低聚糖:主要指水苏糖(四糖)和棉子糖(密三糖),不能被肠道消化——“大豆胀气因子”。

(4)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

1.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2.淀粉:①可吸收淀粉:直链淀粉(易老化)和支链淀粉(易糊化)。次级水解产物:糊精。②抗性淀粉。

3.纤维:①不溶性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②可溶性纤维主要包括: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等。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氧化供能:1g碳水化合物可提供16.7kJ的能量; 2.构成组织; 3.节约蛋白质作用;(糖原异生作用) 4.抗生酮作用;(50-100g碳水化合物防止酮血症) 5.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型; 6.提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改善肠道功能、有利于粪便排出;2.控制体重和减肥;3.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4.可能具有预防结肠癌作用。小肠:为碳水化合物分解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乳糖不耐受症原因: 1.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2.某些药物或肠道感染使乳糖酶分泌减少;3.随着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降低。

血糖指数(GI):50g碳水化物的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同一个体摄入50g碳水化物的标准食物(葡萄糖)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

食物GI的应用:1.指导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2.控制体重;3.改善胃肠功能。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55%-65%;精制糖的摄入,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10%。

能量(energy) 1kcal=4.184kJ;产能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生热系数: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人体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

基础代谢(BM):是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体力活动水平(PAL):指1人1天24小时总能量消耗(TEE)与基础代谢能量消耗(RMR)之比值。

食物热效应(TEF)又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是指由于摄食而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食物的氧热价: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值。

矿物质(mineral)

常量元素(macroelements):> 0.01%人体体重。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s):<0.01%人体体重。铜、钴、铬、铁、锌、硒、碘、锰、氟、

钼10种元素列为必需微量元素。

钙-- 生理功能:1.构成骨骼和牙齿;2.维持肌肉神经的活动;3.促进体内酶的活性;4.血液凝固; 5.促进细胞信息传递;6.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7参与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及调理细胞的正常功能。吸收部位:主要是小肠上段。吸收途径:1.被动扩散、2.主动吸收。促进吸收因素:VD、某些氨基酸、乳糖。抑制因素:草酸、膳食纤维、脂肪酸。钙缺乏: 1.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骼软化、变形,严重者可出现佝偻病;2.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钙过量: 1.高钙尿可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2.影响其它元素的吸收利用:如铁、锌等。钙的良好来源:奶类及其制品。硬水中也较高。注意:动物肉含钙很低,非钙的良好来源。AI:成人800mg/d。

铁--(功能铁和储存铁)生理功能:1.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组织呼吸过程;2.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3.其它: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等。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促进因素:VC、动物组织蛋白质和氨基酸。抑制因素:植酸、多酚类物质、钙、锌过多时。铁缺乏: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1.铁减少期(IDS)、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3.缺铁性贫血期(IDA)。血清铁蛋白(SF):是反映体内储存铁的指标。SF<12ug/L为储存铁减少。铁的良好来源:动物肝、全血、瘦肉、黑木耳、海带以及豆类等。UL:50mg/d。

锌-- 的生理功能:1.参与多种金属酶的构成;2.促进生长发育;3.参与免疫功能;4.维持细胞膜结构;5.其它:促进食欲,促进VA的代谢及生理作用、维护皮肤健康等。缺乏症:异食癖、缺锌性侏儒症、创伤组织愈合缓慢、顽固性溃疡、性发育迟缓、皮肤粗糙,免疫力下降等。锌过量:影响铁、铜等的吸收、利用;损害免疫功能;中毒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锌的良好来源:尤其以贝类海产品(牡蛎、扇贝)、红色肉类以及动物内脏含量丰富;植物差。

硒-- 硒缺乏:克山病、大骨节病。硒过量:“硒中毒”:头发、指甲易脱落,肢端麻木、抽搐等。硒的推荐摄入量RNI:成人:50ug/d。UL:400ug/d。硒的良好来源:动物内脏及海产品。

铬 -- 被认定为能够增强胰岛素作用的必需元素。铬缺乏:可见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患PEM的婴儿以及完全肠外营养的病人。可表现为体重下降、生长停滞、外周神经炎、葡萄糖耐量异常等。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啤酒酵母中的铬易于吸收。

磷 -- 磷缺乏:少见;磷过量:低血钙症。

镁 -- 镁缺乏:神经肌肉兴奋性亢进;镁过量:恶心、胃痉挛等。

碘-- 碘缺乏: 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病;碘过量: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碘性甲状腺肿。氟-- 氟缺乏:影响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增加龋齿的发生率;氟过量:可引起氟中毒:氟骨症,氟斑牙。

维生素(vitamin)

维生素:是一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必须由食物供给。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维生素A -- VA类:是指含有视黄醇结构(β-白芷酮环的多烯基结构)并具有其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包括两类:已形成的维生素A;维生素 A 原。生理功能:1.视觉功能;2.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3.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4.参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合成; 5.抗氧化作用;6.抑制肿瘤生长。缺乏:眼部疾病:暗适应能力降低或夜盲症,毕脱氏斑,干眼病,角膜软化、溃疡或穿孔等。皮肤角化:皮肤干燥、增生及角化,毛囊角化过度症等。免疫力降低,易感染。食欲降低、生长发育迟缓等。过量:急性毒性、慢性中毒、致畸作用。视黄醇当量(RE):表示膳食或食物中全部具有视黄醇活性物质的总量。食物来源:VA的最好来源为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蛋类、奶类等;VA原的良好来源是深绿色蔬菜或红黄色蔬菜和水果。RNI:成年男性:800ugRE/d;成年女性:700ugRE/d 。

第三章:能量

1.能量单位以及卡和焦耳的换算关系。焦耳J 千焦KJ 兆焦MJ; 1Kcal=4.184KJ 1KJ=0.239Kcal 1000Kcal=4.184MJ 1MJ=239Kcal

2.三大产能营养素的能量系数?碳水化合物4Kcal/g 脂肪9Kcal/g 蛋白质4Kcal/g

3.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各种能量消耗的特点和影响因素?①基础代谢:生理、病理状态;体格构成;环境温度、应激状态、进食状况、遗传等②体力活动:肌肉越发达、体重越重、活动强度越大,能量消耗越多;③食物热效应:食物的营养成分;进食量和进食频率;体力活动。④生长发育

4.基础代谢率和静息代谢率的区别与联系? ( P19-20各自概念+ 区别:基比静严格;静能量消耗量高于基,但静测量方法简便易行)

5.什么是体力活动水平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即食物热效应: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想象。过去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6.维持能量平衡有何重要意义?

7.测定人体能量消耗的方法有哪些?直接/间接测热法(呼吸商法;双标水法;心率检测法)

8.何谓呼吸商和氧热价? P22 呼吸商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

第四章:蛋白质

氨基酸模式:构成人体或食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值。 P28

半必需氨基酸: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代谢生成。 P27

1.简述蛋白质的生理功能。①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②构成体内多种具有重要生理动能的物质③参与调节和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及胶体渗透压④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思维活动及遗传信息的传递⑤提供能量

2.简述氮平衡的3种状态及意义。①氮平衡或氮的零平衡②正氮平衡③负氮平衡

氮平衡:机体中蛋白质分解与合成间的动态平衡,以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为衡量的指标。

4.举例说明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类、球蛋白类、谷蛋白类和醇溶蛋白类,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构成不同、性质不同、消化率及利用率也不同。多种食物混合食用,其蛋白质中的限制氨基酸得以互补,可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之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5.简述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6.简述食物蛋白质的种类、性质及营养价值。种类:(动物性)纤维蛋白类、球蛋白类(植物性)谷蛋白类、醇溶蛋白类

第五章:脂类

必需脂肪酸:指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脂肪酸。

2.类脂包括哪几种?磷脂、固醇类

3.简述磷脂的生理功能。①提供热能②物质运输(双重极性)③构成细胞膜④乳化剂

4.简述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健康关系。 P47-48

5.简述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①磷脂的最主要成分②参与脂质代谢③合成重要的衍生物

④对生殖及X射线损害的保护作用

6.简述DHA的来源及脑发育的关系。存在于鱼类及少数贝类中,其它食物如谷物、大豆、薯类、奶油、植物油、猪油及蔬菜、水果中几乎不含有。DHA是参与调节细胞器官功能的重要前体物质.在人体生长发育的早期,DHA与神经系统发育、感官的成熟关系尤为密切。

第六章:碳水化合物

1.按化学结构可将碳水化合物分为哪几类? 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

2.1998年FAO/WHO专家组的建议,应将碳水化合物分为哪三类?为什么?糖、寡糖和多糖。(从营养学角度分)

3.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P55-56)①提供热量②构成体积组织细胞的成分

③解毒和保肝作用④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⑤提供膳食纤维

4.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的节约蛋白质作用的抗生酮作用?(P61)摄入足够量的碳水化合物,就能预防体内或膳食中的蛋白质进入糖异生旁路而转变为葡萄糖分解供能。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可预防体内酮体生成过多,即起到抗生酮作用。

5.为什么说人体所需的能量应大部分来自碳水化合物?(P56)碳水化合物占其能量构成的55%-65%

6.什么叫血糖生成指数?(P57)指摄入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等量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糖耐量曲线下面积的比值。

7.为什么把酒精和精制糖称为纯热能食物或空卡食物?过量摄入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酒精是糖发酵的产物,只能提供热量而无其他营养作用,故酒精类食物产生的热为“空卡”。危害: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肝损害和神经毒性作用。(P59)

8.为什么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的摄入量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P62)因为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之间有密切关系并受多种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第七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哪几种?(P63)碘、锌、硒、铜、钼、铬、钴、铁8种

2.影响钙吸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P64)①年龄性别与生理状况②体内激素水平③疾病

3.简述人体钙的主要食物来源。(P68)最好來源是奶和奶制品,豆类、绿色蔬菜、各种瓜子也是钙的较好来源;虾皮、还带、发菜、芝麻酱等含钙量特别高。

4.简述镁、钾的生理功能。(P73)镁:①激活多种酶的活性②抑制钾、钙通道③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④维护胃肠道和激素的功能 (P77) 钾:维持糖、蛋白质的正常代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③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正常功能④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⑤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酸碱平衡和电离子平衡⑥降低血压

5.钠摄入过量有哪些危害?(P82)

6.试述铁缺乏的三个阶段及其表现。(P85)第一阶段仅有铁储存减少,表现为血清铁蛋白测定结果降低,显示储备铁减少;第二阶段为红细胞生长缺铁期,特征是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但因血红蛋白尚未下降,故称为无贫血的铁缺乏期;第三阶段为缺铁性贫血,此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容积下降,贫血严重程度取决于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

7.简述锌的生理功能及主要的食物来源。(P88)①酶的组成成分②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

再生③促进性器官和性功能的正常发育④促进食欲⑤促进维生素A的代谢和生理作用⑥参与免疫功能来源: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和动物内脏都是锌的良好来源,干果类、谷类胚芽、麦麸、奶酪、虾、燕麦和花生等也富含锌。

8.硒的活性形式是什么?简述硒的生理功能。(P90)生理功能: ①抗氧化作用②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以及抗肿瘤的作用③保护心血管和心肌作用④解除体内重金属的毒性作用⑤免疫作用 [克山病、大骨节病]

9.简述人群碘的营养状况评价。(P92)①TSH和T3及T4或FT4的水平②尿碘③儿童甲状腺肿大率④其他(身高、体重、性发育、骨龄、智商、精神运动功能等)

10.简述铜、钼、铬的主要生理功能。(P96-98)铜:①参与铁的代谢和血红蛋白合成②参与结缔组织的合成③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④与胆固醇及葡萄糖的代谢、心脏功能、免疫功能、激素分泌等有关钼:①三种金属酶的辅基(黄嘌呤氧化酶、亚硫酸氧化酶、醛氧化酶)②保护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③其他铬:①体内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影响脂类代谢③促进蛋白子代谢和生长发育④改善机体应急状况

11.氟缺乏和过量的临床表现。(P99)缺乏:可增加龋齿的发病率,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过量:氟中毒如骨中氟达到0.6%时,会出现“氟骨症”“氟斑牙”.。

12简述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概念。(P63) 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铁锌硒碘铜钼铬氟)13.简述人体矿物质构成特点以及生理功能。生理功能:①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②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性③构成多种活性物质的成分(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核酸)参与酶系激活。④参与遗传物质的代谢

14.简述钙、铁、碘的生理功能,缺乏病及主要食物来源。(P63-68) 钙:①形成和维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活动③参与凝血过程④对(ATP酶、脂肪酶、蛋白质分解酶等)有激活作用;对激素的分泌方面也有影响。[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因素] 缺乏症:佝偻病(婴儿) 骨质软化症(成人) 骨质疏松症(老人) 手足抽搐症来源:题三(P83-87) 铁:①参与体内氧和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②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③其他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读等以及提高机体免疫)缺乏症:题六来源: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兽肉类、鱼类、黑木耳、芝麻酱、海带、桂圆(P92-94)碘:①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②促进生长发育③调节组织中的水盐代谢④促进尼克酸的吸收和利用,促进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促进核黄素合成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⑤甲状腺素可活化100多种酶,包括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等缺乏症:甲状腺肿(成人)呆小症、克汀病(胎儿)来源:海鱼、海带、发菜、紫菜

第八章:维生素

1.维生素有哪些共同特点?(P100)①均以其本体的形式或可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②在人体内不能经机体自身的同化作用合成,也不能大量地储存在组织中,所以必须经常由食物提供③不是人体的结构成分,也不提供能量④虽然每日生理需要量

很少,然而它们在调节物质代谢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的作用⑤常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作用⑥不少维生素具有几种结构相近、生理作用相同的化合物

2.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在吸收、排泄、储存、缺乏症状出现的快慢及毒性等方面有何差异?

3.维生素A包括哪些物质?视黄醇、视黄酸的生理功能有哪些?(P105)视黄醇:①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维持正常视觉②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③促进上皮细胞的增生与分化④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发育⑤促进造血⑥抑制肿瘤的生长视黄酸: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能刺激也能抑制基因的表达,对细胞的分化起调控作用;降低维生素A缺乏对生殖机能的影响;对基因表达的作用决定着机体各部分发育的顺序。

4.简述维生素D的来源及生理功能。(P109)①维持钙的内稳态,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促进小肠对钙、磷的转运;促进钙的动员和骨组织的钙化;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②提高运动能力(P111)来源:蘑菇、鱼干、鱼油、鸡蛋、黄油及咸水鱼;晒太阳

5.简述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6.简述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叶酸、钴胺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以及膳食来源。(P116-117)硫胺素:①辅酶功能(氧化脱羧作用;转酮醇作用)②非辅酶功能(神经生理作用;心脏功能)缺乏病:[脚气病成人脚气病(①干性脚气病②湿性脚气病③混合型脚气病④暴发性脚气病⑤脑型脚气病);婴幼儿脚气病] 来源:谷物、杂粮、瘦弱、动物内脏、豆类、坚果(P118-120) 核黄素:①参与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②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③参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④参与药物代谢缺乏病:“口腔-生殖系统综合症”来源: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我国居民核黄素的主要来源于谷类和蔬菜。(P121-123)烟酸:①参与氧化还原反应②参与蛋白质核糖基化过程③作为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分,能够增强部分人的胰岛素效应④调节血脂的作用缺乏病:癞皮病/糙皮病;“3D”症状来源:酵母、肉类、动物内脏、豆类、种子及谷类,乳类、蛋类、绿叶蔬菜;咖啡和茶。(P127-129)叶酸:活性形式是THF,是1-C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可以通过影响核酸合成和基酸代谢过程来影响增殖、组织生长和机体发育;可以影响蛋氨酸代谢过程中SAM的合成影响血红蛋白、磷脂、神经递质的合成。缺乏症:①巨幼红细胞贫血②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习惯性自发流产、胎盘早剥、先兆子等孕期并发症③胎儿神经管畸形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⑤癌症来源:动物肝、肾、蛋类、奶类、豆类、绿叶蔬菜、水果和坚果(P129-131)钴胺素:①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转变为蛋氨酸②作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异构酶的辅酶参与甲基丙二酸-琥珀酸的异构化反应缺乏病:①巨幼红细胞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②“亚急性组合退化”或“组合型系统疾病”来源: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动物性食物(肉类、动物内脏、鱼类、禽类和蛋类),乳及乳制品

7.简述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以及膳食来源。(P132-133)①作为羟化过程的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羟化反应(促进结缔组织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神经递质和去甲肾上腺素合成;促进类固醇的代谢;促进有机物或毒物经羟化解读)②抗氧化作用③其他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进而减少胃癌的发病率)缺乏症状:(坏血病)牙龈肿胀、出血和萎缩,皮下瘀斑,紫癜,贫血,伴有骨钙化不全和伤口愈合迟缓等。晚期常因发热、痢疾、水肿、麻痹而死亡。来源:冬寒菜、花菜、苦瓜、韭菜、西兰花、青菜、菠菜、辣椒、西红柿等;水果有酸枣、刺梨、猕猴桃、柚子、橘子、橙、枣、山楂、柿子、草莓等

第九章:其他有益物质

1.什么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分为哪两大类?(P140)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类以及木质素。可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

2.膳食纤维的主要营养学意义有哪些?(P142-144)①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促进有害物质的排出②控制体重和减肥③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④预防癌症

3.过量摄入膳食纤维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抑制消化酶的活性,吸附或螯合金属离子,从而影响其他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由于肠蠕动增强、肠内容物的体积和产气量增加而导致腹部不适、胀气和排便次数增加等。

4.膳食纤维的主要食物来源有哪些?(P144)主要来源为天然的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粗粮、薯类和豆类等

5.什么叫做植物化学物?常见的植物化学物有哪些?(P145)次级代谢产物对人体可产生多方面的生物学作用,称之为植物化合物。主要有类胡萝卜素、多酚类、植物固醇、皂苷、萜类和硫化物等。

6.番茄红素对人体有哪些生物学作用?(P147)①抗氧化②抑制肿瘤③预防心血管疾病

④其他生物学作用

7.大豆异黄酮对人体有哪些生物学作用?(P151)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抗骨质疏松、防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等有益作用,在较大剂量下则可表现出内分泌干扰活性和其他毒性反应。可有效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以及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

第十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1.试述食物中抗氧化营养素的分类和作用。

2.简述畜、禽、鱼肉类的营养特点。(P163-165)①水分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碳水化合物⑤矿物质⑥维生素⑦浸出物(含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

3.试述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豆类:①蛋白质②碳水化合物③脂肪④维生素⑤矿物质豆制品:浸泡、细磨、加热等处理,破坏抗胰蛋白酶、去除大部分纤维素、消化率提高。营养素种类变化不大,水分增多,相对含量减少,豆芽可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

4.简述奶类的营养价值及其特点。(P168-171)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碳水化合物④矿物质⑤维生素⑥其他成分(酶类、有机酸、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特点:P170-171

5.简述谷类蛋白质的分类及其生物学特点。

5.简述蛋及蛋制品的营养价值及其特点。(P173-175)①蛋白质②脂类③碳水化合物④矿物质⑤维生素和其他微量活性物质(维生素、酶、色素、其他)

6.简述蔬菜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不良影响。(P180-181) ①毒蛋白:影响肠道吸收维生素、无机盐及其他营养素(豆类、薯芋类)②毒苷类物质:对人和动物体内的细胞色素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毒性(豆类、木薯的块根)③硫苷---致甲状腺肿原:阻碍碘的吸收并抑制甲状腺的合成,导致甲状腺肿(油菜、芥菜、萝卜等植物的籽粒)④皂苷:有溶血作用,多食会引起喉部、口腔瘙痒和灼热感(茄子、马铃薯等茄属植物的果实表皮)⑤硝酸盐: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食用过多急性食物中毒,发生肠源性青紫症;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胺结合产生致癌物亚硝酸,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作用⑥生物碱:鲜黄花菜含有无毒的秋水仙碱,经肠道吸收后在体内氧化成二秋水仙碱,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秋水仙碱可溶于水,通过蒸煮等烹饪等过程会减少其在蔬菜中的含量,从而减少对机体的毒性。

7.简述野菜和水果的分类及其营养特点。(P179)(P181-182)水果:①仁果类②核果类③坚果类④浆果类⑤柿藻类⑥柑果类⑦多年生草本(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属于碱性食品)

8.简述坚果类的分类及其营养特点。(P185-188)分类:油脂类坚果和淀粉类坚果营养价值:①蛋白质②脂类③碳水化合物④维生素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营养学期末复习重点

食品营养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强化: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元素,或某些天然食品提供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 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必需脂肪酸,膳食纤维) 营养补充剂:正常膳食之外增加的一类为补充膳食不足或特殊需要的制剂,不与食品形成统一整体 第一限制氨基酸:与需要量相比,食品中含量不足的EAA。由于他们的不足,限制了对其他氨基酸的利导,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满足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其次为第二、三、四等限制氨基酸 烟酸当量在体内平均60mg色氨酸可转化为1mg烟酸(但转化过程受B2,B6,铁,亮氨酸等因素的影响)烟酸当量(NE)=烟酸(mg)+1/60色氨酸(mg) 中国成人RNI:男性14mgNE/d 叶酸当量:叶酸当量DFE(μg)=膳食叶酸(μg)+1.7×叶酸补充剂(μg) 膳食中叶酸的吸收率为50%,叶酸补充剂生物利用率85%,是纯食物来源叶酸利用率的 1.7倍 中国成人RNI:女性13mgNE/d 膳食调查:通过对特定人群或个人每天各种食物摄入量的调查,计算出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根据受试者当时的劳动消耗、生活环 境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殊需要,与参考摄入量(DRI)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 摄入的营养素质量及配比是否合理的一种方法。 膳食调查方法:称重法、记账法、24小时回顾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食物频率法。营养调查: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包括:膳食调查、生化检查、体格检查。 营养质量指数(INQ):指营养素密度与能量密度之比 INQ=某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 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推荐供给量 能量密度=所含能量/能量推荐供给量 INQ=1 营养需要达到平衡; INQ>1 营养价值高 INQ<1 营养价值低 RNI:推荐摄入量.传统使用的RDA,是满足某一特定的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RNI=EAR+2SD RNI=1.2EAR 能量RNI=EAR EAR:平均需要量.是满足某一特定的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EAR 是RNI制定的基础。 混溶钙池:人体中几乎99%的钙集中于骨骼和牙齿,1%以结合成游离态存在于软组织中,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称为混溶钙池. 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 酸性食品:肉,鱼,蛋等含酸元素Cl S P 碱性食品:蔬菜,水果等含碱元素K Na Ca2 Mg2 峰值骨密度:20岁前为骨生长阶段,其后10余年骨质继续增加,到35~40岁,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称峰值骨密度(决定骨质疏松危险性主要因素),之后骨质逐渐流失 代谢水:体内氧化或代谢产生的内源性水。 三大营养素换算公式:食物代谢水产量(g) =0.40*氧化的蛋白质(g)+0.60*氧化的碳水化 合物(g)+1.07*氧化的脂肪(g)

营养学期末考试习题

第一章 名词: 3、强化:指向食品中添加营养素(或称营养强化剂)以增加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 4、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5、强化食品:指添加有营养素(或营养强化剂)的食品。 6、功能食品:又称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感官两大功能,又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增强机体防御功能以及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等的工业化产品。 7、营养是人类从外界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它也可以说是人体获得并利用其生命运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8、营养素是人体必须有足够的量来保证生长、发育、繁养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 ?六大营养素:CHO、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宏量(常量)营养素:CHO、脂肪、蛋白质 ?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 9、食品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的所含重要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浓度。 10、食品的营养价值通常是指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11、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是在满足机体正常需要的基础上,参照饮食习惯和食品是生产供应情况而确定的,稍高于一般需要量的热能及营养素摄入量。 EAR平均需要量: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 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RNI推荐摄入量: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AI适宜摄入量: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12、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良食品或基因食品。通常是指一种由经基因修饰的生物体生产的,或由该物质本身构成的食品。 填空: 儿童的营养状况,特别是五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是人口素质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最敏感指标! 问答: 为什么说动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比植物蛋白质高? 就其质而言,动物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相互的比例关系更适合人体的需要。 第二章

营养学基础教案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最新整理食品营养学重点知识讲解

食品: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物: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机体活动最基本物质条件之一。食品是营养物质的载体。从社会角度,食品要能够被特定文化接受。 食品的特点:安全卫生,无毒无害;营养功能:能量、营养素;感官功能:刺激味觉和嗅觉。 营养:“谋求养生”,是指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和代谢、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基础营养(人类营养学,):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医学营养(临床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 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营养主要来自食品,是其他分支的基础。) 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营养不良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合理营养:就是在卫生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食物和配合食物,合理地贮存、加工和烹调食物,使食物中的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都能适应人们的生理、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营养的核心是“全面、平衡、适量”。 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RDA)与膳食参考摄入量(DRI) 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RDA):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年龄绝大部分人(98%)的健康。 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 (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EAR+2SD(标准差)若假设:1SD=10%EAR,则RNI=1.2EAR (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 入量。AI>EAR AI>RNI AI

食品营养学考试内容

第一章 1.何谓营养、营养素、营养学、DRIs、AI、RNI、EAR、UL? 2.DRIs的概念包括哪些指标,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人体所需的最主要的营养素有哪几类 4.健康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第二章 1.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方式有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被机体细胞所利用,称为吸收。 2.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既是食物通过的管道,又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 3.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及小肠腺。 4.口腔和食管内几乎不被吸收;胃内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小肠为主要的吸收部位。 第三章 1.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通常主要由食物来提供。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当中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够在体内产生能量,营养学上将这三种营养素称为“产能营养素”。 2.人体中能量的消耗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基础代谢消耗,体力活动消耗,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消耗。

3.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具体地说,它是在机体处于清醒、空腹(进食后12~16h)、静卧状态,环境温度18~25℃时所需能量的消耗。 4.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1)供能及节约蛋白质 (2)构成体质 (3)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解毒 (4)有益肠道功能 (5)食品加工中重要原、辅材料 (6)抗生酮作用 5.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统称。脂肪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 6.脂肪不能给脑和神经细胞以及血细胞提供能量。 7. 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1)组成磷脂的重要成分。EFA参与合成磷脂,并以磷脂形式出现在线粒体和细胞膜中。 (2)对胆固醇代谢十分重要。体内约70%的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成酯,才能被转运和代谢。 (3)合成前列腺素(PG) (4)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5)修复皮肤 第四章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营养:指人体摄取食物后,在人体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 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况的总过程 2.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等六大类。 3.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4.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 态。 5.DRIs:即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值,包括四 项内容指标:(1)平均需要量EAR:只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2)推荐摄入量RNI:只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6.营养科学研究主要内容:(1)基础营养(2)公共营养(3)营养与健康(4)营养与基 因表达(5)食物中活性成分(6)营养与农业(7)食物营养。 第三章第一节能量 1、产能营养素:脂、蛋白质、糖等能产生能量的物质。 生理有效能: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燃烧所能给体内供给的能量值。3大产能营养素的生理有效值:碳水化合物16.8KJ(4kcal),脂肪37.56KJ(9kcal),蛋白质16.74kJ(4kcal)。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热人体单位体表面积或单位体重所消耗的能量。 食物的热效应: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 2、试分析影响不同生理人群能量需要量的主要因素。 (1)体型与机体构成瘦体质量大、肌肉发达者,机体代谢率高; (2)年龄与生理状态:婴幼儿高,孕妇高; (3)性别:女性代谢率低于男性; (4)环境温度寒冷气温下高; (5)应激状态:发热创伤时基础代谢率高; 其中正常人主要由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的热效应,而孕妇、母婴、青少年、刚病愈的机体还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 3、三大产能营养素占人体能量来源的适宜比例是多少? 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0%~30%,蛋白质11%~15%。 4、计算日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的方法有哪些? (1)气体代谢法(2)双标记水法(3)心率监测发(4)活动时间记录法(50要因家算法。 第三章第二节碳水化合物 1、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与功能? 分类:单糖、双糖、麦芽糖、淀粉糖。生理功能:(1)提供和储存能量。(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3)参与其他营养素的代谢。(4)解毒作用 2、膳食纤维的概念和生理保健功能?(摄食适宜量的膳食纤维可预防那些疾病,如何辩证认识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 膳食纤维主要为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还有一类为木质素,不是多糖类物质,但都是不能被人类的胃肠道中的消化酶所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 生理保健功能:1)、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2)、改善血糖生成反应3)、改善大肠功能4)膳食纤维的其他功能。

食品营养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1.1.1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营养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六大类。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 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4项指标。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3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 营养不良(失调)是指犹豫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平衡膳食是指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机体每日需要的膳食,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适,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1.1.2营养学分支 作为营养学的一个分支,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关系;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方法;食物资源的开发。 1.2.1营养学发展简史 现代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有“营养学之父”之称的法国化学家Lavoisier首先阐明了生命过程是一个呼吸过程,并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 1842年,德国化学家、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奠基人之一Liebig提出,机体营养过程是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过程。后来他的几代学生又通过大量的生理学和有机分析实验,先后创建了氮平衡学说,确定了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提出了物质代谢理论。其学生Lusk撰写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营养学著作。 1.3.1食物、营养与生长发育 食物中提供各种营养素和能力,通过消化、吸收、转运和代谢,以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调节生命活动,维持机体健康。 处于生长发育的个体如果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处于饥饿状态),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

食品营养学期末复习试题十-西南科技大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 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的水果是(B ) 。 A.柠檬 B.猕猴桃 C.柑桔 D.山楂 2. 下列哪项不是脂肪的生理功能(C ) 。 A. 提供能量 B. 脂溶性维生素载体 C. 预防冠心病 D. 保护器官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D ) 。 A. 咀嚼肌运动产热 B. 食物本身的热能 C.吞咽运动产热 D. 因摄食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 4. 属于人的半必需氨基酸的是(A ) 。 A. 半胱氨酸 B. 亮氨酸 C. 赖氨酸 D. 蛋氨酸 5. 处于负氮平衡的人群是(C ) 。 A. 正常成年人 B. 青少年 C. 烧伤病人 D. 孕妇 6. 膳食热能的构成一般为,脂肪供给的热能占(B ) 。 A. 70%以上 B. 20-30% C. 10-15% D. 5-10% 7. 低蛋白饮食是指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为(A ) 。 A. 饮食中几乎不含蛋白质 B. 占全天总热能的10% C.<40% D. <60% 8. 膳食纤维是(D ) 。 A.单糖类物质 B. 双糖类物质 C. 可被消化吸收的多糖 D. 不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 9. 低盐饮食要求全天钠供给约(C ) 。 A. 500mg B. 1000mg C. 2000mg D. 4000mg 10. 亚油酸是(A ) 。 A. 18碳2稀酸 B. 22碳4稀酸 C. 24碳6稀酸 D. 18碳4稀酸 11. 测定皮下脂肪的常用方法是(B) 。 A. CT B. 皮褶厚度 C. B超 D. X透视 12. 奶类的酪蛋白是复合蛋白质中的(D ) 。 A. 脂蛋白 B. 金属蛋白 C. 糖蛋白 D. 磷蛋白 13. 可用来形成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氨基酸是(A ) 。 A. 苯丙氨酸 B.赖氨酸 C. 精氨酸 D. 组氨酸 14. 典型的混合膳食中蛋白质消化率约为(D ) 。 A.98% B. 96% C.94% D. 92% 15. maillard reaction是因下列氨基酸与糖长期受热的结果(B ) 。 A. 亮氨酸 B.赖氨酸 C. 丝氨酸 D. 脯氨酸 16. 氨基酸的吸收主要以下列方式(C ) 。 A. 单纯扩散 B. 携带者促进之被动扩散 C. 主动运输 D.胞饮作用 17. 减少正常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血清胆固醇上限值是(C ) 。 A. 150mg/L B. 210 mg/L C. 225 mg/L D. 250 mg/L 18.人体吸收速率最快的糖是(A ) 。 A. 牛乳糖 B. 葡萄糖 C. 果糖 D. 甘露糖 19. 镁的排泄是由( 2 ) 。 A. 粪 B. 尿 C. 汗液 D. 呼吸 20. 能预防蛀牙的氟含量为( D ) 。 A. 4 ppm B. 3 ppm C. 2 ppm D. 1 ppm 21. 与调节酸碱平衡无关的器官是( D ) 。 A. 肺 B. 心脏

食品营养学考试重点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谷物为主食,配以动物性食品增进营养,再加上果品的辅助、蔬菜的充实这样一种膳食平衡理论,从而有益健康。 食品营养学: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储藏加工以及农业发展等关系,研究食品对人体的影响,或是使人体以最有益于健康的方式来利用食品的科学。 营养:人类从外界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殖和维持健康生活所必须的、且要求有足够量的物质,也称营养成分。 营养价值: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或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的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食品的密度: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 食物能值: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 生理能值: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分解后为机体共给的净能 基础代谢:人体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包括维持机体的体温调节、血液循环、心跳呼吸活动等)所需要的能量,是机体处于清醒、空腹、静卧状态、周围环境安静和温度适宜、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时消耗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是人体摄食过程而引起的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即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能量密度:每克食品所含的能量 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这几种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不同食物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相互比值各不同,若将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在食用,使不同的食物蛋白质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食品营养价值: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例和热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并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及其利用 营养质量指数:推荐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 合理营养:科学合理的使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平衡膳食:能保证供给符合生理状况、劳动田间及生活环境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膳食,应以数量充足、质地良好的不同食品,按照营养学的原则,遵循正确的烹饪方法和膳食制度调配而成。为身体的发育、成长和健康、长寿服务 营养调查:通过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测、体格检查、能量消耗观察,了解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方法 膳食调查:定量了解被调查人群或个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营养构成,然后折算出每人每日的平均营养素摄入量,最后对照DRIs评价被调查人群或个体摄取能量和营养素的满足需要的程度 营养缺乏病:指由于长期严重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造成机体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变形或症状。 营养过剩:热量过剩,即功能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摄入过多,超过了分解的量,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诱发糖尿病、冠心病 膳食纤维: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第一代功能食品:厂家用某些活性成分的基料加工而成,根据基料推断该产品的功能,缺乏功能性评价和科学性分析 第二代功能食品:经过动物和人体试验,确知其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功能,功能性评价建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考试试卷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5题,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A型题(31小题,共分) [1]正常人体脂肪含量大约占体重的 A、10-20% B、5-10% C、20-30% D、30-35% E、20-25% [2]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是 A、罐头食 B、剩粮食饭、凉糕 C、奶及奶制 D、家庭自制豆制品 E、海产品及盐渍食品 [3]维生素B1的主要功能是以辅酶形式参与 A、蛋白质代谢 B、脂肪代谢 C、赖氨酸代谢 D、糖代谢 E、钙代谢 [4]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淀粉 D、糊精 E、麦芽糖 [5]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对脂肪酸败有如下影响 A、抑制 B、减速 C、增进 D、延缓 E、无影响 [6]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食物脂肪的消化率与熔点有关 B、所有植物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都高于动物脂肪 C、一般成人的脂肪供应应占膳食总热量的20%~25% D、一般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的 脂肪营养价值高 E、必需脂肪酸的最好来源是植 物油类 [7]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形成与下 列因素有关,除了 A、食物存放温度的高低 B、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C、受葡萄球菌污染的程度 D、食物中淀粉的含量 E、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8]巴氏消毒法的温度范围为 A、75~95℃ B、63~95℃ C、60~80℃ D、65~85℃ E、60~95℃ [9]食物储存中,酸度升高、产气、 带有甜味、有醇类气味,此种反 应为 A、油脂酸败 B、蛋白质分解 C、碳水化合物分解 D、美拉德反应 E、醇类发酵 [10]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______ A、15%~20% B、50%~60% C、10~15% D、? 35%~40% [11]表明食品被粪便近期污染的 指示菌是 A、埃希茵属 B、柠檬酸杆菌属 C、肠杆菌属 D、克雷伯菌属 E、黄杆菌属 [12]正常成年人膳食中碳水化合 物提供热量占每日摄人总热量 的适宜百分比是 A、60-70% B、50-60% C、40-50% D、55-60% E、80-90% [13]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烟酸的 氨基酸为 A、赖氨酸 B、亮氨酸 C、色氨酸 D、胱氨酸 E、丝氨酸 [14]防止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 何种措施是错误 A、防霉 B、阻断合成 C、制定限量标准 D、作物施用钾肥 E、作物施用钼肥 [15]40cm2肌肉有6个以上囊尾 蚴的畜肉,应予 A、冷冻处理 B、高温处理 C、盐腌处 D、辐射处理 E、销毁 [16]杂醇油是在制酒过程中何种 物质分解而成 A、蛋白质、氨基酸 B、果胶、木质素 C、糠麸 D、淀粉 E、油脂 [17]烟酸理化性质的特点为 A、酸性条件易破坏 B、碱性条件易破坏 C、遇光易破坏 D、加热及烹调加工损失小 E、高压下120℃,20分钟易破 坏 [18]与影响钙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A、草酸盐 B、植酸盐 C、脂肪消化不良 D、膳食纤维 E、胆固醇 [19]患者自觉乏力,急躁,记忆 力减退,抑郁,失眠,并有恶心、

营养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营养:是指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是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来维持生理状态的过程。 营养素:食物中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成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物中的营养素可以分为六大类,即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 营养的作用: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生理过程,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 1、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其计算方法是以该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互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3、食物蛋白质消化率:是指一种食物蛋白质在人体可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不仅反应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同时还反应消化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 4、必需脂肪酸:指体内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5、膳食纤维:植物性食物中不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类物质统称为膳食纤维。包括可溶性与不可溶性两类。 6、基础代谢:人体在适宜的气温(18~25℃)环境中处于空腹(一般禁食后12小时)、清醒而安静的状态下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BM)。 7、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简答 1、举例说明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模式不同,故在饮食 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得以相互补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体需要,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举例:谷类缺乏赖氨酸,富含蛋氨酸。相对而言,豆类富含赖氨酸缺乏蛋氨酸,两者混合食用可提高生物学价值。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以提高生活质量。 1、脂类分几类?其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分类:三酰甘油(脂肪,甘油三酯)、磷脂、固醇类 生理功能: 三酰甘油:①储存和提供能量②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③维持体温正常体温④保护作用⑤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糖类和节约蛋白质⑥提供脂溶性维生素。⑦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促进食欲增加饱腹感⑧是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磷脂:①是细胞膜的构成分,可以帮助脂类或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维生素、激素等)顺利通过细胞膜,促进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流。②作为乳化剂可以使脂肪悬浮在体液中,有利于其吸

2014秋《食品营养学》公选课期末作业 答案

2014秋《食品营养学》公选课期末作业 答案(具体、详细) 填空题 第1题(2) 分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的人体的部位是______肝脏__________________。 第2题(2) 分常见引起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____肉制品(酱卤肉、家禽肉);鱼类、蛋类及制品。 第3题(2) 分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适宜比例为______1:1:1_____。 第4题(2) 分___细菌性食物中毒_______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疾患,几乎占食物中毒病例总数的70%。 第5题(2) 分长期食用高精度大米,会导致____脚气病____。 第6题(2) 分常见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是水果罐头、腊肠、火腿等;臭豆腐、豆豉、豆酱、红腐乳等。。 第7题(2) 分食品污染包括中生物性污染包括______微生物_____、寄生虫及虫卵和昆虫对食品所造成的污染。 第8题(2) 分人体内含量小于0.01%的矿物质称____微量元素_____。 第9题(2) 分肉类食品是人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______维生素_______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10题(2) 分食醋按加工方法不同分为酿造食醋和_____配制食醋___。 名词解释 第11题(4) 分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答:进食数小时后可使机体代谢率提高,“额外”增加热能的消耗,称为食物的特殊生热作用

或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第12题(4) 分营养 答: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第13题(4) 分基础代谢 答: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是机体处于清醒、空腹12-14小时、睡醒静卧、环境温度26℃-30℃,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下所测定的。 第14题(4) 分食物中毒 答:食源性疾病,俗称食物中毒,泛指所有因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细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虫、化学品或天然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根据如上各种致病源,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即:1.化学性食物中毒,2.细菌性食物中毒,3.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4.有毒动植物中。 第15题(4) 分酸性食物 答:食物的组成成分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酸性物质,使体液呈弱酸性。这类食物在生理上称为成酸性食物,习惯上称为酸性食物。 人类的食物可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指食物的组成成分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酸性物质,使体液呈弱酸性。酸性食物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含有因含硫(S)、磷(P)、氯(Cl)元素较多,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硫酸、盐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质。如:牛,羊、猪、鸡、鸭、鱼肉、谷物等。 第16题(4) 分食品安全 答:是指所摄入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不致产生任何危害,既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也不对接触者及其后代产生潜在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综合分析题 第17题(20) 分对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日常饮食是否科学合理。 答:我觉得自己的饮食比较合理。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汇总

绪论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1983:提出“蛋白质”;亮氨酸/苏氨酸;1920:“维生素”。 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公共营养兴起。 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植物化学物、分子营养学、新营养学。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2/3)、外液ECF(1/3);骨密度(BMD);血液5L。 蛋白质(protein)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8+1: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色氨酸为1)。 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模式接近,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参考蛋白—鸡蛋蛋白质。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相对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 2.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 3.供能: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 小肠:为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非钠依赖型。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媒体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的月经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的约20g 以上的蛋白质的损失。 氮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零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含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消化率、利用率。 生物价(BV):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储留氮 生物价=----------×100 吸收氮 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 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氨基酸评分(AAS)、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成人:RNI为1.16g/(kg·d);占总能量的10%-12%。 脂类(lipids)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类脂:磷脂、固醇类等。 甘油三酯及其功能:(体内)1.贮存和提供能量(1g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9.7kJ的能量); 2.维持正常体温; 3.保护机体脏器免受外力伤害; 4.内分泌作用; 5.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物和对蛋白质节约作用; 6.构成机体组织; (食物) 7.增加饱腹感;8.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9.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

食品营养学复习提纲及答案

第一部分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第一章能量(energy) 1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热效应(TEF),体力活动(TEE),生长发育 2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机体在清醒、空腹(饭后12-14h),静卧,环境温度25-30?C ,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时所需能量的消耗。维持体温、循环、呼吸和细胞、器官基本功能等能量消耗。 3能量系数:每克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为能量系数。 4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质量(kg)/身高(m)2 第二章蛋白质 1相关英文专业词汇:Protein 蛋白质 amino acids 氨基酸 side-chain 侧链 Essential amino acids 必需氨基酸 dipeptides 二肽denaturation of protein 蛋白质的变性tripeptides 三肽 polypeptides 多肽 2供能特点:can offer energy plus nitrogen(urea尿) our body does not make a specialized energy-storage compound from protein if carbohydrate and lipid intake insufficiently, protein can be converted to glucose or fat. 3成人(中等体力)蛋白质参考摄入量:男80g 女70g 4氮平衡:摄入氮 =尿氮+粪氮+其它氮损失 5氨基酸评分(AAS):氨基酸评分=被测蛋白质中第一限制氨基酸的含量(mg)÷等量参考蛋白中同种氨基酸的含量(mg)×100 6生物价:生物价BV=储留氮÷吸收氮?100% 反映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BV越高,即表示蛋白质被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氧化产热的越少,说明氨基酸的比例接近人体需要。 7表观消化率:表观消化率=吸收氮÷摄入氮?100% =(食物氮-粪氮)÷摄入氮?100% 8净利用率:NPU=储留氮÷摄入氮?100% = 消化率×生物价 反映摄入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NPU越高,即表示蛋白质被人体利用的程度越多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1碳水化合物的英文单词:单糖: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双糖:乳糖( lactose)、麦芽糖(maltose)、蔗糖(sucrose) 多糖:淀粉(starch)、糖原(glycogen)、纤维素(cellulose)、果胶(pectin)、半纤维素(hemi cellulose) 3可吸收利用的糖类的生理功能:(1)供能(quick,cheap)经济、迅速、可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