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__

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__
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__

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

一、概述

㈠局麻药中毒得概念

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得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得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中毒。㈡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发生率:约10000例周围神经阻滞中有

15~20例,约10000例椎管内麻醉中有4例。

㈢常见原因:局麻药使用过量,药物误入血管内,注射部位血运丰

富导致吸收过快,个体对局麻药超敏等。

二、常用局麻药毒性强度

㈠常用局麻药其毒性强度依次为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使用可提高中毒剂量。

㈡布比卡因就是一种长效得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得麻醉性能强而且持续时间久。布比卡因得心血管毒性反应较难纠正,一旦出现了严重得心血管毒性反应后复苏就比较困难。

三、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脏毒性反应

㈠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口唇麻木、头痛、头晕、头昏、眼球震颤、肌肉强直、惊厥乃至昏迷等症状;通常通过给氧、镇静、控制呼吸与稳定循环等对症处理方法可以很好控制,而且往往经过药物充分代谢后相对恢复良好。

㈡心血管系统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室颤及心搏骤停;一旦局麻药中毒表现为严重得心脏毒性反应,尤其就是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则缺乏有效得处置与复苏手段。

四、局部麻醉药心脏毒性反应救治得新发现

㈠临床医师对局麻药中毒重视得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效得救治药物,因而使得对症与支持治疗成为局麻药中毒最主要得处置手段。

㈡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努力寻求能够逆转局麻药中毒后循环衰竭得有效药物。

㈢Weinberg及同事在1998年所报道得一项研究使这一临床现象得到显著改变。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得静脉营养液—脂肪乳剂,有可能在局麻药中毒得救治中扮演及其重要得角色。

五、病例材料㈠病例1

①女性,84岁,ASA3级,拟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挛缩松解术。②1%罗哌卡因40ml,注毕15min后患者诉头晕,随即意识消失、全身抽搐,2min后患者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严重窦缓至心搏停止、常规心肺复苏无效。

③给予20%脂肪乳剂首剂100ml加持续输注200ml(10ml/min),当总量达到200ml(4ml /kg)时心率恢复。

④病人转入IUC三小时后拔管,没有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缺陷。随后得检查未发现心梗或肺栓塞得证据。

㈡病例2

①中年男性,采用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②用药几分钟后病人发生心搏骤停。经过20min得标准化心肺脑复苏(CPCR)处理,包括多次电除颤与多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以及加压素等,病人仍然处于心跳停止状态,心电图显示间断有室速与室颤波形。

③静脉注射100ml浓度为20%得脂肪乳后,心电图上迅速观察到了病人心脏得一次跳动,

随后迅速恢复正常节律与血压。④继续以0、5ml/kg、min得速度注射脂肪乳剂2小时,病人在3小时后拔出气管导管,苏醒后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缺陷。

㈢病例3

①男性,18岁,55kg,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血常规:WBC14、2×109,N81%,RBC4、5×1012,HB145g/L,心电图、心肺透视未见明显异常,否认过去麻醉手术及相关病史。入室情况:HR92次/分, R18次/分,BP118/72mmHg,SpO298%。

②按硬膜外穿刺操作常规与T11~12穿刺,头向置管顺利,回抽无血、无液,平卧位注入试验量2%得利多卡因4ml,5min后无全脊髓麻醉征象,注入0、894%得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

③注射完毕约1min患者即出现全身抽搐,嘴唇发绀,立即面罩加压给氧,同时给予咪唑安定5mg iv,缓解30S后再次出现抽搐,给予丙泊酚80mg iv,抽搐停止,同时给予地塞米松20mg iv,20%脂肪乳100ml VD,维库溴铵6mg、芬太尼0、1mg、丙泊酚40mg静注后顺利插管,控制通气,插管后除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余正常。

④此时回抽硬膜外导管可见血液回流。

⑤继续静滴脂肪乳150ml,术中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手术顺利,术毕转浅麻醉自主呼吸恢复,四肢仍出现抽搐迹象,继续给予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分次小剂量镇静,保持自主呼吸。3小时后停用镇静药,呼之能睁眼,拔管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随访,除伤口疼痛外未见异常,不能回忆术中经过。

六、局麻药中毒得机制

㈠神经毒性反应:主要就是由于阻滞大脑皮层抑制通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相对兴奋,神经元释放兴奋性氨基酸增多,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过度兴奋,导致神经元内Ca2+超载,一氧化氮(NO)生成增加,NMDA受体与NO及Ca2+亦介导局麻药毒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NMDA—Ca2+—NO通路系惊厥发作得机制之一。

㈡局麻药得心脏毒性:可能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得肉毒碱脂肪酸转移酶(CACT)受到抑制有关。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需要这一转移酶得作用将长链脂肪酸产地脂肪酰辅酶A转移到线粒体膜内,然后才能通过氧化生成ATP,从而提供心肌正常代谢得主要能量。局麻药对该酶得抑制会导致心肌对脂肪乳酸得氧化利用受阻,心肌细胞最终会由于ATP得耗竭而导致功能衰竭。

七、脂肪乳剂拮抗局麻药中毒得可能机制

㈠“脂质库”理论

①亲脂性局麻药分子溶于高脂血浆,从而被“隔离”与组织外,使其不易进入组织。

②Litz等分析了脂肪乳剂输注前后局麻药得药代动力学,发现甲哌卡因得血清水平在脂肪乳输注后迅速降低,远快于其半衰期,从而证实了“脂质库”假设。

㈡代谢理论

布比卡因之所以能引发严重得心脏毒性,主要就是由于它能够强力抑制脂肪酸在细胞线粒体膜上得转运,使心肌细胞代谢异常并最终导致难以纠治得心肌功能抑制。而脂肪乳剂则可以在其中扮演刹车得角色,类似于“胰岛素—葡萄糖”疗法得效应。

脂肪乳剂可能通过增加细胞内得游离脂肪酸浓度,从而逆转局麻药对心肌细胞线粒体得肉毒碱脂肪酰转移酶(CACT)得抑制,恢复心肌细胞通过脂肪酸氧化产生A TP得能力。Stehr等发现离体心脏上即使脂质得浓度低于其能降低局麻药血清水平得有效浓度,它依然能拮抗布比卡因所引发得心肌抑制。

八、脂肪乳剂逆转局麻药心脏毒性反应得临床剂量

基于已有得研究结果,Weinberg给出了一个临床逆转局麻药中毒得20%脂肪乳剂剂量。

①首次剂量1ml/kg,静脉推注1min以上。

②可重复给药,间隔3~5min,但应≤3ml/kg、

③如果心跳恢复且稳定,以0、25/kg、 min持续静脉注射,直至血流动力学稳定。

④剂量范围尚未明确,但注射剂量超过8ml/kg无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目前脂肪乳剂得剂型种类多样,游离脂肪酸浓度不一,脂质颗粒大小各异,也影响了标准化治疗方法得制定。

九、对神经毒性得解救

以往脂肪乳剂主要用于局麻药中毒所致得心脏毒性得解救,而关于局麻药中毒所致得神经毒性,由于可以使用多种药物(如苯二氮唑类与巴比妥类药物等)治疗,较少有人关注脂肪乳在其中得作用。Litz等得报道表明早期使用脂肪乳剂既可防止心血管毒性得发生,亦可解救神经系统毒性,开拓了脂肪乳剂在局麻药中毒解救上得应用范围,可谓意义重大。十、脂质用于局麻药中毒复苏存在得问题临床有效、安全剂量?脂质得量—效关系?局麻药所致心搏停止,常规复苏无效时,行CPB(心肺转流术)还就是继续输注脂乳?局麻药中毒脂质复苏得时机:一旦出现局麻药中毒得表现或疑似症状就应使用脂肪乳剂。十一、局麻药中毒处理预案

㈠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

搐等症状。

处理: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鼻导管给氧。

㈡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处理:

①利多卡因导致中毒,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面罩给氧。②长效局麻药导致得中毒:a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面罩给氧。b20%脂肪乳100ml iv(2min);20%脂肪乳150ml VD (15min)(总量4mg /kg)

③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该全麻后继续手术。

㈢心脏毒性:心率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

颤)、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①20%脂肪乳100ml iv(2min);20%脂肪乳150ml VD

(15min)(总量4mg /kg)②溴苄铵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上级医师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该全麻后继续手术。

㈣心跳停止处理:

①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肾上腺素1mg iv。

③20%脂肪乳100ml iv(2min),如果在心脏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到步骤七。④除颤或肾上腺素1mg iv(观察2min)⑤重复步骤三。⑥重复步骤四。

⑦20%脂肪乳300ml ivggt(15min)(总量8mg /kg)、⑧继续治疗,向主管部门(医务处)汇报。

⑨终点:a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c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十二、总结

脂肪乳剂疗法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局麻药中毒得一个有效补充。一

旦出现反应消失、定向障碍、震颤及癫痫样发作时,除即刻常规治疗(包括确保氧供、建立气道、防止误吸、抗惊厥药得使用等),还应在制定进一步心脏支持计划(应对继而产生得心血管毒性症状)得同时给予脂肪乳剂,以期取得良好得预后。但脂质得安全有效剂量需要进一步探讨,确切机制需要深入研究,还应注意脂乳本身得毒副作用。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1 ?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处理:停止给局麻药,安 定5mg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绢、血压升 高、心率加快; 处理: ①利多卡因导致中毒: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 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总量<4mg/kg); ③病It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 心^初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 ①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 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②漠节鞍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 心脏停止: 处理: ①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肾上腺素1mg iv ; ③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如果在心脏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 到步骤(7); 除颤或肾上腺素1 mg iv (观察2 min ) ⑤重复步骤⑶;

⑥重复步骤⑷; ⑦20% 脂肪乳30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8mg/kg); ⑧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⑼终点: a)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 c)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只供学习与交流

局麻药的神经毒性和预防

局麻药的神经毒性和预防 一、局麻药脊神经毒性产生的原因 局麻药脊神经毒性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局麻药神经能毒性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1 局麻药的种类与神经的敏感性: 所有局麻药均具有脊神经毒性,许多学者比较研究了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丙胺卡因等对生长神经和实验动物的脊神经毒性,Radwan 等用鸡胚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DRG)溶液进行实验,研究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罗哌卡因对生长神经的毒性,结果发现:用40 倍显微镜观察:四种局麻药均产生生长圆椎(growth cone collapse)和轴索变性,变性程度有显著差异。丝状假足和薄片状假足均萎陷,继之轴突变狭窄,最后破坏掉。生长圆椎萎陷呈剂量依赖性,但对四种局麻药剂量反映有明显不同。在暴露局麻药15min 时,LC 值分别为:利多卡因10~2.8 ;布比卡因10~2.0;甲哌卡因10~1.6 ;罗哌卡因10~2.5 。在暴露60min 时,LC 值分别为:利多卡因10~3.1 ;布比卡因10~2.7 ;甲哌卡因10~2.3 ;罗哌卡因10~3.0 。在洗出局麻药20h,与对照值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对生长椎抑制不明显,而利多卡因和甲哌卡因抑制明显,高浓度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uthfactor NGF) 不能改变这一现象。 Saito 等在实验研究中观察三种不同神经:DRG、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atinalganglin cell layer)和交感干神经节(sympathetic ganglin chain)对丁卡因毒性的敏感性证实交感干神经节对局麻药毒性最敏感,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中等,周围神经最不敏感。在暴露丁卡因60min 和24h,三种神经组织的生长圆椎和轴突均破坏,三种神经组织显示出明显的剂量敏感性,ED50 分别为:DRG 1.53±1.05mM:视网膜节细胞1.05±0.05mM;交感干神经节0.02±0.05mM;在暴露丁卡因1mM 10min 和60min 观察到不可逆的组织损害。Kishimoto 等比较丙胺卡因和利多卡因脊麻后的神经毒性,用2.5%的丙胺卡因和2.5%的利多卡因给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注药后 4 天,用甩尾实验评估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对脊髓和神经根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丙胺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与盐水比对照组比较,甩尾试验潜伏期明显延长,组织病理损害两组类似。 1.2 局麻药的浓度剂量与暴露脊神经的时间 局麻药浓度越高暴露脊神经时间越长,其毒性越强。Hodgson 等证实,在40mm 利多卡因(约1%浓度)15min ,青蛙的坐骨神经产生不可逆的电生理改变。Kanai 等证实,暴露在80mM 利多卡因(约2%浓度)15min ,小龙虾巨大的轴突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不可逆改变。Gold 等用细胞生物法暴露在30mM 的利多卡因4min,引起小鼠DRG 神经死亡。在另一项研究中,伊藤真介等对利多卡因脊神经电生理毒性的研究中对家兔颈部迷走神经用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浸泡不同时间结果发:0.3%0.5%0.75%2%的利多卡因浸泡60min 时,用林格氏液洗出后观察,动作电位的恢复情况显示,0.3%的利多卡因洗出后10min 动作电位开始恢复Aβ成分的振幅最高恢复66%,C 纤维恢复到对照值80%。0.5%的利多卡因各成分恢复到对照值40%左右。0.75%的利多卡因 C 纤维在洗净后30min动作电位勉强能看到,Aβ、Aδ纤维的振幅在观察120min 没有恢复动作电位。1%的利多卡因洗净后120min 各种纤维动作电位均未恢复。 在用利多卡因浸泡120min 时,0.3%的溶液洗净后5min 左右动作电位恢复,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局麻药可阻滞机体电压门控钠通道,影响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全身毒性作用。当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发生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严重者可致死。引起全身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局麻药的剂量或浓度过高,误将药物注入血管以及患者的耐受力降低等。毒性反应和程度和血药浓度直接相关,与局麻药的作用强度成正比。一般认为局麻药混合应用时,毒性作用累加。 (一)中枢神系统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比心血管系统对局麻药更敏感,对于清醒患者来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为局麻药中毒的先兆。初期症状包括眩晕、口周麻木,然后患者会出现耳鸣和视物不清(注视困难或眼球震颤)、多语、寒战、惊恐不安和定向障碍等。如果继续发展,则可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并出现面部肌群和四肢远端震颤、肌肉抽搐、最终发生强制性阵挛性惊厥。如果局麻药大剂量、快速入血时,将迅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发生心搏骤停。 呼吸性或代性酸中毒可增加局麻药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危险性。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血流量增加,局麻药入脑更迅速,并且还可以降低大脑惊厥值;高碳酸血症和(或)酸中毒可降低局麻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将增加弥散入脑组织的药物量。抽

搐发作可引起通气不足以及呼吸性合并代性酸中毒,从而进一步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此外,高热也将增加大脑对局麻药的敏感性。 (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 多数局麻药产生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的血药浓度是产生惊厥时血药浓度的3倍以上,但布比卡因和依替卡因例外,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几乎同时发生。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初期表现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而间接引起的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晚期则由局麻药的直接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降低,引起心律失常;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扩,血压下降。当血药浓度极高时,可出现周围血管广泛扩,心脏传导阻滞,心率缓慢,甚至心搏骤停。 在动物实验中,布比卡因可引起包括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在的严重心律失常,而利多卡因、丁卡因、甲哌卡因很少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与其他局麻药相比,布比卡因引发的心血管功能衰竭进行心肺复的成功率极低。妊娠患者对布比卡因的心血管系统毒性更敏感,故美国产科麻醉中不推荐使用0.75%的布比卡因。酸中毒和缺氧也可增强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 (三)过敏反应 局麻药过敏反应是指使用少量局麻药后,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引起机体快速而严重的全身防御反应。真正的局麻药过敏反应并不常见,临床上常易将毒性反应或对局麻药种添加的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1.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 处理: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处理: ①利多卡因导致中毒: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③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心*****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 、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 ①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②溴苄铵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心脏停止: 处理: ① 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 肾上腺素1mg iv; ③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如果在心脏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到步骤 (7); ④ 除颤或肾上腺素 1mg iv (观察 2 min ) ⑤ 重复步骤 (3); ⑥ 重复步骤 (4); ⑦ 20%脂肪乳30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8mg/kg); ⑧ 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 ⑼ 终点: a) 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 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c) 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1.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 处理: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处理: ① 利多卡因导致中毒: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③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心*****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 、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 ①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②溴苄铵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心脏停止: 处理: ① 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 肾上腺素1mg iv; ③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如果在心脏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到步骤(7); ④ 除颤或肾上腺素1mg iv (观察2 min ) ⑤ 重复步骤(3); ⑥ 重复步骤(4); ⑦ 20%脂肪乳30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8mg/kg); ⑧ 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 ⑼ 终点: a) 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 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

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 一、概述 ㈠局麻药中毒的概念 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中毒。 ㈡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发生率:约10000例周围神经阻滞中有 15~20例,约10000例椎管内麻醉中有4例。㈢常见原因:局麻药使用过量,药物误入血管内,注射部位血运丰富导致吸收过快,个体对局麻药超敏等。 二、常用局麻药毒性强度 ㈠常用局麻药其毒性强度依次为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氯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使用可提高中毒剂量。 ㈡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布比卡因的麻醉性能强而且持续时间久。 布比卡因的心血管毒性反应较难纠正,一旦出现了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反应后复苏就比较困难。 三、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反应 ㈠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口唇麻木、头痛、头晕、头昏、眼球震颤、肌肉强直、惊厥乃至昏迷等症状;通常通过给氧、镇 静、控制呼吸和稳定循环等对症处理方法可以很好控

制,而且往往经过药物充分代谢后相对恢复良好。 ㈡心血管系统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室颤及心搏骤停;一旦局麻药中毒表现为严重的心脏毒性反应,尤其是生 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则缺乏有效的处置和复苏手段。 四、局部麻醉药心脏毒性反应救治的新发现 ㈠临床医师对局麻药中毒重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效的救治药物,因而使得对症和支持治疗成为局麻药中毒最主要的处置手段。 ㈡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努力寻求能够逆转局麻药中毒后循环衰竭的有效药物。 ㈢Weinberg及同事在1998年所报道的一项研究使这一临床现象得到显著改变。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静脉营养液—脂肪乳剂,有可能在局麻药中毒的救治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 五、病例材料 ㈠病例1 ①女性,84岁,ASA3级,拟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挛缩松解术。 ②1%罗哌卡因40ml,注毕15min后患者诉头晕,随即意识消失、 全身抽搐,2min后患者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严重窦缓至心搏停止、常规心肺复苏无效。 ③给予20%脂肪乳剂首剂100ml加持续输注200ml(10ml/min), 当总量达到200ml(4ml/kg)时心率恢复。 ④病人转入IUC三小时后拔管,没有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缺陷。随

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1、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处理: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iv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处理:①利多卡因导致中毒: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 20%脂肪乳100 ml iv(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③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 、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① 20%脂肪乳100 ml iv(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②溴苄铵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心跳停止: 处理①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肾上腺素1mg iv; ③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如果在心跳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到步骤 (7); ④除颤或肾上腺素 1mg iv(2 min ) ⑤重复步骤 (3); ⑥重复步骤 (4);

⑦20%脂肪乳30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8mg/kg) ⑧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 ⑨终点: a)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c)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局麻药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流程

局麻药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流程 一、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诊断在使用了大量局麻药或有可能发生局麻药意外入血的情况下,出现下列临床表现应高度怀疑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 1. 意识突然丧失,伴或不伴强直阵挛发作。 2. 循环系统:可能发生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二、局麻药中毒的治疗 1. 停止注射局部麻醉药。 2. 请求帮助。 3. 保护气道,给纯氧,必要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控制气道,避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 症 4. 控制抽搐: 1)安定成人开始静注10mg、每隔10-15min按需增加至最大限用量(40mg); 小儿用量:5岁以下每2-5分钟0.2-0.5mg静脉注射、最大用量5mg。 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用量10mg、2-4h可重复治疗。 3分钟内按体重不能超过0.25mg/kg,间隔15-30分钟可重复。 2)异丙酚,小剂量逐渐增加至有效控制抽搐。 5. 对循环衰竭病人使用容量复苏以及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局麻药中毒的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循环支持至药物代谢排除体外。 6. 治疗心律失常,请心内科会诊: A)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150mg葡萄糖溶液10分钟静滴,随后给药18ml(900mg)于500ml 葡萄糖维持( 1mg/min)。 B)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考虑电复律。 7. 如发生心跳骤停立即启动 CPR 流程。 8. 尽快开始使用 20%脂肪乳(Intralipid ) a)20%脂肪乳1.5ml/kg或100ml (成年人)负荷剂量静脉推注,时间超过 1 分钟;之后 0.25ml/kg/min 静脉持续输注 b)如心跳不恢复,每3-5分钟重复使用一次,负荷剂量至总量达3ml/kg c)维持输注至血流动力学稳定,如血压下降速度增加到0.5ml/kg/mi n d)30 分钟内抢救最大剂量不超过 10ml/kg e)输注期间不能中断CPR (肾上腺素1ug/kg)。

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一)预防 局麻药重症毒性反应突出的表现是惊厥。此时,由于通气道和胸、腹部肌肉不协调和强烈收缩,势必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可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防止其毒性反应的发生:①应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②在局麻药溶液中加用肾上腺素,以减慢吸收和延长麻醉时效;③防止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必须细心抽吸有无血液回流;在注入全剂量前,可先注试剂量以观察反应;④警惕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如惊恐、突然入睡、多语和肌肉抽动。此时就应停止注射,釆用过度通气以提高大脑惊厥阈。若惊厥继续进展,则需行控制呼吸,以保持心脏和大脑的充分氧合。 ⑤一般习惯应用非抑制量的巴比妥药物(l~2mg/kg)作为麻醉前用药。以期达到预防反应的目的。事实上,它只起镇静作用,并不具有保护性意义。苯妥英钠也无保护作用。有效的预防药物是地西泮和其他苯二氮卓类药,最大的优点是对惊厥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对人体生理干扰最小。据实验表明,地西泮剂量仅达 0. lmg/kg时 就能提高惊厥阈,故麻醉前用药可口服地西泮5~7mg。 (二)治疗 由于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稀释和分布,所以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不超过1分钟。①发生惊厥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损伤;②吸氧,并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③开放静脉输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④静注硫喷妥钠50~100mg (2. 5%溶液2~4ml)或其它快速巴比妥药物,但勿应用过量以免发生呼吸抑制;也可静脉注射地西泮2. 5~5. Omgo 静脉注射短效的肌松药如琥珀

胆碱(lmg/kg),即可停止肌肉阵挛性收缩,但不能阻抑大脑惊厥性放电。必须有熟练的麻醉人员方可应用肌松药,且要有人工呼吸的设备。如果病人在应用巴比妥类或地西泮后仍继续惊厥, 则是应用肌松药的适应证。

局麻药中毒处理流程

局麻药中毒后的处理流程 局麻药中毒后大体分为两类 1.立即毒性反应,当应用小剂量的局麻药后数秒钟即可发生反应,多见于注入血管所致。 2.延迟毒性反应,给要5-39min出现过量局麻药注入血管外吸收所致,临床症状有差异,主要为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常见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毒性 1.前驱症状:舌或唇麻木、头晕、头痛、共济失调、面红,继之耳鸣、视物模糊、多语兴奋状态,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血压升高、脉搏增快。 2.中期(中度):面肌抽搐、四肢颤搐、呼吸急迫、血压增高但脉搏洪大减慢,惊厥。严重时脑电图出现癫痫波。 3.晚期(重度):血药浓度进一步升高时意识丧失,呼吸减慢或停止,血压下降——中枢抑制——心脏停跳。 有些可无前驱症状,突然发作,在颈丛、臂丛麻醉中尤为常见,往往因注入血管所致。 处理: 轻度中毒经停用局麻药、普通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安定缓解。 重度中毒面罩加压给氧、静注硫喷妥钠缓解痉挛,惊厥仍未控制的,可给予静注短效肌松剂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通气控制呼吸 心脏停跳的:1.标准化心肺复苏; 2.肾上腺素1mg iv; 3.20%脂肪乳100ml iv(2min)如果在心跳停止前已输入脂肪乳,且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跳到步骤7 4.除颤或肾上腺素1mg iv(观察2min)

5.重复步骤3 6.重复步骤4 7.20%脂肪乳300ml ivgtt(15min) 疑为局麻药过敏反应时,应在上述一般处理的同时,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如应用皮质激素、异丙嗪及钙剂,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及抗休克处理;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一、毒性反应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原因:①局麻药逾量;②单位时间内药物吸收过快,如注射到含血管丰富的部位或误入血管内。③机体对局麻药的耐受性降低,多见于恶病质、严重感染、严重贫血、肝功不良、维生素缺乏,高热等病人。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同时使用两种局麻药而不减量(可以认为两同类药物相加剂量应相当于其中一种药的最大量)。 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的抑制性神经元容易遭受局麻药的抑制,结果使兴奋性神经元的作用相对加强,由此引起中枢兴奋和惊厥,表现兴奋,如多语、。不安、紧张、呼吸及心率加快、血压增高、严重的谵妄、惊厥,甚至心脏停跳在收缩期。如局麻药浓度再升高,则使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都受到抑制,即引起中枢兴奋的全面抑制,表现神志漠糊、嗜睡或昏迷、呼吸抑制或停止、及心率减缓、血压下降、循环衰竭等。局麻中毒时除直接舒张外周血管外,亦抑制心肌的收缩和传导,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循环衰竭、甚至心跳停止。 治疗:①立即停用局麻药。②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如人工呼吸、给氧和使用升压药,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复苏。③抗掠厥:静注安定0.1-0.2mg/kg或2.5%硫喷妥钠3-5ml, 亦可用短效肌松药,但要准备气管插管的可能。 预防:局麻前应给予适量镇静药。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浓度为1:200,000-500,000,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创口渗血。延长局麻药的吸收,增加麻醉作用时间,减少局麻中毒反应。肾上腺素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组织缺血坏死。足趾、手指和阴茎等处作局麻时,不应加肾上腺素,老年、甲亢、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周围疾病亦不宜使用。 二、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不同,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的多少无线性关系。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反应的识别和处理流程 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部麻醉药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力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1引起局部麻醉药中毒的常见原因: 1)一次用量超过患者的耐量; 2) 误注入血管内; 3) 注药部位血供丰富,未酌情减量,或局麻药药液内未加肾上腺素; 4) 患者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而导致耐受力降低。 2局部麻醉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反应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最为严重,且中枢神经系统对局麻药的作用更敏感。 a)中枢神经毒性:轻度毒性反应时,患者常出现嗜睡、 眩晕、多语、寒战、惊恐不安和定向力障碍等中枢神 经系统兴奋性表现。 b)心脏毒性:早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导致血压上升、 心率加快,随着中毒症状的加重,则出现心脏传导系 统、血管平滑肌及心肌抑制,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收 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心搏骤停。

3预防措施: 1)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 2)注药前先回抽有无血液; 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或注药部位酌情减量; 4)如无禁忌,药液内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5)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作为麻醉前用药等。 4处理: 1)发生毒性反应后,应立即停止用药,吸入氧气; 2)对轻度毒性反应患者可用地西泮0.1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此药有预防和控制抽搐作用; 3)如已发生抽搐或惊厥,由于地西泮显效时间较长,一般主张静脉注射硫喷妥钠1-2mg/kg或者丙泊酚,也有主张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kg者,但后者需行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 4)如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碱或间羟胺等升压药,心率缓慢则用阿托品静脉注射; 5)一旦发生呼吸心脏停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过敏 反应的区别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一、毒性反应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原因:①局麻药逾量;②单位时间内药物吸收过快,如注射到含血管丰富的部位或误入血管内。③机体对局麻药的耐受性降低,多见于恶病质、严重感染、严重贫血、肝功不良、维生素缺乏,高热等病人。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同时使用两种局麻药而不减量(可以认为两同类药物相加剂量应相当于其中一种药的最大量)。 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的抑制性神经元容易遭受局麻药的抑制,结果使兴奋性神经元的作用相对加强,由此引起中枢兴奋和惊厥,表现兴奋,如多语、。不安、紧张、呼吸及心率加快、血压增高、严重的谵妄、惊厥,甚至心脏停跳在收缩期。如局麻药浓度再升高,则使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都受到抑制,即引起中枢兴奋的全面抑制,表现神志漠糊、嗜睡或昏迷、呼吸抑制或停止、及心率减缓、血压下降、循环衰竭等。局麻中毒时除直接舒张外周血管外,亦抑制心肌的收缩和传导,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循环衰竭、甚至心跳停止。 治疗:①立即停用局麻药。②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如人工呼吸、给氧和使用升压药,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复苏。③抗掠厥:静注安定0.1-0.2mg/kg或2.5%硫喷妥钠3-5ml, 亦可用短效肌松药,但要准备气管插管的可能。 预防:局麻前应给予适量镇静药。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浓度为1:200,000-500,000,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创口渗血。延长局麻药的吸收,增加麻醉作用时间,减少局麻中毒反应。肾上腺素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组织缺血坏死。足趾、手

7。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中毒之防范

胡灵群教授: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中毒之防范 2015-1-1 19:37|发布者: xyz-cn99|查看: 3074|评论: 12|原作者: 论坛助手 摘要: Question1硬膜外血管内置管会有什么后果?现在有什么好办法抢救局麻药血管内注射造成的心脏骤停?答:硬膜外导管血管误置可以造成局麻药全身中毒。中毒的轻重度取决于注射哪一种局麻药和剂量,最严重可以导致心脏骤 ... Question1 硬膜外血管内置管会有什么后果?现在有什么好办法抢救局麻药血管内注射造成的心脏骤停? 答:硬膜外导管血管误置可以造成局麻药全身中毒。中毒的轻重度取决于注射哪一种局麻药和剂量,最严重可以导致心脏骤停。注射过程中一定要每隔5毫升回

抽检查是否存在回血,询问患者是否有耳鸣、金属味觉、口周麻木等,监视心律失常,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用正在注入的局麻药,按照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医学学会已经发布的、有别于其他心脏骤停的《局麻药全身中毒药物治疗》中的要求作出以下行动: 呼喊救命 陈述局麻药中毒 气道:100%氧气通气(编者注:用简易呼吸气囊(AMBU),严重的气管插管)控制癫痫:苯二氮平类药物首选;避免在血液动力学不稳的病人使用丙泊酚 通报给最近的体外循环设备中心 控制心律失常 需要适当调整基础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方案,增加复苏的时间 避免加压素、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局麻药 减少单次肾上腺素用量到<1 微克/公斤体重 (著者注:马上启动心肺复苏全套,根据简单心肺复苏(BLS)快速胸外心脏按摩,100次/分) 20%脂肪乳剂治疗(括号内的剂量按70公斤体重计算) 静脉推注(一分钟左右)1.5 mL/kg (标准体重) (~100mL) 持续点滴 0.25 mL/kg/min (~18 mL/min;滴速器控制) 顽固性循环衰竭者重复推注1-2次 顽固性低血压者滴速加倍到0.5 mL/kg/min 循环稳定后继续滴注10分钟以上 建议前30分钟最大用量约10 mL/kg 到https://www.360docs.net/doc/3a9732028.html,报告病例,到https://www.360docs.net/doc/3a9732028.html,报告脂肪乳剂使用 Question2 局麻药中毒的症状是什么? 答:中毒的表现根据血浓度高低,可以耳鸣、金属味觉、口周麻木、周围肌肉抽搐、癫痫大发作、昏迷、呼吸停止。也可以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以至心脏骤停。 Question3 由于硬膜外麻醉引起的局麻药中毒发生率是多少? 答:有个系统回顾比较了1982年前后美国局麻药中毒发生率。1982年前四个研究的累计发生率是100/10,000(550/55,159),82年后的另四个研究累计统计发生率急剧下降到4/10,000(26/64,722)。这也被其他的研究所证实,比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产妇死亡率、并发症率,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医疗法律诉讼数据库研究。 Question4 1982年前后,美国麻醉界发生了什么事让局麻药全身毒性发生率这么大幅度的下降? 答:局麻药全身毒性问题引起了美国麻醉界高度关注。除了笼统的注意,加强教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1.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 处理: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处理: ① 利多卡因导致中毒: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③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心*****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 、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 ①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②溴苄铵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心脏停止: 处理: ① 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 肾上腺素1mg iv; ③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如果在心脏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到步骤 (7); ④ 除颤或肾上腺素 1mg iv (观察 2 min ) ⑤ 重复步骤 (3); ⑥ 重复步骤 (4); ⑦ 20%脂肪乳30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8mg/kg); ⑧ 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 ⑼ 终点: a) 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 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